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学核心素养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22 16:38: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学核心素养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学核心素养论文

第1篇

多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但相对忽视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反思我校数学教师作业布置中的现状,大多老师过分依赖现成的教材配套练习,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与创造性,摈弃多年的形式单一、盲目重复、全体学生“一刀切”等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我们意识到,这样的数学作业怎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作业兴趣,又怎能担当起培养具备五大核心素养的一附学子的重任?

而在国外,作业研究方面一直是比较活跃的。美国学者库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英国对中小学生课程作业形式进行了改革,主要有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听力作业、表演作业等四种类型,很受学生欢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主张“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认为,作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不仅仅作为提高学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保证,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途径之一,完成作业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成长、发展自我、提升素养的重要过程。

因此,我们在“和爱”课程文化的引领下,指向一附学子五大核心素养,以儿童观为指导,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了数学作业校本化的路径。

一、从“乏味”走向“趣味”――体验快乐

说到数学作业,学生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词语就是“做题”。的确,传统的数学作业几乎都是单调的做题训练,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往往“味同嚼蜡”。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研究,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作业形式的基础上,着力研究作业形式的丰富多样,让儿童完成作业如同享受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让传统“乏味”的数学作业多一些儿童关照,多一些“趣味”。为此,我们探索了游戏式、调研式和情境式等丰富的作业形式:

(一)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式作业即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寓涵于游戏中,使学生玩中有学,这是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形式之一。比如,学生学习了一年级上册《分一分》后,我们布置学生把积木按照颜色、形状等多种不同的标准分类;再比如,二年级上册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后,布置学生与小伙伴或父母一起玩算“二十四”比赛等等。实践证明,游戏式作I不但让学生轻松地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

(二)实践式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数学作业中安排实践性作业,为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是培养应用意识、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作业形式。数学实践性作业可分为:操作性、探究性和应用性等实践作业。比如五年级学生学过“折线统计图”后,布置学生调查家庭近6个月的电费使用情况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提出家庭节省电费支出的建设性建议;六年级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布置学生用长30厘米、宽20厘米长方形硬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长方体纸盒,再让学生画出设计展开图并计算盒子容积;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布置学生给家里空调、洗衣机等家电设计防尘布罩等等。实践证明,这样的实践式作业远比静态的作业形式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三)情境式作业

把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设计成一系列的数学情境主题实践活动,可以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题目充满趣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和探索欲望。

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表面积等题目变化丰富、具有一定难度,容易让学生心生烦躁而致放弃,而将这一类作业巧妙置于“中秋”这一主题情境之中,充满了趣味性和探索性,学生自然兴趣盎然,积极探究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乐学勤思等核心素养(见图1)。

二、从“封闭”走向“开放”――激发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传统数学作业中,往往提供给学生练习的问题大多是封闭的、定型化的,这样的作业严重束缚思维、限制了学生的眼界。作为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努力打破作业内容的封闭性,创新作业形式,积极发挥数学作业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

(一)开放性数学题

开放性数学题包括条件和问题的开放、解题策略、思路的开放和解答结果的开放。比如,六年级学完“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教学后,我们布置的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上,挖去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剩下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这道题需要讨论在顶点处、棱上和面上挖三种不同情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及其变化的知识。不难看出,开放的数学题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充分激发起学习潜能,促进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的发展。

(二)学科整合型作业

第2篇

本学期三年级数学教研组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二、教研目标:

1、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三个“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立足课堂,在有效教学策略上深入实践与研究。让学生快快乐乐学数学,轻轻松松学数学。

4、深化数学课题研究,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积极撰写教改论文并参加各级的评比。

5、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三、教研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我组数学教师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学习活动:(1)《数学课程标准》;教材;(2)有关“实效教学”的理论文章。(3)数学专业报刊、杂志

具体做法:

(1)教研组活动时组织针对学校的集体业务学习材料谈心得体会,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传到学校网站。

(2)教师个人自学“实效教学”的理论并做好笔记,集体研讨。

(3)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收阅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加强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的核心主要是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和作业的有效性。具体做法:

(1)学期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平时要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2)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备课、上课。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规范教师的业务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充分发挥数学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

(3)配合教导处开展学科竞赛活动。

(4)继续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本学期数学组业务学习的重点是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实效教学”,继续深化我组教研之风。

(5)大胆进行教改实践,积极撰写教改论文。鼓励教师在理论学习、教改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有关“实效教学”的论文。

3、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采用集中学习、教师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教师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2)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

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96-02黑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探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为平台,紧密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构建科学合理的硕士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建立新的硕士导师体系,改革硕士学位论文送审制度的环节,形成可持续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具体改革建议如下。

一、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方案中设置相应的环节

(一)积极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高校教师及管理者一切工作的重点都是为了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育魂,这个意思就是说,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是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关键。为此,高校辅导员可以为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研讨会,时常观看一些大型的文化纪录片、历史影片等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断增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从而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除此之外,研究生还应当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研究生志愿者“三下乡”服务活动,到敬老院进行献爱心活动。这样,不仅所学有所用,更重要的是,在自己亲身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服务于他人,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努力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素质

研究生创新能力素质是研究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研究生通过检索和阅读文献,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研究生对科研的浓厚兴趣。随着对知识的深入研究,也渐渐地形成了对科学研究的一种直觉认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这样,研究生就可以获得创新思想和信念,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挖掘其创新潜能。第二,在研究生日常教学中,应注重问题链教学法,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启发性思维,注重文理结合,学科交叉和渗透。除此之外,研究生平时应该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三)完善研究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研究生科学文化的教育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的精华,剔除与时展不相适应的世俗教育的糟粕,积极探索满足现代社会需求并能培养合格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教学。现代教育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中提炼出一些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倡学生自主地探索与研究,最终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第二,研究生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为了研究生能参与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讲,老师在课下听,针对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探讨加以研究解决,这样研究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不断加强研究生身心素质教育

研究生在刻苦学习和努力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要投入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对研究生无论在体力、脑力还是能力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尤其对数学系的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重复验算和进行枯燥的理论推导,孜孜不懈地追求,以期获得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很多次失败,面对无数次困难,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所有这些对他们的身心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是经受这些磨难和考验的垫脚石。这就需要研究生不断进行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强身心素质,做到“身心皆健”。

二、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素质精良的导师队伍

(一) 严格遴选导师, 实行研究生导师动态管理

研究生的自学和科研活动, 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导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关系到研究生能否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招收研究生,必须遴选好导师,学校应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遴选工作,创造一种有增减、能上下的动态机制,使导师队伍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除此之外,还有必要定期对导师的学术道德、培养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进行评估, 同时启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目的在于以评促建,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既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又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加强对导师的培训

为保证研究生导师能够根据研究生培养规律,更好地履行职责, 增强指导能力, 提高指导水平,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对导师的培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采用“一帮一”的技能培训, 由那些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但缺乏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年轻导师作为助手协助资深导师指导一届研究生,完成一个周期的学习、实践,从培养计划的制订、论文题目的选择、论文写作的指导与把关,到毕业论文的答辩等,由资深导师指导他们操作,待他们掌握了基本程序后,才能上岗独立指导。第二,为校内外不同学科、不同院系导师之间的学术沟通搭建平台,促进导师间经验交流。例如,聘请著名导师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导师、如何进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多次讲座,对提高我校导师的指导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加强质量监控,硕士学位论文全部对外匿名送审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是研究生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素质的关键。好的选题,可以说是研究生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位论文质量如何,甚至关系到学位论文的成败。这一阶段,需要导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查找文献和收集资料的情况,检查学生阅读文献的状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引导学生选择出有意义的命题。在学生已收集大量文献,并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导师应指导学生做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为论文的开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

论文中期检查是在论文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对论文撰写过程的检查。

学院应该成立学位中期检查小组,小组成员应该由本学院的导师组成,以便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检查。在中期检查中,研究生应该先大致说一下自己论文的整体思路和大致框架,论文的总体进展情况,预计完成论文的时间,重点对其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搜集的资料、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等,对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如何进行规划。然后检查小组成员对研究生陈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和指导,对于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论文的后继内容提出建议性的意见,此后,应该将检查小组的意见反馈给研究生本人,研究生可以在此建议的基础上对论文进行修改。对学位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有利于了解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大大提高论文的合格率,也有助于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三)学位论文的完成阶段

当前学位条例规定,研究生学位论文,须经同行专家评阅来鉴别其是否达到了所申请学位的学术水平。由于在评审过程中存在着“人情风”的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应对学位论文采取匿名评审,以便尽可能实现评审的公正性。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需要实行预答辩制度,学位论文预答辩能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针对同行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往往能拓宽论文作者的思路,甚至激发其灵感,论文作者可以依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可以大大提高论文的质量。在论文答辩后,答辩委员会应给出切合实际的评价,评价要体现出公平和公正,严把质量关,对不合格的学位论文,责其重新修改,然后再进行毕业答辩。

黑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既是对以往本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同时,也是针对现有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此次改革是对以往黑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针对此次改革,学院需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这就需要全院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我们坚信, 黑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将以此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核心位置,使研究生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7):43-46.

第4篇

【关键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70-02

【作者简介】叶红,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学会“三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深化“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四能”(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苏州市“初中生多元智能发展综合实践课程基地”,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注重活动的探究趣味,努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操作的乐趣和探究的成功。

一、回归现实情境

建构主义者认为,数学教师的最基本职责就是学会如何通过社会的互动去引起儿童独立的数学活动,以及如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数学地交流。数学教师的另一主要工作就是要创造出他认为有利于儿童学习活动的学习环境。因此,我认为,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努力引导学生将学校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自己放回到实际情景中去。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数学地去看待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他们能从现实的角度去看待数学、运用数学。

例如,初三年级在教学弧、扇形、弓形时,就结合学校校园建设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例题:新教学楼前有一个半径为6米的圆形花坛,准备种植三种不同颜色的花卉,要求每种花卉种植的面积相等,并且相对集中,以便管理。请同学们帮助学校设计几种种植方案。

活动中,仅10余分钟内,42位学生各自设计出了自己的图案(如图1),形态各异,其中许多图案设计得相当漂亮,有许多是教师所没有预料到的,一些学生还说出了他们的设计意图,并说明了设计的合理性。

二、走进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通过动手动脑“做”数学的一种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运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模型、测量工具、作图工具以及计算机等),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人人参与的、以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理解或探究活动。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数学实验”这种学习方式。

通过数学实验、课题学习等吸引学生“做”数学;学生在“做”中尝试寻找策略、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索,积累活动经验。

例如,许瓦兹(H. A. Schwarz)三角形问题是一个著名的极值问题,但其原理却与“将军饮马”问题相通。教师就可以从“将军饮马”问题出发,设计数学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画图、列表、测量、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等过程,探究“许瓦兹三角形问题”的答案。

三、采用先进技术

数学具有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局限于抽象的思维活动,应当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原本抽象的思维活动可视化,为学习的迁移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例如,如图2,取两枚大小相同的硬币,将其中一枚固定在桌上,另一枚沿着固定硬币的边缘滚动一周,那么滚动的硬币自身转了多少圈?

这样的问题,以往需要学生将硬币的运动过程想象出来,而恰恰很多学生就不能够在脑海中模拟出其情境。但借助几何画板这一工具后,就可以将滚动的轨迹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非常形象直观。甚至还可以将问题的情境扩展,分别在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上滚动圆(如图3、4、5),求滚动的圈数;或者取一大一小两个圆,大圆的半径为2r,小圆的半径为r,小圆沿着大圆的边缘滚动一周,求小圆滚动的圈数。

四、撰写数学小论文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互相合作,并在合作中准确表达各自的想法;需要学生互相鼓舞,共同完成任务,会将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活动的探究与思考,将自己的收获与想法写成小论文。以课上的动脑思考、动手探究、动流等数学活动为主线,细致而独到地阐释自己的思考和收获。让学生在这样的探索与反思中,收获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学活动经验,使得自己的知识网络建构得愈加完善,对数学的热爱更进一步。

总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经历、参与、内化、反思……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积极交流,在活动中积极探究、深化认识,在活动中获得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汤炳兴,叶红.把学生带回到现实中去[J].数学通报,2002(06).

[2]董林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J].江苏教育研究,2009(11).

[3]王林.我国目前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1(06).

第5篇

近日,美国科学家宣布爱因斯坦100年前预言的引力波被证实,此后国内有个求职类电视节目被网民翻出,节目提及“引力波”的 “民科”引起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位埋没的天才,“5年前节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宾嘲讽,如今他们都欠他一个道歉”。这种观点支持者甚众,其中不乏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

按照百度解释,“民科”即民间科学家,区别于广义的科学爱好者和非官方科学家,他们爱好研究科学问题,但没有受过科学的训练,不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仅凭空想和臆断得出所谓的“结论”,他们的观点往往惊世骇俗,但不被主流社会关注和承认。

事实上,只要受过简单的科学教育,“民科”的荒谬之处就非常容易甄别。但从上述关于“民科”电视节目引发的闹剧,不能不令人对民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产生深深的忧虑。

科学素养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方面。同时具备三方面能力的人,则称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中国科协2010年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近97%中国公民不具基本科学素养,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科学素养低下的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有些科学素养方面的事件是社会上某些人的刻意所为,有其特定的目的企图。比如“大师”王琳之类的人物被社会“名流”广为追捧,“大气功师”及其“功法”一度大行其道,电视节目上公然出现“我们恨化学”的广告词,如此等等。这些现象,就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缺乏科学素养的人,以实现自己的龌龊勾当。其次,大部分科学素养方面事件的原因是低素质群体控制了社会舆论,造成思想混乱。比如微信群中广为散发的各种谣言,转基因食品问题导致的恐慌,社会各种流言的散播等等,都是由于科学素养低下而导致的轻信和思想混乱。

记得几十年前的那个年代,学习风气似乎不如现在这么浓厚,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现在高,但那时孩子们反而有很多的机会阅读课外书籍:十几卷本的系列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是不少孩子的最爱,华罗庚等著名科学家撰写的课外读物很受学生欢迎,高士其等科普作家的著作更是广为流传。如今,日益繁重的考试压力使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学校几乎成了考试训练营,凡考试范围之外的内容,凡与考试无关的行为,都被一概摒弃。据调查,中国社会人年均阅读量少得可怜,即使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除教科书之外,所阅读的书籍也仅仅是教辅。严格意义上这根本就算不上阅读。这种背景下像高士其那样杰出的科普作家和华罗庚那样知名科学家所撰写的科普读物,已经几乎找不到了。虽说各级考试的内容也涵盖了现代科学和人文知识的主要内容,但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有限的科学知识被教条化、狭隘化,变成冷冰冰死板的东西。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育被忽视和排斥,科学素养教育从源头上被封堵。久而久之,各种各样违反科学素养的事件就堂而皇之,大行其道了。

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统筹各方面力量,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和全社会的科学素养,需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首先,在学校教育中,要克服和遏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行为,为科学素养提高创造前提条件。在科学素养三个方面构成因素中,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更为重要的,因为科学知识相对静止,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则是鲜活生动的。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具备了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才能在人们心中扎根,进一步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第6篇

本次峰会的主题为“能力为重:数学教育的方向”。大会将紧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精神,着眼落实,从国际视野、学习心理学、中国数学教育传统等若干角度对如何培养能力展开研讨。峰会仍以“研究课+学术报告”的方式进行,并坚持“开放办会”,“主论坛+分论坛互动研讨”相结合,让每一位参会者都能成为会议的“报告分享者”和“主动参与者”,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研究专家与一线教师的话语对接。

参加大会的专家有:东北师大原校长、新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美国国家数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资深研究员马立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鲍建生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刘晓明教授;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院范存丽博士;江苏省教育厅教研室、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王林;上海市特级教师曹培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员斯苗儿;浙江省功勋教师张天孝;浙江省特级教师朱乐平等。

大会研究课执教教师有:特级教师夏青峰、俞正强,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于萍、罗明亮以及新思维新生代名师朱蕾、张麟、吕琼华等。

分论坛围绕“能力发展与核心素养、能力发展与活动经验、能力发展的课例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4个主题展开,面向参会人员征集优秀科研成果,提供论坛发言机会。论文字数5000字以内,并请提供发言PPT与个人简介。发言者将由组委会发给荣誉证书并奖励“会议光盘一套”,优秀文章将择优推荐发表。报送成果截止日期:10月20日。欢迎全国各地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教育研究者积极参会。

协办单位:浙江省教育学会小数会、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时间:2013年10月31日~11月2日,10月30日报到

会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报到地点:注册登记后通知

注册登记通道:http:// 新思维数学网

报名咨询电话:0571-87073318(姜老师,陈老师),0571-87021841(孙老师)

第7篇

关键词:常微分方程;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常微分方程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任务是建立数学模型,寻求各种求解方法、进行理论分析,从而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在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开设常微分方程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求解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今天,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缺乏融会贯通;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数缩减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只注重讲授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解法,而略讲或不讲常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方程的实际意义,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如何对常微分方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我们每一位授课教师都必须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取决于对所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这门课程的内容与性质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充分向学生说明常微分方程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介绍常微分方程课程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作用,常微分方程课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要讲清楚所学内容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从常微分方程对于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极有效的数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介绍常微分方程的历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常微分方程的重要性、历史以及其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2.突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先自学,让学生自己挖掘各种问题并将之带入课堂,同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上的互动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一是讲授中允许学生提问,二是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三是课堂上分配一定时间让学生讨论。

3.强化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之一。自然界许多纯数学理论对其他学科的应用都是通过微分方程来实现的,众所周知的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市场价格的变化等都可以归结为常微分方程描述的数学模型。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尽可能地从事物的实际问题背景出发来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选取能用微分方程模型来解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建立微分方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方程,对模型做出合理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教师在习题布置时也应注意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学数学的最好方式是做数学,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引入数学模型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一些实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拓展思维和探索创新的空间。可以灵活采用完成的方式,如,学生可以和同学合作交流,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互相协助的精神,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期待,把数学课作为他们展示才能的舞台。另外,以科研立项为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立项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常微分方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4.重视教学手段的利用。①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程教学中。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图文和音频共同作用,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课件可以拓宽课堂知识信息量,使课堂知识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但注意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必须与传统教学方法完美结合,才能取长补短。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讲解与课件相融合、演示与板书相融合,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开发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利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化为平等讨论、互相促进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觉学习的主动性。③课外探究撰写小论文,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后探究,撰写小论文。如在处理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时均采用了经典分析的方法(Picard逼近法),在学生理解了此方法后,提出问题:可否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提示学生课外阅读泛函分析中的不动点定理,并尝试用这一定理来解决问题。又如在讲解全微分方程这一节积分因子的内容时,向学生阐明只要有解的一阶显式微分方程都存在积分因子,那么变量可分离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的积分因子能否求出来?如果能求出,用积分因子解此类方程与原有的方法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再如给学生一些实例来构造常微分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出思路让学生动手撰写小论文,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使学生参与科学探索、研究和创新活动,目的就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科研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

5.注意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考核。当前课程的考试命题一般都是课本上的理论部分,缺乏开放性的应用题以及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必须要在考试命题和考试方式上做一些改革,改变以前的考试模式。如,试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考核课本的基础知识,可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另一部分是一些实用性和开放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按数学建模的方法去完成。此外,还可以把学生平时撰写的小论文和作业等作为评定的依据。考核方式重在平时,重在积累,重在对知识的应用。这样不但能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考核,而且能从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6.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必须有一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求、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师德优良而且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常微分方程教学团队。对于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任课教师的思想教育,使得每一位教师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要为人师表,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标准;提高青年教师上课水平,包括教学拜师结对、集体备课、教学示范与教学观摩等。开展青年教师和教学新人讲课比赛,选拔教学能手;完善监督机制,提高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树立教学工作的责任心;鼓励并资助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学课题,对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研究,参与教材教参的编写,发表教学论文;加强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使得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能精通本学科理论,全面精通和准确理解基本理论,在教学中要做到不断补充新知识,及时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兢兢业业教好每一堂课,认真耐心准确地解答学生的每一个疑难问题;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及教学法研究活动,要求任课教师提前备课,并撰写出教案纲要,备课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同时要参考教材外的其他参考资料,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加大授课内容,备课中要突出讲授中的重点和难点。

实际上,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在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提升常微分方程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何通过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更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仍然是我们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将更加努力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高雄,周之铭,等.常微分方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会民,那文忠,等.“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06,(1).

[3]葛渭高.关于常微分方程教学内容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

[4]张少华,王思聪.《常微分方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6).

[5]徐亚兰,盛晓娜.新形势下《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8,(31).

[6]胡秀林,陈秀,等.“常微分方程”分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合肥学院学报,2010,(1).

[7]夏利民,李长江.常微分方程基本定理与线性理论教学[J].高师理学刊,2008,(2).

[8]魏章志,宁群,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常微分方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0,(2).

基金项目: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61018);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91265);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10LX463、201106LX589)资助

第8篇

一、“学术失范”的社会学阐释

学术规范是一个以学术界和学术共同体的大致认同和确认为前提的,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动态性的系统,是在长期的科研学术活动中形成的多维度、多层次的道德公约和行为准则,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指示系统,要求学术界和学术共同体必须严格遵守。其内涵丰富,绝非仅仅指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和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

1897年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卡姆(EmileDurkheim)将“失范”一词引入社会学,描述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出现不协调时的一种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他将失范注释为:“一种准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境“失范只是暂时的规则匮乏状态,社会习俗仍旧可以规定和协调的社会器官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分工论,1893)“能够限制个体欲望的特殊规范类型的缺席状态”(自杀论,1897)。可见,失范是一种制度性,文化价值和道德伦理性的规则缺席或弱化的状态。借用社会学“失范”理论“学术失范”表现为特定时期发生在学术领域的、学术规范的弱化甚至丧失的一种无序状态。学术失范的表现各式各样,作为学术研究成果之一的学位论文失范也属于其范畴。

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位论文学术失范的主要表现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位论文的学术失范的主要表现为四类:

(一)学术道德层面的失范

学术道德规范是指学界或学术共同体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具备的学术理想和核心价值观念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应遵守的学术伦理准则,强调的是一种严于律己的境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学术道德失范突出表现为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截取拼凑和大篇幅抄袭剽窃的现象;或采取改头换面篡改、编造、杜撰科研数据或参考文献的现象。如此往复,大量低水平重复和学术垃圾导致了学术泡沬的产生,其危害不言而喻。

(二)学术研究程序层面失范

学术研究程序规范包括选题要求、文献调研、形成假说或观点的要求、术语界定的要求、制定研究计划的要求、收集和筛选资料的要求、拟定大纲的要求、格式行文的要求。程序性的失范其实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操作技术性的失范。行政管理专业学位论文多数是对已学理论的梳理或重组,缺乏实证性、创新性;对文献的检索搜集不够,积累不够充分,对相关领域、相关研究的前沿和动态了解不足,选题缺乏新意和深度;学科的强应用性决定了部分选题开展须建立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而多数学生懒于调查实践、闭门造车,甚至编造数据,主观臆造论文结论;参考文献数量较少和质量不高,外文资料的搜集不足,对文献缺乏批判性和整体性的把握,所选文献的信度没有基本的判断,文献综述不到位等。

(三)学术研究方法层面失范

“科学研究方法论探讨科学研究的发生、形成、检验以及评价的方法论问题,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方法论的桥梁。不同的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研究价值和学科特性,行政管理学在其学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分别为解释性研究、诠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研究方法上以概念演绎和理论分析为主,缺乏科学主义的实证思维方式,缺乏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的训练。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研究方论的运用,有部分同学文章中提到研究方法的应用,但是显然不懂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关系。

(四)学术制度层面失范

制度规范是学术规范制度化的产物,是保证学术研究的价值得以实现的明文规定,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主要包括程序规范,管理规范、评审规范和处罚规范等。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位论文存在的制度性失范,主要是日常论文管理工作的统筹不够科学,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安排学生实习、有指导论文进展、另外兼顾学生就业;评审规范设置相对科学合理,但是评审制度落实有待改进,使得评审不够严格,有效的监控流于形式,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防范的作用。

三、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失范原因探究

(一)生态因素:先天的规范缺失和后天能量释放不足

从行政管理学学科建设和学科教育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学术规范建设的历程来看,该学科学术规范先天不足,后天功能萎缩。我国行政管理学科教育和学科建设以及学术规范建设历程二者在时间上错位,学术规范建设晚于学科教育和学科建设,以致起步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行政管理学术活动在十多年的进行中无章可循、无范可模;在行政管理学科发展中,忽视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科特色的学术规范建设,而且长时间的讨论和争鸣,没有明确权威的规范加以规制行政管理学的学术研究。行政管理学学术规范的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基本规范的实操内容没有很好的得到普及,本来具有的正能量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功能趋于萎缩。

(二)价值因素:价值观偏离和规范内化的失败

在社会转型期,受到西方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和学术规范价值内化失败,导致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作祟,使学生越来越重视实用价值和实际利益,价值观偏离了学术研究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直接导致学生科研基础能力的知识欠缺;教学方式传统,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宽松的学生管理和评价制度缺乏有力的外在监督,使学生顺利毕业,但是难以就业,求职时“万金油”专业显得毫无竞争力、加上外在就业环境的严峻冲击,学生浮躁的心变得躁动,部分学生疏于学业参加没有任何挑战的社会锻炼,部分学生致力于死记硬背备战考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敲门砖,各届学生如此往复地为现实利益奋斗着,现实利益的实现成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由学术规范内化的学术求真意识、学术创新精神从未和他们有过任何交集。

(三)能力因素:学生自身科研积累和科研能力不足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要求,本科生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本科生的关注重点则是通过顺利毕业,迅速找到心仪的工作,普遍对如何提高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不感兴趣。本科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习惯人云亦云;资料检索和文献鉴别、文献批判、文献整合综述能力不足,通过分析、鉴别社会现象与其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研究假设、模型能力欠缺,选择适宜测量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和抽样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力、和学术话语表达能力需加强;极为重要的是论文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方法论理论和实践训练的极度欠缺。

四、行政管理专业学位论文失范的矫正对策

(一)注重过程监督和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不是一般的等同于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须长期规划的动态师生互动和学生成长过程。要树立大论文观念,即把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凝聚其基本科研能力的体现,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时间长、方面多、环节多,做好过程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在总体培养思路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把上述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实施路径和应达到标准,真正形成前呼后应的递进关系。要根据培养要求,细化具体内容,制定相应措施,做到培养过程有布置、有检查、有督促、有评价、有激励,不断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态度

治理行政管理学术学位论文失范要从大学入学开始抓起。针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学术界和高校要结合我国转型时期新的时代特点不断促进学科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引领行政管理学界逐渐形成“求真、创新”的良好学术风气,建设专门的行政管理学学科特点学术研究规范,通过多种手段,切实落实在新一届行政管理本科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使这种规范通过长时间的约束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和科学基本素养。另外,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先导,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在重视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开展专业化的研究方向的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导师的研究取向,最好能参与学术课题的相关活动,体验和模拟科研的操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

(三)建立相应课程及考评体系,奠定论文写作基础

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规律,科学规划和统筹本科生教育的培养阶段和教学管理计划。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学校的类别、培养目标等,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学课程评估体系,合理评估现有的课程设置,根据不同需求合理设置公共基础及通识类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法与技能课程等模块的权重,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支撑。重点要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均衡定性课程和定量课程的比例。加强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将学年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融为一体,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凸显本科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实际考察学生的基础科研积累和科研训练状况。

(四)遵循科研训练渐进原则,提升科研素养

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就应该科学规划,将毕业论文撰写要求的基本素养融入到整个学科教育和培养过程中,以必修学分的形式要求学生积累基本的科研素养,有了这种平时的积累并将平时的学术积累渗透到毕业论文中,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论文撰写环节的孤立和滞后,而且也可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强度,以提高论文的指导质量,进而提升论文水平。具体来讲,就是要树立大论文观念,科学规划,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一般范式,将整个本科教育阶段分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本科一、二年级作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阶段,奠定论文开展的知识性功底;在三年级开始以毕业论文写作的流程为模拟,完成课程论文的考核,进而将基本学术规范内化到学生的科研行动中。

(五)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规约关联主体的相应行为

第9篇

论文题目:低年级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 一、研究缘由

1.课题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现今的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不再是只重视数、量、形等内容和目标,而更重视沟通、推理、联结、解题等过程目标。重视培养儿童在数学概念间,垂直数学化的内部联结能力,以及在数学与生活或其他领域间水平数学化的外部联结作用。由此,我们发现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绘本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数学阅读打开一扇数学的窗,让他们能跳出课本读数学,跳出考试品数学,跳出课堂学数学。

2.现状分析

绘本阅读多出现在语文学习中,在数学课堂中少有看到。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学校进行了绘本阅读教学的尝试,较多的尝试出现在语文教学中或者幼儿园的语言类阅读的教学中,也有一部分学校进行了数学绘本阅读的教学研究。在国外,从幼儿园到小学,绘本阅读已相当普遍,尤其在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运用于语文课堂,也应用于数学课堂。近几年台湾用于数学课堂的也比较多,甚至有了定制的小学数学绘本教材。

3.价值意义

数学绘本因图文并茂,贴近儿童,将数学知识巧妙蕴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能很好地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儿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数学绘本的教与学能有效帮助低年级儿童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数学教育之间搭建软着陆的平台,让低年级孩子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概念界定

1.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就是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以简单的文字,丰富的场景等展现数学概念、数学认识等的一种图画书。

2. 数学绘本阅读教学

数学绘本阅读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于数学绘本阅读指导孩子去感知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学生数学认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挖掘绘本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把绘本与现行的数学教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整合。通过老师引领,使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发现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大大促动数学老师自觉走进数学阅读,重视数学绘本阅读,关注绘本给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而产生的影响和改变。促进师生之间的数学沟通与交流。

2. 课题研究内容

(1)精选绘本,感受数学绘本阅读的方法,努力挖掘绘本中的数学。

(2)利用绘本阅读,感知进行数学学习的途径。途径一:课内巧用绘本,体现绘本的价值。①看绘本。美国斯图尔特.J.墨菲先生认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离不开看。他说:是美丽的图画和生活的故事教会了我数学。因此要让一年级学生学好数学,爱数学,我们在课堂内进行绘本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绘本中的图画,因为当学生遇到知识的疑难时,可以利用绘本中的图画,充分展开想象,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②读绘本。儿童天生就喜欢听故事,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选择绘本,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来呈现,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断产生数学问题,从而主动地去解决问题。③玩绘本。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绘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变成绘本中的主角;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去解决问题。途径二:课外活用绘本,彰显绘本的魅力。①根据数学学习的结果,续写绘本,使学生在续写中温故而知新。②根据数学实践,遵循学生爱涂爱画爱模仿的特性,鼓励学生学画绘本,创造自己的绘本。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有关绘本阅读教学的资料以及他人的教学案例,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改变,逐步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要认真研读国内外各类数学绘本,引导学生看绘本,读绘本,爱绘本,创绘本,以数学活动课为阵地,课内外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整合、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研究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2017.11):选定课题、填写研究申报表;确定执研人员,成员了解数学绘本阅读的相关信息。

第二,研究阶段(2017.122017.10):撰写开题报告,确定实施方案,定期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研究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向课题组提交研究课例、课件,研究论文,教学反思等;在整体研究运作中,完善方案和教师互动式研究制度,考核评估制度。

第三,结题阶段(2017.11):撰写结题报告。汇总课题研究的成果,申请专家组鉴定。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全体成员每人至少有一节集团以上的课堂教学展示或获奖。

2.在指定博客中记录研究的过程,每月至少有两篇次的研究材料。

3.发表海门市级以上论文(含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案例等)。

4.撰写结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

七、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课题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教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有学校中层干部,有新入职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活力。执教过多节片、县级公开课,经历过大循环教学或多次送过毕业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发表,曾是市级课题研究的核心组成员,有着一定基础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课题能力。

2.课题研究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充分

在本课题酝酿立项期间,我们利用书籍、期刊、网络等广泛阅读和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比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教育心理学》等著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