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7 16:05: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与国防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国防教育 大学生 民族精神

党的十七大上中华民族精神被阐释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1]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是推动青年学生实现理想、追求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是促进青年学生立志成才、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在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缺的基本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种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发扬和光大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强化国防观念,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民族精神与国防教育的关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民族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这就注定了民族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素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表现也不同。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历经几千年凝聚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最崇高的感情,是民族、国家自强不息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高校国防教育中,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和参观博物馆等教学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感受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大学生以实现民族复兴为荣耀,把自己的爱国热情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把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与个人的理想、志向和抱负结合起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学习军事理论课中的“中国国防”、“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等内容,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虽然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势力对我国安全仍然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从而激发大学生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中国军事思想”,大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许许多多杰出的军事家、军事著作及著名战役,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学习“近代国防史”、“中国人民发展史”、“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史”等内容,大学生在了解我国国防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我国军事科技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军事大国之间的差距,懂得“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激发大学生富国强兵的决心和勇气。

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当今,全球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不仅使我们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且使我们的政治、文化、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更使我们的民族精神面临着严峻挑战。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然而,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弱化的问题是很明显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影响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确立与弘扬。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有西方的价值观、政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这里,大学生有可能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一些唯外是新、唯新是奇、唯奇是美的倾向[2],从而漠视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对外来文化盲目跟潮,把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戏谑为“老掉牙”,把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看作是“守旧”。一部分大学生经受不住西方价值观、商业性文化、功利性文化的诱惑,国家、民族与民族精神的意识淡化了,个别人甚至对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失去了信心。

2.社会体制的变革带来社会矛盾的凸显,影响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确立与弘扬。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发了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社会的分化,伴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这些过去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重重困惑。比如,与大学生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与办学质量的严重滑坡的矛盾、高昂的学费与年似一年的就业难的矛盾等,很容易使身历其境的大学生心理失衡,从而导致他们对体制、对改革的政策乃至价值观念、国家与民族意识认同的弱化[3]。还有由于社会转型的延续,导致某些领域、行业产生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由于新旧体制此消彼长还在延续,导致部分大学生家庭收入的锐减、社会地位的下降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3.互联网的普及,影响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确立与弘扬。网络时代的出现起人们了想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显著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至今,互联网正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各种信息充斥着校园的时空,鱼龙混杂的现象似乎是防不胜防。然而,大学生大都以校园生活为主题,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以宿舍、班、院系集体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加上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独立性和思辨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相互影响、随声附和的可能性明显存在等原因,很可能产生对国情判断为“他国先进、我国落后”的错误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他们民族精神的确立与弘扬。

4.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院校受到了很大冲击,不良风气对学生成长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例如高校的产业化趋势明显、高校的学术不良行为泛滥,使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功利思想不断滋长。要迅速扭转这些风气,必须依靠切实可行的制度进行规范,而要彻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实质上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用这些精神教育和激励大学生奋发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有利于大学生抵御一切消极思想和外来文化的侵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捍卫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

三、国防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促进作用

国防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加强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深化高校国防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

1.国防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

高校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属于精神价值范畴。国防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国防精神实质是公民对祖国安危、对民族富强的一种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与时展相适应的爱国主义,尤其要在大学生中形成稳定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通过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便利条件。战争总是围绕着国家和民族的切身利益进行的,中华民族长期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抵御外敌的斗争史,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特别是人民军队中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更成为激励人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而这些内容,正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易于接受,容易感染,能迅速将许多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的国防教育,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心。高校国防教育努力培育大学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品质,尤其是国防教育中的集中军事训练环节,离不开严格的纪律约束、友好的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一旦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国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人权高于”、“全球民主化论”等观点,直接与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对立。全球化对各民族国家的削弱,对不同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同质化影响,决定了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必须紧扣爱国主义这一核心,使其牢固树立爱国主义观念,而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国家意识、爱国意识,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因此,开展好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3.国防教育中的团结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它不仅仅表现在国家、民族的关系上,更反映在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中。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的思想,这里的“和”就是团结。精诚团结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必须强化大学生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互助合作的团结意识,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群体的价值追求相结合,这些教育将有力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4.国防教育机制能够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提供借鉴。

国防教育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探索,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教育机制。比如,在组织管理方面,成立高校国防教育专门管理机构,明确国防意识教育的任务与职责,促进国防意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保障方面,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并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在师资力量方面,建设一支思想稳定、业务娴熟的国防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等等。以上国防意识教育的成功探索,将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机制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出版社,2007.

[2]王代滨.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弘扬[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8).

第2篇

军训,是一种考验、磨练、成熟性的活动。儿时的军训,纯粹是游戏;少年时的军训,仅不过是一种锻炼;大学的军训截然不同,性质也得以升华。小编和大家分享大学生军训材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

 

 

军训一

透过弥漫的硝烟,那面红色的旗帜被迎风挥舞着。我们参加了为期六天的国防教育一军训。军训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只有通过考验,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一名合格学生。我们的教官叫彭教官,虽然他在训练时很凶,但平时对我们都很好!

回头看看来时的路,那走过的每一天,有汗水,有泪水,也有血水,有艰辛,有困难,也有苦楚。还记得第一天去到军营里,拿到枕套、床单的时候,我们却着急的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地在规定的时间里勉强把枕套套在了枕头上,把床单铺在床垫上,心里却在不停地责怪着自己:平时为什么不做家务!晚餐后,教官教我们叠被子,教官要求大家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就像豆腐块一样,四方形的,而且还要求我们大家把被子和床单上的皱纹全部整理好,不留一丝皱纹,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怎么都叠不好,可是经过我们多次的反复认真练习,终于叠的整整齐齐,没有一丝皱纹了,果然“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啊!

偌大的训练场上,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正在接受着“火炉”的考验。我们站着标准的军姿,脸上的表情非常严肃,一颗颗的汗珠顺着脸庞滴到了泥土中。自己在心里静静地诉说着军训的艰辛与困可我知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捏了捏我那麻木的双腿,唤醒了它们。

“向右看齐”!彭教官一声令下,我们齐刷刷地向右看齐,很快地将队列对整齐。“向前看”彭教官一声令下,我们又齐刷刷地向前看齐了。“齐步走”!彭教官那一声声豪迈又威严不可侵犯的口令,让我们前进着!我一次次的因为大家不团结一致而受到了彭教官的惩罚,可自从我们学习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之后,我们就变得团结起来了。我们这前五天的学习了:第一天教官教我们整理内务卫生,包括叠被子、整理床铺;

         第二天我们学习了站军姿和稍息与立正,也学习了站姿、坐姿和鼓掌,鼓掌的顺序是“1、2、3,3、2、1,1、2、3、4、5、6、7;”第三天我们学习了敬礼与礼毕、停止间转法、起步走和跑步;第四天我们学习了包扎伤口,包扎头部、左右两只眼睛,男生学习了穿防化服;第五天我们都在反复练习之前学过的军训内容和练习包扎和穿军防化服,还学习了《感恩的心》手语教学,下午进行了汇操预演和防考核,晩上我们还学习了法制教育和模拟开庭预演。第六天的会操表演,有许许多的家长们来观看,我们大家都发挥出了自己班级的实力,我们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我们要好好的感谢我们帅气的彭教官和认真训练的同学们和陪伴我们数日的老师和家长们。

这第六天下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军营,离开了我们那帅气的彭教官,我们都留下了恋恋不舍的泪水,回归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们要把彭教官教给我们的知识带回到学习和生活中,这样才不会辜负彭教官对我们期望啊!

这次的国防教育军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都充满艰辛、困难、苦楚和坎坷,我们还学会了军队中的团结精神,一个人动,全体一起罚,只有团结,才能把一句口号喊得震天动地的,这就是团结和精神。我不仅加强了我的自理能力,而且还学会了团结。

这为期六天国防教育一军训,不仅仅让我磨练了自己的毅力,而且还让我亲身感觉到了军人们平时训练时的辛苦。军训虽然累,但那是我们大家用汗水和欢笑谱写成的乐趣。在这次的军训中,我们学到的知识,训练中受到的教育,不仅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军事素质。军训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燃烧的永远是热血,不朽的永远都是坚定的信念。

军训二

“吵,继续吵,教官就喜欢你们这些不乖的孩子,如果你们很乖的话,还要教官干嘛?这样就体现不出来教官的作用了,是吧!”“动,继续动,动了教官晚上就有事情做了”“手贴不紧是不是?贴不紧就贴地板”“玩,我跟你们玩!”“做不好是吗,晚上上体育课!”“你看,你们又不是做不好,现在不是做好了吗?”教官的一句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我开始以为军训只是去玩的,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不仅嗓子喊口号喊哑了,全身还疼地要命要命的,特别是中间两三天,腿是疼得走不了路的,可我在教官面前是半点差错都不敢出的!因为我一出错就要被罚,那时候的我肯定更加痛苦,所以我只能忍疼训练!虽然有时还是会冒泡,教官也没怎么说我,还没到很严重错误的地步,比如左右不分。军训虽然很苦,但苦中肯定会有甜,我们训练过后教官和我们玩游戏的的时候,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我们训练得好,教官表扬我们的时候,我们出自真心的笑多么灿烂啊!

笑着去,哭着回来,大家都是因为舍不得教官而哭的,上车时,一个个都说教官很帅!还有人说要听教官讲秦始皇如何统治六国,随后,我们开始唱在军训期间学的歌,瞬间舍不得教官的都哭了。

军训三

20xx年11月25日,我从学校出发,到珠海香洲农科所进行为期一周的国防教育军训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心里面也在想,我到底能不能坚持下来呢?

到了农科所军训地点,我们一个接一个的把行李拿下车,走到教官面前,过了一会,我们按照教官的指令,排成了四列 等到体委清点人数之后,教官开始了他的自我介绍。他姓彭,我们都叫他彭教官,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曾服役于某装甲部队,优秀培训师,红十字会急救员。

就在军训的第一天,教官给我们带到了指定的训练场地,开始教我们汇会操操。很快,我们就学会了汇操的基本动作,站姿,稍息与向右看齐,。但是,到了停止间转法这一项出了问题,第一次出错是因为个别同学反应慢,第二次是因为靠脚不够整齐,第三次是因为靠脚的声音不够干脆。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从中午练到下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我肯定,有个别不听话的同学在拖后腿,但教官就是喜欢那些不乖的学生,为什么呢?因为教官就有事干了,有理由惩罚学生了。

教官虽严厉,但也是会说笑的。当大家休息时,教官就会教我们唱军歌,还与我们聊聊部队的生活。每当我听到他们讲部队生活时,我都会感到敬佩。

第3篇

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对策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国际方面,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部分国家领土之争、资源之争等此起彼伏;国内方面,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社会稳定等仍受到诸多威胁,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可以作为我国军事发展的强大后备力量但现实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效果实施不好,仍存诸多问题。笔者就大学生国防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均已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该课程的教学严重存在着流于形式,离我国国防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高校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对高校国防教育作了明确要求,但由于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得这些法规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部分高校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片面认为国防教育是军队的事情。有些高校的盲目扩招,追求经济利益,偏离了大学教育的方向,而又面临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进而忽视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工作上的偏差,使大学生国防教育机构设置不明确,国防教育资源配置和经费投入等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都只是停留在新生军训和一些肤浅的军事理论知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不系统使得国防教育应有的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流于形式。

(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不新颖不科学

国防知识是一个涵盖基础应用、内政外交等并重的科学知识体系。在当今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防教育已经超出了纯军事的范围。而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多数处于孤立状态,没能做到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课程建设滞后。此外,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极为不科学。呈现出理论课程多,军事课程少的态势。大多以听讲座、看录像、军训等为主要教育形式,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缺乏创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国防教育的组织保障机构缺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国防教育机构是保卫处和武装部合二为一。事实上,保卫处和武装部是两个机构,各自的职能完全不相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高校国防教育的不断变革与发展,这种旧的运行模式逐渐显露出它的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此外,工作中还存在任务不明、分工不清、相互推诿等现实问题,评估、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不利于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国防教育师资配置严重不足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虽有近九成以上的普通高校成立了国防教育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实际情况是国防教育师资仍然力量不足浮于形式、层次不高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编制不落实,很多高校无法实现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比例的专职军事理论教师,现有教师就变成超负荷运转,没有相应背景专业的教师被拉入教学队伍,生搬硬凑浮于应付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缺少通畅的进修培训渠道,教师的学历职称、科研水平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国防教育形式内容不活

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教育应是集技术性、思想性、知识性和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着力培养具有国防观念的人才。但目前仍有高校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树立更新颖、更完善、更丰富,全方位、开放、立体的现代化大国防观念,仍然仅将大一新生的军训视为国防教育的单一乃至唯一手段,形式和渠道过于简单,内容过于呆板。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国防教育的健康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上下要深刻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把握全面准确地国防教育的定位。国防教育不仅能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磨练高校大学生的意志,而且更是培养对国家、对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爱国主义情操,是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在经费的投入问题上,一定要有足够保障,要有专项资金,把经费落到实处,一定做到专款专用。在使用时也应当开源节流,做到把国防教育经费用到实处,发挥其重要作用。最后,对于机构设置应当配备国防处,从保卫处分离出两个职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真正把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提高国防意识,加强国防教育

我国法律规定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强化国防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性教育。针对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成长环境安逸、国防知识贫乏、缺乏艰苦环境磨练等特点,再加上高校的扩招和与日俱增就业压力,因此实践中应加强国防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氛围,牢牢抓住教育的重点环节,找到开展国防教育的切入点,比如,新生军训、校园文化建设、征集新兵等。利用好各种教育手段和互联网资源,选配优秀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实际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举办各种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将国防教育有机融入到校园生活、课堂教育和活动中去,使大学生了解国防建设的现状,增强国防意识,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环境和安全状况,增强国防观念与国家安全意识。

(三)丰富教育载体,强化课程建设

首先,应在课程建设上进行创新,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抓住国防教育的热点与焦点,定期举办讲座。注重社会实践,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和手机等网络和通讯渠道扩大国防教育信息量。其次,拓宽渠道,扩大国防教育新载体,利用好传统国防教育基地,通过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进行形象生动的国防教育。最后,完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军事教师队伍的选拔工作,应在统一标准、认真考核、科学把关的基础上,积极地与军事院校合作,教师在精通专业的同时,要不断拓展知识结构,以此来应对新形式下军事的变革和信息化战争的挑战。重视对军事教师的待遇,比如职称评定、选拔任用等,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教师自身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队伍。

参考文献:

[1]马安勤,等.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5篇

【关键词】伙伴教育 国防教育 独生子女 大学生

1.伙伴教育的特点与意义

1.1什么是伙伴教育

所谓“伙伴”,是指处在某种共同的环境中,具有相同的生活理念、相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共同加入了某个组织、约定为某一目标一同奋斗的人群。当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与某些人建立了这样牢固稳定的关系,即形成了“伙伴关系”[1]。而伙伴教育,便是基于这样的关系而形成的教育方式。从内在精神角度来讲,伙伴教育与交往教育、素质教育是统一的。相对于传统教育的方式,伙伴教育更注重学生在教育中如何与伙伴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友善的伙伴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不仅收获到知识上的愉悦,更能与彼此成为亲密的伙伴,收获到一份健康的友谊。这种友谊不仅能给彼此带来安全感与责任感,更能在志同道合的奋斗中互相慰藉,分享奋斗路上的心酸、成功之后的喜悦。

1.2 伙伴教育有助于独生子女成长

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制度,便有了被人们认为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一代。因为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常常会出现寂寞孤僻、不知如何与人交往等问题,而这是拥有众多兄弟姐妹的父辈一代所无法体会的痛苦。对于这部分在独处中长大的孩子,“伙伴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团队的社会,无论是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公司还是走自行创业之路,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的工作方式。所以,现在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高智商的人才,高情商的人才更是培养的重点,伙伴教育也便应运而生。

比起老师的督导、家长的催促,学生彼此可能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来自同龄人之间的鼓励与竞争往往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劲头。人们戏言,相差三岁,就会产生代沟,这句话不无道理。研究表明,年龄相仿的人由于成长环境、人生阅历相似,会在谈话共处时有更多的话题、更容易产生共鸣。在下意识模仿与不自觉的心理暗示作用下,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会起到更大的帮助。潜移默化渗透的伙伴教育,能让独生子女一代更从容不迫地走进社会生活,在与伙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中收获成功。

2.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容与意义

2.1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容

党在十五大上提出,应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未来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有义务在练就自己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军事理论学习、军事训练、国防科技教育、国防法规教育。其中,爱国主义是贯穿整个高校国防教育的主线与灵魂;学习中外经典的军事理论与军事思想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新生开学伊始所开展的军事训练课程,是训练大学生掌握必要军事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国防科技教育与国防法规教育也作为必修课,进入到大学生的课堂。

2.2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复兴中华梦的历史重任,不仅要在实现我国的经济化、工业化等方面做出贡献,更要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现阶段,我国正在实行“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所谓“五位一体”是指由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构成[2]。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大学生国防教育旨在引导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专业技能,更要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团结意识,要让大学生们懂得自己的努力不仅关乎自己的命运,更和祖国、人民的未来息息相关。在这点上,国防教育与伙伴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希望大学生能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在团队合作中取得进步。

3.伙伴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国防教育

3.1在军事训练中实行伙伴教育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国防教育与伙伴教育在教学目的与意义上十分契合,这点尤其体现在军事训练中。大学生刚离开家乡走进大学校园,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军训的序幕也将徐徐拉开。而这段大概持续两星期的军事训练,会使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迅速建立起“战友”的关系。他们将在六点钟统一起床,十点统一熄灯就寝。每天一同吃饭、一同训练、一同在风雨中跑步训练、在烈日下站军姿,大家也会分成各排进行队列、军体拳、拉歌等各种活动的比赛与竞争。

3.2 伙伴教育在军事训练中的作用

为期将近半个月的军事训练让刚入校的同学们一同经历成败,共享荣辱。这种团队式的、朝夕相处的生活方式比起普通的上课自习会更快地认识、熟悉身边的同学,并与其结交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伙伴教育”在军事训练课程中的运用可以使大学生在刚进入这个陌生环境时就能在团队训练、团队合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伙伴,并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与心得,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得到了自信心、成就感、满足感和深厚的友谊。在共同奋斗的日子里,利己主义会在学生的心中慢慢淡化,老师(或者是军训中的教官)可以通过各组竞争的方式不断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提倡共同奋斗、为他人着想、学会合作的价值观。

4.结语

作为注重学生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的“伙伴教育”方式,和大学生国防教育相结合,能更好地体现出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与先进性。中国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伙伴教育可以使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不断吸收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且会促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而达到良好的合作。伙伴教育非常适合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提倡并使用,二者的结合能使学生在训练中树立起爱国、爱校、爱同学的集体意识与团队责任心,对今后成为社会的栋梁大有裨益。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计划,资助项目《伙伴教育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1253243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长海、罗怡.“伙伴教育”:现代教育理念的乡土化阐释[J]. 教育科学研究.2005(08).

[2]罗立新、丁飞.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6).

[3]李先德.大学生国防教育教学体系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05).

[4]任宏权.高校国防教育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2).

[5]吴瑞雪.告别成长路上的烦恼――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成长伙伴制教育初探[J]. 《课外阅读(中旬)》2011(05).

[6]刘长海,罗怡.关于“伙伴教育”的理论构想[J]. 教育科学研究.2005(08).

第6篇

[论文摘要]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民族精神和国防教育的内涵分析,论述了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关系,结合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发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强化和优化网络宣传等一系列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国防教育 民族精神 培育 大学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持和前进动力,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今天,中国正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迫切需要有昂扬奋进的中华民族精神来凝聚和团结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在把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尤其是应对其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时,我们更需高度关注在实践中推进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问题。故此,在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必然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的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起来的、为本民族绝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并渗透和体现在民族共同的心理、文化、思想、性格和情感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等核心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的总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秀精神品质。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共性,又包含着独特的个性。党的十六大对中华民族精神概括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体系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爱国主义不仅是她在千百年来生存和发展中凝结成的崇高的民族情感,也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价值选择。长期以来,中华儿女把爱国主义视为个人生命的根基和发展的基础,当做人生的价值标准和精神目标。爱国主义精神绵延不绝,支撑着中华民族战胜困难,保持生机和活力,不断前进和发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发挥着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促进作用,它包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一直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统摄力,它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思想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民族成员的行为和实践,它像一根强有力的纽带把整个民族紧紧地联结和黏合在一起,在起到协调、统一的整合作用的同时也引导和促进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关系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目的是培育国防后备人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国防教育具有明确的民族精神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总则写道:“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由此可见,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担负着提高思想道德、民族精神、科学文化、心理健康等素质的重任。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主要以国防教育作为重要的活动载体,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活动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

1 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从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其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国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提高,一些高校开设了国防教育专业,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但总体上看仍存在问题:一是编制不落实。按照相关规定,高校一般应设军事理论教研室,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比例的专职军事理论教员,而实际上许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的配备人数比例远低于规定要求。二是教师的学历、职称、科研水平普遍不高。高水平教师的缺乏增加了国防教育开展的难度,降低了国防教育的教学质量,阻碍了国防教育的改革进程。

2 国防教育形式内容简单。“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国防教育将逐步摆脱传统军事国防观念的束缚,而代之以更新、更完善、更丰富而且是全民、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现代化大国防观念。”高校国防教育要培养具有大国防观念、具有民族精神的人才,它是集思想性、知识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时期,所以,仅传授军事知识是不够的。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把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单一手段,应在加强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国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媒介以及国防教育实践,积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 国防教育氛围欠缺。目前,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都是依靠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来进行的。军训在各高校都能正常进行,但许多学校对学生进行军训仍然停留在队列和内务管理层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枪械使用和枪械射击训练。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军事理论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要求开设军事理论课程,但也有少数学校不能达到学时要求,甚至根本就不开,或者搞形式主义。国防教育的经常性活动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营一日、射击运动及国防教育日活动等,除了部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开展外,不少学校基本上没有。再加上有些学校的重视不够,使得国防教育的渠道过于单一,形式过于简单,经费过于欠缺,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国防教育的氛围。

4 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滞后。国防知识是一个包容了从内政到外交、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在当今时代,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防教育已经超出了纯军事的范围,主张从政治、军事、民防、经济、技术、心理、外交、精神等诸多方面增强公民的现代军事意识和战争意识、自强意识和面向未来意识、现代竞争意识和科学意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多数处于孤立状态,没能做到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军事理论课的内容基本上包含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等内容,内容相对简单,也缺乏完整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以大国防观念为主的综合素质,也不能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

四、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思考与对策

1 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健全机构是搞好国防教育的组织保障,高校在进一步加强和稳定人武部建设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军事理论教研室的建设。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的关键,高校国防教育一定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抓起。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防教育教师编制,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职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在队伍建设中既要重视将具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教学经验的部队转业干部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同时还应该补充一些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规划,切实加强对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在岗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际工作能力,使高校国防教育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改善知识结构。应建立国防教育学科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逐步形成本学科领域的技术职务评审体系。

2 发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拓展和丰富国防教育内容。新世纪的大学生国防教育,应紧紧抓住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世界军事斗争领域的热点问题,强化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核心,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拓宽国防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的要求;应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模式,营造学习和宣传国防教育知识的良好氛围,高校可以利用节日载体如重大节日、纪念日、国防教育日,场所载体如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媒介载体如板报橱窗、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实践载体如军事训练、军营一日等,定期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各种国防宣传活动,丰富大学生的国防和军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7篇

一、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基点

(一)要承担起双重历史重任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政治目标而去做人的工作,承担着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发展而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双重历史重任。新时期,要确保大学生能够成为未来维护国家发全和促进现代化发展一支可依靠的重要力量,国防教育就必须置于战略全局的高度,从有效履行好双重历史使命的高度抓好战略运作。建国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战备教育主题突出,绝大多数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仅是组织军事训练。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认识不足,单纯把其目标基点定为锻炼其体质,磨炼其意志,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大教育观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体现,致使大学生国防教育双重育人功能单一,效果亦事倍功半。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大学生国防教育要为富国和强军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就必须扩大国防教育的视野,放大国防教育的功能,主动把国防教育置于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快车道,确保在育人上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二)要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常抓不懈

国防观念的培养、国防意识的强化和军政素质的提升来源于对国防教育的日积月累,来源于常抓不懈,应是一项经常性的、寓国防教育于大学生成长全程的春风化雨式的工作。短、平、快式的突击教育和短暂的军政训练,虽可收一时之绩效,却不足以谋一世之伟业。要把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一项战略工程纳入大学生全程、全员、全面的教育之中,结合小学、初高中国防教育体系特点,层层推进、层层提高,进一步把大学生国防教育进入校园、进入学习、进一思想活动引向深入,实现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成长进步的无缝连接。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是生活中极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创新性特征。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将国防实践的创新性要求和国防知识的创新特性进行科学的施教,会收到很好的创新性教育效果……”教育内容和方法如不为学生所接受、自主性和创新性教育不够是影响国防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国防教育要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应着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进一步重视和突出世情、国情和军情教育,适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调整优化国防教育内容,建设完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既要突出军事训练强制性养成功能,又要发挥大学生自主创新教育。针对国内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等,对大学生需求、思想多样化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国防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走向富国和强军建设的舞台,确保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和富国强军的使命意识在和谐发展中得到升华。

二、着眼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信息化转型,集聚整合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要抓好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聚焦整合

大学生国防教育涵盖大学生培养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人文、科技、军政素质培养和作风能力建设等,既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又是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和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实现高校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克服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教育、教学科研等相背离、相脱节的倾向,必须注重高校内部体系与体系、体系内诸要素之间的综合集成、整体优化,用聚焦整合的观念与方法,把分散、封闭、有限的教育资源,通过高校内部各部门、各系统之间共同建设,谋求大国防教育所需要的大资源、大力量。

(二)要抓好军地国防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贯彻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全过程,是聚焦整合力量资源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社会性和高校工作的开放性,决定了推进其和谐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下进行,而是要融入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从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汲取营养并反馈于社会。要充分利用军地国防教育资源和优势,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教育资源,下大力解决好制约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基地、经费和人员等保障难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和密切高校与军队、党政机关、民间团体间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丰富共建共享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载体,在共建共享中聚焦整合大学生受训受教的力量。

(三)要抓好大学生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

适应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信息化转型,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由传统条件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型,是国家建设所需,国防建设所需,大学生全面发展所需。当前,信息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交往,更新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抓好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就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校园网的舆论宣传效能,不断增强信息网络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国防教育的新阵地、新渠道、新力量。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使用好和丰富好国防教育门户网站和主题网页,不断拓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进一步加大和拓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力度和广度,健全完善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高校与军队间的合作教育模式,形成整体力量优势,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

三、完善优化体制机制,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质量效益

(一)要构建一体化国防教育力量体系

抓好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各级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共同责任。要积极依靠军队和地方、个人与集体的多元力量,建立起由国家、军队、社会、高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力量体系和军地职能部门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各级职能部门要把推进国防教育和谐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强能力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把大学生国防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工作目标,列为重要日程,做到领导有分工、建设有规划、任务有安排、工作有检查,实行领导与指导并重,检查与督促结合。要坚持国防教育军地双重领导体制,发挥党管武装优势,努力形成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格局。

(二)要注重组训施教骨干队伍质量建设

建设高质量的组训施教骨干队伍,是全面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要依托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学院和相关军队院校,进一步加大军地主管国防教育领导的培训力度和范围,增强组织领导国防教育的科学性和主动性。完善军队派遣教官制度,加大高校国防教育专兼职教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和培养力度,把骨干队伍建设纳入国防教育人才战略工程长远规划,采取封闭集训、比武竞赛、岗位练兵等形式,分批次、分层次抓骨干培养。对国防教育共同理论科目和部分专业科目,可采取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进行定向培养和定位使用。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教育科目,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与驻军单位和科研院所协调,代训代教。

(三)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问责制

第8篇

1.1 加化大学生国防意识

所谓的国防意识指的就是人们对国防的概念、看法和观点,如果能够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让大学生们不断的学习军事科学知识,并有针对性的为他们安排各类军事训练,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国防意识。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各类国防教育活动,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国防素质和政治素质,帮助学校形成良好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对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做好国防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高校课堂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解放军优良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正视祖国的血泪历史,重温那些可歌可泣的影响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军事理论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通过让学生学习国内外的军事思想、军事法规以及军事科技知识,学生的眼界得到了很好的开阔。而对学生所安排的一系列的军事技能训练则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增强国防后备力量

做好各大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和储备我军的预备役军官和后备兵员也是有重要意义的,现阶段,我国也在遵循着寓官与校和寓兵于民的原则进行军队的建设工作,大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并且身体健壮,其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因此,如果做好了对当代大学的国防教育工作,那么就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后备兵员和军官,从而真正的满足现代数字化和信息化国防对操作高技术武器、操作指挥以及部署作战等方面的要求。

2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

2.1 大学生国防意识比较弱化在对我国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国防教育是与他们无关的,他们认为国防教育应是军人的责任,并且现在的国际形势是比较稳定的,是不会有战争发生了。当代大学生都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今后的工作打基础,因此,他们也更愿意去学习一些个更为实用的技能。他们几乎都不关心军事知识以及时事新闻,也不知道国防教育都包含哪些内容。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较为抗拒参军的,他们认为两年的军旅生活会很辛苦,并且也不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是愿意参军的。

2.2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国的很多高校虽然配备了军事科研室,但是在科研室中却没有设置专职的国防教育的教师,有少数学校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是教师在教授国防教育的课程时也多是走走形式,很多学校的国防教育的教师都是由辅导员担任的。高校所配备的专职教师普遍都存在专业水平偏低的问题,大部分的教师都不是军事专业出身,都是在经过了相关培训后才上岗的,他们没有有效的途径来获取国防教育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和理念十分不理想。

2.3 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各类高校也在不断的改革校内的机构,而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都将武装部和保卫处合并到了一起,也就是这两个部分全权负责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并充分的发挥其政治优势。然而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模式就导致了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出现了分工不明和责任不清的问题,国防教育是一项教育活动,其与武装部和保卫处在本质上是有着极大的差异的,那么高校就应完善其机构,为国防教育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3完善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校园中,国防教师才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防观念的传播者,只有他们才能将丰富的军事和过硬的军事技能教授给学生,因此,要想充分的保证对大学生实事国防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并且结构合理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在选拔国防教师时,建议采用外聘驻军优秀士官担任辅导员以及校内培养专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与国防教育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教师则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军事技能并吸收先进的军事理论知识,对国内外的国防、军事和政治形势产生敏锐的洞察力,充分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的解答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3.2 创新国防教育的方式方法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大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所以,在进行国防教育的教学工作时,也应更加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国防教育网站,为学生搭建各类学习国防知识和信息的网络平台,真正的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同时还应充分的发挥出各类校园媒体的舆论和宣传作用,定期的组织学生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和博物馆等场所,在校内也应积极的开展各式各样的国防教育竞赛活动,如战争游戏比赛、军事比赛、知识竞赛以及红歌比赛等,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不断的丰富学生的国防知识。

第9篇

1、大学生国防素养应具备的特质

思想上具备清醒的国防观念和意识,作为一个国家,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应该养成捍卫国家和荣誉,时刻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推进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同时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军,肩负历史重任也担负着保卫国家不受侵略的职责。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掌握综合的军事知识和理论素养,这样才能居安思危,临危不惧,面对外敌侵略时能够勇当先锋。这些要求和规定明确了大学生在就学期间接受国防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也说明了培养大学生军事素养的重要性。训练上掌握基础的军事技能,大学生作为保卫国家和建设社会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大学生应该具备强壮的体魄才能够勇当大任。文弱书生体质,不是当代大学生的合格标准,更不能堪当抵御外敌的先锋。有志报国的大学生,应掌握基础的军事技能,这就要求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加强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强健体魄,也能磨练意志,铸造坚强。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能力,是从耐力和强度上向军人标准靠拢的基础。

2、培养大学生国防素养的必要性

党的18大报告上同志强调提出大学生是建设社会的主力军,大学生肩负着振兴国家的重任。培养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国防素养,既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既有文化层次高、思想敏锐、开拓创新意识强和民主平等参与要求强烈等显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生活阅历浅、实践经验少、吃苦精神不够等自身不足。培养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素养,引进一部分军事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普通高校军事素养教育人才不足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要把军事素养工作与学校的正常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做到训教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加强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经常性、协调性。

二、野战运动对培养大学生国防素养的意义

野战运动又称野战游戏、战争游戏、生存游戏、WG(WarGame),通常称为真人CS,运动者自由组合人员,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各国各国军服或颜色便服加以区分,佩戴护具,手持仿真枪支,进行模拟军事攻防对抗的运动。野战运动既具有竞技体育运动的激烈,又具有军事战场的惊险、刺激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学校体育、航电模中心、国防体育、体育旅游及素质拓展教育等方面有着其特有的作用。

1、野战运动本身吸引力较大

易引起学生兴趣,且运动部位全面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常见的运动项目,新颖的运动项目,如跑酷、蹦极、驴行等开始走进健身运动的大军。军事题材的电视片热播全国,许多城市掀起了平民军事热,野战运动便应运而生。野战运动中需要体验着穿着特制服装和背心,使用特制的以压缩二氧化碳为气体动力或激光枪械,在特定的场地环境中通过奔跑、匍匐、跳跃、躲避等动作来完成进攻或撤退等指令,对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均有不同强度的训练,完全满足体育课程对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训练要求。

2、野战运动具备军事化的特点

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军队的坚强品质野战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拟战争、战斗,这就要求体验者具备军人般的素质摘要:野战运动对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野战运动本身吸引力较大,易引起学生兴趣,且运动部位全面。野战运动具备军事化的特点,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军队的坚强品质。通过野战运动的开展,有效地将体育课程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取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关键词:野战运动大学生国防教育和意志。身着军装,手持枪械,呼喊军队口号和口令,模拟真实战争中战姿、手势、战术配合,通过各种战术游戏的亲身体验,能够令参加者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测、决策、创新、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复杂的战场环境,狡黠的敌人,强烈的求胜欲望时刻提示着体验者摒弃个人英雄主义和不理智的冲动主义,配合战友制定科学可行的战术决策,完成共同的目标。不仅如此,野战运动中,体验者需要穿着特制的背心,手持特定重量的枪械,配合同一战壕中的战友完成共同的使命目标。特殊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在人性最深处激励着体验着克服体力消耗、精神紧张等障碍,坚持、勇敢地坚守在自己的阵地,坚韧、奉献、果敢等高尚品质在野战运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残酷的战场厮杀激起体验者求生求胜的强烈欲望,让体验者将平日里娇气、胆小、懦弱的表现丢弃在一旁,取而代之的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坚强品质。

三、野战运动是大学生国防素养教育的重要形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