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慧农业建设标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2 16:30: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智慧农业建设标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智慧农业建设标准

第1篇

农、林、牧、渔4大基础农业项目均对智慧农业的发展有自己不同的需求,智慧农业在这4个方向上也各有针对性的发展,其发展潜力巨大[7]。被调研企业和个人对智慧农业大都有初步的了解,有95%的认为智慧化应用在包括流量自动控制水利灌溉、节省水资源、农田精准施肥设备、农用机械远程控制、农用机械工作情况监测等15项中非常有用,彰显了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潜力。

2发展对策

对比国内外智慧农业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我国在智慧农业的发展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更多的是示范工程和项目,还缺少能够形成产业的应用项目。另外,在技术和标准方面,缺少统一的协议和标准。结合调研和国外智慧农业建设情况,对宁波市智慧农业发展提出4个方面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2.1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制定智慧农业政策

2.1.1政府规划制定,相关部门全员参与建设智慧农业建议加强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宏观指导,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研发、转化、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重要问题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强化政府对智慧农业工作的宏观指导,加强部门联动机制。由市发改委牵头,联合财政局、城管局、经信委、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商务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农机站及其他区县有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区划、规划、计划和农业合同“三划一同”的协同创新体系[8]。整合突出问题,减少重复投资。

2.1.2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力度当前在农业产出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市场化运作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政府应用政策和影响2大优势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和长效规划,重点支持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资本积极参与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建设工作。

2.1.3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工作,制定分系统政策建议由市经信委牵头,依据市政府制定智慧城市中的建设宁波农业的政策,会同其他各个市属部门,根据智慧农业系统分工,制定分系统政策和方针。如农业局根据建设计划,针对智慧农业育种/育苗、农业病虫监控等方面内容,制定平台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分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经费等政策。

2.2推进农业信息建设,架构智慧农业系统根据智慧农业的内涵,智慧农业整体架构包括信息采集、数据传输、终端交互和后台系统4大部分[9-10](图1)。搭建农业现场信息采集和控制平台。这个平台涉及农业生产现场中各种信息的采集,以及控制信息的接收和执行。可以通过各类传感设备采集农业现场的各类信息,主要有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如温/湿度,水环境等。搭建广域通信平台。利用有线和无线技术,使智慧农业系统中各个模块、子系统与互联网连接。可以利用互联网“无所不达”的通达性,通过互联网和智慧农业应用进行交互,通过有线和无线技术获取实时信息。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这部分相当于整个智慧农业系统的“大脑”,主要负责整个系统数据的处理,规则的制定,以及整个系统的管理等。该云平台包含的模块很多,不同的应用对模块功能有不同的需求。积极推广便捷终端。用户终端及显示部分是用户与智慧农业业务之间的接口,是用户对智慧农业的实际应用。目前用户访问的硬件设备有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软件主要有基于浏览器访问和基于客户端访问2种。

2.3扶植智慧农业推广,发展产业链式策略尽管采用信息化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从而发展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已成为宁波市乃至全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在技术应用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发展智慧农业仍然面临众多的挑战,主要来自网络、终端、应用以及产业链的各方面。如运营商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各行业以及国家标准的缺乏、对行业的理解能力不深、业务应用简单易用需求和产品的可靠性与实用性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问题。政府应加大扶植智慧农业宣传和推广力度,建议从产品策略、技术策略、平台策略和示范建设这4个方面形成链式的产业策略来建设智慧农业。

2.4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建设智慧技术体系从我国农业智慧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农业生产的水、土、气正在被全面感知,以3G、IPv6为代表的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农业信息感知以无缝、迅捷的方式进行传递,以云计算和云服务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将使得各类农业信息处理更加智慧化[11]。宁波市应在全国农业智慧化的萌芽时期集中力量加强攻关,突破智慧农业核心技术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支持研发符合农业不同应用目标的高可靠、低成本、适合恶劣环境的智慧农业专用传感器,解决智慧农业组织网络和农业智慧化感知节点合理部署等共性问题,同时要建立符合宁波甚至全国农业智慧化的技术体系,为智慧农业技术产品系统集成、批量生产、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4.1搭建智慧网络架构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农业物联网可分成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让物品对话的先决条件,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身份标识、情景信息、音频、视频等数据,实现“物”的识别。传输层具有完成大范围的信息传输与广泛互联的功能,使得物品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通信。处理层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本体、模式识别,预测等智能信息处理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完成物品信息的汇总、协同、共享、互通、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应用层是农业智慧化网络体系中的最高层,是面向终端用户的,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搭建不同的操作平台,促进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2.4.2建立农业信息感知技术体系农业信息感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生产对象个体识别、农业空间信息、动植物生理信息感知等内容。

2.4.3建立农业信息传输技术体系农业信息传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中短距离信息传输,信息采集后长距离信息传输和信息接收后信息传播等部分,大多数的传感网应用仅仅是独立的应用系统,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和交互。所以必须实现融合,打破这种孤立的形态,形成新一代智慧网。信息网应能提供如下管理能力:网络管理、业务管理、移动性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安全性管理、位置服务、认证鉴定、计费能力等[11]。

2.4.4建立农业信息处理技术体系单项信息技术往往不能满足农业和智慧农业的需求,随着数据库、系统模拟、人工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单项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各种信息技术的组合与集成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立农业信息处理技术体系也成为可能。农业信息处理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分为3个层次,即数据层、支撑层和应用服务层。本文来自于《浙江农业科学》杂志。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3小结

第2篇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产业升级;具体应用;展望

智慧农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起步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政府与社会予以关注并加大投入力度,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期,亟须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由于我国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农业生产领域现代信息技术不完善;依靠劳动力和化肥农药来提高农业产量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基于此,在农业领域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我们应以智慧农业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一、何为智慧农业

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与应用过程中催生了新型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是指将物联网感知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智慧农业生产体系依赖于物流网的农业感知技术。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采取各种无线电传感器能够对农业生产现场的温度、光照以及其他生物参数进行监测监控,同时也可以利用视频等方式,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并完成信息采集工作;通过远程监控方式对农业生长环境进行掌握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转化,经过智能管理系统分析,按照植物生长阶段的各项指标要求精准地对农作物进行远程灌溉、远程施肥等等,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同时还可以利用RFID、条码等信息识别技术,对农产品实行全程安全追踪,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其次,智慧农业价值源于大数据农业分析技术。与传统农业分析技术相比,大数据技术更具有统计学优势,能够对农业机械化数据进行优化和分类处理。通过数据分析与业务之间建立起关联性,对于复杂海量数据挖掘和历史数据比对,更为客观的指出事物发展的规律[1]。特别是根据本地气象、作物、土壤、市场等信息统计对比,对于与现代农业相关联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各类智慧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的智慧水平。再次,智慧农业平台构建需依靠云计算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能够实现资源动态化、需求服务自主化和透明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的集约化水平和动态化管理水平。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多级平台系统,涵盖农作物种植、仓储、物流、管理数据等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并按照农业发展需求和规则对储存的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数据平台对农业种植各个环节的数据监控,利用相关数据处理诸如气象数据、灾情预测等问题。最后,智慧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催生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模型,如农业模型和农业知识系统。农业模型以作物科学和农业系统科学作为理论依据,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与环境和经济之间联系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为农作物栽培、产量预测和在线评估等方面提供依据。农业知识系统包含农作物种植参数、农业数据库、农作物指标体系、农业水平评价、农作物长势监测、农业灾害监测分析等等,这些技术可以为农业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服务。

二、智慧农业对农业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2016年国家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将智慧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推动农业技术改革,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坚实基础[2]。同时,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智慧农业的要求,并提出应将发展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产业链升级改造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提升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水平。无论是从国家出台的政策角度看,还是智慧农业在农业产业升级的具体作用看,智慧农业对农业产业升级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智慧农业推动了农业产业改造升级。一是智慧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升级了农业产业领域,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迫使农业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而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智能化管理和作业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在客观上节省人力成本。特别是通过智能化管理,构建环境生理监控和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优化农业生产工艺流程,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规划化管理。为做好有效监督,智慧农业的发展可以构建相应的溯源系统,该系统中详细记录农产品的生产与运输全过程,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认证,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信息流程可追溯。二是智慧农业升级了农业经营领域。智慧农业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打破了传统农业市场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农产品和农资采购的数据实时更新,通过网络途径和平台解决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密切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提升农业生产的针对性,不断优化农产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农产品。特别是一些较大的电商平台也在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建设自营基地或网络平台,初步形成了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品牌化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利用智慧网络打造个性化农产品营销网络,实现定制农业,根据消费者需求专门生产特定农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智慧农业升级了农业服务领域。智慧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对农产品种植实时监控,同时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对气象和灾害进行预警,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解决了“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服务”难问题。特别是对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而言,通过智慧农业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为农业生产者创造更多效益。其次,智慧农业提升了农业产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水平。一是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精细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对象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操作,供给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所需要的养分,既保证了不污染环境,也确保了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在农业生产环境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智慧农业能够提升生产环境标准化水平,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整个农业生产环境符合相应的生产标准。此外,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智能化的操作仪器检测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且没有农药残留[3]。二是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高效化。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企业经营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天气、市场、农作物生长等讯息,更加准确地对农作物进行管理,避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农作物生长破坏,进一步提升了农作物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智能设备应用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问题,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特别是随着农产品电商和农业物联网逐渐完善,能够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通过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够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好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存、销售、服务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合理配置。三是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发展绿色化。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的基本要义,智慧农业在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生态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智慧农业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也不仅仅停留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理念方面,发展智慧农业意味着借助更为科学的手段进行农业生产,进而有效的保护当地的农村生态环境。此外,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系统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监测,对水文、墒情和土壤具体信息情况进行科学整理方便农业决策,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高效化、绿色化水平。

三、当前智慧农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当前国家非常注重智慧农业发展并对智慧农业投入了大量精力出台了相关政策,将发展智慧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农业4.0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信息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在于农业融合过程中对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我们也看到智慧农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和信息化水平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首先,智慧农业开展基础设施滞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释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在机械化和信息化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我国多数农业地区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大型现代化农业设备还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在机械设备和信息化方面表现出的成本较高,虽然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从实际情况看,农民的实际收入并不支持智慧农业所必备的机械设备。特别是当前我国很多农业高科技设备,在缺少国家补贴情况下价格非常高,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承担范围,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慧农业发展。此外,我们也看到当前虽然国家非常注重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单,很多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网络需求,加之信息化成本相对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息化建设,也间接影响了智慧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其次,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还相对匮乏。智慧农业要想在农业领域发挥其应有作用离不开科技人才支持。对于智慧农业而言,不仅需要农业科技人员掌握必备农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这就对从事农业生产者提出了较高要求。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农业生产者都经过职业培训或接受过高等教育。但由于多重因素导致农村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高素质人才现象流失严重。虽然近几年国家也在积极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农村进行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农村与城市在医疗、卫生、教育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很难有高素质人才投身到智慧农业发展之中,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很多农民接受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思想保守,对于互联网出现的很多新兴事物很难消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业升级。最后,智慧农业信息化水平还相对较低。智慧农业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进而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指导农业精细化管理和生产。但当前我国很多地区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还相对较低,对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相关信息收集、传输和整合还没有形成具体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智慧农业数据标准化程度较低,能够覆盖的农业采集范围有限,数据缺乏准确性和客观性,加之数据孤岛的存在,也不利于农业信息有效整合,缺乏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导致智慧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自然环境信息融合不够紧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智慧农业信息掌控者归属不同部门,在现有制度体制下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还缺少平台,造成了大量农业信息资源浪费。同时,我国农业平台建设还相对滞后,虽然信息应用网站和数据分析平台都已建立在能够使用,但采集上来的信息相对较少,分析出来的数据也很难对智慧农业生产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3篇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生产;商洛

一、发展智慧农业的背景

“农业兴则国强”,可见农业兴衰关系到国之根本,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党的十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当前涉农部门及信息化机构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同时,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任务,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展智慧农业,只有在智慧农业的坚实土壤中,才能成就美丽中国梦。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及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同时,智慧农业可以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以及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开始发展智慧农业并出现了许多成功案例,如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打造智慧农业品牌,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出了“大棚管家”等农业智能管理平台,帮助农民实现专业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以信息技术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江苏宜兴市新建镇新建村,“物联网”技术则应用到养殖业领域,蟹农们用手机能随时随地了解养殖塘内的溶氧量、温度、水质等指标参数,并操控自动投喂机按预先设定的间隔时长喂食,智慧农业切切实实为当地的蟹农们“养”起了螃蟹;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启用“3G智慧农业——移动物联网信息化应用平台”,该平台分为3个层次。信息采集层靠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采集信息,信息传输层利用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电脑、手机等终端,信息处理层则将用户的处理指令反馈到大棚中,实现了农业的智慧发展。商洛市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城市,耕地面积刚性减少,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加之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产业化水平低,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问题严重。耕地零散,土地流转难度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这些现状和问题都表明商洛市急需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与智慧农业。笔者结合商洛市地方实际情况,分析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为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洛市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持等原因,智慧农业发展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引导不够

商洛市出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形成和构建了持续加大农业投入的保障机制,为激活生产要素,调动社会主体投入现代农业增添了动力。尤其近几年来,商洛市生态农业发展较快,建立了一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区。然而,商洛市现代农业,尤其是智慧农业的发展却相当滞后,政府缺乏智慧农业发展整体规划方案,缺乏智慧农业发展的鼓励性政策。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

近年来,商洛市不断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断向农村延伸,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条件。但是,商洛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水平仍旧不高。各大运营商的3G、4G无线移动网络在农村仍然不能全覆盖,农民家庭户均拥有的电脑数量仍然不高,农民信息消费支出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同时,智慧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投入不到位。

(三)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与传统农业不同,发展智慧农业亟待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性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民队伍。然而,目前商洛市主要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差,科技创新意识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发展智慧农业所需的信息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农民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也不是很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差,对农民群众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都远远不够。

三、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应对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商洛市地方实际,提出商洛市发展智慧农业的应对策略,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强化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整体规划,以政策杠杆撬动效益农业,明确智慧农业的重要地位、发展重点、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和预期效果。出台推动智慧农业大发展的各种鼓励性政策,并设置专项资金实现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升级,推动智慧农业大发展。

(二)加强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地区通信和网络基础条件,提高电脑的普及率,扩大3G和4G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大智慧农业所需的无线传感器、无线基站和传输设备等硬件设备和软件投入,为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和普及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三)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规范和统一农业信息资源标准,完善涉农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土壤检测体系、土壤分析体系、作物生长监控体系、灌溉监测体系、作物个体生长监控体系、专家分析系统和智能决策等涉农系统,加强本地农业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整理和智能决策,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市、县、镇和社区四级农业生产决策指挥调度中心和农业专家智能决策系统平台,加强农户需求的多样化研究,完善有关农产品生长和流通等数字化模型,实现数据处理与用户群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智慧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四)重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智慧农业就是更好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巨大。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重视农业栽培技术的应用,重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推广,重视网络应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重视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广,加大对农作物监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宣传,真正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智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队伍建设

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民队伍,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人才保障。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和升级现有的村镇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和互联网,建立专门的智慧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点,加大信息投入和服务力度,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科技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提高培训质量,保证信息化农业人才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笔者探讨了商洛市发展智慧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为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加速了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实施,加快了传统农业产业升级,所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对其他地方智慧农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赵建华 刘宁 杨煜琛 单位:1.商洛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 2.商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兴明.党的十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J].南方农业,2013(1):1-4.

[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农业农村有关重大问题研究》编写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农业农村有关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焦泰文.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学习十报告的一点体会[J].政策,2013(1):81-83.

[4]江志峰.智慧农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5]李道亮.物联网与智慧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6]杨大蓉.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4(4):1-2.

[7]刘长文.山东移动打造“智慧农业”探出高效富农之路[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4(4):29-32.

第4篇

《信息化建设》:我们都知道,杭州的农业总产值增长是很迅猛的,而杭州又有很好的互联网产业基础,那么,杭州是如何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其践行互联网+农业有哪些现实基础?

冯莉:是的,近年来杭州市农业总产值一直呈两位数增长,而发展智慧农业主要有两方面的现实基础。

第一是现代农业为智慧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这首先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农业效益提高上。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418.58亿元,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蔬菜、茶叶、果品等十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2.6%;实现农业增加值278.58亿元、增长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23555元、增长11.1%。其次,产业布局集聚,组织程度提升。我局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先后建成365个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基地)、67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650家,带动农户85万户,连接市内外基地564万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60家,其中市级规范化合作社210家,带动农户42.3万户,联结基地95.56万亩,逐步形成了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多种管理和服务模式。再次,产品质量提高,品牌优势显现。近三年,全市共认定无公害基地1403个,规模158.16万亩,年产量120.9万吨;创建浙江名牌农产品46个,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547只;积极推行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市、县级生产示范点240个,形成了生产基地、乡(镇)、县、市四级正向监管、逆向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近三年一直保持在98%以上。最后,基础设施加强,综合实力提升。累计建成市级设施农业园区54个,新建标准大棚和棚架设施栽培面积38.26万亩,设施农业种养比例不断提高,工厂化育秧、粮食机械化烘干、大棚中耕机械、节水灌溉、畜禽养殖温控设施、农产品冷藏保鲜等发展迅速。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42.88万千瓦,与设施农业配套的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率和茶叶炒制机械化率分别达67%和90%。

第二个现实基础是农业物联网应用在为智慧农业发展探路。一方面,农业信息网络一直在不断完善。我市农业部门通过“金农工程”、“数字农业”建设,构建形成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服务的网络窗口持续完善,信息服务范围不断扩展。并先后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数字渔政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外来动物报验及其产品监管系统、“两区一基地”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初步实现农业生产监管的数字化、规范化,有效提高服务的精准化和到位率。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平台的对接,覆盖全市13个区(县、市)的120多家乡镇快速检测站和27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农业物联网应用开始兴起。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有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部分农业设施装备基础好、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主体已主动探索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在提高生产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尝试,如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温室大棚智能化监测和远程控制,生态养殖场的畜禽、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测控制等。

《信息化建设》:最近这几年,杭州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应用,扩大信息消费,并为此于2014年在市委召开的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广泛应用。那么杭州市近期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是否可以请您详诉一下?

冯莉:好的。归纳一下,杭州市农业局在智慧农业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深入调研,找准突破口。我们专门成立了调研组对杭州市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和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赴上海、江苏等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点考察学习,汲取经验,搜索和了解国际国内智慧农业发展和应用情况。在结合我市实际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制定并实施我市智慧农业抓点示范和统筹推进的建设方案。

二是协作科研院校,确立顶层设计。我局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沟通协作,以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共同探讨符合杭州实际的智慧农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为我市智慧农业建设指明方向。

三是搭建市级平台,联通政府与企业。经多次协商,我局与杭州电信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依托云平台建设 “杭州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主要目标为构建一个覆盖市、县(区、市)农业主管部门及重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具备生产管理、预测预报、会商决策、应急处理、公共服务等功能,包含示范应用、决策指挥、信息服务、职能管理、农业数据中心五大子系统。目前该平台总体框架已搭建完成并进入试运行,全市有近30家农业物联网试点应用企业和平台实现对接。

四是启动试点示范。2014年我局从经济作物种植、生态健康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等领域,首批试点建设了3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和8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同时,杭州市财政对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智慧应用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信息化建设》:杭州市在推进智慧农业的建设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第5篇

自从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之后,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宁波又做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宁波不仅在国内率先举办了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还率先提出了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案。

正如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谢月娣所说,“智慧城市”的实质就是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智慧不等于数字化

在中国移动的展厅里,两辆智能汽车身边总是人头攒动。这两辆智能汽车的方向盘边上均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市民可以通过它们获取详尽的生活服务信息。

“信息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信息化的地位将愈来愈重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智博会”开幕式上表示,在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实践路径上,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社会服务、百姓生活的融合,使得城市管理和服务更加便捷、人性化。要高度重视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加强人才培养,注重智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事实上,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大致要经历“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三个阶段,而现在全国很多城市并没有认识到何为“智慧”和如何“智慧”,只是简单地将数字化与智慧城市等同起来,认为技术设备先进即可实现智慧化。

“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谢月娣告诉记者,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5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在宁波,建设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数字公路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能有效缓解“出行难”、“出行堵”等问题;建设远程医疗救助系统、远程医疗电子结算系统等智慧健康保障系统,可让市民看小病不用去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医生。市民从登上公共汽车开始,到便利店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甚至是在餐厅吃饭、书店买书,只要用一张小小的市民卡就能完成所有支付,而这张卡就是中国首张具有金融支付功能的市民卡。

在采访中,宁波海曙区区长吴胜武告诉记者,宁波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通俗版”智慧城市,把智慧城市用建设的内容形象地浓缩为“云、雾、海、河、地、人”六个方面,更直观地解释了智慧城市应该具备的特质:“云”是指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机相结合,应用平台和体系建设带来更强的决策、执行能力;“雾”是指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海”是指要有一个“数据海”;“河”是指“整合”,讲的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更强的协调能力;“地”是指基地,也就是智慧产业基地;“人”是指人的信息和知识获取、利用能力的提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之一,而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是智慧城市根本之所在。

“智慧城市是系统工程,需要高度标准化和系统性。”谢月娣介绍说,宁波成立了国内首个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研究院将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和项目决策咨询等工作,为宁波市委提供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支持。“最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加上一系列规划和纲要的出台,都为宁波智慧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

智慧从顶层设计开始

2010年9月,宁波市出台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将智慧城市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创造宁波新优势的途径。今年6月,《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出台,智慧城市的建设从顶层设计起步。《纲要》将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建设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目标。

“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这意味着我市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谢月娣表示,宁波依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粗放型的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发展的新优势。此外,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也是宁波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宁波要实现从“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的跨越,必须加快建设高度发达的港口物流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港口物流、资金、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综合竞争力。

“建设智慧城市在宁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宁波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并把它列为‘十二五’时期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一。”宁波市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处处长高光耀告诉记者,宁波在全面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并已经着手在杭州湾新区打造全新智慧城市的范本。先行重点推进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智慧社会管理、三网融合、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六项试点工作,稳步扎实有序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宁波还坚持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统筹推进,力求通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来培育发展相关领域的智慧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智慧城市规划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智慧产业”。宁波市的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旨在让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1420亿元,年均增长17%,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谢月娣告诉记者,那时,软件研发推广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等基地建设都将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园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应用为先 落脚民生

“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直本着一个规则:应用为先、产业为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民生。”在采访中,谢月娣告诉记者。

而本次宁波“智博会”也是以“荟萃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宁波市政府共同主办,集中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作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是首届智博会最大的参展商。

在中国联通主题馆里,围绕智慧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几大领域,中国联通以及19家合作伙伴展示了最新开发的应用成果;中国移动则携11家单位共同带来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最新网络技术、“十大应用”及“基地”展示,其中,智慧健康保障作为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先进应用,成为了全场的最大亮点之一;中国电信展厅则分为智慧城市、智慧民生、物联网精品、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农业和天翼展区七大板块,集中展示中国电信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前沿应用和全业务运营的优势,通过中国电信的智慧农业M2M平台,农民可以轻松掌握大棚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从而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生产情况。

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云计算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作为智慧城市的“大脑”,云计算平台能够为城市管理的各个关键领域提供强大的分析处理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智能的管理。宁波的云计算部署也非常强调顶层设计、应用先行,既起到对智慧应用体系的技术支撑作用,也能引领智慧产业的建设。

在宁波,云计算的应用切口是物流。宁波市发改委规划法规政策处处长杨兵杰告诉本报记者,作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物流业在宁波的GDP中占比高达18%,每年创造507亿元的增加值。但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桎梏,宁波物流企业多达5000家,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不到三四家,物流企业也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变。为此,宁波市发改委牵头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总投资为2.5亿元。而在智慧产业基地的部署中,云计算也作为网络数据基地的重要一极,被列入智慧服务业推广基地。

为了寻求智慧产业合作、扩大交流,在智博会期间,浙江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还签订了共同推进“两化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战略合作协议,宁波市与曙光计算机的云计算中心项目、浪潮集团在宁波的云计算中心项目、万国数据在杭州湾新区的数据中心项目等10多个总额逾60亿元项目也将签约,合作内容涉及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

在智博会展览场馆,浪潮展示了由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海OS操作系统等云计算核心装备构成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由政务云、医疗卫生云、药品安全云、食品安全云、水利云组成的“智慧政府”系列行业云解决方案,以及能够构建完善三网融合应用的“媒体云”和能够实现更加敏捷高效管理的“企业云”。

城市档案

宁波:智慧城市国家综合试点城市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宁波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达760.57万,该市是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同时,宁波也是浙江省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2010年宁波市实现GDP 5125.8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66元,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宁波市分别被定义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宁波物流业十分发达,宁波港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9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宁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第6篇

关键词 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规划构思;空间布局;发展措施;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75-01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示范引领、改革创新”为主线,高举现代农业旗帜,坚持现代农业示范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加强科技创新,突出示范推广,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特色产业,呈现出示范引领能力持续增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成立商水县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1 规划构思

力求充分体现国家设立示范区的目的,突出“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四大功能,把商水县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成国家最先进的示范基地。功能结构按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为特征和用地条件,合理确定不同功能园区的用地范围。用地布局规划中充分考虑不同地段的自然生态条件,追求人工建设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2 空间布局

以汤庄乡1 333.33 hm2高效示范园区和水上邓城为重点划分成以下园区。

2.1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以商水硕博果业、顺吉农业、周口招宝刘老根休闲生态农庄为基A,继续引进若干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生态良性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引领、促进商水县、周口市及河南省的现代农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把现代的高新技术集开发区于一体,综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集约化、简便化、信息化,把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加速现代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建成周口市唯一、河南省超前、国家一流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结合现有的高新农业技术参数,试验遴选出适合本区的精良品种及肥水一体化、植保信息化、质量标准化技术,通过开发区引领商水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中,周口招宝刘老根休闲生态农庄项目不仅产供销一体化,而且把自己生产的大量绿色、特色养殖、种植产品进行加工,开发成特色餐饮、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就地销售各种农产品,创造出比以往传统的养殖业、种植业高出许多倍的经济效益[1-2]。

2.2 高新技术展示区

以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及华中农大等相关研究机构的高技术成果为依托,以智能温室为平台,展示先进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

3 发展措施

3.1 构建智慧农业平台

通过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加速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实现农业的精准化、标准化和简便化。开发区建立生产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环境控制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数据分析及数据模型、远程专家诊断系统、生产追溯系统、电子商务体系等,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与市场接轨,使商水县农业快速走向国际化道路。近年来商水县高度重视智慧农业的发展,以商水县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为载体,特邀北京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安徽朗坤集团和商水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近2 700 m2的商水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服务中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土地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依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指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开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向专家咨询,开展网上交易,实现利益最大化。服务中心的建立是商水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亮点,为商水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尽快探索一条既能保障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又能富民强县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3-4]。

商水县智慧农业项目2014年启动,开始建设商水县级农业大数据平台,2015年农业部发文全国推广和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商水县智慧农业包含农牧人商城、土银网、物联网、农创空间等。2015年12月,商水县智慧农业亮相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马化腾等互联网界“大佬”也饶有兴趣地到展位参观。商水县发展智慧农业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新华社等央媒也给予了重点报道。2016年1月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国际食品安全年会上,商水县十大名优特农副产品正式亮相,开始利用互联网和大型国内会议的平台把产品推广向全国乃至全球。2016年,商水县智慧农业项目搭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列车,遇到了国家发展“互联网+”的历史机遇,国家重点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土地确权登记,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等,商水县把“互联网+”落到实处,让130万老百姓得到实惠,为商水县在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的彻底脱贫助一臂之力。县委县政府亲自抓“互联网+”,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新的国家战略。通过智慧农业的发展,解决了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实现提出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农业”在商水县这个试验田结出硕果。

3.2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落地

商水县智慧农业搭建的土银网、农牧人、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商水农业基金,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了基础,尤其在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创业创新,掀起一场县域互联网农业双创。

商水县计划在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大楼建设“互联网农业孵化器”,申报“国家互联网农业创业基地”,在2015年建设农创空间的基础上,向全国招募互联网农业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器。举办“第一届商水县优秀青年互联网农业创业大赛”,以在商水县的文化科技青年人才为主,号召从商水县走出去的青年才俊返乡创业,也吸引全国各地优秀青年人才到商水县实现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创业。县政府给大赛设立奖金、颁发获奖荣誉证书,孵化器内提供免费办公室、风险投资基金入股支持和创业导师服务,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提供品牌策划和推广方面的支持,农牧人商水商城提供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平台。

通过创业大赛,遴选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为商水县农产品的品牌化、产业化提供推动力,通过这些团队的运作,更好地把商水县的产品通过农牧人等互联网平台推向全国消费者,卖一个好价钱,带动农民致富。这些未来的青年企业家会是未来带动商水县农民致富,发展智慧农业的主要力量。

4 参考文献

[1] 史鹏举.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参观学习与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6):12-13.

[2] 史延春.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循环农业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10(9):57-58.

第7篇

 

 

一、花乡智慧旅游建设的路径分析

 

旅游业虽是花乡重点扶持的产业,但花乡并没有充分调动资源发展智慧旅游业,本文根据花乡的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了六条智慧旅游建设的路径。

 

(一)周边服务智慧化

 

周边是指景区的周围,周边服务的智慧化也会带动游客的热情,吸引更多的游客。周边服务的智慧化包括周边酒店的智慧化、交通的智慧化、旅行社的智慧化、购物的智慧化等。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智慧旅游,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周边服务的智慧化就是基于游客体验的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世界公园的周边有公交站点,但智慧酒店、智慧旅社、和智慧购物等都相对欠缺。其他旅游景点也都是这种情况。

 

(二)智慧景区的建设

 

花乡的旅游景点普遍缺乏智慧系统的建设,据调查很大原因是花乡大部分的旅游产业都隶属于北京花木集团,也就是说这些产业的建设、管理都是由花木集团承接的。智慧景区的建设也要依靠花木集团的改革。

 

智慧景区包括智慧风景名胜类、智慧博物馆类和智慧文物保护类。这三类智慧景区花乡都可以建设,插花博物馆是即将建成的博物馆,还有北京汽车博物馆应该考虑建成智慧博物馆;世界公园等应该建设为智慧风景名胜;大葆台西汉墓应建设成为智慧文物保护区。

 

(三)开发APP智能终端、建立微信公众号

 

调查发现花乡在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上尤为欠缺。花乡虽不像河南省洛阳市是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但花乡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花乡花卉市场被命名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花乡的花卉登上了北京奥运会、深圳大运会的颁奖台。花乡花卉的质量不比洛阳牡丹差,且品种多样,而洛阳牡丹节惊动全国,花乡花卉只留名北京。花乡应以洛阳或其他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建设为模板,结合自己的优势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手机APP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1、APP智能终端

 

如今的用户对智能终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移动终端应用市场也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喜欢轻装出行,所以智能终端的开发无疑是获得广大市场的明智之举。

 

系统的界面主要显示各种功能的按钮,包含景点、线路、美食、酒店、门票、购物、娱乐和个人中心等。比如其中的电子门票功能的使用就可以为用户和景区工作人员提供很大的方便性。游客想要购票时首先进入手机或平板APP智能终端,点击购票按钮,接着界面就会显示可以选购的门票,可以选择套票或者单个旅游目的地的门票,接着填写订单信息,完成网上支付,手机就会接收到二维码或门票序号的信息,按时出示信息就可以直接进入景区了。

 

2、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

 

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一样。我认为微信公众号比APP终端更加方便,因为社交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更多的用户微信、QQ等社交平台每天都是运行着的,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在微信公众号上查路线、找旅店、订餐、购票、扫二维码了解花卉信息等那么大部分人就不再需要APP终端。花乡可参考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洛阳市的微信公众号“洛阳旅游”,现已建设的十分成熟,可以说去洛阳旅游,只关注“洛阳旅游”这个公众号即可。而花乡有关旅游互联网平台只有微信公众号“北京花乡花卉”,菜单栏有花卉养殖、图片欣赏和行业动态,只有“图片欣赏”有一个子菜单“多肉植物”。可见其应用性不强。

 

(四)一村一景,联动开放

 

坚持“一村一景”避免“千村一面”。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花卉是花乡的重点产业,世界公园、世界花卉大观园都是国家4A级景区,都是要重点扶持发展的旅游业,但是各自要有各自的主题和品牌。花香还有不少的郊野公园,榆树庄村的榆树庄郊野公园、六圈村的御康郊野公园、看丹村的看丹公园、新发地村的海子公园等几乎每个村都有某个产业或公园,那么要想发展起来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一村一景”的局面。联动开放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整合各村的资源,对花乡各村开放数据有利于对各村资源的调配,也有助于各村进行沟通,共同谋划花乡的发展之路。

 

(五)开发工业、农业智慧旅游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消费者或用户的体验,那么在这个新的形势下,花乡应该抓住机遇,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农业、工业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响应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政策。

 

中国的工业旅游起步较晚,目前首钢、燕京啤酒、海尔集团的工业旅游项目都已开展的如火如荼,这种模式使得工业企业在盈利的前提下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还节省了做广告的费用。其实工业、农业的智慧旅游模式在技术上和景区旅游业使用的技术是一样的,关键是怎么设计旅游模式,在推销了自己的工业、农业产品、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同时让游客体验的满意度最大化,这也需要“智慧”的技术支撑。

 

(六)依靠顶层设计和万众创新,打造花乡特色

 

1、顶层设计

 

在对羊坊村的访谈中,政府人员也表示花乡建设的重点是打响自己的品牌,让花乡走出北京,享誉全国,面向国际。这就需要顶层设计。花乡要发展智慧旅游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一是花乡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好对智慧旅游建设的资金支持,申请更多的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引进相关人才或与高校合作,重技术的同时做好管理;二是国家应给花乡建设更多的支持,让“中国花木之乡”走向国际。

 

2、万众创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人都是建设的参与者。如腾讯的泛娱乐战略,发展粉丝经济,创作了手游、电影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核心理念也就是“开放”。腾讯CEO说马化腾说我们把半条命都交给合作伙伴了,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生态。腾讯希望把开放平台打造成最大、最成功的全要素重创孵化平台,成为最好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社会价值创新平台、社会责任平台[2]。花乡也是需要这样做,产业转型升级现在处于国家的“风口”,每个人都看得到风口,但政府不必挤上去,政府要做的是给这个风口搭个梯子或者提供其他的便于人们去往风口或在风口停留、观测、创造等的工具,简而言之花乡需要一个支持“万众创新”的开放的平台。

 

二、花乡智慧旅游建设的SWOT分析

 

三、花乡智慧旅游建设对政策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建设

 

花乡智慧旅游建设的不足根本原因还是政府的不够重视,智慧旅游的建设是融合了新型城镇化、非首都功能疏解、互联网+等国家一系列政策方针的举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强化花乡智慧旅游运营管理创新与政策制度保障

 

第一,成立专业化的智慧旅游运营管理部门,推动乡村旅游运营管理创新。第二,制定有关投资、财政、金融、税费、土地等激励性的优惠政策,通过出台这些政策以降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的成本与风险,鼓励和吸引农民和有关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第三,约束性法规与制度包括有关标准以及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条例,通过这些标准和制度的研制与颁布,以规范乡村旅游中游览、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有关服务,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第四,建设支持“万众创新”的开放性平台,保障人人可以参与创新。

 

(三)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就是保证各个工作的协调发展,坚持十三五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时刻明确智慧旅游建设的目的是花乡的整体性发展。

 

(四)开发独具特色的花乡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987年5月,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本乡花卉的知名度,经市区批准,由黄土岗乡改名为花乡。可见花乡早就想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那么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花乡未来的发展应该以花卉为主,不是花卉的种植而是观赏,是发展旅游观光业。加之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背景,旅游业要和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才会有较好的前景,也就是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结合。所以发展智慧旅游业是必然趋势。

 

四、结论

 

根据花乡智慧旅游建设的SWOT分析,可见目前花乡智慧旅游发展劣势较多,但是机遇和挑战也很多,花乡目前就是要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大背景所带来的机遇,迎接挑战,逐步完成智慧旅游的建设,创建花乡特色和品牌。花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开发出移动APP终端或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把花乡的品牌推广出去。还有很多具体的技术层面还需要相关技术研发人才的支持。未来花乡的智慧旅游建设还可以考虑结合中国老龄化问题,公园周边建设老人社区或别墅区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宽带中国;智慧农业;4G 光纤;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100

1 国家启动了“宽带中国”战略

2013年8月,国家正式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1号),标志着“宽带中国”项目的正式启动。该项目要求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第3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比例达到95%,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机构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宽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 吉林省政府启动智慧农业建设

吉林省政府规划设计了吉林省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建设生态型、智慧型、效益型、特色型、开放型、安全型等“六型农业”,并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建设吉林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心)、四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12316/12582三农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推进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融合,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到2016年,物联网技术在部分产业的生产和加工领域示范应用,实现生产者、技术专家与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生产节本降耗和增产增效;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农资下乡”覆盖全省,“农产品进城”走向国内大中城市,有效解决卖难买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三网”为载体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有效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3 方案实施规划

建设一套吉林省智慧农业专用的宽带网络,为吉林省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提供宽带网络基础环境,为广大农村基层用户和生产主体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将智慧农业的成果和最新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加快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和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到田间地头。在农业生产上,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提供科学化决策、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在农村生活上,为广大农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使其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成果。

4 建设意义

以宽带接入,网速提升为基础而建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必将在促进吉林省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业经营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4.1 必将促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2 将利用快速发展起来的网络

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的农村经营主体,走合作化道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4.3 应用农产品溯源和物联网技术监管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精准化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4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

用信息化手段普及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贡献率。

4.5 可促进农村文明生活、科学消费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同质享受城市现代文明成果。

4.6 方便农民生活

让农民不出村、甚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网上办事、充值缴费、就医求学、求职就业、供求对接等服务,享受到宽带接入、网络畅通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4.7 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促进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方式转变,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5 实施方案

5.1 项目目标及主要内容

到2015年末实现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四个产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在示范点宽带网络实现100%覆盖;选取部分县区,重点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实现农村家庭宽带网络100%覆盖,网络带宽具备4M接入能力。

5.2 进行宽带升级改造

5.2.1 农村用户宽带:单点通过光纤及无线方式接入

在覆盖村通过基站PTN设备将宽带上网业务数据汇聚到各地市核心网CMNET路由器上,带宽设置不低于4M。各地市接入点IP地址规划及带宽由各地市网络部门及设计单位自行分配决定。

5.2.2 物联网数据采集点:单点通过光纤方式接入

光纤部分在接入点新增接入层PTN设备1台,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采用无线4G方式的接入点,新增4GLTE-CPE一端,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5.2.3 信息服务站:单点通过光纤及无线方式接入。

省级节点新增汇聚PTN传输设备1端,与各信息服务站侧路由器相连,用于汇聚各村信息服务站上传业务,汇聚接口带宽拟为100M,

5.3 推广智慧农业产业物联网应用

要推进物联网在智慧农业建设中的应用。物联网数据采集点是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建设的核心,通过在玉米产业的大田,水稻产业的大田、育秧大棚、加工厂,设施蔬菜产业的温室大棚、加工车间和人参产业的种植基地、加工车间等布设多套物联网传感器和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将实时的环境数据传输至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处理,通过与产业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生成数据分析报告,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预警预报、决策指导、生产管理和信息查询等相关服务。

5.4 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

农业信息服务站主要承担着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便民服务三方面的任务。在电子商务服务方面,信息服务站负责帮助周边村民利用省农委电子商务平台推荐审核的农资产品、生活日用品的直购、推广、宣传工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开展网上直销;负责在平台直购的农资和日用品由网店到农户的物流配送工作。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服务站主要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供求、农业技术、价格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省平台,积极为当地农民开展动植物远程视频诊疗咨询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平台应用、易农宝APP手机应用、易农宝PC应用、物联网平台应用;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应用网络平台、12582语音平台、短信平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免费帮助农民查询和各类需求信息。在便民服务方面,服务站可进行移动冲值缴费、小额提现业务、保险业务、医疗服务平台就诊预约等便民应用。

5.5 技术路线

对于覆盖半径超过500m的行政村,可在村中适合位置增设品接杆,补充覆盖。品接杆的位置可考虑选在铁塔400m距离左右,缩小信号边缘范围,铁塔AP覆盖区域的优质覆盖。铁塔与品接杆间可根据实际条件,采取MESH无线回传、光缆等多种的方式灵活连接。

5.6 通信运营商网络承建内容设想

提升全省农村地区宽带接入能力,探索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在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完成对下属行政村的宽带网络建设,实现100%全面覆盖,以及智慧农业项目中涉及到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物联网数据采集点的网络建设、升级改造。

各行政村、各村信息服务站及各物联网监控点根据当地传输网络情况,采用光纤+无线方式实现,具体方案如下:

采用光纤接入方式的接入点新增接入层PTN设备,通过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用以提供宽带上网业务,带宽为4M;另通过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信息服务站服务器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采用无线4G方式的接入点,新增4GLTE-CPE一端,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用以提供宽带上网业务,带宽为4M;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信息服务站服务器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网络拓扑图如下:

其他注意事项:

4GLTECPE使用依据为接入点附近已有4G信号覆盖,若无,则需考虑采用光纤方式连接。

各地市设计院根据本网络拓扑图及当地用户需求(有线、无线方式)进行本地接入点传输设计。

为了减少对公网IP地址的消耗,可采用私网IP,在地市CMNET上做NET映射,需确保客户接入点内每端路由器IP地址要固定。

6 结束语

通过吉林省智慧农业宽带网络建设,一是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示范县内重点进行网络升级改造,提高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建成覆盖全省重点县(市、区)农村和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产业生产基地全覆盖的宽带基础网络;二是积极推广宽带信息服务应用,利用智慧农业的产业物联网技术服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和12582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对农村技术指导和农业信息服务。以宽带接入,网速提升为基础而建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必将在促进吉林省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业经营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 经济纵横, 2004(2).

[2] 吉林省农委立足智慧农业建设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EB/OL].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2014-06-04.

[3]伍玲.试论农业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与开发[J].情报科学,2004(2).

第9篇

智慧校园“智慧”何在?我利用网络查阅了“智慧”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很显然,智慧是指人所拥有的一种创新创造的能力。我认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提升校园中人的智慧,实现人的智慧发展。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和思考,我有了以下三点认识。

其一,人类正在由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迈入智慧时代。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琳曾在文章中写道:“智慧时代是人类正在迈入的时代,信息时代是智慧时代的子集,智慧时代将是漫长的历史,如果将智慧时代比作多幕话剧,那么信息时代只是该话剧中的序幕。所以应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在正在步入智慧时代。”我认为该观点是有道理的,信息时代特别强调信息的作用,但信息不一定是知识,海量的信息经过筛选、重构、积淀等被转化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知识动力,知识只有不断增长才能提升人类的智慧水平。

正如智慧时代刚刚拉开序幕一样,智慧校园也刚刚起步,将伴随着智慧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其二,运用智能化工具和软件是校园的“智慧”表现。

智慧的核心在于创新创造,智能化的工具和软件正是信息时代人类智慧发展的成果。当下,各类机器人不断涌现,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机器人的出现,为人类带来许多便利,并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难以想象的高超服务。更让人惊喜的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机器人已经问世。深度学习技术是对人脑的一种模拟,用多层神经元构成的计算机神经网络,它可以搜集信息,并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产生相应的行为。深度学习还和增强学习相结合,正深刻地改变着机器人领域。轰动全球的“阿尔法狗”就是增强学习的产物,它依据跟棋手下棋或跟自己对弈的输赢情况,自主学习并摸索出更优的下棋策略。

所以说,我认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智能化工具和软件让校园有“真正智慧”的表现。

其三,智慧校园应该为培养人的智慧发展创设优良生态。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学校是一个微生态教育系统,要使学校焕发生命活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和状态,整合和协调学校内部各种资源、环境和关系,使之达到最优的状态。智慧校园是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正如IBM公司提出的Smarter Planet,即更透彻地感知、全方位地联通、高度的智能化。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