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18: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音乐微课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有条不紊地进行开来。小学音乐作为新课改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和音乐素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为学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阶段,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引进新型的“微课”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有效学习
《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论》强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善课程教学机制和体制,引进新型的“微课”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在合作、创新、自主的学习环境下不断培养自己的音乐乐感,提升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的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采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轻松地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点明了正确的学习方向。所以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引进微课教学模式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进“微课”讲授教学重点
“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抓住教学的重点,便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理解,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教版)《拉萨谣》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练习本歌曲,进行具体的吐字和发声练习,结合具体的民族风情,体会自然质朴、深邃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创作特点以及其他相关的人文知识。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拉萨谣》的视频舞蹈,提高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这首音乐的魅力。接着给学生在小视频里面展示藏族民歌的一些基本创作特点和人文魅力,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融入这些人文因素。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这首音乐的演唱节奏,同时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本首曲子的“旋律线”,使学生跟着《拉萨谣》的“旋律线”进行具体的演唱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微课”很好地抓住了教学的重点,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引进微课讲授教学难点
微课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述了所学内容的难点,并把难点进行简化,促进学生理解,便于学生对后面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乐感。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教版)《鹰》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唱《鹰》这首歌曲,在歌曲练习的过程中注重理解运用渐强、渐弱记号的演唱模式,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由于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有感情歌唱过程中熟练掌握力度记号在歌曲中的应用”,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这节课的难点教学内容,通过音符演奏的动态效果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说,使学生掌握这种练习模式。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力度记号的演唱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基础练习完成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鹰》的演唱练习,使学生先跟着多媒体上的音乐进行哼唱,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轮唱训练等,逐渐训练学生二声部的合唱能力。“微课”讲述教学难点的模式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W生的音乐素养。
三、引进微课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采用多媒体的展示形式,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和优美的音乐,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理解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可爱的家》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首歌的演唱技巧,通过饱满、深情地演唱,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在上课之前,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小视频,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使学生可以看懂这首歌的乐谱,并学会跟着乐谱和弹奏进行模唱”,教师带领学生紧紧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给学生播放一个《可爱的家》的小视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之后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乐谱,带领学生分析具体的演唱模式,从而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引进新型的微课教学,把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进行一一阐述,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和深刻思考,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课;趋势;探索;实践
随着时代的进步,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等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微时代已成为实下最时尚的代名词,而微课的实施、推广也正开启着教育的微时代。
一、缘起
(一)教学趋势变热潮小学音乐对孩子培养音乐兴趣和发展审美情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微课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小学音乐课堂的一些限制,让小学音乐课焕然一新。微课的提出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各国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微课产品。微课这一词最初是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在1960年首次创造的,到2011年前后国内兴起了“微课”热,微课教学成了教育信息化的新热点。如今,微课在我国各教育领域、不同学科阶段得到推广,越来越多的小学一线音乐教师积极投身于微课教学的实践中。
(二)教师意识再转变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微课就是作为教师所需要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传统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补充和延伸,各学科都可以用此法来充实传统的课堂教学。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课一步步地走进我们的教学视野,小学音乐教学也从传统走向现代,给小学音乐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带来了突破性的变化。微课教学以视频作为突破传统教学的方式,在音乐课堂上可不是笼统地教授知识点。小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比较容易接收和学习新的东西,无疑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深得学生的喜爱。教学方式的焕然一新,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习效率便提高了,教师也能更好地把控课堂。当音乐教学迎来“微时代”的时候,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也在转变着自身的教学观念意识,对教师而言,更应该树立起“微课”意识。基于以上的缘由,从本人的实践微课《春节序曲》为例,谈一谈我对微课的感想与反思。
二、探索
(一)时间短,效果好在胡铁生老师主持的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中他指出,微课关键之处在于微,微课视频长度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5至8分钟最为适宜。《春节序曲》是五年级上册的欣赏乐曲,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也为15至20分钟,所以在制作时间上的控制是微课是否成功的一个要素。在我首次录制《春节序曲》的微课过程中就发现许多的因素影响着总的时间长度,素材、语速、熟练度、硬件设备等都成为影响时间的因素。当我第一次制作出本课的微课视频后,打开发现时长有15分钟,在理论上时间过长了,但由于各学科与学情的不同,我抱着侥幸的心理进行了第一次的试上,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当微课视频一打开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确实都被吸引过来了,对这新颖的学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七八分钟过后,陆陆续续出现几个孩子交头接耳、转移视线等,当视频结束,教师提出有关问题时,有小部分孩子根本不会回答,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把视频看完。经过组内老师反复研讨、磨课、重新录制再制作,把最终的微课视频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在磨课时发现,从孩子们的脸上就能看出他们的专注、认真,从头到尾的表情跟随着微课内容不时变换,有思考的表情,有恍然大悟的表情,也有开心一笑的表情。看到了这些表情我想我的微课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内容精,易接受微课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学内容少,所以更要“精”,主题突出,聚焦某一个知识点或重难点等,主题更加突出,进行针对性教学。《春节序曲》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整首乐曲以秧歌和陕北民歌作为素材,具有浓浓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在制作微课的准备阶段,经过反复解读分析教材,把对乐曲的结构分析作为本课的难点,把感受乐曲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磨课1】针对重难点,在根据初次教案制作微课的时候,我把重难点都放在了一起,通多对素材的整合缩减,形成一个8分钟的微课。微课内容是通过画外音的介绍,配合音像视频简述描绘整首乐曲的结构,而在影像素材上增加了许多秧歌民歌素材,把重点和难点全部融入到了一个微课视频中。在实际上课时,发现孩子们对于微课非常有兴趣,从头到尾都观看得非常认真,可是由于时间短,许多的内容压缩在了一起,孩子们都是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遍。看完微课视频我向孩子们提出问题:“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乐曲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会说类似“第一部分,很开心……”还有几个孩子回答的是“第四部分……”“第五部分……”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我发现了这样的微课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除了让孩子们开心惊奇之外没有解决我所预设的重难点。这样的微课跟普通的一段视频没有任何区别。[1]【磨课2】经过第一次的试上,反思研讨后对教案及微课重新进行修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乐曲的结构以及感受乐曲的民族风格,把原本的一课时变为两课时,一节微课变为两节微课。第一课时的重难点就是让孩子们了解乐曲结构,而第二课时把深层次的体会乐曲,感受音乐风格作为重难点。根据两课时的重难点,分别制作了两个微课视频,内容不再是混合烦琐的,而是简洁精练,由一个点直击教学主要内容。孩子们不仅看得明白记得住,更可以通过这一个“点”而发散至一个“面”。这样的微课才有意义,通过微课视频来聚焦孩子们的目光,用主题精练突出的内容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资源多,情境化与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利用视频在特定的情境下展现教学资源,可以用典型而又具体的事例、案例再现教学情境,增加其真实性,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而在本课的微课中,我运用了孩子们跳秧歌舞、演唱、演奏的典型案例视频,在真实可感的案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教学效果,让孩子们更好地去体会感受并学习。
三、实践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11-01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促进学生美育基础教育,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活动重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情感培养。面对目前死气沉沉的音乐课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全面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一切以人为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下文首先分析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
一、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背景下,全面加强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教学,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活跃的音乐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心理需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中参与到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自身的爱好鼓励学生去学习音乐知识,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陶冶自身的情操,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
(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音乐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是情感的交流和传递。加强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强化,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学生素养的提高,最终促进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
(一)完善教学环境,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音乐教学理念,一切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体验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教师要注重同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平等尊重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加强教学氛围的营造,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比如可以张贴一些著名音乐家的海报,放置一些音乐器材的模型等,使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氛围的熏陶下激发自身对音乐课程学习兴趣爱好。
(二)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面改革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的教学方法,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优化小学音乐教学。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音乐软件,以声音和画面的刺激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伴随着音乐前奏的响起,出现相应的意境画面,牵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重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入情境,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准备相应的教学刀具,在时鼓励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去跳去唱,在无形之间展示自身的才华,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表演,比如模仿大象走路的样子、蝴蝶飞舞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情境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整个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者,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全面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切以人为本,不断加强自身音乐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树立可持续学习的思想。学校要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开展研讨会,交流老师间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音乐教学,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不断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
三、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善音乐教学环境,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更好的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学,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金亚文.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N].音乐周报,2001.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教学
一、情景渲染来“引趣”
在音乐课教学中,技巧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枯燥的发声、节奏练习、视唱以及乐理知识等单纯的学习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一些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其变得生动活泼,让学习在兴趣昂然中参与活动,学生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
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在这堂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在教室外墙壁上都贴上了白颜色的纸,还准备了许多小刷子和报纸。在歌曲新授后,《粉刷匠》这首歌曲的背景音乐渐渐响起,教师带领同学们用报纸折成帽子,带上小刷子来到教室外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粉刷游戏。此时,同学们都充分施展他们的装扮才艺,俨然一个个小小粉刷匠正在认真的工作着。试想,如此生动的情境还不足以吸引学生吗?还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吗?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又收获到了劳动的喜悦。
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节奏的训练中,教师可采用象声词读出节奏,如:模仿马蹄声等等,让学生先以感性入手,通过这些自然的音响,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节奏练习也可利用语言节奏或歌谣等多种形式,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会认为学习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意志力也会增强。在视唱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用口琴、竖笛等乐器来吹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识谱的能力,加强了音准的培养,收到了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发声练习可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喜爱的儿歌或世界名曲,如《闪烁的小星》、《欢乐颂》等等。
二、丰富教学手段中“激趣”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三年级欣赏《森吉德玛》时,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美丽广阔的大草原和勤劳勇敢的内蒙人民,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内蒙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通过录像学会了几个典型的蒙族舞蹈动作,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幻灯的运用同音乐课堂教学结合更加紧密,选择有艺术感染力的图画绘出特定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抽拉与旋转结合的特技影片,在利用录音范唱时,教师不断移动“我”与“我”的小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邀游,随着波涛汹涌的海浪起浮,驶向那“神奇的椰子岛”。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全部感受都融于歌曲之中,从而来加深对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旋律进行的理解,提高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及演唱、表演的能力。
三、学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我们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曾经看到:课堂上参加表演的同学总是个别的尖子生,涉及学生范围面很窄,大多数学生常常处于静止状态,听别人唱,看别人演。这样,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因此,教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表演的行列中,让学生在自身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歌曲《小红帽》学会之后,可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表演赛。一组中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樵夫”等。先让学生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表演中充分地表现自我。同时,采取现场评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使表演更精彩。在器乐教学中,如竖笛的吹奏,教师可选择简单的乐曲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看谱试吹,当大部分学生几乎能完全掌握时,要抓住适当的时机,问学生:“谁能来表演?”教师可让学生采取独奏、小组吹奏、对吹等多种形式,多给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通过他们表演,去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乐趣,并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四、结论
总之,通过趣味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不仅能很好的完成作业,也能更深层次的诠释作品内在,进行深层次的赏析与审美。由于本人学识及经验有限,本文的有些对策也值得进一步推敲。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教学氛围;方法打造
作为小学音乐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这样,才能够通过提高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高效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现状,对如何利用游戏贯彻音乐教学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游戏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高效教学,是所有音乐教师追求的目标。作为音乐老师不仅要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还要试着去研究小学生的特征,将学生特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小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很短,只能集中一小段时间,但是如果老师能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游戏作为课堂活动,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涨,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另外,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于纯粹讲解知识的课堂,很多小学生喜欢集体互动。所以说,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总结出小学生不喜欢单调的音乐课堂知识,更喜欢一些能够动起来、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内容。
二、在课堂中组织游戏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抓到学生的“点”。比如说,什么时候是学生兴趣最浓厚的时候,什么时候是学生最激动的时候,什么时候是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的时候。这些都是老师在平时上课中需要注意和观察的内容。之后,老师要学会“扬长避短”,延长学生积极激动的时间,避免或减少让学生觉得枯燥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首先,在每节课开始前,老师要提前进入教室,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中来。这样有利于为打造积极的音乐课堂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课堂中,老师可以改变学生坐着听课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站起来,一边唱歌一边拍手或者是安排其他的动作。比如说在“三只小猪”和“小燕子”这样主题比较生动的歌曲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老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比较明显游戏规则在里面,比如说,每首歌的第三句第五句学生要用拍手或者是哼唱的方式来表达,如果有出错的学生,则需要给大家表演一首歌。比如说,在教材第二册第二课的“牧童”这首歌曲中,当唱到“我跟着朝霞一块儿起来”的时候,学生要用哼唱来代替,这样能够赋有趣味性和节奏感。或组织歌曲对唱、歌曲传递、音调识歌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寓教于乐。游戏教学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大大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对小学生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很多时候喜欢集体做游戏和活动,比如说,平时喜欢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写作业,一起放学,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集体中的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更高的特点。所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老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K竞争。这样,不仅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说,老师可以组织一个“我爱记歌词”的游戏。老师播放一段音乐,然后突然停止,让学生抢答接唱,能后接唱上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举个例子,在“数鸭子”这首歌曲中,老师可以播放前四句歌词,到第五句的时候戛然而止,让两个小组去竞争,看哪个小组能够先反应唱出“快来快来数一数”这句歌词,先反应唱出来的小组可以加分。在这样的竞争游戏中,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比赛,每个小组中的学生都担着一份责任和任务,集体荣誉感会督促每个学生努力参与到课堂游戏活动中来。另外,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提醒帮助,也可以互相提醒监督,以免一些学生走神发呆。音乐老师本身是课堂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同时也是裁判。因此,在点评时要做到公正公平,在设置游戏机制和环节时,要考虑充分,在学生进行游戏时,不要给予提醒,给每个组学生出的题目难度都相似,这样才能保证游戏公正公平正常地进行。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音乐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结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地改善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内容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教学氛围,打造高效课堂,同时也在小学时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03-01
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如何培养在新时代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事关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大事。也是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师生以新的角色投入到新的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师生新角色的转变成功与否,表现在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成功与否。教学行为是教学活动中师生表现出来的有意识的活动形式。师生课堂行为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体现出反映于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形式。师生课堂行为的准备,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发展、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只有师生课堂行为得以转变。基础教育的改革才能实现其深远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是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领悟、发掘音乐的。情感内容,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一般传统的教学只片面的让教师将知识的结论直接传给学生,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结论产生的过程。经过用自己身体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体验后产生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给”永远是死的知识,而只有通过恰倒好处的“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感而发”,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最牢靠和颇具意义。直观教学远比抽象教学来的快与直接。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回顾20世纪学校教育所走过的历程,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单一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把机会交给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和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是在感受碰撞。尤其是当这个挑战来自同学。而不是来自老师。碰撞就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孩子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时常超出教师的想象。如我在让四年级学生自制乐器时。孩子们做出的乐器时常令我惊叹不已!有的用废弃的自行车衣架和座位,进行简单的加工,制成了三角铁;有的用螺丝钉穿在铁丝上做成了串铃等等。他们每做出一件乐器。我就让他们相互交流经验。相互交换观察,基本每节课孩子们都带来自己的新成果。用自己的自制乐器来演奏乐曲,孩子们体现出的热情可想而知。因为积极碰撞,诱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创造知识的能力。
创造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鼓励学生“动”起来,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消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一、营造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是学生音乐艺术学习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养成,因此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很有必要,而活跃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首先,气氛活跃的课堂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减少师生之间隔阂,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教师所营造的音乐学校氛围中,与音乐艺术融为一体,唤醒所有的感官细胞,沉浸在音乐的艺术熏陶中,享受极致的音乐。其次,活跃的课堂氛围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的,它更能凸显学生主体性特征,为学生打造更加自由化的活动天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广阔平台。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将抽象枯燥的音乐具体生动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体验音乐的无穷乐趣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教学质量随之得到提升。
二、小学音乐活跃课堂氛围的构建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活跃氛围
小学生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弱、好奇心强等特征,枯燥的音乐内容与音乐课堂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如果在音乐课堂中引入生活化因素,让学生于熟悉和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趣味,课堂氛围会迅速高涨,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微妙感受,音乐的魅力在生活现象的表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音乐学习巧妙结合,将音乐教学生活化,教会学生用生活的思维学习与感悟音乐很重要。例如,在《小星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们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星星的形状和样貌凭印象画下来,并在自己绘画的旁边用简单的文字来描述星星的特征。这样在《小星星》歌词的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使学生们将歌词与自身心目中生活中的星星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快了解歌词的意义,同时也极大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音乐学习效果。
2.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丰富音乐素材
多媒体是小学音乐课堂不可多得的辅助工具,是构建和谐活跃课堂氛围的必备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丰富音乐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内容,可以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更加新鲜、营养的教学元素,充分满足学生对音乐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动画等途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视听享受,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在欢呼雀跃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唐僧骑马咚得咚》的实践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西游记》唐僧和三个徒弟西天取经故事的极大兴趣,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西游记中“唐僧骑马”的相关画面,并播放一小段视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继而播放《唐僧骑马咚得咚》的音乐,学生看着有趣的视频,听着美妙的音乐,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兴趣完全被激发,学习气氛浓郁,教学效果也出奇地好。
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重等特征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营造活跃生气的音乐课堂氛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法、故事法、表演法成为常见而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例如,小学生天生爱动,爱表现,教师应善于为学生提展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于是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表演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表演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将唱歌与表演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感知音乐内涵的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更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狮子舞绣球》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歌词想象狮子舞绣球的动作,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与表演,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机盎然的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多元化的新型社会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在内的多元才能是社会对智能综合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打造轻松活跃的音乐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和审美力,使其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飞速提升。
参考文献:
[1]童春泳.探究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构建[J].才智,2014,27:157.
[2]王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定位 教
由于受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有很多音乐课变成单纯的唱歌课,也有很多课演变成技能课,还有许多课变成讲解课,更谈不上音乐赏析课。一时间,音乐课在学生的心目中由爱上变成不爱上,老师一度成为管理班级纪律的副手,即四十分钟的课要花二十分钟组织课堂秩序,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反观这些现象,总结原因,我认为是我们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定位缺乏准确把握。
一、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要定位于“生”
某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考虑什么样的课件适合自己用,什么样的教法适合自己教,什么样的形式适合学生学,甚至不切实际地想面面俱到。从教学设计的理念看,似乎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但实际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累,效果不好。不难看出,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深入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课堂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兴趣切入点及喜好而陷入被动的教学局面。这样就出现本由学生欣赏变成教师枯燥的欣赏,本由学生的表演变成老师的表演,学生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变成老师硬性的组织摊派……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教学设计定位于“生”本位,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音乐综合水平,采取适当灵活的教育方法,将音乐素养、音乐技能、音乐欣赏融入教学中,低起点,小坡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要定位于“活”
音乐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我们国家的音乐教材虽然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但仍然避免不了受环境、教育水平差异及一定社会发展的制约。有些教材所选篇目过于陈旧,不合新时期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些篇目旋律过于高雅,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如若教师对此视而不见,必将受教材的制约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化解教材定位过死的问题呢?我认为,教师要因时因地地灵活选择易于下手、学生易于接受的篇目进行教学,本着先激趣,先搞活课堂,先让学生受益这样的原则进行教学。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是电影《刘三姐》的音乐片断,其形式特点是对唱,但歌词时代气息不浓,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歌唱欲望,所以我直接换用流行曲目《吉祥三宝》,既让学生了解对唱的这种形式,又活跃课堂气氛。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可以执著于教材不放。
同时,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自编校本教材,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
三、音乐课堂教学要定位于“专”
音乐专业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音乐素养不是可有可无、可学不可学的,它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音乐课教学的重头戏。
比如在教学《在钟表店里》时,我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听主题音乐在本曲出现的次数,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然后模唱。初听,学生听出四次,并体会到变化的快慢。这时我适时点拨学生,出现多次的音乐就是一首歌曲的“旋律”,而旋律的变化有快有慢,这就是节奏,节奏的变化又表现不同的心情……显然我有意将一些音乐专业素养的名词教授给学生,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提升他们欣赏音乐的境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又如教学《快乐宝贝》时,我一边范唱一边律动,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动感十足的特点,然后复听,师生一起律动,进一步感受这首歌曲的节奏,告诉学生不同的节奏反映不同的心情。在学唱环节,我还设计师生接龙唱环节,在过程中师生互动充分,尤其衬词“噜啦”咬字清晰,可以说学生是受到了节奏的感染,表现出快乐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将音乐专业素养定位于教学之中,学生觉得学有所得的同时,学习音乐的心理效应也变得积极起来,对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音乐教学还要定位于“德”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微行动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音乐课能否得到新一轮质的进展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到底该怎样改进变化呢?经过课堂实践探究,笔者认为应主要围绕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两个要点:教学设计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有效教学是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动态生成再次进行有效巧妙整合。
围绕这两方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些实践性的“微行动”变化:
一、巧妙运用好导入设计,振奋学生学习的精神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设计清晰、巧妙就能给课堂增色,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眼球,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饶有兴致地期待着教师还会有什么更新颖的“花招”。此时,教师只要把握住这个好的态势,课堂的一半成功已在握了。
笔者对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木瓜恰恰恰》一课的教学设计,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轻松欢快的特点,设计了欢快愉悦的师生律动导入,以印度尼西亚民歌中“恰恰恰”为主动作,为新授做好铺垫。学生们兴致极高,全部积极参与。在律动音乐的间奏时,笔者当即改变了以往单纯跟教师律动的情景,而是提示学生要随乐曲灵活表现、自我创编,避免部分学生产生无趣的心理状态,结果场面可谓“精彩纷呈”,有的随性起舞、怪态百出,有的创编得体、舞姿优雅……在笔者的稍加提示下,整体的律动规范了些,学生们自信的笑容体现了他们对该环节的喜爱,贴切地体现了音乐与“恰恰恰”舞蹈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再如,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八只小鹅》是一节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笔者在执教时用学生喜爱的动物小故事导入,将先前录制好的音、诗、画和故事旁白展示出来。在有情有景的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故事中的代表性乐器的演奏、动物对话鸣叫的有趣场面以及音乐速度与力度上的变化,令学生一会儿陷入静思,一会儿神采奕奕、喜笑颜开;尤其是故事之后的提问,参与答题人数明显变多,正确率也明显提高,学生们踊跃的回答场面令为师者无比欣慰。
其实,在音乐课堂中诸如此类的富有艺术性、趣味性的导入设计“微行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剂,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转变惯用的歌曲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美国大演说家、“成功学家鼻祖”罗曼・文森特・皮尔说过“细节决定成败”。一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细节的设计与处理。我们的音乐课堂“微行动”当然也要讲求细节化,并且要让细节的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瑞士著名的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各种概念是通过环境的探索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儿童早期,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学习的。基于这样的观点,笔者致力于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各种特殊的学习方式,目的是把学生带入教学内容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来快速加深学习内容的渗透。
在教《八只小鹅》这一课时,笔者就采用了边示范演唱边张贴每一句“歌词条”的方法。虽然课前需要教师做好手工制作的准备有些麻烦,但是在课堂实践中,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目不转睛、饶有兴致,给了他们新鲜感。因为学生不但视觉上一直有新“歌词条”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立即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节奏、音高等,不断加强对新旋律的记忆。同时脑海里也会产生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显著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教学另一首印尼歌曲《包子、剪子、锤》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深刻地把握音乐歌曲中的节奏,笔者先用琴声表达不同的节奏,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行跑、走、跳的选择性表现,学生们特别喜爱这一方式,虽然个别学生一开始未“摸清情况”,但经过两三次的反复训练后,终于明白了节奏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了各种节奏的特点。紧接着再出现歌词,学生就会有种驾轻就熟的感觉,为准确、快速地学会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以上环节的创设,主要是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好奇与期待,也一直怀有自信心。诸如这类学习歌曲的方式,在常规实践中发现是很值得推广的。我们的课堂就该勇于突破创新、善于改进固有习惯、勤于动手动脑,用“微行动”实践出好方式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恰当融入游戏这一调味剂,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表明,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或学不好,并非智力低下,而是没有受到启发诱导主动参与。的确,要抓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实践,动手操作,特别是发挥好小组协同合作精神,让实践效果更好。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会使学生阶段性疲劳的状况有所缓解,甚至转换到另一个兴奋点,帮助学生闯过思维低谷。课堂中,笔者一般会准备几个小游戏,如“找朋友”“斗牛”“歌词接力赛”“拍电报”等,以备学生出现疲倦状态时适时应用,既能使学生身心放松、消除疲劳,又能起到复习旧知、巩固新知的作用。
在教《田野的召唤》一课时,为让学生准确学习歌谱中 ×・× 和 ×0 节奏,笔者用“拍电报”的游戏,为四大组各准备了一张“节奏条”,请每一组第一位学生按照“节奏条”上的节奏型,在第二位学生的手心上以“拍电报”的方式拍打,以此传递下去。待最后一位学生将传递到的节奏型在第一位学生手心打出来后,就能进行结果核对了。因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是小心翼翼、倍加谨慎、充满期待的。待每一组的“节奏条”呈现于众时,“拍电报”游戏的成功与否便一目了然了。此游戏开始之初,教室内有些许嘈杂,但当他们自己意识到这种氛围不利于游戏时,教室里顿时就会安静下来,大家屏气凝神,周围的空气也似凝固一般,只有安静地聆听与认真“拍电报”的情景。
教学实践发现,游戏是启迪学生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把“金钥匙”,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善于选择角色PK作为激励,提升学生合唱学习的素养
二声部学习是小学三年级学生音乐学习中的重难点,是初步学习合唱的起始阶段。因此学得如何,过程是否充满趣味,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学习合唱的热情与效果。为此,在课堂中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及早掌握二声部合唱的技巧,是建立学生自信的基础。比如,采用生生角色分工PK合作、师生角色分工PK合作、师生合作角色点评、生生合作角色点评、整体和声比例调配点评等等,来提升二声部学习质量,最好再加入即兴合唱的现场录音,以便共同聆听反思合唱的弱点,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二声部合唱的兴趣,促使合唱教学达到和谐统一、层次分明的效果。
在练声部合唱歌谱时,笔者首先会给A组学生训练演唱一声部,指导并调整好音色、力度、情绪等要素,同时会让B组学生用手捂住耳朵,以不受A组演唱的干扰;再来训练B组学生演唱二声部,同样引导他们把握好音色、音准、速度、力度、情绪等,同时让A组学生用手捂住耳朵,固守自己的声部不受干扰。紧接着会告诉学生接下来将是两个声部的成果PK赛,请各自发挥好水平,演绎好本声部,为自己声部的和谐统一出一份力。学生们一听来劲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虎视眈眈”地“威胁”着对方。一轮唱下来,因为两组的荣誉感都很强,合唱效果还算令人满意。而且为了避免他们骄傲自满,促使他们向着更佳的演唱状态努力,笔者有时还会故意使点“小坏”,告诉他们哪些地方有欠缺,还需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