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7 16:05: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自2012年开始,随着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及移动互联终端的广泛普及,农村和网络的接触越来越多,网络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形态。农村触网,冲击着传统“三农”的格局,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电商中青年电商创业者的兴起,给广大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为农业和人力资源大省的河南省,近年来其农村生产、农产品经营管理以及农民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电商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河南省有108个县,近1900个乡镇,47000多个村,农村人口近6000万,农村网民占全省网民的四成多。河南省政府从人才、政策、金融和平台等各个方面给农村电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带动了各地农村电商的发展。但受制于农村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因素的限制,河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研究基于《河南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调研,课题组成员均为高校创业、就业或经管方面的老师,在担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农村电商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农村电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奠定了基础。

1 河南省农村电商现状分析

1.1 发展速度快

继2014年7个、2015年8个国家级示范县后,2016年河南省又有6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短短三年时间,已达21个,农村电商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全省电商企业超过20万家,农村网店突破3万家。2015年,全省15个国家级综合示范县和两个省级综合示范县合计网购金额达到32.5亿元,综合网络销售额达112.4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29.5亿元,河南省电商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位居中西部前列。

1.2 覆盖面越来越广

河南省农村网购用户已达农村网民的40%,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进一步兴起,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省政府将继续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完善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利用农业大省众多独具特色的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其附加值,并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省各地。

1.3 农村电商热度持续高升

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将竞争中心放在农村,除此之外,一些传统的农村商贸企业,邮政、供销、万村千乡企业也由线下到线上,融合发展。

目前,河南省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参与主体多,发展速度快,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大。据河南省商务厅的数据,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环境下,河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720亿元,同比增长36.4%,农产品线上销售的种类和额度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主力军产品,农村电商的格局逐渐形成。

2 河南省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

2.1 配套设施不完善

物流配送依然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农产品相适应的仓储、冷链管理、运营等也缺乏有效的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需求,部分地区存在电商服务费用过高、效率较差的问题。全省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规划,不能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在人口分散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制约着整体农村电商竞争力的提高。此外,电商巨头和相关行业往农村的下沉,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目前来讲,农村电商所需的网络平台建设已经滞后。

2.2 电商交易人才缺乏

河南省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对网络技术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应用,不能充分认识并利用电子商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甚至对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持怀疑态度。农村电商发展缺乏拥有先进知识和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农村现有大部分农民,因为先天教育底子薄弱,后天的电子商务知识的教育培训显得尤为艰难。而高等院校培育的电子商务人才又因农村经济条件限制,不愿到农村去发展,导致农村既有电商知识又懂农产品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短缺,这将在一段时期内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3 品牌意识不够

品牌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河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拥有大量的特殊农产品。但是这些农产品大多仅在省内比较有名,一旦出省,就不被人所知,销售仅限原产地周边地区,品牌影响较小。并且,省内大部分农产品名称地域特色明显,缺乏品牌注册和品牌维护意识,进行促销活动时,难以引起轰动效果。当产品品牌缺失时,规模效应就不能凸显,随之就是生产成本高,市场影响力差。

3 河南省农村电商应对策略

3.1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由政府牵头,吸引社会资本,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各级服务中心。同时,政府要加大区域之间的公、铁路网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有重点的建设特色农产品较丰富的偏远山村、乡村的公路,对农村要实现物流点的全覆盖,形成高效、便捷、快速的全方位物流配送体系。建立与各地农产品特点相配套的仓储、冷链物流,运用各种先进的储存、转运技术,确保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始终在特定的条件下,使农产品达到消费者手中时不致出现较大变化。

3.2 加大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引进人才并能留住人才,是当前河南省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紧要问题。发挥河南省人口大省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河南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利用省内大中专院校的教育资源,在高校设置跟农产品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吸引农村学子前来学习,并鼓励其学成后回乡创业,发展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同时,高校也可下沉农村,结合政府政策,走入农村为当地农民开展多样化的适应培训教育,根据需要开展一对一的帮扶;高校也可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电商人才。各地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优秀电商人才引进政策,利用优惠的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人才,提供完善的薪酬考核和激励机制,依靠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营,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3.3 打造品牌农产品

结合河南省各地区农产品的特性,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组件农业生产合作社及联合销售社等,夯实农业品牌化基础。在各地,力争做到按照“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开拓市场”的要求开展工作。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培育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加快企业的技术告知省级,提高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农产品品牌化加工能力,确保农产品品牌化的质量。经过品牌化经营,逐渐形成一批省内外独具特色的产品品牌,扩大产品的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具潜力、更加顺畅。

除此之外,河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还可利用“互联网+”的东风,借助省内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特殊资源来发展农村电商的新模式,如“互联网+民俗文化”或“互联网+民俗文化体验”等,在促进省内农村电商发展的同时,实现农村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博群.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研究[J].调研世界,2015(01).

[2] 张颖川.农村电商加快发展给物流业带来的影响[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10).

[3] 曹建平.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5(05).

[4] 源.农村电商的七个现实问题解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4).

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本质;意义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服务商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向客户提供证券、银行、保险、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换一种说法就是通过电脑互联网进行所有的金融活动的总称。由此看来,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有效结合的一个新兴的领域。互联网金融是在金融服务提供者主机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作为传输工具,同时借助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进而将操作界面定位用户终端的新型金融运行模式。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货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虚拟货币,例如:QQ币、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泽塔币等等,然而只有比特币和QQ币是当今互联网行业承认的虚拟货币,这些货币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我们可以通过虚拟货币在网上进行一些交易。然而,根据目前的形式来看,虚拟货币不能够兑换真实货币,所以互联网货币不能够代替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真实货币,只是法定货币的电子化。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各类公司

1.电子商务类公司

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公司主要通过互联网特定的金融平台来实行电子商务交易。我国目前已经有腾讯、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而这些电商企业正在积极申请民营银行牌照,从而体现了互联网的金融化。另外,我国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公司出现了第三方的金融产品销售渠道模式,而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之前的第三方基金销售的基础上,添加了贷款产品销售等多种形式的金融销售。目前,我国具备这种销售模式的平台有: 好贷网、融道网、天天基金网、全球网等。

2.电子技术类公司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技术类公司主要分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和软件开发技术公司两类。其中,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将各个银行的支付端口与其接入,从而为用户提供结算服务。由于互联网金融支付是基础,所以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门槛并不是太高,而据统计目前已大约有250多家支付公司了。而所谓的软件开发技术公司,就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网站开发以及软件开发的软件公司,而这类公司主要是为各个互联网金融网站提供软件开发服务的。

3.金融管理工具类公司

互联网金融管理工具类公司主要是为用户提供理财工具或者信用卡管理工具等具有个性特点便利的管理工具,从而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自动管理、匹配、投资等功能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出现不仅能够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且还能极大的推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采取在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和管理的经营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存很多漏洞,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经营的风险。所以现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管理体制还不够全面、彻底和完善,解决这些问题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技术不够成熟

我国的社会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发展,是因为我国进行经济发展时始终坚持标准化,在互联网金融中也不例外,如果我们要加快互联网金融经济的发展,就要坚持统一的标准。然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系统缺乏完善、具体、精准的,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技术标准,从而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并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了有效的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提升互联网金融a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广大金融用户的需求。另外,在研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时,还要把互联网金融用户作为主体,尽量保持与合伙人长期稳定的合作,有效提高互联网金融用户的购买率。与此同时,还要有条理的整合资源和分配资源,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制定完善的问题处理方案,从而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用。

(二)创建并完善互联网的安全保护系统

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想要保证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交易安全,就要做好网络安全措施,例如:设置防火墙、数字认证、口令交易等等。另外,还可以鼓励客户积极学习互联网金融安全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互联网金融技能与服务之间的统一性,积极研发新技术,创建并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数据库,全面实现互联网金融数据资源的共享。

(三)制定并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若要使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序而稳定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个互联网金融企业去积极探讨并制定出一套统一、完善的行业准则,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严格遵守行业准则,监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工作,促使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互联网线上支付逐渐代替线下支付

自从余额宝上市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线下支付迅速发展,而第三方支付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与线下支付的融合发展,由此看来,我国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将会进一步增强线上线下支付工具的融合。我们现在常用的第三方支付软件就有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多、快、好、省”为目标,帮助各大企业实现资金的“搬运”。另外,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首先会选择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其次才会选择物流、旅游等行业。

(二)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不断的完善

纵观古今,无论是金融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如果想要健康并稳定的发展,首先就要具有本行业的信用意识。而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信用体系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中信用体系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我们可以通过P2P阳光透明的借贷平台,积极推动P2P行业健康蓬勃发展,从而对抵制高利贷以及扶持创业起到促进作用。只有不断的改进并完善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才能使整个行业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互联网网上银行不断兴起

随着淘宝、天猫、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的出现,互联网银行已经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所谓的互联网银行就是通过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手段。而目前互联网银行具有两种发展模式,其中一种模式就是像美国第一互联银行一样,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没有实体分支机构的虚拟银行,而另一种则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银行所采取的,即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将银行业务拓展到互联网上完成的发展模式。据了解,当今的每个实体银行都有自己的网上银行,由此看来,未来的互联网银行将会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四)互联网金融逐步走向移动化、电商化以及自金融化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就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将不断的趋近于移动化、电商化以及自金融化。其中移动化是指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而电商化则是像淘宝、天猫、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逐渐替代真实生活中的商业形式的模式,自金融化就是根据互联网用户的特征,为用户提供投、融资服务,进而改变以往通过借助机构途径来达到借贷和融资的情况。自金融化本着自主、平等、公开、透明的原则,实现从“差价”到“服务”的转变。

(五)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建设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形成了创新性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聚集的形势,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银行、中介机构、保险企业、担保公司、各个事务所、贷款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都在不断的建设和发展。而根据当前的形势发展看,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的改进和成熟,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客户需要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将所有的相关业务融为一体。所以,在未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一定会建造出一个完整、全面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互联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从而不断的丰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造出一个具有全面的服务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五、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型事物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而且还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全面了解并掌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才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只有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中,制定科学正确的行业准则,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并改进互联网金融技术,严格遵守行业规则,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稳定、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舜.浅析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03).

[2]张先成.浅谈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经营管理者,2014(26).

[3]王倩倩,赵娇.浅谈美国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3(13).

第3篇

【关键词】农村电商;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和新路径

一、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一)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巨大

2016年农村电商蓝海市场即将爆发,国家在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加大农村电商政策扶持等方面下功夫,农村广阔的消费市场充满吸引力,我国的农村县级行政区划约有2900个,县城人口约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全国农村县域经济的GDP总和约占全国GDP的 56%;农村县域经济的社会消费总额大概占全国的50%,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县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增加,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驶入了“快速道”

近年来,随着电脑、互联网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购物、农产品信息。农村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民的增加,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驶入了“快速道”,加之国家政策和市场的激励,未来农村电商将继续升温,继续在“快速道”上加速。

(三)在“互联网+”计划的带动下,我国农村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

近些年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形态快速发展,不断渗透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互联网+N”计划的带动下,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各类农村网店、网商、微商、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农村电商村等如雨后春笋般发芽、成长。

二、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制约因素

(一)农村网络、电脑等硬件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东富西贫”的态势,而且农村不同地区互联网建设情况也不相同,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有些西部地区的偏远乡村,还停留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阶段,互联网普及率极低,加之偏远地区受财力、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滞后,导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陷入“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之中。

(二)农业信息网站不健全,人们总体消费观念相对落后

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统计分析平台(CNZZ)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有近四万个农业网站,而农业信息网站仅占全国网站总数的1.4%,农村市场巨大的信息需求仍然无法满足;同时,农村信息的滞后,使得很多农民接触最新的消费观念较少,对电商跨时空、跨地域交易不易接受,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要想被农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和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新型农村电商专业服务人员匮乏,致使农村电商发展缓慢

农村电商快速发展,需要一支质量高、结构合理、优秀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其顺利发展。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储备已无法满足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有些农村电商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不扎实,对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把握能力不强,甚至有些农村,出现电商人才空白,或是出现人才严重流失的现象,致使农村电商发展缓慢。

农村地区物流建设发展缓慢,阻碍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务。而农村人口分布广泛及交通相对落后的现实,造就了农村电商的物流配送问题的出现,广泛分布的人口、交通相对落后,无疑增加了物流成本,同时对于鲜活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大挑战。

加速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和新路径

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一机,两电”下乡活动

电商活动的开展,需要完整的网络配套设施、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的支撑。因此,搞好农村电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首要任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推进“一机,两电”下乡活动,即“手机下乡”、“电视下乡”、“电脑下乡”等形式,同时提高足够的宽带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农村电商的开展,创造有利的、必要的基础条件。

加快农村信息网站的建设,加强农村居民电商的教育培训

农村信息网站的不健全、无法快捷的获取市场动态,因此,应积极构建“互联网+智慧农业”信息平台,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还安排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电商的优越性,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农民看到电商的发展趋势,纠正农民对电商的偏见,挖掘农民从事电商的积极性。

(三)加强电商人才的引进、培训,鼓励农村电商人才投身于农村事业

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电商人才,然而我国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电商人才严重匮乏,为此,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引起来,走出去”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引进来。加大宣传,引进高素质电商人才。其二,走出去。向先进企业、市县学习,实地考察互动,参加各种电子商务研讨会,到名校找名师请教等形式为农村电商输送电商人才。

(四)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产业,完善物流配送模式

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必须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产业,首先因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其次,加大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更加专业和高效的物流服务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物流配送模式,根据农产品的特点,认真研究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多方调研、实地考察、高校联合研发等方式,建立健全现代化的、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也日趋成熟,但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任道而重远。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创新路径[j]对外贸易实务,2015(12)

[2] 樊鹏.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7(9)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农产品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对农产品进行统购包销,是组织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总社、包括省、市、县级社在内的联合社和乡镇一级的基层供销社组成,所以是一个上下连接、覆盖城乡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城乡市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开始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供销社决定农产品流通、连接城乡市场的作用逐渐弱化。自此,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成上升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壮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进入以零售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集市或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繁荣,集市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场内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保鲜、保活、卫生检疫等方面不够重视,交易秩序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买菜。所以,农产品进超市,以及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上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流通渠道过长,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跨区域交易,扩大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上依然存在销售品质低劣农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回归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只要电子商务贸易主体或者贸易对象涉农,就可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准确对接,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者的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同时也对生产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场上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又不足,低劣农产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供给侧”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农村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准确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组织安排生产,能够实现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国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现状研究、商务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应链的研究等。

1.发展现状研究

英国学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过对本国农产品电商的调查,提出本国农产品电商普及缓慢,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太低。希腊学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过对希腊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抽样调查,并对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希腊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较好,农产品企业相继出现,但其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支持等服务太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还不够完善,与国际接轨仍有困难。

2.商务模式研究

美国学者Ivanic(2001)指出,农产品贸易依托互联网进行,让销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美国学者W.Wen(2007)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澳大利亚学者Molla(2011)对澳大利亚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亚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伊朗学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并以此创新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研究

英国学者H.Renting(200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美国学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模型,证明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搜和跟踪,将更有助于了解农产品的物流情况。瑞典学者Techane(201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对食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国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准确把握本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目前更多地是进行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整体来说稍有滞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五个方面。

1.商务模式研究

杨静等(2008)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P2C2B、B2B和P2G2B(P 为个体农户,C是农业协会或合作社,B为涉农企业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种模式。侯晴霏(2011)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是商务模式、物流模式和运营平台,并提出区域对区域、区域对商家和商家对区域三种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叶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A2A模式(人与人)、A2C模式(人与消费者)和 C2C模式(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三种。韩剑鸣(2013)提出P2G2B(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和B2B&C(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郭承龙(2015)提出由核心单元(运营单元、美工单元、客服单元、推广单元和配货单元)、紧密单元(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和采购单元)、辅助单元(电商协会、融资单元、培训单元)等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系统结构,并根据这种共生结构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寄生模式、非对称模式、偏利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

我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没有形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分类,二是提出创新模式之后很少进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吴晓萍(2010)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徽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模式,一是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农民、企业、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模式,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模式。赵蕾等(2012)以石家庄市为例,介绍了石家庄市实施农超对接的情况,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是石家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还有人总结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2010年,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通过对江苏睢宁沙集镇的调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个体农户自发地使用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家具的交易,获取收益后吸引其他农户复制该行为,带动家具制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了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马凤兴等(2013)总结出在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带领下,农户网商成为北山狼户外用品的分销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郑春峰(2015)进一步对浙江义乌“青岩刘模式”进行总结,得出“青岩刘模式”是网商形成区域联盟,以提高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保证产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入市场经营。

上面三种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农民最先自发组织起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岩刘模式”品牌意识差,商户分散经营,而“北山模式”则相反,因而更具竞争力。

3.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小燕(2009)从我国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农副产品物流滞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提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等对策。张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陈亚洲等(2011)认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且多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农户、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协调配合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徐芳(2012)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的信息环境、农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软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可以看出,为了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国内文献大多只是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并没有对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4.平台建设研究

孟晓明(2009)指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分为四种,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李红等(2011)提出基于供销社创新农产品供应主体,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构建农产品、食用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等。张胜军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弭凤峰(2014)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原理,结合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以“小超市、大连锁”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型进行了研究。文龙光等(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区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刘维(2013)在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吴勇杰(2013)在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进行探索。苏珊珊(2014)对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其中优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条件;劣势是农村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务功能单一;机会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胁是政策不够完善。刘利猛等(2015)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重点建设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综观国内文献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对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实证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从发展历程这一新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论是从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还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尚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评价、农村信息化测评体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物流问题,没有关注电子商务在引导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只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农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户外运动用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三农”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其他农村商品。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聚焦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忽视了除农产品外其他农村商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3] 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7-9.

[4] 韩剑鸣.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探讨[J].商业时代,2013,(17):43-45.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6] 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0,(3):117-119.

第5篇

关键词:农村电商;传统农批市场;流通平台;协同融合

一、引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78号)》文件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并凭借自身优势对传统的农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而传统的农批市场在竞争中也在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仍然在农产品流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农村电商与传统农批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利弊

1.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与利弊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为1.91亿;城镇网民占比73.1%,规模为5.19亿,较2015年底增加2571万人,增幅为5.2%。

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16年10月10日,在山东潍坊召开的全国农商互联启动大会上,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在线经营企业和商户达100万家,预计全年交易额将超过2200亿元,占整个电商交易额的比重从4.6%上升到6.2%,增幅达35%。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民通过网上购物,农民通过网络销售优质农产品,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农村电商的优势在于,产品信息及价格信息透明,减去了中间环节,节省了成本,让利于广大消费者,同时缩短了企业与供应商与消费者的之间的距离,能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习惯及时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市场反应迅速。然而由于电商发展过于迅速,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例如,第一,线上销售存在农产品质量监管盲区,可能会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第二,物流不畅,农村地区由于道路不畅、通讯不畅、网络不畅等问题造成物流短板,影响线上销售;第三,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缺乏,有知识的年轻人进城务工,留守人员年纪大,文化水平差,造成了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同时一般电商规模较小,很难实现规模化销售。

2.传统农批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利弊

1984年,我国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山东寿光批发市场)成立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迅速,目前仍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截止2013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3万亿元,占据了流通总量的70%。

经过多年的发展,管理较为科学的农批市场在管理体系和流通环节上占有优势,已形成了科学的管理体制,在对农产品质量把控,及对销售商的管理上存在优势,但各地农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也不能严格对农产品质量和价格进行把关,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农批市场管理成本及运营成本较重,价格不透明,中间环节多,销售程序相对复杂,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三、打造农村电商和传统农批市场协同机制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何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校、透明的农产品信息和配送服务成为重中之重。传统的农批市场农产品在交易上不能实现价格透明,在流通过程中环节又显繁冗,而电商平台可以解决这些矛盾,农村电商可以整合更多、更好的信息资源、可以减少、优化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可以提升交易效率,也能做到价格透明。其次电商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交易、结算方式,而且有更多的销售渠道,但销售产量有限,不足以影响价格行情。而传统的农批市场虽然受到了电商的不少冲击,但目前来看,由于人们消费观念、电商平台普及率等多方面问题的影响,传统的销售渠道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传统的农批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如果能将两者优势互相融合,对加快农产品流通,就能大大减少盲目种植、滞销等问题,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创收增收。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快速发展,消费人群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行业都纷纷开始接触电商,意图去打破那种传统企业和电商行业之间的壁垒,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转型升级之路,打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而作为传统的农批市场,长时间以来都比较封闭,不太愿意主动去接触互联网和电商,但是由于发展大环境和趋势,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趋势会越来越强,农批市场才开始看到了“触网”的种种好处,开始与电商合作,融合电商优势,开始争夺农批电商这块新的蛋糕。

四、电商与农批市场协同融合方式成功案例分析

从发展的趋势看,以后的农产品流通平台应该是这样的,不但拥有先进的设备和电子交易的方式,还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前沿的运营理念,不但是为农批生意人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还应该为市场经营者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更应该与经营户休戚与共。

案例一:深圳谷登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谷登科技旗下有谷登农批网、农商友APP以及物流、金融等服务项目。深圳谷登电商推出产地供应商及农批商两个采购和销售服务平台,为农批市场的进货、销货提供更准确更高效的服务。不到半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产地供应商合作入驻,在短时间内,让产品抵达消费者手中,虽不能完全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进程,我们或许从中看到了一线希望。目前深圳谷登科技有限公司已整合了13家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谷登科技通过农商友APP采集了农批市场的即时供货信息,将买主所关心的农产品价格、库存、所在地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呈现在全国农产批发客户面前,帮助买主准确地掌握市场变化,迅速实现交易。农产品电商是目前国内电商领域最具发展前途的“蓝海”,而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及成功又与其他行业的电商不同,有很多的特殊性,涉及到供应链和配送链,与物流业息息相关。谷登电商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除了服务好农批市场,还积极开拓上下游资源,形成了自有的稳定供应链,供应链不断,资金链也就不会断。与很多农产品电商平台一样,谷登电商起于农产品信息供应,打破信息不对称,但它却又不止于此,而另有创新之处--针对农批市场管理水平落后问题,为市场量身打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批市场管理方案,软硬件同步优化,线上线下双向整合,促进农批市场的转型升级。

案例二:以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以下简称武汉白沙洲市场)与谷登电商的结合为例,武汉白沙洲市场是第一个进驻谷登电商平台的大市场。市场商户入驻平台,谷登电商利用平台优势,为武汉白沙洲市场提供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市场农产品信息,将果蔬、粮油、水产等各类农产品信息在平台上公开,农产品价格不再由商家或者农户坐地起价,而是按照市场规则来制定,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武汉白沙洲市场和谷登电商在半年后的今天实现了农产品价格整体下调的目标。同时,谷登电商还利用大数据报表指导市场管理与布局,改善武汉白沙洲市场管理模式落后的问题。并且在谷登电商的协助下,武汉白沙洲市场对农产品实行安全监测,对不合格产品实行无害化处理、为采购商推送物流服务等措施,创建了一个高效的农批市场平台。谷登电商还为武汉白沙洲市场的商家安装了POS机,简化交易流程,为武汉白沙洲市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

五、结束语

我认为,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新兴的农产品电商,都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和自身的狭隘性。就目前国及国外的农业电商发展趋势来看,线上和线下的渗透正在加速。由以上案例看出,我们要以创新思维的电商之路打开农销大门。一方面,通过为农批市场提供完善的管理信息平台,帮助农批市场做交易数据统计与分析,利用大数据报表指导市场管理与布局,对农批市场的商铺、商户、商品、订单等信息进行管理,创建一个完善的农批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批市场现有交易模式与发展需求的分析,为农批市场量身定制包括信息、交易、物流、金融等方面的业务。从而保障市场交易有序进行,市场发展可持续,提升市场乃至产业链的整体水平,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为农民、农产品批发商、采购商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构建优质、高效、透明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为农产品流通打开一个新的流通渠道,达到农业产业升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78号).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雷敏.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3万亿元[N].经济日报,2013-09-25.

[4]冉隆楠.农批市场做电商,蛋糕还是陷阱[N].中国商报.2016-06-01.

第6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应用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类服务于农村的资源,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确定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1]

1.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导致农村电子商务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前提。互联网的普及率在提升,基础运营商和地方政府也在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与此同时移动电商在迅猛发展,由于手机的方便性和低成本,农村网民数量在不断增加,城乡区域拥有大量潜在网购人群,手机已成为最主要的网购终端。

“2013年农村网民达到177亿,占网络人数286%;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1800亿元,预计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成为网购市场的新增点;农村网购用户对网购的接受率超过八成,网购消费者的平均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农村用户的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如图1-1所示。”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巡视员、研究员谢扬在一次电子商务论坛上曾抛出数据全国农村网购规模2016年将达到4600亿,以上数据都表明中国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农村电商将成为新的高增长的市场。

1.2农村网民的网络应用情况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的调查,商务交易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快速发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率高达432%,如图1-2所示。

2.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地区差异大

农村信息基础建设是农村信息化的关键。通常我们说农村信息化是指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从信息获得的来源来看,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主要包括电视、电话、广播、宽带网络设施、移动通信设施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软件方面主要包括农村信息联络站、政府信息保障体系、技术服务人员等。

与城市相比,农村信息基础建设较薄弱,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普及率偏低。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很大,目前大部分区域软硬件匮乏,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信息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仍然不足,农民不能通过直接有效的途径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

2.2农村电商人才短缺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了800万。目前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42%,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301%,两者相差341个百分点。此外农村地区10到40岁人群的互联网普及率也比城镇地区低15至27个百分点,但这部分人群互联网普及的难度相对较低,将来可转化的空间较大。[2]

但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从网络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差,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能充分发挥预期作用,农村具有较高文化的人才大量转移到城镇,信息服务站中专业服务于农村居民与农村市场的人员很较少。如何扩大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强化农村居民信息素质,提高农村居民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2.3农村电商物流网络不发达

与城市配送不同,农村区域人群相对分散,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物流的成本和难度。国家统计局9月份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农村市场中有6成居民认为快递收件不太方便,村级物流网络目前还是盲点,很多快递公司的营业网点只建设到县城,大部分物流企业都不能直达农村,发往农村的快递订单基本由中国邮政EMS承担,虽然可以送货到居委会,但相对时间长收费高,物流配送问题已成为让农村居民最郁闷的一点,不仅网络购物不方便,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尤其是大宗生鲜农产品也成为难题。

3.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

3.1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线电视、广播等基础信息设施的覆盖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村信息网络。同时提高计算机硬件的普及率,力争尽快解决“最后1公里入户难”问题。同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软件建设,建立内容真实、全面、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信息网络数据库,研制开发农业相关网络应用软件,引导农民学习使用。

3.2大力培养农村电商队伍

农村电商消费人群偏年轻,主力消费人群是20-29岁,农村30岁以上网民比例低于城镇,所以在农村市场里,新一代的年轻人是主力的电商人才培养对象,政府要加强对这类人员的培养,建立分级信息咨询服务站,逐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培训,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对信息的接收和利用能力,引导和培训年轻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扶持,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鼓励年轻农民通过网络创业就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担保贷款及贴息,简化小额短期贷款手续,加大对电商创业的信贷支持,让亿万农民通过电商平台走上创业舞台。

3.3营造良好的农村电商平台

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农业电商平台,扩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建立网上农贸市场,传递农产品动态信息;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市场;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建设,扩大产品知名度;各级政府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农村电商示范村;严打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目前淘宝、当当、京东等电商巨头都在推动农村这个市场,这些平台都在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成为农村电商的巨大驱动力。以阿里巴巴为例,去年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针对农村市场推出了二级页面“农村淘宝()”,同时为了配合农村淘宝业务还在农村建设了“村级服务站”,统一使用“农村淘宝”标识,让没有电脑不会上网的农民也可以通过村级服务站完成网上购物、网上售卖、网上缴费、创业培育等业务。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要在今后几年以线下服务实体的形式,将其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全国三分之一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5月刚刚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张勇表示,当电子商务引发全社会商业生态的变革,农村需要迎头赶上,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3.4完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

经常会出现农产品丰收后却卖不出价格低的现象,今年7月份广东佛山日报报告三水果农一日倒掉2千斤火龙果,11月又出现山西临县红枣大丰收却烂在地里的报导,这类新闻屡见不鲜,而在零售市场上相关农产品价格却居高不下,这其中物流是短板。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和企业要多方合力推进,完善交通、信息、产地集配、冷链等相关设施,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有效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覆盖面。同时打造集数据交换、信息、智能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综合性的农村物流公共服务。鼓励农村商贸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配送,加大对民营快递企业的优惠和支持力度,同时民营快递企业也可互相合作,协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大电商巨头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渠道,以京东商城为例,京东在河北省赵县开设起京东帮服务店,让当地农民率先体验到京东大家电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并且计划在未来3年京东帮服务店在全国区县铺开,系统化解决家电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3.5使用方便快捷的移动端支付应用

移动端支付主要是指允许消费者使用手机、移动设备等支付方式。前面提到农村用户的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4.6%,农村电商可采用目前流行的“微扫”功能、微信红包、微信转账、支付宝支付等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应用。(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

1.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发展现状

1.1.1农业整体利润水平较低。一直以来,我国农业一直属于低端的基础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所得利润水平也比较低。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长期重视工业的发展水平,实施工业兴国的发展策略忽视农业,另一方面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者属于弱势群体,力量薄弱,机械化水平较低,没有有效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

1.1.2农业流通渠道向现代化转变。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不再限于传统的农贸市场,更多的进入了商超渠道,甚至是电子商务渠道。通过电商渠道,拓宽市场渠道,扩大销售市场。农民可以在网络上给自己的产品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产品的优势,扩展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1.2存在的问题

1.2.1农业发展环境不宽松。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环境还不够宽松,相关农产品市场信息不通畅,信息滞后,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很多地区没有依据当地具体情况,形成合力的农业发展模式,沉溺于旧的耕作方式,应该因时因地的发展农业,科学合理分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实现农业经济最大化。

1.2.2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业销售渠道并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市场设施配套差,没有集中销售农产品的场所,流通服务组织薄弱。农民对市场的观念意识薄弱,只局限于传统的农贸或者集市,农产品的销售很受局限,尤其优势农产品找不到好的销售渠道,造成资源浪费。

1.2.3政府扶持政策不到位。国家扶持资金向产业化倾斜力度不够,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因财政困难难以及时足额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本身就受到资金和资源的限制,急需国家的扶持,但是国家的资金拨款力度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很多偏远的地区,享受不到福利,即使有拨款,由于需要经过层层级别审核,真正落实下来少之又少。

2.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2.1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流通机制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宽农产品销售途径,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信息流通机制。践行“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农业信息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商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便捷,拓宽销售市场。

2.2实现农产品品牌化效应

目前,我国农业产品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是特殊的优良产品也没有较高的知名度,销售困难,更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竞争力,所以农产品品牌效应的建立势在必行。加强农业生产者品牌效应意识,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的形式,指引农民树立正确品牌观。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水平,通过政府支持,对农产品实行税收优惠,降低农产品生产的贷款利率,激发农民做品牌农产品的积极性,形成农民自己的竞争力,推动农民合作社规模化发展。重视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着力发展“企业+商标+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

2.3充分利用电商销售平台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Q快速发展农村互联网基础条件建设,采用光纤网络进入农民家中的项目,要建造农村互联网服务站。Q推动信息化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搭建地方政府、农村产业龙头、地区农业专业研究所、农民种植饲养大户等多家参加、竞争性市场运作的“信息化+农业”的局面,使多产业结合发展。Q重视人才的培养。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定期对农村特殊人群、新型农村引进人群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引导新型农村的农民及农业技术人员、合作社人员等掌握信息化的知识,培养互联网市场化、产业化的思维,促进农业发展。

2.4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农业的发展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会有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最主要的解决方式就是科技兴农,科技史第一生产力农村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敢创新”的优秀人才。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建设的“瓶颈”和“短板”,人才匮乏的现状直接影响农村建设的步伐。(1农村人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匀。现在的乡土人才大部分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积累,而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真正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可谓凤毛麟角。农村人才在各镇、村的分布也极不平衡,尤其是一些偏远乡村,人才罕至,发展滞后。?拔尖人才稀少,缺乏科技致富领军人物。观念滞后,人才作用发挥缺乏普及性。一些农民习惯于延用传统技术,忽视知识、科技的重要性,导致农产品竞争无力,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些已成为影响农村技术人才培养使用的突出问题。

2.5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

建立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业体质升级改革,提升农产品质量,前提是维护好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协调好农业活动中的参与各方,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避免农业走弯路。

2.6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充分利用技术水平,相关部门设立好的政策,吸引人才流入农村,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信息流通速度,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分配,实现农业、工业同步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谐配比,从而实现农村经济最大化。着力推进农业节约型、循环性、生态型发展。大力发展节约农业,推广节能技术,鼓励生产和节约能源,增大节水和排灌机械购置的补贴力度。在农村实用先进的播种技术,增强农民的节约意识,采用精良的技术节约种子的使用,提高产出效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缓释氮肥技术。推广科学饲养技术,发展节粮型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快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引导农民培育非粮油农作物作为原料的产业,促进农副产品资源化及能源化的利用水平。加快建立农业产业链建设,可以逐渐将生产农副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低碳农业技术指导,为开展低碳农业提供保障。结束语

第8篇

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村需求等各项政策的拉动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重视,长期困扰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缓解,传统农业借助电子商务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居民消费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物流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不健全、布局不合理、资源不集约、基础设施不协调、功能不完善,导致农村物流效率低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农村地区对于电子商务运行模式的不了解,已成为制约农村物流健康发展的短板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问题

(一)物流节点设置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包括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三个层级,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但是目前的规模还没有形成,大多数的层级设置形同虚设或根本没有设置,在基建的不合理状态下,物流配送网络覆盖面过小,物流配送运输环节运营显得十分困难,便遏制了电子商务物流在农村地区的普适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提不上日程,因此农村人民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的态度显得较为平淡。

(二)物流模式缺乏实用性,运行成本较高

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就是农村人口居住的较为分散,并且货物运输量较少,运输起来既消耗时间又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物流很难形成规模效益,甚至可能是亏损运行,如果要把货物运输出去,在这样分散的农村环境来说,也十分困难,在原来的运作模式下,十分不适应农村地区的实际现状,成为限制农村地区物流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农村地区拓展电子商务物流的业务进程较为缓慢,很多人这个行业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三)信息平台建设不合理,信息交流受限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商务贸易模式,那么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可行性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来支撑整个行业包括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行,但是目前针对电子商务物流搭建起来的都是适应于城市的发展的信息体系,对于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还处于一个低级阶段,这个课题如果不加以攻破,电子商务物流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物流的体系构建对策

(一)加快农村地区物流枢纽建设

通过改善城乡末端配送设施条件,加快形成农村地区的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让农村产品走得出去,大幅提升农村物流水平,同时推进邮政、供销、交通等部门和快递企业与农村物流服务资源的共享,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城乡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议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县乡村三级网络构架,加大对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

(二)创新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模式

近年来,农村电商不断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以寻找合适发展的道路。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自建+第三方物流等模式不断涌现。给农产品电商物流今后多样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针对农产品电商物流的特征,可以适当的引进自营物流+消费自提/自营配送模式,物流外包-自建渠道-渠道外包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等新型的物流模式来支撑农村地区的发展,把城区资源带进农村,也使得农村的农产品、人才以及市场信息走进了城区,从而形成城乡互促、和谐发展的局面。

(三)建设农村属性物流信息平台

第9篇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94-01

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第一次被严格纳入WTO体系,农产品的贸易量不断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交易也提出了绿色化、网络化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市场的研究主要还是局限于加强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分享网络信息资源、农产品项目开发等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推动农产品市场网络化探求一条高效益的绿色供应链势在必行。

一、农村谷物市场网络化的初步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谷物批发市场已有一定的规模,一批在全国或省内有影响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产生了,农产品经营企业和经营管理人才得到培养发展,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谷物市场还只局限在县市区域运作,乡村的谷物市场只是初见雏形,而大部分农村乡政府在不断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具有巨大的谷物市场开发空间。部分乡镇农户通过经纪人对农产品流通、科技、信息等一系列中介服务活动,使农产品的生产与城市消费市场形成了有效连接。新农村的建设,网络化开始普及农村,消费者在需求产品绿色化时,市场趋向农村化、网络化,尤其是刚性产品的市场。

(一)贵州省阳和水族乡谷物市场发展现状

全乡耕地面积6411.68平方米,自从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销至阳和乡后,平均每亩耕地的谷物年收成增产稻谷600千克、玉米300千克。同时,2004年外出务工是该乡的主要经济来源后,该乡2/5劳动力人口流向外省务工,从而乡里的剩余劳动力大大的减小,在年谷物收成增加、食粮人数大幅减小情况下,该乡的谷物市场由原来的稻谷全买进变成了卖出,玉米达到自足的市场状况。

(二)贵州省阳和水族乡物流状况

全乡新增机动三轮车140多辆,农用车20多辆,面包车近20部。发挥寨寨通路,寨寨通电话这一条件,该乡这些运输工具有4/5用于市场物流运输,且工具拥有者都各有两部手机及家庭固定电话,他们的物流形式多为“电话通即接活,送货到家门”。全乡只有44个村民组,平均每村民组可分到4辆物流车。

(三)贵州省阳和水族乡信息网络化状况

至今全乡的5个教学点全通网,乡街道设有移动缴费站、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网吧等联网计算机只用区域,各村寨知识人口3/5总人口使用无线网络及宽带上网、网上购物等网络活动成为网民。全乡3000多户都有固定电话,全乡13000多人口中3/4拥有移动手机,这使得网络化覆盖率加大,给谷物网络化提供重要的条件,也为阳和乡的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基础。

二、农村谷物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倡导提高教育、发展技术

阳和乡的历史因素、地理条件决定了其乡土人才主要集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由于乡民平均文化、技术水平低,信息网络发展相比较其他地区缓慢,将近10年才发展到寨寨通网、广播电视、电话。只有谷物种植技术的提高,谷物增产了,致该户谷物流入市场量增加,有运输工具及技术的人才,他们的收入来源从单一务农转为物流、务农等多形式收入,从而这些人才年收入远高于无技术、文化水平低的乡民。干部可以已有成就人才为例宣传,倡导乡民提高教育、发展技术。

(二)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寻找到一条高效益的绿色供应链是农产品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阳和乡自2006年来,3000多户乡民中约有50%的住户,他们的1/3谷物年收成往镇市场输出,却仅售一半,因为这50%农户的谷物输往镇市场没有固定的收购对象,也没有一条稳定有效的供应链。

针对阳和乡的谷物市场已饱和、镇市场无固定收购对象的现状,政府监督担保能使售谷户卖得放心,与固定收购商合作可以解决市场无固定收购对象问题。在阳和乡出售谷物的农户可做固定出售户,同时也增加合作商的信心。除此之外,收购车到乡可以让出售户减少成本,从而提高收入。

(三)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阳和乡运用远程教育促进农村工作,为贫困乡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服务,培养了一支懂管理、会操作、善学习、能吃苦的远程教育工作管理人员,提高了操作员的整体素质。阳和乡的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空缺,为了扩大网民规模,解决只有大学生才能买电脑上网问题,可有效利用乡政府的这一“远程教育”政策,把培训班开到村寨夜校来,同时倡导外出打工的知识青年(有80%为初中学历,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活动)以家庭的模式进行不定时的叙说网络信息及其经济作用,致使壮大网络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和网民规模。

结束语:随着农村大学生的不断增多,加上部分了解新科技的外出打工回乡群体的注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日趋成熟。在交通的完善、国家多项贫困帮扶政策的扶持下,建立一条稳定的供应链,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才能推动农村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嵩光.农产品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小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导刊,2009.

[3]王伟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