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7:05: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的课堂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教师课堂现状剖析
教师课堂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有效性不高,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主要表现为:
1、教学目标不清晰。 我们教师往往不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和研究,从而使课堂教学杂乱无章,无的放矢。具体表现为:一是目标含糊不清,定位不准(混);二是目标确定太高,脱离实际(高);三是目标均衡分散,主次不分(散);四是目标确立过多,无法完成(多);五是目标确立残缺,不符要求(缺);六是目标确定太死,无差异性(呆)。
2、教师主导不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实际情况是该讲的教师放手不讲(放羊式),不该讲的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具体表现为:一是备课惹的祸,教师上课心中无数,随意性大,东扯日头西扯雨,学生则如雾里看花,不知所云,毫无收获;二是观念惹的祸,教师态度认真,讲个不停,费尽心血苦了嘴,学生则如过眼烟云,一闪即失,左耳进右耳出;三是推诿惹的祸,教师该引领的不引领,该要求的不要求,该检查的不检查,该纠正的不纠正,该反馈的不反馈,一味推诿,还美其名曰:培养学生自觉能力;四是活动惹的祸,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活动的气氛,流于形式,不作任何指导评价。
3、学生主体没体现。 课堂教学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性的问题是把“教师”当成“演员”,把“学生”看成“观众”,认为教师表演成功,就是课堂教学的成功。具体表现为:一是以教代学,教师满堂灌,教师是“指挥者”,学生是“执行者”,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跟着“教案”走,学生跟着“感觉”走;二是以听代学,教师把“听懂”看成“学会”,教听讲,学生听,课上学生装懂,教师洋洋得意,课下学生发懵,教师加班辅导;三是以讲代思,教师认为自己讲解透彻,学生应该没问题,实则学生只听讲解,等待答案,学习只能是囫囵吞枣;四是以“讲完”代“学完”,教师认为该讲的都讲了,心无牵挂,一厢情愿,“我”的课讲完了,学生也学完了。
4、课堂训练被忽视。 课堂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由懂到熟,由熟到巧的必由之路。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训练。殊不知,没有训练就没有过程,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没有训练就没有积累。具体表现为:一是重“讲”轻“练”,教师在课堂中一味讲授,占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训练不够重视,甚至,几乎没有体现对学生的训练;二是重“量”轻“质”,教师对学生的训练题目没有精心筛选,课本中的题,课外资料中的题,拿来就让学生做,有“量”无“质”,学生厌做,收效甚少;三是重“点”轻“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或思维训练等,均是采取“教师出题,学生回答”的形式,参与回答只是少数优等生,而大多为数中等生及差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答题的机会;四是重“旧”轻“新”,教师懒于精心设计题目,只是将学生做过的作业题目,反复布置,让学生重复练习,甚者同一个数学题目一抄做三遍以上。
5、课堂提问太随意。 教师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随意性,问题的设计没有精心的思考,想问就问,甚至,以提问贯穿教学始终,一问到底。具体表现为:一是设问太大,不着边际,让学生摸不着动向,无从回答;二是设问太浅,一听便知,学生不用思考,便能随口答出,看似课堂热闹,实则毫无益处;三是设问太多,课堂上问答满天飞,看似热之闹之,实则收效甚微;四是设问太窄,面向少数人设问,大多数学生不用思索,甚者因少数学生是优生或个别学生听课没认真,教师干脆把学生先叫起来再提问,这种结果,可想而之。
6、效率观念太淡薄。 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思考教学效率: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教学效益。具体表现为:一是活动太频繁,只注重活动的形式,没注重活动的目的与内容,更没注重活动的效果;二是时间观念不强,讲授内容占用时间,帮助少数学生,占用时间,批评违纪学生占用时间等等;三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使用先进教学媒体的意识不强,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率。
二、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诠释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做起,它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综合素养。
1、转变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新,方法才新;思想落后,必然是方法落后。
(1)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参加课堂学习,课堂训练我们要尽可能地腾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多思,同学间多讨论、多交流。
(2)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 全面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全力达到三结合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时,各学科的教学应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堂教学要主动发展。 学生的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课堂,教师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手,以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主动提高的目的。
2、优化目标。 方法上的困惑往往源于目标上的迷失。教师应力求把准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追求有效教学。
3、设计巧妙。 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巧妙,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简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决定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
4、方法得当。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向我们诠释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怨学生学不好,只怨自己方法差。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出奇制胜、常选常新,要注重教学细节,注重角色体验等等。
作者认为,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持续性,主要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工作中。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养成质疑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未来长期的学习与生活过程当中,不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长期有效发展。
二、提升课堂教学持续性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提升课堂教学持续性的关键,同时,新课标也明确的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要求。我们知道,能否“创新”的关键和基础在于有没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基础前提又是需要对事物产生质疑,所以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保障课堂教学持续性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长期有效发展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对某个问题、某个观点产生质疑,便会自主的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从开始质疑,到自主探究,最后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当中,不但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充实与丰富,其自主自学能力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这么理解,“质疑”能被当做是一种宏观的学习方法,在质疑精神的指导下,不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能够被最大限度发挥出效用,使课堂教学的持续性得到延长
(三)能够强化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
要想真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持续性,主要是要从学生方面来做工作,必须要将学生摆在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强化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质疑”这种能力的本身就是最为主观的一种心理与思维活动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能够强化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完全迎合了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标准要求,也满足了提升课堂教学持续性的基本条件。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持续性
前面已经说到,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持续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基础、又是关键,所以培养与提升学生质疑能力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持续性。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质疑。站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上来看,学习的过程并非是学习者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进行自身知识构建。也就是说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视作知识“构建者”,不能使其被动接收,因为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体不能被其他角色所替代。这就要求老师转变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知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的那种教师的“权威性”、“主导性”与“唯一性”。如果老师能够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便不会再存在惧怕批评的负面心理,而将天生的“质疑”能力发挥出来。老师要适当的处理好学生的质疑,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提升学习成绩,首先就要学会提出质疑,只有产生了质疑,才能使自身知识结构更加丰富。这样的话学生的质疑能力便会被潜移默化的增强。
第二,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性,这就会使得课堂气氛拘谨、沉闷,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始终处于一种压抑、紧张的心理状态下,而不敢“质疑”。在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下,老师要为教学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氛围,要使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推心置腹,使学生可以对老师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各种体验、质疑真切的表达出来。要使课堂气氛能够符合时代下的教学要求,能够更具自由行、开放性与情感性,建立起学生和教师之间双向的沟通、交流途径。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知道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会得到老师的尊重,便会积极的提出质疑。
第三,合理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质疑。
虽然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质疑能力,但在挖掘与培养的过程当中,老师也必须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创建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引导他们对事物产生质疑。如实体情境,展现实物、标本、组织学生游览参观,以激发思考质疑;再如模象情境,模型展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演,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有问可提,以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想象、联想。
(二)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第一,明确质疑的标准与要求。建立了开放、平等的课堂次序后,学生便会积极的质疑,但要让学生明白一点,不能因为“质疑”而去“质疑”,也就是说不能为了迎合老师提出的质疑要求,而刻意的对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产生质疑,这种应付了事的行为对真正质疑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在一个就是一旦产生了“质疑”,就立即向老师、想同学寻求帮助,首先要通过自己对问题的分析,来尝试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提高,其自主探究等综合素质能力也同样能够得到增强。
第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质疑方法。质疑并非一个宏观的概念,它也包含有一些细节性的方法,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比如比较质疑、逆向质疑、追根质疑、拓展质疑以及自由质疑,这些质疑方法都具有自身特点,可以被运用于各种学习场合,如果学生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特征,来选用适当的质疑方法,其质疑能力便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第三,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学生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从中得到锻炼,释疑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喜悦的。释疑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更多的质疑做准备。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质疑,却从来不去释疑,那么问题永远都只是问题,停留于现状。只有一个质疑得到了答案,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质疑。所以,要引导学生释疑,教会他们不盲目的被权威所束缚,另外老师也要把握好时机予以答案,以免学生长时间质疑一个问题而淡化了自身的质疑积极性。
1.教师课堂教学的外在形象
教师的仪表行为如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服饰妆扮,无不打上教育的印迹,它代表了一个教师要以什么样的风范去影响、带动受教育者。教师所有的仪表行为都毫不夸张地参与了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为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形象要具有和善性;仪表形象要具有自然性;行为形象要具有真切性。
2.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在形象
教师的内涵就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内在形象。我们把教师形象中相对隐藏、外显性差的诸因素称为内在形象。内在形象主要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要塑造教师的内在形象,主要应明确新世纪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只有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反映出来的教师形象才可能光亮,才能为世人所公认。为此,教师完美的内在形象在学生的眼中表现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前进中的向导、培土拔草的园丁,甚至还是学生遇到困难时的保护神,它是极为可贵的教学教育资源。
二、塑造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意义
1.塑造教师课堂教学形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进行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塑造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威信和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自己和自己正在传递的信息。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形象的塑造包含了对教学方法、内容呈现方式、教师的管理模式和语言、行为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如果针对教师与学生双方的需要,对这些内容都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塑造,必然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塑造教师课堂教学形象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
教师的教学形象塑造必须是以符合其职业特征为前提,塑造所针对的对象就是学生。所谓“投其所好、予其所爱”,这又怎能不得到学生的喜爱呢?塑造中还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联系方式的因素,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与支持,长此以往,也同样会换得学生相同的情感反馈。
3.塑造教师课堂教学形象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塑造包含了从教师衣着打扮、言行举止、性格品质到教学技艺等各方面的因素,涉及了教师外在形象、内在素养和专业素质等全方位的塑造与发展。人的心理品质和教学艺术很难通过教学的方式来学习提高,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则是可以习得的。课堂教学形象的塑造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新教师可以事先迅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熟练和提高,并成为自己自觉、自在的形象表现,最终发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三、塑造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形象目标、教师实际情况、塑造形象内容、方法的选择与评估等诸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自的功能并不相等,其中形象塑造目标起着制约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因此,确立适当的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塑造的关键任务。同时,进行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塑造应立足于整体,统筹兼顾各个子系统,只有将各子系统和谐地统一于整体之中,最终达到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整体优化,才能算是科学成功的塑造。
2.一致性原则
教师的课堂教学形象是能对学生起长期作用的教育资源,也只有在长期的持续作用下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影响力,因此,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塑造应该注重整体形象和形象各要素的一致性。在这里,既要求教师形象表现的长期一致性,也要求形象各要素的性质的一致性。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外在的、刻意的形象塑造要求变成融于教师个体形象气质的内在需要,才能对教师、学生形成综合的影响,避免由于不和谐因素造成的师生情感、认知、体验等方面的冲突。
3.审美性原则
教师的形象,是美的表现,是美学关照的结果。某些形象之所以感人至深,始终离不开美的元素和标准。塑造教师的课堂教学形象是美的立意、美的构想、美的实践、美的创造、美的审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美的形象可以拓展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推动教师的成长,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同时,也只有符合美学原则的课堂教学形象,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尽管形象具有明显个性,但所有个性的“识别标志”不应当脱离审美科学的指导,否则就是“另类”与“怪异”,于科学的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塑造无补。
4.可行性原则
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塑造是依据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理论对教师形象实践所作的一种规划安排。这种规划要成为现实,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如主观条件应考虑教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已有的形象水平和个性品质基础等;客观条件应考虑课堂教学配备、地区差异等诸多因素。一是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应用,取得成效。只有当这两个基本条件具备,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塑造方案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塑造必须遵循可行性原则。
四、塑造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的具体要求
1.塑造教师外在课堂教学形象
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着装要大方。针对追求美、崇尚美的现代社会风尚,教师的穿着既要赶得上潮流、不落伍,又不失学者风范。为此,21世纪的教师在服饰打扮上应做到:新而不奇,华而不奢,美而不艳,富有涵养,端庄大方,个性鲜明,文雅潇洒。
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行为要端庄。俗语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是对人的行为举止、礼貌修养的最起码的要求。举手投足,作为一种体态语言,都表达着特定的涵义,体现着特定的情感。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采取正规坐姿还是随意坐姿。站姿也要端正。教师的坐姿站态等体态语,虽说是无声的,但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却常常起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步姿是动态的举止美,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步姿传递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信息,让人与你同享青春和活力。
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神态要祥和。神态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最恰当的神态应该是和颜悦色,不卑不亢,既保持了自我又使对方如沐春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教师能在与学生与社会的交往中,恰当地使用富于表情的双眼,会使他的个人形象大放异彩。教师的目光,应该坦然、亲切、祥和而有神。
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语言要优雅。所谓“言为心声,语为人镜”。优雅的用语,是一个人的知识、修养、文明程度的体现。教师的语言因其职业的特殊要求,更要求科学、规范。表达清晰、用词准确、感染力强的教学用语,再加上丰富多彩的手势语言,将使教师的授课增添无穷的魅力。
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要富有朝气。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表现为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那些仪表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真诚希望教师能成为美的传播者。仪容端庄整洁,言谈温文尔雅,举止雍容大方,进退应对有度,待人接物得体,这些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需要。素质教育中包含美育。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地成为“审美客体”,通过自己的形象示范,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2.塑造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在形象
一是教师要注重强化自己的形象意识。每一位教师在自己课堂教学形象塑造过程中要懂得甚至深知形象是一种无形财富。重视公众的评价,有明确且又深刻的公众观,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公众的评价,将形象问题由“评价由人”升华为“行动在己”,充分展示形象主体的主体意识。
一、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特点
从传统的教学法来看,对教师的要求只是突出了“教”,只要把教材讲清楚,至于学生会不会,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即以讲授为主、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这显然是过时的做法。而现代教学法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即精讲多练、以练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如何在教学中着力于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法,是当代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课堂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指导者,肩负着各项教学任务,不仅要教好而且还要教会。怎样才能达到以上目的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把课上好,英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亲切的教师形象,善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的形象往往关系到整个课堂气氛,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但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会关系到整个教学全过程。
一般来说,教师应以亲切庄重的态度走上课堂,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安定课堂秩序。在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和操练、巩固的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用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正面引导,多做表扬鼓励,充分给学生参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开口。对于在学习上取得成绩的学生,要及时给以肯定,让其尝到学习的甜头,树立自信心;对于在学习上出现差错的学生,不要在课堂上随便批评,要从正面讲清问题,而且要抓紧时间给学生做辅导工作。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使学生保持积极状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师生双方都有这样的信任感,上起课来就容易做到配合默契,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会逐步提高。
2.博学多才,有良好的语言技巧和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由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面很广,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应付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英语教师是语言教师,当然应该有良好的语言技巧(但是,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必须牢记英国知名的语言学家M.West的话——“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们试图以教代学,结果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和“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这就告诫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坚持精讲多练)。所以,对英语教师来说,首先要过好语音语调这一关。 其次,从英语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一开始就应该用英语上课,尽量少用或不用汉语,即使对初学英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也要用英语上课,配合直观教具,加上手势、动作和表情,让学生一开始就在英语气氛中直接理解英语,只是在解释抽象的词义或复杂的句子时,才用汉语。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3.善于组织双边活动,保持课堂上的交流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个“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双边活动。任何时候,教师搞“一言堂”、“满堂灌”都是徒劳无功的。正如在《外语教学研究》一文中所讲的:“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切忌把它变成理论课来上。”这就说明,脱离实践是学不好英语的,只有做到“课堂教学交际化”、“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师发展
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教师和教育科研究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师的发展。下面笔者就评课的内容、方法、技巧以及应达到的功效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就是告诉我们,科学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即评课)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改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课改的实施离不开课堂,最后的落脚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有建立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并从多渠道获取信息,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教师来实施高质量的教学过程、好的评价体系来“催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才不是“一潭死水”。所以,要狠抓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评价,切实做到让学生“减负”,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特级教师徐世贵老师认为:“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科学正确的评课能较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评课是教研员指导服务教学必不可少重要的环节,那么,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应该评些什么内容,怎样评,评课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评课后又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功效呢?
1 评课的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既是对课堂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所产生作用的分析和评价。一是评价教师是否认真研究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构建教学内容;二是评价教师授课内容是否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不偏不倚,不过易不过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评价教师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实现预期目标;四是评价时我们还应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时也应该关注到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学习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2 评课的艺术
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课堂教学评价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作用,都必须坚持科学、坚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评课应该针对教学现状进行“挑刺”、找问题。然而,在现实的评课中,却存在不少的弊端,没有发挥评课应有的功效,如:有的听后不评;有的评得很随意,不痛不痒,让人听后觉得毫无意义;有的评得却抓不住关键,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的评课者充当老好人,净说好话,使听评双方都没有受益:有的则是追赶时髦,流行什么教育理论就用什么时髦的话题和理论去套,并没带给大家多少收益。
其实,评课是有一定规律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评课的科学性和实用技术性,这就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以理服人,实话实说。评课最忌“就课论人”“评课评人”。评课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现象,既要关注细小的细节,更要关注教育观,并且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提供给执教者与其他听课者学习借鉴的机会,评课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
――创设心理零距离。评课时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评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评课者要站在执教者与帮助促进者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给执教者一个中肯的指导意见,特别是一种十分诚恳的态度,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诚恳地提出该课的改进之处,让执教者感觉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执教者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在一种充满“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感觉到你的善意,从而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激励为主,共同促进。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励执教者(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快速成长,成为课堂教学直至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评价一堂不够成功或不够完美的课,一定不能对教师的执教能力下定性结论,否则会让执教者丧失进取的信心,评课者要挖掘出执教者的优点,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这样,执教者才会痛有所悟、喜有所获,想方设法提高执教水平。这样才能激励听评双方共同提高。
――因人而异,重点突出。评课要根据执教的不同情况、课堂教学的不同形式而有所侧重,而且要有一定的区别和特色。对骨干教师的要求就要提高一些,抓个性特点,挖教学特长,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评课也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重点部分详细谈,理论联系实际,哪里需要改进,那里很有特色,哪个环节很有新意,都要评清楚,要让人一听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方法多样化、艺术化。评课的方法和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要讲究艺术,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谈话”的策略,注意评价的尺度,从帮助、教育、促进的角度去考虑方法的多样性,可从评价方式上、内容上尽量将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与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结合起来,以提高评课的准确性。做到六个关注:关注课型、关注教学思路、关注学习方式、关注学习成效、关注教学风格和关注评价方式,尤其要从学生的“学”反观教师的“教”,从学生学的状态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成败,但评议时也要为自己的观点留有余地,评课也是一种交流、探讨,不能说谁的观点就是百分之百正确。
3 评课应达到的功效
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论教”。教师要认真的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主动发展与创新,让学生体会到和谐而充满活力的课堂带来的乐趣,并在其中体现探究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一.为什么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1.因为课堂突发事件无所不在
我们的语文课堂总是不乏一些现象,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有的教师采取放任的态度,听之任之,造成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有的采取“高压政策”,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越轨”的言行横加指责。虽然也可以控制课堂纪律,但同时也泯灭了学生思想的火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破坏了课堂和谐与活跃的氛围。其实相当一些意外事件并非学生故意,其中有一些还包含有可贵的积极因素,只要教师及时抓住机遇进行启发引导,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即使个别学生有明显的错误行为也可以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失误变为教育学生的机会,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能提升教师的地位和威信
遭遇突发事件的干扰,这对于教师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等无疑是一次挑战。教师可以利用突发事件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甚至于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有的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班上出现突发事件时,他并不注重事态发展,更注重老师的处理方式,甚至还有点小小的幸灾乐祸,希望老师出点丑。这时候,老师如果缺乏教学经验,言行上就会出现混乱,课堂就失去控制了,结果是一整节课大家都在讨论突发事件,根本没能融入学习中。因此,具有教学机智的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总是沉着冷静,以巧妙的方式从容应对。展现教学应变艺术及人格魅力,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威信。
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应变能力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方面。当课堂教学中出现各种没有事先估计到的“变”时,只要教师能及时妥善地处理,就有可能把课堂教学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计划的完成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怎样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1.以认真备好课为前提
备课和提高课堂应变能力表面看似不相关,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在上课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可适当增加内容的宽度,也可适当删减内容;教学方法不合适要及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更要适时调整,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我们及时调整,那个叫机智,但不是每次我们的机智都能说来就来,也有短路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对这些情景进行预设,先把会出现的情况尽可能的想到,并且制定应对办法。
2.以沉着和冷静来应变
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教师既无法估计它可能在什么时候发生,也难以预料它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因此教师很难在备课时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正因如此,教师的应变艺术首先具有应变性,在事件发生后的短暂时间内果断地采取恰如其分的应变措施,使突发事件得到有效解决。“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可以说是教学应变艺术之应变性的真实体现。偶况既可能不利于正常教学,也可能有利于正常教学。只要教师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常常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增效的作用。起死回生的教学机智往往使课堂峰回路转,产生无法预约的精彩。
3.巧用机智和幽默来化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严肃使人紧张,幽默令人松弛,紧张与松弛有机交替,可以合理地调节学生的神经,使学生的心态能较长时间保持正常,使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大大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语文教学最能够创造教学的情趣,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感情与智慧的交流。一些例证说明,幽默并不影响直接认识的获得,甚至在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却无意识地记住了更多的概念。在教学中适当使用一些幽默机智的材料往往能使艰深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语文教师可巧妙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
4.靠提升自身素质来应对
语文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的“变”,就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除了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其他知识和技能。无论家庭、学校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需要应变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首先学会应变各种各样的人,才能推而广之,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应变能力高的人往往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沉着应战,而不是紧张和莽撞从事。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这些良好的个人素质都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语言应变也很重要,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口语交际训练当中,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训练和应变语言的训练,以培养和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变能力。口才好,离不了言事说理用情。事要说得准;理要说得深;情要用得真。所以要多看相关口才的书籍,锻炼自己当众开口说话的胆量,多和别人沟通,多读多背理论性文章和幽默笑话,加强记忆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处理。就是低调处理,是公共关系的手法。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冷处理的办法来处理棘手的事情,尤其是在化解双方冲突时,这种办法的效果不错。我们的教育工作往往会面临困境,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该如何去解决它。在课堂教学中,冷处理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好办法。针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不急于马上处理而是放一放降降温再进行处理。做到不回应、不表态,爱憎不形于色,引开学生的注意力。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学生能平静地对待自己或他人的过失,更能接受教师的教育,更易改正自己的缺点。冷却处理其实是给教师时间,“三思而后行”,能从多角度去考虑,能从多方面去考虑,这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软处理。主要指把处理问题的环境、态度、形式、手段等要素进行软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避免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软处理才是硬道理。在课堂上,当你的预设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软处理,而不是硬生生和学生的意见产生分歧。学生的内心世界千差万别,决定了在课堂上有着个别差异,所以,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位教师面对着数十名学生的交往活动,情境是复杂和多变的。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爱,抱有美好的期盼,是学生取得进步的巨大动力。常识也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对教师有厌恶、恐惧或者愤怒等情感,必然会迁怒于教师所教的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持消极抵制或反对的态度。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真正的感情关系,学生对教师有即之也温的感觉,对教师的教学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教师所教的学生才会信而行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尽量亲切委婉,多用商量讨论的口吻,让学生在我们充满情与理的批语中汲取勇气和力量,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3.硬处理。指在课堂教学中处理问题一定要做到客观、公平、民主,坚持原则,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和爱憎情。语文教学应发挥文学作品之所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通过一些文学形象去熏陶、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净化学生的感情,在辨是非、识美丑、别善恶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一起引向人生追求的光明大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要过多地加以限制,要使之自觉地鉴别美丑、真伪、优劣、雅俗。教师要把文章中饱含作者的感情真切地传达给学生,就需要自己融入作者的嬉笑怒骂,把作者爱憎化为自己的爱憎,以情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只要师生达到认识上能沟通、情感上可共鸣,就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此外,还要摆脱思维定势,从多向、逆向、侧向、求异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在作文教学中,把思维形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规范训练,比起单纯传授写作知识,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4.热处理。指处理教学疑难时,要求教师一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要寻找最恰当的方式,因势利导,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疑难问题的“结局”。不能压制学生思维,要充分地调动内驱力来解疑答惑,尽快导入正常教学。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一味地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积极投入学习中去,实现有效的学习,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教学过程师生配合默契,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拉近师生的距离来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自身专业化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经常批判地、反复深入地思考问题,使其知识结构更完善,思维更严谨,思路更灵活,见解更深刻,设计更新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师的教学与反思有机结合,让自己的反思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
一堂课无论多么精彩,多么成功,疏漏与缺憾总是在所难免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同学科教师的评议,学生的信息反馈,自身的自我总结,不断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不断的反思中,探究问题的成因,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经验中反思,从反思中获得经验,这样才能逐步成长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二、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是借助个体或群体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素质提高为直接目的,是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自觉地对新旧知识进行梳理,在主动探求新知和运用新知、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思维,学会构建,学会自我反思性评价,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特别是使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自控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自律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的成长与成功,是离不开自身和他人教学实践经验的反思。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总结与研究的平台,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充满个性的教学经验。对于想成功和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不管这节课你教了多少次,都要当成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想在不同的情景下都能引发教师新的思考和不同的创造。因此,养成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将反思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师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问题,能够灵活地应对课堂中的复杂局面,甚至能有效地将一些问题转化为教学资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会促使教师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四、学生的反思使教学成效更加显著
过去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而教师只知道机械地“传道”、“授业”、“解惑”,而没有自己的创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让学生也学会反思,通过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的回顾、分析和思考,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揭示出问题的本质,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步化和迁移,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错题本,及时把自己的错题改正在错题本上,并分析自己的错误,查找原因,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我还针对学生的学业阶段测查,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思错与纠错,写试卷分析。经过近两个月的尝试,学生的错误率逐渐减少了。在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分析解题思路,课下能够主动地辅导基础较差的同学,成为义务小老师,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一般而言,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于利益和兴趣,而初一、初二的学生往往无法认识到现在的学习对其将来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故利益对他们而言是很渺茫的东西,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生物学习有趣,他们就愿意学习,反之则排斥。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很多动植物,小学科学课也提及一些生物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已有生物学知识,花心思设置课堂学习情景,利用直观教具(挂图、模型、标本等)和教学媒体(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激发学习热情,激起学生“我要学”知识的内驱力,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如:在学习“鸟”这节的内容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很多关于鸟的感性认识,但形态结构学生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上课时让学生想想他们见过的鸟,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鸟飞翔的图片,再用本节导言“想一想,议一议”提出问题情景:人缚上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鸟一样飞?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提出的是学生的兴趣在初中与其对教师的认可相联系,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导致他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因此,教学行为的情感性是教师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富有情感性的教学行为能将情感与理性结合,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将“苦学”变成“乐学”。
2.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习事半功倍,使教学行为行之有效。不同学生学习方式不同,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典型的生物学习过程是:泛读(预习)———精读(理解消化)———复习。泛读即指课前的预习,把要学习的内容粗读一遍,大概知道要学些什么,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精读即理解消化过程,是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学习气氛中,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疑,将知识融会贯通。复习分为课后复习和阶段复习,课后复习是每节课的学习后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阶段复习是将一单元或几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有序的系统,再学习已学过的知识。生物学习这几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解消化”过程,只有认真完成这个过程,知识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这一过程时要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学习生物形态结构方面的内容时,安排实验,出示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学习生理过程时,用录像、多媒体等将生理过程再现,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总结概括整个过程;学习生物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生态系统时,可让学生亲临现场,感悟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如:对视觉学习者,引导他们多看教材内容,为他们提供直观教具(挂图、图片)和参考书,让他们在主要内容处勾勾划划;对于动觉学习者,则为他们创造动手的机会(实验、参与教师制作教具、课外活动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摸索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对于听觉学习者,为他们创造听的机会(如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描述主要内容等)。教师要在学生日常学习中逐步引导学生摸索学习方法,要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特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套科学的、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二、授“业”,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
课堂教学是教学行为的主阵地,具体到每一堂生物课,有效教学行为则是那些能促成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设置合理的教学行为目标,讲清重、难点,驾驭课堂,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学习。
1.设置合理的教学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行为的灵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学目标不仅让教师知道要“教什么”,也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有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就有了中心。初中生物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而定。目标应具全面性,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完成,不宜过多过杂。
2.讲清重、难点
讲清重、难点是使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重要手段。重、难点是每节生物课的核心内容,生物教师要抓住初中生以感性认识为主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挂图、模型、标本等)和教学媒体(幻灯、录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更易使学生理解知识。如讲到以结构为重点内容的“花的结构”,教师可以带学生解剖花,或展示花的模型、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掌握这个内容,又如讲到以生理过程为重、难点的“果实和种子形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植物的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形成过程用动画效果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生理过程完成的全过程,也随着动画画面理解近乎枯燥的双受精的概念以及花各部分结构在果实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变化。这样的讲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和获取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学习内容,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值得提出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展示教学目标、讲授知识点,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所以教师讲的时间不宜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内化知识,合作交流,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3.重视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有效教学行为的重要环节。每节生物课中各知识点间有一定联系,通过小结,可以将这些点“串”起来,一节课就有了系统性,同样生物学新旧知识之间也存在必然联系,在总结中可以承前启教研之窗后,为下一节新课埋下伏笔。课堂教学结束时,归纳总结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巩固,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实验、实践、主动学习、合作、交流、讨论等)进行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经过努力达成目标的成功感,新知识更有效地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
4.驾驭课堂
教师有效驾驭课堂,使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保障。试想一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讨论或交流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忽视课堂纪律,教师无法驾驭的教学行为能有效吗?要有效驾驭课堂,首先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能吸引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问题、生活常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思考,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和提出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适时点拨让学生敢问、善问,表达自己的看法,交流学习成果,体会学习的快乐。其次要灵活地处理课堂内的各种突发事件,如课堂上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闲聊、睡觉、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教师要及时纠正和制止;教室内外突发的异常事件干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说服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回教学中……教师处理突发事件要遵循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原则,妥善处理,赢得学生的尊重。
三、解“惑”,让学生真正学会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原则;教学艺术
1爱心用心原则
在关爱学生的前提下,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和教育。比如在学生评教反馈中,学生发现老师是以关心他为前提的,用心上课的,无论多么严厉,学生最终都会理解老师的苦心,评教的分数都较高;但如果感觉到老师冷漠待他,没把他放在心上,没有尊重他,那么他内心深处也不会喜欢老师,甚至有敌对情绪,不理智地采取极端方式来报复老师。所以说从内心深处去喜爱学生、欣赏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当一个老师必备的条件,否则就无法施行教育。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实际上可以体现在“有意和无意”当中,也许一个表情、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足够了,而老师是否用心施教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传统观念中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但现代教学理念则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生命系统”,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教师不仅要在短短的45分钟内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接受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深刻的理解。
2言传身教原则
重视在学生面前的言谈举止。“细节决定成败”,现在的学生总喜欢以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老师,一个不经意的小毛病,在他们的眼里就会放大,老师稍许一个不小心他们就会议论很久,并迅速传播,形成蝴蝶效应,让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轻松而有秩序地教学,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一旦在有学生可能出现的地方都要相当谨慎,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及语调,但是这也不是说必须板着一张脸才是老师的形象,学生也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的喜好、欣赏他们的多样性、能听懂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殊的语言,实际上学生也迫切地希望能与老师很好的沟通,在课堂上是师生关系、相互尊重,在课后是朋友关系。老师如果总是能以良好的素养、渊博的知识、极强的能力出现在他们面前,并且能很好地与他们沟通,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老师的影响,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必须学会跟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要学会拒绝学生的过分要求,让学生有敬畏感才好,否则他们会得寸进尺地做出一些有损老师尊严的事,那老师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
3自信地传道授业解惑原则
课前准备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是教师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的重要因素,而真正理解“一碗水”与“一桶水”关系,是一个教师必备的功底,是课前准备的基本条件。从整个教师生涯来说,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拥有一桶又一桶的水,才敢于向学生的碗里倾到一碗碗的水;就一堂课而言,做好教学设计可以帮助老师站在课堂上不慌乱,镇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理念、思想。在这里,我特别要阐述一个观点,我们年轻老师教学设计的会做得很漂亮,也比老教师更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讲公开课也是大家的特长,但是学生是否真正在你这堂课学到他以前不懂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案的内容必须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必须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才能在你的课堂上自信地审视全班同学,敢于和善于与任何一学生进行眼神交流,既使是挑剔或挑衅的眼神,你也要敢于接招,让对方臣服。同时教师自信心和威信的建立需要我们自己付出极大地努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你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但是千万不能溺爱学生,不能容忍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你的课堂你作主,你要控制课堂的节奏,在课堂上你就是灵魂人物、是主宰者,整个课堂质量由你来决定,总之,你要想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果、与学生很好地互动,能够心情愉悦地面对学生并传授你的思想、观念及知识。
4严格遵从课堂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