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2 16:30: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问题;改进;方法

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理论的产生。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引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产生了需要对高管层进行绩效评价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一、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所用的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财务指标,主要有净收益、投资报酬率(ROI)、剩余收益和现金流量等。这些绩效评价指标中经常使用的指标ROI(Return on Investment)是19世纪初Dupont Powder公司发明的,用于管理垂直型综合企业的辅助方法。计算ROI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营业收入和投资资本来评价公司及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其基本公式是:ROI= 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营业收入/销售额)×(销售额/资产投资),从中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其ROI:提高销售利润率或提高资产周转率。一般来说,企业所属部门的收入水平与各自的规模(投入额和资产的投入量)成正比,这一指标充分考虑了部门规模差异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衡量的是各部门占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如果仅仅基于ROI评价与奖励管理者,有可能在实际上鼓励管理者从自己的最大福利出发而不是从公司的财富最大化出发做出投资决策。

同时,其他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存在局限性。首先,这些指标多采用会计收益和会计收益率方法,认为扣除了债务成本的会计利润就是权益资本增加值,而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因此,不能客观地确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其次,这些方法可能会使经营者过分地注重短期财务成果,使公司不愿进行可能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弱化了追求长期战略目标的动力。

二、引入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模型EVA和BSC

1.目前我国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权益资本成本的观念非常淡泊,更谈不上资本成本的概念。EVA作为绩效评价标准相对于会计利润的优点之一在于一致性和准确性较高,能够比会计利润指标更准确的结合以反应股东财富的增减情况。它相比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标准有以下独到的优势:其一,它考虑了资本成本,将其从税后利润中扣除,能真实地反映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其二,通过剖析EVA的计算公式,得出提升公司价值的三条途径:①更有效的经营现有的业务;②投资预期回报业务;③放弃对公司价值的毁损业务。

2.卡普兰和诺顿的BSC。由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提出的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考核体系,对公司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一个关注关键管理过程的框架。平衡记分卡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考核体系,它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它以企业远景为核心,从财务、顾客、内部运作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不同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察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方法。但平衡记分卡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制约。由于BSC的实施需求大量的关于企业经营各个重要领域的一手资料,因此企业运用它之前必须在信息获取、整理和运用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而这一必要条件是为许多中小型企业所不具备的。事实上,即使是某些大型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

三、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绩效评价经历了由单一的财务指标到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过程。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企业业绩评价系统中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都会发生变化。无论是出于实践还是理论需要,一个合适的绩效评价系统是易于被企业掌握并运用的,可以比较全面的记录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控制企业当前的经营过程并指导企业的未来发展与变革。这种绩效评价方法应具备以下特征:

1.绩效评价的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并重。 在以往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对于经营过程的绩效评价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地对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给予有利的监督和控制,从而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产出结果——远期的经营绩效。另外,以往绩效评价均以经营战略为起点,即在假设企业经营战略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实施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实际上,战略的制定往往与企业自身能力、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起始于战略制定之后的绩效评价工作并不能给予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充分支持,由此可以得出绩效评价方法应该把企业的目标和愿景包括在内。

第2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品质绩效;绩效考核;供应商精简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1-0008-04

1 引 言

制造性企业均有各自的供应商队伍,就大型企业而言,一般均有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历程,其供应商队伍变得越来越庞大。尽管日常也有一些要求来管理这些供应商,但是采购部门在选择下订单给哪家现有供应商时,一筹莫展,好像下给谁都可以,同时下给谁又都感觉有缺陷,不合理,只好看谁的价格低就下订单给谁,或干脆轮流坐庄来下单,导致供应商激励与良性竞争机制无从谈起,偷工减料或无序化低价外包作业,成了旧有供应商争夺订单的第一选择;另一方面,开发单位还在持续开发新的产品,还想于其BOM(Bill of Material)中添加绩效未知的新供应商,而新供应商一旦在设计阶段未加资格考核就轻易进入新产品的BOM中,后来再想调换综合绩效更佳的厂商,验证与核准的流程将会漫长而复杂。新供应商的选择变得越来越主观化和人情世故化,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其结果是:已有供应商素质日益下降,不合供应商资格绩效条件的新供应商争先恐后涌入,企业的供应商队伍滚雪球似的无序化膨胀,即使采取某种临时措施强行精简,也会很快再膨胀,无法执行系统化的供应商管理。可见,企业研究制定一套有效的供应商精简和防止再膨胀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持续的跟踪管理,势在必行。

2 以创新能力和品质绩效评价考核供应商

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效优秀的供应商队伍为后盾,双方的关系应是基于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而非简单的买方与卖方的关系[1~3],且这种伙伴关系是基于可度量的优良绩效基础之上的。如果企业建立了这样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就能很方便地对公司整个供应商队伍的绩效进行持续的评比和绩效排名,该排名应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它为执行供应商精简、构建高绩效的供应商伙伴团队提供了坐标。可见,如何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需要的供应商绩效考核评价系统是问题的关键。

企业供应商规模各异,各有千秋,纵观世界500强,他们均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以创新+高品质为基石并贯彻于公司经营的始终。可以说,供应商的创新能力评价和品质绩效评价是供应商绩效管理的核心。目前,各企业有着各式各样的供应商绩效考核模式,但基本上还主要停留在来料检验结果和价格高低的环节上的考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建立以创新能力IC(Innovation Capability)评价和品质绩效QP(Quality Performance)评价为核心的供应商绩效SP(Supplier Performance)考核评价模式,就能够有效侦测到供应商的内在特质,从而决定是否能为我所用。同时,持续对已有供应商绩效变化进行监控,并作为动态精简的依据,可有效避免供应商队伍膨胀或再膨胀。

3 建立供应商绩效考核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供应商若没有创新能力的话,明天的路就必然越来越窄,企业不应该选择这样的供应商作为自己的伙伴供应商;品质是工作品质、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的总称,供应商品质绩效QP也就包含交货实物品质Qg(Quality of goods)和服务品质Qs(Quality of service)及价格优劣性Qp(Quality of price performance)。供应商的绩效应是其创新能力评价和品质及价格绩效评价结果经加权后的综合。即:供应商绩效SP=IC×pi + QP×pq(其中pi, pq为权重)。完成考核后,要对考核的结果进行评定,供应商绩效评定的规则定义如下:

合格供应商:85~100%;有条件合格供应商:60~84.9;不合格供应商:

3.1 创新能力的评价

许多企业认为:创新与否是供应商自身的事,供应商只要能交出合格产品就行,其它与本企业无关,这是短视的观念。供应商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发展后劲,其命运只能是一步步走向衰竭。高度关注供应商的内部创新能力,对于保证企业自身长远发展息息相关。着眼于供应商创新能力评价的客观性、可量化性、可追溯性、可比较性的考量,并结合供应商经营运作过程的实际,可每季度按表1对供应商创新能力进行一次评价。

3.2 品质绩效评价

如果说创新能力决定了供应商的未来,也决定了其是否有技术能力成为企业的长期伙伴供应商。那么,品质绩效则是企业现有供应商合格资格能否得以维持的前提条件。SQE(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人员每月对供应商产品品质和品质改善状况进行Qg绩效评价,采购人员则每月对其交付及时性、售后服务绩效和价格绩效进行Qs和Qp评价,并按照其重要程度予以权重处理,得到供应商月度QP: QP=Qg×g + Qs×s + Qt×t(其中,g,s,t为权重);依据每月QP实绩可求得每季度供应商的平均品质绩效SP=IC×pi + Σ(QPi)×pq/3。

3.2.1 供应商产品品质与品质改善评价(Qg)

SQE人员针对进料品质Qi(Quality of incoming material),客户对材料品质抱怨Cc(Customer complaint)和品质管理Qm(Quality management)三方面的绩效分别按q1/q2/q3予以加权处理,得到供应商实物品质和管制绩效评价结果,评价要素如图1,计算公式:Qg=Qi×q1 + Cc×q2 + Qm×q3 (其中,q1,q2,q3为权重)

3.2.2 交付及售后服务品质评价(Qs)

由采购人员针对准时交付率Od(On-time delivery),交付弹性处理Df(Delivery frexibility)和售后服务As(After sales)绩效,按照d1/d2/d3的权重进行评价,评价要素如图2,计算公式:Qs=Od×d1 + Df×d2 + Cq×d3 (其中,d1,d2,d3为权重)

图2 供应商交付绩效评价要素构成

3.2.3 价格绩效评价(Qp)

由采购人员针对供应商的价格竞争性Pc(Price competitiveness)、降价率Pr(Price reduction)、付款条件Pt(Payment term)和主动降价性Pp(Proactive price reduction),依据p1/p2/p3/p4的权重进行评价。评价要素如图3,计算公式:Qp=Pc×p1 + Pr×p2 + Pt×p3 + Pp×p4 (其中,p1,p2,p3,p4为权重)

4 考核的供应商的流程、步骤与方法

依据上述供应商季度绩效,企业就可以很客观公正地对其供应商队伍进行评比,优胜劣汰,实现供应商精简。具体步骤按图4流程展开执行。具体流程阐述如下:

4.1 按物料类别对应分类列管现有供应商

首先将企业的主要物料按制造/工艺差异分为几个大类如:PCB、五金、塑胶、连接器等,依据物料类别将供应商对应分类列管,后续周期考核、评比与精简均在各类别内对供应商展开。

4.2 对现有供应商资格归为六类列管

第1类:依据供应商与企业的合作现况与交付实绩,将在两年左右时间内无业务往来的供应商定义为冬眠供应商;

第2类:将在过去相互互动业务过程中,经审核不能达到企业要求的供应商定义为不合格供应商;

第3类:重新审查合格供应商资料,甄别出因历史原因造成的资料错误的供应商定义为废弃供应商;

第4类:客户核准并指定的供应商定义为客户指定供应商,此类供应商企业仅进行正常的周期绩效考核和来料品质管制,并将结果反馈客户,其合格供应商资格的维持或取消由客户裁定;

第5类:供应商与企业的合作现况与交付实绩一直处于比较平稳优良状态的供应商,暂定义为合格供应商,并纳入后续周期SP考核进一步考察;

第6类:对于当初以有条件合格或在后续互动合作中,实际绩效状况表现较差的供应商,暂继续列为有条件合格供应商,并纳入后续周期SP考核。

4.3 首轮立即式精简

对上述第1~3类因历史原因沉淀下来的长久已无交易或绩效差的各类别供应商,在对应类别内给予立即精简(属于单一供应商暂不能立即精简的,列入特别管制如每次来料执行100%筛选后入库等。同时,继续执行后续SP考核,且启动替代供应商选择流程)。

4.4 对剩余的供应商考核

对第4~6类供应商进行首轮创新能力和品质SP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第4类客户指定供应商,通报客户处置;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第5~6类供应商,要求供应商限期改善。

4.5 周期SP绩效考核

首轮绩效考核合格的供应商,纳入后续每月持续的周期品质绩效考核并推动持续改善。

4.6 限期对策改善

对首轮或周期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供应商,企业必须要求其提交改善对策,要求限期改善,并对对策的有效性执行验证确认。对于改善有效的供应商,继续纳入后续周期绩效考核,监控其绩效。对改善无效的客户指定供应商,同样需要反馈给客户处置。

4.7 动态性供应商精简

针对限期改善无效的供应商或无意愿执行改善的供应商,发现一个,及时精简一个。

4.8 维持适度规模的合格供应商队伍

经过持续动态供应商的精简,必要时再寻找新供应商,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客户需求,并推动合格供应商间的良性竞争,企业的合格供应商队伍将维持在适度规模。

5 应用案例

US公司是一家具有30年历史的大型全球化的电子设计与制造服务企业,与一系列全球大公司有着近三十年的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但其在册合格供应商数目也高达5100家之多。按以上步骤,将US公司物料分成9大类,将提供每类物料的供应商分成1~6六个小类,其中1~3类占40%,5~6类仅占23%,第4类也高达37%(1887家),我们将其中的1~3类执行首轮立即性精简,US公司供应商队伍立即就被精简了40%(2039家)。我们再对其中的5~6(1173家)供应商执行首轮创新能力和品质绩效评估,发现第5~6类供应商中约有20%(236家)评价得分低于60,属于不合格供应商。SQE发出改善对策要求书,要求供应商限期改善。SQE持续对供应商的改善跟进确认。经确认,这些供应商中还是有约35%(83家)不能达到有条件合格供应商资格标准,US公司按规则执行首次动态供应商精简,再次精简83家供应商,共成功地精简了42%共计2122家不合格供应商。以上精简均基于统一的量化标准,体现了客观公正性。US公司正按计划持续进行周期供应商SP绩效考核和动态精简,并必要时增补新合格供应商。可以预见,US公司的供应商队伍将能持续维持在高效和适度的规模上。

6 结论

案例证明:基于创新能力评价和品质绩效评价为核心的供应商绩效考核系统,是企业执行供应商精简并防止再膨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林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詹姆斯L,博萨特.王剑译.供应商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3] 王成,刘慧,赵媛媛.供应商管理业务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马卫国,王欢.浅议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EB/OL].公文易文秘资源网/2009-10-08.

Research of Suppliers Retrenchment Method for Large CompaniesBase on the Core

Performance Rating of Innovation & Quality from Suppliers Performance Review

Jin Xing,Balance Zhou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 Mechanic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第3篇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效率 区域经济柳州

The application of DEA method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 evaluation

Liang Hui

Abstract :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calculates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value of Liu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wenty years by using the C2R Model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furth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Liuzhou city and countiesfrom cross-sectional data and finds some problems exiting in Liuzho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d measures of the counties DEA effectiveness after thoroughly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effective factors ofDEA, providing decision-making support to those cities in transforming their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Keyword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fficiency; Regional Economy; Liuzhou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 数据包络分析在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0802LX057)

一、 引言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它不仅取决于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历史状态,还受到该区域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影响。有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很多研究是围绕区域经济差异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展开,侧重于经济增长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的研究及经济产出指标的测度和评价。但区域经济是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综合经济体,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当下,对区域经济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其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更要将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重视发展效率的评价。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柳州二十年间经济发展效率情况进行评价,并重点对2008年柳州市区及其各县的经济发展效率情况进行分析。

二、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 W.W. Cooper等基于“相对效率评价”概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在运用和发展运筹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主要依赖于线性规划技术、用于经济定量分析的非参数方法。DEA模型是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相对有效性的一种数学规划分析模型,通过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综合分析,DEA可以得出每个DMU的综合效率。据此将各DMU定级排队,确定有效(即相对效率高)的DMU,并指出DMU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给主管部门提供管理信息。

假设有n个DMU,每个DMU都有m种类型的投入以及s种产出。用投入指标向量 、产出指标向量 分别表示DMU的输入与输出指标,其中 。本文记选定的DMU为 。 模型对偶线性规划问题表述如下:

s.t.

式中 为权重, , 为松弛变量(Slack or Surplus)。解此线性规划得最优解为 、 、 , ,其经济含义为:

(1) =1,且 = =0,则 为 模型下有效,即在这n个DMU组成的系统中,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投入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取得了最大的产出效果,也就是说DMU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生产。

(2) =1,且至少有某个 >0或者某个 >0,则 为 模型下弱有效,即在这n个 组成的系统中,若 >0,表示第i种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数额为 ;若 >0,表示第r种产出与最大产出值存在 的不足。

(3) <1,则 为 模型下非有效,即在这n个DMU组成的系统中,可通过组合将投入降至原投入的 比例而保持原产出不减。此时, 在相对有效行业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为: , 。由此,可以计算出 转为DEA有效时,各指标项与相对有效目标的差距。对非DEA有效或弱DEA有效的DMU进行投影计算,可在现有DMU集合基础上提出使其转变成DEA有效的改进方案,还可具体指出每个投入、产出要素应改进的程度。这对管理决策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信息。

(4)投入冗余率与产出不足率DMU中各分量的 与对应指标分量 的比值称为投入冗余率,记为 ,它表示该分量指标可节省的比例。同样地,设 ,则 称为产出不足率。

(5)若 ,表示 规模收益不变,此时 达到最大产出规模点; ,表示规模收益递增,且 值越小规模递增趋势越大,表明 在投入 的基础上,增加投入量,产出量将有更高比例的增加; ,表示规模收益递减,且 值越大规模递减趋势越大,表明在 投入 的基础上,增加投入量不可能带来更高比例的产出,此时没有再增加投入的必要性。

三、实证分析―对柳州经济发展效率的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经济发展效率研究中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是评价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的关键,只有那些与决策单元最密切相关的输入输出因素才可以作为分析评价的指标。区域经济体的投入指标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人力、资本、资源三类,在选择输入输出指标的过程中考虑到柳州经济系统的特点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输入输出指标。输入指标有:职工人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总额、财政支出;输出指标有: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些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系统的耗费与收益情况。

(二)决策单元和数据的选取

本文以纵向数据(1989―2008年)分析柳州二十年整体经济发展效率,再以横截面数据(2008年)分析柳州市区及各县经济发展相对效率。前者以年份为决策单元,后者以市区、县为决策单元,虽然决策单元不同,但目标一致。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从《柳州经济统计年鉴》整理,指标数值代入DEA模型,利用LINDO软件计算出经济发展效率值。

(三) 柳州经济发展效率纵向分析

将1989年-2008年柳州经济发展指标值代入模型运算,得出各年份的经济发展效率值及其它相关的定量数据,见表1。

结果分析如下:

(1) ,且 = = = = = =0的决策单元有13个,即1990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0-2002年及2004―2008年经济发展整体效率DEA有效,这十三年的 =1,规模收益不变,表明投入和产出已达到较为饱和的状态。

(2) ,但松弛变量不全为零的无,即不存在整体效率弱的DEA有效的决策单元。

(3) <1的评价单元有7个,且 <1,即1989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6年、1999年、2003年,各年整体效率非DEA有效,规模收益递增。

(4) >1的无,即不存在规模收益递减的决策单元。

表11989年-2008年柳州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值

决策单元

(四)柳州经济发展效率横向分析

从上述结果分析可知,柳州二十年特别是2000年后经济发展整体效率DEA有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各区域是否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评价分析。以下以2008年为例,在2008年柳州经济发展整体效率值DEA有效的状态下,以市区、县为决策单元,具体评价柳州区域经济发展效率。

各决策单元输入输出指标数据见表2。

表22008年柳州市区及各县经济发展指标值

数据来源:柳州经济统计年鉴(2009)

将表2指标数值代人DEA模型,利用LINDO软件计算出柳州市区及各县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值,见表3。

表32008年柳州市区及各县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值

结果分析:

(1) ,且 = = = = = =0的评价单元只有市区,即在这七个DMU组成的系统中,市区为 模型下有效,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投入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取得了最大的产出效果。市区的 =1,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规模有效,其投入产出比已达最优。

(2) <1,六个县均非DEA有效。从投入方面来看,六县的财政支出均有冗余,说明财政支出规模过大,效率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柳江、鹿寨、融安、三江四县固定资产投资有冗余,说明投资规模过大,利用率低,存在较大的浪费;柳城县和融水县没有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存在劳动力过剩现象。从产出方面来看,六个县均在财政收入指标上未达到有效水平,在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上也分别存在不足,未能达到最佳产出,存在较严重的利用效率低下问题。

(3) <1,非DEA有效的六县,规模收益递增,说明这六县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尚处于经济发育成长阶段,如能在现有投入的情况下适当地加大投入,通过规模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投入资源的相对利用效率,并找出产出中低效的环节,加以适当的调整,必定能促进其经济的较大发展。

(4)改进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 对于非DEA有效的六个县,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对非DEA有效的六个县进行投影计算,得出使其转变成DEA有效的目标改进值,结果见表4。

表42008年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目标改进值

四、 结论

本文利用 模型求解出二十年柳州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值,其中有十三个年份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投入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取得了最大的产出效果。但从横截面数据深入剖析柳州市区及各县的经济发展效率,可以看出柳州经济发展问题所在。以2008年数据为例,从纵向来看柳州整体经济发展效率DEA有效,但从柳州经济体各构成部分分析,柳州经济区域内部的经济效率差距问题较严重。七个区域中只有市区经济发展效率值DEA有效,规模收益不变,达到最大的规模收益产出点,其它六县均非DEA有效,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市区、县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差,发展不平衡。非DEA有效的各县既存在投入过剩又存在产出不足,这里的投入过剩不是数量上绝对的过剩,而主要是由于投入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相对过剩。其由于各县具体情况不同而又有其不同的原因,各县应引起重视,根据自己情况加以改善。

根据模型求解结果,提出改进各县使其DEA有效的目标值,从而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贡献。柳州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要科学地使用好有限资源,通过优化和协调,达到各区域DEA有效,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盛昭瀚,朱乔.吴广谋 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53-161.

[2]吴文江.数据包络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34-166.

[3]高亚春. 基于DEA的我国各地区经济相对效率评价研究[J]. 统计教育,2009(1):1-8.

[4]柳州市统计局.柳州经济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梁慧(1968―)女,广西柳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硕士。

第4篇

论文摘要: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经营者基于价值链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将有利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利于对经营者的选拔、评价和成长,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关键词:企业 管理 问题 局限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加剧,企业经营者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经营者基于价值链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将有利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利于对经营者的选拔、评价和成长,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一、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交货以及对产品起着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在价值链中,企业的价值链通常认为有三条,即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以及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价值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企业可以通过考察供应商或销售渠道行为如何影响每项活动的成本,或考察其反面影响来识别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横向价值链分析反映了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状况,是企业确定主要竞争对手底数的基本工具,其意义在于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竞争策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企业产品价值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转移给企业外部的客户的价值增值过程。企业战略的实现是通过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法律管理等多种职能活动实现的。这些职能活动也是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构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价值链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波特认为,企业价值链贯穿着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价值链“无处不在”。

二、企业绩效评价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经营者绩效评价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传统的方法多数是将企业绩效评价与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混合在一起进行评价的,这种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侧重于从企业绩效对经营者进行绩效评价

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一般采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等。一些单位近年来还积极探索采用了平衡计分卡、EVA经济附加值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能全面、动态地反映经营者绩效,没有突出反映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

2、 考评缺乏可操作性

对经营者的绩效评价注重于“德、能、勤、绩”的考评,考评的办法多数没有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由于考评标准中定性描述的内容居多,可衡量的标准太过空泛,实际操作时缺乏统一的尺度,也没能确切地反映出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另外考评过程看似严谨,但评价者一般由同级或下级组成,经营者绩效评价很容易流于形式。

3、评价结果与经营者薪酬脱节

绩效评价是确定薪酬标准的依据,薪酬必须与绩效挂钩,这是市场规则,也是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的前提。很多企业存在经营者薪酬不与企业经营指标完全挂钩的状况,在薪酬激励中没有将企业经营者绩效与企业规模、经营难度和实现的经济指标挂钩,使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完全脱节,缺乏相配套的薪酬体系,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长期激励措施。

4、 绩效评价不能反映出经营者的努力程度

一方面,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基于利润指标,一般没有考虑资本成本,不能反映资本净收益的状况和资本运营的增值效益,使企业或各部门的经理们倾向于只注重利润指标,容易导致其短期行为。另一方面,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能够确切地反映出由于经营者的努力,企业前后各期实际运营结果的差异并可以进行比较,也没能够衡量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营者的运作,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三、绩效评价的特点

1、以绩效评价定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基于价值链的经营者绩效评价,可使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建立在动态的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以弥补长期以来对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即把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反映企业过去的、历史经营状况,以事后为主的静态管理行为扩展为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以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行为,并把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工作纳入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以实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体现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2、突出经营者绩效评价这一重要环节

基于价值链的经营者绩效评价,可以通过评价企业经营者绩效指标反映出企业的竞争实力,把握经营者绩效指标反映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根据价值链的要求,建立企业整体的统一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以克服传统绩效评价大多只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的不足,把企业整体利益、企业内部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实行全面评价和有机的结合。

四、经营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随着对价值链理论认同度的增加,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也应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改进并完善。国家国资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绩效分析,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为此,应设法建立在价值链视角下的企业经营者综合绩效评价系统,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绩效,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努力程度。

1、将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绩效评价的结果与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密切联系,对经营者绩效考评的结果应与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如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则经营者仅仅得到工资报酬,企业剩余全部归股东所有。如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则经营者就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部分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进行分配。经营者根据智力资本的贡献,按照“金字塔”的形式对属于智力资本所得到的剩余部分进行分配。通过这种方式,把绩效评价与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2、非财务评价指标

在价值链视角下,各利益主体均对企业经营者绩效提出相应的要求,员工、供应商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依靠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绩效评价,也从非财务指标考察企业经营者绩效。非财务指标在价值链视角下与财务指标同等重要。以下将以三级指标体系构筑企业经营者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财务评价指标

企业经营者绩效是多层面的,评价绩效的指标既可以是财务性的,也可以是非财务性的。财务评价指标一直是而且也将继续是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原因是企业的长期目标几乎总是纯财务性的,经营者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直接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衔接。在价值链视角下,为了有效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绩效,财务指标从六个方面来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绩效: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其中前四个与我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评价的内容相同,后两个是根据上市企业的特点而考虑的。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绩效评价基本功能及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发展进程分析

(一)绩效评价的基本功能

绩效评价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一是认知功能;二是考核功能;三是引导和促进功能;四是挖潜功能。其中,引导和促进功能表现为绩效评价关注的是企业的真实绩效,并通过一系列合理指标,从各个不同侧面对企业绩效开展评价。因此,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将企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行为取向引导到绩效上来,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创造良好企业绩效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三个发展阶段线索

从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过程可以看到这样一条主线: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以“实物产量指标”为主体内容的国有企业评价方法、改革开放初期以“利润总量指标”为核心内容的评价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相对比率指标”为基本内容的管理评价体系。这条国有企业考核方法逐步发展与渐进深化的主线,是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过渡经济体制,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相伴随的。

贯穿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三个发展阶段的这条线索表明:评价方法与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经营发展环境是基础,要求管理体制必须适应;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又决定着评价方法的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全面考察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实践过程,可以从中得出许多重要的经验和教训,一是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必须全面;二是对企业考核的方法应科学规范;三是对企业考核应充分采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四是对企业考核的结果应关注其负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已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和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和推动企业经营机制改善的一项迫切任务。

(三)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财政部2006年12月的《企业财务通则》第六十七条规定:“主管财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主要评估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评估和评价的结果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如何评价企业绩效,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意义十分重大。主要表现在:可以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可以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观念与发展战略的转变;可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有利于推动企业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二、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一)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相适应

改革开放前期国家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一般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效果。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开始由行政审批逐步向间接管理转变,即只定位于“裁判员”,不再当“运动员”,这就需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者业绩能够进行客观、公正和公平的评判。

(二)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从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相适应

“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隐患,面临当前经济全球化空前激烈的竞争,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尽快实现从粗放型模式向效益型模式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企业经营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环节,使企业的经营观念和发展战略建立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因而客观上要求构建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内容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三)与加快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适应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管理科学”的实质就是促进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围绕绩效进行,以提高绩效为出发点,因而需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四)与加快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相适应

对国有企业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是在国有企业中建立和健全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手段,如对企业经营者的科学考察和选用、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和期权制,都必须以客观、公正和公平的绩效评价结果为前提。

(五)与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体系相适应

我国加入WTO以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必将加快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体系的步伐,因此,应尽快建立以国际通行的投资报酬率为核心、国有出资人的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使我国企业评价方法与国际惯例基本接轨,将我国企业放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进行比较,以求生存、争发展,促进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企业绩效评价系统是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控制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计分方法和评价报告等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以及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设计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创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系统;三是选择合理实用的评价计分方法;四是评价结果的规范示列和编制客观的评价报告。

(一)构建有利于新制度实施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首要目标是为出资人服务;评价体系应以财务效益分析为主体内容;评价方法应由传统的纵向对比向横向比较分析转换,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综合考虑影响企业经营的诸多因素,构建多层次、多因素、多因子绩效评价体系。

(二)构建有利于新制度实施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技术方法

以系统分析思想为建立评价体系的基础理论;以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为建立评价体系的科学基础;以投入产出分析为评价体系的内在核心;以多目标决策法建立多层次、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以隶属因子赋值法建立定性分析指标体系;以平衡计分法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以德尔菲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不同权重;以沃尔比重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比标准体系;以功效系数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计分方法。

(三)构建有利于新制度实施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步骤

第6篇

关键词:企业 绩效评价 措施

一、企业绩效评价

1. 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

企业绩效就是企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它的经营效益和经验业绩。它主要通过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和经营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所取得成果和贡献。企业绩效评价它是以企业法人为评价的对象,它是通过评价企业的各种与经营有关因素进行科学的评价,最终得出一个科学的结果,企业在绩效评价时主要用综合应用财务报表分析有关的数据。

2. 企业绩效评价的意义

企业绩效的目的就是及时的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的引导企业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第一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为出资者形式经营权提供重要的依据。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考察经营者的管理能力,使得投资者及时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避免投资者的投资主观性随意。第二科学的绩效评价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者形成监督力,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形成对于企业的经营者的监督,避免他们在经营企业的时候出现随意性,保证他们的企业管理科学化。

第三科学的绩效评价可以改变经营者的经营观念,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经营管理者强化他们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管理水平,提高他们的认知。

3.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1)基本指标。它主要包括八项基本的指标。它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一层。

(2)修正指标。十二项修正指标是以对基本指标进行校正的辅助指标,它是绩效评价体系的第二层次。

(3)评议指标。它是绩效评价中实施定性评价的指标,是绩效指标体系中的第三层。

二、我国企业绩效分析存在的问题

1.评价指标都是以历史为基础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忽视了横向比较

我国的企业在绩效评价的参考上都是以过去企业的经营情况作为基数的,这样不利于绩效评价的真实性,因为一些企业经营情况不好的,他们的往年经营情况不景气,数据比较低,而在绩效评级接近的时候只需要进行轻微的经营改善就可以保证企业的绩效出现进步,而企业经营一直很好的企业他们的盈利水平一直很好,他们的经营情况一直稳定,而这样的绩效评价肯定与往年的的数据基本相同,甚至与往年的绩效评价还落后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经营。因此这样的绩效评价方式最终会不利于企业的评价科学,就会导致企业对于自己的经营情况不能如实的反应,造成国家对于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不能及时的掌握,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衡。

2.评价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失真,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绩效评价所依据的主要就是企业的材料数据,因此有的企业为了获取较好的绩效评价,他们会对于企业的材料进行弄虚作假,随意的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修改,造成绩效评价结果不真实。同时有的会计核算过程也为企业绩效评价弄虚作假提供空子,在会计核算企业财务的过程中他们由于会计制度遵守不规范或者核算的过程不严格就会为绩效评价不真实提供空子,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3.缺乏对管理者和员工系统培训

绩效评价需要企业的多层次人员共同参与完成,他们之间需要广泛的进行沟通,需要各层次人员站在企业的高度进行绩效评价信息供给,但是在企业的绩效评价汇总中,企业忽视它的作用,没有给予管理者或者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他们不能及时的了解企业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知识,其结果是他们不能积极地投入到绩效评价的工作中来。

4.考核结果运用不当

现在许多的企业对于绩效评价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工作,他们不重视绩效工作,忽视它的实质内容,在一些企业中在完成绩效评价之后,往往会计人员会把结果送到企业的管理者手中,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在评定企业人员工资等的时候他们还是依据管理者的态度,不把绩效评价结果考虑其中。

三、完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政策措施

1.企业绩效评价应以横向对比为主、纵向对比为辅

对经营者经营业绩的考评,采用横向比较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后的管理需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的横向评价体系,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指标的可比性,二是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为了增加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应以相对指标为主,如投资报酬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为了使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根据评价目的的需要,以全国企业的实际水平为基础,统一测算和颁布不同行业、规模、区域等条件下的评价标准值,作为横向对比的依据,确定不同企业在各自行业、规模、区域中的水平和地位。这种将相同条件下的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的方法,排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观努力的结果,使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2.企业绩效评价应将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企业的绩效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具有结合性,因为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都有缺点与优点,如果我们采取任何一种都不能很好的反应企业的绩效评价,对此我们要加强对于他们的结合,根据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现状,应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通过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得出基本评价结果,再利用定性评价指标对基本评价结果进一步进行校正,弥补定量评价方法的不足和缺陷,使最终的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更加接近其真实水平。

3.综合运用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在评价机制方面,针对在企业绩效评价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所组成的网络型组织结构,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网络的稳定性特征、互动关系以及网络关系的紧密性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网络特征对评价的影响,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所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情况,并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利益相关者在所形成的价值网络中的信息分布情况及对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信息分布的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以及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利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通过信息的交流,围绕绩效评价所形成系统的信息熵的变化情况,分析信息交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4.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培训机制

绩效评价使企业所有人参与的一项企业制度,它需要企业所有人员对它有所了解与认知,因此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高他们的绩效评价能力。首先,通过企业工会等组织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对于绩效评价方法的了解。其次培训企业的管理者,让他们明白绩效评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最后积极增强员工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秦境泽 浅谈企业业绩评价 《管理观察》 2011年第30期

第7篇

论文摘要:讨论了企业管理控制模式选择的3项原则,提出了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及薪酬管理三位一体的煤炭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

1企业管理控制模式选择的原则

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的选择,关键在于无论选择哪种管理控制模式,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母子公司资源共享优势和协同效应,能够保证集团总部和下属公司双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和各自利益的平衡。

1. 1母子公司战略的协同

企业集团在选择管理控制模式时,应首先考虑母子公司战略的协同。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与下属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并且追求的目标往往会有不同。因此,集团总部要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明确母子公司的功能定位,并通过构建和实施适合战略控制的管理控制机制,使子公司的经营不偏离企业的整体战略,确保母子公司战略的协同。

1. 2集团核心竞争力及整体绩效的提升

无论哪种管理控制模式,都必须确保集团核心竞争力及整体绩效的提升。即集团在把握整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控制协调各下属单位间的资源分配,实现企业现有资源的最佳组合和优势互补,培养和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管理控制机制的实施,激发和强化集团的整合作用,以提升集团的整体绩效水平。

1. 3集团内部利益的均衡

集团管理控制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应能够协调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关系,较好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煤炭企业根据本集团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集团管理的管理控制模式。应建立财务控制指导下的以全面预算为主导的管理控制模式,并逐步向着战略指导下的以绩效评价为主导的管理控制模式过渡。具体形式为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及薪酬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模式。

2煤炭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模式

2. 1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战略计划的指导下,在预算期内利用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职能,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跟踪、协调、控制和修正,以求最优实施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3个方面。

(1)经营预算。经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具有实质性的基本活动的预算。它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费用预算及期末存货预算等。

(2)资本预算也称专门决策预算。资本预算是企业发生次数少、具有资金投人量大并在较长时期(1年以上)内对企业有持续影响的投资决策性质的一次性的业务预算。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预算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它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通过全面预算的制定、执行与监控,实现经济资源及经营目标在各子(分)公司之间、母子公司之间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使之按照预算的总目标和细分目标的实现要求统一步伐,协调联动。

2. 2绩效评价管理

绩效评价管理是指采用现代科学评价手段,对企业所属子(分)公司、子(分)公司经营者及一般员工一定评价期间内实现的以全面预算目标为核心内涵的绩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再与被评价者薪酬挂钩的以绩计薪的内控管理机制。绩效评价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经营者岗位说明书的设置。为了对子(分)公司经营者评价管理规范科学,从任职条件、职责项目、职责内容、职责标准、评价标准等方面对子(分)公司经理及子公司执行董事设置岗位说明书。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经营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量化指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评议指标两部分,并细分为资产运营状况、财务效益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及其他能力状况4个方面的内容。定量绝对指标包括本年利润、综合成本、主营业务收人、其他业务收人、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货币资金缴拨、存货、应付福利费结余及公司综合绩效共10项指标;定量相对指标(比率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营业)增长率及全员劳动生产率共4项指标。定性指标也称评议指标,包括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管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用户满意度、精神文明建设、其他重点工作(“三量”、开拓重点工程、劳动人事管理)及安全(百万吨死亡率)共7项指标。③评价基准的确定。经营者绩效评价标准,定量指标采用年度下达的预算标准;定性指标由相关部门制定具体评价细则(包括评价要点、评价标准和计分方法)。并在年初以预算及《子(分)公司经营者岗位绩效评价基准书》的形式下达。④评价方式的确定。由集团公司评价部门依据评价基准及各评价指标实际完成情况,采取赋分的方式进行评价。各评价指标合计基准分为100分。定量指标实际得分按照完成比率乘以标准分的方法进行逐指标计算。对于综合成本、本年利润等主要权重指标,根据其完成幅度采取阶梯加减分的方法加大计分幅度;对于定性指标由相关部门依据其评价标准和计分方法进行评价和赋分。最后对各项评价指标得分进行求和,形成经营者综合评价得分。⑤评价结果的分类。经营者绩效评价结果以最后综合评价得分、相应的评价结果类型及级别(A,B,C, D,E)来表示。⑥评价结果的使用。经营者绩效评价评出结果后,由集团公司评价部门编制经营者绩效评价报告,经集团公司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提交董事会通过后,一份送交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归人经营者个人业绩档案作为评先、聘职的依据;一份评价部门留存,作为经营者计薪依据,进入经营者薪酬档案。

为了控制预算主要监控指标及各明细指标,在对各子(分)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价基础上,配合经营者的绩效评价对公司及一般员工也须进行绩效评价。

由于一定时期评价结果的变化可以反映经营者的业绩,又纳人其业绩考核,因此,实施对企业(公司)的评价可以使企业总体经济状况向高一级发展。

2. 3薪酬管理

第8篇

关键词:无量纲化;层次分析法;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roug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a multi-level, non-dimensional nonlinear fuzzy model method and AHP, the logistics of the selected 30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rough a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various logistics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score.

Key words: nondimensionalize; AHP; listed compani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0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以及加入WTO开放的经济格局使得我国物流业在当前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然而,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就必须改善并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因为,从本质上说竞争优势就是绩效优势。良好的经营绩效是物流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其中有效、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物流企业管理层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还对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我国对物流公司的绩效评价起步较晚,到21世纪才有较为系统的绩效评价,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绩效评价理论的延伸、建立的指标体系完善,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实证研究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周涛提出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分析[1];胡晓燕等利用成本指数的方法构建了物流公司绩效评价体系[2];何明祥、李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物流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分析[3];魏新军利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来评价物流活动的绩效[4];曹坤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物流企业绩效进行评价[5]。在实证方面:符想花对2002~2005年间物流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8项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的指标进行了分析[6];张宝友,黄祖庆等采用DEA法,对14家物流上市公司3年间管理绩效进行了分

析[7]。在实证分析方面,符想花的指标体系缺乏综合与具体性,而且数据的可比性较差(数据处理工作不足)。张宝友等采用的DEA法从管理的有效性方面出发,仅仅从企业管理者的有效主观努力程度进行分析。因此,结果缺乏客观性。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充分地考虑指标的综合性、指标数据的可比性以及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对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是利用指标体系的无量纲化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对物流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1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考虑目前我国股市特点和物流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指标体系的可比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我们认为要从物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市场化能力五个方面来反映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如表1所示)。

2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由前面的物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各个维度中包含不同的评价指标。所以,如何把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分析问题转化成一个单层次、单指数分析问题是绩效评价方法的关键问题。所以,结合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本文认为要综合评价其经营绩效,第一步是由于各个绩效评价指标的经济意义是彼此不同的,必须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第二步是在指标体系一定的情况下,权重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因而需要科学地确定指标权重;第三步必须寻找合适的计算方法来综合评价物流上市公司的绩效,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2.1单项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处理。根据各单项评价指标特点,本文采用非线性模糊无量纲处理模型对指标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这种模型实质上是由指数函数和模糊隶属度函数叠加而成,其中前者作为后者的自变量[8]。根据绩效评价指标的性质以及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把非线性模糊无量纲处理模型分为三个类型,其模型如下:

(1)正指标类。正向指标是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等。因此,正向指标的量化值随着指标数值的增大而呈递增状态增大,因而其模糊量化模型为:

FX■=■(1)

式(1)中X■为评价区域范围内第i项指标的最大值,X■为评价区域范围内第i项指标的最小值,X■为评价区域范围内第i项指标的平均值。

(2)逆指标类。逆指标要求数值越小越好,如资产负债率等,因而量化值随着指标数值的减小而呈递增状态增大,因而其模糊量化模型为:

FX■=■(2)

(3)适度指标类。适度指标要求数值以适中为好,如速动比率等,当指标数值小于适中值时,符合正指标性质;当指标数值大于适中值时,符合逆指标性质。因而其模糊量化模型为:

FX■=■(3)

2.2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2.2.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最早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提出,它是一种实用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主导思想是运用先分解再综合的方法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两种分析方式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定量化决策分析。这种分析方法首先要把分析问题层次化,再依据分析问题的性质以及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把分析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的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9]。

2.2.2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决策时,一般的步骤为:

步骤一:明确分析问题,建立层次结构图。明确问题是层次分析的出发点,为了对复杂问题进行决策,首先必须确立问题的总目标,弄清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建立层次结构图。

步骤二:建立判断矩阵。其目的是为层次结构图中各层次相关元素的相关程度赋值,使定性的因素量化,表明下一层次中各元素在上一层次中某元素所占的比重,计算下层各指标对其上层准则的相对权重(权向量)W。当判断矩阵不是一致阵时,用其最大特征根λ■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W,即满足:

AW=λ■W(4)

经归一化后的W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元素相对上一层次某元素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另外,实践中还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检验判断矩阵逻辑上是否合理。只有通过检验,才能继续对结果进行分析。

CI=λ■-nn-1 (5)

CR=CI/RI (6)

式中:CI为一致性指标;λ■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成对比较因子的个数;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一致性比例。RI的数值可查表获得。一般认为,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应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步骤三:进行层次总排序。这是AHP法的最主要目的,通过层次总排序,最终找出层次结构图中最低层每一个元素(方案)在总目标中的权重。层次总排序就是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的各指标对于目标层(最高层)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此过程需自上而下将各层的权重进行合成计算。设B层m个元素B■,B■,…,B■对总目标A的排序为b■,b■,…,b■;C层n个元素对上层B中元素B■的单层次排序为c■,c■,…,c■j=1,2,…,m。则C层第i个元素对总目标的总排序权值为w■=b■c■。将所得单层次权重结果整理并计算组合权重得到了指标层因素的总权重。

2.3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测算方法。在对指标的数据规范化处理及权重确定后,第j家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得分就能得出,其公式如下:

P■=■w■FX■(7)

式(7)中,W■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FX■为j家物流上市公司第i项指标规范化值。因此,计算得出的评价得分P■越高,显示出公司的经营绩效越好。所以根据以上理论,就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根据经营绩效评价方法可以简便地测算出物流上市公司在该期间的经营绩效[10]。

3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3.1样本选取。在最新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里面未出现物流这一类,但是在交通运输、仓储业这些类中,有40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物流业务,根据物流企业界定方法,可视其为物流企业。在这40多家上市公司中,剔除了那些数据缺失严重的公司,选择30家物流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样本,并且选取2012的数据作为研究的年限。在这30家物流上市公司中,包括11家港口类企业、16家运输类企业以及3家仓储类企业(见表2),基本能覆盖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企业类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部分源自沪深股市官方网站下载的上市公司年报。

3.2单项指标值无量纲化结果及指标权重。根据上述标准(本文指标的类型如表1所示)及计算公式,将统计的30家物流上市公司2012年的指标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其结果值见表2。

根据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确定的步骤,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如表3。

3.3经营绩效得分的计算。根据经营绩效的得分公式可以得到30家物流上市公司2012年的经营绩效得分,见表4。

3.4结果分析。首先,2012年30家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分总体平均值为35.5,这和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直观结论相吻合。同时也表明,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物流上市公司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从物流上市公司的三个类别来看,运输类、港口类、仓储类物流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分平均值分别为37.0、32.9、43.2。可以看到,港口类的物流公司经营绩效得分平均值最低,运输类次之,仓储类最高。其次,从30家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分及排名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保税科技、大秦铁路、北海港、江西长运、亚通股份。得分较低的最后五位分别是招商轮船、长航油运、中海发展、宁波海运、中海海盛。所以经营绩效得分排名靠前的物流公司经营管理较好,反之亦然。从组成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五个方面,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及市场化能力来看,排名前五位的公司五种能力的得分值大都超过了平均值,说明这些公司的经营绩效发展比较均衡。但是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是这样,例如,营口港的盈利能力的得分为18.0,但是其他方面却相对较低。所以使得绩效得分综合较小,排名仅处于中等水平。

4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多层次指标体系,采用非线性模糊无量纲化模型将指标标准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进而通过经营绩效得分公式计算出上市物流企业经营绩效得分,通过对结果分析,一方面使各个物流企业清楚了自身在行业中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也能通过对公司盈利能力等五种能力的分析中,了解自身发展的短板,弥补不足。总之,通过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使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涛,程钓谈,乔忠.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J]. 管理现代化,2002(9):26-28.

[2] 胡晓燕. 基于供应链绩效评定的物流成本评价体系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5):687-689.

[3] 李冠,何明祥.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及其DEA绩效评价[J]. 商业研究,2003(14):146-148.

[4] 魏新军. 模糊聚类方法在物流绩效衡量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03(8):29-32.

[5] 曹坤. 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27):106-111.

[6] 符想花. 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绩效分析[J]. 商业时代,2006(26):23-24.

[7] 张宝友,黄祖庆.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7(4):83-85.

[8] 朱孔来. 评价指标的非线性无量纲模糊处理方法[J]. 系统工程,1996,2(11):58-62.

第9篇

对公司进行财务绩效评价可以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评价绩效可以从许多方面加以衡量,现有研究大多是采用企业获利率、营业额成长率、利润增长率、投资回报率或资产回报率等财务性指标作为衡量绩效的方法(Li & Atuahene-Gi-ma,2001)。1990年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注重股东和客户这两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美国12家知名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后,于1992年提出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这一战略绩效管理理论。安迪·尼利和克里斯·亚当斯(2002)为了从多方面来评价企业的业绩,强调利益相关者价值的重要性,而提出了绩效棱柱法(Performance Prism)。申嫦娥和王晓强(2003)针对“平衡计分卡”多因素综合评价要利用人们的主观判断以及评价结果的模糊性,提出了模糊综合绩效评价法。杨金辉、赵晋、马添翼、孙延风(2008)提出了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评价的PCA-SOM模型法。肖彦和毛小芬(2010)利用突变级数法去评价企业绩效。科学评价企业财务绩效,对各公司管理层和董事部门都非常重要,管理者通过财务绩效评价,可以更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经营策略,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融资等进行合理分配规划;董事部门通过财务绩效评价可以更了解管理者管理公司情况,评价管理者的业绩,减少信息不对称。而对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复杂评价系统,不能单一通过几个财务指标去分析,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反映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该指标体系中,建立一个量化的评价方法,直接进行量化比较。基于此,在参考国内外财务绩效评价中,本文给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优选理论逐层逐级比较排序,最终评价企业绩效。该评价方法能够将各层各指标之间都联系起来,通过数据量化,逐步反映到最终财务绩效评价中。

二、上市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评价公司财务绩效,本文从企业规模、经营能力、经营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其他相关方面去综合考虑,对每个一级指标,再下设具体若干个二级指标去反映。通过建立这种多层次多目标财务绩效指标体系,评价公司财务绩效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一,经营能力。经营能力是企业内部条件及其发展潜力在内的经营战略与计划的决策能力,以及企业上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能力的总和。通过引入经营能力,能够观察经营目标实现和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情况。

第二,经营安全能力。为了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平衡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博弈。

第三,盈利能力。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的主要是为了使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

第四,发展能力。考察企业在未来扩大规模,扩宽市场,壮大自己的潜在实力。

第五,企业规模。规模经济原理广泛应用在各公司战略管理中,在规模内部经济和规模外部经济作用下,企业都十分重视各公司的规模状况。企业规模的大小也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用200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中划分企业规模的指标。

第六,其他因素。影响企业财务绩效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组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等。

四、实例分析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首先建立科学全面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该指标体系,构建了多层次多目标的模糊优选评价法。本文选取了7家纺织类上市公司,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财务绩效比较评价,进行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对不同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对比评价,还可以对同一公司不同年份的财务绩效进行纵向分析评价。通过横向评价,可以了解本公司的财务绩效在所处行业中的状况,分析优、劣势各在哪方面,从而制定公司新的经营管理策略;通过纵向评价,可以了解公司财务绩效改进状况,有没有实现预期效果,调整方向是否正确,尚需继续实施哪方面的改革。此外,管理者通过制定计划,采用模拟仿真技术,运用MATLAB等统计工具软件,对各个指标变量进行调整设置,仿真预期财务绩效情况,有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经营策略,提升公司竞争力。后续研究可以通过扩大财务指标以外的其他定性定量指标,扩大指标范围,并对定性指标先予以量化,根据本文构建的评价方法,可以直接综合全面评价公司经营管理绩效情况。

参考文献:

[1]姚铮,金列:《多元化动机影响企业财务绩效机理研究:以浙江民企雅戈尔为例》,《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2]支晓强,戴璐:《组织间业绩评价的理论发展与平衡计分卡的改进:基于战略联盟背景》,《会计研究》2012年第四期。

[3]罗伯特·西蒙斯(Robert Simons)著,张文贤译:《战略实施中的绩效评估和控制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彼得·F·德鲁克,李焰、江娅译:《公司绩效测评(《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任红焱:《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财会研究》2009年第2期。

[6]陈守煜:《多目标决策系统模糊优选理论、模型与方法》,《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7]刘金禄:《二元对比法优选水库正常蓄水位》,《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2004年7月

[8]Kaplan.R.S,David.P.Norton: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