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投资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8 16:42: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投资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投资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资本 企业社会资本投资 公共物品企业社会资本供给

社会资本是当今最具潜质的概念之一,它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还是管理学,人们都在试图用社会资本的角度去解释社会和谐、民主政治、经济发展、企业成长等一系列问题。和其他新的概念一样,社会资本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这也是它成为最具争议概念的原因。

一、企业社会资本的外部性

企业社会资本与其他领域内的社会资本是不完全相同的。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行为者;同时,企业也是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中运行的。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就是强调企业不是孤立的行动个体,而是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发生种种联系的网络节点。

企业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和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内员工之间和部门间的信任和行为规范,它有利于加强企业成员的信任与合作,促进企业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进而减少企业内的信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以社会网络为中介,不断融合社会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等因素,达到提高企业成长效率的目的,这种从外部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就是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本文所指的企业社会资本主要是企业的外部社会资本。

企业社会资本不是私有财产,不被任何个体企业独占,而是存在于企业之间,存在于企业群体网络之中。它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是一种生产要素,可以不断增值,创造价值,实现企业的目标。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不同的是,特定的社会网络结构不仅使积极参与的人获益,也使处于这个网络中的其他人受益。

虽然企业社会资本具有很强外部性,但实际上,企业社会资本只能算得上是准公共物品,只有网络内部的企业可以使用网络中的资源,即只对网络内的成员有正的外部效应,网络外部的企业是得不到这种好处的。同时,企业社会资本依赖于企业社会网络,一旦有成员离开这个特定的网络,它的社会资本就会减少。同时,物质资本属于私人物品,财产权保证了物质资本的投资获得资本利润。因此,人们投资于物质资本的积极性始终没有降低,人力资本也是这样,作为公共物品,社会资本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造成人们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有可能不足,从而影响到它自身功效的发挥。

另一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的形成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投资策略的产物。企业首先确定在短期或长期内直接用得着的、象征着利益的社会关系,把这些本来看起来是偶然现象的关系,如初次交易的供应商或客户,转变成为双方在主观上愿意长期保持关联的、稳定的关系。这种转变是通过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交换和投资实现的,并且需要连续的、长期的维持才能确立企业间的社会资本,并不断自我再生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企业的一种投资。用博弈论的观点来看,企业社会资本是一个重复的信誉博弈过程。企业间的初次合作因为囚徒悖论而不会产生合作解,但是,博弈重复进行,博弈双方逐渐磨合,就会产生合作解。从非博弈理论的角度来看,如果企业之间反复地进行互动,他们就会对“诚实可靠”之类的声誉进行投资(Fukuyama, 2001)。所以,社会资本的获得是需要不断进行追加投资来维持的,不然,社会资本就会枯竭。正如科尔曼(1990)提出的,社会资本的价值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的。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投资模型和供给模型

作为公共物品存在的企业社会资本是由网络中的个体企业供给的。在市场中,每个企业都是以自我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力图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回报,但社会资本的供给和需求是相互的,一个企业既是社会资本的需求者,又是社会资本的供给者。企业是否需要进行社会资本的投资,在企业网络中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供给水平、供给模式呢?

1、企业社会资本投资模型

对于一个企业,假设有两种行动,一种是平时不注重投资,构建社会资本收入流为gt,另一种是投入成本于企业网络,创造社会资本收入流为ft。这两种行动产生的社会资本收入流是不相等的。参考顾慈阳博士建立的访友投资模型,建立如图1的模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行动的的收入流会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进行投资的企业在初期,需要花费大量的物质资本去创造社会资本,其获取的收入流会小于不投资的情况,它牺牲当前的利益,进行社会资本的投资,在投资期[0-t?鄢],投资大于收益,其差为:

这是社会资本的投资成本。

这是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从个体企业出发,长期投资社会资本可以获得投资回报。

2、社会资本供给模型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企业如何确定社会资本的投资水平。每个企业都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在投资社会资本的过程中,企业会考虑社会网络中其他企业的决策,因为在这个社会网络中,企业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最终企业的投资收益取决于企业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的社会资本投资就成为对社会网络资本的供给。我们采用博弈的方法来模拟社会资本投资过程中的企业行动。模型技术参考张维迎(1995)和Fudenberg & Tirole(1991,2002)。

献。而且,非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令p1为非社会资本要素的价格,p2为网络社会资本的价格(可以看做是企业i获得社会资本付出的代价),Mi为企业i的预算收入。那么,每个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在给定其他企业的行为情况下,确定自己的最优策略(xi,Si),以最大化下列函数: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把上述优化问题转化为下面的无约束的优化问题:

这里,?姿是拉格朗日乘数。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

由上面两式可得:

这就是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均衡条件,也是微观经济学的消费理论中最常见的均衡条件,这样一个纳什均衡解告诉我们,当给定其他企业的选择后,每个企业在获得社会资本和获得非社会资本时,都会像消费理论中的消费者那样遵循(3)的选择原则。

假定其他企业的选择给定,n个均衡条件决定了社会资本自愿供给的纳什均衡。

因为非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所以(3)式是逐步递减的,这说明P2对P1的比率是在不断下降的,也就是说,在社会资本供给的纳什均衡中,对企业i来说,随着S规模的增长和企业的逐步投入,它将用越来越少的非社会资本要素代价获得社会资本资源,通俗地讲,企业将越来越容易获得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从(4)式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资本的总供给水平是由各个企业根据纳什均衡规模作出的供给水平决定的。

三、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得出,对单个企业而言投资社会资本是一项长期有益的行动。在提供社会资本策略选择的过程中,企业都是根据其他企业的选择来确定的,在这样的博弈循环中,提高企业的投资意识,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互惠,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共赢。不容忽视的是,企业社会资本的提供是与企业非社会资本息息相关的,企业在投资社会资本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要忽视了对非社会资本的投资,如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综合考虑企业的总体情况进行决策。

(注:本文受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JKGHAG-0699。)

【参考文献】

[1] 周小虎:企业社会资本与战略管理――基于网络结构观点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2] 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 石军伟:社会资本与企业行为选择――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在中国情境中的实证检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

学校除培养学生外,还要承担科研的重任,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从现状看,职业学校即便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经费资助,科研也会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此时,企业的投入就成为职业学校科研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科研活动,对企业和学校是一种双赢的措施。这种投资形式最终取得的研发成果,对企业来说将是笔巨大的财富。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对于职业学校的科研投入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研发进行投入,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企业按给予职业学校的财政援助比例来分享最后的成果。这种按贡献获取研究成果的方式,可以刺激企业为自身的发展而更多的投资。

二、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机遇

1.企业的机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得到的回报将会越来越大,企业会得到更多的机遇。(1)为企业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在国际社会激烈竞争的现实环境下,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与生存必须关心教育、参与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它所需要的人才[4]。企业给职业教育投资,职业学校会为企业培养人才。如德国的“教育职业”就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定职业学校,这些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以职业为基础,根据校企合作中企业所需进行设定[5]。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所缺乏的,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2)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在职业学校设置奖学金能够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既能提高企业的声誉又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科研,共享其成果,会使企业的生产技术得到提高,也会使其竞争力增强。总之,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对企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6]。

2.职业学校的机遇

随着企业对职业教育投资的扩大,职业学校也会得到快速的发展。(1)完善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职业学校有了企业的资金投入就会有充足的经费来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招收更多的学生、进行更多的科研活动。企业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并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全方位解决了职业教育面临的很多问题。(2)扩大师资力量。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使职业学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高质量的师资,职业学校的教师也有机会到企业参与实践,职业学校教师的理论知识资源和企业的物质资源结合在一起,拓展了教师活动空间,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从而提高了职业学校的师资水准[7]。

三、企业投资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1.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不协调

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当企业不能提供职业教育经费时,职业学校可能就会因为资金不足而不能培养现代化的职业人才。反之,如果职业学校不能培养出足够的职业人才,也会导致企业人才的短缺,特别是专门技术人才的短缺。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不能做到互相协调。有一些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认为职业教育投资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会回报企业,因而放弃对职业教育的投资。

2.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体制不完善

当前企业对职业教育投资面临的挑战并不完全来自于企业或者职业学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体制问题。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要建立企业参与的经费来源模式,但在企业对职业教育投资方面,仍缺乏明确、详细的规定,这使很多企业在校企合作问题上徘徊不定[8]。造成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流于形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

四、改善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措施

1.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使企业和职业学校都意识到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企业之所以积极投入职业教育是因为职业教育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员工,比直接招聘的雇员更优秀,且成本更低。此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为了鼓励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德国政府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培训补助、税收优惠政策和人力物力等支持[9]。为了保证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将来为投资企业所用,企业还会与职业学校签订协议,使企业有了投资安全的保障。所以德国的企业会非常关注职业教育,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投入。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情形看,首先应该让企业意识到职业教育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让企业深入职业学校,了解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类型。认识到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会使企业找到他们需要的雇员;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向德国学习,鼓励企业投资职业教育,为企业投资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便利,尽管当前我国可能无法提供德国那样多的优惠政策,可以根据国情,为企业投资职业教育提供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使企业看到投资职业教育带来的利益。职业学校也应该从双方签订的协议出发,为企业培养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各个方面加强企业与职业学校之间的联系,为两者之间的合作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

2.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第3篇

关键词:并购、投资、筹资

一、企业并购的投资分析

并购实质上是企业的投资活动,但是并购和一般的投资活动又有很大的差异,并购主要是通过并购后企业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增加股东的价值。投资战略的核心简单地说就是“低买高卖”,对于并购战略而言一样,就是期望所买的企业能“物超所值”。但是,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者为什么会以低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将其卖出,主要原因是:交易双方对该企业的价值估计不一致。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下,这种估价上的不一致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所有的投资者对未来有同样的预期,对风险有同样的偏好。然而现实中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及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对企业未来增长的前景有不同的看法,或者对基本风险水应不一及企业面临的机会成本不同。从而影响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所以竞争的不充分性是产生并购的基础。

并购投资主要出现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与成熟阶段,因为在此阶段,鉴于企业未来良好的成长预期,企业通过权益性融资和自身产品销售产生巨大的现金流为其投资活动提供了可能和资金保障。同时,由于此阶段企业急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及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来维持其在同行业的竞争优势,以上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来实现,因而企业的投资需求旺盛。但是,市场瞬息万变,如何节省投资过程的时间成为关键,而并购为实现上述要求提供了一条捷径。

(一)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伴随着产品销售的高速增长,虽然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所降低,但企业的总体风险依然较高。此时如果企业的财务战略安排不当,即用负债融资进行规模扩张,结果会导致企业的总体风险加大,相应地投资人要求提高其未来的收益预期。如果风险加大所带来的收益不能抵消投资人提高的收益预期,企业的市场价值随之降低。此时,该企业可能成为被收购的目标,收购后,通过对该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降低其总体风险,就能获得由此产生的增加值。

此阶段,如果采用收购目标企业股权的方式,那么对于目标企业本身来说,收购资金并没有进入企业内部,目标企业的总体风险依然没有变化。为了降低其总体风险,收购企业不得不重新注入新的权益资本或向其他投资者募集权益资本,使其财务风险下降,进而降低其总体风险。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加大了并购企业的并购成本,而且可能破坏了并购企业本身的风险结构,从而降低并购企业的价值。因此,此阶段对目标企业的并购主要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增加被并购企业的权益资本,降低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以此达到降低其总体风险。尽管对目标企业增资扩股会稀释其每股的权益,但鉴于在企业的发展阶段对未来良好的成长预期,企业业绩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被稀释的权益,因此,企业的每股权益不会随之下降。

(二)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企业的净现金流量比较充裕,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如果不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战略,用负债杠杆来平衡降低的经营风险,结果会使企业的整体价值降低,导致企业股价被低估,从而成为被收购的目标。收购该企业后,通过剥离多余的现金,利用负债杠杆强化核心业务的创现能力。由于利用负债使企业的总体风险得到平衡,企业的价值随之上升。

与处于发展期的企业并购相反,如果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并购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不但不能提高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反而进一步降低其价值。因为在成熟期,经营风险明显较企业发展阶段低,企业内部积累了大量的现金,加之此阶段利用负债融资获取的资金已经基本满足了其投资的需求。随着企业未来成长的进一步降低,增资扩股流入目标企业的权益资金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在企业未来的收益预期降低的情况下,必然稀释其每股权益,进而降低企业的价值。因此,对处于成熟期企业的并购主要采取收购目标企业股权的方式进入,然后调整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结构,将多余的现金通过现金分红或股份回购的方式分配给投资者,利用适度的负债来解决短缺的投资资金需求。此种并购方式,一方面减少了并购企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目标企业的总体风险,提升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企业并购的筹资规划

筹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筹资结构是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在企业并购中,并购资金的安排是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资金筹措的结构安排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效果。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由于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和并购的目的不同,并购资金筹措的结构有很大差异。

(一)在企业的发展期,经营风险较大,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进而形成行业竞争优势,以降低经营风险。如果企业的并购资金使用负债融资,必然会使并购企业的总体风险加大,负债杠杆带来的收益难以抵消风险加大带来的投资人未来收益预期的上升,结果导致企业整体价值的下降。因此,在这一阶段并购资金的来源主要采取权益资金和利润留存。权益资金的筹集通过以下方式获得:(1)向资本市场增发股份筹集收购资金;(2)发行可转换债券;(3)和被收购企业的投资者用股权交换的方式进行并购。

(二)在企业的成熟阶段,由于市场对该企业的产品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企业的增长速度变缓甚至停止,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此阶段,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和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及提高效率。

鉴于企业的未来市场前景不被看好,如果在并购中继续使用权益融资势必会稀释现有投资人的收益,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因为此阶段企业的所有投资活动主要是保持目前的收益不下降。同时,此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已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企业采用负债杠杆融资提供了可能。因此,这一阶段并购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通过适度的留存收益和长期负债。企业长期负债的取得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发行企业债券;(2)向金融机构借取。

三、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

企业并购可采用现金支付、债券支付和股票支付的方式。选择何种支付方式,需要结合并购双方的成本和并购方的企业风险综合考虑。

(一)税负因素

并购公司并购目标公司既可以用现金支付,也可以用证券(普通股、债券)支付,但不同的支付方式税负不同。如果并购方用现金或债券支付,那么目标公司的股东收到现金时要立即纳税,但如果用普通股支付,则目标公司的股东在收到股票时可以免税,直到股票出售后才计算资本收益或损失,按相应的资本收益税率纳税,因此可以获得延迟纳税和减轻税负的好处。

对于并购方而言,税负考虑的是并购时所取得的资产的摊销基础,如果用现金或债券支付,则并购取得的资产将按其支付价格作为资产的摊销基础。反之,如果并购企业用普通股支付,则并购获得的资产将按资产的原价值进行摊销。资产摊销额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和企业未来的现金净流量。

由此可见,如果税负是考虑并购支付方式的唯一因素,那么目标企业将喜欢并购企业用股票支付,以达到延迟纳税和减轻税负的目的;而并购企业则更愿意用现金和债券的方式支付,以扩大其并购资产的摊销额,降低未来的税负。然而,出税负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并购的支付方式。

(二)并购企业的所处的生命周期

并购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对并购资金的支付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其发展期,如果用现金或债券的支付方式,则势必导致其风险的增大,从而降低其本身的市场价值,因此,并购企业更愿意用股票支付的方式。尽管股票支付方式可能稀释并购企业的每股权益,但在此阶段,并购企业由于其良好的成长前景,会很快弥补被稀释的权益。而在其成熟期,如果用股票方式支付并购资金,则由于其未来成长的放缓,结果导致并购企业每股权益被稀释,从而降低企业的价值,因此并购企业喜欢用现金或债券的方式支付。同时在此阶段,企业本身业务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入量和负债杠杆的运用为其用现金或债券支付并购资金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Sudarsanam,P.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entice Hall Europe,1998

2、张云亭著:顶级财务总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Finance for Executives: Managing for Value Creation,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Robert S. Kaplan: 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998

个人简介

作者姓名:毛腊梅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学院会计系

出生年月:1970年1月

职称:讲师

学历:经济学硕士

第4篇

关键词:实物期权;产品研发;不确定性;评估方法

1问题的提出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新产品的研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企业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为此,企业要巩固和提升竞争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就必须不断研究和开发顾客满意和认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而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资经常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技术、市场、研发周期等因素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加大企业新产品研发投资的风险,从而为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投资决策提出更高的要求。大量的文献研究指出,以NPV为代表的传统DCF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尤其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产品研发投资决策,传统的资本预算方法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为此,在企业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决策中引入新方法——实物期权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是在实物期权理论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新产品研究和开发投资决策分析的特征,提出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企业产品研发的投资决策评估分析方法。

2企业产品研发项目期权特性

期权是一种权力,即其持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权力而无义务按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资产或物品。实物期权理论是在金融期权理论基础上对非金融资产应用的扩展,即把非金融资产当作标的资产的一种期权,此时期权的交割不是对标的资产的买卖,而是对标的资产项目投资的延迟、扩张、收缩、暂停等决策行为对项目影响的评估分析,是一种柔性的投资管理思想,其目的是解决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的投资决策问题,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产品研究与开发是企业实施标新立异与领先战略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由于产品研发活动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产品研发的不确定性给它带来投资机会的价值,研究认为不确定性越高,其投资机会价值越大。为分析其投资机会价值,不妨将R&D项目分为研发、中试和商品化三个阶段(见图1),商品化阶段投资是在中试阶段成功结束之后开始的,若中试阶段不成功,将不进行商品化投资;而中试投资又是在R&D研发成功之后开始的,如果产品研发不成功,则不进行中试阶段投资,此时研发项目的损失仅为在t0时的初始投

资I0。对投资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等不确定性投资项目决策,采用分阶段的投资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损失。从图中可看到,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在三个关键决策点上做出选择:一是在项目立项时,即图中的t0时刻决定是否进行产品研发投资,以获取该产品进一步开发投资的权利(即在研发阶段形成看涨期权);二是在研发活动取得成功时,即图中的t1时刻决定是否进行中试阶段的活动,以获取进一步进行商品化开发的投资机会(在中试阶段形成的看涨期权);三是在中试活动取得成功时,即图中的t2时刻决定是否进行新产品市场化开发活动,以实现产品上市和获取产品销售收益。通过上述分析,R&D投资决策柔性具有明显的实物期权特征,可将产品研发过程可看作是一系列复合买入(看涨)期权的组合,利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加以分析,获得柔性投资的机会价值。

一般来说,投资决策存在实物期权特征应具备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不可逆性是指某种行为一旦发生,就不可能回到初始状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项目投资决策具有类似的性质,即投资一旦发生,该项目就产生了沉没成本,项目投资所形成的沉没成本就具有不可逆性。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投资项目的不可逆性是一种不利决策因素,存在投资损失的风险。在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情况下,决策者为避免投资决策不可逆行为的不利因素,提高投资决策风险收益,其决策灵活性的价值就体现得很充分,即投资柔性就相当于基于实物资产的看涨期权,为分析投资决策柔性价值,可以运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中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3在企业新产品研发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3.1实物期权理论及期权定价模型

1977,年StewartC.Myers首先提出实物期权的概念,他认为现实中企业发展(收缩)机会和潜力都属于实物期权。从研究文献来看,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主要有扩张期权(expansionoption)、放弃期权(abandonmentoption)和等待期权(waitingoption)。实物期权理论是建立在金融期权理论的基础上,是金融创新工具“期权”在公司战略投资决策、价值评估、风险投资等领域的延伸运用。实物期权价值一般采用金融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计算评价分析,在金融期权应用领域中,经典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运用最为广泛,但该模型只适用单阶段、单个期权的问题,对具有多阶段、多期权复合期权的分析就不能直接进行评价,而采用在此基础延伸形成的复合期权定价模型,即Geske定价模型。

Geske定价模型是1979年由Geske在Black-Scholes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适用于多阶段、多期权的复合期权定价公式。其中M(k,h;p)是第一个变量小于k,第二个变量小于h,而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为p的标准二维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函数;F是对市场化阶段进行投资后产生的现金流量在t时刻的现值;Fc是第一个看涨期权被执行时项目的临界值,即第二个期权价值等于第一个期权执行价格时项目的价值,可利用Black-Scholes模型计算;σ描述投资项目不确定性的波动率;r是投资的无风险利率。

3.2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项目投资评估分析方法

大量实物期权理论及相关文献研究认为:以NPV为代表的传统DCF投资分析方法在对投资不确定性的项目进行评估分析已不适应,实物期权理论完全可以替代,这是一种误解,而实际上实物期权方法是对传统的NPV方法的补充和修正。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中一般采用修正的净现值进行评估决策,即:修正的净现值=传统净现值+期权价值。通过分析得出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投资决策评估准则如表1所示(看涨期权)。在表中选择继续等待与按照期权价格出售转让投资机会的效果是等价的,而选择执行或放弃的准则是:以合理的成本花费就可以拥有继续等待的机会,就应首先选择前者。当NPV为正时,期权价值愈小愈表明应当立即进行投资,而期权价值愈大则说明应当等待和推迟投资。当期权价值大于NPV时,除非必须通过投资才能维持期权存在的条件下,才可马上投资,且投资额必须满足小于期权价值扣除其他价值损失的剩余,如负NPV,就应延期进行投资。

3.3利用Geske定价模型的实例分析

某生物制药企业开发新药,投资者在t0=0时决定是否进行初始研发投资,在t1=3年决定是否进行临床试验阶段投资,在t=10年决定是否进行商业化投资。初始投资I0=2500万元,在t1=3年时投资I1=9000万元;在t=10年时投资I=50000万元。预计商业化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在t=10年时的现值为80000万元。根据历史数据可以估计到该项目波动率σ=25%,无风险利率r=4%。

(1)用NPV法进行项目评价(假定风险调整贴现率为15%):

NPV=-2500-9000/(1+0.15)3+(80000-50000)/(1+0.15)10=-1000万元

由NPV<0可知该项目是不可行的,应当放弃。

(2)利用Geske模型进行项目评价:

先由Black-Scholes模型求得Fc=6.14(亿元),再将其他数据代入Geske模型表达式中可得C=1.96(亿元)

第5篇

关键词:价值管理;电网企业投资;系统工程;电力规划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2

一、引言

电力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和投资都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多年来,中国电力市场一直处于严格的监管体制下,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营和发展。21世纪初,随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改革的推进,传统的电力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同时,国资委在包括电网企业在内的大型中央企业中开始推行以价值管理为基础、以经济增加值为主要工具的考核体系。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电网企业的规划、投资、经营要逐步转到商业轨道上。

目前对于电网企业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效益评价、投资策略决策两大方面。例如,曹阳、朱鑫榕、陈旭卯等从电网投资效益评价入手,分析影响电网投资效益的经济及社会类因素、构建电网投资效益的评价体系;陈武对电网投资决策理论进行了综述,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静态方法、动态方法、实物期权方法、期权博弈理论和动态方法。

在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基本都是从某个角度对电网企业投资的单个过程或方法进行分析和说明。然而,电网企业项目投资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和涉及理论方法众多的系统问题。目前的研究中,尚未有人提出一个全面的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的系统框架。因而,本文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引入价值管理作为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的主线,构造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系统。

二、基于价值管理的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系统

企业是由若干个要素构成的集合体,构成企业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不断谋求发展,通过价值创造活动获得利润,实现价值的增加,可以认为企业是一个价值增值系统。价值管理是以价值和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适时地根据环境变化进行战略制定和战略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是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价值管理时代,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应用价值管理思想研究企业投资时,首先应该明确企业投资的价值(V),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并建立科学的投资价值评估体系,其次,以投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投资事件(S),即投资方案或措施;最后,作为投资分析的基础,需要明确企业投资所处的环境(H),这里环境为广义上的定义,包括影响到投资事件的全部因素。基于此,可以建立企业投资的环境-事件-价值分析系统,即H-S-V系统。系统内,投资事件与投资价值相互影响,投资事件又与投资环境存在耦合关系。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投资分析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投资分析系统框架

将企业投资分析的H-S-V系统应用于电网企业,可以很好的帮助电网企业投资相关决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宏观把控。同时,通过不断对系统元素进行细化分解和元素间关系的模型量化求解可以为决策实施人员提供指导。进一步,H-S-V系统可以用来支持电网投资策略决策及其后评价的研究。下面对电网企业H-S-V系统的每个核心组成进行分析。

1.电网投资价值(V)分析

电网企业投资价值是企业所处经营环境中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是影响或推动价值创造的决策变量,是结果的决定因素。电网投资价值评估作为价值管理的基础,是对电网投资创造价值的度量。在电网投资价值评估过程中,通过对价值驱动要素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管理者认识价值创造过程!识别关键价值驱动要素、合理安排各种资源,而且可促使管理者将管理重心转移到公司的价值创造上,加强对价值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的管理,推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电网投资价值会根据不同的电网企业而不同,同一电网企业由于所处的时期不同也会有所不同。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电网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其投资价值不仅仅为经济价值,还应将社会价值列入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便确立电网投资价值是以社会价值为主,经济价值为辅的多重价值体系。

社会价值主要包括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价值、环保节能价值、战略价值和社会满意价值。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追求的最基本价值就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电力供应,因此首先肩负着的是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可靠、优质的供电责任。电网的安全运营情况以及供电可靠性程度是衡量电力企业电力供应价值的主要标准。

环保节能价值是一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电网企业尤其要重视的价值,环保和节能是面向未来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它要求通过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来带动经济的绿色发展。电网企业的环保节能价值体现在绿色供电为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的贡献程度。

战略价值是电网企业投资项目对企业战略规划所带来的价值,包括市场份额、供应商利益、发展潜力等方面。社会满意价值是电网企业的投资策略所带来的社会对电网企业的满意度,包括员工利益、服务群众、回馈社会等方面。

经济价值则主要包括收入增长价值和成本节约价值两部分。收入增长价值用来衡量电网投资带来的收入变化,可以使用电网资产收入比、单位资产供电量、单位投资增供电量、单位投资增供负荷、单位投资新增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进行评估;成本节约价值用来衡量电网投资带来的成本变化,可以使用线损率指标、单位投资降损电量指标、容载比指标、欠载变电站、单位电量供电成本指标等来评估。

电网企业投资价值评估的评估思路如下:

首先对电网企业投资的社会价值进行评估,对电网投资社会价值进行评估时,指标的选取、权重确定、数据收集和处理必须以统计、管理科学等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从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做出准确的描述、分析和评估。由于电网投资社会价值的组成部分中战略价值和社会满意价值很难进行精确的定位,因此可以根据调研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估,而电力安全与可靠性价值与环保节能价值,其评估体系包括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需要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其次对于经济价值,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模型,如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判等,利用历史数据合理预测评估所需的各种数据和指标来计算企业的价值,可使价值评估的结果比较直观!真实,便于从整体上进行价值管理。电网使用经济价值评估值进行历史比较和行业比较,可使电网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判断某一阶段经营成果和进行决策时具有客观的比较依据。

最后,综合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评估出来的价值,模糊的计算出电网投资的整体价值,然后,利用企业的价值评估值及其评估过程中产生的有用信息为基于价值管理的电网企业投资分析系统服务,加强电网投资的价值管理。

2.电网投资事件(S)分析

电网投资事件分析即电网投资方案分析,在对电网投资分析的H-S-V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电网投资事件影响到电网投资价值的评估;另一方面,电网投资事件的确定受到电网投资环境的制约影响。

电网投资主要为固定资产投资电网投资,包括各电压等级送变电工程、小型基建工程、其他专项工程等与电网基本建设有关的投资。从电网投资的增长趋势与投资构成变动规律来看,近年来配网建设、其他专项工程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电源电网技改项目、配网专项改造项目、新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与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在电网投资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3.电网投资环境(H)分析

电网投资环境分析是电网投资分析系统的基础,对投资环境分析的目的是系统全面的建立其与投资事件的耦合联系,分析投资事件对投资环境的反向作用。电网投资环境包含多个方面,主要有政策制度、市场竞争、发展需求、管理观念、投资能力五部分组成。

政策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政策方案及相关制度。如财政政策因素、节能环保制度要求等。其中财政政策因素分为地方投资水平与财政贡献值,地方投资水平为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GDP的比值,是用来衡量地区固定资产水平、基本建设水平的指标。

市场竞争包括电力市场和电网竞争两方面。电力市场主要是指地区电力消费水平,以人均电力消费量来表示。把电力消费与电力需求因素区分开来,也是把电网投资、经济增长分别与发电侧用电与需求侧用电区分开来。电力消费能力的高低影响电源送出、电力输送等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如果电力消费能力较高,则说明现阶段电网建设相对完善,则加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相对低电力消费地区的建设积极性较低,反之对电网投资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电网竞争主要是电网企业间的良性合理竞争,包括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竞争的方面。合理的竞争可以激励电网企业更合理的进行投资,同时也是电网企业进行电网投资活动时需要考虑的指标。

发展需求包括经济需求、技术需求、社会需求、环境需求四个方面。经济需求因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政府补贴等经济政策因素;技术需求因素包括电网安全性因素、电网容载比、资产设备改造更新需要、技术进步需要等;社会因素包括偏远地区用电需求、电力负荷增长、征地拆迁、增加就业等;环境因素包括清洁资源发电的有效输送、电动汽车等智能设备接入以及电网建设的噪声、电磁环境、无线电干扰等因素。

管理观念包括电网企业投资过程中各种关于人的因素,特别是决策者的决策理念、资历经验和业绩等。管理层的管理观念对电网投资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电网投资活动在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之后,最终的决策方案往往仍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管理素质。因此,管理层的管理观念需要作为电网投资环境的重要部分进行研究。

投资能力包括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电网成本等方面。营运能力因素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盈利能力因素包括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偿债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发展能力包括净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等;电网成本因素包括资产全寿命周期角度下的电网投资建设各阶段标准运行维护成本、标准检修成本等。

三、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对电网投资研究角度单一化的问题,引入价值管理相关理论,建立基于价值管理的电网投资分析系统。系统主要框架为环境(H)-事件(S)-价值(V),即H-S-V框架。系统主要由电网投资价值、电网投资事件、电网投资环境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针对电网投资问题,分别对电网投资价值的组成和评估、电网投资事件的内容及方法和电网投资环境进行了介绍。电网投资管理者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可以根据系统介绍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针对特定的投资问题,对电网企业投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

本文另一特点是将企业使用较多的价值管理理论应用到电网投资项目中,利用电网投资分析的HSV系统,电网企业一方面可以高效的对投资进行价值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对投资项目内部关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参考文献:

[1]陈武.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综述――兼论四维决策框架体系[J].工业技术经济,2011,01:150-156.

[2]朱鑫榕,何其帼.电网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1,02:86-87+172.

第6篇

一、现状分析

(一)投资规模

浙江作为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之一,对境外的投资工资开展的相对较早,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浙江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省。截止2013年底,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了551648万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上升的幅度呈典型的波浪型。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额从2007年的60606万美元,到2009年底的123491万美元,增长上比较平缓。然而2009-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幅度明显放大,直接从2009年的123491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36008万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72%。2010-2012年增幅有所放缓。2012-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势头又开始猛涨。2013年的对外投资额度达到551648万美元,增幅达到417%。

二、投资分布

2012年新华网的新闻――浙江民企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居全国第一。2010年之后2011年浙江全省对外直接投资额度突破21亿美元,再次位居大陆省市第一名。2011年中,浙江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为海外并购且具有拓展国际市场的特点,对外经济合作首次突破3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仍然是浙江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

数据统计2014年1月份至10月份,浙江省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依旧,浙江省审批和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429,对外直接投资中中方投资额达到了4603亿美元,同比下降479%。其中,实际投资额2997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度为24973亿美元。

在2014年从投资的地域分布上来看,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达14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的投资国家为六十多个,其中投资排名第一的是亚洲,在2014年408家企业投资当中有188家,估计46%投资在亚洲;投资金融排名第二的是美洲,为总数的29%;排名第三的是欧洲,为总数的13%;另外2014投资大洋洲的企业为18家,非洲为30家。总体来说,亚洲至今仍是浙江民营企业的投资重点区域,非洲地区是具有巨大投资潜力的一个区域。从企业投资最多的地区与国家来看,亚洲地区的投资重点主要是在香港地区,2014年在香港投资的企业达到了105家,紧随其后在美国的投资企业为89家,其他国家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新加坡的投资企业也在10家以上。

从投资的行业分布上来看,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以及批发零售业为主,和中国民营企业投资行业的分布在总体上比较一致。由分析可知,其主要原因在于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的制造业为主,所以对外投资的主要考虑为劳动力的成本,这样的动机诱发了很多浙江民营企业会选择越南、老挝这样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的目标。但是与其他对外投资发达省份比较而不同的是,浙江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行业中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偏低,在信息传输、计算机以及软件、科学研究、金融服务等普遍投资比重偏低。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都比发的国家地区要低,一方面说明了浙江省服务行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内服务业的市场空间有提升的空间。

三、投资主体和目标

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贸易企业。这里的贸易公司主要是跨国的资深企业和在香港澳门地区投资的贸易企业。其中主要有浙江国际公司、机械进出口公司和电子进出口公司等。这些公司规模较大,长期具有海外贸易经验,并在贸易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人脉关系和口碑,这类公司由于长期的贸易经验具有更高的信誉和海外市场开拓经验。这类贸易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动机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在对外贸易的国家直接简历贸易基地,借助他国市场优势生产产品,销售给当地市场或者其他市场;另一方面,在对外贸易中遇到问题时,凭借自身优势可以进行有效规避。

第7篇

[关键词]韩国中小企业 中国 投资

一、引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也同时随着国力的增强而日益提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市场之一,并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的扩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投资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加上无可比拟的庞大市场规模,受到各国投资者的青睐。

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以来,在经济、文化、社会、体育等诸多方面的交流有了显著的发展。尤其在经贸合作领域,更是来往密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公布数据,2010年中韩两国贸易额达到2071.7亿美元,较2009年相比增长32.6%。从1992年至今,除2009年因为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造成贸易总额负增长之外,一直处在上升的势头。

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市场更为开放,投资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善,加上韩国的企业为了回避关税与非关税的壁垒,在预见到中国的社会安定、政策的稳定完善、较高的市场回报率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之下,也逐步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尤其对韩国的中小企业来讲,广阔的市场、相对宽松的政策、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几近于无的劳资纠纷,这些都是韩国国内所不具备的优势。即便是这样,韩国的中小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经营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拟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同时,中方也应该摸清目前韩国的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的情况并且认真对待在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便在将来的经济合作的过程当中减少摩擦,获得更多的收益。

本文资料主要来自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国中小企业银行、大韩商工会议所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韩国贸易协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布的各种统计资料,并且参考了最近发表的韩国相关学术论文的有关内容分析整理而成。

二、韩国国内对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扶持与鼓励措施

在韩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韩国的大企业具有很高的主导地位。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如何发挥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如何让社会平衡发展,是政府和商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韩国政府不仅在法律上设立了防止大企业形成垄断的《反垄断法》,同时在资金以及政策上给中小企业以支持,政府成立了专项基金用于补贴中小企业的创新费用,并且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减免。

但是尽管有着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因为韩国的资源和国内市场非常的有限,为了寻求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很多企业都走出了国门。大企业凭借本身雄厚的资金,有能力在其他国家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以及市场情况。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为此,韩国政府组织调动很多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实施企业走出国门的国家经济战略。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大韩投资振兴公社(简称KORTA)就承担着这样的职能。

大韩投资振兴公社成立于1962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球72个国家设立了99个贸易馆,专门负责收集海外市场的信息,进行海外人才的招募,对中小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活动进行支援并且帮助他们解读当地的法律法规,促使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一些比较小而且繁琐的企业产品出口过程中的手续问题都能够得到帮助。当然大韩投资振兴公社也起到了外国企业了解韩国经济环境的中间沟通作用。

三、韩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投资的现状与趋势

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2011年4月公布的有关统计数据来看,韩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数量虽多,但投资金额并不大,而且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要投资领域。中韩建交的1992年~2010年11月,在中国投资的的项目数量,占韩国同期对外投资项目总数的65.7%,同时,在中国的投资金额的百分比也占到了50.12%。并且除了2000年韩国在中国的投资比例一直高于在海外其他地方的投资率。投资的项目数和投资的金额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

在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项目中,制造业项目数占85.2%,投资金额占83.5%。在投资的所有制造业当中,包括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如:纺织、服装、制鞋等,也包括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如:金属配件加工、石油化工等,还包括比例较小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如: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随着中国内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限制力度的减弱,韩国的网络运营商、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咨询等服务业性质的小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韩国对中国的投资方式主要为外商独资的形式,这与其他国家的投资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在投资的案例当中,小规模的投资占大多数的原因。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得出在投资的结构当中,中小企业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地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仍然会是韩国中小企业投资的热门行业。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电气机械等韩国在技术方面占优的行业在未来会更多的被重视。事实上,这些行业虽然看似技术比较密集,但是在加工环节,劳动密集的程度还是很高的。而在当今及今后韩国投资相对较少并且前景黯淡的行业最主要由以下三类构成:首先是电力、煤气、热能、自来水等国有经济占主导,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垄断行业;其次采矿选矿业,包括金属非金属,以及煤炭等资本产出率低,赋税水平高的行业;第三是金属冶炼、软硬饮料等市场已经饱和的行业。

韩国中小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地区选择比较集中。投资集中的地区有,山东占41%,辽宁占14.8%,天津占11.52%,江苏占10.84%,吉林占10%;之所以韩国在这几个地区有比较集中的投资包括这样几个原因。首先在地缘优势上讲,山东、辽宁距离韩国比较近,对韩贸易,以及吸引韩国的投资比较方便。其次在民族习惯以及交往的密切程度上来说,辽宁、吉林本地有着一定数量的朝鲜族人口,与韩国的民间联系较频繁,边贸,以及吸引对方投资的障碍较少。这几个地区还有着共同的特点,包括,拥有便利的港口设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和成熟的技术工人队伍、广阔的本地市场等等。

近期,韩国中小企业在选择对中国投资的地点时,因为地方招商引资政策和地方经济的原因,目光渐渐开始向广州、深圳等南部沿海地区和南京、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地区转移。另外,由于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与之相关联的中国大陆中西部的四川、甘肃、安徽等省份,则有可能更多的吸引韩国的农林业、服务业、餐饮旅游住宿业、通信、建设等行业的投资参与地方的建设。

来中国投资的韩国中小企业的投资动机已经从最初的看重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渐渐向关注市场的健康有序均衡发展,根据地方的基础建设水平、收入水平、市场特征、劳动力构成、产业构成等方面合理并有远见的投资系统理念转变。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也可以说是工资水平在逐年上涨,加上人民币汇价一直存在上涨的势头,单纯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在中国已经渐渐消退。中国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设计理念也在逐渐与世界水平接近,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上的竞争也会日益激烈,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韩国投资企业的投资动机在发生变化。但就目前来说,韩国中小企业对中国投资动机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

四、韩国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所面临的困难

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利因素,归纳如下:首先,在政府层面上来说,中国政府的行政干预比较多,比如说雇佣与解雇、工资水平、人力管理、企业经营成果,以及各种不透明的税收制度等。并不是说政府干预就是完全错误的,问题在于政府的干预政策的不透明、不法制化。以至于很多对中国投资的韩国中小企业对大笔的“关系”费用支出感到压力。其次,在市场政策方面,虽然中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但是很多的经济政策还不是很完善。对国内企业的保护,以及补贴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尤其是强制外来投资企业的出口率,事实上,大多数企业之所以在中国投资就是因为看好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而政府将内需市场过分的有意留给国内企业,势必会损失掉一部分外来的投资预期。第三,在法制体系方面,由于我国的法制体系还有不健全之处加上外来投资企业对我国法制体系的不了解不熟悉,以至于当与中国合作客户、伙伴发生纠纷时,不能顺利的解决,导致利益上的损失。第四,体现在中国对外资政策的变化上,近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以及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已经表明,总的来说,中国对于外来的资金已经不是过去那样的感兴趣,现在资金问题显然已经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中国对外来企业投资的政策侧重点已经由吸引资金向吸引高新技术转变。同时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引发了很多的国内企业的不满情绪,加上部分外企的腐败、逃税现象的屡屡出现,中国原来的资金引进至上的政策终将会成为过去。更多的监管政策、技术要求会随之而出现。第五,表现在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等方面。中国被冠之以“世界工厂”的名号,但中国心底是希望站在产业链高端的,所以对于过多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并非过去那般强烈。而中国政府与公民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对于有可能危害到环境的企业,比如说化工、橡胶、冶炼等产业的监管与引进审查会越来越严格,对于这样的企业自身所具备处理污染物的能力也会有着更高的要求,无疑给相关企业的资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站在生产链的高端,中国也越来越注重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因此说在今后,韩国的电子工业在中国还是会很有发展空间的。第六,其他问题包括,某些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和运输成本的问题、不透明的投资政策、技术工人的短缺、供电供水短缺、员工的忠诚度问题等也都有待于韩国的投资方以及中国方面更深的思考。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难 风险投资 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信誉差、担保不足、偿还能力有限以及发展不稳定等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很难从传统的金融市场中得到资金支持,所以,中小企业只能选择风险投资这一途径来获得资金,来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一、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风险投资又被称为创业投资[1]。风险投资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对一切的开拓和创造性活动的资金投入;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对高科技生产行业的投资。风险投资,顾名思义就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通常情况下是对一些新兴的、快速发展的、有着发展前景的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一般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是投资的周期长,因为新兴的企业尚在发展阶段,虽然发展的前景较大,但是盈利较慢,所以耗时也长。其次,风险投资除了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投资者还要在管理方面对新兴企业提供一些帮助,促使新兴企业可以又快又好的发展;最后,风险投资的利益是通过股权转让的形式获取的。

风险投资一般会选择高科技、快发展的新兴的中小企业作为投资对象。风险投资行业也是金融市场的新成员,它的出现虽然不能完全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通过风险投资行业的资金配置、使用以及监督管理的机制[2],使投资者和投资对象进行有机结合,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提高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高新技术的效率,最大化的增加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虽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视线汇集到了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还是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主要收到企业的自身条件和融资大环境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一)融资的渠道单一

由于中小企业信誉差、担保物不足、偿还能力不够以及经验不足等各方面的问题,大多只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以及小额度的贷款方式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太小,盈利较差,没有达到上市的要求,所以也无法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获得大笔资金支持,融资渠道太过于单一。小额的贷款根本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也不能使企业做到高技术密集化,因此获得的经济利益非常有限。

(二)融资的主体保守

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是通过私营或者合资的方式建立的,公司的注册资金较少,所以企业规模也比较小,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而且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很难进行规模化的经营,因此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所以融资的风险较大,大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勇气,所以不敢进行大规模的融资,只是按部就班的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营。这也导致了很多的投资者以及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只是观望而不进行投资。

(三)融资政策制约

相较于中小企业,投资大型企业的利润比较客观,而且风险较小,所以我国的融资政策一般只倾向于对大型企业的开发新产品与改革技术进行投资,对于中小企业一般持有观望的态度。不过投资大型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潜力,中小企业却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投资者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发展机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大型企业。

(四)信息不对称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在管理方面还不成熟,所以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样,中小企业不管是对政策的选择还是对于金融市场的信息,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错过现在的机会。这样就会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大,使中小企业不能准确的掌握各个阶段的信息,比较容易产生财政“赤字”,造成企业不能正常的运营。

三、中小企业传统的融资途径

融资途径依据融资的来源可以划分为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两种。内部融资和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生产能力挂钩,可以通过把企业里闲置资产变现、留存收益和转让应收账款的方法进行融资;外部融资就是向企业外部的个人或者金融机构贷款,来充实自己企业的财政。我国的中小企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内部融资还不能实现,一般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发展。传统的外部融资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商业银行贷款

中小企业采用的最常见的外部融资方式就是向商业银行贷款。调查研究表明:67.5%的中小企业选择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其中60.7%的中小企业向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贷款,75%的中小企业向其他商业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在国有银行的贷款比例为45%;中小企业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贷款比例为50%;中小企业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贷款比例70%;农村信用合作社95%以上的企业贷款都是贷给我国的中小企业。由此看出,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是向商业银行贷款,但是融资途径的单一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大的风险。所以很多商业银行并不乐意贷款得中小企业。这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因素。

(二)金融租赁融资

租赁公司在金融租赁期间可以有条件的回收和处理租赁的物资,而且在办理时企业也并不需要太多的担保和信用,因此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金融租赁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但是金融租赁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难题。

我国对于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提出了的很高要求,所以目前我国并没有很多的金融租赁公司,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我国的中小企业偿还能力较差导致信誉不高,而且国家也没有给金融租赁公司一些优惠政策,所以我国的金融租赁公司出现了萎缩现象。

(三)债券融资和上市融资

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投入较少,经济效益较低,因此无法达到上市标准,所以目前无法采用债券投资和上市融资的途径。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

(一)改良风险投资的环境

为了我国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建立完整的融资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风险投资法》的颁布使用为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外,《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以及《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为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然后,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行业协会,使风险投资行业更加规范和高效。最后,要培养和引进更多的风险投资行业的专业人才,以此来满足风险投资行业的人才需求。

(二)结合应用政府和市场的引导原则

风险投资大部分的基金都是由政府投资的,而风险投资的本质要求是市场化运作。所以,政府要改变投资角色,使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多元化。首先,国家要把部分基金当做风险投资的“种子资金”,然后减少对风险投资的直接注资,并且颁布一些优惠的政策,营造出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最后要增加注资的渠道,充分的利用民间资本。政府要引导与支持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使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可以快速、健康的发展。

(三)发展地方性的金融机构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为了实现融资方式多样化,应该加快建设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发展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可以使地方性的中小企业有了新的、有效的融资途径,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更加了解本地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情况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使中小企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可以降低融资风险,增加双方的经济收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正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风险市场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随着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的壮大,风险投资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风险投资已经很好的应用在了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缓解了我国的中小企业一直以来不能从传统的融资市场获得资金支持而导致的资金紧张的局面,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股权代持”的财务核算问题

,有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约束机制,制定了“投资经理项目跟投”制度。即当投资公司决定对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投资时,公司要求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按照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可以直接成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则不能直接成为所投项目企业的股东,这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所拥有的股权往往由投资公司托管,即“股权代持”。由于是代持,该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不因投资经理离开风险投资公司而丧失,并可随风险投资公司退出投资时一起退出。但退出后,投资经理所获取的收入必须抵扣了投资经理所应分担、补偿的费用或损失。

笔者认为,代持股份在投资期间内的投资财务的一般核算应并入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的核算,因此,股权代持业务的特殊会计处理分为:股权代持款的收到和退还;代持股份现金分红的收到和发放。

1、股权代持款项的收到和退还当收到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的项目委托投资款时,公司可借记“现金”,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本金)”。

投资公司卖出被投资企业股份(包括代持的股份)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已提的该项投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X项目公司”,贷记“长期股权投资———X项目公司”的帐面余额,并按持股比例对借贷差额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若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需要分摊或补偿费用发生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公司把代持股份本金及收益支付给投资经理极其小组成员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本金)”,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对投资收益部分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2、股权代持的现金分红款的收到和发放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并按持股比例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无论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在发放代持股权的红利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