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44: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工实践内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化工实验;平台建设;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Reform and practi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Yang Ronghua, Cao Xiaoqun, Cheng Yueshan, Wang Hai, Wang Fang, Liu Xin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orm the curriculum, test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explor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reform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with chemical experiment platform. Build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onstruction advanced equipment, resource sharing, open environment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and train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personnel of “thick foundation, wide caliber, emphasize practical, pursu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chemical experiments; platform;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2010年9月,我校化工学院将化工原理实验室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室划归化工专业教研室管理,迈出了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功用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参照“化学化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课程体系、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我校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建设,着力提高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基础及技能训练的前提下,设置“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仿真与计算机应用”4种实验类型,形成体现化工专业特色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重基础、求创新”的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并从“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化工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创新性研究实验”4个方面构建和管理实验室。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如图1所示)。
图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 化工专业实验内容
根据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规划,本着“重视基础训练,加强综合,突出设计和创新研究训练”的目的,对每一阶段的实验教学训练在基础实验训练之上,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性和自助式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探索、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充分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性实验内容建设。拟开设的主要实验课程和所选实验内容包括:
2.1 化工原理实验
对化工类专业学生,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以单元操作中的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精馏、吸收、萃取、干燥、过滤、蒸发、结晶等传质过程为主线,实验设备及装置能够开设基础训练性、综合设计性和创新研究性3类实验项目24个,其中基础训练性实验5个,综合设计性实验13个,创新研究性实验6个。在基础训练性实验基础上,根据学时要求和第二课堂形式,通过自主设计、综合搭配化工过程实验装置,以必做和选做结合的方式,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化工过程综合实验。上述实验项目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8个,其他实验项目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等形式选择。
2.2 化工专业综合实验
将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核心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综合归类为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单独设课,其内容以热力学基础数据测定、传质数据测定、化学反应工程实验技术及设备、化工分离技术及设备、化工工艺、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实验为主,能开设综合设计性专业实验项目25个,其中必做项目15个,选做项目10个。通过实验方案的拟订、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评价,综合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类实验,目的是应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化工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化工过程及单元操作仿真实训方式,不仅使学生领悟到单元操作的核心,也可以使学生进行模拟和控制可能的化工工艺及优化操作,实现工厂现场无法实现的环节,同时可结合生产实习进一步得到训练。借助计算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训练化工过程设计软件应用、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工过程与系统模拟优化等环节,为将来从事化工设计、工程实践打好基础。现有设备、装置及软件能够开设11个训练项目,其中必做基础训练项目6个,选做综合训练项目5个。
2.4 创新性研究实验
坚持教学、科研与新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将教师的特色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部分毕业环节的课题实验训练与专业综合实验融合,开发创新性、研究性实验,充分体现化工专业综合实验训练和科研训练,现有10个创新研究性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另外,每年有十多个项目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训练。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3.1 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
为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实验装置套数少、实验人数多的问题,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基础训练部分的实验采用分组集中实验的方式,将每班学生分成3~4个大组,每组15~20人,安排不同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时再将每组学生分成3~4个小组,每小组4~6人,同时开设几个实验,各小组轮流进行实验训练。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提前选好所做项目,预习并准备好实验内容,在指定的时间内有计划地进行实验。
创新研究性实验,多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题,跟随指定的指导教师进行实验。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研究项目实践,一方面,教师积极参加科研,从科研工作中选出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另一方面,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实践中来。创新研究实验按照选题、文献检索、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撰写论文或实验报告、报告答辩会的顺序进行。
在课外时间,实验室向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空间,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提供训练场所;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导优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使学生尽早接触本学科最前沿知识,得到科研训练。
3.2 化工实验课与化工设计相结合,体现工科特色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充分利用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在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教学安排,使学生除学习各种工艺知识,掌握各种工艺方法外,还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增强综合素质。例如,将部分化工实验课与化工设计相结合,通过化工实验课,让学生全面掌握某一单元操作或化工过程的实验基础理论与技术、实验装置的使用、实验技能及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及化工设计中,结合某一单元操作、某一装置或化工过程,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可以将两者直接结合,给出某一化工过程,先进行流程及装置设计,然后根据设计的数据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最后分析讨论及对设计或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乙酸乙酯的合成及精馏实验)。这种有机结合的方式,能将多种知识及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使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针对学校开设的实验项目,动员教师开发和研制适合学校实验教学特点的集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演示、实验结果数值计算、误差分析及实验综合思考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实验操作过程录像,如精馏、吸收等,提高教学质量。使用与实验装置配套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设定、软件使用、数据处理等技能,为将来应用现代化生产装置打下基础。
借助化工仿真软件和化工过程模拟计算机软件,开展化工装置及过程自动控制模拟操作训练或对化工设备、过程进行模拟、设计、计算等,弥补实习过程现场无法操作的不足,也为将来从事化工过程模拟或设计起到训练作用。
3.4 开展实验竞赛活动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每年举行1次全校规模的化工原理实验竞赛,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实验技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在实验竞赛中加入实验流程设计、设备设计训练、数据处理等环节,起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2年1次的全省或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拓宽学生视野。
3.5 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
化工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平时单元成绩累计计分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平时单元实验按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客观记录学生的实验预习、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和综合素质等环节的成绩;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加实际操作2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基础训练实验占50%,综合设计实验占20%,期末考试占30%。
基础实验阶段评分依据:实验纪律和秩序、预习和回答问题、基本操作规范性、实验记录规范性、实验数据及处理正确性及实验报告等。综合设计实验阶段评分依据:文献调查与总结、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等。对于创新研究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考核。
4 制度和教学队伍建设
要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并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管理机制和制度方面,做到“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教学带头人和科研带头人,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以调动和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实验教学的师资素质。在实验室设置教学重点岗位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培养梯队。加强“实验课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课教学团队设立实验室主任(教师)、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并按照专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兼职任课教师为1:3:6的比例配置师资队伍。
5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展望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发扬自身特色,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延长校内工程实践教学的时间,弥补工业实践难以到位的现状,从整体上优化实践教学的安排;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要继续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实验教师队伍的水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加强实验教学平台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改革,为进一步建立中试实验基地和产业化生产服务;建立“以人为本、有利于实验室开放和实验教学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实验与科研兴趣,培养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协作。
收稿日期:2012-05-02
迁安学院是以“融入迁安,立足河北,根植矿业,服务地方”为办学定位,坚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建设,走产教结合发展道路”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为根本任务。分析化学实验是我院化工相关专业学生接触的比较详细的分析类实验课程,因此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操作技能不仅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会对他们将来要从事的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对分析化学实验课内容的选择上做了大量工作,做了深入和详细的研究制定了分析化学实验项目。
本文结合迁安学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浅析针对高职高专化工类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项目的选择问题。
一、 夯实基础
我们的分析化学实验是在大一下学期,学生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开设的。与无机化学实验不同,分析化学实验涉及到的一些仪器和操作技能是在我们高中阶段很少接触或是只有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没有真正接触过此类实验。所以我们选的第一个实验是:分析天平称量练习与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此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和一些重要的基本操作。这是由于:分析天平是分析化学乃至化学类实验经常要用到的一个基本仪器。而分析天平是一个精密仪器,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在学生在以前的化学类实验课上是没有接触到的,所以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其原理和构造、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常用的准确的称量方法。滴定操作是分析化学实验一个基本的操作方法,所有的分析实验都要借助滴定这个操作来完成,因此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终点的判断以及滴定的正确操作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操作。要做好分析化学实验这两者是一个重要基础,我们必须要夯实基础。
二、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实验内容
为了是学生学会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际当中去,我们选定了一些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物品来分析其中包含哪些主要成分,主要成分的含量是多少等等。如我们通过酸碱滴定方法来分析食用白醋中醋酸的含量,而白醋就是在超市中购买的大家用的食用白醋,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对食用白醋这个生活必需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食用白醋和醋精的区别;通过配位滴定法来分析水的总硬度,水是同学们每天用到的,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知道了自己所食用的水的硬度是多少,进而学生会进一步想到水的硬度与人身体健康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实验内容的选择不仅使学生们学会了学以致用,还增加了他们学习分析化学乃至其他化学课程的兴趣。
三、 结合地方特色选择实验内容
我们学院地处迁安市。迁安地处河北省东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由于学院所处的地方特色决定了学校办学理念具有迁安市地方文化色彩。为此学院在教学培养、专业培养、基础知识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都从迁安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实际出发。迁安市近些年在矿业、冶金、化工等领域已形成了强大的工业体系。包括首钢矿业,首钢迁钢,九江钢铁,燕山钢铁,宏奥焦化,中化煤化工等等大型企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地需要一些有相关化学分析类技能的人才来供应这些企业的化验部门对人才的不断需要。化工类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要充实中这些企业的化验部门中。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化学实验不仅增加了学时,选择的实验内容都是与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联系。如: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炼铁环节要用到石灰来除去铁水中的一些有害元素,其中涉及到的主要物质是石灰石中的氧化钙,即氧化钙与有害元素发生反应生成无机盐以此来出除去有害元素,这样氧化钙含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除渣的效果。因此我们用间接的氧化还原法测定石灰石中氧化钙含量;再有:如何测定原材料铁矿石中铁的含量高低,以此知道该批次铁矿的品味。我们选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无汞盐测铁法即用重铬酸钾测定铁含量,通过此实验使学生掌握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同时钢铁企业炼钢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元素含量的测定,为此我们选择用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钢样中镍含量等等。通过这些实验,使掌握基本原理和技能方法。来提高高职高专类学生
四、结论
关键词:土建;施工;优化
引文: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软件应用、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综合性快速发展,人类的综合性规划建设过程已经逐步由原来的信息化发展建设过程逐步发展为综合设计、制造、检验和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性体制建设规划过程控制,保证各项信息设备的合理化采集过程控制,加强综合性系统传输采集过程控制,实现土木工程的各项材料的准确采集、功率逐步加大、传递信息量逐步增加,建立良好的土木结构发展规划控制过程,实现合理化的建设承载能力控制过程,加深有效化的分析计算管理,提高综合性的自我规划控制,实现自我项目施工建筑的分析过程管理。
1现代化土木工程的基础性结构
现代土木建筑工程中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具有一定的区别,造成系统的土建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不同,其中声、光、电、压力、化学数据、物理编程数据等等各项内容的综合性变化,造成现代化整体结构的运行中出现不同的结构问题,从而造成土木结构的相关现代化问题。根据建筑工程中相关的土建技术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对各项施工质量问题、土建技术结构、职能施工规划耦合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保证整体现代化的综合性流动控制规划,实现良好的信息传递分析过程,加深综合性的系统控制规划,建立良好的计算职能控制过程,实现优化系统土建技术的施工内容。
2土建技术中的相关施工内容问题
因为在有关土建技术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为了防止因为施工隐患问题造成一系列的相关隐患,我们在根据土建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进展程度时,加工控制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施工工程费用,从而防止综合性的财产损失问题。为了逐步加深各项原因的控制管理,我们要对施工土建工程中相关的质量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关影响问题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改善相关的质量控制过程。比如,造成施工土建设计的结构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施工中没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图纸,从而造成计算的逻辑理论值和实际的受应力不同。通过内部的相关结构分析,直接影响整体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工程进度就是因为土建建筑的稳定性、刚性的整体强度较差,从而无法逐步完成施工过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要保证整体质量过程的问题控制,改善相关的施工重复率问题,完成建筑施工因素的逐步调整,就要通过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使相关的施工质量过程分析表现得以改善,对施工建筑产生的沉降、地基不匹配,承受力不足等各项问题进行技术质量分析,进一步使综合性的技术地基层面的处理控制加深。
3土建施工技术中的技术优化方案
3.1加强土建的施工结构设计智能化分析过程
为了保证整体设计过程的合理性,使综合性技术指标控制管理根据土建技术的相关技术要点加深,我们要进行合理化的技术分析,从而实现合理化的施工使用状态的有效化分解,使技术控制规划和可预见性保证合理化,进一步使土建结构的综合性维护控制加深,使构的职能化分析效果逐步改善结,在设定土建结构的检测分析过程中,要对相关的检测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技术结构内部的各项技术指标的统计加快,从而提高自我认知结构分析过程控制,保证合理化的技术分析过程,保证良好的自我诊断控制问题分析,加强综合性的系统结构智能化分析过程控制。
3.2提高综合性的土木结构控制分析过程
设定合理化的综合性结构分析过程时,根据的土木结构图一定要是嵌入式的,从而使土建传感器的功能材料分析过程控制加强,合理化的分析计算机相关的应用软件和技术水平,逐步加工施工和处理实现传感器元件、检测结构和相关数据信息,制定合理化的综合性数据控制过程,系统化的分析各类数据采集和控制过程进行,进一步实现合理化的综合性元件应用过程的执行和动作控制,改善相关的动作处理过程,使整体元器件的使用效果加深。实现整体数据的有效化采集,实现快捷、系统、合理的综合性结构分析时要以智能化的机构设计过程,保证结构的有效化实施控制管理。
3.3加强结构和材料的耦合程度
在土建的结构材料上要根据材料进行功能上的智能化分析,如果实现对受力内部的有效化结构分解控制,就要通过对相关的物理形态变化过程,使土建施工的综合性材料耦合得以完善,进一步使混凝土材料控制过程保证合理化,保证合理化的导电性能分析,对综合性的导电探测应力控制过程也要加强。
4改善土建结构的优化措施
4.1加强土木结构的设计优化
为了确保整体实际的设计智能化,改善相关的经济设计研发水平,我们要根据土木结构的相关设计方向进行内容的分析,从而在技术成本上采用较为合理,并且还要对实用设计过程要制定优质的,使综合性的智能化设计规划控制管理得以保证,让各项结构的设计预测可行性得以确保,保证土木结构中相关的受力条件的预估情况,进一步对土木建设结构的职能比例分析保证,从而保证有效化的监督和管理。
4.2利用传感材料元件完善土建结构的综合性设计控制
整体土建施工建设过程的合理稳定性得以确保是进行结构比例分析时根据传感器元件的相关设计过程,从而使可靠的耐用性控制得以加强,使结构干扰问题避免出现,从而建立良好的基础结构材料的传感元件使用控制过程,使综合性的耦合效果得到保证,相关的信息采集过程也得到改善,并且自我检测和自我修复的控制过程也提高。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合理化的系统分析是采用新型的智能化控制材料规划过程,为了完善整体结构的最终控制目标,我们要对综合性的材料结构位置控制加强,从而保证土建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结构刚性作用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较为复杂的建筑施工来说,应该把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贯彻落实在每个环节中,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就极有可能造成一定的质量或者安全问题,给整个项目工程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土建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我们对如何提高土建施工中的相关优化方法加以认识,使综合性建筑施工过程的有效化分析控制得以保证,并且还保证土建技术效果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堂.土建施工实用技术181例[J].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401:17-118.
[2]潘全祥.土建工程技术主管实操手册[J].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101:12-99.
[3]张炳华,侯昶.土建结构优化设计[J].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0301:21-92.
关键词:开发项目;工程策划;总平面;建设单位
古人云:“谋定而后动”,亦指任何事情都需要事前筹策的重要性。地产项目开发有资金密集、施工期长、建设环节多而且复杂的特点。同时受政策调控、市场竞争等因素制约,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性和相对较高的风险。因此地产项目开发更需要进行全方位的销售、研发和工程管理等统筹策划。目前,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销售策划、产品研发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而对地产项目开发中工程管控的研究和制度化尚显不足。
近年一些知名的地产开发公司在工程管理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工程管理体系,其中不乏有“特色”和“亮点”的经验,非常值得在我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就予以借鉴。
1.工程管理策划作用
为促进工程质量、成本、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工程管控目标的实现。进行工程管理策划,而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统一安排。
进行工程管理策划,可从工程管理角度对分期分区划分、施工图出图顺序、选材定样时间和建筑、结构、安装形式选择提出具体要求,促使建筑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项目发展总目标的要求。
进行工程管理策划,可从工程管理角度对工程标段划分、工程分判(是指标的物的分解和合作方的选定)和甲供材采购、工程成本控制等合约管理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促使建安成本管理能够更好地满足项目成本控制总目标的要求。
工程管理策划,应从工程角度对销售区的部位、分期开盘销售、销售货值等限制提出建议,促使营销计划能更好地满足开发公司销售指标要求。
进行工程管理策划,可使施工各阶段的总平面布置更加合理、有序,为施工期间安全文明管理奠定基础,使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能在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得到更好落实,使项目开发进度能按照公司总体进度目标全面如期推进。
2.工程管理策划时间及适用范围
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公司内部评审和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完成后,项目公司应根据《项目定位报告》、《规划设计方案》等项目文件,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工程管理内容进行总体策划,编制《项目工程管理策划报告》。
3.工程管理策划内容及相互关系
工程管理策划包括总平面布置、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安全文明施工、项目公司架构及运作模式、公司内外关系协调等策划内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三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成功的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在质量、进度、成本三者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工程管理策划中的总平面策划、进度管理策划、质量管理策划、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策划等主要内容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体地说,工程建设的进度、安全文明管理策划是总平面策划的主要依据,各阶段总平面布置也是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相关内容的体现。
4.《项目工程管理策划报告》的核心内容:《总平面管理策划》
4.1总平面管理策划概念
总平面管理策划是在设计方案及营销针对项目分期开发意见基本确定的前提下,以施工总平面规划为依据,建设单位项目公司根据项目开发进度,分阶段对施工总平面布置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改,明确总包单位分区、土方平衡、临时施工道路组织、施工顺序等内容,以作为本项目合约策划及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依据。简单概括,总平面管理策划是从建设单位工程管理的角度进行项目的施工总平面规划,区别于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总平面布置。
4.2总平面管理策划作用
总平面管理策划是工程管理策划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合理、前瞻性强的总平面管理策划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成本,保证项目开发进度。总平面管理策划作用具体体现为:
4.2.1 前期规划,事前沟通,利于建设单位各部门梳理思路,形成共识
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甲方工程管理提前介入非常必要,通过项目总平面策划,与研发、销售、成本等部门事前沟通,对工程的施工步骤、交通组织等形成共识,利于各职能部门及时有效相互配合。
4.2.2 作为合约规划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
总平面策划中的内容基本都与工程成本有关,这些内容要在相应的合同条款上体现。如:临时施工道路、材料堆场、机械布置等内容应作为总包单位招标的依据。在招标时明确与造价相关的条款内容,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措施费变更,便于控制成本;总包单位分区、土方平衡调配、施工工序穿插等内容对合约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总平面管理策划也是后续进度策划、质量策划、安全文明施工策划的基础。
4.2.3 作为现场安全文明管理的重要依据
总平面管理策划作为总包合同的附件,明确雨、污排放方式、沉砂池、排水沟具体做法等安全文明措施,以上内容总包单位均在措施费清单内逐项报价,建设单位要求总包单位落实安全文明措施时,既有具体项目、做法又有相应清单造价,具有较强的执行力。
5.结束语
关键词: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形式;选定
加强铁路工务的安全文化建设,确保运输和旅客出行的安全,既是铁路行业的本质要求,又是新的安全形势下,促进铁路行业发展和改革确保安全稳定的必要条件。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是以提供给员工安全思维方式、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也为员工提供安全的生活工作设施和环境,确保员工能够养成自觉的安全生产行为,自觉遵守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安全目标,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形式选定。
一、树立安全理念
(一)坚持以人为本。铁路已经成为大众的主要交通工具,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必须在企业内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铁路工务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全体员工,每个干部员工必须明确岗位安全职责,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工作过程必须认真细致,保证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整个的铁路工务中,只有确保运输安全,才能实现铁路的科学改革和长久发展,因此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提前做好安全工作预防和准备,做到安全有预防,事事有准备,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和经营。
(三)坚决杜绝违章。铁路工务的所有干部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关于安全生产经营方面的规章制度,要提高自身的安全觉悟,要充分意识到,在铁路工务工作中,安全违章就等于违法,违章可以对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要自觉养成安全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较高的安全自律能力。
(四)坚持齐抓共建。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长期而又复杂,需要认真细致的开展工作。树立良好的安全理念、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铁路工务安全文化是整个铁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领导者的管理意志和企业战略目标,它的建设过程是使员工思想转变为企业文化的漫长过程,需要企业领导、干部、员工三个层次之间的和谐运作和良性互动,在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中坚持齐抓共建,突出关键,实现良好效果。
二、创建安全环境
首先要加强铁路工务的生产环境的文化建设,促进对员工的改造。铁路工务的安全生产存在于特定的作业环境中,加强生产环境的文化建设,能够使生产环境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积极影响着员工的生产行为、作业安全和心理情绪。
其次,要加强铁路工务生活环境的文化建设,确保能够更加吸引人。因为铁路企业的特殊性,员工大多的时间是在单位度过,所以要提高员工工作和生活区域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完善设施建设,确保环境舒适,进一步提高凝聚力。
再次,要加强铁路工务宣传环境的文化建设,促进宣传环境能够教育人,要提高宣传内容的质量,内容新颖,催人奋进;要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安全环境宣传,保证宣传形式有较强的吸引力,方法要灵活多变
最后,加强铁路工务学习环境的文化建设,要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创造学习条件;既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兴趣培养,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与个人价值的体现有机的结合。
三、规范行程安全行为
一是要在铁路工务中强化思想教育,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要大力开展典型事故报告分析教育和案例教学,确保员工能够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自觉养成安全行为。二是对行为准则进行严格的规范,促进养成安全行为,铁路工务部门要同难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总结和分析,制定完善自己的行为标准和行为细则,指导员工的安全行为,促进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三是铁路工务部门的领导要有效落实各种安全行为,领导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高度重视,认真管理,员工就会更加重视安全行为。四是加大互相监督的力度,确保养成安全行为,要构建完善的管理者在铁路工务中安全生产自控体系,要互相促进,互补有无,共同提高,确保安全。
四、打牢安全基础
(一)提升员工安全素质。随着我国铁路发展与改革,很多的新设备、新技术被应用于铁路发展中,员工的素质明显跟不上发展的形势,难以满足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很难再适应铁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对员工进行技能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二)更新与完善作业标准。由于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导致铁路企业的生产力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作业标准难以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所以,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作业标准,确保技术人员工作有据可依。
(三)严格规范管理。铁路工务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安全基础建设的关系密不可分,要将安全文化和安全基础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构建规章制度,完善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施工体系更加科学、安全,对行车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确保新技术和新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五、创新安全机制
首先,要将铁路工务的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有效将安全文化的渗透融合作用发挥出来,将思想政治工作导向示范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树立员工荣辱与共的大局观念,将铁路工务员工的理想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将铁路工务员工的个人发展要求和企业的战略实现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目标落实情况和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的双向考核与评估,铁路工务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实施双向评价,管理人员根据评价的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和薪酬的奖惩,确保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也要进行横向的考核与评估工作,以便于交流沟通,共同进步。
最后,要构建完善的个人激励机制。企业的发展是为了员工,企业的安全也是为了员工,铁路工务的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主流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企业只有拥有管理科学、技术娴熟的干部员工队伍,才能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发展,才能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所以,铁路工务部门要建立完善员工价值激励机制,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奖励或进行职务转变,提高实际的收入水平,促进员工更好的发展。同时,要确保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的落实,以保证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
六、实现长治久安
在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中,紧紧围绕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许许多多的文化建设形式,通过对新形势、新技术、新设备的深入研究,采用实用的载体,按照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针对性强的特点,培育一流的企业干部职工队伍,创造一流的企业生产与安全环境,构建完善一流的企业管理机制,实现一流的企业效益,加强铁路工务安全文化的全面建设,实现铁路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刘军辉.建设安全文化是铁路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5(04)
[2] 申长春.关于铁路施工企业深化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1(07)
[3] 宋英雄.对铁路安全运行的对策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0(22)
[4] 胡玉山.生产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
【关键词】数控加工 实训 课程 教学内容 产品化 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0-02
一、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的背景分析
1.我国数控加工教育简介
数控加工(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区别于传统的机床加工技术,是运用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控制机床进零件加工的一种技术。相较于传统机床加工,数控加工将零件切割过程以及刀具的位移等零件加工工艺,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实施,具有高度自动化和精密性两大特点,使得零件加工生产步入了批量化、自动化、精确化以及复杂化新的阶段。数控加工技术作为一个国家机械加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机械制造加工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数控加工领域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变得十分紧迫。高职以及大专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数控加工人才,但是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现行的数控加工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出现了和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不能有机的结合、课程的深入程度都有所欠缺。因此,加强数控加工的社会需求调查,进行全方位的理论实践改革,对于创新企业人才需求都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从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产品化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为提升数控加工教育的实践部分做出积极的参考。
2.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简介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数控加工教学包含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方面的内容,而实训教学内容产品化,即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据实训课题要求,将课题目标与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有效结合起来,使得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能够将企业高效、科学的产品生产管理模式相统一。将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严格的工艺操作步骤,进行理论知识的论证以及操作实践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掌握了必要的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在未来就业的时候,企业仅仅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甚至不用培训即可进行数控加工零件生产,有效减轻了企业的用人成本,科学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适应企业人才发展需求,一些高等院校在实施“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的时候,充分发挥校企结合优势,将数控加工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提升了数控加工的人才“供应――需求”科学性。
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现状分析
1.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持续性结合不足
数控加工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实训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作为实践操作的基础――理论课程,往往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开展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时,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保障二者的持续性。当前一些高职和大中专院校,将数控加工的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严重分节,忽视了二者的延续性,造成了彼此的持续性结合不足,理论课程的指导功能被弱化,同时实践操作也起不到进一步巩固和验证理论教学的作用,使得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有效性难以发挥。因此,如何有效保障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持续性,是其较为突出的教学问题。
2.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内容设置与产品化要求有一定差距
大部分院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课程内容设置,更多的是以加工“单件工件”主要内容,这与教学内容产品化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产品化”往往意味着从产品设计、产品的材料选定、产品零部件加工以及产品的组合成型等诸多工序需要完成。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数控加工理论课程学习进度造成,很难想象在缺乏完整知识体系的情况下,能够将实训课程内容产品化;另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有关,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最初时,出于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的驱使,学生能搞保持较高的学习劲头,然而一旦新鲜感失去,逃课、迟到、早退的情况就时有发生。可见,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内容设置时,做到与产品化要求相契合,是数控实训课程必须面对的挑战 。
3.数控加工实训教师水平与教学内容产品化要求有一定差距
要做到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产品化,相关的教师在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娴熟的数控实践能力基础上,还应了解一定的企业生产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教学内容产品化的要求。目前,我国院校的实训教师,往往是理论课程教师兼职(也有专职的实训教师),这些教师对实训教学内容的操作都较为娴熟,但是对于企业一线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能力往往比较欠缺,这就造成了实训教学内容产品化不能很好的得以实施。另外,一些院校聘用企业一线的管理生产人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水平与“产品化”教学内容的矛盾,但是这些企业人员往往不能将基础理论很好的灌输到实训教学过程中。因此,解决实训教师与教学内容产品化之间的差距问题,是数控加工实训课程重要的现状。
关键词:高职 机械零部件识读与测绘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改革
1.概述
《机械零部件测绘与识读》课程所形成的“图样识读、测绘”工作能力,是开展专业学习领域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并在后续设计机械产品设计与加工技术、制造工艺、设备操作等若干课程中持续贯穿运用与提高。课程的作用是针对职业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对机械产品的图样识读与测绘的职业能力。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中的工作任务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实行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课程工作任务。
2. 课程目标
学完本课程应具备空间想象能力、绘图能力、读图能力,树立国家标准的法典意识,形成“机械产品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一条主线”――机械产品图样的识读与绘制,“三个层面”――二维与三维空间思维训练、工程图样基础训练、机械部件测绘综合训练构建本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对机械产品图样的绘制能力与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改革
(1)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机械制图工作过程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序化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零距离。
(2)该课程为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三门课程的整合,将原本需要212学时(120+60+32=212)的课程有机整合为现在的150学时。把知识密切相关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优良。
(3)机械制图部分(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采用五个典型工作任务(轴套、盘盖、叉架、箱体、装配体)导向教学目标。按照职业岗位的行动体系教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思维过程的六个环节: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机械图样识读、绘制、机械零部件测绘知识与技能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打散,全部按照项目开发的过程来开展教学。如下表所示
4. 创设学习情境
(1)学习情境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学习情境是在职业院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每一个学习情境均为一个或几个独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是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细化或重组。
(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法。
(3)学习情境的设计考虑尽量覆盖常见的生产对象,并根据专业需求不同调整任务载体。《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尽量覆盖机械设备中典型的零部件及机构。
5. 课程实施过程建议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项目根据内容需要采用团队协作方式,将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组,共同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
(2)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在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生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就能给予具体的帮助。整个过程要让学生有更充裕的实践开展自我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而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尝试失败,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与人和谐等多方面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学习项目中自动成长,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本标准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扩展知识,为优秀的学生搭建施展自己的舞台。
(4)教学中,要注意物体和图样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让学生多画、多读、多想、反复实践;要督促学生及时、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
(5)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观生产现场,多观察机械产品,借助模型、立体图、实物等,增加学生的生产实践知识和表象积累,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6)督促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认真贯彻制图国家标准。
关键词: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中国分类号:H319.1
化工人才是化工企业竞争的基础,高校需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全能型的化工人才,输送到化工企业的各个岗位。深入分析现代化工企业的实际发展,针对化工工艺课程,进行改革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化工行业的状态。化工工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教学新概念,以此来完善教学改革,体现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效益价值。
一、化工工艺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
传统的化工工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工工业的发展,促使化工工艺课程面临多项教学需求。规划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具体如下:
1、实践需求
高校学生在化工工艺课堂中,过度偏重于理论知识,导致实践失衡,比如学生在学习“氧化氟/二氧化硅催化”时,学生对催化剂的使用量、反应程度等理论知识掌握非常熟练,但是一旦投入实际使用,则会混淆实践操作步骤,因此,实践成为化工工艺课程改革的主体需求[1]。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接受化工工艺的课程内容,相比理论知识,现代化工企业更注重实践能力,高校将实践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适应现代化工企业的需求。
2、技术需求
高校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表面化比较严重,实质缺乏改革技术,无法达到改革标准,导致各大高校之间存在明显的改革差距。教学技术是改革的必要条件,推进化工教学的深层次改革。高校在教育改革技术需求方面,应该增强交流力度,摸索可靠的改革技术。高校在实行化工工艺课程改革时,最主要的是提倡技术发展,为教学技术树立合适的目标,提高教学改革的水平。
3、方法需求
准确的教学方法促进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改革。高校在化工工艺课程改革方面,需着重注意方法,实际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需求度,不能因为迎合改革需求,随意采取教学方法,应结合教学改革的需求实际,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多项问题。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规避传统教学中的制约点,进而满足教学改革的方法需求。
4、实习需求
实习是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可以增加学生化工工艺课程的实践性,又可以确保学生吸收更多的化工知识,拓宽学生认识化工工艺课程的视角。传统化工工艺教学,以学期为单位,先进行知识学习,再进行实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实习方面存在一定需求[2]。高校应针对传统实习方法进行改革,结合学生在实习方面的真实需求,规划适应教学改革的实习方式。
二、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结合化工工艺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明确化工教学的改革需求,规划课程改革的实际措施,如下:
1、采用校外互补教学
高校开设的化工工艺课程基本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较难应用在实际化工生产中,促使其在课堂中缺少经验。化工工艺课程内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如果局限于理论教学,即会影响到学生的能力、水平。高校针对此类现象,提出“校外互补”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外企业中。例如:某高校在化工工艺课程消防安全方面,首先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促使学生熟悉火灾原因、燃烧点以及控制方式,待学生基本掌握消防要领后,该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化工企业的消防演练,与校外企业积极商讨,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化工消防的过程中,然后该高校教师聘请校外企业的专业人员,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提出改进意见,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校外企业结合化工工艺的课程内容,提供互补性实践知识,拉近学生与校外企业的距离,最后该高校教师针对学生在校外企业中的表现,做汇总性分析,完成互补教学。进而实现校外互补教学的完美结合。
2、实行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化工工艺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以某高校化工工艺课程中的“化工装置安全检修”教学为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方式。化工装置安全检修主要分为安全检修、操作规范、安全制度三方面内容,该高校实行多媒体教学时,结合计算机网络,优化教学内容[3]。该高校将化工装置安全检修的具体内容制作成PPT,以课件的形式讲解,PPT能够容纳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该高校在操作规范教学方面,实行动画教学,在化工企业内拍摄实际的操作视频,穿插教学案例,如:急救措施、安全检修、安全开车等,促使学生真实体验化工装置安全检修的教学内容。该高校引进模拟系统,要求学生在模拟系统内进行化工装置实验,深入化工装置中的安全教学,学生在模拟系统内,进行实践性学习,从而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3、改善传统课堂教学
高校化工工艺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制约教育发展,无法体现高水平的教学方式,所以高校改善传统课堂教学,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化工工艺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连接性明显,特别是技术类教学,某高校在化工工艺技术类教学方面,实行任务驱动教学,以此强化化工技术的教学内容。例如:该高校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方面,深化应用任务驱动教学,首先研究压力容器安全的连接性内容,制定教学任务,然后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学习,主动解决教师制定的任务,该高校教师在制定任务时,非常注重连贯性和引导,每项任务都可驱动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挖掘更多的技术内容,最后学生完成教师制定的全部任务,获取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具备灵活性,学生不仅能有效完成各项驱动任务,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举一反三,了解更多技术类的知识内容,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和发展。
4、设计实习课堂
高校为改革化工工艺课程,推行实习课堂,高校以周课时为单位,单独抽取2-4节课时,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实习。如:化工工艺课程中的环保常识部分,单纯依靠教师讲解,无法达到改革教学的水平,所以高校利用实习课堂的方式,实现开放式教学。学生在实习课堂中,自由性比较强,教师为学生提供实习方案,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根据实习方案的内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周边化工企业的环保问题,在环保污染、防治、检测与评价方面展开调研[4]。某高校在设计实习课堂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该高校以科研互动的方式总结实习课堂,学生既能大规模吸收科学知识,又可以研究调查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推动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实习课堂是化工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稳定学生的化工基础。
三、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效益价值透视
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效益价值,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高校的教学力度,针对教学改革,提出两点价值内容[5]。第一,稳定学生的化工基础,基础属于学生的重点内容,高校通过科学的改革措施,保障学生最大程度的吸收课内知识,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易于接受化工工艺的新知识,教师不需利用强迫的方式要求学生,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化工知识,记忆更加深刻,知识基础相对比较坚实;第二,贴近现代化工企业的发展实际,学生能够提前适应化工企业,待学生进入化工企业后,快速适应企业环境,不会产生过大差距影响学生的工作能力,由此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见:教学改革在化工工艺课程中的意义,促进化工工艺课程的发展与进步。
结束语:
化工工艺课程是化工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改革水平直接关系到化工事业的发展。化工工艺课程内包含诸多基础知识,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体现教育改革的正确思想,稳定学生的化工基础,促使学生在面临化工实践时,能够积极、主动的结合课程知识,学会如何疏导化工知识。化工工艺课程改革具备一定的必要性,提高高校化工课程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敏.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03):39-41
[2]续京.《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石油化工应用,2011,(01):90-92
[3]宋慧婷.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2,(02):109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转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32-02
在发展高职教育过程中,如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能是句空话,实践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由基础自然学科专业转办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加薄弱,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谈谈专业转型过程中实践教学设施(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两方面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建设与基地建设
1、实践教学的内容建设
(1)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建设
①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基础化学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在原有化学实验设施基础上完善即可。
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建设内容有:有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管路配件色陈列;管路、典型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实验;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典型生产工艺模型等。并制定各实验、实训大纲。
专业综合实训需建设:专业综合实训一(无机、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二(有机、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三(精细化工);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并制定了各实验、实训大纲。
②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校内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应该定期到相应化工企业进行见习、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过程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在各阶段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管理,特别是顶岗实习期间,应按在校管理制度管理。并专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相配合,按顶岗实纲和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圆满完成各阶段的学籍管理。
③实践教学内容与管理的调整
实践教学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做好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调整与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进行了调整,对实验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进行改革,由原来各教研室分散管理调整为集中管理,由系安排专人全面负责管理,统一安排各类实践教学。建立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教师参与到实践环节的教学中;鼓励教师下厂锻炼,提高自身“双师”素质。便于各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进行纵向整合。加速专业专业转型工作的进行。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基体系建设
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专业综合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完整的高职应用化工校内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应于本地区大中型化工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承担学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过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现代化工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产学密切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将我们的理论优势和科研优势渗透到企业之中,力争做到“双赢”。并根据企业的改革趋势优化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改革以往企业被动接受学生实习的局面,使校外实践教学能真正收到实效。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1)要符合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要求。
(2)要符合建立“工学结合”机制的要求。
(3)要符合加强校外生产实训环节的要求。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1)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大多是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多数是非化工专业老师,普遍缺少生产、操作、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经历,缺乏实践意识。要求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行业实践训练一年以上。在经费和待遇上对到企业、行业实践训练的教师给予支持。培养既注重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实践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以“师傅带徒弟”形式结成了多对师徒,并签订了师徒协议,以言传身教来培养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3)继续引进专业教师,来充实化工专业教师队伍。每学期派出一定数量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接受新技术、新技能和学历提升教育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测试员、考评员等资格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研和科研交流活动。
总之,要解决专业转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及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建设好满足专业要求的实验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及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符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才能完成专业转型,才能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才能培养出符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要求的高技术技能型化工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化工企业输送的合格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雨龙 洪 亮,张桃先,熊海燕,金学平.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