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线上音乐教学优缺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28 16:43: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线上音乐教学优缺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线上音乐教学优缺点

第1篇

课堂探究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以激励评价为动力,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

二、课堂探究学习流程

1.自探――设计教学。“自探”即自主探索,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最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呈现――创设情境。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呈现“自主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共研――分层指导。“共研”是指学习成员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全体学习者所共享。共研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共研,学生对探索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知识的内化。

4.反馈评价――总结反思。教师将自探共研得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于问题解决,以促进知识的迁移。

三、“原电池”课堂探究学习实践

1.自探:学生自主探究,激活思维。课前教师布置自探任务,让学生查阅原电池的有趣发现史:1780年,意大利伽伐尼教授做青蛙解剖实验,当两种金属的另一端相碰时,青蛙腿突然发生了抽动……仔细阅读,你有什么体会和启示?你能在家设计一个原电池吗?

2.解决呈现:师生呈现问题,设疑激趣。课堂上,教师首先请学生叙说原电池的发现史,并讨论有什么启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此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教学情境:格林太太因为一次车祸换了一颗不锈钢牙齿,但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让学生结合以上实例思考:青蛙为什么会动?格林太太的病是否与车祸有关?

为了更好地完成自探任务,有的学生带来干电池,有的学生带来纽扣电池,有的学生带来脐橙、西红柿、食盐、食醋、玻璃杯、碳棒、铁钉、铜丝、万用表等,教师对学生自探的表现给予较高的评价,并请学生叙述自己实验的设计意图、操作方法及所观察到的现象。其中有一位学生带来了铜片、铁片、导线、音乐卡和西红柿,教师安排该同学在课堂上演示这一趣味实验。教师提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

3.共研:学生共研讨论,质疑探究。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那么电流从何而来?直接用稀酸代替番茄,效果会不会更好?是什么原理?

(1)分层指导,辨疑解难:教师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将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各有何现象?再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又有何现象?铜片、锌片的质量有何变化?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何变化?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流通过?

(2)自我评价,释疑论证:学生在自学、自探、呈现、共研中,通过实验、分析、推理等加工手段,自己得出初步的结论、见解。教师在这探究学习的中,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模拟微观离子运动和电子转移,进行适当点拨。学生进一步小组共研讨论,完善自己得出的结论。此时,教师让学生小组代表向全班分析讲述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两极反应和能量转化等;同时要求学生运用原电池原理讨论分析上面两个实例:原来,青蛙体内、格林太太口腔内有不同的金属与体液、唾液中的电解质接触,形成了微小的“原电池”,这种微弱的电流刺激青蛙和格林太太的神经末梢,打乱了神经系统的正常秩序,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现象和病症。教师要求学生讲出道理和根据,同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与交流。在辩论、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经过自学、自探、呈现、共研去解决。

4.评价:训练反馈,生疑发展。教师当堂投影出层次由低到高的反馈习题,供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完成,进行达标检测,并及时给予评价。最后进行知识的迁移扩展:让学生讨论铜―锌原电池的缺点;根据原电池的原理,设计一个实用电池,可对课前自探设计的电池进行加工;探究干电池的结构和电极反应;探究蓄电池的原理及优缺点;进一步研究电池的发展历程;研究原电池反应与金属腐蚀和环境污染,激励学生在延续探究中创新。

四、教学所取得的实效

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摆脱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2篇

关键词:师范音乐专业 钢琴教学

师范音乐专业教学承担着为农村中小学输送音乐教师的任务,钢琴课是音乐教学的必修课,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课,其用途极为广泛。因此,钢琴学习非常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对钢琴学习兴趣不大,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中学,音乐基础差,有些学校因受升学率的压力,几乎没上过音乐课。

第二,进入师范读书的学生年龄都在15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骨骼发育已基本定型,学习钢琴的黄金时间已过,他们很难具有学习钢琴所需的柔软性和灵活性。

第三,这些学生进入师范读书的门槛相对较低,大部分文化基础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比较差。

针对师范音乐专业学生钢琴教学的现状,本人在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重塑信心,激发兴趣

进入师范音乐专业读书的学生,他们在钢琴这门课程上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程度和基础没有太大优劣之分。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重拾自我,重塑自我,让他们愿学、想学且有兴趣学。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学会角色转换,即“课堂上是师生,课堂外是朋友”;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与风趣幽默相结合,尽量做到“寓教于乐”;了解每个同学的个性差异及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予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鼓励和夸奖,对培养学生学好钢琴的信心非常有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道是“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我深有体会,成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2001届学生王彩霞,来自峡江农村中学,入学时钢琴都没见过,性格内向,上钢琴课时很不自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位同学的乐感很好,于是我经常表扬她,鼓励她,她练琴逐渐变得勤奋了,课后还主动要求加作业,一年后,她的成绩远远高于其他同学,特别是听音,几乎成了标准音的代名词。后来,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大学毕业后又考入中国音乐学院读作曲方向研究生,后来去了澳大利亚读博士。可见,鼓励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有多么重要。鼓励让学生信心倍增,潜力无限。

作为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多了解学生外,课后也应多和学生交流,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探讨音乐、探讨生活、探讨人生与未来,帮助他们走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很快建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同学对老师的信任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快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注意适时示范演奏一些他们耳熟能详的名曲,让他们有目标、有方向。

二、找准方法,夯实基础

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音乐基础较差。因此,练好钢琴的基本功是非常必要的。开始要以几堂集体课的形式来规范学生弹奏的基础技巧。例如:坐姿、手形、状态及断奏练习的方法和基础触键的方法等,同时还要及时将乐理中五线谱的识别方法、音高、节奏、表情符号渗透到钢琴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尽量让钢琴音响效果与情感情绪对号入座,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乐感,提升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另外,因为钢琴学习的特殊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乐感和理解能力也有很大不同,因此,钢琴教学进度也千差万别,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千万别急于赶进度,尽量做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扎实进行,并要及时疏导他们学琴的心理,别让他们有畏难情绪。

三、切合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钢琴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不同作曲家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及风格,提高艺术修养和音乐表达能力,以适应以后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方向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除了这些基础教程,如:拜厄、哈农、车尔尼599、849、高师教材1 2、常见大小调音阶、琶音等必弹(可节选)外,后阶段应着重在歌曲的伴奏和弹唱上下功夫。伴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介绍弹奏即兴伴奏的基本步骤。

2.从儿歌入手。

3.分类介绍各种不同乐曲的伴奏音型。

4.将歌曲按体裁分类加以介绍。

5.结合伴奏手法提高钢琴弹奏的技巧。

6.培养自弹自唱的能力。

另外,适当传授些简单可行的钢琴教学法,起传、帮、带的作用。对于准备升学的学生,教师应该特别重视钢琴基本技巧的规范标准,合理有序地要求他们进行训练,在作品的选择上围绕升学要求选择一些风格迥异、难易得当、技巧突出的钢琴名曲。乐曲选择得当可大大增强学生弹琴的欲望和热情。

四、围绕教育目的,注重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弹奏方法,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提高歌曲的即兴伴奏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由于这些学生练琴时间有限,音乐素养各不同,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会有不到位的地方。因此,教师应该具体详细地给学生分析作品,并适时示范演奏,结合音乐欣赏课来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情感。一首乐曲的完整演绎不仅是音准和节奏正确,还有恰到好处的演奏姿势和肢体语言,最终要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准确示范,同时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上要养成多听、多看和勤学、勤问的习惯。

五、把准方向,锻炼学生心理素质

学过钢琴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在琴房里弹琴,无论是乐曲的流畅性、肢体语言的表达,还是情感的流露等都做得很到位,但到了人多的地方或在教师面前弹琴时发挥总是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忘谱、错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每位同学的琴艺展示在公众面前,以培养他的心理素质。

2.多上舞台汇报演出,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3.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乐曲,让思维沉浸到音乐中去,少想观众的反应。

4.注重经验交流。使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做到扬长避短。

第3篇

近年来,钢琴“热”一直持续不断,很多儿童在家长和老师鼓励、教导与影响下,慢慢走上了学琴之路,越来越喜爱钢琴音乐的学习,有些小朋友从小立志将来要成为职业钢琴演奏家或是钢琴教师,有一些儿童虽说学习了钢琴,但练琴效果一般,积极性不高,也有一部分家长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由,自小培养孩子多种艺术特长,让幼小的孩子走上了学琴之路。也不知自己孩子是否喜欢学习钢琴音乐,或者有没有学习音乐方面的兴趣,就急忙“赶鸭子上架”,这严重影响了儿童对新鲜事物认知及接受的全过程。导致儿童练琴的兴趣不高,进度缓慢;家长为了使儿童练琴,想尽办法,绞尽脑汁;教师上课进度慢,课堂质量差等客观原因,影响了艺术教育的效果与目标。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提高儿童学琴积极性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一、在科学的练琴方法中培养积极性

科学的训练模式,是一种严谨的态度、独特的观点、有效的方法!科学精神是以分析客观事物规律,用推理的方法去寻找事物的原因。教师要求学生每天最少练习45分钟至1个小时。但是因为0至7岁所有儿童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以动作思维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希望能按着自己的心意尽情的“玩耍”,对于每天坚持练习45分钟至1小时的钢琴的他们来说,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学琴压力大、练习时间少、心不专、效果差等负面问题不断出现。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家长帮助儿童建立更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时间表,什么时候练琴,练习多长时间,每次练习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什么时候进行课外活动,什么时候休息等详尽的安排。建议每天可以分几个时间段练习,一次练习最少持续15分钟至30分钟为宜。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练琴的效果,更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余活动和学习两不误,对孩子是大有裨益的。在练琴中要有针对性,目标明确,每次带着问题去练琴,如要注意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加强哪些知识的训练等,结束练琴后,问题有没有好转都是培养科学练琴模式,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二、在家长和教师的鼓励中培养积极性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变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满腔热血的进行教学活动,不仅关注、培养受教育者的情感,培养其对新知识的好奇之心,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更要多鼓励儿童,用爱的言语引导他们,使之走向积极向上的道路。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演变中,经过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现在一些家长都比较急功近利,做事的目的性极强,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注重结果,而往往忽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在钢琴教学中,家长的这种意识无形中给儿童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若是孩子没有进步,就用严厉的话语责骂、批评、训斥孩子,致使负面情绪充斥着儿童的大脑,他们常常感到无助、无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真是得不偿失。钢琴音乐教育从根本上来讲,以审美为目的,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因此教育不能单纯地教授技术和知识,更应该加强对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塑造和表达。家长和教师若是常常能以温柔的心、爱的言语鼓励儿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自己也能感受到练琴的成就感,所以“爱”是培养琴童学习兴趣和积极状态以及突破自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三、在教师教学态度的改变中培养积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学生发展的起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和兴趣是学习一切最重要的动机和动力,并能够获得事半功倍、一本万利的学习效果。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些教师对于钢琴教学的认识越来越不明确,认为钢琴教育教学只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来研究教学方法,很少阅读钢琴教学文论,致使钢琴教学失去了活力,成了固有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些功利化的认识无疑是片面的。对于教学来说,教师作为带领者,教师自身对钢琴音乐的热爱会对儿童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从钢琴学习的本质来看,钢琴艺术的学习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是一个长期艰苦学习、枯燥练习的过程,而且经常还会出现一时解决不了的钢琴技术问题。虽说在获得成功时,内心一直认定自己学习钢琴是正确的。但综合这些原因,我们看到,若是前期学习时没有浓厚的兴趣及对钢琴音乐的热爱,以后的学习道路将会是很艰难的,常常会使学习陷入被动的状态,毫无兴趣及爱好可言,更不用谈陶冶情操和提高个人修养之说了。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对钢琴艺术的正确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作为教学的掌舵者,应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师也要具有积极向上、热情饱满的教学态度,使我们的教学对儿童的未来更加有价值和意义。所以教师教学态度上的改变对于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必将会影响儿童的整个学习生涯。教师教学态度的改变加上儿童对钢琴学习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再加上儿童坚持就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质的飞跃。

四、从教学教材上的调整中培养积极性

当下,关于儿童钢琴学习的教材非常之多,有市面上销售量最高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系列的练习曲,还有克列门蒂的小奏鸣曲、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8册)、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1-4册)等众多教材。有些是按照儿童学习特点编写的教材,而有些则是为成人编写的教材,若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必将会出现很多问题。比方说车尔尼599就不适合作为儿童初级启蒙教材。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就像《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这本书,已经用了很多年了,若是教学继续以《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为主的话,说明教学都没有突破,一直在走老路。但笔者认为每本教材都有其优点及缺点,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例如,很多琴童特别不愿意练习《哈农》钢琴练指法,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哈农》练指法涉及了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对于琴童软弱无力的手指帮助极大。练习它能使手指轻巧敏捷、灵活独立、结实有力、平均发展,还能使手腕放松平稳、自然柔顺、富有弹性,是一本很有练习价值的普及教材。但是琴童就是不喜欢练习,认为练习枯燥乏味,无旋律性和音乐性,节奏单一变化少,而且每次练习的时候无精打采,为了练琴而练琴。这种敷衍了事、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态度,真是令人担忧。但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变化及认知能力,常常没有与儿童进行更深的交流,导致儿童练琴没有积极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出现时,教师才慌忙去调整,但为时晚矣。但也有一些教材在编写上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出发点,编写了很多经典曲目的简易版本,旋律优美,生动有趣,练习时特别容易上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比方说可爱的钢琴古典名曲《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笔者也有幸托朋友在台湾买到了练习音乐表现的《钢琴小曲集》(1~3册),这三册书就是为练习儿童音乐表现的,曲目旋律优美,每首乐曲都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来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中,故事生动活泼。在教学中使用本书后,笔者发现儿童更喜欢弹奏这些曲目,也更愿意参与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所以笔者发现,很多时候,优秀的初级钢琴教材对于儿童学习钢琴中兴趣的培养和积极性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对教师来说,教材的使用和曲目的选择无不显示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议教师经常去寻找和发现优秀的教材及钢琴读物,记录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曲目,对比教材的优缺点,这是需要教师用一生去研究的功课。优秀的教材在无形中能提高儿童练琴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用思考的方式去练琴,优秀教材和曲目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及展示自我的表演能力。

五、从经常参加的一些音乐会的实践中培养积极性

对于学习钢琴的儿童来说,一味地练琴或是去找老师上课只会提高自己的技艺,仅仅是单方面的学习,而经常参加一些家庭式音乐party和钢琴演奏会,对儿童学习钢琴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学习钢琴目的就是为了给听众带来精神享受,愉悦心灵,并在演出中学习,在学习中演出。儿童参加演出,不仅可以以琴会友,相互促进,提高胆量,并且能在自己的表演中和别人的表演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以学习促进实践演出,以实践演出检验学习质量。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习和表演的各方面能力,促使教学全面发展。所以建议学琴儿童经常参加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表演活动或者家庭式音乐,因为这会对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的意义,更能激发起其表现音乐的欲望。听到了台下的掌声或者言语的称赞以后,儿童练琴才会更有劲儿。

第4篇

关键词:教学;实验;方法;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是实践证明了无数次的真理。当今世界上谁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会赢得当今社会上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主导地位。为了使学生将来能适应这种形势,就应该从现在就加强实验教学,尽快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浅谈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重视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和目的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课文中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而实践教学过程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法,而理论又是指导实验的最好依据。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形象生动地掌握了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2.有利于培养务实的科学态度并促进智能的发展

针对专业目标,体现专业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解决了理论中似懂非懂的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掌握了重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过程,并进行思维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形象、生动、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并学会以科学务实的认真态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二、加强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1.授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创造精神

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等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科技创造的精神。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关键要认识各学科中实验课的重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理化生的实验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传授学习方法的过程,学生有了兴趣与方法,才会真正主动探究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验操作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带领学生很好地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更好地掌握知识,去发现、去创造。而学生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拿到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2.符合“强调发展,突出能力”的教学理论

现代教学论之所以特别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而各学科中实验教学的加强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能够很好地达到“知识与智能”“教学与发展”的相互统一,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直观教学。

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而且更全面地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空间,也锻炼了学生多方位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培养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1.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

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若能主动探索知识,就能培养好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原电池的原理教学时,为了构建原电池的概念,我首先演示“苹果原电池”,我用铜片、锌片、导线改造的音乐卡和苹果组成了一个趣味实验,当开关一打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时,我就问:没有电池,这个构造简单的音乐卡为什么也能发出声音呢?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起,有的到书上找到了答案,但一知半解,全都全神贯注地看着这个被改造的音乐卡。这时,我趁机鼓励学生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若用番茄或橘子代替苹果行不行?直接用稀酸代替苹果效果是不是更好呢?是什么原理?

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

(1)先观察铜片、锌片插入稀硫酸的现象分别是什么?并记录。

(2)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分别又有何现象?

(3)实验前后测量铜片、锌片质量有无变化?

(4)溶液中的[H+]有何变化?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

(5)若说是从导线上来,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流通过……

学生一边做实验,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模拟微观离子运动和电子转移就更形象直观,再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能量转化、两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等。

在掌握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后,我又带着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扩展:学生讨论得出日常用的干电池就是铜-锌原电池;探究干电池的结构和电极反应;进一步研究原电池的缺点与金属腐蚀和环境污染的关系,激励学生不断在探究中创新。

2.开展实验探究,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前提,实验探究是一个让学生可以手脑并用并可以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努力设计出来的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如:在复习“实验气体与喷泉”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套形成喷泉的实验装置,学生在开展实验探究时,我再适当地给予指导和评价。学生以前学过在圆底烧瓶中的氨气、氯化氢气体与水作用都能形成喷泉,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其他的气体行不行呢?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缺点?实验装置还可以做哪些改进?此时学生思维活跃,精心设计,努力创新,探究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很多学生的设计新颖,把化学与物理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与其他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同学们也对其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分析并完善,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发展了创新的思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重要地位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利用化学学科的独特优势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5篇

儿童早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面对早期教育的挑战,作为父母来说,缺乏专业的指导,在微博、各种图书、网站上的宣传、培训机构的忽悠等等的轰炸下,家长一不注意就会误入歧途。本来为了科学育翰趴凑庑┪恼拢最后不仅没有学会科学育儿,所作所为对孩子还没有好处。对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人员,许多人有这样的烦恼,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知道学的内容怎么用在实际情况中。

《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是这样一本书,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既站在儿童早期教育发展的前沿地带,提供必要的知识,又注重联系实际,将知识运用得到实践中。对中国的老师、家长都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一、本书的主题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家长和许多专业人员学习以当前幼儿教育观念作为基础的具有实践性的知识。书中融合了六个主要的主题,一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势头很好,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想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家长和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书中有许多第一手资料,将美国教师的经验和案例提供给读者,帮助读者理解幼儿教育理论和如何去实践。二是“多样性”,美国是多种族的社会,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习俗的人生活在美国,汇聚成了多元的文化。书中对介绍了文化和语言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到少数民族地区实习、工作的学生有帮助。接下来还有“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的实践”、“时代性”、“发展适应性实践”、“新技术在教学和教育中的应用”等主题,这些符合时代的主题对于我们都有借鉴意义。

二、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本书的内容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阐述了儿童早期教育与职业发展。第一章介绍了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确定的儿童早期教育专业人员的种类。专业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需要从个人的、教育的、职业实践的以及公众的这四个视角来体现专业化。还介绍了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术语和为从事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应该做的准备,和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人员在未来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技能与行为等。第二章列举了当前儿童与家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为读者提供了儿童早期教育方案与如何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包括第三章到第六章。第三章回顾了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对早期教育的影响,他们在良好的教育实践中发挥根本作用的基本观念。列出过去与现在的儿童观,认为想要将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做好就必须“以儿童为中心”。第四章围绕“蒙台梭利教育法”展开,叙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优缺点及评价和思考。第五章将皮亚杰作为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对他的理论、观点和实践进行了描述。这几章为读者展示了曾经的理论以及提出这些理论的伟大教育家如何影响现在的实践。第六章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探讨了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案,分析儿童早期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对比不同教育模式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作用。用这些教育方案模式为儿童早期教育专业人员的实践提供帮助。

第三部分是发展适应性的教育方案与实践,包括第七章到第十章。这四章以时间为线索,系统的讨论了为学习打基础的婴儿期、为上学做准备的托儿所岁月、学习需要知道的一切的幼儿园时期、为终身成功做准备的小学一到三年级如何通过“发展适应性实践”的方式教育幼儿,以及为开发和实施具有“发展适应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了指导方针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第四部分,对幼儿进行评价与引导,包括十一章和十二章。第十一章,通过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实践性指导,提供了将观察和评价应用到儿童早期教育之中的方法。这一章介绍了什么是评价和观察,以及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读者能够通过适当评价进行有效教学。第十二章为正确引导儿童,使他们成为负责的人提供了建议。面对大量存在的儿童与社会所遭受的暴力与犯罪危机,本书提出儿童不端行为调整的方法,最后还指出了引导儿童行为的发展趋势。

第6篇

关键词 学记 四兴 四失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4.047

Abstract "Books of Rites" is the earliest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papers, the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teaching ideas on how to. "Four prosperity" and "four losses" is one of the teaching theory of "learning to remember". "Four prosperity" refers to the prevention of education, education in a timely manner, progressiv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is the teaching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road to the top four. "Four prosperity"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high school, only small gluttony, widowed, and stopped to take the easy way. These four mistakes are not conducive to personnel training. The idea of "four prosperity" and "four losses" is still valuable for reference in today's modern educ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emporary educato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ucate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implications for today's parents are eager.

Key words books of rites; four prosperity; four losses

《礼记・学记》是中国最早的教学论文,教学方法是《学记》的讨论重点。《学记》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观点,如著名的“教学相长”的著名论断,就是《学记》这篇文章提出 来的。文章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节文字大意是说,即使有好吃的美食嘉肴,如果你不亲口尝一尝,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美好的思想理论,如果你不去学习,你就不知道这个思想的伟大之处。因此,学子进入学习过程之中,才知道自己知识是多么贫乏;担任教学任务走上讲台,教师才知道自己才学不够的困窘,这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子知道自己知识贫乏,然后才能立志努力学习;教师知道自己陷入知识贫乏的困境,然后才能发愤自强,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这就是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分别通过教与学而“知不足”“知困”,进而“自反”“自强”,由此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这堪称千古不移之论,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礼记・学记》的重要理论之一,是详细地分析了当时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指出了教学兴盛的必由之路,分析了教学失败的种种表现。作者将教学得失概括为“四兴”“四失”。

让我们先看“四兴”。《学记》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I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所谓“豫”,是指预防教育。什么是“未发”呢?汉代经学大师郑玄认为是指“未生”。学子在十五岁之前生理尚未进入青春期,处于未生、用意专一之时,此时学习注意力集中,容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应该在学子十五岁之前就要抓紧教育,提前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用礼义来规范学子的情感。孔子说,他在十五岁时立志向学。可见十五岁是青少年教育的年龄节点。如果在学子超过十五岁以后再进行教育,那么此时学子在生理上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人的已经萌发,而且的力量超过了教育的力量,那么就很难收到教育之效了。所以,要在学子十五岁之前施行预防教育,让教育的力量超过的力量。这是教育兴盛之道之一。什么叫做“当其可”呢?郑玄把“当其可”解释为二十岁之时。为什么二十岁为“当其可”?古代二十岁举行成人礼。既然已经成人,那么就是受教育的最好时机。“当其可之谓时”,就是在学子二十岁之时进行适时教育。古人称三十不学艺,如果在学子超过二十岁时再劝其向学,那么就会勤苦难成,事倍功半。抓住受教育最好时机进行教育,这是教学兴盛之道之二。教学兴盛之道之三是“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陵”意为超越。“节”是指年龄节限。“不陵节”是说什么年龄应该教授什么知识,不要超过年龄节限。例如,给一个十岁以下的幼儿讲高等数学,这就超越了幼儿的接受能力。同样,如果教一个二十岁的成人看图识字,这也是超越了年龄节限。“孙”意为“顺”,意即遵循教育顺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是指不要超越年龄节限,而应该顺应教育规律,施行循序教育。如果不按照年龄节限,不尊重教学规律,乱七八糟地施教,那么就破坏了教学秩序,最终一事无成。教学兴盛之道之四是“相观而善之谓摩”。所谓“相观而善”,郑玄解释为“不并”,就是说如果学子在课堂上七嘴八舌,大家一起提问,那么就会让教师不知如何回答。所以,最好的提问方法是推一个年长的学子提问,然后其他学子各得其解。所谓“摩”就是互相切磋。这是汉唐人的解释,其实按照今天人们的理解,观摩就是互相学习切磋,教师与教师、学子与学子之间都可以互相观摩。你看我怎样教,我看你怎样教;或者是我看你怎样学,你看我怎样学。“相观而善”,就是互相通过观摩而彼此获得益处。曾子说以文会友,教学离不开朋友之间的互相观摩切磋,如果独学无友,就会陷入孤陋寡闻的境地。《学记》的“四兴”,用今天的话说,可以概括为预防教育、适时教育、循序教育和观摩教育,与“四兴”相反的是事后教育、过时教育、无序教育、孤陋教育。无论古今,身为人师,都应该洞悉教育兴废之由。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定向生;钢琴能力

Abstract: Five-year Primary Education students for tertia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s the Hun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o raise the level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o develop a new Normal school system. Piano music classes as a teaching aid, with soloist, accompanist, etc. the important role of multiple roles, and its playing ability to train teachers in high-orientation of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daily teaching. Teachers in teaching music in all relevant aspects should start an all-round ability to improve student performance.

Key words:Oriented students in rural areas;Piano capacity

五年制小教大专农村定向生是一个其生源来自农村,毕业后又将回到农村任教的一个特定群体。由于城乡教育的差异,这些学生中有很多人没有见过钢琴、音乐基础也很差,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机械练习,而是应从音乐各个相关方面入手,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一、应具备的音乐相关知识

音乐的各个相关知识不仅仅是单一存在的,它与钢琴学习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作为铺垫,钢琴课程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而在钢琴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可以不断提高乐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一)正确识读乐谱能力

音乐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乐谱则是记载音乐的一个符号载体,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根据研究者的相关调查表明有46.1%的农村学生不认识简谱,更有高达70.5%的农村学生不认识五线谱,可是钢琴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五线双行谱的记谱方式,这就促使我们的学生必须学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只有具备了识别这一音乐符号的能力,才能跨入钢琴学习的殿堂。

(二)视唱练耳相关能力

视唱练耳一直被认为是高师音乐专业培养中较为重要的音乐基础课程之一,它最根本的作用就是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通过训练引导学生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定向生们虽然不是作为专业音乐学生来培养的,但是钢琴这门课程学习的特殊性,还是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视唱练耳能力。如果“耳力”好,演奏者在演奏钢琴的时候会很好地注意到声部之间的平衡、对于节奏等等因素也是非常的敏感,有利于提高演奏水平。

(三)了解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法的。音乐中的声音是将各种声音要素用音乐的组织手段按音乐形式美的法则组织在一起的,构成音乐要素与组织手段,我们称之为“音乐语言”或称之为音乐的表现要素。1音乐中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音色、旋律、节奏、速度、节拍、调式、调性、力度、和声、复调等等。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使音乐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我们的学生首先要了解这些音乐中的基本表现要素,然后才能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注意它,并弹奏出优美的乐曲。下面以这其中较为重要的四大要素为例说明,它们分别是: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和节奏、节拍。

1.旋律

旋律又叫曲调,是由高低不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的很多音组成的,能体现音乐的全部或主要思想。旋律是音乐的基础、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正是旋律线的运动发展,表现了作品的思想情感。不同的旋律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旋律线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同音反复型、直线上升型、直线下行型和波浪型四种形式。旋律进行方向的不同也决定着旋律的表情特征,从而达到对旋律丰富表现力的理解。例如:旋律中的同音反复给人一种情绪在增长,力量在积蓄的感受;上行的旋律应在弹奏中表现出激动的情绪;而下行的旋律则要弹奏出一种忧愁、悲伤的情绪;波浪型的旋律线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使人的情绪高低起伏、波动不以。

2.音色

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色彩和特性,它决定于声波的波形。音色与发音体的材质、泛音等等因素有关,不同的乐器当然会有不同的音色,但是,同样的乐器也会出现不同的音色,这里特指的是钢琴的音色,钢琴音色的不同与触键方式的不同有关。

翻开每一首钢琴作品,作曲家在写作时就为每个乐句、每个音符设计了符合音乐不同表现要求的触键手法。要想真正领会对每个乐句音色的弹奏要求,需要我们对作品的背景、时代等等相关内容非常了解,才有可能弹奏出符合钢琴曲意境的不同音色。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内容了,是每一个钢琴演奏者终身都在追求和探究的课题。虽然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们在这一个方面可能不如专业学生学得快、学得好,但是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内容,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有可以不断提高的方向。

3.速度、力度

音乐作品中有两种不同的“速度”。一种是一首音乐作品或其中一段落,其拍子中各拍基本的固定速度;另一种是变化的速度。速度用意大利语作为国际通用术语。音乐作品在拍子中出现的强弱拍的基础上,还有各种强弱变化,这种强弱变化称为“力度”。力度术语用意大利语作为国际术语。

音乐进行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与音乐的性质和内容、传递出来的情感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在不断调节变化着。一般说来,快的速度通常是和激情、兴奋、紧张、恐慌、欢快、活跃等情绪特征联系在一起的;慢的速度则多与安详、宁静、沉思、忧愁等情绪情感特征相关。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弹奏的力度越大,越使人感到音乐紧张性的增加;力度越小,则减少音乐的紧张性。在通常情况下,旋律上行时伴随着力度的增加,旋律下行时伴随着力度的减弱。农村定向生们在钢琴弹奏过程中,如果能较好的掌握适当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将有助于增强钢琴乐曲的艺术感染力。

4.节奏、节拍

不同长短和强弱音的有组织的运动序列叫做节奏。节奏是音乐中重要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它能使曲调具有鲜明的性格,使人易于感受和记忆,并对音乐形象的确立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其富有特性的节奏型贯穿其中,正是有了它的存在使得这些音乐作品的形象丰富了起来,也明确了各个乐曲的类别。

时值相等的强拍与弱拍,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次序周期替出现,叫做节拍。节拍把一定的节奏有规律地划分为小结,约束着节奏的进行,并和节奏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音乐表现不同的审美情感时,会采用相应的节奏节拍,如平静时,多采用平缓的节奏,长时值的音;激动时多用紧张急促的节奏和强弱交替频繁的节拍。如果这些农村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节奏和节拍这两个概念,就可以使他们弹奏的乐曲更能符合其本身的形象确立和情绪表达的要求。

二、 应具备的钢琴弹奏能力

(一)拥有独立灵活的手指

著名钢琴家涅高兹曾说: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是“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总体说来,需要有独立的手指、发展均衡的手指、灵活的手指、能快速跑动的手指等等。

所谓独立是指发自掌关节的垂直方向的手指上、下运动,各手指互不依赖、互不牵扯。2我们的手指有长有短,其能力也是各有所长的。拇指天生具有横向运动能力,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完成圆润无间断的键盘转移,但是它的上下垂直运动能力则明显不如其他手指。食指是最为灵活的手指,但是却也因为它与生俱来的灵活性使得我们在日常针对较弱手指的练习过程中最忽略它,最终导致它某些技巧的障碍。中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且其粗壮、结实,有着较好的手指支撑力,独立性好,但是它的灵巧度却不如食指,而且第一关节较软,特别容易出现塌指的问题,影响了力量的传送。无名指根据解剖学的论述,它和“3指及5指是以所谓腱结合相连的。如果3、5指不动,那么腱结合组织就大大地限制着4指的动作。”3无名指的独立性最差,非常的软弱,支撑力也不够,每每要使用这个手指的时候,总是给人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要使这个手指能够具备与其他手指相同的能力,需要特殊地加强训练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小指相对其他手指而言比较短小细弱,支撑力差,灵活度不如其他4指,力度上的使用也不是那么顺畅。但是,小指在钢琴弹奏中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它常常要担任外声部的演奏任务和需要它去完成居音列中最高点音的演奏重任。故此,小指的力量和灵活度的训练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也是所有手指中需要重点训练的一个。

除开对各个手指均衡能力的训练之外,还需要注意手指指力的训练,所谓指力指的是:在钢琴弹奏过程中手指做出任意动作所需要的各种力量支持。具体说来它包括手指的爆发力、张力、集合力和内控力等等。

手指爆发力是指力训练中的关键环节,手指的灵活弹奏依赖于手指的灵巧度,而灵巧度则需要手指瞬间爆发的力量作为支撑。要运用积蓄力量、瞬间爆发来击键和追求声音清晰的触键点等练习方法来进行练习,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指爆发力。

手指张力是当我们的手指准备弹奏时或者根据即将要弹奏的音塑造的某种手型架子时,虽然还没有弹奏,但是手指已经开始用力,这就是张力。张力的运用要讲究度的把握,过分了手会僵硬,不用手会松松垮垮,弹奏又会无从谈起。

集合力指的是弹奏过程中有意识的集合用力。它强调的是各个手指在弹奏中用力时间的一致性。

内控力指的是由于各个不同的触键方式、不同的触键速度、不同的按压保留时间所产生的一种控制力。它的训练必须同某一种触键方式相联系。

手指快速跑动的技巧则是以上手指能力的综合体现,上面的基础越好,跑动技巧的训练越顺利,相应的手指能力将越强。

这些手指的要求对于我们的农村学生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无论困难大小,这是弹奏钢琴的基本要素之一,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初步完善它,并逐步拥有这些手指能力。

(二)注重手腕、手臂的协调作用

手腕是最重要的发力“中转站”,是“调节器”、是“防震弹簧”。4弹奏钢琴需要很大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只靠手指就可以发出的,而是必须力量从肩部出发,通过手臂和手腕,然后到达指尖。所以说,手腕在力量的传递方面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中转站”。而“调节器”和“防震弹簧”则指的是手腕的调节作用。在弹琴过程中,我们的五个手指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想要弹奏出优美的乐曲,手的位置就需要不断的变化,而如何才能将这一变化运用的流畅自如呢?这就要借助于手腕的调节作用了,通过弹奏者手腕上、下、左、右、以及圆弧形运动的方式来找到最适合每个手指弹奏的位置。

乔治•桑多尔说过:“以重力为特征的触键法摒弃了滥用‘手指技巧’的老学派,认为光靠纯粹的肌肉力量,尤其是光靠负责手指运动的那些相当弱小的前臂肌肉力量是难以驾驭现代钢琴的。”5毋庸置疑,现代钢琴弹奏不是光靠手指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手指、手腕和手臂同时协调才能完成。其实手臂与手腕的运动方式非常类似,也强调横向、纵向、环绕等运动轨迹,除此之外,还需注重手臂的灵敏度,以达到在琴键上快速移动的目的。

(三)掌握钢琴三大基本弹奏法

钢琴的弹奏方法细分起来可以有很多,但是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非连奏、连奏和跳音奏法。

非连音奏法是初学阶段解决肩臂放松,体会和掌握用重量弹奏以及手指支撑问题最好的方法。它对手指本身尚没有很多独立活动的要求。学习弹奏非连音奏法,首先用上臂带动前臂将放松的手腕提起,略高于键盘,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然后整个手臂自然下落,将弹奏的手指落在琴键上,指端站立好。这时由手臂下落所产生的重量,通过腕关节传达到指端,弹出丰满、圆润的声音。等声音发出后,手指只是放在键上,不再用力。然后腕、臂自然提起,将手指带离琴键。这就是弹奏一个非连音的全部过程。

连音奏法是钢琴演奏中最常用的,也是较复杂的一种基本弹奏方法。钢琴因锤子击弦而发声,他要求手指本身具备一定的力量和独立性,同时在手指上下运动时要体会手指和手腕的配合,以腕的传送使手指力量横向移动,尽可能使声音连贯起来。首先按照非连音奏法把第一个音弹下去,腕、臂放松,手指站稳。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弹下一个音。掌关节打开,带动手指做上下运动,弹奏的手指要放松的抬起,自然的落下。在弹后一个音的手指触键的同时,弹前一个音的手指立即离键,力量的重心应从前一手指转移到后一手指,手腕也应随力量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弹完连音的最后一个音,手腕放松地将手指带离琴键。手指的弹奏须积极主动,切不可用手腕、手臂的颠、压等动作代替抬指动作。大拇指触键时,要防止指端关节接触琴键,弹奏时要注意大拇指的独立活动,不要依赖手腕带动。

跳音奏法与非连音奏法有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跳音的触键比较短促、敏捷。手指一经触键即迅速离开, 腕、臂也必须有控制的放松,使弹出的声音轻巧而有弹性。跳音从奏法上可具体分为三种,弹奏的时值也各有不同。用手臂力量弹奏的跳音,其时值是音符原时值的四分之三;用手腕力量弹奏的跳音,其时值是音符原时值的二分之一;用手指力量弹奏的跳音,其时值是音符原时值的四分之一。

三、应具备的钢琴伴奏能力

对于大多数钢琴演奏者来说,担任钢琴独奏的机会远远不如担任钢琴伴奏的机会多,它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以及校外大量的群众音乐艺术活动中广泛应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因而现已成为各级师范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对于农村来的学生而言,短短一年钢琴课程的学习还不足以使他们具备这方面能力,因此通过一门系统的课程来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训练,从而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这种技能便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首先,要须具备一定的演奏水平,演奏者在弹奏即兴伴奏时就不会遇到技术障碍,任何巧妙的构思、创新的想法都能得到较好的表现。相反,如果演奏水平有限,即使有更多更好的编配思路也难以付诸实践,碰上有难度、需要技巧的地方,就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和声知识在键盘上的实际掌握至关重要,因为伴奏是一种以和声为基础的多声部的组织形式,有人说和声是伴奏的“灵魂”,没有它钢琴伴奏也就无从谈起。一般说来,简单的和弦序进以Ⅰ、Ⅳ、Ⅴ级及属七和弦为主,有能力的可选用部分副三和弦及常用的二级七、导七和重属七和弦 可以借鉴一些较好的伴奏谱例,学习其精彩的伴奏手法。

再次,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声部的造型形式,即伴奏织体来与旋律相配合,伴奏的艺术效果便由此产生。在即兴伴奏中,有可能比较简单的和声语汇可以因为音型的变换而令其显得丰富多彩,这充分体现出了织体运用的能力的重要性。伴奏织体是表现歌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首歌曲如果选择了恰当的伴奏音型,就能使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形象得到更准确、生动地揭示。

最后,作为师范生,还得具有一定的自弹自唱能力,所谓自弹自唱指的是运用不同的伴奏手法为歌曲伴奏的同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这是钢琴即兴伴奏在教学中应用能力的训练,也是在将来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教学技能。

总之,钢琴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双方共同付出努力,不断改进方法,以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注释

1.曹D. 《主体教育理念下的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探讨》,《中国科技创新导刊》[J].2008.

2.司徒璧春 陈朗秋. 《钢琴教学法》[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第6版第68页.

3.但昭义.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手指基础训练》 [J].《钢琴艺术》,1997(3).

4.赵晓生. 《钢琴演奏之道》[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

5.乔治・桑多尔.《钢琴弹奏技巧》[M]. 出版社,1992年.

第8篇

关键词:悟;“少教多学”;导学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58

新课标实行多年,各级领导、各校专家、各校教师对教师们的教学评价各持己见。但教师们如何实行合理的教学?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果的学习?将是课改的核心、永远的问题。我们是农村学校,但在实行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然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点。近两年来,在校长带领下,凝聚全体数学组及校长的智慧,数学组各成员积极投入教学教研中,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相互观摩、相互评课,几轮初步讨论确定“教少,学更多的”导学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重在研究“教”与“学”,“学”即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问题:“教”即是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是为了培养什么思维能力的问题。经过两年的探索经验,立志要“少教多学”导学的教学模式,笔者深刻理解了以下的变化和困惑: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过去的“灌溉式”教学模式和过去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过程模式,改变过去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变化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站在同一条起点上,师生之间形成了“同等的对话”,所以“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导学案在设计上要让学生有充分思维的灵动空间。“导学案”要成为学生课堂高效学习的“指导教师”,但不能成为教师驾驭整个课堂的“指挥军师”。

例如,在教学《频率与概率》章节的第三课时,课文中的这道例题:

做一做:

小李设计了一个“紫色”游戏为学校体育:以下是一个自由旋转的转盘,每个转盘分为相等数量的风扇。同时该播放器旋转2个转盘,转盘一个如果出了红,蓝出来,然后他就会赢,因为红蓝一起变成紫色。1. 通过使用树装图或列表法,表示玩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2. 赢得这场比赛的概率是多少?笔者在导学案中提出这样质疑:(1)列表法和树形图法的共同优点是什么?但又有区别没?(2)在使用“列表法”方法时,使用“树图法”比较其优缺点,更方便。实行课改的“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为主思想的“导学案”模式以后,以上问题笔者在两个班的教学中采取的不同方法,一个采取讲解方法,一个采取不讲,采用“点拨”,让学生在恍然大悟中体验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学习兴趣。结果在时间上两班差不多,但学习效果截然不同,一个班级知识容易遗忘,而另个班级知识记忆牢固,且运用灵活。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

研究编制与初中数学“少教多学”导学的教学模式,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笔者所在学校中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教师队伍的近况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少教,多学”的导学案整体框架。一改过去过分依赖教材,夸大接受性学习、情境定型的培养,决定初步确定今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索发现、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兴趣导向,由此制定“初中数学‘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1. 出示目标,依案自学,2. 合作交流,成果展示,3. 精讲质疑,知识归纳,4. 合作探究,巩固提升。如笔者设计一个简单的对称轴(2)的学案:

1. 课件出示目标,然后依案自学

复习巩固:(1)回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那些?

(2)自己回忆什么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线?(阅读课本,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①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呢?②分别指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角,腰,底边?③等边三角形是

的等腰三角形。即 和 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2.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拿出你准备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如右图2,记作ABC。把纸片折折看,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

(1)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图形。(是或不是)

(2)∠B = (3)∠BAD= , AD为顶角的 。

(4)BD= ,AD为底边上的 。

结论1:等腰三角形的那些性质?

3. 师生一起精讲质疑,知识归纳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证明(1)(2)吗?理由: 。

根据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那么它哪些性质?你能通过所学进行证明吗?

结论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边 。(2)角 。

(3)对称性 。(4) 三线上 。

除了根据等腰三角形定义判别等腰三角形判别方法之外,阅读看看课文是否有其余什么方法判别?那等边三角形呢?

结论3:(1)等腰三角形的判别方法。(2)等边三角形的判别方法。

4. 小组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20°,则另外两个角为 和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90°,则另外两个角为 和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则另外两个角为 。

2. 在ABC中,AB=AC,且AD平分角∠BAC若BD=3,AD=4,则ABC的面积= 。

3.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6cm,腰为scm,底边为tcm,(1)请写出s与t之间的关系式 。(2)当腰为1cm时,此三角形是个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当腰为2cm时又如何?反思:本题你运用的哪些性质?有何规律?

三、小组合作问题明确又有深度,提高课堂效率

“少教多学”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就是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不管采取什么模式,一定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不管采取什么模式,课改的理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题不能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对我们的教学活动进行了重新再认识,应该更深层次地思考导学案的设计每个环节,即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要从一定的高度看待教学内容,在怎么教之前先要明白为什么要教?所以,在小组合作时:

首先,教师所提供的小组讨论的的问题是否有深度有效性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首先要考虑的。其次,每节课的思维要定好位,每节课让要学生了解掌握哪些知识,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法方,使学生明确学习哪些知识和哪些能力需要得到提高,转变对双基的认识,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应思索原来的双基层是否已发生变化?原来的双基是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如教《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或课的开始阶段,设置自学环节,由教师设置情境导入课题,出示并说明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学案内容,同时完成学案中所提供的尝试练习。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笔者从操作性直观性角度实施概念的形成过程,所以在引入平行四边形概念时,创设学生有效探究的问题串,然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活动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四人为一小组的组合交流、操作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发现有三个四边形对边会平行,借此机会充分调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析原因,教师在旁边巡回指导,同时将三角形用学生喜欢的不同颜色涂上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引导效果,这样才能使大部分学生顺利地拼出相应的四边形来,从而教师既能够顺利过渡这个教学环节同时又能激发中差生的学习激情和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锻炼合情合理的说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就顺理成章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同时从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可由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为下一环节验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铺垫,锻炼学生的数学化归思想,尽而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要掌握准确的自学方法的技巧,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并坚持在教学中用适当的方法来教。每一次在适当的指导下,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自学技巧和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积极配合思想,并及时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在主体地位上,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语言概括能力等。

四、学生学习逐渐高度自主,差生面减小,巩固率提高

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改被动性地学习行为为主动性独立性学习、探究体验性学习,使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少教多学”导学案教学模式逐步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能逐渐高度自主,语言表达能力及胆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小组捆绑,学生集体荣誉感加强,差生面减小,巩固率提高了。

学生的厌学情绪,归根结底在课堂的枯燥无味。“要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性学习计划”的推广,以促进学生的出发点是按照规划指导,让学生充分自主。所以,这样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如何导”上狠下工夫。要从中获得学习兴趣、引入开场、设置悬念故事和设计故事开引、游戏导入等方法导出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脑子里有不同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以用游戏、诙谐的谜题、有趣的笑话,开展小知识竞赛或支持音乐等趣味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积极、激发和培养兴趣。教师一旦导学生兴趣,就能有机会实现学生变“厌学”为“愿学”的可能性。教学时,笔者多次举行各种比赛,如上图巧用“七巧板”设计美丽图案主题不限,学完平面图形镶嵌要求同学设计美丽瓷砖大赛,在比赛中引导学生发明创造,在比赛中具体的经营活动,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去碰撞创新思维。

2012年开始实施的课改实验以来,从课改行动中升起差生面减小,睡觉的学生少了,厌学的学生少了,怯懦学生少了,发言积极同学多了,学生当小老师时解题的解说水平清晰了,想法也创新独特了,课堂是他们真正展示才华和智慧的平台,巩固率提高了,为控辍保学工作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厌学情绪,进一步加强控辍保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当然我们学校部分教师在使用学案导学中也出现了许多困惑

学案内容容易习题化,一节课都在做练习,讲解。把“教学目标”容易当“学习目标” ,拔高学生学习的要求 。利用“导学案”上课不知不觉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虽有导学案,但教师还是不放心学生,直接剥夺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结果还是讲的多。自主学习时间与尺度展控不了结果放任自流,一节课都要花两节才能上完。教师总是替学生解决,怕误导学内容或上课时间,特别是大型公开课。上课计划容易被导学案牵着鼻子走,教师为了完成已设定的“导学案”,直接剥夺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学进入了另一种固步自封的境地。我们教员应当了解,学生碰到困苦是很正常的,但是一遇到困苦便忙着借助教师的外来援助,何时也难于有自我超越困苦的能力,很多当母亲的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跌倒时,不是忙着去把孩子拉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学习也一样。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难以找到警察”的做法,抓住机会的“难”,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灵感”,以帮助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个环节处理好的教师,能把“问题”变成课堂上难得的“生成点”,教师利用好这个“生成点”,便能够让课堂出彩。

第9篇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困生自身特点和社会性因素两大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的管教、帮助以及指导的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儿童的学习环境。在关系紧张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长期处于无助、孤独和迷茫的状态中,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进而导致学业上的失败。父母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也会造成儿童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少,倾向于拒绝或否认孩子的一切进步,用简单的批评、指责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丧失,由害怕、无助转变为逃避、厌恶学习。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另一个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学校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W习的质量。其中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最为直接。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是学困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关系。研究发现,一般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较低,学困生对教师存在抵触情绪,师生关系淡漠、疏远。他们很少获得教师的关注,教师对学困生的期望值也低,不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这样使得学生很少获得成功体验,加速了不良行为的出现,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学困生自信品质培养的途径

1.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信渗透教育,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同的学科,其渗透的方式、内容不尽相同,只要注意把握渗透的有意、有机、有度,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思想品德、人与社会等学科教学可进行思想教育渗透;语、数、英、科学等文化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较好,能陶冶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愉悦,消除厌学心理,激发参与兴趣,克服自卑心理。音乐等艺术类学科教学的渗透,在净化学生心灵、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稳定学生情绪上有着独特的作用。

2.挖掘课程资源,实施专题教育

为加强对学生自卑心理的疏导,人与社会、思想品德等德育课程外,要主动挖掘课程资源,实施“自信、自立、自强”的专题教育。如编制优秀毕业生“自信、自立、自强”专辑等。每学期进行二至三次的“自信、自立、自强”专题教育;评选校园十佳青少年,评选校园好声音、足球小子、灌篮高手,发挥正面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培养自信心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创设校园文化,注重无声教育

在校园的环境建设上,创设一种和谐的、让学生感到充满期望的校园氛围,把看似不经意的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教育环境来设计。针对学校过去硬件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连续几年对校园进行了改造,校容校貌起了巨大的变化,校内道路平整宽阔,校舍整齐美观,激起了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信心。在校园的环境布置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自己成功自信心理的需要,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主导气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功的环境,墙上挂的、橱窗里展出的都是激励学生成功和自信的内容。学校里有实验室、微机室、音美室等专用教室,是全校师生必到的地方。

4.进行帮教结对,实施个别教育

缺少自信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一小部分,在班级中只是个别。这一群体呼唤个别教育。从2008学年开始,创设对学生全面关注、全程引导的帮教结队活动。被帮教对象由班主任提出,由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中层以上干部及其他党、团员教师为帮教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教结对。这种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个别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克服自卑,找到自信。

二、学困生自信品质培养的策略

策略一: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质是自信的丧失。”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什么,就会是什么。一个人心里怎么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有人称它为“自我心像”。自我心像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它的运作结果。如果你心里想的是做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自我。学困生之所以心理脆弱,害怕困难,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或盲目自大,或胆小畏缩,没有正确评估自己。那么,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1.准确定位,明确奋斗目标

学困生因为自信心不足,如果一下子对他们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不仅不能达到目标,而且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再次受到打击,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因此,在客观认识自我、找出优缺点的基础上,教师要跟他们一起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短期目标。这些目标要体现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原则,以保证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就可达到,在积累了一定的自信后,再鼓励他们制定难度较大但经过努力又可达到的目标,切忌好高骛远。

例如,对于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的同学,可让他们先做到不讲废话,然后再要求他们能专心听讲,最后鼓励他们能在课上抓住重点,提高听课效率。就拿我班的章××同学来讲,要求他上课不讲废话,让他做到这样几点:把想跟其他同学讲的话留到下课讲;不理睬其他同学的无意义问话;不说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具体做到这几点,就达到了上课不讲废话的目标了。

2.挖掘闪光点,走出自卑

大部分学困生只不过是学习成绩稍差点而已,他们的思想、技能和身体等诸多方面可能要比某些考分高的同学好得多。他们有的热情大方,有的性格开朗,有的上进心很强,他们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学校应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书法、演讲比赛、辩论会、体育竞技、文艺会演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才干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并通过活动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每一次成功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就会强化一次自信心。这样就会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

我们班上有这么一位学生,他写得一手好字,但上课爱开小差,成绩也很差。主要是接受能力较慢,理解往往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成绩很不理想。一次自习课,学生在做作业,我下去巡视,发现他写字非常认真、专注,字也写得很工整。于是我就鼓励他说:“你写字很认真,字也很好,如果你听课也像写字一样认真,你的成绩一定会很好的。相信自己能做到。”他疑惑地看着我。课后,我找他进行单独聊天,跟他分析成绩差的原因,以及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再三鼓励他相信自己。他听完,直点头。第二天上课,他一改往日的坏习惯,聚精会神地听课,成绩也直线上升,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所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能引起学生愉快的体验和心理活动的一系列变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从内部推动学生产生行动,增强自信,促进自身转化。特别是对大多数中下生,多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能帮助他们消除自卑,使他们感到搞好学习并非高不可攀,让他们认识到,只要树立信心,通过努力,是能获得成功的。

3.赏识教育,激发自信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赏识教育就是满足人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充分肯定、充分鼓励的原则。特别对这些学困生,更需要别人的重视和赏识,更需要老师为他们提供努力学习的动力。如果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一定进步时,老师要表示赞赏,给予及时的表扬。学校应该多设立一些奖励项目,并尽量扩大奖励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赏识。对这些以往听多了训斥和责骂的学生,在得到老师和同学承认、赏识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努力学习和积极向上的热情。

刚毕业的902班的李××,全体任课老师对他的学习乃至生活都倾注了大量精力并给予关心,称赞他的进步和成绩,现在各科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他发誓要到达班级前十位,并且付诸于行动。所以,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会结出教育的硕果。

策略二:挑战自我,增强自信

1.融入集体,增强自信

(1)建O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创设良好的微环境,使班集体目标成为促使学生成功心理发展的核心因素。让集体目标时刻都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的健康心理的产生,为学生成功心理的满足提供动力。教师在指导班集体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断引导学生根据集体的目标来调整个人的目标,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去取得所希望的成功,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激发他们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前进的愿望的动力,同时也激起他们那种只有成功才会有的愉快情绪。

(2)改革班集体的管理机制,确立学生在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自我完善、个性发展成为现实,促进学生努力进取,追求成功,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形成。让学生在集体中有着自己一定的地位,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也担任各种班级职务,大到“值日班长”,小到控制电灯开关的“节电员”,负有特定的集体的期待。让学生在一个有着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的班集体中学习、生活,学到今后走上社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满足他们自我完善、发展个性的需要,增强自信感,进而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

902班的傅××,初一进校时,学习成绩差,性格孤僻,对班级漠不关心。我多次找他谈话,对他提要求,都无济于事。半学期后,我和他的班主任走访了他的家庭,了解到这个孩子是非常值得同情的:父亲死亡,母亲改嫁,从小与年迈多病又无文化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通过家访我明白:他自卑、冷淡、不求上进与他的经历和缺少关爱是有很大关系的。从此以后,我从关爱入手,与他平等交往,用爱心温暖他孤独冷漠的心灵,以爱心排除他的失落感,并适当解决他生活中的困难,过年过节给他和奶奶爷爷送去慰问;同时把他身上存在的闪光点放大、表扬。学习上多加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自卑心理逐渐消除,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慢慢养成了。到了初二年级,他成为班级的得力干部。

2.适时鼓励,增强自信心

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细心的教师会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要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如,我们班上有一位男生在体育课上生龙活虎,可到了教室就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不理想。于是,我告诉他:“你在球场上顽强拼搏,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我相信只要你把这股劲用到学习上,你一定会进步的。”这样既表扬了他的优点,又给他指明了改正缺点的方向。经过多次的激励和表扬,我发现他在以后的课堂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多激励使他增强了在学习上的信心,最后这位男生各门功课都位于班级中等。

策略三:完善自我,发展自信

1.赞扬激励,发展自信

学困生一般挨批评较多,受表扬较少。他们对老师和同学的褒扬之辞特别渴求。美国著名大企业家玛丽凯认为,“赞美是鼓励下属的最佳方式”,而将批评喻为“三明治似的隐藏在两个大大的赞美之间”。教师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对他们的褒贬应巧妙相结合。这样容易激发他们内在的自信心,激励其上进心。学困生在受挫折后更加渴望别人能尊重自己,要求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与信任。如果他们经常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讽刺、挖苦和贬斥,就会使他们更加自卑而抬不起头来。这样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学困生一旦在自卑的基础上又产生逆反心理的话,对其“成才成人”的教育就会更加困难。

902班有一个学生,初一第二学期从外校转过来的,对英语不感兴趣,成绩也较差,但有一次她的作业写得非常好,既准确又工整。我便在她的作业本上及时写了几句表扬的话,后来发现接下来的几次作业她都做得很好,也在课下主动问我英语问题了,后来他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种事例数不胜数。事实证明,老师只要能注意发现其兴趣和特长,并及时加以激励培养,他们就会有所成就。

2.搭建舞_,找到自信

教师应看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给他们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使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当学生赢得大家佩服的目光时,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时,自信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本人在英语课堂中经常让学生两人、三人或四人小组进行对话操练,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句式的问答或对话的表演。在分组时,有意识地进行好差搭配;表演对话时,学生如果忘了,鼓励对话伙伴或其他同学轻声提醒,使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找回学习的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享受胜利的欢乐与成功的喜悦,这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语文课殷老师,在课堂上开辟说话、演讲的舞台,让学生在不断的准备、上台、交流中,拓宽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激发了信心。

成功自信教育已转化为对学生的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普遍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入手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成功自信心理只是培养高素质新人的一个非常基础的方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通过自信教育,促进学生建立自尊、自信、主动、积极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实施。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学生,才能激发出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得到主动发展,才能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才能在学习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冷静沉着、坚韧不拔,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涂光浑.教育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