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银行工作的发展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5 16:45: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银行工作的发展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银行工作的发展前景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认真落实省、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培育和扶持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为目标,以走访座谈为有效形式,以诚信建设为保障,结合国家《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积极探索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问题的新途径,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加大帮扶力度,全面落实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的统一,提高服务质效,拓宽创业环境,加大帮扶力度,努力营造人人争先创业、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活动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2年7月中旬至月底)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各基层所要依据当地行业特点和实际,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对本辖区企业发展面临资金“瓶颈”的企业调查摸底,有重点地把信用良好、知名度高、技术含量高,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对非法的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企业,要依法加大查处力度,坚决予以淘汰,为生态环保、高新技术、资源节约企业腾出市场、环境和资源空间,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在走访过程中要确保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项目情况、资金需求、贷款用途等方面的资料真实可靠,为诚实守信、有贷款意向的民营企业建档立案,应让银行能全面了解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生产经营、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争取银行的信任与支持。

(二)筛选推荐阶段(2012年8月上旬)

各单位要对调查摸底中有资金困难的企业,进行梳理。各工商所要召开所务会,必要时也邀请镇上分管领导或部分企业对拟向银行推荐企业进行反复研究,在充分交流讨论、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真正挑选出在当地诚信程度好、效益和发展前景大的企业。各工商所所长与当地银行主管领导进行对接,确定出有签约意向的放贷企业名单。经分局初步审查并确定为初审诚信单位后,推荐给银行。特别是对我区纳税前40名的骨干要按照我局出台的[2012]34号文件,即工商分局关于发挥职能作用促进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如它们有资金方面的困难要优先向银行部门推荐。

(三)研究确定阶段(2012年8月中旬)

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形式解决“企业上门贷款贷不到,银行上门放贷贷不出”的现状。各单位要及时为企业和银行提供相关信息,反馈银行和企业的相关意见,使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沟通、交流畅通无阻。对银行部门初审意向放贷企业,各单位要结合我局信用工程建设与各银行进行再次协调沟通,让银行对企业加深了解,促成对参与活动的企业优先安排信贷资金,确保将信贷扶持落到实处。每个工商所要选出3家达成签约意向的企业靠上协调和指导,确保洽谈签约工作顺利开展。

(四)签约放贷阶段(2012年8月下旬)

在确定好银企对接意向放贷企业名单后,适时地邀请区委、区政府的有关领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有关主管领导,贷款意向企业签约代表召开银企洽谈会启动仪式,签定贷款意向书。企业要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其申请贷款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企业要按签约规定,按时向银行还本付息,不逃废、悬空金融债务。在充分总结经验、完善模式的基础上,在全区广泛、逐步、深入把此项活动开展下去,达到企业不再为贷款问题而困绕,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五)回访反馈阶段(2012年9月上旬至12月底)

各帮扶科室、所要把银行已签约意向的企业,特别是发放信贷资金的企业,要主动做好跟踪服务,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回访,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要经常地、主动地和银行交流沟通,共同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各所要安排专人负责协调企业与银行的贷款落实情况,协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合情况,并及时反馈企业和银行的合作情况,对难以落实的贷款项目,及时向企业做好解释工作。要督导企业主动向开户行提交年度经营计划,通报重大经营决策,及时报告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强化经营者素质,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市场判断能力。加强物流、资金流管理,减少产成品库存积压和应收账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决策责任制,减少决策失误。要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合同。同时,将有逃避银行债务行为,制造虚假财务数据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建议银行不再对其实行贷款,对涉及到法律问题的依法进行处理。对部分资金注入后企业发展明显好的其做法和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同时,对一直保持良好信用的企业实行优先贷款,安排下一年企业培育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分局成立银企洽谈协调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局领导为副组长,企业注册局、个私协、各工商所所长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银企洽谈解资金难,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健康发展,列入重要日程,通盘考虑,统一安排。要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确保为帮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局有关成员将按照年初工作目标对帮扶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此次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银企洽谈工作抓在手上,抓出实效,不走过场。各科室、所在积极向当地银行推荐优质客户的同时,不得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调查和审批工作。

第2篇

在岸业务毫不逊色

钱经 对于国内私人银行只能从事在岸业务的现实,你怎么看?

张秋林(以下简称张):尽管离岸(off-shore)私人银行业务近年来备受瞩目,在岸(on-shore)私人银行业务依然前景广阔。这些客户根据其业务发展需要将其财产分布在境内或者境外,尽管外资银行已经迅速推出了各类离岸私人银行服务,但在与大量中国富裕阶层接触后,我发现他们对于在岸和离岸的私人银行服务有着同样的渴望和需求,而且这两类服务是相互无法替代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实际情况也表明,从全球金融发展的角度看,在岸私人银行的发展远远快于离岸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因此,可以说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是有发展前景的。就像中信银行领导层曹彤曹行长指出的:谁先进入这个领域,谁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商机和创造商机。

现状并不轻松

钱经 受限于我国的监管政策的法律和现状,很多人认为私人银行难以放开手脚,你是否同意?

张: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非常有发展前景,即便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模式下,发展在岸的私人银行业务仍大有可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在目前的市场、制度与法律环境下,还是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

就我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私人银行的业务范畴中,商业银行服务、财富管理服务、金融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服务目前在国内都已经在逐步发展起来,比如我们以往涉及的大多是集合类的信托,而私人银行客户大多数需要的是个人信托。我们的信托法对于个人信托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目前各类国际性银行都是通过专业信托公司,为客户提供注册离岸公司的业务,该业务受信托公司注册地信托法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完全把客户的财产纳入信托管理当中。但是诸如此类的业务,目前中资银行还尚未开展。此外,在这类业务中,还涉及相关中间服务的收费问题,相关费率的标准是什么,现在都还难以确定。这些是中资银行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中要逐步研究开展的业务。

钱经 中信银行的私人银行会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张:这里有一些误区,很多人认为所谓的量身打造是在已经存在的产品里遴选出最适合客户的一款,其实不然,我们会为客户专门设计他需要的产品。好比在图书馆的前台了解到了客户想看什么,我们会有专门的研究团队在后台为他设计一揽子的解决方案,然后提供给他。

私人银行的内部定位

钱经 你认为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有什么区别?

张:私人银行不是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曾经是私人银行服务的核心部分,但是随着金融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财富管理在私人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其实,私人银行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通俗地讲,它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金融服务,是专门针对富人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产品,要对客户投资的企业进行全方位投融资服务,要对富人及其家人、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的服务。私人银行的服务是渗透到客户生活的每一阶段、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的服务。

本来在定位上和业务范围上有着区别的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在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内部,还存在业务分割不明的问题。这种利益权衡恐怕是很多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此外,对于私人银行业务在银行内部的角色定位问题,以及其与财富管理的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理清。

钱经 你认为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当务之急应该解决的是什么?

张:随着筹备工作的日益深入,我越来越发现体系建设和后台支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可以把私人银行部看成是一个高端客户的平台,支持这个平台正常运转的会计核算系统、结算系统、IT系统地等业务支持体系的开发非常重要。另外,产品开发体系、服务体系的建立也必不可少。

钱经 你认为私人银行与零售银行的关系是怎样的?

张:私人银行的业务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投行业务是存在交集的。例如这个图反映了这种关系:

私人银行事实上涵盖了三种传统业务

钱经 如何解释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呢?

第3篇

1、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无论哪个案件的发生,最直接收到损害的就是国家和社会,国家蒙受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案件的发生,引发社会对银行的不信任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2、 给单位业务开展带来严重后果。试想,假如我们自己是客户,而为我们服务的银行经常出现案件,那么我们会放心让这样的一家银行来为我们服务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案件的发生,使客户怀疑我们诚信经营和服务水平,

3、 断送了自己美好前途和职业理想。作为一名金融工作从业者,我们都有着更好的前途和发展前景,一旦我们把握不住自己,成为案件的当事人,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永远离开这个超期蓬勃的行业,甚至是牢狱之苦。那么我们数年数十年的努力,将毁于一旦,而自己的职业理想,也会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4、 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带来痛苦。许多案件之中,不光给当事人带来追悔莫及的后果,还给其亲友带来了深深的痛苦。亲人们要承受旁人的冷眼,长时间承受亲人不能团聚的痛苦,至少,是失去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

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案件防控工作,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感,把自己所从事的银行工作,当作世界上最神圣的工作来完成,从内心做到自己绝不涉及案件。

其次,在容易引发案件的环节多家注意。在我们平时工作中有些环节很容易引发案件如:在信贷方面,授权授信管理。而在会计方面,银行与企业的对账制度;会计业务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业务处理一手清现象;印、证、押管理;会计交接;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的使用和保管等等。

第4篇

一、农商行开拓与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首先,在当前金融机构激烈的竞争中,农商行与其他专业银行在传统的结算、储蓄、信贷等业务方面以及行业服务方面已不存在较大差距,专业银行原有的竞争优势已不十分明显。所以对于新业务范围的开拓和业务品种的开发将逐渐成为竞争的焦点。而作为以新业务的开发、业务功能的增加为主要内容的中间业务,其发展就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目前,农商行中间业务的办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具有着潜在的生命和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因而,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中间业务的发展,可以为农商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间业务可使得农商行的服务功能得以增强,服务范围得到拓展,这不仅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也是农商行增加自身收益的需要。第三,中间业务可以及时、灵活地适应广大企业客户的需求,起到稳定一批客户、吸引一批客户的作用,对于组织资金、塑造农商行新形象、提高农商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商行开拓与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与前景。

中间业务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结算、储蓄、信贷等业务发展到融资、收付、代保管、信用卡、信息咨询、租赁等多种领域,给农商行改革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工资、保险、代收有线电视费和交通违规罚款等,这既方便了客户,也无形之中为农商行引来了更多的客户。另外,农商行信用卡的发放,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民消费者,并对私营企业和农民朋友个人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但我们应该看到,农商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其他专业银行相比已显得滞后,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虽然,中间业务的某些方面农商行已落在其他银行的后面,但仍有着广泛的市场,尤其在农村等待我们去开拓,去占领。

三、商行开拓与发展中间业务的几点建议。

中间业务的开拓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有其特定的市场和特定的研究对象,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规律。为促进中间业务的开展,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更新观念,重点扶持。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因此,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是开展好这项业务的思想基础。此外,加强对这项业务的人、财、物以及科技力量的投入,是这项业务得以开拓与发展的物质保证。同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金融政策,符合农商行内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只有如此,中间业务才可以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2、客户需求分析与研究和市场调查。中间业务作为一项服务工作,首先必须对其服务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对客户的需求分析、研究和市场调查应成为首要工作。农商行不能人云亦云,要通过对取得的信息加以科学分析,并通过具体的市场调查,及时准确地了解客户的业务发展动向和业务需求,然后设计出既符合农商行自身特点又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种类。对一些大户和有潜力的客户,除了做好对业务种类和服务方式优越性的宣传外,还要加强公关力度。这样才能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又保证了效益经营这一前提。另外服务项目及其具体内容,在运行中要结合实际需要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需求和环境变化发展的需要。

第5篇

目前农村的金融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服务为主,其他银行,如邮政储蓄银行零星贷款为辅,农户之间相互抬款也普遍存在的格局,有的地方也有村镇自办银行的。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传统业务领域在农村,他们为农户提供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如存款业务、结算业务、贷款业务和理财业务等,他们盘踞农村几十年,和方方面面关系极为牢固,在农户心中也极有威望,银行人员在那里是“有身份的”,一个营业所主任的社会地位几乎不亚于乡镇长和书记,有人把这些银行形象地称呼为“地头蛇”,举个例子,农村有过年杀年猪的习惯,因此一到年节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吃杀猪菜都腻了。试想,农民多厚道啊,能不请给自己贷款让自己能种上地的人吃点喝点吗?其他银行,如邮政储蓄银行、哈尔滨银行和龙江银行,目前在农村主要是靠贷款业务来争取农户,这些行往往是靠人脉关系来开展业务活动的,银行里有人和村里的某人熟悉,一般是在村里有威望的支书村长报帐员之类的人,由他介绍来开展业务活动,这些人在本村经营多年,对每家农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由他们介绍业务可以说是一打一个准,几乎没有贷款出现不良的,由于这些行发展业务随机性很强,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呼为“游击队”,可不要小瞧了这些“游击队”,由于他们是从村级开始下手的,且贷款门槛相对较低,所以很容易动摇农行和农信社的统治基础;农户之间互相抬款也是常见的事,春播时缺钱的农户往往以几分利的月利率从有钱户手中借贷,而且是利滚利。抬钱的原因,一是缺钱的农户嫌在银行贷款麻烦,二是由于某种原因在银行贷款困难,三是借钱是为了短期资金需求,犯不上到银行去办。当然也不是谁都能抬得着钱的,至少人家要觉得你能还得起本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或那样的报道或消息吗,某人因没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某人因没钱而导致子女辍学,为什么没钱?恐怕是连抬钱都抬不到了,家里穷的叮咣响,谁敢抬给他!那么,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能否满足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还是基本上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一定会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工商银行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支持、推进第一产业改革、发展进程,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

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有人说:工农中建四大行,国家早有业务分工,工行业务地盘在城镇,主要为企业和城镇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中行为外贸企业和国际结算提供金融服务,建行为基本建设提供金融服务,而广大的农村则是农行和农信社的地盘。工行按照分工,只要在城镇里开展好各项业务就行了,何必到穷山恶水去和农行、农信社抢饭碗?这种想法应该说是望文生义,以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是形而上学。三十年前,金融体制改革刚开始时,国家对各家专业银行是有上述业务划分的,行名也基本上能够代表各自的业务范围。但三十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家商业银行早已打破了原来的业务划分范围。目前,只有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工行网点仍然相对居多,但在全国大多数城镇,工行早已不是老大,甚至连老二都不是了。各位可以到大街走走看看,哪里不是工农中建北京龙江的网点比邻而居?既然人家能进城,那么我们就能下乡。说: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我们就是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破釜沉舟,放手一博,不但要与农中建北京龙江等行争夺城镇金融市场,还有走下去与农行、农信社争夺农村金融市场,让广大农民兄弟也享受到工行最优质的金融服务,让我们工行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这是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的一步好棋,否则在理论上讲,工行的传统地盘将会被蚕食得越来越小,前景堪忧。总之,为了捍卫工商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的领先地位,为了实现工商银行可持续性发展,工行应该实行战略性转变,坚决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三、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路径

分三步走。一是摸底调查,有的放矢。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我们首先要搞调查研究,决不能领导层一拍脑门,大家就一轰而上,结果开展工作时才发现一切茫然。“小黄狗吃刺猬,不知从哪下手”。因此必须搞好摸底调查,才能有的放矢。比较具有操作性的做法是,抽调两至三个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小组成员应由在农村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且比较了解农村的员工组成,深入农村针对金融需求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并形成调查报告,再交决策层研究决策,据此采取黄鼠狼吃蛇的战术,各个击破,成熟一个村开展一个村,成熟一个乡开展一个乡,以此类推。二是信贷先行,夯实基础。农村最需要什么?贷款!经常见诸报端的,是所谓农民贷款难、所谓农村办企业或者扩大再生产缺少信贷资金支持,所谓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等等。笔者有一些农民朋友,他们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工行给农民贷款吗?办企业给贷吗?需要用什么做抵押?贷款利率多少?”看到他们期许的目光,我还真不好意思说工行暂时不给农户贷款,那样他们会很失望。因此我行不妨把针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业务作为工作切入点。一个二级分行可以挑选辖区内一两个村作为试点,由点及面,取得经验,再据情况予以推广。选择的要素,应该是中等村屯、非农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且交通较为方便,便于工作。这样做,才具有典型意义和参照物价值。如在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是否应该把试点村选择在中心河或铁山乡,原因是这两个乡镇都有相当数量的小煤矿、养殖场分布,以及少数生产加工企业,且农户人均有地约一垧左右,还有一定数量的山地林木,比较典型;对于适用什么样的信贷种类问题,其他行的做法如下:一是农户种地买种子化肥用钱,只要借款人有地有房有担保人,有本地户口,就给贷款,金额几万元不等;二是几户联保,各贷几万,借款人对联保的其他人贷款负有连带责任,用途管理不严格;三是对种植、养殖大户和小林场、小作坊和生产加工企业,以住房、土地使用权、林权、机械设备和粮食等做抵押,发放抵质押贷款。工行可在参考上述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信贷政策,选择自己的贷款方式。但必须坚持两条;一是手续简便,办理迅速;二是规避风险,杜绝不良贷款发生。在开展信贷业务活动时,要注意贷款风险防范。有这么一件事:一家银行到农村推广五户联保贷款,每户限贷五万元。该村有这么一个人,看出这是一个机会,就找到暂时不需要贷款的四户人家。说虽然你们暂时不用,但你们也贷,然后我用我还,这四户人家碍于乡亲的情面,也没考虑过多,就以自己的名义贷款,然后把存折交给了那个人。不知是经营不善还是其他原因,总之用钱的这个人还几次就不还了,这四户人家除了自己还之外,还得去求用钱的这个人,而这个人就有放挺的意思了。到了年末更傻眼了,银行工作人员到那四户人家吃住去了。这件事从客观角度看,除了用钱的那个人有作套、欺诈的嫌疑外,银行经办人员也不能免责,一味追求业绩,没有搞好贷前调查,最终可能导致银行贷款形成不良,同时坑害了老实厚道的农民兄弟。三是全面铺开,拓展业务。随着业务的开展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行应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考虑在农村中心乡镇设立机构网点,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是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设立机构网点来加强业务管理;否则一两个村的几十笔贷款业务犯不上设立网点,经常检查,及时收贷就是了;二是必须要有发展前景,值得设立机构网点,比如设立网点的乡镇附近可能要修路、要建市场,要修水库等等,否则设不设一个样,业务没有长足进步,没有明显效益,得不偿失;三是要有能够胜任农村金融工作的干部储备,使机构网点设立后能够很快正常运转并取得预期效果。否则两眼一抹黑,工作难以打开局面。

四、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第6篇

【关键词】金融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并扩招金融等相关专业,导致金融等相关专业毕业生逐年攀升。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专业毕业生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准确定位自身,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当前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渠道分析

1.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热愈演愈烈。高校扩招导致亟待就业的大学生持续上升,就业市场需求数量有限,导致供过于求的饱和状态。然而留学生回国浪潮迭起,直接积压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较高,各金融机构争相争取高学历,有实习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而金融专业应届毕业生普遍层次较低、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导致了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低层次人才市场饱和的状态。金融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对本专业学科的就业方向定位不准,不能树立成熟的就业观念。大部分毕业生对未来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但缺少对自身的合理认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导致不理性就业。

2.金融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种渠道

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但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尤其是本科毕业,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进入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但这其中风险较大,且对学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的要求更高。

到银行做职员,负责银行存贷款以及投资业务的管理。

到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这应当是有志于做学术的同学的首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金融业人才有“高消费”的特点,所以金融学本科毕业生没有较大的专业优势,要想在金融业成就一番事业,进一步深造也许是必经之路。

二、影响企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需求的因素

1.学历和资格证书

金融专业毕业生在应聘时要求拥有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通过一些电访,我们发现商业银行提供的岗位要求相比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会更高。随着金融业人才需求逐步向高层次倾斜,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应聘岗位大多青睐于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应聘者,本科生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不仅仅是银行如此,在本次走访的一家国有企业的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中,明确要求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和211重点大学以上本科毕业生。

2.社会实践经验和潜力

在同一批应聘者中,企业单位更加倾向于有工作经验者,有资料显示:企业招聘人员中党员比例是20.6%,学生干部比例是29.8%。可见学生干部及党员这一因素的影响力。根据各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经理的访谈发现:学生干部和党员这一条件在简历中会比较引起招聘者的注意,从而加大就业机会。调查表明,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一般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自信、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等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其他同学因为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心理素质和学习适应能力。同时企业单位也可以减少培训成本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效益。

3.外表、年龄和礼仪

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等机构是服务性行业,比较注重员工的外表形象。在金融行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下,良好的员工形象可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银行在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的年龄有一定限制,特别是在银行大厅里工作的员工。年轻人更易于管理,忠诚度高,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可以展现银行良好积极的风貌。礼仪是校友们在谈话时多次强调的,良好的礼仪可以带来好的机遇,也可以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脉基础。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1.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准确自我定位,找准人生道路方向。

在大学毕业前我们会面临三个选择:就业、考研、考公务员,这是截然不同的三种人生路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科学的自我了解与定位,有利于金融专业大学生准确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和素质优势,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金融专业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准确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方向以及社会发展的方向。

(2)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金融专业大学生可以全面、系统的了解社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消除片面、感性、盲目的职业认知。同时,金融专业大学生通过科学的自我评估了解自身的综合优势与劣势,与个人目标和现实环境作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从而树立职业目标,设立不同时期的计划并有条不紊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7篇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资金是其生存发展的生命,资金短缺、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之路愈加艰难。本文试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询有效对策。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也深受影响,特别是沿海地区实体经济,纷纷破产倒闭。对于那些本来生存发展就很困难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中小企业如何度过危机,是政府部门和中小企业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短缺问题。

一、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近年发展迅猛,并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对GTP贡献率达到60%、提供75%就业机会、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和财税收入,却普遍出现资金链严重吃紧现象,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融资渠道单一。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上,自身积累56%,亲友筹借14%,金融机构融资30%(绝大多数是期限不超过6个月的银行贷款),金融机构融资只能填补流动资金的缺口。

融资成本高,负担沉重。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小、频率高,加大融资成本。对于银行来讲,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次数多、信用担保弱,造成银行经营成本高,管理费用上升。对此银行采取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提高。

融资风险大,影响企业生存。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短,企业本身资产少,受经营影响,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归还困难;同时各家银行为控制风险,不会为还贷困难的企业提供后续资金,直接威胁到企业生存。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

(1)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都集中在老板手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般比较缺乏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银行审批贷款的时候,要考虑这一经营风险。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经营成本上升,生存盈利空间大大压缩,经营风险更大,银行更加不会轻易批准这些企业的贷款。

(2)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人员变动频繁。导致财务管理不规范、不稳定。很多企业为逃避税收,出具虚假财务报表。金融危机下,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为得到贷款,就有可能出现企业掩饰财务上的亏损,进行财务作假。这就使银行有可能无法真实辨别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3)资产担保不能令银行满意。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和弊病使得银行在提供贷款时,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产担保抵押品。金融危机下,银行从整体市场环境和自身利益出发,对资产担保抵押品要求更加严格。而且中小企业一般比较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可以担保的其他资产,资产评估的费用也较高。这些都降低了中小企业得到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

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

(1)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失衡。我国目前仍然是以国有四大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体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财务管理等原因,使的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比较谨慎。金融危机下,银行为了保持最佳盈利水平,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信贷“保大放小”的做法成为必然。这样中小企业得到及时贷款资金的机会就更小了。就算有少部分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其利率水平也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普遍上浮30%到40%,直接造成对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渐趋紧张。

(2)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银行组织体系里,还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有众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有一些中小商业机构,从总体看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足,这也减弱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在金融危机下,这些中小金融机构也会更加考虑自身的盈利性和贷款安全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也会更加谨慎。

(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的渠道可以是直接融资,也可以是间接融资。就目前来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直接融资渠道不成熟、不畅通。中小企业只能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依靠银行来达到融资的目的。金融危机下,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条件也比较刻薄,增多粥少,最终获得银行贷款,难上加难。

从政府方面来看:

政府部门的扶持一直倾向大企业,对大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对来说,明显不够;相应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金融危机后,众多的中小企业倒闭,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距中小企业的需求还是相距甚远。

三、金融危机形势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完善自身体制

(1)事前做好论证,充分评估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中小企业做好融资的前提。中小企业正是因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所以,中小企业在筹划每一笔融资时,首先要对资金的投放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充分论证资金是用于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保障,还是用于市场竞争的规模扩张,或是用于高收益的风险投资项目。

(2)扎扎实实运营资金,不断提高资金收益,是中小企业实现融资需求的基础。市场经济,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美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银行才会放心地把资金投放给他,让企业投入其生产经营,从中获取预期收益。中小企业在其资本实力还不够雄厚的情况下,必须立足现实,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抓好生产,优化经营,扎扎实实运营好现有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是中小企业实现良性融资需求的基础,也是中小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必备素质。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论是融资规模,还是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都无法与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相比拟,因其既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又没有健全的融资制度,要想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那么出色的沟通能力将是企业能否顺利融资的关键。中小企业必须主动与银行进行沟通,向其详细说明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和财务状况等企业基本情况,重点说明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和产品的未来广阔发展前景,如实说明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并向其提供详细的资金使用和回收计划,用真诚取得信任,用实际行动和企业的发展前景赢得其认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与银行保持密切的沟通,以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银行人员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视察,加深其对企业的了解,验证资金投放到企业的实际使用状况,认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资金按期回收的安全性,从而增强对企业的信心,使其能够自愿给予企业的更多支持。可以说,对每个中小企业,能够保持与银行的良好沟通关系,是其实现融资策略的必备素质。

(4)树立良好的融资信誉,扩大长期融资规模,是中小企业改善融资的关键。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性质,企业信誉整体而言比较差,从而造成各类融资渠道都比较谨慎,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更加艰难,特别是长期融资项目很难达成协议。形成了制约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要想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唯一方法就是珍惜每次得到的中长期融资机会,抓好企业自身管理,优质运作投资项目,实现项目的超预期收益,这是与融资方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的根本和基础。长期融资的实现程度成为中小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5)培养风险意识,重视融资风险,是中小企业融资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保持一个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安全水平范围内,是其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融资因素。然而,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不是这样,他们无视自我发展的实际,不注重自我积累,不依靠内在发展,而是尽可能把项目做大,盲目上规模,超负荷借贷,最终导致将企业的利润消耗殆尽,造成经营“透支”,不但没有加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反而给企业带来新的负担。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破产就是因融资规模失控,不堪承受高额负债而走向死路的,对此,中小企业必须引以为诫。 (6)中小企业在利用银行贷款融资的同时,充分利用内部融资方式。金融危机下,就业环境不乐观,在这样的形势下,员工不会轻易离职,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会太高,因此可以通过类似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方式融资,设定若干业绩和工作年限等限制条件,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达到融资的目的,也能留住核心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增强了还贷能力。

2.完善金融体系

(1)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当调整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金融危机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寻找和培养有市场、有潜力、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也给自身带来新的利润支撑点。

(2)建立和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于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充分发挥其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服务,缓解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3.政府加大扶持。金融危机下,及时的资金补充是中小企业的救命稻草。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比如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金融危机。

第8篇

我国中小企业近年发展迅猛,并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对GTP贡献率达到60%、提供75%就业机会、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和财税收入,却普遍出现资金链严重吃紧现象,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融资渠道单一。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上,自身积累56%,亲友筹借14%,金融机构融资30%(绝大多数是期限不超过6个月的银行贷款),金融机构融资只能填补流动资金的缺口。

融资成本高,负担沉重。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小、频率高,加大融资成本。对于银行来讲,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次数多、信用担保弱,造成银行经营成本高,管理费用上升。对此银行采取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提高。

融资风险大,影响企业生存。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短,企业本身资产少,受经营影响,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归还困难;同时各家银行为控制风险,不会为还贷困难的企业提供后续资金,直接威胁到企业生存。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

(1)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都集中在老板手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般比较缺乏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银行审批贷款的时候,要考虑这一经营风险。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经营成本上升,生存盈利空间大大压缩,经营风险更大,银行更加不会轻易批准这些企业的贷款。

(2)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人员变动频繁。导致财务管理不规范、不稳定。很多企业为逃避税收,出具虚假财务报表。金融危机下,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为得到贷款,就有可能出现企业掩饰财务上的亏损,进行财务作假。这就使银行有可能无法真实辨别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3)资产担保不能令银行满意。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和弊病使得银行在提供贷款时,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产担保抵押品。金融危机下,银行从整体市场环境和自身利益出发,对资产担保抵押品要求更加严格。而且中小企业一般比较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可以担保的其他资产,资产评估的费用也较高。这些都降低了中小企业得到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

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

(1)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失衡。我国目前仍然是以国有四大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体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财务管理等原因,使的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比较谨慎。金融危机下,银行为了保持最佳盈利水平,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信贷“保大放小”的做法成为必然。这样中小企业得到及时贷款资金的机会就更小了。就算有少部分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其利率水平也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普遍上浮30%到40%,直接造成对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渐趋紧张。

(2)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银行组织体系里,还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有众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有一些中小商业机构,从总体看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足,这也减弱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在金融危机下,这些中小金融机构也会更加考虑自身的盈利性和贷款安全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也会更加谨慎。

(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的渠道可以是直接融资,也可以是间接融资。就目前来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直接融资渠道不成熟、不畅通。中小企业只能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依靠银行来达到融资的目的。金融危机下,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条件也比较刻薄,增多粥少,最终获得银行贷款,难上加难。

从政府方面来看:

政府部门的扶持一直倾向大企业,对大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对来说,明显不够;相应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金融危机后,众多的中小企业倒闭,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距中小企业的需求还是相距甚远。

三、金融危机形势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完善自身体制

(1)事前做好论证,充分评估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中小企业做好融资的前提。中小企业正是因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所以,中小企业在筹划每一笔融资时,首先要对资金的投放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充分论证资金是用于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保障,还是用于市场竞争的规模扩张,或是用于高收益的风险投资项目。

(2)扎扎实实运营资金,不断提高资金收益,是中小企业实现融资需求的基础。市场经济,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美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银行才会放心地把资金投放给他,让企业投入其生产经营,从中获取预期收益。中小企业在其资本实力还不够雄厚的情况下,必须立足现实,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抓好生产,优化经营,扎扎实实运营好现有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是中小企业实现良性融资需求的基础,也是中小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必备素质。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论是融资规模,还是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都无法与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相比拟,因其既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又没有健全的融资制度,要想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那么出色的沟通能力将是企业能否顺利融资的关键。中小企业必须主动与银行进行沟通,向其详细说明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和财务状况等企业基本情况,重点说明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和产品的未来广阔发展前景,如实说明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并向其提供详细的资金使用和回收计划,用真诚取得信任,用实际行动和企业的发展前景赢得其认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与银行保持密切的沟通,以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银行人员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视察,加深其对企业的了解,验证资金投放到企业的实际使用状况,认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资金按期回收的安全性,从而增强对企业的信心,使其能够自愿给予企业的更多支持。可以说,对每个中小企业,能够保持与银行的良好沟通关系,是其实现融资策略的必备素质。

(4)树立良好的融资信誉,扩大长期融资规模,是中小企业改善融资的关键。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性质,企业信誉整体而言比较差,从而造成各类融资渠道都比较谨慎,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更加艰难,特别是长期融资项目很难达成协议。形成了制约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要想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唯一方法就是珍惜每次得到的中长期融资机会,抓好企业自身管理,优质运作投资项目,实现项目的超预期收益,这是与融资方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的根本和基础。长期融资的实现程度成为中小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5)培养风险意识,重视融资风险,是中小企业融资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保持一个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安全水平范围内,是其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融资因素。然而,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不是这样,他们无视自我发展的实际,不注重自我积累,不依靠内在发展,而是尽可能把项目做大,盲目上规模,超负荷借贷,最终导致将企业的利润消耗殆尽,造成经营“透支”,不但没有加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反而给企业带来新的负担。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破产就是因融资规模失控,不堪承受高额负债而走向死路的,对此,中小企业必须引以为诫。(6)中小企业在利用银行贷款融资的同时,充分利用内部融资方式。金融危机下,就业环境不乐观,在这样的形势下,员工不会轻易离职,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会太高,因此可以通过类似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方式融资,设定若干业绩和工作年限等限制条件,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达到融资的目的,也能留住核心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增强了还贷能力。

2.完善金融体系

(1)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当调整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金融危机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寻找和培养有市场、有潜力、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也给自身带来新的利润支撑点。

(2)建立和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于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充分发挥其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服务,缓解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3.政府加大扶持。金融危机下,及时的资金补充是中小企业的救命稻草。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比如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金融危机。

总之,金融危机下,只有中小企业、金融体系、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9篇

2004年,人民银行先后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取消了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从中长期看,为商业银行实施科学的贷款风险定价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但调查发现,目前这一政策对基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执行的影响不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实际执行利率仍保持在以前的水平。多数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在执行浮动贷款利率政策时,担心贷款利率过高造成客户流失,一般采用“浮而不动”的方式。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沿用原来的利率浮动政策,贷款利率基本保持在0.9~1.3倍基准利率水平的范围内。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则“就高不就低”,实行“一浮到顶”,一律执行2.3倍基准利率水平。

还没有形成合理的贷款浮动利率定价机制。主要表现:一是制度不健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相继出台后,各金融机构反应积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机制僵化,缺乏竞争力,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将利率浮动纳入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信贷管理制度中,存在营销与定价、审批与管理脱节的现象。二是人员不齐备。目前各商业银行县(市)支行没有专门的利率管理机构和人员,大多是将这项工作合在信贷工作中。基层信贷人员对浮动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浮动利率标准的确定及资金成本的测算等相关业务知识知之甚少,难以正确领会浮动利率政策的精神。三是贷款利率浮动权限小。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浮动利率定价机制和贷款利率浮动水平都由省级分行确定,二级分行只对个人消费贷款及其利率浮动水平有审批权。基层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权限小,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层层上报审批增加了贷款决策成本,延长了资金流动周期,也影响了基层行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利率浮动幅度的标准不统一。有的按照风险程度确定浮动幅度,有的则按照贷款用途确定浮动幅度。五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加区别地“一浮到顶”。没有综合考虑农户的信用状况、规模大小、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因素,也没有结合贷款风险、成本等因素进行差别定价,加重了农民的利息负担,也制约了自身业务的发展。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在利率逐步市场化、信贷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大气候下,金融机构对优质客户的竞争更加激烈,导致金融机构对优质客户的信贷支持“过剩”,而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对于不具备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银行对其贷款的要求和条件相对较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过大,审查也更严格,这些都严重束缚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