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山区农村发展新思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3 16:18: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山区农村发展新思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山区农村发展新思路

第1篇

[关键词] 三明山区 农业 产业结构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065-01

福建省三明山区是福建省的内陆地区,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农业经济发展结构中,低效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新农业、现代农业才刚刚起步。当前,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进入关键阶段。由于区位、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原因, 三明山区随着宏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化,近几年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协调、优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地处山区的大多数三明各县,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思想观念、市场信息和农业科技水平等问题,虽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些成效,但还大大落后于沿海地区。为此,新形势下,如何以现代农业发展的观念改造升级传统农业技术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三明山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三明山区探索一条符合三明山区地域特征、产业特点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促进三明山区农业经济长足发展、协调发展尤为迫切。在此,本文根据当前三明山区一些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客观地分析了三明山区农业产业发展优劣态势,探索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方向、途径、对策,对今后三明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1 优化升级传统优势农业产业

三明山区各县长期在自然条件,历史人文条件、传统耕作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了如建宁莲子、建宁黄花梨,永安笋竹、清流赖坊花生、清流豆腐皮、明溪淮山、明溪肉脯干等具有区位优势、一定市场优势的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特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优势。改变传统的低效、粗放型增长方式,可以通过大力推广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把农村各产业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起来,能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户组织化程度低、进市场难的问题,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市场为导向,适度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有效整合资金、技术,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三明山区传统的农业发展当中,由于科技力量渗透不够彻底,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不够娴熟,不能够使三明山区各县传统的产业优势得到强化。对传统农业那种粗放式的发展进行调整和转换,利用科技带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建立品牌,利用品牌的龙头功能,同时再增强与市场的接轨力度,推动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以及品牌化发展,实现高质量的产供销一体化,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并且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促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2 提升主导农业产业

三明山区农业产业结构中,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粮食生产和烤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结构。烤烟生产产业是三明山区根据特殊的地理条件,由政府主导推广发展起来的。烤烟产业,已经成为了三明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了三明山区的支柱产业。而粮食产业是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产业。农业产业调整中,应当使用新型的高科技技术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在粮食生产方面,要保障粮食安全,落实惠粮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一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相对集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农田基础设施的田、路、渠(沟)网进行科学规划。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注重引进新的农业品种、技术、理念。烤烟生产方面积极引进烤烟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烤烟生产先进技术,完善烟田、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种植效益和烟叶质量,提高农民收入。

3 因地制宜发展新特农业产业

随着新的形势发展,新技术对农业的渗透,近些年三明山区各县新兴了不少农业产业,主要有:茶叶、苗木、花卉、肉牛、肉羊养殖等,这些项目在当地有一定的规模,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为了三明山区特色农业产业。三明山区在今后的农业产业发展中,应在不放松粮食生产和发展的同时,围绕当地烟叶、食用菌、林竹、畜禽以及果茶等主导性的产业,因地制宜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发展闽台农业 、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推进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三明山区应根据本身特定的区位、自然生态等优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产业项目选择中要充分发挥该地的区域资源的优势,需要着眼构建现代生态农业,做好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使得许多年轻人都放弃了农业的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越来越趋于老年化,而且由于农业生产上资金和技术力量的缺乏,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农业发展的一种阻碍。因而要想全面的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从多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调整。首先可以在土地制度上进行创新,改善人地矛盾,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要引导农业的市场化,即把农业的生产与营销置于市场机制基础之上。二要推动农业的社会化,包括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适度扩大,以及把农业生产、加工、分配和流通等农业再生产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要实现农业的高产出化,即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4 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于三明山区地理特点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在文章当中我首先是论述了优化升级传统优势农业产业,而后又分别从提升主导农业产业和因地制宜发展新特农业项目这几个方面论述了推动三明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本文当中我并未能够对三明山区农业新思路的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船山区是全国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区,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已初步形成了生猪等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农民专合组织覆盖率达40%以上,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优势和基础条件明显。目前,船山区要重点通过创新机制破解土地和资金两大瓶颈,努力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基础保障。要完善土地储备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建立区、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切实引导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和合理利用,为加快产业化进程提供土地保障。要以农业项目化管理为载体,以建设示范园区为重点,依托龙头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设施农业道路,实行基建项目和产业开发的同步推进。通过土地流转和投入机制创新,从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力争“十一五”期间把船山区建设成为中国白芷产业基地、成渝蔬菜基地、盆中花卉苗木基地和全国优质肉食品加工出口大区。

以建设农民新村为依托,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化

在农村,农民大量分散居住,土地小户分散经营,导致生产集约化程度普遍不高,公共服务设施难以配套和发挥最佳效应。船山区11个乡镇均处于城市近郊,交通、信息便捷,农村人口居住的密度相对较大。当前,船山区要始终把农民居住社区化作为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工程,坚持走城市规划带动郊区规划协调发展的路子,大力改善生产和居住条件,建设安居乐业的生态家园。要充分利用城市扩张、产业开发进行的农房拆迁,实行集中住房安置,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产业和多种经营,建立农、工、商、服务业融合的新型社区。要通过放宽户籍制度、提高必要社会保障、建立新建住房审批导向、政府适当补贴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农民新居改造进程。

以提高文化技能为关键,加快推进农民人才化

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人才是关键。现阶段,船山区要坚持“人才兴农”战略,积极抓好农村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化的主体意识,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民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利用职业教育基地等培训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10万农民创业技能培训”,使农村劳动力人人都能在全区产业发展中找到致富门路。要大力开展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发现培养,充分调动各类农村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扎实开展文明村庄、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加快农民人才化建设进程。

以创新投入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3篇

一、认清形势,自我加压

目前,我县边远山区村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收入上差异化。农民收入仅以粮食、畜禽养殖和劳务收入为主,农民增收十分困难,最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6300元,贫富村差距达3000余元。二是产业上边缘化。大多村产业结构单一,优势产业不突出,种植苞谷、水稻等常规作物,只能保证自给自足。三是劳力上空心化。大多村70%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多是老、弱、鳏、残,文化素质低,农业技术知识缺乏,致富能力弱。为此,各边远山区村要认清形势,大力增强加快发展、借力发展的紧迫感,在立足于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的基础上,振奋精神,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实现赶超。

二、找准优势,扬长避短

由于地理环境、道路交通等因素,决定了边远山区村不能像沮河两岸村那样进行土地利用开发,引进工业项目。农业,必须是这些山区村的主导产业,农民还要靠土地生存,靠农业致富。为此,我们要发挥山区村丰富的山、土地、水、小气候等资源,立足优势,突出特色,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千方百计地把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山区经济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效益。要结合本地实际,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食用菌、柑桔、茶叶、景观植物、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扩大规模,推出精品,打造特色,致力形成生态品牌。二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效。充分利用山区空气清新、污染少、差异化的气候条件和野菜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引导山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高山特色产业。三是要大力开展资源招商,调动经济转型。立足水电资源,通过合资、独资等形式,合理开发农村小水电;立足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具有山区特色的旅游项目,带动餐饮、休闲食品、旅游产品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山区农民增收。

三、突破瓶颈,培育大户

首先要突破思想观念上的瓶颈。由于受基础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影响,基层干部队伍中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畏首畏尾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创新思维能力不强,精神状态不佳,导致思路难以拓宽,工作难有起色。作为农民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小富即安、稍进即满,甚至是不进也安的传统观念比较严重。因此各村要积极发扬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引进项目,发展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其次是要突破土地流转上的瓶颈。当前,农村承包地过于零散,人均半亩到一亩左右,每户几亩的承包地被分成几块,有的土地抛荒严重,零散的土地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更难于形成规模化经营和品牌效应。在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高效益的新形势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第三,要大力引导大户回乡创业。能人是一个地区的宝贵财富,能人创业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们要建立外出务工人员资源库,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用真情乡情友情感召,吸引能人回乡办企业、上项目;出台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助推能人留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四、强化管理,提高质效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营造和谐、团结、进取的村班子队伍。另外,针对边远贫困村由于受特殊环境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如村级换届、农村财务、公益设施占地、干群关系、分配不均、两级分化等社会矛盾,我们要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为边远贫困村加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作为农业部门,助推边远山区地区经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在情感上更亲切点

抓山区农业没有感情抓不了,不动真情抓不好。我们要带着

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带着对农业的重大责任,带着对农村的无限关注,一心一意为农业作贡献,全心全意为山区农村谋发展,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把脚印留在农村,真正深入乡村,始终心系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认真帮助解决基层和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扎扎实实、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下大力气,推动各村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在服务上更热心点

抓调整。引导各村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培植有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抓培训。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利用电视、广播、农信通短信、网络等媒体,采取课堂教学、田间学校、现场指导等方式,把农民所需的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重点推广轻型简化栽培技术、马铃薯新品种繁育、种养业关键技术、柑桔茶叶管理等技术,不断提高边远村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率。抓示范。扎实创办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样板,培育种养大户和科技能人,典型带动发展。抓联结。积极培育和发展机耕机收服务队、农产品营销户、农村经济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对接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第4篇

[关键词] 荔波山区 特色渔业 现状分析 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284-01

1 荔波山区特色渔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县特色渔业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冷水鱼(鲟鱼、大鲵、虹鳟)在小七孔镇播尧架桥、尧花、豆村兴起产业,部份村寨特色渔业出现初见规模,养殖企业落户投产,成效日趋突出,示范作用显著,农民养殖理念得到启发提升,特色渔业开发在荔波环境十分适宜,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品牌效应得到发挥。在荔波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产业地位,对山区农民水产科学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宣传效果,为荔波山区渔业新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有利促进山区的水产业走向新的发展目标。

1.1 要加强渔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思想理念:随着荔波县党委、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出台,我县渔业发展工作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系列。为此,在这种发展机遇中,要不断建立发展产业的有利机制,业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建立和发展企业带动水产农户的生产模式,组织示范户联合经营形式,成立片区水产协会组织,发挥协会和养殖场(户)的作用,体现生产者的能力和经营水平,实现生产集团化配置发展模式。

1.2 要加快我县渔业项目推广,适应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渔业产业化经营中,将开发的水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形成高起点、高效益的成果推广体系,加快我县特色渔业产业产品的发展速度,遂步形成荔波特色水产品的优势。

1.3 要推进全县渔业结构的优化作用:近年来,荔波在引资项目的推动下,成功发挥了水产企业的带领作用,围绕特色品种冷水鱼(鲟鱼、虹鳟)品种为支柱产业,配套发展地方的名优水产品种(大刺鳅、鲶鱼、青鱼、芝麻鲶),稳定提升地方水产品牌。

2 荔波县特色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水产品加工企业仍是最薄弱的环节,到现在没有加工厂发展,出现民间简易小作仿加工模式,走不出产业规模化经营,限制了我县水产养殖业市场的发展。水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未形成市场,没有体现山区荔波水产品特色,仅仅是一些地方的水产小商品,不能形成产业的影响力。

2.2 渔业龙头企业在荔波起步晚,没有打造出特色企业的特点,市场竞争力度不够。忽视了农户参生产的作用,仅仅靠企业独立生,没有给当地渔业生产带来影响力,未能真正发挥龙头生产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2.3 渔业部门体制落后,不适应当今渔业现展的需要,绩效机制没有落到实处。基层渔业推广服务部门人力实力存在差距,发展的思路理念存在问题,只考虑个人利益太多,没有从发展的大局眼光出发,影响了渔业组织化程度。水产职业社会公益意识不够,人员思想保守,不开放,大多呈现于现状,没有真正发挥好专业人才队伍的作用,总是在原地踏步,缺乏开拓的发展思路和创新思路。

3 推动荔波山区特色渔业发展的建议

3.1 发展的思路:根据我县水产资源情况,主导产业应以稻鱼生态养殖、河沟生态养殖,形成野生鱼生太品牌,发挥地方品种的优势,打造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资源的水产品牌。打造鲟鱼、虹鳟为主的冷水鱼特色产业,利用荔波的资源优势,开发山区水产品市场,突出特色,打造生态环境品牌,推动产业链发展,提高水产品饮食文化,宣传荔波,发展荔波。

3.2 发展的措施:依靠水产企业和片区水产养殖场(户)协会的牵头作用,实行集体主义的战略经营思想,才能发挥出地方产业链的效果,协调好企业与协会,协会与养殖农户之间的生产关系,发展冷水和地方品种生态规模,进行专业化养殖生产,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3.3 发展的分配机制:在我县渔业发展产业化经营中,必须加强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关系,要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机制,使龙头企业、养殖协会、生产个体户利益均沾,增强当地渔业产业化发展的活力。

3.4 发展的推广模式:荔波的科技渔业发展,主要是实施科技成果渔业改变传统养殖渔业:将成功的渔业科技成果和养殖经验推广在荔波的渔业生产上,发挥科技渔业的作用,树立特色渔业养殖示范,改造传统渔业的生产模式及水产户的观念,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地方特色渔业产业链和养殖户的观念,达到科技兴渔的目的。

第5篇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论藏羌文化与阿坝州“一线五片”文化产业总体发展布局

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提升阿坝州文化旅游业及其产品转化策略

松潘县新农村建设思考

浅议黑水县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适应市场需求加强“阿单九号”营销

沙棘在阿坝州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与产业化开发思路

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藏区质监特色

浅析GIS在阿坝州的应用前景与构想

浅析动物免疫失败的因素

阿坝州高载能工业技术创新的思考

阿坝州发展肉鹿养殖业的建议

浅析金川县飞蝗及其防治措施

羌绣文化产业发展探讨

关于提高岷江柏、滇柏容器育苗技术及降低容器育苗成本的探讨

对阿坝州特色水果发展的思考

阿坝州高原金针菇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精解

侍俊同志在阿坝州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肖友才同志在阿坝州科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杨登云同志在阿坝州科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对阿坝州知识产权工作的思考

对阿坝州“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及完善过程的思考

英美两国政府采购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林业损失及灾后重建措施

浅谈地震灾后汶川县生态恢复对策

论灾区恢复重建藏羌美好新家园的辩证持久战

浅析若尔盖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粉尘污染及治理浅析

高寒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依靠科技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金川县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可行性研究

中高海拔山区芹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及病虫防治简介

科研新成果优质青稞新品种“阿青6号”

阿坝州委州政府召开2007、2008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浅谈民族素质与民族地区发展

引进国外智力促进科技创新

阿坝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重视农机安全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

从市场变化趋势看小金县农业结构调整

金川农村移民多渠道生产安置初探

人畜共患炭疽病的防控与对策

爬山虎治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表及裸岩前景分析

浅谈川西北高原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对发展的思考

阿坝州发展土鸡生态养殖产业的设想

小金县退耕还林之我见

阿坝州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红原县草原、草地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辐射松优良种源及优树选择初报

甜樱桃在小金的表现情况及发展分析

强化民族地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怎样让学生学好钳工技术

浅谈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辅导

第6篇

庄浪县淤地坝建设工程,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保技术人员精心施工,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县淤地坝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庄浪县重点小流域以骨干坝、中小型淤地坝组成的沟道坝系工程初具规模,在防洪、拦泥、淤地、灌溉、通路、生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据测算,全县已建成的61座淤地坝,每年拦泥总量达到98万吨,蓄水总量达到2038万立方米,相当于6.67万公顷梯田一年的蓄水量,发展灌溉面积3667公顷,解决干旱山区18万人畜饮水困难。这些工程不仅有效控制了沟道下切,减轻了沟道侵蚀,而且还拦截了坡面泾流泥沙,发挥了很好的拦沙减淤作用。同时,坝库蓄水还解决了当地群众利用这些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水面养殖业和旅游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淤地坝建设之所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喜爱,主要是能够将径流泥沙就地拦蓄,使流失沟变成了效益沟,增加了粮田面积,许多沟道实现了川台化,水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淤地坝的坝地具有地平、墒好、土肥和抗旱能力强、增产效益显著的特点,因此,淤地坝是山区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据测算,坝地与坡耕地相比,土壤含水量能高出80%,土壤养分高出30%以上,全县现有的淤地坝已淤地140.5公顷,坝地平均667平方米产量600千克以上,是坡耕地的10倍。2007年全县人均产粮达到480千克,人均纯收入达到1778元。解决了农民的口粮和牲畜的饲料问题,使部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为劳务输出和其他产业开发提供了劳力保证,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以坝代路,促进流域商贸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加快淤地坝建设的同时,建成坝系道路680多千米,淤地坝成为连接沟道两岸的桥梁纽带,对改善山区交通条件、建设新农村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通过淤地坝建设,既改变了人畜行路难的状况,又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流域内农产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依靠坝库水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发展民营经济15家,年收入60万元,兴办各类农副产品加工点30处,年创收58万元。流域商贸经济的初步形成,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4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流域全面进步随着全县淤地坝建设步伐的加快,项目区群众依托坝库蓄水,大力培育适宜流域发展的区域产业,目前已建成了牛沟坝库优质苗木培育基地、石何沟坝库早酥梨示范区、蔡家湾坝库生态园区。采用招商引资、租赁承包的办法发展了川边、牛沟、吊咀、白家、杨魏、赵岔、西佛、庙岔、徐家9座坝库规模化养鱼基地。从而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交通、医疗卫生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随之得到较大发展,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二、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庄浪县淤地坝建设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营管理效率低,工程综合效益得不到全面发挥。由于受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对已建工程的经营管理只侧重于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而对于工程开发利用,坝库综合开发及水资源利用方面,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导致工程运营效益低。

(2)工程管护机制不健全。由于淤地坝是国家、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出资投工修建的公益性水土保持工程,只有建设资金,没有明确的、固定的运行管护资金来源,而实际上平均每年每座淤地坝维修管护费用在2000元左右,加之有的淤地坝跨乡、村,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该加固的未加固,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淤地坝的使用年限和效益发挥大打折扣。

(3)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发展淤地坝建设的最大瓶颈。庄浪县淤地坝建设的资金来源于国家投资、地方配套两个渠道,在骨干坝中的投入比例是6.5∶5,在中型淤地坝中的投入比例是5∶5,在小型淤地坝中的投入比例是3∶7。由于地方配套资金的不到位和近年来物价上涨及人工费上涨原因,使得坝系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影响淤地坝建设。

三、新时期淤地坝建设发展方向淤地坝建设

作为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形式,今后,庄浪县水土保持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以建设生态文明县为目标,大力培育水保治沟淤地坝建设典型,努力提高山区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加快水土保持科学发展步伐。在今后的淤地坝建设中,应坚持走好以下发展方向:

1充分认识庄浪县淤地坝建设的巨大潜力庄浪县共有大小沟道2353条,具备建设淤地坝条件的沟道有300条之多,这使得淤地坝建设具有很大潜力,规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大于50平方千米的15条流域内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260座,坝库蓄水量达到8000万立方米,加上水利工程建设,使全县农田灌溉面积达到67万公顷,人均拥有一亩旱涝保收田,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工程的建设将使我县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保持骨干坝为框架,中、小淤地坝相配套,拦、排、蓄相结合的完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必将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因此,该县淤地坝建设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思路,强化措施,全面加快建设。

2提升淤地坝综合利用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全县现有淤地坝61座,蓄水2038万立方米,而现在利用发展灌溉的不足十分之一,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淤地坝的建成,可大大丰富全县水资源,解决农业缺水问题。

(2)发展坝库养殖业,全县现有淤地坝养殖的12处,不及全县现有淤地坝的三分之一,今后要大力发展水面养殖,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3)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果园建设,坝库蓄水为山区梯田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保证,为山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平台。

(4)发展旅游业,依托坝库及梯田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寻求山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第7篇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绿色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决定2012年继续大力开展集镇和村庄绿化工程建设,确保新增绿地160公顷以上,加快营造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镇村绿地系统。现就2012年镇村绿化工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根据2011年《市城乡绿化“工程”实施方案》规划,到2012年全市7个建制镇和157个行政村要全面达到《省新农村建设造林绿化标准》。2011年通过实施集镇和村庄绿化工程,已有4个镇和82个村(含建昌养殖场)实现了绿化达标,1个镇达到了《生态园林乡镇标准》。2012年继续实施朱林镇、儒林镇、指前镇等三个镇和76个村庄绿化达标工程,新增1个、力争2个镇达到《生态园林乡镇标准》。镇村绿化工程计划新增绿地160公顷。

二、实施办法

镇村绿化工程由各镇(区)以及行政村负责组织实施,市农林局负责牵头协调。

三、实施标准

(一)集镇绿化建设标准

1.建制镇镇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在6平方米以上。

2.编制完成镇区绿化专项规划,并认真贯彻实施。镇区绿地布局合理,绿化设施完备,环境整洁优美。新建居住区绿地率在35%以上,原有居住区绿地率在30%以上。单位平均绿地率在30%以上。

3.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到位。镇区道路、河道全部绿化,无未绿化土地,无赃乱差现象。暂未开发建设的闲置土地全部种植树木或建成临时苗圃。

4.模范执行国家造林绿化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无重大破坏绿化成果和环境污染事件。

5.植物多样,季相丰富、配置合理。

(二)村庄绿化建设标准

1.绿化覆盖率。全市村庄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丘陵山区村庄、平原区传统村庄和新建小区型村庄。其中平原区传统村庄绿化覆盖率25%以上;新建小区型村庄和丘陵山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2.绿化配置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绿为主,以乔木为主,建设结构合理、层次丰富、功能完备的村庄森林生态系统,乔木树种数量达70%以上,常绿树、落叶树、花灌木搭配合理;平原圩区每户平均拥有乔木数量不少于10株,丘陵山区每户平均拥有乔木数量不少于15株;乡土树种占50%以上。

3.绿化区域要求。行政村区域内主要路、河、渠、堤宜绿化地段绿化普及率100%。房前、屋后、宅旁的庭院绿地全部绿化。

4.中心村至少建有一处不小于6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供居民休闲,绿化示范村要达到1000平方米。

5.结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林果和花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6.绿化管理制度健全,有专门的管理队伍,责任落实到位,森林资源和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四、政策措施

1.对达到《省新农村建设造林绿化标准》并通过市考核验收的镇,在市给予补贴资金20万元的基础上,市再给予补贴资金20万元。

2.对达到《省新农村建设造林绿化标准》并通过市考核验收的村,在市给予补贴资金3万元的基础上,市再给予补贴资金3万元;对被评为市村庄绿化示范村的村,市再给予补贴资金2万元。

3.完成镇村绿化工程任务将作为全市年度绿化工作先进单位考评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五、工作要求

2012年镇村绿化工程规划标准高、质量要求严、工程任务重,希望各镇(区)和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把握工作重点,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探索新思路、创新新机制、研究新举措,全力推动镇村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村绿化是我市2012年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评比内容。各级要高度重视,按照区域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工作班子,根据全市总体安排和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将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人。市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对照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强力推进。

2.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要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坚持五个“进一步注重”,即:进一步注重增量扩面,提高集镇绿地率和农村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镇村绿化水平;进一步注重补绿提档,提升镇村绿化景观面貌;进一步注重绿化以种树为主,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注重动员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形成全力推进的局面。要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在绿化用地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工程建设上,积极实施市场化运作;在资金投入上,积极采取多元化投入机制。各镇(区)、村要确保集镇和村庄绿化的投入,既要加大财政和集体经济对造林绿化的投入,又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多方投入。

3.明确标准,严格督查。镇村绿化工程要坚持标准,做到科学规划、精心施工、严格管理。镇(区)绿化规划应由有资质的绿化规划设计单位负责制订,经市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村庄绿化也要有完整的绿化规划,并经镇(区)审核同意,特别是公共绿地要有详细的施工方案。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讲究实效原则,摈弃攀高求洋观念,树立建设节约型绿化的理念,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成本。继续实行工作督查制度,市将组织督查组加强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监管和监督,各镇(区)同时要逐级加强督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4.强化宣传,全面发动。要加强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全民绿化的良好氛围。强化“植树造林、绿化、人人有责”的观念,培养广大市民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意识,动员全市所有镇(区)、村、企事业单位和居住小区和广大居民,积极参加创建活动,尽可能多种树、多增绿,美化自己的家园,改善人居环境。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绿化认建、认养活动,鼓励单位、个人直接参与镇村绿化的建设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损绿、毁绿行为,切实保护好绿化成果。

六、工作安排

1.2012年2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镇村绿化工作会议,全面启动镇村绿化工程建设。

2.2012年2月下旬,各镇(区)做好镇(区)村基本情况调查,制定镇村绿化工程建设方案,进入地块落实、苗木落实和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准备阶段。

3.2012年3-9月,全面进入工程施工阶段。

第8篇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刚刚告别第*个教师节,我们又十分高兴地迎来了组织和参与“一支铅笔=美好未来”活动的**大众公司、领驭风云人物组委会、**财经日报、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及县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来宾。值此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前来参加捐赠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众领驭风云人物组委会爱心助学的义举深表感谢,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贫困山区教育工作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资助兴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更是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发展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行为相结合的一大善举,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地处大别山南麓,是典型的贫困山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师资短缺,严重制约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团结全乡1.3万人民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创新思路、艰苦创业,全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捐助是真诚的,关爱是无价的,各位企业家的义举及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见证的是社会各界朋友对大别山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燃起的是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伟大美德!你们的深情厚意和博爱精神将福泽千秋,**1.3万乡亲将会永远铭记。

“一支铅笔=美好未来”,是这次活动的主题。风正,泽惠应时。我们在为各位来宾的义举感动之余,只有立即付诸行动。希望我们的学校要励精图治,严谨办校,把**中心小学办成一所领导放心、社会满意、家长称心、学生成才的学校。希望我们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希望我们的学生要不忘恩情,珍惜机会,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已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的教育事业,恳请您们经常光临我乡指导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第9篇

2013年上半年,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强工业,优农业、推进各项民生工作落实”为发力点,开展项目攻坚,注重招商引资,突出为民办事,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1、真抓实干,镇域经济保持增长

2013年,南岗镇(含科技园)重点项目共15个,其中,续建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7个,储备项目3个。截止6月底,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亿元,占年度任务的58.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9.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35.6%。工业总产值完成25.3亿元,完成年初任务的40.2%。招商引资完成省外招商资金13.5亿元,占任务的75%,完成境外招商资金590万美元,占任务的29.5%。战略性新产业产值完成1.72亿元,完成进度68.8%,排名暂列镇街第一。

2、创新思路,生态农业初见成效

植树造林工作进展顺利,超额完成去冬今春3000亩造林任务,并绘制小班图,上报市级奖补验收。圆满完成今夏秸秆禁烧工作,达到镇域范围内没燃一把火,没冒一处烟的目标。切实做好禽流感防疫工作,同时因H7N9疫情的影响,积极做好水源保护区污染排查工作,安排专人对董铺水库水源保护区环境一天一普查,加大对畜禽养殖场环境采样,血样检测、凝试子检测密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无害化处理,截止目前共处理3起异常情况。今年4月完成农业区循环大道绿化工程,随着安徽农垦集团、南岗月亮湖·庐州文化村、八达园林等项目稳步推进,镇政府创新思路,正在积极打造南岗都市农业生态园。

3、措施得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镇政府始终将重点工程摆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政策稳步推进。地铁2号线南岗段搬迁项目自东向西贯穿本镇境内,全程约6公里,涉及本镇两村一居,共537户,搬迁总面积约13万平米,截至6月底,南岗镇搬迁区域内已有504户家庭和单位完成交房,占总征迁户数的94%。

水源保护地项目目前已完成拆旧区搬迁人口、安置面积及房型调查摸底,搬迁安置点选址初步确定在南岗科技园大别山路与鸡鸣山路交口东南地块,占地约201亩。第一、二批次“土地增减挂”项目实施规划申报审批已完成,共审批挂钩周转指标988亩;第三、四批次挂钩项目正在申报中。项目融资已纳入市级融资平台,并由市建投(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融资,目前正在做融资前期准备工作,如可研究报告、市发改委立项等。

4、勤政务实,社会事业有声有色

镇政府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确保群众享受更大的实惠。1月10日,镇政府及时启动南岗科技园惠民新村二期分房,近2000回迁居民于农历新年前入住新居。顺利推进南岗科技园第二复建点建设,预计将于今年8月封顶。配合区民政局做好金色家园养老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工期为1年,建成后将新增122张床位。6月18日,启动南岗卫生院基建,预计明年5月建成后将为合肥西部城区最大的社区医院,可服务周边10余万人口。1-6月份,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90万元,为五保户发放供养金25万元,实施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15万,全镇民生民利有效保障。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镇要在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认识,全力以赴,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4500元。

1、一心一意抓经济,实现产业集群新突破

深挖现有10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潜力,力争申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积极推进工业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深挖工业投资项目的潜力,全力打造合肥市西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稳步推进汽车、家电、物流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力争2013年底实现南岗科技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0亿目标,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坚持不懈抓生态,实现生态旅游新突破

充分考虑蜀山区北部休闲生态区规划,以南岗月亮湖•庐州文化村、江苏八达园林、安徽农垦南岗基地等项目建设为中心,做好农村体验、乡村旅游等项目规划,加快南岗都市农业生态园建设步伐,促进生态效益凸显。

3、多措并举抓项目,实现城镇化建设新突破

切实做好地铁2号线搬迁收尾工作,积极谋划长江西路沿线商业开发。全面落实土地增减挂项目政策,推进水源保护区搬迁工作,确保迁出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确保搬迁工作零投诉、零障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