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2 16:30: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中专语文;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全面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保证,只有把德育教育寓于教学中,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德育教育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辨明是非,提高道德认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说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具体形象、具有启发性说服力的讲解和报告,或者是主题鲜明、民主平等、诚恳热烈的谈话与讨论,等等。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由于榜样能把社会正确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他们前进。这种方法也符合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

(3)陶冶教育法。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评价法。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并对其品德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以实现学生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教育目的,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二、德育教育的实施

(1)针对学生入校时语文素质普遍较低的特点,降低难度,明确目标,立足职教和学生实际,突出职业特点,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施行低标准教学,突出基础知识,通过听、说、读、写逐步深入。

(2)职业中专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热情不高,觉得专业才是“主科”。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找寻与专业的相通之处及对专业的帮助,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其次,活跃课堂气氛。根据中专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用快乐教学法,多进行课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掘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可取之处,多激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对文化课的抵触心理。

(3)联系所学专业,增加实践机会。使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比如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在讲到《雷雨》片段时,安排学生自己改编剧本,分小节各组排练,最后呈现《雷雨》片段的剧目表演,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也锻炼了专业技能。再如讲到《海燕》时可以通过渲染让学生产生生动的画面感,要求美术专业学生每人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收效颇好。

(4)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中学生对网络都很感兴趣。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多引入一些与语文课堂有关的图片、信息甚至影音,使课堂生动、鲜活起来,必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5)根据课本知识延伸开来,引导学生多涉猎课外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词汇量,开阔视野,在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填补了相对匮乏的课外知识,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6)要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如果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教师,无论道理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也难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教师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做他们的老师,还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做人的榜样。通过老师长期的言传身教,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应该能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人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教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尽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德育教育 以道育人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走出离开教材离开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纯工具训练的误区,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1.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之中,21世纪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从学校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2.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当然语文教学应以语文教育为主,不能因为强调德育教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在教育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与艺术。

2.1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2.1.1阅读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明白文意,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新的语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有情景交融的诗歌,有诗意盎然的散文,有引人入睡的小说,有催人泪下的剧作,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朗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使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使他们深切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1.2分析教师,进行德育教育。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现在有些学生迷恋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面对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难以辨别真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美德教育

3.1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3.2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宽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互谅、互敬、互让、互爱。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品格。

3.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

4.人生观教育

4.1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第3篇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名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他们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如: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在班里进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中。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如在教低年级爱祖国教育时,我十分注意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也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张海迪》时,我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包括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彰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工作样样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初中是重要的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

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处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意识形态互相渗透的情况。我国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避免受到腐朽的外来思想的冲击,必须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促进学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国民的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3.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业上要承担一定的压力,他们刚刚从小学阶段过渡,而初中和小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任务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很难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无惧生活中的磨练,敢于直面困难。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课堂上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在讲《皇帝的新装》之前,可以给学生讲“金斧头和银斧头”的故事。一个农民把木斧头掉进了河里,河神拿着金斧头和银斧头来问农民,农民都说那不是自己的斧头。河神因为农民的诚信,最终把金银斧头都送给了农民。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做人讲求诚信的重要性。在学生对诚信有所感悟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普通百姓要讲求诚信,国家的君主则更要讲求诚信。通过课程导入,学生可以逐步体会到课程的主旨,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比如在讲《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用饱满的情感朗读文本,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在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比如在讲《背影》时,教师可以把文本中的画面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同时教师可以介绍自己对亲情的体验,让学生感受骨肉亲情的力量。比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应该抨击以金钱衡量亲情的行为,让学生对亲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情感教育,比如在讲《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着力渲染植物的顽强生命力,从植物推及到人,鼓励学生也要像紫藤萝一样,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在讲《落难的王子》时,教师要突出人面对困境时的顽强不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阳光和雨露。

2.在课后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更能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让学生在知识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教师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书店阅读《唐诗三百首》、《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诗的集大成者,意境醇美,可以让学生感染美和善。《爱的教育》是一首爱的颂歌,可以让学生体悟师生之爱、母子之爱、挚友之爱、大我之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则是生命不息的宣告,作者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态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展专题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为专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初中生学习生活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遇到挫折是十分常见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下健康成L,减少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寻找合适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章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文学教育(下),2016,05:87.

[2]王玉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学周刊,2016,26:67-68.

第5篇

由于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以及分到就业岗位真正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不懂得交流技巧,缺乏沉稳易冲动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要依靠在校期间德育教育的长期教化与熏陶。提高中职生的德育素质,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综合素质。文化课对于毕业就业的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为他们更好在社会上立足而开设的保驾护航课程,并没有升学成绩的压力。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更彰显了教育的初衷。作为一个既教政治又教语文的老师,我深有体会。如何把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中职生任重道远。下面就我几年来的教授经验,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

首先是“大爱”的教育。德育教育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使政治和语文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给学生展示时期的视频、图片,带领学生一起去痛恨日本的惨无人道,去感悟“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赤子之心,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的较量,鼓舞学生要不懈奋斗,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为自己为祖国的将来添砖加瓦。

其次是亲情、友情的良好维护。它们贯穿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一个人情商高的体现,更为自己人生的顺利发展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这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做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拿史铁生的《合欢树》为例,他向我们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不要像他那样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无法弥补的遗憾。作为老师,时刻牢记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把德育教育处处渗透,结合身边实际事例,增强说服力。比如现今的养老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

值观。

第三,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例如《洛阳诗韵》、《南州六月荔枝丹》等可以培养学生扩大视野,去发现、感悟生活中的美和乐趣,用一种欣赏和向往去追求未来的人生。从而培养他们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为以后走入社会顺利与社会接轨,学会用乐观的处事态度来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

责任是一种使命,是一种做人态度。

首先,教育学生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只有尊重爱惜它,才有机会回报父母回报社会,这是对父母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合欢树》一文中的史铁生在刚遭受截肢的惨痛打击时,他只想“死了算了!”拒绝治疗,绝食,不理解母亲的苦心,最终母亲因操劳早逝他却后悔莫及。进而结合实际中诸多青少年自杀、犯罪等事例来引导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其次,教育学生时刻有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今,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是如果从个人做起,抑制恶化的速度,相信总有一天会还原绿树青山美丽面貌。通过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结合新闻、视频来跟学生分享环保的重要性,并留实践作业让学生完成,养成时刻环保的好习惯,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为我们的生存创造美好家园。

第三,引导学生珍惜时间,为自己的青春负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春一去不复返,这就要求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不辜负大好年华。荀子的《劝学》告诉了大家学有所成需要积累、专一和坚持不懈。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举生活中的事例,如从中职学校毕业最后实现人生价值的优秀毕业生代表,鼓励学生成功并不是别人的事,只要珍惜青春,努力奋斗,必定可以取得一番成就。

第6篇

任何教育形式都应该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载体。一名教师,只有自己德高望重,才能到影响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愿意接受他的知识、观点,实践他的育人要求。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德才兼备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是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进行了这样的思考与实践。现在以下面四种德育教育——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感恩意识、热爱自然的意识——谈谈我的一点经验。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品质之一。初中的语文课本中选择了许多蕴含爱国情感的篇章,如《给巴特勒的信》《致蒋经国先生信》《别了不列颠尼亚》《北京喜获2008奥运会主办权》《诉衷情》《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这些文章在教学中都可以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德育教育。

我在讲授《北京喜获2008奥运会主办权》时,除了介绍消息的基本常识之后,我从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升、申奥之路的艰难、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国家的各项努力等全面介绍这次申奥成功的历史意义。当欣赏完萨马兰奇的宣布结果的视频之后,同学们也激动的欢呼雀跃,为自己国家的进步而自豪。在讲授《致蒋经国先生信》《诉衷情》和《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时又贯彻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教育。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理想主义精神

理想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对同学们理想主义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远大的理想。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有刘禹锡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鲁迅的三易其志,有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综合中国历史上的这些名人的理想,我们专门探讨过什么样的理想才是崇高的理想,作为中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要想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应付出怎样的努力?

对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的发言很积极,并能谈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有的同学能说出自己的目标;有的同学轻率地说出一个并不合适自己的目标;也有的同学都很模糊,不知道自己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方向。我引导学生们先说出自己的短期目标,比如学习的,生活的,交友的……再逐渐向更高发展。

理想没有对与错,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为社会,只要在不妨害他人和集体里的基础上都应鼓励,不要限制。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感恩意识

现在的孩子们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缺缺乏责任感与感恩意识。许多老师和家长也都反映这个问题。我在同学们的一些言谈中作文中也有此同感,父爱与母爱是我们永久的话题,但是同学们对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却熟视无睹。我就利用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经典篇目有意识的贯彻对父母的感恩教育。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季羡林的《永久的悔》,的《回忆我的母亲》,林莉的《小巷深处》等。

在讲授《小巷深处》这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时,我引入了一片课外的文章——《我的疯娘》。当我饱含深情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我看到许多学生眼中含泪。这是我及时提问:一位盲人、一个瞎子,她们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孩子,难道我们的母亲为我们做的少吗?学生们抽噎着回答:我的母亲每一位我做早饭,从不间断;我的母亲清洗我所有的衣服,从没有怨言;我的母亲每周从县里来看我,给我充足的生活费,自己却舍不得吃穿。没有发言的同学也深有同感,暗暗的点头。我又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个人写出自己的母亲为我们做的事,和我们为母亲做的事。结果可想而知,母亲为孩子做得极多,而孩子为父母做的极少甚至没有。其实,并不是学生们没有感恩的心,只是缺少引导。

四、语文教学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意识

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触动的文人墨客的灵感,留下了不少著名篇章。初中的课本中就选录了许多,古代有《三峡》《与朱元思书》《满井游记》,现代有《春》《济南的冬天》《巴东三峡》等。作者怀着一腔热情去写,我们同样要怀着一腔热情去读、去品。我们也不要把语文课停留在课本上,要让教室成为交流的空间。在教室里辟出一块空间展览学生们的作品。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走近自然的愿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学校和家长都有利用假期旅游的安排,学生们的见识已经很丰富,摄影展与旅游日记可以提前安排。

第7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名言警句;举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77-0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注重三大文体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人生观

初中语文教材对课文类型的安排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具备了直观、浅显、形象、易懂的特点。初中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提醒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通过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合适的教育方式。如在讲名著时,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以《我的愿望》为题写一段周记。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愿望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这位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功课。上课时,我读了几位同学写的文章,其中就有这位学生的,不出我所料,有些同学听了哈哈大笑,那位同学也意识到了什么,头埋得很低。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人人都能设计的,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实现你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我给他们讲了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的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刚刚那位低着头的同学,也许他在暗暗下决心吧!此时,我又让大家重读保尔的话,从同学们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我已感受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读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会学生以课本人物、形象为典例,学会自立自强

《社戏》中双喜的聪明、能干;《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毅力、责任感和成熟——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要利用好课堂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自立自强,谱写生命中最绚丽的交响乐吧!

三、引导学生对诗文名言警句的积累与理解

诗言志、诗抒情,一些名言名句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死明志的爱国情感、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定地信念和人生的理想、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积极向上的豪情和充满自信不畏艰难的抱负。

不论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名句也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例如讲解《岳阳楼记》,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学好语文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积累过程。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教育学生“择善书而读”,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广泛阅读扩大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五、利用班会和国旗下教育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第8篇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语文课堂既要教好学,也要教好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情感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精选的优秀课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责任观。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教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善待他人。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

二、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而在作文讲评时,不能光找优秀作文,还须找一些后进生的作文,发掘其闪光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如布置《我的家乡》这一题目,学生在看题目后自然会想到家乡的美丽、富饶……在内心深处思考家乡的变化原因,继而明白这是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在审题时自然会想到助人为乐、好人好事等,立意时会想到歌颂赞美这种助人为乐、好人好事等其他有意义的事,这样也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总之,教师可通过作文的讲解、训练与讲评,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训练。

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9篇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这两个方面应该和谐地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人文性就是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勿庸置疑,如果学生在品德修养上有缺失,要想写出寓情于理,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必需,也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情怀,提高对语文运用能力的必须。

一、精心设置提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时,我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祖国名胜古迹的资料。这样在具体的课文教学时,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就更容易理解。要想更好的达到教育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使提问有的放矢。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我国长城和运河的壮观图片后,让学生有表情有朗读诗歌,然后提问:“长城与运河都是我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开凿和建造的工程,我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同学们齐声回答:“宏伟壮观!”。我接着提问:“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当时并没有现代化的施工工具,没有挖掘机,没有起重机,。全凭人工完成。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略微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说明我国人民勤劳”;“说明我国人民智慧”;“说明我们人民勇敢!”“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这些宏伟的工程是我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我对同学们的回答很满意。紧接着我又说:“是啊,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确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新一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们纷纷发言:我们要发扬传统精神,不怕困难。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服务,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美丽富强!接着我让学生结合录音朗读课文,划出课文中表现自豪感情感的句子,最后让学生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祖国名胜古迹的热爱与努力学习立志报国的决心。

教完本课,我在教案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学反思中写道:通过精设提问,让学生自主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且安排了学生短文写作,同学们写得很流畅。这说明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不但不影响语文工具性的功能教学,相反还促进了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

二、巧设导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课文《》是学生比较喜爱的语文文本。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注意了导语的设置。通过导语的设置,可以让学生直奔爱国主义主题,引发学生思考。我的导语是这样设置的:同学们,课前我让同学们课余搜集有关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史料。大家都知道,中国当时饱受列强的蹂躏与侵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是不是就甘于忍受列强的欺凌与侮辱?你通过课外阅读,能举出一些关于中国人抗击国外侵略者的例子吗?学生们举手回答:三元里人民抗英、亚克萨反击战、戚击光抗倭、岳飞抗金,等等。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所涉及的面还是比较广的。接着我继续导入课题:是的,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壮举从来没有停息过。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则徐的故事。大家先自行阅读,划出其中一些表现中国人民爱国壮举及爱国激情的句子。同学们阅读后,把找出的句子当堂有表情地读出来。然后我让同学们围绕:林则徐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其销烟的行为,表现了中国人怎样的情怀?你能将自己所受到的感触写出来吗?

由于导语设置紧扣中心,从而节省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课文的学习以爱国主题导入,使教学迅速切入到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及笔头表达能力。

三、划句设疑,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今教育教学中应该受到足够重视的课题。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其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就是爱国的一种具体体现。我在教学《我的战友》时,就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体会到铁的纪律是胜利的保障。集体的主义精神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要求。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采取了划句设疑的教学方法。我引导学生说:“当火烧到了身上的时候,他怎样就可以脱险了,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划出来。”学生很快就找出句子并划了出来:“这个时候,他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接着问:“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我让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指定小组代表起来回答问题。学生代表说:“为了完成任务,不暴露目标,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集体主义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战友可以给扑灭身上的火,但他没有这样做。也是遵守纪律的具体表现。”我接着问:“在我们平日生活中,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学习什么?”“遵守课堂纪律,好好学习,是保证学习成绩攀升的保障。”“遵守宿舍规则,保证自己和别人的休息,也是遵守纪律的具体表现!”……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德育教育,为日常规范行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