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05: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低碳经济规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世界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低碳经济发展是未来的必然方向。从地域角度来说,城市发展规划低碳化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划间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内在联系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中,低碳经济缘起于排放温室气体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严重后果。IPCC在1990年阐述气温升高的危险后,以此为强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紧密关联,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 年《京都议定书》分别强调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是国际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全球变暖业已无法逆转,排放温室气体减排是世界各国的生存和发展严重阻碍。
现代城市发展规划开始于城镇化建设,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得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市成为工人,导致城市数量和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加速和工业使得城镇化建设加快了进程。传统城市向着工业现代化城市转变,也给城乡设施如何布局带来难题,这些难题对城市进行现代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探索,提出许多理论,极大促进了城市发展规划的现代化学科和现代化体系建设。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共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互相作用,互为依托。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实际性质
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阶段,发展特征是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城市化经济的发展,产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开始朝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演化。我国城市数量多,规模大,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的能源消耗位于世界前列,根据IEA报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的同时,低碳减排任务巨大。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越来越产生关联,发达国家外移高能耗企业,对包括我国履行减排温室气体和发展低碳经济带来很大阻碍。我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水平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部分城市尝试进行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率。我国低碳经济须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低碳建设,减排、节能促进新能源、新经济的发展。我国低碳经济重点应在于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要积极利用已存在的产业,结合新能源的产出和利用,实现低碳产业的低碳发展、低碳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要减少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为关键,建立生态、绿色、环保的低碳城市,强调以人为主,建立复合的低碳城市生态系统,侧重于系统、层次和环境。
三、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特征
我国的城市发展规划是为了维持城市发展的公共生活秩序而进行的未来空间的设置和安排的具体表达。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特征是建立在城市的发展、思路、总体布局等基础上,安排合理空间达到节能、环保和减排的规划目标,主要表现为:
1、低碳城市规模适度
我国的城市规模与碳排放量有正向联系,既城市规模越大,则居民碳排放量越多,更深层的表达就是人口越增加,碳排放水平越高。从这一理论看,只有适合的城市规模才能保证城市碳排放的相对合理。
2、低碳城市紧凑形态
我国城市发展要持续发展,则城市形态必须相对紧凑,要充分成复合土地利用效应,因为在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密度、城市交通和碳排放间有紧密关联,紧凑土地予以复合利用,多功能结合,有助于降低居民的日常出行成本,对提高城市密度,推进城市交通利用效率有积极作用,进而减少碳排放量
3、低碳城市高效交通
交通作为我国城市的碳排放来源,主要是指排放汽车尾气,不停增加的城市道路建设都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阻力。所以我国应建立居民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合理、高效的交通体系以降低城市碳排放增长。
4、低碳城市低碳政策
在一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之初,就要考虑低碳发展为主,留下足够的用于低碳建设的政策实施空间。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低碳发展的操作空间,制定低碳政策,并规划、实施低碳措施,促进低碳观念普及和低碳技术应用。
四、低碳经济前提下的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对策
我国现在的城市发展规划对发展城市和管理城市有着重要的任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理念、方法、内容和管理等措施,要围绕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展开。
1、转变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
转变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建立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体系。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时期,也要相应地改变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目标,调整、研究我国的城镇化与低碳经济的有机融合渠道,建立起适合国情的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和体系。
城市发展规划以低碳为出发点,要遵循城市本身固有的复杂结构,认清碳排放不断增加的影响因素,要找到适应低碳经济下的、可以覆盖城市发展的低碳理念。城市发展结合低碳目标,为发挥城市发展规划对低碳经济的调控作用,低碳城市规划必须关注城市的消费全过程,加强低碳、环保、节能、生态等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2、探寻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探寻我国不同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内容。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要降低碳排放、增加碳汇两种方法,城市发展规划要与这两种方法结合,研究碳源和固碳地,探寻城市发展规划与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应模式,创新城市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减少碳排放主要通过合理确定城市的人口和发展规模、促进城市紧凑性突破和多方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等方式来达成;增加碳汇指经由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加绿化、限制城市任意扩充规模和建设、健全城市生态环境等实现。
3、调整低碳城市规划的城市规模
改变传统的建设城市以人口数理决定城市规模的方法,改由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空间和规划规模的决定因素。生态承载力可以客观、准确地说明城市和自然间的切合度,能严格控制城市发展影响自然的负面程度。以城市生态承载力决定城市发展规模更利于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化发展。
4、强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策略研究
我国必须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规划实施对城市发展的安排和管理作用,强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策略研究。低碳作为经济发展方向和城市规划的新兴观念,我国低碳理念推广和宏观计划还远远不够,城市规划必须依靠可行的低碳发展策略才能确实实施。要尊重城市发展的低碳特点,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低碳措施。
参考文献:
[1] 毛小苓、田坤、李静萍、李天宏、刘永伟. 城市生态需水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9(02)
[2] 中国低碳城市论坛——(2012河南)智慧低碳城市顶层设计[J]. 城市规划. 2012(05)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经济;城市发展
引言
城市规划管理,是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的、协调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系列有效举措。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大中小城市分布极不平衡导致当前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国的城市规划出路在于创新,在于结合中国实际基础上的创,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低碳经济建设渐渐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1 城市规划的原则与管理工作
1.1 城市建设的相关原则
城市规划足一项牵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诸多因素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只有把城市规划好,才能逐步建设好、管理好
1.1.1 城市规划要坚持科学性。规划是龙头,规划是前提,规划是保证,因此城市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性。对城市要进行科学的定位、定性、定向。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要科学,要符合当地实际。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使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广域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要科学编制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
1.1.2 城市规划要坚持超前性。也就是说城市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竞争的需要,着眼于新经济时代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高起点筹划城市的发展格局。用先进的规划技术指标来指导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避免城市建设重复运行,在利用规划对各种城市资源进行配置时有效地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杠杆,以集约合理为条件。
1.2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工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改革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努力提高规划制定和修编工作水平
1.2.1 加强领导和协调。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市长是城市规划工作第一责任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城市规划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发挥规划在城市管理中的龙头作用。
1.2.2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培养规划人才。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提高城市规划的科技含量。城市规划的编制要有长远眼光,提高战略性和前瞻性,为经济社会发展留有余地。
1.2.3 依法制订和实施规划。进行规划修编的地方 首先必须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修编的目标和任务,并按法定程序认定、报批和备案
2 低碳经济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城市规划中,低碳经济建设也渐渐占据重要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热点。这对城市建设是压力,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2.1 能源资源挑战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电力中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如何在既定资源条件下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变,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大考验。
2.2 现阶段高排放挑战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围,正处于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停止,致力于改善13亿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不可能停止,“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成为中国城市建设规划的一大制约。
3 城市规划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3.1 以低碳经济为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
针对低碳经济与城市规划的相互作用,提出如下以低碳经济为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综合决策框架。建议的框架以城市规划决策五个不同阶段为架构。从中建议在决策过程中每一步的“无碳化”考虑及相关的行动配套。此五阶段同时也代表了,在城市规划中由宏观的愿景政策到中观的总体土地和建设规划及微观的详细规划规划许管理和监控等步骤:(1)城市发展远景和减排目标;(2)城市发展战略及政策:(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规划许可;(4)城市设计及绿色建筑设计;(5)监控和持续研究。
3.2 城市发展战略及政策
从城市低碳经济远景和减排目标可以编制不同方面的城市发展政策。如城市的土地利用、工业、电力、建筑及交通政策都是协助城市整体达到减排目标的重要领域,应有一项综合城市气候变化应对政策以跨界、跨政策、跨部门的思维和体制去实施。相关具体的政策幅度可以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综合供暖供冷及发电系统;工业结构调整;清洁工业生产:紧密城市发展形态;公共交通导向发展;高能源效能建筑法规;消费者警觉性教育及产品标签;生活方式;碳税及其他经济政策;食物及农业政策:生态多样性保护;城市现有基建受影响的评估和社区适应行动等。
3.3 “减缓”规划
减缓规划策略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不同手段去减低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少潜在的反面影响。相关的手段可包括编制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法规规范和标准、提供节能减排的激励政策鼓励使用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造方式。有关的政策必要有一个概定的减排指标为依据,作为度量各减缓规划手段的可行性及成效的工具。
3.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及规划许可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会具体在空间中落实到城市内的土地利用布局,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当中。然后会再往下游通过详细规划及许可制度实施。本文就此有以下两点建议:
3.4.1 采取以能源及资源管理策略为主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之一,比较不同规划方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4.2 采用创新规划工具和模型去量度不同土地利用、建设、交通布局及城市设计方案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标,特别是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指标。可包括最少如下的指标:
a总体规划的能源消耗量、节能效应、可再生能源使用率;b总体规划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不同情景的比较;c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分布及其达到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不同方案;d城市工业在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的效应;e城市电力能源结构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规划。
3.5 监控和持续研究
有关地块在一级及二级开发过程中对城市整体二氧化碳排放减量目标的贡献能否达标;有关能源及资源利用控制性指标的表现;通过示范点,监控创新技术及手段对减排的效率及成本利益;建立以项目或规划范围为对象的研究计划,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下市民的消费及生活习惯的应对;跟踪新规划手段和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设想
一、前言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城市规划对城市低碳发展有着长期的、结构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融入低碳经济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就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一)可操作性
低碳城市建设,为人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指明了方向,其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技术体系,即:一是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二是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三是生态技术。
(二)高效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低能耗趋于最小化,物质与能量得到了最高效的利用;二是城市能源系统的高效率;三是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四是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
(三)循环性
低碳城市规划的循环性特征体现城市各个系统和各个层面的良性循环,即:一是通过自身生态系统的完善,对改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起积极的作用;二是城市各个系统以及整体的城市系统的循环速率比较合理、且保持整个城市循环系统平衡;三是能识别、能解决阻碍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中出现的问题。
(四)和谐性
一方面表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城市结合自然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低碳城市不仅用自然绿色点缀人居环境,且是关心人、陶冶人、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
三、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的几点设想
(一)能源规划
节能优能、开发新能源是能源规划的重点。当前,我国能源规划中应把眼光瞄准绿色能源和清洁技术。首先,应提高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地热、海洋能、燃料电池、氢能等绿色生态能源的利用率和产业化,减少对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可大幅度的减轻环境压力。其次,应大量采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并从资源的开采、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置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二)交通规划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是实现“低碳”目标的方式。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改造传统的交通模式,开发多层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例如规划高效的地铁、轻轨和brt公交系统的规划,并应配套建设相应的停车换乘设施,以实现地铁、轻轨、brt方便、快捷的无缝换乘;或是规划安全、方便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建立步行(自行车)优先、公交为主、限制小汽车使用的交通组织方式,同时做到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及新型环保车辆,以期能降低交通能耗,减少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到节能减排。以北京为例,如果小汽车出行比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转向公共交通,每年可减排氧化碳42万t。
(三)建筑规划
建筑设计与施工,严格遵从建筑节能标准,推行低碳建筑设计理念,推进建筑节能设计。一是建筑要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等设计理念,以为人类提供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和声环境等;在屋面、墙体、门窗等建筑外的围护结构上使用具有隔热和保温性能的材料,在空调等建筑暖通设备上尽量使用能耗低的产品,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强力推进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设计和建造富有景观美的太阳能屋顶和光能利用建筑,推广住宅小区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照明。二是建筑的规划应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三是应加强城市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大气净化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和噪音弱化设施的维护与升级,以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和声污染。四是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四)产业规划
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能耗强度,可见产业规划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大淘汰污染工艺、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以旅游文化产业、光伏产业、低碳装备制造业、服务外包和低碳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确保城市产业结构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产业布局上,要将同类产业和相似产业集中布置,形成产业园区。对于一些有着一定污染的产业,在减污减排的同时,应尽量将其布置在城市的郊区,并设置绿化防护带以进行控制。
(五)水循环规划
规划“低碳生态”城市时,在生态用水节水方面,对于严重缺水和严重水污染的规划防治,需要建立更为长远和实效的目标。国家在对“低碳生态”城市的硬性规定中明确指出:开发建设不得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危害和冲击,不得恶化水源质量。因此,在水环境规划这块,可做到:
(1)在水循环利用方面,应考虑水量和水质问题,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洁净度。
(2)修建水库,运用雨水收集技术,将所收集的雨水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可用来浇灌城市内绿地、冲刷路面等,以大大减少城市自来水。
(3)加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垃圾综合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三废”处理能力。如运用中水回用技术,将城市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使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用于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重复利用。
(4)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上,应用透水性良好的地面,可很好地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可吸收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可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可防止路面反光,吸收车辆行使时产生的噪音,可提高车辆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六)用地布局和空间形态
(1)构建功能混合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过分的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造成城市商业和居住区彼此分离,商业区、居住区成为“孤岛”。而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则须改变过去僵化的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即:
1.城市建设坚持混合使用土地,避免建设大面积单一功能区域。
2.增强城市内部各相关产业和服务机构的联系,促进多样性的成长,促进居住与就业岗位的均衡分布,减少长距离交通路程所带来的能耗和污染。
3.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强调开发计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开发的土地和基础设施,避免在城市建设中贪大求全,减低建设效率。
4.城市分期开发中,首先要建立并保持一个初期的混合使用意向,然后应建立详尽的分期开发计划,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开发目标。
5.提倡城市空间立体化建设,鼓励发展城市地下空间,以减少对新环境的大气、噪音、景观的影响程度,并提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降低能源损耗。
如上海的城市布局一直强调土地的混合使用,争取达到就业与居住平衡,以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以上海的卢湾区为例,位于中心区的卢湾街区的2000m范围内土地使用形态呈现明显的混合用地形态。用地的主体是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达到50.4%,在公共设施中,办公、零售商业、医疗、文教、娱乐等用地都占有较高的比例。
(2)构建适度紧凑的内外部城市空间形态
紧凑城市理念是现代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理念之一,其强调紧凑、功能混合和网络形街道,有良好的公共交通设施、高质量的环境控制和城市管理。
1.城市外部空间形态
在规划方面。应调整新区临近周边地域的用地功能,发挥新区经济实力强、区位条件好等优势,在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设施网络的规划上与周边区域有机衔接,以服务新区辐射周边地区为原则,统筹安排。
2.新区内部空间形态
紧凑城市理论在新区内部空间这一层面的空间控制主要集中在新区的分区、邻里和走廊上。分区是围绕一个主导的活动而组织的城市功能组团;邻里是具有一个平衡活动系列的微观城市地区;廊道是用以分割和连接分区和邻里的线通运输或者绿地系统,即分为交通廊道和绿地廊道。
邻里空间应该是紧凑的、步行友好的和土地混合利用的。邻里设计需要做到工作购物、上学、娱乐的混合平衡,增强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减少人们长距离出行的动机,并且应该提供一系列不同类型和价位的房屋以促使不同年龄、种族和收入的人们互相交往。
公园、农田和开敞空间应该在分区和邻里内有机分布,并用以定义和连接不同的邻里和分区,通过创造优化组合的交通与用地景观格局模式充分发挥绿地廊道的景观生态效应。
交通廊道是区域范围内分区和邻里之间的主要分隔和连接渠道,包括主要道路、轨道线和河流航道。在新区规划中,要使新区发展轴线与交通廊道布局有机契合,大力发展交通廊道上的公共交通,沿线采用土地混合利用的策略,创造交通、土地经济、以及社会生态最佳整合的发展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低碳城市作为一个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比较新的概念,低碳城市建设也将成为今后各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在今后30至50年中,低碳城市规划应该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因此,当前的城市规划应融入低碳理念,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形成城市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韶辉,牛惊雷.紧凑城市理念新区规划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087-02
1、前言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由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产业结构、交通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锁定效应,城市规划对城市低碳发展有着长期的、结构性的影响。城市规划本身在很多方面可以作为低碳技术应用,同时还是统筹各项低碳技术、产品和政策应用的空间平台。本文主要从交通模式、用地模式、生态环境几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问题。
2、水环境规划
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也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在场地的竖向设计和雨水收集利用及地表水的综合利用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2.1 运用雨水收集技术
雨水利用的主要流程是:收集一贮存一净化水质――利用。通过安装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雨水通过这些设施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建设观赏水景、浇灌城市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城市居民洗车和冲马桶,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还可以为居民节省大量的水费。
2.2运用中水回用技术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地使用中水。将中水引入城市,实现双路供水是建设节水型城市的重要体现。城市中的冲厕用水、绿化用水、洗车等方面都可以用中水替代,实现了水资源的多次重复利用,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中水回用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总量,从而增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生态的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
2.3 打造人工生态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项污水处理技术,它通过模仿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调技术来处理污水,一般有人工基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吸收、吸附污染物,为水体提供氧气,为卫生生物提供附着场所,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等。人工湿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多种优点:可有效处理多种废水,如日常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地面径流雨水等;能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是一项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运用维护方便,但出水水质好,去除污染物效果强的理想项目。同时,人工湿地可在景观设计中将水景、绿化、人文景观相结合,取得景观与净化兼得的效果。
2.4 应用透水性地面
针对不透水地面引发的多种不良影响,透水地面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首先,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其次,可吸收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对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大的作用,可减少空调使用带来的碳排放;第三,可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对防止公共水域的污染和处理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第四,雨后不积水,雪后不打滑,方便市民出行:第五,表面呈微小凹凸,防止路面反光,吸收车辆行使时产生的噪音,可提高车辆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用地布局与空间形态
3.1 构建功能混合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功能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短路径的城市只有通过功能的多样性和多种功能的混合才能实现。在欧洲传统城市中,居住、商业与工作场所往往是相互支持的,并通过以街道为主的公共空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高密度、小街坊以及公共空间的混和使用的城市空间结构。而在当前城市建设中,人们却信奉着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过分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造成城市商业区和居住区彼此分离,商业区、居住区成为“孤岛”。因此,为了重塑城市生活的魅力,找回正在失去的城市文脉,必须改变现代主义这种僵化的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
基于低碳理念的生态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需特别关注城市内部拥挤成本、生态景观、社会效益等问题。其主要依据为:适度的人口规模和建筑密度可确保基础设施利用的高效率;适度的人口规模和混合使用使工作和家庭之间的路程变短,这使污染和能量消耗减少。混合的土地利用政策在生态城市中的具体规划措施包括:
(1)、城市建设坚持混合使用土地,避免建设大面积单一功能区域。
(2)、增强城市内部各相关产业和服务机构的联系,促进多样性的成长,促进居住与就业岗位的均衡分布,减少钟摆式交通带来的能耗与污染。
(3)、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强调开发计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开发的土地和基础设施,避免在城市建设中贪大求全,减低建设效率。
(4)、城市分期开发中首先要建立并保持一个初期的混合使用意向,并在后续开发中进行适应性调节。建立详尽的分期开发计划,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开发目标,减少上一阶段的延误和问题对下一阶段开发的经济和物质影响。
(5)、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反对“巨型居住区”无序蔓延,鼓励对现有城市的填充式发展,即所谓垂直加厚法,增加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6)、提倡城市空间立体化建设,鼓励发展城市地下空间,以减少对新区环境的大气、噪音、景观的影响程度。提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降低能源损耗。
3.2 构建适度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
我国土地资源匮乏、人口众多,这一矛盾在城市中尤为突出。低碳生态城市应采用紧凑式布局,尽可能节约占地,适当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同时,在紧凑的建筑组群之间最大限度地留出开敞空间以保留或修复自然生态要素。
紧凑城市理论在城市内部空间这一层面的空间控制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分区、邻里和走廊
上。分区是围绕一个主导的活动而组织的功能组团,在城市中以居住功能为主;邻里是具有一个平衡活动系列的微观城市地区;廊道是用以分割和连接分区和邻里的线通运输或者绿地系统,即分为交通廊道和绿地廊道,这一层面具体的内容包括:
(1)、各组团分区强调居住空间的形态完整,同时要注重辅助功能空间的完善要通过交通与用地的有机组织获得可识别和清晰的分区边界,营造分区内部的场所感,创造行人友好的步行环境,提供连接邻里和城市内便捷的交通网络系统。
(2)、邻里空间应该是紧凑的、步行友好的和土地混合利用的。邻里设计需要做到工作、购物、上学、娱乐的混合平衡,增强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减少人们长距离出行的动机,并且应该提供一系列不同类型和价位的房屋以促使不同年龄、种族和收入的人们互相交往。
(3)、许多日常生活应该被组织在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之内,允许那些不能够驾车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出行的独立性。在公交车站步行的范围之内规划合适的居住密度和空间结构,允许公交成为一种良好的小汽车出行替代物。
(4)、公园和开敞空间应该在分区和邻里内有机分布,并用以定义和连接不同的邻里和分区。通过创造优化组合的交通与用地景观格局模式充分发挥绿地廊道的景观生态效应。
(5)、交通廊道是区域范围内分区和邻里之间的主要分隔和连接渠道,包括主要道路、轨道线以及河流航道。交通走廊合适的规划有助于组织良好的城市结构。在城市规划中要使城市发展轴线与交通廊道布局有机契合,大力发展交通廊道上的公共交通,沿线采用土地混合利用的策略,创造交通、土地经济、以及社会生态最佳整合的发展模式。
4、交通系统规划
合理的城市交通布局是实现高效性的重要方法,低碳生态城市应该提倡“绿色交通体系”,也就是建立步行(自行车)优先、公交为主、限制小汽车使用的交通组织方式。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状况,生态城市建设要首先考虑以良好步行环境为导向的开发,再优先考虑方便自行车使用为导向的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倡以公共交通委导向的开发建设,再次考虑城市的形象改善工程和小汽车交通的发展。
5、绿地系统规划
5.1 构建绿色邻里模式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低碳城市规划不能仅停留在运用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物质规划方法去刻意追求自然生态环境的感官形象,应该从形式和功能上都体现出“生态”的作用和效益。一方面,在形式上应该有效地利用自然生态基底形成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心理需求的规划格局,例如在城市中人工创建绿化带、水系等,形成树影相映、碧水环绕的清馨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应该在功能上增加人们接触自然生态环境的机会,塑造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发展的规划格局。
5.2 采用立体绿化
结合城市的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物理环境(声、光、热等)。在城市内可推行立体绿化技术,立体绿化是绿化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首层绿化、中层绿化、屋顶绿化以及墙面绿化。首层绿化可采用架空实现,形成一个空中花园:至于墙面绿化,可在墙上设计有柱子和圈粱形成的构架,再加设种植槽和喷灌系统,以便于植物植根和生长。
5.3 运用“碳氧平衡”原理
在进行碳氧平衡的量化计算时,为避免静风时城市内的局部缺氧,应保证人口呼吸的最低耗氧量,根据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呼出二氧化碳0.9kg,吸进氧气0.75kg,可以推算出每个城市居民要有10m2树林面积或2-5m2草坪面积,按照乔灌草型绿地的释氧固碳能力是草坪型绿地的138%,可以推算出:要维持城市内部人口呼吸耗氧的平衡,每人需要18.12m2乔灌草型绿地,在树种选择方面应选择固碳能力高的品种。
6、低碳能源规划
城市规划中应重点着眼于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在生态城市内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提供可持续使用的能源;另一方面绿色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可以大幅度减轻环境压力,改善区域内环境质量。
7、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墓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8、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低碳生态社区规划缺乏理论指导,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方法论比较欠缺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经验借鉴,经过归纳整理,斗胆提出一些极为粗浅的观点,希望能够将低碳理念所倡导的思想引入生态社区规划中来,为生态社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机的方法,并为实现生态社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资借鉴之道。
参考文献:
[1]顾朝林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38―44.
[2]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4):180―184.
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即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但以此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应有措施。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一次能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约束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发展的资源;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减排指标的确定和分解实际上也是在争夺排放权的这一发展空间。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避免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弊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这些年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途径。虽然我国的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微笑利润曲线”下端,不得不在资本和技术上处于依附地位,甚至被发达国家转移的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锁定”。
总之,从能源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可能面临的减排国际压力等角度考虑,我国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成为我们立足当前寻突破、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规划先行,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制定规划,不断降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强度。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绿色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规划,向绿色转型。
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创新效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R&D投入的产出较低,创新效率亟待提高。应改进财政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鼓励自主创新、限制盲目重复引进的政策。
制定相关政策,激励绿色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大致可以分为基于价格的市场手段和强制性政策措施两类。应该说,这两类工具各有利弊。从实际出发,我国需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形成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
用好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可以从生态补偿费制度、押金-退还政策、排放交易制度和碳税等入手,总结试点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逐步推广应用,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环境保护往往是市场“失效”的领域,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和调控作用。
加强研究,勾划我国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应借鉴日本建设低碳型社会的经验,提出我国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2008年3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凉爽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提出可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的21项技术,用21项技术可实现日本二氧化碳排放减半目标的60%。2008年5月,日本了《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报告,提出了建设低碳社会迫切要做的十二大行动及其可实现的减排量,相对于1990年的排放水平到2050年减排70%需要的行动、技术选择、社会改革及政策措施等。该报告也认为,由于资源、资金与人力等方面的限制,立即行动将增加减排成本;保持政策连续性并按一定顺序实施可以实现预期目标。2008年7月29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为日本的低碳转型奠定了基础。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加强人才培养,营造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和教育,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的、技术先进的产品。开展创新体系、政策的比较研究,监测和评估创新过程、成果的社会经济影响等,使创新真正成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
低碳经济就是要降低能源消耗量,降低大气排放量,降低污染率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其实就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减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使不可再生能源成为可再生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能力,也起到了给城市环境净化的作用,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1 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1.1 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
随着世界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人类对自然能源过渡的开发利用使得能源量大大降低,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世界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低碳经济”的想法首先是由英国人想出的,逐渐的这一概念被世界所认可和广泛推广,六年前,联合国预言气候的变化将会导致世界发生紊乱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并要求各发达国家在近年内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大降低,全面实行低碳经济。次年的世界环境日就将传统观念进行了蜕变,使得低碳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进步。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将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推向了新高峰。如低碳文化和低碳人生或是低碳生产的新思想,以至于低碳理念更加的被世界所认识,使低碳经济增进了各国之间的情谊,促进了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1.2 国内低碳经济现状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低碳经济更是成为了我国发展的必然形式。我国在低碳经济的不断探索道路上克服艰辛,寻求成功的突破口。2009年,低碳与生态经济博览会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国家低碳经济代表人也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2 建造低碳城市
2.1 低碳城市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以中国新的发展方式,他能够从最大程度上做到节能环保,对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改革,将城市引领想了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低碳经济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低碳城市局势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对生产和消费上的节低碳,使城市能够更好的向节约型发展,也是为了使城市的环境能够更好的得到保护,保持能源消耗最低和污染气体排放最低。
2.2 低碳生活方式
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政府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比如,在政策的制约下,居民在出行是大多出现步行的交通方式,改变了以往乘公交或是私家车的形式,就算是使用交通工具也将传统燃料用清洁燃料代替;或是人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在超市都会选择用环保的布袋来装载物品;用餐时,不再用一次性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平时的生活中,能够养成不浪费水源能源的好习惯,随手关闭水龙头和电灯等;人们在上完厕所后能够及时的冲水;在居民生活中,会养一些植物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所以,可见低碳生活深入人心,已经广泛普及到千家万户,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
2.3 低碳经济的创新发展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进行的改革。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能源革命的改革创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是辉煌的,但能源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够拥有能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才称之为能源大国。在我国科技发展创新的当下,迎合经济危机发展的背景,能源的作用更应该得到发挥和应用。千禧年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应势的进入到能源开发方向的研究讨论之中,并从研究中得出了总结,那就是,科技是决定能源未来的重中之重,科技才能创新。
从科技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也要重视资源生产率,产业的发展形式要根据时代的形势来发生改变,可以依靠顶尖的技术来促进产业升级的速度,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 低碳创新技术措施
3.1 替代技术
传统的资源工艺和产品被新能源、材料、产品所替代,称之为替代技术,那么这种发式的好处在哪里,一方面大大的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在生产过程中减轻了因环境带来的压力。
3.2 减量技术
用较少的物质能源消耗来达到生产的目的,从根本上将资源得到了节约,减小了污染程度。
3.3 二次利用技术
就是通过对能源的再次利用来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更近一步达到低碳的要求。
3.4 循环技术
对重要元素进行循环分析,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再次有效的循环利用。
4 加快技术开发
加快低碳经济的开发,加快低碳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环保产业能够健康发展,与多个地区间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加快环保节能的力度,推动合同的管理,是节能减排的理念得到更好的发展。将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做合理的调整,使得低碳的形式得到体现。
5 倡导低碳生活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没有什么大众化的定义,低碳经济设计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遍及到所有服务业。广大市民倡导节能低碳的环保理念,希望能够把健康、自然、安全的低碳经济作为生活方式,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在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消费还是生产,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经济”。
任何政策的落实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懵懂到成熟的阶段,他的发展道路是坎坷的,在这其中也会有很多的问题存在,那么这就需要各个行业在实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避免问题的产生,如果发生问题,就要第一时间将其解决,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用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政府部门要加强和其他部门的联系沟通,能够一起合力将污染和排放问题得到控制和禁止。
6 结语
如何将低碳经济更好的运行到城市当中来,成为了当今世界学术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低碳城市对经济会产生很多影响这是必然的,低碳经济也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推广“低碳生活”,实现经济低碳化、生产低碳化、创新低碳化,用我们的双手不断创造,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普及低碳经济、建造生态环境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姜明军,王维洲,吴悦.节能减排对电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1(05).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
Abstract: Due to the variety of climate change caused by impact on human life is increasingly clear, the key factors which lead to the global temperature rising is the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After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evant organizations research shows, carbon emiss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ity development process, create environmental low-carbon city is the primary choice of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the corresponding effective control. At present,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year by year,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become a widely concerned. It is because our country is at an important stage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rapid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making China's total carbon emissions is a growing trend, to ensure that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ransition is successful, in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city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city; low-carbon city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减少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倡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快速城市化的发展使中国同样面临了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而低碳城市是缓解能源压力和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因此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国需更加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低碳发展之路。
1、我国城市碳排放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程迅猛发展的趋势,据相关数据可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是与自身的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的,随之而来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逐年增多,在零二年至零七年间,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之前来说翻了一番,是居二氧化碳排放量首位的国家。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有效进行,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GDP在2000年的人均GDP基础上会翻两番,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需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与此同时,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来说会在其基础上增长百分之六十之多。
2、低碳经济角度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分析
2.1在城市中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当前,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不仅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而且在世界发达城市地区已经逐步实现。在我国城市的规划进程中,应以这些城市地区为导向,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实施有效的措施。其中,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日益提上日程。
具体可在以下几方面作为:第一,进一步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同时大力实施经济战略,以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到我国城市设立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以及生产基地等;第二,进一步完善高端专业服务业,鼓励城市本地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业务,加大力度引进服务业项目,鼓励发展会展、信息服务和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业;第三,把发展经济与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发展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城市相关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3建立低碳经济引导示范区
2008 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从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总结可行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具有国际典范意义,为以低碳经济为目的的低碳城市的规划提供了借鉴,是中国的另一类“经济特区”。
低碳经济引导示范区及低碳城市的建设,其实是以“低碳经济”这一绿色名片,为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更多契机,同时这些契机带来的经济发展又为低碳经济示范区及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经济物质基础及政策基础等。不仅实现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创造了更多合作与发展的机会,最终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
3、低碳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1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到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3.2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由概念到可操作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3.2.1综合性与单项性相结合。所选指标尽量涵盖低碳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所选指标既能反映总体情况,又能反映各分类、各单项情况。
3.2.2具体明确、相对独立。所选每个指标均反映一个侧面情况,指标之间尽量不重复交叉。
3.2.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备可操作性。所选指标既有定性描述的,又有可量化的。
3.2.4可考评性,即通过常规的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可进行有效指导。
3.2.5指标值的适应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指标值,从而更有利于实施和推广。
4、实现低碳城市规划发展的相关措施
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催生了规划发展低碳城市的相关必要性。构建的低碳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城市建设朝着实现生态环境的节能与改善的方向发展,真正做到城市发展进程的能耗低、排放少、高能高校运行模式的实现,从而有效完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1由整体角度出发来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的具体寻求
在城市整体的角度来看,需要将低碳城市空间模式的具体寻求作为一项关键的实际研究方向。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城市空间以及碳排放总是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必要的相关性。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相应研究得知,随着城区人口密度的逐步增长以及城市空间规模的密集发展,相应的消耗汽油量也显著降低了,从而使得城市碳排放量实现有效降低。由此可知,可以将紧凑型密集式多元化相关城市形态的生成以及对城市相应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健康的城市生态网络的构建是被作为低碳城市规划发展的相关重要方向。因此,在城市规划时,要真正从城市形态与空间整体角度,寻求有利于向低碳城市模式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及带状城市规划研究,避免城市无序向外扩张,带来系列城市问题。
4.2由土地利用以及交通角度出发实现低碳城市的实际规划发展
由于城市土地的实际利用的优化组织构建是直接对城市的实际交通需求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产生影响的,所以,可以知道城市碳排放总量的多少直接与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是存在密切关系的。比如,有的城市所采用的土地高密度混合利用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实际使用率,突出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公共交通、慢速交通的相应优势,最终实现城市碳排放量有效降低,这点就充分说明了城市交通出行距离是与城市密度成正比关系的。目前,针对集约式的土地利用以及公共交通的实际发展是大部分国际生态城市所采用的具体规划发展模式。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发展进程中,有必要从相应的土地利用以及交通模式的实际角度,有效开展城市交通以及土地的一体化规划活动,实现低碳节能环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3有效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发展评价
在城市规划发展进程中所进行的评价低碳城市行为是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作。在实施评价的时候,要同时兼顾社会、环境、资源、经济等要素以及城市低碳循环发展两个方面。实施城市规划发展评价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具体工作。因此,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角度来构建相应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评价范围、城市规划发展效能体现以及反馈体系三个方面。通过构建相应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评价体系,加快低碳城市的建设步伐。
5、结语
实现城市的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为了确保城市走到发展的前列,使得真正实现低碳环保,更加适宜人类居住,要从根本上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发展,完善城市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摘 要 该文综述了区域转型和重构下的低碳视野,并从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低碳经济与区域转型双重背景下应作出的规划建议。
关键词 区域转型 低碳经济 产业化发展 规划
在高速度的全球化的城市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在享用着优质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消耗着资源和环境,让资源和环境出现一些危机,尤其是工业革命开展以来的几百年时间,大气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日俱增,全球的气温出现逐渐升高的情况。地球的“温室效应”影响着全球的气候,这些情况早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议题,并在逐渐的共识中,出现不同情况的改变。
一、区域转型和重构下的低碳视野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举行的会议之中,签署了非法律性的文件,都达成一致的共识,要采取实际的措施来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环节气候变化。低碳是整个21世纪发展最具实效意义的主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人民都意识到低碳在经济和发展之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的控制。对于低碳经济的开展,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利益博弈的需要,更是全球经济实现发展和不断进步的需要。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市场,我们处在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作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的后期,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机动化进程,对于能源的消耗的硬性需要还会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在很高的增长状态。自2007年以来,我国的碳排放量一直占据着世界首位的位置,我国现在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和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碳排放量占据世界碳总排放量的24%。依据英国2010年的统计,中国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60乘以108吨。这个数据也占据世界各国的首位。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想要实现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效的发展,尤其是在进行低碳转型有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已经把低碳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规划之中,尤其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举办以来,一些低碳的理念逐步得到引进和落实。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倡导进行低碳低耗,低排放的绿色盛会。
二、区域低碳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我们用实际的例子来进行分析和说明。像内蒙古这样一个传统的煤炭资源原材料重要基地,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抓住西部大开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展工业,和一些老工业基地进行合作。城镇化迅猛发展,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改变了以往仅仅靠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展开,振兴东北等老工业的契机,以及兴边富民的战略,内蒙古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实现了自身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是其煤炭产品的结构一直不够合理,初级产品较多,深加工方面的少。还有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存在破坏。还有对煤炭收益分配不够合理和开采中存在浪费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这些问题出发,做好相关思考。目前的内蒙需要做好的就是进行合理的规划,构建良好的发展战略。利用工业实力方面比较强优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情况,整个的交通体系建设也是一个发达的区域,对于整个内蒙经济带的发展而言,就能够起到加速工业发展的作用。
第二方面是根据城市发展的规划,和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基地作为改造和再生的契机,开展和东北老工业之间的合作。规划是要建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综合的实验区,预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该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是达到中等国家发展水平。把对这个地区的打造成为煤炭优质产区和深加工基地,建成全国的重要精品煤炭市场。对于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的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东北亚商贸物流和金融的服务中心,逐步建成经济发展方向集约型庄边的先导区、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建立综合型的实验区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要让该地区成为全国具有很高发展潜力和经济增长的区域。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产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根据诸多的相关因素决定。这些要素涉及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和产业配套条件以及企业的战略行为,还有组织和同行业竞争优势所在。需要不断的丰富“钻石体系”力量,培育区域的竞争能力,这些都是产业竞争的优势所在。需要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建设具备鲜明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特质的低碳经济,把这个区域的经济转型作为经济发展的契机,进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该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区域低碳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规划思考
在世界范围内的低碳经济方面的转型已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比如在2003年,英国政府就把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的引擎,写入了政府能源的白皮书,并确定了打造低碳经济作为能源发展的前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新兴市场,我们仍然处在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作为特征的工业化的后期。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之下,辽宁的低碳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从两重视角来看待。第一方面是对于那些仍然处在城市的增长区或者是机动化增长期和产业的转型区域,都面临着顺应绿色和低碳城市的需要,实现在经济发展中更娇的实现能源产业和绿色建筑为代表的新兴原动力。第二方面是一些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区域,都处在功能重组和空间重构的深层次变革之中。普通的工业都面对传统制造业方面的衰退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还需要面对城市土地方面的粗放和运行的高耗能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借助城市功能的转型为契机,实现对城市空间方面的重构。营造具有活力的投资环境,尤其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
四、结束语
在实现两大战略空间区域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是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的空间触媒。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实现示范土地的开发和绿色交通的有机结合,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从何细节出发,倡导并逐步推广低碳生活倡导低碳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我国城镇化中后期的若干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变革的新动向.城市发展研究.2010(01).
[2]仇保兴.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辨――“C模式”:超越“A模式”的诱惑和“B模式”的泥淖.城市发展研究.2009(1).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 F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74e,如果按照目前水平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74米,平均地表温度将升高5e,对人类的影响将会十分深远。减缓气候变化,制定应对策略是目前全人类共同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全球性关于气候的国际会议表明,当前全球各国都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低碳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龙山建设低碳工业园的条件分析
2.1龙山建设低碳工业园的机遇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发展步伐,就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发展方针和“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十一五”规划中,政府依然重视到工业发展对龙山经济增长的重大拉动作用,依然坚持以工业化为龙头,推进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着重发展能源工业和农产品、矿产品加工业,并将按照“产业集聚、工业集群、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要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2.2龙山低碳工业园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龙山周边县市经济、工业情况的比较分析,龙山经济实力在周边8县市当中排名第4,属于区域当中经济靠前的县;但从龙山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排名第6,说明龙山的工业发展在周边县市中比较落后,龙山县周边县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工业园区迅速崛起,龙山工业发展处于落后水平。
3 龙山低碳工业园规划
3.1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等相关只是为理论支撑,以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以重塑资源禀赋支撑力和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为重点,以绿色技改、弃旧引新为手段,总体布局,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为全国低碳工业园区建设积累经验,为“两型”社会建设树立典范。
3.2龙山低碳工业园规划措施
根据前面所述低碳工业园的四个基本特征以及龙山县低碳工业园建设的条件分析,龙山低碳工业园区的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合理规划用地布局及用地比例,形成复合组团式功能布局。
龙山工业园规划不仅在用地布局上体现了集约式土地规划的要求,而且合理的布置居住、工业、配套设施为单位的组团,有效的减少了园区内出行、生活所带来的碳排放。
如图1所示,龙山工业园规划了六组团,分别是矿产加工组团、综合组团、农副产品加工组团、生物制药组团、水泥生产组团、岩厂组团。并规划五个配套服务区,包括居住、商业、行政、仓储、物流,呈奥运五环状镶嵌其中。
规划结构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
3.2.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碳汇体系。
龙山工业园规划一心两带的绿地组团,其中一心是指规划中保留的中部自然山体,建设成为宝塔生态公园,作为整个园区的绿化核心,与园区东北面的皇仓公园联为一体,构筑园区的生态屏障。两带是指酉水河和果利河两岸的沿河绿色休闲风光带。绿地总面积153.49公顷,按照乔木植被面积年碳汇及转化量1.8kg/(m2·a),可为工业园区提供2762t的年碳汇量。
3.2.3大力发展低碳主导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鼓励清洁生产。
引进高新技术,结合龙山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与生物制药组团,在园区内构建“原料——产品——原料”的循环经济模式,如煤矿可以发电,为其他产业提供用电,煤矿和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料可以为建材生产提供原料,不能直接利用的废料进入废物处理厂进行处理。
3.2.4创新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模式。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及时与园区的开发建设相配套,经统一平衡后优先列入城建计划。园区内的配套设施,原则上由园区开发机构投资建设,如属共同开发或以“园中园”形式开发的,可按开发比例共同进行投资建设。电力、通讯等部门要积极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
3.2.5建立完善的低碳管理机制,建立碳交易市场。
积极推进园区服务创新,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园区要建立和健全低碳管理机制,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加快与国际接轨。适时推行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在龙山工业园内建立碳交易市场,规定各个企业碳排放年度计划,未能完成任务的企业可以向超额完成任务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指标,促进各个企业强化管理、改进技术、增进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4 结语
如今,低碳概念正在步入各个行业领域,在工业领域,实现高能耗产业向低碳园区协同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研究低碳工业园区的成果相对较少,相关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探讨了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方法与实施策略。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停留在总规层面对工业园区的规划指引了方向,提出了方法,但未深入到控规层面提出低碳控制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J].学习与实践,2009(1).
[3]庄贵阳.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J].环境经济,2007(1).
[4]苏瑾.低碳经济的成长[J]. 世界环境,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