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6:43: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劳动教育课的意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课堂氛围;师资力量;教学评价
目前,高中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深入到各个学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但是,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劳动技术课堂绩效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实践出发,从课堂实施教学、师资力量建设等各方面出发,提出一些有益于课程建设的意见。
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目前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关的教学实践也在全面铺展开来,但是很多地方还因为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作用,存在应试教育的导向,这就导致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导致课堂氛围不够好。不够好的原因在于,学校对课程投入的资源少,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的倾斜不够明显。因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重视,认识到虽然它不是主课,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好的条件。
二、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和培训工作
劳动技术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是一个通病,往往是能力不强的教师或者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或者专业对口的教师在多年的教授后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与显示需要不相符,导致师资力量跟不上。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高校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让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跟得上高中课程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对目前的教师队伍加强二次培训,少一些理论性知识,多一点实践教学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开发课本资源,做好教学工作。
三、构建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目前的教育理论是强调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这就对教学资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按照教材来还要去补充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这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更是难点和教学焦点。学校和科任教师要充分发掘资源,积极开发校内外、课内外、网络内外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挖掘好的教学资源。同时,要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参与到教育资源开发的实践中。除了理论性和书本上的教学资源之外,各方面要尤其注重实践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工作,要多强调实践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作用,对实践性尤其是生活中易采用、易贴合教学要求的资源尤其给予重视。
四、加强教学评价工作
一门课程教学好坏,评价和反馈是关键。只有考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才能评判这门课的教师是否尽心尽力、课程开展得是否有效。因此,要加强对教学的评价工作。一是要抛弃以高考评价一切教学成果的唯一性标准,因为高考对劳动技术教育基本不考查,因此要把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性和结果性、阶段性和日常性评价结合起来,考查这门课是否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了他们各种良好的素质,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同步发展等。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工作。目前的评价是单向性的,主要针对教师,而忽视了教学另一个主体――学生。因此要做好教学评价配套工作,把对学生的全方面考查纳入课程评价的视野中来。比如可以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否有意识地运用了各种技术方面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技术工具,还可以考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是否有意识地利用了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更加多元的评价,才能让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
总之,劳动技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各位同仁在教学中加以认真解决,这样才能教好学生,做好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企业的含义和基本分类;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 2.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和联系;公司制的优点,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何依法设立一个公司;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以建立公司制为目标。
(二)能力目标
1.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2.在学习经营公司时,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公司,从而提高学生将来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分析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创办公司、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2.使学生深切认识,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3.增强学生依法设立公司、依法经营等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公司制企业;公司的经营。
(二)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三)教学方式及手段
教学方式: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设问法、讲授法、情景设置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三、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生产什么消费什么,我们每个从每天都在进行各式各样的消费,我们消费的这些有形无形的商品都从哪里来的呢?企业对于同学们并不陌生,请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企业?
同学举例:中国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等等
在这些企业中,我们可看到有些是股份有限公司,有些是有限公司,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还有我们所说的公司=企业吗?在以后我们怎样去创建自己的公司呢?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板书)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板书)
一、 公司的类型(板书)
(一)企业(板书)
1.含义(板书);2.类型(板书)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一:
下列哪些属于企业?(BCE)
A、中国科技大学;B、中国人寿保险公司;C、沃尔玛超市;D、故宫博物院;E、乌蒙山水泥发展有限公司;F、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教师总结: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总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板书)
(1)公司的含义(板书)
(2)公司形式(板书)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二:
企业=公司吗?
教师总结:无论哪种企业,都有一定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除去公司制企业外,我国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多媒体展示)
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划分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制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
(多媒体展示)模拟创业
情景设置一:
10年以后,在坐的每位同学手里有50万元的创业基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你们如何是进行创业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提示:小组成员可自由选择,可自己个人创业,也可相互合作)讨论内容包括:创业的形式,公司名称,经营对象,注册资本,股东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公司的机构,小组各成员在公司所担任的职务等。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各自的优缺点。
(多媒体展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主要区别
(2)公司的组织机构: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多媒体展示)公司的组织机构图
(3)理解法人要注意与自然人的区别。
二、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板书)
(多媒体展示)模拟创业
情景设置二: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坐的各位董事长,总经理如何经营自己的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的公司经营不善,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板书)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板书)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板书)
经营战略是指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经营战略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如何进行投资、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如何开发市场等。
举例:海尔从原来的涉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级品牌,首先归功于它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板书)
举例:海尔从亏损147万到今天全球营业额600多亿,81%的年平均增长率。最主要取决于两个字:创新。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板书)
举例:海尔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语,叫做“真诚到永远”。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
⑷其他(板书)
3.公司经营不善的后果(板书)
经营的目的是利润,兼并的核心是竞争。兼并、破产与“强强联合”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利益。
(1)企业兼并(板书)
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1+1>2
举例:海尔兼并案例
(2)企业联合(板书)
它可以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破产(板书)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举例: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导致破产。
按照市委组织部、原市科干局《关于选派科技人员到郊区县担任乡农工商总公司科技副经理的通知》(京科干〔1992〕4号)精神,我市从1989年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党政机关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京郊乡、镇担任乡镇科技副经理。目前这些同志大部分已经退休,一些企业的同志反映退休费偏低,我们考虑主要原因是,按照当时我市企业职工有关养老保险缴费的规定,从企业选派的人员应按照本人原企业的工资总额做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缴费工资基数中不应包括非本企业的收入,因此这些同志任职期间的缴费工资基数中没有包括乡镇企业发放的补贴等收入,造成“过渡性养老金”偏低。这些同志要求将任职期间乡镇发放的补贴等收入纳入缴费基数进行补缴。鉴于我市对补缴养老保险费有严格规定,1996年对职工个人缴费清册后,原则上不允许补缴。但考虑到这些同志情况确实特殊,为解决矛盾,经研究,允许这部分人员补缴养老保险费,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此次允许补缴养老保险费的人员范围,仅限于按照市委组织部、原市科干局《关于选派科技人员到郊区(县)担任乡农工商总公司科技副经理的通知》(京科干〔1992〕4号)精神,符合有关组织手续,选派到乡、镇担任科技副经理的人员(名单附后)。
二、补缴时间为1992年10月至1998年6月之间在乡镇担任科技副经理职务期间,并且缴费工资基数中没有包括由乡镇发放的固定生活补贴的。
三、考虑到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为避免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不平衡,补缴金额定为在乡镇任职期间,由乡镇发放的固定生活补贴每人每月300元进入缴费工资基数,按规定比例补缴,只补缴个人缴费部分(补缴金额=300元×规定的比例×任职月数)。
四、上述人员按规定补缴后,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由所在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补缴后的缴费工资基数重新核算其养老金,并从次月起,按新的标准核发养老金,以前不予补发。
五、补缴人员名单及在乡镇任职时间、期限需由原乡镇(或单位)、县组织人事部门及市人事局三个部门同时盖章后有效。
主持人提示:德育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使学校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处规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课程,高一40课时,高二30课时,高三15课时。从劳动教育课开设初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简明教材,经过不断完善,成为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该教材曾在2014年省级高中课改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清扫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园责任区的划分、劳动效果的评价等。学校还专门为劳动班级制作了工作服装,先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为了沿用至今的绿背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劳动教育课又逐渐整合了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清扫校园维护校园整洁外,劳动轮值班级还承担了每日的升降旗仪式、课间礼仪执勤、考场执勤等教育活动。随着劳动课的开展,学校对学生打扫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推垃圾车不能用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洁工人进来收拾;给垃圾桶换垃圾袋,袋口覆盖要达到8厘米,追求整齐美观。学校希望通过这样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身边事、细小事,教给学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务实的工作态度。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由学校德育部门协同少先队大队委,对各项劳动进行评估,配以相应数额的星光币。完成该项劳动就获得相应数值的星光币,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数额的币值。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期初进行一次性的劳动项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两月进行一次更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以上班级劳动,一项校级劳动,这是期末评选“星光学生”和“十佳星光学生”的必备条件。每月最后一天,学生可以把一个月积攒的星光币存到星光银行,星光银行进行登记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学生获得的星光币,可以购买学校图书馆的折旧图书,可以参加校园贸易节的拍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淘宝拍拍乐贸易节,也可以使用星光币购买贸易节的各种物品。《星光币劳动创业》德育课程体系,是以学校公共福利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通过对班级、校园内涉及的各项劳动进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开放的认领形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而通过发行校园星光币,把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积极创业思想。通过星光银行的开设,让学生初步感受货币流通,渗透理财理念。
体现校本课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我校的劳动教育,是从和学生生活最紧密的“吃”开始的。从一年级就开设厨艺课,请厨艺大师给他们上课,从包饺子到做寿司、从炒菜到煲汤,学生按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然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周末回家偶尔还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惜粮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学校厨师等。学校还开设了手工课、泥塑课,每个学生每学期还要认领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顾和养护,每学期定期开展“美丽的班级我的家”活动,整个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学生完成,低年级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通过微信展示,并展开拉票活动。班级打破了以班长及各种委员为干部的组织结构,学校打破了以学生会等常规的学生组织,全部以小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组织机构,校园卫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发、自动、自觉、自愿。通过每个人亲身参与,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园因我而改变,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唤醒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而带动自己各方面不断提升。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在重庆市南岸区区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校始终将“让动手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行动指南。学校组织了“播种在春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种植蔬菜和花草,见证蔬菜等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责任意识,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长过程的魅力,进而塑造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同时,我校借助开展“左手游戏,右手生活――培养鼓娃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手工零钱袋、水果拼盘等生活用品,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劳动中体验幸福。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融合国家和省级课程,开辟校本劳动养成课程,编写了《学会生活》教育读本,按照“自理习惯、家证服务、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生存技能”六个板块来设计。每个年级各板块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贯制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学年度技能竞赛计划,并以此来规范各年级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活动。学期初在家长会上将竞赛项目布置给家长,各班级在学期中进行班级海选,学校择优在家长会上进行技能展示竞赛。上学期各年级预设的习惯类竞赛项目为:一年级“我会系红领巾”,二年级“我会系鞋带”,三年级“我会装书皮”,四年级“我会整理书包”,五年级“我会擦桌椅”,六年级“我会清扫地面”。这样做,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六年中都能学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劳动教育硬件,添置“四维一体机”“标本室”“探究室”“劳技室”等教学设备,为学校劳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试验田,加之集镇周边工厂商铺较多,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
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劳技内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或多或少蕴含着一些劳动教育内容,因此,“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成为新的着力点。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学校提出办“有灵魂的教育”,教会学生以劳动获取幸福体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一周一课时的基础上,发动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所在学科蕴含的劳技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技教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挖掘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告诉学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有的老师甚至将数学课开在了食堂,孩子们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包饺子。利用这一主题先学厨艺,在“劳动”之后,老师才开始教学生进行数学的“统计”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园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观赏植物60余棵,还有石榴、樱桃、枇杷等果树100多棵。学生亲身体验选种、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环节,教师让孩子们观察树木、花草、麦苗以及蔬菜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的照耀下,孩子们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长大。
安徽省芜湖市棠梅小学校长沈鸿:学校十分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学生劳动实践纳入德育系统中。学校利用班队课和手工社团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劳动教育。此外,在学校每学年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活动中,会专门举行两次主题劳动教育活动:5月“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11月,结合素质教育开放周开展的“劳动大比拼”专场比赛。今年5月开展的“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体现了学科整合、全员育人的特点: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了劳动作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绘画作品,有描绘交警指挥交通的,有描绘清洁工扫马路的,有描绘园丁修剪树枝的……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学生向往的方式拉开了劳动的序幕;班主任组织一次室内大扫除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大扫除活动,包干到人,分工劳动,清扫绿化带、洗擦宣传栏等;音乐教师教唱《劳动最光荣》等劳动歌曲。通过“画、做、唱”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孙怡: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实践课是国家课程,是劳动技术课实施的主渠道。学校从学情入手,设计了“衣食起居的劳动习惯、社会生存与生活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三个综合实践课主题,分三个年段,板块推进,实施国家课程,很好地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面;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生物与种植、化学与生活、物理与维修等,把劳动技能有机地植入学科中,体现了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学校还倡导特色教师开发个性课程,例如军模设计课、光与电的探究课、保险与营销课……鼓励教师以生为本,各尽其才。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模范作用。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我校通过组织开展“今日我当家”主题活动,激发小学生做家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促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活动内容有洗杯子、倒垃圾、扫地等,并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成果,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劳动兴趣,形成一种带动、交流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中,促进人的发展,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技之长。
一、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1.可有可无,不受重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劳动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常把劳动课让给语、数、外等主科。
2.教师队伍严重不稳定
由于对劳动课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学校没有固定的劳动课教师,主要是由班主任或年龄偏大,身体不太好的老师担任。由于忽略了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对劳动课教学管理随意,教师不备课是普遍现象,对课堂教学的检查、评价不落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付的成分较大,课堂教学难以体现劳动课的学科特点,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3.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
由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科研意识不强,平时很少钻研教法和学法。因此,劳动课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师只是把劳动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很好的利用学与练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劳动能力的形成,如许多教师上制作课时,前半部分全是教师的示范操作,后半部分则是学生机械重复教师的操作,依葫芦画瓢,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带来的思考
1.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开设劳动课,并把劳动课上升到同其他文化课同一高度来认识,配齐配好劳动课教师(注意老、中、青结合),开学前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熟悉教材,理清教材体系,把握教材脉络。健全教研网络组织,把劳动课也列入教科研活动中,建立集中备课制度,每学期组织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操作技能评比,不断发现优秀教师,培养该学科的骨干教师,以此来推动该学科的发展。
2.从“传统”走向“现代”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直观演示往往讲解不清,学生一知半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这都使学生的技能得不到提高,而此时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把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示范过程展示给学生,特别的形象、直观,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现在农村有的学校计算机能上网,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以便把最新的信息及时吸引到信息资源库中来。
3.做好“结合”的文章
⑴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如能渗透劳动教育,效果则较好。在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发动学生采集植物标本,进行实验操作、实践调查等。
⑵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德育活动中,能使小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如学习叠被子、梳头、打扫卫生后,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帮助老人叠被子、打扫卫生,并开展评选“劳动小明星”活动,教育效果显而易见。
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劳动课的有些内容,如包饺子、插花、钉纽扣等,由于受到条件限制,课堂上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践机会,需回家实践,教师必须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督促学生,从而培养良好习惯,使学校与家庭架起共同培养教育学生的桥梁,让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学会生活,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情况,实行因材施教。
2.注重劳动素质的培养
小学劳动课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质,劳动素质养成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劳动,学会劳动,热爱劳动,从事劳动,成为具备一定劳动素质的合格劳动者。
⑴树立劳动观点“伟大的智者”伊索告诉我们:“人们的真正财富是劳动的本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诚实劳动致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必须相结合等。
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参加劳动,认真负责,爱护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反对奢侈浪费,引导学生把勤劳与智慧巧妙地结合起来,大胆进行创新等。
⑶增强劳动能力。个体的劳动能力是有差异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和劳动实践逐渐形成。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仅只是几句口号,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制定科学的评价学校、教师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机制,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要杜绝学习成绩一好遮百丑的片面认识,德育乃五育之首,五育全面发展,切不可偏废。
二、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个性是人的综合素质体现,个性教育着眼开发青少年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他们的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者应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特殊情况,使其取长补短。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选择能力,找到个人才能与社会的结合点,使教育变为主体的“自由自觉”活动,变为个体的“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主动地去追求、自觉地去接受。人的个性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素质教育保证着个性发展的正确方向,个性发展为素质教育提供内在依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校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统一体,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力求做学生的导师和知心朋友,凡事做到以身作则,体现出“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的师表形象。对学生及在师生之间始终坚持公平的原则,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失时机地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形象。师生关系一旦融洽相处,工作就容易开展,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一份爱心、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次表扬都能引发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使学生铭记在心,终身难忘。因而,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四、抓教学,重集体活动,开展好课外活动。
各学科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渗透素质教育。同时重视集体活动中的素质教育。集体活动是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充满竞争的各种竞赛活动,赏识成功教育与正视失败同样有价值。课外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质量,学校及教师应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长的课外活动,如:成立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生命科学小组等,并定期组织活动,有专人指导,力求做到全面而又有所长。
五、发挥心理教育课的作用。
心理教育课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教育、健康的情感教育、社会及人际的适应教育、青春期的心理教育、健全的人格教育、爱国主义的国格教育。学校可开设心理健康课,并尽可能创设意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六、加强劳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做家务。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造成孩子生活能力低下。“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乃生存之本,通过对劳动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轻视劳动的观念,培养起劳动的情感,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劳动,体会劳动艰辛的同时,也体谅父母、别人劳动的辛苦。要相信:只有参与劳动,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勤俭节约,把勤俭节约与热心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结合教育,即可一举两得,使学生的劳动观念不断增强。
七、严密的管理制度和依法治校是保障。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坚持“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宗旨,切实加强校规校纪建设,确保学校规章制度的落实。在评价上可采用个人德育评分及班级月量化考核及“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争创等。同时聘请法制宣传员进行法制的宣传教育,走依法治校、依法兴校之路。
八、社会、学校、家庭、师生共创育人环境。
近几年来,我省许多城市中小学开设《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等地方课程,农村普通中学实行“绿色证书”教育,坚持对学生进行包括劳动技能、社会实践在内的综合教育,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但从大范围看,这些课程的开设还很不平衡,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在师资、场地、教学设备方面缺乏,社会对开设这些课程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劳动技能教育等仍然是晋通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
被扭曲的劳动教育
去年秋季,笔者曾对某县10多所农村初中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调查手记之一:地方课程尚未登上“大雅之堂”。在少数学校,诸如《花卉栽培与营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经济动物饲养》《优质农作物栽培与管理》《名优林果栽培新技术》等课本,包括任课老师都很少翻阅。这些课程虽然纳入了教学计划,也排上了课程表,但因没有确定专、兼职教师,也不要求教师备课,实际上形同虚设。问起地方课程开设情况,有位校长喟叹:“难开展啊!升学压力大,这些地方课程很难顾得上。咱们关起门来说,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这些课程,不就是以前劳动课的翻版吗?它能堂堂正正地登上大雅之堂吗?”
调查手记之二:家长越俎代庖。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孩子能考大学,把孩子必要的劳动,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全包下来,个别家长还到学校替学生做值日。一位高三“尖子生”接到某高等院校录取通知书,邻居们前来祝贺,其父却眼眶湿润。“孩子从小没了娘,他是家里的独苗,我能不心疼吗?为了使他将来有出息,大小家务活儿我全揽了,连袜子、裤头也没让他洗过一次。孩子这次远离家门,我担心他生活上难以自理……”这位家长边说边抹眼泪。
调查手记之三:地方课程教师被看作“矮人半截”。某教师这学期改教“绿色证书”教育课,几位好友讪笑说:“农村人谁不会种菜种庄稼,还要老师教?莫不是不务正业,领着学生闲玩?”家里人也时常嘀咕:“教了十几年书,越教越差劲儿,往后晋级、评先,能挂边儿吗?”朋友家的独生女圆圆放学后戴着小红花一蹦一跳回到家里,高兴地说:“今天班里打扫卫生我表现得好,老师奖给我一朵小红花……”话没说完,其母上前扯下小红花摔在地上:“真是个榆木疙瘩脑袋!人家学习上争第一名,你却只会出笨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你们老师也太缺德了,老是让学生干活儿!”
调查手记之四:劳动被作为惩罚的手段。有些学校的个别老师,对违纪学生实行劳动体罚。某教师立下班规:哪位同学旷课一天,罚他值日一周;损坏桌凳、门窗,罚他打扫一周厕所;打架斗殴,罚浇半学期花圃。这种所谓的“劳动教育”,往往被学生视为“劳动改造”,导致他们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鄙视、厌恶劳动。
忽视劳动教育的后遗症
削弱、轻视劳动技能教育,势必给青少年学生留下“后遗症”。
“后遗症”一:四体不勤,自理能力差。“如今的孩子真懒!”不少家长虽为此怨气满腹,但仍“乐为子孙做马牛”,使孩子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成了生活上的弱者。现在不少孩子到了十三四岁连叠被子都不会,连内裤、袜子都不洗,连家常便饭都不会做。孩子进了大学还需父母轮流打扫寝室的怪事也屡见不鲜。在某市勤工俭学工作座谈会上,一位农村中学校长谈到学校组织学生到新校舍建筑工地搬砖,两位女生掏出新手绢,衬在砖下,二人合抬一块砖。“现在的学生大多娇气,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既碰不得,又害怕风吹日晒。”一些老师这样说。
“后遗症”二:不尊重劳动人民。工人紧张繁忙八小时,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平凡的劳动使我们的衣食住行得以保证。然而有些学生却嫌弃劳动人民,说他们“黑、脏、傻、粗”。某示范性高中一位女生,其父和叔父均在矿区工作。五一劳动节期间,矿区放假,其叔父、婶母到她家做客,中午吃饭她说啥不肯入座,独自跑到外面的饭馆里吃。晚上看电视,众人正看到热闹处,她上前将电视机关掉。客人走后,她嚷着说:“挖煤的,来这干啥哩!”
笔者前不久随平顶山市职成教育考察团到河北省某县考察,路过天津在一家饺子馆就餐。尽管考察团成员多为处、科级干部,可由于“衣着朴素”,引起一个娃娃的反感:有个七八岁的男孩儿拉着其母的手踏进饺子馆,扫视一下我们几位,生气地说:“真烦人!今天遇到的都是农村人。妈,咱不在这儿吃啦……”
“后遗症”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观念淡薄,不珍惜劳动成果。由于极少参加体力劳动,孩子们很难有“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体会。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比穿戴,赶时髦,花钱大手大脚,成为家里的“消费中心”。
一位中学教师反映,有些学生吃鸡蛋、馒头或面包时,咬一口感到不对味,就随手扔弃。他所在的学校学生每顿饭都要扔掉两三桶饭菜。不少学生学习上不愿吃苦动脑筋,一味追求吃喝享受,不良风气便逐渐滋长起来。有些学生凑到一块儿就比谁的服装面料好,谁的皮鞋、运动鞋款式新,谁的手机高档。一位农民告诉笔者,他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寒假回到家里,饭后竟用半个白面馒头擦碗,擦过后一扔了之……老人气愤地说:“我当时训斥他,他还说我不懂什么‘物质不灭定律’。这孩子扔父母的劳动果实毫不害羞,日后能不挥金如土,能不扔公家的财物吗?”
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
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劳动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技能、社会实践等教育,旨在使学生认识劳动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艰苦朴素、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并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文化基础知识和劳动技术方面,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普通教育中,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劳动技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之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纲要》提出:“加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一位著名教育家也说过:“教育不但要发展孩子的智力,还应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没有少年儿童劳动的幸福,就没有教育的一切;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少年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劳动创造一切,劳动使人体魄健壮,劳动使人幸福愉快。适宜的体力劳动能使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在劳动中既动手又动脑,不仅学到了生产、生活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而且开发了智力。“少年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指尖上。”这话很有道理。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可以锻炼体力,培养毅力,磨炼意志,增强体质。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课程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劳技课在注重通过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备应用科学技术于生产劳动之中的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渗透其中,以使素质教育的重点能在劳技教育中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我们结合小学劳技课教学,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实际出发,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重视激发创新动机
以往的劳动教育主要以“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引自《劳动课教学大纲》)为基本目的,尽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同上),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是被忽视的。正如德国心理学家威台海姆所说:“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想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见,当今的小学劳技课,如果仅仅以传授学生从事某些劳动技能为目标,只是机械地教会学生重复操作,就不可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跟上经济、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才能使学生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1.结合劳技课教学内容,及时介绍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新创造、新产品。科学新发明、新创造、新产品是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独创性思维的辉煌成果,凝聚了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让学生直面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涌现的新发明、新创造、新产品,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如我们结合《养蚕》《采桑》和《学刺绣》等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了日本的养蚕研究最新成果――他们养的家蚕不吃桑叶,而吃科学配制的饲料。这一养蚕新方法大大提高了丝绸生产质量,对我国的丝绸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现在,我国的最大丝绸生产基地吴江市也已引进这一养蚕技术。这就是国际竞争,也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了解了传统养蚕技术的创新成果后,学生普遍感觉到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了民族生存的危机感和面对未来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竞争意识。
2.结合劳技课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生平故事。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包含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创造发明经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生动的现实教材。劳动课教学中,给学生适当介绍科学家的生平故事,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奋发学习的榜样,更能激发学生确立长大后为创造发明奉献终生的大志。如结合学习农业种植劳动内容,我们给学生介绍袁隆平培育超级水稻,登上世界绿色革命顶峰的故事;结合木工制作劳动内容,介绍鲁班、蒯祥的传奇故事;结合学生家电使用的劳动内容,介绍爱迪生、钱学森终生致力于科学探索的故事。由此,教育学生向科学家学习,胸怀大志,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使命感。
3.结合劳技课教学内容,适时介绍有关的历史故事。我国的近代史是一段由于科学技术落后,惨遭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的历史。结合劳动教学师生共温这段羞辱史,可使学生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从而坚定未来从事科技创新的决心。如我们结合学习《制作“动”画――》《做舰艇》等内容,向学生简要介绍林则徐,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个壮举,但当时满清政府腐败,武器装备非常落后,最终归于失败。这一历史故事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教兴国”的紧迫感。
二、勤于引导创新实践
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指出:“至于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们一些例子,让他们参与,在一种从头到尾的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创新,只有通过直接经历,才容易理解创新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创新实践――创造性劳动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积累和形成是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获得创新灵感的基础。学生的创新实践可以在课内通过完成劳功作业来实现;也可在课外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兴趣小组活动来实现。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共享创新过程和可能产生的成果,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到新的境界。
如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举办的“做风车”比赛中,当三(3)班48位学生各做成了一个纸风车后,教师向他们提出:“能否为全班48只风车做一个精致的造型?”经过讨论,孩子们想出了一个方案:做一辆小火车模型,把风车插在火车两侧,一定很新颖别致。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小火车能不能开呢?”有学生提出,车轮就用现成的赛车轮子代替;又有人提议,可以给小火车装上赛车的小马达,一只不够就用两只、三只……使它能开动起来;火车一开,车上的风车受流动空气的推力就会转动起来。他们说干就干,分工合作。通过全班学生动脑动手,一辆电动小火车模型终于制成了,上面插满了五彩缤纷的纸风车。开关一开,小火车自己跑了起来,纸风车跟着飞转起来,孩子们禁不住拍手欢呼。在全校50多个班级的风车比赛中,他们获得了全校唯一的大奖。这样的创新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大家普遍反映获益匪浅。
三、注重激励创新精神
教学评价既指向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还指向学生今后的学习行为,它对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发挥着导向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课程评价”部分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往的劳动课成绩评价,偏重于对劳动成果和劳动态度的评定,显然,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劳动课评价体系必须加以完善和改革。为此,我们把“有无创新精神”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把劳动成果、劳动态度和创新精神综合起来考虑,并改变以往的百分制和单纯的等级评定方法,采用“三星制”方法评定。基本上达到目标就打一个星(“”),较好地达到目标就打两颗星(“”),三个方面都很好的打三颗星(“”)。倘若在创新思维和创造上有突出表现的甚至可以打上四颗星“”。每次上劳动课,教师都要鼓励学生不忘创新,提示学生要“多想一想有没有更好一点的设想和办法”。每节劳动课的总结评价,都要对有创新尝试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例如在学习《清蒸鳊鱼》一课时,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烹饪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操作实践。同时,教师提出:“怎样使你们一组的清蒸鳊鱼在色、香、味、形等四方面胜人一筹?”学生们积极动脑,纷纷出谋划策:有的给鳊鱼背上划出花纹;有的把葱花、姜片围成图案,并加上好看的红辣椒丝;有的在出锅时淋上香喷喷的麻油;也有的给蒸好的鳊鱼浇上番茄酱。由于大家都有创新探索,清蒸鳊鱼制作得各有特色,老师给每个小组都打上了“”。
又如,二年级学生学习《剪贴小鸟》时,有位学生没有按规定要求把材料上印制的“小鸟”剪贴到底版上,而是把材料边角上一群小鸟图样的花边剪贴了上去。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原来的小鸟太大了,贴上去不好看。边角上的小鸟贴上去,才像是天空中飞鸟。”虽然这样的剪贴似乎不合“要求”,但从实际效果看这位学生的想法又合情合理,于是评价时老师给他打了四颗星“”。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育;生活化;多样化;自主化;开放化;创新化
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公民的重要素质之一。下面就结合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体会,对其实施的策略谈一点肤浅的看法,愿与大家齐讨论,共进步。
一、坚持劳动与技术教育生活化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服务。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应坚持劳动与技术教育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如:在引导学生制作《万花笔筒》中,先引导学生调查生活中笔的放法、多种笔筒的特点及存在的缺陷,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方法,利用现有资料设计一个方便实用的笔筒;学生的杰作会令人大开眼界,有的学生用饮料瓶子制作成精致、美观的笔筒,有的学生用各种纸盒制作成笔筒等等;从它们的加工难度来看,虽不算很大,但可以看到学生在调查、准备及材料收集方面下了功夫,这才让我们看到了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形形的笔筒;在此过程中学生开阔了思路,广泛地利用了生活中的废旧资源,并渗透了环保教育。
二、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多样化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如简易制作、手缝、种植、饲养等等,其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实际来确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如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做一些纸工、泥工、穿袜子、系鞋带、扣扣子、戴红领巾、搞好个人卫生、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活动,可以采用比赛、表演、游戏的形式;中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学会洗衣、植树、饲养等;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要求他们学会做饭、洗衣服、缝补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让学生学会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深化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
三、强调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自主化
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自我服务劳动,这种劳动能够培养日常生活必需的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生的自我服务主要包括在家的自我服务和在校的自我服务;在家的自我服务有自己穿衣服、铺床被、搞好个人卫生、整理好个人物品、做简单的饭菜、掌握常用电器的使用方法等;在校的自我服务有打扫教室或校园卫生、布置教室、绿化校园等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后,还要随时做好督促检查及评价激励工作,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开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等形式搞好家校联系及配合工作,了解学生在家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做的怎样?做后有什么体会等等;并做到经常检查一下学生的个人卫生。要让每天做值日的学生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需要进行改正,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劳动过程中,激发从小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注重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开放化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教室中学,也可以在生活中学,在社会中学;可以是独立制作,也可以是合作完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超越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开放性地学习。教育界近年来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养更是如此,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奔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社会,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体会,才能发展他们的多方面素质。如:把生产线上的工人请来为学生上课、作报告,让学生走出去,到实习基地体会锻炼,能够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从而倍加珍惜劳动成果。
五、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创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