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50: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发展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井研县 农村篮球联赛 现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44-02
1 前言
在2007年元月初,井研县篮球协会在众盼之中正式成立。协会在篮球比赛中发挥着强大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功能,定期组织技术讲授和集中训练,连续组织“篮协杯”迎春篮球赛、“回乡大学生”篮球赛、王村镇农民篮球比赛等精彩赛事,并组队参加乐山假日体育篮球比赛,外出成都、犍为、荣县等地沟通交流,切磋技艺。近年来,该县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更是被评为全市“农民体育特色县”。现阶段井研县篮球联赛正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在发展中任然存在着许多阻碍井研县农村篮球联赛的发展因素,与职业化的篮球赛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完善各项赛事制度,提高整个联赛赛事的社会影响力,才能发展出属于井研人自己特色的体育篮球文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乐山市井研县农村篮球联赛整个赛事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年井研农村篮球联赛的情况与报道,并通过互联网查阅了农村体育运动的相关信息。
2.2.2问卷调查法
本论文就涉及到井研县农村篮球联赛现状制定的问卷。设计问卷为200份,对井研县篮球赛事观看人员和参与赛事人员各100份问卷。其中收回的总数为200,回收率为100%,除去5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95,有效率达到了97.5%。
2.2.3专家访谈法
通过和井研县多位资深该项赛事的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访谈,得到了他们的一些意见与看法。
2.2.4数理统计法
依据对于本次论文的需要和要求,对所收集的数据和文献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统计。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井研人民群众对于篮球联赛的喜欢程度调查
本人在井研县县城几个人流量比较大的地点,就对篮球联赛这个赛事你是否喜欢(表1)、是否会去观看(表2)这两个问题,通过对100人的随机调查发现有47人很喜欢这个篮球赛事,有49个人喜欢或者一般,只有4个人对这个赛事不是很喜欢。并且只要开赛了,超过90%的人会选择前去观看。可以看出井研县篮球联赛在井研县是深受当地人们的喜欢的。由于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联赛,在说到该项赛事时,他们都无不自豪的说这是我们自己的“JBA”。在随机调查的100中就有18个人亲戚或者朋友就是联赛赛事的球员。在每场比赛的时候,他们都会去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加油助威。同时在比赛现场的娱乐项目更是深受他们的喜欢,让一般无法直接参与到比赛中的人们可以参与其中,让他们也享受篮球该项运动带给他们的欢乐。
3.2参加农村篮球联赛队伍的情况调查
在井研县农民篮球联赛开赛初期,只有不足10支队伍参加比赛。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井研县部分乡镇的农民们自主组队参加,一部分是政府机关领导组队参加。随着该项赛事在井研县的蓬勃发展,参赛的队伍也越来越多。发展成至今的每届赛事都有接近20支队伍参赛,其中由当初的一家商家投资赞助组队参加,发展到现在参加赛事的参赛队伍大部分都是有商家投资赞助的球队。井研县乡镇的农民们从开始的一部分组队参加比赛到现在的几乎每个乡镇的农民们都有组队来参加比赛。
3.3井研县农村篮球联赛开展情况调查
井研县农村篮球联赛自从2007年开展至今已经连续圆满开展了6届,先后有接近2000人参加比赛,从最开始几十人参加比赛发展成至今的300多名运动员参赛。井研县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打造以篮球为特色的体育先进县,大力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县委宣传部、县文体旅游局等部门精心组织,引导群众了解篮球,热爱篮球,普及篮球,参与体育,形成合力。每届赛事赛事的开幕式上都会有省领导发来贺电,更有市领导、县领导亲临现成主持开幕式,为赛事的开展给与了充分的肯定。该项赛事其比赛规则采用的是NBA职业篮球比赛规则,分常规赛、季前赛、总决赛三个阶段。联赛采取的是抽签分组的方式来对各支队伍进行分组,很好的体现的赛事的公平与公正。
3.4井研县农民篮球联赛对周边城镇的影响
井研县农民篮球联赛的顺利开展,不仅增强了县城居民对篮球运动的热情和喜欢,也很大的带动了周边乡镇居民的体育热情。在农活不忙的时候,人们都很愿意拿着篮球运动运动。很多的居民不为别的,只是单纯的为了锻炼身体。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努力练习篮球技能,期望在参加井研县篮球联赛的时候能为自己的乡镇取得一个好的名次。与此同时,井研县各乡镇还纷纷效仿井研县篮球联赛的方式,在自己的乡镇组织各种篮球比赛,以更好的促进各自乡镇的体育发展。由于井研县的篮球联赛开赛时间较长,不仅积累的大量的篮球赛事组织经验,就连市级要开展篮球比赛的时候,有时都会借鉴井研县农村篮球联赛的经验和方式方法。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从对人们就赛事的了解程度和喜欢程度来看,井研县农村篮球联赛赛事在井研县还是很受人们喜欢的。小小篮球,正以科学、健康、文明的方式引导该县人民群众参与健身锻炼,告别牌桌,远离赌博,融入“和谐井研”的建设热潮。 随着联赛的发展,参加联赛赛事的队伍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享受篮球运动带给他们的激情与快乐。井研县篮球联赛的开展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体育运动积极性,也为井研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投资赞助,也给井研县的经济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同时井研县农村篮球联赛赛事得到了省级、市级、县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让周边城市以井研县篮球联赛赛事为模版,发展和壮大各自城市体育运动事业。但是由于井研县农村篮球联赛是自主摸索前进,所以在联赛发展壮大过程中任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4.2建议
从联赛发展推广方面来说,想要打出属于井研人自己的运动赛事品牌,就应加强对该项赛事的宣传力度,让井研人自己的篮球联赛做到不仅在井研这个县城,要发展到市级、省级、甚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力的赛事。因此,政府部门应利用现有的资源,让人们能更好的、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篮球这项运动,增强人们对于篮球运动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为联赛的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民群众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宣传。让周边城市都知道井研县的人们拥有着属于自己的“JBA”。让其学习效仿,发展各自城市的体育事业。
由于参加比赛的球员来自不同的行业,人员比较混杂,为此井研县篮球协会应对参与比赛的球员和教练、领队等进行等级注册,备录在案,以便更好的管理。同时在每届联赛开始的时候要求每支球队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此保证金用于约束球队与球员在场上的某些违规举动,以保证联赛赛事的正常秩序,不会出现打架等恶劣事件。每届联赛的比赛地点可以多样化,可以采取竞标的形式在井研县各大乡镇间轮流举行赛事。
参考文献:
[1]王虹.河南农村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08):77-78.
[2]何斌.安徽省篮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 353-356.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1 农村经济的定义
农村经济是指经济活动或者经济关系发生地在农村,或者与农业生产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的经济集群,是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称。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20年来,农村建制镇的数量扩大了近8倍,发展到了19060多个。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比较缓慢,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随着我国与世界接轨,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在加快步伐快速发展。但我国农村农产品的供给方面出现了地区性、结构性、季节性的过剩,也就是供过于求。我国农产品产量提高很多,但是由于农村的生产技术和技术设施落后,导致农产品质量跟不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更看重质量,农产品质量不过关,使得农产品货物囤积,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二)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长期不足
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与农村方面的投资力度离不开关系,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乏对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农村生活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农村的竞争力度也很弱,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导致农民对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来改善生活的动力相对缺乏,对农业生产缺乏积极性。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我国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落后,农业的经济结构生产不合理,缺乏有特色的主产品,农产品基本都是自产自销,小农思想,很难发展农村特色,在向外拓展农产品市场存在很多阻碍。
3 对于改善农村经济的建议
为了使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各地的政府扶持农业,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来改善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我国的农产品在质量方面需要很大的提升,用落后的方法显然没有明显进步,因此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技术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于质量的要求,另外制定农产品供给方面的战略,尽量做到供小于求或供等于求,看清市场,使得农产品畅销无阻,不浪费农产品。
(二)改善农村思想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改善农民的思想,提高农民的科技思想,政府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积极投入生产的队伍中去,集体建设好的农村思想。要加大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培训,不断学习科学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科技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以及科技意识,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快速有效,每一家都为新生活而努力,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进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要时刻注意市场动态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农产品供给战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得农产品生产多元化,充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优化资源,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
(四)对农村发展制定优惠政策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减轻农民的压力,现在物价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也在急速上涨,农村生产农产品,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政府应根据农村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减轻农民的负担,这也有利于农村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力度,改善以前投入不足的问题,为农民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打下基础,为建设新农村而共同努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得农村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需求,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接近市场化,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也逐渐转变为商业经济,农村产品也逐步走向多元化。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有极大的比率,加快农村经济的步伐,可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巩固农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投入力度,改变农村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状况,积极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推动农村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辉,阿茹娜.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6(7).
[2]孙良媛.新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挑战、机遇与出路――“新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2(5):48-51.
>> 宣城市宣州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基层乡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现状及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朝天区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析东川区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瑞昌市农村沼气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村沼气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重庆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大田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阳县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 佳木斯市桦川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毕节市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宣城市宣州区蔬菜供应特点及复式日光温棚应用 长治市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措施 吉林市农村户用沼气池发展现状及主要对策 浅析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李忠凯.分析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建设的几个问题[J],新农村,2013,8:35-39.
[3]王久臣.在2012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上的讲话(摘登)[OL] 农村沼气建设要与时俱进 2013-4-24 .
一、全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全市总体上农业生产发展形势有所改善,2015年农业增加值10亿元,较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八,全年粮食产量达10万吨,相比上年有所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有了一定提升。但是,农村农业在增产增收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可简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农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较为缓慢,生产率水平低
部分农村地区处于相对落后局面,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处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锄头、扁担、箩筐等生产工具仍旧被农民广泛使用,即使有了现代化的工具,如耕田机、收割机等,由于农村地势较为复杂,山坡、河谷颇多,很多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并不适用于当地的农业耕作。加之,一些农村地区技术信息传播不畅,农民缺乏对适宜技术的了解,不用或不敢贸然使用新技术。再有,新技术投入成本高,由于农民经济较低,即便是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也无力采用新技术,采用新技术要受到物质投入,如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技术等一系列供给瓶颈限制,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受限,未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劳动力素质不高,新的农业技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当地的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留下的农村劳动力多为妇女、老人,他们的生产能力较弱,且受教育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对一些有关农业发展的信息接受能力不强,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得不到有效的推广。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效率低,部分地区经济收入水平基本维持生活或略有盈余。
(三)农业生产条件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
都匀地处山地,人口分散,农民土地不集中,土地经营规模小,新技术得不到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解决灾害问题的措施的实行有待加强。另外,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农业设施数量不够。农业设施投入使用后,后续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得不足,直接造成了经济损失。此外,对农业技术生产研究的投入少,新技术、新产品引入不足,农业技术人员待遇差,技术人员缺乏,农业快速发展受到了限制。
(四)农田闲置,土地利用的效率不高
近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相比在家务农,外出打工成本更低,所得到的收入更多。一些农民常年在外务农,土地无人耕种,或是留下的老人,妇女在家种植,他们无力全面有效的利用个人所有的土地,导致了一部分土地闲置,农田荒芜,一些承包农田的租户,通过向外出务工的农户租用不用的土地,进行规模性农业生产,但租户只是选用了一些地势条件相对平坦,土壤肥力好的地区种植,土地空置仍然是一个问题。
(五)农产品销售途径单一,产品经济收益低
最近几年,一些农产品在不同农村地区得到了推广。例如,规模性的葡萄种植,大棚西红柿、辣椒、蔬菜等的栽培,在当地生产效果好,产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销售确成了一大问题。由于种植同种农作物的农户较多,总体产量高,而当地农民主要是到农贸市场销售,市场上同类型农产品供给大,价格低,农民只能以较低价格卖出去;加之储存技术不足,许多滞销的农产品只能浪费掉,并未达到所预期的高收益。
二、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发展方式的现状,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一)加快实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引进和开发适宜当地使用的机械设备,优化农用设备,减少一些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确保与农业发展有关的信息传播到位,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农业技术发展情况;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减少农民购买设备的成本,激励农户使用新的机器设备;引导农民使用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应用现代技术防治虫害,快速有效的提高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农村农民劳动者的素质,努力培养出多技能的新型农民,充分使用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技能的培训工作,各地区分配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实时的技术指导;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农村农业技术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及应用能力;减少创业的风险,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此外,增加本市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引入农作物新品种和技术,留住农业技术人才,研究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的特色农作物并加以推广使用。
(三)闲置土地充分利用,使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对于无人使用的土地,在自愿,依法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将小规模土地大规模化,进行多种形式的经营生产;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有关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结合当地茶、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产品,合理的规划土地使用规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四)有效指导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减少盲目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些农户对销售市场了解不足,市场信息获取渠道较少,市场销售状况分析有偏差,不能有效的选择农作物种植和控制种植量,导致了农产品产量过剩或产量不足,市场上农产品供给偏大或偏小,影响了经济收入。由一些专业的市场分析人才对农业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对不同地区农民做一些选择和规模上的分析指导,减少农民盲目大量或少量生产,或是生产不合适市场销售的农作物,尽量使农民生产的农作物有地可销,经济收益能够达到最大化。
(五)打开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保障农民收入不减
目前,农民销售农产品多半是在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上自行销售,一般是此地生产并在此地销售的形式,销售范围不广并且销售渠道单一,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极其重要,以下是几点促进销售的方式:
1.组织农民自行合作销售。做好农民思想工作,让农民自愿参加合作销售,集中起分散的农业产品,进行统一的本地销售或外地销售。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发展现状 对策
一、引言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虽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较快,但较比城镇金融仍存在在着市场缺乏竞争和激励,产品和服务单一,“垄断”严重、不良贷款比例高等问题。另外,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还未建立起与自身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体系,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金融需求越来越高。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已不能满足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需求。因此,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健全金融市场服务,解决农村资金供需难题,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农村资金供给有限且不平衡
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城镇化建设的愿望更加迫切,因而新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也就更大,还有农田水利、住房、子女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等多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很大。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基础,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各金融机构面向农村的资金供给量却逐年递减,农村信贷和金融资源支持严重不足。同时,我国还存在着金融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的问题。
(二)农村金融资源供需主体参差不齐
在农村,金融供给方则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1)中国农业银行的成立的初衷是为支农,但是自从其明确商业化道路后,基本上退出农村信贷市场,服务对象开始转向工商企业。近几年,虽农行有心支农,但大部分贷款流向乡镇企业和农业机构而非农民。
(2)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所起的支农作用巨大,影响也是很深远的。当前,农村信用社是全国网店覆盖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遍布乡镇甚至乡村,其业务也是很齐全。在众多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涉农业务最多、服务最广泛的金融机构,且农民的认可度高。但仅靠农村信用社,其有限的资金供给难以满足所有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
(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虽面向农村,但在支农层面上其最大的缺点是只存不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主要是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业务类型单一。多年来,邮政储蓄银行并没开展贷款业务,支农的作用亦少。只是在近年来才开放贷款业务。
非正规农村金融运营成本低。从运作来看,非正规金融基本无人员工资负担,并且熟悉农村当地文化习俗,掌握农村及农户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民营企业经营情况、项目前景以及信用水平,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障碍,有利于简化交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
非正规金融机构利率灵活、担保要求不高,可吸收农村的闲散资金,为农户及中小企业所用。借贷双方可以按照市场需求的运营规律就利率的多少进行商讨。民间借贷的存贷款利率要比正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高,但承担风险大。
三、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金融出现的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应的完善。
(一)健全我国金融法律法规政策
我国应完善地方性的金融法律法规政策,保证我国农村金融有序进行,笔者建议可下几方面入手:适应经济发展规律,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大背景下,可先行试点成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其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入股而成为股东。在自愿、公平、公正、合法、有偿、协商的基础上,以村或者联合村为单位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对土地经营权进行合法、合理、有序的操作和经营,村民享受股权受益;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的农村产权流转体系。政府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使得农村的各项产权流通转让更加规范有序,打破原来农村经济主体各自为战、信息不对称、合同纠纷不断的局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增强风险防控和抵御能力。一是建立政策保险公司,为全县范围内的农业和农民提供保险业务,因地制宜。二是借助舆论的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农业保险的益处,培育农民的风险意识;规定相关机构最低支农信贷比例,完善优化金融服务范围和能力。一是对农村金融机构要以立法的形式划定最低支农信贷比例。二是在基础服务的投入上下大力气,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创新中的作用
一方面,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必须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有效的政策来激发活力,政府参与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遵循公开、平等与效率并存的原则,在规范、平稳的基础上求创新,找到市场自由和安全可控的最佳平衡。另一方面,政府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才能对农村金融创新的得以有效的安排和实施。
(三)地方政府加强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方面,要从地域实际出发,层层分级,上至县城,依次往下是镇、村,最后是联队或者村小组,有秩序的建立信用体系。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一套完备的数据体系,然后将数据平台渐渐融入到省市甚至全国的信用体系当中。这样,实现信用信息联网运行,才能保证诚信者享受到应有的政策,失信者受到惩处。另一方面,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的对策。一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地方政府建立完备的监管体系,有助于民间融资登记制度的正常执行以及相关信息的准确与民间融资的合法性。二是开展民间金融宣传与风险教育活动。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通过政府讲解和媒体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民间借贷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流动。
四、结语
农村金融的建立完善能够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而且我国的农业转型与发展同样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除了还存在资金供给有限且不平衡、资源供需主体参差不齐等问题外,存在的其他问题还需在以后的发展中改进,由于本文篇幅及学者知识水平有限,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只期望能为农村金融研究作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教师发展 农村教育
到2015年,我国农村人口已经达到了7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适龄儿童都决定了农村教育发展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的影响力薄弱,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是开展农村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技基础,农村科学技术发展和基础教育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育队伍。
因此,农村教育的关键是充分分析农村教育专业发展现状,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研能力。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队伍相对比较稳固,教师的专业态度比较端正,但是,在农村教师队伍里也普遍存在着专业成就感不足,专业知识欠缺和科研能力薄弱等短板,总体来说,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优有劣,主要表现为:
1.1绝大部分的农村教师的专业态度端正
农村教师大多是从中职院校和师范院校毕业的,他们在学院已经接受了专业的师范知识学习,对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农村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教师福利待遇的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态度都比较端正,大家都能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专业工作者。我们的农村教师队伍的年龄都比较年轻,对于农村教学困难有理性的认识,也具有正确的价值评价和情感交流,敬业精神比较强,在业务钻研和科研探寻上都充满活力。
教学年龄在6~10年的教师队伍进入职业倦怠期,他们对于农村教育事业失去了新鲜感,教学更多地是生活手段,其工作岗位的专业态度有所欠缺,需要增强其工作荣誉感和教学情感建设。
1.2部分农村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足
农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工作,履行专业性的教学工作,需要掌握必要的教学专业技能,拥有足够的课堂教学能力,农村教师的专业技能普遍存在着不足。
首先,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不强,教师与外界社会交流有限,农村的教学设施欠缺,教师不能从电视、网络、报刊和教育书籍中汲取营养,自主学习能力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和农村教学的需要。
其次,教育教学技能有限,农村教师不能开展有效的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和农村孩子的教学特征开展有目的的课程选择,教师不能运用各种特色教学技巧服务于课堂教学。
最后,教师不能具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感染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表现有限。
1.3有些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
农村教师的专业队伍都是从各级师范院校和教师预备队伍中调剂来的,他们的专业知识普遍不足,他们很多在工作岗位上都感受到心力交瘁,其在专业院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指导当前的教学工作,针对农村的教学特色和农村孩子的学习特征,专业学校所教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学知识都没有时效性,无论是课本知识、素质教育、实践操作和情感交流,都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农村教育的需要。其次,教师队伍的学历不同,也造成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层次不齐。当前农村教育队伍的主力是本科毕业生,他们的专业知识比较好,教学能力比较强,专科层次的专业知识欠缺,教学比较吃力,而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充分反映到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上,在农村的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
二、促进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我国的乡镇各级领导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建立健全教师阶梯队伍,建立健全教师教育经费,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才能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建立健全农村教师阶梯队伍
农村的教学环境比较恶劣,在就业环境和事业发展上都和城镇教师有不小的差距,教育主管部门在构建教师队伍时,应该有意向农村教师方向倾斜,加强农村教师的调剂比例,在教师预备队伍中优选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专业态度端正的人员补充到农村教师队伍。在农村学校,乡镇各级领导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大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认真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组织农村教师汇报生活和工作的困难,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认真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减小农村和城镇的教学差距,保证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避免农村教师队伍的不断流失。建立有效的城乡教师的交流机制,组织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的相互流动,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新鲜活跃,也能保证教师市场的自由调配,保证农村教师能够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教学手段和科研技术。
2.2建立健全农村教师教育经费
要实现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才能为开展专业培训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的乡镇各级领导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关注教育工作,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保证农村学校各级培训经费都有着落。
首先,农村院校应该加强“网络教育工程”,认真组建教师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借助网络远程交流手段,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搭建教育网络,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教研研究,从而能够大幅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能力。
其次,开辟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通道,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优先培新和提高农村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在市、县和乡镇建立研修通道,划拨专业的教师培训、培养教育经费,建立教师培训专业基金,保证农村教师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和无障碍的教研培训。
2.3增强对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
农村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性,教师不能接触到最新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实现和兄弟院校的交流互动。因此,在开展教育事业的同时,应该根据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充分建立“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
首先,通过集中培训作为引导,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制定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的整体规划,在培训中应该注重专业培养为主,科研能力培养为辅,可以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给农村教师队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也有助于减轻进修学校的负担。
其次,充分开展以教育教研为主的校本研修,侧重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积极培养农村学校的教学带头人,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掌控力和教研指导力。
最后,构建阶梯式培训体系,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和完整性,乡镇各级领导机关应该给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放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农村的经济工作和教育工作时间安排,联系进修学校和培训机构,组织教师阶梯型地进行培训。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教育离不开农村教师的努力,当前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不容忽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能力培养的呼声不断提高,我们的乡镇各级领导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充分了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认识到农村教学的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善措施,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有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容中逵.农村教师发展保障机制与政策体系的系统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1)
Abstract:Jilin Province is China's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the country's commodity grain base. In this paper, transport facilities, crop cultivation, farmers and other rural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rural Jilin Province, Jilin Provin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rural areas of Jilin Provinc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rural development.
关键词:农村 现状 对策
Key words: Rural,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肖进杰,男,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06级会计系本科生;高超,女,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06级会计系本科生;赵红梅,女,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06级人力资源管理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060-01
一、研究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我国一直致力于农村的发展探索实践。吉林省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研究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课题组于2008年7月到2008年9月期间对吉林省部分农村的村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交通设施不完善
调研显示,在所调查的农村中,14.81%的农村有铁路通过,有铁路通过并且设置了停靠站的为0,可见铁路运输对农村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大部分都得通过城市把农产品运出去。
公路方面,乡镇、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率分别达到98.9%和75.7%,切实改善了农村的交通状况。然而我们调查显示还有17.24%的偏远农村仍然是泥土路,交通直接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已有的公路中,74.07%的“村村通”公路建成后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定期维护。
(二)农作物种植机械化水平低,家禽、家畜等养殖未形成规模,销售渠道单一
农民种植农作物基本是手工种植,66.67%的村民拥有一些小型的农业机械。饲养家禽家畜数量少,以散养为主,主要用于农民自己食用。而农民主要依靠等人上门收购的方式销售农作物,收购价格偏低,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三)农民文化程度不高
据赵智勇教授研究,吉林省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与全国平均人口文化程度比较如图1
与全国农民文化构成相比,吉林省农村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明显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受文化素质低下的影响,以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忽视农业技术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再加上农业职业教育乏力,造成绝大多数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所以大多农民还是靠天吃饭,向地要粮,兼业水平低,也严重影响了科技推广和应用,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再发展。
(四)资金短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保险缺失
资金短缺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实行信贷集中管理,基层网点大量的撤并,再加上严格的贷款责任制度,基层的信贷投放受到限制。目前,农村信贷实际上只有一家农村信用社在唱主角,而农村信用社由于受资金实力限制,信贷满足率低,只能满足农民简单的种植业需要。款项大一些的消费支出,就很难在信用社得到贷款。民间借贷主要有两种,一是互的无息或低息借款,主要是向亲戚、朋友或彼此熟悉的乡邻间。而另一种则是高息借款,这类借款的年利率在8%-20%之间,少数特殊用途的借款利率高达25%-30%。有的地方则是按月计息,而且是利滚利。
农业保险方面,面对频繁的灾害,多家保险公司对农村保险望而却步。吉林省农村保险仍是一片示未开垦的领域。据了解,目前只有安华农业保险公司一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且仅限于烤烟烟叶一项。
三、吉林省农村发展对策探索
(一)加强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致富能力
吉林省在农村建设中,首先就要注重村民观念上的改变,使其行成自助精神,自主创新,自主探索。这种观念上的改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树立典型形象,对自主发展较好的农村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形成竞争意识,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其共同富裕。可以在镇里设立讲习所或培训学校,定期组织村民与村干部进行培训。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免费或低收费的技能培训。
(二)开展“一企一村”“一校一村”活动
“一企一村”活动就是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与农村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推广“公司+农户”模式,把农产品通过企业推向市场。条件良好的企业还可以在当地建立分公司,就地加工农产品,同时也为当地的村民增加收入,实现双赢。
“一校一村”活动就是一个高校自愿与一个农村建立交流关系。各乡镇与高校合作,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地域和资源优势,与农村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各高校教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农村试行,同时对当地农村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方案。
(三)改善农村金融体制
首先是农业保险方面。政府可以对开展农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进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对买农业保险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资金上的支持,或者开展集体联保体制,以减少农业灾害带来的损失。其次加强村民的思想观念教育,采用造血式的资金援助。
参考文献:
[1] 刘润璞.2006年中国吉林省发展报告[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2] 王洋,齐晓宁.基于比较优势的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23(4).
关键词: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一、引言
我国农村人口约占80%,农民依然是社会成员中最主要的力量,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值得整个礼会关注。虽然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有政策上的倾斜,但是农村学校的美术学科的开课和教学情况并没有引起真正重视和落实。笔者在黑龙江省林甸县支教的过程中,就有深刻的体会。在我国教育信息化高速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教育稳步前进,农村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依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念。因此,解决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的落后问题迫在眉睫。
二、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根据文献资料和自身教学经历,看出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美术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1.校领导对美术教育认识不到位。片面重视参加考试的科目,轻视美术这一类不参加考试的科目。正是由于学校领导的忽视,农村的美术教育仍旧是一片空白。很多农村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自己的学校在年度考核评估中名列前茅,就表示自己的教育工作抓的好,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高,从而忽视了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
2.家长忽视孩子的美术培养。大部分学生家长并不支持学习美术也是一个重要难题,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l)家长认为学习文化课知识是首要目标,由文化课的分数认定该生是否是一个好学生。2)学生家长认为学习美术知识不仅是在让学生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并且妨碍文化课学习,只有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会去学习美术,学习美术这种艺术学科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3.美术教师师资队伍薄弱。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1)美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一个美术老师负责儿个年级的美术课程,不增加和更新师资力量导致美术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2)美术教师的资历和学历水平较低,由于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本科比例仅在15%左右,其余大部分美术教师是大专学历,特别是乡镇小学的音、体、美、德、育等教师只有兼职岗位,整体教师业务能力较差。3)由于农村环境恶劣,生活基本条件差,学校环境艰苦,待遇低等多种客观情况使农村教师的身心受剑影响,真正有能力的教师留不住,其他教师对美术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4.美术教育资源匮乏由于学校对美术教学投入不够,甚至是没有投入,给美术课中的欣赏、手工等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大部分农村学校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基本建设欠缺,与美术教育配套的学具更是尤为奢侈,举办相关美术展览等营造美术学习氛围的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有些学校甚至连学生的美术教科书都没有,美术课堂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三、关于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只关注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却忽视对人的全面、协调培养,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只有我们充分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点,才能将美术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2.加强教师素质提升,与美术教育发展同步。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人类知识的更迭,教学设备的更新,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变化,艺术观念的变化等等,使得美术教师用已经掌握的有限知识面对现在的美术教育已是落伍,将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所以必须主动接受继续教育,不懈的努力学习,终身学习。
3.加强教育投资力度,促进教育良好发展。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许多学校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少数学校的危房依然存在,必要的教学设备无法添置,大多数学校没有美术教室,个别学校教师的备课本和粉笔也无钱购买。其主要原因在于负主要经费投入责任的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小,教育经费需求大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势必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继续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
围绕什么是农村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等问题,理论界就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面临的困境与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文章通过分析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对农村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但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文化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农村文化建设好。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什么是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是在一定经济条件的指导下,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首先,农村文化的主体是农民,农村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民的精神文明活动、道德水平和科学教育等。其次,农村地区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最后,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城市,生活方式不同等方面影响,决定了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区别。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农村的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体制,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空间的构建为基础,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培育和激发农民的文化自觉为主体的乡村文化形态建设。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物质经济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文化建设作为上层建筑方面,对政治、经济建设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农村文化建设的好,能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有利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广大百姓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地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传统文化优势,用好文化资源,加强农村与城市的交流,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差距,促进城乡的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
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能充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认识到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走上利用科技和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经济的发展也对文化的建设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实现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三、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农村的文明程度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民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与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还有不协调的地方,主要是城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素质不高和文化体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
哲学认为,文化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经济的发展能推动文化的发展,相应的文化的建设也能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总体来说,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文化的发展受物质文明发展的制约。如今,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在收入、建设、教育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农村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农村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着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从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来看,许多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不足,与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相适应。一是,场地狭小,房屋简陋。由于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使得部分乡镇文化站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文化站,有名无实,甚至有的文化站和图书馆连单独的房子都没有。即使有房子的文化站,面积也表较狭小,文化设施不足。二是乡镇图书馆资料陈旧。全国有的乡镇建立起了图书馆,除了一些比较发达的乡镇,大部分乡镇图书馆的设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里面的图书很有没有更新,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要求。许多农村的学校,也缺少自己的图书室。三是文化设施陈旧。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许多设备不齐全而且存在老化现象,缺少管理。
(三)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农民是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其文化素质对农村的文化建设成败起到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大了对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农民的素质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部分农村地区,辍学现象依然随处可见,许多从农村地区走出的大学生,很多存在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跃龙门”的错误思想,努力学习就为了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毕业后愿意回到农村工作的很少,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且生活在农民地区的群众,与城市居民相比,缺少受教育和接受培训的机会。因此,他们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本来就有限,也就很难正确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很难意识到文化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四、农村文化建设对策
(一)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文化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经济的发展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农村文化建设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重视,只有将文化建设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那么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将齐头并进,跨入一个新阶段。政府应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民对报纸、电视、电影等资源的需要,保障农村文化资源到位,加大对农村问题的报道力度,这些都对提高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资金到位是农村文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资金不到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项目就显得有心无力,文件建设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政府在加大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应该实施有效的政策,保证资金及时到位。用于文化建设的拨款保证了,也能提高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转变个别政府对文化建设的偏见。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可以联系起来,把公共事业的发展和经济项目结合起来,能有效解决资金问题。政府应该发挥地方投资在文化建设上的作用,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自立更生,不单纯依靠财政拨款,从而保障文化建设的持续性、长效性。
(三)提高农村受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