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村的交通变化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7 16:05: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的交通变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村的交通变化

第1篇

一、城镇化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

城镇化的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城镇化不仅仅意味着农村人口的转移,也意味着农村人口素质和能力的转型。因此,城镇化对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农村教育的目标还定位为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村培养人才,显然不能满足社会转型的需要,也没有充分发挥教育优先超前发展的特点。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教育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只是定位之一,而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全部目的。在全球化进程中农村日趋边缘化的困境中,我们不能苦守乡土教育而漠视农村城市化的大趋势。[2]城镇化的提出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教育需要抓住社会转型的契机,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

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农村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不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在城乡一体化的冲击下,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生源减少

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适龄儿童自然减少。再加上很多农民工外出务工,把子女带到了流入地,也减少了农村的生源。我国从2001年开始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农村高中学校向城市集中,初中学校向城镇集中,小学向村镇集中,导致农村学校数量极少。这项措施虽然优化了教育资源,却增加了学生负担。由于村镇之间距离较远,学生上学增加了交通、住宿等成本,很多家庭无力承担教育费用,最终辍学。随着城市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和城市的交通变得更为便捷。而且农村经济水平有所提高,很多农民有条件选择让子女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也造成农村生源大大减少。

(二)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差,造成教师队伍的流失。部分教师选择到条件比较好的城市从事教育工作,部分教师选择离开教育领域。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广大毕业生也不愿意到农村教育。这就导致原有的教师不断减少,新的教师队伍也很难补充进来。所以,农村所剩教师数量很少,而且部分是没有条件流动的师资,比如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因此,留守农村的教师总体来说力量比较薄弱。对于留守教师来说,农村学校基础条件较差,往往一个教师要兼几个班级、几个学科的课程,工作量很大,但工资待遇极低,个别地区还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存在。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存在负面情绪,简单应付学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农村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再加上农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比较落后,他们很难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农村相对比较封闭,教师很难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问题比较严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开始向城市流动,导致留守儿童的出现,这也是我国城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规模巨大,据2013年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较之曾经有大幅度地增长。[3]由于父母流动和家庭环境的变化,留守儿童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般年龄偏小,留守儿童的身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留守儿童一般是由隔代进行教养,委托人一般无法进行正常的课业辅导和监督,使儿童学习动机不强,自制力差,学习成绩较差;另外,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正常的家庭环境,委托监护人过于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导致很多留守儿童性格不健全。很多儿童出现沉迷网络、逃学等偏差行为,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较差,也容易出现溺水、车祸等安全事故。总之,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沟通和看管,导致他们学业成绩普遍较差,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违纪行为不断出现,安全问题凸显等。所以,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四)教育文化问题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升学价值。在高考制度的指挥棒下,农村教育也主要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任务,应试教育目标凸显。学校教育主要培养学习型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的需要。现阶段,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采取同样的教材,缺乏地方特色。教学内容城市化倾向非常严重,教学内容多数带有城市取向,乡村特色缺乏。有学者曾经对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至九年级下册进行分析后发现,在选文内容上,能够大致反应农村文化的只有 7 篇,占 4.1 %,而直接阐述农村文化或以农村文化为主题活动的几乎没有,内容中有表达亲近自然的课文也只占 6%[4].这说明农村基础教育基本脱离农村的本土文化,存在严重的文化困境。学校课程内容不能体现农村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与农村生产和生活关联不大,出现了农村教育和学生互不适应的局面。

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路径

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经验表明,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因此,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教育经费,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优化程度。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教育经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尤其是提高农村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总体来看,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有所提高,但和城市教育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因此,必须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积极拓宽教育投资渠道,调高财政在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目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化、民营化取向成为世界各国公共教育体制重构中的共同特点。[5]我们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农村教育的投入。一方面吸引资金直接投入到农村基础教育,化解当地教育投入的压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投资教育的机构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其投资,拓宽农村教育经费的投资渠道。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确保教育经费能够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环境等。

(二)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但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队伍出现很多问题,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素质的提升。首先,农村教育要想留住优秀的教师,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就必须增加投入,提高教师的福利水平,缩小城乡教师的工资差异,解决同级别、同工龄教师的城乡待遇差距问题。其次,还要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定期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还可以和城市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学习,充实知识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这样有助于逐渐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素质,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才能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三)关心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隔代抚养家庭中,缺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存在严重的学习和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作为监护人必须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仅仅关心儿童的温饱问题,过于溺爱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他们必须与留守儿童经常进行沟通,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防止心理缺失和性格缺陷。学校应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避免意外的发生,学校教育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此外,学校还要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和儿童进行沟通,疏通心理问题,保证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第2篇

一、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进了教学目的。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小、词汇缺乏、知识面窄,在语言表达上较不确切、不生动具体。根据这一现象,我认为在平时应该多注重积累,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

1.课内阅读积累。经常“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素材。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每位学生一本课内笔记本,在预习新课的时候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划出来,字迹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学生摘抄的语句都是自己喜欢的,也都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习作锦上添花。

2.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我经常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图书数目较少,学生视野得不到很好的拓展。我提议学生在周末或假期,到市内的书店和图书馆去借阅图书,并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我特别推荐学生阅读少儿文艺作品,如民间故事、神话、童话、寓言等,因为这些作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读来十分有趣。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地方摘抄在“采蜜集”中,平时可以读一读,背一背,并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写下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文用上自己摘抄的词句,让学生尝到多读书的好处。这样学生的作文、阅读兴趣可以同时得到提高。

二、引?а?生留心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细节,捕捉生活素材。

1.观察应该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因此,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人物情感。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在生活中见到有特色的情景,要及时记下来。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2.观察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农村的民风民俗地道纯朴。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如除夕之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赏花灯、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做月饼……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这些身边的民俗生活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其次,学生对家乡古址遗迹比较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家乡古址遗迹的历史文化。

3.从观察中引发想象。缺少合理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平淡无味,让孩子们以观察对象为依托,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如神州飞船顺利返航,中国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象与之联系密切的事物,由此及彼,大胆想象。

及时记录观察的结果。观察好比撒网,记录好比收网。坚持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积累素材最好的途径。

三、灵活习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学生对某事物的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根据语文教材,仿写续写课文。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在读学写中,由仿照写到创写效果明显。如教学《桂林山水》,可仿写描写桂林山和水的特点的句式;也可仿写篇章 “总--分--总” 的结构形式; 也可仿写引用诗句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等,训练学生仿写续写课文的能力。

2.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也就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情况;三是口头作文,在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进行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基础,因材施教。平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互评作文。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先把每个学生的作文都看一遍,但不作点评,选择其中内容有亮点的作文,让习作者本人在班上朗读,然后全班学生再对习作进行评优说劣,最后教师总评。这不但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习作者本人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教师还可以在班上开展读书谈、朗读演讲比赛、手抄报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把活动中的优秀习作投稿给各类报刊,这都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从而增加写作兴趣。

第3篇

【关键词】留守妇女;心理压力;贫困地区;社会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务工潮的出现,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进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由于无法实现整个家庭的迁移,造成了夫妇双方长期异地生活,即家庭丈夫作为核心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妻子被迫留守在家,独自支撑整个家庭,承担着赡养老人、教育子女和农业劳作等繁重事宜。作为劳动力重要输出地之一,西部贫困地区是留守妇女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本研究选取贵州绥阳县的Y村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范例,通过她们的个人心理感受、言语状态和行为方式的案例描述,探讨贫困地区留守妇女的心理压力问题以及对其社会支持的开展。

一、留守妇女的生活压力

Y村位于贵州省绥阳县西南部,全村有37个村民组,1037户,总人口5323人,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7亩,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洋芋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500元。由于烤烟技术又比较落后,山地地形不具备机械化操作的可能,水稻、玉米、洋芋等农作物除了自给之外,没有多余可以出售,交通状况较为闭塞,当地没有企业,外来投资企业也没有进入。为了生计,大量劳动力不得不外出打工,全村全年外出务工人数约1600人,占总人口的30%,留守妇女人数为2341人。

根据图1可以看出Y村留守妇女年龄主要集中在23~37岁,该阶段妇女的家庭状况一般是上有高龄父母、下有年幼子女。Y村留守妇女中曾外出打工的占总留守妇女的80%,导致她们结束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就是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占75%,其次是因为没文化或文化程度低,因工资很低而回家的占11.5%,另外是回家生育的留守妇女占15%。

案例1:Q1,Y村留守妇女,45岁,丈夫在浙江打工,家中有年迈公婆,公公在去世前长年瘫痪在床,熬药端汤,接屎擦尿常常是由M1承担。M1抱怨说:“过去有男人在家,种田耕地的脏活、累活,主要由男人负责,女人只打下手,现在我都得亲自做了;前年公公去世时,家里面同族的青年人很少,连抬棺材的人都找不到;还有,农村家家都养有家畜家禽,村民判断你这个妻子是不是过日子人家,就看你养不养猪羊与鸡鸭鹅狗。养猪养羊是副业,也是为增加收入而作的,但是十分辛苦。男人不在家,养条狗看家护院是必备的,有一次自己家的狗一不小心咬伤了人,就花了几百块钱的医药费,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那也是不小的负担,所以管理起来,是要劳心费力的。还有很多重的体力活,妇女太累了无法承受。”

像案例1中留守妇女M1的经历是大部分留守妇女的经历,表明了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妇女的劳动负担很重,并且呈现“农业女性化”的倾向。由于家庭经济压力是留守妇女的首要压力来源,留守妇女除了从事农业种植工作,一般还从事家庭副业工作,工作时间常常超过正常的工作时间。对Y村69户留守妇女家庭劳动分工调查表明:留守妇女承担了绝大部分生产劳动负担(见表1)。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除了劳动力不足以外,很多留守妇女不懂得农作物防治病虫害和牲畜饲养防病技术,为防止经济损失,很多留守妇女家庭放弃了收入相对较高的养殖业。本来农业生产经济收入很低,很多家庭丈夫一人在外务工收入也不高,很多家庭日常开支捉襟见肘。

照顾父母公婆也是留守妇女生活压力的来源之一。当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伦理观念较为淡薄时,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家庭内聚力弱化,很多家庭无力照顾老人,甚至把老人当作包袱,不愿意赡养老人。留守妇女往往不喜欢和年老的父母交流,两代人之间存在隔阂,加上家庭经济压力大、过度劳累情绪不好,在照顾父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婆媳矛盾,留守老人常常对儿媳妇有怨言的情况,这无不困扰着留守妇女,给她们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二、留守妇女的子女教育压力

农村家庭大都有2个至3个子女,超生的家庭还要多。对于西南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适龄儿童,一般母亲留守农村,子女不会跟随父亲去城市上学,抚养和教育子女都由母亲在农村承担。由于父母角色由母亲来承担,家庭角色出现的缺位和错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常常导致村里孩子在学校成绩不好,甚至心理行为不健全。农村学校教育落后闭塞,加上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比较低,除了在经济上、生活上能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很难在子女学习教育上给予有效指导与监管,只是希望子女别做违法的事,无形中给留守妇女增加了心理压力。

案例2:F2,Y村留守妇女,37岁,丈夫在广东务工,育有三个孩子。F2说:“孩子上学之前,干活时背着,领着,一边劳动,一边看着孩子;遇到孩子生病,经常照顾不过来,心急火燎地上医院,有时还会耽误农时。上学了之后,清晨要起大早作饭,还要亲自送到学校。”在教育上F2表示自己会倾其所有,但是照顾三个孩子的衣行住食实在力不从心。她的二儿子上了初中后,叛逆心很强,老是和她“作对”,不爱看书学习,她批评了孩子一句,孩子立刻顶嘴说:“你知道什么呀,你不就是一个文盲吗,有什么资格教训我?”F2表示很无奈,由于自己的“无知”,根本无法对其进行辅导和监管,孩子住校期间经常逃学跑去网吧上网。她说尤其感觉自己内心本来就很空虚,现在和孩子沟通变得很困难,就怕孩子在外面学坏了。

案例2反映出很多留守妇女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劳动强度大,基本上没时间来照看孩子,特别是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上疏于管教。教育力不从心的压力使得留守妇女在教育观念“重养轻教”。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80%左右的留守妇女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钱给孩子上学,只要他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行;有的留守妇女认为孩子大一点就可以出去打工,早一点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对于未来的生活也没什么太大的期望。孩子教育的压力其实更多的来源于对孩子人身安全和孩子误入歧途的担心。父亲长时间不在身边,母亲教育很难像父亲教育那样具有社会属性,这样的教育往往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自信心方面出现不良情绪和习惯,而有不良倾向的孩子最容易沾染社会不良风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作为母亲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都会很大。

三、留守妇女的婚姻情感压力

夫妻关系的维系对于一个家庭至关重要,由于丈夫长年在外,留守妇女在精神上无所依靠,思想负担重,而农村异地婚姻的离婚率逐年的上升现象,有时让留守妇女觉得婚姻更加没有安全感,对婚姻的更加恐惧。以下是Y村90位留守妇女关于婚恋情感的调查结果,发现结婚方式是“经过中间介绍”的留守妇女占了56.6%,“婚前一起相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留守妇女占30%,“婚后两年同居时间以上”占28%,“分居时间一年以上”占52.3%,“一年夫妻之间一年能见一次面”占有65.5%。(见表2)这些数据表明留守妇女的婚姻基础并不稳定。

(一)孤独感与低安全感

对于长期分居的青年夫妇,妻子长时间见不到丈夫,无法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感,取而代之是强烈的孤单感。夫妇之间缺乏交流沟通致使她们精神生活空虚,在丈夫同样孤单的情况下,夫妇双方容易相互猜疑,如果自制力不强,易受到不良风气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导致感情危机甚至婚姻危机。在身体交流上,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流,留守妇女无法满足正常的、有规律的生理需求,长期的性压抑容易影响生理健康,而生理上的不适会影响妇女的心理健康,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使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容易冲动,为后来的家庭变故埋下隐患。

此外,丈夫外出给留守妇女带来了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压力。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致使农村治安防范力量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留守家庭经常成为偷盗者的作案对象,留守妇女更容易成为农村异性的骚扰对象。有70%的留守妇女表示她们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无人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丈夫,还害怕不法分子和流言蜚语,生活的安全感大大降低。

(二)“无娘仔”现象

孤独感产生和安全感下降,并且常常出现留守与反留守的矛盾。留守妇女多数也不愿意和丈夫分开而留守农村,但是往往一结婚一两年就有了孩子,因为在外花销大,不得不回家抚养孩子的。而夫妻间如果交流减少,感情疏远,分歧和隔阂便难以消除,感情一旦出现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在Y村调查中发现“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几个已离婚的留守妇女,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是对于丈夫打工几年不归、移情别恋的现实,她们常常“欲语泪先流”。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西南贫困农村留守妇女抛弃家庭的现象。夫妻双方年轻的时候在外打工认识,在结婚之前没有详细了解对方,因为年轻和情感冲动便早早结婚生子。小孩出生几年后,夫妻二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很少,丈夫在外打工,有的留守妇女自己无法长期忍受贫困落后的生活,在各种压力和诱惑之下,对现有生活、对家庭极度厌倦和失望,要么选择和丈夫离婚,要么直接抛弃丈夫和孩子,自己跑到沿海一带经济发达的地方打工生活,而孩子便成为了村民口中“只有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生活的‘无娘仔’”。

案例3:M3,女,67岁,Y村原留守妇女P3的婆婆。M3家种十亩地,家里的收入就靠着这几亩地。M3说:“农药、化肥、种子都要支出,挣不了多少钱,平时还要买盐巴、洗衣粉,交电费等等,家里有好几口人呢,小儿子、孙子、孙女,都要吃穿呢!老头子都七十岁了,这个年纪种地很辛苦,有些活儿只能让小儿子帮忙。”我问她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吗,M指了指远处的一对小孩,悲伤地说:“那就是小儿子家的两个孩子,儿媳妇P3在小孙子八个月的时候就跟人跑了,一直没有回来,平时忙,姐弟二人也没有人管。现在孙子都九岁了,还没上学呢,没钱啊!”说着老妇人的眼泪快要掉下来了,看着不远处的两个孩子,姐姐稍微大两岁,用小手搂着弟弟的肩膀,呆呆地看着远方。

“男工女守”分工模式的直接后果是夫妻共享时间的减少和夫妻的异质性增强。在夫妻分居生活中,他们各自受到不同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不同的人往。丈夫处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变化的生活环境中,而妻子则处于相对静态的、封闭的、少有变化的生活状态之中。社会化客观条件的差异造成了二人在知识、信息、技术、社会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案例3反映出夫妻二人的异质性一旦增强,在生存环境的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之下,如果留守妇女通过极端的方式来扭转这种夫妻关系的变化,那么反留守的行为必然造成了行为失范,不仅带来家庭解体的后果,而且会滋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留守妇女作为新的弱势群体,其产生的直接推动力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但同时又是现行体制、社会环境和农村妇女自身素质偏低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最为需要的劳动力资源流向城市,而农村人力资本大量流失是造成农村经济近年来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也是农村流守妇女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同时,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排斥农村夫妇共同迁居,让农民很难享受到城市基本的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等生活保障,由此产生的城乡差距导致大多数家庭只能是丈夫外出打工,而妻子则留守家中,最终制度的距离转换成空间的距离。这种制度安排构建了农村非常态的夫妻关系和不完整的家庭结构, 因此对留守农村的妇女造成了不良心理影响。而巨大的生活压力、子女教育压力、孤独感和低安全感,以及由婚姻压力产生的“无娘仔”等问题往往相互作用和影响,譬如生活压力感容易加重孤单感,孤单感常常导致安全感降低,长期安全感的缺失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生活压力和情感压力,而婚姻情感压力可能导致更多子女教育压力和“无娘仔”的产生。

促进留守妇女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共同支持。首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兼顾城乡就业,为农村妇女进城务工提供统一的、公平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其次,为留守妇女提供更多与丈夫共同工作和发展的机会,通过促进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扶持在外务工者回乡创业,开辟增收渠道,实现就地就业转移;第三,逐步推行农民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或指定农民工“探亲节”、“探亲假”,为留守妇女探亲提供便利,增加夫妻之间的感情交流,巩固婚姻基础;第四,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建立留守妇女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高自身素质和致富本领,做好卫生教育、法律援助和治安建设工作,实现生活上互帮互助,情感上共同分享与交流,以及通过参与集体文化娱乐活动,实现生产、生活、文化娱乐以及情感互相联合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陈利.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压力和婚姻危机[J].甘肃农业.2006(11)

[2]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农村妇女发展关系论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10)

[3]陆福兴.关注留守妇女的性问题[N].中国农村网.2005-07-15

第4篇

春节刚过,县政府召开全体会议,这既是新一年县政府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会,又是全县经济工作提速增效、加快发展的动员会。刚才,各位副县长都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非典等严峻考验,在县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三个转变”,全县国民经济运行良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治保持稳定,为五年的阶段性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

新的一年,我们正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市经济实力将不断壮大,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宜宾城市规模的拓展,外迁企业将逐步增多;五大优势产业链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将更加明显。二是投资仍将维持较高水平,经济发展主动力继续增强,去年的各项投资将陆续产生经济效益;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在新一年将有更大的投入。三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活力继续增强。随着《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出台,《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三个转变”的推进,经济发展的体制将逐步消除,资本、技术、管理等经济要素活力进一步释放。为此,在新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团结拼搏,不懈努力,形成千军万马抓发展,齐心协力促跨越的经济工作新格局。在前面各位副县长工作意见的基础上,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突出工业富县,打造经济发展主体

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工业规划区为平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继续按照“背靠大市发展配角、联合军工共谋发展、依托农业产业互动、扶优扶强壮大支柱”的工作思路,加快工业化进程。这个思路是很清晰的,关键是大家要在认识上、行动上按照这个思路开展工作。

一是搭好工业载体。要把建设工业规划区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眼光思考如何建、项目怎么引、政府怎样管,真正做到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政策更活一点。要通过各种投入方式,使工业规划区有突破性的进展,如设立相应服务机构、启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等等。

二是建好产业集群。南溪拥有为数较多的小企业,生存能力弱,只有形成产业集群,才能形成规模经济。目前,我们重点要围绕轻工、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引导形成基础化工产业集群、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和食品产业集群,促进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拓展延伸优势产业链。同时,引导南山公司、锅炉公司、恒通变压器、兴胜公司等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实施技术改造,大力拓展市场,实现机械产业集群的恢复性增长。

三是增加工业总量。要大力育商,通过积极协调、主动服务,确保公司、公司、车间、公司等外来企业在快速健康发展。要主动招商,经常到市甚至、的各大企业去走访,寻求商机。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宜宾城区内大量企业外迁和市五大产业链的大发展这个机遇,不断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力争今年再引—个市上企业迁移或大项目落户。

四是增强工业活力。要建立健全有关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的机制,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千方百计发挥好县内民营经济作用,吸引和扩大县外民营经济进入。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一定要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多加强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发展农业,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要围绕建设“省绿色食品基地县”,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努力打造“无公害蔬菜强县”、“中国白鹅之乡”、“长江上中游甜橙基地县”,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以上。版权所有

一是继续抓好三大支柱建设。要借助“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国家级农业(蔬菜)科技示范场”等牌子,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科技示范推广,确保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万亩、种鹅万只、优质水果万亩。在重点基地建设上,要成片规划、相对集中、突出特色。要以“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农产品检验监测软硬件建设。

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坚持扶优扶活,扶持一批效益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把业主开发经营和土地流转结合起来,坚持“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上取得新的突破。要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规范建设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三是稳定党在农村的政策。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积极拓展劳务市场,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增强农民纳税意识,巩固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三、加快城市建设,搭建经济发展平台

按照建设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狠抓城市规划、建设、经营与管理,确保全县城市建设“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的目标。

一是突出龙头抓规划。要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一张蓝图绘到底,对违反规划乱批乱建的,坚决严肃追究责任。全面完成好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县工业规划区区的控规和北城重要地段及生态住宅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突出重点抓建设。坚持“北区加快建设,南城重在整容”的思路。北区建设上,当前,要抓紧开展南北城西环线通道的规划、土地征用、资金筹集等工作,及早做好四家班子综合楼的开工建设,加快北城道路建设。南城建设上,加快建设长江大道西延线等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继续推进的改造建设,同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三是突出关键抓经营。全县上下都要以经营土地为核心,做好“以地生财”文章;加快城市有形无形资产的市场化经营。要把资金的筹集作为抓好城市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思想再解放一些,步子再快一些,效果再实一些。

四是突出难点抓管理。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管理,切实解决“车乱跑、人瞎窜、乱占道、乱摆摊”的问题。

四、加大项目工作力度,有效实施投资拉动

按照“竣工投运一批、加快进度一批、争取开工一批、做好前期工作一批、及时推出一批”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发展后劲。版权所有

一是强化项目意识。当前,投资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投资上不去,经济就会受到限制。各级各部门必须要对项目工作要高度重视。上级各部门已经把项目建设好坏与项目的安排结合起来。我们有的部门要么是不去争取,坐等天上掉馅饼;要么是侥幸争取到项目,不认真实施项目,这给我县项目工作带来的较坏的影响。今后凡是出现此类现象,坚决追究工作责任。

二是突出项目重点。今年项目投入的三个方向,其一是集中精力,集中财力,打好交通大会战。要积极争取泸盐路南溪至宜宾段拓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完成路的建设,继续实施好“通村工程”。要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农民的积极性,把“要我修路”变成“我要修路”。其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实施好农业项目。全面完成白鹅资源场、第二期农村人口饮水解困、第二期护城溪综合整治、座病害水库整治、渠系配套及防渗处理等工程,加快生态农业示范区、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水果长廊、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其三是争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

三是抓住项目关键。资金是项目的关键因素。要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千方百计争取国债资金支持,特别是已申报项目,要紧盯住不放。要进一步发挥土地储备中心和城司作用,筹措建设资金。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投资,吸纳民间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在这个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勇于开拓创新,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

五、推进各项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今年是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当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其根源在于改革严重滞后。对此,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用改革来推动发展,用改革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坚定改革决心。实施任何一项改革,都会触及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等,只有死路一条;改,就能闯出一条血路。我们从几年来的企业改革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一教训。不但企业如此,其他任何一项改革也如此。为此,在改革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就是:坚决改、快速改!对支持改革、配合改革、工作成效显著的,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对不支持、不配合、阻挠改革,甚至趁机谋取部门利益和个人私利的,要坚决追究责任。

二是把握改革政策。有关部门及领导一定要熟练掌握好改革政策。在职工安置、资产处理、社会保障等方面,要立足具体实际,严格执行上级相关政策,保持前后政策的连续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公平、公正、透明推进改革。

三是突出改革重点。在企业改革上,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对全县国有企业全面改革并规范完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事业单位改革上,全面实施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职工身份的置换和国有资本的退出;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实行乡镇卫生院县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体制;对事业单位人员分期分批推进全员聘用制;对部分学校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尝试。在财政体制改革上,进一步完善县乡镇财政体制,深化预算编制改革,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实行非税收入银行直收,完善教育经费集中核算制。

四是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绝不能因为害怕出现矛盾和问题,而不改革。另一方面,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工作方法,尽可能把工作做细,把可能由此带来的不稳定降到最低程度。

五是切实解决筹措改革成本这个难题。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通过创新的工作来筹措改革成本。要弄懂有关政策,加大向上争取支持的力度;要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资产;要通过招商引资在更广泛的空间寻求合作伙伴;相关部门要心系企事业单位改革,主动服务于企事业单位改革。

六、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区域投资环境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之间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效率的比拼。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加快南溪经济社会发展,从高效、诚信、责任、爱民、实干着力,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一是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办好行政服务中心,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政府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行政责任追究制。

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县府各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真正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律。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要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培训纳入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中,同时要把《行政许可法》纳入“四五”普法计划。要抓紧对照《行政许可法》,对过去清理出来的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再梳理、再认定。要抓紧制定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与此同时,行政许可都要集中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政府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对人民负责。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宗旨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是积极开展就业工作。要切实把增加就业岗位的目标落实到部门、企业项目。在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再就业工作的同时,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和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管理服务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兑现各项再就业政策。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狠抓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加大低保投入,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金,全面实现应保尽保。提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落实统一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费率,提高保障能力。

三是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排除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实施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坚持严打、严防、严治相结合,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和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无地无业农民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和生活。

八、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对全县今年的经济工作,县委、县政府已经作出了明确部署,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一是领导要带头抓落实。县府各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长,要从自身做起,带头抓落实,给全县各级干部做出表率。特别要抓好班子建设和队伍管理,始终保持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对人民和对事业的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二是明确责任抓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每项重大工作都要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经办人责任,明确完成时限、工作要求和奖惩办法,严格执行,逗硬奖惩。三是要突破难点抓落实。要紧紧抓住长期困扰南溪经济发展的棘手问题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以取信于民。四是要督促检查抓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定期督查和随时抽查制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