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31 16:50: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教学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芭蕾 基础训练 重要性

芭蕾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是高雅艺术的代名词,对人的形体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学习芭蕾的必修课是形体训练,即芭蕾基础训练。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来说,芭蕾科学规范的训练方法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芭蕾基础训练的要素

芭蕾一直严格遵循训练方法,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规格要求和训练法则,通常把开、绷、直、立称为芭蕾的基本元素。

“开”是芭蕾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芭蕾训练中强调的胯、胸、膝、踝以及肩的外开,同时也指脚的外开。外开性是芭蕾的审美特征之一,芭蕾舞中典雅美丽的动作都是以“开”为基础进行展示的。芭蕾中有五个脚的基本位置,都是以上开为前提的。从芭蕾发展的历史渊源来看,“开”所体现的是一种古典的贵族气质,其流露出一种张扬的美和风范。现代的芭蕾基础训练中,“开”不仅继承了古典芭蕾尊贵典雅的美学原则,摆脱了古典原则的束缚,而且逐步把芭蕾舞的美推向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芭蕾的“外开性”所蕴含的正是这种对美的无止境追求。

“绷”是芭蕾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芭蕾的重要审美特征。对于芭蕾来说,一般情况下,腿只要离开地面,就必须绷脚。芭蕾基础训练中,绷脚也是老师经常提醒学生的内容之一,对其的反复练习是芭蕾学习者必经的过程。“绷”的训练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增强力量,二是提高灵活性。芭蕾表演中,“绷”能够有效地聚集身体的能量,充分展现芭蕾舒展而又不失力量的美学特征。

“直”是指双腿膝盖伸直及后背的垂直,其同样是芭蕾的重要审美标准。由于芭蕾在舞台表演中大部分是以直线型的动作路线呈现出来,所以“直”在芭蕾基础训练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训练中的要领是要在意念上寻找颈椎、胸椎、腰椎、尾椎形成一道直线,即头顶找天的感觉,从而逐步达到提、收、松、挺等正确且优美的体态要求。芭蕾基础训练中,“直”要达到的审美效果是塑造长线条视觉造型,使舞姿优雅大方、挺拔脱俗。

“立”主要指腰部的直立,是一个整体概念,建立在“直”的基础上。其是一种延伸感,指身体要拉长,是从形体美到舞蹈美的升华。在芭蕾基础训练中,“立”是一种形体训练,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和纠正,真正把腰部的“立”做到位,才能使整个身心能量内聚、重心上提,产生向上提升的作用,才能在舞台表演中充分展现芭蕾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高校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注意事项

芭蕾基础训练中,“开”是一个具有较高难度系数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其动作要领要求身体从肩、胸、胯、膝、踝5大关节向外打开,双脚向外打开180度,最大限度地延长肢体线条,扩大舞蹈动作范围,达到增强表现力的效果。这个过程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甚至是韧 带受伤,所以应首先考虑个人身体条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科学地安排芭蕾基础训练任务。只有按照科学的方式方法训练,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绷”在芭蕾基础训练教学中也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其要求将腿、膝、踝部和脚背等下肢各个部位绷直。绷直的线条美是芭蕾舞艺术的重要特征,从舞美效果上说,只有舞者的身体绷直、拉紧了,舞姿才能呈现得更加挺拔、优雅、动人。绷是力量和技巧的综合体现。芭蕾基础训练中,绷脚的训练对于芭蕾学习者来说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绷脚可在视觉上起到增加舞者腿部长度的效果,在表演中展示其优美线条;另一方面,绷脚训练对于脚部踝关节来说是种强有力的锻炼,同时也可让趾关节更加灵活,使动作更加柔韧自如。对于初学者来说,绷脚训练有一些必须掌握的规范和要领,练习过程中要找到“一以贯之”的感觉,即把膝盖收紧,同时把力量从踝关节一直用到脚趾,脚心要感受到绷紧的感觉。要真正掌握“绷”的真谛,必须耐住成千上万次枯燥而又单调的绷脚练习。

“直”是指要练就一个挺直而又柔韧的背部。具体来说,“直”的标准就是通过基础训练使学习者的身体,包括腿和背部能够塑造出垂直的线条美,从而在表演中展示出挺拔潇洒的美感效果,同时也重在培养芭蕾学习者自觉形成高贵典雅的形体气质和内在涵养。在“直”的教学训练中,开始要依靠把杆等设施。要注意,当身体离开把杆时,平衡感就需要腿和身体的协调来完成,要把握好身体重心,且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持身体的直立状态。总而言之,“直”的训练对学习者的身体协调能力要求较高,一些难度大的动作技巧性较强,需要学习者在训练中用心领会,多做练习。

“立”在芭蕾基础训练中是一种综合意义的体型状态,主要是指胯部、腰部到颈部的立。把控好这些关键部位,才能确保舞蹈者体态能够直立,在进行表演时才不会出现松垮无力的现象,才能更高质量地完成各类舞蹈动作。对芭蕾学习者来说,训练保持好“立”的基本体态是进行各种旋、转、腾、挪等动作技巧的基础。与此同时,该训练对其他技巧性更高的动作有很大帮助,在芭蕾基础训练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高校芭蕾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从教育思维和理念上来说,现在高校舞蹈教学在思维与认知上,不能一味停留在单一舞蹈风格的训练与习得上,而是应注重对不同舞蹈风格的融会贯通,培养一批能把握时代特点的舞蹈教师及舞蹈演员。这是高校舞蹈教学成功的标志和目标。笔者认为,可通过加强芭蕾舞蹈基础训练来实现这一目标,因为舞蹈贵在基础,不同舞蹈风格的融汇固然重要,但必须以扎实的基础训练为前提,而芭蕾基础又是基础中的基础。

总而言之,芭蕾艺术(包括其独特的训练规则)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芭蕾基础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可有效增强舞者的修养和控制能力。正基于此,芭蕾舞蹈基础训练至今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舞蹈学院,1993.

[3]朱立人.芭蕾简史[M].北京舞蹈学院,1987.

第2篇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济南250031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教材建设是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目前,我国的高校教材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将主要从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出发,明确教材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还应指出我国高校教材建设的不足之处,以提高高校教材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 :高校;教材;教育教学

0 引言

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设备构成了整个教学体系,这其中,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知识传播的物质载体,对高校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注重教材建设,加强教材的系统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

1 教材建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高校教材建设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从高校教育教学的外部环境来看,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国内教育的形势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国际教育水平的发展和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材建设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之下,高校有必要审时度势,适时对高校的教材进行调整和更新,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从高校发展的内部环境来看,教材建设是高校教育中基础性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以及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强高校的教材建设也关系到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1.2 高校教材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首先,教材作为承载知识的物质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从而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更充分的吸收和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其次,高校教材的编撰是有科学依据的,都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所颁发的专业目录以及高校内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时数而编写的,这就决定了高校教材的思想性、系统性和目的性,它是专门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出现的,对于高校的学生教学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再次,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在不久的将来,高校教育也必会将成为普通教育的高级环节,而对于这一时期的人才培养来说,不仅要增强学生在理论性方面的知识培养,还应该加强对其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塑造新时代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此期间,高校首先应该加强教材建设,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重新制定教材编写方案,从而提高高校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1.3 教材建设对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性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新的知识的接受者,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必要顺应科学发展的潮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他们需要从教材中寻找更优秀、更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队伍的水平发展参差不齐,教师也是术业有专攻,他们需要教材来补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的完成学校教学,因此,加强学校的教材建设,为高校教师提供更专业、更科学的知识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2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表现形式过于单一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庞大,这对于我国高校的教材编写来说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是在高校教材的选取方面丰富了教材的编写内容,扩大了教材的取材范围,而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教材的立项、编写时间较长,一般需要两三年左右,在知识更新周期较快的专业中,一般是教材刚刚问世,其课程内容往往就遭到了淘汰,因此,在教材的编订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教材的编写,也应该与时俱进,尝试电子化的教材编撰,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

2.2 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教材市场的繁荣发展,刺激了一大批人从事教材编写工作,教材编写人员水平存在差异,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时他们为了追逐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教材的质量,造成了现今高校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现阶段,高校教材的质量问题较为普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教材编写质量不高,其中的失误较为严重,在教材中常常会出现语病、错别字等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极易产生误导;二是高校教材之间盛行抄袭之风,部分编写者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违背《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肆意抄袭、剽窃他人的言论和观点,引发了各方的版权纠纷问题,给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三是高校在进行教材审核中,没有制定严格的审核规范,造成一大批不合理、伪科学的论点进入高校校园教学中,对教学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3 教材选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在教材建设中,教材的选用和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优秀教材进入高校教学课堂的重要环节。然而,就目前而言,各高校的教材评价和选用机制执行不到位,以及教材选用审核的程序不规范,这就造成了许多劣质教材流入了课堂中,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此外,目前高校对教材管理部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大部分是将教材管理部门作为教务处的执行部门,而并没有给教材管理部门足够的权力去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问题,对于人、财、物等投入也明显不足,这也严重制约了教材建设的健康发展。

3 高校教育发展中教材建设的策略

3.1 丰富高校教材的表现形式

在高校的教材建设中,还应该根据时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教材的表现形式,鉴于此,高校教材应建立立体化教材模式,将传统的纸质教学用书和现代多媒体信息资源全部纳入到教材建设中去,全面丰富高校教材的形式。同时,高校还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分层次进行教材编写和修订,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3.2 建立完善的教材质量评价机制

要想搞好高校教材的管理工作,应该而且必须建立完善的教材质量评价机制,即运用教学评价手段,对高校中近几年来使用的教材进行科学评价和判断,对教材所体现出的思想、科学、教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还应该对教材的印装质量进行评价,对那些粗制滥造教材的出版社和书商记录在案,予以惩戒,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上级部门,将之作为高校选择教材的重要依据。此外,还应该建立教材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机制,帮助高校的教材管理部门掌握高校师生对教材使用情况的了解,增强对教材选用的了解和认知。

3.3 健全教材选用、管理相关机制

教材选用是高校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高校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教材选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好关,以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加强对教材系统性、思想性和平衡性的评价和选用,全面提升高校教材的质量。

同时,为了促进高校教材的科学管理,各高校还应该加强教材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投入建设。首先,行政部门应健全高校教材的管理制度,从专家审稿、教材质量评估、教材工作评估、图书管理以及教材选用等方面着手,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教材建设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其次,还应做好教育管理的工作,用主席的“三严三实”方针教育广大教材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杜绝在教材选用中的一切违规行为,突出教材评选的公平性、公正性,进而确保高校的教材质量。

4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而高校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介,因此高校必须要认识到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做好教材建设,才能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阎燕,孙伟.加强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江苏高校教材建设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12.

第3篇

一、充分认识科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一)科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

科学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创造活动,不仅有利于形成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也是激发教师创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教师独立思考、科学洞察、逻辑推理与决策力形成的桥梁。这些科学创造的关键要素,正是成为创新型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条件。此外,随着全国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出现了生源竞争、就职岗位竞争的严峻局面。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悠久的办学历史、抢手的学科专业和优越的教学环境固然重要,但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更为重要,而拥有一批较高学术造诣的名师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开发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深化专业领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提高学术水平,同时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强化基础、锻炼能力、磨炼意志、提高技能、培养兴趣、激发创造欲望的过程。所以,广泛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不断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应该是新时代高校造就创新型师资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自觉把教学工作纳入研究轨道,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并选择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课题及方法进行探索,在发现问题、创造新知的同时强化研究意识,进而形成科学智慧和创造能力,造就一支高质量创新型师资队伍。

(二)科学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师通过教学工作来完成,所以,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精通教法和育人技巧,研究教学手段。要做到这一点,不能只靠“纸上谈兵”,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细心摸索、潜心体会、勤于总结才能使之不断提高、升华和发展。从事人才培养的教师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索,经常有新的发现和科研假说,便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现有书本知识进行审视,对现存的实际问题引发思考,对即将到来的科学变革有所预见。同时在学生中间树立具体的学术榜样,提出独到的学术观点,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加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科学研究是激励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教学能力的形成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在反复的科学研究及实践基础上来实现。

(三)科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只有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上体现创新。因此,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应自觉融入国家创新工程和创新环境之中,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而大学时代是青年人事业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将初步奠定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科学思维方式。在大学期间,学生与教师经常接触,教师通过各类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起着示范、熏陶作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观点。所以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去,变书本知识为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加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可以形成最基本的科研感知认识,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厚积勃发,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科学研究与教学结合的具体形式

(一)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在相关的理论课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研究成果和研究体会,特别是介绍研究者具体的一些理论成果和学术观点,可缩短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科研分析能力与创新精神。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理论教学,不仅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而且通过与学生交流,形成新的灵感和论点,促进科研纵向发展,通过指导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形成新的科研选题。科研与教学相互推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教学又推动科研,教学科研相长,共同发展。

(二)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和学校科研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和所能开展的实验课水平的高低;科研成果的水平高低也离不开实验的具体验证。除实验安排常规内容之外,增加新的实验教学项目,尤其是与教师科研相关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具体实践,并将自己在科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应对办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采用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实验形式,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的积极性,并具有敏锐的科学预见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又可提高学生对科研全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改变以往实验只走简单操作过程的验证性实验形式,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

(三)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

第4篇

那么多的画家对于绘画的要求都十分重视素描的线条描绘,而线条也是最好的画家抒发自己的情感、构造出自己内心的意境的方式,而著名的画家中,他们的作品细看都是一种利用线条在描绘自己内心的感情的方式。而对于有能力的画家,仅仅一种线条单一的构造出的图画,也可以表现画面所要传递给大家的情感,同时并不需要过多的赘笔,简单的轮廓勾画,就可以拥有生动的表现动势。

二、素描对于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一)创造和创新的基础

素描是一种最基础性的创作,而对于一切艺术造型来说,素描都可以说是基础,它是根基,如果一个创造性的人不重视素描,或者不懂素描,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根基。因此在整个艺术创造中,素描都应该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不管你要学习或者接触哪一种绘画,首先都要对素描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对于在学习美术的学生中来说,素描都是首要的必修课,而对于即将要从事美术方面的人们来说,对于素描的掌握技能,也是进入该行业的必修课。在所有的艺术领域中,创造和创新非常重要,但是基础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可以在这样的一条既复杂又漫长曲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又有人说创造和创新更重要的是看一个人的天赋和悟性,以及对于艺术的个人修养和领悟能力,但是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基础性的铺垫,才能够为你的创造、创新提供理论的帮助,而并不只是空泛的想象而已。

(二)对于绘画专业的重要性

对于绘画专业的学生来说,进校之前都是通过层层的选拔而进入的,但是应试教育的选拔方式往往扼杀掉了学生情感方面的表达,或者有一些学生是美术的初学者,没有很强实的绘画功底就要开始个人的创作,使得美术变得没有了艺术的美感。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基础不够坚实,绘画功底不强,往往只会犯一些绘画上的低级错误,绘画的道路很长,所以开始就要脚踏实地的往前走,因此素描就是学生需要迈出的第一步,这样才会让他们具有坚实的基本功。毕加索是在艺术节一直被追崇和赞颂的艺术制造者,而他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他也是经历过刻苦磨练的自己的艺术素质的,虽然他是以抽象派创作著名的,但是很多深刻的寓意都在他的作品当中的,而且抽象的创作也离不开他扎实的基本功的。对于一些急于求成的学生来说,没有坚实的基本功是不会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就像没有根基的艺术道路就是没有根的树木,没有源头的水一样,不会长久,而素描就是这一切的源头,也是艺术学习的根基。不要盲目求成,去模仿一些大师的抽象作品,让自己变得连最基本的造型和视觉透视都不能够好好完成的艺术创造者。

(三)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类的专业更是一个注重创新的专业,而要想创新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就要具有很强大的专业素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因为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的灵魂就在于对一个优秀的设计理念的理解。对于现在的高校来说,开设这一艺术设计门类的课程是十分常见的。但内部学生的专业程度确实参差不齐,要想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到专业知识,成为优秀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就要在他们的专业基础上作出坚实的培养。素描就是在培养他们对于空间、光影、线条等基础的艺术创作方式的感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具有自己更加专业、更加独特的看待事物的能力,才能够培养出学生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考事物的方式,才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思维也更加广阔。但是有些教学方式往往很不重视最基础的东西,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对艺术的创意上,但是没有了基础何来的优秀的创作呢?现在的大学生都具有很强的思考方式的能力,在创意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但是绘画基础的薄弱,对于他们的创作生涯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阻碍,而在创意性课程的学习上,也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基本的造型和构图的能力上极差,因此素描的学习就是弥补学生这一缺陷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

三、如何在高校教学中加强素描基础教学

(一)开阔学生视野,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教学

要走出画室,师法自然,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画者在绘画之前首先肯定的是精神层面的感动,这不是临摹或模仿能学到的,是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对事物本质精神的体验是创造鲜活的画面的基础。无论是自然界或人类世界有着丰富多彩的原料,会激发人类无尽的想象和表现。因此,在素描教学中,一定要安排学生多出外写生,作为教师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激活学生的思路,进而能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大量的素描图片资料进行素描教学,打开学生的眼界。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进行临摹,但应该是在教师进行充分地分析讲解之后学生在对作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临摹,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领会一些创作要领。

(二)运用各种材料实施素描教学

作为大学美术专业的基础课,在具体的素描教学中,常用的工具主要有:铅笔、碳笔、碳精条、钢笔等。今天,随着多元化的进展很多人提出了国画素描、版画素描等比较新颖的专业素描的教学观点,这种对各种绘画方式或者说是材料的尝试与运用,可以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作为高校老师应该多尝试绘画材料的运用,不要固守墨规,以以往的经验约束自己,例如:以前的素描课程中就很少提出铅笔和炭笔同时使用的方法,认为这两种材料会在画面上产生冲突,过于强调这种经验性的知识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次,在素描教学中不要以自己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去要求学生,有些学生敢于尝试,虽然短时间内看似水平有所下降,但却是创新的必然经历。

(三)强调感觉和差异性的教学法

第5篇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社会责任,还能够满足学生成才的需求。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民办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而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教学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做到在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教学管理协调发展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教学督导的内涵和特点以及民办高校教学督导的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督导;教学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18-03

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再到现在的普及教育,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贡献显著。但是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也非常多元复杂,尤其是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各类民办高校都陆续成立教学督导组,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有效地遏制教学质量滑坡,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督导已成为民办高校强化教学管理不可替代的攻坚力量,它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日益显现。

一、教学督导的内涵、特点、现状

(一)教学督导的内涵

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是高校发展的基石,高校普遍认识到重视对教学质量监督和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许多高校陆续建立起了专业的督导机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督导,“教学督导”这一词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来源于我国的教育督导。教学督导是指高校依托学校内部组织机构,根据固有的工作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本校范围内的教学及教学管理等工作实施监督、评估、检查和指导等,是高校内部相对自主进行的一种对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和进行监控的行为和过程。

(二)教学督导的特点

1.权威性。教学督导的权威性具体表现在:它一般是由民办高校主管教学的校长(院长)直接带头领导的,因为其职位高,所以学校高度重视,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另外受聘的老教授多数是学术权威,对教学质量评估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保障。

2.专业性。教学督导的专业性体现在:教学督导的人员一般是在其他高校离、退休教授中选聘的,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专业造诣深厚、责任心强,有学术威望。

3.灵活性。教学督导的灵活性体现在:教学督导工作内容不是相对固定、格式化的,其工作形式灵活多样。比如检查、听课或召开各种形式的教学生座谈会等。这种灵活多样的督导方式能使督导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效率更高,也是教师和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督导方式。

4.客观性。教学督导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民办高校教学督导人员的构成大部分是离、退休教授,他们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评价各学院和各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各教师和各学院没有直接的利益利害关系,能对教学工作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民办高校教学督导的现状

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学督导隶属于教务处和主管教学院长双管,设置在教务处,以民办高校主管教学院长带头,教务处分管领导,教学督导是具体执行者,这就赋予其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灵活性,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两条线紧密结合,目的性强,能及时处理教学当中的应急问题。当前多数民办高校教学督导组的产生采取选聘和院系推荐的方式,其成员一般是由本校或外校离、退休教授和退休的院领导和院系推荐的在职教师构成。督导组成员积极性高、责任心强、工作一丝不苟,而且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专业造诣颇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督导工作中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督导的效果。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从办学规模到学生人数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之相伴的教学管理问题也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师资力量薄弱,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流失严重

1.师资力量薄弱,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指本校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占少数,博士几乎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职称是讲师,副教授、教授很少,这与国家要求的高校师资匹配相差很远。年龄结构呈现出两边大、中间小的趋势,老教师、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少,老教师是从公办或其他院校退休的老师,新教师是缺乏教学经验的刚毕业的年轻教师,都是在对校情、学情不熟悉的情况下走上讲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师资队伍流失严重。师资队伍流失严重,心理上没有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和学校福利待遇密切相关,并且与同一个层次民办高校或公办院校相比,收入有悬差,也会使得一些教师会为了收入原因选择跳槽。另外,也受社会认知的影响,民办高校始终觉得不稳定,无法和公办院校相比,认为在民办高校工作只是个跳板,在这里可以一边提升自己,一边寻找机会,一旦遇到较好的机会,就会选择跳槽或离职。

(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不科学

1.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科学。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的人才目标应该是以实践课为主,但当前民办高校课程设置里面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实验室设备陈旧破损和缺乏,使得实验课程有名无实,不能落到实处。比如航修专业,学生上课就像听天书,他们触摸不到实实在在的教学实验仪器,也不会对这个专业产生多大兴趣和热爱。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即校企合作单位只能落实在合同里,种种条件限制了学生实习,最终导致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反映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不科学。有些民办高校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在师资和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地申请和开设热门专业,不考虑后续的就业问题。因为开设热门专业必须有严格的师资保障、完整的教学计划、合理的课程设置。然而,有的是新专业课程已设置,但是教师空缺;有的是具备师资条件,但教学质量跟不上。总之,专业设置不科学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情况。

(三)授课和教学秩序不尽如人意

1.授课不尽如人意。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有些一毕业就登上了讲台,有些是授课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完成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教学经验不足,不能从教材课程的整体结构上去把握。这些教师授课紧张,语言表达不流畅,板书潦草,师生互动少。另外,还有就是体现在讲授内容上,某些课程的重点、难点讲授不清,不能够做到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得授课内容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外聘教师处在一种临时授课常态,来去匆匆,自我责任心不强,有付思想,不认真备课,讲课随意或糊弄学生,或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与所选用教材进行授课。课堂上“我讲我的,听不听由你,我赚我的课时费”,使得授课效果不理想。

有些年龄大的老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使用方言授课,但对相关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不够关注,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秩序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不能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进行授课,或早来或早走,或晚来或晚走,就会出现这个班下课,那个班还在上课的现象,影响班级上课效果。有些班级学生到课率不高,大部分学生玩手机致使抬头率不高,个别的班级上课人数不足一半,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普遍。总之,教学秩序无序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受到严重影响。

(四)教学质量监控缺位和评价体系不科学令人堪忧

1.教学质量监控缺位。教学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灵魂,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石。民办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规范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督导。但现实很多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是缺位的,没有落到实处。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务和教学部门都制定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规则,也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些制度和规则有些是从其他学校借鉴复制来的,未必适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如教师课堂评教,应是学生、同行、领导、教学督导等评价各占一定比例,才能客观地评价一个老师的授课水平,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和领导评价占主导地位的情况,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就会有失客观。还有就是人缘或者担任本院系的行政职务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评价普遍是优,长期以往比的是人缘和职位,而不是教学质量。

三、教学督导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学督导是民办高校为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而进行的以监督和指导为基本原则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学督导环节可以全面了解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也只有将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优势,使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展现新的态势,教学督导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才得以体现。

1.教学督导可以提升和优化师资力量。作为教学督导人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具体来说:一是给予学校教师以理论指导。民办高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非师范类毕业生,所以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对新进年轻教师进行岗前课堂教学操练、校情学情的细致介绍、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开展等技能,可使新教师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从学生到职业角色教师的转换,使他们能够会控场和互动,初登讲台时能胸有成竹地面对学生。三是对在岗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在职培训。四是激励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鼓励他们老带新、传帮带,做好提高教师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工作。五是针对民办高校教师流动的现象,教学督导人员向董事会提出建立和公办院校相对等的教师薪资福利建议,这些建议资料佐证需要教学督导收集整理和提供。

2.教学督导可以有机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存在不科学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学督导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教学督导人员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不照搬其他高校课程的开设计划,积极指导教学计划编制人员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督导还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开发适合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学院”课程,编制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的课程体系。二是针对校内校外实验场地缺乏的现象,首先需要教学督导深入到师生当中去,鼓励大家群策群力,化解不满情绪。其次,教学督导可以以书面形式上报董事会,尽快解决问题。最后,教学督导人员还应积极邀请在企业工作的员工亲临学校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三是教学督导对新的热门专业要严格把关,前期对新专业进行社会调研,中期要保证新专业必须有严格的师资保障、完整的教学计划、合理的课程设置,后期就是保障新专业的后续就业问题。

3.教学督导可以强化督导教师授课和保持良好教学秩序。教学督导对教师和教学秩序方面的督导内容如下:一是教学督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监管环节,教学督导深入到教学第一线随堂听课发现教学问题。针对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外聘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缺乏教学耐心,老教师对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关注不够等问题,我校教学督导人员加强了对授课的监控力度,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课、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对于外聘老师则督促他们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对于老教师而言,就要鼓励他们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教学督导主要通过日常教学巡视和检查的方式来督导工作,对于不按照作息时间上下课的教师要及时提出批评。教学督导不但对教师进行监督,督导教师早退、旷工的现象;而且也要对学生进行监督,监督其是否按时听课、是否遵守听课秩序、是否迟到、早退、是否做作业等情况。如此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上课组织纪律观念,以便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教学督导可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教学督导可以严格监控教学质量和完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机制。具体来说,一是针对教学质量监控缺位的现象,教学督导有权直接参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流于形式,并及时掌握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对教师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教学管理的有效调控,能够切实可行地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负有全面监督检查的义务,可以对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组织管理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条件,学生学习状况、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积极向校领导汇报并及时改进,保证教学工作向既定目标迈进。二是针对教学质量评价不科学的现象,如课堂评教当中是学生和领导评教占主导地位,另外教师人缘好坏或者担任一定职务的主观因素影响,都会使课堂评教有失客观,这就需要教学督导人员本着客观、公正、透明的态度,不以教师人缘好坏、个人主观好恶来评判教师,要具有“对事不对人”的公正态度。教学督导大多来自于公办高校退休的教师,他们和民办教师没有直接的利益利害关系,在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可以做到大公无私、客观公正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高琪凤.“上海市高校教学督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6.

[2],王守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5):199.

[3]王娜.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0,(4):180.

第6篇

关键词:情感管理;高校教学过程;重要性

高校教育的目的不应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革新,本文探讨的情感管理通过结合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尚的品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情感管理概述

情感管理是指通过情感交流进行管理,运用情感理论激发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用饱满的热情完成任务。从本质上来说,一方面情感管理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具体是指管理者以情感作为沟通的桥梁,增强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联系,对被管理者的思想和情感产生积极影响,并尽力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情感管理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因此比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更具可行性。将情感管理运用于高校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增强沟通和交流,教师也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此外,教师通过发挥人格魅力,让整个班集体凝聚在一起,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

二、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管理的原则

1.弹性原则。弹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将坚持原则和情感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在进行情感管理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往往是模糊的,情感的给予和获得也无法准确衡量,完全取决于师生对彼此的内心认可度。教师也不能对此耿耿于怀,因为学生个性独特,对于外部刺激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不能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把握好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审美原则。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感教育要遵循审美原则,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情感管理,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美的意义。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和情感体验是紧密联系的,个人情感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美感是一种高级情感,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形成积极稳定的情感状态,凭借自身的德行征服学生,还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学生做好表率,向学生传输正确的是非观。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全身心投入,以充沛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卓越的情感体验。

3.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用情感教育学生时,要把握好度,做到恰如其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一方面,教师表达的情感要恰当,语言运用要得体规范,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应与学生加强交流,多加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平等对待他们,不能存在歧视的想法。与学生单独沟通时,语气要温和平缓,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展开交谈,让他们的谈吐更加自如,这样他们也会更容易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也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好交流的节奏,交谈过多就会导致心理上的饱和,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遇到小麻烦就想向教师求助,无法培养其独立的能力,也不利于保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对不同身份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态度,对于胆小内向的学生教师要主动接近,对于胆大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指出他们的错误行为,对于学生干部教师可以提出严格一点的要求,让他们发挥出干部的带头作用。

三、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管理的措施

1.展开集体教育。情感管理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开展的,还会重视学生在集体中的感受,高校将增强学生的集体幸福感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希望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教师的情感管理不仅是针对学生个人,而是面向整个班集体,打造出一个团结互助、凝聚力强的集体。高校经常会出现几个班级一起上课的情形,这就是所谓的大班教学模式,因为大班集体人数较多,所以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很多学生还互不认识。所以教师应利用大班教学进行情感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增进交流,例如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和竞赛活动等等,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班级活动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在群体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此外,教师应注重班风建设,引导学生重视集体利益,养成良好的集体道德,营造友爱和谐的集体氛围。而营造集体氛围需要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们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比如在刚开学的时候,教师应带领学生针对生活、学习和纪律等方面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规范的制定,激发出他们的集体认同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可以发动全体学生为集体建设而共同努力。

2.重视个别教育。教师必须清楚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因此高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情感管理。重视个别教育就是情感管理的一种方式,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途径,在与个别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掌握学生最真实的信息,从而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作为高校的教师,应通过情感管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使其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在进行个别教育时,可以让师生彼此之间更加了解,也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更顺利地塑造学生的品格。除了教师的情感管理帮助以外,学生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Q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让情感得到升华,形成稳定而健康的心态。

四、结语

将情感管理运用于高校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教师通过实施情感管理,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更喜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改善学校的学习风气,提升高校教学效果,成功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迪.高校教育管理中运用情感管理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4,26(24):31-32.

[2] 李颖,刁 瑜.浅析情感管理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63(01):42-43.

[3] 冯福斌.“情感管理”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7(03):21-22.

第7篇

【关键词】学术交流高校发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80-01

学术交流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学院的建设、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促进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不断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发展和改革。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通过前沿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有效的改善教育滞后情况,将教育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符合时代精神,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新型人才队伍,通过学术交流实现高校学习氛围的提升,使得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变得活跃起来,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还存在着对于学术交流认识不足等问题,对于学术交流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能清楚认识,盲目性的闭门造车,使得高校教育陷入泥泞之中。本文就学术交流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重要性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为学术交流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学术交流存在的问题

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会议进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讨论,通过学术会议进行工作经验以及相关观点的探讨。该会议要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则需要具体的职能部门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进行组织开展,当前我国的高校学术交流很多,其组织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产生一些非正规、巧设名目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这些造成了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非常紊乱、气氛淡薄、探讨和交流活动形式单一,不能达到科技交流的目的。另外在学术会议的讨论中对于论文的把关不严格,造成了论文来者不拒的境况。

二、学术交流对于高校发展的作用

2.1学术交流可以转变教育思想

学术的交流更多的是进行理论交流。理论是实践的思想指导,其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通过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可以获得其他学者的经验和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思维上发生碰撞,形成共鸣,激发学者们的思想,使他们的思想发生质的飞跃。

2.2学术交流有助于推动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学术交流,可以让老师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得老师树立起有个性、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先进教学观。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促使老师站在科学的前沿,做到与时俱进,引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加一些积极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不断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3学术交流可以促进科学研究

通过学术交流可以提高高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加速科研创新的进程和速度,从而将学术交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交流不断完善学者们的观点,从批评、质疑、吸纳角度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从而形成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提高学校整体的学术研究实力和科研水平。

三、学术交流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3.1学术交流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术交流是高等院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术交流的发展和实施也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最快的提高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质,采用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也可以将自身院校的特色和管理和教育经验借鉴给其他院校,达到高校间的互利互惠的目的,不仅加强了学院间的沟通和合作,还有效的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快速的推动高校的发展。

3.2学术交流是高等院校办学的基础和前提

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是高等院校开放办学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是高等院校办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和社会提供充分交流和沟通的一个平台,是高等院校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学术交流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其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和社会意义。

四、总结

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通过前沿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有效的改善教育滞后情况,将教育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教育的腾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符合时代精神,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新型人才,通过学术交流实现高校的学习氛围的提升,使得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更加活跃,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慧英.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3(23):54-55

[2]谢健,皮德常,蔡祺祥.浅谈高校学术交流活动管理[J].文教资料,2012,10(35):124-125

第8篇

【关键词】高校;电子教学档案;管理;利用

高校教学档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善教学目的所收集的与教学有关档案资料。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展示教学进展和教学成果。电子教学档案就是数字化的教学档案,大多以网页形式出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档案以电子档形式存储在磁盘或硬盘里。相对传统纸质教学档案,电子教学档案的管理具有大容量信息储存、信息转换快速等特点。

1电子教学档案在当前工作的重要性

1.1电子教学档案超强的信息处理能

力和信息共享能力因高校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造成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大大地提高,传统的纸质教学档案逐渐显现其弊端,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纰漏,无法满足当前的档案管理需求。而电子教学档案具有大容量存储和快速的信息转换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且电子教学档案能将声音、影像及文字等信息集成储存,增加档案的可视性和可读性,充实了档案内容。传统的纸质档案不适合远距离传阅,容易造成传阅的途中破损甚至遗失,而电子教学档案可以非常便利的远程交流和共享,同时也节省了档案人员对档案进行分类排序及搜索等工作,只需简单的文字搜索便可快捷地找到想要的资料。

1.2存储便利,节约档案管理成本

传统纸质档案对存储环境条件也是有要求的,需存储在适合的温度、适合的湿度及适宜的微生物环境中,而电子教学档案可以大容量的存储在磁盘、硬盘及网络虚拟硬盘等,具有安全度高、易保存的特点。纸质档案花费大量的纸张,存储过程中的防潮防虫,电子档案则省去了这一过程的花费,节约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1.3电子教学档案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出参考

电子教学档案中涵盖了历任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研究和教学方法上的探讨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学成果的积累;反映本校的重大科技研究成果及创新成果的影像资料;中外一些影响的教授、专家、知名人士来我校讲学及开展与学术相关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这些都可以作为电子教学档案的宝贵财富,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得以借鉴。

2规范和完善电子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充实高校档案馆藏

明确电子教学档案归档范畴,加强电子档案收录力度,充实电子档案库的信息资源。各种有归档价值的资料须认真仔细地收集整理进行归档,结合本校教学的情况,将电子教学档案系统汇总如下若干部分:

2.1综合系统

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指导文件;高校改革、教学目标、学制、培养规格等各方面的指示办法;学校规划部署、教学规章制度;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和本校一些优秀教学质量的评奖材料等以电子档形式储存。

2.2学科同实验室配置建设系统

含上级相关学科、专业的设置以及实验室的建设相关材料文件;学科实验室的论证和评估、申报及审批材料;本校重点学科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材料;学科专业同实验室建设的计划及总结的相关材料报表。

3高校电子教学档案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3.1高校电子教学档案存在的问题

3.1.1缺乏相关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

多数电子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档案法》和《档案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去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的缺失,导致一些电子教学档案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多数电子教学档案被忽略在了管理范围之外。

3.1.2对电子教学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

缺乏与之相关规章制度,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对其管理意识不强,高校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档案有变动,维护、迁动等相关流程工作量也较庞大而将传统的纸质转变为电子档案也加重了档案员工的工作负担。

3.1.3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有待提高

时代科技进步迅速,电子教学档案管理离不开电脑以及与档案管理有关的软件的使用。无论是计算机的硬件还是软件的使用,对管理人员都是有一定的专业化要求。目前在电子教学档案管理方面缺乏专业化队伍和现代化管理技术,这两方面都有待提高。

3.2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管理措施

3.2.1完善电子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电子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需从收集、归档两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在高校和院系进行,所以须设立两级管理结构,即校档案管理室和各院系档案管理室,而校档案室主要以指导工作为主,院系档案室则以实施各项事务为主,各行其责。

3.2.2充实电子档案管理队伍,提高业务能力

高校领导要意识到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经费投入,为电子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配备计算机和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并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参加档案业务业培训,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实现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3.2.3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意识,确保电子档案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建立一套安全防范机制,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比如防火墙的安装、定期杀毒、病毒库的定期更新等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保密制度并严格遵守,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须对所有文档进行备份,同时数据管理部门也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防止意外事故造成电子教学档案损坏和丢失。

4总结

教学档案的“电子化”是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电子档案”也将逐渐成为高校教学档案的主体,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档案管理中要有意识地注重“电子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和保存,只有搞好了电子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教学工作服务,才能真正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所在,高校应在电子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加大力度,让电子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中发挥其独特作用,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曼丽.高校电子教学档案管理与利用问题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01:60+64.

第9篇

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大力提倡刻苦锻炼、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且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加以强化,直至内化为自身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可以偏概全。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比赛中的进攻与防守、得与失、胜与败,使学生形成健康、豁达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同时,还应该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体育比赛中所养成的良好心理品质迁移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冷静客观地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2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能够教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教给学生教学的方法,因为高校的体育教育是以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为职责的,从而实现由一名普通的学生向体育教学工作者转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能够顺利实现从学生变成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转变。体育教育的特点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常常能够使学生在喜悦和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教育并且得到一定的锻炼,在体育活动中渐渐转变学生的负面思想,不断加入正能量,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要得到切实的提高,教师就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在教学中把学生们带出环境相对狭隘的学校,把学生带到环境相对广阔的社会实际中,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相关体育活动,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吹风沐雨、经受实践锻炼。只有这样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此外,教师不能脱离体育教育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要使学生在欢乐中接受教育,进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作为学生一方面要自觉接受类似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还应该明白为什么要参与这种活动,从而掌握类似教育活动的方法,最终学以致用,成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为今后成为体教工作者做好准备,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体质得到增强,而且还能提高文化素养。体育活动还是德育的重要载体,美育的重要手段,他能够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提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克服不良的陋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校的体育教育应充分挖掘体育的德育、美育因素,使其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有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有说脏话的不良习惯,甚至已经潜移默化成为一种习惯,难以克服。这时,适时适当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往往可以取得料想以外的效果。当前高校的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举办有针对性的体育比赛活动,通过体育教育活动的特殊功能,帮助学生们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为高校塑造良好的氛围。

4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