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30: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校信息化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社会生活带来丰厚的回报。计算机自应用以来,在各个领域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计算机引领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进步丰富了计算机的使用功能。档案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中的主要工作,档案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学校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档案信息化有利于学校档案信息的全面记录。学校档案受教学活动的影响,档案管理中,需要处理很多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视频影响等材料。信息化管理中将纸质材料与电子版材料统一起来,使查阅者在寻找资料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所需的资料。信息化系统存储范围大、处理迅速、保存时间长,这样就会给档案资料更加稳定的保存状态。
(二)档案信息化有利于培养学校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人才。学校档案工作在当前的很多学校中,都是由教师或者职工来担任,档案工作实际上是一项专业性质很强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不到位、不均衡,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学习,才能够掌握档案管理的方法,这就会从专业学习方面硬性的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学校快速建立档案服务“绿色窗口”。学校档案管理的传统方法就是运用信息检索的方式,进行资料查询,这样不仅不准确,而且经常会耽误查阅者和工作者大量的时间,查阅效率很低。信息化管理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档案查询系统,通过输入一定的提示字母,就能够按照系统中设置的专业分类,迅速找到所要查找的信息。根据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建立档案查阅的绿色窗口,使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都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
三、学校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式
(一)增加基础设备,提供信息化管理的硬件配备。学校档案管理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是档案管理的升级,也是学校管理方式的发展。实现信息化管理要从基础做起,要以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双重进步作为衡量标准。信息化管理不是单纯的计算机管理,而是将学校档案管理纳入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从根本上更新档案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以计算机设备为基础条件,以计算机系统为操作平台。这样就要学校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实,要投入必要的基础设备,增加计算机设备的规模和层次,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设计管理系统要以学校的实际工作为蓝本,建立学校档案管理的特殊化要求。
(二)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强化档案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的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学校要根据自身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符合需要的档案管理办法,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的流程和技术规范,制定一定的安全措施,对档案的浏览权限要有明确的规定,防止档案信息泄露,避免档案工作方式不当带来的损害。档案管理体系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给予协助,在档案的使用过程和归档工作上,严格执行规定,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提高管理效率。档案管理要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的完整是重要条件。
(三)提高档案人员管理技能,加强专业性培训。档案工作是为学校建设服务的,因此,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就是能够为学校提供更直接、更简捷的服务。信息化档案管理依托于现代化的技术,而档案管理工作中,人为操作还是占据主导地位。提高档案人员的管理技能,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学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档案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水平,同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维持在规范运行的模式中。
四、结语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地位不断加重,每年为社会各个岗位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教学管理工作繁重复杂。针对现状,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方针政策,中职学校需全面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向校园网络建设投入精力与资金,在学校本身特色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自己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把各项教学工作事宜合理高效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突破。
[关键词]
信息化;职业教育;中职学校;教学管理;高效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
全球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2012年3月,经国务院研究决定,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至2020年,我国各级各类院校要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中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和任务,构建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可供人人平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显著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发展的水平。《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还明确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任务。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规划》要求:大力推进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二、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职学校的办校规模与日俱增,师资力量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一些学校甚至需要划分成若干校区分片管理。在这种趋势下,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需要及时、有效地沟通与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然而,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仍然循规蹈矩、手段单一、方式低效。信息滞后、流通不畅,管理散乱、低效,师生严重缺乏交流,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离等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纸质媒介依然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载体,既不便于传输,又不便于储存。邮件、qq等简单信息化手段并不能有力承担起学校教学管理的所有工作。中职学校不仅肩负着学历教育的任务,而且承担着社会职业技能培养的责任。面对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其曾经的教学管理思路与方式已然无法充分满足当今学校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以及家长的殷切期望。解决这些问题,中职学校必须尽快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新环境,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针对教学目标和任务,高效管理,有效教学,减轻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机体,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三、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1.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务系统,高效管理
中职学校教务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教务管理是否系统、科学、有序、高效,是教学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打破传统以人为主的管理方法,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把学籍管理、代课教师管理、课时调配、考试、登分、见实习等重要工作有机统一起来,采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式,各项工作并行有序进行,实现不受时间、地点、人力等因素干扰的高效科学管理。
2.搭建高速的三方沟通桥梁,实时沟通
中职学校发展到今天,随着规模的扩大,学校、学生、就业单位三方的沟通渠道已经成为一大瓶颈。学校不了解社会真正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学生不了解就业单位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就业单位不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因而,导致学校教学单一化、模式化、过时化,学生见实习盲目化、形式化,就业单位用人过于务实化、简单化。建立教学信息化系统,为学校、学生、就业单位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拉近三方之间的距离,为毕业生进入社会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3.建造庞大的教学数据库,有效分析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而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经常与教育工作者擦肩而过。纸质媒介自始至终一直都是学校各类信息的载体,但其存储量有限、不易大量快速传播的缺点较为突出。建立教学信息系统的背后支柱,就是建造一个庞大的教学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最大意义。这个数据库不仅能长期存储大量教学信息,而且能自动进行科学有效分析,清晰地反馈给使用者,同时还能随时调出历史数据使用。
四、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1.数据性
数据性是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最显著特点。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数据进行分类、编辑、加工、输入、输出、传递。教学管理内容以数据为载体进行高效工作,不仅省时、省力、省心,而且可随时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2.系统性
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繁杂,易混乱出错。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分层、分级、分项,让互不干涉的子系统并行管理,在庞大数据库的支撑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论从全局出发,还是聚焦某一个工作节点,都可以高质量地处理,逻辑性强,不易出错。
3.及时性
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及时性特点,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教师的上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各种工作的进行情况,动态监控,高效管理。通过系统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节省了大量时间。
4.互动性
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在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同时承担起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过权限的划分,三者统一平台,互相合作交流,克服了传统交流方式的瓶颈,拓宽了交流渠道,拉近了彼此距离,使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地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在校任务。
5.存储性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丰富,考试形式众多,学生学习内容多、任务重。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长期存储,并能随时根据学校需要调出使用,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
五、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结构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统一注册登录后方可使用,主要分成三大板块:工作管理系统、交流平台、数据库。
(1)工作管理系统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八个子系统:教务管理:常规工作管理。如:课程表设置、调课、教师签到等。教学文件管理:各类教学文件管理。如:组织活动的红头文件等。教学科研管理:各类课题研究管理。如:省级、市级相关课题等。师生信息管理:教师和学生信息管理。如:教师职称信和学生学籍信息等。招生就业管理:学校招生和毕业生招聘管理。如:招生宣传和招聘会等。学生见实习管理:学生到对口单位见实习管理。如:幼师生幼儿园见实习等。学生培训管理:学校开展的各项培训课程管理。如:普通话等。数据统计分析:每一个子系统针对工作所涉及到的人物进行开放,其余人员无权利进入。管理者、教师、学生、就业单位可根据系统对自己权限的设置操作。每一个子系统都根据学校自己的工作特点设计,简单清晰易懂,操作方便。
(2)交流平台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办学特色设置四个入口,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就业单位。系统为这四个学校主要角色提供了交流平台,可实现四方之间交流有关教学、招生就业等信息。
(3)数据库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背后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所有子系统以及交流平台上传递的信息都将通过此数据库存储、验证、分析。
2.系统服务
用户通过计算机注册登录教学管理系统,选择自己需要的子系统进入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服务流程:①可输入相关词汇进行查询,系统通过数据库搜索后反馈给用户。②在权限范围内,对相关工作信息进行编辑、修改,系统验证无误后提交给数据库存储。③可选择系统内所需信息查看,在权限范围内进行下载或打印。
六、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1.转变学校管理文化理念
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改革是必然的,改革的核心不是财力、物力、人力,而是整个学校文化理念的转变。打破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开放思维,打开学校大门,吸纳引领社会的新鲜理念,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这三个重要角色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与吸收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执行力的大小。只有整个学校都能体验到信息化管理的优点,并且真正深入人心,才能改革成功。学校管理文化理念不转变,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建议学校应该组织领导、相关教学管理负责人等多去一些成功运用信息化管理的中职学校,甚至高校进行参观考察,亲自体验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管理。
2.转变传统工作习惯方式
国外学校已经普及教学信息化管理,许多留学生回国后反应,国外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既高效快捷又特别人性化。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已经开始走向信息化管理,而中职学校普遍还在走着传统的道路,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十年前差别不大,缺乏创新,缺乏改进,不愿花费精力去改革、尝试新的东西,因为这些已经成为了工作习惯,尤其对于资历老的领导和教师来说。“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改变一种习惯最重要的是主动尝试、主动体验、主动改变。因此,建议学校利用自己现有条件,先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某一项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传统方式,并在工作中进行对比,逐渐养成信息化管理的习惯。
3.健全学校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
配备管理系统所需的学校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是教学信息化管理全面开展的最基本条件。转变学校资金使用方向,加大学校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的投入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没有足够的计算机硬件和全校覆盖的高速网络,建立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无从谈起。依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职业学校提出的任务要求,中职学校后勤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在健全学校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上加大力度,为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夯实基础。
4.普及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操作知识
教学信息化系统虽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改变一个学校的工作理念、工作习惯、工作环境,但是信息化系统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对信息系统的熟悉并能高效无误操作。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让教职员工及学生熟练掌握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操作知识与方法。只有学校所有角色都把系统运用得得心应手,才能真正把信息化管理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不然会适得其反,更加排斥信息化管理。
作者:贾宇 单位:太原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严成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4.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校园网络
1前言
自二十一世纪起,教育信息化发展日益迅猛,进而在国内外掀起一片浪潮。尽管我信息化教育由九十年代初至目前为止,其发展史仅有短短十多年,然而,却获得了不菲的成效。根据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史可知,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1)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期;(2)计算机辅助学习时期;(3)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时期;(4)信息化技术为学校管理所应用,计算机指导学校管理,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所有管理当中。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为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思维以及学习方式造成空前的冲击,既要求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又将对学校的要求提高,促进教育实现信息化管理,中职学校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就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1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我国中职教育在历经十来年的现代化建设后,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获得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因为各种因素所影响,尤其是欠缺一定的资源环境及政策支撑,比起高校或中学,在信息化发展程度方面,中职学校明显要落后许多。2.2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2.2.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因为无法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问题,导致在信息化建设期间,中职学校大多针对硬件进行建设,而忽略了软件建设,又或者是没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成果。2.2.2对中职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够中职学校面临着严重缺少基础设备,且信息化建设失衡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投入力度较弱,与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进而使其难以利用信息的基础设施共享信息资源。2.2.3缺乏信息化人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但存在设备落后的现象,并且相关的信息化人才明显不足,学校在实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无法针对人才展开科学管理,进而使信息化应用及管理均无法获得预期成效。2.2.4缺乏适宜的应用软件和教育信息资源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教育信息资源是其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重点所在,其建设将使进行信息化教学及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受到一定和阻滞。由于信息技术及网络应用发展越来越快,不管是由其载体、内容、数量方面,或是由其存储、提取及传递等方面对教育资源的要求都相应提高许多。
3完善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积极探索实践,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1)无论是教务或是行政均实行信息化管理。无论是教学或是行政管理,其相关的管理软件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务的日常工作中统统实现网上办公,如排课、课程安排表、学生选课及管理学籍等等。而行政公告、信息、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等所有工作一概利用校内网络系统完成,推广无纸化办公,降低工作压力,促进工作效率更加高效,降低许多人力和物力。(2)对学生进行网络化管理。作为中职学生,其需要要校外接受较长时间的实训,若按传统手段管理这些学生,无疑会在管理上形成不少漏洞。但是,凭借外部网络的信息沟通,如电子邮件、聊天室及论坛等相关功能则可以及时掌握学校信息,提高学校对实训学生的管理力度。(3)对图书馆及食堂等后勤服务进行电子化管理。在信息技术建设当中,尽管图书馆及食堂后勤等服务所引进的管理软件各不相同,然而,凭借校内网络的系统优势,二者共同使用相同的数据库,促进电子“一卡通”管理,无论是借书或是就餐,都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一定的便利。同时,凭借对外网站及校内同网的系统优势,图书馆全面应用网络服务。3.2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发展规划必须由全局的角度出发,通过发展的视角去探讨信息化建设。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规划和自身现状,中职学校应对自己今后的发展空间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加以考虑,进而编制出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执行策略,邀请各地信息化建设的有关单位针对规划给予科学指导,同时,在建设信息化期间,需要参考当前的困难对方案作出适当调整和优化。3.3健全信息化人才管理制度中职学校要使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依据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其应当针对信息化人才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师资的建设力度。第一,为了有效吸纳到更多的信息化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应当制定可行的人才方案,并巩固师资团队。第二,针对信息化管理建立培训机制,老师按照信息化发展程度及教研的不同需求,在编制培训内容及培训手段时也应各不相同,由信息化精英老师领导校内所有老师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培训中去。3.4加强校园网建设、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网络信息化的主要基础就是校园网络,而科学化管理则是信息化的有效保障,其核心就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步伐,明确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全力促进教育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针对现代化、全球化及未来化培训出创新型人才就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结束语:
21世纪信息化己成为时代的标志,社会的发展给中职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力量推动着中职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它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比任何一种教育哲学理论都更为显著的影响。只有创新中职学校管理思路和理念,改变传统思维模式,运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提高中职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祯祥.境外“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2):31-34
[2]谭志勇.浅谈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发展[J].电子测试,2013(22):4-6
[3]孙丽.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对策问题与解决探究[J].电子制作,2013(2):12-13
关键词:学校图书;信息化管理
1学校图书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硬件设备陈旧
大部分学校图书馆的硬件设备都比较陈旧,图书查询和图书续借等工作都是由人工进行。部分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一直处于动态中,学校图书馆分成多个独立的借阅馆的现象非常多。这对于学校图书馆的集中管理和教职员工图书借阅的方便性等多个方面都非常不利。因此,必须优化图书馆硬件设备,更新优化图书馆的硬件设备是解决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直接方式。
1.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图书管理工作受到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的影响,其图书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有待于提高。整体上看可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信息技术管理能力不足。此外,部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自我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的意识比较单薄,这导致了其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较慢的现状。管理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图书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不利于教职员工进行使用和学习。
1.3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大多数学校将校建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设施建设和校舍建设两个方面,对于图书馆建设工作投入的财力和政策支持较少。图书馆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为各项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学生各学科课外学习的延伸,图书馆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提升学习自我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大有裨益。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校图书馆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以便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2.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图书馆信息化配置
图书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通畅的信息化管理路径,对于图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信息化的更新,才能够达到集中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因此,学校要优化图书馆硬件设施,实现图书管理的所有节点均达到信息化,从而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准备好硬件条件。优化学校图书馆硬件设施需要以下三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领导要对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从而保证图书馆硬件设施采购和安置方面的落实。第二,需要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管理设施的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保证落实后的硬件管理设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第三,教育部相关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学校图书馆建设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政策指导和资金投入上的支持。
2.2加强日常培训,提高图书管理员业务能力
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日常具体工作的开展者,是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信息化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与之俱进,信息化技术的相关软件的升级换代非常频繁。在职的图书管理员具有丰富的实体图管理经验,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管理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受制于受教育时代性的影响比较薄弱。因此,学校要对图书管理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实现图书管理员能够熟练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化水平,需要以下三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要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随着图书馆信息化革新的进程而同步进行,在建设过程中图书管理员要对引进的设备的功能和具体使用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说明书的阅读进行操作使用的学习,通过设备安装工人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进行设备维护的学习。在图书馆信息化硬件设备落实之后,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具体业务培训和考核。第二,图书管理员要对本质工作进行学习,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近况,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图书管理综合能力,增强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第三,教育部门要协调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和相关图书设备厂家之间的关系,组织两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于两者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
2.3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应用能力
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在图书馆信息化的进程中,增加了许多终端服务设备,学生在图书馆的图书查找和借阅通畅情况下需要自主完成。当代学生在学生生涯中从未离开过电子计算机和网络,学生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工作做贡献。发挥学生熟练的信息技术驾驭能力,需要以下三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要对学生进入图书馆进行辅工作给予政策上和财力上的支持。例如,对于有能力参与图书管理工作的学生给予相关社会实践的表彰,对学生参评各项优秀学生评选活动给予加分政策,或者对于学生相应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以促进学生养成勤工俭学的意识。第二,图书馆相关领导要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对有意向参与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学生进行分类培训,发展其各自专长。第三,学生要养成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心理上铺垫,这需要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上的引导。
3结语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图书馆是教职员工精神家园的圣地。图书馆的管理形式的升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关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信息技术,通过自我学习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图书馆管理形式的变化,从而满足工作的需要。
作者:吴玲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职工中等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24-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档案资源的信息化、规范化、社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学校档案资源信息化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在学校工作领域的应用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为目标。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加快学校档案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档案信息化的定义
所谓档案管理信息化狭义理解是使有现实开发价值的档案内容数字化、传递网络化,不仅要发挥档案的凭证作用,更要注重发挥档案信息的功能。依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在学校信息化改革中要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档案管理的数字和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内容,它包括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各类档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等同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而应从多方面入手促进信息化建设。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1、从学校领导到教职工,甚至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一些学校领导片面地把精力和眼光投入到学校的经济效益和教学管理上,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关心甚少,支持不够;2、一些人没有正确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错误地认为信息化即单纯的数字化。数字档案馆虽然极大地拓展了传统档案馆的发展空间,补充、深化和发展了传统档案馆的职能,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并不意味着能抛开过去的一切,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才是传统和现代的正确结合。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
在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还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档案信息的服务能力和共享性较差。一是由于学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分散性。我国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障碍。二是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造成了在管理细节上,学校因工作需要建立的各个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各机构之间各自为政,数据结构形式不一,通用性低。三是由于应用技术系统不断更新、换代和标准不断变化加大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信息化飞速发展,必然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力度不够。在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上,目前很多学校没有规范的章程和标准,工作人员偏少。一些学校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从事其他工作的教职工兼管档案。在人员素质上,为数不少的学校通过内部调剂来补充档案人员,这些人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结构,没有接受过岗前培训,也很少有进修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机会。在人才结构上,既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所占比例偏低。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面向未来,提高认识
大力宣传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转变观念,积极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
1、领导要进一步重视档案信息化工作,档案工作人员也要主动积极地向领导汇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宣传学校档案的重要性,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环境。同时,增强广大师生的档案意识,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宣传档案,介绍档案和档案法规,从而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2、要切实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配置计算机设备和信息采集设备;遵循“规范、先进、实用”的原则选择符合档案部门实际工作需要的档案管理软件,建起网络管理系统保证网络支持,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统筹发展,规范标准
推进规范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常常遇到过分强调本单位特殊性,管理方式不可更改的情况。这种无视标准化、拒绝采用标准的观念极其有害。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标准建设。具体措施有:
1、宏观调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立足于大局和长远的发展,在已有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并加强监督和指导,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这样从宏观上避免了各单位之间的不协调性。
2、内部协调。学校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电子校务建设。学校应当在电子校务建设的过程中注意档案关系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这样既可以方便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也可以借助网络共享为其他部门提供高效率的服务。要达成这样的功能,离不开标准和规范。因此,学校在内部的各部门之间要切实按照国家已经颁布并执行的档案信息建设的标准规范,制定相关的数据编码标准和数据传递标准等。
(三)着力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统一的上网目录标准。档案信息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极其复杂的信息源。要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人们轻松、快捷的在网上查档,就必须遵循一定标准。否则,就会影响利用者快速、准确的查阅档案。其次,建立规章制度。学校档案具有保密性。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校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一个涵盖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如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文件管理制度,重要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出入规则等,充分体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管理规划、管理方法和质量要求。
(四)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人员不应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一个档案管理者必须有较好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知识及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素养。只有具备一定的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才能处理好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普遍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使档案工作者尽快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不断扩大知识面,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在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注意教育管理知识、公文写作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档案深层次研发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视野和平台,但是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做好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要提高认识,规范标准,从软件和硬件等方面着手,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提供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9).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技术 学校
一、传统学校档案管理方式的缺点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
(1)效率低。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由于信息大使档案的检索极为烦琐,严重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保密性差。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档案所接触的主体较多,这给档案的保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3)档案查找、更新和维护困难。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若档案积累的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档案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特点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一场以科技进步为主题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世界,电脑的普及迅速地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科技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多的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笔者认为,针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当建立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制,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
(1)现代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处理迅速、存储量大、查阅方便的特点。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应用电脑文字处理软件,灵活使用表格、图形对档案分门别类,并组成学校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阅读、修改、交流和重复使用。
(2)信息化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专职工作人员担任。学校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档案工作,掌握馆藏档案的内容,这样,才能做好学校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从当前全国的情况来看,档案人员队伍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窄、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21世纪是信息时代,要跟上社会发展,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重视整个档案工作者队伍素质的提高,不断调整更新档案人员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者整体知识水平以适应档案事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问题。信息化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3)信息化档案管理方式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项新生事物,仍有诸多不够完善和亟待改进的地方:(1)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项工作中的使用,产生了大量电子文件,档案载体大部分变为磁介材料或其他载体,信息记录方式也由原来的笔写文字或图形变成了只有机器才能识别的数码,新型档案载体的产生,提出了新型档案载体归档和保管的新问题。(2)国家目前尚没有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规范标准,也没有从法律上予以明确规定。(3)电子文件易修改性、拷贝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归档管理及档案信息载体的原始性,要求档案管理学理论予以深入研究并做出指导。
三、建立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的意义
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校中档案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它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建立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1)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有着很大的容量, 可以存储历届的学生档案,并且能够安全、高效地实现学校师生的档案日常管理;
(2)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只需一至二名档案管理员可以大大节省人力,从而减少档案管理的成本;
(3)信息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随时迅速地查到所需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实现学校师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尽快建立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走档案管理信息化之路。本文笔者认为实现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应从以下途径进行:
(1)着力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纷杂。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抓好学校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
(3)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微机应用,网络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管理标志。利用微机进行文书档案的管理,其优点是: ①以“件”为单位的立卷方法,便于文书档案的立卷、接收、鉴定,便于随时剔除无保存价值文件的优势。如剔除某份文件,可不必考虑拆卷这一棘手问题。另外,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在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调整时,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工具的调整、删改,大大提高了工作时效。②微机管理一是有利于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二是保持文件的历史原貌。三是利用档案资料方便,检索简便,准确率高。随机存档后,文件插入就十分方便了,可随时修改一下档案目录便及时解决遗漏问题,实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以及服务水平质的飞跃。有利于文档的保密。
关键词:学校 信息化管理 理念 实践创新
文章对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对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新时期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大众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校生数量大大增加。比如某校,在校生数量由1999年的3500多人猛增至现在的14000人左右,增加了3倍,而教职工的数量也由1999年的600多人增至现在的1500多人,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大量的工作。因此,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2.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教学信息的特殊性和时代的要求
由于教学信息的特殊性和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需要一种高效、快速、有序的管理手段来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于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运而生。因为,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将教学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性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参与到教学研究等高层管理中去,从而提高管理质量,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3.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后,不仅要求教学工作人员具有传统的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而且还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操作技能,这必将促使他们进行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学校信息化管理概述
1.概念
通常意义上的学校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在学校管理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管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利用强大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来逐步替代繁琐的人工管理方式,从而让学校的管理工作得到创新,帮助学校管理者制定正确的管理方案,让管理者全面、动态的了解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学校教育资源。
2.职能
首先是规划职能,规划是学校管理的初始环节,要想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帮助学校组织在教育改革中更好的发展,为完成学校信息化管理的任务打下基础。其次是组织职能,根据学校的规划要求,安排学校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落实学校组织规划方案。组织职能能够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帮助学校组织进行工作分类。再次是预测职能,学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预测机制,提供成员参与管理的机会,从而迅速的做出决策。
三、学校信息化管理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无论硬件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很多高校动辄投入上千万去建设一个校园信息化项目。但建设周期之长,使用率不高成为了高校信息中心的普遍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刚刚购买的设备就已经被淘汰闲置不用。甚至有一些高校管理者还不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的操作,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严重认识不足,毫无信息化意识。很多高校还没有独立的信息中心,把信息化管理机构附属于教务处或者其他部门,是管理出现多头管理、多人负责的局面,这已经完全不符合现在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说是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没有跟上形式还有就是信息化技术不过关。当管理人员和管理技术到达一定水平之后,校园信息化有赋予了广大师生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国内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来说,应该还不能满足和适应这一要求。首先,由于教师队伍年龄纯在比较大的年龄差距,教师中的教育思想、理念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已经很深,要接受教育观念使工作模式发生彻底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要求教师和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要有一个全新的提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熟练操作办公软件的时代了。而在很多高校的附属部门,电脑则是进行生活娱乐的工具。
四、新时期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创新
1.战略理念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在信息时展的战略资源,也是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要扮演好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就需要对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要系统的进行战略性的规划,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状况是否良好,决定了学校开展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内容。学校管理者从学校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学校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为学校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策略,这些策略和方案能够帮助管理者安排和落实具体的工作,做到合理有序。
2.领导理念
管理的核心职能是领导,领导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通过运用手中的权利对于活动施加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领导理念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
五、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创新
1.教学研究信息化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有效性与学校教育生命线息息相关。在学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教学研究的信息化是实现学校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方面。可以构建网络课堂,积极探索个性化的辅导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还可以开展网络直播课,面向家庭和社区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和学生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进行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还可以建设资源库,进行课题研究,这些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2.学生工作信息化
在进行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平台,让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比如,开展网络家长会,那些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也能参与交流。再比如,开设网路心理咨询平台,这样能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方式与心理老师进行交流。另外,还可以建立班级博客,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班级建设。
3.管理服务信息化
在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可以建立办公信息系统,包括文件的流传和资料的处理归档等功能。工作人员运用电脑处理日常工作,提高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能力,保证学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利用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可以安全有效的积累、保存学校内部的心底,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一些常规工作而言,信息中心可以开发一些软件,优化和创新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还可以建立在线咨询平台,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学校部门负责人进行对话和联系,咨询学校的相关问题。这些有效的探索,保证了学校管理服务信息化的顺利开展。
六、结束语
近年来,学校信息量急剧增加,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学校加强管理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学校信息化管理还不是很成熟,跟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行。
参考文献
[1]刘东升.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6,(12):47
[2]王华.新形式下高校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衡水学院学报,2007,(1):123.
【关键词】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与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更是影响到传统教育的改革,也是现代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得到广泛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环节中优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学校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体系,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并不断的发展学校教育理念,完善实践体系。同时,也有助于信息化技术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机制的高效运行起到指导的作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规范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行为,以科学的标准来制定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此外,也可以对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充分展示出信息的作用与特点,这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体现在人力资源与财务的管理,通过网络信息化的方式可以将教育的问题通过网络的方式来管理,教学中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状况直接显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教师的监督力度,在管理上也可以对资源合理的调制,向着公开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同时,对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也从教育的观念、课程结构、教学评价等方面区域全面化与智能化。此外,也提高了教学资源共享的效果,有利于正确教育教学资源考法与管理工作的而进行,实现现代教育资源的共享,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
二、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队伍的建设,这也是完善教育信息化模式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步,应该完善校园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按照新课改的要去来对队伍进行调整,对现有的骨干师资力量进行优化配置,这也是为了加强校园教育技术工作的前提条件。可以成立相应的教育技术工作中心部门,由专业的人员来对这一项工作进行负责。同时,还应该对领导工作人员给予重视,应该由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校长直接管理,相关的研训处、各个班级以及教研组等应该不断完善技术建设与管理网络的工作,以此来不断完善师资队伍,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管理。
(二)不断完善硬件基础设施
加大对校园现代化技术与资金的投入,为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奠定硬件设施基础,校园网络是影响校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不断着手对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将校园网络完全覆盖到各个区域,形成规模化的校园局域网。同时,为了加强对校园网络的使用效率,应该不断提高学校整体信息化的运用水平,不仅要求教师可以对信息化设备进行高速的运用,对于学生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这种方式既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先进设备的运用,也可以丰富校园生活。此外,就现阶段部分市场上的校园软件来看,虽然品种比较繁琐,但由于软件技术的开发人员对教育的实际应应用状况了解程度有限,这也就造成软件的实用性较差,难以有效的对其进行操作,更是无法在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在实际发展的基础上来自主开发相应的软件信息平台,并对师生进行系统化的培养与教育,从根本上推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加强自主开发软件,教师课堂教学在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应该构建适合师生发展的软件体系,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来对软件的脚本进行设计,在计算机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来研制开发新的软件,进而营造良好的氛围,还应该系统的培养学科教师,组织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并具有技术支持的教师来独立进行软件开发工作。
(三)在实际的基础上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随着教育中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园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可以加强业绩管理的集成度,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对校园的信息进行数字化与集成化的管理,其功能比较齐全,对校园工作的诸多方面都有涉及,例如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师任教状况等等。教师通过校园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方式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方便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在考试方面也有着较大的便利,教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一模式来创建考试,并掌握相关考生的信息状况,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一录入,以此来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成绩变化曲线,通过系统自动分析的方式来讲考试状况及时反馈到相关教师处。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家庭等因素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为学生性格多样化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再教育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一卡通等系统的运用也为广发校园师生的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便利。
(四)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
在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质也会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运用的效率,所以应该加大培训的力度,定期组织相关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竞赛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理念。还应该对校内教师进行相关及时的普及,例如电子表格的运用、校园网络系统的运用、课件制作等等。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所以学校的发展也应该围绕信息化进行,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完善。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这就要求学校在立足于实际的基础上,应该不断的加强校园信息化水平的建设,在校园内部普及信息化,以此来保障学校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学校档案与文献管理的特点
1.1学生信息档案数量巨大
学校的档案大多数都是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而且即使有电子档案也依旧以纸质为准。规模较大的中高等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另外则是各类资料、图书。中等学校每三年就毕业一批学生,而高等院校与较大的中高职校动辄就是数千人的在校生规模。因此,学校需要保存的学生档案的数量巨大。综合类的高校以及较大规模的高中等学校,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对教育资源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
1.2档案及文献的重要程度高
规模较大的学校,比如一些高等院校保存的档案的重要程度都很高,尤其涉及学历档案与科研资料。当前虽然教育部也有电子数据可以查询学历信息,但是一旦学历学位证书遗失,最终回到学校补办时,还是要以学校存底的档案信息为依据。而高等院校中还保存有大量重要的科研信息,包括硕博士的论文原本、科研项目资料、科研成果等,因此更是不容有失。
1.3重要文献资料使用频繁易破损
学校的文献资料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尤其是高等院校,其图书馆的藏书规模往往很大,老牌院校还保存着一部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珍贵文献和图书。当前中学以下的学校图书馆基本是完全开架,学生们能够随意借阅,不过多数都是较为常见的普通书籍。高等院校图书馆则采取开闭架并行与研究层次权限分级的方式。不过,纸质的重要文献还是直接借阅,因此依旧容易使之破损。
1.4档案与文献查阅不便
由于档案与文献的数量巨大,为了有序保存与整理,往往需要一套复杂的分类与存放管理制度。因此在查阅时,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查找。而直接借阅纸质档案与文献,当归还时需要重新入库,又需要逐册进行归类,一去一回十分繁琐,不仅查阅者不便,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大量的精力。
2档案与文献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国家在1997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的信息化工作会议,并于2006年以后开始全面大力推广,其信息化管理体系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档案及档案信息数字化
将借阅频率高、信息量大、重要程度高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保存与借阅。主要还分为两个方面,即人事方面的档案信息和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献资料。人事档案如教职工履历信息、职称信息、毕业学生的学历、学位信息等;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献资料包括利用率极高的通识基础教育书籍、专业书籍、科研资料、科研成果、论文等。数字化的形式有多种,常利用扫描技术、计算机图形文字处理技术等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存储。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后,还必须将档案资料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即建立目录与索引,才能将体系完善。
2.2档案文献管理的自动化
主要的方式是建立档案数据库,方便人事档案信息的查询、传输、存储。现在已经建立较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学校,一般是利用数字图书馆与档案数据库的形式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查询、借阅的自助化。数字图书馆一般只在校内可用,为了防范社会上的破坏与恶意利用,一般配合权限、账户与登录线路的限制。利用计算机搜索技术,实现快速查询,利用VPN通道等实现安全下载与上传,配置专门的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存储。
3当前学校档案文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管理制度落后
当前,有不少学校,即使已经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仍然采用陈旧的管理系统,多数情况下还采取传统模式与信息化体系并存的方式,尤其是借阅登记等管理,纸质登记与电子记录并存,常常发生两者不符的现象。因此,应该在管理制度上,将能够信息化的手续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3.2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
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档案的管理,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比如熟悉电脑数据库软件的操作,维护人员更要有信息安全与计算系统维护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他们还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对待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够认真细致、耐心谨慎。不过,当前多数学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档案数据库依旧是原来管理传统档案的人员进行管理,计算机数据库技能上普遍偏低,难以发挥信息化系统管理上的优势,而且在信息安全上存在一些漏洞。
3.3缺少通用性较强的数据库系统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