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创新模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7 16:05: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创新模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创新模式

第1篇

关键词:创新力 自主创新 创新模式

一、引言

创新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提升创新能力,无疑成为了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一个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则。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充分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后,国家把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定为基本国策,使得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2013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9%;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324.7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量的29.2%;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高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四位;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占到全球总量的37.9%和22.3%。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居世界首位,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居世界第三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出现了海尔、华为、宝钢、联想等一大批用于自主创新的成功企业。

虽然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必须迎头赶上。

二、创新力研究文献综述

1.创新力及自主创新定义

现今学术界有关创新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企业和大学这三大领域。

1912年,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创新理论的创始人J.A.schumpeter(熊彼特,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并在《商业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等著作中对其创新理论进行了较为完善的阐述。熊彼特把创新界定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

李金明认为创新力是一种能力、一种制度、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艾米顿在《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一智慧的觉醒》一书中,对创新能力概念的界定是创造新思想的能力、使用好思想的能力、好思想最终成为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并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能力。

谢教授理解自主创新是“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模式”。

2.企业自主创新模式

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国内很多学者一般把其分为三种模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3.本文观点

本文认为企业的创新力实质上是一种企业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并且把这些思想和观念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最终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本文结合过程活动论和能力论,认为自主创新应该是企业独立组织利用外部和内部的资源,以提升企业生产力为目的进行创新活动,并且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

4.企业自主创新模型选择

在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方面,国内学者在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方面的研究较为完善,主要有集中于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1)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创新模式选择的研究。卢佳(2007)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石,在全面、深入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梯级模型,指出了中小企业各个成长阶段应采用的具体技术创新模式。

(2)基于企业实力和环境的创新模式选择的研究。赵红梅(2008)认为应该在考虑宏观环境、企业规模、充分认识技术轨道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创新优势四个条件下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向刚(2008)提出应基于企业所在行业和企业能力选择自主创新模式。罗赳赳(2007)认为应考虑国家国情国力、企业性质和规模、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速度、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作为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考虑的因素。

(3)基于企业分析下创新模式选择。黄芳(2008)孙岚(2007)等人通过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进行SWOT分析,了解了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其面临的威胁,找到了发展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与实施提出了建议

三、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模型

企业如何提高其创新力,如何自主的组织创新活动是企业创新战略选择。如何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企业采取的创新模式是否正确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一种维度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模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和适用范围,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内外部的环境等条件选择自主创新的路径。本文认为企业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结合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内部分析、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来对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进行研究。

企业

经济

实力

初始阶段 成长阶段 成熟阶段 衰退阶段

图中,横轴代表企业的四个生命周期,纵轴是企业的经济实力,随着企业的发展,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成熟期前图中曲线呈向上趋势,到了企业衰退期,企业经济实力开始下降,这个时期,若企业能采取正确的创新模式,开发新技术则企业能继续保持市场地位,但若企业无法跟上市场步伐,不能及时更改企业的创新战略,则企业经济实力会开始下降。坐标以外的四个箭头,是企业内外部的影响因素。

1.初始时期

现状分析:处在初始时期的企业一般经济实力比较弱,资本不足,处于行业的劣势地位,没有发言权,也没有核心的技术。

企业目标:掌握一定的技术、有效率的组织形式和制度。

创新模式选择:模仿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

此时,企业最容易成功的创新模式就是模仿创新,利用行业中占优势的企业的已有的成熟的技术、组织模式和制度安排,合理地消化吸收,为自己所用。在吸收市场上已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改进技术,加入自己企业的创新技术,挖掘已有技术的潜力,进行二次创新。若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为大型企业垄断,无法获得已有技术,也可以采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形式,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在企业拥有自己的新的技术以后,就可以利用新技术在生产出新的产品,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成长时期

现状分析:企业拥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经济实力相对充实,也有了一定的市场地位。

企业目标:加强自身技术创新,使企业的技术成为核心技术,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

创新模式选择:集成创新为主,原始创新为辅。

在这个阶段,由于企业此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应该不断进行技术改进,积累技术经验和技术力量,采取集成创新或者原始创新模式。企业利用自身积累起来的资金、建立的研发队伍和已有的技术进行自主的研发,形成自身垄断技术。另外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采取集成创新模式利用自身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对已有的创新要素进行选择、优化和整合,形成更有效率、更优的能适应更大目标的自主创新过程。

3.成熟时期

现状分析:企业拥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资源,集聚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在行业中占有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目标:扩大市场份额,改进组织模式。

创新模式选择:原始创新为主,集成创新为辅。

企业由于自身拥有的丰富的资源,可以捉住机会,不失时机的开展以原始创新为主的创新活动,开发新技术、改进新方法、开拓新市场,同时改进组织形式使得企业更有效率的运作,降低成本,获取巨额垄断利润。

4.衰退期

现状分析:企业旧的技术开始被淘汰,强大的竞争者出现,市场份额开始下降,企业地位动摇。

企业目标:保持企业地位、市场份额,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创新模式选择:集成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辅。

这个阶段,企业出现危机,强大的竞争者的出现抢占了市场资源,企业开始出现需求降低,市场份额下降的情况,此时,企业应该及时调整企业创新的路径,中断不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重新整合企业资源和技术,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新的技术上,开始研发新的技术,促进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不过若此时,企业由于前一期的战略错误导致资源不足,资金不够,可以采取模仿创新的形式,跟随市场的新领导企业,或者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创新,尽快开发新的产品,挽回失去的优势和市场。

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议

从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模型和泰山玻纤的案例可以得知,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结合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应该选择不同的自主创新模式。在正确的选择了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后,还应通过改善企业内外部的环境来进一步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1.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8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提升为基本国家发展战略,再次提到“创新驱动”,指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根据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企业原先熟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改弦更张,从创新中找出路,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转型发展就是从要素投入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中国经济发展要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主,必须依靠创新。这也是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外部保证。

2.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为促进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创新思想,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弘扬尊重人才、宽容失败、保护权益的价值观和创新文化,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要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环境。在这方面,要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市场的组织建设,为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科技成果转移,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如咨询、投融资、交易场所、定价评估、仲裁、网络中心、牵线搭桥、信息收集与传播、人力资源培训等。另外,还要加强科技中介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政府指导下的行业自律性管理体制,切实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加大政策投入力度。除了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也应该改善政策环境,对企业自主创新进行引导和支持,给予企业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力度的支出,采用税收优惠、间接补贴、给予一定了资金投入等措施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动能够,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加强执行的力度,加大惩罚机制,提高企业创新的收益。

(3)鼓励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创新活动的源泉,只有有了创新人才才会可能有创新活动的产生,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推进科技人才分配机制改革,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企业中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各类科技人才到企业搞创新。现在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困境,政府应该建立起这两者只讲的纽带,让大学生把知识和创新才能充分的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创新活动之中。同时要建立起平等择优的用人机制,让人才能打破体制性的障碍,自主选择工作,提高用人效率。

(4)建立企业间网络创新的联系。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但是也由于这个原因,创新也有了很大的风险,政府应该建立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网络创新联系,做到既能保障创新企业的收益,也能让其他企业享受到这一创新活动的外部效益。因此,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或者建立起企业创新合作的平台,让企业共同开发,共同研发,降低创新研发成本,风险,也能最大化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益。

3.企业内部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1)培养企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激励机制。企业的创新意识是企业尽心自主创新的源泉,只有创新人员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提升企业创新活动的密度及成功率。因此在企业管理组织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创新人员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的源泉。同时,对于非研究人员,也要给予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让企业整体创新意识提高,提高创新的基数,加大成功率。所以,企业应加大对于这方面的投入,引起员工重视,可以采取让员工申请创新项目,对员工进行培训,给以创新奖励等措施,提高创新意识的同时,还能保留住人才,使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机制得以保障。

(2)企业创新资源投入。创新资金的投入无疑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资金是企业创新的必要投资,创新一般具有比较高的风险,特别是原始创新,没有相当量的资金投入与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就无法正常的进行。因此,企业的创新投入比例一定要加大,由于创新活动的风险性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企业应对创新研发活动做好长期的规划,定好远期目标,规划好研发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资金投入,有效率的组织研发创新活动,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提高创新的收益。

(3)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是指对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员工高效率地完成自主创新活动,从而提高整个企业自主创新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成功率;与此同时,企业的创新人才所具有的智力知识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宝贵财富,创新人才的流失特别是企业关键性研发人员的流失,造成技术缺口,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效率,因而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保障,也是创新成败的关键。

(4)建立和创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效率是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能否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创新研发部门能与企业部门有效的整理联合,不仅能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也能充分的运用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果,同时也是研发部门制定其研发计划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企业的其他部门若能有效及时的提高相关的信息和支持给创新部门,可以使得创新成果更有效,更符合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要求,从整体提高企业的利润、收益。

总之,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重视创新,有强烈的创新冲动。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还要制定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的政策,让创新带来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让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让创新驱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迈向中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彼特著.何畏,罗家祥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45-48

[2]卢佳.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

[3]赵红梅.基于技术能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J].理论探讨,2008(8)

[4]向刚,宋婷婷,屈晓娟,王正刚.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基本准则探讨[J].科学与管理,2008(5)

[5]罗赳赳,田新民,康力.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与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5)

第2篇

关键词:服务创新;服务创新过程;制造业服务创新

1.服务创新

全球经济正逐步从商品或者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转移到以服务为基础的服务经济,并且在通讯技术的推动下,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人口就业的主要推动力,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服务业都引导着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宏观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8.6%、日本为727%、中国为43.8%、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比重均超过了60%,中国2013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亚洲以及拉美的主要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均值为64.92%和64%,并且从2000到2011年,各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逐步上升的态势。

从微观层面来看,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产品竞争逐渐转移到服务竞争(许庆瑞,2003),很多制造业企业也正是通过把产品和服务结合的方式提高企业绩效的,而对于大多数服务型企业而言,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提供新的服务项目,就好比产品制造企业要不断推陈出新一样(Sawhney et al., 2004)。因而,随着服务业的地位日益上升,服务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理论延伸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界以及理论界的关注。

服务活动能够补充销售,能拉动有形产品的需求,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以及竞争能力提高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这些服务能提高现有产品的可接受性、实用性、灵活性以及销售绩效),是形成产品差异的方式,也有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有学者还指出,这种产品-服务的结合能够在价格竞争中减少敏感性.,在市场扩展以及技术更新相对缓慢的行业,与产品有关的服务在成熟的制造业行业来说也可以获取持续的利润增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都会有利于产品的使用和销售,在制造企业的服务缺乏系统性,服务战略的复杂性使得制造业企业难以实施

Chae(2012)认为,所谓服务创新就是把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元素进行组合和再组合的动态演化过程。Teece(2007)指出以制造业企业为对象的技术创新包含着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方面,然而这两个方面无法有效地解释服务业领域内的创新,许多研究表明,服务创新具有多维度性,有的研究强调了供应商方面的重要性,有的研究也表明了消费者方面的重要性,而Chae(2012)进一步认为地域或者制度方面的因素也对服务创新带来的影响。因而这种多维度的创新以及所面临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的研究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服务创新,它无法完全揭示服务创新的本质,因而针对服务创新需要采取新的研究方法(蔺雷,2004)。

2.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模式

本文将着重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服务创新:人力资源及员工培训;高端技术;与顾客的合作。

2.1人力资源及员工培训

Johnson指出,在服务业领域,知识本身就是产品,人力资本是其主要的资本形式。一般来说,人力资本是创新的最本质来源,对服务创新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企业应该投资于人力资本建设,并在服务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还有研究表明,缺乏一定的人力资源,对创新来说会形成一道障碍,尤其对于高素质员工或者高知识密集度的服务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因而,人力资本在服务产生以及执行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应该和持续地人力资源投资相联系起来。

而员工培训是员工更新知识的关键步骤,进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以及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通过员工培训来提高人力资本很有可能是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不同国家、产业的制造业数据统计资料更进一步指出了人力资本在创新成功方面存在的关键性作用.。Walsworth (2007)指出,员工培训在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方面都存在积极影响,Beugelsdijk (2008)暗示了员工培训在产生渐进性创新方面的重要性。Amara发现,通过不同的培训学习方式,对创新新颖的有关。

人力资本和员工培训在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的创新都有着重要影响。Raja(2010)强调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因为员工的新技能是支持服务化过程的关键。然后,我们希望在员工培训和服务创新之间找到积极的相关关系。

2.2 高技术的获取

服务由于其不可接触的本质以及以信息为基础的内容,使信息技术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着中心角色,因为它能够更好的收集和分享来自竞争对手、市场以及顾客需求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系统化,因而与初始服务创新密切相关。高端的信息技术还能使企业在劳动力、设备、原材料以及财务管理上发挥优势,此外,这些技术能使企业更加灵活,从而应对环境变化以及不确定性,对战略计划来说更加重要。技术的采纳还能激发企业的学习动机。因而高科技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都增强了创新性。这样,我们就期望找到使用高科技对服务创新之间存在积极影响。

2.3 与顾客的交流

与顾客的交流是与众不同的,对某些服务过程来说甚至是基础元素。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不仅要注重其服务本身,而且要注重传递给消费者的行为举止的准确性。服务提供者与顾客交流的结果就是,使得一些创新活动能够符合顾客的特定需求,并且,这个过程也可能被视为创新的一种形式。欧洲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性越强,顾客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就越大。

当创新成本高昂时,成本分摊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选择。考虑到实施服务战略的成本所具有的层次性以及具体性,合作将会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择(Mathieu, 2001),与顾客之间的合作将会特别有效,因为强烈地顾客为中心的方式会是服务化的关键特征,顾客不仅仅提供有关产品的建议,还提供更加宽泛的定制化方案,尤其在商品和服务的混合中。这样,与顾客的交流将会是创意的源泉。我们就期望找到顾客交流对服务创新之间的积极影响。我们分析了顾客对服务、产品以及工艺创新的不同影响。(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Llu??s Santamar??a a,n, Mar??a Jesu? s Nieto b, IanMiles c. Service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ing firms: Evidence from Spain,[J]. Technovation, 32 (2012) 144C155.

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发展模式 科技创新

一、乐清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概况

近年来,乐清市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据浙江省经信委、浙江省统计局联合的《2015年度我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报告》,乐清市工业强市综合评价得分70.87分,排名位列一档(规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第四位。特别是结构调整得分继续位居全省第一,绿色发展继续保持前列。

一是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乐清电气产业是温台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15年实现产值1110亿元。为推进电气产业创新发展,乐清市建立了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科技创新园、电气工业设计基地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检验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国家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成立浙江省低压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温州电气行业“机器换人”产业发展联盟,推动电气产业集群向高度智能化、精细化制造领域迈进。如乐清的低压电器产品正从第三代向第四展,已研发并生产全系列智能电能表、自动抄表系统、预付费售电管理系统等智能化产品。

二是新兴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乐清市出台并实施了“165”产业发展计划,即做大做强电气产业,培育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其中,该市生命健康产业培育发展迅猛,分别与温州大学、武汉光谷生物城和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今年武汉光谷第一个省外基地在乐清挂牌成立。如乐清引进的李校彝哦樱在乐清注册成立了浙江康邦药业有限公司,促成亚太药业等3家上市公司的22个生物制药成熟品种在乐清建立生产基地。

三是两化融合不断发展。近年来,乐清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逐步提升生产过程的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水平。针对乐清实际情况,重点在电气、电子信息等产业开展存量设备智能化改造。至目前,乐清已有31家企业被评为省、温州市、乐清市“机器换人”示范企业。

二、乐清民营企业主要创新方式

调研发现,当前乐清民营企业创新模式基本可分为“引智”“借脑”“模仿”三种模式。

(一)“引智”

企业通过引进人才自建研发机构或收购研发机构的方式,以“自有”力量进行科研创新,不断提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

1、依托自身研发中心

如兴乐电缆凭借企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开发了铜包铝系统电线,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企业瞄准风能、太阳能行业所用的电缆的需求,开发了光伏用特种电缆,具有耐高低温性能好、耐紫外线能力强、耐酸碱化学腐蚀性高、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及低烟无卤阻燃等优点。

2、依托引进核心人才

如致威科技依托引进汽车自动控制领域“国千”专家,克服了多项技术难关,于2013年成功进入通用公司国内供应商领域,现正进军通用国际供应商领域。企业产值从2012年7000万元急增至今年预计超4亿元,明年订单已达5亿元。

3、收购知名研发机构

如正泰电器收购的国内低压电器研发龙头上海电科所低压电器室,已累计为企业研发了300多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基本奠定了企业的配电、工控、终端、系统、驱动等产品线的领先性。

(二)“借脑”

企业通过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模式,利用大学和科研院的科研实验室和科技人才,与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

1、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

如天正集团先后与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温州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技术创新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至目前,工作站已有有效专利47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此外,工作站还参与了1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2015年博士后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团队共有2项研发成果成功推向市场,并实现了全面产业化,已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

2、共建研发中心

如宏秀电气先后与华东电力大学、温州大学、滁州学院等多所高校合作,共建宏秀电气研发中心,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企业近三年内申报发明专利12项,其中2项已经获得授权;申报并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获得国家版权局关于高压开关及低压断路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著作权12项。“基于激光加工技术的智能双电源投切保护装置” 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并按要求完成。2014年、2015年,完成5项省级工业新产品研发,并通过鉴定验收。这些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转化率达到80%。

3、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如天顺玻璃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2015年,针对新农村建设环境改造项目,双方迅速成立研发团队,开展热固性新材料作为化粪池外壳试验,常规情况下生物化粪剂对SMC材料耐腐性试验,投入三百多万元研发生产的SMC玻璃钢三格式环保化粪池,主要用于浙江省“五水共治”工程,产品供不应求。2016年3月,双方又合作研发高强度A级表面电气箱/柜体用SMC复合材料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预计该项目将为企业年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

(三)“模仿”

企业通过引入技术,再结合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改良,达到甚至超过原产品技术的水平,或者在某方面具备差别化优势。该方式也是目前乐清民营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如兰普电器投入巨额资金从西门子等企业购买技术,通过模仿和改良掌握核心生产技术,自主设计了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之间的自动切换装置,研发了电子灭弧电路,增加了分段调光功能,大大降低了元器件的使用量。其开发的“高速列车专用交直流大功率一体化控制电源等新产品开发”列入市工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兰普电器与还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并成为其主要供货商。

三、关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是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乐清的做法,提供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有条件的企业,要瞄准当前新技术,通过“引才”或“借脑”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支撑企业转型发展。正确处理好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关系,既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同时,要建立良好的人才鼓励机制,对关键人才给予一定的回报,并将其与创新成果运用相结合,推动企业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运用。

(二)要强化科创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实施创新活动、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要建好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平台,企业要想方设法去寻找自己需要的技术。要加大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依托科技大市场、创客大赛、创新创业博览会等成果转移平台,开展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转移服务。

(三)要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支撑发展能力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注重围绕产业、项目引才招才,着力构建“人才+产业”“人才+创业”“人才+项目”等多种模式,加快招引领军人才、专门人才等各层次人才。要依托重大科研项目、产业攻关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重点产业、重要领域方面的领军人才。同时,要优化人才配套服务,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保障、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工作问题,让各类人才能够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四)要强化科技金融结合,优化与科技创新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第4篇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创新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48-02

一、目前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1.企业管理研究

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总体来说,企业管理是一个相对综合、宽泛地概念,企业管理的范畴很广泛,主要分为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两大类。业务管理更侧重于对组织各种资源的管理,行为管理则更侧重于对组织成员行为的管理。企业管理的方向是组织精简化、管理规则化、目的驱动化、沟通开放化、数据云端化。可以看出,随着企业管理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囊括的内容越来越多,在管理的时候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

2.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分为六类: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系统化管理模式。通过以上可以看出,现在的企业管理模式更加侧重于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管理观念和管理水平也在迈向新的台阶。从本质上讲,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个企业管理体系的成熟与否,也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要转变企业管理观念,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管理体系。

二、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粗放

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粗放。在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中,很多管理者管理观念落后,根本没有意识到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管理可有可无,忽视了管理与绩效之间的必然联系。另外,还存在经验管理、家庭式管理等形式,管理模式粗放,无法进行精细化管理。一味地依靠管理者的经验进行管理,就很容易让管理者产生懈怠的心理,他们也很难向其他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这种不成熟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缺乏有效的管理决策机制

很多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决策机制,影响了企业的工作部署,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这些企业对于长期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认识和定位,缺乏总体发展目标,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做战略规划、编写可行性报告等,很容易让企业的各项工作处于盲目的状态。由于没有严格、明确的目标意识,企业的各项工作都难以充分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这就很难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和业绩的上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3.缺少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

企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才会在竞争中获胜。因此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缺少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也是阻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很多企业中,由于管理者管理知识短缺、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使得企业管理长期处于盲目、落后的阶段。由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知识储备有限,他们就很难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养,长此已久公司的管理体系必定无法得到改善,更不必说完善了。可以说,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机制的完善和成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通过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三、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

在社会转型的环境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势必会较为陈旧,在运行实施过程中定会产生与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不协调的因素。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从根本上激发企业的活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创造必备的条件。

1.增强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制

要想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要求管理者提升管理意识。在这个基础之上,要构建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规范的制度和监督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制度保证,同时也为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就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构建而言,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成熟。完善的管理体制必须要具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对于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具体的细节、步骤、方案等都有具体、清晰的指导和规划,按照科学的章程和规划来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不断地提高工作效果,促进企业不断进步。

2.强化对于制度的监督及执行力

强化企业制度的监督及执行也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路。在具体的企业工作过程中,要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要求,必须要按照既定的章程和规定来执行,增强监督力度和执行力。对那些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坚决抵制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同时,还要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和业务进行有效地监督,不断地提升工作效果。此外,还要对管理工作进行细分,让不同的管理部门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从而形成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企业的进步。

3.培养人才,实现信息化管理

培养人才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给予重视的方面,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就必须要依靠优秀的人才进行支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活力。随着企业管理改革的逐渐推进,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很多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优秀人才的支持。管理信息化是信息的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借助于信息系统来进行企业管理,不仅仅节约了不必要的劳动力成本,同时还大大地增进了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

4.实行竞争机制,激发员工潜能

在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中,要实行有效的竞争机制,不断地挖掘员工的潜能。不断地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可以在企业中采取分小组讨论、分部门实践的活动,最后将工作结果向上汇报,评出名次,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等。同时,还要将视野放得更加开阔一些,将本企业与社会上其他企业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竞争目标,可以通过“SWOT”分析法,找到本企业在竞争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不断地完善自己,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竞争能力。就企业的发展来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只有提升了员工的竞争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才能够不断地让自己的企业进一步壮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5.注重人本管理,塑造企业文化

注重人本管理、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是一个尊重人权、注重人本精神塑造的企业,它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要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沟通和交互作用,着眼于企业人的集体意识的培育和对企业及团队重大决策的参与,以及根据企业人的工作绩效和企业内外环境,对企业人进行激励和实行权变领导。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创造更好的培训、教育的条件和手段,不断地提拔有能力、有想法、有智慧的员工,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强自我认同感。如此,才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企业也建立起来,那么企业管理在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关系到企业管理质量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日后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鉴于企业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改进,比如增强管理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对制度的监督及执行;加强人才培养,实现信息化管理;实行竞争机制;注重人本管理等。只有从企业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才能够不断地激活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成长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张海兵: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03).

[2]李建峰:基于社会转型背景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

[3]苏敬勤; 崔淼; 张竟浩:外部取向管理创新模式――一个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科学》,2011,(01).

第5篇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打造精品工程、创建锦虹品牌是锦虹公司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共识,推进锦虹品牌建设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企业全体员工时刻保持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各个相关部门都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做强做大锦虹公司的品牌,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可以说,创新发展模式是“打造精品工程、创建锦虹品牌”的迫切要求。

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品牌建设依靠企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只有技术创新工作的推进,品牌建设才会有成果。锦虹公司成立八年多来,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组建了自治区级技术开发中心。开发新产品4980多个,其中批量生产1740多个,累计创造产值超过7.8亿元,有21个新产品分别获自治区、南宁市新产品和科技进步奖励,新产品贡献率每年占50%以上。科技创新,已成为锦虹品牌战略实施的有力保证。

质量是名牌产品的基础,锦虹公司坚持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不断深化质量管理,围绕锦虹品牌战略推进企业发展。公司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质量整顿、打造精品工程、设备整机等系列活动,使公司的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连上三个台阶。涤粘类系列产品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深受客户欢迎。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大大提高了锦虹公司的声誉,逐步创出了锦虹品牌,增强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多年来,锦虹公司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企业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实施品牌兴企战略,推行创“精品工程”活动,建立“四快一高”的经营机制,拓展产品市场销售渠道,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发展,普梳纯棉、涤粘混纺系列纱线4个产品分别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和“广西名牌产品”称号,纯粘胶系列纱线、阳离子涤与粘胶混纺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设计产品”奖,成为该公司的拳头产品,深受客户欢迎,逐步创出了锦虹品牌,公司销售收入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积极探索新模式

危机中,就在国内纺织行业一片惨绿,不少企业停产、半停产的时候,锦虹公司却订单满满,生产基本上是满负荷状态。原因就在于,公司决策层及时洞察市场商机,提出“以好字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深入实施严、精、细、实的科学管理,全面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争创国家名牌产品”的指导思想,并利用公司几年来积累的较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营销资源,果断决定采用借鸡下蛋的办法。即向外租赁小型棉纺企业,以不增加资本投入、不增加经营风险的方式获得产能的扩展,公司派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租赁企业进行管理,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首家租赁的企业生产为锦虹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于是锦虹公司又相继在外地租赁、承包了三家小型棉纺企业,充分利用原企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力量,产品统一使用锦虹公司的品牌,从而使锦虹公司的生产规模扩大了三分之一,2009年租赁企业的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棉纺企业的产品在纺织行业当中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随着纺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以科技和品牌贡献率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纺织企业生存发展的主旋律。锦虹公司按照“三高三低”的原则(即附加值高、质量高、利润高,用料低、能耗低、成本低)重新整合发展企业的思路,在发展规模、拉长产业链和提高效益上做文章,抓住正在实施的搬迁改造机遇,利用当地政府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以完善企业发展的产业链为目标,规划将新锦虹建设成为粘胶原料、棉纺织和高档家纺(丝绸)产品生产的企业集团,建成后年产值和销售收入将达30亿元,利税约3亿元。

“四快一高”抓市场

市场就是战场。为了积极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锦虹公司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依托科技进步,加大技改力度,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四快一高”抓市场,实现了企业的稳定良发展。

首先,锦虹公司根据市场低迷状况和公司发展需要,锦虹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分别在广西柳州和新疆两地租赁一批小型棉纺企业,达到4万锭,扩大了生产规模,并精心组织生产,统筹安排,保持了公司生产的稳定增长。其次,加大技改力度,提升装备水平,在搬迁中淘汰落后设备,配置国内外一流的先进设备。同时,锦虹公司还围绕“打造精品工程,创锦虹品牌”,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综合质量整顿活动。因为他们相信,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苦练内功,越要做好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这篇文章。为此,锦虹公司始终坚持保证产品质量、完善品质管理、满足客户需求、追求卓越品牌的质量方针,把开展质量整顿告知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各分厂、车间开展了系列创优活动,保证了锦虹的产品品质和一贯的良好声誉。

市场开拓上,他们积极调整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四快一高”,即接单快、生产快、出货快、资金回笼快、品质高,保证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在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新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紧抓商机,瞄准销售市场亮点,调整产品结构,及时安排了粘胶赛洛纺、精梳竹节系列产品的生产。2009年,锦虹公司迎难而上,在危机中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了企业的逆势上扬。

第6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互联网+;企业信息

1引言

当今世界,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节点纵深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的主要交易模式。据国家统计局互联网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总额已达至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由此可见,“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作用于企业的发展日趋重要,如何保证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中得到及时的传输、正确的管理、财务信息安全的储存,是现如今企业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内涵解释着手,对“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重新界定,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原有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和策略,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内涵解释

22.1“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属性的解读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除了具有一些固有属性外,还有以下特征:快捷性,因为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信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了任何时期,随着网络带宽的扩充,信息传播速度将会日趋加快。共享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可以实现云端共享,达到按需取用的地步。这相较于传统的信息管理,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过去,信息共享范围是有局限性的,有些财务信息,只有经手人可以接触到,不利于资源配置和调整战略布局【1】。以财务信息为例,在分公司财务指标发生变化时,总公司可以在共享范围内,调用分公司的财务信息,了解经营情况,做出战略调整。多样性,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打破了以往信息组合形式的单一性,实现了多种类型的信息组合,例如跨空间、跨媒体、跨类型的信息组合。

22.2“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的重新界定

企业信息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详细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及结构的反映,是企业做为一个系统做出动作时的参考依据。对于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主要是企业信息的不断输入和输出,反馈后再输入再输出循环管理过程。在互联网+环境下使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以企业信息流为核心,进而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

22.3“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的内涵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整合就是通过数据库的方式,把信息组织为一个整体,集中一些分散的资源,以便于整合、管理、利用和服务,从而实现信息资源优化利用,满足企业业务和财务方面的信息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2】。总而言之,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管理内涵体现在:能够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有效信息,能够有效的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能够在获取财务信息时保证其时效性,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数据和信息的利用率,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指导依据,能够稳步提升现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效能。

3“互联网+”环境下原有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3.1缺乏“互联网+”环境下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观念

大多数企业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多数只注重统计和整理企业的数据信息,很少关注企业经营信息数据,如企业效益增长、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企业管理者只是归纳企业财务数据和生产表格数据,只能从表面了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情况,无法预估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得不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所以相较于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客户管理和员工管理。在现如今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管理,所以忽视了大数据信息管理的商业价值,无法对企业发展做出合理的决策【3】。

33.2缺乏完整架构与数据处理方案

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不同平台的数据信息。从当前我国企业对于大数据的管理来看,缺乏对企业信息的完整架构和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方案。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数据来看,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信息并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在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把焦点集中于经济效益和盈利上,并没有对非重要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所以在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缺乏对企业数据框架和处理方案,会对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33.3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

企业信息管理包含着对企业财务、生产和人员等信息的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者运用大数据对企业信息进行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所以会导致一系列的数据安全问题。例如多数企业主要针对服务器终端的财务信息和客户数据进行管理,忽视了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数据安全管理没有保障,很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情况,如客户信息、财务数据、生产数据等【4】。数据安全存在问题,企业管理就会有潜在的经济风险漏洞。一些不法分子会在企业数据信息管理出现漏洞的情况下,趁机钻空子,获取企业信息或者对安全防护体系进行攻击,这样会使企业数据信息丢失,经济受损,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和经营决策。

4“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实施步骤

44.1构建思路

互联网+环境下要做到对企业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建设,需坚持树立“一个中心点”并从这个方面入手:构建大数据集成系统,协同电子商务手段实施。企业分析、处理信息的效率对企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企业要想提升对信息价值分析的质量水平,不仅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还需要通过高水平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为企业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所需,构建大数据集成系统,以利于多种数据的共享和整合,从而进行更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工作,互联网时代为企业把握外部环境和抢占发展先机提供支持。而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商业经营手段,肩负着信息价值有效管理的重要责任,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化价值产物,加强了企业信息交流,一个虚拟的商业环境因此建立,使得企业能够拥有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环境,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由此可见,“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将信息资源组织为一个整体,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使之有利于管理和应用,实现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并按照“评估识别-分析转换-实时反馈”的构建思路来创新“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

44.2实施步骤

(1)评估识别:建立“一体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并识别现有信息,同时需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估识别”流程,实现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一体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以解决了传统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中的信息滞后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信息的管理效率和质量。这一步也是“评估识别”流程的重点所在。企业所掌握的信息量大,同时,这些信息也分散在企业的各个部门。按照企业价值链来识别信息资源,可以较为完美的评估识别出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有的信息,按企业价值链评估识别出来的信息还可以依据企业自身需求如月季销售、销售量变动、业绩考核情况等来增加相应信息模块,更好地为企业服务。(2)分析转换:确定负责外界信息收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编制、数据同步,实现外界信息分析转换模式的构建。功能包括整合、编制信息和数据同步两个方面。整合、编制信息:即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用于收集和处理企业内外部产生的数据,并从收集的数据中挖掘、分析出有效信息,进行信息传输和信息编制,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整合管理。数据同步:即通过云数据库对企业各类数据进行同步管理和实时更新,它涵盖企业信息的方方面面,可依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相关设置。(3)实时反馈:在制定新型“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实时反馈系统运行过程,并控制系统实现成本。具体来说,应根据动态性管理原则,系统能够评价运行效果,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数据形式的变化情况来不断修正系统的相关功能,使之运行能够更加符合现时之需。

5“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

根据“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思路,重新构建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企业所获信息量的剧增,传统的先收集整理,而后加工集成的模式由于其时效性过低而被市场所淘汰。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由应用系统层、信息分析层、财务信息处理层、数据层组成。应用系统层:包括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自身信息处理系统、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如客户、供应商、银行、政府等)与企业信息沟通所产生数据的信息存储系统、企业门户网站。信息分析层:负责外界信息收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编制、数据同步,其目的是为企业战略提供决策支持,提高企业绩效【5】。财务信息处理层:处理流程包括信息收集和数据、生成财务报表、财务核查审计、信息输出这四个流程。数据层:数据层的核心是云数据库,其信息是由各系统的信息实时汇总而来,云数据库所要求的权限较高,是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的信息来源。新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55.1管理体系扁平化

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由原来的线性结构转变为现在的扁平化结构。数据库则被分为两种,一种为动态数据库,另外一种为静态数据库,这样对数据可以进行分类处理,相较于以前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管理效率。信息管理体系利用数据融合和数据集成,可以打开信息收集的“盒子”,对原有单纯的数据收集转变为深度的数据挖掘,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信息管理体系还可以重新设计界面,内部信息端口与外部信息界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界面,可以两个入口分别进入,同时执行不同流程,互不干扰,并行不悖。管理者可以对内外层进行细化细分,通过二次加密、专人问责的方式,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会出现入侵某一处节点而导致整个系统被入侵的情况。

55.2管理功能多元化管理功能多元化、智能化

以往信息管理模式重点强调的是信息传输、存储信息的职能,现如今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信息分析,拥有支持决策的功能,可以多元化、智能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元化、智能化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管理功能已逐步发展为知识流复杂脑力劳动整合【6】。在逐步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催生了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信息管理系统将建立多元化、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以主动性、适应性和组织性为主要特征,为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打下基础。

55.3管理目标绩效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管理理论对于企业来说不在是以往企业创造价值的手段、资源,而是信息本身就具有价值,是资本。企业对信息以及信息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一认识上的改变,使信息管理发生重大改变。企业由原来一味追求经营效率转变为谋求增长投资价值,在价值管理过程中,更重视信息绩效,这种转变强调了信息管理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通过绩效评价可以直观的反映信息管理的成效,使企业具有更加合理的价值观。

55.4财务信息管理一体化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财务信息处理层进行财务信息的共享传递,以达到降低企业及相关各方获取信息成本的目的,并且增加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是指由企业的业务活动及管理活动产生的信息,外部财务信息则是由债权人、债务人、供应商、客户、其他相关利益者及政府部门所产生信息的集成。在一体化过程中,各应用系统跟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外部相关利益者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7】。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通过共享直接获取相关的财务信息,并将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的依据,相对应的,这些“依据”又会通过管理活动对企业的良性运转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各方依据所拥有的权限,可便捷的登录企业开放的相关财务信息系统,查询自身所需要相关信息,以指导其做出相关决策,例如请求合作,追加投资等。由此可见,财务信息管理一体化将使企业受益颇多,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为与企业相关的外部利益者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交流平台,这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收益。

6“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66.1建立企业数据信息管理的商业大数据平台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数据信息管理,需要依托商业大数据平台,来完成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平台作为一种数据分析方式,主要通过数据计算服务,提供快速、完全托管的PB级数据仓库解决方案,使企业可以经济并高效的分析处理海量数据信息。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商业价值剖析,从而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提供辅助。首先从企业信息管理安全性来看,基于商业大数据平台的信息管理,能够在企业信息搜集、识别、处理、挖掘、输出等环节,进行信息传播质量与效率的双向控制,以保障整体系统的安全性【8】。其次,在完成商业大数信息平台的构建后,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对自身产品的需求,挖掘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流通、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等信息,从而实现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财务等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商业大数据平台还具有信息整合的功能,可以通过云服务器的网络连通,来实现跨平台与业务层级的信息数据处理。其中服务器数据仓库负责存储所有搜集到的信息,其多种计算模型支持SQL、MapReduce、Graph等计算类型及MPI迭代类算法,负责数据挖掘与处理,并能够对挖掘到的有用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构建起整个大数据平台的所有业务连接。

66.2注重注重“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

过去传统企业管理以业务目标、经营效益,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首要因素。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应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引入“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辅助完成企业经营战略的决策。“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数据管理、数据转换、数据驱动【9】。数据管理:是对企业信息的搜集、识别、分类与整理,主要存储在商业大数据平台中。数据挖掘:是对所有有用数据的抽取、转换、转载,能够对多种异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数据驱动:主要通过对企业经营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来完成企业经营业务的决策。因此注重“互联网+数据驱动”方式的企业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优化与策略创新。

66.3改变以往的决策方式改变以往的决策方式,将数据作为企业运行和决策的依据

传统管理模式的决策主体通常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其团队,但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出现,影响企业信息保障的非结构化数据日趋增加,因此造成企业运行和决策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导致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风险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改变以往的决策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对企业信息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对企业信息管理中非结构化数据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和了解,并在产品生产和用户感受中对这些数据进行添加、采集,不断丰富企业信息数据库内容。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将这些信息管理好,时刻加强监督及检测,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效率。最后,企业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将数据作为企业运行和决策的依据。

66.4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的现代化信息网络

过去企业管理方式的重点在于产品的管理,对产品的成本和营销是其最重要的出发点。互联网+时展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方式,要改变过去的管理方式,重视服务质量,对企业信息网络进行重构。实行企业信息管理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网络的作用。实行企业产业链资源化的变革,对从企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人员的信息资料和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进行确定,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现代化信息网络。

第7篇

关键词:众包;企业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知识经济下,快速的创新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然而,市场和商务环境的全球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等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基于此,苹果、IBM、宝洁等企业纷纷开始通过“众包”寻求创意,解决技术难题。“众包”使得企业的创新不再仅仅依赖于企业内部的研发团队,它在利用大众参与者创新能力的同时也给企业传统创新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而,研究基于“众包”的创新模式对企业有效利用“众包”加强自身创新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众包”的概念与特征

2006年美国《连线》杂志记者Jeff Howe首次在该杂志上使用crowd sourcing(众包)一词,并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众包”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他认为“众包”是一场商业变革,任何参与者都能够借助网络平台来提供创意、解决问题并获取相应酬金。“众包”有三个基本特征:(1)基于互联网。“众包”是企业利用互联网将工作分配出去获取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众参与者则通过网络获取任务。(2)开放式生产。“众包”开放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给外部资源,任何人都可以依靠开源生产的形式参与“众包”[1]。它通过网络的有机互联汇集公众的知识、技能、信息和技巧来进行创新,是网络社会的开放式生产。(3)自主参与,自主协作。“众包”是基于个人的选择, 其参与者具有自主性,体现出一种公众的参与式文化。

2 企业创新模式的变迁

2.1 封闭式的企业创新模式

传统的企业创新模式是封闭式的,它将创新活动严格限制在企业边界之内,组织内部与外部之间没有明显的知识交流现象。封闭式创新的一般过程为:企业首先对市场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找出消费者的需求,最后企业的研发团队根据需求开发出新产品。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组织为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往往会对内部研发活动投入巨额资金,为了实现对创新成果的占有,组织会采取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限制核心创新成果在产业间的扩散。由此可见,封闭式企业创新模式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此外,创新产品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是该模式面临的最大风险。

2.2 半开放式的企业创新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维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开始从外部研究所、大学等专门机构获取知识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或者将一些任务委托给他们,逐渐形成一种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即半开放式创新模式。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其本质上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合作创新方式。它的出现表明企业开始利用外部资源推动内部创新活动。然而,这种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半开放式创新模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种挑战,因为高等院校从事的是基础性研究,它们无法向企业提供现成的新产品技术,再加上中小企业吸收研究机构开发的知识的能力有限,使得产学研合作更多地集中于拥有充足研发资源的大企业。

2.3 开放式的企业创新模式

21世纪知识的增长和扩散速度加快、企业创新周期缩短,这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和半开放式创新模式渐渐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开放式创新逐渐为企业所接受。开放式创新是均衡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来产生新思想,通过多种方式为创新活动服务的一种创新范式,其强调外部知识资源的重要性[2]。开放式创新模式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创新主体多样性。开放式创新模式中涉及多种创新参与主体,包括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者,以及企业外部的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中介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二是创新要素动态性。开放式创新模式是各种创新要素互动、整合、协同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反馈机制,其中包括在技术、学习、生产、政策等要素之间进行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此时,企业需在其它主体的影响下进行创新活动。

3 基于“众包”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

3.1 基于“众包”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内涵

互联网时代下,“众包”凭借其自由性、开放性和融合性正在影响全球主要企业的研发行为和商业模式,它通过改变企业传统的研发路径使原有的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半开放创新模式深化到基于“众包”的完全开放创新模式[3]。基于“众包”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聚集网络大众,获取大众参与者的知识与创意来进行产品创新或服务创新。

3.2 基于“众包”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特征

3.2.1 以企业为主导的网络大众参与的创新方式

基于“众包”的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创新来源可能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但这种参与是基于企业战略导向的创新参与,即“众包”任务、参与方式和参与阶段等都基于企业的战略安排。如,苹果公司的虚拟软件商店主要依赖大量的外部研发者为其货架添置产品,但苹果为了防止技术外泄等问题,对软件准入流程是坚决不公开的。

3.2.2 资源内向整合的开放式创新活动

基于“众包”创新模式是一种资源内向整合的开放式创新活动。Chesbrough和Crowther认为开放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活动是资源的内向整合,即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寻找、吸引外部创新资源流入企业,与企业内部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来服务于企业[4]。“众包”就是企业通过获取外部创意—筛选创意—提炼创意来进行产品创新或服务创新。以思科(Cisco)的I-Prize为例,思科系统在2007年秋宣布了一项名为“I-Prize”的外部创新竞赛,目标是寻求未来能为思科带来10亿美元收入的创意。这个基于“众包”的创意产生过程历经征集创意、筛选创意、提炼创意三个阶段。最终,思科从104个国家的2 500名创新者提交的约1 200条不同创意中确定“基于感应器的智能电网”为最佳创意。

3.2.3 风险性较大的创新模式

基于“众包”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具有较大的风险。该模式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这种动态变化变得更加不可控;其次,开放式创新模糊了企业的边界,给企业组织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管理人员面临着如何引导和激励大众参与者与内部员工的协作创新的挑战;最后,当大众参与者参与企业产品创新时,企业的关键技术既可能从参与过程中流失,也可能从创新成果中流失,而一旦企业的相关技术外泄被竞争者利用,那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3.3 基于“众包”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运作流程

“众包”参与主体有三个,任务申请者、“众包”中介以及贡献者[5],如图1所示。

“众包”过程中,发包方既可以自建众包社区直接与接包方形成委托—关系,也可以先与“众包”中介形成委托—关系后,间接与接包方形成委托—关系。由此可知基于“众包”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运作流程为:第一步选择适合“众包”的任务;第二步选择“众包”策略,即是否引入“众包”中介;第三步筛选接包方提供的方案;第四步完善方案并实施;最后评估“众包”绩效并不断完善企业利用“众包”的经验与范围。

3.4 基于“众包”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

3.4.1 “开放与创新”的企业文化的培养

基于“众包”的企业创新模式下,创新参与者来自网络大众,其规模十分庞大,管理工作之艰巨可以想象。因而要使该模式有效实施,“众包”企业需要培养一种“创新与开放”的文化,要让“参与创新”的理念深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中,并深远影响着大众参与者。基于此,首先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培养开放创新的战略意识;其次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实验来激励利益相关者对创新的参与,营造企业良好的开放式创新氛围与文化环境;最后建立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内部对大众参与者的信息、经验和知识的分享。

3.4.2 有效创新工具箱的开发

“众包”体现的是大众参与式文化,而基于“众包”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不是聚焦于大众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提供给大众合适的开发工具,让他们参与创新或者成为创新的主体,因而要想更好地发挥该模式的作用,企业需要提供一个创新工具箱或者标准化的平台,使得用户使用标准的工具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设计、改进和创新。基于此,首先企业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改进或创新以适应应用创新工具箱的新商业模式;其次企业要注重创新工具箱用户界面设计的友好性,即用户不需额外的培训就能胜任操作用户创新工具箱;最后在创新工具箱中,企业要为网络大众设计一个合适的问题求解空间,以便大众参与者创建自己所需要的设计方案。

3.4.3 “众包”式科学激励机制的建立

基于“众包”的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其原因有三:一是该模式基于互联网平台,其大众参与主体来自不同背景。二是目前大多网络“众包”采用的悬赏模式造成了柠檬市场效应。悬赏模式下,参与者面临着过度竞争、收入不确定性等问题,因而他们不会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高水平的创新,企业也因此不愿投入太多的奖金,长此以往使得知识型人才逐渐远离市场。三是“众包”模式下,企业内部员工可能过分依赖网络大众而削弱自身的创新主动性。因此,为了充分调动不同背景下的大众参与者创新参与的积极性,防止过度竞争造成的柠檬市场效应,保持企业内部员工创新的主动性,建立“众包”式科学激励机制来进行创新激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外部激励机制来发动和鼓励网络大众参与企业创新;另一方面要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与网络大众的协作创新。

3.4.4 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

在基于“众包”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专利权的归属、信息安全、诚信问题等。因而,对该模式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企业应针对“众包”建立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首先,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可能会在短期内给企业的创新活动带来一些不确定影响。因此,需要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加以准确评估。其次,对各种风险进行控制。在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按风险出现的机率大小和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进行排序。设置风险控制重点,采取各种措施对高概率和重大风险因素进行重点控制。最后,对风险进行提前防范。即针对该模式下的主要风险因素,提前防范和化解各种可能的风险。

4 结束语

“众包”的出现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创新思想和实践,其中所呈现的参与式文化和所体现的集体智慧正在加速创意的产生,“众包”正在使创新活动成为一种社会化行为,基于“众包”的开放式创新将发展成为未来企业的主要研究与开发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众包”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内涵、特征、运作流程和关键成功因素,以期为我国企业利用“众包”模式挖掘创意、深化企业开放式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NAMBISAN S. The global brain your roadmap for innovating faster and smarter in a networked world[M]. NY: Wharton School Publishing, 2007:22-67.

[2] Chesbrough H.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 from technology[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3] 肖岚,高长春. “众包”改变企业创新模式[J]. 上海经济研究,2010(3):35-38.

[4] Chesbrough H, Crowther A K. Beyond high tech: early adopters of open innovation in other industries[J]. R & D Management, 2006,36(3):229-236.

[5] 谭婷婷,蔡淑琴,胡慕海. 众包国外研究现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2):263-265.

[6] Jeff Howe. 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J]. Wired, 2006(6):1-2.

[7] 韦铁,鲁若愚. 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模式管理研究——基于IBM的案例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4):27-29.

第8篇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 合作创新

民营科技企业是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实体。从1980年10月北京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创办到现在,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经历了20余年的风雨历程,历经初创、快速发展、调整、“二次创业”和全面发展等若干阶段,以超常规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4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达到141353家,企业数量比2003年增加13.14%,全年总收入48083亿元。

民营科技企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有生力量,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发生,技术创新速度和传播速度加快,导致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这使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研究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对于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分类及关系

技术创新模式是企业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企业技术创新总体目标部署,是为实现创新目标而做出的策划和根本对策。从民营企业与外部经济环境关系出发,可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与合作创新模式。

从技术知识的获取方式来看,以上三种创新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化模式,即通过自身的研发活动获取所需的技术知识;另一类是外部化战略,即通过技术学习活动来获得对自己有用的技术知识。这两类创新战略是密切联系、相互结合的。一方面,单纯的封闭式研发的效率较低,另一方面,技术学习又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内部研发活动,因为这样有利于企业对学来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而且竞争优势终将会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上。显然,自主创新模式是典型的内部化模式,而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则属于外部化模式。模仿创新是一个“引进—吸收—创新”的渐进过程,技术引进是基础。在技术引进的不同方式中,技术合作是一种典型的企业间学习型合作创新方式。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去考虑,技术贸易和学术交流也可以看作是合作创新的特定形式。因此,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不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

创新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企业自身的创新资源、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市场环境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模式的选择。从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研究开发资金、技术能力以及创新体制的制约情况来看,合作创新将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壮大自身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绩效的必由之路。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约束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需要企业具备充分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一个完善的创新体制。这些需要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约束,而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这几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根据一份对浙江各地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对民营科技企业可言,缺乏创新资金、创新风险过大是阻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经济约束;缺乏人才和研发支出比例小是企业自身的能力约束;而企业产权不清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制度上的因素(见表1)。

民营科技企业合作创新的必要性

在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普遍缺乏研发资金和技术能力,科研体系与产业体系脱节的现状下,除了一些经济和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从事自主创新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选择应该是脚踏实地,一方面通过改革和结构调整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快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另一方面选择适当的创新战略,在低水平上起步,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为提高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克服资源约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创新,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转贴于

合作创新打破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促进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有限的技术、资金、人才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更优化的配置。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复杂化程度加剧以及研发难度加大,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研发成本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研发不确定性的提高和研发成本不断加大所带来的风险对于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而言是难以独立承受的,而合作创新可降低和分担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研发中的风险和成本。

各企业间可获取互补资源。随着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的复杂化,跨部门的特征也日益明显,各个技术学科和领域之间的相互补充日益重要。民营高科技企业可能在某一领域具有其专业优势,但很难依靠自身的资源来实现所有的创新目标。合作创新能够将更多符合需要的研发资源聚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些互补性的资源之间还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出别的资源,而后者既具有稀缺性又具有难以模仿性,能够帮助联盟的成员在市场上更好的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

合作创新可加快市场进入速度。有些民营高科技企业可能在研究产品本身上具有优势,而一旦涉及到自行对产品生产设备与工艺的设计与开发或者互补产品的设计,就不再领先了。大多数高科技产品具有时间性,如果错过了最佳上市时间,这种产品很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如果能适当选择合作伙伴,例如技术较强但推广能力较弱的企业与推广能力较强的企业合作创新,能够有效地缩短从研发到市场整个过程所占用的时间。

民营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的模式

合作创新机制的总体模式

民营科技企业合作创新机制的总体模式如图1所示。在该模式中,同一产业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机制和横向合作创新机制是民营科技企业争取企业外部创新资源,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的重要途径。

合作创新模式的内容

同一产业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机制 同一产业上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既可以是前向合作,也可以是后向合作,还可以是双向合作。前向合作是民营科技企业与产业链上游企业间的合作,后向合作是民营科技企业与产业链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双向合作是民营科技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合作创新的形式取决于民营科技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与上下游企业间的关联性及技术创新的需要等。这种合作关系可以发生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紧密强度。只要能有利于技术创新,并能实现利益共享,任何合作形式都是可取的。具体合作方式应不拘一格,主要有:合作伙伴间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技术、信息交流;构建松散的、动态的、开放的虚拟创新组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沟通;技术援助,包括互派技术人员直接帮助合作伙伴解决技术难题,相互提供相关信息和试验条件,向合作伙伴提出产品改进的建议等。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特别是相邻的上下游企业在市场上存在依存关系,在技术、信息的供求方面有互补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合作利益为核心的合作创新,是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竞争者间的竞合 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一个必然趋势。如美国的18家电脑厂商和半导体制造商共同实施一项称之为MCC的计划,他们联合起来研究包括新结构、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第五代电脑,研究成果将由各主办单位专利使用3年。这种合作是强强合作,他们各有所长,可以集结各种资源和各方优势,节约研究成本,缩短创新周期。

与学校、科研机构的横向合作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民营科技企业总体实力还比较脆弱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完全解决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此时,社会支撑力除了政府以法律、法规、政策等方式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外,还要求学校、科研院所等其他社会组织在技术服务、成果信息、风险投资、文化氛围等方面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虽然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但他们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具有人才优势、知识优势、成果优势和良好的实验条件,与民营科技企业合作创新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他们之间合作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项目式、合办研发机构、委托开发、技术入股投资、以契约的形式结成永久性的合作伙伴,也可以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层面上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李纪珍,研究开发合作的原因与组织,科研管理,2000

第9篇

营销创新是由“创新”的概念发展起来的,由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纯粹性的技术范畴。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由于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创造客户,因此企业具有两种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这似乎是关于营销创新的最早理论来源。对营销创新(marketinginnovation)问题的研究虽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国外主要是注重实践方面,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随着市场从卖方到买方的转变,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现代创新营销模式:服务营销、整合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1]。国外一些优秀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展营销创新实践。例如:绿色营销作为一种营销创新模式,成为国外许多企业的新型营销选择。美国生产尿布的企业,从环保角度出发,进行广告促销,强调布尿片埋在土里至少要经过500年才能分解,而纸尿片在土里能够很快分解。于是纸尿片在公众心中树起了“绿色形象”,短短3年,销售量猛增到1.8倍。

国内对营销创新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入中国知识资源库输入关键字——营销创新,进行检索结果有约1700条之多,但是对营销创新模式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这说明国内营销仍然走以跟随为主的道路,营销创新理念尚未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不很丰富、也不尽完善和深入。实际上营销创新等非纯粹技术性创新对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成果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差异化竞争的领先优势,这除了靠产品创新及工艺创新来获得之外,还可以通过营销创新来获得。

二、企业营销创新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营销能力是企业把握、适应、影响、完成市场营销活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能力,它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能力和销售能力[2]。然而,企业营销创新能力作为增强营销能力的主要动力来源,也应归属于企业营销能力,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营销创新能力,国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在此将其界定为:营销创新能力CMI(CapabilityofMarketingInno-vation)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对消化吸收的营销知识、理念、手段进行再加工,从而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营造市场,促进企业内外交互、实现预期目标的创新性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提升营销能力的动力源泉。

提升企业营销创新能力对营销创新战略至关重要,这也恰恰是国内许多企业欠缺和忽略的方面。本文从企业营销创新战略的高度,基于营销能力的积累、营销能力的激活以及营销创新模式三个角度,建立了提升营销创新能力的机制。归纳起来有两方面:

1.营销能力的积累及激活。这表现为营销知识的累进过程,是营销创新的知识储备库。首先企业应该从战略上认识到营销能力积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其次,营销能力的积累和激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贯穿于企业营销活动的整个生命期,其核心是从实践中进行积累,进而寻求或创新出最适合企业的营销方式;最后,要注意营销组织、营销人员、营销模式以及营销理论四大营销知识要素与营销能力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还要注意营销创新能力与企业其他能力创新之间的协调关系。

2.营销模式创新。营销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广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营销模式是手段也是关键。企业营销创新模式主要有三种方式:自主创新、合作创新以及模仿创新。本文的中心内容即是这部分。

三、企业营销创新模式

1.营销自主创新模式。营销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营销能力的提升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率先性,初期率先者都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能获得超额利润;而后期追随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适应才能进入这个营销创新成果领域。但是同时营销自主创新又需要很高的技术条件、资源投入,且风险性大。其创新过程为:

分析内部营销现状——确定可创新域——建立创新集群——创新可行性分析——自主研究开发——投入营销实践——后续渐进创新

(1)基于自主创新理念的品牌营销。从2002年的1.8亿元到2005年的25亿,王老吉在短短的3年内迅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全国性的品牌。它将“凉茶”当作“饮料”卖,改变了传统观念,提炼出核心的卖点,“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为了时尚与流行。它还结合此观念重新设计产品的包装,再借助于影响力大的“央视”媒体,提升了影响力和形象,营销创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3]。品牌营销是一种典型的营销自主创新,结合自身的产品特性及市场需求,自主研发适合企业及产品形象的品牌进行推广,能获得巨大的成效。

(2)基于自主创新理念的特色营销。营销自主创新要求的就是手段要标新立异,同时又符合企业的实际环境且卓有成效。2006年5月16日,就在诸如燕京等如火如荼地开展奥运营销时,从未和奥运相关组织商谈赞助事宜的雪花啤酒,对外高调宣布了其“非奥运”营销战略。其品牌价值主张是“啤酒爱好者,雪花支持你”,并在广告片中让啤酒爱好者喊出“这比赛,有我们才行”的口号。雪花啤酒在这场奥运营销的潮流中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将奥运会“重在参与”的精神,通过“啤酒爱好者合作伙伴”的方式予以体现,以此明显区别于竞争品牌“直接赞助奥运会”的营销手法,实现了自主创新营销模式的制胜之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

2.营销合作创新模式。营销合作创新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合作各方在营销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以获得最大的市场营销效果。合作创新过程中合作各方遵循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原则,同时营销合作创新过程中的成本与风险因被分摊而降低。其创新过程为:

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资源共享与整合——部分营销知识互相消化吸收——建立创新集群——共同研发——投入营销实践

联合营销是基于合作创新理念的营销,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品牌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某种程度的区分,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战略联盟、交换或联合彼此的资源、合作开展营销活动,以创造竞争优势。它的理念与营销合作创新一致:品牌匹配是前提;利益一致是动力;资源共享是基础。

国美电器与电影《手机》的联合营销是一个基于合作创新理念的成功案例。它将商业与文化完美结合,找到了将营销触角伸向文化领域的最佳“切入点”。国美只在《手机》的电影海报上简单的写了一句话:“买手机到国美,我们的选择”,然后让《手机》剧组的众明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样相当于这些明星都在为国美作广告。通过此次联合营销,国美手机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被评为2003年“十大手机销售市场”,同时《手机》也获得了票房保证[5]。

3.营销模仿创新模式。营销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营销创新思路和方法,吸取其成功营销经验和失败的营销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进一步研发更适合企业本身的营销模式,以达到追求最大市场营销效果的目的。营销模仿创新由于是后期模仿别人的创新成果再加以改进,因此往往具有低投入、低风险、市场适应性强的特性,但同时也缺乏主动性。其创新过程为:

通过市场敏锐选择模仿对象——进行消化吸收——研究可再创新集群——投入研发资源——营销再创新——投入营销实践——后续渐进创新

营销模仿创新不等同于简单的跟随抄袭,而是在此基础上投入研发资源,进一步改进完善。许多企业对此认识有所偏差,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观点,本文分别举两个营销模仿创新的网络营销例子进行比较。

1998年迪士尼公司将其在线业务与Infoseek整合进行网络营销,建立了这个门户网站,原定的竞争对手是Yahoo。但是由于他没考虑到此网站有自己的特殊的营销环境,如不适合涉及少儿不宜的内容等。仅仅两年时间,迪士尼就关闭了此网站,账面直接损失为7.9亿美元。

2006年4月,芒果网宣布与网易旅游频道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新的芒果网易旅游频道(

[4]网易.雪花啤酒独辟“非奥运营销”战场[J].中国广告,2007,(09).

[5]江波.商业与文化撞出火花——国美电器与电影《手机》联合营销创新案例[EB/OL].http:///su

bmsg/687912.

[6]路甬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EB/OL].http:///politics/2008-01/31

/content_7533162.htm.

[7]向欣.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营销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8).

[8]冯德连.研发国际化趋势下我国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商业时代,2007,(1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