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3 16:18: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研课题的研究设计

第1篇

一、移动web与课题研究档案管理

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什么是移动互联网?①广义上讲它是指移动终端(包括手机、PDA、上网本等)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它因其特有的移动性、个性化、融合性而逐渐被不同行业所关注,目前移动互联网主要提供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文件下载上传、即时消息、位置服务、移动搜索、移动社区等服务[1]。而作为移动互联网一个分支的移动web,则是指移动网络的web服务,它通过手机、PDA,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连接、浏览www内容、应用和服务,并从事大量的数据和事务处理,真正将web应用从桌面扩展到移动设备,满足了广大移动用户对计算机方面的需求。

2、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现状

传统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主要是基于纸质文档或电子文档的集中手工处理方式。然而,在当下这种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管理过程的精确性,时间上的及时性和空间上跨地域性的信息化办公的需求[2]。目前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课题过程监管力度不够

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时空分离等原因,面对众多课题,课题研究管理者难以得知课题进展的最新信息,无法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实时监管。因此出现了一些课题往往只注重申报,申报后的研究过程受到忽视,导致“重申报,轻过程”,甚至出现假数据、假经验、假成果,给科研事业造成极坏影响[3]。

(2)工作效率低下

课题需要申报立项、开展研究、阶段成果总结、结题鉴定一系列过程,数据交换频繁,传统课题管理方式中,数据量大且复杂,不但不能够实现很好信息沟通、数据共享、简化工作程序,还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错误、影响课题进度、还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3]。

(3)课题组沟通协作困难

一个课题的完成,需要由来自多个单位的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内部大量的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但目前由于空间的距离和管理的分散,课题组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途径。

(4)课题资料难以查阅和重新利用

在进行教育科研课题时,产生的结论性文档、相关资料、过程性文档以及课题成员的沟通记录等课题相关信息都是重要的知识财富。但是目前课题管理现状是:这些资料分散而凌乱,并经常出现丢失的情况,给课题资料的查找和重新利用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移动web对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的支持

随着移动网络带宽的提高,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的加快,依托于移动web的各种服务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传统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早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而这种通过移动设备连接web平台管理课题研究的档案成为一种趋势。移动web对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移动性[4]

通过无处不在的高速无线互联网络和WLAN,它不仅让用户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访问大量信息,还可以让课题的管理者实时查阅课题状态信息并进行相关处理。这大大扩展了系统的应用范围。

(2)高效性

移动设备一般都以远高于PC的使用时间伴随在其用户身边。数据的实时传递和实时处理,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延时带来的不便,加快了课题管理者和课题参与人员之间的沟通速度,同时实现动态管理,缩短决策周期。

(3)针对性

移动web可以为不同角色、项目组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依赖包含大量移动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和提醒,系统将针对不同课题人员和课题实行个性化、差异化管理。

(4)共享性

移动web可以为用户提供即时消息、移动邮件、移动博客等同步、异步信息交流服务。课题研究人员可根据系统提供的服务,方便的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之间信息共享的程度。

(5)安全性

移动设备是私密性极强的个人专有设备,一般仅限用户本人使用。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与移动用户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用来唯一识别用户身份。只要通过个人移动设备对系统进行操作管理系统,它就会对客户进行有效性的认证,从而能够防止其他用户的恶意篡改,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二、基于移动web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基于移动web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将是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在基于移动web条件下,构建一个功能完整、使用方便、实时性、灵活性和互动性较强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十分必要。设计管理系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比如:实时的过程管理、便捷的信息查询、实时系统提醒、同步异步的交流讨论等等,笔者认为基于web的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1)提供实时的过程管理功能

系统根据课题的类别成立相关领域的评审专家组,然后向专家组各成员发送科研课题资料。专家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像接收彩信一样下载并查看所申报课题的内容,浏览后将自己的决策结果和意见,通过决策回复模块提交给管理系统。系统则把专家的反馈实时发送给课题申报者,并告知其申报结果。同时,此阶段所产生的材料、决策、意见则会自动地保存到系统的相应课题文档中。在完成一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后,系统也会根据课题安排自动进入下阶段研究,从而完成对科研课题进行实时的过程管理。

(2)提供实时便捷的资料查询功能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系统会积累数量庞大的课题资料,因此实时便捷的资料查询功能必不可少[5]在查找资料方面,系统应做到内容全面、方式便捷。在内容方面,系统应该能查询到课题基本信息、申报材料、合同、课题组信息、人员信息、课题研究状况、经费使用情况、项目成果、专家建议、课题组的讨论和其他与课题相关的所有信息。在查询方式方面,系统则应该提供搜索引擎检索和数据库检索两种检索方式。此外,在查询过程中考虑到数据量大、查询条件复杂等因素,我们采用了通用查询方法。即把所有数据库表中的字段取出提供给用户让用户自己选择要查询条件字段和操作条件,系统会根据条件进行组合得到查询语句,然后返回操作结果并采用报表的形式输出给用户。

(3)提供同步、异步相互补的信息服务和博客功能

系统为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多种通讯方式:主要包括即时消息、邮件服务、移动博客等电子化交流方式。即时消息是一种为移动用户之间实现同步交流而提供的信息服务手段,支持实时传送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需要明确的是,移动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即时消息实现个人对个人的交流,还能实现课题组的群体讨论。邮件服务是为用户实现异步交流而提供的信息服务手段。通过移动邮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查看、编辑和发送邮件。并且,它具备操作简单、投递迅速、易于保存、全球畅通无阻的特性,避免了课题信息的丢失。移动博客功能的增加则为每个用户提供私人空间,用户可凭借账号、密码对其博客空间进行管理,还可以针对科研过程中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允许其他用户查阅或转载该博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强化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

(4)提供个性化信息提醒功能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系统要对重要时间、任务的下达、执行、检查日期进行提醒,确保用户按时按量完成任务,从而大大提升科研课题的执行力。智能提醒相当于给科研人员配备了贴身秘书,手机会在适当的时候准时提醒主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从而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把精力用在需要创造力的重要工作上[5]。

三、基于移动web的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笔者结合基于移动web系统设计结构模型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的具体功能,构建了一个基于移动web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其整体结构如图1:

基于移动web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由客户端、移动通讯网或无线网、基于三层架构(UI、BLL、DAL)[6]的网络平台构成。

1、客户端

这里所提的客户端指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于将系统内容呈现给用户,它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媒介。其支持设备可以是手机、PDA等移动设备。系统可以为课题研究者、课题负责人、课题管理者三类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个性化功能和服务。

2、移动通讯网或无线网

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讯网或无线网与网络平台进行通信。无线网络既可以是一些机构建立的专用网络,也可以是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公共网络,只要它具有无线和移动接入的功能并且达到一定的带宽。

3、基于三层架构的网络平台

该平台承载着与课题相关的所有数据和服务,为终端的服务提供支持, 是整个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分为显示层、逻辑层、数据层三个部分。显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逻辑层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上,也就是说它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相关。数据层也被称做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允许用户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

该平台针对移动课题管理功能的需要设计了基础数据、流程管理、信息查询、系统提醒、交流讨论五个模块。

基础数据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将科研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归档存档,并针对不同的用户角色提供查阅、增加、删除、修改基础数据的功能。其中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课题信息、人员信息、科研成果三类。课题信息主要是指课题基本信息、申报材料、合同、课题进度、经费使用、验收报告等。人员信息则是各个成员的基本信息、角色权限、所属课题组、科研任务。而科研成果主要是指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以及经验总结等。

流程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为课题研究每个过程提供实时过程管理服务。在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过程、定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各个阶段,系统都会自动进行流程跟踪和动态事务处理。记录课题记录研究进展、已完成了哪些任务和存在什么问题待办任务,并针对问题即时的提供专家意见、建议。动态事务处理则是处理与课题相关的各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事务如课题申报、审批、评审等事务。

信息查询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实时查阅在报、在研和已结题的所有课题信息服务。该信息查询模块可查阅课题信息、人员信息、课题进度、经费使用、课题成果(阶段性成果、最终性成果)、对课题经验感悟等信息。除了具有丰富的资料查询功能外,该模块还可以支持移动分角色查询,使用户随时随地都能查阅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所有资料。

系统提醒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为用户在课题研究过程提供智能提醒服务。它针对不同用户将通知、公告、待办任务、重要时间等以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移动用户终端中。用户接到信息后可根据回复确定其收到情况,从而做到重要信息的个性化智能提醒。

交流讨论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同步、异步通信和交流服务。该模块有同步的即时消息交流工具、异步的移动邮件服务、和移动博客功能。

四、结束语

目前,基于移动web开发的系统已在医疗、煤炭等行业率先开展了简单应用。如移动临床信息系统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7]、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8]、安全信息移动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9]等,但移动web在教育科研管理方面应用则是明显不足。本文就基于移动web的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索,以期能为课题管理领域提供一个方法,进而提高科研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尽管目前基于移动web技术还不特别成熟、科研课题研究档案管理方案不尽完善,但是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移动web技术必将会对课题管理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Min Dong,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浅析Analysis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J]. 现代电信科技, M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2007年第7期.

[2]刘天真,董彦军,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2009-12期.

[3] 李金清; 莫畏;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改善科研课题管理――对开发《科研课题在线管理系统》的思考[j]. 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Zhejia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6年1期.

[4] YU Tian-chi; NI Yan-rong; FAN Fei-ya,Study & Implement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Mobile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Computer Engineering,2008年18期.

[5] HE Wei; HAN Qing-jing; YAN Dian-tao; WANG Yi, Primary Analysis on the Mob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J]. 电网技术,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7年S2期.

[6] 段升杰; 浅谈软件三层架构开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2010年5期 .

[7] 季新华,陈磊,陈宇,移动临床信息系统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第4期.

[8] 杨喜群等,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年第4期.

[9] 孙汉玉,安全信息移动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J].应用与实践.2009年第12期.

第2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重视实践性的专业,但目前我国的艺术类高校教育实践课程方面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对现有课程设置的价值也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如何处理好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关系中教学的“质”与学生的“量”的问题,如何确立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思想和指导方针的统一,如何改革艺术设计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模式、方法。及设计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研究,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当代的艺术设计教学进行更深入认识与了解,并做出科学的!理论性与对策性和具体实施相结合的正确判断。

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课已经从原来的理论上、技术上去教学生,逐渐转变为开发性、启发性的教育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善教学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

首先从课程的专业特点出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教学与社会,市场相联系,打破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与兴趣,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大量的实践和客观实例的分析论证,留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并提出目的性的研究课题。

1.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式教学方法,通常在艺术类的教学中除理论课外,专业课基本都是具有实践性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锻炼设计创意能力,这是从艺术类视觉传达方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让学生面向市场。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项目设计课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设计团队中去。学会查找资料、分析案例,市场调研及销售市场的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补充课堂上的不足,及在设计中的应变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

1.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协作参与的教学模式

“协作”是“参与”的手段,“参与”是“协作”的途径。为什么我们重点提出来了协作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它不单单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整体协作能力,奠定了交流、沟通和协调的方法论基础。教师选择课题,学生分小组织研讨,建立与他人的集体协作精神。通过协调能力的加强,摆脱学生个人的思维局限,让设计的思维在集体的协作关注下得以完美呈现。使整个教学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体现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

1.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个性优势式教学模式

个性优势式教学是为了加强和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展现其个性设计优势的教学,我们提出了个性优势教学。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所显示出其稳定的个性优势,预示着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成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我们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突出与众不同个性的部分,发现其闪光点,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采取鼓励、启发、肯定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展示其个性才能的舞台。从以往的教学方法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向实践转化,突出个性。在学生讲评各自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肯定,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意识。

1.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造式教学模式

艺术类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思维方法。创造式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氛围内,不再受现有知识及传统观念的局限与束缚。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区别是:传统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型、知识型人才,教学内容陈旧并且多年不变,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创造式教学方法主要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突破书本上的知识用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通过创造式给出其不同的方式方法,起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从教学上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及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2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研究的目的

重视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视觉传达艺术的学生服务于经济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重要功能。也是为了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更贴近市场,更好面向未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从而改变以往只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模式,采用多学科渗透、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全方面的现代平面设计师的培养模式;为此我们试行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扩展,是为了学生不仅掌握形象思维的基本技能,还具有综合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使教学潜移默化为设计创意与制作提供最好表现力。

3视觉传达专业工作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 问题 对策

一、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通过一次高质量的毕业设计的完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反馈的检查结果显示,我校本科毕业设计总体水平很低,无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从往届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和情况来看,都存在着大致相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时间过短,难以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虽然从第七学期就开始了选题和准备工作,但是真正开题及写作是在第八学期进行。由于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既要实习又有专业课需要学习,所以毕业设计的时间明显不足,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毕业设计紧张,从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同时,现在就业的压力使得学生从大四开始就四处求职,有些找到工作的学生甚至提前到单位实习,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安心完成从查阅资料到论文设计再到撰写论文等任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的一般做法是老师确定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选择,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指导学生作选择,但这样的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有些题目很受学生欢迎,一个题目有很多学生选择,而有些理论性太强的题目却没有学生愿意做,于是只好硬性摊派,这势必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在毕业设计题目拟定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有的选题过大,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有的题目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其能力;有的指导教师只是让学生查阅资料,完成文献综述类的论文;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写出数据分析报告式论文,这些或许对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有帮助,但是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需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

近几年来,毕业设计经费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毕业设计工作的一大难题。我校现在维持人均200元左右的毕业设计经费,这远远不能满足毕业设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甚至连外出调研、收集信息的交通费、住宿费都不够。不同专业对费用的要求不同,但经费短缺却是共同的问题,尤其是理、工类的学生,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地点,又解决不了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经费,实习过程无法保障,毕业论文质量也就难以提高。这种优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矛盾,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对毕业设计完成的过程重视不够

目前教学中,普遍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而对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由于没有具体的计划安排和必要的检查制度,使毕业设计很难掌握和监督,有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的成果属于东拼西凑,但指导教师顾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也放松了要求,这不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5.成绩评定的方法不够科学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缺乏科学性,没有建立统一的评定标准,教师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给定成绩。即使规定了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是很具体,而且评分的主观性都很强。由于缺乏科学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很盲目,不明白重点注意事项,也不利于提高论文质量。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基本对策

如何克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本课题组研究结果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选题原则,提高选题质量

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合适与否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去毕业设计有的题目不合适,内容太简单或者太难,工作量太多或者太少,甚至有的中途改题目,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在这方面我们认为,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通过科研项目或者实习内容来选题,这样毕业设计的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实用性强,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题目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有利于综合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方面的能力。

3.毕业设计题目要尽量做到研究的技术、方法都比较新颖,能够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当今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4.毕业设计题目不宜太难或者太简单,题目的难易程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5.在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后,教研室应该先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对不合适的题目应及时调整更换,还可以在开题报告答辩时审核选题内容是否有意义。

(二)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充足

许多高校虽然从第七学期就开始毕业设计选题,但是大部分任务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时间只有3~4个月。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多数时间忙着找工作,指导教师为学生求职着想也放宽了对学生的要求。鉴于此,我们认为目前较为可行的做法是适当将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可从第三学年起进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带着选择的课题,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做好论文的前期工作。第七学期的课程多是专业课,可以将专业课的学习与毕业设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只需完成论文的撰写和一些必要修改就可参加毕业设计答辩。这样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找工作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冲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制定毕业设计计划,严格组织实施

毕业设计过程也是一个科研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任务和要求。第一阶段下达任务,要让学生熟悉课题内容,指导他们复习有关预备知识,查阅有关资料,然后以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的形式上交。第二阶段是开题阶段,要学生写出毕业设计方案,并进行答辩。然后根据开题报告提到的方案和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比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阶段是完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开题报告方案写出合格规范的毕业论文。第四阶段组织答辩,评定成绩。其中前两个阶段是最关键的,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经常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要科学化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主要反映在选题的合理性、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研究能力以及行文写作的规范性等方面。

根据目前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状况,结合其他院校毕业设计评定的方法,我们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毕业设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不同专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或者经验总结等方法给予权重和相应的评价结果,再采取量化的方法,对毕业设计质量作出评价。

(五)加大毕业设计的经费投入,加强毕业设计工作条件建设

经费短缺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问题。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毕业设计资金投入,要保证有足够的实验条件、图书资料,使毕业设计在物质上得到保障。现在较可行的一个方法是,可以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建立联系,毕业设计选题以科研课题为基础,这样既可以为科研服务,同时又依托科研经费,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经费资源,解决毕业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让毕业生在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科研和教学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以此来推动毕业设计的改革。

(六)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影响毕业设计的因素很多,众多因素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因此,要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主要条件在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以身作责,勇于创新,对于刚参加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指导中缺乏经验,可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并鼓励参加相应的培训。

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对于质量的影响很重要。毕业设计教学能让学生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为此教研室或者系部需要定期召开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

(七)努力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对毕业设计完成过程和结果认识是否明晰,关系到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所以,教研室必须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员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工作对其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意义,同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成绩与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投入,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倪化境,梁治国,孙亮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3).

[2]白忠喜,朱小芳,温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3]于英华.毕业设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4]王强,张治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72).

第4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2-0102-02

如今,微课热潮来袭,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微课教学逐渐流行开来。微课教学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但其在学习体验方面却比较欠缺,所以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同样,体验式教学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不足,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自主⒂攵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效果明显,而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进度较慢。在这种情况下,体验式课堂教学需要一些手段来辅助、促进教学进度,而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笔者来说,将体验式教学和微课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如果将这种有效的整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会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笔者结合几个微课教学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微课设计之情境体验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导入,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氛围中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主观动力。这样的微课设计以学生的内需为根本,以课堂任务为载体,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使体验教学发挥良好效果。

微课应用案例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

微课视频中放映了哆啦A梦的动画,视频中笔者讲道:“Hi,小朋友你好,我是机器猫哆啦A梦,今天我要给你变个魔术,请看这里有一盆漂亮的花,现在用我的魔法口袋可以再变出两盆一样的花。”视频中出现了机器猫口袋变出多盆花的动画,接着视频中又讲道:“小朋友你想学会这个魔术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复制与粘贴图形》。”

【分析】因为微课有时间限制,所以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要做到快速切入主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透明模式),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哆啦A梦是学生喜欢且熟悉的卡通人物,在微课中笔者利用哆啦A梦动画进行情境导入可以快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顺理成章地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微课设计之练习体验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只有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己判断,才能使其真正学到新的知识。

微课应用案例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线》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先介绍了单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出口诀,又出示了几个其他单弧曲线的样式,要求学生在画图软件中根据笔者提供的口诀来试着绘画;接着,又介绍了双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了口诀,要求学生练习绘制多个双弧曲线。

【分析】在《画线》中“画曲线”是难点,笔者将“画曲线”这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视频中,笔者将难点的步骤总结成口诀,再让学生根据口诀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印象,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教师要关注微课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在微课设计中可将微课练习资源分层,实现异步教学,尽可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练习。

微课应用案例三: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组合图形》一课。

在微课视频中,笔者出示不同的任务卡给学生并说:“请你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挑选一个任务完成。①将素材图形“其他朋友”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注意调整大小和位置。②创作绘画海底生物并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

【分析】在微课教学环节,笔者出示的两个任务的难度和目标各异。第一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充分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二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放大镜等工具在新的画图文件中进行创作后,再组合到之前的画图中,这一任务的目标和要求较高。笔者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往往被迫重复讲解基本操作,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利用微课教学设置分层教学任务后,教师完全可以实现异步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任务,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微课设计之整合体验

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师要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微课应用案例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方形和圆形》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展示了多幅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图片并配以悲伤的音乐,在情感渲染后,提出了绘画创作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通过今天学习的画方形和圆形的知识,来设计保护环境、不乱砍滥伐的标志,倡导大家保护地球。”同时,在微课中展示了一些实例标志,并演示说明了设计标志的简要步骤,学生可以边做边看。

【分析】在微课设计中,笔者融入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目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破坏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再促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去设计保护环境的绘画标志。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还应在其他领域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寻的教育本真。

第5篇

关键词:摄影设计;客户价值;系统化设计

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设计”,它更多的是一种创新性活动,是一种智力型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设计就是试图找到一个改变现状的途径。”我们无论属于哪个专业领域,都应该站在一个更为宽泛的角度上理解、认识“设计”。

作为一名摄影专业的学子,我将努力在“摄影设计”这个大的学科背景下,围绕“系统化摄影设计”与“客户价值”展开本篇论文的论述。摄影术自1839年发明以来,经过历代摄影家的不懈努力,摄影逐渐脱离绘画门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记录方式,摄影经过多年的累积形成了特有的艺术的表达方式、审美的接受方式、影像的传播方式,摄影也逐渐成为人们传达个人情感与相关信息的一种表达手段。具体的讲,摄影设计,是对设计活动、设计过程、设计性质、摄影师的知识以及摄影器材以及光学知识的研究和概括。系统化的摄影设计是以设计的一般过程为线索,完成从要素分析到过程整合、从知识搜索到理论构建、从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到形成一般设计方法的过程。

设计是一个社会活动,是一种创新性活动,设计的过程是纷繁复杂的,闭门造车式的做设计是不现实的,它需要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即使再好的设计师,也要懂得“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道理,只有一个配合默契的团体才能更好的胜任设计工作。大家都知道,拍摄婚纱照,对每一位新人来说都很重要,每一位新人都想留借此留下一生的回忆,此处,我将以以婚纱摄影为例,简单介绍在婚纱摄影设计活动中,设计工作的主要流程:市场调研的开展,资料的收集、整理,拍摄风格的确立,前期服务与后期服务的开展,拍摄后再评价的活动等等。

一、摄影设计规划阶段

对于一家好的婚纱影楼的设计,根本首先是要有足够的市场调研,大量的资料的搜索、归纳、整理,并要从中寻找欠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经过这样反复的思考,原本模糊不清的设计原点会慢慢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线,最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设计的面。举一个婚纱影楼的设计,首先应了解其经营的层次,确定设计的方向,不同性格的顾客喜爱什么风格的婚纱摄影,是可爱型还是端庄型,是梦幻系还是复古系,民族风情、平实清新。例如港澳台地区的婚纱风格就与大陆截然不同,香港澳门地区的婚纱摄影具有异国风情的味道,台湾地区的婚纱摄影则既时尚又独特,颇受年轻一代的欢迎,“台湾旅人行馆”的婚纱清新自然而又脱俗,一边拍摄一边享受旅游的快乐。

二、摄影设计分析阶段

这一步完成后应提出一个完善的和理想化的婚纱影楼分析方案,也可以说是抛弃了纸上谈兵,进而进行实地实物的考察,即理论联系实际。当婚纱影楼的调研等基础完成时,便进入了实质的设计分析阶段,我们要对影楼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考察,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想象和实际永远会存在着差距,通过横向的比较并调研其他婚纱影楼的优缺点,并且明确了影楼所在位置的优劣状况,交通情况,公共设施情况等,有助与于我们缩小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这时如何将我们对于婚纱摄影的理想设计结合入实际的生存发展之中是这个阶段所要做的重中之重。婚纱摄影设计应从人以及人的活动着手,围绕着系统设计的方法寻找与之联系的种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围绕婚纱摄影设计任务创造"适合"的解决方案。婚纱摄影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只有最合适的设计而没有最完美的设计,因为每一对新人都有着自己的情感经历、个好以及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进行婚纱摄影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通过设计缩小不利条件对我们的影响。

三、摄影设计发展阶段

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眼光也在发生急速变化,复古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报道称,人类的服装经过50年便会循环流行。对于婚纱摄影设计也是相同的道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将我们的研究对象置于系统的形式中以进行考察分析与研究。

设计不是游离于商业价值之外的“创新”,是一个需要被系统管理的创新流程,实际上,设计活动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

大街小巷,充斥着各种摄影工作室,可是如何经营摄影工作室、如何提高摄影工作室的知名度?陈曼,二十一世纪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时尚人像摄影师,她的作品登上了国际时尚周刊杂志的封面,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拍摄出许多被当代年轻人所喜爱的艺术作品。她得成功源自她对艺术的高度敏锐以及对自己艺术素养的极高要求,或者说她坚持用艺术的手段做设计。陈曼非常注重“创作意识” “拍摄观念”,陈曼在完成一幅摄影作品之前,会根据人物自身的特点构想出完成后的画面,她对于系统化摄影设计的构想值得我们学习,她注重创作者的“观念”不仅仅运用于摄影中,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受用。

对于不同的设计问题,我们需要摄影家运用常识以及知识的经验或是对生活的感悟去解决。

系统化的设计大约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由感性经验上升为科学理性的阶段,第二阶段: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融入设计师的感性经验,形成交叉式的设计论与方法,第三阶段:在交叉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人文与环境等因素,形成多元综合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以我的传统摄影作品《我的每一次无助都有你的陪伴-08,班委》(光刻胶工艺)为例,它是在我理解摄影的本质,了解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结合数字摄影、传统摄影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以三种艺术形式为载体进行创作。将数字摄影与传统摄影相结合,摄影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视觉语言,开辟了新的创作空间,体现了一种双赢的创作理念。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我们不应该一味考虑设计的结果而忽视了设计过程的重要性。例如,我的传统摄影作品《我的每一次无助都有你的陪伴-08,班委》(光刻胶工艺),共有三种表现形式,这三种表现形式只有根据一定的过程创作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创作。借鉴马克・吐温的一句话结尾:“… … 如果缺乏想象,纵使技巧超群也是徒劳。”

第6篇

1.1 课题的核心概念 

1.1.1 科学素养 

OECD即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做出这样的解释:利用前沿的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未解决方案提供支撑力量,从而可以使人类更加客观的理解自然的改变,并处理以自己的结论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 

1.1.2 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学科优势。利用化学课程特别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并将科学素养的内容在高中化學课程中进行细化,是利用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1.3 化学教学再设计 

是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并且依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宣传手段,利用系统的思想处理遇到的问题、设置合理的目标,策划处理方案进行筛选,之后实施方案,依据所得结果对方案进行评估修改的一系列过程。 

1.2 课题界定 

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研究,以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准确解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学再设计科学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探寻化学教学再设计实践操作的方法、原则和策略。 

2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校是吴江区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本课题的研究是从我校及兄弟学校化学教学实际出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课例诊断的要素、方法、类型和化学教学再设计的方法、原则和策略。实现:(1)为高中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2)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思想,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有助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并掌握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国家、社会真正有用的创新性人才。 

3 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3.1 研究内容 

本课题力求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发挥创造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化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够对与生活有关的理化生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利与弊,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研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研究重点 

通过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从科学素养教育与化学教学再设计的内在关系,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的特征、要求和原则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3)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4.2 问卷调查法 

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4.3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切实关注课堂实践,关注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筛选与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提高行动效益,加强行动改进。 

4.4 经验总结法 

第7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44-02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正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首先要了解签约企业的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然后深入到用人单位对其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创新的培养模式。相应的课程开发模式改革应以职业及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构建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训基地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培养能力、做强专业建设的有力保障。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面向市场的双赢式实习基地,既能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又推进了学生向职业人的转换。下面我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探讨通过校企合作来加强课程开发的实践。

一、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课程体系的构建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评价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的根本指标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校企合作是新型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其依托点是岗位群,在培养过程中实施订单培养,满足企业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需要。现行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不能满足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必须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发展,而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基于校企合作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关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因而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实施,以订单企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进行课程设置。[1]基于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以行业标准制定课程目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体现在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企业标准作为制定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将学习要素与工作要素相结合,根据企业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来开发课程。

2.以工作过程来组织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与具体的职业岗位的内容应该是统一的,应更具有情景性与策略性,以使学生很快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融合,使课程体系中的各部分与工作过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零距离”上岗。

3.以岗位群为依托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模块课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职业分析、岗位分析,概括出某一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模块来,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陪养工作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能力与技能。

4.以职业技能为主线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以“教、学、做”一体化和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包括选择、修改、补充、拓展、整合等再开发、再创造等行为,当然整个开发过程的内容必须结合相关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情况开展。

5.以通识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文化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生活、理解环境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相关课程设计要反映提升个人能力的特征。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将与素养和内涵相关的因素添加到通识课程中,使学生拥有一种合理而底蕴丰厚的知识结构与素质结构。所以,完整而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当包括通识课程。[2]

二、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课程体系的实施要点

开展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理论教学与课内、课外实训有机结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向导,将学习内容和工作过程有机结合,把工作内容有顺序地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将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3]

1.岗位基础知识技能课程。岗位群中各岗位所要求的带有共性的知识与技能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再学习的重点,直接影响到岗位课程的学习和今后转岗的继续学习。

2.岗位核心知识技能课程。岗位群中各岗位除了具有共同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之外,还有核心的知识技能要求。因此,要实现人才的培养与就业零距离,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必须是一致的,将职业能力转化为教学目标,这个过程必须有企业人员的参与。经过岗位课程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岗位群中某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够通过该岗位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鉴定。

3.岗前针对训练。要完全实现人才的培养与就业零距离,就必须让学生在未来具体企业、具体岗位上顶岗实习。在学生学完岗位课程之后,马上进入教学实习环节,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由学校组织,经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落实学生具体的教学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习岗位中顶岗实习六个月,并在此期间完成与岗位相关的毕业设计。[4]

三、完成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各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学实践活动中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以人为本的双向活动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采用启发式教学、模拟教学、交互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各课程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方案。考核评价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着重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能力考核(50%)与理论考核(50%)两部分,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四、构建校企合作下实训基地课程保障体系

实训基地课程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以“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三个重要的实施场所,它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以下几方面手段:一方面引进了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让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形成“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提升团队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跟踪校外合作企业的项目进度,依据项目进度,及时有效地开展现场教学,将“校中厂”、“厂中校”有机结合,使学生对通信工程建设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通信技术实训基地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利条件,通过与企业合作,承担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实现双赢,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以便于学生“零距离”上岗。[5]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6,(9).

[2]刘向红.高校院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6).

[3]冯隽,李寅杰.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3).

[4]陈群辉,肖旭.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2).

[5]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第8篇

关键词:笔记策略;多媒体;课件设计

课堂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记下的重难点、要点,有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做好笔记,那么他们在课后进行复习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边讲解边板书,学生有了一定的时间做笔记。而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据调查:能大部分记下笔记的仅占28.5%; 多达40.7% 的学生只能记一点笔记; 根本不记以及其他原因基本不记笔记的高达30.8% 。可见, 多媒体教学的课堂笔记是个较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1、学生不记笔记的原因

据调查,多媒体情境下学生不记笔记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课程节奏过快。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导致讲解同样知识的时间缩短,老师鼠标一点就几乎相当于过去的一黑板,屏幕上闪现的教学内容转瞬即逝,致使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来不及思考。结果导致一堂课后,有的学生课本没有翻动或没有一点记录,课后学生对课堂内容印象不深。

1.2 多媒体课件内容不适度。有的课件文字内容太多,甚至照搬书本,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不知道重点难点,无从记起;有的课件文字内容太少,很多图片或图像或动画的多媒体,看起来漂亮,但忽略了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同样不知道哪些是应该掌握的,没办法做笔记。

1.3主要脉络层次不如传统板书清晰。传统板书每堂课结束时,重点都体现在黑板上,但多媒体由于每一屏幕显示的内容有限,不能很好体现这一点。

1.4多媒体课件形式单调。很多课件的设计手段单一,字多、字体与背景不易分辨,没有选择颜色对比鲜明的配色方案突出重点。另一方面,为了看到较好的投影效果,往往把窗帘和灯光都关起来,教室里面光线不好,只听老师讲课,学生没条件记笔记。

由此可见,学生的笔记行为较大程度受到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影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笔记策略的运用,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2.1在制作课件时预留讨论和思考的余地,控制教学节奏。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教师把许多授课内容都装入到多媒体中,容易忽视课件内容的具体讲解, 甚至会出现“照屏宣科”, 这势必导致学生跟不上授课的速度和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难以记下笔记。因而, 教师要把握住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精选课件内容, 课件收入的教学资料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目的, 做到有的放矢;合理控制讲课速度, 做到精讲细讲,艺术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打破简单的课件演示型方式,将课件演示、提问、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贯穿于课堂中,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在听讲的同时, 能有效的记录好课堂笔记,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2教学内容表达简洁,画面美观

课件内容要用简洁的文字把概念、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成一个系统。文本是课件的核心内容,课件中大段大段固定、呆板的文字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疲劳感, 失去学习激情。因此文本选取尽量做到精炼,突出重要知识节点,尽量避免出现大量、连续的文本显示,使课件页面美观整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学生对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才能一目了然, 容易接受。课件中大量的图象、动画和视频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 如果盲目过多的使用图象、动画和视频, 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多媒体的选取要以教学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有助于理解重要知识节点,不能喧宾夺主,不宜过多,播放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可能会出现学生上课看了很多幻灯片,却不知道要学什么、要记什么的尴尬局面。

2.3丰富课件表现形式,将内容与技术和谐结合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在首页上列出重点内容,然后制作页面链接,链接到相应幻灯片上,可以使整堂课脉络层次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由于页面链接制作比较麻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所以很多课件往往是竹竿进胡同――直来直去;播放时也缺乏动态性,往往是整个页面一起放出来,使教学显得呆板。另外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色彩要能“引人注目”,字体颜色尽量与背景形成明显对比,标题字号要有层次,不同层次的标题要用不同的字号标识,并且同一层次标题字号、颜色要统一。教室后面的窗帘拉开,多开几个灯,方便学生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做好记录。

除了课件之外,还可以使用电子教鞭等工具。电子教鞭可以变换出各种形状,可以在屏幕上随意挥洒,对重点讲授内容进行强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录笔记。

3、结语

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平及授课方式影响学生笔记策略的生成与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从课件形式、课件内容、课件展示、授课过程与师生交流方面尽量规避由多媒体教学自身特点带来的“笔记难”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纪江.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应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温州大学的案例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102-103

[2]董芳.关于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几点思考[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3):80-81

[3]谢从华.《大学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 ,4 (3) :699700

[4]邹克琴,叶子弘,李素芳.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课堂笔记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215

[5]何俊琳, 王应雄, 王亚雄等.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医学教育与探索,2005 ,4 (4) :351352

[6]白淑英. 浅谈多媒体教学及课件制作应注意的问题[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29(4):19-22

第9篇

【活动主题】苏教版第十一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案例片段的微研究。

【实施过程】

第一次教学现象描述:

教学片段一:课件出示天平

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大杯果汁,要使天平保持平衡,右边应怎么放?”

课件出示3小杯果汁。

问:“每个大杯果汁和每个小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从中导出“假设”这个概念。)

问:“想一想,根据上面的这个依据;①1个大杯;②6个小杯;③1个大杯和3个小杯,分别可以怎样假设?”

对③进行重点提问:“假设前后,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学片段二:出示例题,学生自己读题,教师接着用课件出示6个小杯和1个大杯,共720克。

问:“一共7个杯子,求每个杯子的重量,能不能直接用720÷7来解答呢?”

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策略把不一样大小的杯子变得一样呢?”

学生想一想,与同桌交流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两种方法:①全部假设成大杯。②全部假设成小杯。

问:“想法既然已经有了,现在你能不能把每个大杯和小杯的重量算出来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完成后,结合课件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自我反思:首先,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难度较大,所以时间安排上不是很合理,片段一导入部分问题数量过多,导致前松后紧,以至于后面的练习不能在常规时间内完成,很是遗憾。此外,下面的环节中教师引导过多过细,师生一问一答,课堂中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很少,缺乏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和讨论,缺少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其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假设的方法使原本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到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但是从导入时的天平开始,一直到后面的教授和练习,问题的设计仅仅只关注了“解决问题”这前四个字,停留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层面上,一直是在我的“强压”下用假设的策略去解决问题,而忽视了“策略”这一核心内容,忽视了学生对假设这一策略的体会,忽视了对本质的深层挖掘。

新的教学方案:

教学片段一:

导入:(1)欣赏动画故事片《曹冲称象》。

(2)提问:故事中大家在称象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曹冲又是怎么解决的?

生1:“因为大象太重了,所以没有秤能称得起。”

生2:“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通过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小结:曹冲真是太聪明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问题。

教学片段二:(1)出示例题,学生自己读题,教师接着用课件出示6个小杯和1个大杯,大杯的重量是小杯的3倍,共720克,每个大杯和小杯各多少克?学生想一想,与同桌交流讨论,全班一起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两种方法:①全部换成大杯。②全部换成小杯。

问:“想法既然已经有了,现在你能不能把每个大杯和小杯的重量算出来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当了一回曹冲,学习他的方法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假设。

(2)对比:出示杯子的图片和假设的依据,以及假设的两种方法。

问:“不管用了方法1还是2,对比假设的前后,什么变了?变化的目的是什么?你能找出变化中的不变吗?”

第二次课后反思及研究:

自我反思:几节探讨课下来,我对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感受颇深。首先,提问语言要精练,指向明确。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课堂的设问不是为问而问的,应把握提问的时机,诱发学生思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出的问题又具有挑战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其次,提问应难易适度,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实际水平,太难或太深,没有学生能回答,那问题本身就缺乏实际意义,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也要给学生留有一定探索的空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更是无从谈起了。

最后,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教师的提问技巧会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展开,进而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把自己的提问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在矛盾、疑惑、惊讶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课堂观察,我们发现:

(1)指向更清晰的目标。基于目标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历时一个月,通过团队阶段性跟踪观察的方式进行的课堂观察研究活动顺利完成。一路走来,经历了从相对模糊到相对清晰,从困惑到渐渐明朗的过程。主题明确的课堂观察改变了数学组老师原先兵分几路,各自为战的评课模式。对此,课堂中原先有些内容改了又改,正因为有了 “基于目标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的主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出发点不一样每个人的想法就不一样,学生在这个环节到底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才是重点。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教学行为从教师主体走向了学生主体,目标建构也有了新的出发点,变得更清晰,更有目的性!

(2)指向更明确的描述。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要思考什么?做什么?”。在活动过程中,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都有一致的认识,原来设计的问题都是教师从教的角度来描述的,具有强制性甚至是命令式的,而且每一个提问也不能让学生非常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具体指向是什么?比如数学组沈老师就钮老师课堂中的一个问题提出了这样一个看法:当学生说把1个大杯假设成3个小杯的时候,钮老师问有没有把大杯和小杯交换?这个问题问下去学生都一脸茫然,好像没弄懂老师的提问是什么意思。其实,钮老师的目的是想说明大杯和小杯并没有真正的替换掉,而是把大杯看做小杯。这样的问题就有必要斟酌如何表述。有时提问时,表述虽仅一字之差,意思却差之千里,这也是我们这次课堂观察的意图之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