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济统计学专业课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1 17:05: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统计学专业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济统计学专业课

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75

1统计学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涉及多领域的多科性的一门学科,在科技技术领域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不断被推广和应用,所以,统计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1998年,统计学作为一级学科的确立,成为了中国统计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的重要的里程碑。目前在国内普通高校经管类各专业中,统计学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统计学之所以能够在经管类专业有如此突出的位置,关键在于它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上的规律特征的学科,通过统计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提升学生数据整理、现象分析、解决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2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于统计学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诸多学者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落实经管类学生学好用好统计学知识的教学目标提供帮助。刘秀艳等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未良莉等从我国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整体状况进行了阐述,结合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吴启富从统计学专业的发展阶段入手分析新形势下统计学的发展趋势,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宋继华等从项目驱动的角度进行了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法与建议。本文则以内无锡某大学为例,详细分析了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期从教学实效性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无锡某大学目前有9个专业,近1900名学生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统计学课程。通过对经管类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学完了统计学,也通过了考试,但是面对具体经济现象问题时,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统计方法去分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统计学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实践教学内容不足

统计学包括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三个方面,应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由于无锡某大学商学院没有足够的实验师资力量、大班授课、32学时数的限制,在统计学授课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讲授描述统计和推动统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些讲完后,没有多余的时间带领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践项目。由于学生被动地接受统计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不能及时通过实际操作来尝试怎么正确的运用知识,这容易导致学生“课堂一听就懂,课后一用就蒙”,而且枯燥的统计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会如同冷水般浇灭学生起初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抑制,进一步影响了统计知识的有效消化和吸收。

2.2统计教学师资不足,教学团队素质建设不完善

目前,无锡某大学商学院讲授统计学的专任教师只有6名,6名教师面向9个专业近1900名学生,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只能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授课方式按统一的教学模式。而这种合班授课的方式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由于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班级人数又较多,所以难以兼顾众多学生对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仅影响教学进度,也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此外,由于师资不足,学院只能通过“空降兵”方式让外聘教师来完成部分教学任务。而外聘教师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兼职工作,很多只是为了完成上课任务,忽视了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专任教师多为“学院派”,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实际问题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准确认识经济管理的规律性,以至于在教学中难以将理论贴切的与实际对接,也不知如何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因而统计学教学的深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3未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设定角色,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案例场景,通过案例分析来提升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文科各类专业课程。在统计学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更容易借助现实问题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容易探究理论与实际现象之间的差异,也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并同老师沟通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的平台。无锡某大学商学院统计学教学由于课时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主要侧重统计方法理论知识内容,授课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很少安排案例教学课甚至忽略,以至于统计方法得不到深入应用。另一方面,案例库建设较为滞后,教师选择案例的途径受限,导致案例质量不高,又由于受课时数的限制,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讨论,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充当主角,由授课教师分析案例,没有很好发挥案例教学在师生互动教学方面与对学生参与意识与主动思考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2.4对软件的学习与应用不足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避开繁??复杂的公式推导,大大减少计算所花费的时间,将学习重心放在统计模型构建和结果的分析上。因此统计学的实践操作离不开软件的使用。国外很多高校对数据的处理大多依赖于软件,比如美国大学统计教学中常用一些软件来解决数据的处理问题,比如“JMP”、:SAS、R软件以及EXCEL等。国内很多高校对统计学方面的教学资源投入力度十分有限,难以构建良好的教师队伍。无锡某大学也不例外,很多统计学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对一些统计软件的操作自身掌握的并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很难深入运用。以至于老师通常是对统计软件的功能做一个简单介绍,并没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演示,更不要说上机操作了。因此,学生对统计软件的功能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更谈不上通过实际操作来去掌握它。而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3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

统计学既强调理论的科学性,又注重方法应用的正确性,所以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对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需要实验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讲授理论方法,然后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模拟教材例题,完成课后练习题。通过学习,学生把相关内容掌握的更牢固,还能在操作过程中,学会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为促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环节可以将重点放在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上,淡化理论推导与证明过程。比如,在讲假设检验的内容时,教师先把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的建立和假设检验的步骤介绍给学生,在讲具体检验方法时,在检验统计量的形成过程上不去花太多时间,只重点阐述检验方法各自的使用条件和检验步骤。在实验环节要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情况开展实验教学,一般,在需要实验的理论教学完成一个模块之后,进行一次实验教学,安排一次上机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不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上机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以提升。

3.2案例教学和专业特点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用各类典型案例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分析与讲解,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可让学生对统计学产生兴趣意向,轻松学习与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到各种实际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案例的积累和案例库的建设非常重要。案例库建设必须考虑到案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趣味性。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指数计算不同商品、统一商品、不同区域的购买力,利用标志变异指标分析投资项目组合的风险高低;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优选产品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介绍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3.3适当增加软件教学内容

由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数学基础相对于理科专业较弱,而统计学用到较多数学知识,统计方法应用有一定艺术性和灵活性,统计学是与数据打交道的一门课程,比较难学。因此对计算量大而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大多依赖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和EXCEL这三个软件在国内大学统计教学中使用的较为普遍,尤其是SPSS和SAS这两个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功能更强大,也更专业。笔者认为,根据当前无锡某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选取EXCEL是比较合适的,而且它相对于专业统计软件更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加强软件教学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基本的操作命令,还要增加一定的学时安排学生上机实验操作,使学生借助快捷有效的工具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引入优秀师资人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经济管理理论素养,还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及较强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业务能力、理论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比如继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中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师技术职称考试。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师对统计软件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加强教师对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二是要扩充专任教师队伍。依据当前学生规模来看,还需再引入优秀教师,优化师生比例,才便于??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第2篇

(1.安徽三联学院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师范学院 经管学院,安徽 合肥 230106)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经验认为《统计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提出建立完整的教材选择制度;针对专业特点进行教学、配套开设实践课程、实施多样化《统计学》考核方式;注意《统计学》与其前、后置课程间的衔接等建议.

关键词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97-02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离不开统计学,联合国建议,一个能立足于现代国际社会的政府,必须有能力提供1600项国情统计数据[1],可以说统计推动了人们各项生产生活的发展.《统计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管类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目前,经管类本科专业均开设了《统计学》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存在许多问题.

1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选择

应用型本科《统计学》教材选择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很多学校的教材决定没有经过相应的教学团队讨论,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往往比较片面.其次,由于《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已经确定,且变动不大,许多教师为了“省事”多年来使用同一本教材,而不愿意变更教材,甚至授课时所使用的企业案例也不变.虽然相关理论基本不变,但是某些经济指标的统计口径可能会调整,如果教师不更新知识则会误人子弟.

1.2 教学过程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差,主要还是由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导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教学不具有针对性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只有具体应用到某门学科中去才能体现其做法及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备一个教案多次使用,不分专业使用同样的案例、同样的数据进行分析,没有体现出统计学在具体领域的运用.因此,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应结合经济管理相关的案例,市场营销专业和会计学专业都应突出专业特点.市场营销专业应就市场调查的相关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会计学专业应着重于企业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这样才会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其能将统计与本专业结合起来.

1.2.2 实践教学不足

通过比较某些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得到,很多学校的《统计学》课程的实践课时安排得很少,有的学校由于资源不足全部安排理论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对于Excel、spss等常用软件的应用教学.仅仅依靠《办公自动化》、《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的补充并不能满足实践中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重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在计算机科学如此发达的现在,学生应更多地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因此,《统计学》课程尤其需要加强实践教学.

1.2.3 考核方式不完善

目前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广泛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多闭卷,比例在总成绩中占70%甚至更高[2].这种考核方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匹配.如前所述,应用型人才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因此,本门课程的考核应包括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如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考核其市场数据调查的能力,对会计学专业学生考核其财务数据调查、分析的能力等.将能力的考核落实到成绩评定上,会激励学生多练习、多运用,增强其统计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3 课程间的衔接问题

《统计学》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其前置课程与后置课程的衔接上.统计学方法大量地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因此《概率论》、《数理统计》是《统计学》的前置课程.但是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许多高校在不设置《概率论》、《数理统计》课程的情况下,直接设置《统计学》课程,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程内容,教学效果效果很差.有的学校虽然《统计学》的前置课程中设置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但是课程偏重概率论,而数理统计涉及较少,同样给学生后期学习带来了困扰.

同时,很多专业核心课程又是《统计学》的后置课程.教师教学时同样应该注意《统计学》与后置课程的衔接.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统计学》的后置课程.该门课程重点在于市场数据调查与整理分析,与《统计学》中统计调查部分的内容衔接紧密.许多教师在对教学时,往往没有注意到两门课程的衔接,所有章节一视同仁.导致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印象不深,在后期学习《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时需从头学起,影响教学效果.

2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进建议

2.1 建立完整的教材选择制度

好的教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未建立完整的教材选择制度.教材选择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教材规格.为保证教材质量,要求教师所选教材尽量为国家规划教材、精品课程教材等.第二,教材出版时间.要求所选教材必须为近三年出版教材,保证教材内容及时更新.选择资深教师成立教材把关小组,由小组成员(有统计学背景)对所选教材进行最终把关,避免教材选择不当.

2.2 突出应用的教学过程

2.2.1 针对专业特点进行教学

“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必须结合专业进行教学才会引起学生兴趣,否则就变成单纯的理论教学.因此,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内容来进行“统计学”的教学.如市场营销专业中,在进行市场调查时,需要对产品利润总额进行分析,以进行合理的营销决策.利润总额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即销售量、销售价格和利润率,从中确定哪种因素对于营销决策有重要影响,而这些都属于统计学中的指数分析法.这样的案例与市场营销专业结合紧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针对专业特点进行的教学,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自我提高.

2.2.2 配套开设实践课程

有条件的学校,独立开设《统计学》实践课程,安排学生进机房进行统计软件的应用学习,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比例为2:1.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学习过“统计调查”部分内容后,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出统计调查项目,要求学生分组调查以获取数据.随后学生进机房录入调查的原始数据,作为学生后期统计分析的原始数据.在后期则配合教学进程对数据进行阶段性分析.

没有条件的学校,授课教师尽量采取多媒体教学,以便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统计软件的应用演练.并在课后参照上面步骤,操练习作,完成作业.

2.2.3 多样化《统计学》考核方式

对于考核类型为考试课的,下调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将平时实践环节纳入考核范围,可以在学期中布置学生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实践作业,作为最终成绩的评定因素之一.或将《统计学》的考核方式设置为考查,直接在平时的实践中进行考核,也可以根据分析的数据在期末撰写调查报告,最终获得考核成绩.

2.3 好安排《统计学》与其前、后置课程间的衔接

对于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前置课程而言,已经设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应该侧重于“数理统计”的教学;没有设置前置课程的务必设置.与后置课程的衔接,同样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应该了解后置课程,熟知后置课程运用到的《统计学》内容,在教学时重点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为后置课程作好铺垫.

《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掌握统计方法对其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41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SHAN Qinq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Statistics courses are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 professional basis.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for students of statistical knowledge and statistical skills,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Currently, there are students low interest, igno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tools and method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so on Teaching Statistics. Higher Colleg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reality, to build statistical science teaching system,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statistical theor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course teaching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因此统计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性课程。我校从2010年开始,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经管类专业中开设了统计学课程,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1)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树立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意识。高职院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就业的特点,根据就业需求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难度适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的讲解,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2)培养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设置实验、实训、调查等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统计的基本技能。如利用EXCEL、MINITAB、SPSS等常用统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编制统计指数,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对变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基本技能;通过统计调查环节,培养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搜集和整理统计数据等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结合专业的特点,可以设置综合性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大学生兴趣调查,新产品市场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等。

2 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经管类的学生以文科为主,统计学又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对学习统计学有畏难情绪,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动力不足。

(2)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应用能力较差。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未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如缺少实际操作课程,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难以消化和巩固。另外,在经管类其他课程教学中也不重视学生统计技能的培养和统计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3)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采取传统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授满堂灌,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

(4)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所学的专业不是统计学专业,自身统计学的功底较差。有些教师不熟悉EXCEL、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不能正确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有些教师组织能力较差,不能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3 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岗课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3.1 理论教学

(1)教学内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内容适宜,难度适中,以岗位应用为导向,适当选取学术前沿内容。主要内容可包括:绪论,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教学课时60~8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0~50课时,实践教学20~30课时。

(2)教学方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的有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外,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从社会经济生活中选择或编辑适合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总结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一章中,可以以一个网店为例,对商品的销售量或顾客进行分组,通过频数分布表或直方图,对商品的销售趋势或顾客的偏好进行分析和预测。任务教学法又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因此,在统计学各章中,可以设计一个特定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如在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章中,可以让学生去收集高职生日常消费数据,兴趣爱好数据等。互动式教学法,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体情景,通过设问,与学生展开双向交流。如在假设检验一章中,可以对统计决策究竟是确定性决策还是非确定性决策进行分析讨论。

(3)教学手段。目前统计学的运用一般是基于常用的EXCEL、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因此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选择多媒体教学系统,如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统计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3.2 实践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较大(高职院校一般为40%~50%)。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的步骤包括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对调查数据分类整理,数据分析和预测,并写出调查总结报告。如在学校内部,可以进行学校环境调查、学生食堂调查、学生网购情况调查等。另外,在其他的专业课程(如市场调查)、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统计调查。

(2)实验。统计学课程实验一般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实验类型。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有EXCEL、MINITAB、SPSS等,EXCEL 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基本的统计计算和统计分析,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MINITAB软件和SPSS软件的功能较EXCEL强大,但MINITAB软件相对来说操作简单,深受非统计学专业人员喜爱。统计学课程实验的项目较多,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数据特征的度量、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3)大作业。统计学课程在讲完某一个章节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大作业,让学生主动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某些大作业可以由一个小组完成,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如让学生小组进行某一个统计调查,再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统计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紧跟社会需求,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的就业需求和岗位需要,分析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确定课程的总课时(包括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和开设时间,二是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2)加强多媒体和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如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配置先进的统计学教学软件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统计学实验的需求,并为统计调查分析等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统计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采取进修和培训等手段,提高统计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二是统计学教师应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统计学软件的操作,提高操作水平;三是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生动有趣,善于提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三是教师要有责任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

5 结论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必须依据岗位需求确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金华等.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5(1).

第4篇

[关键词]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奥本大学;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78-02

应用统计学是一个宽口径、融合型专业,主要是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在金融、经济、信息等领域的应用,用统计方法解决相关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内容涉及数理统计、金融统计、信息技术三大知识板块。在此新形势下,在高等教育中探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与课程设置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1-3]。

经过先后对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多所兄弟高校进行调研,以及与我校有合作教育关系的美国奥本大学的交流和网上查阅资料,获得了上述国内外知名大学对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设置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高校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基本情况表

一 培养目标的分析

在此背景下,我校在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中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据获取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接受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能够将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运用于经济、金融学和信息技术,并能解决社会经济、信息领域中的复杂问题;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目标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经济、金融、信息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设计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和预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

2 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工具并进行统计计算: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常用语言(如R语言)及一些数学软件特别是统计软件的使用(如SPSS或SAS),具有一定的软件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课程设置之比较分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奥本大学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两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特点。

1 两校课程设置范围及内容基本相当,但我校本科统计学专业要求的总学分大大超过美国奥本大学要求的学分数,课程数量也相对较多。

2 在数学等基础课设置方面,我校及国内几所高校的统计学专业从大学一年级起开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等课程,奥本大学开设的是微积分课程,到大学二年级才开始应用线性代数课程,说明奥本大学在数学类基础课程的难度上较我校低。另外奥本大学没有开设物理课程,我校开设了4 学分的大学物理,说明我校比较注重理科基础素质的培养。

3 奥本大学更为非常重视人文学科对于统计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开设了12学分的人文社会等课程。美国奥本大学开设了20学分,而且奥本大学人文社会艺术等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要远远超过北京信息科技大W。此外,奥本大学选修课的范围非常广泛,而这12学分的人文学科在我校属于必修课,受学校整体影响可选范围较小。

4 我校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要求远远超过奥本大学。我校的专业课无论从课程设置数量上还是总学分数上都要超过美国的这所知名高校,究其原因是美国大学最后一年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可以选择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并提交研究报告,或者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两三个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为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专业课设置较多。近来我校也在独立实践环节增加了课时,如统计计算、实验设计、抽样调查、金融数学等课程,均配备了1~2学分的独立实践环节,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表2 两校课程设置之比较

上表中带有“#”的课程均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统计系专业选修课程,综上分析,与奥本大学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相比,我校总课时数量、必修课学分总数等都相对较多,其中多门课程,如回归分析、统计计算、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也具有独立实践环节,但是在选修课这一层面,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要大大低于美国奥本大学。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赋予大学生更多学习自。同时提高实践课学分的比重”。这一文件以及对奥本大学培养方案的调查,对于我校的课程设置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 我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之努力方向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我校在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并不逊于国外这所知名高校,但在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我们还需更加努力。

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乃至我国的大学生课程设置中,有16学分为大学英语,且需要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上花费大量时间,则大大缩短了学生可自主分配的学习时间,而奥本大学可将学时分配至其他人文社科课程,如历史、文学、艺术等,引导学生从社会科学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底蕴。

2 目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例,应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例如我校开设文本数据分析与推荐系统、R语言等课程,是符合当前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青年教师亦应与时俱进,不断接触科技与社会前沿,加强与其它高等学校教师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从而促进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应更加突出并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制订出实验教学大纲,进一步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和规范毕业设计和各种实习工作,以保证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潘S, 赵喜玲.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J]. 河南科技, 2013(6): 252-253.

第5篇

关键词:统计教学;满意度;多分有序Probit模型;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21-03

一、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并进行推断的方法论学科,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使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其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因此,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为此,以在杭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例,通过统计调查探究《统计学》在经管类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中的应用状况及教学满意度,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

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分析

为探析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满意度,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展开统计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21份,其中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达93.1%。在所有受访者中,男女同学的比例为36∶64,符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性别分布特点,问卷涉及各个专业,具有普遍代表性。

(一)学生对统计教学的基本评价

1.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51.34%的人认为统计课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符合,26.80%的人认为比较符合,10.10%认为很符合,只有2.89%的人认为很不符合。可知《统计学》课程设置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程度较高。

2.统计学在以后专业学习中的作用较大。在调查的群体中认为《统计学》该门课程设置基本有用、比较有用和非常有用的人数占63.30%,只有4.95%认为是基本没用的,可以认为设置《统计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统计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够强。63.09%的同学更倾向于分专业组织上课,他们认为不同专业对于统计知识的接受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增强统计课程学习的专业针对性很有必要。但同时,学生反映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主要通过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强调各不同专业需要掌握的共性统计理论知识,与专业的融合不够,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男女同学对《统计学》课程的难度、兴趣度及实用度等方面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50.52%的同学认为《统计学》课程基础实用,29.90%的同学认为课程难度大,24.54%的同学认为统计学枯燥无味,只有11.34%的同学选择课程是生动有趣的。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课程的教学虽然是有用的,但是由于难度较大使部分学生无法接受而且上课的兴趣不大。可见,《统计学》教学需要改进以使更多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使实用性扩大。

进一步探析男女同学对统计课程的看法差异,运用假设检验对课程难度、兴趣度、实用度、基础实用度、生动及抽象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男女同学对课程难度(P值为0.018)和实用度(P值为0.002)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5.学生对实践中巩固统计学知识的意愿较强。学生是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统计理论知识是实现统计学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同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可见在课程教育中应增加更多的实践训练。同时,在考核方式上,绝大部分学生也愿意增加实践操作考核。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主要存在结合案例不足及缺乏趣味等问题。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结合案例不够(39.18%)、材料缺乏趣味(38.14%)、忽略统计软件应用(37.73%)以及过于注重数学公式推导(36.49%)等问题是当前统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2.教学内容与专业融合度不够并过于机械化。被调查者认为教学内容主要问题在于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的占57.88%,认为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化的占40.82%。

3.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落后。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68.45%)的学生认为统计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教学,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此外,统计实践教学的缺乏、师生交流过少等问题也不可轻视。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考试内容过于理论化(占55.05%),其次是缺少对应用技能考核(占41.65%)。由此可见学生更愿意接受实际操作性的东西,对于理论的内容认为考核中可以少出现。

(三)《统计学》在学生创新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状况

1.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限于统计描述分析,对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62%的同学选择了此项)、问卷设计(61.3%)、统计调查方法(49.9%)及统计图表分析(44.7%)等方法对将来用途较大,其余依次是相关回归(32.4%)、假设检验(29.9%)、参数估计(26%)、统计指数(22%)和时间序列分析(15%)等。可见,当前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还限于统计描述分析,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还不够。

2.统计调查和整理方法运用较广泛,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运用相对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曾运用过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问卷设计(70.4%的同学选择了此项)、统计调查(46.8%)、方案设计(46%)、统计图表(35.6%)及频数分析(23.8%)等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方法,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除相关回归(22.8%)和假设检验(21.5%)外其余则较少。可见,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统计知识运用的深度及广度还远不够。

3.学生在各类实践竞赛和创新研究中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在大学参与的各类竞赛及创新研究中,运用过统计知识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城乡调查(74.7%)和企业调查(77.8%)中,而其他创新研究及竞赛(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大学生“新苗人才”培养计划、课题研究、创业设计大赛等)中应用统计知识和方法的极少。由此需要大力度地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统计教学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学》教学满意度的影响,Ordered probi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似然比LR为196.86,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输出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因素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可见,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内容和要求,了解该课程的应用情况;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合理分配,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当这些满意度提高时,能增加统计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且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最大,从系数来看它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等级的提高效应最为明显。而专业针对性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它对教学满意度状况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似然比LR为263.55,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从结果来看,这些影响因素的系数符号与数值大小与实际相符。评价一门课的重要指标就是这门课的教材内容,因此该模型下其前的估计系数最大;此外,当课程内容具体丰富、有实例、教学媒体效果良好时,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统计学》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实验教学方式与实践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将其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自然会增加他们对于统计学的好感。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中的其他因素的系数较小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因此它们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三)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结合应用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成效的直接因素,也是课程教学满意度的重要评价尺度。根据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似然比LR的值为222.51,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因素有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

现实中,老师的讲授技巧和实践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该课程的兴趣、学生听课状态以及吸收知识的情况等。面对枯燥乏味的讲课,学生可能对这门课产生厌倦甚至是反感,更可能造成他们的高缺勤率。如今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当然学生也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能力对于教学满意度的评定情况具有正影响,且影响较大。此外,课程考核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满意程度,学习认真,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可能会希望通过一定的闭卷考核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对统计学略知一二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开卷的考核方式,因此他们对于考核方式的满意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而教师理论水平以及学评教评价方式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其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够高,统计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实用性较强,但专业针对性不够。

2.《统计学》教材结合案例不够、缺乏趣味、注重数学公式推导且忽略统计软件应用。

3.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内容过于机械化;统计教学方式则多为灌输式教学,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4.大部分同学对当前采用的纯粹理论考核方式表示不满意,而更倾向于实践测评。

5.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以及统计调查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70%以上的学生在城乡调查、企业调查和专业调查中能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方法,但对其他统计知识的应用极少。

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的视角来看,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的设计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所包含的因素中,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学生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则是影响统计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

1.统计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创新。统计教学应避免把时间放在讲授抽象理论、数学定理等方面,增加趣味性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并根据专业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增强统计教学的专业契合度,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最突出的问题为灌输式教育,互动教学不足,所以即由“灌输式”转变为“互导式”教学。在统计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运用统计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基本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课程案例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统计业务操作技能和基本统计分析技能。

3.优化考核内容及方式。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改革成效的督促,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应随之进行匹配,将考核方式由记忆性的闭卷笔试改为多样化的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应采用综合考核的形式,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期末项目研究报告、上机操作和实践成绩等综合评定其学习成效。

4.构建统计实践教学平台,提升统计实践应用价值。依托学校实验中心建成全校大学生基础实验设备平台、统计建模演示与实现平台、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仿真模拟等平台,为统计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第3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

[3]袁卫,刘超.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统计研究,2011,(9).

第6篇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统计学》作为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统计学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势: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越加紧密,统计分析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使得复杂的统计计算与分析变得越来越简单;内容由以传统的描述统计学为主向以推断统计学为主转变,先进的统计理念和现代数理统计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统计学所吸收,统计学的内容日益丰富。但是高等学校的统计学教学远不能适应统计学发展趋势,同时,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认为统计学课程为非专业课程而不予重视,再加上该课程难学难懂,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等,从而大大减低学习效率,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违背了设置统计学课程的初衷。因此,笔者试结合教学实践对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数理基础薄弱

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大学数学要求相对较低,除高等数学是考试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相关课程都是考查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相关课程课时较少,使得教学内容难以深入,因此学生的数理基础普遍薄弱,导致统计学学习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2、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多媒体资源有限,目前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贯穿着整个课程的教学。除了课堂教学还是课堂教学,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无视对学生开创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培育,极大的限制了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降低了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也缺乏与经管类专业相关的生动的应用案例的教学,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显然,这样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统计教育的要求,也不符合学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践环节缺失

实践性教学应该是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构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是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一次操练。这样,不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让教师也可通过实践性教学丰富自己的视野。挖掘各专业领域值得研究的一些实质性的课题。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几乎是空白。统计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各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实践环节一定是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考核内容及方式不合理

《统计学》的考试一直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内容主要是书本上的统计理论知识,说白了就是在考核学生的解题能力,考他们怎么计算各种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回归系数、抽样误差等等。这种只考学生解题能力,很少把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纳入考核的考核方式,结果直接造成了对学生成绩评价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方式源于对统计学课程性质理解的偏颇上、源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不明确上,同时也是实践环节缺失和教学内容陈旧所致。

二、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1、以市场为导向

随着高校扩招和人才市场的竞争加剧,使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突显,大学毕业生人才市场总体上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化。因此,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制定出更合理更有效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优秀管理人才。

2、以增强实践能力为根本

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有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演示、分析并要学生参与其中,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既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又使得教师显得力不从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制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搜集、整理、归纳、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其遵循的教育方法理应是:实际问题一搜集数据一整理数据一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角度来看,应该遵循这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实现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努力提升学生统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

三、对景德镇陶瓷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根据课程要求,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基本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实验教学模块、项目研究模块。告别以往只注重理论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模块主要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建立起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问题:理解各种基本模型、统计方法的运用背景条件及基本的原理。实验教学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和统计软件来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属于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内容之一。学会运用统计软件是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也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项目研究模块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也是属于实践性环节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创新就为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针对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逐步转变教学模式,引人案例教学。

从以往只重理论的“一言谈”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转变。重视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除了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外,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专业。融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利用与学生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将统计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第7篇

关键词:大数据;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

大数据时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各行各业对数据分析需求大幅上升,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增值,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应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攀升,也引发了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力的更高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能够广泛应用定量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建立相应的模型,作出最优决策。统计学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众多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以后深入学习相关定量方法类课程(诸如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的基础。因此,统计学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有效数据和分析数据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定位模糊。

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一直按照前苏联划分方式将其归类为一门偏重于简单数据整理课程,而将相应的统计分析所采用方法和理论归为数理统计,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对后者的学习。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学课程是同时包括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尤其是后一个部分内容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传统统计学教学定位下,学生只认识了基本理论与概念,却掌握不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与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各领域对经济管理人才素质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与经管类专业融合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设置只涉及理论统计学这一领域,未将统计分析方法与相关经管类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下,学生虽然掌握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但难以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当面临现实的经济、管理问题却无能为力,不会运用所学统计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这种状况与经管类人才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目的相违背,难以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如能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对统计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设,势必能够培养出具有定量分析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符合大数据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二、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

1.明确课程教学定位。

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理论知识学习,系统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对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统计方法的应用重视不够,这不仅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本专业深入学习过程中不会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而在教与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源头在于教学定位不够准确。因此,本文提出新的课程教学定位: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为目标,结合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统计学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实验(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具备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管理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优化建设。

根据新的教学定位,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课程体系设置要强调基础知识、注重灵活应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二是课程结构上,突出专业针对性,强调统计学科和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的有机结合,使课程特色化;三是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实训平台;四是将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加强统计分析软件的技能培养。因此,本文将运用模块化系统集成思想,根据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提出按专业分模块,按模块分层次,按层次定内容的改革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子系统课程模块具体内容”的递阶控制结构模型。在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中,我们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出模块化、层次化集成的课程体系在整体功能上达到了最佳状态。课程基础子系统是统计学理论基础和统计思维培养阶段,由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构成,体现了“厚基础”的功能。课程应用子系统和课程案例子系统是统计分析能力训练阶段,首先结合认知性案例模块系统介绍统计分析方法,让经管类专业学生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案例模块和统计分析软件模块,通过分专业教学方式,使不同专业学生能够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强能力”的功能。课程实践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实践阶段,是培养大数据时代应用型经管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堂实践和实验室模拟,课外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实训实习和相关竞赛,通过课程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平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选修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扩展阶段,该阶段在学生掌握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选修统计预测与统计决策两大模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三、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应注重强化基础理论,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做到统计知识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根据经管类各专业特色,以“知识+能力+应用”模式进行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使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曾五一,肖红中、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2,(2).

[3]姚寿福.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3).

[4]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4,(3).

[5]姜钮,姜裕,吕洁华.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4,(6).

第8篇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预测或推断,直至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门方法论学科。而统计工作应该是当今工商领域最有用的工具之一,但对于现有的经管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存在脱离实际应用,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问题。比如,解决不了产品质量调查、市场调查与分析等实际问题、使用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较差,难于适应现代经济对一个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应采取何种模式?教学环节又要注意什么问题?本文将作初步的探讨。

    二、统计学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科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经济数据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作为一门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论的学科,统计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中国现阶段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教材内容偏重理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过多地偏重于理论研究对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讨论,沉溺于概念的翻新和创新,使过时的观点和陈旧的例子在反复重复着,缺乏新鲜感和实用性,失去了应用学科的特色。第二,教学方式死板,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少。上课仍然是教师讲和写,学生听和记,学生真正理解的内容不多,应用更谈不上。例如“假设检验”,学生知道使用过程和步骤,但并没有掌握“小概率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再如“正态分布”让学生记住曲线的形状和数字特征,但很少有学生能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和普遍存在性,更谈不上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结构、个人条件等现实问题。第三,教学手段结合计算机的应用和培养能力不够。主要针对SAS、SPSS等大型专业软件,学生接触的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WORD、EXCEL等软件的统计运算功能,统计课几乎不介绍,不少学生不会使用甚至根本不知道大多数普通函数计算器都具备的求和、平均、方差和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功能键。第四,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学生动手能力差。很多学生不会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决策时,只考虑到某种情况的可能性,不知道根据期望收益去作出判断;在进行调查时,不会选用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资料。第五,考核方式内容单一。学生往往机械性的记忆一些抽象的统计名词以及烦琐的计算公式,而随着考试通过,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也荡然无存,违背了统计学的教学目的。

    二、统计学教学模式

    由于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学生对统计专业的知识接受较弱,为了加强实际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各个环节做好充足的工作,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兼顾,统计教学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一)教学前

    1.教材的选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普遍数学能力较差,仅仅是把统计当成一种工具,不需要作深入的研究。所以,针对此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教程应妥善处理理论的比重,不应过于注重理论,同时选取的例子也应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来设计。

    在计算机统计软件方面,由于SPSS等大型专业软件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才适用,与之相比,选择EXCEL适用性更强,已基本满足经管类学生的需要。如贾俊平的《统计学》编排较合理,比较适应管理类学生。

    2.教学内容的安排。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即备课。而备课环节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取舍,“什么都讲,等于什么都没讲”,应注意重点突出。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寻找和获取数据以及选择正确的检验与推断方法,而且会考虑数据的重要性、有效性和可得性;重点讲授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拓宽教学范围,增加国家统计机构的组成及政府统计的性质等内容。

    (二)教学中

    1.教学方法的选择。结合采取案例教学方法、提问式教学方法和模拟教学法。

    案例教学:可选取一些紧密结合实际,并具有一定代表性且生动有趣的实际案例进行剖析,阐述统计方法运用的条件、背景及其分析研究过程。其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实施提问式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引领学生对所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问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在课堂上提问、由学生即席回答的传统形式,也可以采用把问题布置下去,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后,再以书面结果回答的形式。

    模拟教学:组织一些模拟式的统计调查活动,展开课堂讨论,教师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而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

    2.教学手段的运用。可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利用校园网,制作课件和网页,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机会把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再从网上加以复习和巩固。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的计算,有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一贯注重学生的统计实践活动,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支出连续调查一个月,并对自己的支出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写出统计分析报告,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

    1.加强实践教学。如果说案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则实践教学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教学包括两个部分,即课内实验课教学和课外项目教学。

    课内实验课的训练,要求学生达到完成一个以学生有关问题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掌握Excel软件的实际操作,对采集的信息录入、整理、分析(包括综合指标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量表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绘制。

    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统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由任课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独立地去做一个项目, 并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个项目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全过程。

    2.考试、考核的安排。与非统计专业的教学目的相适应,制定考试目的时,不应再局限于考察学生对理论的记忆及理解,而应着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方式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闭卷考试模式,而应采用综合考核的形式,即既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理论知识的考察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但对于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操作。

第9篇

 笔者分析了在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特点。高职统计学课程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一般开设在政治经济学,计算机基础,经济数学之后。由于该课程主要是与数据、信息打交道,课程教学内容显得繁琐而枯燥,高职类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欠佳,一开始往往便对课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

2.教学方法。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讲授理论、原理为主,忽略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课时分配上,在统计定理,统计方法及数学证明上花大量的笔墨。在数据处理环节的教学中,沿袭传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如沿用计算器进行手工计算,结果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沉埋于繁琐的数据处理中,甚至导致学生对数据产生厌烦心理。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飞速发展,各类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中,统计工作更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二、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据的热爱。高职教育,应该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强调和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洞察力,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教学内容上应该尽量地减少对数理统计定理和方法的证明,紧密结合社会经济问题,以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为引擎,引入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和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此外,经济管理类学生必须具备正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能力。因此,统计学课程应引入一定课时的实验教学,介绍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的软件,如spss、excel等软件,并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数据,得到规律,并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讨论。通过实验教学,增加统计软件的介绍和运用,代替了以往繁琐的计算过程,切合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也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在软件的操作中获得了技能与成就感,甚至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数据的热爱。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①丰富案例教学。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随时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自身积极地参与社会统计实践活动,统计调查活动,积累统计案例资料,将课堂教学贴近生活,甚至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如某公司不同地区销售额的统计分析及销售策略抉择问题呈现给学生,增强课程的情景性。②增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统计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统计原理方法掌握程度的验证。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讨论式学习融入其中。③多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统计学中较多概念和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擅于利用各个知识点的关系,采取环环相扣,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数据背后的事实。

3.教学资源的配套及优化。一是学校硬件和软件设备的大力配套。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缺乏统计学教学所需的实验室,教学软件以及统计软件,这成为统计课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二是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统计学课程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不仅教师要具有经济管理知识背景,深入广泛的统计知识,还要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对大部分年轻老师而言,统计实践经验缺乏,对统计原理的运用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和锻炼。而部分教师,在运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操作技能上还比较欠缺。学校还需要加大对教师知识结构、素质、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