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50: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乡村建设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农村水利,绩效考评,影响因素,重要性
Abstract: the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for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perfect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can further in Chin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laid solid found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scientific metho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irrigation capacity, flood control ability, 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 water supply ability, and tries to get a reasonable set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fluence factors,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V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农村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农村水利建设的研究和评估应当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农村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是农村水利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近年来,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方面的研究和文章也日益多见,并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在考评影响因素方面的分析却少之又少。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影响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的几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一、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的影响因素
1、如何选择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的因素
选择农村水利建设绩效的考评影响因素应当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科学性原则、符合政策导向、可操作性强以及相关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绩效考评的考量因素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完整而系统的一个因素。由于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结果最终将会反馈给相应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因此绩效考评的结果应当真实、公平和可信。选择绩效考评因素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点,要选取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意义的考评因素来考量农村水利建设的绩效情况,进而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考评因素要符合政策导向主要是基于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是用来促进水利建设的质量这一事实。一个好的农村水利建设工程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经济、生态效益,同时也是一件惠及后代的工程。因此在选择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的影响因素时应当考虑相关的政策。
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所选择的因素应当是那些容易操作、容易获得数据和容易理解的因素。绩效考评要本着提高效率的原则,选取那些操作性强,且能有效考评水利建设的绩效的因素来进行绩效分析。此外,农村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在选择影响因素时还应当遵循相关性的原则。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又能够互相比较,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影响因素之间的互相干扰和抵消,有利于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作相关的比较和分析,提高绩效考评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影响因素的构成
根据上述的四个绩效考评因素的选择原则,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包括农村水利项目的灌溉能力、防洪能力、发电能力、治涝能力、供水能力和水保能力等六个方面。
水利项目的灌溉能力主要是考核这一水利项目在正常情况下所能够完成有效灌溉的农田面积的大小,以及和以前的灌溉系统比较之下所增加的有效灌溉的范围大小。灌溉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极大影响,因此灌溉能力是对已建的水利工程绩效考评的重要度量指标。
农村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不仅要考虑水利项目的灌溉能力,也应当考虑这一项目的防洪能力。水利设施的作用除了保证旱灾时能够做好灌溉工作,还包括水灾发生时能够减轻洪水对农田造成的伤害和损失。要考察一处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就要考虑这处工程所建的围堤的多少和长度,以及围堤可以保护到的农田面积和围堤所在地的人口多少等诸多因素。
许多大型的农村水利项目还能有效的蓄水,并把用这些蓄水来进行发电,进而缓解本地的农村用电紧张的情况。为考量某水利工程的发电能力,我们可以考察发电量的大小、发电装机量以及新增的发电机对改善当地的用电情况等多个方面。
农村水利工程除了可以解决基本农田的用水问题之外,还应当满足当地人们和牲口等的饮用水需求,考虑某一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可以从水利设施的总供水量、能满足的饮用水需求的人数多少等来进行考量。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灌溉、防洪、发电和供水之外,农村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还可以考量水利设施的治涝能力和水保能力。治涝所考虑的包括水利建设的总投入和旱涝保收的面积和水利设施完成后可以预防和治涝的易涝面积。有的水利工程还能有效的减缓水土流失的问题,因此,水保能力也是评价水利建设绩效的一个因素,这可以从能有效减缓的水土流失的面积多少等方面来进行考量分析。
二、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笔者在进行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相关性分析法。
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在统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同时也能够运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的分析之中。我们假定有n个水利项目的样本,每个样本的分析因素都是前文所提到的6个影响因素,包括灌溉能力、供水能力、发电能力等,我们可以据此得出一个n维6阶的一个矩阵。矩阵的具体形式如下:
如果某个影响因素,如灌溉能力,与其他的影响因素相关,则说明这个影响因素本身较为重要,相关性越大,说明该影响因素就越重要。我们需要计算农村水利建设绩效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方法是相关系数法。用来表示影响因素i和影响因素j之间的相关系数,则可以通过下列公式来求:
=
在这个公式中,,进而我们可以得到农村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影响因素之间的彼此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用如下的矩阵加以表示:
相关系数R=
根据这个相关系数的矩阵,我们通过计算每行的数字之和就可以知道每个绩效考评因素和其它因素的相关程度,通过相关程度的分析,我们可以进而得出每个考评因素的重要程度。
我们可以将某省的农村的水利建设绩效作为考评对象。通过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在对数据作出了标准化处理后,我们得出了如下的一个表格,
通过运用上文提到的公式,我们能够计算出这六个影响因素的综合度向量为:
。
三、结语
从以上的重要性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中,影响最大的是水利设施的灌溉能力和防洪能力。灌溉和防洪是农村水利设施的两大主要功能,在对农村水利建设进行绩效考评的时候,也应当着重考量这一水利设施的灌溉能力和防洪能力。发电能力和供水能力对水利设施的绩效考评也有一定的影响,发电能力如何可以影响该水利设施的经济效应,供水能力则是水利设施的一个重要功用,这二者在水利建设绩效考评中的影响力要比治涝能力和水保能力来得更大一些。
在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重要性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在农村水利建设的过程之中,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要满足基本农田的灌溉需求,尽量的扩大有效灌溉的面积。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量其他的考评因素,力图客观、真实、全面而有效得做好农村水利建设的绩效考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蕾,贺建雄.农村水利建设绩效考评影响因素额重要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7期
[2]张骏涛,李宝艳.天津市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基层群众;内涵;重要性;现状;策略
Abstract: The grassroots cultural status quo in today's culture system is indispensable. The party's 18 years, will be the people, the masses of its own as the main culture, entertainment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ulture and strengthen cultural construction system, active grassroots cultural life, and promot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ill meet their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life for the purpose of cultural activities. In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case, "Strengthening the mass cultural, urban-rural interac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world, the goal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future will build China into a beautiful and prosperous country.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building of grassroots cultural status quo was content, based on this proposed construction status of mass culture importance to us, and how we can strengthen the status of mass culture, how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grassroots cultural enrich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Keywords: cultural construction; grassroots masses; meaning; importance; situ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的内涵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一些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就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认真思考、统筹基层群众文化发展工作,创新工作机制,解决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打造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群众文化社区。为促进社区与乡村平安和谐发展,就要始终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与乡村文化活动,使社区乡村文化具备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丰富我国居民文化生活,将我们的社区、乡村创建成有文明、有道德的地区,就必须将建设文化网络、加强我们的文化设施建设、促进社区与社区、乡村与乡村之间的稳定和谐,所以我国必须开展关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的重要性
(一)为村民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群众对幸福生活指数的要求,就应对加强群众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基层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大量工作,这样才可以取得了民间实质性的文化效果,近几年来,乡村也兴起了卡拉OK、健身跳舞等非传统的都市文化活动,并逐渐成为时尚的活动。
(二)为乡村文化建设指引方向。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学术界从理论层次和实践层面对中国的民间文化、民间信仰、以乡村庙会为依靠的文化表演形式及其与地方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地田野调查,我们要将民间传统的社戏、龙灯、庙会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一些娱乐文化活动逐渐复苏并不断发扬光大。根据乡村的文娱文化写成了有关乡村文化活动的第一手材料要素。《乡村文化建设》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乡村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这些探讨会对于我们审慎地处理乡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等问题提供一个重要参考,更为重要是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之间交叉交流的产物,学者要从不同学科的视角为我们乡村提供一幅当下中国乡村与文化建设相关的新农村建设的真实画面。这些描述将为中国乡村基层群众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出发点。
(三)为市民群众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更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市民的素质,加强市民队伍的建设,精心打造广大市民人人参加,人人创造,人人享受的基层群众文化舞台,为基层群众文化立市,打造区域基层群众文化高地,建设幸福城市,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文化环境。
(四)为城市文化建设创造财富。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单中心”问题,即一个城市一个市中心,都围绕着一个市的中心“摊大饼”。这个想法的主要弊端是:市中心的吸附力或“向心力”过大,然后就形成“摊大饼”的模式。使建设布局产生不合理现象,由于市中心建设密度过大,边沿地段继续存在,建设差一些问题;这都影响了市中心地段公园、绿地的建设。造成大量的拆迁、反复的拆迁,这样不仅浪费大量建设资金也浪费大量的时间。城区建设高度化,引起市规划建设的不合理,产生交通拥挤,环境恶化问题。城区过大,城区永无休止的开发、扩展,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人们常常出现走进死胡同的情况。
三、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而我们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及创新,这样能够满足广大群众逐步增长的精神领域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及文化部门应合理优化群众文化资源配置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虽有所增长,但是在总体财政的支出中仍占的比例较小,文化资源配置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失衡发展现象,所以会导致较多地方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撑,导致我们国家城乡的差距,国家发展不平衡。
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我国要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健全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发挥作用,要发挥基层群众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文化建设等惠民文化建设,健全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群众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为美好城市建设作出最大贡献。“要壮大文化产业实力,重点是加快地域特色资源文化产业发展,这要求我们挣脱旧体制的束缚,让城市文化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美丽的景象。”
结语: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基层群众文化品位逐步提高。这是加大政府对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应用现代先进的经营方式和先进的传媒手段,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乡村;绿化建设;后期养护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79
1 目前我国乡村绿化后期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绿化养护工作缺乏长效统一管理机制
绿化建设工作也不是以栽完树、种好花之后就结束了。其实,恰恰相反,长期的绿化后期养护工作也就随着绿化工作的完成开始进行。但是,相较于城市有专门的部门和岗位来维护、监管绿化养护工作,乡村绿化养护工作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往往处于无人监管的情况。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当中,在前期的绿化造林工作中能够做到统一规划、施工、种树、验收等。对于造林绿化后期的养护工作一般不再统一进行管理和维护,甚至是不再进行维护。
1.2 绿化养护工作缺乏专门技术人才
在一些乡村绿化建设中,仿照城市园林绿化经验或是照搬外省成功绿化模式,大规模栽植草坪、花坛等,或大量引进名贵树种,片面的追求高端绿化。忽视了乡村这一特殊的地点,忽视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由于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既成事实,无法进行改变,只能尽力去改善,当地老百姓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当外来树种或是草坪绿化出现问题时,当地百姓无法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情况逐渐恶化,最终导致外来树种在当地成活率,绿化造景失败,失去了乡村绿化建设的意义,既浪费了国家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1.3 对乡村绿化养护工作重视度不够
个别城乡为追求效率,在乡村绿化建设工作中追求“面子工程”,仅仅重视绿化的面积和整体规划,对于细节的把握不够,尤其是对绿化结束后的养护工作认识不到位。对绿化养护工作不重视,不上心,地方上的上行下效也使得基层乡政府,各村委忽视了绿化养护工作。除此之外,基层政府对农民的绿化建设的教育、普及工作不具体,使得农民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到位,对乡村绿化建设的意义体会不深刻。
2 针对乡村绿化建设后期养护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应建议和解决办法
2.1 扩大乡村绿化建设养护参与人群
针对我国生态乡村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缺乏人员管理问题这方面,笔者认为要积极探索融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乡村绿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具体可以将乡村公共绿化建设用地统一规划起来,通过招标、租赁、承包等多种模式改善绿化经营的方式,让社会各界参与到乡村绿化建设中来。将“谁造谁有,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这一政策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来,吸引社会各界能人、大户或各种经济实体投资造林绿化,盘活乡村公共绿化用地,实现“村庄绿化有人种、绿地树木有人管,投资经营有收益、广大村民得绿景”的双赢效果。
2.2 健全乡村绿化建设服务体系
针对乡村绿化建设养护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珍惜树种和外来树种栽植经验不足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健全乡村绿化建设服务体系。对生态乡村绿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包括规划、苗木供应、相关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在内的各方面服务要细化和加强。更为具体和有效的方法是在各乡镇设立“绿化服务处”这一单独的部门,联合几个乡镇共同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好绿化服务工作。建议有条件的乡村可以专门配备1~2名受过绿化养护教育保洁员或护林员专门负责绿化养护工作
2.3 对乡村绿化养护工作施行门前三包政策
由于乡村绿化的特殊性,就要求农民对栽种在自家田间、地头、门口的绿化苗木进行各家各人负责,实行门前绿化“三包”(包种、包活、包管护),并发挥村老人协会作用,共同抓好绿化管护工作。
2.4 加强对乡村绿化建设的教育工作
生态乡村绿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绿化后期养护工作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行动上的忽视。所以要加强对城乡政府以及乡村百姓各阶层人员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教育工作,普及生态乡村绿化知识,深化绿化养护工作的认识。
3 总结
乡村作为我国近9亿农民的主要居住地,乡村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生态乡村绿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工作,而且乡村绿化建设不同于城市绿化,乡村绿化面对的人群以及规划设计都跟城市绿化有很大区别。如何根据乡村的地域、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合在乡村施行的绿化养护规划设计是需要人们慎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村景观;景观元素;模式调查;设计模式;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进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这就需要对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我国乡村景观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查并且还要进行景观元素设计,在国外的农村中都实现了结构的调整和功能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的价值。根据当地的乡村景观特点进行景观元素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本文就对乡村景观模式调查和景观元素设计模式研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一、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的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城市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中,必须对乡村景观进行一定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留乡村文化和乡村景观,不仅能够维护了原有的乡土生态资源,而且还保留了乡村应有的文化气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之一。在进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地乡村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乡村文化内涵,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进行合理的设计,才有充分发挥出乡村景观的价值和特色,进而能够有效的开展新农村建设。
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乡村的居民越来越向往城市般的生活。在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中,要先更有效的实现这一战略,就必须要对乡村景观元素进行一定的设计,由于我国在对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方面有着一定的缺陷,有可能导致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乡村景观设计规划不合理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就有可能阻碍新农村的建设。就目前状况而言,乡村景观设计规划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布局。我国在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政府对乡村景观进行一定的设计,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对乡村的不了解,没有根据当地乡村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历史与内涵进行充分的认识,在设计乡村景观中,只是一味的按照城市规划设计,从而丧失了乡村景观设计的意义与内涵,进而失去了乡村景观应有的特色与价值,所以说,由于设计不合理,影响了乡村景观元素的设计。
(二)乡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工厂纷纷的建立在乡村周边,工厂的建立不仅占据了大量的田地,而且排放出来的污水破坏了原有的乡村景观环境,严重影响了乡村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而不能对乡村景观元素进行设计。
2、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对乡村的建设有力一定的保障,拓宽了人们收入的渠道,但是对乡村景观资源没有进行彻底的分析,破坏了乡村景观环境。
(三)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气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的水平逐步的提高;目前存在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乡村里的居民越来越向往城市的生活,城市生活的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生活,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气息。人们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建设新农村按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居住环境来进行建设,不仅严重破坏了乡村景观的和谐,而且在乡村中不能有效的体现出乡村的价值与特色,甚至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文化气息。
三、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研究
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挤,人口增长迅速等现象,无疑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新农村建设中,势必要突显出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有效的设计乡村景观元素,因为人是乡村环境居住的主体,这一切的乡村景观元素设计都必须要围绕着人来进行服务的,不仅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且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并且还在要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中突显出人的主体性,才能有效的进行乡村景观设计。
(二)合理的设计
1、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还要坚持合理性的原则,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而且还要坚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合理的利用乡村景观生态资源,充分发挥出乡村景观的价值。
2、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对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综合效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在设计过程中,要兼顾着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三)科学的设计
1、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必须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才能有效的发挥出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根据每一个乡村景观元素设计,针对不同的乡村景观要进行不同的设计,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把艺术性和实用性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元素。
2、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要想有效的建设新农村,就必须要绿化新农村,通过种植模式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绿化乡村,在进行绿化的同时还要保证房屋、设施、交通等多种条件没有任何的干扰,在进行绿化中,还要保证科学合理的分布绿化空间,能够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特色。
(四)体现出文化性
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出乡村景观的文化性。在设计中,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一定的尊重和认识,不仅要设计良好的乡村景观元素,而且还要充分体现出当地乡村的文化。不仅要维护原有的乡土生态资源,而且还要保留乡村原有的田园气息,同时也是现代乡村景观建设发展的一种趋势。乡土文化的继承性是乡土景观保存的根本,所以,在不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对乡土文化特色进行一定的保护,能够有利于实现乡村景观文化生长的能力。
(五)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综合性
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还要坚持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综合性。在乡村居住的环境中是由廊道、基质组成的镶嵌体。在乡村记住景观中,基质一般都是田地,而廊道大多都是林带,田地和林带二者相互交错形成了网状的结构。斑块动态影响着整体功能,最终影响的是农业景观的整体效益。所以,在进行乡村绿色景观元素设计中,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必须要对自然景观进行透彻的了解和分析,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的问题,才能有效的进行乡村景观元素设计,能够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乡村景观元素设计的重要性、乡村景观元素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乡村景观元素设计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在实际的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从而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进行设计,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乡村原有的历史价值与特色,而且还能体现出乡村景观文化的气息,从而能够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进而在乡村景观元素设计中满足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翟义欣.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模式研究[J].天津科技,2014(02)
[2]杨杰.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现状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2(10)
[3]权春艳,郑革委.系统论在山地型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03)
关键词: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初探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道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之后,越来越重视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通过对乡村道路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激活当地的经济发展,不仅要进行设计,而且还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完善道路系统。乡村道路景观是当地文化特色的载体,能够充分展示出文化的内涵与特色。本文就对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初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一、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在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要想有效的设计乡村道路文化景观就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一)遵循文化性原则
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首先必须要遵循的是文化性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道路文化景观向着城市化的标准来设计,完全忽略了乡村特有的优势。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乡村特有的文化气息,它是一个乡村所蕴含的一种文化,这种乡村文化是不能摒弃的,应该要遵循文化性的原则才能更好的保证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
(二)遵循美观性原则
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不仅只遵循文化性的原则,而且在坚持文化性的基础上应遵循乡村道路文化景观的美观性,乡村道路是一种公用的设施,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枢纽。充分利用因地制宜,能够有效的融合周边的环境进行乡村道路文化景观的设计,通过利用乡村的有限资源,把美观合理的融入到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去。
(三)遵循安全性的原则
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还要遵循安全性的原则。安全在乡村道路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有效的保证乡村道路的质量,这是乡村道路设计的基础;然后要重视在营造乡村道路景观环境提高乡村道路的安全;最后根据乡村道路设计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有效的缓解人们的疲劳,进一步的确保了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安全性。
(四)遵循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平衡性的原则
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平衡性原则。在设计中,要以最少的成本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效益,把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控制在最小化,能够有效的改善乡村道路的环境,进一步构建了绿色通道,设计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着均衡的乡村道路。
二、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文化的重要性
乡村道路景观是乡村景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乡村道路景观的设计不仅仅只是人们对其功能的满足,而且还要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挖掘出乡村特有的文化以及内涵,不仅能够对特有的文化进行宣传,而且能够通过文化元素促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的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乡村文化
乡村道路景观是道路与周边环境的一种相互融合的景观体系,要想有效的体现出乡村的文化,就必须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充分展现出乡村文化的特色。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气息,要想更直观更有效的体现出中国文化,就必须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乡村是文化之根,只有对新农村进行一定的文化建设,才能使得乡村文化继续发扬光大,通过使用合理的设计方法,能够最大化的彰显出乡村文化的资源。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向往城市的生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乡村风格,就很难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文化气息;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注重乡村文化的设计,更加有效的体现出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二)能够促进乡村的发展
乡村道路最终的功能就是交通,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能够采取合理的位置充分体现出当地的文化,能够满足当地人们和游客的欣赏需求。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合理的设计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能够有效的吸引游客,激发游客对当地的兴趣,进而能够有效的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途径
在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要想有效的、合理的设计乡村道路文化景观,就必须要对乡村文化进行一定的塑造,首先要对乡村文化进行合理的定位,其次根据乡村道路进行文化景观设计,最后,通过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能够有效的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通过以上三点进行分析。
(一)对乡村文化进行合理的定位
在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设计乡村道路文化景观,首先要对当地的乡村文化进行合理的定位。文化在一个乡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文化价值的目标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保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能够使得三种关系共同发展。乡村文化是一种精神需求,只是表面的一种符号,要想有效的发挥出乡村文化的价值,必须要利用物质作为载体,能够从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认识到乡村文化所特有的价值与内涵。
(二)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
1、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出文化的重要性,将文化元素合理的融入到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所特有的文化气息。在乡村道路设计中,通过利用地形形态或者是历史人物形象对乡村道路来命名,这种做法不仅展现出来当地的文化价值,而且还能有效的吸引游者,进而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只有将植物融入到设计中,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乡村道路的合理设计,进而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使得植物能够满足乡村道路文化景观的设计,同时,植物还有着一定的文化寓意。在设计中,选择合理的乡村植物为主,不仅能够适应植物的生长,而且还能有效的体现出当地植物的文化,从而体现了当地生态美和乡村特色,进而有效的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3、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将景观的造型以及主题融入到设计中,也能充分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通过将乡村特有的文化元素应用到景墙中,不仅发扬了当地的文化,而且还能增加了人们生活中文化的需求。
(三)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不仅有效的宣扬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内涵,而且还能有效的促进当地各种产业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的进一步的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以及精神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中,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道路景观设计中,不同的乡村道路连接着另一个乡村道路,而且还连接着不同的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对文化进行一定的思考,能够把设计放在文化和景观上,能够打造出和而不同的乡村道路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谢伟强.回归自然的特色乡村道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2]许大为,乔敬雅.乡村道路景观――宏观规划,微观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13(01)
一、统一认识,提高抓好职业化建设的自觉性
今年年初全国会议之后,山西省人口计生委召开了由委领导、各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传达贯彻全国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认真学习了李斌主任、王培安副主任关于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讲话及相关文件材料,对照山西全省工作会议提出的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任务,分析全省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动员和强调委系统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搞好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紧抓好我省职业化建设。并要求抓紧抓好职业化建设试点县的工作,为全省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索新路。
今年三月,全国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南京师资培训会议之后,省人口计生委主任杨增武同志,带领机关人事处等处室和部分市县人口计生委(局)的领导,赴上海、江苏等地,就职业化建设、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和信息化建设进行综合考察,学习兄弟省市经验,研究推进我省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具体办法,服务人民群众,推进事业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二、注重落实,为推进职业化建设创造条件
一是精选师资参训。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生殖健康咨询师师资培训通知要求,我省精心选派业务熟练、具有教学经验的人员和乡村两级优秀人口计生服务员参加师资培训,为全省推进职业化建设准备条件。为集思广义,找准基层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的关键,我们通过个别座谈交流、电话询问等形式,争求参训师资学员意见,探究抓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考试的有效途径。集中大家的意见,同志们认为,抓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应该从乡村基层抓起。通过在乡村基层人口计生服务人员中,组织开展读《生殖健康咨询师基础知识》和《生殖健康咨询师咨询技能》两本书活动;县乡利用开例会的时机,组织乡村人员交流学习两本书的体会;开展对乡村服务人员的生殖健康咨询师学习培训和开展学习两本书知识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乡村人员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乡村人员参加生殖健康咨询师(员)考试的信心,在乡村人口计生服务人员中营造重视职业化、我要职业化的氛围,逐步推进基层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进程。
二是加强对乡村两级人员的知识培训。2009年10月23-29日,我省举办了首期职业化建设培训班。我省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五个市的210名乡村人口计生服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不仅学习了生殖健康咨询师教材的相关知识,还请北大教授、人口学专家穆光宗先生给同志们作了以人为本、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专题讲座,启发同志们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感,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热诚服务人民群众,树立人口计生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是创新研讨深化认识。省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10月26-27日,召开了人口计生工作创新研讨会,就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等工作做深入的探讨研究。会议通过学习副总理2009年9月7日在人口计生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大家对副总理强调的“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离不开高素质、职业化的专业队伍,要保持工作机构和队伍的稳定”的指示有了更加明确深刻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在发展的新形势下,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任务面前,建立一支以行政管理队伍、科研和技术服务队伍、宣传咨询队伍、信息工作队伍和群众团体以及自治组织为体系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实现职业化,让我们队伍中的每一位同志,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接受职业文化的规范和约束,牢记使命,自我激励、自我约束,与时俱进、自我完善、服务群众,是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必然,是未来人口计生工作的必由之路。杨增武主任强调,要集中力量,从早谋划,大规模培训基层服务人员,扎实有效推进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队伍和组织保障。
三、科学引领,推动队伍职业化建设深入发展
标杆高,今天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国家绿化模范乡村是国绿化领域一个最高规格荣誉。含金量高。去年,市两岭覆盖率只有10%左右,达不到规范,要申请创建绿化模范乡村,两岭绿化必需要有一个突破。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四荒拍卖”等形式开展两岭绿化开发,县、龙安区、汤阴县都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国家和省级绿化模范乡村的决定,市林业局进行了综合验收和自查,市许多指标已经达到或者逾越省绿化模范乡村的规范。今年是创建绿化模范乡村关键的一年,各单位及相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这次会议贯彻落实,确保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考核验收,确保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圆满胜利。刚才,旺学同志宣读了市绿化委员会关于成立申报省绿化模范乡村指挥部的通知,博文同志全面介绍了国家、省绿化模范乡村的规范、要求及检查验收时间。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认识不到位,思想决定行动。措施就不可能到位。创建国家绿化模范乡村有利于推进我市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步伐,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我市百姓创建宜居环境。省绿化模范乡村”省委、省政府对各省辖市城乡绿化工作的肯定,也是省绿化工作的最高荣誉。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不只有利于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树立乡村良好形象、增强乡村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更重要的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继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秀美和谐的重要举措。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既符合我市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建设和谐秀美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有利于塑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形象,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其次。提高美誉度、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具体内容。提出创建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中心强市有多方面的指标,其中绿化指标、生态环境是重要一项。一个乡村没有水没有灵性,没有树没有活力,绿化实力的建设很重要,特别是对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来说,更是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增强乡村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今时代,乡村环境质量不只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更是衡量、影响一个地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能够让更加绿起来、更加美起来,让乡村拥有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和守业投资空间,进而吸引和聚集人才、资金、技术等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极大地增强和提升我市的乡村综合竞争力。
大家要充分认识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重要性。这是增强乡村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提高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创建省级绿化模范乡村作为突击任务,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迎检工作圆满胜利。
二、克服困难。迅速营造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的浓厚氛围
大约是10月中旬或下旬。有任务的单位要抓紧组织实施,省里对我市的验收时间。务必在10月18日前完成任务。省绿化模范乡村评选条件明确要求,公民对绿化重要性的知晓率要达到85%以上,对开展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群众支持率达到85%以上。因此我必需不时加大宣传力度。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移动通讯等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同时,要在乡村主要出入口和主干道悬挂标语,布置宣传展板,从而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并形成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
电视台要连续播出我市绿化建设成果展示宣传短片(公益广告)筛选精练的宣传口号进行字幕滚动播放,营造浓厚氛围必需要靠大力宣传。从10月10日─10月31日。积极宣传报道我市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活动工作动态、进度和典型事例。日报社要开设专栏,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相关法规及绿化知识等,积极宣传报道我市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活动工作动态、进度和典型事例。各县(市、区)高新区,要在辖区内的迎检道路、迎检单位、关键路口(段)以及相对繁华、人居相对集中的街道悬挂宣传标语、设置宣传展板,协调辖区内的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制作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宣传展板或悬挂宣传标语。林业局的同志已将这次迎检路线涉及到16条道路、11个关键路口、14个迎检单位的任务以及创绿宣传标语、口号印发给了大家,请涉及到道路、关键路口所属辖区以及迎检单位依照相关要求,认真执行。户外宣传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要互相配合,确保迎检任务圆满完成。
三、强化督导。确保创建省绿化模范乡村圆满胜利
关键词:三农 陶行知 乡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10-179-02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的衰落、农村经济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恶化,中国农村生死攸关的现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建设农村的社会浪潮的推动下,乡村教育应运而生。中国当代先进的乡村教育改革者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乡村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作为其中积极地倡导者,对中国的乡村教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三农问题是中国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之首就要从乡村教育改革开始。
1、乡村教育的地位――立国之根本大计
陶行知出身于贫苦的家庭,他深知如果中国农民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不懂科学知识,就会长期处于愚昧的落后状态,国家也无翻身之日。他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人口众多的大国里,农村的教育问题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走向,进而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他明确指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乡村教育则是“立国的根本大计”。为了改变中国当时农村的社会现状,陶行知结合我国的时代特点和改革需求,指出当前的紧迫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了促进和发展的媒介”。陶行知几度提出,中国历来不重视农村的教育,即使创办了一些乡村学校也走错了道路,指错了方向。因此,陶行知提出教育下乡运动,以建设切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民生活的活的农村教育。这种活的乡村教育要使农民从根本上脱离贫困,为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的经济状况和改善农业的生产技术开辟了新道路。
2、乡村教育的内容――生活教育
陶行知在乡村教育改革运动中,本着乡村教育是立国之本的根本大计,从1926年开始积极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之中。他极力批判传统的乡村教育,积极提倡“整个的乡村生活就是乡村教育的内容”。他指出只有活的乡村教育才能开辟新的农村发展道路,他极力主张“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育不仅要依据农村的需要培养农民,还应该将出发点设置在乡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上,成为乡村改造的中心。当时中国农村教育完全脱离了社会现实,让广大农民产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错误的价值取向,使乡村教育陷入危机。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必须在乡村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开展,才能把握好乡村教育改革的方向,取得良好的效果。整个的乡村生活就是乡村教育的活教育,乡村教育的内容要紧密与生活结合。过去开展的乡村之所以没有实际的效果,就是教育与农业生产严重分离,因此陶行知提出乡村教育要和农业生产“携手”,开展一条教育与农业携手的新道路。教育如果不能为农业生产结合,不能为农业生产服务,那么教育就是无稽之谈。而农业生产没有教育的支持,就不会改变落后的状态,无法脱离贫困。教育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才是活的乡村教育,才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正确道路。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内容都是在他“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他所讲的“生活”,是指人民群众改造社会和农村的生产生活实践。因此,乡村教育的实质就应该是以人民群众和乡村社会生产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而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前进的,所以陶行知也积极主张要对随着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生活而赋予乡村教育新的目标和内涵,在不同的时期按照社会的需要,给予农民不同的教育。
3、乡村教育的方法――教学做合一
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适合乡村教育的发展。为此,陶行知提出了适合乡村教育的教育方法论,即“教学做合一”。在乡村教育的过程中,他认为只有从农业生产经验里产生出来的知识才是适合农村需要的知识,而当时的乡村教育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教学在学”。陶行知特别强调“做,是“教”和“学”的基础和中心,教学做要在学生的生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相互结合,才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会本领,才能达到改造乡村生活的目的。可见,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做为中心,以教会学生学的教育方法,在乡村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乡村教育的实践
4.1乡村幼儿园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人的一生的重要习惯、态度等大多可以在幼儿时期形成,他认为幼儿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儿教育是最重要的的教育。在乡村教育运动中,他极力主张创办乡村幼儿园,并希望有志于幼教事业的人应该投身到乡村幼教事业的建设中来。早在1926年陶行知发表了《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和《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的文章里,他就明确提出来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开办幼稚园有利于让广大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得到解放,能够让农村的孩子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但是,在当时处于贫困中的乡村中创办幼儿园还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阻碍。陶行知在确立创办幼儿园的目标和方法的同时,也极力建议政府用自身的行政手段去推广和创办乡村幼儿园。在陶行知的努力下,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在1927年11月诞生了――南京燕子矶幼儿园。与此同时,陶行知也亲自创办了几所乡村幼儿园,以推动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在陶行知看来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推进阻力,除了费用较高、所收儿童多属贵族之外,还存在仿效国外,不适合我国国情的严重弊病。为此,陶行知提出,我们现在所要创办的幼儿园,要把外国的幼儿园换成中国的幼儿园,把费钱的幼儿园转换成省钱的幼儿园,把贵族的幼儿园转换成平民的幼儿园。他所提出的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就是创办乡村幼儿园的总目标。
4.2乡村师范教育
陶行知坚信:“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他对师范教育认识的见解,不仅注意到师范教育对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从我国实情出发,把师范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救济落后的民族,改造旧社会,创立新国家的角度上把师范教育同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陶行知要求乡村教师成为学校和乡村的指导者,成为社会改造的领导者,成为真理的传播者。他在《介绍一件大事》一文中,又从小学教师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教师的作用。而且指出教师要靠师范教育的培养,由此可见,师范教育对于民族振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在教育体制上,陶行知主张要从乡村师范教育的实际出发,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建立我国特有的乡村师范教育。陶行知为解决“中国学务不发达”的问题,在1922年《新学制与师范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师范教育的三原则,即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教育界各种人才要什么,就该教他什么:谁在那里就教谁。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提出了我国师
范教育的体制,包括了初级一中级一高级―研究院的各级师范学校。其中,对乡村女师范教育的建立尤为重视,他认为乡村师范教育是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重点。他提倡大办乡村师范教育,号召开展“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为了实践他改造乡村师范教育的主张,1927年3月他在南京北郊的小庄(后改晓庄)创办了南京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无论在招生、课程、考试各方面都打破了传统的办学模式。陶行知把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全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趣味”、“改造社会的精神”作为全新的培养目标。1932年秋,陶行知先生又在上海宝山创办山海工学团,在办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小先生制”,其最重要的方法是“即知即传”,每个小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先生,小先生不但要教人,还要教会人去教人,充分显示了中国普及教育的强大力量。乡村师范教育在迎合农村的生产生活特点之上,深入农村,引导他们不断向前,创造新生活。
5、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为三农服务的启示
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政策调整,使农村教育受到极大地关注,甚至人们将重建农村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种种希望寄托在农村教育上。在此改革过程中,教育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农村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无疑,陶行知的乡村教师社会改造观的思想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政策的影响之下,我国农村和城市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仍然是以考试和升学为中心。在现阶段的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单一的教育培养目标已经不适合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在县、乡一级领导衡量农村办学质量的标准还是升学率,农村教育的工作重点也仍是抓升学率。农村教育就是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农民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借鉴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要在意识到乡村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养目标。端正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把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生存教育、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等等,转移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道路上来。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应以以实用性为前提,多开设一些与当地实际情况密切结合的实用技术课程。这样以农为本。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根本需要出发建设的乡村教育才是真正的乡村教育。陶行知为我国乡村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教育理论,在乡村教育实践上开拓创新,开创了中国乡村教育的新道路。他为乡村教育所提供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对当今我国教育为三农服务提供了历史借鉴。
参考文献:
[l]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1981.
[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5卷[M].长
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61-162.
[3]程斯辉.把农村学校建成农村礼区的中心[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6.6.
做好新时期乡村电影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贯彻落实党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乡村先进文化,实现和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市在推行乡村电影放映工程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通过以钱养事方式,落实了一些公益电影放映场次,但总场次安排较少,技术装备落后,服务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对电影的需求,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乡村电影工作,推进乡村电影事业的发展。
二、乡村电影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乡村电影改革发展新思路,深化乡村电影改革,探索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放映主体和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促进乡村电影放映的规模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目标任务:逐步完善乡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乡村电影放映新主体,推广乡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提高放映质量,加强乡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建立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开拓乡村电影市场,推动露天放映与室内放映相结合,免费放映和有偿放映相结合,胶片放映和数字放映相结合,并逐步向数字放映过渡,不断扩大乡村电影覆盖面。年,市力争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三、加强乡村电影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乡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和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乡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电影放映场所条件。
二推进乡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广乡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电影工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公司法》组建市新乡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公司根据实际下设若干支放映队,负责乡村数字电影的放映工作。
三落实乡村电影公益性放映扶持政策。据测算,市乡村数字电影每场放映成本平均为150元,除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乡村数字电影给予补助外,市财政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贴。实行补贴的数字电影放映场次,放映队不得再向村和农民收取任何费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乡村电影工作,将其列入议事日程,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文化、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以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点,政府扶持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乡村电影放映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