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体育教师教育叙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2 16:30: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体育教师教育叙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体育教师教育叙事

第1篇

韶关市韶钢第一中学:曾韶山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全社会对教师素质的期望和重视,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逐渐地深入开展开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生们最喜爱的学科之一也随之进入深化改革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次本人积极参加了全市高中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在这里我就体育学科的学习体会进行个人的一些总结:

一、体育与健康教育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形成,强壮的身体不是随便就可以得到的,必须要经过积极、持久的锻炼才能造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兴趣是发展的动力”这样最通俗的一句话说明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一个人生存的重要性。那么,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最好的锻炼机会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坚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以及用心教学,以心教人的认真态度上,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身体特殊情况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体卫艺是一家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教授最早提出的。他指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从1999年起,经过连续4年扩大招生,我国终于在2002年底超过了“同龄人口入学率15%”的“马丁·特罗标准”,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及水平相比,我国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状况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善,直接影响和制约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毫无疑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影响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是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而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继续教育“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学历教育的延伸与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的背景很特殊,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并存。在这个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持续大量出现,这给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教师在观念、知识更新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高等学校和政府在完善和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方面还有很多缺憾。因此,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我们当前首要的任务之一。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动机的功利主义色彩。在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教师没有培养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部分教师没有完全领会继续教育的意义,不了解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的义务。他们的动机往往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忽视了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背离了继续教育的本质和初衷。即便是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其目的也是为了自身学历的提高或者是为了职称的评定,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如果没有“学历”或经济利益的驱动,高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主动要求参加的人很少,尤其是已经被评为副教授或教授的教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功利思想支配下,教师很难保证投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和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往往是只注重与考试有关内容的学习。一旦考试完成或者培训结束,他们就不再继续探讨,很难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继续教育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

2.知识更新面临危机。我们身处在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更新迅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面素质教育对教师知识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世纪高校进行的教学改革和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教师更应适时提升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例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英语相关的能力应该具备,其他相关知识如计算机的继续教育也应该具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另外,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对于国内外文化精粹的了解更是必不可少。而现阶段高校教师知识结构陈旧单一,跟不上国际学科前沿的发展。

3.高校教师终身继续教育体系不健全。我们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目前,我们大部分的教师只是在努力考研,攻读博士学位,提高自身的学历。因此,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目前还基本是个空白。诚然,学历教育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是能力提高型的非学历教育,重点放在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科知识的更新和补充等方面,其继续教育的模式可以也采取分散型、小规模和互联网的远程教学等手段。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

我们必须从更深层次去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在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实际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的特殊性来审视教师的职能。通过继续教育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使之胜任并出色完成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是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也使高校在培养社会新型人才、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教育示范和引领前沿的作用。而发挥这一作用的主体—一高校教师的道德状况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师德教育是核心问题,新时期师德观教育既要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师德教育的内容,又要把师德教育与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发展、立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密切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积极向上的精神,要有甘为“春蚕”的崇高境界。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提高他们面对困难的能力,使他们勇于探索,乐于奉献;要加强师德修养,通过设立各种教学奖项等措施,激励教师在教学上不断取得进步,成为教学能力强、思想品德高尚的高校教师。

2.强化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当今社会是知识型、学习型社会,现代社会信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汲取最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发展自我才能免遭淘汰,这对我们高校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为此,我们必须要不断持续地获得新知识,拓宽专业领域,才能实现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多维的知识结构,如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是高校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只有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把握好所从事专业的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沿发展,才能成为高校学生的知识向导。“只有具备了专业能力,教师才知道如何解决工作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教师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教育情境里作出最佳的教育行动决策,并能根据行动结果,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动步骤;教师才能完整地考虑教育情境的各个层面,能理性地与学生沟通和互动,才能在有专业自信的同时,又能用理性且开放的心胸接纳别人的意见,不固执己见”。着力培养“教学学术”观念,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激发教师对教学的兴趣与重视程度,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并把这种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使之以学术的形式公开发表,让更多的大学教师获益,促进教学,两者相得益彰,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3.健全高校教师终身继续教育体系。高校教师终身继续教育体系,应该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而不断变化。在形式方面,应以中短期培训为主,更新高校教师的教学知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以满足其工作需要。在培训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造性,增加科研方面的进修培训。在时间安排上,要灵活,要宜短不宜长,甚至可以采取自学的方式。对于学历教育要有科学的谋划,不能以学历教育代替继续教育。即使是获得最高学历的教师也要接受继续教育,只是形式、方法和要求不同而已。

第3篇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的教育发展,体育教育也是如此.本文提出情绪教学模式,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探索一种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完整的、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情绪调节教学模式 有效调节 素质教育

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感召下,人们急切呼唤着情知互促的教学格局,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学模式主要涉及好奇、兴趣,愉快、焦虑这四种情绪要素,主要探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发挥四种情绪要素对认知活动的积极作用,并避免或克服其消极作用。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心理调节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及其相互联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运作过程,也就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有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动力特征的调节(如强度、范围和持续性),情绪调节可帮助人们发挥正情绪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

一、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师生情绪了解。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三种相关情绪要素状况的了解,主要依据我们编制的兴趣、愉快、焦虑问卷。

2.制定情绪调节计划。依据课的性质与任务,结合师生双方实际,确定课堂四种相关情绪要素有效调节的策略。

3.教与学的实施。师生双方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生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进行自主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而体验到成功。

4.评价与反馈。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以掌握性评价为主,充分运用情绪的强化功能塑造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使用非控制反馈的艺术使学生努力找到提高和进步点。

二、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

1.优化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绪调节的基石。学生喜欢公正、理解自己、热情、平易近人的教师。中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他们如果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注意、关怀和喜爱,就会感情愉快、充满信心;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对他的注意和关怀,就会感到自己不受教师重视而产生焦虑不满情绪。如果一个学生遭到教师斥责或嫌弃,就会产生自卑或对抗情绪。实践证明,中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如有的学生正是因为不喜欢某教师而对他所讲授的那门课程失去兴趣,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的前提。

2.优化教学情境。中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各种非智力因素不能健康发展。这使得许多学生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如学习负担过重,个性与兴趣爱好受到压制等等。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导致认知加工水平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通过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使美好的情境刺激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其大脑皮层上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学生每当受到这一类情境刺激时,就会自动去进行与此相关的体育活动,从而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乐之者”与“好之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强学生的趣味性,预防或调节其消极情绪。

3.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传统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方法的取舍完全决定于教师,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的需要、兴趣、自主选择、创造性,以及个体差异性都被忽视了,也就谈不上学习热情的培养。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良好的情绪状态,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要采取符合学生特征及课程性质的指导性教学方法。

4.优化教学考评。在情绪调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正负情绪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必须优化考评。为此,教师可按学生能力的高、中、低分组进行考评,增加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使成功者更加努力,失败者也不灰心。当然,教师还应偶尔为学生安排一些失败或较大的困难,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焦虑与紧张。同时,考评的内容也不应仅局限于体育学习方面,也应从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开展考评,可以给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考评,使学生善于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及不足,从而提高成就动机的水平。

三、情绪要素的有效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诱发主要情绪促进效果整合,可选择如下教学策略:

1.好奇策略: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设置矛盾;呈现新颖、奇特的刺激;变换刺激呈现的方式;变换教学方式、角色交换等。

2.兴趣调节策略:教学内容与学生积极情绪相一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教师的言语幽默,教学内容、教学事例从学生的切身性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

3.愉快调节策略:教学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使学生体验成功;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体验成功;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榜样,激发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4.焦虑调节策略:提高任务的难度,限定完成的时间,提高过低焦虑;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降低高焦虑;提供成绩信息,而非评价信息;承认错误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允许犯错误,支持改正错误,强调个别谈话减少公开批评;强调自我比较,减少社会比较;强调组间竞争,减少个人间的竞争;强调努力归因,减少能力归因。

第4篇

一、高尚的人格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纯真美好的高尚人格。具体地说,即对祖国和人民有深厚的热爱之情,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有宽阔博大的心胸。唯有如此,学生才对老师有信赖感、敬重感,才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才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反的,如果一个老师思想道德低劣,教师缺乏敬业意识,不懂得尊重学生,在名利面前斤斤计较,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面对优秀生笑容满面,面对落后生一脸失望甚至不屑,那么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产生反感与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课。

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应该跳出世俗功利的圈子,把真实、质朴、自然当作生命。

二、深刻的思想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课内的东西,还要联系广阔的现实生活,把来自生活的语文融入生活中去,用生活之水浇灌语文之花。为此,语文教师必须熟悉、理解现实生活,对生活有自己独到、深刻的认识。

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质疑、分析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此,语文教师必须用心感悟、认真思考教育,对教育有自己独到、深刻的认识。

一句话,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文章、思考生活,教师的思维必须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思维的立足点必须要高。

三、深厚的底蕴

语文教学是一门特别讲究语言的艺术,也是一门最能显示教师的知识涵养与文化底蕴的艺术。为了增强自己的底蕴,语文教师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并做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教学中,有些教师很注意学习,底蕴深厚。如有的自觉主动地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行为,并且注重“广博”与“精专”的结合,有目的地去了解历史、哲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有系统地去阅读学习古典诗词,并且对报刊时文经常翻看,在课堂上便能广征博引、举一反三;如有的热爱祖国语言,喜欢积累优美的语言,钻研文字的使用,并且经常练笔写作,具备相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机智,课堂语言规范、简明、优美,有磁性,课堂上便能舌绽莲花、纵横驰骋。

一句话,教师的知识与文化底蕴深厚,课才能上得活泼、有灵性,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他们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四、心中有教材

教材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挖掘有深浅之分,方法有巧拙之别,教授有死活之异。具体说来,备教材要从下面几方面去用力。

首先要选好导入的“点”,即教授新课时,要深入开掘教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用此突破口“钓”住学生的胃口,诱发其想象力、感悟力和思考力;其次要选好深化的“点”,即在导入之后,能够扣住学生的疑点、文章的重点选取数量适中的“点”,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精微处”思考;最后是“连线”,即考虑点与点之间的衔接过渡,力求顺畅、自然、清晰,使学生能有效的接受文章表层与深层的东西。

一句话,只要教师吃透了教材,用活了教材,语文课堂就会活水充盈,学生就会喝到甘甜可口的知识泉水。

五、心中有学生

我们有时可见这样现象,有的教师满腹经纶,知识渊博,功底十分深厚,然而课堂气氛却沉闷压抑,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究其原因,还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真正站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角度来上课,不能浮在表面,高谈阔论,只追求热闹而不注重实效;二是对同学整体上、个体上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要了如指掌,不能僵硬地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去教;三是要注意可接受性这一条原则,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讲得过深或过难;四是注重学生的思维状态,设疑要注重质量,有难度有层级,不能随意而为;五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中的每一处细小的错误,都要让他们认真对待,不能漠然视之。

一句话,只有心里装着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去阅读,去质疑,去分析,才能使学生练就一双慧眼,练出一颗慧心,才能避免出现教师在上面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心如枯井的尴尬局面。

六、心中有技巧

语文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要达到教与学的默契和谐,达到教师、学生、教材的有机统一,课要上得有序、有法、有用。

具体地说,有序即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灵活、集中、合理,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内驱力,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而不是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有法即要娴熟地掌握常用的教学技巧,如导语的设计,如设疑、质疑、释疑的方式,如课堂气氛的调控、课堂节奏的把握等;有用即要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既进入感性化的情绪,又进入理智化的情绪,最终进入满足和觉醒的成功体验状态。

一句话,要创造一个愉悦、宽松的氛围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要善于给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使学生主动自觉得参与到教学的情景之中,最终在知识的积累上得到深化,在能力的形成上得到深化。

第5篇

【论文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的教育发展,体育教育也是如此.本文提出情绪教学模式,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探索一种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完整的、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学模式主要涉及好奇、兴趣,愉快、焦虑这四种情绪要素,主要探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发挥四种情绪要素对认知活动的积极作用,并避免或克服其消极作用。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心理调节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及其相互联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运作过程,也就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有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动力特征的调节(如强度、范围和持续性),情绪调节可帮助人们发挥正情绪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

综合国内外有关实践及我们的认识,我认为确定该模式应有如下教学程序:

(1)师生情绪了解。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三种相关情绪要素状况的了解,主要依据我们编制的兴趣、愉快、焦虑问卷。

(2)制定情绪调节计划。依据课的性质与任务,结合师生双方实际,确定课堂四种相关情绪要素有效调节的策略。

(3)教与学的实施。师生双方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生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进行自主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而体验到成功。

(4)评价与反馈。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以掌握性评价为主,充分运用情绪的强化功能塑造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使用非控制反馈的艺术使学生努力找到提高和进步点。

为有效实施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优化四方面活动,注意对情绪要素的有效调节。

1 优化教学过程的四个方面

(1)优化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绪调节的基石。学生喜欢公正、理解自己、热情、平易近人的教师。中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他们如果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注意、关怀和喜爱,就会感情愉快、充满信心;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对他的注意和关怀,就会感到自己不受教师重视而产生焦虑不满情绪。如果一个学生遭到教师斥责或嫌弃,就会产生自卑或对抗情绪。实践证明,中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如有的学生正是因为不喜欢某教师而对他所讲授的那门课程失去兴趣,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的前提。

(2)优化教学情境。中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各种非智力因素不能健康发展。这使得许多学生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如学习负担过重,个性与兴趣爱好受到压制等等。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导致认知加工水平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通过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使美好的情境刺激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其大脑皮层上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学生每当受到这一类情境刺激时,就会自动去进行与此相关的体育活动,从而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乐之者”与“好之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强学生的趣味性,预防或调节其消极情绪。

(3)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传统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方法的取舍完全决定于教师,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的需要、兴趣、自主选择、创造性,以及个体差异性都被忽视了,也就谈不上学习热情的培养。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良好的情绪状态,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要采取符合学生特征及课程性质的指导性教学方法。

(4)优化教学考评。在情绪调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正负情绪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必须优化考评。为此,教师可按学生能力的高、中、低分组进行考评,增加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使成功者更加努力,失败者也不灰心。当然,教师还应偶尔为学生安排一些失败或较大的困难,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焦虑与紧张。同时,考评的内容也不应仅局限于体育学习方面,也应从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开展考评,可以给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考评,使学生善于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及不足,从而提高成就动机的水平。

2 情绪要素的有效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诱发主要情绪促进效果整合,可选择如下教学策略:

(1)好奇策略: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设置矛盾;呈现新颖、奇特的刺激;变换刺激呈现的方式;变换教学方式、角色交换等。

(2)兴趣调节策略:教学内容与学生积极情绪相一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教师的言语幽默,教学内容、教学事例从学生的切身性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

(3)愉快调节策略:教学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使学生体验成功;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体验成功;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榜样,激发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4)焦虑调节策略:提高任务的难度,限定完成的时间,提高过低焦虑;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降低高焦虑;提供成绩信息,而非评价信息;承认错误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允许犯错误,支持改正错误,强调个别谈话减少公开批评;强调自我比较,减少社会比较;强调组间竞争,减少个人间的竞争;强调努力归因,减少能力归因。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示范一讲解一组织”学生“听一看一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运动项目自身魅力所能引发的良好的学习情绪,因此体育课应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创造适应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情绪环境,努力营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体验。

总的来说,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通过调节课堂中短暂的情景性情绪使学生渐渐形成学习的积极情感。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中,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着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好坏。按照“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技术能力紧密结合,使得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衔接。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力度。首先,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根据其特长,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选择发展的方向,同时加强岗前培训;其次,对在职的专业教师,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加大投入,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三,加大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组织教师到企业见习、邀请企业人员为教师培训等形式,拓宽教师了解职业岗位的渠道,增加教师职业岗位的工作经历。拓宽其专业面,提高其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尽快形成合理的学科带头人梯队;第四,立足岗位培训,把培训与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

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活动

在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上,应当根据专业学习进度、认知规律,逐步有序展开各类实践教学活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并对理论进行实验验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作。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条件设立相应的课程实验。

学生的第一任职需要离不开专业设备的操作技能,在校期间由于时间短、教学装备、场地等条件受限,在其技能培养目标上,应当立足掌握基本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有基础的有必要参加岗位职业技能鉴定。

综合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必须充分利用,对综合实习的内容、程序、组织必须认真设计,让学生通过综合实习能够学会所学专业的设备的综合运用,增强综合素质,更加体验贴近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培养。

三、区分专业分别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手段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手段选择上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对于案例教学、案例分析、模拟训练、仿真训练、实装操作等实践教学手段合理取舍,既做到实践教学有的放矢,也可以缓解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

在综合实习实践教学中应当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平台建设目标应该当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在校学生实习及实训的需要,质量上要保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习质量的稳步提高。

另外要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作为实践教学平台。

五、形成落实保障制度

(一)过程监控制度

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应当体现“以学为主,变教为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思想,实践教学活动要做到“事先准备充分、事后总结充分”。实践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准备充分,确实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利用率,避免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随意性。

由于实践教学活动运用设备频繁、教学场地多,有时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开展,因此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效果,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加强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监督。

实践教学活动,原则上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每一项实践教学活动应当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二)奖惩激励制度

第7篇

>>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优化五年制物流管理高职课程体系与结构的实践性研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 论高师院校教育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 论实践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基于能力主线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 职业学校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手段创新 论新时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 文明的延续性 设计的延续性 吉林省高校滑冰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性探索研究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论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 基于课程延续性的VFP教学改革 文科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浅谈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发展 80例脑出血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实践与体会 刍议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赵灼.《国外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11.36.

[4]宋晓虹.《借鉴英国BTEC探索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新模式》,《企业家天地》2013.11.

[5]张琦.《浅谈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特色及启示》,《科教导刊》2013.11.

[6]DAAD(德国政府对外学术交流中心).Studium in Deutschland:Information far Ausl nder fiber dasStudium an deutschen Faehhochsehulen.B onn:BWB ildung und W issen V erlag und Softw are G m bH.1999.8.

第8篇

关键词 教育叙事 价值体现 辅导员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Value Reflection of Education Narrative in College Counselors' Growth

CHEN Wu[1], XIE Panfeng[2]

([1]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ning, Guangxi 530003;

[2]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2)

Abstract Education narrative education as a research metho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value of education from the body of narrative expounds the narrative in counselor education colleges in the value of the growth reflected from the working level, research ability, and mental ability to regulate three aspects.

Key words education narrative; value reflection; counselors' growth

自丁钢于1999年开始酝酿教育叙事试验,并为此筹划《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辑刊以来,教育叙事成为国内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并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王认为,教育叙事研究特别适合高校辅导员,只要辅导员愿意、用心把每日工作中遇到的事件记录下来,再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分析,就会提高做学生工作的水平,也会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①

1 通过教育叙事提高工作水平

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或解释”。②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既要向大学生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又要指导大学生在形形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中做出正确选择,还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可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一项特殊而复杂的工作,它不同于专业教师的工作,也不同于专职行政人员的工作,它需要辅导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但是,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又限制着辅导员的自身建设和专业发展追求,因而,教育叙事这种“不必进行特殊专门的训练,具有易操作性”③的方法特别适合辅导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借助观察、记录、叙述、反思来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

首先,教育叙事可以帮助辅导员提高反思探究的能力。叙事总是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往往附带着对故事的体会、议论和反思。辅导员在教育叙事过程中,通过对个体自身经历及学生故事的叙述,会对故事的发生、处理、效果等过程进行反思,并重新审视自己,进而对教育事件进行再理解、再探索,发现前所未有的教育意义。这种反思和审视如能通过教育叙事这一渠道得到不间断的坚持,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的反思探究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其次,教育叙事可以帮助辅导员生成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在教育实践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智能品质,教育叙事主要对事件展开描述、解释、让故事弥散出深层的教育意蕴。在这一过程中,叙事主体的教育知识发生了转化,是这种转化带来了教育智慧的沉淀。④教育叙事不仅能提高辅导员个人的叙事能力和反思探究能力,让自己有更多反思本人或他人在教育中出现问题的机会,而且能够通过日积月累形成丰富的灵感资源。教育叙事还有助于挖掘和显现辅导员的隐性知识,只要辅导员坚持每日叙事,时间一长,就会无意中惊奇地发现,一向熟视无堵的教育现象中隐藏着真知,一向很小、很平淡无奇的教育事件却也包含着深意。

第三,教育叙事可以帮助辅导员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教育叙事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如何实施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叙事是一种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详细的说明。对于辅导员而言,叙事研究的依归不是为了炫耀精彩的故事或某种研究成果,而是通过反思日常学生工作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到存在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路径,在下一次碰到同类问题或相同事件时,会改进以往的方式方法,用更成熟、理性的行为处理问题,这就是解决问题水平的提高。

2 通过教育叙事提升科研能力

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要求辅导员要提升科研能力:一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原因。目前,很多高校在辅导员的出路问题上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加之辅导员整体学历、职称较低,部分辅导员甚至在学校没有对应的学科专业平台,而大多高校无论是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还是学科专业的教学条件,都要求具备较高的学位、职称条件,这就意味着辅导员将来无论是往教学方向发展还是往晋升管理干部方向发展,空间都有限。二是队伍建设方向的原因。即使辅导员不考虑其他渠道的发展,但工作能力与水平也要跟上时展的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向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掌握几种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首先,教育叙事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它的研究基础是个体的教育生活故事,它的叙事形式多种多样且易于操作,具有“聚焦于个体经验、用年代学方法表述个体经验、搜集故事、重新讲述故事、编码并确定主题”等为主要特征的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行动方式。⑤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教育事件”和“教育情节”,拥有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肥沃土壤,只要辅导员按照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把看似繁杂琐碎的日常管理变成一种研究并持续开展,就能学会“重新讲述故事并由此逻辑地发现并解释个体经验及其意义的智慧和技术”,⑥掌握用叙事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科研能力,并在研究中获得快乐和成长,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其次,叙事本身就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述方式。个案分析就是一种叙事表达方式,它通过叙述围绕着研究对象的一系列事件所构成的故事,展现出问题、原因、对策和结果,使人们从中得到启发。

再次,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辅导员而言,叙事方法的收集整理资料功能,反思与重组观念功能,及成文的功能往往融合在一起。教育叙事完全可以成为把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相互转换的一座桥梁,辅导员采用教育叙事的形式把工作中值得探讨,反思的问题记录下来,为理论科研提供实证资料和想法。

3 通过教育叙事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研究表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工作负荷重导致工作倦怠和心理疲劳;地位不高导致职业价值感低和心理自卑;发展前景不明导致角色定位模糊和心理焦虑。更为令人堪忧的是,辅导员自身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有效的引导。有研究表明,49.1%的高校辅导员反映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地方倾诉或咨询。⑦这对于辅导员工作压力的释放、工作倦怠感的消除是非常不利的。教育叙事就是一种十分适合辅导员释放压力,增强自身心理调节能力的方式。

首先,教育叙事和叙事心理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处。“叙事心理治疗”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 “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让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咨询师对自我的角色有重新的统整与反思。⑧

其次,在教育叙事过程中,一是辅导员可以通过叙事释放压力,减轻疲劳心理。学生工作的高风险性使辅导员在思想上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辅导员在叙说教育故事的过程中,也是叙说自己经历故事、倾听自己内心的过程,倾听具有心理治疗作用,在叙说和倾听过程中,被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压力得到释放。二是通过叙事认识自我,消除自卑心理。叙事总是与反思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叙说生活(教育)故事的过程中,也就审视了自己,以理想我评判和要求现实我。心理学家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因为,我们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改变对自我的认识,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⑨三是通过叙事促进理解,减少焦虑心理。辅导员焦虑心理的产生既源自发展前景的不明,也源自工作得不到较好的理解。发展前景的问题需要用机制来保障,而理解的问题则需要辅导员对学生管理的过程、情境、话语、体验加以阐释、沟通和反思,使对方能够及时领悟自己的真实想法及思考问题的角度来实现。教育叙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叙说、阐释、沟通和反思的过程,是增进教育理解的过程,包括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两个方面。

实际上,教育叙事本身就可以成为高校辅导员面向学生的工作方法之一,因为,教育叙事为辅导员倾诉和发现自己的声音提供了可能的通道,为工作对象捕捉辅导员的教育理念和观点提供了渠道,为教育事件的双方(甚至多方)的相互理解和对事件处理过程的反思提供了平台,为自己和他人找到事件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路径提供了可能,为自己形成个人对经验的新认识并提升从事学生教育活动的理性从而提高工作实效性提供了方式。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2012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注释

① 给高校辅导员讲教育叙事研究.王博客.2011-07-20.http:///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70169&PostID=34139266)

② 钟乐江,钟发全.在写自己的故事中成长――教育叙事采撷[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2.

③ 李润洲.叙事研究:改进教师的教育生活[J].上海教育,2004(03B):52-53.

④ 谢登斌.教育叙事的价值向度.教育导刊,2006(3):4.

⑤ 傅敏,田慧生.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教育研究,2008(5)总第340期:36-37.

⑥ 傅敏,田慧生.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教育研究,2008(5)总第340期:37.

⑦ 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34.

第9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师;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65-001

随着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的加速推进,特别是喀什地区被国家确立为新疆首个经济特区后,其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一、要加大继续教育扶持力度

调研发现,近五年来,喀什地区76%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地市级培训,14%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仅有10%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说明“国培计划”在新疆喀什地区覆盖率还比较低,中学美术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机会也不多,不利于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为此,喀什地区各级政府要着力从管理层面、教师队伍、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继续教育适当的倾斜照顾,可利用援疆支教的重要契机,可让内地美术教师按每年顶岗喀什地区每乡每校1位美术教师,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解决该地区中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相对较弱的问题。要加大对喀什地区的继续教育财政政策倾斜力度,在政府重点投入美术教育经费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从教育费附加中提一点,学校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等渠道来筹措资金,不断解决喀什地区继续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难题。

二、要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的实践活动

大量的事实说明,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不仅要抓好集中培训,更重要的是引导美术教师通过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教案评比和各类画展、征文研讨等活动,来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并通过对比学习借鉴,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更好地促进美术专业素质提高。调研中发现,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比较少,失去了拓展视野发现差距和学习锻炼的机会,导致有的中学美术教师满足现状,不求进取,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学校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展览,以此来增强教师岗位成才的信心,还可以通过比赛来找出差距,以此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进步的动力,不断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学校要积极为美术教师创造条件,搭好展示的舞台,比如,可以开展“如何拓宽美术视野”、“如何增强美术研究能力”、“如何提高美术素养”等优质课竞赛,还可以组织美术作品展览,既可以展现中学美术教师的成果与风采,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促进中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素质不断提高,从而灵活带动中学美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常态化落实。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