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16: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创新方法
在建筑工程开发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的建筑企业为了能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就必须对其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在建筑工期按时完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 降低施工风险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是工程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中不确定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通过风险管理,加强项目计划、项目执行状况的检查、问题的处理,能够及时的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解决,使建筑项目的决策可以得到更好的数据支持,防止项目决策出现随意性以及盲目性。
1.2 施工效率的提升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提供了一系列各部门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力,提升项目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项目施工的综合力量。
1.3 降低工程成本
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资源平衡、资源的优化、工作分解等一系列工程管理的措施,这样可以更早的制定项目的施工方案,有效地安排资源的使用,特别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些关键的资源和重点资源的使用,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降低施工中的成本。
2、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法
2.1 创新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必须要审时度势的更新和改革企业的管理理念,对于建筑工程的各利益方的关系都能够合理的处理,同时还要确立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工期目标等项目管理目标,最大限度的确保工程项目中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都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从而保证能够很好的实现项目的管理目标。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必须合理处理好质量、成本、安全和工期这四者的关系,并根据相关的项目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在确保能够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前提下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使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
2.2 管理体制创新
在任何一个企业中的管理体制都是这个企业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所依赖的规范标准,当该企业中的规范标准制定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时,会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管理体制,使其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建筑市场调节机制的特点和社会市场经济的特点来对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能够进一步的满足建筑市场要求,在取得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再根据具体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例如:对于某些大型的建筑工程,在体制改革上,建筑工程需要针对具体的项目成立相应的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集中的监督和管理,而对于某些小型的建筑工程,可以安排建筑企业的分公司进行管理,主公司主要任务是提供技术支持和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2.3 组织结构的创新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可以得出,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其仍然和当前的市场不相符合,故应该加强工程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在组织结构创新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的问题。首先,在签完相应的项目施工合同后,项目经理应对相应的人员和材料做出科学的安排,加强材料与人员的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将会增加项目经理的工作量,致使其管理能力的重点有所分散,项目管理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其次,在组织结构创新的过程中,应创建相应的部门,对项目管理中的人员做出相应的安排,例如项目经理的统筹计划、监督管理的系列工作等等。
2.4 创新技术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从而尽可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涵盖了很多领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很多可靠真实的信息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依据,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工程管理体系,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建筑企业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工程管理系统就必须要有专业素质较强的管理人员,他们必须要掌握先进工程管理的技能和知识,同时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的发挥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的作用。
2.5 企业的文化建设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其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同时,领导者应亲身力行,和员工一起维护本企业的价值观。另外,应将企业文化用于企业的制度建设和流程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进而巩固企业的文化。
结语:[本文转自WWW. dYLw.net ]
总之,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依然存在管理方式方法上的缺陷,建筑工程管理方式的创新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转型期,因此,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使得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使得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重要性;管理方法
1 前言
随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也在逐渐提高,而人们也在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和标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严格管理,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对其进行处理和解决,从而突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 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设施较完善,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价值和作用。而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这些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依照工程施工现场的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施工现场状况进行管理和规范,在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同时,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完成。
2.1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依照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确保在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的过程中,能够追究相应责任,从而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当管理工作人员在对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安全问题进行审核,从而进一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和制度,只有保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对各个施工环节的行为严格约束和管理,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实际状况和特点,对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并建立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2.2 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的质量监管体系
当开展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判断与审核,并对其及时改善,避免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相关安全风险。另外,在日常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工作形式的合理性,尽量减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2.3 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些城市中心的施工工程,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对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标记,保证施工现场状况的透明化。另外,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施工材料的环保性,从而进一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方案
3.1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我国当前大部分建筑工程都具备较强的复杂性,从而也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并且其中的施工类型也较多,在这样的状况下,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工艺技术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的合理性。另外,对于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对图纸进行了解,还需要将施工中的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完善和创新,而在实际开展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和价值。除此之外,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和规范,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首先,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确保每一个管理工作人员对流程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责任制度和体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还能够提升相关施工管理专业知识。其次,针对项目工程施工来说,其中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从而突出管理制度和体系的重要性。而在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内容的合理科学性,最终保障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最后,在建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体系的过程汇总,需要确保其内部信息的合理性,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逐渐完善。而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质量与整体工程质量具有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材料质量严格控制和规范,确保材料质量的合理性。由此可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之间都具备紧密的关联,从而提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3 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的管理
对于相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来说,对于建筑工程整体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后期施工具备较复杂的特点,并且对各个环节的施工水平要求也较高,导致在实施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施工现场严格管理和规范,并依照实际施工状况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并且需要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对其内容和标准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最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语
想要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功能,就需要将管理工作水平进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施工中出现安全的问题,所以,只有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最终才能够保障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杰.探讨现场管理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J].江西建材,2017(10):289+294.
[2]周小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 [J].江西建材,2017(6):276+281.
【关键词】工程量管理;设计阶段;主要问题;解决方法
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资料要全面、详细、明确,以避免进入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阶段时,出现多次修改施工图的情况。有些设计单位为了赶进度,设计资料未经仔细审查就匆忙出台,提交的设计图纸粗制滥造,错误百出,这必然会导致后续项目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或者是开展的难度很大。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设计阶段工程量管理工作中通常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设计方或业主方对设计需求分析不透彻
我们知道设计方案一定要满足设计需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论是业主方还是设计方都会出现对设计需求分析不透彻的问题。业主方可能会在提交设计需求表时,遗漏部分设计需求,从而导致以后出现设计变更。
设计单位也会因为与业主方的沟通不够,没有透彻理解业主方的设计需求,从而造成部分设计不能满足业主要求,从而也会导致设计变更的出现。
下面就是我们在结算审核工作中碰到的一个典型案例:
×××工程,中标价为6625128元。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三项变更:
(1)主变室原提升门变更为不锈钢折叠式隔音门(双复),主变大门规格为7000㎜*8000㎜,共4樘,总面积为224平方米,每平米按900元计补价差,增加造价201600元(不含税费);
(2)围墙原铁艺大门变更为不锈钢自动伸缩门,总面积为26.40平米,每平米按1000元计补价差,伸缩门电动装置另按实计取,合计增加造价29400元(不含税费);
(3)原木质防火门变更钢质防火门,总面积为91.20平米,每平米按120元计补价差,增加造价10922元(不含税费)。
如加上税费36960元,合计增加总造价498960元,变更增加造价占合同价的7.53%。
出现上述设计变更可能是以下三个原因:
①原批复概算太低,设计只能降低建筑部分的设计标准,以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
②设计对该项目的外部环境考查不够,使得外立面无法与周边景观相协调,最后只得提出设计变更。
③业主方在原来的设计标准上提高了标准,引起了设计变更。
总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设计方(或者是业主方自身)没有透彻理解、分析设计需求而造成的。
2 设计过程中各个相关专业之间衔接脱钩
大家都知道,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是由各个不同的专业工种设计而成的,每一个工种负责一项专业设计,这当中如果各专业之间没有衔接好,那就经常会出现非常麻烦的问题。
如×××工程,当土建施工完毕后,电气设备安装理应进场施工。但是当设备拉进施工现场时,发现了进户门太小,设备无法移入室内,故只能把已砌好的墙敲掉,并增加设备吊装平台,把设备移入室内后重新把墙砌好。该项目因为设备安装尺寸与土建结构尺寸冲突而引起的土建返工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此类情况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以下后果:
(1)增加土建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安全系数。
(2)对主体工程的结构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对于返工工程量的认定,增加了业主方的工程管理难度,容易引起结算争议。
(4)增加了造价控制的难度,甚至会造成造价的失控。因为返修工程的单价一般是没有相应的投标价可以参考的,一般按实际市场价(包括人工价、材料价、机械台班等)予以结算。本案例工程因为设备与土建尺寸不符而造成的土建返工,增加的造价将近100万元。
(5)因为增加了工程量,势必耽误工期,从而造成施工方的费用及工期的索赔。本案例工程合同工期为300个日历天,实际工期为380个日历天,工期延误了80个日历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设计变更而造成的,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设计单位的图纸未能及时提交而造成的。
总之,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各设计单位各专业之间、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能够充分沟通,设计图纸能够仔细审查。而不是凭空想当然,就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3 对拟建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的现场情况及地质状况缺乏了解
如一个项目土方的三通一平工程,只有设计单位在很好地了解现场具体情况后,才能避免对图纸的过多修改。同时也还可提高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地质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也务必详细准确,勘察报告所述情况要与地质实际状况尽量相符合。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语句。在现场勘察时,所取的勘察点尽可能的多几个,把整个场地的地质状况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来。地质勘察报告不仅会影响设计方案,还会对工程造价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与不确定性。
如×××工程,地质报告中所述拟建工程所在地的大部分土方为普通土方。但实际开挖出来以后发现勘察报告不准确,实际地质状况不是土方,而是石方!就光这一点,就增加了近30万元的造价。
还有×××工程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原中标价为3980556元,合同外增加了造价2972291元。其中,因地质情况与原勘测情况不符,增加地基处理费250048元,三通一平费用增加了980444元。远远地超出了一般造价控制指标(一般结算造价增加额占合同价的10%左右)。
4 分阶段实施的工程内容界限不清晰
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除了要保持充分的沟通,以正确理解业主方设计需求外,对于需分阶段实施的内容,还应清晰标明相互之间的界线。
因为项目批复等原因,有些项目通常不是一次性施工到位,而是分期施工的。对于分期施工的内容,一般都会在同一张图纸上体现,招标文件编制单位和清单编制单位往往不是同一家单位,招标文件编制单位一般是不太看图纸的,而只是对清单编制人员口头交待说“图张上有的均要计算工程量,计入招标范围”,这样容易造成工程量清单多计工程量,如合同约定是包干合同,这部分多计算的工程量在结算时也无法扣回,等于是多付费用给施工方。
例如×××工程,清单编制时多计算了一台主变基础的工程量,因招标文件规定,如施工单位在约定的时间内不来核对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则视为认可,不调整原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工程量。据此,施工单位坚决不同意将多计的一台主变工程量退出来,从而造成了结算争议。
所以对于分期实施的内容,设计单位应该在施工图中明确标注,哪些内容是本期要施工的,哪些项目是第二期或后期才施工的,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建设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的扯皮现象发生。
5 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1)加强设计方与业主方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高度重视设计需求的分析工作,尽量将设计需求细化、具体化;
(2)注重各个相关专业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图纸内部会审工作;
(3)分阶段实施的工程内容之间的设计界限务必清晰,分割得当,便于管理与结算;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1.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施工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
工程的技术资料,反映的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材料,客观反映了施工的具体过程,是施工单位取得的直接成果,它和工程主体的完成一样重要,对于工程的整体构建和完成及最后工程质量的评定有着重要作用,集中反映了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
2.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
施工的技术资料包括了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和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有文字、图纸、声音图像等,这些历史记录,真实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对于工程的基础、质量和验收等方面都有直接的作用,是工程实施的最原始、最基础的资料。
3.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工程后续管理的依据
工程在完工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后续管理工作。由于环境变化或者人们使用的原因,工程可能会出现一些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问题,由此就需要对工程进行管理和修缮等。而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就是进行这些后续工作的总的依据,根据技术资料才能弄清工程的整体构建和当初具体的施工方案,才能为后续的管理和修缮工作提供帮助,否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
4.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建筑企业的内部财富
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是一个建筑工程从开始设计到竣工交付及评定内容等全部的资料。可以集中反映出一个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水平,能为员工提供工程技术和经验上的交流和参考,对其他的建筑工程起到借鉴和指导的作用,是企业内部的宝贵财富。如果能形成系统全面的资料库,那将会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1.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真实性
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就是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 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一旦这些依据丧失了真实性, 就毫无使用价值。相反, 虚假的技术依据不仅给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的评价带来错误的结论, 而且也给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带来麻烦, 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2.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
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性就是在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时,应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 文件成果应达到规定的广度和深度。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的技术法规,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归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问题
1. 资料中原材料试验的结果并不确切
虽然我国现行的标准对原材料试验取样的步骤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取样方法、频率、代表数量等,但在试验中很难达到理想状态,一是因为参与试验的工作人员水平良莠不齐,二是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或是为了资料管理的方便,或者是为了获得好的经济利益,使得原材料试验的结果并不全面,造成取样缺乏代表性,频率不足,代表数量也不确等现象。这种不全面的试验结果不但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还有可能会因为漏检某些本不合格的原材料而造成建筑工程中出现较大的质量隐患。
2. 资料收集速度与工程施工的进度不同步
原资料的质量决定着工程施工的好坏,也是其过程控制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区别传统的检验型质量管理体系和统计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体现。因此,原资料的供给应该与工程施工的进度同步,甚至应该提前于工程施工的进度。而现实工程施工的真实情况却不尽然,某一材料早已在工程中大量使用,但是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的产品合格证、质保单和材料复试结果却还没有进入工地,以至于有些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整理和收集有关资料,只能在一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结束后,或者整体工程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或集中或分散、边回忆、边收集整理资料,造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与现场施工进度脱节,与真实性脱节。
3.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不完整性
完整的技术资料有助于全面而又系统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不完整的技术资料则会片面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整体工程可能不会一起施工,因为某些原因可能会使局部无法及时施工,而有些单位为保持让工程快速施工,同时保持资料的整洁,就不及时编制资料,或将此部分资料抽出,这也会造成资料最后漏项,影响资料的完整性。
4.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资料纵、横向不交圈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一项管理与技术并重,执行与实践交叉的跨工种的综合性工作。编制和整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工作一个人很难完成,工程中的项目工程师、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试验人员、材料人员等都参与其中,每人只负责编制、整理其中的某一部分,一旦在工作中缺乏交流,或者没有严格与工程施工进度保持同步,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个人整理的部分资料(纵向),就很难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各工种间的技术资料(横向)交圈吻合。
5.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不高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一定要保证真实,这不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有真实性,还是因为真实性是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如若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没有了真实性,就失去了它本来本来的意义。但现如今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甚至在一些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中找不到任何缺点,一切都异常完美,丝毫不切实际。一些建筑工程中,所有的分项工程验收时,不但合格,还没有任何缺陷,甚至在一些对土方工程质量评定中,竟然可能出现基槽开挖后的长度、宽度误差实测值只有几毫米。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几点建议
1. 要解决闭门造车做资料这个问题, 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a. 工程项目必须设专职资料员, 质检员要配合资料员的工作, 每次质量检查时资料员应参加, 并由他记录原始数据, 填入验收记录表中, 工程技术资料要与施工进度同步。b. 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要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监督检查, 不仅要查质量、查安全, 同时也要检查技术资料。c. 工程检测单位要对试验负责, 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出具试验报告, 更要杜绝出具假试验报告的违法行为。d.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质量监督站的管理, 发现有做假资料、出具假试验报告、不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以至采取通报批评、降低资质等级、停业整顿等处罚措施, 以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2. 要解决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这个问题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a. 施工单位应重视竣工图的工作, 设专人管理或由资料员兼管竣工图的绘制。对于不了解竣工图具体要求的,应当先到档案馆学习后再上岗。b. 对于要重新绘制竣工图的工程, 建设单位要负责绘制费用, 委托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重新绘制竣工图。c. 档案馆在收集资料时要严格把关, 对不符合要求的竣工图不得验收, 更不得发放工程档案合格证 。
参考文献:
[1]彭慧军.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8(, 11).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于2000年由国务院颁布施行,把建设项目文件资料的管理纳入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范围,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和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将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管理提升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同等高度,赋予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质量以新的内涵。
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工程建设期间各个环节都会形成大量的文件、图纸和资料,它们是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体现规范标准的载体;是项目成果的重要展示形式;是工程建设及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和依据,也是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交接、维护、管理、使用、改扩建、项目后评价和质量事故调查的重要原始凭证。由于档案具有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以及可追溯性的本质属性和职能,同步收集积累和整理编制好建设全过程产生的图纸、文件资料,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在施工资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较差的质量意识,浪费普遍
质量是关系公路建设是否到位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在如今的施工中,施工方对于其材料方面的质量把控很不到位,相应的检测手段匮乏,同时培训材料员方面未落实,导致其对有关检测知识不了解,从而无法对质量做出正确的评判。同时,材料在未经抽查、抽查频率过小的状况下进场,会导致大量入场材料不符合标准,造成浪费。
2、管理水平不到位,重视度不高
在材料管理方面相应制度不健全 ;对于所存在的制度,执行力度不到位;责任,权利,利益三方混淆 ;相关积极性未提升。同时,对于相关工作者而言,奖惩措施不明确,材料员与保管员职责交叉,分工不到位,积极性被打击等问题也是有发生。而一旦有问题产生,各方就会相互扯皮,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处理。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在材料采购方面,材料员可以独立执行,相关权利较大,若是没有相关的监督措施,很容易使得材料进购、出库方面失去有效控制,而导致施工成本显著增加。
4、缺乏协调观念
工程建设中,材料员、保管员、技术工作者、检测负责人这几方工作人员均是单一的负责其对应的采购材料、保管、技术质量、检验等方面工作,几乎没有配合协作。
5、经济核算工作不到位
施工方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施工材料,施工工期,施工质量这三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到位。使得在施工中,通过采用超出技术要求的施工材料或者增加额外材料的支出来保障施工能在工期内完成以及达到提升施工质量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工期缩短,质量提升的同时,成本也不断增加,使企业无法达到其经济效益。
三、解决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问题的措施
1、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工程资料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要针对施工图纸提出适当的疑问,不断完善施工设计图,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同时要认真填写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具体包括整个工程开工条件和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审查表、工程施工开工报告、材料取样表以及工程整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在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然后办理相关的手续。在搜集好材料后,要做好相应的分类和整理,为以后竣工材料的整理做好准备。就目前而言,工程资料一般分为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和竣工图四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料收集就按照标准的顺序进行及时的分类归档;同时要整理工程监理的资料,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的表格,进行适当的分编号,保证便于使用。
2、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检验记录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原材料的检测和实验。对于工程原材料必须送到检测中心进行必要的检验,保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质检过程中,应注意严把质量关,保证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同时还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将整个工程的概预算、测量情况、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记录,与其他设计报告许可证一起进行整理归档。
3、在搜集资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具体包括施工材料合格证和有效的检测报告,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厂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特别是水泥经过一定强度检验后,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同时作为重要材料钢材的规格、数量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
其次,要认真填报相关的资料。在进行填报过程中,要保证规范用表,要求书写规范,要避免出现涂改的情况,保证材料的耐久性。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表格,要按照不同的监理标准制定不同的资料管理要求,填写报验资料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保证前后一致和内容一致。
最后,收集试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是工程资料的主要来源,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自检、见证取样报告,同时要在每个分享工程和每道工序施工前后都有必要的试验,资料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各种试验,做好实验的记录,保证内容收集完整,使与具体施工的桩号记录、混凝土浇注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保证工程中的大多数资料都相互联系和相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
4、要做好竣工资料整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最后资料的汇总。具体检查材料中是否出现报漏或者错误等情况;同时要对全部的施工工序评定表进行点数汇总,并精确计算和填写工序质量、部位质量以及单位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能真实客观的真实客观的反映出来,再最终完成后,要由监理及业主方的签字进行确认。将所有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和竣工图等资料清单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合理的整理和汇总,进行归档。在整体建筑工程竣工后,要及时有效收集竣工报告、交工验收证书以及施工质量保修书,保证最后的所有手续完备。
四、施工资料检查方法
工程资料的管理,应按其专业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收集整理,做到分类整理按序排列。每个单位工程提供检查的资料应装订成册,都应有一个总目录、卷(盒)目录,册目录,分目录,做到层次清楚,资料齐全,编码完整,便于抽查。
1、测量记录
1.1 工程定位测量检查要点 :其一,施测日期、复测日期 ;其二,坐标依据、高程依 1 据 ;其三,定位抄测示意图要标注准确。
1.2 基槽验线记录 :其一,通过建设方,测绘院所提出的坐标,高程控制点或者工程测量定位控制桩,高程点等作为验线依据。其二,在基槽平面图剖面图设计中,基槽平面,剖面简图的轮廓线要被画出,并将主轴线,断面的尺寸,高程与坡度的数据标注清晰。其三,监理方负责检查意见一栏的签署工作。确保将意见表达清晰,决不允许用“符合要求”这种名词来简单概括。
2、施工物资
2.1 水泥 :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有试验报告。每 500t为一检验批。
2.2 粉煤灰掺合料 :必须有出厂证明文件,按规定复试,有复试报告。每 200t为一检验批。
2.3 砂、石使用前应按规定取样复试,有试验报告,砂、石供应单位提供的碱活性试验报告。每400立方或600t为一检验批。
2.4 钢筋混凝土结构若要运用外加剂,质量证明书或者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是必须提供的,检验报告,产品性能报告,使用说明书等要由有一定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开出。同时,外加剂所含有的相关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报告也要准确完善。若是氯化物成分在其中,检测报告就也要包含相应混凝土氯化物总含量。
2.5 钢筋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现行规范规定取样做力学性能的复试,并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每60t为一检验批。
2.6 混凝土预拌工作 :在预拌混凝土工作中,搅拌施工方对于混凝土运输单,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氯化物,碱含量计算书评估报告等单据,数据要准确全面的提交,并且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提供的期限为 32 天。
3、施工记录
3.1 钢筋隐检 :在隐检记录中,施工图纸编号要明确,较为关键的钢筋原材复试报告编号要注明,同时钢筋竖向、水平不同方面的型号,排距,保护层大小,箍筋型号以及间距大小等方面也要清晰。钢筋绑扎街头长度和垫块规格尺寸也要写明。一旦出现钢筋规模未满足图纸要求的情况,就要及时记录并填写清晰的钢筋代用变更的洽商编号。
3.2 预检模版工程方面 :首先,对于模板表层是否干净整洁,所选用的脱模剂类型以及脱模剂涂刷工作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其次,对于冬施大模的保温情况进行检查。再次,针对模板的几何尺寸、轴线、标高以及预埋件和所预留的洞口位置进行准确核查。同时,检查次梁以及外墙门窗口处上层与下层的通线,并且对模板是否牢固,是否稳定,支撑间距是否到位,上下层立柱是否对准,并铺设垫板与海绵条粘贴接缝处是否严密等方面仔细检查,判断其支撑状况。而后,检查模板清扫口留置方面与模板内清理是否干净。最后,对于节点细部做法、止水要求、模板起拱等等方面进行详查。
3.3 检验地基验槽的相关记录 :地质勘查报告编号必须标明,对于基槽标高和断面尺寸,可以通过断面简图来表示。土质状况要注明清楚,同时钎探记录与其点位平面布置图也要附带清晰,同时轴线位置,面积,深浅等方面情况以及软弱土与硬土的分布情况都要通过红蓝铅笔标注明确。除此以外,一旦在工程中运用桩基,就要指出桩的类型与数量等因素,并切实记录桩基施工过程,桩基检测报告也要到位。
结束语
要想使建设工程在稳定的状态下发展,对资料进行记载,重视资料管理工作,对我国建筑领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站在建筑工程的角度,对施工资料的多样化进行了一个叙述,并提出重点管理环节与方法,希望能够对建筑工程中施工资料管理环节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付文斌.谈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J].山西建筑,2012,38(30):278-280.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快捷与否,是一个城市窗口工程的体现,直观的反应一个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市政道路施工不仅易受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城市公用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以及通信、绿化等因索的直接影响,还易受行政干扰、地质情况及人为等因素的间接影响,其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控制,因此准确剖析市政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引入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便成了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所在。
一、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
市政工程战线较长,劳动密集,因此参建人员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技术水平、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等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包括:
⑴ 参建单位管理水平。如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各单位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出现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合同意识淡薄,造成资质审查不严格,出现参建单位资质不符、越级承揽任务及现场人员、设备与投标书不符的现象,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还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⑵ 勘察、设计单位专业能力。如勘察、设计单位经验不足,不能进行多项目多方案比选,难以保证设计完善程度。
⑶ 监理单位业务能力。如监理单位力量不足、素质偏低、监理行为不规范,未严格履行监理职责,不能充分发挥监理作用。
⑷ 承包商经验不足。前期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现场准备不到位,重大技术方案、施工工艺、主要材料选择不当,致使现场施工处于混乱状态。
2.物料与机械设备
市政工程规模大、工期紧、材料种类少、料源多、用量大、机械化程度高,因此物料的质量管理及施工机械的好坏、能否有效使用及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都是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若检验设备、人员不足,人为降低用材标准、弄虚作假,料场管理不善造成材料二次污染或标准降低都将导致基层质量得不到较好控制,进而对整个工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此外,机械化程度、技术装备率、设备完好率、机械利用率及操作的正确性、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试验设备是否齐全,其精度、计量是否准确等,都将影响施工质量及其检验。因此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可靠、适用且符合技术要求的施工设备,完善质量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技术方案与管理水平
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否科学合理、经济可行,施工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各工序施工是否符合规范及标准,施工、监理单位的过程管理是否科学、严谨,对可预见的问题是否及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应急方案等,都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与投资。
4.低价中标。造成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索赔、虚假计量、变更设计和单价,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5.抢工期。工程的进度受施工过程各环节、各因素的影响,进度计划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调整,如果违反正常施工规律,盲目提前工期,将给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困难,甚至难以控制。
6.施工环境。市政工程场地有限,人流难以控制,交通封闭困难;各种管线彼此交织 、相互干扰;地质条件复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二、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包括技术系统、组织系统、经济系统,以技术系统为核心,采用先进的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重视现场技术管理及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加强技术交底,提升技术系统实力,从而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2.明确质量控制主体与目标
⑴ 质量控制主体
明确项目经理部为质量控制主体,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组织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
⑵ 质量控制目标
根据合同或任务书所明确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各分部、分项目标分解并落实到人,制定周详的质量管理计划、管理措施,明确技术标准,实行“谁施工谁负责,边施工边自检,不达优良等级不交付验收”的办法,确保被控对象在不超出资源限定的条件下按预定计划和方案完成,从而确保整体工程的优良。
3.全过程质量控制
⑴ 事前控制。
① 选择优秀的施工、监理队伍
优秀的施工、管理团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对施工、监理单位的企业及人员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资质符合要求,并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建立奖惩机制,提高全员责任心和积极性;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责,避免扯皮推委。
②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组织各参建单位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做好现场考察,对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控。核对设计依据是否充分、数据是否正确、与周围环境是否相符、工程地基处理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施工是否安全、施工图纸和说明是否清晰齐全等,并将各单位的修改意见和经研究确定的修改方案形成正式文件,由设计部门签发作为施工依据。
⑵ 强化过程质量监控
① 测量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具有线型布置特点,平面控制点通常按复合导线布设,由于地下管线复杂加之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应提高其测量精度,测量结果须由施工单位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须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并及时完成测点任务后加以测量保护,由监理单位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以免发生配套管线碰头和现象。
②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使用前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递交材料凡复试不合格,应按原标准规定的要求再次进行复试,再次复试的结果合格方可认为该批材料合格,两次报告同时归入施工技术文件。
③ 加强工序交接管理、提高质量检测手段
加强工序交接、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的管理工作,对各时段、各工序、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定期检查纪录;大型工程组织阶段验收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制定创新奖励政策,鼓励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为试验检测人员提供先进的检测仪器,创造良好检测条件,从而保证全过程工程质量。
⑶ 事后质量跟踪
项目完成后,对其进行梳理、完善工程资料,建立质量追踪回访制度,对项目使用中的工程质量进行质量追踪回访。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招标 项目投标 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251-1
1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问题
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合同签订是造价管理的问题集结点所在,结合相关工程的实际管理经验,笔者对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如下总结:
(1)工程量清单方面。工程量清单是按照《建设工程量清单》规范要求,以及结合工程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技术资料和工程现场情况等,所形成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和其他项目等明细工程量清单。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问题,主要体现为项目的漏项错项、单项特征表述不清楚、数量错误等问题,使得招标丧失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造成工程量清单问题主要是因为招标机构的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太低,歪解了工程量清单的作用,使得造价争议不断,给工程招投标带来不必要的造价纠纷。
(2)投标报价方面。投标报价是按照《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在投标文件编制中体现出来,目前建筑工程在投标报价中有总包服务费率不足和综合单价组价失误两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可总结为低价中标和操作失误,前者是工程估算造价的服务费率太低,使得投标报价缺乏竞争力,后者是组合投标报价的时候缺项和漏项,譬如某工程楼梯扶手报价仅体现出扶手的价格,没有考虑栏杆和挡板的价格,使得投标报价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势必影响后期工程施工的成本有效管理。
(3)合同签订方面。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和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示范文本》的格式订立的,但在实际合同签订工作当中,常见合同文件不齐全的现象。合同文件当中包括施工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标准规范文件、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工程报价单、工程预算书等,这些合同文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依据,因此合同的不规范问题,会影响工程合作各方洽商的有效性。
2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的建议措施
根据上文提到的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造价管理问题,从侧面要求我们从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合同签订等方面入手,为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1)工程量清单的合理编制
以工程量清单的方式招标,是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的常见模式,而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首先是在招投标过程当中,为避免工程量清单的缺项和漏项问题,成为投标索赔的借口,招标单位必须慎重考虑工程量清单的风险问题,应该结合招标文件、合同合作条款、相关技术规范等,共同解释工程的具体数量,并作为结算和投标的依据。其次是明确风险费用调整和结算的风险范围,避免由于工程量清单的缺项、漏项和错项问题,而让建设单位承担过多的索赔风险。再次是选择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以委托合同的方式,将工程量清单的质量与工程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多专业性的建议,另外还需要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尽量避免由于清单编制人员的能力或者责任心问题,而导致清单的漏项、缺项和错项问题的出现。最后是投标人员需要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可以通过招标答疑的方式,统一修正存在漏项、缺项和错项问题的清单,并经过认真复核,对工程相关的招投标报价进行适当调整。
(2)投标价格的规范化
投标报价是建筑市场有序竞争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关系到招投标双方的基本利益,为了提高投标报价的科学合理水平,在投标的时候需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其中包括招标文件的商务条款、技术要求、图纸资料等,了解文件的各种要求,并做好重点标记,如有疑问之处需要以书面的形式及时向招标人提出疑问,譬如施工的特殊要求。而关于企业的定额,需要由企业进行自行编制,根据工程相关的造价管理资料和施工技术管理要求,参照工程量计价的模式和当地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定额,以及结合工程施工在人力资源、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按照社会的平均水平编制投标方案,在投标方案中体现出企业本身的实力水平,为顺利中标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确保投标文件的完整性,在制定投标文件的时候,商务标人员和技术标人员要加强沟通,根据投标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变化情况,对施工措施费进行适当调整。
(3)合同签订的科学化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而且投资量大,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是规范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其中包括施工的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和合同附件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合同签订的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强化合同的意识,在签订合同之前,仔细研究合同文本、合同法律法规等,尤其是专用条款,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基本特点,综合考虑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提前做好预控准备工作,另外还要求严格审查合同,确保合同没有存在漏洞或者不足之处,避免施工过程中合法权益受损。其次是合同重点的明确,其中包括工期、质量、造价等方面的内容,工期方面包括施工总天数、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等,以免竣工日期推后而增加工程造价,质量方面综合监理、设计、勘察、施工验收等方面的工作,以免工程质量问题返工而增加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是在合同当中明确工程价款的范围和程序等,以及体现出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样才能够可能减少合同纠纷。
关键词:工程管理;现状; 发展
一、前言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了23.8%,是2000年的8.51倍,投资规模之大,堪称是世界之最。众所周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以万计工程的建成和投产,不仅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更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但必须看到我国工程管理的现状,项目实施效率低,固定资产占固定投资总量比不高,且呈下滑趋势。
工程是连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三者之间的桥梁纽带,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否在工程创新上有所突破取得显著的进步和成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彻底地改造我国现有的工业体系,使之转变为低消耗、环保、技术化、高效益和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体系,首先要对现有工业体系进行调整和重组。在我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工程管理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当前工程管理现状
1、工程管理取得的成就
(1)工程管理学科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其专业化建设水平象征着工程管理发展水平。推动了工程管理的发展,必须有效建设工程管理学科的专业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已经形成科学的学科定位,即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不同于其他学科,工程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而且其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集成,同时更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
(2)工程管理质量
近几年来工程管理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今后工程管理的发展。当前我国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一下几个方面:工程质量和设计的提升;建设工期延缓现象减少;工程预算科学合理化;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畅通;工程监利的监督作用突显。
(3)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内性的规章制度。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如《合同法》、《价格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释义》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促进了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其不断发展使得工程管理的复杂性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工程管理企业的重要事项。目前国内先进的工程管理企业已经逐步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通过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并系统化地管理设计单位的人员信息,各个设计项目的信息以及设计过程的信息和设计审核等。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为企业节约了管理成本。
2、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
我国工程管理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影响到我国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前来看,这些不足和欠缺主要包括几下方面:
(1)市场不规范,行业发展不平衡
市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各行业工程管理发展不平衡,而工程管理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同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不同行业间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平衡等等。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工程管理发展同样不平衡,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管理上具有先进的意识,会在施工现场安装了摄像监视系统用以监视工地现场安全和消防等,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资金的缺乏难以支持这一类设备的安装。
(2)管理体制落后,制度化建设有待完善
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是工程管理企业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政策等的制定落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还有虽然有些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制定出来,但是由于更新不及时,也造成管理上的疏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工程管理的法规和规章缺少具体明细的实施细则,这给有关法规、规章的执行带来了困难和不便。
(3)信息管理欠缺,工程管理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工程管理质量的体现之一。除了信息管理之外,科学技术也尤为重要。作为第一生产力,只有将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的引进到工程管理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当前信息技术、视频、声频等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工程管理的革新,也促进了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博弈论、系统论等新方法的应用也在逐步推进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
(4)人才的缺乏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上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的差距。人才尤其是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工程管理企业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人才的缺乏对工程管理企业来说将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这将耗费企业不少人力资本以及大量的经费,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此外,人才的缺乏使得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难度加大,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依赖于人才的支撑和推动,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将导致企业整体发展乏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我国,在专业技术领域精通的工程管理人员数量较为可观,然后一专多能的管理型人才却严重缺乏。在全球化的大坏境背景下,具有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亟需引入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工程管理企业与时俱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工程管理的发展对策
(1)统筹规划,促进工程管理各行业协调均衡发展
工程管理质量的高低好坏通常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各个行业工程管理质量的差异阻碍了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相关行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降低,相关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拖累我国整体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对于这些现象必须加以改进。政府部门和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统筹规划,引导各个行业相互监督与借鉴,实现共同发展和提高。
(2)制定相关规章法规的配套细则,加强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加强制度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的必然要求。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及时更新,并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使得工程管理有法可依。
(3)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
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推动因素是新技术新方法。在指导工程管理中,应积极引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成果、新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并加强目标管理、成本管理、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促进工程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
(4)加大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必须加大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大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开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完善员工岗前培训结构,建立入岗培训、换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并鼓励员工自我学习等等。
参考文献:
[1] 卢振强. 论现代工程管理现状及建议[J]. 科技资讯, 2008, (17):138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工程价值观、创新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普及,陈旧的工程观逐渐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形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工程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在工程管理领域仍然沿用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其理念与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进行工程管理创新,推行绿色工程管理已经十分迫切。
一、传统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在传统的工程理念中,很多人将工程活动理解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工具,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念,这样一味地向自然无限制地索取,必然会使工程活动成为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的直接力量。
传统工程管理的核心价值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它主张以质量、成本、工期、安全四大目标的控制为主线,但却不注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传统工程管理价值观中,质量控制是以建筑产品本身的质量为主要对象,缺乏关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方面的有效方法;成本控制强调的是在经济方面的指标,完全忽略了生态成本;工期控制强调的是效率指标;安全控制则主要考虑施工和结构安全,而忽略了环境安全。
二、进行工程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进行工程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工程活动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在生态平衡理念的指导下,必然要求工程活动符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任何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工程管理,所以基于绿色生态的理念进行工程管理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从管理思想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管理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还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各代表学派,尽管他们各自采取的工程管理方式不同,但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当今社会,企业的商务环境包含着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两种环境范围内发生的一切成本都必须作为内部成本来加以考虑。特别是由于工程管理的对象多为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实施工程管理的组织不能只将提升组织的经济效益与效率作为惟一标准,而是必须更加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工程管理的创新对于丰富和创新管理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管理范式正在不断优化,但尽管如此,我们所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始终不是管理者重视的关键。就工程管理而言,管理手段与方法主要围绕质量控制、工期控制、成本控制以及安全目标的控制,关于生态环境目标的控制方法仍然十分缺乏。
总之,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主题,它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所以陈旧的工程理念必然被新的工程观所取代,要求工程管理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遵循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进行工程管理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价值观的改变使绿色工程管理成为可能。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普及和深入,人们的生态价值观愈来愈强烈,由此,包括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生产者的绿色生产意识,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制定者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等,都被人们很自觉的付诸于行动,这使绿色工程管理成为可能。
其次,政策与技术方面的支持为推行绿色工程管理提供保证。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要求下,国家在财政、税收、法律等方面采用倾斜的政策大力扶植绿色建筑,这必然会促进绿色工程管理的推行;在技术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绿色技术”层出不穷,这些高科技势必会为绿色工程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1、绿色工程管理的科学内涵
工程管理活动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利用各类资源,在正确的工程理念指导下,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决策、指挥、协调与控制的活动与过程。因此,绿色工程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在工程理念中加入“绿色管理”的思想,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
绿色工程管理作为一种新生的管理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所以不能按传统的工程管理的步骤进行管理,在运行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绿色工程管理不是单方面的,它涉及的领域特别广,包括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在这宽泛的领域中必然会产生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这就要求运用系统的原理来处理这些矛盾的辩证关系。所以绿色工程管理要遵循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局上对各个环节统筹安排形成建筑工程与其周围因素之间的联系,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使之协调、有序,最终建立起人—建筑—自然和谐共赢的生态环境。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任何不同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认真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抓住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对工程而言,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本身的内在特殊性,要求绿色工程管理必须客观分析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能采取机械和绝对化的态度和方法。
(3)以人为本原则。工程是人建造的,人通过工程建造活动的开展,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从另一面来看,绿色工程活动又可以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升人的生存质量。因此,绿色工程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建造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4)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绿色工程管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工程管理活动,它必须准确把握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先进性是基础,实用性是保证,经济性是目的。没有实用性,绿色工程管理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这样经济性就没有保证。没有先进性,工程就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条件,而且还要耗费宝贵的资源。不讲究经济性,工程管理活动也就只是浪费资源,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3、绿色工程管理的创新之处
绿色工程管理活动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工程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其创新之处表现在:
(1)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绿色工程管理区别于传统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追求生态目标,树立绿色价值观。绿色工程管理应该是在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使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
(2)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多重目标。工程活动关联到人类、社会和自然,它同时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这决定了绿色工程管理目标的复杂性,不能再片面地追求工程的经济价值,要同时考虑到其社会和生态价值,使工程活动在追求经济社会利益的同时能够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3)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绿色工程管理工作涉及项目构思、批准立项、施工开始、交付使用和拆除(结束)等多个环节,包括目标设计、规划与建筑设计、招投标、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等阶段,在全生命周期中都必须考虑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影响,强调一个生态化的全寿命过程管理。
4、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分析
工程活动是有价值取向的活动,工程活动的目的是要形成一个更有价值的世界,同时工程思维是以价值目标为导向的思维。工程思维和工程活动不但必然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而且还希望这个价值目标能够尽可能的优化。因此,推行绿色工程管理必须明确其价值导向,系统地把握其价值观。传统工程管理要求质量应达到建筑产品本身的品质标准;成本应完成工程所需费用最小化;工期就满足完成工程所需时间最小化;安全应符合施工过程安全,建筑本身结构安全。4 个目标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应统筹考虑,在协调中达到各自的最优。
同传统的工程管理一样,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也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手段最终体现在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安全等目标上。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要求在质量上,除建筑产品本身的品质达标外,还要求保证环境的质量,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尽量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对于成本和工期,完成工程不能再是唯一的标准,要考虑到维持和优化生态环境的费用与时间。在安全上,除了施工安全、建筑本身结构安全外同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安全,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造成生态环境的重大隐患。
四、总结
综上所述,绿色工程管理是在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指导下对工程管理创新的一种尝试,它拥有传统工程管理活动无法比拟的优势,尽管尚不够完善,但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普及,人们将逐步接纳并乐于运用绿色工程管理模式,绿色工程管理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使工程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王勇,于海丰.关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建筑经济,2006,(1).
[2] 徐艳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