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虚拟经济的意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3 16:18: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虚拟经济的意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虚拟经济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广义虚拟经济;实体价值;虚拟价值;二元价值容介态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3) 02-0028-07

A Study of Low-Carbon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MA Yong-hong LIU Xian-wei(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racterized by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emission has leaded to several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resources exhaustion and air pollution. Human sur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seriously challenged by these problems. Under this background, developing the low-carbon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tim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e paper studies the nature of dualistic Rong-Jie state of low-carbon economy. Furthermore, the method of cost-benefit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material value, environmental value and psychology value of low-carbon economic model.

Keywords: low-carbon economy,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material value, virtual value, dualistic RongJie state

一、引言

林左鸣先生将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二元价值容介态”,即传统价值由于不断融入信息介质而进化为更高级的价值。广义虚拟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生活价值论”的人本经济,它着重考虑人的心理需求和由此反映出来的社会进程中所生成的信息态及其发展规律,它正在取代传统物本经济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的主角,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纯粹满足生理需求或纯粹满足心理需求的经济往往是以错综复杂的方式交织在一起[1]。低碳经济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等生态灾难日益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的背景下提出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现有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之下,低碳经济便成为广义虚拟经济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二、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内涵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全球人口数量激增,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工业经济对自然资源存在的巨大依赖以及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恶果,逐渐为人们所认识,20世纪60年代起,环境保护运动的浪潮不断高涨,这使得人们开始反思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展与增长极限的关系。在此时代背景之下,低碳经济,环保经济,绿色经济等一系列概念和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刘细良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自身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继人类社会经历过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能源新革命[2]。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其内涵更为系统和充实。广义虚拟经济是基于人本经济的新经济学理论,传统的发展观聚焦于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人类福祉提高的发展观或是新的发展观则是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发展观,发展的目的,是以人为起点,又以人为归宿的,理想状态是实现一种以人文本的和谐社会[3],低碳经济正是契合了广义虚拟经济这一发展观念。低碳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对经济福利指标的重视和对绿色GDP的追求。低碳经济通过尽量减少生产、生活所需的直接和间接的能耗、物耗,尽量以非物质形式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索取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可以认识到低碳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人本经济,它凸显了人自身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取向,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享受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发展绿色化、社会和谐化,是在对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基础之上对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满足和扩展。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认为当前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并非一成不变的均衡系统, 而是时刻处于传统价值与信息介质带来的新价值之间不断动态融合和进化的容介态[4],基于容介态这一特征,低碳经济可以看成是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互融合的经济系统,围绕低碳经济所建构起的价值体系是一个相互容纳、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系统(图1),其中实体经济层面,低碳经济、产业与传统经济模式和产业一样,创造出具体的实体价值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理需求;在虚拟经济层面,包括了环境价值,心理价值以及其他与低碳经济有关的虚拟价值(如碳金融市场的虚拟价值)的实现,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人们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实现实体经济价值的同时,环境价值等作为一种附加价值得以实现,实体物质和虚拟两种价值形式相互容介,进而产生了整个价值的增长。作为一种可行性判断方法,成本―收益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经济研究,在以往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当中,就有研究者使用该方法建立了低碳经济的简单模型,进而比较传统经济与低碳经济之间的成本和收益变动 [5],但之前的研究对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成本和收益的衡量是以传统经济模式为视角的,并未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索低碳经济模式下价值实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将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方法,对低碳经济各种价值的实现机制及其容介态特征的表现进行探讨和分析。

三、低碳经济是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对传统经济的革新性尝试

I = ( R + C ) - [ (S1 - S2) + G ] (1)

其中,I表示低碳模式的成本;S1表示传统模式下需要投入的常规能源成本;S2低碳模式下需投入的常规能源成本;G表示公共投入;R表示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 C表示新设备、材料等的成本或对原有设备、材料等的改造成本。

在式(1)中,与传统产业模式相比,发展低碳产业存在成本上的增大和减少两部分,在增加的成本方面,主要包括了新的生产模式在研发、设备和材料上的投入,例如贝丁顿社区的建设中,必要的建筑材料投入、改造以及采暖、能源等设备的研发,就属于增加的成本。在减少的成本方面,利用了新的能源,废旧材料再使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使得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和原材料成本下降,此外,低碳产业在很多国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包括了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投入,以及社会融投资,这些可以看作是公共投入部分。综合来看,增加的成本即R+C趋于一个固定值,而减少的成本从长远来看,投入的资源成本差额S1-S2的值则越来越大,因此,短时间内I值可能会大于0,但就长期而言,I值则是负值,并存在从一开始I的值便是负值的可能。

低碳模式的收益值B可以表示为:

B = ( B2 - B1) + E + P (2)

其中,B表示低碳模式的收益;B1表示原产业模式下产品的市场收益;B2表示低碳模式下产品的市场收益;E表示低碳模式所实现的环境价值;P表示低碳模式下所不断衍生出来的,能够满足人们各种社会心理需求的价值形式。

在式(2)中,低碳模式下的收益包括了实体物质价值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产品的销售额的提升,也包括了环境和生态价值形式实现,还包括了社会、心理价值的实现。低碳模式的收益中,各种价值的实现形式和过程是复杂的,在实体价值得以实现的同时,生态环境价值与社会心理价值也一并得以实现且各价值形式的实现相互交融。对于低碳模式之下,生态环境价值与社会心理价值的实现将在下文进行具体分析。

综合低碳模式下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传统模式转向低碳模式的净现值可表示为:

NPV = B t I t / ( 1 + r ) t (3)

其中,Bt表示t年的收益;It表示t年的成本;r表示贴现率;t表示年份。如果NPV≥0,说明该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上述分析不难判断在低碳模式之下,收益值不断扩大,而源于低碳模式所投入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低碳模式下的成本投入则远低于传统模式下的成本投入,因此,低碳模式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是对传统模式一种革新。

四、低碳经济对生态、社会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五、结语

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低碳经济模式之下各种价值形式的实现及其二元价值容介特征的表现进行了探讨。基于上述低碳经济在实体价值、环境价值、心理价值及其他虚拟价值上的实现方式,综合(2)、(4)、(5)式,可以得出低碳经济价值实现模式,即(2)式可以改写为:B = ( B2 - B1) + E1 + E2 + E3 + P1 + P2 + P3。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之下,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较而言,低碳经济价值的实现包括了产品实体收益所产生的增值,低碳模式所带来的两类环境价值及节约下来的环境补偿价值,还包括了满足人们社会、心理需求的价值形式以及产品自身品牌价值的实现。可以看出,各种价值的实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环境价值、心理价值及其他虚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实体经济,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低碳经济模式之下,环境价值、心理价值和其他虚拟价值形式不断融入到实体价值之中,使得价值产生了增值,体现了低碳经济的二元价值容介特征。

参考文献:

[1]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 [N].光明日报,2009-06-10.

[3] 陈元先、陈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经济学理论的重构 [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 (2):5-15.

[4]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导论 [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09(1):5-25.

[5] 朱亚光.成本收益分析视角的低碳经济简单模型研究 [J].中国证券期货,2010 (5):99-101.

[6] Roszak T. The voice of the Earth: An Exploration of Ecopsychology [M].America: Red Wheel/Weiser, 2001: 291-296.

[7] 洪大用.环境关心的测量:NEP量表在中国的应用评估 [J].社会,2006,26(5):71-92.

[8] Dunlap R E, Van Liere K D.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A propose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J].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78, 9(4): 10-19.

[9] Dunlap R E, Van Liere K D, Mertig A G, et al. Measuring endorsement of the new ecological paradigm: A revised NEP scale [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000, 56(3), 425-442.

[10] Wu J P, Zi F, Wang G X, et al. A study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concern in ten cities of China [R]. Paper reported at the Nin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Kunming, China. (2011, July).

[11] 吴建平.生态心理学探讨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37-41.

[12] 李金昌.价值核算是环境核算的关键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3):11-17.

第2篇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

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在认识虚拟经济的本质上很有帮助,但是并未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论及虚拟经济的具体运用。关于虚拟经济,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缺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架构尚未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中介服务组织极度不发达。只有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出发点,才能论及虚拟经济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四、关于我国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行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要发展的虚拟经济内容和功能应该区别于世界上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虚拟经济的一些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有力的法律保证、适时的政策调整是成功的关键。

1.尽快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推动民间资本运营的良性扩展。我国产业的结构还未实现高级化,集中表现在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科技含量不高,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制约其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渠道的不畅。美国的硅谷产业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版本,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创业资本投资已经起步,但普遍面临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平均资本金不足100万元)。为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以拓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问题。

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二是要有效利用民间资本,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0万亿,没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既会造成社会范围内资金利用的低效率,也会对银行的经营形成巨大的压力。

2.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增强社会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泡沫经济的过度膨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各类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审计机构、证券分析机构、咨询机构等数量比较少,并且相比较国外相关机构水平也比较落后。

我认为发展我国中介组织,要明确三个方向:一是增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在美国有安达信事件的教训。建议采取审计评估轮换制,规定每个审计机构对同一公司审计的员工连续年限,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显然审计成本会微有增加,但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二是延伸中介机构的服务范围。将更多有潜力的个小企业、高新企业纳入中介机构的服务体系,为风险投资等行为创造更好的外在环境。三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经济分析和咨询机构,同时,将大学研究界学者和社会体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界的人力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内部的争鸣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清某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我国在这一方面确实有待提高。

3.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近期著名的“蓝田”事件竟然由一个业外的研究人员来引发,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信息批露制度的不完备性,也对我国的行政性监管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严禁违规资金入市场,防范新信贷风险的政策具有长期性。

参照国外先进经验,我国要大力推进以下措施:首先,要严格股票交易实名制,每个投资者对自己的交易行为负责,打击市场内的恶意勾结,防上机构投资者或其他人户联合炒作。其次,要加大对市场操纵者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要调动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是个关键,另一方面,越来越成熟的中小股东也会成为市场上有力的监督力量和影响力量。第三,要加强交易信息、重大决策信息的透明程度,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及时公布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的相关资料,对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要实行负责制,严厉处罚散布虚假信息的公司和个人。第四,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增强中小股东、特别是社会资金的投资积极性。

4.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金融创新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金融创新涵盖内容较广,包括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操作技术等技术上的创新、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严格地说,由于市场体系仍未完备,新经济尚不发达,国内金融创新大发展的条件还未完全具备。但是,我们可以依托上海、深圳等经济金融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在小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如期货期权、外汇保值等。

5.积极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金融工具,强化竞争意识。外资金融机构资金的进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已经对我国的金融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与学习是明智的。

第3篇

关键词:人工自然;广义虚拟经济;生态价值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3) 04-0078-07

The Attribut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of Artificial Nature

WANG Yan XU Zhi-li WANG Na(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The Attribut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of Artificial Nature shows inalien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ificial nature and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is article explain the attribut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of science, the value attribut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of artificial nature and the attribut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of artificial ecological value, aim to reveal the attribut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of artificial nature .

Keywords: artificial natur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ecological value

人工自然是自然和人的意识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具有交叉性质的物质形态,是为了人类的需求而产生的,具有工具性和价值性,在某种意义上它和广义虚拟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林左鸣教授在提出广义虚拟经济时将其定义为:由于各种经济形态因“跨界”形成交叉,所以有必要将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往往是以心理需求为主导)的经济,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总和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①总之,作为物质形态的人工自然蕴含了科技物化和人类需求多样化的诸多要素。为此,人工自然的跨界性、增殖性等特征与广义虚拟经济有着本质的契合。人工自然的广义虚拟经济属性体现了人工自然与广义虚拟经济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科技的人工自然属性、人工自然的广义虚拟价值属性以及人工自然生态价值的广义虚拟经济属性等问题的探讨,可以揭示人工自然的广义虚拟经济属性。

一、科学技术的人工自然属性

科技与人工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社会不仅在人工自然产生和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是人作用于天然自然的产物,而且也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因为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是人手、脑结合或延伸了的手、脑(机器、仪器、电子计算机)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可直言,人工自然和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具有“血缘关系”的一对“宠儿”。②众所周知,科学技术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等,由于人工自然蕴含了诸多科技要素,也自然体现出科技的人工自然属性,因此,人工自然也是科技及其诸多效益综合作用的外在表现形式,从一定程度体现了科学技术的人工自然属性。

(一)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性

目的性是指人工自然具有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功能。人类创造人工自然,就是不断对内蕴人类需求实现的追求。这种需求的实现也成为新的人工自然创生的重要起点。

正如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驶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③这说明,人工自然是通过科学技术来满足人类的某些工具性需要,为人类的生存生活服务。

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追寻也是使人工自然直接或间接实现物化的过程。科学技术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不断以自然存在物为对象使自身外在化,成为蕴含着主观规定性的外部实在。其价值的实现也体现于可以不断通过人工自然的实现满足人类需求。人工自然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客观存在,是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结合的产物。

(二)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依存性

人工自然的存在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在创造人工自然的过程中,科学认识影响着科学技术的产生,科学技术又是人工自然形成的前提条件。同时,人工自然的形成也不断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在强调科学技术对人工自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并没有否定人工自然对科学技术的推动发展。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人类不仅创造了人工自然,又以人工自然为对象基础,创造了科学技术和发展了人类自身,使人类社会得以丰富进步。知识形式的科学技术作为非物质的存在方式,不能直接被人类所利用,但是可以通过转化变为生产力,推动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进程,同时又能为人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工自然物。新的人工自然的创生又以科学技术的产生利用为前提。因此,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起点和归宿。人工自然既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成果,又是而后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条件。

(三)被改造过的物质性

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相比具有新的质的规定性。由于人工自然作为科学意识物化物而存在,其客观物质性就由此被否定,并由此否定它是“‘可靠的感性’的对象”是不合理的。人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④因而,“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往来”创造的的人工自然也是作为 “可靠的感性的对象”存在的,是一种新的客观实在。

人工自然作为被人类实践过的自然存在物,还打上了人的意志印记。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书中,恩格斯明确提出:“植物和动物经过人工养育以后,在人的手下改变了它们的模样,甚至再也不能认出它们本来的面目了。”⑤人工自然的实现是一个按照生态规律和科学定律,融入人的目的意识等诉求的认识实践过程。科学技术的形成也是以此为内在依据而指向人工自然的实现。为此,物化人工自然的过程也为此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四)所涉及对象的整体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创造人工自然的速度也日益提高,人工自然的实现也内蕴这诸多科技要素。自然界作为自组织的系统整体存在着,因而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创造的人工自然也必须遵守整体性及系统性的特征,才能符合被改造对象的客观性,不违背其自然规律。

人类要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工自然的发展相协调就应该从整体自然生命系统所涉及对象的整体性出发,用道德意识对诸多对象或要素进行整体统摄,科学合理的创造新的人工自然。在新的时代,科技发展所促进的人工自然的进步不单单体现在经济方面,更多是体现在三位一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对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便是广义虚拟经济的衍射作用。因此,要注重科学技术研究的整体性,考虑到其涉及后果的各个方面,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科学技术及人工自然的协同进步。

科学技术的人工自然属性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人工自然、广义虚拟经济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技术与人工自然的形成相互依托。科学技术和人工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了广义虚拟经济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人工自然属性中的工具性、相互依存性、物质性及对象的整体性充分体现了其隐含的广义虚拟经济属性。工具性中为满足人类需要所创造出的物质及精神的价值,在相互促进发展中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文化价值,向物质复归凝聚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研究对象所遵循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蕴涵着广义虚拟经济中的核心――二元容介态观点,无不是广义虚拟经济的衍射。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人工自然属性同时也体现了广义虚拟经济的属性。

二、人工自然广义虚拟经济价值属性

经济价值可以说是人工自然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需要人工自然带来的物质上的满足,还需要其所产生的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这种人工自然的二元容介态的进化 促成了人们对于人工自然广义虚拟经济价值属性的追求。

(一)人工自然价值的增殖性

人工自然的基本含义就是“带来了新东西”,因为人工自然总是人们运用科学技术把某物变为另一物,把不存在的转化为存在的。人工自然的再生性不仅是“劳动者自己生命的再生产”,还为“他人生命的再生产”提供条件。⑥按照哲学的观点,“劳动力剩余”或“剩余劳动”的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人工自然和社会文化的生产,是建立在人类劳动力在满足生命再生产的基本要求后还有剩余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看,人工自然数量的增加,即人工自然的增殖,实质是人类的生产性劳动和劳动者的体能剩余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工自然虚拟价值的增殖性建立在劳动者在创造人工自然过程中“剩余劳动力”的付出,人工自然的增殖性是由劳动力剩余的增长决定的。

经济的最基本的功能既是带来效益,在相互交换,相互依存中使双方获益,广义虚拟经济也不例外。广义虚拟经济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二元价值容介态下的经济,在物质与心理的双重需求下,这种增殖性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人工自然的效益被心理时空放大,产生的财富也在迅速扩展。林左鸣教授曾这样定义现在的“财富”的概念:首先,不仅具备使用价值还要具备心理感受价值(虚拟价值),这才是财富的首要属性;其次,财富必须是一种权力,让人们具有可寻租和可变现的权力;最后,财富还必须具备能够满足人们保值增值的属性,具有资本的本性。⑦以上这些充分证明了广义虚拟经济所带来的财富的可增殖性。

在由剩余劳动力创造的人工自然的增殖性与广义虚拟经济的增殖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工自然能够在物质层面上供人类使用,有着其使用价值,同时,能够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人类心理支持,有着其虚拟价值,是二元容介态价值的体现;第人工自然是建立在自然物质基础上的人类创造物,而自然物质是公有性资源,因此,人工自然可以说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而虚拟价值比使用价值具有更强的社会属性,往往利用公共资源获取自己或某一部分人群的利益,这便是通常所说的寻租行为。人工自然利用公共资源――自然物质创造的财富便是虚拟价值;第三,剩余劳动力创造了人工自然的增殖性,即人工自然的使用价值以外的虚拟价值,使物品的使用价值和虚拟价值同时进入了交换领域,改变了传统经济以来,人们单纯的运用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行交换的局面。通过以上三点,人工自然的广义虚拟价值属性的增殖性凸显出来。通过劳动,产生了人工自然,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剩余价值,即虚拟价值,正是这些虚拟价值维持着人工自然价值的除使用价值以外的可增殖性。⑧因此,人工自然的增殖性成为了广义虚拟经济价值属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人工自然价值形态的跨界性

林左鸣教授曾指出,二元价值容介态是广义虚拟经济之所以立论的根本,我们把在经济上的容介态定义为:一种由实物价值和虚拟价值通过相互作用容纳入彼此的信息而结合产生质变的二元价值状态。⑨这里暗含着跨界的意味。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影响人工自然的变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交叉组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交互作用,催生了“跨界”思想及行业的兴起。影响人工自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决定论所决定的。因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⑩

广义虚拟经济把经济学的最基本元素抽象为物质和信息二元价值容介态。在人工自然中,我们可以把人工自然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的部分看做是物质态的衍射,把人工自然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部分看做是信息态的衍射。可以看出,在人工自然与广义虚拟经济中都存在着两种形态,但是,这两种形态又以相互补充的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着跨界中的融合。正是存在与人工自然形态中的满足人的物质及信息这两种需求推动了广义虚拟经济价值的进化,这种进化的结果就是跨界中的物质和信息二元价值容介态,也正是这种二元价值容介态使人工自然的虚拟价值不断的提升与发展。人工自然的物质态和信息态的融合,使林佐鸣教授在人工自然物的实体价值和虚拟价值“跨界”上发现了新大陆,并开垦了广义虚拟经济广大的土壤。他认为各种经济形态因“跨界”而形成交叉。11 这种因“跨界”形成的合力,使人工自然的形成在今天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为广义虚拟经济创造价值提供了重要契机。

(三)人工自然介质的信息化

物质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信息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工自然下产生的商品既包含满足生理(物质)需求的使用价值,也包含满足心理(信息)需求的虚拟价值。12自然容介态理论也指出,是物质态和信息态共同组成了世界和宇宙,虚拟价值便是信息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衍射。13当我们承认在物质态之外还存在有信息态时,即说明信息态也是人类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14人类以往的最大误区可能是把自然规律仅仅限于物质态的运动而排斥了信息态的运动。因此,自然科学和文化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鸿沟表现在经济学上就是只承认使用价值而不承认虚拟价值的物本主义观念。

迄今为止,人们认为,人工自然是一种以物质为基础的物质形态。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便把这种基础的自然形态认为是人工自然的唯一形态。但其实这并不是完整的人工自然的形态,人工自然的形态还包括以信息为介质的信息态。社会文化是人类在创造人工自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当社会文化接受物质衍射出来的载体信息时,形成的一种新的思维,又反作用于物质中就不断创造出新的人工自然,所以说,人工自然融入了很多依托社会文化而形成的信息。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信息是第一资源。信息运动的进化,实现了二元价值容介态,构成了广义虚拟经济。以信息为基础的这种容介态(进化)存在的前提是价值具有二元性。在被数字化所包围的经济社会,信息能创造财富,创造价值。15从这一意义上说,信息也是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实,正是在这样一种物质与信息交流往复循环的过程中,人工自然的生成不断容纳新的信息介质后才能实现价值的升华。这是基于信息基础的进化,其实也正是这种进化构成了今天的广义虚拟经济。

(四)人工自然对象的复杂性

人工自然是伴随着人类的需求而呈现出其复杂性的,人工自然所涉及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因而,人工自然也将不断扩展,其复杂性也会不断加深。由科学技术物化的人工自然也必然会向复杂性迈进。

此外,人工自然形式的不断出现,需要越来越多的标志来承载,其承载的已不仅仅是基本的物资需求,同时更多是心理需求。在多元化的需求下,必然会出现人工自然的标志和对象的多样化,即对象的种类和对象的规模数量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导致人工自然向复杂性发展。二元价值容介态的广义虚拟经济也体现为复杂性思维的实现。正如广义虚拟经济中,正是标志的无限性,使得心理需求的转移成为必然,一旦这种转移出现,财富标志作为建立在人们心理基础上的大厦必然坍塌,经济泡沫也就出现了,16经济情况因此而变得更为复杂与多变。

如果忽略了复杂性认识方式或对此视而不见,恩格斯认为:“所有这些先生们所缺少的就是辩证法。他们总是只在这里看到原因,在那里看到结果。他们从来看不到:这是一种空洞的抽象,这种形而上学的两极对立在现实世界只存在于危机中,而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虽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相等;其中经济运动是最强有力的、最根本的、最有决定性的),这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17可见,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具有相互作用的,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及复杂性的方法论来看待人工自然,充分认识到人工自然对象的复杂性,并且利用这种复杂性,创造更多的实体价值与虚拟价值。

人工自然价值的增殖性、形态的跨界性、介质的信息化、对象的复杂性蕴含了广义虚拟经济的物质态与信息态、财富泛化、虚拟价值等基本点,深刻地体现了广义虚拟经济的价值属性。

三、人工自然生态价值的广义虚拟经济属性

人工自然作为经济活动实现的重要场所,使经济行为与天然自然紧密相联。人工自然生态价值实现的现实路径就是要以人工自然为对象,在遵循生态定律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与生态两者之间相互融通的实践认识过程。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嵌入关系,体现了人工自然向生态演化的进程。当然,这样一种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演化过程是以遵循经济和生态规律为前提的。只有深入理解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才能为更好的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从而为从根本上体现广义虚拟经济属性打下基础。

(一)人工自然的创造性促进生态环境多样化实现

人工自然是物化的科学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多种需要而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创造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多样化,生态环境的多样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界遵循着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着,他没有能力制造出这些多样化的生态物质,这些多样化的生态是人类劳动的创造物,是人类发挥其创新能力创造的自然物的功能。这就充分说明,科学技术产生了人工自然的多样性,正是因为人工自然的多样性,才促进了生态的多样化发展。

人工自然是人类科学技术活动的创生物,为了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发展模式,摒弃危及自然存在物的生产方式,以此不断适应不同地区自然资源所具备的多样化的存在方式,从而使人工自然的创造性不断适应生态环境多样化的实现,以增强多样化心理满足度的广义虚拟经济价值。

(二)人工自然的融合性促使生态环境从“物本”向“人本”发展

人工自然是天然自然和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相互融合的产物。以生活对象化为基础的广义虚拟经济体现了人类活动图式的本质,催生物化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进化,最终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物本”向“人本”的回归。18其实,物本立场一定程度也体现为对人自身的否定,否定丧失了实践主体――人参与的价值的创造过程。在天然自然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几乎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天然自然上,于是产生了恩培多克勒的水、气、火、土“四元素说”、自然崇拜等,虽然这些思想观点承认了自然的客观性,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它把自然简单的还原成了几种元素,进行了“神化”,否认了自然的复杂性,是物化的机械化的自然观,否定了人性的价值。

于是,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应运而生,异化的物本经济是对人自身的否定。人本立场倡导人才是衡量价值的主体。价值实现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追求和实现自身的目的。人作为自然和意识存在物的共同体,人工自然的生态化也是融合了人类的目的性的物化产物,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对于生态环境价值的体现,这也影响了生态对象的多样性,体现为自然从“物本”到“人本”的过渡。只有我们在创造人工自然的过程中,融入人本精神和情怀,才能够使生态环境走向人本在实际行动上获得进步。

(三)人工自然的生态目的性和工具性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自然不仅能够创生人工自然,促进人化自然的实现,同时人类为所欲为的实践活动也使自然界不断警醒人类实践活动,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工自然的生态目的性与工具性。

人工自然的实现的确能够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但是创造人工自然必须以保持生态整体性为前提条件。当代人工自然的无限发展已经使地球生物圈受到极大威胁,这就需要人类有目的的发挥能动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人工自然工具性的实现限制在合理范围。当今人工自然目的性和工具性的实现也应该使人类合理发展人工自然,确立将人工自然的发展与生态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自然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而不断扩展。人工自然是凝结着人类智慧的产物,其物质性、工具性驱使人工自然的实现不断和经济价值契合,产生了巨大的虚拟价值。人工自然融合了物质态与信息态,其跨界性、信息化、增殖性凸显了广义虚拟经济的价值属性,不断创造着社会财富。同时,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也促使我们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把人作为人工自然坐标系的原点,把人的需求抽象简约为最为贴近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它的实质是人的物质需求和信息需求。正是这两种需求不断推动了物质和信息二元价值容介态的进化。这种进化的结果就是广义虚拟经济价值。正是由于这19种价值的实现,推动了人类对人工自然广义虚拟经济属性的认识和把握。

参考文献:

①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② 霍玉枝.再论科学技术与人工自然之间的关系[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7(2):17.

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19.

④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9.

⑤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16.

⑥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

⑦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7-89.

⑧ 黄纯纯,任若恩,郑海涛.论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基础[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1):15-21

⑨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

⑩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5-696.

11锺兴永,刘旖.《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述论[J].云梦学刊,2010(3):64-69.

12林左鸣,胡国栋.广义虚拟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2010(6):49-56.

13林左鸣.自然容介态―以自然信息为基础的进化机理假说[J].前沿科学,2010(2):33-49.

14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5.

15锺兴永,刘旖.《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述论[J].云梦学刊,2010(3):64-69.

16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9.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05.

第4篇

一、虚拟世界经济的收益模式

虚拟世界经济的收益模式分为直接收益模式和间接收益模式。直接收益是指网络游戏运营商获取的收益,间接收益是指基于虚拟世界的第三方活动获取的收益。一般来说,和网络游戏运营商不发生直接商业联系的均为间接收益。我们将从对两种收益模式的研究中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路径,并对潜在的发展方向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直接收益模式

虚拟世界经济的直接收益模式可以理解为网络游戏企业的盈利模式,其中网络游戏企业主要指运营商。虽然现有研究显示,目前国内游戏运营商通常也具有开发商、商的角色和职能,但是从经济研究的角度分析,运营商是适合的研究对象。它们是和用户直接发生业务联系的主体,也是对国民经济影响最直接的群体。运营商的收益模式分为时间销售和虚拟物品销售。这是最基本的两种形式,有时二者可能结合在一起,也有以其为主体,兼有其他形式的情况。

1.时间销售

即通过购买游戏时间来进行消费。通常可以分为“点卡”和“包月”两种形式。点卡是以分钟为计算单位,包月对用户来说,通常根据当月预期游戏时间来判断采取何种方式消费。Pt为点卡价格,T为点卡时间,Pm为月卡价格,X为当月预期消费时间。当Pt*(X/T)>Pm时,用户将选择月卡形式消费;当Pt*(X/T)<Pm时,用户将选择点卡形式消费。当公式两边相等时,选择何种方式对用户来说收益是相同的。现实中,考虑到月卡的便利性和消费的引导性,在公式两边结果接近时,通常用户倾向于选择月卡。正是这个原因,在严格分割的市场中,对运营商来说,提供单一的点卡消费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者剩余。欧美市场中因为竞争充分,两种消费形式并存。但是在中国大陆市场,由于产品的差异性所形成的垄断竞争使个别运营商(或商)有能力选择单一的点卡消费形式,从而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2.虚拟物品销售

国内也称之为“免费模式”,即游戏的基本内容免费使用,但要获得更多效用,必须通过支付现实货币来购买。只有游戏运营商销售的虚拟物品才属于这种形式,并且这部分收入需要计入运营商销售收入。网络游戏与一般信息产品不同的是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1〕通常这种盈利模式的大部分收入是靠少量优质客户带来的,这些用户通过支付现实货币获得虚拟物品,从而在虚拟世界中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可以获得更多乐趣。通过现实货币购买虚拟物品大大降低了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效用的难度,从而使网络游戏的生命周期缩短。所以这种模式虽然发展很快,但是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除了这两种主要模式外,企业的盈利模式还有广告投放、周边产品开发等其他形式。虽然所有这些直接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都非常可观,但是它们仍然是以现实世界为目的的销售,无论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式都与传统产业基本一致。

(二)间接收益模式

虚拟世界经济的间接收益模式主要指基于虚拟世界平台所衍生的收益模式,包括现实货币交易(RealMoneyTrade,简称RMT)与微型服务外包。通常不包括虚拟世界运营商直接参与的情况。

1.现实货币交易

现实货币交易是指一方提供虚拟物品(包括虚拟世界货币),另一方支付现实货币。〔2〕在虚拟世界中,因为虚拟世界货币与现实货币能够直接兑换,所以虚拟世界内部的交易会产生与现实货币交易等价的效果。在虚拟主题世界中,RMT多通过第三方的交易市场(网络物品的拍卖及交易网站,也存在地下交易)来实现。现阶段,RMT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在Secondlife之类的虚拟现实世界中,玩家需要先将美元兑换成Lin-denDollar,然后用LD来购买虚拟世界中的物品及服务。运营商主要出售“土地”,而其他物品的生产与买卖则通过用户实现。如果用户来自不同国家,那么他们之间的交易便是国际经济研究的范畴。需要注意的是,运营商出售虚拟物品与用户出售虚拟物品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前者我们归于直接收益模式,后者则属于间接收益模式。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时,这种区别是有必要的。运营商出售的虚拟物品是零成本的,而用户出售的虚拟物品是有成本的。前者的状况类似于现实生活中政府发行无准备的纸币,更容易对虚拟世界造成冲击,如果规模足够大,还会对现实经济产生影响。

第二,在WOW之类的虚拟主题世界中,运营商通常是禁止RMT交易的。然而,由于无法监管,且此种行为并不违反法律,因此现实社会中并未受到限制。当某一用户在网络游戏中获得一种虚拟物品时,他可以通过虚拟物品交易网站将其出售,获得人民币。〔3〕如果某个网络游戏规模非常大,并且游戏中的货币对现实中货币的汇率较为稳定,那么这种交易也会体现为通过交易获取游戏内货币,然后再统一出售获取现实货币的行为。

2.微型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其他的服务提供者,以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业务形式主要有信息技术外包(ITO)与业务流程外包(BPO)。这里的微型服务外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服务外包,因为它具有与服务外包相同的特点,而借用服务外包的概念。在虚拟世界中,用户希望实现各种个人目标,例如达到特定的等级、获得某种荣誉或技能。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投入时间,并且可能需要一定的技术。无论时间的投入或是技能的提升皆存在机会成本。当用户认为将这些任务交给专业服务提供者完成能够使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么便会采取将任务外包的做法来达到目的。

二、适合中国的收益模式分析

网络游戏产业本身只是单一的盈利手段,而基于它的虚拟世界经济则能够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通过直接收益模式的扩张主要是企业层面的发展,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但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并不具有比较优势,需要长期的积累逐渐发展。我们发现,中国网络游戏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扩张非常艰难,从而更多地选择亚洲相对落后的国家作为主要出口对象。而间接收益模式可以直接借助国外现有主流网络游戏,跨越文化障碍,在他人平台上发展服务贸易。幸运的是,已经逐渐成为负担的低劳动力成本再次成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可以缓解转型的压力,并且具有升级的潜力。在这一领域,劳动力价格高没有竞争优势,但是价格过低则达不到从业的基本要求,中国网络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网络游戏用户的低收入水平正好符合这一区间的要求。增加就业及发展消费贸易这两点对于目前的中国都是非常需要的。同时,基于虚拟世界经济的服务贸易也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一)传统收益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从直接收益模式的角度看,开拓海外市场是目前最合理的途径。随着客户需求的拓展,很多服务业国际业务量的增长快于国内业务量,引导服务企业迅速向海外扩张。〔4〕目前,经过数年的积累,中国网络游戏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海外市场。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出口增多,蓝港在线将《西游记OL》出口越南,巨人将《征途》授权给俄罗斯。另一方面,而完美时空、盛大、九城等代表性企业加快了海外收购的步伐。其中,完美时空较少专注国内市场,而一直坚持国际路线,是国际化最成功的网络游戏企业。盛大的收购是布局的需要,九城则是由于失去WOW权之后,急需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虽然原因不同,但是我们看到开拓海外市场是网络游戏企业共同的选择。这种外向化发展的趋势具有必然性,使直接收益模式的局限性更加凸显。这种扩张与传统服务业的海外扩张类似,需要较高的国内发展水平,并且在海外发展过程中面对较高的文化壁垒。

各种虚拟世界的收益模式都在中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是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贸易的角度看,间接收益模式更具有潜力,应该作为发展的重点。作为一个产业,网络游戏对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基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对经济的影响却非常大。以网络游戏为媒介所进行的大量服务的交换越来越值得关注。特别是这种服务贸易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时。因此,将关注的重点从网络游戏产业转移到基于虚拟世界的服务贸易上是合理的。是否能加快消费贸易的发展,分清主次对我们制定正确的战略非常重要。最初的微型服务外包是为了规避运营商设定的规则。在大型虚拟主题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发、运营的)中,运营商通常规定一部分物品是不能够交易的,因此通过RMT的形式无法获取,只能购买服务,由服务提供者来实现消费者的目标。微型服务外包通常是通过专业的中介及担保机构进行的。

在网络游戏多国同时运营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用户通过登录发达国家的服务器进入游戏,完成客户指定的要求,获取收益。个别情况下,即使网络游戏仅在发达国家运营,这一过程理论上也可以实现。但是,由于运营范围小,发展中国家的用户缺乏对这一网络游戏的理解与适应,因此不具备用户基础及基数,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用户关注这一市场的可能性大大下降。〔5〕

在现阶段,作为将来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代练”,仍未成为主流。平台的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从企业角度来说,内部平台交易可以减轻管理压力,保证利润,消除对立。从用户的角度看,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6〕当参与RMT的用户损害了其他用户的利益时,也促使其他用户进行RMT交易,最终成为一种常态。从国家角度看,便于管理,增加税收,并且可以完善消费业的出口,保证就业的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

(二)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我们不应忽视虚拟世界收益模式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出现的新变化,这对于我们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非常重要。在WOW中,出现了一种新型交易模式———金团拍卖。由于运营商将高级虚拟物品定义为“拾取绑定”,不能够直接交易,大大增加了获取难度,只有加入大型公会组织(用户团体),并保证长时间在线,才能够获得。而且,每次完成任务都需要25人组成一个团队才能进行,这对合作与分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难度问题。越高级的虚拟物品,获得的难度越大。通常在初级阶段,需要25人(甚至更多)数天甚至数月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获得高级虚拟物品。它如此之难,以至于世界各地用户组成专业组织,争夺首次完成任务的荣誉。如果成功,就有可能获得广告费用及其他赞助。因此,无论初期或是中后期,高级虚拟物品都是稀缺的。其二,概率问题。通常高级虚拟物品的出现有一定概率,即使完成任务仍不一定能够获得,必须多次尝试。因此,要获得自己需要的高级虚拟物品,每次都只能面对一个独立的概率,极有可能努力数月甚至经年都无法获得。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高级虚拟物品的稀缺性和现实经济生活中一样是常态。〔7〕

同时,这也是运营商的需要,因为用户耗费的时间越长,他们获得的收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金团拍卖”形式就有产生的可能与必然。它的具体运作方式是将25个团队成员分成“工作者”与“消费者”两种(例如20个工作者与5个消费者),通常消费者人数较少且能力较差。当掉落高级虚拟物品后,由团队的组织者进行拍卖,“消费者”中出价最高者获得此物品。当所有物品拍卖完毕,由组织者将获得的收入平均分配给“工作者”,某些有特殊贡献的用户亦可获得补贴。通过这种形式,“消费者”可用货币购得原先无法交易的物品。如果此种平台能够稳定存在,并且由中国用户担任“工作者”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服务,那么在一个娱乐平台中,一些原本低端的劳动力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获取外汇。一些专业工作室已在从事这类工作。这也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即通过特定平台输出劳动力。“金团拍卖”是微型服务外包的形式之一,主要适合大型虚拟主题世界。微型服务外包的另一种主要形式为“代练”。20世纪后30年,以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业转移蓬勃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趋势。〔8〕

通过中介组织,中国的玩家可以代替或协助国外虚拟世界用户完成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目标,从而获取收入。与“金团拍卖”不同,代练通常不需要大量工作者一起合作。代练的形式是从RMT中分离的,并且代表了基于虚拟世界的微型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最初很多从业人员是以各种形式在网络游戏中获取虚拟货币,出售给采购者或者交给中介网站代售。由于壁垒较低,且从业人员不断增多,人均收入逐渐下降。因此,其中部分水平较高者就分离出来,开始从事代练工作。代练对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具备相当的壁垒,因此收入较高。“代练”的行为产生很早,但早期规模极小。直到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中分离出部分从业人员从事这一工作,才使其具备一定规模,成为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遗憾的是,至今学界尚未赋予这种形式准确的定义或名称。中国与墨西哥是早期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主要出口国,墨西哥主要针对北美市场,而中国则兼顾北美、欧洲及韩国市场。目前,各种虚拟世界收益模式在中国国内基本都存在,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跨区的、间接收益模式更具优势与意义。从经济学角度讲,中国与国外服务器是自然分割的市场,对于数量既定的服务提供者整体而言,在两个市场中边际收益相等是均衡的结果。然而从非官方数据来看,两个市场中的价格仍具有较大差额。〔9〕

这是多种壁垒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说明基于虚拟世界的国际服务贸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经过多年的超常规发展,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在逐步减速。在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两种路径可供选择:开拓国外市场和创新收益模式。只有及时转移中心,将虚拟世界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才是我们最适合的选择。不但可以利用中国现有资源,转化成我们新的比较优势,而且可以在未来的重要领域取得主导权。

三、发展前景

一直以来,发展服务贸易的突破口是生产贸易。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水平较低,缺乏发展消费贸易的基础。〔10〕然而,虚拟世界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虚拟世界作为平台,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流动的壁垒,使中国发展消费业成为可能。当然,在传统领域要取得优势仍然很难,但是在虚拟世界经济的范围,中国却具有比较优势。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11〕

第5篇

>> 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 机会不平等与公平不平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穷国富国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 走向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生态学 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不平等”的诡计 不平等的爱情 不平等的等式 不平等的爱 不平等的代价 语言的不平等 不平等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评述 法制转型、不平等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不平等的测度方法述评 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力资本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权利不平等的视角 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县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根源:经济不平等还是政治不平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埃及]萨米尔·阿明.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理论批判[M].杨明柱,杨光,李宝源,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47,58-68.

[3]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17.

[4] 徐丽萍.啤酒品牌高档化如何更上一层楼[J].中华商标,2009(7).

[5] 中国酒网.啤酒业:卖口味还是买形象?[EB/OL].[2011-12-24].http:///news/2003/200307.

第6篇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服务业;发展策略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bstract: Whe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and virtual economy two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integrated, then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is created. This paper developed a double factors model including material and immaterial factors from the view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aken into account the Sichuan service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he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Sichuan service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model.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引言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其发展水平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生产业、加快提升生活型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通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等强化服务业对外开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化能力较强、国际化趋势较快的服务业发展局面,基本建成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虽然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根据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政策,仍然是一个难题。服务业的发展要素显然和工业不同,对传统资源(如水、电、气、土地等)的依赖并不强,那什么才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政策制定中,如何根据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支持,这需要我们引入一些新的思路。根据林左鸣先生所提出的从经济活动的价值原点来思考广义虚拟经济的思想,传统经济主要传输的使用价值,即从实体资源中使人得到生理满足,而与传统经济相对比的虚拟经济则传递的是一种虚拟价值,即从非实体资源中使人得到心理满足。当把传统经济与虚拟经济这两类经济活动融合在一起时,这就是广义虚拟经济。引入广义虚拟经济,可以更好地认识服务业发展的要素,用新的视角来考虑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的全新视角对四川省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浅析,对四川省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二、文献综述

虚拟经济概念是由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一词衍生而来的。国外自1961年开始在学术文献中出现虚拟经济一词。国内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是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才逐步开始的。成思危先生提出,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而林左鸣先生(2005)[1]从虚拟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的概念,并指出广义虚拟经济是围绕创造和交换虚拟价值的经济活动,是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并进一步阐述了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出发,对于产业实践和企业实践将产生指导意义,能够对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带来诸多启示。

而后,相关学者将广义虚拟经济学的视角切入到实证研究中。吴秀生等(2007)[2]指出“三农”问题的本质是虚拟价值与实体价值的不对称,基于价值创新的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审视以城乡差距为表象的“三农”问题,对三种工业反哺农业的模式进行探析,就会得出以改变土地寻租模式和劳动力大迁移模式为辅而以发展庄园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为主线的“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朱沁夫(2010)[3]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思想,提出了海南要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一战略目标,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配第―克拉克定理,以旅游业的发展来推进海南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胡延杰(2010)[4]等从微观层面对企 业人力资本进行了深化研究,对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微观企业层面人力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点,对企业人力资本进行了重新界定与分类,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力资本决定论这一新观点。唐齐(2011)[5]从发展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出发,以迪斯尼乐园通过出色的顾客体验而达到传播品牌的目的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产品、服务和文化是其体验传播的具体内容,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后得出个人体验能让消费者区分不同的品牌提供商,以及使人们对品牌产生认同的结论。张明立(2011)[6]等将广义虚拟经济的相关理论引入到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框架中,深入分析了功能型和情感型产品的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构成及其对顾客满意、忠诚的影响差异。

纵观目前关于广义虚拟经济的研究,虽有学者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但并没有将服务业纳入到研究框架中,本文拟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角度来思考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实体(物质)因素和虚拟(非物质)因素,据此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路。

三、广义虚拟经济下的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一)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影响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两类因素。本文先对四川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不断推进,四川凭借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已经逐步成为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则呈现出(1)总体规模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24.6%增长到2009年的30.9%,而服务业这一第三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间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审定,第三产业产值由2000年的1364.1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198.8亿元;(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教育、文化、卫生、农村服务业等不断优化升级等发展现状。

(二)服务业发展的双因素模型

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不仅要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还要对其发展潜力以及发展缘由进行探究。从广义虚拟经济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的理论出发,将影响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素归为物质与非物质因素两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四川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要素

从上图可知,影响四川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两类,在二者的共同影响下,推动四川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学者的研究,大家普遍认为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工业化水平、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消费水平的这四个因素。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的全新视角出发,将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四个因素划分为实体要素和非实体要素两类,构建影响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两要素模型,其中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进程归为实体要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业归为非实体要素。

1.实体因素――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进程

由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工业与服务业的有较高的关联度,因此工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服务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于服务业的是正向关系,因此城市化进程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工业发展。一方面,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工业与服务业有较高的关联性,二者有联动发展 的关系。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市场上的物质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且工业劳动的生产率会得以提高,当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减少直接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员数量,这就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因此,工业水平的高低与服务业表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

(2)城市化水平。由于服务产品的不可储藏的特性,从而对服务业的聚集效应要求较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会决定城市人口规模扩展和生产要素集聚的速度,当人口规模和生产要素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形成对服务业的强大市场需求,服务消费的市场需求一旦形成,就能为从事服务的企业创造盈利的可能,由于服务企业的盈利和发展,最终促成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同样表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

2、非实体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可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份额将逐步变大,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份额最大的部门;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二者呈现出互利互惠的关系,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的发展是同行发展的趋势。

(2)消费水平的发展。一般认为伴随经济的发展,企业会增加对服务业的需求,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服务业需求呈正相关关系。而当生活水平提高到足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时,居民的消费更多的是对服务产品的消费,消费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必然会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消费水平与服务业也表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

从物质和非物质这两面的因素分析其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不难看出,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进程这组物质因素对服务业的发展均表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而经济水平与消费水平这组非物质因素对服务业的发展也表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因此,这四个发展因素对于服务业的发展都表现出正相关性,都能对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三)四川省区域服务业发展策略――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

根据广义虚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立足对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现状的分析,结合构建的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实体与非实体的双因素模型,要促进四川省服务业的发展,就要合理利用物质与非物质的双资源。双资源发展模式与双因素模型中的发展影响因素由一定的对应关系。

1.实体资源――工业和城市发展资源

(1)工业资源。四川省明确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口号,发展工业是四川省发展的战略规划,政府对于工业发展也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因此,四川省的工业基础较好,有可以利用的工业资源。坚定并走好“工业强省”的发展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扩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工业化是一个伴随工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全面变革与发展的过程,服务业具有突出的地位。没有服务业的支持与发展,工业化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上。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与服务业呈现出相互交融的现象,由于工业的发展,成本逐渐降低、已不能仅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大投入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而与现代物流与营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金融服务等服务业的依赖性逐渐提高。四川省应抓住工业发展的机遇,创新服务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2)城市发展资源。四川省应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由于服务产品同时生产与消费的特性,客观要求发展服务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生产要素资源。当人口集中到一定程度时,服务业才能有效率、有效益的发展。因此,四川省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中小城市人口的集聚,从而激发正向的服务需求。

2.非实体资源――消费、文化和经济资源

(1)消费资源。四川省应合理对布局经济发展,深化消费服务的价格改革,改造和升级现有的产业结构,采取政策优惠、价格优惠等切实有力的措施,保证技术应用服务、物流、人力资源服务等消费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四川省要将适宜于市 场化的消费领域进行监控,以保证消费资源合理利用;另一方面,要挖掘和创造新的消费产品和消费市场,形成新的市场消费资源。

(2)文化资源。文化的培育对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单单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文化培育和资源利用,其他服务业,特别是所有生活业对文化资源都有着较深的依赖。如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文化、历史文化的培育有关;商贸服务业与当地人们对时尚文化的培育有关;休闲产业与整个四川的休闲文化培育息息相关;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与人们理财文化和企业对资本利用多样化的文化有关。因此,发展服务业必须要进行相关的文化培育,要利用好文化资源。

(3)经济资源。四川省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稳步发展经济,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坚持做好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突显出四川省的成本优势,吸引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在川投资发展,加快优良产业向川转移的步伐,特别要重视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制造业的转移,这样才能保证四川经济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稳步发展。

3.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两种资源对服务业发展影响的分析,在帮助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中,本文认为应当不单是从原来的水、电、气、土地、资金这些扶持手段出发,应当同时考虑两种资源的扶持。可以一方面有物质资源的扶持,另一方面给予不同的服务业以不同的非物资资源的扶持,如对重点商贸服务企业安排在消费集中的区域,对文化服务业的帮助可以从政府层面来打造一种文化等等。这些都可以纳入到政策中,而且在进行考核时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种是实体资源对服务业的扶持,另一方面就是非实体资源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四川省作为西部大省,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对服务业发展策略的研究具有可参考性。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全新视角出发,构建了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双因素模型,据此提出了可以从工业资源、城市化资源、消费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这五个方面来促进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2009~2012年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2] 林左鸣. 虚拟价值引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21-25.

[3] 吴秀生,林左鸣. 价值创新: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三农”问题及解决路径[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0(4):80-85.

[4] 朱沁夫. 海南产业结构选择与演变――基于广义虚拟经济思路的研究[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0,1(2):42-47 .

[5] 胡延杰,周宁,金航.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力资本的再认识[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1(4):73-83.

[6] 唐齐. 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迪斯尼乐园的体验传播[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1(3):73-78.

[7] 张明立,任淑霞,许月恒.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顾客感知价值及其对满意、忠诚的影响研究[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2(1):65-77.

第7篇

1.近几年,中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扩张政府投资之后,民间投资并未跟进,投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同时在降息等扩大内需的政策出台之后,不仅社会储蓄倾向并未减弱,贷款需求不足反而有增强的趋势,银行存贷差急剧增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将间接投资转化为直接投资,培育民间资本。主要是扩张股票市场,开始规模性地尝试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等。

2.中国经济曾出现过通货萎缩,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物价下跌,信用紧缩。其货币方面的原因在于货币化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日益增大,货币供给量却由于信用的紧缩而偏小,结果人们货币支付能力不足,供给相对过剩,导致经济衰退。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发展虚拟经济,考虑活跃资本市场和短期融资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大货币供给量,将货币供给量的控制目标主要放在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上,同时发展股市和债市,使之与增大货币供给量同步。

3.在发达的金融市场条件下,虚拟资本是趋利流动的,其虚拟资本的载体有价证券,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借助现代信息、通讯金融等条件,非常灵敏地由效率低的领域向效益高的领域运动,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实现这种“虚拟性”产权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转移,按效率最大化原则不断重新分配和组合,进一步实现了存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再优化配置,从总体上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5.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资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支配权力大大增强,资本的优化组合成为企业良性运转机制的基础。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保障市场的运作,而资本市场的完善是以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所以,发展虚拟经济是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重大举措。

6.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范围内经济的市场化、开放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发展虚拟经济,提高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国内资本要素,支持现代化基础建设和高科技领域发展,有利于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实现全球范围内各种资源的最佳投资组合。

对在中国适度发展虚拟经济的几点建议

1.要有正确的金融发展战略。金融适度发展是虚拟经济适度发展的先决条件,否则最终会产生泡沫经济,我们一方面要制定循序渐进、依托实物经济发展的金融发展战略,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科学的调控措施,避免出台激进的金融改革政策;另一方面必须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减少经济增长中水分的“虚幻”性增长,减少引发金融风险的隐患。为此,一是实施制度创新,适度推动金融工具的发展和应用;二是进一步解决金融部门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个人控制问题,建立利益与风险、权利与责任相对称的现融资体制;三是在全社会进行信用观念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遵法守信环境;四是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基本匹配,防止泡沫经济的形成。

2.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发展虚拟经济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一是在产业选择上以高新技术产业,高增长产业、有发展优势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为对象,为其提供虚拟化支持;二是加快区域产业调整,为产业转换与区域性专业化分工提供转换空间和依托;三是产业调整、制度安排与产业政策制定必须符合国情,警惕和防范虚拟经济可能带来的危害与冲击。国家可以综合考虑利用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通过金融租赁公司,更有效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3.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加强企业贷款风险监测,加强贷款风险预警的责任,要建立健全贷款企业改制过程中经营管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二是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及时处理预警的风险,一般预警的贷款风险来自企业改制中贷款债权未落实带来的风险和企业生产经营中潜在风险带来的风险。对企业改制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应坚持债随资产走的原则;对因生产经营问题而预警的风险,应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产品销售情况、企业发展前景进行及时分析和预测,对产品销路窄、经营状况愈下的企业,应及时采取催收的办法,若催收无效的,应盯紧企业的有效资产,然后通过法律的手段清收贷款。

第8篇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要素市场;一般规律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3)01-0005-07

一、引言

虚拟经济的概念是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出的“虚拟资本”的概念衍生出来的。成思危先生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刘骏民教授将虚拟经济定义为:以资本化定价为其行为基础,具有内在波动性的一套特定的价值系统。他认为虚拟经济一般包括金融、地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呈现出资本定价形式的各类资产的经济活动。

林左鸣先生从虚拟价值的角度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的概念,他认为,“实体经济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可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通常人们所说的虚拟经济一般指金融活动,即狭义的虚拟经济)”广义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二元价值容介态,即传统商品价值由于不断容入信息介质而进化为更高级的商品价值。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认为当前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并非一成不变的均衡系统,而是时刻处于传统价值与信息介质带来的新价值之间不断动态融合和进化的容介态。换句话说,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经济系统是时刻处于经济变量从非均衡到均衡之间不断进化的动态适应过程,也是一种均衡与非均衡同时存在的一种耗散结构。按照该理论,要素市场体系可以看作一个物质态与信息之间不断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演化过程,是从非均衡的零散交易到均衡的标准化交易演进的过程。

本文以该思想为指导,在科学界定要素市场的基础上,探讨要素市场形成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要素市场业态形式演进的一般规律。

二、要素市场的概念

在古典经济学中,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成本构成最终产品价格的所有资源,包括土地或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存量(也称资本品,如机器、工具和建筑物)。新古典经济学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要素,包括企业家才能和社会资本(如累积的信任、共同理解、共享的价值观以及有利于调整经济活动的社会知识)。简单来说,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成分,属于厂商消费品,或者称生产性投入品或者资源,比如劳动、土地、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技术等。

从实践和应用意义上来看,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大宗商品要素和权益类要素。相应的要素市场可以分为大宗要素市场和权益类要素市场。大宗商品要素市场属于产业链上靠近基础原料和材料一端的厂商问市场。(Varian,1992;Boyes和Melvin,2002)。在行业内部,大宗商品要素市场指谓厂商问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资源性粗加工且大批量交易的市场(劳动市场除外)。

权益类要素是指企业及广义经济实体在生产和关联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且由法变量保护的对一份或一组(束)资产的拥有权(所有权)和未来收益(收入流)的索取权(益)。(斯蒂格利茨,2009)对一束资产的拥有权最典型的表现方式之一是对该份资产具有处置的权利,二是对该份资产进行交易的权利。我国现存360家左右的产权交易市场(所或中心)事实上仅仅在处置权上赋予了全权,在交易权利上还只能是一揽子股权交易,尚不能拆分、连续和单元化交易,在交易权上赋予了不足全权的权利。严格说,法(变量)是不可以交易的,只有量纲化的产权――股权才是可交易的。权益市场称谓是产权理论意义上的概念在中国的不合格翻译造成的后果(蔡敏勇等,2009)。

在应用上(主要在中国),权益类要素市场事实上指的是量纲化后的产权――股权交易市场。但由于其直接在产权这种法哲学意义上操作,我国权益类市场的概念比股权要宽泛得多,属于广义上的产权市场外延,包括传统资本市场、OTC市场、企业产权市场和其他衍生品市场。传统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不同的子市场(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证券类市场通常被认为是资本市场,而交易非标准化产权的市场在发达经济才是产权市场或称狭义产权市场)。广义的产权市场还包括非传统的权益类市场,比如环境类权益、知识类权益(产权、版权、著作权等),甚至技能(know―how)和产能等可用时间和空间来度量的时段性和地段性权益。

一般说来,法变量支持的产权有对应标的物。因而,可交易的产权――股权和实物交易有一定的距离。但在我国产权市场实践中,司法拍卖的实物和特定商标的物质形态也在产权市场上作价交易,因循习惯,我们也把这种模糊性的交易市场也归在权益类要素市场中。

三、要素市场形成的一般原理

(一)大宗商品市场形成原理

大宗商品市场一般是在自发形成的市场基础上建立的市场。市场所在的地方多是大宗商品的生产地或集散地。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大宗商品市场的形成原理基于企业的边界。具体来说,因为大宗商品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原材料等中间产品,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企业生产和经营范围的确定是由交易费用决定的,即当内部生产和经营的费用大于外部生产和经营的费用时,企业采取外部生产和经营策略(外包),当内部生产和经营的费用小于外部生产和经营的费用时,企业组织内部生产和经营行为是合理和理性的经济行为。

举例来说,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上分布着不同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范围正是通过企业边界(交易费用)来安排和配置的。企业边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被安排在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当企业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时,中间产品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之间流动,中间产品的流动需要一个交易平台,这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就形成了。

(二)权益类要素市场形成原理

权益的形成伴随私有制的形成过程。权益类要素市场的形成过程贯穿了整个企业史。没有企业就无所谓要素。要形成市场首先需有法前提下的自由交换意愿。这种交换意愿直到现代企业制度正式建立才空前强烈起来。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加速了企业组织繁殖,是促成权益类要素市场形成的最关键环节。

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602年,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东印度公司在荷兰诞生。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现代股份公司这种形式能够使企业可以通过买卖权益凭证迅速得到金融资本品,从而完成产能化拓展和资本化拓展,于是权益类要素市场就诞生了。

最初的权益类要素市场是股票和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成立以后,对进入交易所的公司提出了较高要求。数以千万计的公司无法通过证券交易所筹集资本,只好通过中介交易商在OTC市场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地方性的0TC市场逐渐形成NASDAQ式的全国统一市场,而另一部分要素交易需求通过投资银行来完成。然而在中国,还有另一种交易市场形式存在,那就是公开披露信息进行产权交易的市场,成为我国权益类要素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要素市场的观察形式

(一)大宗商品要素市场的观察形式

在观察形式上,要素市场大体上经历七个不同发展阶段:(1)商铺集聚形式;(2)商铺集聚之后的市场是厂商(生产者)市场和消费者市场分野;(3)厂商市场之后是为某一行业甚至是某一生产环节生产专业化产品(中间品)市场;(4)将仓储、物流和交易点适度分开的专业化大宗商品(要素)市场;(5)添加上融资和担保、标准仓单交易在内的第三方交易市场;(6)在第三方交易基础之上形成的仓储定点、交易资质认定、活跃会员功能团体性分化、卖方回购及独立方担保的远期以及风险控制基础上的传统期货交易所;(7)加盟交易所和基准交易所群形成的场网经济――大宗商品要素市场的最高观察形式。

(二)权益类要素市场的观察形式

在观察形式上,权益类要素市场大体上经历八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私下(而非时下讲的民问)实点借贷形式。这种借贷多发生在血缘、地缘和业缘中。如果划分市场,也仅仅是个只有买方和卖方市场要件的原子形式的交易市场,交易范围小,交易频率低。原子形式的交易市场清淡(thinmarket),变成繁荣市场(thick market)需要引入信用关联中介和处置性市场,因而出现(2)典当行,将出典品评估(当)、质押(典)、形成质贷关系(借贷)、违约后将质押品出售(拍卖)的复杂过程。事实上是将评估市场、质押市场、借贷市场和拍卖市场内化于一个经济实体中的融资“超市”,典当行的交易比私下借贷要繁荣多了。典当市场是个消费融资和生产融资的混合市场,当消费信贷和商业信贷因市场本身的专业化需要分野时,在早年引发了(3)账局(面对农商企业)、印局(面对进入城市的消费者)以及票号――一种用于长距离贸易且和贸易保险结合起来的权益类融资市场。在近代,西方又出现将消费信贷和商业信贷融于一身的商业银行信贷。随着大规模厂商信贷和延期支付使用频率提高,引发出(4)抵押、担保和租赁专业性市场。不过,这些市场多是以附着在厂商信贷市场的中介实体出现的。当中介实体累积到一定数量,中介类市场对传统中介市场升级,出现(5)评估、授信、增级、进入、退出、等引发现行和私募股权市场;这为(6)权益类第三方交易市场⑩(传统OTC市场和交易所)提供了基础;(7)在第三方交易基础之上形成的、交易资质认定、活跃会员功能团体性分化、卖方回购及独立方担保的远期以及风险控制基础上的衍生类合约市场(环境和知识产权类市场);(8)加盟交易所和基准交易所群形成的场

网交易所群――权益类要素市场的最高观察形式。北京目前的权益类要素市场处在中级规模水平上。原因在于,一个结构完善、功能合理的权益类要素市场不是上述七种观察意义上市场同时存在或者均匀分布。但如果是类和近正态分布的话,顶多是个中等水平的要素市场,不具备定价能力。当上述七类市场中活动最频繁、耗费人力物力最为巨大的环节出现节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权益类要素市场才称得上功能完善。北京及周边地区存在各类形式的市场,但是他们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五、要素市场业态形式演进的一般规律

超出观察意义,按照价格收敛方式来衡量,要素市场的业态形式是一样的。其成熟程度可由低到高分为七类:

(一)实点性一对一场外(spot OTC and one-to―one)交易市场是最原始的交易市场业态形式。交易在小范围展开,属于买方和卖方的偶然易,当前一次的交易价格无法或者很难为下一次的交易提供参考,即前一次的交易价格成为下一次交易参考的成本很高,因此交易价格是无法收敛的(non―transparency)。

(二)实点性一对多(或多对一)拍卖市场及其变种(spot auction and one-to-multiple)――多次交易价格可收敛,但不见得是一价式收敛点(half-transparencyand convering)(图2、3)。在一方出卖,多方购买时,拍卖的制度安排可以使出卖方的喊价信息在买卖双方和买方各自之间是透明的。在当次拍卖过程中,以买方出价最高者(或者变种)得标。虽然拍卖完毕后价格变动停止,但在买方之问透明的信息成为下次交易参考的成本较低。如果买方初次出价太高,第二次类似的拍卖出现,初次透明的信息可能成为第二次的参考,从而引导价格走向区间收敛。

(三)实点性一对多的市营商市场(spotdealer)。这时的交易方式不再是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而是通过中介机构――市营商进行交易。这种市场的价格难收敛(half-transparency andconverging difficult),原因是在无实点性市场伴随的条件下,市营商的目标是最大化自己的中介收入,他们倾向于将不利于中介收入的信息屏蔽掉。(图4、5)市营商拥有建构市场的资源,但由于他的目的是最大化中介费用而不是最大化交易量,因此不是利用该资源建构市场,而是用来建构压低买方(或卖方)需求价格弹性的近垄断网资源。

(四)多对多的第三方市场(spot or networkbased,multiple-to-multiple)大数条件下价格收敛(converging)。当信息在买卖中方之间瞬时透明且可连续交易的时候,价格走向了收敛。(图6、7)当买方无穷多(近乎大数),卖方无穷多(近乎大数),信息在买卖双方之间瞬时透明,屏蔽信息的成本高昂。这时候,交易市场构造好像是个一对多拍卖市场和多对一拍卖市场的复合体,交易等价于前两者多次交易的结果,价格瞬时走向了收敛。这正是建构市场的最终目标,交易的结果是社会福利最大,而不是交易商福利最大。

第三方市场出现后,不仅价格信息走向瞬时收敛,而且交易双方信息透明后,评级、授信进入,融资变得可能,因而出现了更高阶段的业态形式。

(五)具有融资功能的第三方市场(exchange)――因融资风险控制带来的价格快速收敛。这种交易中买卖双方信息透明,评级、授信和融资开始出现,因而市场开始向更高级的业态形式转变。第三方市场因融资风险控制带来价格的迅速收敛的(converging)。

(六)第三方交易所群(group exchanges)――价格快速收敛(instant converging)。当第三方交易所单元在自己各自领域内具有竞争力,且能在交易的网资源形式上互相连成一个整体的时候,一个交易所群形式出现了。

(七)交易市场的交易市场――基准交易所(Exchange’s Exchange)――具有价格瞬时收敛的定价能力(competitive and pricing)。当交易所成群且形成“场网”资源经济的时候,一个区域的要素类市场已经站在了要素市场的顶端,具备了信息经济业态形式下的定价能力――形成交易所之交易所的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虚拟经济社会

一、 实践教学体系

1.基本原则

我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3条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2.教学体系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我院构建了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分院设立了计算机项目工作室、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开放机械加工实验室、现代制造实训中心,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在近几年计算机类和机电类的竞赛中我院取得较好的成绩。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成功的经验,推进“三个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我院实践教学的方法。

(3)产学研合作,促实践教学的发展。结合实践提出提出的“三重螺旋”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科研道路。科研基本定位在于技术开发、技术配套、技术改造、技术服务和研究辅助的层面。针对我院以教学为主、科研力量薄弱的现状,我认为应大力引进企业项目,以项目作为引导和推动科研发展。

(4)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实践教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二、 虚拟经济 社会

1.虚拟经济产生与发展

虚拟(fictitious)一词有:假想、假定、编造、虚伪等含义,并作为现实的对立面。经济学意义的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便是从这里引申出来,并且从虚拟资本开始的。虚拟经济是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

首先,虚拟经济是和资本运动相联系的经济。什么是资本?用于获取收益的那部分财富才是资本。什么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这是比较传统的提法。其实,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虚拟资本的含义在不断发生变化。尽管如此,理论上,一般把虚拟资本作为实际资本的对照物,后者通常指生产资料,也包括生产过程中?quot;货币资本。资本的本性是要获取价值增殖。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才能获取价值增殖。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资本是其运动的主体。

其次,虚拟经济是和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相联系的经济。资本的基本形态是价值形态。资本以脱离实物经济的价值形态独立运动,这是虚拟经济之虚拟属性的根本体现。纵观虚拟经济的历史发展,可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或形态:

2.虚拟经济特征

虚拟经济的两个特性一是经济性,一是虚拟性。

所谓经济性,就是指价值符号及它们的交换也是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没有价值及价值交换就与经济沾不上边,也就谈不上它的经济性;并且,价值符号还可以还原为价值实体,即从虚拟走向现实。无论是纸币,还是股票、电子货币、其它各种有价票证,它们的发行和流通基础就是价值和信誉,它们代表的是实体价值,是实体价值的代表,并且还可以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信誉作为价值符号的发行基础存在很大的接受风险。

所谓虚拟性,是指它的交换物在形态上是虚拟的而非实物的,它只是以价值符号为交易对象,而不以实物为交易对象。虚拟经济领域交易的只是价值符号而不是有形的实物。

三、 教学体系中虚拟经济社会构建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通过一些实验的数据,建造经济体系模型,找出其数据的关联性,不确定因素,构建一下虚拟经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把一些数据整合,构建虚拟经济,把其应用到数据分析,提高分析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增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职业

特色。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