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3 16:18: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改进,创新

住宅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发生住宅建筑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应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了解,掌握规范条文解释的内涵,加强对常见建筑设计错误的辨别能力,提高对设计问题的防治能力,使住宅建筑的设计工作做得更安全、更合理。

一、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现状

1、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人员缺乏责任感。有人可能会说,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不出现质量问题就行,何必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其实,这种人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建筑物整体质量往往会因为某些不起眼的小失误而受到影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只这个道理

2、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没有正确掌握。任何一项设计,任何一项建筑部位,它涉及的规范条文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很多建筑师往往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仅仅考虑某一规范,缺少必要的整体意识,更有甚者却视规范而不见。这些建筑师总是一部分一部分进行建筑设计,看似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整体规划,往往在工程进行的最后发现前期有些工作是重复的或者是没有必要的。

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缺陷。尽管城市住宅设计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因地、因时不同造成的巨大差价。如果建立健全统一的城市住宅规范,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亦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二、住宅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住宅设计的空间适应性:比如住宅套型在功能空间不相互借用的情况下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若相互借用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22㎡。双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9㎡,单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5㎡,兼起居室的卧室不应小于 12㎡,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0㎡,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m 等等。设计空间在最大限度考虑居住舒适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设计的规范要求。住宅的根本要求就是适用住宅性能要能够适合居住者的生理需求以及形体功能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命题,住宅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

2、住宅设计的安全性:住宅的安全性表现在结构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结构的安全性应主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地震力破坏的可靠性。防火疏散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重点,按不同等级安全要求保证底层疏散出口的数量、消防电梯的设置、防烟前室的设置、通风排烟措施等。关于防盗问题 建设部曾发文,要求分户门为防盗门,防止从住宅建筑的附件如落水管、阳台、楼梯入口上部的雨蓬等处攀越入户。目前不少住宅为了防盗窃,开始将底层外窗设置防护栏杆,继而上升到二、三层,甚至到顶层,造成不安全因素。防坠有二种可能:一是防护不周,发生人体坠落;二是没有遮栏,物品下坠伤人。在设计时,要注意栏杆和上人屋面或平台围栏的设计,在楼梯梯段空隙之间也要采取措施。

二、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

1、城市住宅建筑目标规划设计。规划将以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创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以人为本,优化环境,提高品味。按照环境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用环境、绿化等生态要素,注重创造优美的环境。力求塑造一个既具有优美环境,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住宅小区。

2、城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整体框架。规划主旨以绿化作背景,道路为构架,加强建筑布局与绿化空间的整合,创造丰富的、具有视觉变化效果的趣味性户外休闲空间,亦使更多的居民户内具有良好的朝向与“景向”,来诊释全区的空间秩序。通过精心的规划布局,在有限的条件下把环境优美的景观引人小区,再把小区内的美景引至住户的窗前,做到推窗见景,满窗皆绿。改变小区干道线形状,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如此一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

3、城市住宅建筑总体设计布局。根据用地条件在干道左右两边布置单元式多层住宅,各单体长短不同,高低错落体量各异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内部围合的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主人口设计与人口对景效果相结合,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绿地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户外空间景观。位于小区中部的集中绿地是小区的空间重心与景观塑造的户心。

沿主要道路周边应设有沿街商业裙房,为打造商业繁华、增加银行、邮电、电信等服务设施功能,可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住宅均保证良好的朝向,保证小区内部良好通风。小区内部公建配套齐备,为小区物业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对大型社区的开发要规划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用地建没。

4、城市住宅建筑道路交通设计。设计中要着重于道路及其交通的丰富内涵,体现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设计改变小区干道线形,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并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相结合贯穿于住地内部。沿道路两侧设置地面机动车足够数量的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

5、城市住宅建筑生态住宅设计。要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舒适静雅,有利健康。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考虑利用阳光、水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

第2篇

【关键词】疏散楼梯;设计;板式高层住宅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施工技术更是突飞猛进,且材料的轻质、多样化也在向高层和发展,但是其也相对的增加了火宅危险性。目前,我国常见的板式高层住宅是每单元每层两户或三户( 少数为四户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具有卫生条件好、电梯服务的户数相对来说比较少,使用电梯方便等这些优点。因此,板式高层住宅越来越受人们青睐。而且其也将成为我国未来住宅的发展方向[1]。

1. 板式高层住宅的分类和定义

1.1板式高层住宅的分类

住宅内公共交通系统直接影响高层住宅内部空间的组合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将板式高层住宅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一般由一梯两户或三户组成的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标准较高,由于其内部水平交通面积不大,而且通风、采光什么的都很好,又比较安静,因此其有相当高的舒适度。目前平面布局形式是市场上板式高层住宅常采用较多的形式。由于通廊式住宅公共交通空间组织办法不是很好,而且还造成了走廊一侧房间必要对走道开窗,从而为邻里之间、住户之间带来许多的不便之处,而这也极少出现在住宅建筑设计中。

1.2板式高层住宅的定义

板式高层住宅层数按照我国现行《住宅设计规范》将其划为10层及10层以上的为高层住宅。目前我国对于板式高层住宅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其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南北短、东西长的住宅建筑,从外观上来看,其就是一块巨型平板一样的建筑住宅楼,如果深入到板式高层住宅内部特征来说,其户型是南北通透的格局[2]。

2. 疏散楼梯设计

2.1连续单元式高层住宅疏散楼梯设计

(1)11层及 11层以下的连续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

对于11层及11层以下的疏散楼梯可以设计成敞开楼梯,且还要靠外墙设置,这样的话可以自然通风和直接天然采光。楼梯间的户门还应设计成乙级防火门,为了可以和屋顶平台一起形成垂直的“逃生回路”,每个住宅单元的疏散楼梯都必须通到顶楼。

(2)12 层及 18 层的连续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

对于这个高层住宅,疏散楼梯应该靠外墙设置成封闭楼梯,不但可以让每个住宅单元的疏散楼梯通到顶楼,从而与屋顶平台形成垂直“逃生回路”,还能够自然通风和直接天然采光。

(3)19层及 19层以上的连续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

对超过18层单元式住宅应该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每个防火分区设安全出口的相关规定,而对于超过18层的,则每层相邻单元设凹廊的单元式或连通阳台住宅。但是超过19层的住宅,应该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所以,为解决每个住宅单元每次的安全出口应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求,我们应该将19层及 19层以上的连续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可以设置成剪刀楼梯。

2.2独立单元式高层住宅疏散楼梯设计

最近几年各地住宅建筑中大涌现的独立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其指的就是只有一个住宅单元的板式高层住宅。由于其不同于塔式住宅,也不同于传统的单元式高层住宅,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同时还兼有两者的共同优点。而且其还享有城市豪宅之美誉,这是因为独立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属于生态文化型的住宅[3]。

由于独立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介于塔式住宅和传统的单元式高层住宅之间,因此,对于其疏散楼梯的设计,设计人员不知道是该按照单元式高层住宅还是塔式住宅的规定进行设计,所以,设计人员要先比较疏散楼梯的设计矛盾,再根据《住宅设计规范》的定义,将独立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划为塔式住宅,因此,其疏散楼梯的设计只要和塔式住宅一样暗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来设计。对不超过18层的高层住宅,应该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里关于塔式住宅的规矩将其设计成防烟楼梯间,而超过18层就可以设计成剪刀楼梯,且这个设计要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里关于塔式住宅设置剪刀楼梯的规定。如何对防火分区形成两个独立且分离的安全出口是剪刀楼梯的设计关键。虽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明确关于单元式住宅设置剪刀梯的规定,但却没有明确规范要求塔式高层建筑设置剪刀楼梯。其应该符合的要求又: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设置的耐火极限不能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剪刀楼梯应该设置为防烟楼梯间等。

3.结语

作为城市高层住宅,板式高层住宅具有明显的优点,而且前景也非常的广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板式高层住宅将成为我国未来住宅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板式高层住宅疏散楼梯的设计对于独立单元式住宅来说,不管它是按照单元式住宅还是塔式住宅进行疏散楼梯设计,都不经济合理,楼梯是建筑中人员的疏散通道,其是由连续行走的休息平台、梯段、扶手、维护安全的栏杆等组成的,而且其还是作为楼层之间垂直交通用的建筑部件。而且楼梯设计还是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筑设计人员一定要做好住宅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电梯及楼梯构造的设计。因此,相较于塔式住宅来说,独立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的每层建居住人数和建筑面积都少了很多。因此对于12层到18层和11层以下的住宅区,独立单元式板式高层住宅疏散楼梯的设计应该区别对待,为了提高建筑设计符合经济合理和安全适用的精神,应该在单元式设置楼梯间规定的基础上提高楼梯间等级进行设计,从而为板式高层住宅内的居民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4]。

【参考文献】

[1]张虎.板式高层住宅研究[J].同济大学,2010.6(12):21.

[2]陈礼超.独立单元式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J].工程建设与档案,2012,36(4):91-92.

第3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安全出口;前室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高层住宅建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不断发展,这对改善城市景观和人民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高层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直接关系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安全,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对此有明确的规定。高层住宅建筑人员疏散是否安全快捷,不仅反映了一个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还涉及到人员的安全问题。安全疏散设计攸关人员生命安全,要求高,难度大,无疑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但从实际情况和火灾案例来看,其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仍然存在规范要求与实际需要的矛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难点和原因

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人员疏散的特点包括:(1)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同时,由于不能及时准确得到灾情信息和判断火灾情况,人员起始疏散时间较公共建筑要迟。(2)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若楼梯间的门关闭不严会使烟气进入楼梯间,增加人员安全疏散的困难。(3)人员集中,容易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而且在疏散过程中人往往倾向于选择熟悉的路线疏散,先跑向电梯,发现电梯停止使用后,再向楼梯疏散,因此容易在封闭楼梯间门前和防烟楼梯间前室产生拥堵现象。

1.1关于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规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可以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尽管《高规》针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合理和科学的修改,即不再要求十层以上层层设单元通廊和连通阳台,改善了建筑的立面造型,降低了安全疏散设计的难度。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规范规定与使用功能、节省投资要求的矛盾,例如:甲级防火门与防盗门难以合一;住户在装修时将防火门换为防盗门;客厅和厨房阳台窗以及相当一部分卧室的落地窗为了增加采光和美观要求,窗槛墙高度难以达到1.2m,为满足规范要求使用甲级防火窗代替不燃烧体窗槛墙,增加了投资又影响了美观;单元隔墙(防火墙)两侧窗间墙宽度受户型局限,难以达到2m;有些户型的厨房阳台窗紧邻楼梯间外窗,其间距《武警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总第148期)•消防评价与设计•也难以达到1.2m。

1.2关于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的条件《高规》对于单元式住宅如何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未做明确规定。由于连通单元楼梯间的阳台或凹廊紧邻住户的房间外窗,影响住户的安全和生活,所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对于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都不采用这种做法,而采用剪刀楼梯间来设置两个安全出口。同时高层住宅受面积指标的限制,又要满足功能使用的要求,设置两个防烟前室有些情况下十分困难。所以剪刀楼梯间的防烟前室一般都共用,并且再和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即所谓的“三合一”前室。在实际执行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消防监督部门在各自的立场上,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意见分歧较大,以至于各地在对规范的掌握上存在不同的尺度。形成这种现状有两个原因:(1)国家规范的适用滞后于建筑设计思想的发展,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和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国外的先进建筑设计理念开始影响国内的房地产商和建筑设计单位,在户型布局、户内采光、外形美观等方面的要求已经与国家规范的限制形成矛盾。(2)各规范控制尺度不一致,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窗槛墙高度不低于0.8m,而《高规》则要求窗槛墙高度应大于1.2m。《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楼梯间窗与套房窗水平净距不小于1.0m,而《高规》无此项要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电缆井和管道井可设在前室、合用前室里,但检修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而《高规》则不允许在防烟楼梯间前室内设竖井检修门。再如,《高规》允许在疏散走道上设防火卷帘,防火卷帘两侧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启闭的装置。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则规定疏散门只能是平开门。

2解决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建筑物的消防设防水平应当考虑投入和回报,其消防投入的价值只有在火灾时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消防投入必须考虑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概率大小和火灾可能产生的损失大小,同时消防投入还必须考虑投入的有效性,杜绝无效投入和重复投入。以中部地区某省会城市为例,在投入使用的十八层以下的高层住宅建筑中,33%的窗槛墙,特别是阳台落地窗的窗槛墙高度在0.6~0.8m之间;防烟楼梯间的门由于方便使用和采光要求基本上为常开状态;在使用中已经有40%的户门被更换为普通防盗门。且根据火灾统计情况,该城市高层住宅建筑近5年内,发生火灾事故仅1起,火灾直接损失约2万元,并且没有形成火势向上层蔓延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从火灾时保证人员安全快速撤离的要求出发,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减少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设置一个和两个安全出口的条件限制,同时从以下几个环节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疏散设施的整体安全可靠度。

2.1在技术上减少火灾警报的发出时间,保证第一时间通知人员疏散在住户内设置独立式的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并且在厨房设置独立式的可燃气体报警装置。这些投资完全可以抵消设置防火玻璃窗的投资。并且由于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都设有联动控制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的火灾自动探测器,可以在楼梯间每层设置光电报警器,或者利用带有广播功能的单元门禁系统发出火灾警报。通过提升发现火灾的技术手段,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

2.2在设计上进一步提高楼梯间和前室的安全可靠度

2.2.1对于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情况:(1)在未制定高层住宅建筑专用的防火防盗门产品标准前,适当允许开向公共走道的户门,可以不设防火门。(2)提高防烟楼梯间的实际安全性,将楼梯间的门设为能通过前室的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的带有闭门释放器的防火门。(3)对于厨房和卧室的窗槛墙的高度可以参照幕墙的防火要求,放宽到0.8m。但是对于客厅的阳台窗,由于一般阳台和客厅之间在顶板上都有高度为0.4m左右的梁,可以减弱火焰向上蔓延的趋势,所以其窗槛墙的高度可以放宽到0.8m以下。(4)加强对机械加压送风机安装和风井施工质量的要求,提高送风风压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风井内壁施工质量不合要求,导致风压损失过大。(5)禁止在楼梯间内设置燃气供气管道。

2.2.2对于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的情况:(1)在前室外设置公共走道,住宅的户门不允许直接开向前室,只允许直接开向公共走道,水、暖、电等管道井的检修门也开向公共走道,从而提高前室的安全性。(2)增加合用前室的面积,十八层以上高层住宅楼的剪刀梯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增加到16~20m2,加上前室外的公共走道面张建莹,等: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难点及对策积,其建筑公共部分的总面积可以达到25m2。其设计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其公共部分的面积较大,可以消除火灾时人员疏散的拥挤现象,即便是消防队员乘坐消防电梯前往着火楼层或其上、下层,也不致与疏散的人流产生冲突。(3)增加前室的自然排烟外窗面积和机械加压送风量,将楼梯间的门设计为能通过前室的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的自行关闭的防火门,确保前室的实际防烟能力。

第4篇

以沈阳市为例,本文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阐述日照分析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从设计角度出发,对日照分析充分考虑到位,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此作为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时的参考内容,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调整,缩短开发周期,在土地利用率不断的提高的同时,稳妥的协调建设单位与建设用地周边居住区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日照分析;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探讨

一.背景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居住与活动环境,以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延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使命,展望城市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高层及超高层的居住小区大量涌现,因日照退缩间距而引起的“阳光”维权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有的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有的是在媒体上曝光,有的甚至向法院。在沈阳,日照分析已成为制约规划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一票否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须充分考虑日照的影响,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反复调整。下面就以沈阳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日照分析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二.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

城市承担着众多职能,其中居住是最重要的一种,而居住区是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所,其内涵是居民日常生活、居住、栖息等。居住区规划对建筑设计实施中起关键指导性作用,主要解决居住区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居住区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要求和建筑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不同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主要解决的居住区规划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居住区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手段来实现。

三.日照分析

日照分析须由规划设计甲、乙级资质或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技术部门采用计算机正版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和各地方法规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改建或已建的建筑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通俗地讲,是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居住区建筑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进行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

日照分析是为了保障居民享受到最低限度的“阳光”的科学工具。决定居住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所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二是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不同纬度的地区,对日照要求不同,高纬度地区需要更长的日照时间。以沈阳为例,沈阳属高纬度严寒气候地区,住宅主采光面居室的日照时数,在有效日照时间带不低于大寒日2 小时。

四.日照分析报告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当前,应用现有先进的计算机日照分析科学手段,对居住区日照进行分析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享受“阳光”的多少备受广大居民关注,也是衡量居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4.1 日照分析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直观的数据,在政府出让地块前,通过日照分析预评估可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保证新项目对周边在居住小区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要点是不大于4.0 的容积率,不大于35%建筑密度。毫无疑问,满足这样的规划设计要点,规划方案应是33 层或以上的高层住宅。由于整个地块呈东西带状型,用地红线的东西向长约1000 米,地块的东面最窄处为55 米,无论怎样的规划设计方案都会对周边居住小区有影响。使得原有规划在满足建筑间距和日照间距退让的前提下,采用一字排开的规划布局。虽然规划方案形成满足规划设计要点和《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但对于周边居住小区的影响考虑,它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案,即使是按政府规定的标准进行日照挡光补偿,也得不到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的认可。日照成为此项目的难点,被挡光的居民或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或是通过媒体上曝光,为自身“阳光权”展开拉锯战,形成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博弈局面,因此,政府在出让土地前应作一个日照分析预评估,给出一个“日照满足”的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4.2 在日照分析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分析,不断论证,得出一个合理的“日照满足”的优选规划设计方案。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地块的规划设计要点后,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按规划设计要点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而在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对拟建的居住区有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邀请专家,规划局和设计院等多方进行论证,选择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形成满足日照要求,并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受地块的限制,由于日照问题未能解决,项目处于停工状态,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经历2 年多的漫长协商。经过反复分析和论证,政府同意降低容积率,把容积率调整为3.3。将原有规划设计方案中33 层的高层住宅调整为5 层、15 层、20 层、28 层和32 层的建筑组合,重新选型建筑单体,尽可能做小标准层面积,通过日照分析报告,给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一个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多方的沟通协调,日照挡光赔偿标准在《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基础上提高几个档次给挡光户的群众,并对有损光户的群众给予一定的一次性采暖补贴,由此,得到周边的居住小区的广大群众较高满意度,规划设计方案也得到群众、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认可。

4.3 相关部门的职责

4.3.1 规划主管部门

在制定相关规划设计要点,和审批规划设计方案时,日照分析作为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直观的报告数据,优先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3.2 群众、法院

日照维权过程中,被挡光的群众往往会提出日照分析报告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但又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大多数情况需要借助于第三方 法院,通过实测来判定,唯一的判定方法是大寒日(冬至日)的有效日照时间,但这又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时效性。而科学的先进计算机日照分析可以高效、客观、公正得出结论,同时也平衡了群众、政府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

4.3.3 房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扮演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引擎,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希望利益最大化,缩短开发周期,大多数拿地半年开工,一年内销售。在这种条件下只有通过日照分析和论证得出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而不是在没有论证前,凭丰富的经验来主观判断。进行日照分析论证,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保障了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

五.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有利于日照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实例,在居住区规划布局中,改变单纯按日照间距和规划退让,选择南北向行列式(并列式)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建筑单体选型上尽可能选择板式住宅,比较优的建筑体形系型系数,减少建筑自身遮挡;

(2)建筑单体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

(3)规划布局采用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

(4)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规划布局布置建筑单体;

(5)在同栋建筑中将对其他建筑有遮挡部分,局部考虑经济性减少层数;

(6)在同一居住区里规划几种不同层高的建筑,如南低北高规划布局,周边围合式规划布局,混合式规划布局等。

六.结语

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建筑的高层及超高层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居住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日照关系越发复杂,居民对“阳光”需求越高。规划主管部门在处理各种“非典型”的日照影响问题时更要严谨,结合地域特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地方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政府出让土地前,用现有最先进的日照分析科学技术手段,给出一个合理可控制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让土地利用率最大化,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阳光。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2 年版)

第5篇

关键词: 廉租房设计

Abstract: the low rent housing (low-rent house or low-rent housing) in mainland China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aimed at resolving the city poor population housing problem of safeguard measures. China’s low rent housing rent not sell, lease to residents in cities and towns lowest income. Low rent housing policy to promote better Shanghai for example, the 2003 April [1], low-cost housing standards by the per capita in the living area of 5 square meters to 6 square meters per capita below.

Key words: low rent hous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113.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今世界,住房难题几乎困扰着所有国家的平民百姓。即使在发达国家,“居者有其房”也不是所有人单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但在这些国家,政府对这个重要的民生环节,已经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及政策。中国建设部明确要求,全国所有市县在2008年年底前必须建立“廉租房”制度。

二 、 现行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93(2002))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03)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住宅设计标准》 (DB62/25-3011-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年版)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2/T25-3003-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J114-2001)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

三、 建筑特征概述

1.1.1本工程为民乐县房产管理局廉租住房4#住宅楼,拟建在民乐县城北阳光花苑住宅小区内。建筑面积3580㎡,设计考虑低收入居住人群的特点,在满足国家对于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的严格控制以及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的前提下,方案采用单元式住宅,一梯三户,六层,主体为六层,框架结构。

1.1.2本工程设计类别为民用三级。

1.1.3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的类别为乙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

1.1.4本工程建筑防火设计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1.1.5防水等级:屋面防水为三 。

1.1.6本工程地区属严寒区C气候地带,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和地区节能标准,进行节能设计。

1.1.7建筑平面:共四个单元一梯三户,户均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580平方米,南北朝向,采光良好。建筑入口设有无障碍坡度(图1)。

其特点:

户型空间形态紧凑,把公共交通及公摊面积降到最小,使户内使用面积最大;

在满足适用性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舒适度,改善居住环境;

适应家庭类型变化和家庭结构变化,空间布局有可调整行;

节约性设计,一梯三户整体六层,提高土地利用率;外墙、屋面、门窗、地面楼梯间均做采取了保温措施,节能性能大大提高;就地取材推广当地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

1.1.8剖面设计

廉租房地上为6层,地下一层,高度2.5米,一至六层层高均为2.9米,室内外高差 1.10 m,建筑总高18.8 m。

1.1.9竖向交通设计

本工程竖向交通以楼梯为主,单元式住宅,楼梯间均为封闭楼梯间。所有楼梯间直通屋面。

1.1.10立面设计

立面采用褐色涂料为主,灰色涂料为辅。主要采用长条窗为主,使得室内有一个良好的采光。建筑采用简洁的大体量构图方式,体量穿插丰富,很有大家庭氛围。

1.1.11节能设计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本工程处于严寒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本工程体形系数0.25,窗墙比南侧(0.31)西侧0.06)北侧0.21)东侧0.06),采取外保温措施,外墙采用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50厚A级复合水泥发泡保温板;屋面采用80厚A复合水泥发泡保温板;外门钢制保温防盗门;外窗选用断桥铝合金型平开窗18厚双玻中空玻璃。

1.1.12 无障碍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入口处设 1.5m宽,坡度为1:12 的无障碍坡道(或设地面坡度为的无障碍入口)。

1.1.13建筑装修做法

1.1.13.1外装修:外墙采用涂料外墙

1.1.13.2墙体材料外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200厚大孔空心砖

1.1.13.3防水做法:屋面防水1.5厚高分子防水卷材两道。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层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要求防水层厚度大于等于4mm,侧墙防水层的保护层选用50厚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底板防水层保护层为100mm厚细石混凝土,同时地下室侧墙及底板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其他未尽事宜均应参照05J2卷材防水有关的说明及具体做法执行。

四、结束语

近一两年来,在建设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要求下,各地已经加大了廉租房的建设和推行力度。在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中,对廉租房的建设作出了很多硬性的要求,尤其是在保障廉租房建设资金方面,规定得非常具体。但目前的成效还不显著。很多地方的政府对廉租房的建设和廉租房制度的推行并不积极,这显然不符合国务院的要求,也不符合十七大报告的精神。这种状况应该早日改变。

参考文献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薇

第6篇

支持单位:建筑产品应用技术联盟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

媒体支持:《中国住宅设施》 鉴材315网站

解读行业热点 多方思想碰撞 捕捉市场机遇 搭建人脉桥梁

2013年5月9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办的“高层住宅建筑担架电梯设计研讨沙龙”在京举办。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林建平、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教授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朱茜、金融街控股高级设计经理吴晔晟、和泓置地集团资深设计师周春圣、电梯厂家代表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沙龙。

观点抢先看

林建平:住宅担架电梯不等同于大进深电梯,特别是医用电梯。

在轿厢设计上坚持利用轿厢对角线。

背包式电梯是解决住宅担架电梯的一种方式。

针对性地给电梯轿厢配置专用担架,是值得肯定的发展方向。

必须考虑既有住宅建筑电梯改造。

初步设想将担架与电梯配套生产,让“可容纳担架电梯”以新型建筑工程部品的角色进入住宅。但这个思路仍将要进行努力探索。电梯行业需要有思变的动力,建工行业的标准升级需要循序渐进。

朱茜:新版《住宅设计规范》执行初期,对既有设计项目存在一定的影响,各地区已通过一些方法解决。

新版《住宅设计规范》规范颁布后,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标准,有的要求轿厢的尽尺寸为2100×1100(深×宽),这对住宅平面设计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保障性住宅的平面设计。住宅担架电梯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便对住宅平面设计、面积等影响最小。

吴晔晟:从品质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开发商非常愿意在项目中推广使用符合新《住宅设计规范》所要求的担架电梯,或规格性能更高的担架电梯产品。

周春圣:保障房等项目在设计中尺寸面积规定严格,希望能在满足新《住宅设计规范》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公摊面积的增加,开发商层面期待信息更为及时和顺畅的传达。

电梯厂商:积极应对新《住宅设计规范》,并会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提供相应产品。担架电梯目前仍存在概念不明晰、标准不统一、相关主管单位多的局面。

国家新版《住宅设计规范》(GB0096-2011)于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在第6.4.2条规定“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将原《住宅设计规范》中“宜”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修改为“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目前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为满足消防电梯设置设计的要求,使用的多为轿厢尺寸1.4米×1.1米(宽×深)定额载重0.8吨的电梯,而该尺寸在运送一些特殊病人下楼时很容易遭遇二次误伤。因此,由“宜”到“应”,虽然只一字之差,这其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进步意义是可圈可点的,然而,由“宜”到“应”,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却并非一帆风顺。无论是对相关规范标准的起草人还是建筑设计单位,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电梯厂商,都在新规范正式实施后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住宅设施》杂志,特别制作“高层住宅建筑担架电梯设计研讨”专题。沙龙研讨也据此背景应运而生。

沙龙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教授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朱茜主持。她列举了其在设计的沈阳和海南设计的住宅项目,这些刚好处于新老规范交接时期,坦言目前在设计担架电梯问题上概念还不明晰,设计人员遵从《住宅设计规范》提出的设置担架电梯的要求,但一些特殊项目比如保障性住宅,本身套型建筑面积就很有限,开发商是非常不愿意因为要设置容纳担架电梯而增加面积。另外关于担架电梯的概念也存在分歧,很多人仍旧认为医用电梯就是担架电梯,或要求采用深型担架电梯。

朱茜提出的这些现象得到了在场的开发商和电梯生产企业相关人员的认同。大家都希望了解《住宅设计规范》编制组对此问题的看法。为此我们请来了《住宅设计规范》的主编林建平建筑师,他为本次沙龙精心准备了演讲材料,将其所负责的《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研究》课题的最新进展情况和大家做了分享。

林建平的发言从所负责的《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研究》 课题的研究背景、《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实施后展开的相关调研、专题研讨与宣贯、担架车试制与相关模拟、课题最新结论等方面展开。

他指出,《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研究》课题源于2010年6月25日,《住宅设计规范》审查会上审查专家重点提出了“应进一步明确住宅中可搬运医用担架的电梯设置条件”的意见。与此同时,编制组收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转来的全国政协委员“关于高层建筑强制配备医用电梯的提案”。期间通过专题论证,2010年10月22日,《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研究》 课题编制组报送了专题报告。报告提出:“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目前在全国全面要求‘高层建筑强制配置医疗急救电梯’是不现实的,即使提出来也没有相应的产品支持。”接着,2011年8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提出申请,要求立项研究“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201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2]5号函批准列入《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该课题成果将作为《住宅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相关条文的指标参数。林建平指出,《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研究》 课题是《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后续任务,也是修编《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必须论证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的研究,科学、系统地确定相关设计参数,补充完善这两本设计规范的具体技术指标,是本课题的工作目标和具体考核指标。

作为《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研究》 课题的主持人,林建平带领他的团队从工程实例、工程设计安装施工验收及管理、目前担架市场、各地急救中心和国家康复辅具中心使用担架的状况、既有住宅电梯改造等方面展开了全面调研。他介绍到,通过调研,目前有如下几方面结论:1、我国住宅工程中配置的电梯,较大比例采用630kg和800kg的小轿厢电梯。即使部分采用1000kg及以上的,主要依据使用户数配置的。基本没有考虑“容纳急救担架”的问题。不过根据地区经济技术水平发展和工程建设年代不同,呈现逐步提高配置标准的趋势。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采用800kg和1000kg及以上的电梯比例相对其它地区高,而且有“容纳担架电梯”的示范工程。2、设计院不参与电梯产品选用,施工图审查环节缺失,竣工图也没有采用电梯轿厢的详细情况。多数城市对既有高层住宅的入口进行无障碍设计改造,但是这些无障碍坡道主要考虑轮椅的通行,医院的急救担架车往往在转弯处遇到困难。 3、住宅中使用担架已经不完全为了急救,逐步成为日常需要。市场上的担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而旧式担架由于长度过长不仅电梯无法容纳,侯梯厅、走廊转角、户门、卧室门等部位也无法让担架顺利进入。担架生产正向着轻量化、可伸缩方向发展。但没有国家标准。4、全国各地急救设备水平参差不齐,担架本身规格不一致,没有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没有与电梯的参数相互协调,这给担架进入电梯带来困难。国家康复辅具中心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三姿态轮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另外,围绕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研究》 课题组召开了多场专题研讨会并结合新版《住宅设计规范》在全国范围进行宣贯。林建平在发言中,特别强调, “容纳担架电梯”不是“医用电梯”,目前,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各地设计部门、审图部门纷纷致电征求意见,正在实施的项目中如何选用担架电梯。由于该课题还未正式结束,所以课题组给出初步的建议,设计与审图暂可按照1500x1600或1600x1500轿厢内空净尺寸考虑电梯设置。

同时,2012年底,课题组做了通过给铲式担架配备推车尝试改进担架的工作。

基于以上多方面展开的实际工作,《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研究》 课题得出了最新研究结论,林建平将其结论与大家做了分享。

1.明确否定大进深电梯(特别是医用电梯)。

林建平指出,目前电梯产品标准中有大进深的担架电梯类型,这种大进深电梯是比较直接的解决方式。但是这种形式的电梯使用效率不高,需要增加候梯厅的进深,从而增加公摊面积,在两部电梯并行设置的时候核心筒还会出现凹角空间等问题。

2.坚持利用轿厢对角线。

林建平介绍,通过课题组模拟和实测等方式,采用改造后的担架,如果合理利用轿厢的对角线长度,电梯的使用效率更高。 测试结果证明采用新型担架,绝大部分工程井道可以不用加大。

3.肯定背包式电梯。

林建平表示,背包式的电梯也是解决电梯不可容纳担架的方法之一。采用背包式的轿厢,可以更加合理利用井道空间。同时,针对性地给电梯轿厢配置专用担架,是值得肯定的发展方向。

4.必须兼顾既有建筑电梯改造。

《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型式与尺寸 第1部分:Ⅰ Ⅱ Ⅲ Ⅵ类电梯》 GBT7025.1-2008 中规定的800kg的电梯井道尺寸在实际项目中被大量采用。课题目标正努力解决在这样尺寸下电梯可容纳担架的问题。

针对1500x1600 轿厢尺寸是否适用老年居住建筑、在调研中累积的各地经验教训、轿厢尺寸与井道尺寸、载重量与面积、是否编制《容纳担架电梯工程技术规程》等问题上,林建平也表示课题组将会进一步探讨。他表示,目前电梯行业没有思变的动力, 在“载重与轿厢面积”、“轿厢与井道”、“轿厢进深与宽度” 的比例关系等方面坚持必须执行本行业标准的意见。课题组初步设想,提出将担架与电梯配套(捆绑)生产的思路,让“可容纳担架电梯”以新型建筑工程部品的角色进入住宅。是否能按新型建筑工程部品提出标准,还需进行努力探索。林建平在发言过程中表示,建工行业的标准升级需要循序渐进,课题组也将努力协调相关标准,一定要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落到实处,课题阶段性成果将配合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随时推广应用。

林建平的发言结束后,应邀到场的开发商和企业代表纷纷畅所欲言。金融街控股高级设计经理吴晔晟、和泓置地集团资深设计师周春圣从开发商的角度,结合他们所做的实际项目表达了对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及对厂商的需求。开发商代表的观点是: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原则下,考虑开发成本和运营效率,尽量还是应该设置轿厢尺寸紧凑合理的电梯。他们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建议未来应该在物业配置与电梯相匹配的担架。金融街控股高级设计经理吴晔晟在发言中表示,作为开发商,其实更注重项目的商业价值,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项目本身的人性化是被用户所看重的,因此主动采用深型轿厢的电梯,配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成为项目本身的一个附加值,从而能在后期回报上很好的体现。因此,他们欢迎符合相关标准的电梯产品。

第7篇

【关键词】 民用建筑;住宅和商住楼;设计;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前言

建筑设计是民用建筑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建筑设计形式更是对建筑物使用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下民用建筑更是具有经济功能和美观功能,这就需要民用建筑设计者不断更新观念,全面分析民用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实用性,满足消费者审美要求,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民用建筑设计。

一、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设计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然条件的影响。可以说,民用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如气候条件(包括日照、温度等等)以及地形、地质条件和抗震烈度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尤其是我国地域温度跨度大,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时,要紧密结合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灾害,以保证民用建筑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第二,使用性能的影响。在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满足民用建筑在使用性能上的要求,规定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中综合有关技术知识,进行合理设计与计算,并最终选择合理性设计方案;民用建筑根据结构要求、荷载大小、构件尺寸的同时,还要在构造上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确保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可靠,从而保证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化顺利进行。第三,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不同建筑具有不同使用性能,要满足这些使用性能就要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可以说,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是民用建筑由图纸变为建筑实体的根本保证。建筑原材料、结构、设备以及施工企业的资质等是构成民用建筑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民用建筑设计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民用建筑基本建设投资相当大,建筑设计者所设计民用建筑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还要有效降低建造过程中材料、能源和劳动力的消耗,以降低造价,同时也要有利于降低民用建筑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项目管理费和人工费,从而保证工程的经济合理。总的来说,民用建筑处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为提高民用建筑设计水平必须考虑各种的因素影响。

二、民用建筑中住宅建筑和商住楼设计的经济性分析

民用建筑在国家经济建设投资中占有很大比例,为此,在设计民用建筑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从而设计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民用建筑。这里对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住宅建筑和商住楼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进行全面分析。

(一)住宅建筑设计中经济合理性分析

近年来,很多地方建设了大量住宅,以多层为主。其经济合理与否实是令人关注。可以说户型功能上的合理与否是住宅经济与否的直接因素。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平面应紧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道、过厅等交通面积。按现行《住宅设计规范》与《住宅建筑规范》,客厅、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而卫生间、餐厅、过厅应争取直接采光。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建筑应体型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保证合理的体型系数,以达到节能设计标准,可以说所有这些都是住宅建筑经济合理的前提。设计人员在设计住宅建筑时,应当严格按照各项法规和标准执行,在规划住宅建筑时要严格确定建筑面积,合理布局,从而满足各项技术标准。总的来说,要合理的房屋结构选型,并做到建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住宅建筑多为砌体结构,部分商业区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结构布置应优先采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混合承重,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过多凹凸平面,以利抗震;当楼板平面不规则时,应当设置连梁使之形成较规则平面;楼板设计中平面有凹凸时,应当加强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在施工过程中要节约用地,施工造价要合理;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应严格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砌体结构采用普通砖建筑高度不应超过24m,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建筑限高为22m,多孔砖建筑限高为21m,层数不应超过8层。砌体结构构造柱的设置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七层时隔开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八层时所有内墙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垛处。圈梁应闭合,外墙与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内横墙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而且要与构造柱对应。此外,对于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其结构设计也应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来严格执行,从而确保住宅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总的来说,民用建筑设计要保证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二)商住楼结构设计中经济应用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商业区的日趋繁荣,出现了大量一层或二层为大空间,上层为住宅的商住楼。这种建筑多是六到七层,从经济角度考虑,其结构选型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由于这种结构在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执行的基础上相对较为经济,因而被广泛应用。考虑到民用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因素,建筑底部需要大空间作为商业用房,一般采用二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同时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总高度与总层数不超过规范的限值;二是结构选型做到经济适用。在商住楼设计中最关键的就是结构构造设计。在结构构造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时,抗震墙与框架柱对齐,纵横两方向设置适当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这时要注意抗震墙间距精确到22m,过渡层现浇板厚为120毫米的混凝土楼盖。上层砌体要按规范标准来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而上层砌体结构在框架柱对应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此同时,在设计民用建筑时,既要防止滥用高级建筑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要防止过度节约而造成民用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合理。在民用建筑结构构造设计方面,也应大力推广先进技术,选择各种新型建筑材料,采用标准化定型构件,为保证建筑安全可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按照以上要求设计出的商住楼,通过对此类商住楼工程设计的经济应用性分析,其底框结构是正常配筋量,而且结算出的造价较低,属于较为经济的民用建筑工程。当此类商住楼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验收时情况良好;根据此类商住楼实际工程的应用情况,社会反响较佳,在投入使用多年后未出现异常裂缝与不均匀沉降现象,可以说结构安全可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考虑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应用广泛的住宅建筑和商住楼的设计中应合理进行结构选型,并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兼顾经济与实用。可以说,这为民用建筑设计以执行规范为前提,保证建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进行了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刘清明.浅析民用建筑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

[2]黄东平.民用建筑设计经济实用性探讨[J].中华建设,2008,(05).

[3]王继文 张洪涛.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依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02).

第8篇

关键词: 建筑业;;建筑设计;问题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is growing,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vigorous development. As the gui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 increasingly underlines can not adapt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market. Architecture design standard lag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lso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prosperit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 for development, our country's existing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 all kinds of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d building design standard also faced a revolutionary change and reform.

Keywords: construction; Design code; Architecture design;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的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和多元化给建筑设计带来了难度和进一步的挑战。因此由政府或立法机关颁发了建设设计规范来规定对新建建筑物所作的最低限度技术的规范要求。建筑设计规范的内容和条例一般分行政实施和技术要求部分。行政实施部分规定建筑主管部门的职权,设计审查和施工、使用许可证的颁发,争议、上诉和仲裁等内容。技术要求部分主要包括:建筑物按用途和构造的分类分级;各类或各级建筑物的允许使用负荷、建筑面积、高度和层数的限制等;防火和疏散,有关建筑构造的要求;结构、供暖、材料、照明、通风、电梯、消防、给水排水、通信等的基本要求某些特殊和专门的规定等[1]。有些国家的大城市还制定与建筑设计规范平等的火警区域规范和分区规范。前者规定市区由于防火要求不同而对区内建筑物提出的技术要求,后者规定不同区域内的建筑功能类型以及对建筑物高度等的限制。

建筑设计规范作为指导性原则,它的目的不仅保护人类生命和相邻建筑或其他财产安全的需要,同时保障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发展[2]。而我国现行的建筑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经济和技术水平的发展需要。虽然建筑设计规范提高工程建设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功不可没,但现今的建筑设计规范中存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了一部分建筑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面在以下各方面:

一、 建筑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设计规范作为控制、指导建筑设计的标准,其中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在设计中起着坐标式的关键作用。现行的规范在许多方面明显的不适应当代建筑的变化发展,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本文通过剖析我国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如下:

1. 由于时间的原因,现行设计规范之间和原来规范条文之间常常出现互相矛盾,互不联系的现象,即设计方法之间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不能得出一个清晰、统一的整体安全度水准。现行建筑设计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物,而各种建筑类型、风格与使用功能的不同,就不能在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中给予清晰的定位。因此,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给出的设计结果无法告诉设计人员各种建筑所达到的安全水准是否一致。当然更不会回答一幢建筑物内各种安全措施它们之间可否做到协调工作,涉及综合作用的安全程度如何。

2. 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部分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略建筑质量,对整个工程设计与建筑解决方案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建筑方案的评审、推敲、把关,在工程设计中给其它专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对于某些设计单位,尤其是中小型设计单位,因为专业人员配备不齐,技术力量薄弱,保证体系不完善,面临着企业生存危机。企业为了承揽到工程,全部按照业主的意志行事,为投其所好,将规范、规程的要求弃置一边,从建筑设计方案上一味地迁就业主。

3. 限制了设计人员主观创造力的发展,非常灵活的、太过具体的规范条文,常常限制设计人员的想象,无形中僵化了人们逻辑思维。同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跟不上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指导性规范严格的定量规定妨碍设计人员使用新的研究成果进行设计,尽管这样的设计可能导致系统安全程度的提高和投入的降低,但有可能与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不符。指导性规范的危险性还可能是大多数指导性规范的条款来源于对历次经验教育的总结,这种经验总结不会包括所有的事情发生的因素,特别是由于建筑型式的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更不可能是建筑设计规范的编写者们在之前或者更早年前编写建筑设计规范时就可能考虑到的全部问题结果[3]。

4. 建筑师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缺乏质量意识及责任心。缺少对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理解,有的对国家现行规范不熟悉,甚至仍在采用作废版本的规范及图集。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无法充分体现出人的因素对整体建筑设计安全度的影响。建筑的生产是为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服务的,人的素质无疑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防火安全水平。比如人的生产、生活习惯、物业管理水平,人在建筑防水、防火中的心理状态等都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安全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可是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中是没有体现这类因素的作用。

5.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中缺乏太阳能热水器的有关指标[4]。目前,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应用可谓如火如荼。专家估计,未来几年中太阳能的发展将迅速扩大,这是规划和建筑等行业不可避免的现象。但现行的规范中没有明文规定,甚至连太阳能行业本身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若想发展它那么潜在的问题非常多,主要体现在:发展不均衡。太阳能的应用在需要太阳能的地方不够理想。产品不规范。标准性差,产品规格众多,与建筑结合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二、 改革建筑设计规范的几点建议

1. 规定设计单位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企业领导不能只关心企业 效益而不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要定期组织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及设计法规的培训,技术人员要掌握国家现行有效版本的建设设计规范、法规、标准图集,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2. 普遍性建筑设计规范应服从专业性建筑设计规范。普遍性建筑设计规范指较多建筑都适用的规范,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它们拥有大众化的倾向,面面俱到而专业性更强的建筑设计规范是单独为某一类建筑制定的规范,比如《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等。它们更适用于解决某类建筑在设计中的具体问题[5]。

3. 增加太阳能应用相关指标。建筑上的太阳能产品的应用在目前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除应用税收等经济杠杆,通过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也能大大促进其以后发展。建议增加太阳能的两个指标:“太阳能集热面积与绿化面积换算关系”。通过换算,鼓励开发企业、居民应用太阳能的积极性。具体来讲,就是要保证居住区最低绿地率的前提下,规定每增加一平米太阳能集热面积,可以允许减少二氧化碳排量等量的绿地面积,从而节约用地。“太阳能应用率”,这一指标将规定新建居住区内“太阳能应用率”达到某标准。

结语

建筑设计规范是工程建设常用规范之一。标准规范是广大工程建设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定,在提高工程建设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促进技术进步,建设资源友好型社会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者).建筑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 韩金晨. 浅谈建筑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筑学报,2011(3)

[3]周立军.建筑设计基础[J].城市生活,2011(26)

[4]邢双军.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9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是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四个之城”目标特别是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要求建筑行业单位执行相关规范,确保各类新建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率100%。本委直管的市政道路、公园、游园广场、公共建筑改造率不低于60%;其他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达标。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宣传培训,全面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创建意识。迅速组织传达学习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动员会精神,动员全市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广大从业人员,全力投入创建工作中,努力将创建目标任务与“四个之城”建设紧密结合,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机融合。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习贯彻《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技术要求,使住房城建系统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并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全面提升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

(二)加强监督管理,在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严格要求全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各类新建项目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标准》等各类规范标准。

(三)强化整改落实,确保本委直管的市政道路、游园广场无障碍设施达标。针对市政道路、游园广场无障碍设施不够规范,损坏、侵占等现象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市政处、园林局等单位要对直管的道路、公园、广场等无障碍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对盲道、缘石坡道、无障碍标志牌、建筑物出入口坡道、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无障碍厕所厕位、无障碍路线图等内容重点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制订计划,全面进行整改,确保达标。

(四)强化指导服务,努力提高全市各类道路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的达标率。对辖区政府开展属地管理的道路、游园、广场、住宅小区无障碍设施整改,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宾馆、医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建筑物无障碍设施整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组织培训阶段(4月10日—5月10日):依据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要求,召开市住房城建系统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动员会。组织全市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广大从业人员,开展《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业务培训,使住房城建系统广大从业人员自觉贯彻执行无障碍建设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调查摸底阶段(4月10日—4月25日):对我委管辖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公园、游园、广场现有的缘石坡道、盲道、建筑物出入口坡化处理、安全走道及楼梯、无障碍厕所及厕位、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标志、无障碍行进路线图、低位服务台、低位窗口、低位电话等无障碍设施进行调查摸底,对照标准逐项查找,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汇总,制定整改工作计划。

(三)整治改造阶段(4月26日—8月31日):对我委管辖范围内的城市道路、公园、游园、广场的无障碍设施,按照整治改造计划全面落实整改补建,完成改造任务。为区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无障碍设施整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四)检查整改验收阶段(9月1日—9月30日):对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有关技术要求,对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情况进行检查,对本委系统管辖的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及办公楼等无障碍设施改造进行全面检查整改验收。

(五)迎接创建考评阶段(10月份起):委系统各单位收集创建资料,上报委创建办汇总,整理、装订创建工作台账,迎接市级省级创建考评,对创建检查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住房城建委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创建领导小组要求,制定委实施方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制定本单位创建实施计划,把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到岗位、责任细化到个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纵管到底、横管到边”的组织网络,确保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