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医经络基础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31 16:50: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经络基础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医经络基础知识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夏洛蒂·吉尔曼 “我”的困境与出路 女性主义观点

1引言——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FeministLiteraryCriitcism)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社会背景中诞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观念与行为,是女权主义在文化领域,尤其是文学活动领域延伸的产物。

美国女权主义者艾德里安娜·里奇(AdrienneRieh)说:“没有日益发展的女权主义运动,女权主义的学术活动就不会迈出第一步。”挪威学者托里·莫依(TorilMoi)更直接地说:“女权主义批评家同任何其他激进的批评家相似,均可被视为一切主要关照社会和政治变革的斗争的产物;她们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试图将如此普遍的政治行为扩展到文化领域。这场文化、政治的战斗必然是双向的:它的目标的实现,既要通过政治改革,又要通过文学媒介。障以此为基础,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沃尔特在她的《走向一种女权主义诗学)(TowardaFeministPoetics)一文中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分为“女权批评”和“女性批评”两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女性作为读者的“女权批评”。“女权批评”是女权主义文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注重分析男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这一阶段中,以女性为读者特点,对男性文学批评家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对女性作用的忽视进行严厉的抨击。

第二阶段是女性作为作者的“女性批评”这是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女性批评”的主要任务在于挖掘那些被埋没的女性作品,历史地批判地看待那些女作家,并与一种女性文学的传统联系起来,撰写女性文学史。在这些作品中,夏洛蒂·吉尔曼的《黄色壁纸》就是对当时父权制中心文化具有鲜明强烈批判意识的作品。小说表现了一个女权主义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探索了处于意识刚剐觉醒的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及面临的困境,揭示了夫妻关系的性别政治,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这一关键命题的思考,在父权制为主流的背景下。新女性的出路在何方?

2女作家——夏洛蒂·吉尔曼

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CharlottePerkinsGilman.1860—1935)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也是19世纪2O年代初美国妇女运动的著名理论家。

吉尔曼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童年凄惨,家贫如洗,孩提时代,她就表现出高度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她先后结过两次婚,家务琐事烦恼使她几度精神崩溃,但她仍坚持写短篇小说、诗歌,用发表有关妇女、劳工和社会组织等题目的演讲来维持生计。自1909至1916年吉尔曼一人编辑、出版女权运动月报《先驱》,批判以男性为核心的社会。在《妇女与经济》(WomenandE—conomios)一书中,她提出使妇女从家务事中解脱出来,倡导妇女的经济独立,在当时女权运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确定了她的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的地位。

《黄色壁纸》(TheYelowWallpaper)是吉尔曼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是女性主义作家描写具有女性意识萌芽的妇女的痛苦困难的经典文学作品。

3《黄色壁纸》中的“我”的困境

《黄色壁纸》发表于1899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女主人公没有名字,意指“我”不单仅某一个孤立、封闭的女性个体,而是指代任何一位女性群体中女性意识已觉醒个体女性,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一个自己的房间》中说道:“那么,这就是我,叫我……或是别的你所喜欢的名字——完全没有关系。”作者将虚实结合,描绘出了有神经抑郁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挣扎的困境。那么“我”的困境到底是如何一点点逐步形成的呢?文中以第一人称妻子的口吻叙述了夏天她产后不久,丈夫约她和孩子到一乡村别墅休养。“那是一所殖民豪宅,世袭财产”,隐约透露着其象征着父权制社会的历史积淀根深蒂固,这也侧面解释了其象征物黄色壁纸的颜色图案为什么那么令人难以琢磨、难以分辩,“那是一座闹鬼的豪宅”是“我”的本能的主观感受,表现了父权制的复杂、纷扰和顽固,也体现了“我”既不同于高高在上的丈夫,“一个极端主义者”,也不同于麻木的,与父权制相妥协的“完美而古道心肠的家庭主妇”的简尼,约翰的姐姐。“我”的女性意识在觉醒萌动,渴望自由和独立的神经弦在跳动。如果说这座大宅院已经使“我”感到不安的话,那么给“我”安排的楼顶的房间则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作为男权专治统治象征的丈夫,只在乎“我”生理上的恢复,对“我”精神上对自由独立的追求视而不见。反而逐步打压限制,一步步将“我”陷入困境,推向深潍——变成了一个疯女人。那么这个困境的根源在哪里呢?先分析一下文中的人物。

丈夫:约翰,“一个自视颇高的内科医生”。

哥哥:“也是个内科医生,同样自视颇高”。

米切尔大夫:“他只不过与约翰和我哥一样,而且更过分”。简尼:“一个完美热心的家庭管家,不期望有更好的工作了”。丈夫、哥哥、米切尔大夫,具有的共同点是男性,医生,自以为是。可以说,他们经济上的独立,赋予了他们在社会及家庭中的“话语权”。他们可以任意指责控制没有经济独立性的妇女们,就像简尼一样的好家庭管家,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永远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文中的“我”就是因为没有获得真正的经济上的独立,虽有独立意识的萌芽,(通过“我”极力要求写作这一事例来表现)但还很幼小、柔弱,无法摆脱男权控制的枷锁,在无数次痛苦挣扎和斗争中,成为男权专制统治下的牺牲品。

文中“我”初到这所豪宅时,“我向约翰诉说我的不安”,但他却说“我”该学着适当控制自己,因为“我”在经济上对他的依赖,导致彼此家庭地位的不平等,“我忍痛在他面前尽量做,之后,疲惫蹂躏着我的心”。接着,“我”被安排进一间屋顶的由幼儿室改成的护理间,“玻璃窗被安装木栅,一些金属环挂在墙上”,“牢固的床”,还有在屋的另一头那“糟糕透顶的壁纸。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房间,“许多阴郁的麻烦压得我十分消沉”,但约翰却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屋子对你的病有好处”,根本不顾及妻子的感受。当“我”想写东西,那将会减轻意念给我的压力,让我得到解脱时,约翰却不允许,“他不喜欢我写,哪怕一个字”。那么,约翰为什么不让“我”写作呢?在父权制统治下,女子的角色便是家庭中的贤妻良母,从属依赖于丈夫,作为丈夫的约翰要求“我”在物质上依赖于他,精神上安于现状,也要绝对顺应。而写作需要的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深入的思考能力和洞察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放妇女的思想,抒发她们的胸怀,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1979年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在其蜚声评论界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中,认为想象不是发狂的根源,而是妇女获得健康和解放的根本。反过来,写作也可做为一项职业帮助妇女们实现社会经济上的独立,所以约翰想的只是妻子尽快恢复生理健康,回到贤妻良母的角色,对于她的女性主义萌芽是有所防范并坚决打压的,这就体现在上述丈夫对妻子的写作要求一再拒绝,不许她外出,与外人沟通,嘱咐不要幻想,要多睡的一些细节上。

4黄色壁纸中“我”的出路

在小说结尾讲到,黄色壁纸后有一个想爬出来的女人,这是一个被扼杀创造力和女性意识萌芽的女作家及知识女性的代表,而“黄色壁纸”则是女权的象征,“我”就是困在壁纸中,在父权压制下佝偻爬行的女人,最终在痛苦挣扎中疯狂了。

吉尔伯特和格巴认为,小说结尾标志着叙述者获得了坚定的自信,肯纳德(JeanKKennard)则从文学史和读者批评角度认为,“我”的疯狂是健全或真理的更高形式,与他们看法相似的评论家迈克派可(LoraleeMalpike)和思卡泼·思齐凌(BeateSehoppSchilling)也将‘戬”的疯狂视为积极创造性的行动和成功的反一,然而,“我”的下,在打破现实强大父权统治屡次无果的情况下,被迫转向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造成的,严格意识上讲,这并不是实际的成功,而是失败。毕竟人是社会中的人,生活在想象世界中,脱离现实生活的人,并不是正常的社会人,那么应如何看待“我”的疯早在1852年,FlorenceNi异htingale曾在她的自传散文“Cassan-dra’’中说到“女性觉醒的痛楚是女性取得独立进步的保证和要素”。“还回我们痛苦,我们从心底里向上常常大喊——要痛苦不要冷漠——因为痛苦中会出现治疗法,疼痛要好于麻痹:有一百个人斗争着丧生在碎浪中,就有一个发现新世界”。

Nightingale的隐喻不仅预示着她自己的医学生涯,也预示着l9世纪和20世纪女性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因为她们是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不难发现,正如Ni曲tin斛e所言,其中大多数女主人公都是在斗争中遭遇各种各样失败的。如:GeorgeEliot的MiddleMarch中的M~gieTuUiver,EdithWharton’SLilyBart,OliveSehreiner’sLyndall,KateChopin’sEdnaPonteUier,这些作品中女性主人公的困境源自于她们所处时代的父权统治,正如伊莱恩-赫基思认为《黄色壁纸》中的叙述者“在半疯半清醒的状态下,认识到了女性的真正的处境,“我”的最后疯狂,表明了抗争的女性最后彻底地被强大的父权统治打败和摧毁。虽然无数个“牺牲”了的女性没有彻底推翻父权制(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但警醒了更多的女性,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呼醒她们的女性意识,为未来的女性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

第2篇

1、首先,学习基础知识。除了学习推拿学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对人体解剖学、中医理论和生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针灸学当中的经络学说和穴位要详细了解。可以不记那么多,记常用的就行了。

2、熟悉掌握经络穴位,经络和穴位是中医认识人体的特定系统,它们是点、线、面的结合,推拿很据经络和穴位寻找刺激线和点。开始一下子可能比较难记住,刚刚也说过是点、线、面的结合,所以不用着急,一点一点的记。可以根据经络的走向在自身或他人身上进行找穴,边找边记,记其位置和功能。

3、熟练掌握操作手法,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小米袋或沙袋都行,进行手法操作训练,每天没事的时候都可以练练,推荐几种常用手法,像法、揉法、推法、按法、点法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1.1培养中医思维方式:中医学是在浓厚的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理性思辨和哲学睿智的医学。对于刚刚接触中医的人来说,《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是完全陌生的,与他们之前所学习的现代科学知识及所身处的现代科技环境有很大的差别。而中医学的思辩性思维,也会使习惯于逻辑性思维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多困惑,造成对中医理论的误解以及学习兴趣和效率低下。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是思维方式。”因此,初学中医,亟须培养中医思维模式。因此,在讲授基础理论课程之前,我们着重《中医学导论》的讲授,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先秦百家思想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的本质特征及中医学对世界科学的贡献等,使其能够认识到中医学是不同于现代医学乃至于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和特点,逐步培养中医学整体的、辨证的思维模式,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1A]。

1.2引入人文文化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根基,中医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水融的关系。而一般来说大学新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贫乏,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文、史、哲等知识的讲授,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如哲学基础部分是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关键,在讲授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哲学,以及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法等知识予以阐述[1B]。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且能帮助学生领悟中医理论的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方法。

1.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从内容上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包括四大知识模块,即:中医学哲学基础、藏象理论(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各知识模块特点不同。因此,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该课程全部内容,而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多样化教学,采用了互动式、案例式教学等多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3.1互动式教学:课堂上,我们常用讨论法进行互动式教学,按照“选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提问-解答-点评”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透彻理解题意,明晰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贯通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此种教学活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可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巩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2案例式教学:例证是教学艺术的催化剂,它可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具体,深奥的内容更浅显易懂[2]。而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作为中医临床实录的医案,能最直接地反映医生的临床思维。因此,案例式教学接近于直观场景,克服了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理论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不但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利于学生理解记忆,适合中医基础理论的任何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采取不同的形式。最初可以以讲述为主插入案例分析,例如在讲解“气能生血”时,可以例举临床补血配合补气药治疗相关血虚的病例。而后期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问题能力提高,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内容详尽且通俗易懂的古今医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4配合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图像、文字、音乐、动画等,利用PPT、视频、录像、幻灯片等方式,综合处理授课信息,创造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其优势是它能把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能从多角度、多途径获取大量的信息,特别是以往教学中较为欠缺的视觉信息。如经络学说的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则图文并茂,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多媒体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而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师生互动[3]。

2加深理解,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尤其在医学教育中,它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必不可缺的教学方式。《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它能使抽象、深奥的理论得到直观的体现,中医方药的神奇效果得到验证,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

2.1在示教室观察各种示教模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某些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如经络学说中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分布规律等,很难如解剖学一样让学生目睹其真实状态,教师讲课费力,学生又难以理解。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让学生走进示教课堂,通过人体经络模拟模型观察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进而总结其走向规律、交接次序及在人体的分布规律等,如此则改善单纯课堂讲授时枯燥乏味的不足,增强教学效果。另外,舌象仪、脉象仪等各种直观示教模型,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起到重要作用。

2.2通过动物实验理解中医理论内涵:近年来,我们尝试逐步引入动物实验到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实验方法和手段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验证和阐释,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如学习阴阳学说时可设计如下实验:制作阳证、阴证动物模型,观察阳证、阴证两组动物模型的表现特征如神态、眼球、活动及皮肤血管情况,并测量体温、心率的变化,运用阴阳学说理论对比分析两组动物的症状发生机理,从而加深对“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理论的理解。

3强化记忆、拓展知识,利用网络资源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学时数少,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创建《中医基础理论》网络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学习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该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学习、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水平测试三个方面。

3.1基础知识学习平台:该平台的资源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讲稿、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预习,使学生对每一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有一个了解,避免听课时主次不分,影响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只顾忙于笔记而忽视了老师的讲解,从而使很多晦涩难懂的中医概念无法真正理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注意到这一点,我们把讲稿及全部教学课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使学生上课时能集中精力听讲,而老师也能在保证重、难点知识讲清讲透的同时,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如此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2教学内容拓展平台:拓展平台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从多角度全面认识中医。如千古中医故事、中医大家讲座视频等,可使学生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坎坷历史、中医学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医学的贡献等有一个了解,进而增强学习中医的信心;中西医学比较部分通过对中、西医学的医学模式,中、西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各自诊疗疾病的特点等方面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中西医学各自的特点、优势及不足,利于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形成,并有助于以后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并利用现代医学先进的方法手段弥补中医的不足;案例教学内容可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最新研究进展部分则结合现代知识和现代研究成果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剖析,这样既有助于其理解和记忆中医理论知识,弥补中医理论较抽象、难理解的不足,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医药基础》 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之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专业设置上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则要突出职业技术特点,主要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笔者通过暑期在中医院实习两个月时间,感受颇深,无论是在工作态度还是在教学理念上都有所改变,同时发现现今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比较的前提下,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在过多地抱怨学生基础差、学不懂的同时,是否也应从自己本身入手,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以《中医药基础》这门课程为例,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应有所改进。《中医药基础》是专业基础课,是贯穿基础与专业之间的桥梁。本门课程包含了3部分的内容:1.中医学基础知识。中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知识,是为将来胜任高级工岗位工作打基础,学一些中医知识,有助于其了解商品性能,理解中医处方,更好地与医生、顾客沟通,提高服务质量。2.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及各种药物的来源、产地、炮制、性能、功效及应用的一门科学。3.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方剂和中成药都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定适宜的药物,遵循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科学配伍而成,以便在临床上得到更好地应用。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有的教学方法基本是沿用教师系统讲授、学生听并记笔记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打好基础是课程改革成果得以体现的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不能简化为“教改”,教学改革本身包涵两个内容,既有教的改革,也有学的革命。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课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热情,渴望获取知识,同时要对科学有浓厚兴趣,要有揭示自然规律、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可为成功的教学提供非常好的先决条件。其次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分析、比较、综合,前后连贯,结合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再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使教与学互动。对于学生容易看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教授,转化师生角色,这样学生不但能对所学的内容加深记忆,而且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怯心理都能有所提高,并能从其他同学的掌声中获得了一种自我成就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模拟医患之间诊断和交流的过程。

二、指导好学生应如何进行合理的课前准备

笔者首先对传统的课前预习方法进行改革,将课前预习的目的进行重新定位,即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欲望,调动学习潜能。[1]因此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例如,中医学基础知识第八章是防治原则,可以针对这一章节展开提问:1.防治原则包含哪两个方面?2.增强人体正气的方式从四个方面来讲述,请举例说明这四个方面(不用书本上的例子)。3.我们曾学习的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列传》说明了什么样的防治原则?4.什么是三因制宜?举例说明。四个问题中有两个不是书本上的内容,而有待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这样做的前提就是必须对书本的内容熟悉且举一反三。

三、侧重于教学内容在纵向系统上的连贯性和横向联系上的相关性

《中医药基础》课程如果要细分的话,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因此它之间的连贯性也就要求很高。本门课程包含《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温病学》《伤寒论》《针灸学》等课程,所以在讲课时,要把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讲述,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中药的时候,提到中药的五味应联系到前面所讲述的五行学说的理论,在讲功效时应提到前面防治原则的内容,在讲用途时应提到前面诊断的内容,这样能使学生从纵向系统上掌握知识的连贯性。依此类推,在讲中药时,还应在横向上加强联系,例如在讲黄连时,应和黄芩、黄柏相对比,三者虽然都是一类药,功效也相似,但是三药归经的侧重点不同,黄连主要归心经,善于清心火;黄芩主要归肺经,善于清肺热;黄柏主要归肾经,善于清退虚热。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和完善教学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为教学开辟新天地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多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其自主操控、认识、模拟和资源共享等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传播渠道,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例如在讲经络学说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经络学说这在《中医药基础》里所占比例甚微,此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故制作课件时,经络分布图必不可少,经络的循行与分布以古代人物图谱来展示,色彩鲜亮,线条简单,学生在收到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能一且了然地领会到经络的分布与循行。

五、育人与授业并重

笔者在中医院实习时,发现一个很鲜明的道理,专业课和实践能力都很好的医生不一定是个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漏掉了一点――医德,应讲究医德和医技并重。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种现象不能讳疾忌医,应该正确面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是终身性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阶段性的。因此职业教育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职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紧迫。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抓住机会、结合职业特点进行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诚信处世、友善互助、遵守公德的良好品德,保持积极乐观、自我控制、自我平衡、正视现实的心理素质,具备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知、判断和评价能力,养成自律、严谨、上进、务实的行为习惯。言传不如身教,育人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一个懒散、呆板、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端着一付架子的教师肯定无法赢得学生的尊重,更谈不上喜欢。而一个责任心强、知识渊博、自律严谨、积极上进、达观自信、风趣幽默,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吸引住学生,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中药生产、经营一线岗位的高级工,所以《中医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应使学生掌握中药行业高级工必备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我们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要适合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改革,这是刻不容缓的。

第5篇

陈鑫在这部书中阐述陈氏太极拳理论和揭示陈氏太极拳技术要领时,结合采用歌诀、韵语、俚语的形式进行表述。在各拳势的练法解说中,以歌诀或长短句俚语作为结语。作者对这些歌诀尽量注意押韵,以便于读者颂读、记忆。同时,作者对这些歌诀尽量注意概括性,有助于借助这些歌词提纲式地去领悟作者所阐述的陈式太极拳技法、练法和用法。极为难能可贵。

但是,《图说》再版时,有些专家称这部书“称得上是一部值得泛读、精读、研读,乃至值得必读和收藏的拳经”。陈家后人则宣称这部书是“拳坛理论之丰碑,武林修学之经典”,“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向太极拳高峰攀登”。

《图说》果真具有那么高的学术价值吗?本文对该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揭示,并相应对作者陈鑫和修订者陈椿元的治学品质进行评析,从而对此问题作出回答。

一、拉古典易图虎皮,作陈式拳理大旗。

《图说》分卷首和卷一、卷二、卷三共四卷,易经基础知识的篇幅(还不算卷一至卷三中引用的具体易经卦意、卦辞和爻辞)几近占了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其内容有无极图、太极图、河图说、洛书说、伏羲八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方位图说、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图说、八卦相合数图说、先天八卦动静图说、先天八卦圆图说、八卦生六十四卦阳仪横图、八卦生六十四卦阴仪横图、八卦变六十四卦图说、六十四卦相错图、八宫尾卦正错互综图、序卦正综图、六十四卦颠倒相综图说、太极生一百二十八卦相错图说、天地定位方图说等等。

可是,陈鑫在这部书中,堆砌了那么多的易经基础知识,是否与陈鑫所阐述的陈式太极拳的拳理真正有联系呢?没有!那些堆砌起来的易经基础知识。完全是陈鑫用来忽悠读者的摆设,以示这部书的太极理论水平很高。诸如,书的卷首中所罗列的河图、八卦变六十四卦图、太极生一百二十八卦相错图等等,跟书的后面所叙述的陈式太极拳六十四拳势的拳理和练法有什么关系?在书中,根本看不到有什么关系,看到的是简单拼凑,前后脱节,犹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难怪陈鑫1917年对吴图南透露,写这部书时说(吴图南《太极拳研究》):“既然叫太极拳,就离不开《易经》,我把《易经》里卦的变象等等写出来,插上图,再把家里人练的炮捶往一起一凑,就是一趟太极拳。”

陈鑫在《图说》中罗列那么多易经基础知识,却对这些易经基础知识都没有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例如,河图和洛书有什么内在联系,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揭示了什么规律,阴阳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内容等等。这些问题,特别是阴阳的基本规律内容,才是跟太极拳理论有很大关系的东西,陈鑫却毫无认识和体会。这说明,陈鑫仅仅是“熟读”了易经的某些表面东西,但根本没有真正把握和弄通易经的内涵,以至《图说》产生如上所说的前后脱节的毛病,根本谈不上“以易理说拳理”。这表明,陈鑫在这部书中堆砌那么多的易经基础知识,而实际又不懂得真正结合陈式太极拳实践,其实是拉大旗,扯虎皮愚弄读者,让读者感到陈氏太极拳的太极理论很高深,造成陈氏太极拳是陈家先人从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和六十四卦等的直接指导下创造出来的假象。这是弄虚作假!

二、牵强周易卦象爻辞,附会陈式拳势拳技。

那么,从具体方面说,陈鑫是否也有弄虚作假嫌疑呢?有,而且多的是。具体表现在胡乱解释太极理论和胡乱取卦象爻辞来解说拳式。请看几例:

其一,在《图说》第78页《太极拳推原解》中说:“此拳之所以太极名也,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又说:“人之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

请问:在中国历史上,有哪部经典、字典或辞典,曾将“拳”与“权”归于一个概念?再说,之所以叫作太极拳,是因为“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吗?太极是什么?所谓“太”,是过大的意思。古人在“大”字下面加一点,用来描述事体,表示过于大,什么过于大?就是宇宙或大自然。宇宙或大自然,就是“太”内涵的外延或引申。“极”,原来意义指房屋的至高大梁正中处。“极”,就是中。太极的原本内涵就是宇宙或大自然中心。按易经学说理论,大自然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人体小宇宙的中心,就是人体能量场中心,也就是道家所说的“丹田”。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也就是所说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和阳,论太极而及阴阳。因此,顾名思义,太极拳就是以人体丹田为能量场中心和运转中心,以太极阴阳理论为指导的拳。陈鑫所说“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仅是一种弄虚作假,而且在理论上和逻辑上都是十分荒谬的。因为,太极和拳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陈鑫的“太极即拳”论,连形式逻辑都不通。理论上,也不可能浑身都是太极,要不都是太极的话,实际上也就没有太极了。就算你太极功夫真上身了,浑身都是劲,那也不是“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因为劲是一种能量,太极本身不是能量。

其二,在《图说》第201页第三十五式“抱头推山”取象中说:“上势(上式为‘小擒拿’――本文作者注)我本面向西擒人,忽然有人从东面来……我即翻然转身来,面向正东,以两手推人,是我感乎人也。两面相感,如《易》之少男少女两相感触也,故取诸咸。咸,感也。”易经八卦理论告诉我们,离为火,为中女,坎为水,为中男;乾为天,为老男,坤为地,为老女。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是如中男中女两相感触而取“火水未济卦”或“水火既济卦”呢?又为什么不是如老男老女两相感触而取“地天泰卦”或“天地否卦”呢?又为什么不是中男中女两相攻防呢?武术招式本来就是两相攻防动作,又怎么是“少男少女两相感触”呢?按照陈鑫的取卦逻辑,在盘架结束时,是不是又该取艮卦来描述陈式太极拳呢?因为易经八卦理论告诉我们:“艮,止也。”

退一步讲,姑且算陈鑫对“抱头推山”一式取咸卦有理,那好,请看看成卦的卦辞(《周易折中》上册241-249页):“咸,利贞,取女吉。”再看看咸卦的六个爻辞:“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服从尔思”;“九五,咸其,无悔”;“上六,咸其铺颊舌”。陈鑫

在《图说》中讲解“抱头推山”一式的拳理时,有哪一点跟上述咸卦的卦辞及其六个爻的爻辞有关系呢?毫无关系。可见,陈鑫在解说陈氏太极拳具体拳式的拳理时,胡乱取卦,也是故弄玄虚,弄易经理论之虚,作陈式拳理之假。

其三,《图说》在第107页述“揽擦衣”取象,是“取诸泰。此右手之象。至于左手,……有潜龙无用(应为“潜龙勿用”――本文作者注)之象”。但在第164、165页述“揽擦衣”取象,则是“此象取小蓄、大蓄两卦大意”。我们知道,“泰”、“小蓄”和“大蓄”这三个卦的卦意是根本不相同的。例如,大蓄是畜止、畜聚;泰乃地天二气通。同样一个“揽擦衣”拳势,既然可以取“泰”卦,怎么又可以取“小蓄”和“大蓄”卦呢?问题还在于,不论是按“泰”卦,还是按“小蓄”“大蓄”卦,与上述“抱头推山”一势取“成”卦一样,都跟有关卦的卦辞和爻辞毫无关系。可笑的是,“揽擦衣”既然右手取“泰”卦象了,而其左手又来个“有潜龙无用之象”。懂易经的人都知道,“潜龙勿用”是“乾”卦的初九爻辞,跟“泰”卦毫无相关。陈鑫就是这样在易经卦辞和爻辞中胡乱东拉西扯,企图造就一个他所论述的陈式太极拳理论实在很高深的假象。

其四,《图说》把“白鹅亮翅”和“搂膝拗步”划归为“第三势”,并说此“两势,两仪生四象也。白鹅亮翅起其势,搂膝拗步象乾坤坎离四卦之位”。我们知道,两仪就是阴和阳,四象就是少阴少阳和太阴太阳。乾坤坎离四卦之位,在先天八卦(伏羲八卦)中分别居南北西东,在后天八卦(文王八卦)中分别居西北、西南、北、南。那我们要问,“白鹅亮翅”和“搂膝拗步”怎么跟少阴、少阳和太阴、太阳发生关系?又怎么跟上述四个方位都发生关系?难道说陈氏太极拳在盘架时,“白鹅亮翅”和“搂膝拗步”往南北西东或西北、西南、北、南四个方位,一个不漏都要打一遍吗?

由于篇幅有限,对陈鑫胡乱取卦象来解说陈式太极拳拳式的例子,恕不一一列举。我们并不否认陈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有其一定的科学性,但我们反对在学术问题上胡乱引用前人的知识,去错误地解释自己的东西,或者生硬地包装自己的东西,企图以虚假的手法制造一种让读者崇拜的假象。陈鑫的迷惑性确实也很大,因为大多数读者对易经理论知识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连作序的武术专业研究员都没有识破陈鑫弄古典易经之虚,作陈式拳理之假的混世手法。

三、生搬人体经络图,包装陈氏“缠丝精”。

第6篇

【关键词】经络腧穴学;教学;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81-01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各层次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与桥梁,也是学生掌握针灸操作技术并运用其治疗疾病的关键。课程的特点:经络理论空洞抽象,循行路线文字繁多,不易背熟;腧穴数量繁多,功能复杂,内容上的这些特点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给初学者在理解经络理论,掌握腧穴定位和功效的学习上带来困难。但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调,腧穴位置仍应用墨线图表示,学生无法和立体的人完全联系,影响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因此要求教学上应该不断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相互配合,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效率更高,具备精湛的技能,能真正服务于临床。

1、教学方法方面

1.1案例式教学

殷振瑾等[1]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将针灸名家成长之路、名医用穴、腧穴配伍经验等作为典型案例融入《经络腧穴学》教学中,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及名医经验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承。

1.2以能力培养为主

吴绪平[2]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能灵活掌握腧穴配合应用技能。戴文宏[3]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评价方法、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

1.3整体规划

胡蓉[4]针对目前经络腧穴教学中所存在的片面性与局限性,认为需要从构筑经络辨证、部位取穴、审症选穴临床思维体系;标准化取穴手法,系统强化操作技能;穿插图片法考核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使针灸专业学生不仅具备针灸临床思维与操作技能的“两翼”,并拥有眼力定位腧穴的能力。

1.4辅助设备

蔡荣林等[5]选取235人参与研究,观察组在学生课程教学中采用自主研发人体特殊部位仿真针刺教具为学生讲解示范特殊部位腧穴的定位、针刺方法及安全深度等;对照组学生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教学,结果显示人体特殊部位腧穴仿真针刺实践实训平台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教材内容方面

王富春[6]认为应将全息穴纳入腧穴的分类。赵颖等[7]认为印堂穴位于督脉循行线上,一有腧穴的近治作用、二是其特异性作用与督脉的主治病症是吻合的,所以应将其归入十四正经之督脉,为继续完善本学科作贡献。

陈晓军等[8]考证约在隋唐时期,三阴交被误定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其部位由原先的“内踝上八寸”变“内踝上三寸”。天容在《内经》中属足少阳脉,《铜人图经》传王冰之误将其归入小肠经。

3、教师方面

王艳杰等[9]认为《经络腧穴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取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关键,通过建立自主与相互学习机制、进行临床实践、培养临床思维、根据教学实际优化师资结构等措施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学水平。

4、总结

综上所述,《经络腧穴学》的教学需要教师自身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及对中医名家经验的传承;在遵循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实时的更新编排;在注重实践操作的基础上,优化利用教学设备及加强专属于此门学科的辅助设备的研发;利用问题式教学法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利用临床案例和临床实践培养临床思维。从笔者收集的情况来看,教材、教师、学生、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及临床实习综合优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教师和学生,《经络腧穴学》常安排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学习,学生刚接触医学知识不久,缺乏中医思维,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接受能力,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会让他们在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殷振瑾,张树峰,闫远杰,等.《经络腧穴学》案例式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国针灸,2012,12:1129-1131

[2]吴绪平,王述菊,陈邦国,等.试议《经络腧穴学》的实践教学改革[J].湖北中医院学报,2009,01:63

[3]戴文宏.高职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1:49-50

[4]胡蓉.《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几点思路[J].中国针灸,2012,11:1047-1048

[5]蔡荣林,胡玲,王频,等.人体特殊部位腧穴仿真针刺实践实训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针灸,2013,01:67-69

[6]王富春.对腧穴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8,08:564

[7]赵颖,郭义,张艳军.印堂当属十四正经[J].针灸临床杂志,1995,Z1:84

第7篇

目前中医内科学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医内科学实习生到临床实习医院后,很难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知道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临床出现的问题,尤其不知道如何去思考中医内科学临床中所遇到的难点,从而导致临床思维能力欠缺,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分析起来可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1课堂理论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动脑筋,对教师所讲内容不能消化吸收,灵活运用,甚至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生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很少在教学中得到开发和提高。

2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由于某些原因,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导致临床动手能力差。为提高学生实习时的临床动手能力,我校在毕业实习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临床实践考核,对尽快适应临床实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带教老师的责任心不强

临床带教老师缺乏教学责任心,对学生不能启发引导,不严格要求,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查房简单,对教学缺乏热情,用于教学的时间少,学生不能从中学到知识,更缺乏应有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4诊断疾病的辨证思维缺乏

实习生常常产生临床思维上的缺陷,如表面思维、片面思维、印象思维和惯性思维等。此外,一些学生片面的认为疾病的诊断只要有先进的设备就可以了,忽视了对一些基本诊断方法的重视,影响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中医临床思维理论包括理、法、方、药,它们是指导中医实践的依据,清代名医叶天士指出,医道之关键在于识证、立法、用药。此可谓是对中医辨证思维过程的经典归纳,点明了中医临床思维的程序和步骤,即收集症状,辨识证候,建立法则,选方用药,中医的发展和临床疗效证明:只有培养了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也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临床思维步骤中又以中医辨证思维最为关键,辨证论治是中医思维的一大特色,又是灵魂和关键。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出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辨病因(六、疫疠等)、病性(气、血、津液)等多种辨证归类的方法。八纲辨证是辨证的基本纲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可以从总体上反映证候的部位和性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八纲中辨表里病位的具体深化,即以辨别疾病现阶段的病位(包括层次)为纲,而以辨病因病性为具体内容。其中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的重点是从“空间”位置上辨别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则主要是从“时间”上区分病情的不同阶段、层次,主要适用于外感时病。

辨病因病性则是八纲中寒热虚实辨证的具体深化,即以辨别病变现阶段的具体病因病性为主要目的,自然也不能脱离脏腑、经络等病位。其中辨病因主要是讨论六、虫、食等邪气的侵袭或停聚为病,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的关系较为密切;辨病性主要是分析气、血、津液等正气失常所表现的变化,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尤为密切。总之,八纲是辨证的纲领;辨病因病性是辨证的基础与关键;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是辨证方法在内伤杂病、外感时病中的具体运用。中医辨证体系中除上述病因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等而外,现代研究认为还有“体质辨证模式”、“系统辨证模式”、“主次症辨证模式”、“症状贡献度辨证模式”、“指标辨证模式”等等[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辨病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实践中辨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已渐普遍,面对如此复杂庞大的中医临床思维体系,在临床带教中更应强化对实习生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第一、加强基本理论的再学习

虽然学生经过近4年系统的理论学习,但是因不常临证使大部分知识尘封己久,甚至有的知识已经淡忘,所以在毕业实习阶段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包括《内经》《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学习,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温故与拾遗,一是可以使原本零散的无序的混杂堆砌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建立起有机的知识体系,二是通过让学生明白理、法、方、药而全面了解中医的临床思维过程,为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只有整个毕业实习阶段都体现从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基本功才能扎实,中医临床思维才能真正建立。[2]

第二、重视临床实践

中医有句常话叫:“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医实践的重要性。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提高查房质量。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查房时,带教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分析病情,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2)开展小组讲课,学生学习临床理论课时大多按教材章节,系统进行纵向联接;而临床诊断疾病时,需要学生具有横向联接的临床知识和思维方法。所以要定期组织小组讲课,讲课时应以横向联接内容为主。当然,也可介绍一些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等,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3)经常进行临床病案分析讨论。可以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愈后的认识,从更深层次上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第8篇

关键词:中医教学;质量;思考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hinking problems for th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 and low for the school is closed event of life and death,so in the teaching of TCM,through a variety of means of teaching,actively explore,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TCM Teaching;The quality;Thinking

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辫征法为指导,通过形象思维建立在实践及反证基础上的理论体系。这就要求习医者通过阅读、观察、思考、领悟、体验、应用的方式,广泛学习和运用中医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借助形象思维在体验和领悟后,方可通晓中医学的深刻理论内涵。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学校来说可谓生死攸关的大事。所以,在中医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教学,可以加强医德教育,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1.加强医德教育

医德是调整民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医德关系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明代医家龚廷贤说:“病家求医,寄以生死。”说明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生死所寄、性命攸关的。因此,在医学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扎实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尊重病人,服务病人”的医德观念,为医学生将来的工作打好医学伦理道德基础。因此,我们在中医学理论课堂教学中,根据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结合医学前辈的高尚医德事迹,阐释具有高尚医德的医生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医德养成的重要性,自觉加强医德修养。

2.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讲课时一定要做到观点和教材相一致,选择有说服力的资料来解释理论观点是怎样形成的,向同学说明中医理论对中医实践的强大推动作用。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详细解释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尽量选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做到循序渐进、深人浅出,一定要多结合实例病案来加以说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适当地聘请临床医务工作者来校为学生传授临床经验,更多地组织学生深人医院、诊所,接触临床实践、参与临床实践,让枯燥的文字和病人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进而提高中医的教学质量

3.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智能的一种双向活动。在教学中,应着重开发学生智力,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训练教学时,要结合讲授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如讲授脏腑辨证时,首先提出“肝气郁结的病理发展有哪些可能?”,学生自然首先结合他们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这样,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4.教师要加强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中药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以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和中医诊断学为主的中医学知识和以药理学、化学、中药炮制学及药用植物学等为主的药学相关知识,学科交叉,内容丰富。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实践中总结创新,自觉地将知识与创新能力思维结合起来传授学生。同时,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加强实践环节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中医学走的是一条靠临床信息反馈而不断提炼成为理论的道路,离开了临床中医就失去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中医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教学安排上应增加见习实习时间,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应加大投入,让学生在临床诊病治病中加强技能培养,注重稳固的中医四诊及辨证论治的理念和过硬的本领,训练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让学生在侍诊、临证中目睹中医的疗效,体会中医理论的价值,激发学好专业的动力,树立继承发扬中医药事业的志向。

6.开展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像、动画等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变为直观面授,成为模拟环境中的真实感觉。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例如经络部分,采用多媒体技术后将经络的走行,循环规律,按模拟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起到了直观教学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强化教学管理

目前,许多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以往手工劳动的水平,教学管理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管理条件落后。因此,应重视并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而着手:第一,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理论水平,使整个管理队伍的工作模式从管理型转向管理研究型,鼓励、扶持教学管理人员承担或参与教学研究。第二,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应该经常化、制度化。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训练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更新观念非常重要。第三,改善教学管理的硬件环境,加强投入,必要的教学管理手段和设施应予以提供。第四,理顺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制度要逐渐健全和完善。(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看文献

[1] 王小平.陆素琴.毛玉娥.等提高中医临床带教质量力法浅析[J].江苏中医药.2010(1):90.

第9篇

【关键词】 针灸学; 四特性;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针灸治病机理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1]。本研究针对针灸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使针灸学教学改革充分体现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教学目的更明确[2]。

1 项目的研究意义

针灸学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现行针灸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特点是: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模式。由于经络循行复杂,腧穴内容繁多,刺灸手法各异,治病机理深奥,在教学中学生有四难:难记、难背、难理解、难掌握。如何使学生对针灸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较轻松地掌握针灸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以及其治病的科学规律,是针灸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3]。本课题组在吸取最新针灸临床、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突出传统针灸学理论精髓、体现针灸现代科学内涵的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

2 针灸学教学体系的现状

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基础学科,传统针灸学的理论体系是:整体观念为基础思想,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经穴刺灸为防治手段,良性调节为作用机理,这也是传统针灸学精髓所在。现行《针灸学》教材中经络、腧穴、刺灸、治疗四部分的内容基本独立讲授。讲经络时学生看到的只是平面挂图;讲腧穴时学生听到的是腧穴诸多主治;讲刺灸手法操作时学生感到难于操作;讲病证治疗时学生苦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针灸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如何让学生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能充分运用针灸治疗规律及特点,结合本专业疾病特点开展临床治疗,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高临床疗效,才是针灸学教学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和要求。

3 具体研究内容

3.1 经络部分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研究

3.1.1 建立富有中医针灸特色的现代化模拟经络实训教室 以本学科的“针灸学教学实验室”为基地,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针灸陈列馆。

3.1.2 研制具有动态循行特点的《十四经络课件》 运用具有动态循行特点的“针灸学十四经络”教学软件。“针灸学十四经络”教学软件是本课题组在2005年集体研制的音像电子教材。《针灸学》课程教学中,经络内容是主要核心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就是一张挂图、一支粉笔,学生们学起来没有兴趣,而且不能直观地看见和了解经络的整个循行过程。“针灸学十四经络”软件是运用Flas软件研制而成[4]。笔者将固定不动的只能用挂图展示的经络动起来了,而且设计了在经脉循行的过程中经过和联系的脏腑、组织器官等,使其都亮起来和动起来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

3.1.3 将现代研究内容引入课堂 关于经络循经感传的观察;经络电学特性的测定;灸性感传的观察;合谷穴气至病所效应性观察;足三里穴针刺后的感觉传导等内容均可以引入课堂。使学生对经络的理解不光是在客观上可以直观地看见经脉的动态循行,还可以从现代实验研究角度进一步了解经脉循行的一些特征,加深学生对经络的理解和掌握[6]。同时,一定要启发诱导学生去寻找规律并掌握运用规律,提高学习效果如讲授经脉循行时,强调学生掌握经脉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分布规律: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交接规律: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面部,阴经与阳经交接在四肢末端,阴经与阴经交接在胸腹部[7]。

3.2 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

3.2.1 “二看三点一习”法的运用 在《腧穴学》的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的培养来帮助腧穴的定位。为了加强这一实践环节,应采用“二看三点一习”法。二看:即“理论课堂结合多媒体教学,观看动态的腧穴的定位图;实验课堂先观看教学录像,复习加强理论课堂所学的知识,为腧穴的点穴实验作铺垫”。三点:即“师点”、“互点”、“考点”。“师点”指将学生集中在一起,由教师亲自在学生身上划出经脉循行路线及做点取穴位的示范动作。“互点”是指在“师点”之后,让学生两两结合,彼此在对方身上定取穴位。教师则巡回检查,指导并纠正学生在点取穴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考点”是实际定取穴位的能力测试。每位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抽取一份印有10个不同穴名的试卷,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腧穴的归经、定位,然后在另一位同学身上具体定取每个穴位的位置,考点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8]。“一习”是在学习腧穴学理论的过程中,安排临床见习。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使理论和实践达到了统一。

3.2.2 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 在同学们正确掌握了腧穴的定位后,笔者将实验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引入课堂。一是腧穴与非腧穴之间的效应不同。当刺激腧穴与非腧穴时有非常明显的差别,腧穴作用大,非腧穴大多无作用或作用很小。如针刺合谷、足三里后,白细胞吞噬指数明显提高,针刺非腧穴时这种作用不明显。二是不同腧穴常常引起不同效应,或对不同部位产生影响。如针刺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和天枢,使肠鸣音增加的效应比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手少阳三焦经的中渚等穴强。即使是同一条经脉的腧穴其作用也有差异,如上述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对肠鸣音的影响较其他经脉强,而在胃经腧穴中又以足三里的作用最强。三是有些腧穴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如针刺心经的神门穴,对实验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应,针刺肝经的大敦穴有加强神门降压效应的作用。通过将腧穴的特异性规律研究引入课堂之后,使学生们对腧穴本质特征的认识更具科学性、系统性。

3.3 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研究 本《针灸学》教学的重要实训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3.3.1 研制具有直接动态演示的《毫针补泻手法》的教学课件 运用具有直接动态演示的“毫针补泻手法”教学软件,这是本课题组集体研制的音像电子教材。《针灸学》课程教学中,针刺手法的操作是本教学中的难点[9]。怎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针刺的各种不同手法教学,也是笔者多年来的教改重点。因为针刺入人体后,老师在讲解针刺手法的动作和针在人体内的动作过程,学生是无法看见的。笔者开发研制的《毫针补泻手法》教学软件,整个课件将针刺的各种不同手法操作过程都可演示出来,学生能看见针刺手法的演示,老师根据课件的内容一步一步深入的讲解,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针刺各种不同手法的操作[10]。

3.3.2 研制具有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的手法模拟仪器 针法灸法学手法是一门操作性特强的课程,其中的针刺手法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进针到出针是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复杂微妙,仅凭老师的一张嘴是很难讲清楚的。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针刺手法是否规范,是所有针法灸法学课程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教研室老师们经多方努力,研制了以示波形式反应针刺的提、插、捻、转等手法,通过对示波频率和波幅的分析,可以客观评价学生针刺手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它们之间参数的差异性,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针灸操作技能训练中的关键问题,使刺法灸法的教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1]。

3.4 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研究

3.4.1 模拟临床直观教学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使用模拟临床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病例由教师事先建立卡片模拟患者,将2名学生编为一组,其中一名扮演患者,另一名为医生。根据卡片要求,由“医生”向“患者”提出各种所需要了解的问题,采集病史,并由“医生”自己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施治[12]。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临床教学中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13]。为使学生真正熟练地掌握针灸操作技术,检验其实际动手能力。笔者设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除理论考试(占70分)外,还进行了技能操作考试(占30分),即将学生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组,每2名为一组,然后再抽题回答问题,抽到哪种操作方法或病证,要求学生从辨证分型、立法处方、选穴操作等步骤,一步步讲解清楚,并进行实际操作,由两名监考老师同时打分。这种考试方法也是提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14]。

3.4.2 将“标准化患者”引入课堂 这是本课题组在2009年进行针灸学教学改革时一个校级立项课题。就是专门招收了三个标准化患者的模特,进行了专门的职业培训后,投入到课堂的一个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将预约的模拟患者带到教室,由模拟患者叙述病史病情,学生做出诊断,并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取穴,讨论行针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确定治疗方案。这样,学生就能亲身体验针灸治病整个过程,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采集病史的能力[15]。

3.4.3 将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性研究内容引入课堂 将科学研究内容通过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引入课堂教学是本教研室的一大亮点和特点。比如说在讲授针灸治疗“中风”病时,笔者就将在科学研究中证实的针灸治疗“中风”的病理机制结果,通过网络平台由学生自己点击展示出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针灸治病的科学性。还有“足三里”为什么能治疗胃肠疾病;“内关”为什么能调节心率;“委中”为什么能治疗急性扭伤等等。用科学的依据来告诉学生,针灸治病的科学性,使学生由衷地对这门学科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和崇拜感,从而对针灸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 结语

本课题首次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网络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并在针灸学教学中引入实验针灸学系列中的研究内容,将现代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充实和丰富了本科教材中的内容不足。将四特性教学法引入到《针灸学》教学中后,使得抽象难讲的经络循行一目了然,功能难明的腧穴特性得以佐证,手法难显的刺灸补泻客观呈现,玄妙难释的治病机理诠释尽然。

参考文献

[1]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张子谦,陈建雄,童娟.西医院校的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教学初探医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34-935.

[3]王宛彭,刘红.《针灸治疗学》教学方法研究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3):63.

[4]黄芳,曹锐.中医专业针灸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教育,2007,26(3):47.

[5]黄小波,李宗信.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48-49.

[6]杨建斌,张彩凤,夏永华,等.浅谈示意图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95-96.

[7]刘建卫.数字化可视人在针灸腧穴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10):81.

[8]魏继平,薛文星,冯玉荣,等.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39-140.

[9]王卫,魏连海,孟向文.腧穴立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10):76.

[10]王卫,徐立,孟向文,等.《经络腧穴学》立体化教学改革中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体会[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2(4):20-21.

[11]陈文,梁立安,陈尚杰.教学做合一在针灸临床实习带教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2):133.

[12]张东铭,王莉梅,付艳琴,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50-151.

[13]龚东方,李艳慧,庄礼兴.浅谈医案教学在针灸治疗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6,25(2):78-79.

[14]卞镝.针灸教学的改革创新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2004,6(3):243-24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