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在线中小学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7-31 16:50: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在线中小学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线中小学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8G63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72-01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提出

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实施的一项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提出了以因特网为雏形,兴建信息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旨在建立一个能提供超量信息的,由通信网络、多媒体联机数据库以及网络计算机组成的一体化高速网络,向人们提供图、文、声、像信息的快速传输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以此为带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推进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变革之路,使“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也因此应运而生。与传统教育技术相比较,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的强调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等等方面的内容。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而中小学教育又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所以在中小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无疑就成为了基础中的基础。

根据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教育部提出: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随着政策的提出,各地中小学也开始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将全面推进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为工作的重点,纷纷建立计算机网络中心、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校园网络、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建成并投入使用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课件制作室,闭路电视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等设施设备,为满足教学需要提供了便利。

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过程,它的意义更在于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我们如何重新认识教育,重新认识学校教育。这也是教育技术应用于中小学教学的突出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教学的内涵开始日益丰富,形式变得多种多样,教学活动也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现代教育的技术的应用具有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于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而言,必须着眼于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站在时代前沿审视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范式的更新,依据实际现状和科学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力求实现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以及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三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具体应用

1.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指的便是教学应用中多种媒体的综合,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通过有效运用照片、插图、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形成具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的媒体教学系统。

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组合教学系统是中小学最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与以往的传统教学媒体和其它媒体的教学系统相比,它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美国一些教育学家认为,“与那些由黑板和粉笔的结合来支持教学的岁月相比,今天可以利用的媒体是惊人的。即使是那些一直认为媒体是理所当然的人,也会因此而感到震惊。作为一个设计者,媒体设置允许你更有效的接近学习者。”不仅如此,在中小学教学的应用上,它可以用于教师进行辅助教学,也可以让学习者进行交互操作学习,并可对学习者的学习作出评价。概括起来,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视觉与听觉双重感观刺激,信息传输数量大、速度快、质量高、应用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势。

多媒体教学作为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强调的是对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这其中需要有很多值得关注、研究和探讨的地方,既要注重实际的操作,又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多媒体教学作为一个基础,也推进了网络教学在中小学的应用,就如一位英国学者所说,“多媒体功能不仅可以使小学生认真地思考怎样才能更为合适地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来表达意思,而且还能让他们通过建立链接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在网上进行积极搜索的机会。”可以见得,如果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将十分强大。

2.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

当今社会,网络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学习时代的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文化特色,引起了教育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网络技术给中小学教学带来了模式的新变化,早在90年代就有学者对Internet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提出过具体的设想,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既可以进行个体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集体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体化”与“集体化”结合起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既能够激发兴趣,又能够丰富知识,还能够开拓思维,这在中小学教学中非常适用。其次,网络技术能够有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同时可以作为沟通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以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求,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沟通交流及时有效的良好局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向在线的同学、教师发表成果、请教问题、寻求帮助;老师们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料等到网络上,为学生提供适用的学习资源。同一地区的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局域网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进行同步授课,通过开发教学网站实现相互的交流与借鉴,教师也可以开展集体备课、网络教研、研制网络课程等等教学活动,使学校之间达到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形成优势互补。

第2篇

课堂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情感因素,而且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种情感表现和情感发展,从而使教学课程成为学生的一种高尚的情感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现行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情感教育的素材,教师只要努力挖掘,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情感教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化学教材中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去进行学习。

在初中化学中进行原子分子论教学及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教学时,学生往往感到这部分知识抽象、枯燥,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水岭。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在知识框架教学的同时加入了情感教育,使之有血有肉。为此,我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科学家,我们肯定希望有一个爱因斯坦的大脑,如果说“爱因斯坦就活在我们体内”,你相信吗?引导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进行讨论,然后我小结:爱因斯坦的身体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这些原子可能在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变化中进入我们体内。学生逐步认识和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这一观点。反思这一教学过程,我强烈感受到情感在教学中的价值,它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共同发展的粘合剂。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冶金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我们要了解化学工艺的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近、现代化学史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家的事迹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作用。学习纯碱时我简单介绍: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研究出“侯氏联合制碱法”打破了索尔工会的技术垄断,为民族化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上网整理有关侯德榜的资料,下节课讨论自己的感想。在讨论课上,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侯德榜小时候就好学,以7门功课700分满分成绩获公费留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所以,要爱国就要好好学习。”有的说:“化学知识能实业救国,我要努力学习化学。”还有的说:“我们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才能打破别国的技术垄断,走在世界前列”。学生的发言活跃,使这节课达到了。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穿插介绍相关材料,能体现理科教学与人文知识的整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行修养。

三、加强环保教育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至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滞后生效的作用。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工作。

首先,结合具体化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其次,以身作则,改进实验科学,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如气体、液体时,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如用氢氧化钠来吸收、气球收集、点燃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争做环境小卫士的活动,让学生对班内垃圾分类处理,原先满校园飞的塑料袋不见了;学生对家里的废旧电池进行集中回收;向家长要求少开空调,用环保材料……环保意识已经在孩子的心灵中扎根,并不断壮大。

四、在实验中锤炼意志

现代化学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3篇

一、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新型课堂的认识

我在备课前的第一步,就是查阅大量的关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资料,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我通过表格来总结一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的区别。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学习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定义,我就着手准备备课。 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这一课中如何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1、预设前置作业,体现“先学”。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完成练习。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先学及预习,听录音跟读。虽然教师提出了先学的要求,但是对于学生先学的效果无法考证。 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具体的提出了预习的要求,设置了一项前置作业。

设计前置作业时我考虑到了三个方面:首先要紧紧围绕上课重难点。Unit 8 In class的重点句型是祈使句及祈使句的否定句,所以第一题是要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动词和动词短语,为课堂上学生的操练和运用做铺垫。第二题是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让学生针对列出的单词,看看自己学会了多少。其次是要求简单,操作性强。学生对于复杂的回家作业可能会有厌倦的情绪,所以布置的回家作业要让学生易于理解,能轻松完成。所以在设计题目时,我要求学生把会读的打“√”,不会读的圈一圈。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比较简便,而且老师在课堂回馈时更清晰。第三,激励评价机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采用自己评价及小组评价打星的方式,给学生评定成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

2、 课堂教学中体现“后教”。后教是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设计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为每个学生设计了“Yes”“No”的标志,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举起的基本是“Yes”,这个内容可以少教,甚至是不教。如果大多数是“No”,那么这个内容就要重点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本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是class、late、read、word、draw、again、be、open、sit down、stand up这些单词,其中class、late、open、sit down、stand up这些单词和词组以前已经学过,通过先学反馈,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在课上,只让学生读一读,做到不教。把本课的重点单词放在其余重点单词上。

3、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学生的先学反馈,我已经能很清晰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我在教学中,不是死板的一一列举学生不会的单词,机械的教授。而是通过课件,超链接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选择某一单词来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在学生选择的过程中,能进一步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掌握程度。

针对每个单词的教授,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地自学。

(1)在教授“again”的单词时,我没有直接说出这个单词的意思,而是给学生呈现了一段对话。让学生通过读一段对话,自己来理解单词的意思,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Mr. Green :Good morning, Nancy.

Nancy : Good morning, Mr. Green.

Mr. Green : Nancy, read this word ‘apple’.

Nancy: Apple.

Mr. Green : Read it again.

Nancy : Apple.

Mr. Green : Good. That’s right.

(2)在教授单词“read”“draw”时,我没有重复的播放录音,让学生机械的跟读,而是通过所学单词的发音,让学生通过音标自己读。比如在教授单词read时,我通过已学单词tea和peach,ea的发音/i:/,让学生试着读单词。 这样教授单词不仅能让学生很快的读准发音,还为以后做辨音题打下基础。

(3)在教授单词“be”时,我呈现了学生已学单词的同音词“bee”,这样学生对于这个单词的发音一目了然。

(4)在教授课文时,我分为“Let’s study” “Let’s judge” “Let’s watch and read” “Let’s arrange” “Let’s act”等几个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真正的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去自学。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59-01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进步受到了干扰。主要是取决于如今的家庭和社会所关注的侧重点问题,在“应试教学”的作用下,人们往往会产生重视知识而忽略了能力的发展,因此重“学”轻“??会学”、关注结局而轻视过程的局面就显而易见了。

一、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关键性

现如今探究的核心在于教育质量的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想要达成教育的最终目的关键是素质教育,它能够所有人的根本素质得到训练和提升,只是作者所觉得的。为了能够创造出一个素质优良的接班人这个终极目的,核心步骤是培养心理素质,培训的根本在于体能,使其能成为德、智、体综合进步的人才,就需要发掘儿童的身体和内在潜力,使儿童各方面的质量进步和提升作为起始点和最终点,核心的思想是散播社会经济和文化(包括道德)。

二、素质教学手段和步骤的执行

1、所有学生都应当运用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的发展中,我们应当将团结就是力量的宗旨融入其中,应当要使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综合性得到有效的发展,而并非只是关注特殊的学生,例如个性进步、知识进步、能力进步等各个不同的程度方面,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得到的东西。为了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取得进步,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来施行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照顾周全。总所周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决定了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如部分学生偏爱被动性的教学手段,部分学生则偏爱主动性的教学手段,若想要素质教育达成最好的实现,我们应当依据学生的不同而实施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引起好学生不学、坏学生厌学的局面,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阻碍素质教育的综合性的发展取决于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格外注意。

2、将生活和数学融合在一起

检测真谛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实践去检测和验证各种理论和知识才能够得到确准,在生活中运用较多的科目就是数学,数学的踪影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人们身边,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实行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方面让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提早的获得生活阅历,要激励学生的爱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尝试到数字的神奇特点,并检测自身的理论和观点。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智力能力,让学生懂得动脑,勤思考,因此只有增加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求知的欲望,并能够提议出不同的问题。

3、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否学好一门知识的重要原因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假若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无论教师多么用心教导也不能使这门知识让学生学好,为了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并把讲授的知识更好的吸收,也就督促着大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综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配合学生的理念、年龄、个性等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念应当利用创新化、可视化的教学手段。如今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中,仍然以适应教师为首要任务,然而对于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已经不那么注重,对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踊跃性和兴趣的能力更为注重,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有动力,只有有了动力才能够学好,而兴趣就是学生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死板的学习气氛中,应当形成学生之间互相沟通、讨论的积极的学习氛围,因为这样的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形成兴趣,为了能够让这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应当多组织操作活动,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这就是达成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4、应当推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各大院校的质量标准,权衡的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准则在于素质教育质量问题。文化方面、了解和运用科学技能知识水平统称为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科学知识能力的进步需求的提高,是由于数学教程的持续改良而造成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若要使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并配合新需求的提议,就应当注重训练素质教育。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应注重知识方面的事情,若要使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若想让学生着手适应运用实践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应当充分提倡动手实验的手段,利用手动的方法,在数学中领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成提高学生本身科学文化素质。②应当注重数学的特征,并活学活用,避免生搬硬套,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的综合在一起,将各个方面的应用在数学叙述出来。③为了使学生的科学文化苏州工业园区得到提高,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就应当组织适宜的课外活动课、实践课。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应当将核心放在学生上,重点在于创新理念,教学的主要领地是课堂。素质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主要表现在对于根本常识的关注,以及能力建立、思路进步、创新能力的培训在这些方面展现出来,而且将会学和学会的理念综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在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成效,关键在于落伍的教学方式、手段应当改进,素质教育认识、使命和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并时刻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和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方法浅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0).

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

    前言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能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及可能性。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达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着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能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言行。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三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组织教学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刘前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必然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教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守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知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第6篇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主张,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已有发挥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挥内充分发展。它既包括从解剖生理特点界定的先天遗传素质,也包括主体的发展能、教育因素的现实素质。素质教育不是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是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即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现代社会每个个体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2、小学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与适应性

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早已深人到各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工作之中。在国外他们以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等等;而在我国,表现为着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术轻理论,强调纪律严明忽视轻松活泼,强调一板一眼的教学秩序忽略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教学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小学体育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世纪之交,如何构筑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学体育,如何主动适应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具有十分紧迫的时代挑战性。

3、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传统体育教学观与应试教育对小学体育教学影响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观与应试教育影响,总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地培养。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有限范围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却更多地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素质教育理论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研究不够,缺乏中间环节,没有形成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二是小学体育教育行政和业务指导部门监督指导不力。三是在已经习惯的传统模式上的教学有“轻车熟路”之感,没有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现阶段在小学体育中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误区有:只抓少数尖子而忽略多数学生,看重体质忽略素质,注重知识灌输忽略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较多的被动强制较少的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参与,注重近期效益忽略长远效益。因此,在现代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很有必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实现由应试教育模式到素质教育轨道的转变。

3.2小学现行体育课程有些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层次无区别、针对性差。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某些内容还是以强调传习运动技艺为中心,大多数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这不能适应成年后的运动,使得不少学生在成年后,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减无增。教学内容安排,基本上选用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分类方式和直线式、间隔式或混合式的排列方式。

3.3教学方法陈旧,课程不合理。当其它课程开始普及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时候,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实践课的教法往往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系统的教学方法,一些新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没有被大部分老师接收。

3.4考核方法竞技化。小学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基本上仿用竞技方式,评价体育成绩的标准,往往是以学生跑步跑得越快、跳远跳得越远、投掷投得越远,就能得到高分,《国家体锻炼标准》的达标率越高,往往认为该校的体育工作抓得好。显然,这种评价标准已经偏离了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或学校的综合情况。

4、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4.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立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框架体系。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而课程改革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这首先要从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二是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素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三是涉取自然主义体育观的精华,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树立终身体育观。

4.2优化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1)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乐学、愿学并从中得到快乐,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健身方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兴趣性和实用性趋势。(2)要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如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以及体育养身保健等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方面的知识内容,选择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需求。

4.3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课程设置要实效化。在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较好,如能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与声像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体育课程改革还可以通过增加课的次数和开设教学辅导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阳光下,到大自然、到操场上去生动活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7篇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在教学中,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会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本文认为他们由于在课堂学习中收获甚小,久而久之,便有轻视的心理。那么此时,新课改下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因此,本文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前提(基础)。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兴趣的递增、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是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理解和运用基本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备考学习要以落实基础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首要任务。现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教练案是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学教练案呢?本文就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较鉴赏》来谈谈学教练案的设计。

1.目标设计是否有效

学教练案设计是否到位,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任务"的设计是否按照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进行。既要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能激发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能力。

(1)首先给出本学教练案的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学教练案的任务。

(2)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类。

教师应尽可能详细的把所要学习的语言点、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把握好重点、难点。

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上,注意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激发学生兴趣,重难点突出,与高考考点接轨。我通常是按照"课前积累及作业——课堂解疑——课外巩固——自我小结得失"这四个步骤来设计的。

在以往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七看(题目、作者、注释、题干、正文、意象、情感词句)",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学生往往凭自我感觉,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错误。如果诗词情感更隐晦些,那么很多学生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抛弃了以往诗词讲授的方式,在学教练案中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使我们的课堂充分实现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2.教案使用的有效性

教案设计制作完毕后,我都是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第二天收取部分学生的学教练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标识出相关的难点与知识疑难点。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疑难较多的题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提炼、解读、讨论,直到全部解疑为止。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有利于落实知识和把握范围,也有利于掌握水平程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3.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第8篇

Abstract: Sports teaching art can not only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 of sports teaching, but also provide us an enjoyment of beauty. The article states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and view about the importance, forms and other concerned factors of sports teaching art.

关键词: 教学艺术;实施;培养

Key words: teaching art;implementation;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90-01

0 引言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稳定表现。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渊博的学识外,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我们常听到优秀的教师的授课,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中教学设计严密,语言运用精确,教态大方得体,逻辑清晰,循循善诱,使听课者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固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向学生传授精辟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给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1 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教学艺术的重要性

1.1 提高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教学艺术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学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教学时机的选择,保护帮助的措施,体育器材的摆放、运用,讲授与示范的有机结合,表扬与鼓励的恰当运用等,这些环节既是教学艺术组成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又统一在一起,体现了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美的体会,美的享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更要在教学中勤思考,多听,多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良好的运用各种教学环节,形成教师自己的,别具一格的,为学生所喜欢、接受的教学艺术风格,这也是教师教学魅力之所在。

1.2 提高教学艺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灵动的眼神,优美的肢体动作语言,循循善诱的语言,体现力与美的身姿,都能够很好的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艺术,体会到形体美、语言美、动作美等,这无疑会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师生双向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热烈的讨论学习,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3 提高教学艺术,能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方法,就是多看课、多听课,仔细体会老教师、优秀教师在上课中各教学环节运用的时机、效果,体会他们如何表现课堂教学艺术的。如语言运用中语气、手势的运用,讲台中的站位,动作讲解中的术语运用,示范的方位、时机等,这些细节都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更是优秀教师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作为青年教师应虚心求教,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才能很快成长起来。

2 体育教学中教学艺术体现的环节

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具体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展现。

2.1 课前备课是良好教学艺术体现的前提条件 备课是基础。教师应在讲课前认真备课,掌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相关的基础知识,熟悉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熟知它与前后教材的相互联系之点,这样才能把教科书上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讲课不慌,讲课时才能驾轻就熟,适时发挥,潇洒自如。

备课还包括备教法。课堂教学组织直接关乎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展示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设计好,设计好教学用具运用的时机,适当的采用引言、过渡语等,可使各教学环节衔接连贯,有加分的效果。

2.2 课中教学艺术的展示

2.2.1 教师的形体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一 体育教师,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体格健壮,精神抖擞,身姿健美的。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形体美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试想,一位形体美观,衣着得体的体育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学生会被教师的风度所吸引,产生美的向往,想要学习体育,锻炼身体,获得良好的身姿。所以教师的形体、仪表、气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当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有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还有落落大方、潇洒自如的风度与气质,并把最佳的精状态带入教室,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出现在体育课堂上,以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

2.2.2 教师的语言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二 语言是一门艺术,要使其准确、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就应该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同时,加强教学语言的训练。教学语言的运用要精炼、言简意赅,重点处可以适当重复,以示强调。教学语言的音调和语速以全班同学能清晰入耳为准,不要过强、过弱、过快、过慢。整个教学过程以音速拨动学生心弦,以音量牵动学生思维,以音色烘染课堂气氛。

2.2.3 教师的动作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三 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观看优美的动作示范,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轻盈、准确,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动作示范作为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动作美是一项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动作示范经常与讲解结合运用,需注意二者运用的目的和时机。是以讲为主,结合示范;还是以示范为主,穿插讲解,注意教学的时机与方法。

2.2.4 教学的组织美——学生美的体会之四 在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器材的运用,队伍队形的调动,都是考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关卡。合理的教学组织环节,会使一节课紧凑连贯,减少教学不合理时间,体现出教学的组织美。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在讲解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设置些疑问、反问的方式,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

2.3 课后教学艺术的体现 课后小结回顾也很重要。上完课后,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提高,只有不断地回顾、总结,教师的授课水平才能尽快提高。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同行评课等方式收集授课信息,结合自我总结来进行综合评课,促进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3 小结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在教学中良好的组织各教学环节,教学艺术水平一定会提高很快,教师的教学个人风格、特点浓厚,一定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徐学莹.教育学新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第9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高效教学 学习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兴趣受到压制,学习缺乏自主性,而教师面临应试教育考核。为了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老师不得不采取加强机械性训练和增加课时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明显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提高教学成绩,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却是不利的。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单纯依靠上述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采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大的课堂收益。这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强调的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考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需要不同学科的充分参与,自然离不开课程本身。打造高效课堂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这与学科的特点息息相关。中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阶段,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更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交流和互动活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实现充分的交流互动,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如何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互动呢?只有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实现。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课堂上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根本不会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的交流和互动。要想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发表见解和看法,首先就要打消学生的顾虑,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和意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上交流互动。充分的课堂互动和交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因为中学语文反映的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开始学习中学语文时兴趣很浓厚,但并没有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只有通过充分的课堂教学交流和互动,才能够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再通过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可见,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撑,没有充分的课堂交流活动,就不能够实现以上教学目标。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学本身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准备,备好课,更要懂得发挥学生的作用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探究语文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知识层次,教师要善于调动这些处于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把语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扩展开来,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层次的知识,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这是实现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推广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师的教学理念带来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带来的是课堂教学面貌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实现高效教学。大力推广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必然带来知识的增长。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更锻炼学生的能力,可以说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四、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