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村建设项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7 16:05: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建设项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村建设项目

第1篇

按照《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业项目资金使用和绩效情况核查的通知》(农函[2020]47号)文件要求,我办组织开展了2013至2019年度“厕所革命”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3至2019年,***共实施建设了1386个省级新农村建设村点,共涉及省级财政资金2.079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村点属于民生基础设施改善项目,是以项目属地乡镇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和实施主体,以省、市、县三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集成资金,村民投资投劳,企业和社会捐赠等作为项目资金来源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主要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以“三拆三清”(拆违建房、危旧房、围墙;清垃圾、 塘沟、废弃物)环境综合整治和“七改三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完善电力、广电、电信网络)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等。

二、项目管理情况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强组织领导,于2006年就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及时进行了人员调整,现在已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整合为***新农村建设领导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并由专门领导负责,由专门科室承担各项职责。对照省市县要求,各乡镇(管委会)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乡镇(管委会)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各新农村建设点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负责落实村点新农村整治建设任务。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组织,保障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开展。

选好点是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此,我办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每年专门制定下发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从选点规模、选点原则、报点要求、建设内容、推进时序、竣工验收等方面对全县年度省级新农村建设村点的选点报点和组织实施等工作进行了明确。为督促乡镇推进项目建设,我办通过全面督促检查与重点跟踪督促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共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项督查4次,年底还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县范围的考评验收,有效保障了全县新农村点整治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乡镇(管委会)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组织开展督查考核,保障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资金使用情况

***共实施建设了1386个省级新农村建设村点,总财政资金投入达4.158亿元,其中省财政资金2.079亿元,市财政资金8316万元,县本级财政资金1.2474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预算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到位率100%,实际支出省级财政资金2.079亿元,,预算支出比率达100%。

为有效规范我县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效益,我办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制作并填写了《新农村建设点项目资金预算表》,下发了《***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下拨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不截留、不套用,不挤占、不挪用和不虚列支出等情况。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实施,切实防范和杜绝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过程中出现违规问题。***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在本级预算批复后六十天内拨付至县级新农村建设专账,通过县级财政国库支付系统支付。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拨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实行分批下拨制,原则上按资金总额3:5:2的比例分三次下拨。对已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村点(中心村点需提供项目中标通知和施工合同),经村点申请、乡镇(管理处、管委会)新农办审核,报县新农办、财政局核实后,拨付总补助资金的30%用于项目启动;在建设项目完成70%时,经乡镇(管理处、管委会)新农办审核,报县新农办、财政局核实后,再拨付50%的“以奖代补”资金;余下的20%部分,待整个建设项目完成并经乡镇(管理处、管委会)新农办、经管站(或财政所)检查验收合格后,报经县新农办、财政局核实后,于程序核实结束2个月以内拨付到位

四、验收考评情况

根据历年《新农村建设方案》安排,县新农办要求14个乡镇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组织施工建设,在每年11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12月初先后开展村级、乡镇两级验收,县新农办根据乡镇验收结果到各乡镇进行随机抽查,对施工质量、工程量不达标的立即下达整改令,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到位,最后根据第三方评审金额足额拨付资金新农村建设村点资金。同时不断加强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和全县重点工作定期交账考核机制,以考促进,以评促优,促使全县新农村建设项目取得全面进步。

第2篇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镇联丰村一、二、三组及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3、项目建设单位:*镇人民政府

4、建设内容与规模:(见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第二节、规划建设与方案)。

5、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实施计划从20*年6月开始,至20*年6月完工。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拟通过*镇人民政府自筹和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其中,群众投工投劳折款资金232.49万元,拟争取上级给予支持资金2200万元。

二、编制依据

1、*镇城镇发展规划;

2、*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3、*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镇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5、*镇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及计划生育规划;

6、*镇村镇建设规划;

7、*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9、*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规划;

10、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概况

1、地埋位置

*镇位于*西南部*脚下,河套平原北端,地处东径1*0,北纬410,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前的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总面积729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辖18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34人。其中,常住镇区人口5491人,占总人口16.5%,有自治区直属驻地单位2个,旗级驻地二级单位26个,集体、个体、工商业户1*家。是*山前灌区经济、文化服务中心。

2、*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镇交通便利,6701路横贯镇区,通讯发达、资源丰富,是*“T”型小城镇发展框架的重要部分,被自治区列为内蒙古首批11个中心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镇之一,是自治区“四星级”文明建制镇,被誉为“河套第一镇”。

*镇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畜牧业以盛产德美肉羊为主而独具优势的产业发展大镇。由于种植条件优越,可耕地32万亩,年产粮食7329万公斤,年产饲草料7690万公斤,而且该地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任何污染,在此得天独厚的种养殖条件下,为实现为养而种,为加工而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加快镇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保障。20*年,*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33221.43万元,其中第一产值26752.23万元,第二产值3287.3万元,第三产值3181.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较上年增加580元,增长14.8%。

3、联丰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联丰村一、二、三组位于*镇区所在地,总户数387户,总人口1628人。在镇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发展较快,从事二、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达到36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

4、奋斗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奋斗村位于*镇西南6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0户,总人口2357人。1997年率先在全镇完成了村镇规划。1998年开始规划小康住宅新村,同年建成了37户砖瓦小康村住宅新居,1997年——2000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起122户二层小康住宅楼,电、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卫生院、绿化带等各项配套工程基本完善,被誉为“巴市第一村”,达到了自治区“四星级”文明村标准。奋斗村是发展以肉羊、葵花、玉米、番茄主导产业的产业村组,建立了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成立了农业生产各环节服务的协会,形成了区域特色,2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850元,比其它村组平均高出850元。

4、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随着*镇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程。项目的建设既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3、*镇位于中旗南端,巴市的北端,6701油路横贯全镇。是全市经济发展的要道通街,被誉为“河套第一镇”。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镇进行新农村建设,狠抓规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洁、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打造名副其实的“河套第一镇”。

4、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将间接地提高农民素质。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利用节约的土地,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将从一产中分离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各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切实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位置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位置及自然环境概况

1、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镇镇区所在地联丰村一、二、三组和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2、自然环境概况

项目区位于河套平原腹地,具有显著的大陆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该地区地质构建形成了纪晚期的断陷盆地,由于构造上的长期深陷,构成了地下水的聚集带。地下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

二、项目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

1、占地范围

现状联丰村共有居民387户,总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用地上需拆迁村民住宅2户,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拆除商业设施15家,共790平方米。

现状奋斗村共有居民630户,总面积6.3平方公里。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拆迁村民住宅1户。

2、市政配套条件

目前在项目用地周边的规划道路铺设有自来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1)供水

项目区附近设有供水管线,与新农村供水管网相通,可保证本项目用水。

(2)排水

项目区周边有雨水、污水排水沟,可经规划与排水管相连,进入排水沟。

(3)供电

*镇变电站可提供新农村用电。

(4)供热

采暖主要采用集中燃煤采暖方式,项目区可规划网道引入集中供暖方式。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和方案

一、规划条件及建筑规模

根据*镇新农村规划的准则,项目建设用地规划为居住用地。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绿化面积2.4平方公里。

二、规划建设方案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规划。

1、道路硬化工程

完成联丰三组9.5km油路工程建设,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10km油路工程建设。

2、居民饮水工程

新的饮用水源井3眼,购置配套设施3套,埋设供水管网19.5km,入户配套设施1017套,埋设入户管道34.5km。

3、排污工程

建设地下钢筋砼主管道19.5km,支管道5km,配套检查井、污水处理设施3处,疏通排污渠道15km。

4、集中供热工程

新建供暖集中供热站1处,购置配套设施1套,埋设供热管网5km。

5、绿化工程

在项目区规划道路两旁种植杨树200000株,种植松树18750株。

6、“六改六建”工程

改扩道路7条34.5km,新建厕所11处,新建产业基地3处,建经济合作组织4个,建立村民理事会,建设规划小康住宅区,建设休闲广场2处16000平方米,建设垃圾池80个,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7、“四位一体”新能源利用工程

新建"四位一体"生态温室120座,主要集中在联丰村与奋斗村,建设面积达4.8万平方米,建成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的"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群。

8、村镇配套设施工程:

完成镇区变电站50万千伏的增容扩建工程;实现镇区供电、供热、供水等机电设施运转正常;完成联丰村120平方米的自来水厂房的建筑。并配套专变1台。购置配套设施1017套。

9、公共服务事业

完成镇区和奋斗村幼儿园园舍各1500平方米的建设及相应配套设施同时,在镇区新建妇幼保健卫生所一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10、基层组织建设

在建立完善农村经济组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新建青年活动中心4处。

第五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其中前期准备工作3个月,实施施工21个月。项目分四个阶段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和招标,四通一平与土建施工、建筑装修、竣工验收。

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2)项目土建工程费用参照巴市类似工程项目的工程费用,设计要求有相关系统功能要求进行估算;

(3)其他建设费用参照《巴市建设工程费用》中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2、投资估算编制范围

项目投资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费,室外工程费,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

3、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主要由临时水电路及场地平整费,土建结构工程费,内外装修工程费,给排水工程费,强弱电工程费,采暖工程费、燃气工程费等7项组成。参照近年来巴市类似工程竣工概算资料,并根据建设时间、规模、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作出合理调整后,分项分类,按单方造价指标进行估算。

(2)室外工程主要包括工程道路、围墙、大门、绿化、上下水管道、暖气管沟、管道、庭院路灯、电缆线路等项目费用。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尚不够具本,本项目室外工程按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10%测算。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由勘测费、设计费,可研报告编制费,指标管理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工程保险费等12项组成。

(4)预备费估算只考虑基本预备费不计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工程投资额(即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室外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三项之和)的5%计收。

4、投资概算结果

(后附投资概算表)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资金232.49万元。

第七章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新农村的各项工程的建成,为广大居民提供便利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少经济效益。如“四位一体”种养生态温室模式。我们按600平米的温室计算每年季节性生产疏菜(西红柿)2500公斤,按5元/公斤计算,收入6250元,猪舍养猪3--4头,按900元/头计算,收入3600元。经分析计算,减去投入成本,可增加收入1500--2000元,户均3人计算,实现人均增加收入500——700元。结合产业基地、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为农牧民提供了农村市场和减少流通环节的差价,均可为农户增加收入。最终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居民增加收入途径的目标。

二、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镇落实解决“三农”问题有关精神,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举措。项目建成以后农民进入宽敞明亮、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农村。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将逐渐引导农民进入城市文明中,并通过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提高农民素质。

新农村工程根据村民意愿和村民的实际条件实现了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该工程建设,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使其改善居住条件又集约了土地。

新农村工程的建设拉开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序幕,新农村工程的建设将全面带动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使农村逐渐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或者向工业、服务业转移。

三、生态效益

新农村建设完成后,首先生活垃圾,污水得到合理处理。结合规模化建设“四位一体”新能源利用工程的实施农户不需要社会管理体系介入,直接将通过“四位一体”模式,将秸秆、粪便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其次,新农村各项设施完成后,将实现绿地面积增加,促进生态系统的改善,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第3篇

关键词:新农村;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3-0093-05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筑市场运行的核心环节。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是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控制项目投资不超过批准的造价限额,还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由于工程造价计价的主要依据是工程量和单价两大要素,所以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工程造价管理基本体制主要体现在对于工程项目的“量”和“价”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模式上。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工程造价管理的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美国模式——竞争性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并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确定工程的“量”,根据市场行情确定“价”;英联邦模式——政府间接管理,“量”有章可循,“价”由市场调节;日本模式政府相对直接管理,有统一的概预算定额和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但是活的单价[1]。

建国后,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准定额计价管理模式。但随着我国加入 WTO,建筑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量价分离”计价办法中对定额人、材、机消耗量实施国家指令性管理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国家建设部于2003年2月17日颁布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3,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计量由政府定额计价模式转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2008年7月9日又了最新的《计价规范》,同时宣布原《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废止。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又称全面造价管理,最早提出于1991年兴办的AACE西雅图年会上[2]。是指有效地使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盈利及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新农村建设项目一般为公益性民生工程,多为政府投资。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和数量逐年剧增。但是由于基层管理理念、文化素质及管理体制的限制,在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面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投资浪费现象惊人。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问题普遍存在[3]。因此,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在新农村建设项目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80%~90%,是决定工程造价水平的关键,也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难点[4]112-117[5] 21-25。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其投资估算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限额目标对其后面的各个阶段的造价起着制约的作用。

工程项目决策是以投资估算为依据,通过经济分析,优选最佳投资方案。但常因在新农村建设项目中,急于启动项目,设计周期短,论证缺乏深度,有的为使项目获批,或者更有为获取国家政府资金、银行贷款而增加工程量,虚增工程投资,使得设计阶段造价与之产生较大差距,也相应增加工程设计来弥补差距,从而导致工程造价不真实,投资估算失去控制意义。

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建设规模的设定、建设标准以及规范要求、功能组成及定位、政府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因素、建设期间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等因素[6]。

1.深入现场,做好市场调研。在项目决策阶段,首先要对项目的市场状况进行深入了解,调查掌握项目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分析产品的价格走势。了解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收集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战略。技术经济人员应收集已投产的类似企业的资料,并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筛选出符合实际的数据。

2 .做好方案的技术论证,选择最优方案。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工程咨询单位提供拟建项目的各项建设条件,加强与工程咨询单位的沟通,有的放矢,加强建设项目市场定位、建设规模及建设标准的研究,做好方案的技术论证。

3 .遵循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批准投资,估算就是工程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它对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起着控制作用,也是资金筹措和向银行贷款的依据。因此,在做好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应遵循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计算出较为准确、切合实际的投资估算额,使工程造价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在新农村建设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应在于设计。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设计费一般占工程项目投资的比例都很低,但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高达75%以上。我国工程质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40.1%的工程质量事故是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居工程质量事故原因之首[7]。所以,一定要加强设计阶段管理,做好设计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投资。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工程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往往造成投资上的浪费。

我国新农村建设项目设计一般由地方主管部门指定某一设计机构完成,不存在竞争机制;设计费计取方式不合理,没有奖惩制度,不能调动设计人员主动控制造价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设计单位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经济的现象,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偏于保守;设计人员只注重图纸和计算,对现场情况、工程概况及工艺流程缺乏了解,这些都是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工程设计全面开展招投标制度。设计中引进竞争机制。开展设计方案优化竞争。以技术先进、造型新颖、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投资作为衡量设计方案的基本标准。中标后的方案再进行技术设计阶段的招标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招投标范围不仅包括技术内容,还包括成本内容,综合评判出最为经济的方案和最为经济的结构。

2.大力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控制工程造价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以及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设计中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3.提倡广泛采用标准设计。标准设计也称通用设计,是经国家及地方批准的建筑、结构和构件等整套标准技术文件图纸,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采用标准设计,一是可以节约时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二是提高设计质量,避免了设计中常有的碰、错、漏、补等现象,减少设计变更;三是可以促进构件制作和建筑施工的机械化、专业化,节约建筑材料。从而有效地缩短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

4.应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应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途径。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设计师应要以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功能分析,使设计方案与造价平衡统一,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5.改革设计计费方式,健全奖惩制度。设计单位在保证工程安全与不降低工程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案,节约投资就应给予奖励;反之,因设计单位的过失,造成工程投资“三超”,就应扣减相应比例的设计费。

6.引入设计监理理念。设计监理的实行,即从项目可行研究阶段入手,对设计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可以减少设计过程中的缺陷与失误,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8]。

三、项目招标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目前,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普遍采用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竞争机制,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施工单位,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受到来自外部行政干预,公开招标变成了邀请招标,甚至直接变成了直接发包,使得最后中标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投标方之间相互勾结,出现串标、陪标和围标的现象,易造成工程造价失控。

在招标报价上,目前大多采用行业统一的定额计价,投标企业没有定价的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各投标企业报价的差异只能在利润部分调整,这种报价方式体现不出企业的实力和优势,也很难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最终抉择中标单位时,也往往根据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这样就迫使有些投标企业通过故意漏报工程量而降低报价,中标后再通过工程变更提高造价,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建造豆腐渣工程。

1.培育一支公正廉明、业务精通的评标专家队伍。评标专家的素质高低对评标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建立一支公正廉洁,既懂得建设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的评标专家队伍,保证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积极推广询标制度,增强透明度。

2.加大招投标过程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加强对于招标投标活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规范各类招投标活动,杜绝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发生,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3.推行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采用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业主与承包商在统一的工程量清单基础上进行招标和投标,摆脱了定额标准价格的概念,真正实现了量价分离、企业自主报价、市场有序竞争的价格形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报价,在投标中处于优势位置。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的目的,有利于防止施工过程的变更和结算时的纠纷。

4.签订合理可靠的合同。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造价,施工阶段应加强对合同的签订管理,以保证合同价格的合法性、合理性,减少合同纠纷,避免合同欺诈,维护和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有效防范合同方面的风险,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四、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是把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工程造价的90%以上都耗用在施工阶段[9]。在施工阶段,承包合同价已确定,造价控制目标明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工程成本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主要因素在于三个方面:施工的组织管理方式、材料设备的选购及变更签证。

1.把好工程材料、设备价格关。建设工程的材料费一般要占整个建安费的60%以上,所以控制材料费的支出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对该工程所用的大宗原材料(如石料、钢筋等)及主要设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从中选择比较质优价廉的产品。若选购材料的数目较大或材料设备价格非常昂贵,最好采用招标方式。

2.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为控制工程造价,每一建设工程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实践证明,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5%~10%左右,少数项目超过30%或更多[10]。因此,如何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若管理不到位,就可能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驻地监理及建设单位代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设计进行变更,应尽量提前,使损失降到最小,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先算账后变更,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进行签证时,实行四方签证制度,即所有的现场签证必须经承包商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代表、开发商代表四方共同签字方为有效。

4.实行跟踪审计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通常采用先施工后算帐的方式,按传统的审计做法,工程的结算待到竣工验收以后再统一送审,结算审定时间会拖得很长,而且,还因事过境迁,诸多争议事项可能发生。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实行“边施工边算帐”,既能减少损失,节约预、结算的对数时间,提高造价的准确程度,减少扯皮事项,又能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11,12]。

五、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结算是项目建设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直接关系到甲乙双方经济利益,涉及到业主的投资效益和承包方的经济效益。加强工程结算审核尤为重要,对投资方而言,能控制投资造价;对承包方而言,能获得最大收益。

目前,结算送审不及时,送审资料不完整,资料不真实,巧立名目,增加变更工程,高估冒算,高套定额和取费标准,以提高工程造价,获取非法利润的现象比较普遍。结算审核时,必须依据施工合同,对工程量计算与计价,相关费用的核定,设计变更、工程签证手续及实际竣工项目状况一致性进行审核,踏勘现场、了解实际情况,确保结算审核计算无误、计价正确。

1.严格工程量的审计。工程量的审计是工程决算审计的核心。对于任何一项工程决算的审计,都是围绕着量、价、费进行。而工程量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材料量的数量、直接费、间接费的差异以及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2.材料价差的审计。材料价差的审计在竣工决算审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料价差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的真实程度。首先要根据预算定额计算材料用量,重点审计材料用量的准确性。其次,根据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信息和实际市场价格确定材料价格。

3.加强现场签证的审计。首先要审计现场签证手续是否齐全、签证内容是否真实、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等,尤其更应注意有没有甲、乙双方为了取得不正当利益,做虚假签证套取工程款的问题。对现场签证加以重视,审查签证依据的同时,深入现场加以核实,做到心中有数,处理问题才有说服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控制,应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松懈的,而且每一个环节也都是重要的。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项目各相关单位精心组织,密切配合,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采取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切实解决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才能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目标范围之内,最大限度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最大程度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庄洪荣. 清单计价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J]. 建筑与发展, 2009(6): 75-76.

[2]黄劲, 蒋健华.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 2008,34(6): 256-257.

[3]马林林. 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J].山西建筑,2008,34(1): 283-284.

[4]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委会.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5]尹贻林.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6]姜惠华. 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20(12): 201-202.

[7]高飞飞. 浅谈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2):90-91.

[8]陶晓蓉. 设计阶段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控制[J].四川建筑, 2008,28(1):233-234.

[9]何建. 施工阶段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某机械工业园建设项目为例[J].价值工程,2008(8):108-109.

[10]彭静, 尹豪. 浅谈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工程变更管理[J].科技资讯,2011(18):35-36.

第4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认真总结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2011年项目申报工作,对今后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出意见。

1.正确评价五年来新农村专项资金投入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成立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6年专项资金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过去五年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突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全面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据统计,五年时间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46亿元,县(市、区)投入达到10.77亿元,乡镇投入达到4.09亿元,加上省级投入,各级财政投入总计达到25.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35.5%,市(州)级财政投入占5.8%,县级财政投入占42.5%,乡级财政投入占16.2%。到目前,全省有近1/3的市(州)、1/2的县(市、区)、3/4的乡镇都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是有效捆绑了各类资金项目和集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专项资金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在省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按照资金项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商贸网点、市场流通、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在全省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机制,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创新建立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同时,积极调动发挥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227.0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43亿元,占20.4%;各级各部门单位帮扶投入14.74亿元,占6.5%;发动社会能人和有关团体、企业捐助投入3.9亿元,占1.7%;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占22.7%;农民自主投入94.12亿元,占41.5%。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5.23,起到了“四两拨千斤”和杠杆撬动作用。

三是有力地支持了项目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补贴是省级专项投入的重点。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了试点阶段“百镇千村”和深入实施阶段10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538个,支持建设农村社会事业项目609个,支持建设农村环境改造项目437个,支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24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50110户,支持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13个。省级专项资金投入促进形成了新的农村投入机制,构建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渠道,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实现了市带县、城帮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全省共同努力下,有6类项目建设呈现了快速推进的大好局面:第一类是在产业发展上,全省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屯4205个,工业集中区72个,各类专业合作社978个,实现产业立村230个,市场活村75个,人才强村36个,旅游兴村58个,城镇带村63个,第二类是在农村道路建设上,全省1000个示范村,累计修水泥路11132公里,柏油路47公里,巷道铺砖466公里,修边沟1251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屯屯通和户户通达到70%以上,第三类是在农村房屋改造上,新建砖瓦房16.4万户,改造旧砖瓦房15.4万户,新建和改造面积2449万平方米,户均面积达到80平方米,重点推广了新式农居和暖房子,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第四类是在农村环境整治上,改围墙8.3万延长米,修铁大门21.6万个,建公共厕所14443个,建室内水冲厕所32151个,建户外卫生厕所33.9万个,建垃圾站18180个,建垃圾填埋点15117个,栽树15098万株,安装路灯50547盏,第五类是在办公健身活动场所上,新建和改造村部2240个、卫生所2342个、农民夜校1213个,建乡村文化站599个、村图书室2150个,建文体健身广场1093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4600套,第六类是在便民服务上,新建农村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通过新农村建设,全省打造了一大批产业发达、环境整洁、院落整齐、设施完备、美化绿化的魅力村庄。

四是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到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上来。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加大规划编制的资金支持,是启动规划、做好规划的重要保证。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累计投入规划编制资金5500万元,其中投入省级专项资金2220万元,地方配套3280万元。开展并完成了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概况、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数据普查,支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和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五是支持启动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信心。五年来,在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省新农村办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09年开始,由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实施两年已完成培训任务4000名。省里还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近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

总之,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这一成绩的取得与省和各级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专项资金的设立已经成为凝聚各级各方面力量,合力建设新农村的原动力和活化剂。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规范,积累了一定经验。一是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扭住关键,找准切入点,牢牢抓住发展生产和改善民生两项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强化扶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抓纲带目、纲举目张,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才能加快农村面貌的改变。二是尊重民愿,切实发挥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还权于民,建什么、怎么建都由农民自主决策,不包办代替,不行政命令,不搞暗箱操作,实行公开公示,接受农民群众监督,这是搞好新农村项目建设、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的有效办法和重要保障。三是激励约束,注重发挥专项资金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充分体现专项资金的补、引领性和带动性,对于项目捆绑多、自主投入大、干的效果好的,坚持多补助、多奖励,调动积极性;对于具有创新的、方向性强、起点高的项目,比如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这类项目等,给于重点倾斜和大力支持;对于那些无所作为、工作推进慢、建设效果不明显的,适当削减支持规模。四是立制规范,把各项制度建设贯穿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注重项目审批程序,坚持村申报,乡镇、县、市和省逐级审核审定的办法;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公示制、建设合同制、工程招标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等,严格履行各种手续;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检查,每年春秋各集中检查一次,既检查项目,又检查资金,确保项目建设扎扎实实,资金使用管理安全规范。五是协调配合,努力做到部门之间工作衔接有序、上下工作拧成一股绳。多年来,与省财政、省发改部门工作协调顺畅,保障了专项资金的规模和及时审批下拨;加强了与市(州)、县(市、区)和村镇工作的有序衔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真实性、可行性,保证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地发挥了专项资金的支持作用。可以说,这些工作经验是上下共同努力、共同实践的结果,要倍加珍惜,积极运用,以利工作,切实把今后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做的更加扎实、更富有成效。

2.全力做好今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申报工作

2011年是全省新农村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第二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省里继续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补助。前段时间,经过与省财政厅沟通协调,省农委党组研究确定,省新农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吉林省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以吉农综字[2011]56号文件下发到各地组织实施。2011年项目申报工作与历年比较,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一是时间紧。按照计划,在2月底前完成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下发工作,3月15日前完成项目申报,3月31日前完成项目考核,4月15日前完成项目调整,4月30日前审定项目上报省专项资金委员会,争取5月份第一次例会审核通过,6月底前将资金拨付到市、县。从整个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上看,可以说是步步紧逼、环环紧扣,时效性很强,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二是任务重。1000个示范村项目申报和审核审定工作,无论是从示范村数量来说,还是从工作环节来讲,都存在着点多面广、程序多项目多、数据量大工作量大、检查任务重和复核任务重的特点,需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合力攻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三是责任大。项目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示范村建设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资金的后续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和规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工作上要细上加细,做到申报无纰漏、无遗落,一次申报、一次成功。四是关注程度高。尽管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新农村办公室以及各个示范村对此非常重视,不仅关注能批多少资金,还关注今年干什么项目,我们一定要引导好,把好事办好,切实让各个方面和各个层级满意高兴。

根据2011年面临的新形势,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文件精神要求,今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一)申报范围、补助原则和支持重点项目。项目申报范围主要是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补助原则主要有5条:上限控制,对示范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并根据示范村大小、建设成效和原有条件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重点支持,主要是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相对集中,申报项目要具备一定规模,避免出现项目投资过小、数量过多。每个村申报项目1个,最多不超过2个,排好顺序;尊重民意,按照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确定建设项目;奖优罚懒,对于地方投入大、乡村集体和农民主动投入、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的,给予适当倾斜。相反,则适当削减支持规模。

2011年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0类,分别是: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二是桥涵建设。三是自来水工程建设。包括水源、泵房、管线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包括路边排水沟、屯内小河流两岸整治。五是清洁能源建设。兴建集中供气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省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70万元,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和村集体、农民自行筹措。六是休闲文化广场。包括场地整治、设施配备、宣传栏建设等。七是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场、垃圾转动车等。八是有线电视建设。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或建设卫星接收装置。九是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支持示范村改造农户围墙,统一格式,美观实用。十是太阳能路灯。这10类项目是省里综合考虑全省情况确定的,既照顾了建设好的地区,又考虑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项目申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对于省里没有支持的项目,各地可通过本级专项资金、乡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予以扶持。

(二)申报程序及时间要求。申报程序基本是与往年一致。各示范村要按照规划建设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经市(州)、县两级农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签属意见后,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按照早申报、早批复、早实施的要求,省里已将《项目申报管理指南》通过网络进行了转发。要求各地在3月15日前将申报项目上报到省里,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省里还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查、集中审核、专家论证,上报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审批。这样,2011年的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最晚不迟于6月底前完成。因为,省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规定,2011年同2010年一样,凡是6月底前没有下拨专项资金的,每逾期1个月削减10%,并在第二年预算安排时扣减。11月份起不再下达专项补助资金,结转下年使用。这次会议结束后,大家就要立即着手组织抓好本地项目申报工作,尤其是部分县(市、区)示范村数量较多,市县两级要加快项目审核进度,在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出现贻误时间,影响省里项目批复,责任自负。

(三)项目核查。为确保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省里要对各地的申报项目进行检查。3月15日以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会同财政部门组成9个组,对全省1000个示范村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实地考核,对所有示范村2010年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是查阅账目,对2011年申报项目进行逐村现场对接,根据实地与可能确定建设项目,同时对部分示范村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核和检查。要坚决杜绝和防止利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偿还历史积累的债务。发现哪个地方出现这类问题,不仅要追缴今年的专项资金,以后也不再支持安排。

(四)专项资金分配办法。在申请补助额度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申请额度要实事求是。一般来说,每个村申报资金规模在20万元左右,工作开展好的村可以多报一些。另一个是注意项目捆绑。省专项资金委员会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不撒‘芝麻盐’,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这是硬性要求。各县(市、区)要继续按照2010年的做法,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捆绑立项,以申报指南的10类项目进行捆绑整合,如,道路建设项目就是将各个示范村申报的道路建设项目捆绑为一个以县(市)为单位的项目,一般一类项目申报示范村个数要在3个村以上,申报补助资金超过50万元。各(县、市)在申报时一定注意,没有达到这个规模就协调各村进行项目调整。

(五)需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坚持以规划为指导进行项目申报。做好规划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特别是这1000个示范村,要进行连续三年的投入建设,必须要制定科学建设指导规划。去年,在省里的要求和督促下,各地、各示范村都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一些县(市、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本级拿出很大一块资金,推进省级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到目前已有近70%示范村规划编制任务已经完成。2011年还没有完成的,要抓紧完成,避免盲目建设和无序建设。在项目核查中,是否是按照规划进行申报将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二是突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面貌。经过省里积极协调,农户的院墙、大门建设和安装太阳能路灯纳入了2011年省里支持项目,这是一个突破。同时,市县两级也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主要投入方向,建立起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2011年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面铺开的有利时机,把省里专项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其它政策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立项和批复会充分考虑对其它方面投入带动情况,凡是有其它投入的就优先立项,凡是其它投入较大的就给予多一些的支持。几年来,省里一直督促市、县两级要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践看,凡是设立的,工作就主动,工作成果就大,就能形成多渠道投入、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社会广泛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这次会议后,还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的市(州)、县(市、区)还要继续积极争取,这不仅是我们做好工作的要求,也是强化单位职能、树立部门形象的重要方面。四是切实尊重农民群众建设意愿。项目申报要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重点解决好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路、水、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要坚持民主程序,项目申报要进行民主决策,申报项目要在村里公示7天。五是做好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申报。2011年继续以试点性质安排一部分秸秆气化站建设项目,总体考虑数量控制在15个以内,力求做到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由于秸秆气化项目投入较大,省里只解决项目投入的一半多一些,所以要求申报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示范村要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所在的县(市、区)财政投入要达到30万元以上。同时考虑项目长久运营,在项目检查中,凡是申报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省里将对村班子组织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农民自筹能力和县级财政匹配资金情况也要进行考核。对于不具备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不得申报秸秆气化站项目。

3.切实抓好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从全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看,各县(市、区)都能够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但个别县(市、区)仍然存在着缓拨、滞拨、串项使用等倾向性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就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切实保障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出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当年省里批复的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专项。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乡镇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拔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时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付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实行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实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经得起检查和审查。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不准暗箱操作。四是建档立卷。对于开展各类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四)加强存在问题的整改。从前段时间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调度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县(市、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是严肃规范的,专项资金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但也存在着有的地方资金挂帐、项目无法实施问题。对于过去擅自串项的要妥善处理,抓紧解决。对于去年和今后批复的项目,无论是因灾还是其他原因,省里要求一律不准串项。各地要坚决杜绝这类问题,哪个地方再出现这样问题,就取消哪个示范村资格,同时对县(市、区)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提出批评,并取消年终省级先进的资格。

第5篇

1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对于提升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运营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主要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建设项目材料选购安全监督、建筑项目安全管理资金落实管理以及建筑项目安全设施管理。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已经开始步入关键时期,国家对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可以很好的改变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对于提升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度以及质量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保证作用。同时通过对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安全管理措施制定不科学、项目材料选购缺乏安全监督、安全管理资金使用混乱以及建筑项目安全设施管理混乱等。

2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2.1 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

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使保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最为基本的条件,纵观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情况,发现大部分安全管理情况很不科学。基于此,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措施必须进行改进,当地的公路建设项目负责人应该结合当地公路建设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不能一味的沿用过去的安全管理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有很好的应用经验,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好的安全管理措施就可以随意使用,另外还应该提升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意识,只有意识到位了,才会真正的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为农村公路建设安全管理给予政策支持。

2.2 对材料选购加强监督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假若因为材料选购不当,使得很多建设材料质量过差,那么就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所以必须对建设材料进行监督管理加强,以此来保证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降低。材料采购部门必须派遣专业人员去购买材料,并且将购买的原材料进行细致的质量检验,一旦发现质量存在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将质量不佳的材料进行更换或者报销,不能因为质量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另外还应该对施工过程中进行材料使用规范的监督,有的员工为了图方便,在进行项目施工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使得农村建设项目具体施工进度和预期目标存在出入,所以必须对材料使用方法进行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

2.3 规范安全管理资金的使用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资金一般是由中央财政部门或者是当地政府财政部门进行投资,所以一般都会采取低价竞标的方式选择安全管理单位,就会导致安全管理资金使用过于混乱。安全管理单位假若人员素质较低,很多安全管理人员会谎报工作量,然后由上级部门进行安全管理资金发放,这样的行为导致农村公路安全管理资金使用混乱。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提升安全管理单位评判标准,对安全管理单位人员素质进行考察。安全管理单位应该对工作人员工作内容进行严格规定,将每一天的工作内容进行记录,一旦发现谎报的情况,及时处罚,情节严重者可以辞退或者给予刑事处罚。对于安全管理资金的每一笔使用情况都应该有专人进行记录,一旦公路建设项目完工之后,发现有的位置安全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可以通过记录找出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

2.4 加大公路安全设施管理

农村公路一般客流量不大,一定时间内通行的车辆更不会很多,所以很多地区就忽视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管理,很多地区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安全设施经常被认为损坏或者是失窃。对于这种情况,农村公路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公路安全设施管理力度,一旦发现有人故意损坏或者是偷盗公路安全设施就必须进行严格处罚,情节严重者可以进行刑事处罚,一味的进行经济处罚不能够震慑损坏者,所以必须采取严格手段,对安全设施进行全面管理,安全设施能够正常工作,对农村公路后期运行也是一种保障。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农村户用沼气、沼气服务网点和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通过政策激励、项目带动、专业施工和综合开发等措施,达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最终实现农村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村环境优良化。

二、工作目标

2009年全县建设农村户用沼气4417户,其中:中央新增建设2500户、市级新增建设700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1217户;新建乡村沼气服务网点60个;结合养殖业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6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实施对象必须是退耕还林农户,任务分解详见附件1《*县2009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分配表》。

三、建设内容

(一)户用沼气

全县户用沼气建设主要内容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单元,即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户用沼气建设可以是一户一池,也可以是联户建池,基本要求如下:

1、沼气池。重点推广10立方米以上贵州多能高效A、B型沼气池。要求配套安装抽渣、抽液和冲厕三泵(“三泵”配套是实现沼气池正常运行的核心技术,起到回流搅拌、进出料平衡的关键作用)。建池过程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整体建池强度,要求在5天内一次浇注砌筑完成;二是“三泵”要做到可撤卸式安装,以便农户检修;三是必须配套蓄粪池,保证沉渣的抽取和屯积,容积应大于1立方米,饲养3头生猪以上农户,按每增加5头猪增加1立方米蓄粪池容积,凡建池不配套蓄粪池的不予验收;四是坚持采用U型压力表试水试压,把好建池质量验收关。各项目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将建池工艺水平纳入对技工技能高低的主要考核标准,对不能按图施工或不能适应新池型建设的技工,要给予淘汰,确保施工队伍素质和工程建设质量。各项目乡镇在任务下达后,要举办现场培训会,提升技工建池水平。

2、改圈。坚持圈舍与沼气池同步配套建设,浇注水泥地面。圈舍修建要注意避开沼气池顶部的所有观察孔和活动盖,以免粪水流入水压间产生二次污染,影响沼肥利用效果。特别强调的是配套建设是保证沼气池使用效果的关键措施,可从根本上解决裸池“雨天积水,冬天不保温、不产气”的问题。因此,沼气建设应坚持在有配套能力的农户中实施。

3、改厕。我县爱卫会改厕项目与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结合修建沼气池厕所。改厕必须严格按照爱卫会的改厕项目标准,改厕类型推荐沼气式户厕,厕所与沼气池联接,共同应用一个地下部分。改厕要做好合理规划和布局,配备沼液回流冲厕装置,实现沼液回流冲厕,保持厕所内清洁卫生,改厕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通过建设沼气式户厕,带动农村改厕工作,提高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并积极配合县红十字会开展健康教育,确保沼气式户厕的保养及正确使用,改善当地的卫生习惯。

4、改厨。厨房要求整体布局协调,厨房灶台要统一标准,基本参数为台面高65-70厘米、宽50厘米,台面粘贴瓷砖。厨房内的沼气灶具、沼气调控净化器、沼气管道等安装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到规范化安装,沼气调控净化器安装高度距灶面50-60厘米。

5、输气管网。室外输气管道要求硬管套软管,并埋设于地下,放坡角度不小于2度;室内管网要求做到横平竖直、规范化安装;灯具、开关安装要规范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并将积水瓶安装在低洼处,避免管路水阻。

(二)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

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在保证供气及“三改”的基础上确定池容大小。联户沼气池池容要求在50立方米以上,集中供气不少于5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要求集中供气50户。

1、养殖小区集中供气沼气工程。在人畜分离、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的村,建设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附近农户提供沼气。养殖小区集中供气沼气工程以“一池三建”为建设单元,包括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沉淀、调解、进出料、搅拌等装置)、沼气供气(沼气净化、储存、输配、计量和利用装置)和沼肥利用设施(沼渣、沼液处理及综合利用装置)等。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沼气发酵池、贮气水封池、前处理池、沼液贮存池、保温室、沼气管网等;设备主要包括泵、流体管网、电器控制、脱硫塔、沼气灶具、检测设备等。

2、联户沼气工程。在沼气需求迫切、养殖农户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养殖农户为核心,以相邻几户为单元,建设沼气池,配套进行改厕、改厨,有养殖的改圈,通过输气管道实现集中供气。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沼气池、贮气柜、沼气管道、灶具等。

(三)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以项目村为依托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网点具备为300-500个沼气农户服务的能力。通过实施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努力推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自我服务机制,积极开展专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和试点工作。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建设内容包括:

(1)具有一处固定服务场所,经营沼气配件,存放服务装备,培训人员,接待服务农户。

(2)配备一套进出料设备,包括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等,运输沼液沼渣,为农户提供进出料服务。

(3)配备一套检测设备,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科学检测,安全服务。

(4)配备一套维修工具,包括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

(5)购置一批沼气配件,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管路、三通、接头、开关、纱罩、灯罩等,保证维修更换的需要。根据需要购买发酵菌剂。

四、工作进度

(一)启动阶段(2009年3月15日—4月14日)。积极开展宣传动员、技术培训。通过召开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让沼气建设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沼气建设氛围。重点选好有一定基础条件和积极性的村、户,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加强技术培训。

(二)实施阶段(2009年4月15日—10月31日)。充分利用农闲时节,抓紧时间,组织力量大力实施,掀起全县沼气建设。

(三)完成阶段(2009年11月1日—11月30日)。做好已建池的规范安装和使用,对照任务,加大力度,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扫尾工作。

(四)验收阶段(2009年12月1日—12月31日)。在各乡镇自查、整改、完善的基础上,全县统一组织验收,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

五、资金筹措和使用

*县2009年户用沼气补助资金将整合爱卫会改厕资金,因爱卫会改厕补助标准现在还未确定,目前补助建池农户每户2250元(爱卫会改厕补助资金下达后按补助标准补助),合计993.8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7.55万元、省级配套75万元、市级投资和配套261.89万元、县级配套99.38万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补助每个18万元,合计10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5万元、省级配套9万元、县级配套54万元;乡村服务网点建设补助每个5万元,合计3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4万元、省级配套114万元、县级配套72万元。另外,县级按每完成1户户用沼气池建设补助130元,预安排57.42万元作为县、乡镇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培训、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学习培训、差旅、交通、蹲点补助、生态农业示范、检查验收等工作经费。资金预算详见附件2《*县2009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预算表》。资金具体划拨办法:建设任务下达后预拨50%,剩余50%根据工程完成情况进行兑现。同时,各项目乡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加大投入力度,相应匹配一定资金和工作经费,确保农村沼气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主要措施

农村沼气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办好的十大实事之一,各项目乡镇要把发展沼气作为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对农村沼气建设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全力抓的工作格局。严格按照下达的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村、到户,确保高标准按期完成沼气建设任务。

(一)组织管理

2009年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由县农业局组织实施,农业局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能源办具体负责做好项目管理、技术培训、后续服务和可再生能源新技术试点示范等工作。项目乡镇的政府主要领导为项目负责人,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乡镇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目标任务责任状。项目乡镇农推站为项目法人,具体对项目的申报、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全过程负责,并对建设质量负终身责任。为解决好项目乡镇管理力量薄弱问题,要求在乡镇农推站加挂农村能源办公室牌子,并明确专职干部管理农村沼气建设。

(二)项目管理

农村沼气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有关项目管理的要求组织实施,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1、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坚持持证上岗,凡从事沼气池建设的人员,须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技工自愿和优化组合的原则,以项目乡镇为单位组织专业队伍施工,实行合同管理,合同要有“包建池、包质量、包建后服务”的内容。县农业局要高度重视建池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合同管理、安全预警、技能培训、“三改”技术规范、质量监理、建后回访及服务等方面。杜绝因技工队伍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后造成质量失控的情况发生。

2、实行项目档案制。“国沼”项目要严格按照农业部“生态家园网”国沼数据录入要求,按时将“国沼”项目用户档案和执行情况相关数据输入“国沼”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应按照“贵州省县级农村沼气项目档案管理指南”进行规范,对项目(包括建池户)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做到户建卡、村建册、县建簿。

3、实行标识和图斑管理。对建池户实行标识管理,要求安装配发的标识牌,并在猪圈或厕所的墙体明显处刻上永久性标识,标识要刻上编号、建设单位、建设时间、技工编号等,以便与老池子区分。标识内容要与建设档案的内容相一致。做好图斑上墙,以色斑区分年份、数量和实施区域,以便核查和跟踪服务。

4、实行倒计时工程计划,及时反馈信息。信息反馈工作是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和内容,县农业局能源办要做好填报工作,各项目乡镇要相应制定倒计时工程计划表,随时掌握工程进度情况,及时向县能源办反馈信息。每周按时上报沼气建设进度到县能源办,报表数据真实、准确,有负责人及统计人员签名,并加盖乡镇政府公章。

5、实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沼气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建立严密的安全预警机制,县农业局能源办要签订好“能源办与技工、技工与农户”两个合同,分别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合同内容要强调建池、安装、使用、清池等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事项,以及技工对农户义务宣传安全知识等条款。建池农户要粘贴《沼气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图表》,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严禁在人居住的农舍内挖坑建沼气池,木质结构的农房内沼气灯安装与屋顶的距离不少于50厘米;沼气灶燃烧器与屋墙的距离不少于25厘米,沼气灶燃烧器靠近的屋墙要设置防火墙或安装瓷砖。在部分建池挖坑困难的地方,爆破施工的施工队伍须取得安全生产部门准许后,由专业爆破人员进行爆破。

6、加强管理人员和职业技能培训。县农业局能源办和乡镇农技干部要全面掌握沼气技术,积极参加省级举行的农村能源管理干部培训班(含信息化管理)和农村能源职业技能培训班。县农业局及各项目乡镇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抓紧举办建池、管理技术等各项技术培训,重点培训技术骨干、施工技术人员,壮大专业技术队伍,满足全县沼气建设需要。

7、实行项目后续服务网络体系管理制。要加快县、乡、村三级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以县级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支点、村级服务网点为单元、农民沼气服务人员为基础的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新型沼气技术服务网络,实现沼气施工专业化、管理物业化和服务社会化目标,确保沼气的实际应用效果。

8、实行村务公开和社会监督制。县农业局及项目实施乡镇对项目建设的物资分配和资金补助要账物相符,项目村要实行项目公示制度,在村务公开栏中对项目建设任务、补助标准、物资供应等内容进行公示;沼气任务要纳入乡镇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对确需收费的要实行收费公示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增加其透明度。县政府设立沼气建设项目投诉办公室在县农业局能源办公室,电话:3637702(传真)。

(三)资金管理

第7篇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今年上半年,我镇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县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核心目标,狠抓了一个“实”字,突出一个“干”字,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克服困难,转变观念,抢抓各种发展机遇,在抓好大农业经济的同时,将二、三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力度,全镇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下面我就半年来我镇的工业经济运行及项目、招商引资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汇:

一、工业经济运行及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情况

截至6月底,全镇共有私营企业17家,个体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605家,从业人员达1982人,现有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

1、工业经济指标完成及企业运行情况

1-6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73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6.7%,实现二、三产业营业收入849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5.4%,实现增加值49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1.7%,实现利润54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2%,上缴税金25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8%,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6.5%、8%、5%、6.8%和7.2%。

从全镇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整体运行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原创: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企业除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外,都能按照市场准则合法经营,文明办企业,企业在抓好质量的同时,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新华纸业、锦华包装、隆盛油脂等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设备更新和厂房改造,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镇采取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网络招商等措施,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把引进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依托园区建设和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截至目前,我镇已动工项目3个,合同投资金额6500万元,到位资金1550万元,正在洽谈的项目5个,共涉及投资金额1.6亿元。

(一)已动工项目:1、天呈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00万元新增加的日处理500吨番茄生产线和年产1000吨番茄调味品生产线。目前到位资金1000万元,预计月可开工投入生产。2、江苏南通第二粮油机械厂投资1000万元新增的日处理30吨的色拉油生产线和脱绒生产线项目。目前到位资金200万元,预计月可开工投入生产。3、新疆万福投资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的沥青生产项目,已到位资金330万元,目前土地手续已办理完毕,厂区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

(二)正在洽谈的项目:1、投资5000万元的年产5000吨棉浆粕生产项目,由河北保定投资商投资建设,目前正在采购设备,在6月中下旬动工。2、投资1000万元的牛羊肉分割和冷库建设项目。3、投资4000万元的可降解农膜和淀粉生产项目。4、投资5000万元的玻璃纤维隔板生产项目。5、投资1000万元的农业机械生产项目。

3、项目工作运行情况

我镇在认真总结过去在项目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争项目、跑项目、抢项目、促发展”的观念,积极主动地抓好项目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项目办公室,健全了项目跟踪负责制,对每个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直到项目落地生根,从而形成全镇上下抢拼项目的工作格局。

上半年,我镇已落实国债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867万元,其中国债投资678万元,主要一是xx村1600亩的深埋式滴灌项目;二是宁州户村万亩末级渠系建设项目;三是乡村文化站建设项目;四是xx村万亩中低改项目。正在申报的项目有4个:一是东滩村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已上报国土资源部,申请国家投资1051万元,项目8月份能落实下来;二是天呈番茄调味品生产线技改项目已报自治区经贸厅;三是良种场、xx村、宁州户村2000亩地表加压滴灌项目;四是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

在此基础上,我镇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研究,注重加强与县发计委等有关部门和区、州有关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多渠道多层次从上级部门获取项目信息,拓宽项目信息来源,增加项目数量。

二、农牧民进新农村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三季繁花、四季有景、色彩变化多样”的生态镇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了《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初稿),对38个居民点全部进行测量,按照因村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的原则,针对各村(场)的经济实力和基础,确定了以x场、x场、x村的园林生态村型,xx镇村民族风情型和xx、x村、xx村、x村村庄改造型的总体规划要求,制定了示范、普及和过渡三类标准,按试点、全面建设和重点提高三步实施,力争在2008年全面完成我镇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目标。

利用召开党政班子联系会、各村(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等各类会议,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调动了农牧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组织1000多名村(场)“两委”主要成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实地参观玛纳斯县、大丰镇、五工台镇和园户村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让他们实地感受了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六乱”带来的好处,实现了“要我建”向“我要建”的转变。现在,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高涨,积极相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新农村建设。一些原来没有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村(场)也纷纷要求提前建设,如:xx镇村、东滩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该村的新农村建设。

针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实际,我镇采取“三个一点”投入模式,即:项目支持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拿一点。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投资导向,重点在乡村道路建设、改水改厕、沼气池、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理等方面加强项目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面加强我镇基础设施条件。目前,共储备项目26项,上报项目8项,其中,乡村道路在建35公里,拟建7.7公里,争取列入明年项目计划60公里,这些道路预计投入资金1900万元,国家配套资金950万元,自筹资金950万元。同时,积极引导各村(场)挖掘自身优势,把“两工”、机动地公开招标、机井公开租赁、发包和拍卖等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政策用足、用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截止目前,共投入221万元,组织义务工0.7万个,建设道路35公里,改厕70户,新建沼气池34个,垃圾池28个,组织全镇性卫生大扫除5次,种植各类高档苗木4000余棵,新建抗震安居房66幢,修砖围墙6100米,初步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一定程度改善了各村场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创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招商引资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我镇的土地储备不足,工业园区土地未置换出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x和x国道沿线,全部是保护耕地,仅有的荒地,不是大坑、小坑,就是坟地,再加上镇财政资金困难,无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谈的项目多,落实下来的少。

(二)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用地报批手续难度大,既影响了项目开工建设进度,由造成了一些项目的流失。

(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较大,据估算,我镇要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才能实现“村容整洁”的各项要求,镇财政和一部分村(场)经济比较薄弱,实在无力承担这部分建设资金。

九、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我镇虽完成了县上下达的万元的任务,原创:但据力争完成万元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我们将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尤其是xx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00万元和xxx第二粮油机械厂投资1000万元新增加的两条生产线,督促其尽快购买机器和安装工作。

(二)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已争取到的项目建设工作。二是抓好xx村末级渠系建设,天呈番茄调味品技改等已上报项目跟踪落实工作。确保年内实施建设。三是紧紧抓住今年国家对农业、产业投入给予政策倾斜的时机,准确把握国债投资动态,积极上报番茄基地项目、产业化项目、设施农业项目和温室大棚花卉项目,为项目立项储备打好基础,以项目实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继续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储备及争取工作,重点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乡村道路、末级渠系等)。抓好林场州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要求,加快苗木展示区建设进程。

(四)加快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的整理、修改、完善工作,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第8篇

关键词:农村体育设施;项目评估;APC评估;公益项目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35-02

关于公益项目的评价,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理论有3E(Economy、Efficiency、 Effectiveness)、3D(Diagnosis、Design、Development)、顾客满意度评价等。而3E理论虽然有助于提升公益项目的效率,但在提升公益项目的公信度上力度不足。3D理论提升了项目的公信度却在提升公益项目的效率上存在短板。顾客满意度评价在改善项目服务品质上有所作为,但在其他方面作用甚小。基于以上理论的缺陷和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选择APC评估理论衡量项目的绩效,对于提升项目效率、服务品质以及公信度都有积极作用。APC评估,即对公益项目的问责制(Accountability)、项目的绩效(Performance)和实施项目的组织能力(Capacity)进行评估。它综合了现有理论的优点,并适当增加了社会影响和持续性方面的评价,更适合公益项目的评价。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方式从单一化转为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锻炼身体保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农民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其中,体育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一部分被列入建设规划,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张范镇位于枣庄市新城区与旧城区之间,经济水平在枣庄市属于中等水平,比较具有代表性。截至2009年12月,张范镇镇政府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投资建设了标准篮球场,40%行政村利用村财政配套建设了健身器材和乒乓球台。

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者理论支持

林毅夫(2000)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一般较小,施工期短,使用的物质投入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较快、较大。这类基础设施建设高度劳动密集,以使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为主,能够创造出许多就业和收入机会,形成良性循环。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的状况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由于我国历史经济政治制度原因,农民被长期固定在土地上,致使社会流动停滞,也造成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落后。目前,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也日益加大,三农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三)项目实施的合理性

“当前,我国总体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在这样的大形势之下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建设体育基础设施,让农民分享社会的经济成果是合理的。

三、项目的效果评价

(一)项目的效果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了4个自然村150个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28份,问卷有效率为85.3%。关于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热情的调查结果见表1、表2及图1、图2:

通过图1、图2及表1、表2的表数据分析,在体育设施建设后,居民极少锻炼的比例由31%下降到17%,其中,老年人减少幅度最为明显。偶尔锻炼的居民比例则由49%,下降到42%基本可以认为是持平的。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则由原来的20%激增至41%,可谓效果显著。在经常锻炼的人群中涨幅最为明显的是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青少年经常锻炼的比例由42%增到78%,中老年经常锻炼的比例由2.7%增至25%。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增加,极少锻炼的人数比例减少,从正反两个方面证实了居民在体育设施建设后运动热情的增强。显然,该项目已经成功的实现其目的,效果明显。

(二)项目的质量

被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是衡量项目服务品质的重要指标。从回收的128份调查问卷看,22%的人选择非常满意,69%的人表示基本满意,8%表示失望,只有1%的群众对该项目十分失望。因此,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体育设施建设还是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支持。但考虑到以前并没有与之对比的类似项目,群众对于体育设施的初次出现均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因此,满意度在公益项目评价中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并不是一个很敏感的指标

四、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估

在公益项目的评价中,社会影响评估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人认为是公益项目的核心,故在此次评估中把社会影响指标作为评估指标之一。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力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80%的人认为体育设施建设属于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12%认为不是,剩下8%的人表示不清楚。从调查结果看,政府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宣传还是卓有成效的。该项目的实施使群众可以切实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提升居民满意度的同时更好地落实政府政策。

(二)干群关系

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农村面貌正在逐步改善。此次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基层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有力地改善干群关系,提升了项目的公信度。

(三)村落环境

体育场地的开设使得更多的老人孩子走出家门,聚在一起从事体育锻炼,极大改善了日益冷漠的村落氛围,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村落环境。对于居民而言,不仅能够锻炼体魄还能和谐居住地的氛围。

五、项目的可持续性

衡量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指标在于该项目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指得是项目结果的可重复性,即项目完成后项目积极结果的持久性。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使用者的能力评估;二是项目组织者的发展能力评估;三是环境可持续性。

(一)使用者能力评估

体育设施建设的可推广取决于设施使用者,即居民是否真正能从中得到锻炼。从城市多年的设施使用经验来看,体育设施都很好地丰富了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改善了居民部分生活习惯,充分发挥了设施为民的作用。

(二)项目组织者的发展能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战略。逐步改善农民生活面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是国家一项长远的规划,在战略层面具有可持续性与发展性。国家作为项目的组织者和运行者使得该项目的成果能够持久。但是当基层政府落实该项目时,仍会因项目实施者的能力水平差异使项目持久性大打折扣,因此在这一指标上项目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三)环境可持续性

农村体育设施占地面积小,且处于居民区中,对于生态环境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在合理的规划中,村落中健身场所的开设有助于村落后环境的优化。因此,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农村环境的可持续性。

六、项目经验与问题

(一)成功经验

1.需求定位准确

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能够赢得大多数群众的满意,其根本在于适时地发现并满足了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同时能够将政策向农村倾斜。因此,可以说体育设施建设的实施是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产物。

2.运作模式合理

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小规模无盈利项目,在政府主导下借助体育公益金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二)问题与挑战

1.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多属于一次性投入,缺乏投资的连续性。因此,在设备安装初期,会有许多居民参与锻炼,居民满意度很高。但设备老化后不能及时更新,使得居民参与热情消退,对项目可持续性造成威胁。

2.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缺乏系统管理和后期维护。体育设施不是安装完以后就一劳永逸,需要有人系统维护,不然设备会很快老化。在张范镇一个行政村,篮球架安装之后不仅无人维护还被少数村民拆卸毁坏,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绩效发挥。因此,项目的后期维护工作还是应该引起项目执行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邓国胜.公益项目评价――以“幸福工程”为案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朱会冲,张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 纪燕萍,王亚慧,李小鹏.项目管理实战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第9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欢迎你们莅临杨柳乡对我乡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现将我乡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杨柳白族彝族乡位于城西部山区,坐落在怒江东岸,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全乡国土面积492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20__年末,全乡共有9421户,36931人,其中少数民族2367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4.1%,耕地面积53482亩,全年实现总产值30285.9万元,农业总产值17230.9万元,农民人均生产粮食693公斤,人均纯收入1853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20__年区委、区政府安排杨柳乡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指标211户,农户自筹其中拆除重建131户,抗震加固80户。项目国家投入资金81.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44.5万元,项目共计投入资金326万元。我乡坚持“以整合项目,打造试点精品工程,点面结合,发挥样板辐射作用”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将项目安排在茶山、马田户门坝和联合三个点上,其中茶山安排拆除重建22户、项目国家投入资金11万元、农户自筹资金33万元,抗震加固80户、项目国家投入资金16万元,农户自筹资金48万元,共计投入资金108万元;马田户门坝安排拆除重建62户,项目国家投入资金31万元、农户自筹资金93万元,共计投入资金124万元;联合安排拆除重建47户,项目国家投入资金23.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70.5万元,共计投入资金94万元。截止2月21日,全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已基完成,其中拆除重建已完成入户普查鉴定131户,131户主体工程建设已经结束,现已进入相关附属工程施工阶段;安排抗震加固指标80户,已完成普查鉴定80户,建设完成80户。

三、项目实施过程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杨国富副书记、明春鹏副乡长任副组长,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的乡干部为成员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作好各项工作,要求各项目实施村也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村两委委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作到“三个到位”“三个抓好”,即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抓好入户普查鉴定工作、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工作、抓好技术指导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并把目标任务落实到户、落实到人。乡政府与各项目实施村签定责任书,村民委员会与农户签定协议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全乡各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能够顺利通过省、市、区验收。

(二)确定资金补助方案、严把资金关。按照“群众自筹为主、政府社会支持为辅”的原则,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入户调查,分别对脱梁换柱、拖柱垫基、拉墙扶柱三种抗震加固方案和土木、砖木、砖混三种结构类型房屋拆除重建所需资金进行了概算,确定了资金补助方案。具体为拆除重建每户补助4000—6000元,抗震加固每户补助1500—2500元。并对部分困难农户实施倾斜补助,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同时严把补助资金关,确保补助资金到每一农户手中,采取的措施是:对已经开始施工的农户兑付启动阶段补助资金40%,工程验收合格后对付补助资金60%。要求农户提出补助申请,经过村委会审核核准后,由村委会写出呈报给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确认后,给予拨付。农户领款时,需签字认可,并张榜公布。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管力度,促进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广大农户积极性。确保我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顺利实施。

(三)加大项目整合力度、一村一个方案。杨柳乡通过采取项目实施村与新农村建设、异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配套建设,发挥项目资金整体效应,在茶山村,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整合,利用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利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充实新农村建设内容,既建设了美丽的居住环境,也提高居住环境的安全,让新农村建设工作尽可能到位。在人民群众正如火如荼的投入建设家园的氛围中,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了资金使用率、保障了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在户门坝,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与异地扶贫开发相整合,到户补助资金最高的达22600元。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技术规范的方式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项目,在原来图纸的基础上,通过与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增加了提高抗震安全方面的内容,使原来建设房屋抗震设防达到8度,进一步增强了房屋抗震减灾的能力,增强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可靠性,受到了农户的广泛支持和好评。在联合,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与扶贫开发相整合,增强农户建设主房积极性,提高入住率,完成移民搬迁的扫尾工作。

(四)加强施工技术培训,确保工程进度。为提高农村民居工程建设质量,根据《__区农村民居

抗震技术规程》,设计了适合农村实际的施工和施工图集,在区民居办的指导下,组织技术人员集中进行防震抗震知识培训,基本掌握农村民居实用抗震技术标准,明确具体的施工细则,乡民居办组织技术人员加强对工程建设监督检查,安排工作人员驻村管理工程建设,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试点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五)深入宣传发动,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为增强农村防震减灾意识,转变农民建设观念,我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利用集市街天,发放宣传资料,向广大农民宣传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建设目标、实施范围、主要任务及农村民居建筑中须注意的事项,向群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从而提高广大农户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困难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存在的困难

一是身居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村大部分民居房屋十分简陋,农户自筹能力有限,造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实力不强;二是乡镇民房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导致监督指导较困难;三是乡财力有限,工作经费缺口较大;四是受今年自然灾害雨水影响,一定程度影响工程的进度。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