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50: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培训调研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48-01
一、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项目组通过调研32家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1251名大学生、18家市人保局、322家企业,发现对于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起着很重要作用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功能。
在32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中,28家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兼具培训功能,占87.5%;4家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占12.5%。教育教学形式主要是一体化教学,不仅仅包括创业技术课程,而且包括创业教育文化课、活动课、拓展课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分立课程。这1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也都设有创业孵化场地,但是只有牌子,没有实际运营。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的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面就是若干家公司在实际运营,孵化程度比较好的公司已经开始雇佣在校大学生。
2.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资金、个人能力、技术、兴趣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资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6.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个人能力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技术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7%;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兴趣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5%。
3.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创业精神、风险承担倾向、吃苦耐劳、诚信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创业精神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5.7%;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风险承担倾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8.8%;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吃苦耐劳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2.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诚信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8%;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5%。
4.政府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作用十分重大,但是也存在支持大学生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4.2%;认为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2.9%;认为服务不到位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9.7%;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
5.高校响应政府倡导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实践,但是也存在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经费不足、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验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5.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费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2%;认为高校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1.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的占;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9.2%。
6.企业对于给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热情不高,但是愿意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等方面提供帮助。
通过调研,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58.9%;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5.3%;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占调研总人数的14.4%;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1.4%。
二、对策
1.整合高校创新创业实训资源,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中心所辖的各种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直接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2)为创新创业实战提供实战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模拟公司实训室、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室、网上创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通过创造创业活动的仿真环境,学生在其中可经历从企业创办到经营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实战机会,使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创业能力。
(3)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践场所
在创业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为有创业实践意愿的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定期举办校园创业大集,校园小推车创业活动,为高职大学生提供校园的实践机会。
2.新建多功能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结合创业导师制度,开展创业咨询服务,聘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包括创业成功的校友,对在校的创业团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贯穿创业过程暨企业发展的始终;使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创业项目不断完善、创业方案付诸实践,创办的企业或实施的项目健康发展。
(2)提供创业教育培训
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政策、工商、税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和实践。培训专家由“企业家创业导师团”成员担任。
(3)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对接
举办、承办、参加各类全国性、全省性、全院性大学生创业比赛,征集大学生创业项目,特别是通过向在校学生征集创业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兴趣,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
关键词 自我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83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ath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Self-management
XIAO M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complex, which i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made an urgent request.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career planning,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management to analyze its use in the career planning. Finally, the specific path of development of career planning,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self-management; career planning; development path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重要时期,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职业规划,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水平,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问题。
1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模糊
本文对四川某高校一文科学院238名学生进行调研,调研显示(图1):从长期目标来看,对“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学习与工作计划非常清楚”的只有4.13%的同学,49.59%的同学对于未来3~5年的目标是不太清楚。学生普遍存在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和长远合理的路径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时缺乏前瞻性。
图1
1.2 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清
调研显示(图2),“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的只有7%的同学,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等课程教育后仍有27.7%的同学对自己能力、性格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不了解。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意识不强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图3),学生了解职业知识主要还是来自于学校和父母的安排,如单一的从学校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信息和父母平时与自己谈论以后的工作问题处了解的信息,自己主动通过查阅报纸、杂志和书籍、互联网阅读等形式还属于少数人采用的方式,因此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方面是比较被动地接收,主观意识不强。
图2
1.4 大学生求职可能遇到重重困难
调研显示,学生认为应聘中可能会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工作经验和缺乏面试技巧,比例占有37.9%,同时还认为求职中语言表达能力差、社会关系不足和知识面窄的比例也分别在10%以上。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求职中不自信,遇到了重重困难。
2 “自我管理”及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自我管理是学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与教育者的管理,根本解决问题更需要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大学生自我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自我生活管理、自我发展管理、自我人生管理等。“他律”和“自律”是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的两个方法,将传统的学校、教育者的管理(他律)转变为管理(他律)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律)的高效结合,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新方法。
钟谷兰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觉知与承诺、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决策、求职行动和再评估。工作世界探索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其余内容均主要来自自身因素。因此将自我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六个模块,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管理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实效性。
图3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路径
3.1 发掘自身优势,做好自我学习管理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为学生本职工作。作为大学生的自身优势,最重要的还是要在自我学习管理方面具有优势。问卷显示:学生认为其优势为专业知识、考试证书和技能认证、学习成绩等学习方面一共占有57.5%。同时69.8%的学生认为修双学位能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个人目标,可以合理的对第二专业进行选择,以增加职业选择广度。学生可以通知专业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发现并找到自身在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自我优势与劣势,注意在实践中尽量发挥自身优势,做到自我学习与自我优势的紧密结合,将大学时间价值发挥最大化,从而能力实现全面化。
3.2 拓宽培训渠道,做好自我发展管理
根据问卷反馈,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安排学生参加“成功企业经理人讲座,成功心理学训练课程的培训”已经不再完全适应当前新时期学生的需要,只有11.4%的学生认可该培训渠道。学生普遍希望能拓宽培训渠道,未来有机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我发展管理,主要渠道有:到企业实习锻炼,与更多名企业新人沟通交流的培训;潜力能力提升的培训;到企业人力资源专业提供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求职技巧等多方面的服务。培训是学生自我的课余学习,也是对大学专业课程学习的较好补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所需能力进行对接。因此学生应该提高培训意识,根据自身规划与需要,积极主动参加相应培训,做好自我发展管理。
3.3 提高规划意识,做好自我生活管理
由于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管理上,因此在做好学习本职工作时,学生也需要对个人生活方面进行规划,充分发挥平时学习与日常生活管理的主阵地作用。大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具有“时间、空间、自我”三位一体的特征,随时随地从学习、生活、工作到人际关系以及感情的建立,实行全面的自我管理。大学生学习之外的时间较灵活且充裕,因此如何更好地规划课余时间,做一些兴趣和专业之外的实践与锻炼,对于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尤为重要。自我生活管理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学生个人能力是否突出的重要内容。
3.4 提高个人能力,做好自我人生管理
调研显示,35.6%的学生认为在找工作时,企业主要看重的个人能力,有19.2%的学生认为企业更看重的是履历。46%的学生认为能力中最关键的三种能力主要是英语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所以做好人生管理,在大学阶最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英语能力、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尤为重要。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看,除了以上具体能力之外,大学生还应该全面培养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真正做好自我人生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清芳.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4(3).
[2] 刘艳,陈华平.基于“三维资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2).
[3] 林胜男,王永利.“80后”大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4] 徐敏.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教学与职业,2014(4).
[5] 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9).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团的xx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走近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促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根据世博局和上级团组织工作要求,结合世博会志愿者工作进度,通过暑期社会实践锻炼师大世博志愿服务队伍,为和谐社会建设献计献策,以实际行动迎接20xx年世博会的顺利召开。
一、活动口号
师大手牵手世博心连心
二、参与对象
全体师大学生,尤其是入选的世博会志愿者候选人
活动形式
万名学子进社区,千篇调研察民情,
百支团队献才智,十大技能促成长
四、活动主题
在世博会倒计时之际,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组织万名学子走进自己所住的社区(居委行政村),针对居住地发展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调研,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形成千篇调研报告,组织百支入围调研团队为居住地发展提出改善对策、建议,贡献大学生才智。每位世博志愿者候选人,尤其是管理岗位志愿者候选人必须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围绕以下调研主题开展调研(详见附件1)。
世博文明社区建设调研:组织世博会志愿者候选人利用假期走进所居住的街道、居委、行政村,开展各类世博知识、文明礼仪等宣讲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所学专业,围绕居住地建设、管理中需要改善的问题、社会热点、民生需求,开展问卷、访谈、网络调研等,形成调研报告,为迎接世博会献计献策。
2.居住地困难群体现状调研:组织世博志愿者候选人联系居住地相关部门,寻找居住地有困难、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残疾人、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在春节前后通过参与策划组织开展慰问、联欢、捐款、捐物、结对等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开展相关调研,分析制约困难群体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社会结构的应对策略。
3.各地志愿服务开展情况调研:依托“爱心学校”项目优势,围绕居住地各类人群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世博历史、世博礼仪、世博英语等内容的教学,在社区周围的地铁车站等公共场馆开展城市环境保护、文明出行、微笑礼仪等实践活动,提高居住地居民文明素养。走访实践单位,调研居住地各类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结合即将开展的世博会志愿服务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师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建言献策。
4.世博会志愿者拓展培训调研:依托红十字会等优势,组织世博会志愿者候选人接受应急救护、艾滋同伴等培训,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夕阳关怀、特殊儿童陪伴、健康心理调适等专项服务,拓展世博宣讲、世博英语、公关礼仪、环保知识等能力,实现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服务能力的目的。走访有西部支教或工作经历的校友,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明确青年责任,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树立自觉成才的理想。
五、活动流程:
阶段时间内容
宣传动员20xx年1月初-1月15日制定计划、申报项目、组建团队
主题实践20xx年1月16日至-2月26日围绕调研主题,开展宣讲、帮困、社区服务、场馆服务等
申报评估20xx年2月27日-3月5日校团委对调研报告进行评估,评出xx0个入围课题
总结展示20xx年3月5日-3月20日入围团队进社区进行宣讲、提出改善措施等,获奖团队集中展示
六、组织实施:
1.各学院团委结合实际完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方案,在1月15日前将方案和项目汇总表(附件3)发送至校团委。按照“每个社会实践项目必须和主题调研相结合,每个世博志愿者候选人至少参与一个课题调研”的原则,组织开展好主题调研活动。
2.各学院团委依托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招募系统及时项目信息、招募活动人员;在人员招募中,注意发挥世博会志愿者候选人的作用,做好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上海师范大学世博之星”评选推广活动,认真酝酿好学院“世博之星”候选人。
3.各学院团委做好活动的制度保证、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进行;注重宣传工作,所有活动统一使用世博会志愿者相关标识,及时收集文字、图片资料,上传至团委主页和世博会工作邮箱()。相关信息将编辑在《志周刊》上,并组织好校内外媒体进行跟踪报道。
4.活动结束后,各学院完成总结反馈,并做好参与学生的网上考核,于20xx年2月26日之前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附3-4张活动照片)、所有调研总结报告申报表(附件2)发送至指定邮箱,纸质版交至校团委办公室。
5.校团委将根据各学院计划申报、网上信息、调研课题质量进行综合评估,3月5日前选出xx0个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课题给予经费支持。
6.各学院组织好入围课题后续宣讲、改善措施实施等活动,根据后续活动情况评奖(一等奖20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50个),以资鼓励。3月20日前后校团委统一组织获奖团队集中展示。
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
20xx年xx月xx日
1.最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XX字
2.大学生XX年暑期打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3.关于大学生建筑工程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
4.大学生暑期自己创业社会实践报告
5.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范文3000
6.XX大学生进出口公司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7.XX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建设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8.暑期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社会实践报告
9.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本参考
10.XX暑期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11.XX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1500字12.XX暑期做家教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13.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14.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企业社会实践报告
15.大学生暑期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范文总结XX
16.XX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0
17.暑期城市生存体验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18.暑期护士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9.1000字社会实践活动报告XX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调查 问题
让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学校教育的扩展和延伸,对促进高校培养出综合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过学生经过直接的参观,访问等活动,收集到大量材料,对社会客观事物产生感性认识,对获得的社会调查材料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由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提高到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获得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而言是一件好事。
高校学生对参加社会调研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下文试探讨之。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调研的方法不熟悉
在学生中有人糊涂地认为,调查研究无关紧要或者不太重要。这种认识会影响参与社会调研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有些学生凭着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没有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影响工作的进度和效度。
这两种现象都需要学校和指导老师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教育,树立大学生对社会调研的正确认识,并教会学生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例如,讲解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调查研究采用的普遍调查法(叉称“普查法”)、典型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调查研究运用的形式:开调查会、个别访问、实地观察、通讯调查、问卷调查;调查研究步骤(程序):
(1)调查前的准备,就是确定调查目标、编写调查提纲。
(2)调查实施,主要是搜集资料、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等。
(3)调查材料的整理与分析,主要指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4)撰写调查报告或考察报告。
2.疲劳与挫败感的修复
进行社会调查会产生疲劳,包括生理和心理两种。在调查实践中发现,在连续进行三天以上的全天性调查后,调查员普遍会出现心理上的疲劳感,最明显的表现是不愿意说话、困乏和思维障碍。加上采访接连碰到挫折和失败,当收获较少的时候,容易产生挫败感,继而动摇参加活动的决心。
引起疲劳的原因主要是工作量安排不合理造成的。为了尽快完成项目,或者急于求成,密集作业。对于许多初次参加调查工作的大学生调查员来说,遇到一两次拒访后情绪会非常低落,产生自己能力有限或运气不佳等想法。
较为理想的方法是不进行连续工作,在中间穿插一两天休息或安排一些其他工作,这样可使生理和心理的疲劳有时间得以恢复。对于从事市场调查的人员来说,在访问过程中的种种挫折都是难免的,要使大学生能够经受住挫折,同样的除了要树立良好的心态,指导老师也要教给学生排遣和情绪缓冲的方法,并鼓励和引导学生。例如,参加一些集体娱乐活动或自身能力较强的活动,通过获得较多的成就感和胜利感来达到恢复的目的。
3.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调查不仅仅是一项收集资料的工作,它包括资料收集和资料的加工、分析研究两个环节,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使在调查对象的选择、直接收集事实资料的过程本身中,也必须包括人们的思维加工,调查与研究二者不能割裂开来。学生参加社会调研活动,不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老师的调查员,而应定位在研究者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调研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本身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才会得到提高。不仅要认识社会现状,也要学会对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从学校方面考虑
1.引导不够
社会调研具有良好的辅助学习的作用,而现行教育方法下,并没有广泛应用,只有个别学科、专业或者学生项目、活动,才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如果能够结合专业学习,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对与国情民情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调查与考察;或者是与学生密切相关、引起大多数同学兴趣的事件、话题,都能够组织社会调研。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励学生深入思考。这对于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少创新精神也是一种改变。
2.投入不够
学校除了设立相关经费拨付和奖励制度,来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的调研活动外,还可以独自或校企联合设立学生自主调研基金。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学生独立学习、创新研究;另一方面,也是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的良好形式。
3.培训不够
进行社会调研,对于大学生而言还有一些技巧和素质需要培训,如采访技巧、社交礼仪、速记等相关能力。
三、社会层面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社会调查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服务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系统地了解社会现象、收集经验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结论的过程。开展社会调研的目的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是服务于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服务于企事业单位,提供管理参考;三是服务于社会,提供社会生活及个人行为准则之参考。总的来说,是对社会发展非常有利的事。
而目前人们对于社会调查存在着诸如浪费时间、打扰生活、可信度低、结果片面、影响力小等负面的想法,从而对调查员尤其是街头调查,抱有排斥的态度。这对大学生投身社会调研活动,增添了阻力和恐惧感。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增加社会调研积极性的宣传,多多展示社会调研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改变人们的看法,从而为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加和进行社会调研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开阔视野,主动增强综合素质;学校和社会也应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使得大学生从社会调研过程中进步完善自我,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桂丽.大学生从事社会调查的意义浅析.河南教育,2010,(2).
摘要: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更好地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特别是IT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与市场相协调、与高校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IT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天津部分毕业生、高等院校和用人单位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IT;需求;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调研的重大意义
有数据表明,我国2004年毕业生人数为280万人,2005年为340万人,2009年将达到600万人。如何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应用型人才,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千家万户。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更好地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特别是IT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与市场相协调、与高校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IT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调研的基本情况
2.1调研对象、方法
多层次、多角度选取调研对象保证了调研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本次调研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搜集具有普遍性的数据,涉及大学生求职意向、目标期望、就业服务、生涯发展等内容;访谈提纲包括毕业生、高校院(系)和用人单位两个部分――与毕业生进行网络联系或谈心方式,院(系)访谈主要采取座谈方式进行,对企业访谈则采取个别了解普遍需求、专业需要等,保证调研的点、面结合。
调研的结果如下:
(1) 我们联合天津香农有限公司,在天津各高校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5份。其中南开大学73份、天津大学29份、天津师范大学33份、中国民航学院25份、天津工程师范学院15份。
(2) 对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0名学生进行了2次问卷调查。
(3) 与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开展座谈。
(4) 面向企业开展访谈活动,包括天津香农有限公司、北京软通动力有限公司、斯坦德、天津方卫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豪峰动漫游戏公司等。
2.2调查结果
企业针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情况(2008.5)
问题1、你觉得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如何?
A、很难34.8% B、有些难度47.6%
C、容易 15.4% D、很容易2.2%
分析:总体来看,目前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困难,天津师范大学在这点上尤其突出。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尤其是文科类的本科毕业生。
问题2、你认为自己在就业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困难?
A、没有问题,很容易找到工作18.4%
B、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努力58.4%
C、困难很大,可以先就业后择业18%
D、不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5.2%
分析: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努力。但同时可以欣慰地看到,虽然大学生认为目前的整体就业形势很严峻,但是都有不断努力的思想准备。
问题3、你就业时重视用人单位的哪些方面?
A、高工资、高待遇18%
B、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17.4%
C、工作比较稳定20.4%
D、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3.2%
E、综合考虑以上因素20.8%
分析:天津大学与中国民航学院学生更追求高工资、高待遇;其他院校学生追求工作的稳定性;天津师范大学更为重视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
问题4、你求职的薪水要求是多少?
A、1000以下 无 B、1000―2000元25.8%
C、2000―3000元40% D、3000元以上34.2%
分析:2008上半年,1500―2000元是大部分大学生所能接受的底线(除去某些热门专业,他们的底线可能会大大高出这个水平)。因为尤其对于外地学生来说,租房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所以过低的薪金水平可能会对他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问题5、你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
A、没有想过39.4%
B、想过,但感觉不具备条件53.2%
C、准备毕业后自主创业6.2%
D、决定毕业后就自主创业1.2%
分析:大部分学生都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时机不成熟,所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自主创业还比较困难;只有极少数毕业生毕业后会借助一些外部力量创业。
问题6、就业中你首选哪类工作单位?
A、国家机关19.2%
B、外资或合资企业37.2%
C、私营民营企业2%
D、国有企业18.2%
E、医疗、教育等事业单位17%
F、自主创业3.8%
G、其他无
分析:外资或合资企业因为具有薪金水平高、管理规范、积累个人经验等优势,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问题7、你是否会选择去规模小但有发展潜力的公司?
A、是64.2% B、否35.8%
分析:大学生较为关注公司的发展潜力。
问题8、你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哪些方面最重要?
A、学习成绩5.4%
B、学历背景(包括毕业学校以及双修等)14.4%
C、专业21%
D、办事能力38.8%
E、计算机和英语等方面的证书10%
F、性格与公司要求是否符合9.4%
G、其他1.6%
分析:每个学校的学生都认为办事能力很重要,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越来越多的公司更为重视实际能力。
3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原因分析
3.1择业观念落后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一是“铁饭碗”观念,部分毕业生仍抱着老观念不放,求稳定、为保险;二是精英就业观念,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层次一直较高,而就业形势的变化让大学生不适应,仍抱着狭隘的“精英”就业观;三是学生及家长“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择业范围限定在公、检、法和党、政机关等部门,区域上圈定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从而造成就业拥堵,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和整个家族的荣辱寄托在子女身上,也希望他们找到轻松、体面、待遇好的工作。
3.2结构性矛盾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要实现从劳动力资源大国到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变,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还远远不够。但是,高校设置专业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并不是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专业设置和结构比例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形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
3.3实践能力差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教育思想、教学手段陈旧落后,现行的大学教育普遍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死记硬背的多、灵活运用的少,教材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因而不受企业欢迎。
3.4企事业单位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影响大学生就业
用人单位的期望值随着毕业生供大于求而水涨船高,出现互相攀比、盲目提高录用标准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也同时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4天津IT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是世界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企业是学校最大的“顾客”,是学生培养的参与伙伴,也是办学中重要的受益者。因此,校企合作又被人们称之为“企业眼中的教育”。与此同时,学校以外教育资源的最大提供者也是企业,人才培养特色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企业需求驱动、企业价值导向和企业介入。
4.1与IT相关用人单位合作,积极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可以就合作培养、建立毕业实习基地、就业实训等方面,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架起桥梁,达到各取所需、双赢的局面。“量身定做”毕业生。
4.2进一步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从调研情况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严重脱节。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雷同的专业课程设置、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造成了“千校一面,万生一模”的尴尬局面。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陈旧,脱离企业生产实际,参加专业实践机会较少,动手能力较低,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生产需要。而企业也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拿出相当一段时间培养学生。
因此,积极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成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企业不仅可以在相应院(系)设定企业奖学金,达到宣传企业、资助学生完成学业的目的,还可以与各校院(系)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要设置相应课程,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实现订单培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1)“订单”式培养培训。这是一种较普遍的做法,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2)“校企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种比较深入的做法,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生在实训中做到“五个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课题、产品合一。学生实训时的作品就是为企业加工的产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
(3)“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把培养学生的模块分解,将专业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放在校内,把与企业接轨的技能培训放在工厂。学生通过学校-企业-学校循环的学习,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上不断提高,企业也可在培训当中选取适合在企业发展的人才。
(4)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权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调整实训计划,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实践。
4.3积极与企业建立校外就业实习基地
各院(系)应结合专业优势和特点,利用高校科研服务功能,打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毕业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通过这样的环节,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需要技能,进行有目的的锻炼,企业针对需要培养和检验毕业生,达到“三赢”。
4.4与人才交流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联手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铺就大学生就业绿色通道
我校与中国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联合服务毕业生10项措施,为大学生提供全程性、宽领域、多层面、高质量的优质服务。这10项服务涉及提供就业岗位、提供相关政策的指导、档案保管、户口落户、创业相关服务、提供实践机会、进行职业培训、开展职业测评等内容。通过这样的就业工作,真正实现服务功能。
4.5积极做好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和回访工作
学校各院(系)不仅要就毕业生情况、就业服务等方面及时征求企业的意见,还应定期征求用人单位对专业设置、学生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可以及时改进就业工作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还可以针对社会需要培养学生,不断完善学校的各方面工作。
总之,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联系企业进一步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实践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钟岚. 谈高职院校“外语+轻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 曹瑞明. 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1,(12).
*共有9个乡镇,148个行政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旗。由于工业力量薄弱,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度大,现有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576人。为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人事局根据当前形势,按照上级要求和旗委、旗政府的号召将实施“大学生驻村”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将科技服务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核心内容来抓。与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力实施“大学生驻村”工程。
一、完善组织机构,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驻村”工程,2007年成立了由旗委书记任组长,旗委副书记、旗长任第一副组长,涉及的22个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旗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在9个乡镇分别成立了乡镇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旗乡两级管理网络。同时制定出台了《*委、旗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富民行动”选派大中专毕业生驻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中专毕业生驻村工作选聘实施方案》,对选聘方式、条件及程序作了详细规定,为实施“大学生驻村”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管理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为了将真正有能力、有知识、懂技术、会做农村工作的大学生选到驻村队伍中,我们严把选人关,经过调研和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按照《大中专毕业生驻村工作选聘实施方案》要求,采取个人报名、公开考试、领导小组考核和专家综合评价等方式,分种植、养殖、柞蚕、特色种养等几大类向社会公开选拔,2007、2008年两年公开选聘出50名技术过硬、文化素质高、想干事、能成事的大中专毕业生为驻村大学生。在派驻之际,对大学生农村基层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远程教育等方面进行具体培训,进一步提升驻村大学生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
二是落实保障措施,规范运作。各乡镇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认真做好大学生派驻后的各项后续工作,及时召开了驻村工作人员与所驻村的工作对接会,明确了驻村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指导驻村工作人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均进行了妥善安排。
旗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沟通协调、指导管理的职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驻村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工作部署,推进驻村工作稳步开展。同时,根据劳动法等有关规定,指导驻村办与驻村工作人员签订了工作协议书,明确工作期限、工作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相关待遇等。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驻村大中专毕业生任职工作的通知》,2007年的选聘的30名驻村大中专毕业生除得力其尔乡的苏刚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以外,其他人均被任为村主任助理。2008年选聘的20名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为便于沟通,强化群众监督,增强服务意识,我们还为驻村大学生制作了通讯录和服务卡,标明了姓名、职务、专业、联系电话及服务内容,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并为他们定做了科技富民小红帽。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驻村工作人员办理了工资和保险等手续。
三是建立帮扶机制,规范管理考核。为使驻村大学生发挥作用,*制定下发了《关于旗级、旗直机关主要领导与驻村工作人员建立帮扶机制的通知》,旗级和部分旗直机关主要领导都与驻村工作人员建立了“一帮一”联系帮扶对子,以帮助驻村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资金、信息、技术、项目等方面进行扶持。帮扶领导除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外,我们还选择了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备帮扶能力的5家企业单位领导作为帮扶领导,借助单位实力,帮助驻村工作人员发展致富项目。此外,部分乡镇主要领导、村领导与驻村工作人员,科技特派员与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均结成了帮扶对子。
为激发驻村大学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了驻村大学生的责、权、利,加强了对他们的管理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日常考核不定期进行,年度考核采取与本人谈话,与乡镇分管领导和所驻村负责人谈话及个别入户走访的方式进行。2007年年末已完成了对所有驻村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大部分为优秀,没有不称职的。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为扩大驻村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大学生驻村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及时将大学生驻村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好的典型经验、做法,通过新闻媒体的形式进行宣传,在旗电视台、阿荣通讯社开辟了“科技富民在行动”专栏,在全旗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是建立金融跟进机制。为支持驻村大学生创业行动,积极与旗农村信用社协调,探索建立金融与科技相结合、小额信贷与科技特派员实施项目相结合的金融跟进机制,出台了《*实行科技特派员创业“金融绿卡”暂行办法》,根据驻村大学生的信誉评估,旗农村信用社提供相应额度的贷款,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学生驻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参与民主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施驻村工程以来,驻村大中专毕业生能积极主动的协助村“两委”工作,并结合所任职务和分工,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农民科技意识,承担党建工作入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积极深入调研,根据所驻村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长,分别撰写调研文章,为领导谏言献策。六合镇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宋厚刚,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村民法制观念不强、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等方面分别撰写了5篇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紧紧围绕所驻村实际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意见。同时,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利用我旗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认真学习信息网络化知识,成为了政策法规、科技致富信息等信息的传递员。向阳峪镇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孙兴儒利用远程教育网下载科技信息并刻成光碟下发给播放点,还有一些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将所驻村的所有档案全部输入微机,实现了档案电子化管理。
二是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意识显著提高。在备春耕之际,多数驻村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采取了入村办班、入户指导、发放科技资料、播放科技光碟等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培训内容多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涉及到畜牧疫病防治、施肥用药、农作物种植技术、柞蚕放养、特色种养殖等方面。据初步统计,2007年通过驻村大学生举办的各类科技培训班达到95期,培训人数达到1.6万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1.1万余份。
三是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驻村大学生都把抓好科技示范户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抓手,为科技示范户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对比,充分发挥科技的引导、带动作用。六合镇东山屯村的驻村大学生刘君,春耕之际入户调研宣传,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帮助村民联系引进一批农作物新品种,2007年该村大豆种植面积只占到全村的30%。据统计,目前全旗通过驻村大学生已推广新品种19个、新技术9项,落实科技示范户490户。
四是积极与农民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努力实现“共赢”。结合“科技富民行动”,开展了“百千万”工程,即每名驻村大学生联系3户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驻村人员以资金、技术、科技成果入股或直接建立基地,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把服务与经营有机结合,实现了与农民真正携手。2007年驻村大学生与农民共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10个,实现经济效益1650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个别乡镇对驻村工作认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未充分调动驻村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个别驻村大学生的工作切入点不够准确,职责任务不明确,缺乏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工作呈现被动状态。
三是部分驻村大学思想不够解放,未能突破搞技术承包、无偿服务的旧模式,与专业大户、村集体创办利益共同体较少。创业服务形式单一,团队式创业服务较少,单打独斗的服务方式较普遍,产业化能力不强。
四是驻村工作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创新机制有待健全。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创新机制,切实增强工作实效。要不断完善驻村工作机制,做好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市场驱动与政府引导、利益回报与风险防范“结合”文章,保持和增强驻村工作的生命力和实效性。
一、通过调研了解培训需求
做好调研的准备工作,要调查什么?应在调查前做好调查问卷。以河南商业大学生培训情况调查问卷为例,我们设计了包括基本情况、专业知识现状、相关知识现状、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希望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授课方式、一次培训的时间安排等十几个类别的问题。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面谈、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交流等方式,摸清大学生岗前培训的现状和培训需求信息。
在深入调研,摸清大学生岗前培训的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统计资料的整理,将调查统计来的原始记录进行分类、分组并加工和系统化。同时,要发现问题,作出科学结论,为培训的决策和撰写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二、科学拟订培训方案
按照服务性、针对性、实效性、适时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的原则认真撰写培训实施方案。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周密论证培训形式
根据大学生的学习模式特点,设定岗前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大学毕业生对于注入式教育缺乏新鲜感,但是在岗位技能、职业素养、职业前景、心态调整、参观学习等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经验和能力的渴求远远胜于对知识的渴求。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培训,应该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方面加以创新,形成与学院教育相区别的培训体系。
借鉴行业内外大型企业新进大学生培训的成功经验,在传统授课教育基础上,创新授课方式。在培训中可采取多个培训师同时授课、培训师点评方式授课、演示方式授课、现场式或场景模拟式授课、分组讨论并对结果进行交流或辩论甚至演讲。变知识教育为信息教育,给予学员思考和反馈的空间;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训练,让学员形成发散思维的习惯,从而帮助其建立职业观点和意识;变头脑教育为行动训练,通过学员互动和团队游戏,提高学员的行动能力。
2. 合理安排培训课程
要根据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专业、企业需求及岗位要求合理安排培训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方向。我们在培训中把整个培训课程分成了若干个培训模块。例如我们在工业大学生岗前培训中所设置的有:行业形势及企业文化建设模块、政策法规模块、个人素养及团队建设模块、安全生产教育模块、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模块、参观实习模块等。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使培训更系统和有层次,同时也可以对一个模块进行考核。对教学安排的调整在一个模块内进行,有利于参加培训的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细化培训前准备工作
培训项目实施计划制订以后,还需要做很多具体、细化的工作,比如培训课程的开发、培训教材的选择或编写、培训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培训教师的遴选、教案的编写、培训设施工具的准备等。
首要的工作就是培训课程开发。课程开发要领会培训项目的意图,体现培训项目的构思,完成培训项目的目标要求。特别是岗前培训课程开发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丰富培训项目的内容,并注重培训课程的时效性,让学员真正在知识和技能上有一定的提高。
培训教材的选择或编写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分析培训项目、课程及培训对象的特点,分析教材的特点,突出大学生的特性化需求,把握技能与知识点的配比,借鉴相关培训资料,开发出高质量的培训教材,使培训教材起到导向和指导作用,成为师生双方的良师益友。
对大学生培训来说,培训师的水平一定要高,在行业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培训效果才会更明显。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可从行业内外聘请符合培训要求和条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性人才担任培训师。培训师只有能理论结合实际,才能保证培训效果,真正实现培训的目标。
四、严密组织培训过程
开好开班动员会,参加人员包括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管理人员、企业领导和培训单位领导。通过动员,会使参加培训的学员明白培训的意义和培训的要求。
做好管理人员和培训师的沟通,使培训师了解学员的情况,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态度和意见,及时对培训和服务进行完善,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学员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做好考勤管理。培训期间,学员有什么需要或有什么突发事情能及时得到解决,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能及时反馈并解决。
适当增加学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如组织学员参加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联欢晚会等。在培训结束时,对学员进行培训考核,并对培训进行总结。
五、做好培训资料的整理、评估和反馈
在培训过程中和结束时,我们一般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培训资料,其中包括培训通知、培训手册、培训课程安排、培训人员报名表、考勤表、教师情况登计表、培训班满意率调查表、培训师满意率调查表、考核成绩表、学员培训总结等。
培训中,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判断培训的有效性,发现培训中的问题,如学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是否达到了培训的标准、行为是否有所改变、培训管理和教学活动是否科学有序、培训服务存在哪些不足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估,促进工作的改善。培训结束后,通过用人单位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培训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为改进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就业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意义
“新常态”是中央执政新理念的关键词。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了系统阐释。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我国就业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以新常态的角度作为切入点研究如何稳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多见。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被全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1997年编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预示着我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许多高校建立了就业指导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1-2]。然而,虽然目前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研究很多,但是仍处于发展阶段,大多数研究探讨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探讨宏观的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3]。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研究不多,相关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方向研究主要集中于简单的数据统计,相关分析及对策研究并不多见。同时,搜集一手就业资料及数据,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研并不多见。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忽视,而就业去向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4-5]。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统计大学毕业时的就业状况,为教育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为学生和家长在做教育选择时提供重要参考[6]。其次,学校统计并公布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便于大学生通过社会反馈,知道与自己“相同水平”同学的就业去向,调整学习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同时可获得校友的积极支持[7]。目前,专门针对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研很少,本研究通过实证的调研方法,广泛调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以其得出规律,为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提供资料和思路,对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所帮助,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工作满意度调查。课题组随机抽取500名毕业生,调查其对工作的满意度。“感到非常满意”的占30%,“感到比较满意”的占23%,总体满意度为53%。满意原因中排在前两位的因素是“薪酬、福利水平高”、“企业公众形象好”;不满意的原因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
(二)从业稳定性。被调查的学生毕业后“从未换过单位”的占55%,其中38%是在银行系统工作;“换过一次工作单位”的占19%,“换过2次及以上工作单位”的占26%。调查换工作的原因时,从事柜员等基层岗位工作的人员普遍认为“工作内容枯燥”、“工作压力大”,从事证券、期货交易及保险等岗位作的人员,换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大”。
三、大学生就业去向现状分析
本研究在调研了河北省1所院校的基础上,在河北省高校中进行广泛调研,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就业现状对相关结果和规律进行分析。从以下4方面因素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第一、职业价值观因素。第二、学习因素。第三、兴趣因素。第四、实践经历因素。第五、家庭生活因素[3]。
四、对策
针对大学生这样的就业现状,作为高校工作者首先应该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丰富课程形式,包括课堂讲座,公司实习,精英演讲,工作培训等。从而使学生们按照自身的个性和特点选择好将来从业的方向,然后不懈的努力。其次,高校要转变育人理念,适应高等教育的新常态。我国的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各高校缺乏清晰的人才定位。一批本应从事精英教育的学校也快速扩大办学规模,导致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由此难以再保证精英培养理念。而大批本应培养掌握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生的自我定位发生偏差,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也发生偏差,还使得各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趋同,严重缺乏独立性。所以不同的高校在定位上要加以明确。第三,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就业的主体,进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就业渠道,努力实现自主就业。第四,鼓励大学生创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业动能,大众创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政府应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就业服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努力营造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氛围,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项目:新常态下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研究(JRS-2015-1038)。
参考文献:
[1]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2]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4]刘铎.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
[5]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紧密围绕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以进一步健全完善“333”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主题,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为基础,实现专业与通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三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树规矩,创新创业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完善建章立制树规矩。一方面协助西安市教育局起草创新创业方面文件。另一方面内部修订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协助市教育局起草相关文件,提升工作影响力。起草《三明市关于深化市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三明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高校版)。加强内部管理,修订出台管理文件。修订印发三明学院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试行)》文件,从政策方面加强引导。
二、明方向,创新创业调研开展扎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走出去,迎进来”开学初我们从内到外开展了扎实调研,做到了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前沿,明确了我们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和未来努力方向。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大创、学科竞赛、互联网+、激励措施等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校内各二级学院和市级主管部门开展了调研。同时对校内各二级学院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开展调研,把需求和问题一一梳理反馈,做好全校双创工作的管理及服务。接待了区雁塔区科创中心、教育厅及其他兄弟院校的来访,共同探讨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也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
围绕众创空间管理运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学科竞赛管理方法,激励措施、创新创业类竞赛,特别是互联网+大赛辅导机制,辅导机构,支持方式,激励措施等调研主题,我们选取了中国创新创业TOP100的北京和江浙一带同类型高校,赴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地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前沿,明确了我们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状和未来努力方向。
三、突重点,高层次创新创业成果显著
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计划,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校级立项111 项,省级立项85 项,国家级立项27 项,均比2018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全年学生获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学科竞赛成果较上年增长10%。2018年全年学生获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学科竞赛成果共计175项。2019年度全年学生获高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学科竞赛成果共计225项(2018、2019年数据统计不含团委第二课堂部分)。比2018年增长28.6%,每百名学生有 项高层次成果,超额完成2019年目标任务。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白皮书》统计,我校在2014-2018年大学生竞赛状态数据排行榜(本科)榜单中平均排名553位,2018年在榜单中排名407位,在整体榜单(1118所)中属于中游位置,位居省内同类院校第一名。我校竞赛贡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赛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在我校学科竞赛A类目录中的竞赛。
互联网+大赛。我校共有280项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参加校赛,参与人次达到1298人次。学校推荐7个项目参加省赛,最终《钢琴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梦之园儿童剧》《三明曲艺》获得省赛铜奖。
四、抓课程,专创融合成效初现
进一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94门创新创业试点课程。根据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年初每个学院专业都报了各自的试点课程。目前94门试点课程都完成了教学大纲。
启动专创融合试点教程编写工作。按照学校学科门类,分师范教育、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智能制造、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社会治理、康养服务等八个专业集群研发创新实训教程。同时编写创新创业实训教程,最终完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1+X”。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地方高校“三递进、三融合、三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为题申报了2019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五、办活动,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弘扬和传播校园文化精神,展示学校形象,打造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产品,从而开发出系列拥有学校自主知识产权、体现我校文化发展底蕴、表达文理情愫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形成学校名片,展示学校风采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我们举办了西安文理学院首届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原创设计大赛。围绕大赛我们安排了三场专题报告《文创的破逼思维》《无创意,不生活,创意源于生活,生活享受创意》《短视频创新趋势及大学生原创视频市场潜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文化沙龙和圆桌探讨活动,不仅有大咖的专题讲堂,还有校友讲堂,以文理学院校友亲身的创业的经历,进校园分享给在校的有创业想法的学弟学妹们。
开发校园纪念品。从设计到开发再到生产销售全由我校在校学生和校友完成。目前已开发出茶具礼盒、抱枕T恤系列,融入了校园的文化元素和创新理念,相继投入校园市场,备受学院及全校师生的欢迎和认可。
主办了2019 全国高校行暨青年电竞论坛活动的第四站竞赛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六、谈合作,创新创业资源有效拓展
与千里马伯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千里马创投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与相关政府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几年,三方将从空间打造、运营服务、创业支持、人才交流、项目孵化、创业学院、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共同打造校园文创科教空间。目前三方正在协商正式协议的签订。
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由学校主办,通道教育(新安新区) 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举办了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与专创融合金课建设
师资培训。
邀请董国华教授开展“商业计划书撰写”专题培训,我校100名师生参与了培训,为2020年互联网+大赛打下了基础。
七、精孵化,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开花
开展了项目遴选,共有39个团队进行了项目路演,通过5位校内外创业导师对项目进行评审,10个项目团队成功入孵。并且均已注册成立公司,法人均是我校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