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银行发展的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7 16:05: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银行发展的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银行发展的前景

第1篇

关键词 住房储蓄 住房金融 贷款

1 中德银行对我国住房金融的影响

1.1 促进我国住房金融制度改革

目前,提供住房贷款仅仅是各大商业银行众多贷款业务之一,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住房金融机构。众所周知,住房是老百姓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其耗资巨大,人们大多几乎不可能一次付清全部购房款,这就决定了人们的购房活动必须借助于专门的住房金融机构才能更好的实现。鉴于住房金融的特殊性,我国曾经进行过住房储蓄银行的试点,然而,在市场机制不发达,房改还不彻底的情况下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后,我国又多次提出建立专门的住房金融机构,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运作,然而一直没有进入实际的操作阶段。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建立无疑是对这一思路的大胆再尝试,通过中外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技术,以住宅储蓄开路,为我国今后建立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住房金融体系创造了条件。

1.2 增加购房贷款渠道

在我国,政府鼓励拥有公积金的人们采取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组合的住房贷款模式。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城镇职工,由于单位的经济效益差,或者因所属单位不在公积金的覆盖范围之内(包括大量非国有企业和个体人员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者、一部分“三资”企业和外商驻华机构的员工等)而被排斥在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之外。这些没有公积金的购房者中低收入阶层只有通过高利率的商业贷款获得支持,加重了购房者的负担。目前,在中国住房信贷三种方式中,公积金贷款只占全部住房贷款的32%,所以其余68%的消费需求可以由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共同满足。住宅储蓄贷款则为这些人群“量身定做”住房贷款产品,以类似于公积金体系的低存低贷的运作机制建立一个住房金融互助合作体系,增加房贷渠道。

1.3 有利于我国对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

“人无信不利,市无信则乱。”市场是人们各种行为的组合体,因此个人信用是企业信用、社会信用乃至国家信用的基础。住房储蓄以最低存款额和最低贷款年限为基础,通过让人们自愿地参加住房储蓄,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选择储蓄金额,在3~5年的定期储蓄过程中,让贷款机构更好了解借款人的收入状况、信用情况、支付能力及就业、家庭的稳定性,它不但是一个个人信用建立和培养的过程,而且保障了存款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同时也降低了信用风险。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刚刚起步的今天,可以考虑以这种方式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并通过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来降低金融风险,促进我国住房抵押信贷和其他消费信贷(如汽车、教育和耐用品消费贷款),完善整个社会信用体系。

2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运作机制研究

2.1 利率制定缺乏灵活性

中德住宅储蓄银行的卖点集中于超低的贷款利率,而且是低存低贷、不存不贷的封闭式运作,这是以储户坚持储蓄并最终履行贷款合同为前提的。如果储户虽然达到配贷条件,但由于特殊原因放弃贷款,一方面,将无法得到正常的市场存款利率,另一方面,如果储户不能出具该笔存款用于住房消费的证明,也享受不到存款时的利息补贴。如果储户达到配贷条件而提前支取存款,存款时交纳的占合同额1%的服务费也不予退还,储户的损失更大。目前,住宅储蓄银行业务没有考虑这部分储户的利益,也会把一部分储户拒之门外。

2.2 贷款时间短,还款压力大

根据有关规定,国内提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各大商业银行中,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在国外同类银行中:加拿大通过建房公司(CMHC)提供保险的住房抵押贷款偿还期可至35年,贷款额度可高达90%;英国住房抵押贷款一般可达15-25年,最常可达35年,贷款额度达80%,在有保险公司担保的条件下,最高可达100%。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最长也达到30年。贷款偿还期长,每年还款付息就少,这就使借款者具有充足的偿还能力。而目前住房储蓄贷款期限分别为5年1个月(AA合同),6年8个月(AB合同)和10年2个月(AC合同)。其中AA和AB合同的贷款利率才是最优利率,即3.3%,而AC合同贷款利率为3.9%。人们为取得较低的贷款利率,就必须考虑选择前两种合同类型,这无疑加重了购房者每月的还款压力。

2.3 存款比例过高,变相限制了最高贷款额

住宅储蓄银行是以存定货的运作机制,客户签署了一定合同额的住房储蓄合同后,只要按合同约定存够最低存款额和存足一定期限,并同意接受配贷,住房储蓄银行将客户的住房储蓄存款,以及在落实抵押担保和资信审查后将住房储蓄贷款发放给客户。如此,在贷款阶段开始,客户即获得了与合同额等额的融资。从这个运行机制可以看出,存足最低存款额和一定存款期限是获得贷款的必要条件,而且最低存款额占合同总额比例越低,则贷款的可得性就越高。在德国,这一比例为30%,而且政府通过各种扶助措施给予存款者补贴,变相提高了储户的存款额,缩短了达到最低存款额的时间,增加了贷款的可得性。中德银行则要求储户必须存足合同额的50%才能取得贷款,而且政府的补贴也仅仅限于贴息这一项内容。如果初始合同额较高,或者储户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存足合同额的50%,储户达到贷款条件的时间就会拉长。如果人们为了按期取得贷款,就必须通过修改合同(减少合同额)来提高贷款的可得性,这无疑有限制了贷款的最高额。

2.4 固定利率给银行带来高风险

低进低出、固定利率在经济运行比较平稳的时候可以起到防风险的作用,这种封闭运作的支撑条件就是要求具有较低且稳定的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否则合同储蓄很难维持吸引力。但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利率是波动的。当市场通货膨胀率持续增高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利率调高,若银行仍然维持原来的存贷款利率,一方面会出现贷款经营成本增长速度超过收益增长速度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资金可能流向存款利率高的商业银行,住宅储蓄银行的资金库就有可能出现危机;如果中德银行同时也调高存贷款利率,以保证正常的利润,那么对于已经签订合同的但是尚未打算贷款或根本不打算贷款的客户仍执行合同利率显然是不合理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改合同,那么同时也降低了银行对储户资金的吸引力。

2.5 封闭运作蕴涵高风险

中德银行的封闭式运作系统一方面指资金是封闭运作的,即它只向住房储蓄客户吸存,也只向自己的住房储户放贷,另一方面,还包括其单一的存贷业务,即利润仅仅从存贷利差中获得,不进行任何其他投资。这种系统在德国是以强大的政府支持为前提的。而在我国如1989年,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要求所有银行三年内不得给予房地产开发商贷款支持。这些都蕴涵着政策的高风险。

3 住房储蓄银行发展前景分析

3.1 住宅储蓄将来的地位

住房储蓄银行不能取代公积金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丽娜指出:“由于德国施威比豪尔银行是依据特定法律设立的专门从事个人住房抵押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尽管它要求承担为政府目标服务的责任,却未改变它作为独立的金融企业的法人地位。”这说明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而是作为专业型银行存在,是独立法人,最终还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且政府也并没有强制规定其必须具有政策性职能。它与德国本土的住房储蓄制度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盈利性,政府支持力度有限,而且在资金筹措方面不具有相对垄断性。而我国公积金制度则具有强烈的政策保障色彩,它服务于政府的住宅政策目标,具有非盈利性特点,由政府强制缴存,基金来源稳定,是保证中低收入者购房基本需求的有效措施。尽管目前还不是狠完善,但无论在归集总额、覆盖面,还是在缴存比例和贷款数量上都有所增加,今后也会在存贷机制上不断完善、使公积金制度更具人性化。由此可见,我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出现两种政策性住房金融机制,对于有公积金的市民,购买住房时,还是会首选公积金贷款。住房储蓄银行只能作为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补充,为希望享受地贷款利率,不急于购房或购买第二套住房以及没有公积金的群体服务。

3.2 运作机制的改进方向

3.2.1 打破封闭运行

封闭运行虽然可以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但是也使得住宅储蓄银行的盈利模式十分单一,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的市场竞争能力都比较弱。一方面限制了存款规模,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贷款风险。

笔者认为,在吸收存款方面,可以考虑人们的不同需要,给予灵活的存款利率。对于今后打算通过住房储蓄贷款买房的储户实行低存款利率,而对于一开始就不打算贷款的储户直接给予市场利率,对于那些开始签订储蓄贷款合同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取得贷款贷款的储户,可以扣除一定的违约金后同样给予市场利率。这样就可以吸纳各方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对于沉淀下来的资金同样可以通过购买基金和国债来取得稳妥的收益。在发放贷款方面,可以考虑朝着全面性住房金融机构发展,实现一条龙服务,通过其他商业银行参股增资,合并提供商业性住房按揭贷款服务,从而保证存贷平衡。此外,可以考虑开展公积金贷款业务,从而减少人们的交易成本,实现真正一体化。

3.2.2 通过客户群体细分,设计个性化的业务品种,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如可以对住房储蓄、商业贷款和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进行多种业务品种设计,从三者之间的贷款比例、偿还期限。还款方式上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3.2.3 不断扩大住房储蓄银行的覆盖范围

在具备条件的城市设立机构,将住宅储蓄这一住房金融模式在全国推广。

中德合作住宅储蓄银行在进行市场化经营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政府对住宅储蓄银行业务的适当补贴,以推动中德合作住宅储蓄银行在住宅储蓄业务方面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么士奇.关于中德合作开办住宅储蓄银行前瞻性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2003(5)

2 汪丽娜.德国的住房储蓄银行与中国的公积金———政策性住宅金融的国际比较.http:

第2篇

关键词:零售银行;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零售银行业务由于资本消耗少,业务规模大,能更好地分散风险,因而受到青睐。目前零售业务已成为与对公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并行的国际银行业三大经营核心,来自于零售银行业务的利润是国际领先银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约为30%,与国际领先银行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发展的空间也十分广阔。

一、零售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战略方向

零售银行在中国银行的未来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其推行高效、资本节约型经营战略的主攻方向。

从国际上看,美国次贷问题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普遍实行低利率政策,商业银行利息收入面临一定压力。银行业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不断进行业务结构的调整,将业务发展重心由批发银行业务转移到零售银行业务。

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趋缓,面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巨大压力。中国银行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实体经济。通过管制利差获取巨额利润,已经被社会所诟病。缩小利差,让利于实体经济,是大势所趋。

二、中国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增加是银行业加快发展零售业务的根本保证。我国经济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促进零售业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前,在扩大内需的国家战略指引下,我国国民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富裕阶层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广大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为零售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城镇化发展也催生了更多的零售金融需求。

三、中国银行业零售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能形成合力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管理体制不利于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开拓和业务增长。目前商业银行多实行总分行制的管理体制,上下级行相互分割,部门结构难统一,岗位体系设置不合理,发展合力不足。前台部门在设计产品和作业流程时以自身业务为中心,中后台部门没有充分的激励来协助、支持前台部门拓展市场。部联动协作能力也不强。对公业务与零售业务联动营销机制也缺乏。

2.人员素质相对不高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零售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零售业务需要专业客户经理进行客户营销和服务。对于高端客户,还需要配备专业化的客户经理团队,并设置理财专家为其提供精细的零售银行服务。 目前我国零售银行业营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知识结构需要优化。

3.产品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零售银行业市场研究能力不强,研发效率不高,创新前瞻性不足,与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设计的产品涵盖的投资银行和金融市场业务范围有限,缺乏差异化、个性化产品,难以完全满足各个层次客户的零售服务需求。

四、我国零售银行业务改革与发展对策

1.构建高效的一体化组织架构

在目前的总分行体制框架内,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际领先银行的事业部制,辅以矩阵结构的有关优点,按照扁平化、集中化、专业化的市场方向建立一体化的零售板块,打破职能部门界限,归口管理总分行零售板块,实现板块统一制定发展规划,共享营销资源,开展零售产品多渠道销售。加强前后台整合和对公业务与零售业务的整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完善产品创新机制

我国银行应结合市场特点和客户需求来进行产品创新。要理顺产品研发机制,明确负责产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紧紧围绕客户需求来设计、研发金融产品,加强核心产品与辅助产品的分类管理,重点发展关联性大、综合服务功能强和附加值高的、理财、财富管理及信息咨询等业务,通过丰富的综合零售产品组合及优惠方案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针对市场需求急切的新产品,建立零售产品创新快速响应机制。发展覆盖各种市场、各种投资工具的产品,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产品超市服务。

3.创建优秀的零售业务团队

零售银行业务是知识性、技术性较强的综合性业务,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国内银行要提高零售业务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知识化的优秀人才队伍。零售业务从产品到服务都要紧紧围绕客户而进行,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快速创新能力。通过建立相应的口碑效应不断的维护老客户并提高其忠诚度和满意度,老客户的口碑传播也是吸引新客户的重要途径。根据客户的资产价值对其进行量化管理和维护,根据客户资产状况以及历史的交易情况来预测和探究客户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德环 许谨良主编:2001中国金融发展报告.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机会 威胁

一、浦发银行概述

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 的。1992年10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牵头,上海的多家国有企业,如久事集团、一百集团、上海实业、烟糖集团、农工商集团、申能股份、东方国际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支持浦发的发展。

自正式开业以来,浦发银行就将公司银行业务作为最主要的银行业务。浦发银行不仅在网点布局、人员设置、客户关系、产品特色、业务流程等方面优先将公司银行业务放在首位,而且投入较大的银行资源对公司银行业务给予重点支持。浦发银行对于公司银行业务的投入,也可以从银行的历年经营业绩中得到反映。

二、金融危机后浦发银行面 临的机会(Opportunity)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全球金融业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并推动银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首先,金融监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业务范围将被纳入监管视野。其次,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在获得国有资本和国家信用注入后,其公司治理将被重构,激励机制将面临重大调整。第三,全球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回归传统”,“华尔街模式”的交易与自营业务比重将大幅下降,传统银行业务比重将上升,远离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日渐萎缩。

浦发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机遇:

第一,金融危机将使我国的银行行秩序得到重视,企业的贷款行为、居民的按揭贷款行为必将受到严格管制,从而降低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而浦发银行主要针对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危机以后,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将大大地扩大投资,而浦发银行将是这场面“企业刺激消费,扩大投资”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浦发银行不仅将吸引大量的民间客户 ,主要是其公司业务、业务 、国际结算业务将得到大大地提高,从而拉高整个银行的利润率。第二,金融危机发生后,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公司客户在贷款时也是经过实际调研做的决策,否则企业不会在“后金融危机”期间冒险大量贷款做投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铺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三、金融危机后面临的威胁(Threat)

金融危机爆发后,同样给浦发银行的发展前景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同行业竞争加剧,面临市场份额变小的威胁。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内外资银行都深深了解到要想在金融业立于不败之地,市场份额是关键,随着我国加入WTO,银行业已面向全球,浦发银行不仅要面向大量外资银行,而且在“后金融时期”阶段,还要面临大量小型银行的剧烈的竞争

第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直接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剩,企业不敢进行投资,大多数企业处于一种维持现状的状态,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资金需求大幅下降。,由于浦发银行的主要客户 是中小型企业 ,这会严重影响浦发银行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浦发银行的风险防范

浦发银行吉晓辉董事长谈金融危机应对谈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对系统性风险,不能单纯从一般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必须要拓宽视野,在加强基础风险管理的同时,实施战略应对,才能从根本上抵御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所谓战略应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预测大雨,打造方舟,发现绿洲”。预测大雨,就是抓住机遇做好银行主营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对局部风险进行预测并实施压力测试,提前加以应对。打造方舟,就是加强战略管理,推进业务经营与银行管理两个维度的战略转型,实现银行发展结构的优化,提升整体管理能力,使银行成为一艘在大风大浪中仍能稳健前行的生命之舟。发现绿洲,就是在做好银行主业的同时,稳步扩展经营地域和领域,向中小企业业务、农村金融服务等蓝海领域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服务领域推进,从而达到发现新的增长点和分散风险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张 霆: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特区经济,2006,(1)

第4篇

关键词:民营银行;可持续增长率;实际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84-0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70年代,罗纳德・I・麦金农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和爱德华・肖的《货币、资本和经济发展》指出:在欠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政府采取干预手段,人为地压制利率水平,限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提出金融深化理论,即为促进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应放弃对金融的过度限制。许多国家在实践中也深刻意识到,长期的金融抑制阻碍了本国经济快速增长目标的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许多国家开始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部分国有金融机构也逐步民营化。

国有股份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全国373家主流商业银行中,约95%都是由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控股,除了5家国有大型银行,其余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仅有中国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家银行是由民营企业控股;在城商行和农商行中,也只有14家小型民营银行分布在江浙一带。这种与市场机制不符的银行体系造成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经营程度过高,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随着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等5家首批民营银行成立并相继开业,2016年新一批12家民营银行的设立申请也已经进入论证阶段。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欣欣向荣。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国内外民营银行的现状为今后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民营银行的基本界定

民营银行是我国的提法,在国外研究中一般是指区别于国有银行的中小型银行。当前对民营银行的定义大致可分为3种: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相关金融服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以上3种定义都只是从一个方面描述了民营银行的特征,未形成全面认识。简而言之,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股,并采用市场化机制经营的银行,核心特征是公司治理结构。

三、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①2003年,以徐滇庆为首的长城金融研究所内30余位专家学者曾向银监会提出设立5家民营银行,但银监会以风险为由最终未能获批。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后,又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民营银行的高度关注。2015年7月27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的筹建申请获得银监会的批准,同年9月29日,浙江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获批筹建。截至2015年末,5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达7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51亿元,各项监管指标基本达标,整体经营平稳有序。

微众银行定位于持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企业,手机APP于2015年8月15日上线,与微信、QQ账号无缝对接;同年9月21日,微粒贷产品上线微信,9月23日与优信二手车合作,平台金融业务上线。截至2015年12月末,微粒贷贷款余额74.95亿元,开通白名单客户2 034万人,授信客户352万人,授信额757亿元,累计66万人在线贷款128.17亿元。微众银行APP客户数累计逾32万人,产品代销规模接近150亿元。

浙江网商银行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40亿元,面向小微企业和消费者开展金融服务,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同业合作。2015年8月与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流量统计机构CNZZ合作,面向中小规模的创业型网站推出“流量贷”,基于大数据风控模型,对申贷者的身份、信用、流量以及经营状况等要素进行审核,向网站提供单笔最高100万元的贷款,首批授信总体额度为100亿元。同时,为口碑平台上的线下小微商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最长用款期限为12个月。该计划第一期已向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小微商家提供了总额60亿元的信贷资金,后续还会提供现金管理、余利增值等其他金融服务,下一步还将推出面向农村的贷款。

温州民商银行的股东全部是温州本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目前已推出“旺商贷”和“商人贷”产品,主要服务于股东企业所在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以及温州小微企业园等。截至2015年10月,民商银行吸纳存款超过3.5亿元,主要是企业定期存款,利率在2%―3%之间,贷款主要针对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约1.6亿元,单笔最小15万元,最高200万元,年利率7%―8%。

上海华瑞银行围绕自贸区规划,提出服务小微大众、科技创新、自贸创新的经营理念。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资产规模近17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截至2015年8月末,华瑞银行共实现营业净收入1.34亿元,实现净利润1 881万元,存贷比为47.68%,均符合监管要求和该行的内控目标。作为上海自贸区的法人银行,54天内就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建设,4个月研发完成了FT自贸区分账核算体系,6个月推出了民营银行第一张人民银行3.0标准的芯片,充分彰显出民营银行的高效机制。

天津金城银行定位于“公存公贷”,借助天津自贸区的区位优势,立足天津,受惠于京津冀一体化,抓好大型国有企业客户、优质民营企业客户、自贸区内融资租赁和贸易型汽车行业企业,深挖产业互联网生态圈上下游企业,抓好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中小科技型企业。

总体而言,我国民营银行现阶段的发展规划较为稳健,注重长期的风险监控,不盲目扩大规模、急于盈利,更重视夯实发展基础、探索差异化特色化路径、细化市场定位。

四、可持续增长的基本理论及模型

1977年,美国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提出了可持续增长模型。可持续增长是企业在不增加并保持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条件下公司可实现的最大增长率,是一种平衡增长,可持续增长率是指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可持续增长率(SGR)=股东权益变动值÷期初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权益乘数;实际增长率(g)=ΔS/S0,其中:ΔS代表本年销售增加额,S0代表期初销售收入额,若实际增长率(g)=可持续增长率(SGR),可认为企业实现了可持续增长。当可持续增长与公司实际增长相差较大时,提醒管理者对其差异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高速增长或是缓慢增长背后隐含的问题,及时制定出正确的策略。

稳定状态是指资产和负债随销售额比例增长;销售净利率为常数;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已定;不增加外部权益资金;增长所需权益资金来自内部;财务比率保持水平。在稳定条件下,决定持续增长率(g)的变量有T:总资产与销售额的比率;P:销售净利率(税后净利/销售额);d:股利支付率(1-d=留存比率);L:负债―权益比率;S0:本期销售额;S:下期销售增长额。

五、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民营银行是否能保持可持续增长,尽量避免随机因素干扰,确保分析时间的稳定性,选取中国民生银行2009―2015年前三季度的公开财务数据作为分析期,数据来源于民生银行网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Wind资讯。选取销售净利率等6项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变量,其符号及定义如下所示:销售净利率(P)=本年净利润÷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周转率(A)=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期末总资产;权益乘数(T)=期末总资产÷期初股东权益;收益留存率(R)=1-本年现金股利÷本年净利润;可持续增长率(SGR)=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实际增长率(g)=期末主营业务收入÷期初主营业务收入-1

2015年的期初主营业务收入由上一年度前三季度数据替代。民生银行2009―2015第三季度的年均可持续增长率为15.26%,年均实际增长率25.14%。

以上数据可以估计民生银行的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有显著差异,为检验这两个样本无显著差异,采取配对样本T(Paired Samples T Test)检验。

提出假设 H:μ1=μ2,即先假定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确定假设的显著水平α,本文用α=0.05。检验结果表明,T检验的双尾显著性概率为0.047,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即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均值差异在95%以上的置信水平高度显著,意味着民生银行2009―2015年前三季度的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为检验民生银行是增长过度还是增长不足,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民生银行在2009―2015年前三季度7年时间可持续增长率小于实际增长率的负号秩样本占100%,属于增长过度,反映民生银行处于增长过快的状态。民生银行2007年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集中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业务及零售业务,促进了经营管理效率及销售净利率的提升。

六、对我国民营银行的展望

第5篇

[关键词]外资银行 金融 发展前景 策略

一、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1.数量持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状况持续转好。截止2004年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以上海市为例,截止到2005年3月底,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423.4亿元,同比增长了38.4%,占市场总额的12.8%,上升了2.2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65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0%以上,占上海市贷款市场总额的10.6%。2005年1-3月份,外资银行实现经营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了46.8%。

2.入股中资银行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在过去一年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启动股份制改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机制更为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开放更是全面提速。截至2005年10月,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65亿美元。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已经占到中资银行总资产的15%。

3.进入范围由京沪深向内地逐步扩散。目前,以京沪深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仍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首要选择地域,并且以京沪深为中心不断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延伸。随着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为西部大开放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的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区域将不断扩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的地域分布也将不断向中西部延伸。

4.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数量逐渐增多。截至2004年10月末,已有10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从12月1日开始,中国将进一步按时开放昆明、北京、厦门三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并提前一年开放西安、沈阳两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增加到18个。

5.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于存贷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存款与贷款上,结算方面也趋向活跃,其人民币的来源不仅依靠外商投资企业的存款,而且充分利用同业借款等市场机制来筹集,基本上满足了信贷资产上的需求。据业内人士预计,外资银行在大陆的贷款额将以每年40%速度增长,到2010年,外资银行占大陆总贷款的比例将达8%。

二、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前景展望

专家分析,外资银行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天然联系是割不断的,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便是跟踪自己原有客户发展市场的需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银行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有的外币业务客户群中跨国公司占了绝大多数,目前,该行正在等待着获得人民币业务的经营权,而那些跨国公司、高端客户正是他们首先发展的目标。

对未来更长的时间,即全面开放人民币国内市场后,中国银行机构将继续保持在国内银行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外资银行机构则可能稳步提高它们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机构要显著地提高它们在中国国内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将其地位提升到与现有的若干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类似的水平,它们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和开发工作。这包括,在更多的中国城市开设分行,在已经开设分行的城市中开设更多的经营网点,在推销成熟的银行服务产品的同时针对中国客户需求特点进行调整和创新,实行融合中外文化因素的经营和管理策略,推行人力资源上的本土化战略,与国内银行机构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的密切合作。也就是说,外资银行需要成为被中国国内客户广泛认可的经营机构,为中国国内企业带来并增加直接经济效益,帮助中国经济改善资源配置,促进资金合理流动,降低金融风险,使外资银行真正成为中国经济体系和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外资银行并购中资银行的案例将大幅度减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外资行在限售期后大幅减持中资行股权获取暴利,引起国内舆论争议;二是学术界对海外战略投资者提高中资行公司治理水平、科技水平存不同看法;三是次贷危机后,外资行自顾不暇,光环破灭,中资行已不再盲目崇拜外资行的经验。

2.在我国建立分行或独立法人银行的外资行会越来越多。自2007年花旗等4家外资行率先成立独立法人银行后,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已成立24家独立法人银行。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小国的金融机构将不断在中国增设机构,大型外资行则成立独立法人银行。有必要指出的是,台资银行或大举进驻大陆。

3.一些外资行已完成中国境内机构布局并采取本土化策略。东亚、汇丰、恒生等外资行在中国境内分行数已达15个以上,多于所有城商行分行数,在东部沿海地区机构铺设已基本完毕,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目前,港资、新资、美资等外资行大多采用了本土化的发展战略。预计今后有更多欧资和韩资银行采用本土化发展策略。

4.外资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一些外资行已经具备发行借记卡的资格,下一步外资行拓展的重点应是信用卡业务。一部分外资独立法人银行提出A股上市及发行次级债的要求。例如,东亚(中国)已经公开表达了A股上市的希望。外资银行业务准入水平将与中资银行相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希望分支机构能够扩大,能够更关注核心客户,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有更多网络的发展以及有更多客户的发展。深化:全球的网络是外资银行的一个优势,但不仅仅是在中国网络的优势,仅仅靠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就要与中国内地银行竞争是很难取胜的,但是可以在这个市场带来国际化的发展,而且能够带来不同的产品和方案给客户。强化:从一个现有客户身上得到更多的收益与获得一个新客户相比是更容易的,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强化客户关系以获得更多的份额。优化:外资银行希望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给客户,只有通过这样的优化才可以使外资银行和其他银行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展望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全球富裕人群的数量和财富总额均大幅减少。与全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富裕人群数量却在逆势增长。未来数年,中国的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中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对于中资银行来说,金融危机为其带来了短期的机会窗口,未来两年是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私人银行业概览

私人银行是专门针对富人进行的一种私密性极强的服务,其会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对富人及其家人、孩子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信托计划等服务。比较常见的私人银行服务包括离岸基金、环球财富保障计划、家族信托基金等。

二、全球私人银行市场分析

私人银行市场规模的计算主要是测算高资产净值人士(HNWI,也称富裕人群)的数量及其财富总额。所谓高资产净值人士,在国际上一般指可投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士,在中国一般是超过1000万人民币。这里的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现金、股票、银行理财产品等) 和投资性房产,不包括自住房产、非上市公司股权及耐用消费品等资产。

根据凯捷顾问公司与美林集团联合的《2009年世界财富报告》,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最富裕群体人数和财富总额均大幅减少,富豪人数的缩减创1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2008年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高资产净值人士的数量约为860万人,比2007年减少14.9%。他们的财富总额降至32.8万亿美元,比2007年40.7万亿美元减少约19.5%。名下"净值"至少3000万美元的"超高资产净值人士"受挫更重,这种超级富豪2008年人数比2007年减少24.6%降至7.8万人,他们的财富总额减少约23.9%。报告显示,这场空前的经济衰退抹去了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把高资产净值人士的数量和财富总额均拉至低于2005年的水平。

从国别人数分布排行榜上看,美国、日本、德国依然依次占据前三名位置,而中国内地继07年超越法国后08年进一步超过英国,首次名列第四为36.4万人,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相对来说,亚太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小于欧美,未来市场也能够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在未来十年中,亚太区富裕人群的整体财富将以年均8.8%的速度攀升,高于7.1%的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国的财富成长率增速每年约12%,高于亚太区的平均水平。

IBM全球咨询部曾经根据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富于人群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水平对主要国家的私人银行发展进行了研究。其中金融市场成熟度的评定是根据世界银行报告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序,富裕人群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则指通过专业化私人银行进行财富管理占总净值财富的比例。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的高资产净值人士分布处于全球前列的地位,但是其金融市场成熟度和运用私人银行服务的比例还较低,拥有巨大的潜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事实上,从2008年起,许多全球财富管理公司已经纷纷入驻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的富裕人士相对年轻,47%介于46~55岁,只有4%中国富裕人士的财富是继承而得。这些特性导致中国富豪在追求最大回报率同时具备相对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具有惊人的成长潜力。

三、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分析

在国内,贝恩咨询公司也对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进行过类似的分析,其运用贝恩公司的模型计算出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富裕人群数量。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富裕人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已经从2006年的18.1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30.2万人,预计2009年将增长到32.1万人。

按照地域分布,2008年全国共有5个省市的富裕人群超过2万人,包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富裕人群数量处于1-2万人之间的有6个省市,包括河南、福建、山东、河北、辽宁、四川;其余省市的富裕人群数量少于1万人。广东省的富裕人群数量最多,其次是上海和北京。

此外,在贝恩公司针对富裕人群的调研中还发现了如下的市场特征:

第一,中国富裕人群中约80%投资态度趋向保守或中等风险;

第二,中国富裕人群中约60%选择由自己或家人进行日常理财,约20%采用商业银行的普通理财服务,仅有5%左右选择使用私人银行业务;

第三,职业和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是针对中国富裕人群细分时最有用的指标;

第四,中国富裕人群选择私人银行的重要标准包括:客户经理的服务和私人关系、品牌和信任度、理财顾问的专业性。

四、中外资银行的业务竞争力比较分析

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众多中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从2007年中国银行建立第一家私人银行开始,在过去的两年中相继有近20家中外资银行陆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明显地形成了中资和外资两大阵营,两者的竞争力也大不相同。

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土化服务及客户关系、在岸产品市场、政策监管、网点覆盖、金融危机对中资品牌的提升。

在本土化服务及客户关系方面,中资行强调本土化服务的细致,能够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外资银行的服务尚未完全本土化,令众多中国客户感觉疏远。

在岸产品方面,中资行凭借对本土客户的多年服务积累了良好的基础,外资行由于无法全面展开人民币业务产品设计的优势难以体现。

在政策监管方面,银监会对私人银行业务的规范虽然尚未出台,但预计对外资行的限制会大于中资行。

在网点覆盖方面,中资行通过多年的经营覆盖了大量的城市,而外资行所能够覆盖的城市极其有限。

在金融危机对品牌的影响上,外资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糟糕表现令人失望,有70%中国客户表示对外资品牌的选择将更为谨慎,这对中资行的发展提供了阶段性的优势。

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投资建议的专业度、私人银行领域的品牌、离岸产品市场、银行资源整合能力。

在投资建议的专业度方面,外资银行的投资顾问经验和背景强大,享有声誉,客户经理的专业性也高于中资行。

在私人银行领域的品牌方面,外资行依靠其在全球市场上的悠久历史享有更高的私人银行品牌知名度,中资行在此处于劣势。

在离岸产品市场方面,外资行在境外的经验明显多于中资行,产品也比中资行丰富。

在银行资源整合能力方面,受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影响,外资行更加容易进行跨部门合作。例如,多数外资行有自己的投资银行部门,当客户对自己的企业有资本市场融资需求时,外资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会联系投资银行部门,帮助客户思考私募或是上市策略。这种跨部门合作不但为两个部门都创造了更多业务机会,而且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五、中国私人银行业的未来展望

对于未来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本文有如下观点:

第一,基于潜力巨大的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正如市场分析部分所述,中国经济多年来持续快速的发展造就了大量的富余人群,私人财富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由于私人银行的概念在中国尚未普及,私人银行服务在富裕人群中的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咨询驱动的业务模式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私人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服务的特征在于其以客户为中心、高度细分的差异化服务,以咨询驱动的业务模式正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国际经验也表明,咨询驱动的私人银行的业务模式要高于中介等其他模式。

第三,金融危机为本土银行带来了短期的机会窗口,未来两年是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服务发展的关键时期。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外资金融机构屡屡破产或濒危的报道让本土的富裕阶层对外资银行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很多中国的富裕人群相信中资行破产的可能性很小,并且在政策监管与支持等方面相对于外资行存在一定优势。但是长期而言,外资行在专业、品牌、离岸投资等领域仍然有众多的竞争优势,并且不会放弃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资行的发展“窗口期”会在最近两年,需要抓紧时间、把握机会,积极占领并稳固市场。

参考文献:

[1]Capgemini & Merrill Lynch. World Wealth Report 2009.Jun,2009.

[2]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Global Private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 Survey 2009.July,2009.

[3]Wyman.The Future of Private Banking: A Wealth of Opportunity March,2008.

[4]招商银行&贝恩公司 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银行业:坐看风起云涌,2009.

[5]招商银行&贝恩公司 高资产净值人士调研分析,2009.

[6]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业务模式:建立咨询驱动的本土私人银行,2007.

[7]鲁彦,王晓鹏.对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探究[J].科技信息,2008,(6).

[8]延红梅.积极开展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访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J].中国金融,2008,(1).

[9]连建辉,余小林.私人银行业务:国际经验及现实启示[J].中国金融,2008,(1).

[10]王元龙,罗军等.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学术研究,2007,(11).

[11]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施继元,杨月娟.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探讨[J].海南金融,2008,(12).

[13]王志军.当代国际私人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第7篇

(一)首先,中国银行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银行信贷结构不合理,这其中很重要的问题是银行业贷款集中度比较高,大家知道银行信贷从集中度来讲有两个领域风险比较大,一个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个是房地产。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方面,我列了几个点,一个是政府担保杠杆率比较高,政府为了多头担保,同时政府进行多头举债,政府负债率比较高。所以多头举债,政府再融资平台,很多融资不仅仅是通过银行贷款,包括也通过和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信托计划,发行理财产品。包括直接在市场上发行地方平台债,发债的方式,这样导致政府整体负债比较高。第三方面政府主导的项目商业化程度并不高,我们发现有大量项目,比如一些城市修建公共设施,非盈利的项目也是使用银行贷款,我们想这个风险大是商业化不高,也是咱们监管机构关注的重要问题。当然第四个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上会面临瓶颈,比如房地产调整,财政收入变少,使得平台融资风险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大,我们说在这方面是存在隐患的。

第二,银行资本金急需补充,在2010年对商业银行进行了一轮再融资,到了现在,又有几家商业银行要进行再融资,这里跟我们宏观管理监管政策上的一些不确定性是有关的,现在这个情况,其实我国巴塞尔协议投入使用的话,会有新的一些在资本金监管的变化。所以,未来资本金补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前瞻

在目前的宏观格局下,对中国银行业,笔者大概做出以下三方面的判断。第一,笔者认为信贷业务仍然是银行业绩的主要支撑。第二点中间业务将面临增长压力和契机。增长压力就是说从表外贷款已经被监管机构叫停,这块其实是支撑银行中间业务,包括零售业业务很重要的一块收入。这块被叫停,当然银行还需要在其他的零售业务上有所突破,所以笔者认为银行在零售业业务上发展的信心仍然是非常大的,包括通胀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尽管监管不让你做信贷理财产品了,但银行还可以跟通胀挂钩的,比如做一些挂钩型的结构型的理财产品,这块的发展空间也应当是存在的。另外银行应该提高服务能力,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像理财、银行卡,包括随着人民币贸易结算不断增大,在这些领域中间业务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的。第三点笔者认为混业经营也会带来新的盈利点,主要是说银行包括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我们看到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进行产品的交叉销售业务合作,这两年应该说是在不断加深的。展望混业经营,除了这块空间可以继续挖掘,其他领域,包括银行跟PE、私募股权基金,现在很多阳光私募型的产品,在各家商业银行进行发售,在这些方面合作其实合作空间也是比较大的。

最后,银行业发展的重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银行信贷结构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银行要根据国家政策和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对银行信贷要有保有压,有增有减,有浮有控。当然风险比较大的要进行跟踪,同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包括三农这些领域,虽然国家鼓励银行重点进行信贷投放,但作为银行,它要管理风险,银行要针对这些领域要进行信贷产品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创新,争取在这些领域进行信贷有效投放。二是发展中间业务,发展零售银行在2011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银行业未来业务转型的方向,银行业转型就是从以前重视存贷业务转向中间业务,从以前侧重于公司业务转向零售业务,这方面发展空间也是比较大的。最后银行未来也是需要多渠道的补充资本金的,因为监管政策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未来对银行的资本金的要求是可能继续升高的,而作为商业银行,即便中间业务发展非常重要,但未来在可预期的时间段内,信贷仍然是形成盈利的最主要的方式,而这块必将消耗他的资本金。所以多渠道的探索资本金的补充方式非常重要。但是如果银行把补充资本金的压力推给市场,这样对整个股市带来振动都会比较大。所以笔者认为,下面几个相对好一些,一个是定向增发,有些企业家是要做长期投资的,这样对市场压力就会比较小。第二可以考虑利用税后净利进行增资,这样还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家银行主要股东跟银行之间在这方面进行磋商。第三可以考虑继续引进中外战略投资者,增加银行的资金。最后本文认为,在当前环境下,监管机构应当在银行的一些业务创新上给出他们更大的空间,包括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以及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第8篇

关键词:SWOT分析;宿迁;中小商业银行;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73—02

引言

随着宿迁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这里指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其发展所形成的“鲶鱼效应”为整个银行业带来了竞争,也注入了活力。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求得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包括宿迁市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在内的中小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同样,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作为推动宿迁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如何立足国情,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地方实际的发展思路,健康、稳定地发展,越来越对宿迁市地方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通过对宿迁市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苏州银行等宿迁市地区代表性中小商业银行的调研,本文将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逐一阐述。

(一)优势:Strengths

1.资金质量高

在资金的来源方面,宿迁市以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金融市场份额占宿迁市市场的整体份额较小,但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人均利润率等盈利性指标大多优于国有商业银行,比大银行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因而可为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业务创新提供更有利的资金保障,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宿迁中小企业的认可,当下也有不少的宿迁市地方企业愿意选择中小银行作为其经营发展的有利资金平台。

2.体制较新

国有商业银行依然是宿迁市银行业的主体,受产权制度的限制,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必然要考虑地方政府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经营与决策受到限制,而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组织,具备了较为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性”作为经营目标,努力开拓包括宿迁市中小企业在内的资本借贷市场,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的资本增值。其次,与宿迁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所需要负担的公共责任较低,因而在对宿迁市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发放上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与大银行相比,由于组织机构体系简单,决策效率高且决策的自由空间大,能够更好地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宿迁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3.金融创新意识较强

当前,宿迁市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基本上还是由省行或国家认命,笼罩着较为浓烈的行政色彩,银行内和银行间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会受到来自于制度层面上的很大制约。而近年来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实行股份制体制,通过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公平的管理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地方和省内知名高等院校乃至省外院校的优秀高等人才,员工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员工结构也比国有大型银行具有一定优势,这使得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在对宿迁市中小企业贷款的技术研发能力方面明显超过大银行。

本文认为,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意识和金融创新能力以及金融创新保障机制,使其在同业资金业务领域的优势明显,通过对银行资金的灵活和合理调配,大大优化了其行内资金的资产负债结构,银银平台、柜面通等特色业务已经被宿迁市民和企业广泛认可,规模效应和经营效益已经大大显现。

(二)劣势:Weakness

1.资金规模劣势

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安全性的主要指标,该指标主要考核银行资产的抵御风险能力,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这个比率不能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权数资产的比率不应低于4%,该比例越大,说明银行资产安全性越好。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的发展需要有雄厚的资本规模作为支撑,强大的资本实力是银行取得客户信任、吸纳客户资本,开展信贷业务的基础,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前提。在这一点上,由于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受到起步晚、规模小等众多历史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其拥有的资本规模与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营业网点少

中小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宿迁市地区还没有形成覆盖广阔的营业网点(包括ATM自助设备)。本文调查发现,在宿迁市地区(含三县在内)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仅拥有营业网点约60多个,其中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和苏州银行等在全宿迁都仅有一个营业网店,这相对于宿迁市现有的约471.56万常住人口(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而言,人均可享受到的服务微乎其微。而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拥有网点约154个,其中单单是中国工商银行就拥有网点86个,此外,虽然交通银行刚刚进驻宿迁市不久,但已经在主城区发展了多个ATM自助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持卡客户的交易需求。宿迁市大银行如此庞大的网络覆盖面是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所无法匹及的,也构成了其自身在未来实现较快发展的巨大屏障和重要制约。

第9篇

关键词 融资租赁 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 法律环境

租赁是有偿转让财产使用权的交易。无论各国及国际租赁会计准则,还是有关规范租赁交易的法律,都对租赁(以及融资租赁)进行了定义,但是由于角度的不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律上的租赁定义与会计上的租赁定义其实并无本质的差异,但是,对融资租赁的定义二者却存在很大的区别。在法律上,融资租赁系指三方当事人、两个相关联的合同构成的租赁交易形式;而在会计上,融资租赁更侧重于经济实质,只要具有融资性质的租赁合同都可能构成会计上的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近代租赁为现代融资租赁准备了交易形式上的条件;其次,分权观念日渐为人们接受,为融资租赁的产生和普及准备了心理上的条件;最后,发达国家工商业发展对设备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大,为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提供了可能性。然而融资租赁诞生伊始短时期内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有两个因素起到了巨大作用,一是税收优惠;二是表外融资。本文拟通过简要剖析融资租赁兴起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以论证成熟的融资租赁在融资市场上存在的内在合理性。

1 经济环境

自工业革命开始,机器设备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购买设备所需资金日益增加,使得部分业主在购买资金上发生困难,另一方面机器设备的成本可以在机器使用中得到回收,因此如果能长时期拥有设备的使用权,这与其拥有设备所有权并无实质性差异。这种对设备使用权的强劲需求是促进现代租赁业,尤其是融资租赁业迅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为融资租赁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随着战争结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由战时军事工业向战后民用工业的转化,新的民用工业所需设备大量增加,同时由于技术迅速发展,大批工业设备亟待更新,这二者导致设备投资需求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传统的融资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特别是银行业贷款不足,而一些国家对企业间借贷又有严格的法律限制,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为其剩余资本寻找出路,于是产生了融资租赁交易形式。

融资租赁在美国迅速发展除了有税收优惠措施外,还与它被认为具有灵活的金融手段的许多特性和优点有关。通货膨胀的后果也促进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对承租方来说,在美元不断疲软时,用固定租金是很容易达成协议的。例如,如果通货膨胀率为6%,就意味着现在所支付的每一美元租金5年后将只值75美分,10年后将只等于56美分。此外,通货膨胀会使利率上升,使人们不愿去借债,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使租赁显得合算。

发展中国家大多正处于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问题,而生产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亟需更新换代,引进先进设备。各国税法对融资租赁提供了不同的税收优惠。而发达国家为了打开高价值产品销路,也是它们乐于发展国际融资租赁业务的主要动因,特别是对于竞争激烈的高价值设备来说更是如此。作为现代重要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向国际空间拓展就顺理成章了。

2 政府的租赁信用保险制度

日本政府为了通过租赁事业推行中小企业机器设备现代化和振兴机械工业,于1973年创设了“机械类租赁信用保险制度”,目的在于保护租赁公司。当利用租赁的企业发生倒闭,租赁公司的信用风险可得到弥补。此项保险的适用对象是租赁合同下的特定机械且租赁合同的内容能满足下列各项条件:为期3年以上的长期租赁,而且中途不得随意解约的合同;等价计算适当,租金分12次以上支付,并且是平均收款的合同;租赁期满后租赁公司不准将所有权转让给用户的合同;承租人不可以是信用短缺且政府有事先通知的合同;租赁设备必须是新型的新产品;第一期租金支付日在起租日以后3个月内的合同;一年内至少须付租金4次以上者。这种“机械类租赁信用保险制度”,首先由租赁公司和政府签订关于租赁合同的保险合同,然后在租赁公司与用户签订的所有租赁合同中,如因用户破产等原因租赁公司遭受难以预料的损失时,由国家弥补相当于其损失一半的保险金。

3 技术环境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极其迅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加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于生产经营的机器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任何购买设备的单位来说,都得承担设备无形损耗的实际速度快于预期速度而招致损失的风险,租赁可能有助于避免这种结局。当企业需要使用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设备时,采用期限较短的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也许是有利的。因为承租人虽然要支付高额租金,但这种代价往往低于拥有设备所可能承受的损失。而且设备使用者往往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倾向,当有的用户急需全自动车床时,另一些用户得到普通车床就满足了。这样,出租人实际上可将设备轮流租给需求倾向各异的客户,使风险得以分担,租金得以降低。

另一方面,设备更新速度加快导致设备购置频率增加,而通货膨胀使得设备的购置价格大幅上升,一次性支出太大,对企业的资金融通能力提出了严重的考验。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突出,其陈旧的工业设备亟需更新,但是先进设备的价格往往超出这些国家的外汇支付能力。因此,采用融资租赁形式既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又及时地更新了机器设备,有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迅速推广应用。

4 法律环境

4.1 税收优惠政策

1952~1963年间,融资租赁在美国被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融资租赁具有调节税负的功能。美国政府1942年规定的固定资产耐用年数较实际使用期间显得过长,要收回投资十分困难,严重阻碍了设备的更新。但企业如果利用融资租赁形式,租金可以记录为费用,使机器设备从原来10年或20年的折旧年限缩短为5年或8年,成为实质上的资产折旧。企业由此可以享受递延税负的好处,改善资金的流量,并在设备陈旧之前,即可更新设备。到1962年,国会为了鼓励企业投资新工厂和设备,允许在企业纳税申报单上采用各种加速折旧法,从而使租赁在税法上加速折旧的优势尽失。但是某些公司不能充分利用加速折旧的优惠,融资租赁可将出租人享受的加速折旧好处以较低租金形式转移给承租人。

1962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项刺激投资的新法案——投资减税法(Investment Tax Credit)。根据该法案,一家公司购置具有8年及以上可计提折旧年限的新的有形资产,最高可按新设备投资价值的10%减免抵扣所得税。这对利润高的企业有充分的刺激投资效果,而那些需要巨额设备投资但利润较低的企业却无法享受该项投资减免税优惠。因此,这些企业要由利润较高的租赁公司用融资租赁交易中的供应合同取得所得税减免优惠后,将部分或全部减税金额用以抵减租金,从而享受10%减免税优惠。该法案特别促进了那些常须更新设备的航空公司、铁路公司的设备租赁交易。

但是随着融资租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熟,以及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日益深入,融资租赁早期发展的许多优惠逐渐减少。英国1984年的金融法取消了第一年100%投资减免税的优惠,实行25%减免,同时降低了公司税率;1987年英国开始实行SSAP21,融资租赁成为一种表内融资,表外融资的种种优惠也不复存在。一方面,英国租赁市场并没有因税收优惠的减少和表外融资特征的丧失而萎缩,融资租赁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一些不存在特别税收优惠的国家,融资租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表明融资租赁并不是专门利用税收优惠的措施,成熟的融资租赁在融资市场上有其存在的内在合理性。税收优惠措施在各国都在逐步减少,而融资租赁仍然在发展。

4.2 完备的民商法律

作为一种影响日渐深远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由于各国法律文化传统不同,融资租赁在各国发展的程度不一,立法上对融资租赁的反应也不一样。大体而言,各国融资租赁立法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其一,就融资租赁问题专门予以立法;其二,变通适用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其三,在司法实践中以判例的形式创设新规则。目前对融资租赁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不是很多,主要有美国、俄罗斯、巴西、埃及、希腊、乌拉圭、罗马尼亚、巴拿马、韩国等。其中,美国统一商法典(UCC)2A编为融资租赁构筑了一个较完善的法律框架,相对其他国家的法律而言,UCC的规定更为详细、全面。而变通适用民法典及其他相关法律的模式较盛行,比较典型的有意大利、荷兰等。以判例之形式创立融资租赁规则的模式充分认识到了融资租赁的特殊性,但这些国家又无相关的专门立法,主要有比利时、德国。

随着国际融资租赁交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法律之不足日益显现,实践的需要呼吁法律的完善;融资租赁业突破了传统交易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机制,原有的法律不足以调整新型的融资租赁关系;而且各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冲突和分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制定了《国际融资租赁公约》。它对规范国际融资租赁交易、协调各国融资租赁法律冲突、促进各国融资租赁立法趋于一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彼得·T·埃尔格斯,约翰·J·克拉克.冯建平,李则兆译.租赁决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