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45: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机关行政的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市场 政府 中介机构 监管
西方经济学中有两个著名观点,一曰市场失灵,一曰政府失灵。古典经济学家长期奉行市场至上原则,认为市场自然形成完美秩序。但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充分、市场不完善的现实最终导致市场失灵,打碎了经济学家们的美好愿景,也迫使政府介入市场。可是,政府也不能保证实现资源有效优化配置,也会出现政府失灵。因而,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市场的政府和没有政府的市场都是无法想象的。离开了市场,现代社会将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离开了政府,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前提也将无法保障。
当然,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这种共生关系并不是亲密无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中介机构,比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作为政府和市场的“桥梁”,应运而生并逐渐壮大。
中介机构是指依法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向委托人提供公正性、性、技术性等中介服务的机构。中介机构行业比较特殊,它既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却又负有客观、真实、充分地披露经济活动运行信息的社会责任,被公众视为“没有编制的警察”;他们接受服务对象的雇佣,提供评估、鉴定、咨询等服务,工作成果却不止于服务合约双方,各利益相关方乃至政府都在利用这些成果。因此这个特殊的行业是政府实施行政监管的重点,其监管意义不止于促进相关行业发展,规范其运行秩序,更在于借助中介机构行业的服务辐射作用,形成社会监管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转变。现阶段,中介机构行政监督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中介机构行政监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从监管主体看,多头监管问题屡见不鲜。日常管理中,行政部门和行业自律部门都对中介机构提出监管要求,如业务报备,给中介机构带来较大的负担。监督检查中,也存在多部门检查现象。以证券类事务所为例,要接受财政部专员办、中注协、证监局等多个部门的检查。
从监管结果看,对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不足。《行政处罚法》和相应行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行政部门可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刑法》也将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罪入刑。但在实际监管过程中,行政部门对中介机构的惩处往往形式大于内容。
从监管职责划分看,行政监管和自律监管的界限不清晰。行业自律部门自成立起就与行政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行业自律部门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具有行政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的性质。行业自律部门既要维护行业成员利益,又要服从上级行政命令,这种角色的冲突让行业自律部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行政部门则既有可能越位,干涉行业自律领域的事务,又有可能缺位,推卸行业监管的职责。
从监管行为看,过度监管和不当监管的现象仍然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减少行政力量干预市场,但当前资质林立、条块分割、过度审批、政府不当干预市场等现象仍屡见不鲜,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仍在享受超国民待遇。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介机构行政监管中存在政策目标不清晰,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监管主体错位、缺位与越位等情况。
二、国内外理论研究借鉴
(一)国外理论研究借鉴
对于中介机构行业的监管,国外学者观点分两类,一是认为中介机构必须加强监管,理由是中介机构的服务报告要取得公信力,就需要一定的增信机制,政府监管是途径之一;二是认为监管增加了企业购买中介机构服务的成本。
(二)国内理论研究借鉴
我国学者对中介机构行政监管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监管主体,提出要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吸引政府外人士加入监管队伍;界定行政主体和自律主体之间的管理权限,使政府和协会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行使管理权;行政监管和行业协会监管可以灵活轮换进行,防止“管制俘获”现象的发生。二对监管方式,提出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的若干建议
(一)明确监管目标
长期以来,行业监管的目标过于偏重于秩序,只要市场有失灵现象,政府就积极干预,比较忽视政府干预是否有效,导致政府微观管理过多,扼杀了市场活力。现代政府行政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市场主体经济自由,允许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我国现阶段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应当是“适度监管”,尽可能减少微观干预。
因此,中介机构行政监管的最终目标是为中介机构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充分尊重中介机构的自,激发其市场活力。
(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体系未能建立,客观上造成中介机构违法成本过低,难以激励其诚信经营。中介机构行业提供着存在外部性的特殊产品―鉴证或者审计报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信任品”,社会公众对中介机构报告的信任度决定了这种商品的价值。因此,长期来看,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最终将因失去公众的信任而被市场淘汰。如果诚信体系健全,失信者很快能受到市场的惩罚,行业参与者将会加强自我约束,行业监管面对的压力将骤降。
近年来,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诚信体系建设,但由于部门间利益分配,各系统间信息未能共享。中介机构处于现代服务行业,服务对象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其诚信相关的信息也散布各处。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建立诚信信息平台必须依靠各部门合作,建立统一的中介机构诚信信息平台。
(三)合理区分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监管
首先要实现行业自律组织去行政化;其次要明确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的界限。在逐步取消中介机构设立审批制的背景下,包括设立、变更、注销等备案职能可以移交行业协会,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制定相关政策以及事中事后监督检查。
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监管权限分离的情况下,信息要做到互通有无。行业自律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的中介机构违法线索应及时向监管部门移交。行政部门要对行业自律部门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纠偏、惩戒,行业自律部门保留申诉乃至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
(四)创新行政监管手段
一是实行分类监管。完善分类评价指标,建立以职业道德、执业质量、内部治理、综合管理为主的指标体系。对于评价优秀的,可以减少行政监管次数,且一般以非现场检查为主;对于评价较差的,行政部门定期进行跟踪督导,限制其开展特定业务。
关键词:网络 行政管理 积极作用
网络的普及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近年来,我国网民人迅猛增长,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度愈来愈高,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特点是:开放、及时、便捷、双向、平等。只要实现网络普及,人们便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发散、传播、接受的队伍中来,甚至许多手机也具备了互联网的功能,为网络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这种人人平等、人人可参与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垄断、公众被动接受信息、“有苦说不出”的局面,成为民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1]。行政管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离不开民众的广泛参与,更离不开网络的推动作用。加强社会管理就是要加强行政管理,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进展,社会处于转型期,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关心国家大事不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行动上,网络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以往公共权力对社会舆论的垄断逐渐被打破,跳出传统舆论模式的局限,公众话语权得到有效发挥。行政管理部门只有真正意识到网络潜藏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有效整合信息,研究对策,才能切实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实现行政职能的转变。
二、网络对行政管理积极作用
网络对行政管理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利弊各占,但总的来说,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平等性、便捷性、共享性推动了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完善,促使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可见网络对行政管理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网络打破了传统社会管理中由于地理、文化、语言、民族等不同因素带来的不利局面,成为群众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实现了信息互动、信息沟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就大大改善了公民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技术手段。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诉求,传递民意,建言献策,成为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全新表现形式,极大提高了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加强社会管理,就要走群众路线,倾听百姓的声音,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自由和民主。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能忽视这些民众的声音,而更应以广大网民的箴言为参考,所行充分表达民意,想民之所想,顺民之所愿,实现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接受民众的监督与批评,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民主。
2.网络有利于实现舆论监督
建立阳光型政府离不开行政监督,更离不开民主监督,作为承载民众表达权的一种新方式,网络舆论发挥着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监督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的舆论力量[2]。如在“4.20”雅安地震中,网民通过网络及时最新信息,哪里有余震、哪里有险情、哪里有伤员、哪里需要救助……都通过网络出来,为救援的及时和有效提供了重要信息。震后,民众又参与到救援物资的去向中,为行政管理提供了建设性力量,也形成了广泛的舆论监督,实现了行政工作的有效性和透明性,形成了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能否接受舆论监督,顺利解决社会问题是政府建立良好形象的关键。可以说,网络舆论监督为社会的进步制造良好契机,推动了社会的民主进程,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网络监督、网络问政成为当今时代公众参与行政管理重要方式,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鞭挞政治腐败。其有效的手段是网络发帖,引起多方媒体的关注,引起网民的关注,实现批判与互动的融合,各抒己见,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声势,迫使相关部门和人员接受网民的监督,解释并公开处理的承诺,促使事件的进展和顺利解决。网络舆论监督是一股强大的潜在力量,实行舆论监督,是对行政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全新考验。网民参政议政,使得政府各项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透明化。
3.网络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
当前,政府充分重视和尊重网民。随着网络普及和公众素质的提高,网络舆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些草根意见甚至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网络对行政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现实意义。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关注民情、听取民意,采纳民众的建议和意见,是社会进步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相反,如果无视网民的心声,不顾群众的意见,一意孤行,会给社会的发展进步埋下不安定的分子,不利于社会和谐。
一些突发性的社会事件,多半是由于不法分子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进而使得心理、价值观的扭曲,从而采取了偏激、暴力来发泄,不仅伤害了他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更是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网络充当社会情绪和心理的调节器、缓冲阀[3]。通过网络将自己的诉求和不公待遇网络,不仅能平复自身怒气,更理性对待问题,还能听取其他网民的建议和意见,作为处理问题的参考,进而推进问题的顺利解决。这样可以提高社会稳定的程度,减少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管理职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55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01
1 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
行政管理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在企业管理中控制着整个管理系统,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与方向起着导向的作用,下面介绍了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
1.1 管理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层,是对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经济效益等总体策划起控制作用的人员。在企业的正常营运过程中,其起着完全的管理职能,从企业成立之初就承担着核心的管理作用。
1.2 协调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在参与企业管理中有着协调的职能,对于上下层的领导矛盾,其可以作为一个“中间人”来协调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使人力资源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但这种协调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企业员工全心全意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1.3 参与政务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行使行政职能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为企业管理层服务,有着参与企业各项政务的职能,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意见或建议,对企业管理层的科学决策与企业稳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4 服务职能
服务是企业行政管理的真实目的,企业行政管理自始到终都是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各个管理层,对企业管理层起着协调和助手的作用,服务职能是企业行政管理的“魂”,在企业日常管理中,企业行政人员需要审时度势服务于企业的常态化发展。
1.5 检查监控职能
在当前社会大力反腐下,检查监控在企业管理中逐步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也具有检查监控的职能。每一个企业行政管理层都设有监察机构,负责检查企业营运的安全生产,监管企业账务。
2 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
2.1 有助于强化现代企业的市场适应性
企业行政管理有着强化现代企业市场适应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企业行政管理收集现代企业市场的所有信息,并根据市场信息做出判断,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这是企业行政管理为企业适应现代市场并稳定发展所提供的导向作用。
2.2 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日常发展中需要掌握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机遇、困境、变革,只有了解市场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制定适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保证目标的实现,企业需要构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内外部环境,只有保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很好地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来保障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3 有利于实现现代企业发展的总目标
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及时将市场信息反馈到企业,企业便能根据这一信息制定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内部支持,而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并收集市场中科学合理的信息,从而确保现代企业实现发展的总目标。
3 完善企业行政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系统
企业行政管理事关企业内部体系的完整、有序,完善企业行政管理系统至关重要,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管控企业的全局,是有效进行企业控制的核心平台与体系,这一系统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管理,是一个全面的行政管理框架,其能够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保证管理系统自上而下的连接呼应。
3.2 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现如今,国内企业行政管理尚处在一个不完善、不健全的状态,这就需要更多的行政管理专家分析企业的各种状况,在企业行政框架下,制定一系列有效、可行的企业规章制度,使企业行政管理层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企业存在的不足进行管控。如果企业做出的决策不具有科学的操作性,行政管理要拿出相关的企业规章依据,以避免不合适的决策带来的负面结果,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保证。
3.3 充分挖掘企I高层行政人员的潜能
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企业行政管理综合能力的标准,具有较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健康成长会起到一定的帮助,因此,企业行政管理层要充分挖掘管理人员创新、积极、灵活、奋进的能力,使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于其他普通员工,只有这样,才能领导员工做好工作。
3.4 建立完善的行政评价激励机制
绩效评估是推进和强化行政管理,提升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特性、员工的岗位特征、组织文化等情况,制定和完善符合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管理效率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在此过程中,绩效考核要具有公正性,不能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考核指标趋于合理化,考核制度符合自身实际情况。此外,相关管理人员还要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物质激励,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建立其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互挂钩的激励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市场经济
一、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
工商行政管理本来就具有综合性、程序性、关联性和超脱性。其直属于国家行政,也是组成我国经济监督职能的一部分,呈现出管理内容多样化与过程整体化的统一,工商行政管理是国家代为使用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其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和经济的客观要求,执行时是带有国家准许的规范性程序法则的,但是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各个主体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是代表国家对社会、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帮助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而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除了这些基本特征外,还会更为主动地发挥其监管的特点,更加严格地去处理那些违反法律规定的经营活动,通过行政处罚与管理对违法经营进行约束和管教。工商行政管理在新时期,会将这些职能和特点更大限度的发挥,与规范化的市场经济制度相配合,让企业经营更加的规范化、合理化,进而做到其面向市场、走向市场的目的。而广大消费者在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下,其消费者权益会受到更有力的保障,从而使其得到更大的利益,然后不断提升其消费水平。
(二)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协调服务
协调服务,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在新的社会形态下,所衍生的一种新型特色行政服务。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工商行政管理作为一个协调者的角色出现,其负责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双方交流,也作为第三方协调双方的矛盾点。因为身负协调重任,所以工商行政管理更多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将利于人民的都落实到人民身上,坚持为人民服务。在市场上更多的表现是,帮助企业与消费者明确双方的利益需求,将目前现有的市场资源整理后归于不同方,致力于建设更加公开化、公平化、合理化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要建立良好的信誉体系
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我国刚刚迈入成熟阶段的经济还没有完全发挥其特性,如今,要主动发挥其主动性,让新的经济政策、制度等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比如,当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出现因商品质量或数量等问题引起的纠纷时,工商行政管理应该发挥其监管职能对双方交易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仔细查看细节,维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助于企业对外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
二、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
(一)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和经济的发展之间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脱胎于经济发展,又对经济实行监管作用,并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而在新时期,经济结构的改变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了改变的机会,尤其是在其内容和思想方面,让工商行政管理能够更快速的适应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以及市场的需求,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工商行政管理提供一个大力施为的平台,而工商行政管理也同时为这个平台清除杂草,美化环境。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帮助工商行政管理更加完善其身,而工商行政管理又可以推动市场经济向更成熟,更持续化的道路前进。
(二)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经济内部的企业、国家的发展,还离不开外部大环境的熏陶。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几乎全来自于其对市场经济的监督与管理,它帮助市场经济清除障碍物,约束违法经营活动,都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适合发展的大环境。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代表国家对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各种大小企业个体和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确保竞争环境井然有序,合法合规。当然,处于对大小企业个体的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也要深入各个企业的内部,发现其弊端和闪光点,及时调整,同时对中小企业做出帮扶,并且帮助调节企业之间的矛盾,也能不断的完善工商行政管理自身。另外,工商行政管理在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基础上,也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及时做出政策、制度调整,两者共同进步。
(三)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新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作用,而企业也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工商行政管理的严格监督与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杜绝腐败贪污现象,创造清白的企业氛围,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大型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进行违反甚至泄密的经营活动,都是对经济甚至是国家不利的,所以需要国家与政府的监督与指导,也就是工商行政管理。同时,工商行政管理也会帮扶一些中小型企业,给予技术上、资金上、发展上的支持,也可以帮助他们尽快转型,蓬勃发展,并且在健康企业的行进路上,帮助中小企业提前确定企业未来的思想方向。企业的发展、成长、改革,都会逐一体现在市场经济上,也就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帮助市场经济加强监督
工商行政管理其中一项职能便是加强市场监督。其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避免一些企业未来自身利益破坏市场竞争规则,破坏市场秩序。而工商行政管理加强市场监督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垄断不公平的竞争和交易行为、为企业的商标权提供保障、加大对违法广告的打击力度。其中,不公平和竞争和交易行为以及企业的商标权受损都会对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损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市场秩序,而违法广告,不仅首先对企业造成损害,还会威胁到整个市场甚至是国家,影响极其恶劣,更应该加大其打击力度,争取杜绝这一现象。
3.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帮助消费者维护其合法权益
工商行政管理作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负责帮助双方沟通及交流,当双方有矛盾时,工商行政管理也会作为协调的一方,协调企业与消费者,以人为本,比如消费者因产品质量向企业表示不满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向消费者告知相关法律知识,并且提供援助,帮助消费者自身维权。工商行政部门存在的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受到保护,这样也可以树立企业的透明化、优秀的外界形象。
4.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帮助经济完善市场监管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其也可以帮助经济完善市场监管的制度。而健全的监管制度可以将市场资源配置最大合理化,避免浪费,有助于市场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代表国家与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把政府和市场联合起来,当政府作出价格调整或是供需关系改变时,市场或是企业都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调整。
关键词:高职院校;知识管理;行政管理
引言
知识管理理论的来由及涵义知识管理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来理解。狭义的知识管理即知识资源管理,它是指对知识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播与利用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服务、资产、产权、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环节。
一、知识管理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概况
国外的高校知识管理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而国内各高职院校在知识管理方面,还处在观念讨论和理论介绍阶段,真正系统地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学校还很少。分析其原因,这主要是由学校的非营利性、学术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迟效性等特点决定的。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相比,高职院校在管理改革上的压力和动力相对较小,所以历史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大都产生于企业,其后学校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改造并应用于管理实践。时至今日,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研究应当从理论层面转入实践层面。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必须面向知识管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岗位员工调离后,新员工却要花很长时间重新摸索和熟悉此岗位的工作知识,而不能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造成不必要的重复,降低工作效率;员工在工作时,总感觉所掌握的信息不很全面,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检索到需要的知识;同样的工作知识,为什么在员工需要的时候都要自己从头开始学习,不能与他人共享,造成重复操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部门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鉴于此,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必须进行知识管理以避免以上弊端。此外,高职院校管理作为管理实践中的一种专业管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到多元整合的一体化管理发展历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构造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主题、以知识共享为中心环节的知识管理系统,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并且,高职院校只有将知识管理置于战略实施的核心地位,才能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行政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知识价值的发掘和应用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学校就越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毕业生,就越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及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应用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各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中,知识开发和知识分类是基础,知识加工是手段,知识共享是核心。现实从知识开发到知识共享的过程,就是实现知识管理的过程。
(1)知识开发。知识开发是知识管理链的源头,其关键问题是保持部门管理的开放性,主要在于提高部门的知识吸收能力、知识交流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比如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要善于总结自己部门的工作经验,把它提升为知识,同时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都要善于总结它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规律,并形成知识,以便于知识衔接和流通。在这三个能力中,知识吸收能力决定了部门利用知识的水平,知识交流能力决定了部门内部知识共享的程度和深度,知识创新能力决定了部门进行知识生产的水平。这几种能力都需要部门管理者组织策划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进行提高,比如部门之间可常开工作交流会,以达成工作上的默契。
(2)知识分类。知识分类是知识管理的难点,前面我们提到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高职院校里,工资制度、上班、作息时间等是显性知识,而个人工作习惯、领导风格等属于隐性知识。高职院校在进行知识管理时,要严格划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分充分挖掘出隐形知识,并使之显性化,助力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这对实现知识共享有着重要意义。
(3)知识加工。知识加工包括整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化两个环节。整理显性知识,可通过信息管理手段进行,关键是使知识系统化。对于隐性知识,高职院校就只能运用知识管理手段使其显性化。这需要部门领导者采取一系列的转化措施与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方式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知识的显性化。其次要制定部门内各岗位对接流程,理清各岗位工作的衔接点。最后还要组织各岗位人员整理书写本岗位的纵向流程,把每个岗位的工作依据、工作程序等以文字形式体现,形成工作规范,便于新任人员查阅,缩短了工作熟悉时间。只有实现知识显性化才能实现知识共享,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4)知识共享。知识共享也包括三个环节:首先,要建立知识库并录入已显性化的知识。建立知识库,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建库方案。在把显性知识录入知识库时,要根据部门人员岗位职责的不同,合理设置数据编辑权限。其次,要建立知识索引。知识索引是知识库的输出机制。面对大量数据,既要设置各种常用搜索引擎,又要结合高校特点,设置特定搜索引擎。最后,是组建共享网络。建共享网络应以局域网建设为手段,通过加强知识库的开发与管理,实现知识共享,从而推动部门和个人管理能力的提高,达到管理方式的创新。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从社会的边缘走进了社会的中心,由为经济服务转变成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必然要求学校建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内涵的新模式,而知识管理作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特点诞生的新型管理方式,正好符合了高职院校角色转换的需要。在行政管理中,高职院校要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有意识地开展知识管理活动,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据文献报道[1],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已取得肯定疗效,与常规治疗相比,NIPPV用于治疗AECOPD的成功率可达80%~85 %,但用于重度呼衰的疗效、使用时机尚存在较大的争议[1~4]。我院呼吸科应用NIPPV治疗中、重度呼衰41例,观察结果显示患者通气情况和血气指标明显改善。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回顾我科2007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的41例AECOPD引起的呼衰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肾功能基本正常,我们根据pH值≤7.25判定为重度呼衰, 7.25
1.2 治疗方法 Elisee150呼吸机气道正压通气(PSV)呼吸机初始吸气压力(P Insp) 8~10 cm H2O (1 cm H2O=0.098 kPa),呼气末正压(PEEP) 0~3 cmH2O,在10 min内增加至治疗参数,观察到通气明显改善,调节氧流量使外周血氧饱和度≥90%。多功能呼吸机采取压力支持通气(PSV)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选择合适的支持压力,保持潮气量(VT) >400~500 ml。前3 d除日常生活和咳痰外,持续上机,以后保持每天上机6~8 h。若通气2~3 h仍难以保持气道通畅,应及时改为有创机械通气(IPPV)。
1.3 监测指标 纳入病例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昏迷评分(GCS),记录心率(HR),动脉血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A组24 h尿量。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11.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全程无创通气的病例A组有18例,B组17例,气管插管分别为4、3例,死亡人数分别为3、2例,1例因肺栓塞突发猝死,另4例行IPPV后发生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两组通气时分别为(7±3)、(5±2)d, Pinsp分别为(15±5)、(15±3)cm H2O,PEEP分别为0~8、0~4 cm H2O。两组APACHEⅡ评分[(20±5)、(13±2)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动脉血气和HR的变化见表1,表明通气0.5 h后,pH值升高,PaCO2 下降,HR变慢;两组通气前pH值、PaC O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通气前、后24 h尿量[(18±4)、(55±13)ml/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依从性指患者通气的舒适程度,有效者指不需人工气道,临床和动脉血气好转。
表1 两组全程NIPPV患者的动脉血气和HR变化比较(略)
注:组内比较,通气后0.5~2 h与通气前比较*P
表2 两组患者的通气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略)
3 讨论
两组APACHEⅡ评分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本研究按pH值分组可基本上反映呼衰的严重度。本研究表明,如能合理应用NIPPV,改善不利因素,NIPPV对绝大多数重度呼衰依然有效,疗效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3.1 适应证的选择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指南[1]对于出现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的(pH
ICU时间、ICU病死率和院内感染均相似。由于在严密监护,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随时行气管插管,如不存在影响面罩固定的因素、上气道阻塞或胃胀气、误吸的可能,本研究对于重度呼衰可先试用NIPPV,针对通气的不利因素采取对策,注重排痰,少数患者借助于纤支镜吸痰,积极改善病理因素,可提高成功率。经短时间试用无效的患者应及时改为IPPV。本研究两组基础pH值不同,而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表明pH值可能不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故pH值不是NIPPV使用的决定因素。存在痰液引流困难,有严重的并发症、合并症的重度呼衰,或是终末期呼衰,应首先使用IPPV,以保证痰液引流和通气的稳定性。还要结合各单位现有的资源、NIPPV条件,患者家属的意愿,合理选择NIPPV,反对不适当地、勉强地坚持NIPPV。
3.2 疗效的评估和气管插管时机选择 迄今,预测NIPPV是否有效还没有统一的标准。PaCO2下降速度,通气后0.5~2 h PaCO2下降幅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基础PaCO2最高1例为118.5 mmHg,pH值为6.912,通气0.5 h后PaCO2为79.6 mmHg和ph为7.293,仍不要气管插管。只要临床缓解,允许PaCO2下降后仍暂时处于较高水平,如刻意要求PaCO2降至某一水平,必然会造成IPPV增多。由于NIPPV主要目的是提高PaO2和pH值,不能以加重低氧血症为代价换取PaCO2下降。NPPV疗效的评估通常在治疗后1~2小时,也有报道延长到4h。有效的判断标准[4]是:(1)血气分析的结果:PaCO2下降>16%,pH值>7.30和氧合指数>164mmHg;(2)如果观察1~2小时,患者病情无改善。出现下列情况,则应该尽快进行气管插管[4]:(1)意识恶化或烦躁不安;(2)不能清除分泌物;(3)无法耐受连接方法;(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5)氧合功能恶化;(6)CO2潴留加重。
3.3 治疗失败的原因和改善措施 NPPV治疗的常见失败原因[5]包括基础疾病、存在患者不能耐受的情况、痰液清除困难、面罩和呼吸机管道的重复呼吸、通气模式和参数设定不合理等。改善措施:(1)首次使用NIPPV的患者,应重视医患交流,以消除心理与情绪因素。(2)面罩漏气和面部压伤,常引起患者拒绝NIPPV,解决办法是尽可能选择组织相容性好、与脸型匹配的面罩,适当加大头带拉力,在不漏气的前提下使压迫性不适减至最低,同时引导患者必须承受压迫性不适,重在保持呼吸舒适。(3)吸入性胃胀气和吸入性肺炎与病情重、Pinsp高有关,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发生,要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保持Pinsp
3.4 呼吸机选用的模式、参数调整 PSV是自主呼吸模式,可提高人机协调性,患者舒适。PSV由患者控制呼吸频率和吸气时间,符合呼吸生理,有较好的呼吸力学特性,有时潮气量不容易保证;SIMV的最大优点是通气量不受呼吸中枢驱动水平的影响。参数的调节必须把病理生理、治疗目的、各模式的特殊的优缺点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较低压力水平开始,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参数[4],PEEP的选择还应结合Pinsp综合考虑,保持Pinsp
3.5 NIPPV的成败还与最初通气几小时医生的努力程度、治疗习惯和使用是否规范化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9):513~518.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453~460.
[3] 曹志新,王 辰.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范围及指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6~137.
[4] Stefano N piero C .Causes of failure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Respir Care,2004,49(3):295~303.2001,163:540~577.
关键词:高等学校 行政管理 团队精神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有赖于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高校中各种规模不同的教学、学术、管理团队构成了高校管理系统。团队管理要求对管理中的人作全新的定位和有效的管理创新,培养团队协作,激发团队活力,提高组织效率,实现团队功能。这些目标的实现正是由于在团队中存在着一种精神氛围——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为了实现高等学校的管理目标,有效承担高校的社会职责,高校中各种团队的建设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和继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或目标,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的相互协作、共同奋斗的意识和作风。团队精神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保证团队的高效率运转。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团队运行过程中,团队中每一个成员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和意愿,并乐意为此共同奉献,不断释放潜在的才能和技巧,每个成员深切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的感知,成员之间的坦诚交流,进而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岗位中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
团队精神内涵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共同愿景。整合团队个人愿望,汇聚团队成员个人意志,代表着团队发展方向、成员价值观和使命感,切实可行、可望可及、催人奋进的奋斗目标。(2)浩然正气。光明正大、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团队感召力之魂,是团队发展的前提。(3)宽容和气。和谐宽容之气是团队领导及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工作氛围,是团队的凝聚力之源,是团队发展的基础。(4)昂扬士气。步调一致、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热情,是团队战斗力所在,是团队发展的保障。(5)蓬勃朝气。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是团队的活力之本,是团队发展的动力。
二 团队精神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有效的管理应遵循机构设置合理,权力职责界限清晰,任务分工明确,人员队伍精干,实施目标明确,组织、控制、协调手段得当和信息反馈渠道畅通等原则,而上述原则的有效实现正依赖于团队精神作用的发挥。团队精神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引导方向
高等学校有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并会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团队精神引导着教职员工坚持学校的发展方向,服从和维护高校发展大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意志,自觉地将学校的发展方向、目标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
2.凝聚力量
高校教职员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信仰、动机、习惯、兴趣等是多元化的,通过团队精神的感召,能够大大增强教职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3.激励进取
积极健康的团队精神,必将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环境。不断促进教职员工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工作、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相互感染、相互熏陶、自我激励、严格自律,形成奋勇争先、积极进取的氛围。
4.自我约束
团队成员在接受规章制度硬约束的同时,团队精神会对教职员工精神意识进行软约束,这种软约束来自于教职员工的内在情感,往往坚持得越持久,影响就越深入。
5.推动发展
有了团队精神的良好影响和作用,全体教职员工都为学校的共同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工作过程中严于律己、精诚合作、发挥所长、和谐进取,必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 团队精神的培育和形成
团队精神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精神可以在工作实践中自发形成,更应该在团队的运行和管理中努力培育团队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团队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开展。
1.工商行政管理特点
1.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工商行政部门针对企业进行一定的行政管理监督。此类行政管理监督在实施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强制性。此类强制性,主要为法律方面的规定。通过法律规定,赋予工商行政部门的监管权力。通过此类措施,强制性的进行企业发展的监管。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此类强制性适应于任何性质的企业。以此体现,法律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1.2具有行政处罚的权利
工商行政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除去行政监管权力外,还具备一定的行政处罚权力。此类处罚权力,主要包括缴纳滞纳金、罚款,性质严重可移交司法部门进行处理。因此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权力,也为主要的作业特点之一。此类权力在应用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落实效果。
2.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实际发展中存在的策略性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并且对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平衡经济的发展、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引导提升企业的发展方向、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加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针对此类作用,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2.1平衡经济的发展
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区域环境现状,经济基础现状等。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总量的差异度较大。在此现状下,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现状,并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工商行政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整。针对企业开办的优惠政策,进行有效的改善。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目的,保障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改善了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2.2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性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实际收益现状以及经营现状,对于后期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部分企业在为了保障自身收益,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违规作业现象。针对此类现象,工商行政管理能够有效地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性。通过针对企业运行现状的监管,以及相关的年审计划。有效的监管企业的经营合法性,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法治社会的稳定推进,保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
2.3引导提升企业的发展方向
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除去因市场自身需求变化产生的影响。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政策类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较多。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决策等方面的影响。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度较差。无法有效地跟进市场的发展,最终造成了企业发展缓慢,甚至面临市场淘汰的现状。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政府部门在此现状下,通过有效的行政引导监管。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的发展现状,并针对企业的改革升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稳定性。
2.4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经济的发展由若干企业的发展组成,因此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现状一定程度可以体现经济的发展现状。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通过企业的稳定发展,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使得企業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决策现状具备较强的准确性。
2.5加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我国在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由于法律监管落实的问题,部分企业还存在违规作业,违规经营的现状。最终造成了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存在较大的问题。针对此类现状,工商行政管理通过宏观监管调控,有效地保障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理。以此发乎监管法律的权威性,促进相关企业的正常经营,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2.6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的经营目的为盈利,盈利的主要对象则为广泛的消费者。在此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在监管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市场运行现状的监管。企业如在消费者消费的过程中,出现消费欺诈现象。消费者可通过工商举报的方式,进行欺诈或其他不良消费现象的举报。工商行政部门,则针对举报现象进行处理,最终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稳定收益意义重大。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具体分析,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主要为经济平衡发展、经营合法性、市场良性发展、经济发展稳定性,以及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宏观分析,工商行政管理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市场化的合理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政府作用;东莞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43-02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台资企业在东莞的对外贸易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6 000多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1/3;实际利用台资157亿美元,台资已成为东莞的第二大外来投资;近年来台企进出口额约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0%左右,台企实现内销约占内外销总额的30%。
近年来,伴随原材料、土地、厂房、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大幅上涨,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市场萎缩,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贸易壁垒增多,环境保护更加严格以及政策法规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等因素,台资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转型升级已成为追切的需要和唯一的出路:为帮扶台资企业渡过困境,优化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环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东莞着力在突出完善政策措施、投入财政资金、提升技术品牌、开拓内销市场、完善融资服务、打造园区平台、构建营商环境等七个方面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接下来东莞将以打造“海峡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为契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力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深化粤台金融、科技、经贸等方面的合作,助推台企在东莞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一、东莞台资企业转型情况及原因分析
自1985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东莞至今,东莞台资企业先后经历了试探、发展、稳定增长等阶段,目前已经全面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这二十多年来,东莞台商实行的是“同本技术、台湾接单、东莞生产、海外销售”的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就是充分利用东莞的区位优势和生产成本优势开展加工贸易,多为贴牌生产,即OEM。如果说二十多年前台商来珠三角开展贴牌是有其合理性的,符合产业的区域(区际)转移和要素禀赋原理,那么,当前东莞台商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已经使得贴牌运作模式出现明显的缺陷,难以为继,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自2006年底东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计划,东莞开始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初期。在多番努力和尝试中,东莞逐渐找到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症结:(1)招工难。近年来,由于长三角的崛起.环渤海经济网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加上不少劳动力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加快,就业机会增多,造成原本在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向华东、华北或东北等其他地区分流,东莞、深圳等珠二角地区相继出现民工荒和招工难现象。(2)企业融资困难。江门大多数的台资企业是中小企业,限于有限的资金,企业想通过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发展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3)产业技术空心化严重,创建自主品牌困难。作为台商投资的主导产业,东莞台资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数量多,集聚程度高,产业配套条件好,但附加价值低,产业链存在缺失环节。从电子信息整机配套来看,东莞台资电子信息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加工组装环节,极少从事高端、上游产品的生产。大部分企业研发能力较低,升级转型困难;部分企业处于“低技术”阶段,“两头在外”,缺乏自主品牌;部分台资企业继续延续“台湾设计、大陆生产”的分工模式。(4)宏观环境压力增大导致企业被迫加速升级。自2006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攀升,导致以外销为主的台资企业持续面临经营成本上升、汇率风险加大等困难,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紧接着内外资所得税的合并,新劳动法的推出使得外来投资企业的经营更是雪上加霜,在宏观环境带来的压力下,不断有台商撤出投资,留下的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优势,加快转型升级。
二、东莞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中政府作用现状
东莞市按照“企业是转型主体,市场是主要手段,政府必须有所作为”的原则,及时采取一系列帮扶台资企业应对危机、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1.东莞市委、市政府从2006年底确立了“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计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产业结构和经济质量的优化提升,推动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从加工贸易区位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实现从“生产车间”到“企业总部”的形态转变。
2.出台系列帮扶政策,构建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东莞市政府于 2009 年出台了1个总体意见和 26 项配套措施,形成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1+26”政策框架。
3.加强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力度。主要是设立六个“10亿元”专项资金:1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0亿元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专项资金、10亿元“科技东莞”专项资金、10亿元“商贸东莞”专项资金、10亿元租费负担减免、10亿元来料加工企业缴纳进口保证金担保专项资金。
4.完善融资服务手段,落实转型升级的资金扶持。同时,针对台资企业的特点,东莞还重点推进了三项工作:一是推动台湾金融机构来莞设点经营。二是推动台资企业公开上市融资。三是支持台资企业争取政策性融资贷款。
5.构建人才服务平台,强化转型升级的人才支撑。(1)实施关爱新莞人系列行动。(2)创造有利于企业吸纳人才的公共服务环境。(3)引导台资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6.推动园区平台建设,打造转型升级的承接载体。(1)成立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使其成为东莞承接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2)虎门港开通对台货运直航,并与台湾高雄港、基隆港等主要港口就港区建设和开发国际航线签署合作协议,加速莞台间物流产业的发展。(3)大力推动东部生态园的开发建设,使其成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另一重要平台。
三、东莞台资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中政府作用的进一步优化
近几年来,东莞以坚定的决心、科学的政策、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上取得显著成效,这些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参考,值得研究借鉴。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转型升级的试点城市,政府在出台和推动转型升级的政策过程中会存在考虑不足之处,而台资企业的转型非常需要政府政策的配合和良好制度的构建。因此,政府可以抓住这两点,通过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以及构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以提升转型升级的效果。
(一)加强政府政策配合
第一,鼓励创新的配套措施。政府要积极推动鼓励创新的配套措施,调查台资企业产业转型的实际需要,特别是需要建立鼓励创新的资金资助,比如鼓励引进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符合环保标准的设备,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帮助企业拓宽内需渠道。
第二,培育IT产业的创新园区和孵化器。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要逐步转向建立台资企业的科研开发园区,争取在五年内创造条件引进非核心的研发部分转移至产业园区,努力改善对科研成果的孵化条件,从而更大程度地带动台商企业在东莞本地的发展以及扩大其产业带动的效应。
第三,完善政府对企业服务和监督的模式。东莞急需建立口岸保税物流中心,把出口监管仓和保税仓在通关口岸合二为一,减少物流的中间环节,实现物流保税区的实际功能,减少货物通过香港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加工贸易的审批程序和监管模式也急需完善,为了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应该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组建网络贸易,同时政府的口岸和海关电子平台也必须配套建设。
第四,帮助台资企业拓宽国内市场。在世界经济全面面临困难的时候,主要的产业拓展渠道应该聚焦在开拓国内市场,把生产的产品推广到全国各个地区,聚集台商的产品优势,打造展示产品和服务的平台,为物流和资金流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构建促进台资企业转型的制度
第一,建立制度性的协调机构和促进机构。政府必须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协调和促进台资企业的产业升级。联合机构应该既包括政府各个部门的联络人员也包括了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形成制度性的小组会议,针对台资企业在产业转移和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和协调。
第二,建立人力资源的培育制度。在完善人才引进制度的前提下,还要同时注重对现有的员工或者技术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大量企业员工的职业化培训,应该展开与台湾资深机构的合作,加强东莞企业的职业培训教育。各种社会团体也要加强合作和落实合作意向,借鉴台湾岛内产业合作升级的成功经验。
第三,建立企业的扶植和转型升级制度。政府应该扶植一批有实力的重点台资企业,在资金技术和市场拓展上给予资助,企业的扶植应该包括产品的开发、技术的提高、销售的拓展以及企业形象的塑造等等,而且必须配合专门的机构跟踪指导和监控,使得扶植制度收到实际的效果。
第四,优化信息的收集和分享制度。现代经济的企业服务中的信息服务是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支撑之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都需要政府部门提供专门的平台,集聚多方的信息,更新数据库和信息库。特别是产品的需求动态,技术升级动态,以及产业合作意向等。
参考文献:
[1] 罗卫国,袁明仁.东莞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经济,2012,(4).
[2] 李晓磊.东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府作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6.
[3] 陈筠.善用优惠政策: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J].两岸关系,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