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5 16:44: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区域经济市场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区域经济市场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风环境;热环境改善;城市设计;自然通风

一 研究背景

2007年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综合报告显示:近50年(1956一2005年)的线性变暖趋势是每十年0.13℃至0.16℃,这乎是近100年(1906一2005年)的两倍,并预测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每10年将上升0.2℃,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升高1一3.5℃。而在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城乡温度最高差异可达8-12℃。气温的不断攀升和城市热环境的恶化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

早在1963年,Victor Olgyay在《Design

with climate:Bioclimate Approach to Achitectural Regionalism》一书中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注重研究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感觉之间的关系。其思想对于研究基于城市微气候风环境的城市设计具有启发意义。

武汉是典型的冬冷夏热地区城市,夏季高温高湿。尤其是在汉口老城区,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城市肌理十分密集,建筑间自然通风受到很大阻碍。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区域性风环境改造和优化设计。

二 武汉老城区区域性风环境下的城市设计

1 研究地块现状介绍

场地位于武汉市江汉区三阳路与二曜路片区,西侧紧邻长江。该区的建筑多为80年代建造,年代较久。其中以武汉里分建筑群为特色。

经过对地块的实测,我们发现延庆里里分内部温度要比三阳路、中山大道略高,比江边温度要高2-3℃。延庆里距离江边不是很远,温度相差2℃左右,由于巷子较窄,建筑密度高,绿地率偏低,地面的硬质化程度高,加上居民自身的人工排热,各种热量聚集在里分内部,整个环境相对闭塞,里分内部和有着凉爽江风的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通风道,里分内部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造成里分内部温度较高。

2 通风策略

地块区域的夏季主导风向是沿江方向的南偏西风(SSW)和武汉夏季主导风向(SE)。最理想的效果是将风源引入城市街道内部,因此合适的通风策略十分重要。

(1)广场的合理布置

在进风口处布置大小适宜的广场能引入大量的新风,从而能使自然风深入内部街道成为可能。在地块东南侧,我们设置了开放公共绿地,不仅能引入江风,而且为市民活动提供空间和设施。在西南侧设置的商业办公综合广场也使沿街道吹入的风能尽可能多的进入地块。

(2)风道

街道的形式和走向会对其内部的风产生一定的影响。顺应风向的街道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对风的阻挡作用,从而使街道通风效果达到最佳。从室内通风考虑,风向与建筑呈30度角时室内通风效果最佳。综合两方面,我们引入南偏西和东南两套风道系统,营造最理想的通风效果。

(3)建筑群的形式和排布方式

自然风经过不同形体的建筑时,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并会影响对其后方的风场。因此,在设计中,沿主导风向方向的建筑高度逐渐升高,以避免后方建筑受到前方建筑的遮挡。在建筑间距较近时可以采用部分架空的方式,保证一定流量的自然风。在受保护的里分建筑处,由于建筑密度过高,住宅之间的距离太近,自然风很难进入里分式住宅区。基于这点考虑,我们在里分西侧布置一栋板式高层,能有效兜风,增加里分式住宅区的自然通风速率和流量。

第2篇

关键词:本地市场效应;中间需求;最终需求;区域经济增长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显著,相继成为部分制造业集聚地,我国地区产业布局发生重大改变,市场成为调节资源配置,引导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因素。制造业产出品参与市场流通的方式有三种:以要素的方式参与其他产业的再次生产;以最终消费品的方式被居民和政府消费掉;满足国外需求,参与世界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地区间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取得了长足增长,作为一种研究需求影响企业区位选择和产业分布的新理论,本地市场效应理论自然得到了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本地市场效应是指,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此即“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s)。该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需求趋于多样化,满足差异化产品的厂商具有垄断力量,产品的生产成本由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组成,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厂商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报酬递增;同时,固定成本的投资具有高价值性,使得厂商只能选择为数极少的生产区位;运输成本的存在,使得厂商通常选择接近较大市场需求的地址进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使厂商的区位优势不断壮大,不但供给本地较大需求的市场,还将供给其他较小地区的需求,从而使得本地区的产出对本地区的需求反应大于1。本地市场效应将被主流经济学家忽略的市场规模、产业分布和产出联系在一起,使得生产函数的确定更符合实际。该理论反映了产出对需求规模的反应程度,开创了需求影响企业区位选择和产业分布理论的新领域,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地市场效应理论的实质在于,需求是可以带动产出增长的,当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时,需求增加1单位,带来该地区产出的增长大于1单位。Davis和Weinstein(2003)提出了异质性需求(Idiosyncratic Demand)的概念,即超出平均部分的本地区需求,认为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阶段,异质性需求引起产出增长,并吸引厂商布局在规模较大的市场区。国内对本地市场效应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内地区产业贸易和需求的关系证实我国制造产业或全行业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如张帆和潘佐红(2006)应用1997年中国各省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在决定省际产业生产和贸易方式上具有决定作用,并发现19个制造业产业中,至少有7个产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邱斌和尹威(2010)利用2001年~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考察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特点及其作用途径,发现制造业整体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细分贸易产业后,本地市场效应在一般贸易中显著,在加工贸易中不显著;颜银根(2010)利用2002年中国各省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本地市场效应在全行业进行检验,发现42个产业中至少有11个产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其他学者从本地市场效应对制造业出口及我国地区产业分布的影响关系入手进行研究:许统生和涂远芬(2010)基于变截距面板数据模型,林发勤和唐宜红(2010)运用投入产出法均证实了本地市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制成品出口的现象,本地市场效应将发展成为我国另一大国际贸易优势;范剑勇(2010)将本地市场效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收入分配差距相统一,将本地市场效应的理论内涵和影响机理做了进一步探究。

可见,我国对此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全行业或部分行业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以及与国际贸易和出口相关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上,对影响产业分布的需求分析不够深入。一方面,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不论是产业间的中间需求还是以居民和政府为主体的最终需求都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可忽视,那么,到底是中间需求、最终需求还是国外需求最终形成了我国制造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对我国行业分布产生影响呢?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经典的本地市场效应模型,将总需求分解为中间需求、最终需求和国外需求,找出影响我国产业分布及企业选址的需求根源,并给出政策建议。

二、 计量模型与数据来源

1. 计量模型。借鉴Davis and Weinstein(2003)的做法,建立异质性需求对产出增长影响的模型:

yrk=0+1sharerk+2idiodemrki+rk i=1,2,3,4(1)

sharerk=yr idiodemrk=-yr

加入控制变量后的计量回归式如下:

yrk=0+1sharerk+2idiodemrki+3lnK+4lnL+rki i=1,2,3,4(2)

k代表产业,r代表该地区,R代表除r地区以外的所有其他地区。yrk和yRk分别表示r地区和除r地区以外的所有其他地区k产业的产出,rk表示随机扰动项。Sharerk表示在地区间消费偏好相同的情况下,r地区按照其他地区的平均生产比例生产第k类产业,并满足自身的需要,K,L代表资本和就业人数。Ididoemrki,i=1,2,3,4分别表示r地区k行业所面临的超出平均部分的总需求、中间需求、最终需求和出口。

2. 数据来源。我国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将我国分为东北地区、京津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1)产出数据和需求数据。分别用工业统计年鉴制造业各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数据和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本地区的流出数据表示,本地区使用和向其他地区流出的需求数据都要经过距离的折算后再进行加总: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投入部分的贸易流量作为中间需求的数据,最终使用部分中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及固定资本形成的数据之和作为最终需求的数据,出口作为国外需求的数据。

(2)距离的折算方法。地区内部的距离根据国际上通行的Drr=,area表示区域面积由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各省(市)的土地调查面积进行合并得来,区域之间的距离Drs由各地区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代替,由google earth软件测量得到;区域的出口距离根据各区域中心城市分别到世界三大经济体的中心城市的距离,并以其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的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总得到,距离的单位均为公里。

(3)行业的取舍。基于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17部类产业的划分,制造业各行业的就业数据来自人口与就业统计数据库,用2007年各地区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底数表示,制造业资本存量数据由工业统计数据库的制造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表示。

三、 实证检验

各变量的统计特征汇总如下:

制造业总需求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明显大于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变异系数绝对值,说明我们将制造业总需求进行分解的做法在统计上是可取的,同时,制造业出口数据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制造业出口情况复杂,数据波动大,其回归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采用Eviews7.2软件对制造业分别进行式(1)和式(2)的回归,计量结果汇总如下:

由回归结果可知,我国制造业的总需求和出口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我国制造业出口情况复杂,其内部细分行业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还应做进一步考察。邱斌和尹威(2010)认为我国一部分制造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以加工制造为主,本地市场效应很难对其产生直接影响。同一般地将制造业内部的细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将国内市场作为本地区需求,将向其他国家的出口作为其他地区的需求的做法相比,本文以制造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数据处理上,将本地区的出口作为其他地区的需求,考察基于区域的制造业出口本地市场效应。资本数据的系数不显著,是由于我们采用固定资本净值直接代替固定资本存量数据造成的。

我国制造业的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都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加入控制变量后,本地市场效应依然显著,同时,制造业中间需求的本地市场效应大于最终需求的本地市场效应,加入控制变量后,这种比较更加明显。由计量结果可知,不论居民和政府的消费行为还是产业的中间投入贸易都能带来本地市场效应的出现,本地需求的增加都能带来产出更大规模的增加。

由于本文的分析建立在区域产业层面的数据基础之上,因此,我国区域制造业的总需求和出口是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区域制造业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可见,区域出口不能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力手段。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布局,可以得出我国区域制造业的布局完全由我国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力量决定,从计量结果来看,各区域均已形成制造业集聚中心,存在由国内需求(包括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拉动的本地市场效应。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需求增加1单位,带来产出超出1单位的增长。

四、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别从总需求、中间需求、最终需求和出口角度验证了我国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并得到了如下结论:在区域产业层次上,我国制造业的总需求和出口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国内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且要素市场的本地市场效应要大于产品市场的,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本地市场效应依然显著,且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本地市场效应的比较更加明显。

针对区域产业层面的本地市场效应分析,针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可提出以下建议:

(1)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应注重扩大内需的政策运用和调控。在我国,不论是以居民和政府为主体的最终需求还是产业贸易的中间投入需求,都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需求规模增加一单位,带来产出大于1单位的增长,国内需求对我国产业分布和产出具有重要的影响。

(2)调整出口贸易结构,使出口成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我国区域制造业出口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应尽快转变我国制造业出口方式,使加工贸易制造业在我国出口份额中逐渐减少,使我国制造业的产品销售由国内市场逐渐走向出口,而不是忽视国内需求,单纯地满足国外需求。

(3)兼顾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我国制造业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均存在显著地本地市场效应,且要素市场的本地市场效应要大于产品市场的。因此,在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同时,要兼顾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适时调整要素生产和产品生产的比例,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剑勇,谢强强.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经济研究,2010,(4):107-133.

2.钱学锋,梁琦.本地市场效应: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新近进展.经济学季刊,2007,(5):969-990.

3.颜银根.中国全行业本地市场效应实证研究——从新经济地理角度诠释扩大内需.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12(3):58-64.

4.张帆,潘佐红.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中国省际间生产和贸易的影响.经济学季刊,2006,(5):307-3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稳健季节调整的信号提取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号:71101075)。

第3篇

>>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产业链战略视阈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潜在危机与谋划 运用“SWOT”分析法探究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优势及其政府职能研究 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加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分析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小微制造业企业发展研究 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初探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前景的探索与对策研究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阿迪达斯并购锐步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营销分析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及政府政策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7.02

[5]胡波波.我国与周边若干国家和地区工业用地价格的比较及实施策略[D].杭州 :浙江大学,2007

[6]杨再惠.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8):16-20

[7]林毅夫.繁荣的求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37

[8]吴洁.从“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事件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如何应对产业转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6):36-39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R].2012

第4篇

一、房地产市场和区域寡头垄断经济

一般而言,房地产市场是指房地产企业进行房产投资、开发、建设、经营等所处的流通市场,在我国可以大致分为房地产开发市场和房地产建筑市场。与一般的商品流通市场相比较,房地产市场具有如下几点特性:(1)、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的影响范围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只能在同一的供需圈内实现供求调剂;(2)、由于房产是不动产,而且使用周期长,不容易流转,也不像普通商品市场般可以随时弃旧换新,所以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变现能力不足;(3)、房地产市场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一个投机性与投资性相结合的市场。(4)、由于政策等各方面原因,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市场格局中。

而所谓“寡头垄断”是指在市场上某一行业同时包含有垄断和竞争的因素,但是更为趋向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的特点是:(1)、市场上只有少量的销售者,他们从事同质产品或者差别产品的生产;(2)、由于寡头厂商之间共存于市场,导致各自厂商需求曲线的不确定,由此产生了“价格制定者”和“价格接受者”;(3)、寡头市场与垄断市场相似,在厂商的进出方面有着门槛限制,规模小、资金不足的企业很难进入市场,而一旦市场处于共存局面,厂商也不会轻易退出本文由收集整理市场。

“区域寡头垄断”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市场上少数几家厂商所形成的寡头格局,而不是在大面积的市场上占据份额。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性产生的原因

1.房地产开发区域集中度高

从地产和房产的本身特性来看,它们不能在各区域间流动交易。对于一个区域的居民来说,大部分只有意愿购买区域内住房,所以只要该区域的房地产商不进行跨地域开发,那么各区域之间的房地产商之间就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因而在该区域内存在的少数几家房地产商就构成了寡头垄断局面。

2.土地市场缺乏竞争性

在我国,政府高度垄断建设用地供应一级市场,多数地方政府都建立了相关部门经营国有土地资产,进行统一储备和开发。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还不够公开透明,大部分是由政府与开发商双方私下协商确定,因而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很大程度上是由房地产开发商的寻租能力和政府的主观偏好决定。并且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市场中只有有限的开发商进行开发。随着房地产开发的进行,获得土地开发权的规模企业越来越强大,而规模本就小的开发商逐渐退出房地产市场,形成少数有实力的大开发商分享本土房产市场的局面。

3.资金、行政管理进入壁垒

房产商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进行融资时面临诸多指标考核,因而资本金雄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房地产开发商能否立足于本地市场和以后的发展。通过行业所要求的资本金规模的筛选大批小型房开公司被淘汰出市场。

在开发一个项目之前,房地产商需要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证书,还要当地政府的城市规划、房屋管理、国土资源、工商管理、税务、建设、交通、卫生等部门的审批。这些繁杂的行政管理手续造成了人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并由此形成了行政壁垒,给要进入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企业造成困难,形成几家独大的市场局面。

4.商品住房供给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供应体系大致分为三层:最低收入阶层租住廉价房、中低收入阶层购买经济适用房或普通商品房、高收入阶层购买高档住宅。现阶段,我国的住房供应大部分是由房地产开发商独家进行,经过土地的获取、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等流程再到出售基本上均是自家操作,而单位集资房、私人合作建房等供应方式缺乏。所以从供给层面的因素说,区域性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几家大型房开商共存的局面,而没有其它竞争主体的参与。

此外,形成房地产市场区域寡头垄断特性的原因还包括了房产自身的自然属性、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

三、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的不利影响

1.减弱政府政策调控成效

目前,部分城市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除了相关的建筑成本略有提升外,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区域性的寡头垄断。在这一区域中,处于优势的寡头房地产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定价,而其它的企业成为“价格接受者”,在整个区域内形成了统一的房价档位,实际上就是价格合谋或是价格联盟。由于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国家经常通过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来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但是由于房地产商在实际中形成了价格联盟,因而政府的政策调控效果通常会大打折扣,不利于房产市场的稳健发展。

2.引发政府寻租行为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行需要比较繁多的审批手续,相关政府部门的小部分官员会利用手中的权利勾结开发商,暗箱操作、接受贿赂,滋生腐败,产生政府的寻租行为。某些政府官员不尽职责的行为会引发安全等事故,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

3.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显著,房地产的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处于寡头地位的房开商不顾多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楼盘开发,且将房价远远高于消费者能够支付的水平,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侵害。由于处于寡头垄断地位,开发商掌握的信息要多、全于消费者,因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也会遭受到利益损失。

四、削弱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寡头垄断的政策建议

1.加快土地流转机制的改革

针对我国目前土地市场的招、拍、挂等交易模式要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加大经济适应房的建设力度。作为土地提供主体的政府,应该要正确处理好土地市场化和土地规划干预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对于经济适用房等非商业化地产的开发,可以考虑低价划拨土地。改革国土资源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体制,加大土地对外交易的透明度,在保证土地交易审批有序进行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另外,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土地批租制度逐步改为年租制度。

2.加大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力度

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区域性的寡头垄断特性,因而住房的价格不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而是有供应方单方面定价,造成严重的房价扭曲,极大的损害了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购房者的利益。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购买力情况,制定相应的房价上限,并对此实现严格的监管。

3.适时推动房地产项目的分业经营

在我国,现有的房地产项目基本上是有房开商包办了住房开发的组织管理功能,由此造成了产业链高度集中于房开商手中。因此,政府应该适时将房地产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与销售、物业管理等流程拆分开来,要求由不同的独立企业经营,从而防止房开商一家独大,便于专项管理。同时,可以防止国内房地产业崩盘时,整个国民经济不会出现大动荡。

第5篇

关键词:市场环境 营销渠道 创新分析

所谓的营销渠道,就是销售通路,即将商品快速送到每一个目标终端消费者的沟渠或道路。成熟的销售渠道能够使每一个愿意或希望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快速方便地买到商品,管理良好的渠道对销售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市场的拓展,从而实现销售拓展的最大化。不同时期,根据品牌的拓展程度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应采取不同的销售渠道管理模式。尽管我国企业市场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在营销渠道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营销渠道创新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企业营销渠道创新内容,探讨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策略,为我国企业在营销渠道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企业营销渠道创新内容

营销渠道创新,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以及获得更多利益的重要途径,总体来讲,企业营销渠道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渠道长度方面的创新

营销渠道长度是企业进行营销渠道选择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不同的企业对于营销渠道长度需求是不同的。例如,顶新集团提出的渠道精耕便是一种关于营销渠道长度的研究。顶新集团精耕之前的渠道长度为:制造商、经销商、售商、消费者,精耕之后的渠道长度为:制造商、多家经营、零售商、消费者。顶新集团将原先的三层渠道转变为两层营销渠道。

(二)渠道宽度的创新

除了在渠道长度方面进行创新外,企业还可以在渠道宽度方面进行创新,企业渠道宽度方面的创新主要与企业的分销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主要有选择性渠道、独家性渠道以及密集型渠道这三者类型,企业完全可以将这三类渠道进行创新,拓展渠道宽度。例如,以可口可乐为例,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便是高密度的分销策略。在1995年的时候,可口可乐早已进入到美国45万家快餐店以及250万家商店当中,甚至在美国的180万台零售机中,可口可乐也占有了一定的比例,使得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从42%上升到54%。

二、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策略探析

(一)制定渠道策略,完善渠道管理实施

企业在实际的营销渠道制定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牢固树立消费者为中心的渠道营销理念,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的,做到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努力提高顾客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其次,重新审查企业原先已有的营销渠道,做好对于原先已有的营销渠道的监督审查工作,对于那些落后的营销渠道,企业甚至可以抛弃,做到从零开始,使得企业做到从市场背后打开市场。最后,企业在实际的营销渠道制定中,还应该注意营销渠道制定与企业经营目标以及内外部环境相协调。理想的营销渠道是在渠道战略、可用资源的基础上实施的,营销渠道选择与制定必须与当前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二)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

首先,企业应该对现有的各类经销商进行分类,根据各类经销商的态度以及能力分为不可用以及可用经销商两大类。对于不可用的经销商,企业努力做到淘汰,被淘汰的经销商在短时间内可能对企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淘汰是必须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重新定义业务区域以及进行相应的市场细分,这是提高企业分销渠道的重要手段。其次,重新确定下客户的档案内容。客户档案是企业对市场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企业应该将客户档案由总经销商扩展到所有的分经销商,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管理制度。

(三)建立网络渠道,巩固已有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企业为了适应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渠道,建立专业的网络营销渠道,加大对于网络开发队伍的培训,提高网络开发队伍的素质、水平与能力。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经销商的培训力

,增强经销商对于企业文化、产品的认识,选择更加出色优秀的经销商,努力扩大企业的经营市场。

三、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转型阶段的特殊市场环境下,企业要保持营销渠道的相对竞争优势,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化观念至关重要,营销渠道模式与管理组织结构应向关系式、扁平化方向发展,在分销渠道运作中合作与管理不可偏废。在新一轮的营销渠道变革阶段,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化、微利化和专业化,因而企业必须寻找适应市场发展和渠道发展趋势的渠道模式。我国企业市场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在营销渠道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营销渠道创新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企业盈利以及扩大化再生产。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自身营销渠道存在问题,创新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策略,为我国企业在营销渠道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宏桂.我国企业营销渠道的创新路径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10

[2]王方.渠道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第6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市场营销;分方向;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以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以研究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的应用科学,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现代营销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培养21世纪市场营销高级人才以及指导与推动我国企业营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发挥自身的优势,突现自身的特色,培养、造就适应市场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高水平、实战型的中高级市场营销人才,已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传统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结构与层次等方面与满足社会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本文从区域经济定位分析下的市场营销分方向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了浅析。

一、目前我国传统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从总体看,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学校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工商类学校或专业,所以导致市场的供需缺口较大。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设置结构与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尚未明确界定,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普遍存在重基础理论教育,而忽视结合行业实际的实践教学,因而培养学生的行业知识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很弱,致使人才市场的专业型或结构型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因此,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反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不足,以便为专业今后的发展找准方向与定位,这无论对高职专业教育、企业发展还是学生个人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尚未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对市场营销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引进和解释西方的营销理论阶段,在应用上缺乏对其内容与实质的充分理解与吸收。目前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充斥市场,层次不齐、良莠混杂,真正具有思想性、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具有鲜明特色的著作屈指可数,这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形成了巨大反差,理论上的严重滞后,影响了市场营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理论创新。我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西方的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只有符合我国的具体条件才具备可行性。我国市场营销教学研究应加强对中国本土企业经验的研究分析和对国外营销理论的吸收消化。

(三)教学研究理论脱离实践现象较为严重

不能照搬西方教科书上程式化的东西,不能纸上谈兵,而应灵活机变、活学活用。目前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很少有从事过市场营销实践或深入企业管理实践的,所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普遍欠缺。而事实上,营销教师深入市场营销活动第一线亲身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从而了解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使教学研究与企业实际联系起来,不仅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使理论研究更具有中国特色和现实意义。

(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结构安排不合理

1、实习内容不集中。营销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安排三次实习:课程实习、营销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从内容看,各阶段实习之间目标定位很不准确,相互交叉重叠现象较为严重,所以往往是事倍功半。

2、实习过程流于形式。虽然目前高职院校要求理论以够用为主,实践达到50%左右,但在实习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普遍存在一位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的情况,而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实习过程大多无法控制,最终使实习流于形式。

3、学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营销实践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位基础,高校普遍较低的实习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实习需要,所以往往导致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途“流产”,不仅使实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且使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提高,从而严重影响了老师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4、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学生实习时间不集中、时间较短,与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出现偏差,另外考虑到接受成本等因素,往往对实习学生敬而远之,致使实习单位落实困难进一步加大。

二、基于区域经济定位分析下的市场营销分方向教学模式

结合日照区域经济的特点,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分方向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地方经济增长点进行了细分,开设了汽车营销、房地产营销、营销策划、旅游营销等子方向,满足了不同行业的具体人才需求,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分析区域经济的特点,找准经济增长点

在全国全省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中,日照正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特别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构建“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加快鲁南经济带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日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重大机遇。日照处于“一体”与“两翼”的节点,是“南翼”鲁南经济带的直接出海口。特别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日照规划建设2000万吨钢铁精品基地、造船基地、物流基地等项目,加上日照自身五征汽车制造基地及日照奎山汽车城等项目的发展,房地产、汽车、旅游等行业迅猛发展,据2007年有关资料显示,日照从事房地产开发及销售的企业有200余家,入住日照奎山汽车城及周边地区的汽车销售企业达340余家,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企业达到5000余家,然而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行业的深入发展,刚走出校门的应届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适应性弱、工作阅历肤浅无法适应现在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分方向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二)分方向教学,为行业发展量身定制人才需求规格

2003年以来,市场营销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分方向教学”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子。

1、专业定位。本专业在收集日照及鲁南经济带对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强大市场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的营销岗位群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结构的要求,确定了专业定位。培养具有相当基本综合素质,能够熟练掌握市场营销及其相关理论的基本原理、策略与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能够胜任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专业营销及其管理工作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2、专业特色。以专业特色缔造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科建设思路及专业定位,结合学院本专业的办学优势,我们创造性地制定了“四五一工程”作为专业特色。四即四个方向,按照学生的爱好将学生分为房地产营销、汽车服务与营销、营销策划和旅游营销等四个方向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培养;五即五大技能,通过课内实践性教学、第二课堂、创办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法,培养学生五大职业技能即营销认知技能、市场调研技能、商品推销技能、营销策划与广告策划技能和销售管理技能。一是建设一支具有理论深度又有实战经验的营销教师团队。

3、专业建设规划。(1)专业课程设置:本职业开设了机械原理、市场营销、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研、推销实务、旅游经济、营销策划、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广告学、客户关系管理、房地产营销、旅游营销、汽车服务与营销、分销渠道管理等主干课程,辅以系列技能养成和实训课程,以后还会根据发展需要增设新兴专业课程。(2)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的比重占总学时的50%以上。每门主要课程后都安排2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三年级的整个学年全部安排顶岗实习。在假期、节假日组织安排学生投身到各种各样的企业营销实践,增长见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详见表1)。

4、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顺序逐层展开:(1)坚持一个导向――以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为导向。(2)把握“两个重心”――坚持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并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理论兼备实践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3)探索“四个方向细分培养”。将营销专业的学生按自愿原则,分四个方向进行针对性培养(试点):房地产营销、汽车服务与营销、营销策划和旅游营销等方向,以重点打造某一方面的能力,形成核心职业竞争优势。(4)形成“四大板块”的有机组合。在课程设置上,将所有课程分为“职业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能力培养课”四大板块,同时注意各大板块之间的衔接。这样的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营销专业的就业导向和应用性特点。(5)打造“五大技能”专项提升。开设“五”种技能养成课程(营销认知技能养成、商品推销技能养成、营销策划技能养成、广告策划技能养成和销售管理技能养成),开展“五”项专业技能实训(营销认知实训、市场调研实训、商品推销实训、营销策划与广告策划实训以及销售管理实训),培养学生“五”大职业技能(营销认知技能、市场调研技能、商品推销技能、营销策划与广告策划技能和销售管理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市场营销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例证

2003级市场营销专业160人,其中参与分方向试点的65人;2004级120人,其中参与分方向试点的82人;2005级96人,全部参与了专业分方向选择。

参与专业分方向试点的毕业后走出校门,已经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上。通过专业分方向前后对比,发现2003级以后的几届毕业生总体就业要比2001级、2002级要好,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已经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较好的成绩:2003级学生李大胜曾任日照安泰房地产开发公司市场部经理,现创办淄博海之源房产公司;2005级学生胡可现任日照建设集团副总助理;2005级学生王晓华在日照万基房产开发集团任市场部文员;2003级学生田琦担任日照腾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2003级学生王策创办欢乐时光旅行社;2003级学生王维燕创办日照王家皂旅游度假园;2003级学生郭妮妮创于日照旅游购物市场,2004级学生陈祥梅在日照凌云汽贸城担任销售部经理等等。

参考文献:

1、杨英姿,章喜为.论高等农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2、郑军,薛兴利,岳书铭.关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几个问题[J].山东农业教育,2007(2).

第7篇

[关键词] 供应链 价值链 订单生产 库存管理 成本控制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供应链的时间长度和空间的广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企业既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有争取更大利润空间的前景。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判断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不仅要有定性分析,更要有定量分析,为此应将供应链和价值链结合起来分析,来判断供应链绩效大小。

二、供应链及价值链管理的涵义

1.供应链

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把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等部分连接起来的系统。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集成从最终用户到最初供应商的商业流程,以向客户以及其他相关者提品、服务、信息,达到增值的目的。

3.整合供应链

在供应链中的每个企业都有充分的最终需求信息。

4.价值链

价值链:价值链就是从原材料加工到产品成品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的过程中,“所有增加价值的步骤”所组成的全部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5.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是创造一个价值链战略,这个战略是为了达成链中成员的充分的无缝整合,为了满足和超越客户的需要和欲望,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6.企业竞争优势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或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则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价值链或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对供应链进行重组,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供应链中不增值或增值不大的环节或者将起转嫁给其他人,同时尽量增加供应链中增值环节和增值部分,并将其掌控在自己手里,使整个供应链能为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

三、整合供应链管理对生产型企业的重要作用

1.信息整合

需求的信息,供应的信息,产品的信息,设计的信息,计划的信息,库存的信息及生产成本信息等,供应链中的企业彼此越充分了解其它相关企业上述信息,供应链中的企业就越可能以最低的成本,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企业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增值的环节和时间,为整个供应链带来最大的增值,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管理整合

供应链中的企业彼此越充分了解其它相关企业管理风格及信息,在管理模式上相互协调一致,就越能使本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计划确定化,从而降低企业管理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及成本,使自己产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最终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3.库存整合

在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的产品库存恰恰可能是下游企业的原料库存。一个企业越了解所有下游企业的原料库存及所有上游企业产品库存,就越能够确定自己的生产计划,也就越能够确定自己的原料及产品库存水平,从而为降低库存水平和保持客户服务水平之间达至最佳平衡。

4.成本整合

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加上其它生产经营成本加上利润即为下游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以此类推,成本一直累加,形成供应链末端生产企业的(常常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产品销售价格卖给最终消费者。因此供应链同时也是价值链,企业为了生存,不断购买其它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同时对其加工,使其增值。在供应链中,往往是核心企业增值的潜力和空间最大,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增值能力往往决定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供应链中的其它所有上游企业都应将他们的产品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尽量降低上游企业产品成本占下游企业产品成本的比重,并分析它们在最终产品成本结构组成,为最终消费产品的价格优势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5.利益整合

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供应链中的所有上游企业要为最终产品的高质量和低成本作出自己贡献。另一方面,供应链的末端生产企业往往也是核心企业,要考虑到供应链上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各个方面为上游企业提供协助和有关信息。同时在对整个供应链及价值链最大限度的增值基础上形成利益分享机制。

四、如何实行供应链整合以及价值链增值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戴尔案例

1.戴尔某型号个人电脑生产销售供应链和价值链图

Supply chain: Suppliers RM assemble to order

Value chain :USD300+USD200 +

direct sales profit customers

USD200 + USD300= USD1,000

2.康柏克同等性能个人电脑生产销售供应链和价值链图

Supply chain: Suppliers RM make to stock

Value chain: USD400 +USD200+

Distribution retailers profit customers

USD100 +USD200 +USD100=USD1,000

3.戴尔打败康柏克的途径

途径之一:戴尔直接降价

价格战是企业竞争的最直接和最强有力武器。当戴尔将个人电脑降到800美元时,如果康柏克为为了和戴尔争夺市场份额,也采取同样降价手段,则结果是戴尔每生产一台电脑还能盈利100美元,而康柏克每生产一台电脑却要亏损100美元。

途径之二:戴尔采用高性价比方法击败康柏克

个人电脑价格不变,但电脑的性能提升,诸如运算速度,储存容量升级,同样可以打败康柏克。

4.康柏克被戴尔击败的原因

(1)康柏克是采用make to stock来生产,是根据销售预测来生产,难免产生库存过多或缺货。而且由于电脑行业的特殊性,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更易产生大量积压库存,由此造成大量亏损。

(2)康柏克采用分销模式来销售,只有生产利润,货款回收慢。

(3)戴尔是根据assemble to order来生产,中国戴尔公司的供应商在戴尔公司的第三方物流商伯灵顿公司组织下,在戴尔公司所在地旁边建设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对戴尔产品的原材料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实行即时配送。由此戴尔将原料库存降到最低点,从接到客户订单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里需要7天~10天时间。而戴尔即时将原材料需求信息通过专用网络传送给原材料供应商,以便供应商及时组织自己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配送。

(4)戴尔是采用直销模式来销售,因此戴尔不仅有生产利润,也有销售利润,而且戴尔控制着销售渠道,现金流充足。由此戴尔将在个人电脑生产销售的供应链中大部分增值份额囊括其中,并且将生产信息管理和销售信息管理整合在一起,以销定产,以销定购,将产品送货的时间推迟到接到订单后的7天~10天。以便戴尔能够在这段时间比较顺利地组织生产。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为大幅度降低销售价格奠定了基础。

总之,戴尔通过订单生产、直销模式和供应链整合,降低库存以控制成本,将整个供应链及价值链最具增值的部分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同时将整个供应链的非增值环节和部分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转嫁给其他人,由此戴尔的供应链的绩效远胜于康柏克的供应链,以此击败了原来的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老大康柏克,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新老大。

参考文献:

[1]周德科:物流案例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The Institute of Logistics and Transport:库存管理[M]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2002

第8篇

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比较小。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大概在2.5%~3.5%之间;日本应该是正增长,甚至比2%还要高一点;欧洲可能在0.5%~1.5%。这样的结果肯定称不上“二次探底”。美国的房地产和就业情况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全年可达9%以上,这应当说是相当高的增长了。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基数越来越大。增长率肯定应该逐步慢下来。而另一方面,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已经到了空前紧张的时候。中国经济更应该关注增长的质量,这就是现在要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因。7月份。上证指数取得了9.97%的涨幅,这使得资金又开始流入A股市场,估计有千亿元资金流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出台了两个敏感数据:7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回落到去年3月经济复苏以来的新低,四大行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430亿元。在这种复杂形势下,A股市场在下半年将何去何从呢?

国内因素:

1、地产。成交量明显回调,价格相对稳定。在监测的35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其中哈尔滨涨幅最大,环比上涨166.85%。10个重点城市中,6个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其中北京涨幅最大,达110.17%;而成都、武汉等城市成交量跌幅较为明显。能监测到价格的城市中,重庆、武汉、宁波等城市成交均价环比上涨,深圳、厦门等城市略微下调。总体来讲,所监测城市的成交价格在较小范围内调整,基本保持稳定。土地供应宗数有所增加,土地供应面积减少。7月第三周监测的20个主要城市共推出土地129宗,环比增加16%。推出土地面积共计513万平方米,较上周减少5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0%;土地成交量有所增长,共成交土地43宗,环比增长8%,成交面积共计268万平方米,环比增加40%;成交价下降明显,7月第三周监测的20个主要城市整体成交楼面均价为1465元/平方米,环比下跌59%。7月第三周监测的20个主要城市住宅用地推出量收紧,共推出29宗,环比下降41%,推出土地面积183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2%。住宅用地成交量增加,共成交28宗,环比上升47%,成交土地面积155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7%:住宅用地成交均价大幅下降,为2065元,平方米。降幅达50%。

2、地方融资。当前,银行系统上上下下忙碌着的工作应该是对规模逾7万亿元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风险核查及清理。受访权威人士指出,其中近三成将被视为正常贷款而免于划入地方融资平台管理范围,且各商业银行应于年内基本完成对坏账的核销。据银监会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截至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约7.6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按公司化运作、有独立和稳定第一还款来源、项目现金流能够覆盖偿还本息的贷款约有2万亿元,占比27%。针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按照银监会此前制定的时间表,各商业银行已于6月底前完成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业务的“解包还原”全面自查清理工作:三季度末前。商业银行必须做到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年内基本完成对坏账的核销。

3、“十一五”的要求。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201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0亿元,重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形成年节能能力8000万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各地区要将节能减排指标落实到具体项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要向能直接形成节能减排能力的项目倾斜,尽早下达资金。尽快形成节能减排能力。

4、货币政策。2008年7月底左右,为了应对不断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没有参与国际上的竞争性货币贬值。为稳定外需、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亚洲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2010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随着未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发展。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将遵循既定政策。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5、经济结构。市场供需结构趋平衡。根据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20个行业中,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达到50%以上:饮料制造业位于5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低于50%。从分项指标来看,生产指数和进口指数均有小幅下滑,显示企业生产减速。7月生产指数为52.7%,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49.3%,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进口指数回落显示市场供应趋缓,有利于缓解前期工业产能过剩的压力,促使我国经济建立供需平衡的结构。

国际周边因素:

1、澳通胀压力得到抑制。分析人士认为。澳大利亚2010年第二季度通胀率低于预期,意味着在过去一年的大幅加息后,澳大利亚已成功抑制住通胀压力。预计该国至少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维持利率于4.50%不变。澳大利亚统计局7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CPI较上个季度上升0.6%。较去年同期上升3.1%,涨幅均低于此前预期的1.0%和3.4%。当季核心CPl分别较上季和上年同期上升0.5%和2.7%,位于澳大利亚央行所设的2%~3%的通胀目标区间内。道明证券和墨尔本研究院8月2日公布,澳大利亚7月通胀指数较上月上升0.1%,增幅显著收缩,该指数6月攀升了0.5%。摩根大通表示,澳大利亚央行在7月升息的可能性已消除,该行甚至可能在未来3个月内暂停升息。麦格理银行也认为,澳大利亚央行可能暂停加息直至2011年。但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则表示。澳大利亚央行仍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加息25个基点,他们称“从长期看,澳大利亚的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第二季度是通胀周期中的低点,2010年底和201 1年通胀压力将达3.5%。”道明证券高级战略分析师安妮特・比其尔称。虽然澳大利亚的物价上行压力有减轻迹象,但通胀指数仍连续第9个月攀升。比其尔预计,该国通胀率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逼近央行目标通胀区间上限,澳央行可能将在2010

年11月和12月加息。自2009年10月以来,澳大利亚央行已加息6次,累计加息幅度达150个基点。但自2010年5月开始。该行已连续两个月维持利率不变。

2、英国明年前难加息。英国央行定于8月5日公布利率决议,分析人士预计,该行将维持利率于0.5%的历史低点不变,可能最早将在201 1年第二季度开始加息至0.75%。而在2010年底前加息的可能性仅为20%。英国国家统计局7月23日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达1.1%。约为预期的两倍,并创4年来最高水平。不过,英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3.2%,低于5月涨幅3.4%。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委员费舍尔7月28日称,虽然英国经济增长仍面临风险,但在刺激措施、英镑贬值以及全球需求回升的带动下,经济复苏势头将得以持续。但他同时指出,英国的通胀率可能会继续回落。与之相反,另一位MPC委员森坦斯则特别指出了英国的通胀风险。森坦斯称,当前经济状况正在改善。英国央行应开始升息,他建议将利率从0.5%调升25个基点。

3、欧元区经济增速放缓。欧洲央行也定于7月5日公布利率决定。分析人士预计。该行将维持利率于1.0%的低位至2011年第三季度。届时将加息至1,25%。并于2011年底前上调利率至1.50%。金融信息公司Maxkit7月2日公布的调查显示,欧元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增至3个月高点56.7,但扩张几乎完全由德国推动。欧盟统计局7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通货膨胀率上升至18个月来最高水平。该地区的失业率仍维持在12年高点。经济学家预计,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缓。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欧洲经济分析师桑格纳表示:“尽管欧元区的经济活动有所增强,但该地区私人消费活动仍不旺盛,预计欧洲央行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

4、美股强势复苏。受利好企业财报及经济数据推动,美国股市在8月份的首个交易日大幅收高。在利好制造业与建筑开支数据、欧洲银行业界强劲财报以及全球制造业出现令人振奋的迹象推动下,投资者情绪乐观,风险投资资产受到追捧。美东时间8月2日16:00(北京时间8月3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08.44点。收于10674.38点,涨幅1.9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40.66点,收于2295.36点,涨幅1.80%: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4.26点,收于1125.86点。涨幅2.20%。制造业指数以及建筑业开支数据好于预期,推动美国股市继续攀升。而在此之前,道指已经在欧洲银行业利好财报的推动下上涨了100多点。纳指与标普双双上扬,这两个指数均已回升至年初水平之上。

第9篇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售电市场;应用层面

1 前言

当前,我国的售电市场已发生了大的变化:电力供需市场的转化,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部分地区甚至已经出现富余;能源消费方式的变化,替代能源、竞争能源与传统电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中央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大了对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的调控力度。这种局势使得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增供促销中拓展生存空间,在营销管理中挖潜增效,是关系到电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受“以产定销”、“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错误思想引导,电力营销一直是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售电市场的深层次研究十分欠缺,营销策略的制定缺乏科学性、针对性。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在市场分析手段的挖掘和创新上多下功夫,实现对售电市场多维度、多侧面的剖析,以把握其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常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引入到售电市场分析中,并提出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的研究设想。进而从地区、售电类别、时间三个维度,结合份额、结构、竞争力三个因素,深入分析售电市场发展的空间格局差异和动态演化过程,为电力营销分析提供了新的量化分析手段。

2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

2.1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美国经济学家Daniel和Creamer相继提出了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后来Perloff Dunn, Lampard, Muth等学者将其总结并逐步完善。在20世纪80年代初,Dunn将其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传统偏离-份额法是相对静态的,无法揭示考察期内各时间分段对总体变化的贡献与影响,以及时间纬度的变化趋势,因此引入动态化的思想,即将考察时间段作进一步细分,分析每个时间分段各区域、各产业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ynamic shift-share method,DSSM)是在经典偏离份额法的基础上拓展出时间维度演化而来的,克服其忽略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对总体变化的影响和贡献。

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每个考察时间段内,以所在大区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把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总量(G)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且G=N+P+D。对每个考察时间段进行分量系数计算,以时间为序构成动态数据序列。依据每个考察时间段考量各区域、各因素对总体变化的影响,找出影响总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以此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找出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2.2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推导

假定某大区域含m个下属区域,各个下属区域i( i=1, 2……,m)按照某种分类依据可分为n种产业部门,设区域在经历了时间[0, 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发生变化,则可将经济规模在t年内的总增量分解成t-1个分量,以上标“p”表示第p年相对于前一年的增量,则可以将考察期的区域经济增量分解成如下的形式:

其中Gij、Nij、Pij、Dij分别表示区域总增量、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偏离分量,因此,问题的实质就是,通过将时间段细分到年,如何得到考察期内每一年的份额增量、结构增量和竞争增量。

假设区域基年和末年经济总规模为bi,0和bi, t,以bi,j 0和bi,j t分别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基年与末年的规模,并以B0和Bt表示下属区域所在大区在相应时期基年与末年的经济总规模,以B j,0与B j,t表示大区域基年与末年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则可得到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 t)时段的变化率rij,区域i所属大区的经济规模在(0, t)时段的变化率为M,区域i所属大区第j个产业部门在(0, t)内的变化率为Rj。

最后可以得到:

3 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应用

3.1 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应用

对售电市场进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时,其分析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售电量,还可用于分析售电收入、用电设备容量等指标。

在各指标独立分析基础上,可将售电量的分析结果与其他指标的分析结果进行关联比较,从而解释售电量增长变化的原因,识别营销工作的关键点。例如,某地区某类别售电量的总偏离分量为一个较大的正值,而用电设备容量的总偏离分量却相对较小甚至为负,说明该地区该行业的业扩报装服务相对落后,应该加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在不同分析对象间进行关联对比时,各个分解分量应该采用百分比的相对数值。

3.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数据来自华北电网2003~2006年的实际售电量数据,分析过程中以2003年为基期,用传统偏离份额法和动态偏离份额法分别对2004~2006年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总售电量分为大工业、非普、农业、非居民、居民、趸售、商业及其他等类别。

3.3 结果分析

利用传统偏离份额法分析后的结果如表1:

表1 华北电网各下属地区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由表 1可见,京津唐地区和山西的总偏离分量为正,即这两个地区售电量的实际增长值大于预期值,说明 2004~2006 年内这两个地区售电增长状况优于华北地区的平均水平。该结论也可从增长率的大小得出。反之,河北、南网和山东的总偏离分量为负,售电增长率低于全区平均增长率。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法所得结果如表2:

表2 京津唐地区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表2可以得出京津唐地区售电增长特点的总体判断。各年度的竞争分量基本维持在 1.80TWh 左右,而结构分量于2005 年出现明显的异动。透过这个现象,可进一步分析引发异动的主要原因。

4 结语

本文将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常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引入到售电市场分析中来,从份额、结构和竞争力三个方面,揭示了一个地区售电量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在售电市场分析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但可以从全国或区域层面把握各地区售电市场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也可以揭示不同售电类别的变化特征,更可以量化地分析不同年度的竞争力和贡献率,由此为电力营销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