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1 22:55: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家庭作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对每一个作业都产生兴趣,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之后,学生对这个图形的抽象认识还不充分,为了让他们能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知,我布置了相关的涂涂画画作业,让题目根据自己的经验,用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设计图案,并规定一定的尺寸。另外,还让他们设计一定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剪切拼贴,看看能有什么样的新图案出来。学生将课本中的数学图形变成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手做出来的图案,无形中增加了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有一种游戏型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乐趣,我特意设计了一些游戏型的作业,如,在学习完“方程”这一内容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游戏经验,设计一些跟游戏有关的习题,并自己解答,然后将这种习题传递给其他的同学来做,这样大家你传我,我传你,作业变成了像游戏一样好玩的传作业,学生之间可以你做我的题目,我做你的题目,学生都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在这种互相传递的游戏精神之下,每一个学生都对数学作业充满了期待,也由此提升了数学作业的效能。
二、设计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掉操作的作用,而只顾布置一些单纯的练习题。笔者认为,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既能够动手操作,又能够获得思维提升,这是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中也非常值得尝试的。为此,笔者结合新课程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特性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富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中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操作型作业主要是将课本中的一些富有设计功能的习题综合起来,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些作业大多是围绕着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作业空间,将学生引向家庭和社会等广阔的实践领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寻找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或者包装箱,如果能够拆装的话,最好将它拆装开来,看看发现什么问题,并写下你的操作日记。很多学生非常乐于做这样的习题。他们在日记中会非常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如,发现了长方体的表面共有几个,共有几个棱,拆开能组成一个菱形等各种不同的发现。这些发现和想法,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是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真实体验,都是难能可贵的思维萌芽。
三、设计调查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据观
最近,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量和时间进行调查,并且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包括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但是,经调查:农村学校中有许多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远超过1小时。经分析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而每个班级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完成作业时间明显不同:对于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根本不要1小时,甚至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就能轻松完成,他们所花的时间只有30分钟,但是对于学困生,他们完成作业的时间就要超过1小时、2小时,或者根本无法当天完成。于是农村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会偏高。其二,部分农村学校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察的题目,而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业,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其三,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只能靠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来巩固当天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苦战于“题海之中”。
针对上述的情况,笔者结合“分层教学”的原理,尝试着对农村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进行分层布置。采取了设置家庭作业的“梯度”、提高家庭作业的“趣味”、控制家庭作业量等方法,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乐于完成家庭作业,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还给学生能够自由把握课余时间的权利。
“分层教学”是一种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它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内在品质,使教学既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又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组织方式。而家庭作业分层,是切实考虑到农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遵循“量力而行,共同提高”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村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一、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允许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既减轻这一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过重负担,增添了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为他们自主完成作业增加了信心和乐趣,提高了作业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学生抄袭其他同学家庭作业的现象。虽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分层次安排家庭作业,由于不用顾忌优秀学生吃不饱,所以降低难度,学生能做多少就布置多少,表面上学生作业量的少了、浅了,但却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我在《2.1有理数的加法(一)》的作业中,删掉了配套作业本上的综合运用部分的内容,而改成如下的内容:
和式和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和表达式
(+5)+(+8)(+5)+(+8)=
(-15)+(+8)(-15)+(+8)=
(-12)+(-7)(-12)+(-7)=
(+10)+(-20)(+10)+(-20)=
(-30)+(+30)(-30)+(+30)=
由于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进行了分层原理,而对这一部分学生实行“低起点、低难度”的家庭作业要求,自然就调动了他们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他们自卑、落后的心理状态。而且老师选择作业时自始至终是关注着这一部分学生,这种“待遇”是他们在传统状态下所享受不到的,这也激发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真正实现这一部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并向优秀学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家庭作业层难度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和作业层次的不断提高,学生做家庭作业的能力和学习的探究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二、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学习比较轻松学生的完成作业的创新性。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允许教师对学习比较轻松的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家庭作业,而不用担心作业难度的适中性。从而使教师可以更专心的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可以在家庭作业中渗透与其他学科“整合”、或其他知识体系的“综合”思想。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重新审视家庭作业的内涵,这样的家庭作业肯定会加深优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体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比如:在《认识不等式的解》一节中,针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补充一些有创意的作业,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分类思想与分类讨论能力。作业设计如下:
小明说:3a>4a,聪明的你认为呢?
又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某班有23位同学去郊游,他们有两种租车方式:出租车和人力三轮车,已知,出租车每辆最多乘4人,三轮车最多坐2人。
(1)请你设计他们的可行的租车方案(5种以上)。
(2)如果出租车每辆每次10元,三轮车每辆每次7元,请你设计最节省的租车方案。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处理、帮助人们进行合理计算、帮助从们进行演绎推理。通过对数学模型理解,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用数学工具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这无论是对培养优秀学生数学思想,还是为完善他们数学方法,还是发展他们应用能力,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正是家庭作业的分层,才可以使学习轻松的学生有这样的机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可能性。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对纪律差、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创造了可能。纪律差、厌学学生,他们不是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是不肯做家庭作业,他们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家庭作业,要么就干脆不做家庭作业。造成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学习态度不好,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课堂上根本不听,而且自由散漫现象严重,他们不仅自己不学,还严重地影响他人的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可以是与传统的作业有差别的:我们根据中学生好奇、求胜欲强、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的家庭作业应该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比如,进行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收集数学数据等等。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从而引起他们做作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讲到《数据的收集》这一节时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题:
据了解,区教育局要求初中学生做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请你设计调查表,调查全班同学每天做作业的平均时间,并检验是否符合规定?并向数学老师提出你的建议。
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做家庭作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而且学生们提出了许多的建议,使学生们充分到参与到问题中。必要时,教师可以参与到这一部分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中,帮助他们设计调查表,为他们作示范,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这样就可以提高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可能性。
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的分层布置尊重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性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机会,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数学教师提供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平台。尝试工作还正在继续进行中……
参考文献:
于是农村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会偏高。其二,部分农村学校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察的题目,而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业,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其三,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只能靠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来巩固当天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苦战于“题海之中”。
针对上述的情况,笔者结合“分层教学”的原理,尝试着对农村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进行分层布置。采取了设置家庭作业的“梯度”、提高家庭作业的“趣味”、控制家庭作业量等方法,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乐于完成家庭作业,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还给学生能够自由把握课余时间的权利。
“分层教学”是一种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它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内在品质,使教学既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又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组织方式。而家庭作业分层,是切实考虑到农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遵循“量力而行,共同提高”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村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一、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允许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既减轻这一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过重负担,增添了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为他们自主完成作业增加了信心和乐趣,提高了作业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学生抄袭其他同学家庭作业的现象。虽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分层次安排家庭作业,由于不用顾忌优秀学生吃不饱,所以降低难度,学生能做多少就布置多少,表面上学生作业量的少了、浅了,但却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我在《2.1有理数的加法(一)》的作业中,删掉了配套作业本上的综合运用部分的内容,而改成如下的内容:
和式和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和表达式
(+5)+(+8)(+5)+(+8)=
(-15)+(+8)(-15)+(+8)=
(-12)+(-7)(-12)+(-7)=
(+10)+(-20)(+10)+(-20)=
(-30)+(+30)(-30)+(+30)=
由于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进行了分层原理,而对这一部分学生实行“低起点、低难度”的家庭作业要求,自然就调动了他们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从而改变他们自卑、落后的心理状态。而且老师选择作业时自始至终是关注着这一部分学生,这种“待遇”是他们在传统状态下所享受不到的,这也激发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真正实现这一部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并向优秀学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家庭作业层难度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和作业层次的不断提高,学生做家庭作业的能力和学习的探究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二、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学习比较轻松学生的完成作业的创新性。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允许教师对学习比较轻松的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家庭作业,而不用担心作业难度的适中性。从而使教师可以更专心的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可以在家庭作业中渗透与其他学科“整合”、或其他知识体系的“综合”思想。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重新审视家庭作业的内涵,这样的家庭作业肯定会加深优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真正体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比如:在《认识不等式的解》一节中,针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补充一些有创意的作业,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分类思想与分类讨论能力。作业设计如下:
小明说:3a>4a,聪明的你认为呢?
又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某班有23位同学去郊游,他们有两种租车方式:出租车和人力三轮车,已知,出租车每辆最多乘4人,三轮车最多坐2人。
(1)请你设计他们的可行的租车方案(5种以上)。
(2)如果出租车每辆每次10元,三轮车每辆每次7元,请你设计最节省的租车方案。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处理、帮助人们进行合理计算、帮助从们进行演绎推理。通过对数学模型理解,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用数学工具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这无论是对培养优秀学生数学思想,还是为完善他们数学方法,还是发展他们应用能力,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正是家庭作业的分层,才可以使学习轻松的学生有这样的机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可能性。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对纪律差、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创造了可能。纪律差、厌学学生,他们不是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是不肯做家庭作业,他们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家庭作业,要么就干脆不做家庭作业。造成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学习态度不好,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课堂上根本不听,而且自由散漫现象严重,他们不仅自己不学,还严重地影响他人的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可以是与传统的作业有差别的:我们根据中学生好奇、求胜欲强、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的家庭作业应该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比如,进行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收集数学数据等等。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从而引起他们做作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讲到《数据的收集》这一节时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题:
据了解,区教育局要求初中学生做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请你设计调查表,调查全班同学每天做作业的平均时间,并检验是否符合规定?并向数学老师提出你的建议。
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做家庭作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而且学生们提出了许多的建议,使学生们充分到参与到问题中。必要时,教师可以参与到这一部分学生的家庭作业之中,帮助他们设计调查表,为他们作示范,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这样就可以提高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可能性。
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的分层布置尊重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性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机会,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数学教师提供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平台。尝试工作还正在继续进行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多元智能理论;优化设计
家庭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多年来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是家庭作业或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或简单的重复抄写,或机械的死记硬背,或枯燥的题海苦练。这样的作业练习,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便成了空中楼阁。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智力,不是一种单一整体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力成分组成的综合体。这些智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存在个别差异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为不同的方式而已。对于一个孩子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而我们的教育恰恰没有重视这一点,原本家庭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顽疾。虽减负的呼声很高,但鲜有实效,各学校仍然我行我素,包括自己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上也依旧如此,作业堆山填海,学生照旧被书包压断腰,真是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发现学生中不爱写作业、不写作业的情况屡有发生,对自己的教学成效的提升不但没有帮助,反而经常因为作业问题影响自己的心情,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太多的不利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反思作业观,反思智力观,理解多元智力的结构,并且贯穿于教育活动之中。本着教育的“尊重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成长”的目标,人尽其才,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
1. 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及其负面影响 家庭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途径。然而,我们却发现,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产生了令人担忧的影响。
1.1 作业量过大、时间较长。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 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作业量往往都会超过一小时。小学语文历来就被人们看作是一门包含作文的“大主科”,作业量更是变本加厉。面对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望而生畏,草草了事,按量完成,犹如作业机器。
1.2 作业脱离不了课本本身,学生无法向课外延伸。 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一般是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的梳理.归纳,或是课后有“正确”答案的练习题,学生无法冲破课本的圈子,无法向课外延伸,更不能与生活接轨。长此以往,学生一旦要解决与实际生活比较紧密的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而我们所需要的并非是高分低能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活泼.生动.主动地发展。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曾批评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而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的鲜活起来。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必须根植于生活实践,发展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但是现在的作业现状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境界,而是单一的“课本-作业-课本”的无趣状态。
1.3 作业形式单一,一刀切的模式面对全体学生,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即对全部学生统一要求,作业内容单一,作业模式单一。长期以来,人们把家庭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巩固”和“技能强化”上。传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无非两种,一是占统治地位的书面作业,生字.生词及习题,另一种是口头作业,如背诵课文,习题的记忆等等,完完全全把学生固定在一定的框架中,作业机械重复而又单调乏味。而且,一刀切的模式,无视同学的差异性,造成了“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状。泰戈尔曾说过“我们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固定好的河道里。”布置家庭作业亦是如此。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素质教育
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许多学校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但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改革还远远没有跟上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其具体表现为: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书本内容多,课外内容少;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这不仅违背了设置作业的目的,也挫伤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对家庭作业也来一次改革,积极改变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愿意做,喜欢做,有信心做,从而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倡导作业方式的多样性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现在,不仅学生在校作业量减少了,家庭作业的“量”也减下来了,但是无论是在校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其“质”却上不来。为此,笔者认为应积极倡导作业方式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观访问,走近大自然考察研究,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小论文或小考察报告,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探究创新、独立思考能力。如学习《蟋蟀的住宅》、《黄河象》、《琥珀》等课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然后进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并把探究到的有关知识用小论文的形式介绍出来。由于具有新颖性和探究性,这样的作业一定会受到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欢迎。
总的来说,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庭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练习,又要有知识延伸,发展的练习,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等活动之中,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一)画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如学习了《海底世界》,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幅《海底世界图》,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二)制作。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如学习了《捞铁牛》,让学生回家根据课文讲述的原理,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这样既能体会出怀丙和尚捞铁牛时的创造性,又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可谓一举多得。
(三)表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学习了《狐狸和乌鸦》后,可组纹学生排演课本剧,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搜集。在学习《李时珍》之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本草纲目》中有关资料。学生可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找资料,这样,课文中的许多疑难问题不仅可以在课前得到解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二、设置家庭语文作业的原则
(一)体现“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现代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而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也应该体现“自主性学习”的原则,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同学。教师要给学生以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的自由,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作业,注意作业的难易程度,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给学生选择作业数量和完成作业方法的自由,以避免“学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这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
(二)体现实践性学习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如学了《秋天》后,可布置一个采集各种树叶的家庭作业,在班里召开一个“赏叶会”,让学生把采集到的树叶进行归类(颜色、形状等),在介绍名称和类别时,学生认识了树叶的名称和表示颜色的红、黄、绿、青等词,懂得了圆形、线形、椭圆形等知识。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随机识字的能力,同时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不仅如此,这种作业形式,还可以使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能体验到自豪和喜悦。
【关键词】英语阅读 家庭作业 有效性 特征 评价
初中英语阅读式家庭作业有效性探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初中英语阅读式家庭作业常常停留在朗诵课文、做习题、学单词、背诵知识点这类传统的作业模式上。批改作业、订正作业是教师熟悉的家庭作业批改形式和评价手段。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传统的家庭作业模式是适应当时时展需要的。“他强调以科学为中心,强调教化,甚至强调把教育等同于训练。它是建立在巴普洛夫的狗和斯金纳的小白鼠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这种传统的英语阅读式家庭作业采取统一的考查模式和评价体系,它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抑制了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处在信息化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英语家庭作业模式应立足于新的知识观、学习观,以健全人格的建构为核心,立足于新的作业文化的创造。
初中英语阅读式家庭作业有效性探究的意义
阅读式家庭作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也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作业是有限的,而将有限的作业向外延伸,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靠的就是阅读。
家庭作业“有效性”含义:通过家庭作业使学生们获得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拓展,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完成“阅读式”家庭作业在认知和情感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即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探究的意义:初中英语阅读式家庭作业有效性的探究,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知新知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
初中英语阅读式家庭作业探索和研究
1.阅读式家庭作业设计原则。多样性原则:传统型阅读式家庭作业往往局限于朗读课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形式。学生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同一类型作业比较反感。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的原则,结合多媒体的现代化学习手段的普及,教师可以将阅读式家庭作业类型多样化。如将传统的课文阅读、课文背诵、听录音、背短语句型等逐步升级到小组对话、互问互答、情景再现等有声作业。将单一个人完成作业的模式扩展到小组分工、团队协作的形式。坚决打破传统阅读式家庭作业的旧模式,用开放的思路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紧扣时代脉搏的作业形式,使家庭作业真正融入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层次性和差异性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设计英语阅读式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作业内容分层次,作业数量分层次,作业难易分层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做有所获。
2.阅读式家庭作业特征。
(1)注重“积极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再把学生视为一张白纸,一种容器,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存在;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主动参与探究,发展创造性思维。
(2)注重“建构性学习”。按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是在累积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复杂信息的。知识的本质“是由个人建构的,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所以,阅读式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差异性。
(3)注重“情境化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下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脱离特定的情境,因此,阅读式家庭作业要求使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完成作业。
(4)注重高层次能力的学习。作业不再仅仅是知识点的循环往复,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传统式阅读作业的局限,将“程序化作业”演进为“发散型作业”。
(5)注重提供充分Y源的学习。“正是在信息科学、脑科学等领域,新研究、新资料的出现,才使得皮亚杰、维果茨基的思想有了验证和实现的可能”。
3.阅读式家庭作业评价方式。阅读式家庭作业的展示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将朗诵、陈述、表演等有声阅读作业和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无声阅读作业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创造出新颖别致的评价。创新、正确、科学的作业评价是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的英语阅读式家庭作业的有效性探究,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一
通过研读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深究语文新课标精神,我认为:语文家庭作业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一部分,而不是语文课堂的延伸,更不是语文课堂的附属或补充。如果将校内语文课堂教学比作语文教学的一只脚,那么语文家庭作业则是语文教学的另一只脚,一只可以拓宽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空间走出语文大课堂之路的脚。
(一)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家庭作业模式。尽管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教师们的家庭作业观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更新,但教师们的脑海深处传统的家庭作业模式依然十分顽固,它们总是在潜意识中,并且理所当然地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比如说教师们的家庭作业内容已经不再完全是复习预习,机械地重复抄写作业也少了很多,他们也会布置学生课后读文学作品,也会有在节假日布置学生去关注民俗之类的作业,等等。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常见的模式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利用手边的练习资料习惯性地布置一些预习、复习作业,而文学作品阅读往往只是一句简单的有交代无检查的口头提示,倒是课本上的名著导读,因为考试要考的缘故教师们会讲得很仔细,至于是不是全体学生都完整地读过这些名著绝大多数老师并不在意;而那些内容和形式都比较自由的作业只是偶尔才会有一次,并且布置得相当随意、可有可无。为了真实地了解情况,我做过一次调查,分别搜集了在本市市区、县城和乡镇的三所初中的同一个年级两个星期内的语文家庭作业。结论是:三所学校的语文作业无一例外的是以预习和复习为主要内容。不同的是市区的初中作业形式和内容相对灵活些:县城和乡镇初中的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区别不大,多是集中在课后习题和《补充习题》上,此外就是记忆相关字词、需要背诵的课文内容,每周还有一次摘抄和练笔;市区作业要灵活些,预习作业中除了完成习题外会有搜集资料的内容,复习作业中有写读后感或相关主题练笔的内容,但这改变不了紧密地围绕课内容布置作业这一事实。这个结果证明我的反思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语文教学研究界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研究也很不理想。这一点,如果我们将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整理一下就可以看出来。让我们看看这些论文的题目就很清楚了:《中学语文研究形式的研究》《趣味家庭作业》《星期作业创立语文教学的校本特色》《语文模块式教学与练习研究》等。再看看一些以往的研究中已经取得的一些成绩:“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到家庭作业的设计中”,实施“星期作业”,实施“主题性作业”,实施“自主开放性家庭作业”,实施“实践探索型家庭作业”,等等。总结一下就是:之前关于语文家庭作业的研究和尝试几乎都是集中在对作业模式的改变上,是在将家庭作业定位在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的基础上展开的,对语文家庭作业的评价标准没有摆脱传统的观念,简单地说家庭作业依然是附属课堂教学存在的。
(二)当前关于语文大课堂的研究和实践令人困惑。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这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开篇语中的一句话,也是对语文学科最恰切的解释。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随着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学科的认识越来越理性、科学,传统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封闭单一、高耗低能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在反思与重建当中语文大课堂理念被提到了一定高度。学习理论很简单,“大课堂”这个名词重复起来也相当容易,但要实实在在落实到具体教学中谈何容易。搜罗一下关于“语文大课堂的”研究论文,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现在大家热热闹闹讨论的所谓“大课堂”其实只是一个名不副实的替身而已。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打着大课堂的旗子,实际却是为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服务。搜集资料、拓展阅读、小组合作,我们必须肯定的是这个过程确实对开发课程资源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与“大语文”的理念是不一致的。二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堂定义为大课堂,这种认识相当普遍。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堂的准备过程一定程度似乎有了语文大课堂的影子,但必须正视的是它不过是以四十五分钟综合性学习课的结束为终点,如果将它定义为语文大课堂未免太狭隘了,无异于以一棵树来代替整个森林。三是关于语文大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泛化、盲目化。空谈语文应该与生活融为一体,也会在教学实践中跟学生强调要注重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却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也没有相关的评价设计。虽然语文大课堂是在“大语文”的理念下诞生的,但它是有别于“大语文”,因为课堂上教师是主导,那种放羊式的提醒绝对不是大课堂的本质。
(三)语文家庭作业作为语文课堂的一部分理所应当地承担起实现语文大课堂的责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语文课程目标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如果单靠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更谈不上提高语文素养,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必须是在课堂之外逐步完成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不仅有责任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语文课堂学习,而且有责任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真正提高语文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家庭作业义不容辞地应该充当起这一角色,因为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家庭作业的特征决定了它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更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如果仅将它变成课堂的附庸和补充,变成预习和复习的工具,那么无论师生怎么努力都注定语文家庭作业不可能有较高的效率。在“大语文”的理念下,正确的大语文课堂观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设计来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让语文课堂走出四十五分钟的局限,走入学生的生活,让生活成为更大的语文课堂。这与科学的语文家庭作业观是不谋而合的,要想实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性、有目的有体系的语文大课堂而不是放羊式地点到为止,除了家庭作业外还有什么其他可走的途径呢?
二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家庭作业和语文大课堂琴瑟和鸣奏出更优美的语文教学乐章呢?我对此有一些想法。
(一)适当运用语文教材体系中已有的设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通观初中全六册语文课本,发现教材的编撰者已经在编写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语文大课堂的观念,例如六册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语文综合性学习,且不管在教师的教学中实践的程度如何,这一内容的设计毫无疑问是要求语文教师有将语文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之外更广阔的空间的意识。尽管在前文中我将它与语文大课堂的关系表述为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不能以树木取代森林,但没有树木就无以成林;再如,每册教材都有名著导读的设计,就是希望通过教师的引领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文学作品;还有,七年级和八年级教材的附录设计的是书法作品欣赏,九年级教材的附录设计的是文学样式相关知识介绍,教材附录设计也体现了语文大课堂观念,从文学艺术相互渗透的层面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利用生活中可能的课程资源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家庭作业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58-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革,但在布置家庭作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小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的群体,玩乐乃其天性,但很多家长和教师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点上,从小就给孩子布置各种各样的作业,量多而乏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不仅没能提升成绩,还扼杀了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一味求多,而应在质和趣上多下工夫,重在鼓励,激励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一)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数学测验卷上都反复强调数学概念,方法,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经过多次记忆,练习后还是频繁出错,平时作业中接触到的题型总是多而不到位。这些问题除了有课堂教学,在校练习不到位的因素,更在于家庭作业布置的疏忽。表现有两个方面,一,形式单一。机械的重复做题仿佛是数学家庭作业永恒的命题。二,内容乏味,耗时长。[1]为了应对那些多且杂的练习,学生们在放学后不能安心玩耍,看电视。做完家庭作业还要面对家长的补课训练。很多学生厌烦这种无趣的作业,常常草率应付,或抄袭完事。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为了配合课堂的变革,必须要设计出有趣,新颖,有效的家庭作业。
(二)布置采用多样式作业
为了改变布置单一枯燥作业的现状,我们需要多布置不同类型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有求知欲,渴望自我探索。布置预习型作业有助于满足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求欲。[2]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之前,可以布置三个预习作业,一,用圆规或圆形规格的尺子任意画15次圆。二,尝试将画出的圆纸片折一折,再测量下,看圆共有多少条半径。三,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的字母表达及相关公式。在做这些预习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边玩边学,做一个探究者,发现者,作业中开放式的题目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心。布置预习性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尺度,不能完全与教学目标等同,不然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除了预习性作业,还可以布置一些阅读性作业,因为阅读是激起兴趣,获得知识的良好途径,让学生们阅读一些和数学相关的问题,可以大大活跃他们的思维,学生只用简单的阅读和理解,不需写出来,像是高斯求和,幻方问题等,都是数学上有趣而在课本中接触不到的问题。[3]
实践型作业也是值得提倡的作业类型,比如在学习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菜场或超市找一找千克和克,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这种实践类作业可以弥补家庭作业枯燥的情况,将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趣味性十足。除此之外,还可以布置一些补充性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补充一些和数学有关的作业,比如在布置简便计算练习后,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固定作业后自主补充两道和简便计算有关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补充题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除了上述类型的作业,还可以考虑给学生布置一些游戏型的作业,因为儿童学习的途径重在活动,活动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是发展认识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小学生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可以巧妙的把家庭作业设计成游戏,让学生们边玩边学。如在学习运算时,可以布置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用扑克牌玩24点,在乐趣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
小学生是一个容易被鼓舞,被激励的群体。教师在批阅完学生的作业后应当及时反馈,还应建立学生自评制度。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在作业末尾附上自评,可以有字迹方面的,正确率方面的,分优秀,良好,待改进等。这种自我评价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标准,有助小学生养成细心,认真书写,检查的习惯,鼓励学生认真对待作业。除了自我评比,还可以有学生之间的评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适当的家庭作业对手,要注意稍强和稍弱的搭配,时常调整,不能用强强,弱弱,强弱的搭配,这样激励的效果会差许多。[5]由于字迹是学生长期学习形成的习惯,不能在一时半刻得到改进,对字迹的考评可以重态度,而不是事实。如某学生的家庭作业虽然全部做对,但态度较差,可以给优减的评分。除了学生之间的评比,当然少不了教师的激励,教师可以在前两者上的基础上,进行判定,以一周或两周为基础,给予优秀学生一定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如在学生之间的评比中获得五连胜的学生,周末作业全免等政策,大大激励学生学习和竞争的热情。
除上述所言,家庭作业的布置不仅要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参与,还要家长的适当配合。在对孩子的期望上要所控制,不能有太高要求,总拿比孩子优秀太多的学生作为比较,指望孩子一天变成天才,不如要求孩子每天进步一点,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迈向成功的道路,不可走极端。只有宽容和正确的指导,时常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变得热爱数学而不是厌恶数学。总之,只有教师,学生,家长三者的默契配合,才能让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变得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赵义兰.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兴趣激发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10)
[2]周海艳.如何有效布置小学数学家庭作业[J].新课程学习 2013(1)
[3]左晓华.优化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M].华东师范硕士论文 2011(4)
关键词:作业权 学业自我 调控 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练习对于学业自我的培养有着正向与负向的双重效应,由于作业设置的程序化、模块化与标准化,忽视了知识习得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心理差异。在作业过程中未能真正实现“民主作业”。只有消解不合理的教师权威、消解教师在作业目标和内容选择上的专断、在行为认可与作业评价中的偏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作业权利的回归。为此,在熟悉语文作业改革的理论基础、宏观原则、具体策略的基础上,在对学业自我概念理论的充分研究上,将语文作业的内容进行微观的细化和循序渐进的安排,让渡语文作业设计的权利。做到作业的安排不仅仅以教材选文、练习系统[1]和应试规律为目标;不仅仅以教师和编者作为作业设计的责任人,应将选择、设计与评价的权利回归学生。高考的全面改革要求作业作为关乎学生日常学习的行为过程要做出一系列的自我革新来完善系统,以应对新时期教育回归生活、关注常态以完善学业能力的要求。本文对近年来语文自主作业以及语文学业自我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并从作业目的的决策与安排、作业内容的选择与建构、作业过程的认可与尊重、作业评价的公正与参与几个方面来探讨作业过程的参与度对学业自我的影响,提出调节学生学业自我正向发展的措施。
二、关于语文自主作业的研究综述
基于“中国知识网”数据库,通过“文献”,以“作业自主”为检索主题,搜索出1072条相关文献,时间分布相对均匀,多涉及教育类期刊,也有硕士论文和会议论文。对文献数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语文作业自主的相关研究中,对作业设计和作业有效性研究的文章数量最高,且研究来源多为专家学者的论著或硕博论文,另外有不少教育期刊涉及作业观的变革、自主作业的研究、作业管理角度的研究和近几年以互联网作业为对象的研究。
(一)对作业设计和有效作业的研究
对作业自主设计的研究主要针对课外作业,借鉴自主学习理论、运用相关心理学理论探讨语文作业的可操作性,从而全面分析作业设计的问题及其对策。孙传华多年致力于小学高年级自主作业研究,力争使学生的作业形式由“他主”转向“自主”,“从自主设计、自主解答、自主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研究。”[2]王艳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自主性总结出分层而练、因材而练、合作而练的家庭作业设计模式。[3]使得“学习负担最优化,并且不会超出科学规定的课内学习和家庭作业的实践量。”[4]
(二)作业生活化的作业观的变革
近年来语文教育生活化从理论走向实践,冉超“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既符合学生兴趣,又能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贯穿其中的语文作业,使学生真正走向全面发展。”[5]李臣之等认为以往的教授主义作业观弊端明显,影响学生学习,应当坚持发展主义作业观,崇尚德性,强调主动做,倡导生态化。从功能观的审视、作业整体的设计、作业量的控制各方面入手建立了多方协调的作业审阅机制,同时对作业辅导体系的构建和作业环境的营造开辟了新思路。[6]另外一种作业观认为学生作业的瓶颈与限制在于受传统客观主义知识观的影响表现出的形式机械化、内容刻板化、目标简单化、数量冗繁化、评价迟缓化的特征,应该注重的是现代知识观所强调的在具体情境下,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创生的过程。[7]
(三)自主学习及学习权利的研究
直接涉及到作业自主相关概念的文献散见在各类教育期刊上,如杨朝军的《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王洪利《把作业的自利还给学生》、范雅娟《给学生自 作业设计新路径探索》。其中陈德菊的研究以学生为中心,最终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8]体现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被赋予的权利。
(四)从作业管理角度研究自主作业
王伟琦从作业管理的角度阐述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习得和发展的,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作业,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幅提高。[9]还有来自现场会议的声音,全面讨论了自主作业改革的意义和内容。其价值体现在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以自主课程促学生主动发展。其改革内容包括学科作业“自主化”和综合素养作业“个性化”,“前者有全自主、半自主、加自主、作业签免四种方式,后者包括自主健身、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学艺、自主劳动五项内容。”[10]
(五)以互联网研究为主的自主作业研究
在新时期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作业改革也有了新的研究方向,王峥嵘[11]和周礼[12]基于作业电子书包的形式,设计出了“微学习-强互动-微练习”的以有效的电子书包形式为主的新型学习模式,并进行了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
三、关于语文学业自我的相关研究
通过“文献”,以“语文学业自我”为检索主题,搜索出241条相关文献,多涉及教育类期刊、心理学杂志、优秀硕士论文。对语文学业自我的研究多为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研究的分支或组成部分,涉及有学业自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和与作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一)语文学业自我概念的界定和结构模型
语文学业自我首先从Shavelson提出的多维度层次的自我概念结构模型中的学业自我概念中细分出来,之后在Song-Hattie模型中作为划分在能力自我概念和成就自我概念下的一个单独领域与数学、社会研究和自然科学并列,发展到1988年,Marsh、Byrne和Shavelson用语言和数学自我概念来代替学业自我概念。“所谓语文学业自我就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语文学业各方面比较稳定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具体包括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成就、语文学习情感和语文学习行为等方面。”[13]
(二)语文学业自我对语文学业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在学业自我对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中,Byrne首先发现学业成绩和能力与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高于非学业自我,在特定领域中的成绩与相对应的学业自我概念有显著相关。我国的王中会、许燕认为,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14]欧阳丹经过更细致的研究发现,语文与数学自我概念分别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之间存在高正相关。[15]徐富明等研究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与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和语文学业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与语文自我的相关度高于一般学业自我相关度。[16]
四、对作业自主与学业自我关系研究的启示
结合文献涉及的内容以及对文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如下规律:首先,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有较为成熟的量表,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且具体到单个学科领域时研究较为宽泛,从宏观的角度阐述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具体到日常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质的分析,这需要我们创新思路,综合更细致的学科领域内,将量化研究与教育领域内质性的存在相结合,使研究更有创新性,有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其次,从各领域内的研究来看,我国自我概念的研究大量出现在学校领域,学业自我概念有着较为统一的标准、相对成熟的量表和易于验证的效度和信度。学业自我概念尚未涉及与学科领域密切相关的操作行为,应加强对学科内自我概念的开发与研究。
前人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启示有: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构建学生的作业发展观。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二者的因果关系顺序也发生着变化,当学生有了较高的认知能力、认知技能以及自我调控能力时,就会对作业的自主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从而内化他人的评价,形成一种更为和谐的学业自我概念,使自主作业更趋向自觉,预测学业成绩成为可能。其次,应加强自主作业对语文消极学业自我的干预。亲身体验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将作业安排的权利交付学生,让学生直接掌控作业过程,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有权决定与安排作业目标。学生学业自我达到的程度影响学生对任务的选择,平时作业是否愿意努力、想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是否付出行动都应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度拔高下制定最终方案。其二,有权选择与建构作业内容,学生由此可以选择和创生更富有时代性和独特性的个人作业,发挥特长,选取适当的参照对象,提高语文学业自我。其三,有权受到作业过程中的认可与尊重。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平等对话中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最后,学生有权参与对作业的评价。以往的研究中多认为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父母和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期待和积极的评价,更多支持和接纳,教师应积极创设成功的机会,辅导学生达成目标。日常作业中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更有利于个性发展与整体提高相统一,有利于自我暗示,分层进步,消解整体评价所形成的负向效应。
注释:
[1]顾黄初:《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9页。
[2]孙传华:《自主,让语文作业更有活力》,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
[3]王艳:《自主设计,让家庭作业更有效》,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
[4]吴文侃译,[前苏]Ю.К.巴班斯基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
[5]冉超:《语文作业生活化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6]李臣之,孙微:《发展主义作业观》,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7期。
[7]刘钊,孙飞飞:《学生作业设计新构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8]陈德菊:《从分层作业到自主作业――对的思考》,教育,2014年,第12期。
[9]王伟琦:《从“计划配给”到“自主选择”――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0]谢凡:《作业改革的“魔力”:“我选择・我快乐・我成长”――来自中小学管理杂志社“自主作业现场会”的声音》,中小学管理,2014年,第5期。
[11]王峥嵘:《电子书包在线作业系统的设计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12]周礼:《电子书包环境下的高效自主学习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13]李磊:《中学生语文学业自我及其与语文成绩的关系研究》,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4]王中会,许燕:《学习风格、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