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3 16:18: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民营企业融资方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第1篇

浙江民营企业难以筹到资金,对于政府和银行都会有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银企沟通合作。现在银行有钱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风险难把握,当然不敢放贷。作为政府就要帮助做好信息沟通工作。二是在在金融政策上,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主动为民营企业贷款,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进行贷款的条件、方式与品种,以适应民营企业贷需求频率高、金额小、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特点的要求。政府在制定面向民营企业金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以往政策的缺陷,并在制度等方面给商业银行松绑,改革某些不适于民营企业信贷服务的考核指标,使商业银行在没有制度壁垒的情况下将政策真正要求落到实处。商业银行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进行制度创新。根据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银行要进行金融的创新,尝试扩大存货抵押贷款、应收款抵押贷款等新业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

二、发展民间金融机构解决浙江民营融资难问题

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首先,与民营企业一样同属民营经济范畴的多数中小金融在为民企服务时不存在所有制歧视的问题;其次,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它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再次,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低,能有效地降低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发展中小金融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重新细分市场,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重点。有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就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三、完善浙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要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是商业银行和企业的“防火墙”。担保人对商业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可以适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从2000年开始,浙江省坚持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全省已建各类担保机构209家,注册资本金达37亿多元,其中66家列入了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在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活动中,担保机构认真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加强与银行合作,特别是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到2004年6月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87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担保贷款总额达到254亿多元,为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资金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血液”。民营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生存、发展与壮大,融资是必要的,目前各地实行和创新出来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留利资金和折旧基金融资。留利资金和折旧基金融资方式。留利资金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自行留用的剩余利润。折旧基金又称为沉淀资金,这是马克思在阐述固定资本流通特点时提出的一个理论概念,即指在固定资本更新期限到来之前处于生产过程之外的一种“闲置资金”。经典作家早就研究过沉淀资金与企业融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研究折旧基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积累基金。折旧构成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利用留利资金融资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成本最低的一种,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实力,而且可以减少债务资本,降低财务风险。但部分留利资金的转化形式如公益金、盈余公积金等的使用,要受国家有关规定的制约,因而利用沉淀资金融资应成为多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之策。

2.银行授信融资。即银行对经营状况好、信用可靠的民营中小企业,授予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民营中小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综合授信额度由民营中小企业一次性申报有关材料,银行一次性审批。民营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营运情况分期用款,随借随还,借款十分方便,同时也节约了融资成本。银行可以通过对民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销售、资金账户的长期监管,并根据民营中小企业在上一年度的银行帐户内的资金流量,按一定比例予以流动资金贷款。只要有工商登记、年检合格、管理有方、信誉可靠、能获得担保、同银行有较长期合作关系的民营中小企业,均可以采用这一融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

3.担保机构融资。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根据民营中小企业的资质、信用,把由政府财政拨款、会员自愿交纳的会员基金、社会募集的资金、商业银行的资金等几部分组成的资本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额。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民营中小企业还可以向专门开展中介服务的担保公司寻求担保服务。当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不出银行所能接受的担保措施时,如抵押、质押或第三方信用保证人等,担保公司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4.抵押担保融资。可以理解为企业作为借款人向银行提供自身依法所得的或第三方依法所得的、符合银行规定的条件的财产作为借款担保的业务活动。这意味如借款人(抵押人)不能按时履行还款责任时,银行即贷款人(抵押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抵押物以收回贷款本息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一切费用。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品,是银行缓解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本方法。从银行角度看,价值稳定的物品是最理想的抵押品。这些抵押品通常是土地和房产。但是,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讲,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们大多没有可作抵押的房地产,即使一些企业有可用于抵押的房地产,许多企业也会将其用作长期贷款的抵押品。这样,在申请短期贷款时,很多民营中小企业便无力提供多余的房地产用作抵押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并考虑到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银行将民营中小企业最常见的资产――应收账款,作为可接受的抵押品。

5.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常不愿意为短期(或创业期)的资金困难轻易出售企业的股权,而更愿意选择债券融资方式。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成长性强、市场潜力大、资产结构合理,且具备较高信用等级的民营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企业债券来融资。债券发行是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人要约发行代表一定债权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法律行为。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大多以抵押为主,由连带责任的第三方,如银行、基金机构、担保公司等为民营中小企业担保发债。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期限较长,资金使用自由,而已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无权干涉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现有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不变,从这一角度看,发行债券是许多民营中小企业非常愿意选择的筹资方式。

6.票据贴现融资。票据贴现融资,是指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在我国,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无论那种票据,一般都可以迅速从银行获得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对于银行来说,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民营中小企业通过转让未到期承兑汇票权利获得短期融资。民营中小企业收到票据至票据到期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几百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远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而且融资成本很低。票据贴现只需带上相应的票据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即可,一般在3个营业日内就能办妥,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讲,这是“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

7.股权出让融资。是通过出让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换取资金的融资方式。股权出让融资有两种方式:一是上市融资;二是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是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民营中小企业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上市融资的具体途径。如二板市场上市融资、产权交易市场融资、在国内主板市场借“壳”上市、香港企交所上市和海外创业板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是相对于股票公募即公开发行而言的,指通过非公共市场的手段定向引入具有战略价值的股权投资人,即引入风险投资者和策略投资者。私募融资是除银行贷款和公开上市(包括买壳上市后的再融资)之外的另一种主要的融资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对于尚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和上市要求的企业,私募融资甚至成为惟一的选择。由于私募融资的投资方往往以参股的形式进入,因此私募融资具有特殊的内涵:(1)所融资金一般不需要抵押和担保;(2)所融资金通常不需要偿还,由投资方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方不同程度地参与企业管理,并将投资方的优势与企业结合,为企业发展带来科学的管理模式、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市场渠道、品牌资源和产品创新能力等等;(4)投资方可以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迅速做大,实现超常规发展。

8.金融租赁融资。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一方(出租人)根据另一方(承租人)提出的租赁资产的规格及所同意的条款或承租人直接参与订立的条款 ,与第三方(供货人)订立供货合同并与承租人订立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条件使承租方取得所需工厂、资本、货物及其他设备的一种交易方式。这种交易等于向承租人提供了100%的长期信贷,所以称为租赁融资。设备使用厂家看中某种设备后,即可委托金融租赁公司出资购得,然后再以租赁的形式将设备交付企业使用。当企业在合同期内把租金还清后,最终还将拥有该设备的所有权。通过金融租赁,企业可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可以边生产、边还租金,对于资金缺乏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加速投资、扩大生产的好办法;就某些产品积压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促进销售、拓展市场的好手段。因此,民营中小企业通过金融租赁方式融资后,能帮助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缓解民营中小企业从事设备更新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

9.国际融资随着我国履行WTO的承诺,目前许多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外国政府等提供资金,对由政府担保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一般用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该类贷款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多具有援质,故贷款条件一般比较优惠,期限较长。民营中小企业要积极利用这一融资方式。

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很多,但要综合考虑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效益和融资时机,并采取正确的融资方略,因企制宜,量体择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合理地运用银行的融资方式,即民营中小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产品结构、技术含量、管理水平、资产规模、资金周转速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高效、简便、安全的融资方式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科学规划融资,使企业资本达到最佳结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

[3]魏清: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J].商业研究,2002,(02)

[4]王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2

[5]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第3篇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原因

在这方面,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诚信度缺失以及抵押担保能力的不足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融资任务的完成。

1.发展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有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性企业,还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没有或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从财务来看,这些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料不全、数据失真、信息失实的问题,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财务透明度不够;从管理来看,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造成了许多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这就使得民营企业更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由于银行对其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2.诚信度较差,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受其成长环境所限,经济规模较小,原始资本积累不足,自有资金比例低,资金总量偏小。民营企业自有资本不足,负债率高,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者在对待信贷资金上持不谨慎的态度——既然企业的主要资金不是艰苦创业积攒下的自有资金而是银行资金,就可能用此资金放手一搏,其结果显然是将银行的贷款转化成企业的高风险创业资本,违背了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因此银行对自有资金不足的民营企业在信贷上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此外,又由于一些民营企业为急于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而采取了许多不诚信的行为,从而失去诚信,败坏了民企整体信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提供的一个数据,60%以上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是3B或者3B以下的等级,这就使得银行难免会对民营企业谨小慎微,民营企业想要获得信贷支持自然举步维艰。

3.担保能力不足,难以得到担保资金我国早期的民营企业是在传统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成长起来的,受其成长经历所限,民营企业的经济规模往往不大,自有资金不足,固定资产较少,资金总量不够,能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往往不多,同时民营企业在其特殊的成长背景下,土地、厂房、设备等的产权不全,即使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也因为产权残缺而很难抵押,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自有可用于担保的资产不足,再加之用于担保资产产权的不清晰而难以抵押,这些情况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将资产抵押从银行获取贷款或者从担保公司获取担保资金。

(二)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所造成的,即银行业的高度垄断,金融机构内部竞争机制缺乏,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歧视现象,中介机构、担保机构的缺乏,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健全,这一系列的影响因素都在外部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而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1.银行业的高度垄断目前在我国金融市场上,最广泛、最直接的融资方式是银行商业信贷。国有商业银行占垄断地位,在资金供需中占主导地位,但是现实中资金的供需却并不平衡。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授信管理体制,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基层银行往往只有贷款实施权,而没有决策权。贷款审批程序增多使民营企业的贷款成本加大,再加上诸多其他因素,许多民营企业只好放弃了在国有银行的贷款行为。

2.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歧视性现象国有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往往容易受到企业所有制性质影响,贷款时主要考虑的是目前贷款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以及企业规模,而并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前景作为考察因素之一,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大多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倾斜,民营企业自然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弱势贷款群体,往往很难得到国有商业银行强有力的信贷支持。据有关部门的研究: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部门却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相反民营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新增部分的贡献度已达到60%,却仅仅获得30%的金融支持。这一现象充分体现到了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的歧视性现象。

3.中介机构、担保机构的缺乏现有条件下,我国的担保机构,中介机构发展还不完善、不健全。在我国,信誉度较好、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少,担保产业还并未发展完善,民营企业为获取担保资金要寻找到合适的信誉度好、实力强的担保公司并不容易,担保机构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同时,我国的中介机构发展不健全,中介产业并未形成较大规模,当民营企业需要获取资金支持时,难以寻找到专业且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来为其提供中介服务,从而获取发展所需资金。

4.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健全目前对民营企业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相对较多的机构主要是民营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款和贷款的比重为6.2%和5.7%。不过,尽管民营银行能方便的为民营企业服务,但由于特殊的发展背景,使得民营银行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面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垄断和管制时,民营银行只能屈从于政府的管制力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力,成为管制利率的接受者,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始终处于一种辅助地位。而且,由于中小金融机构一般资金量较小,所以难以向民营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的顺畅。

(三)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

民营企业融资受限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如政府在立法上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具体的法律法规缺乏活力,政府的引导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好。

1.缺乏支持政策和专门的管理机构,立法滞后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为了照顾国有企业,出台了很多支持性的政策与法规;与之相比,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关注程度却远远不够。各级政府给予外商的许多优惠政策,民营企业非但享受不到,甚至还受到诸多限制。地方政府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更是会对银行进行干预,从而影响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正常融资合作。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不够,无法完全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此外,虽然政府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设立了专项的扶持资金,扶持部分民营企业来促进其发展,但客观现实来说,这些扶持资金只能解决很少部分具有巨大潜力的民营企业;而且对于民营企业,由于政府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这样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既不能做到及时合理的解决,也不利于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引导。

2.政府的引导作用并未做好如前所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担保机制的不完善、中介机构的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专业金融人才的缺乏等等,而对于这些暴露出的问题都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的政策法规引导,但现实情况却是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造成政府并未很好地发挥其引导作用。

二、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我国民营企业应积极借鉴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探索建立和调整适合自身发展特点、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机构;推动企业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较为科学的经营决策程序,基本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严格遵守国家会计准则和相关的具体规则,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继续推进我国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档案数据库,建立适合我国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

2.加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投放力度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方面讲,民营企业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其中也确实有许多机制活、效益好、前景广阔的优秀企业,对商业银行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因此,要改变管理模式,加大效益考核力度,调整授信管理办法,推动各级机构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民营企业的投放力度。支持、培育这类民营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第4篇

债权融资是有偿使用企业外部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私人信用;商业信用;租赁;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从资本市场融资;外资等方式来进行债权融资。

【法律依据】

《贷款证管理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国内金融机构,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境内注册的中资商业银行(含合作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解决对策

一、引言

民营企业数量众多,经营方式灵活,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对一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营经济规模实力成倍增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社会贡献日益显著,为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虽然民营企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民营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尤其是当前的经济形势不景气,民营企业想要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就更加困难。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由于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态度以及资本市场不完善,造成了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如下的困境:

(1)民营企业融资缺乏一个长期的明确的规划,融资带有很强的偶然性。民营企业筹措资金更多的是一种应急策略,这不但会导致筹资成本升高,还可能因无法筹集到资金,给公司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民营企业没能形成一套良好的融资机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缺乏预见性,另一方面在于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态度,这使得其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资金不具有持续性,不便于民营企业进行融资规划。

(2)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作用可使其所有者获得高于企业息税前利润的收益。同时,由于负债产生节税作用,也可使所有者财富增加。但是,负债在增加公司财富的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民营企业没有意识到内源融资的重要性,当公司资金短缺时,绝大多数企业倾向于进行负债融资,而不是内源融资。

(3)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方式过于单一,这也是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又一个因素。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民营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减少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在于民营企业融资思维固化,缺乏创新,对新生的融资方式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国外民营企业融资经验

世界各国的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各不相同,但是民营企业本身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也决定了国外民营企业的融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民营企业有启示作用。

(1)美国和英国的“啄食顺序理论”

英美是典型的发达国家,有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在这两个国家,民营企业在筹措资金时主要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来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摒弃了其他融资方式,就美国而言,该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遵循的是“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换言之,企业先依靠内部融资,在内部融资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时才会按照程序计划采取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企业一般优先选择发行债券融资,资金不足时再发行股票融资。

(2)日本和德国的“全能银行”

相对于英美的多渠道融资,日本和德国的民营企业更多依靠的是银行贷款,因此,这两个国家的银行也被称为“全能银行”。由于德日两国的民营企业在筹措资金时主要依靠的是银行,因此该国的民营企业更加重视与银行之间的长期合作,这一方面减少了银行监管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

(3)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抵押物执行难的问题,是解决间接融资低效率的有效方法,当前,融资租赁已经成为国际性设备投资的多功能产业,在各个国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菲律宾的中小民营企业主要就依靠融资公司提供的风险投资、租赁贷款等方式来解决公司的资金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国外民营企业的融资经验进行总结。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计划融资,避免出现应急性融资,要遵循融资顺序,注重融资方式的创新,要始终将降低融资成本放在第一位,再者,企业应更加注重构建与金融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为今后的资金融通做准备。

四、我国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坚持降低融资成本原则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融资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利润的多寡。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一般是按照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顺序进行的,内源融资的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是各种融资方式当中最低的,因此,民营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当中应当优先考虑的是内源融资方式。

(2)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原则

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规模经营而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但是,随着企业负债规模的增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增加了,根据均衡理论,企业最佳融资结构应该是在负债价值最大化和债务上升带来的破产成本和成本之间选择最佳点。因此,民营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时应当注意“度”的问题,合理的负债规模可以给企业带来好处,促进企业的发展,而过度融资则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是破产。

(3)规模适当原则

民营企业在确定自己的融资方案时应考虑融资规模的问题,这是因为企业的筹资成本率往往会随着企业融资量增加而增大,如果企业过度融资,就会使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影响企业效益。因此,民营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认真的分析生产经营状况,进而较为准确的预测资金的需求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资金筹集不足造成的资金链断裂,又能防止由于资金筹集过度造成的资金闲置。

(4)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原则

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直接融资比例逐渐大于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筹措到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因此,民营企业更应该注重直接融资,这一方面拓展了公司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更加便捷灵活,减少了公司的时间成本。

五、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

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多企业都缺乏一个长期的、明确的融资计划,这不利于企业资金的筹集,事实上,民营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不同时期企业资金的需求量进行准确的预测,这一方面降低了融资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防止由于公司筹资规模不当造成额外的财务费用。

(二)深入挖掘内源融资

由于民营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时受到诸多的限制,因此,深入挖掘内源融资的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那些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企业,更应该重视内源融资。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进而达到强化内源融资的目的。

(1)加强预算管理,合理安排支出。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打造更好的内源融资平台。因此,民营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管理,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费用进行细分,梳理出各项费用的驱动因素,并结合近几年各种费用的发生额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化费用体系,以此作为企业控制成本节约开支的工具。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的降低坏账损失。民营企业在进行信用交易时,一定要加强对客户资信的管理,防范由于赊销不当引起的资金危机。这就需要企业制定出合理的信用政策,即确定提供信用政策的标准,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对哪些客户提供信用,各类客户的最高信用限额是多少,信用期限如何,同时,还要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动态调查,及时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融资。折旧费用代表着固定资产因长期使用而发生的损耗费用。折旧费用应该渐渐累积,用于更新固定资产,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但是在固定资产未更新前,公司可以自由支配这些费用。

(三)寻求风险投资

民营企业还应当积极的在资本市场上寻求风险投资。引进风险投资,既体现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原则,又可以解决公司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问题。首先,利用风险投资不但可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而且风险投资公司有着专业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公司的迅速壮大。其次,如果民营企业在投资期间经营状况良好,还会吸引到风险投资公司的追加投资,这又进一步的解决了公司后续的融资需求。

(四)发展融资租赁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利用融资租赁进行融资不但可以增加公司的融资方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并且,融资租赁有许多优点,主要体现在:①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②融资风险小,民营企业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3融资租赁的另一大好处就是能够产生节税效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租赁设备的折旧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续费均可从税前扣除,从而使承租人得到了减税的好处。基于以上的几点分析,民营企业在购买生产设备时应当优先考虑融资租赁,这是解决公司融资困境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五)运用动产担保融资

过去我们的融资担保政策和规定都是盯向不动产,《物权法》的颁布构建了动产担保的法律框架,因此,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运用动产担保来融资。事实上,2007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在动产担保方面,还可以用应收账款质押。民营企业普遍都存在着大量的应收账款,当企业需要资金而又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时,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公司完全可以以应收账款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借款。

(六)合理运用筹措到的资金

最后,民营企业还应当合理的运用筹措到的资金。通过以上分析的融资方式,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融资过程到此结束,资金的运用效率是决定公司融资成败的一个关键指标。因此,民营企业应当注重对所筹资金的管理,避免资金出现不合规、不合法的运用,这一方面保证了资金最大程度的运用到公司的生产经营当中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司对资本所有者负责任的态度,为今后的融资打下了良好的信誉基础。

六、结论

本文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融资困境、应当遵循的融资原则,以及具体的解决对策。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不能只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更需要整个国家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合适的融资渠道及完善的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民营企业彻底的摆脱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陈代露.动产抵质押担保方式探讨[J].交通财会,2004(1).

[2]罗瑜.国外融资方式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9(4).

[3]杨俊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新探[J].经济问题探索,2003(3).

[4]黄寿生.美国发展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1(5).

第6篇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信用担保

一、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方式单一

通常的融资方式有银行及非y行金融机构信贷、委托贷款、项目融资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同时也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但这几种融资方式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企业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的很少,同时由于证券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股权融资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我国民营企业受其发展条件的约束,尤其是企业自身资金短缺的限制,迫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通过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但在以银行借款为主要融资方式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向民营企业提供长期性融资,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长期性融资而被迫采用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方式,而使企业的借款成本有所提高。因此,民营企业基本上依靠内部融资和银行信贷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融资方式单一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融资门槛过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指资金的使用代价,一般主要由利息支出和一些相关的筹资费用构成,与国有大中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借款方面缺少国家相关财政政策的支持,缺少利率和税率的优惠和补贴,同时由于银行贷款融资的门槛较高企业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有时不得不向民间资本市场高息融资,支付相对来说高额的借款成本。民营企业向银行借款时,银行多为抵押担保方式,手续复杂,同时企业为寻求担保或抵押还要辅助担保费、抵押财产评估等一系列费用。

(三)民间融资成本较高

由于企业的融资门槛过高,致使企业为了想方设法的获取资金,不得不选择其它相对容易的融资渠道,民间借贷就成为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所谓的民间借贷就是指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灵活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融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有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但与之相应而来的是,民间借贷的主观随意性和风险性易导致一些社会矛盾。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

企业自身信用不足。通常意义的信用定义为还本付息的一种借贷关系,但在本文所涉及的信用概念更为宽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的作用越显重要,良好的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在信用越发重要的今天,我国民营企业却普遍存在一些信用缺失问题,致使企业发展遭遇瓶颈期,面临一系列信用危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的成立条件同国有大中企业相比相对宽松,对经营者的素质也没有绝对的考量标准,因而会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或负责人的自身硬件条件不达标,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经营者的眼光肤浅,只考虑当前利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和公众的利益,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较低影响了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

经营管理不规范。近些年来,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想要牢牢地站住脚跟还是缺乏一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理念。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民营企业面临是求生存还是求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成为了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目前的融资困境,首先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应努力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增强其竞争力。而首要任务则应当是改变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提升治理层次。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家族制或合伙制等旧有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管理,这种经营模式的产权结构是固定的单一主体,换句话说就是企业财产大多为个人私有财产,企业所有者基本上就是经营者、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集中,因而会产生种种弊端。我国众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产权关系不明晰的问题,只不过二者表面形式不同。所以在企业成立之初,创业者就应该强化企业社会化的概念,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突破家族式企业的狭隘观念,培养有真正管理能力的人才来担任管理层。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应该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应收账款和现金的管理充分地利用资金。首先,应该确定财务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最后,应该定期对本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做出预测和总结归纳,尽可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洋.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石秀娥.贷款视角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4(1):108.

第7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合理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是企业融资的必要前提,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时受制于经济体制和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并且与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密不可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通过金融机构融资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商业银行主要以信贷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融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如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类别的金融机构,虽然这类型机构资金实力远远不及商业银行,但资金运作方式灵活,可以作为民营企业补充的融资渠道。

(二)从资本市场获取融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融资。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原因,加之上市要求严格,民营企业很难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融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的比例不高。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间接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比如借壳上市、被上市公司控股等方式。

(三)民间资本

民间资本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保障,民间融资在近年来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民间融资要以企业和个人信用良好作为保障,法律法规的缺失,加之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使得民间资本难以成为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

(四)企业自有资金

企业自有资金是企业实现发展的主要资金支撑,民营企业由于其经营体制关系,自有资金往往较少,难以达到自身的融资要求。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贷款作为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近年来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规范了贷款程序,与此同时提升了贷款条件,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除此之外,我国民营企业融资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要求严格,民营企业很难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融资。在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的比例还没有占到20%;除此之外,债券市场也未全面向民营企业而开放,债券发行对公司的净资产额要求较高,且要求实力较好的企业作为担保,使得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获取融资。

(二)融资成本高

企业融资成本由利息支出和借款方式相关费用构成,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筹资渠道狭窄,从而导致融资成本变高,主要表现在利率定价方面。政府对国有大型企业往往会有利率优惠政策,而民营企业很少享受到政策上的优惠,少数金融机构还会变向提升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在贷款方式上,银行对民营企业采取抵押或者担保形式,不仅手续较为繁杂,而且民营企业还会付出担保费用、资产评估等其他费用。融资渠道的狭窄导致许多民营企业转而从民间高利率融资,导致了民营企业的经营负担加重。

(三)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大量企业未建立起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属于粗放型,缺乏对自身的长远规划。近年来,民营企业经营普遍不景气,缺乏自我补充流动资金,设备折旧率过低,无法满足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需求。除此之外,民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少的问题,土地、房产等抵押品少,贷款抵押难度高。虽然我国近年来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但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不足,导致民营企业争取贷款的实际效率不高。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对策研究

(一)建立与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信用是对于企业融资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信用体系可以有效的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融资。国家应设立针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机构,对企业的信用情况做真实的评估,定期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惩罚和激励机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

(二)倡导新的融资方式

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中小型企业资本市场。鼓励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创新:一是支持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融资租赁指的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立的新型融资方式,在发达国家成为了仅次于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通过融资租赁,民营企业获取先进的设备,可以实现边生产边还租金的经营方式;二是建立起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公司,比如政策性投资公司,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性民营企业。

(三)完善商业银行信贷激励机制

由于民营企业信息不透明的特点,限制了民营企业融资的有效性。目前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较谨慎,基层信贷经理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热度不高,这与银行的信贷激励机制是密切相关的。为了降低自身的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收缩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审批,由此引发了基层信贷经理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恐慌,使得一些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难以获得有效的融资。因此提升基层信贷人员对民营企业放贷的主动性,应从完善商业银行信贷激励机制做起。

参考文献:

[1] 王召.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析与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8(2)

[2]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8(1)

第8篇

虽然中央与金融管理部门要求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国有银行、中小金融机构也通过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加大了融资的力度,从而使民营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难度有所降低。但由于体制、制度、政策以及供求运行方面的原因,信贷支持仍然满足不了迅速增长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寻求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并取得进展时,浙江、江苏等地的民间资本“浮出水面”,并且按照市场原则形成了独特的运行规则,为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解除提供了新的方案。

国内外大量的数据和经验证明,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中期主要靠内源融资与外源直接融资,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导入外源间接融资。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处于初、中期发展阶段。因此,如何用市场化方法把充足的民间资本导入民营企业,构建民资、民用、民管的内生性融资机制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营经济对民间资本的需求状况与结构分析

通过对浙江、江苏等地调查结果显示,同以前相比,民营企业短期资金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长期权益性资本仍严重缺乏;相对做大的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得到缓解,但规模较小的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县级以下地域的民营企业资金特别匮乏。民间资本是民营经济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从资金需求量上看,通过对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陕西等地民营企业所做的调查,有80%的调查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难题,而其中需要和非常需要民间资本的企业占有了85.6%,有53%的企业反映连流动资金的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90%以上的民营企业只得完全靠自筹来解决创业资金。

从企业规模看,并非所有的民营企业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些特大型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已公开上市的企业,其资金相对较为充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实质上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困难。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有17%的表示非常需要民间资金,年销售额在500-1000万元(包括1000万元)的企业中,表示非常需要资金的占46%,而年销售额在100-500万元的,这一比例为25%,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这一比例降为10%。

上表显示了浙江民营企业由于规模的不同而对民间资本的不同需求状况,年销售额在100万-1000万的企业对民间资本需求较大,而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需要民间资本这一项占比最高。企业的规模越大,对民间资本的需求欲望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信誉等比小企业要好,同时也较易从各种途径获得资金,企业的融资本要求也相对的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而中小规模的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借贷无门,且有着比较强烈的扩张欲望,对民间资本的需求比较强烈。

从企业的地区性差异看,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对民间资本的需求量越大,也更多地需要民间资本的支持。温州、台州、温岭三地区需要和非常需要民间资本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90%、86%和79%,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的丽水地区这个数字要少得多,为50%。区域经济的活跃及信贷供给不足是产生民间资本需求的主要原因。

从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看,产业技术含量及产业层次高的行业,企业的融资能力强;反之,企业的融资能力相对较弱,其对民间资本的依赖性也就越大。陕西的大部分民营企业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属于产业的低层次,融资能力弱,因而这部分企业产生了对民间资本的强烈需求。如广东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的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相对较为广泛,对民间资本需求也较弱。

从城乡民营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看,差别也很大。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使得资金不断向大城市和大企业集中,而对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的减弱更加剧了城乡民营经济资金供求的矛盾。县域民营经济只能靠自有资金和民间资本维持生计。

二、民营企业融资构建

根据调查,我国各地民间资本供给充分,如陕西潜在的民间资本约有1313.46亿元,大部分处于闲置游离和等待状态。但民营企业对其需求强烈,需求量约为1582亿元,大部分企业却处于融资困境。要解决民营经济融资的市场失灵现象,必须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运用市场化手段构建“民资、民用、民管”的内生性融资机制。而金融成长的内生性理论表明,一国金融成长的真正动力与基点在于内生性机制的构造。金融成长的内生状态是在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能够与经济中各要素很好地契合,具有市场化运行特征和自发激励、资金互助等比较优势。民营企业作为这种内生状态的微观金融主体,天生有着资金运行的市场规律与明晰的产权,从制度上避免了行政干预和转轨金融的弊端。内生性融资机制的存在和发展既不至于损害民营经济可贵的内源融资基础,又因其包含有民间金融的自选择机制、创新功能、私人相互信息和不存在所有制的歧视而能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

构建“民资、民用、民管”的内生性融资机制,当前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要成立社区民间金融服务组织

在市场经济较发达地区浙江、江苏等地可考虑在县级城市成立社区管理组织。该组织非同一般的金融机构,它是由自然人、民营企业自由参加、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市场运作的金融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搭桥、牵线,提供融资信息与融资服务,协调国家有关政策,制定融资规则,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按照行业规范、乡规民俗、制度和准则约束违法或侵蚀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反对违法乱纪等欺诈活动,保障融资安全,防范融资风险。

(二)要建立社区民间金融市场

民间金融市场的建立为民营企业资金余缺的调剂提供了场所,使现存的民间资本合法化,为民间资本的流通和开展民间金融创新活动提供交易的平台,也便于留住自源性资金和吸引外源性资金。刚开始可考虑先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县城市试点,待有了经济后再普遍推开。民间金融市场的建立着重于市场自身的培育和融资机制的完善,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各项资源的重新配置,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制度环境,促使民间金融得到健康发展。

(三)要选择符合内生性融资机制的融资方式

根据社区民间金融的特征、资本的供求状况、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选择融资方式、设计创新融资产品是开拓融资渠道、实现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与民间资本供给对接的关键。通常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有:1.内源直接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不涉及任何中介,交易成本低,融资的阻力和摩擦小,融资的效率相对较高,适应于民营企业发展初期阶段的融资。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稳定的、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内源直接融资。要保持这一融资方式的优势,就必须调整融资的比例结构,克服民营经济在发展初期仅仅依靠内部集资单条腿走路的弊端,扩大折旧和利润再投资的比例。尽管这种方式的改变具有规模小、发展慢以及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等缺陷,但它却是民营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2.内源间接融资方式。它适应于民营企业经过初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较大、外部资金介入困难时,社区金融组织或企业内财务公司通过发展行民营企业内部债券、信托存款、民间拆借、等金融产品在社区金融市场导入企业内民间资本。这种方式具有资产负债边界清晰、债权债务分明、收益稳定可靠、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特点,能发挥民间资本的私人相互信息、自选择机制等优点,也便于吸引分散的民间资本。但缺点是融资手续复杂,成本高,内源融资数量有限。3.外源直接融资方式。这种方式能广泛地吸纳企业外部的民间资本,调剂民间资本因季节性、临时性、地域性供求余缺。它具有融资规模大,融资环境优良,融资条件高、投资回报稳定等特征,也能发挥民间金融的自发激励、辅助融资、资金互助等内生性市场化等优势。运用这种方式时可以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信托基金或在社区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导入民间资本。4.外源间接融资方式。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融资需求特大时,就必须向金融机构借款或通过票据融资。通常运用项目融资、并购重组、抵押担保贷款、票据承兑贴现等方式既能筹集到一定的资金,又能克服国有银行融资的所有制界限、信贷配给以及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种融资方式具有融资数额大、融资企业信誉好、融资成本高等特征。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大部分处于发展的初中期,选择内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方式为佳,其次再选择外源直接与间接融资方式。当然这几种融资方式可以混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目的是达到既能导入企业内、社区内民间资本,又能动员社区外民间资本,实现融资方式与金融产品的配合使用。

第9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问题 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困扰。融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关注的焦点。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并试着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性意义。

一、 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分析

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也由来已久。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情况,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融资体系的不健全

融资体系的不健全给我国的民营企业融资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当前企业在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上的准入“门槛”较高,使得大部分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一方面,企业要想进入资本市场,需要具备不少于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和面值1000元以上的股东不少于1000人等条件,而这个条件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是很难满足的。另一方面,企业要想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实施的方法是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和分级审批,而这个方法也给民营企业的债券发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信贷融资限制多

信贷融资是当前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已经构成了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融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信贷融资条件比较苛刻,这给民营企业的融资也带来了困难。首先,当前的信贷融资没有形成科学的信贷营销机制。一些商业银行过分强调信贷责任追究制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这给自身存在着一些缺陷的民营企业造成了信贷困难的问题,也造成了商业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时候存在着不热情、不愿意与其合作的现象。其次,民营企业信贷限制较多。一些商业银行在信贷的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是AA级以上信用资质,甚至还要求县域以下的中小民营企业不能贷款,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3、 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与担保体系

民营企业在信贷融资中不能实现顺利融资,除了因为信贷融资限制多的原因外,还主要因为在信贷融资中缺乏比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担保体系。调查显示,民营中小企业因为担保问题出现信贷遭拒的比例达到了一半以上。具体说来,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我国当前缺乏比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机构和体系,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也就没有得到有力的监测和评估;第二,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少,很难落实担保机构。

4、 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

当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还在于民营企业自身,主要表现为:第一,一些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结构上沿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或者是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第二,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管理制度,却因为管理层自身素质的问题,管理效果不明显。第三,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资金管理缺乏实效性,可以抵押的资产缺乏,信用状况不透明和信用等级不高的原因。

二、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是一项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银行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从让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既治标又治本地解决。

1、 健全民营企业信贷管理机制

国家银行要根据国家的相关金融服务指导性意见,并结合具体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好授权授信的范围和额度,适度地放低审批条件和下放审批权限,促进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为了降低民营企业信贷的风险,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国家银行还应该从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出发,将信贷人员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相结合起来,促进民营企业在信贷的过程中讲信用,守承诺。此外,国家银行更要积极创新信贷综合业务,对于信用等级好、信用度高和经济效益好的民营企业给予融资方面的支持,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发展债券融资方式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要从发展债券融资方式出发,积极改进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民营企业更合理地利用资金,从而减少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发扬债券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地规范社会的集资行为,促进企业和人民的投资意识提高,民营企业在投资的时候也更加谨慎,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的大量存款形成的压力,因而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方式。

3、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

国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的投资与生产,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一方面,人民银行基层行要做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分析工作,清晰掌握民营企业的贷款的结构变化趋势,并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工具扶持中小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基层行更应该做好窗口的引导工作,督促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货币信贷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充分发挥利率工具的作用,对于一些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利用封闭贷款的方式进行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继续发展,而对一些贷款风险大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的浮动水平来限制其发展。

4、 建立银行与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

对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要从沟通机制的建立出发,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外部世界,交换和分享信息,搭建平台,共同发展。人民银行要建立民营企业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与政府部门、商业银行、民营企业等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信息,搭建起企业信贷信息平台。此外,民营企业要积极与银行合作,加强银企沟通,企业的主观部门要经常向银行推荐发展良好的项目,为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信息和信贷工具的选择和创新提供依据,进而搭建一个共同进步的平台,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力.浅析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障碍[J]. 经济问题探索. 2004(08).

[2]涂自力.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略探析[J]. 经济问题. 2004(07).

[3]祁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视角——构建信用评级体系[J]. 财经问题研究. 2004(0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