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实习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5 16:44: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实习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实习研究

第1篇

: 2008年大学生暑假实习报告——学习、研究 实践

大一生活即将结束,进入大二,我们会有的专业课,与很多专业知识有的接触,我和上海的同学们参加了为期五天的暑期实习活动。在这短暂的五天里,我们先后参观了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海洋大学鱼文化博物馆。参观的过程是快乐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甚至闻所未闻的动植物,接触了我国甚至世界前沿的技术和科技成果,这让我们非常兴奋,也大大地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浓厚的兴趣,虽然这只是一次实习,但对于我个人的意义却是不同寻常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让我们这样的新一代大学生感到自豪不已,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和很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自然,缩小差距甚至超越的重任就落到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肩上。要肩负其这样的重任,我们要学习和锻炼的东西很多,而实习的目的也恰恰在于为我们创造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研究创造条件。下面,我从我们参观的几个地方具体谈谈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收获和思考。

7月5日我们参观了上海动物园。这真是一次难忘又轻松的旅行!因为动物园之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众多动物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许多在屏幕上看到的面孔立体地展现在面前,真的很激动。当然,和以往去动物园玩不同,我们不但要认识这些动物,还要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等。比如说众所周之的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这些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但是不为人知的是,华南虎虽然体型庞大,但是动作却很敏捷,而且善于游泳。另外,我国的国宝——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大多数人对它们很熟悉了,尤其是黑白相间的毛色和招牌式的“黑眼圈”,但是如果不是在动物园习得,我们都不知道,大熊猫一天之中绝大部分时间在吃食或者睡觉,极少数时间运动。这些之前我们都是不太了解的,通过亲身实习,我们懂得了的相关知识。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金丝猴、天鹅、黑猩猩等动物,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物园就像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成千上百种动物。通过这次的参观,我也懂得,每一种动物都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观赏的乐趣,也维系着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任何一种动物的绝种或是数量锐减都会严重影响到生物圈的平衡,给人类带来不便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所以说保护濒危动物,杜绝使用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刻不容缓。

第2篇

关键词:实习制度;完善;大学生

作者简介:朱晓晓(1989-),女,湖北黄石人,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19-02

一、大学生实习的作用

所谓大学生实习,就是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实习是整个教育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高等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大学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实习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就是要使所学知识构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彼此分离,理论脱离实际。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大多是书本知识,是比较间接的东西。要使间接的东西变成直接的东西,就要对它加以运用,进行反复实践。对于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其掌握的知识不仅要广博全面,而且要能综合运用。实习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次最好的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

2.大学生实习有利于综合考察所学知识

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他们在学习阶段中所忽略的或者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实习能够全方面考察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否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以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大学生实习有利于综合提高所学知识

首先,大学生通过参与到实践的过程,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从而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巩固;其次,实习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此外,实习对企业选择人才,以及对社会及高校培养人才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国大学生实习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很注重实习这个重要环节,但是现在较为松散的大学生实习制度使大学生实习出现了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实习时间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高校都把实习时间定在大四上学期,为期只有短短的1~2个月,实习时间较短,达不到实习的效果。并且大四上学期正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期,很多学生选择考研而放弃实习,如果没有考上研究生,他们就错过了实践的机会,这对于毕业找工作也具有不利影响。

2.实习单位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高校规定的实习时间都是同一时间段,实习时间集中,这样就加大了大学生找实习单位的难度,并且现在很多企业并不认同大学实习生,也没有政府政策规定企业一定要招收实习生,因此目前招收实习生的企业本身就很少。在企业很少的情况下,大学生实习的时间也过度集中,企业招收实习生容易达到饱和,以致于很多学生找不到单位实习。

3.实习效果问题

很多找到实习单位的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只做一些零碎的工作,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得到运用,也没有从实习中学到实践知识,实习效果较差。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用人单位的原因。当前多数用人单位都不认同实习生,对实习生不够重视。首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政府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强行要求企业招收实习生,企业也不再把招收实习生当做应尽的社会责任,为了避免实习生有可能带来的麻烦,只有少数企业自愿招收实习生;其次由于实习只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很多企业认为对一个短期又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员工进行培训不划算,导致企业要么不收实习生,要么对实习生不重视;另外,企业都有自己的商业机密,企业不愿意向短期的实习生透露自己的商业机密,因此其能做的工作就只有一些杂物事,实习效果较差。

二是高校的原因。高校对于大学生实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实习制度以及实习生管理制度有助于实习的顺利进行。首先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少有对口的实习单位,也很少建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导致大学生必须自己找实习单位;其次高校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实习制度,对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疏于管理,只注重大学生实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实习的过程,在大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并没有起到督促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进行实习,没有达到应有的实习效果。

三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首先多数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根本没有进行实习;其次部分参与实习的大学生,由于自身态度问题,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做一些杂物事是大材小用,这种好高骛远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青睐,既展现不了自己的能力,也学不到东西。

三、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建议

当前大学生的实习工作问题重重,加紧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迫在眉睫,然而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学生实习体制并不是学校或企业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具体来说,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国家、政府应起到促进作用

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国家、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国家、政府应制定一套大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对大学生实习方式、实习周期、实习管理作出规定,并且鼓励各个企业招收实习生,为大学生增加实习机会。国家、政府还要强调实习的重要性,使各企业重视实习生,学校、大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工作,以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2.企业应改变对实习生的态度

企业是大学生实习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然而当前多数企业不重视实习生甚至不愿意招收实习生。企业应该认识到接受大学实习生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企业应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企业也应该建立一套实习生体制,对于实习生的招收以及管理做出规定,定期向社会招收实习生,有必要时要对实习生进行培训,从而使实习生更好地完成实习期间的工作。此外,企业也应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纪律、薪酬待遇以及法律承担范围做出明确规定。

3.高校本身要做好大学生实习的相关工作

首先,高校应适当调整实习时间,时间不要过于集中,以免用人单位供不应求,并且可以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其次,高校应多与对口实习单位联系,定期向企业推选实习生,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再次,高校也可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实习岗位;最后,高校还应该完善自身的大学生实习管理制度,不要只注重结果,要注重对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要对大学生实习的过程进行督促,督促大学生认真进行实习工作,并且达到实习效果。

4.大学生自身应对实习工作抱有正确的态度

实习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道重要门槛,它能够为学生进入社会作铺垫、作准备,实习是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就算是一些琐碎的工作也要认真对待,不应该好高骛远,要用认真以及耐心的态度对待实习,只要实习态度端正了,在实习过程中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大学生实习是整个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大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而且对学校及社会培养人才也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企业也可以从实习生中发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总之,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可以促使多方共赢。因此,大学生、高校、社会、企业各方面应共同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只有各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高校、企业各方面发展的大学生实习制度。

参考文献:

[1]胡斌.浅析大学生实习制度[J].社科纵横,2009,1(24):191-192.

[2]王新陆.改进我国大学生实习制度[J].教育与职业,2011,(9):22.

第3篇

实习实训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与理论教学相比,企业实习因工作岗位真实、工作经历与体验综合等特点,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个人技能。然而,在实习时学生们要扮演“学生”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单位的双重监管,短期内从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过渡到人际交往圈、生活环境较为复杂的企业生活,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轻则焦虑、烦恼,重则抑郁、愤怒。这些不良的挫折心理都将影响实习效果和质量。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融人社会。   

1.研究方法与内容    

1.1问卷发放    

本文的调查问卷参考西南大学唐继红等自编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现状的调查问卷”,结合当代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的调查问卷包括生活应对,工作适应,职业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情况、情感方面、实习评价这七个主要相关因素。选取了某院校机械专业的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8份,其中有效问卷235份。       

1.2问卷统计    

1.2.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统计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男女学生的比例极不均衡。参与调查的院校属地方高校,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多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学者研究发现:因成长环境、家庭经济、就业压力等原因,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镇生源大学生。    

1.2.2挫折心理统计    

本文从生活应对、工作适应、职业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情况、情感方面、实习评价等一七个方面向实习实训期的学生进行心理情况调查,统计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实习实训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同时约有半数的学生认为实习生活没有比学校生活更有趣,觉得实习环境总体而言不是很自在,并表示如果有其他选择,不会从事与实习岗位相近的职业。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实习生活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没有条理,甚至觉得生活艰苦,困难多且都难以克服;工作中也无法适应师傅或指导老师的教授方式;生活中不知以何种方式与同事、工友相处;人际交往圈狭窄,找不到知心朋友倾诉,因此常常抱怨实习环境。从图3中可以得知:多数的学生能在实习实训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受到师傅或老师的表扬;他们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对师傅们要求掌握的知识充满好奇,主动学习,以最好的身心状态享受实习。但仍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全身心投人实践,对实习的空余时间不知如何打发,实习期的学习拓展全靠师傅督促,不能充分发挥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面对男女分手、父母沟通等情感不顺时,脾气暴躁易发火,严重影响实习质量。Z.问卷分析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很多无法预计的困难和挫折,而对于心智、经验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这些不可避免的情况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挫折心理:即在实现既定口标的过程中,遇到来自内外部无法克服的干扰或者障碍,使其需要不能满足、动机不能实现所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本文认为大学生实习实训期产生的挫折心理受学生本人、学校、实习企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    

(1)学生本人方面。在实习实训前,学生存在较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实习将在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渴望提高个人职业能力。然而,大多实习单位不可能安排他们去做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多为简单、机械的体力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致使大学生失望、悲观。再者,随着大学生对社会的参与意识增强,急于了解社会和他人,也急于让他人了解自己和承认自己,期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尊重。而在无忧无虑的学校生活中,师生、同学关系简单、平等,进人企业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上下级关系、师徒关系,在学校惯用的简单人际交往方式显然不适用。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有典型的依赖、被动、敏感等特点,在实习时遇到问题不知如何与同事领导沟通交流,将不满、失望的心情掩埋心底,难以融人到新的环境中。    

(2)学校方面。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惑,师傅或指导老师若不能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学生们的种种不适心理,认为学校把自己当作“廉价劳动力”卖给企业了,归属感丧失,不能安心实习。客观来讲,学校具备解决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极少学校配置专职型的顶岗实习的教师。面对学生人数众多,实习期人员分散,学校配置的指导教师有的虽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但是不能胜任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或忽视学生的心理疏导与救助,不能定期与企业交换意见,不能发挥联络沟通桥梁作用。    

(3)企业方面。实习时大学生兼具“学生”和“员工”两种角色,需接受学校和企业单位的双重监管,在学校里的学生身份已让他们习惯了被宠爱、呵护的感觉,而在企业却被人呼来唤去,干的是简单、粗笨的体力活。甚至好心请教师傅、工友,有时却被冷嘲热讽,以为别人和自己过不去,藐视自己,因此常常抱怨和生气,一来二去就会产生茫然无助的心理压力。所以学生初到实习单位,企业应挑选一批有经验的师傅带领。选取的师傅除了在技术上过硬以外,耐心、随和、包容的性格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师傅除了在工作上对学生予以指导外,也应是学生的生活导师;同时,这些师傅也要和学校的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对学生的管理交换意见。让学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温暖,使之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稍稍放缓。    

3.讨论    

实习实训是大学生锻炼实际工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从校园步人企业和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实习时学生们必然会面临一些挫折和困难,只要进行有效的疏导和科学的挫折教育,挫败感就能有效转化成工作动力。    

首先,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充分认识挫折的二元性。实习实训时挫折是难免的,一方面使人心理痛苦,情绪失衡,行为失措,甚至引起生理疾病以及悲观厌世;另一方面,挫折能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得坚强、成熟,为就业和步人社会打好基础。    

第4篇

关键词:实习制度;改革;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朱晓晓(1989-),女,湖北黄石人,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36-02

一、大学生实习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实习,就是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它是连接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环节,既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也是用人单位甄别和招聘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①通过实习,大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既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同时又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在与同事合作的过程中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这些能力正是当今用人单位所看好的,大学生在实习中培养和提高的这些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增添了有力的砝码。然而,现阶段,大学生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尚未出台专门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大学生实习没有得到制度保障;第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热情、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大学生实习岗位难求;第三,高校对大学生的实习工作管理不到位,监督和评估工作不完善。因此,如何完善大学生实习,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是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必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用人单位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②现阶段,校企合作共有四种形式:高校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企业作为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校企合作在高校内建校内实习基地。其中,企业作为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种形式目前较为普遍,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先后与湖北保加利陶瓷有限公司、武汉新东方学校、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将这些企业作为武汉理工大学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对大学生实习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习生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现阶段,用人单位越来越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大学生的实习单位难求。通过校企合作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可以在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增加工作经验,使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这样的锻炼,使大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成为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增添了一条选用人才的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不仅使大学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也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并且在实习过程中,用人单位也进一步了解到大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为用人单位日后选拔人才起到借鉴作用。

第二,有利于从实习时间和方式上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当前,虽然我国政府和高校都对大学生实习给予重视,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实习的时间和方式也是影响大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习时间上,一般的高校都将实习安排在大四,许多大学生就会面临一个选择:是实习、继续考研还是专心撰写毕业论文。在这个选择上,许多学生犹豫不决,最终耽误实习的最佳时期,以至于失去了实习的机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充分给予学生实习的机会,可以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处理实习、学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工作,使实习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在实习方式上,大致可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并且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分散实习。然而有的大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不正确,就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如果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生将实习当作就业前的锻炼机会,而用人单位将实习当作日后招聘员工的借鉴,实习不仅仅只是完成学校任务那么简单,而是与以后就业相联系。学生带着这种目的进行实习就会比其他的实习生更为努力,达到实习的效果。

第三,有利于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和管理。大学生实习,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学校的管理也尤为重要。现在,高校对于实习这个环节,会给学生安排实习指导教师,他们在大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要给予帮助和监督。但是,现在高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本身也缺乏实践能力,不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并且,在分散实习的形式下,教师不便于对实习生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通过校企合作,用人单位也会安排员工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在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的指导下,实习生才能真正学到实际操作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的实习就会相对集中,这样更便于学校指导教师的监督和管理。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也能相互联系,共同指导和监督实习生,并共同制定对实习生的评估标准,使他们的实习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

上述可见,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应该充分开展校企合作的实习模式。

第一,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导向功能,并完善相关制度。在经济发展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掌控着较多的社会资源。政府应该有效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为高校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合作平台,促使校企合作的实现。政府还应该加大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高校以及社会力量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让更多的高校和用人单位能够进行校企合作。同时,政府也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它对校企合作的建立与完善起着关键作用。政府应制定促使校企合作的鼓励性措施和地方性法规,例如从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一些有利于用人单位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规,促使用人单位自觉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另外,政府还应该通过成立各类“基金”等方式,对校企合作所需成本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切实解决高校在进行实习工作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为用人单位和高校共同进行学生实习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合理安排实习计划。高校可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职责主要就是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合理引导不同专业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并且全程督促学生的实习,以及时发现问题,为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现在高校教师大多传授的是书本知识,缺乏实践指导,可将高校教师派出深入到用人单位,也可聘请用人单位里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到高校进行校内教学,使高校和用人单位实现真正的合作。同时,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计划都将实习工作安排在大四,时间相对固定和集中,这样集中大量地安排学生实习,往往造成实习岗位不够,实习指导不到位,难以达到实习效果。高校应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根据不同专业进行不同时间的安排,或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进行分批实习。这样有利于充足安排实习岗位,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对实习生进行高质量指导,实现校企长期合作。

第三,建立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反馈系统。在实习过程中,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反馈工作非常重要。在现阶段的实习工作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与高校指导教师的联系往往较少,或仅仅是形式上的联系,而高校在对学生的实习评估工作上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评估”。鉴于此,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应该建立一个由学生、用人单位、高校共同组成的信息反馈系统。校企双方的领导应保持及时沟通,用人单位的实习生管理人员和高校的实习指导教师要做好相关信息的传达以及共同监督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实习生之间也应选取一个领导者,并向校内指导教师及时汇报情况。在实习工作前,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确定实习的时间、方式和内容,并指派校内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双方要建立良好的沟通,高校方面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情况,有问题要帮助他们,并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解决,用人单位方面就学生的实习表现情况也要向高校汇报,双方共同监督实习工作;在实习结束后,双方就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寻找解决方法,改进和完善实习计划,为下一次合作奠定基础。同时,双方要共同制定实习评估准则,切实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对他们进行评估,有问题者要对他们进行进一步指导,使他们真正从实习中有所收获。

第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的长效机制。稳定的校企合作是顺利进行大学生实习工作的有效保障。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政府、高校、用人单位都有着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政府应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起到协调作用;其次,高校方面,要根据用人单位自身对人才、科技的需要,找到与其合作的利益结合点,再凭借自身的优势资源,为用人单位提供帮助,使其受益。其中就包括了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向其推荐适用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向用人单位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从而提高用人单位的市场竞争力。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要达到校企互利共赢的效果,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再次,用人单位方面,应该积极制定对实习生的管理办法,对实习生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的内容作出具体的规定,并对实习生进行有效指导,让他们从实习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只有三方共同完成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营造出校企合作的育人环境,并形成长效机制。

注释:

①周其凤.亟待建立长效的大学生实习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25-27.

②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7):23-25.

参考文献:

[1]茹娜.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6):218-219.

[2]郭小林.完善高校与用人单位学生实习合作平台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72-74.

第5篇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实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71-02

收稿日期:2013-08-24

作者简介:王蕊(1979―),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学生品行成长研究所所长,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渤海大学2011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与实习改革”(2―5)阶段性成果之一

实习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检验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开始。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实习这一过程也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对学生实习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且在尚需改进的方面提出对策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工科学习的专业性和其对于工科学生操作能力要求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工科学生实习与其他专业学生实习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因此,本文拟从学校、企业以及工科大学生三个视角来研究工科大学生实习的现状及尚需改进的方面,并提出工科学生实习的改进对策。

一、工科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失衡,生产实习机会少

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大学在校生人数急剧上升,就业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此外,高等学校的教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虽然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增加了,但是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与社会和企业相脱节,导致企业不得不对刚参加生产实习的大学生重新塑造。对于工科专业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学校在对工科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基础教学部分,然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由于现有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基础阶段学习无可厚非,但是部分学生在基础学习过程中精力安排不合理导致部分学科的学习存在缺陷,对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一些学生为了满足日后就业时一些企业对英语的要求,将基础阶段的学量用于英语四、六级的学习过程中,而忽略其他学科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

(二)企业接收工科实习生有限

工科学生实习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对生产流程的熟悉并且对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工科实习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其进行生产实习的难度更大,企业的要求更高。企业在选拔工科实习生时自然希望他们能够很快找到位置,进入角色,不希望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什么事故,也不希望为此投入过多的财力人力,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由于我国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实习生制度,有时企业只是碍于合作关系接纳实习生,并不能真正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因此,学生往往成了从事办公室端茶送水或者收发文件的文职工作者。工科学生实习不能接触到生产一线将使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降低。而企业在日后招聘的工科毕业生也只是形式上参加过“生产实习”而未真正接触过生产实习。这就在现实中形成一个怪圈:一方面,企业急需具有生产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工科学生难以找到真正愿意为其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

(三)对实习的认识有待提升

大多数工科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岗位时能够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学生一般会考虑实习单位的规模、岗位以及与专业的契合度等,也有些学生更看重在实习期间能否在生产一线真正参与实习。可见,大多数学生是理性的。但是,部分学生则是“眼高手低”,把眼光放在名企的实习上,忽略身边的一些实习岗位,出现一些公司被追捧,而一些同样需要实习生的公司被忽视。以至于仅有少量学生获得实习机会,大多数学生错过实习机会。另外,部分工科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够准确。有的学生认为实习仅仅是一个过程,只是为日后找工作时能在应聘简历实习经历一栏有内容可填。有些学生甚至无法接受过早地参与车间生产一线实习,怕苦怕累。

二、改进工科大学生实习的对策

(一)工科大学生实习须改进的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首先,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是以经济效益为重的,接收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尤其是工科实习生,对上岗人员有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正是工科实习生所欠缺,需要在实习岗位上锻炼的。其次,缺乏规范而又完善的实习措施。用人单位由于缺乏规范而又完善的实习措施,也面临着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安全问题。第三,实习效果不理想。由于企业需求与学校在教学之间存在衔接上的不对称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在实习岗位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

2.学校:高校对实习管理不灵活,评价体系不规范。实习效果是实习制度的灵魂,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实习由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单一选择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多元化选择,理应对高校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实际上由于学生存在“走过场”的心理,学校对于实习又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存在部分学生做虚假报告等不良现象。有的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也存在缺陷,缺乏足够重视和长效机制,往往是派送一两届学生之后,就由于校方或者企业的原因而中止了合作。校方再联系新的实习单位后,一切工作都要重新开始,学校与企业又面临着熟悉、磨合的新问题。

3.学生:首先对实习认识不够明确。实习应该是在实践中应用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检验、丰富理论知识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然而,部分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够,甚至认为实习是“走过场”,在实习岗位上成了“看客”,造成实习的效果不理想。其次过于看重实习企业规模和实习岗位高低。一些学生盲目地追求实习单位的规模和实习岗位的高低,而忽略实习的本质,以至于他们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过程中错过很多能够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学生对实习目的认识不足,实习过程中积极性差,不认真完成任务,有的甚至还给实习单位留下不良印象,为以后实习工作埋下隐患,形成恶性循环[1]。

(二)改进工科大学生实习的对策

改进工科学生实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规范学生实习管理。首先,学校应建立学生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对学生实习进行宏观组织与管理;二是制定专门的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和规章;三是建立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各二级学院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且开展专门的实习教育课,可纳入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实习的认识教育,以及实习单位的选择和学生自身定位等方面的教育。

2.本着专业对口原则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这样做一是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外可以调动学生参加实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探索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人员稳定、管理规范、设施齐全、可实战训练等特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探索良性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是科学组织实习的保证。第一,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接受企业员工来学校培训或进修,当企业遇到实际问题,也可以成为教师研究的课题,配合企业做一些研发、改进等工作。第二,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定制培养的方式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专门人才,定期向企业输送能够适应企业生产实践要求的实习生,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实习基地相对稳定,可以减少学校每次为联系实习单位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编写具有针对性实纲和实习讲义[2]。

4.学校与实习企业共同负责,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学校在将学生输送给实习单位后,更应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学校应协调好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学到知识,学会如何融入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中。学校还应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实时的考察与考核,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做虚假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前,学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负责人和学生一起举行座谈会,就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情况、实习效果以及今后实习安排进行沟通[3]。

5.科学制定实习评价体系,对实习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现阶段许多学校对实习学生以“实习考核表”和实习日志的形式进行考核,但其无法对一个学生的实习进行准确的评价。学生实习应该对有工科生产实践特点的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和实习案例等进行综合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我国高校工科学生专业实习一直是教学中的软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实习”的状态。学校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并提出实习要求,学生出现为“实习”而实习,或为学分而实习的现象。为杜绝这些现象,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工科学生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丽.工科学生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

技信息,2011,(12).

[2]李靖,黄绍平,谢卫才.工科院校校外实习教学新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3).

第6篇

关键词:实习资源;物流管理;企业;高校;大学生实习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66-03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专业实践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及加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从而使其能在毕业后顺利地融入社会。目前,中国大多高校都尝试开展了多种各具特色的物流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然而,其物流实习实训效果却不甚理想。

一、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现有实习实训模式及其优缺点

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现有实习实训模式主要有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建立校内实训室实训、建立校办企业实习、进行一般性的校企合作实习等方式,然而,这些实习实训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好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

(一)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

一些高校(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条件等的限制,无法提供校内实训场所,或者从经济角度进行权衡,认为建立校内实训室并不经济,因此不再建立校内实训场所,而把实习实训问题推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此种做法,固然可为学校节约一定量的资金,但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一些学生不想或联系不到企业进行实习(如一些学生实际并没进行实习,实习报告所盖单位公章为附近超市公章,花钱即盖),或者实习的内容和物流专业关联并不大(如一些物流学生进入了营销部门),因此,其实习效果不敢恭维。

(二)建立校内实训室实训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活动,一些有实力的学校相继在校内建立起物流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现代物流实训室的建设,的确有助于搭建物流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学生了解一些物流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法,掌握一些物流环节的基本操作与管理方法,然而,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物流设施设备种类繁多、价格昂贵

物流设施设备种类繁多,涉及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设施设备,且这些设施设备又因行业的差异出入很大,部分设施设备价格昂贵。如某高校建设的自动仓储及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室,里面仅配备了教学用的货架(40个货位)、电瓶式堆高车、巷道堆垛机、自动分拣系统、AGV小车等设备,不算场地建设费用,其直接设备投入就近200多万,如果再加上以后的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将对学校造成不菲的经济压力。

2.设施设备同时存在不够用与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物流实训室建设花费不菲,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也算物有所值,然后,现实中高校物流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却同时存在不够用与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实训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对于一些重要设备的操作,如巷道堆垛机、叉车,由于其价格昂贵,通常一个实训室只有一台,且一次只允许一个人操作,最多再加两名辅助操作人员,而按照教学计划,教师每次安排的实习人员却是一个班,因此,存在设备不够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实训室设备由于涉及机、电等设备,出于人身与设备安全考虑,又不允许学生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操作,因此这些设施设备在教师不上课的情况下闲置浪费严重。笔者调查了河南五所高校的物流实训室,发现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上现象,学生在实训室的实训变成了对实训室设备的参观浏览,甚至有些高校为了防止实训设备故障,实训室不再对学生开放,实训室已沦为上级领导参观考察之地。

3.难以完全模拟实际情况

许多物流实训室的建设仿照的是工科实训室的建设方式,而物流管理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许多真实物流场境及物流问题在实训室内无法完全模拟或根本无法模拟。虽然物流涉及七大功能模块,很多高校实训室实际模拟的更多只是仓储或配送中心的作业模块,而对其他模块的模拟教学则很少。如运输过程通过实训室就很难模拟,充其量只能对车辆的装载方式及行车路线进行模拟,但这与实际物流作业差距很大。现实中物流公司装卸的货物通常性质各异,包装箱的大小、形状、货物的质量也都不相同,而在模拟时所采用的货物通常则为形状规则、大小一定的空纸箱,两者差距如此之大,实训实难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行车路线虽然可通过纸上或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但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则完全无法模拟。

(三)建立校办企业实习

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物流实训环境,一些实力更强的高校建立了校办企业(如建立仓储中心为学校周边企业提供仓储服务,或者加盟某个物流企业,成为该物流企业的一营业网点),分期分批安排学生到校办企业进行实习,以锻炼学生的真实物流作业水平。 通过建立校办企业,学校固然可以方便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但是,建立校办企业也有自身的缺陷:一方面,校办企业要按学校的教学计划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训机会,很多时候这与物流企业运作的成本最小化相矛盾,导致校办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并不善企业的经营,导致校办企业亏损严重,难以持续下去。

(四)进行一般性的校企合作实习

为了避免建立校办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高校与企业建立了联盟关系,寻求校企合作或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通过高校为企业提供科技资源,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从而实现双赢。然而,现实中,许多高校,尤其是那些非研究型高校,并没有太多其所说的科技资源可以提供给企业,而学生到企业实习,又难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同时,由于学生实习时间较短,并且需先对学生进行培训后才能实际上岗,导致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只有付出,很少甚至没有回报。由于上述原因,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实则处于“亏本”地位,因此,企业并不太愿和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即使双方形成了合作关系,高校也处于被动地位,对企业缺乏相关的约束能力,实训内容只能任由企业安排。因此,许多校企合作或实训基地,实则处于尴尬的境地:要么停留在合同层面,没有实质合作内容,要么只是给企业提供一个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机会――企业之所以愿意与高校合作,很多时候是因为高校的实习生可为企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高校学生进入此类企业进行实习,由于学校对学生实习的内容没有实际控制权,企业多从自身的发展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因此,学生实际从事的更多是一些简单的体力上的工作,而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加深理解促进作用则不是很大。

二、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研究

现有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各有其不足之处,并不能真正很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通过怎么样的实习实训既能加深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使大学生提前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业有所认识,以便进行职业规划,正成为许多高校正在努力探索的目标。要想达到上述目标,方法之一是高校可采用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

(一)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简介

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是一般性校企合作的一种改良,其是建立在校内实训室基础上的一种校企合作方式。在一般性的校企合作中,企业由于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始终缺乏合作的积极性。要想校企合作达到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怎样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而要想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关键则是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有一定的收益,至少不亏本,因此,高校(尤其是那些没有太多科技资源的非研究型高校)可以考虑通过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高校可首先在校内建立基础实训室,里面主要放置一些利用率较高,更新速度较慢,且价格不太昂贵的设施设备,如基础物流实训室可包含货架、托盘、堆高车、简易包装箱等设备,用于日常教学实训工作,而对于价格较为昂贵的设备,或者使用频率不太高的设备,不易维修保养的设备,如AGV小车、自动分拣设备,基础物流实训室则不再配备。对于基础物流实训室没有的设施设备的实训,可由高校通过购买企业的实习资源来获得。

(二)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的运作过程

1.制定实习实践内容

高校根据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点,结合校内实训室的设备,认真制订实习实训计划。对于一些通用的物流技能,如一般货物的堆码技术、商品的包裹技术等,可安排在校内实训室,由校内授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对于校内实训室并不拥有的设备的实训,或者比较专业的物流技术的实训,则可通过学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

2.选择企业,签订合同

根据实纲选择能给学生提供相应实习内容的企业,并与之签订校企合作合同:企业为高校提供相应内容的实习设施设备和实习机会,学校支付相应实习资源占用费用。合同签订时要明确参与实习的学生的数量,实习的时间、场所,实习的内容、方式,实习所用的设施设备,企业指导人员的数量、知识结构水平,实习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以及学校付款的金额、时间、方式等内容。

3.组织学生按计划实习实训,并对实习实训的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

一般情况下,通过高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时间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学期,此时,学生对实习实训具有极大的热情,对将从事的行业充满好奇与期望,实习实训将更易达到较好的效果。学校按计划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具体实训过程中由企业安排的人员进行指导,学校不予过多干预,但学校具有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监督与建议的权利,当实习实训过程远离实习实训的目标时,学校可要求实习单位修正实习实训内容,甚至可对正在进行的实习实训叫“停”。

4.实习实训效果评价

高校要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学生实习实训评价标准,在学生实习实训结束后,由学生、学校、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实习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总结,获取相关经验与教训,以使以后合作更加顺畅。

5.支付

学校可根据实习实训效果评价的结果,按照校企合作时签订的协议,支付企业相应数额的实习实训资源占用费用。

(三)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践模式可能遇到的障碍

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可能执行起来并非一帆风顺,其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主要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中,企业生产销售的是商品,高校培养的是人才,高校是企业的供应商而非消费者,从来都是消费者向供应商付款购买产品或服务,而非供应商向消费者付款,因此,高校没有向企业因为培训支付金钱的习惯。现在,高校需要换位思考,企业给高校学生提供了学校不能提供的实习实训资源,理应获得回报。在此思维下,高校不再只是企业的人才供应商,同时也是企业实习实训资源的使用客户。

2.体制的障碍

民营高校体制比较灵活,当其发现通过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实习实训模式比校内建设实训室成本更低时,可轻易地选择使用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进行实习实训。但不幸的是,许多民营高校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根本不愿为学生的实习实训花费任何金钱。对于公办的高校,由于其归属于各地政府或各部委,则有可能会在购买企业实习资源时遇到各种推诿问题。

3.教学评估机制的障碍

现有的教学评估机制更偏重于对学校硬件办学条件的评估,而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则没有过多要求,并且其评判标准也较为模糊,因此,高校可能更倾向于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硬”的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而非“软”的提供较高实习实训质量的实习实训模式。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11-01

实习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扩招导致在校生人数直线上升,大学生的实习受到普遍影响。基地少、经费不足、执行困难等问题都削弱了实习环节,严重影响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实习基地的重要性

1.实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都是以理论为主,比较抽象,面对问题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实际中去。学生对于一项技能的掌握总有一个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需要实践教学去实现,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中掌握、熟悉。实习基地就是实践教学的最好场所,能够为学生提供岗位技能、单项技能、关键能力培养的实战环境。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大多数的理工科高校以及综合院校的理工科专业都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很明确,专业性、实践性尤为明显。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产业优势,弥补教育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实践、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地方,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实习可以促进产、学、研三者结合

大学生实习基地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实习基地就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一扇重要的大门。实习基地一般都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高校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中去,让学生多接触生产、服务,实现“产、学、研”三者结合。

3.实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理工科教学的必然要求。校外实习基地拥有真正的生产环境和施工现场,是学生规范职业技能和素养的训练场。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再实际的生产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优秀的工程项目、设计项目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的思维意识和规范化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加强领导重视,做到规范化管理

学校领导重视与否对于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要让领导意识到实践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在强化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各专业对应的实习基地。领导抓、骨干带头,全员努力,保证实习教学环节的需要。

在寻找实习基地时,一定要做到专业对口,详细了解各单位的技术优势、设备资源、产品类型,了解他们能为实习生提供的岗位与资源。在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确保实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实习基地的确立要做到规范化,双方签订详细的建设合同,明确双全的权利义务,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实现实习基地的规范化管理。

2.校企密切合作,实现模式多样化

学校主要的教学环境是课堂,企业主要的教育环境则是实际的生产现场。可以利用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相结合,在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方面相协调,聘请专门的人员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要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白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对就业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实际的实习中,还应该根据企业的特点建立多种多样的实习模式,比如参观学习型、生产学习型、试用工作型等,还可以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的技术研发相结合,让他们根据企业的科研产品、技改项目来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由企业为学生提供设备、技术指导,这样学生在实践中的毕业设计更具有实际价值,企业也通过这种方式考察学生为员工招聘做准备。如湖北襄樊学院机械工程系每年都会输送大批毕业生去航空航天610研究所、中日龙模具有限公司、青山电器公司等单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研究。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企业的招聘工作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改革实习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习基地都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实习都是以参观为主,走马观花似的进行,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浪费学生的时间消耗企业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的是高素质人才,高校的实习模式也必须进行改革。根据专业的不同性质、企业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首先,可以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对于一些经典的工程项目可以由专业的老师带队统一参观、统一讲解,提高实习的效率。对于那些需要学生去实践去体验的实习,由于实习单位的场地、设备有限,可以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批送往企业实习,每一位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工程师,全面提高实习效果。其次,可以采用循环轮换式的实习方式,如果只固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学生接触到的东西也相对较少,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所阻碍。学校可以联系更多的实习单位,将学生进行分组实习,实习一定时间后再轮换到下一个单位进行实行,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单位的生产企业,学到更多的知识,更了解专业行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如湖北工业大学每年都将学生输送到汉口的远大制药、科利尔涂料公司、双虎涂料,宜昌的宜化集团、兴发集团,南京的扬子集团、南化集团等众多实习单位进行循环轮换实习,有效提高了实习效果。

实习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拓展专业技能,还能够强化他们的感性认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各高校一定要做好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保证实习的有效进行,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世芳.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广东化工.2013(40)

第8篇

关键词:实习支教;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72-02

为大力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精神,新疆地区于2006年由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率先试点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并于次年在新疆师范类高校全面推广开展,截至目前全疆已连续开展9年,每年上万名大学生到新疆农村偏远地区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为新疆农村双语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取得了双赢的良好效果。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虽然已连续开展多年,并且有良好的制度保障,但仍有部分切实问题急需改善。目前,困扰新疆大学生实习支教①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大问题是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虽然新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院校高度重视支教学生人身安全,但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事件仍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存在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历次实习支教意外伤害事件进行反思,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实习支教过程中产生的学生人身安全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煤气中毒事件。新疆农村地区基层学校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办学条件不足、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冬天学校缺乏统一供暖的条件,只能用煤炉取暖。以和田地区为例,90%以上的实习支教学校没有统一暖气,冬天气温下降时实习学校采用煤炉取暖的方式避寒,而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大学生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为城市生源,没有使用煤炉取暖的经历,容易产生操作不当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是实习支教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隐患。另外,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使用电热毯、电热扇等电器取暖,因所使用电器质量良莠不齐并且这些电器均为大功率电器,当线路老化或接触不良时易发生线路短路引发火灾等危险事件。

2.溺亡事件。新疆部分农村地区的春夏两季容易发生融雪性洪水,这时候的河水具有水流急、水温低且河床暗坑多等特点,不了解情况的人下河游泳很容易发生危险,进行实习支教的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指导教师的随时监督,自我约束力不强,故经常发生部分学生私自到河中游泳事件,从而造成伤亡事故。

3.交通事故。新疆农村地区实习支教学校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较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为摩托车和板板车②,这部分地区的大多数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较差,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时有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率较高,实习支教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则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针对实习支教女学生的人身骚扰事件。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师范类大学生女生占大多数,个别专业的班级中男生甚至只有1~5名,这些女生到农村学校后因穿着时尚,打扮较为前卫,容易吸引当地学校教师和群众的注意力,我校从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以来已发生多起当地学校素质较差教师或社会青年骚扰实习支教女学生的事件,给被骚扰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伤害,带来了负面影响。

实习支教过程中,除了发生的对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外还发生过实习支教学生对当地学校学生的意外伤害事件。参加实习支教的大学生大部分为大三学生,已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师范类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应的教师准则,但这些知识全部为理论知识,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再者大部分学生虽然对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热情但缺乏管理学生经验,当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和棘手的教学管理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极端的实习支教学生会采用罚站、体罚等违反教学规律现象的行为,从而对实习支教学校的学生造成伤害事件。

二、对实习支教安全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实习支教过程中出现的人身意外伤害现象进行反思,我们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项工作加以完善: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实习支教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经费投入力度。目前,自治区政府对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额为100元/每人,保险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10万元的保险标准已完全不能满足重大人身意外伤害的诉求。据悉,自治区教育厅目前正着手准备将实习支教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有望将保险额度提高到30万元人民币,此举将为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实习支教院校应做好实习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牢固树立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让实习支教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实习的真实环境及即将要面对的安全问题有哪些,做到防患于未然。实习支教学生大部分将被分配到偏远的农村地区,得不到指导教师的有效监督,学生们更多的是靠自己排除身边的安全隐患,在培训过程中为同学们播放实习支教学校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让他们真实地了解实习环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针对实习过程中常见和易发的安全事故,如煤气中毒、游泳溺水、安全用电等事项进行重点讲解。开设安全知识和自救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安全隐患并且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除安全教育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树立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乐于支教的精神,鼓励学生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接收实习支教学生的基层学校。基层学校是实习支教学生的最主要场所,因此完善基层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将是实习支教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教育部门通过行政力量强化对支教学生的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基层学校校长对支教学生人身安全负责制度,学校校长在实习支教工作中直接负责实习支教学生的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排除和解决支教学生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基层学校校长是否重视实习支教工作,是保证这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基于上述原因,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基层学校校长是否能较好地组织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纳入对校长的年度考核评分标准中,进一步提高实习支教工作的安全保障。

三、小结

如何确保人身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是任何工作开展的最关键环节,新疆地区的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更是如此,如何建立更加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地方高校和受援学校共同努力并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注释:

①实习支教:将师范生传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改为到农村基层学校参加四个月的实习工作,既增加了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锻炼机会,又解决了农村基层学校缺少教师的局面。

第9篇

1 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的实习方式

实习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目的、不同的内容等分为多种形式,从国内外高校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类型:

1.1 按照实习生的去向地分类

按照实习生的去向地进行实习分类,可以分为国内实习和海外实习、跨省实习、本省实习和本市实习。

国内实习是在国内的国家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进行的实习,这是目前高校常见的实习类型。海外实习是一些特殊专业根据需要在海外的实习基地或专业公司等进行的实习,近年来有的高校采用3+1或2+2的模式进行实习,国内也有专业公司负责海外实习的联系工作。

跨省实习、本省实习和本市实习适应的是不同层次的高校,即市属高校一般安排本市实习;省属高校一般安排本省实习或跨省实习;而国家重点大学一般都安排跨省实习。

1.2 学校统一实习和自主实习

学校统一实习也叫集中实习,是由学生所在高校组织的有统一的实习场所、实习要求、实习标准的实习,这是近年来大多数高校采取的实习方式。自主实习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高校制定实习要求和实习标准,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专业和特长联系实习单位而进行的实习,自主实习一般是分散的、以学生居住地为主的实习。

1.3 带薪实习和不带薪实习

带薪实习是实习生有工资待遇的实习,有的实习还与实习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挂钩。不带薪实习是没有工资待遇的实习,但一般有生活补助。

1.4 长期实习和短期实习

长期实习一般是指实习时间为1―2年的实习。短期实习的时间不太一致,从国内高校的情况来看,为期3个月、半年不等。

如何安排高校大学生的实习,采用什么样的实习方式,我们认为要因专业而异,因就业去向而异,不要“一刀切”。

2 高校大学生集中实习的利与弊

从近年来国内高校的实习来看,主要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一般由学校设立实习就业处,负责制定实习标准、实习要求和实习制度,学校下属二级学院或系部结合专业实践特点联系建立若干个生产基地。高校的实习强调专业的实践性,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实习的效果来看,集中实习可以说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但是不可否认,集中实习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可以改进之处。下面我们探讨集中实习的利与弊。

通过集中实习的效果来看,集中实习有以下好处:

(1)集中实习有利于学校的教学安排

大学生实习要占用教学时间,如果实习时间不统一,学校的教学安排、学生的选课计划都要受到影响。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实习,可以使学校能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管理学院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实习时数和实习学期,在学生实习以前基本上完成了各门课程的学习,也为学生实习奠定了专业知识基础。

(2)集中实习有利于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

集中实习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的实习小组,这些实习小组的学生一般来自于同一个专业(有的实习小组的学生也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生的相对集中便于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和指导,学校也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到各个实习小组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生活管理。

(3)集中实习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分散的实习虽然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在实习中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而现在的在校大学生自觉性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就容易使实习流于形式。而集中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一是实习基地的设置适应专业实践能力的需要,二是学校能够集中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指导。

(4)集中实习便于学生互相学习

集中实习的实习生相对集中在一起,可以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探讨,在实习生活中也可以互相帮助,而且比较熟悉的同学在一起实习,虽然处于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但实习生的心理状态也会比较好。

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习工作进行了解,我们发现集中实习工作也存在以下问题,需加以解决:

(1)高校在集中实习时为了方便,往往要求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必须在规定的实习时间参加,而有些学生因为特殊情况,或者因为有特殊的就业要求,不能够或不愿意参加统一的集中实习。

(2)实习基地满足了高校大学生的实习需要,但实习基地给实习生的待遇往往存在差异,实习生就会对低待遇的实习单位不满。

(3)有的实习单位在给实习生安排实习工作时,没有考虑到实习生的专业实践需要,使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没有得到相应的专业实践锻炼。

3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大学生集中实习对策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高校的集中实习基本上是好的,是值得肯定的,集中实习对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针对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学生集中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3.1 增加实习基地的数量,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是高校大学生专业实习的基础,高校应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首先,高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应该考虑实习基地的专业性、适用性,使实习基地的工作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更好的衔接和对应;其次,高校应该适当增加实习基地的数量,可以使学生在实习时有更多的选择性,更能够切合学生的就业需要。高校应该关心实习基地的建设,把实习基地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一部分,加深对实习基地建设的认识,更好地推进和关心实践教学的开展。

3.2 加强高校专业课的实践环节

目前,高校普遍注重专业课实践环节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从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来讲,高校的专业课教学应该考虑到学生将来实习和就业的需要,高校专业课的实践环节要多样化,重视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更要考虑到学生将来的“用”。

3.3 集中实习要考虑到专业特点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