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模块化建筑项目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4 16:59: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模块化建筑项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模块化建筑项目

第1篇

关键词:建筑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给建筑施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项目是建筑施工生产要素与现实结合,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场所,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基石和最前沿阵地。建筑施工具有生产流动性强、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多、人员流动性大、点多面广,层次较多,事故易发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颇多。因此,搞好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一、安全模块化管理的概念

模块是一组围绕一个共同目标的管理活动,模块化就是将系统或整体分解成不同的模块和将模块整合成系统的动态过程。模块化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模块化管理已经被应用到许多行业和产业。

二、安全模块化管理的原则

安全模块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思维,也是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在实施安全模块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预防管理。这是施工项目安全模块化管理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预防管理就是要关口前移,提前预防,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有效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2、系统管理。施工安全涉及到施工项目的方方面面,把施工项目安全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安全管理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和要素都要放在系统里加以统筹考虑,用系统的理论、方法解决施工安全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控制安全风险。

3、全过程管理。施工项目对施工过程(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控制直至工程交工验收全过程中的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每个阶段),运用过程方法原理,依靠科学方法进行预防和把关,实现建筑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使建筑施工项目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三、安全模块化管理的思路

安全模块化管理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吸收运用系统过程的管理方法,结合建设行业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先进安全管理的经验有机融合到模块管理的框架中去,使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步入纳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实施不断循环改进, 实现由事后型管理模式向预期型管理模式的转变,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安全模块化管理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接到工程承揽施工任务后,往往以施工项目履约的形式进行施工。换句话说,建立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施工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工程施工通行的普遍做法。

1、模块化管理的架构

⑴从内容上讲,安全模块化管理的框架由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行为、施工现场管理两个模块组成。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行为涵盖安全生产机构与人员、安全生产责任、风险管理、安全检查、安全技术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费用、施工设备设施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危险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处理及安全专项活动等子模块;施工现场管理涵盖临时用电、现场安全防护、现场布置、设备设施使用、模板与支架搭拆、施工现场环境、防火等子模块。

⑵从区域上讲,安全模块化管理的框架由施工项目办公区、生活区、施工作业区和辅助生产区等子模块组成。

2、模块化管理的流程

从流程上划分,模块化管理可以概括为五个部分,具体为:策划-准备-实施-测量分析。

⑴策划。这是安全模块化管理的重要前提。施工前,针对施工项目的规模、设施、工作环境、职业安全风险和资源配置等因素进行策划。

⑵准备。这是安全模块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项目的特点、场址的内外部环境和业主对项目的要求等,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建立项目安全组织机构体系,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各级人员岗位安全职责,编制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临时用电方案、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各项应急预案等。

⑶实施。这是安全模块化管理的关键。换言之,就是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实施安全过程控制。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到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现场得以检验效果。根据确定的安全管理目标,履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和各项管理方案,实施严格安全监督检查和做好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

⑷测量分析:这是完善安全模块化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以及过程控制情况的测量,法律法规的合归性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对改进措施实施验证,确保有效性。

3、内业资料管理

内业资料是是安全模块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安全模块化管理行为的记录,而且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资料。

五、安全模块化管理的优点

1、通用性。模块化管理模式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对于规模大的施工项目,可将模块延伸,增加相应模块;对于规模比较小的施工项目则可以缩小模块。总之,不管施工项目规模大小,安全模块化管理的思路和流程不变。

2、实用性。模块化管理模式从施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应用的角度来讲,技术含量不高,能够直接应用到施工项目的管理上,缩短使用过程,减少使用成本,有助于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管理。

3、可操作性。模块化管理模式,思路清晰,流程简化,按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则可以让纷繁复杂的管理事务变得简单、有条理,减少工作量。同时可辅助安全管理,向缺乏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经验信息,便于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掌握利用,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六、安全模块化管理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1、安全模块化管理系统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安全模块化管理系统可以与其他管理模式相互兼容,可以将其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先进理论皆可以融合进来,不断完善系统。

2、安全模块化管理系统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安全模块化管理是在变化着的施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意味着是不断改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施工生产活动。需要不断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同时根据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和归档资料记录,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安全模块化管理的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模块之间可以追溯,不能割裂开来。比如,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模块识别出来的风险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管理、技术交底、安全检查等模块提供输入信息,反过来,后者实施的结果又为前者的辨识是否充分,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控制途径是否适宜作依据。

4、安全模块化管理是一种思路和方法,但不是管理工具。当然它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开发成安全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管理工具。

七、结束语

建筑施工行业属高危行业,施工安全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项目处于安全状态的重要基础。安全模块化管理是实施现代安全管理对策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模式,运用模块化管理,对于规范管理,提高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国家注册工程师;模块化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中,面临着对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极为旺盛的局而,如何针对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优化教学模式;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出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师,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1][3]。

一、模块化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课程改革中,以课程的模块化为核心特点,把知识点做成一个个模块,模块之间相互组合,从而适应不同要求、组成不同课程,解决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知识点重复率高和新知识更新慢等弊端,受到科大学子广泛欢迎。目前,中国高校的诸多学科,课程体系普遍以若干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本身自成系统,课程内部结构完整,不同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率较高,这使得课程不仅量大,且新知识和交叉性知识很难融入其中。中科大化学院在改革中借鉴“剑桥模式”,组织各专业、基础课教授研究剑桥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学院原先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化学学科前沿和数理基础,采用切块、重组的方法,切块列出化学基础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重新分类,组成现在崭新的基础化学教学体系。以量子科学为例,过去化学专业的学生一般不要求学习量子知识,但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现出量子科学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课程模块化之后,本科生在基础课阶段就接触量子知识,学生很容易在知识的交叉融合中得到启发。试行“剑桥模式”后,每门课程学时数由原先的60至80学时,减少到20至40学时,知识重复率变低,学生自主性大大增强。

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严重不足

在“大土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绝大多数设置土木工程专业学校都是以宽口径制定培养方案,开设的理论课程涵盖各类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所开设的实践项目也基本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丰富的实践项目[4][5]。但由于不少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时未充分考虑科学性和系统性,就课程而课程,而不是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实践环节的衔接问题,致使专业学习体系性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化、综合化及相互融合。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前期设置的课程大多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偏重对知识的传授,主要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互动式教学偏少,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训练方式僵化,即使是设置了试验课时,但未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最终导致学生一是感觉基础理论知识抽象,理解和掌握困难,二是不知所学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工程实践[6][7]。这种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小融合或不融合,难以培养学生在复杂工程现象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缺乏深入性和实际价值。

长期以来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现场实习)虽然占很大比重,包括认识实习(2周)、教学实习((4―5周),生产实习(3―4周)、毕业实习(4周)等,但由于实践基地建设薄弱,企业安排学生实习实践积极性不高。而土木工程量大、工序多且复杂、建设周期较长,如果实习时间短只能看到工程的某个局部或某个工序,很难了解工程的全过程。学生动手参加生产实践机会少,使得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施工组织管理难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毕业后工程实践能力差,难以独立承担工程任务。

而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对土木工程从业者非常重要。因此,必须改变实践教学的传统观念和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而深入研究和开发,构建适应培养各类土木工程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2]。

三、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根据国家注册各类土木工程师四大核心能力要求,即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善创新,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以土木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基本指导,以学生为本,教学培养方法改变为手段,校企合作为突破,针对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紧扣“一个中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照“三个系统(能力结构、实现途径、保障体系)”、涵盖“四个模块(基础动手能力、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专业综合能力)”。

1、“一个中心”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

针对该目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体现基本理论的工程概念和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基本方法所蕴涵的工程概念和原理,从而实现原理、方法、应用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

2、“三个系统”是能力结构、实现途径、保障体系,贯穿学生四年的整个学习环节中,构成实践教学的核心。“三个系统”的思路针对每门课课程设计和课程试验分别设置,弥补专业教育系统性缺乏、知识体系零散的缺点。

其中能力结构是核心,作为从理论到实践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涵盖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学生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后,根据专业能力的不同分组设置。实现途径是通过各类实验课程设置,提高每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试验的比重、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于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平台实验中心,开发、改造一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与课程教学紧密配套[8][9]。

保障体系中,四年教学过程中分时段通过集中实践、课外实践系列感知实习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3、“四个模块”是基础动手能力、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基础动手能力训练是第一层次,指针对某一专业技术基础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术能力训练是第二层次,指针对某一专业技术方向开展能力训练。其功能认识到学习目标,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各项课程、各项课程可解决那些问题,如何利用各项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真正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第三个层次,通过训练独立、开放、外向型和创新意识以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等土木工程师能力的目的。

实践教学“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和四个模块”的构建不是按照条块分割、学时分离而设,是按“综合一分解一再综合”的关系设计的,既符合认识的发展规律,又达到了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学习目标,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各项课程、各项课程可解决那些问题得目的。真正锻炼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上述能力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等土木工程师能力的目的。

四、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实施

为了论证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以便进一步完善,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为例来说明。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类课程(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必修的专业课, 它以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或工程经济原理为对象,研究建筑工程中各种建筑物 ( 构筑物) 和其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及工程经济基本规律的学科, 该类课程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部分。该类课程涉及专业知识面广, 而且量多, 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等知识为一体, 是一类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过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都是 “一本教科书, 一支粉笔”, 以教师为主体, 以书本为中心, 单纯的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工程管理类课程自身涉及面广、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10][11]。土木施工课程,一些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及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内容, 很难单纯用语言来讲述。如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防水工程以及吊装工程等, 特别是桩基工程, 因为桩基种类繁多, 施工方法各异, 在课堂上讲授其施工方法时, 教师以为讲清楚了, 学生也认为已经掌握了, 但当学生到现场参观时, 才感到实际工程与从书本上了解的大不相同, 尤其是利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 施工方法, 仅凭教师的讲解, 学生只是一知半解, 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质量上不去。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类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改变过去靠教师采取 “粉笔+ 黑板”的教学方式方法, 不但可以变繁琐为简单, 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如果这部分内容能用图片、录像等煤体资料加以演示, 能够让学生有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不但省时, 而且省力。特别是对一些路途较远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管理理论,且正在实施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或管理项目, 我们教师可以到施工现场或项目所在地,跟踪收集第一手资料。

为了确保该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运行,完善相应配套教学改革工作,其中的重点一是建立工程实例专题库;二是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与黑龙江省建工集团、黑龙江省建科院等企业建立长期实习基地合作关系;三是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部分进行改革,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

“以国家注册工程师为导向的培养计划”是个重大教育改革计划,其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博,庞学光。论高等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及适应性专业教学组织形式[J]全球教育展望,2010(8):61-65

[2] 崔武文.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教育探索, 2007(5).

[3] 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4] 王春芬,王恩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136-138

[5] 韩涛,孟昭博,汤美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6):163-164

[6] 土齐仁,郑艳,贺成斌,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信与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9):96-98

[7] 周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56-157

[8] 代国忠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028-1030

[9] 姜秀英.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高等理科教育, 2001(4) .

第3篇

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战略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模块化施工在建造阶段可节约工期70%,一般人工费约占建造成本的20%,能直接降低造价15%。在建造的过程中,还能大量减少建筑垃圾,使项目尽快投入使用。

模块化建筑

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以单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在工厂进行预制,并可在工厂对模块内部空间进行布置与装修,然后运输到现场通过吊装将模块可靠地连接为建筑整体,模块化结构体系预制比例高,可节约人力、物力,减少工期,绿色环保。

与传统建筑相比,模块化建筑其优点在于能把复杂的建筑结构简单化,把复杂的功能系统分解为子系统,从而更易于管理和实施。模块化建筑设计和建造是基于以下理念:一是适应的建筑设计比较广泛,建筑过程能满足任何新颖的建筑设计方案;二是空间模块都是由二维平面组件构成,通过模块化建筑制造工厂的生产装配线以及严格的质量监控系统,能把所有二维构件组装成一个个空间模块,运输方便,建造灵活i三是减少建筑垃圾和重复投入,绿色环保;四是减少现场的施工量,大量节约人力。

据统计,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的预制比例可高达85%以上,其余为现场基础施工与模块安装的连接工作。模块化建筑得到了很多建筑大师的首肯,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比如,远大集团在长沙盖起30层酒店。就是采用模块化解决方案建筑酒店,一共用了15天就完成了整个建筑的施工。施工过程中,工人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地安装框架和建筑钢材,整个建筑施工场所,没有任何的建筑垃圾。模块化建筑及其模块化施工技术可谓是建筑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

模块化施工

模块化施工技术更加注重小生态环境的建设,最大优点是能够实现平行施工,大量的施工工作在制造工厂完成,有效地减少在现场的施工量,从而缩短整个项目的建设工期。不仅能够降低施工难度,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还能提高生产率,体现人工智能的特点,实现绿色建造达到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模块化施工通过完善而严格的“车间”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建筑质量,建筑牢固性能好,投资回报快,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节能性能大大高于传统建筑模式,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模块化施工的成功案例之一。坐落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馆东侧的石榴居,就是关于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并按照模块化施工的有益实验。石榴居所有建筑构件均由当地建筑工厂预制,并在现场装配而成,建筑以胶合竹作为主要结构材料,进行整体预制,它的主体结构为30mm×600mm的门式钢架体系,建筑结构直接暴露在室内并作为家居和储物空间,使用较为方便。整个竹制建筑体采用轻型的预制体系,基础为点式桩基。现场工人只需将预制工厂的主要构件以及次级构件进行对位装配即可,而且其中85%的主体构件可以被拆解。

存在的困惑

模块化建筑技术标准还不完善。这是制约模块化建筑及其施工技术的关键因素。在我国,建筑业推广使用模块化建筑结构的现象越来越热,但仍然未形成系列的规范来指导这项工作,这就使得建筑商们尤其是施工单位望而却步,有积极采用模块化施工技术的热情,又担心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不能通过质量验收。

技术工人相当匮乏。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依靠专业技能来完成,否则就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工厂化模块式生产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而我们施工企业的工人基本上是农民工,文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工厂化预制构配件的要求。虽然说通过工厂预制,将施工现场对技术工人技能的要求转嫁到预制工厂,在施工一线的技术工人的数量大大减少,一线施工人员就转移到预制工厂从事生产。但在施工现场,由于模块化建筑的设计及施工属于新事物,模块化建筑的设计比较复杂,如何将模块化建筑各个模块单元进行连接组装,保证结构的稳定、牢固、可靠,对现场技术工人的要求,远远大于传统施工方法对工人技术素养和施工能力的要求。这也是制约我们大力推广模块化建筑的一个瓶颈。

模块化建筑在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其高昂的造价也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受施工规模和异地运输的影响,在个地方预制构建数量较少不宜开办工厂而异地运输费用较高的情况下,模块化施工就会因为新开办工厂制造成本高而放弃,只能采取现场现浇方式生产。由于目前模块化建筑尚不普及,当建筑物规模较小,而当地又缺少预制工厂时,施工企业只能自己建厂预制构配件,或从异地预制工厂运输预制构配件。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施工成本,使得模块化建筑施工不经济最终放弃。目前,我国进行工厂化预制建筑构配件的企业主要以施工企业为主,其生产线大多从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造价比较昂贵,如果制作的预制件达不到一定规模,就无法摊薄成本,企业就会出现亏损,要实现产业化就比较困难。

采取的措施

提高全社会对模块化施工方法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使用者和投资人能否接受模块化建筑及其施工方法,是关键因素。该建筑物是否按照模块化建筑设计,其实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都可以对其中的部分单元或全部单元采取模块化施工,但使用人或投资人,由于对模块化施工方法在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存在疑虑,就可能加以拒绝。由于模块化施工近阶段主要采取钢结构的形式,业主对钢结构在居住时的宜居性不能接受,比如钢结构冬凉夏热,住宅或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在冬天或夏季保温效果较差,如何节能就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型节能材料的使用,可以通过加大保温层等方法,不仅使建筑物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相比传统施工方法还提高了宜居性,这就需要加大宣传,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模块化建筑和模块化施工方法带来的重大革新,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第4篇

【关键词】 加工配送;模块化;模块化施工

一、建筑钢材的加工配送

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日趋成熟,一些特殊行业的大批量原料通过物流合理配送,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效果,建筑钢材的加工配送也在此行列,通过建立钢材的加工配送中心,同时各个建筑需求单位将其要求下发到配送中心来,经过配送中心整合加工并在准确的时间配送到各个目标用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配送中心可以有一定的钢材库存,在客户有采购需求时,能够很快的完成配送,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从而节约成本。我国在建筑钢材的加工配送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引进西方经验学习并发展起来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有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方法方案,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脚步,各个配送中心往往各自为政,不肯透漏自己已有客户的实际需求,不能有效的起到中心加工配送的效果和目的,并且在加工配送中心和客户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上不理想,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不能有效的选择配送方案,造成成本增加,出现亏损。

现时代,要更好的发展建筑钢材的加工配送,必须对经营方式进行改革和转变,现代很多客户的需求从月需求精准到周需求,这就要求加工配送中心的服务体制和运输体制要跟上客户的要求变更,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贴近客户、相应客户的快捷需求,及时配送并在此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控制费用,这样才能留住配送中心的原有客户,同时改善加工配送中心经营亏损的现状。

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物流能力,而快捷的物流能力是通过合理科学的配送方案和计划来实现的。现在的配送中心大多数依靠的是有经验的师傅判断物流配送的时机,这样做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便于管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如何将配送方案和计划通过计算机辅助协调完成,成为了此行业发展的关键。

另外,钢材配送中心在配送方案的监理时应当进行科学的规划,采用运筹学的计算和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来确定,而不要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决定。

最后,对于一些特殊的钢材构件的配送要做完善的计划,避免逾期配送,对于这些特殊配送过程中对所配送构件的合理化包装和保护也是一个难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二、模块化施工

2.1 概念

模块化施工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应应用已经有成型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我国一些非建筑类行业的模块化作业也有一定的成就,而建筑行业中模块化施工起步较晚,概念也比较模糊,它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结构,现有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少近于无,国内近些年也在这个方面关注很大,有很多新的课题都是针对它进行研究。

模块化的推广是一种标志,因为模块化施工的顺利进行就意味着该行业的产业链结构的标准化,它可以推动行业标准化,这样才能适应科学发展、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

模块化施工是一个模块化执行和实施的整个过程的统称,具体是指将将一个具体的施工问题通过某种依据(通过实际问题和问题性质决定)划分成一些模块,每一个模块完成它特有的功能或者一些为了完成整个项目而附带的属于其规划范围或者后期调整的范围功能,最后将所有分散的模块组织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最终完成项目的要求。

2.2 意义和优势

模块化施工是一种理念,同时它肯定是先进的科学的,它的先进性在于通过模块化施工可以使各个模块同时进行作业,在流水作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缩短工期,带来更加高效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它的科学性在于它是依靠现有的技术水平,将其进行分析、优化,同时将那些零散的施工综合起来,又将那些比较复杂的施工问题剖析、分解成不同的模块,以达到最优综合的效果。

同时模块化施工在操作过程中大量的进行平行作业、交叉作业,一方面大大减少了高空作业的施工,降低了施工风险,保障了一定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模块化施工大部分工程量前期都是在地面操作完成的,不管是作业的环境还是施工质量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最后通过模块化施工的执行,施工过程中产生废物也大幅度减少,同时有个各个模块的功能不同也方便管理,有利于管理的简化和环境的保护。

2.3 影响因素

模块化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整个项目的参与单位、个人能否积极的、紧密的配合和合作,包括施工设计单位,施工建设单位,施工材料的供应单位和运输单位,包括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制作,吊装、运输、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化程度各个工序和部门,此过程需要各个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好的进度和要求效率工作等。

2.4 思路步骤和注意问题

模块化施工的整体思路如下:将整个工程的土建、安装、调试等工序进行更进一步的交叉,使得各个专业能够平行进行,同时各个专业内部的不同工序也同时进行模块化施工,例如,在土建施工的过程中,安装专业可能用到的可以工厂化制作的部分同时进行,这样待土建施工需求的部分完成后安装专业就可以通过将制作好的模块运输到现场,进行下一步的作业;又例如单独的土建施工中,项目在进行基础建设时,就可以同时进行钢筋工序,配送和预制可能用到的钢筋架结构,这样基础建设完成后就能直接将做好的模块运输吊装过来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工序。

1)做好整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整个项目的施工设计图纸完成后,紧接着就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计划实际施工人员,并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计划设计图纸上用到的各项材料、各项工艺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等,这样就要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项目图纸时尽量细致的设计完全,对图纸进行深化设计。

2)图纸的深度设计目的在于能够分析和实现图纸的模块化,通过图纸的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的对接更精准,将各个建筑工序和建筑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从图纸层面上就开始执行,解决在各个模块拼接是可能存在偏差的隐患。施工现场则根据施工现场的道路运输状况、吊装设备和吊装能力情况、模块对接的要求、施工工艺的规范方法、模块对接的参考点线面位置标准组织、协调、确定模块对接的时间和具体方法。

3)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空间程序的分析,将每一个已经划分的模块的拼接施工进行真实模拟,验证划分的模块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分析,进一步对模块进行优化调整和修改,确定最终的模块划分方案。

4)根据划分的模块,尽可能的在模块连接区域范围的场地进行模块的加工制作,如果没有合适的场地,在选择场地和加工地址时以尽可能的降低运输成本为准则。根据模块的性质不同在进行制作模块时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案。

5)模块在拼接运输前应该进行完善的包装,其目的在于保护模板字长度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坏,同时好的包装关系着吊装链接时的重心选择,如何通过集合形状和受力分析,得出模板的重心十分重要。

6)模板的运输也是保障模板化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在模板运输时,要提前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以及将模板运送到施工现场后的移动存放位置,并根据各施工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运输途中产生的运输费用对模块化施工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保障施工进度和模板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法和运输道路十分关键。

三、总结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和发展,各个行业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和快捷,这种背景下,行业内的系统通用化,作业标准化,施工模块化是必然趋势。将来设计院将通过模块化设计,并将模块现场链接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并演示给业主,各个施工企业也可以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图纸,向各个模块的加工制作中心下发制作要求,最后在目标施工场地进行链接,这是我国建筑行业和建筑材料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通过对建筑钢材的中心加工配送和现场的模板化施工,物流业、建筑业、建材业的经营模式和行业结构也会随之迈入新的高度和起点。

参考文献

[1]吴芸,郑强.建筑钢材加工配送与模块化施工研究[J].建筑科技,2011,42(8):742-744

第5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模块化课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19

Research on the Trend of Modular Courses for Bachelor Degree

――A Case Study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LIU Yang, ZHOU Li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Firs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notion and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modular courses in the degree level in universities. Then, we made a comparison of modular courses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n different areas. At last, we made an overall plan of the best way of establishment of modular courses in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modular course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1 概述

武汉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是由原先的高职高专教育转变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所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其培养目标是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办学层次的提升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手段也必须同步提升,从而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而模块化课程的建设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应用水平的提升。

模块化课程的建设将模块内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门别类,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并按照普通人正常的认知逻辑合理的编排,使模块内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被学生接受和掌握,达到应有的学习目的。

模块化课程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各教学内容以专业方向、能力应用需求为依据构建模块,将相互之间有逻辑关系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学习模块,学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模块,这样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并提高学生就业的市场适应性。

将模块化课程的建设应用到我校开设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上来,常见的模块化建设的方式为专业设置模块化。专业设置模块化首先要设定本专业不同方向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及自身师资状况的剖析,确立此专业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可能性,从而确定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重点,开发不同的专业方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K,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方向上的应用能力。

较为典型的专业设置模块化有香港理工大学楼宇设备工程专业和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香港理工大学楼宇设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专业于专业方向上进行模块化设置,将专业分为通风与空调方向、建筑消防安全方向、建筑电气安装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一组专业课程与其对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取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施“2+2+1”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包括:两个专业基础课平台模块――以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构成第一专业基础课平台及以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和流体输配管网构成第二专业基础平台;两个专业方向专业课程模块――暖通空调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和城市燃气方向专业模块;一组反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发展前沿和满足学生需求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2 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建设简介

2.1 内地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建设简介――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

在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分为了两个专业方向:暖通空调方向和燃气工程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基本相同,但是专业课分为了两个模块。两个模块会有不同的专业课程,暖通空调方向偏向于学习供热、通风和空调工程,而燃气工程方向偏向于学习燃气燃烧与燃气输配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的学生也要求对对方专业方向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的组成虽然差别较小,但每个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分为A、B两个难度、深度级别,各难度级别对应于各专业方向。如暖通方向所学空调工程课程的难度为A,燃气方向所学空调工程课程的难度为B;与此对应,燃气方向所学燃气输配课程的难度为A,暖通方向所学燃气输配课程的难度为B。

当然,不同的专业方向也会对应于不同的专业选修课模块。天津城建大学在模块化建设中除了专业方向课分为两大模块外,还有一组反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发展前沿和满足学生需求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模块,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从而加深对本专业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2.2 香港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建设简介――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

香港理工大学在专业方向模块化上的建设情况在香港地区的高校具有代表性。香港理工大学的屋宇设备工程专业(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与内地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较为相近,都包含了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等专业内容。除了以上内容,香港理工大学的屋宇设备工程专业还包括消防、建筑电气、建筑内运输设备(如电梯)、建筑信息系统。显然香港理工大学的屋宇设备工程专业所包含的内容比内地的建能专业要宽泛得多。虽然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设备工程师,需要较为全面的建筑领域相关知识,但想要将这些(暖通、消防、给排水、通风、空调、燃气、电气)专业知识在一个本科阶段完成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那么,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将如此繁杂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呢?答案就是模块化。

给出了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在此框架中,所有的课程都分为了两部分: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和基本素质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第一等级为基础课,第二等级为专业基础课,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把建筑设备专业各方向所共通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完毕。从专业设计(services design)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市场的发展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来进行专业系统设计。每年的专业设计课程除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外,还充当了不同学年、不同层次的联结作用。

学生在最后一年从10种不同的选修课程中,选择4种不同的课程,从而为自己的后期的毕业研究和毕业设计做准备。在学习完相应的选修课后,需要完成两个不同的项目才能毕业。一个是毕业论文(research project),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不同的研究课题(通风、空调、消防、电气),会有不同的老师来指导。研究课题大多是反映了指导老师的近期研究兴趣或行业内的发展方向。第二个项目是毕业设计(design project),主要是整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样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市场的发展来共同确定设计内容。

3 高校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建设的特点分析

通过内地与香港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模块化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模块化课程的一些特点。内地的高校在建能专业通过模块化的课程将专业分为两个方向,但其更偏向于广度的拓展,虽然分为了两个专业方向,但要求对对方方向的专业课程也要有所了解,但学习的难易程度、学习的内容会有区别。与其相对应的是,香港的高校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将基础打牢后,其在专业方向的划分上更偏向于深度区分,方向不同,选修课不同,毕业研究(论文)和毕业设计也不同。广度的拓展更利于学生的就业,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深度的拓展更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提炼、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也利于向就业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人才。当然深度的拓展也需要相应的本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师资的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定位于应用型本科的武汉商学院,我校的模块化建设应博采众长,充分领悟并吸收以上高校在模块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并结合实际加以发挥和利用。结合我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师资有限,而且绝大多数从事的为本专业的暖通方向,从事燃气、消防、电气方向的师资较少,所以在现阶段实施专业方向上的模块化课程尚比较困难。当然,在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在岗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和挂职锻炼来补充本专业其他方向的专业知识,后期在人才引进时也可引进相关的人才。故本专业目前的模块化建设方面应该在教学深度上加以拓展,使学生提高已有的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以更扎实的基本功来迎接市场的挑战。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我校建能专业能实现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本专业广度和深度的双重提升,并努力将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建设成品牌特色专业。

基金支持:2015年武汉商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 Y016)和2015年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2015098)基金

参考文献

[1] 杜惠洁,李家丽.模块化: 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争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9(11):64-68.

第6篇

关键词:模块化;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目前,房屋建筑的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在建筑行业多年,结合建筑相关的行业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初步调查。

1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

初步得出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建筑从业人员的年龄比例以中年人居多,工龄不长在调查人员中,一线施工人员比重达到80%。60%以上的建筑从业人员更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40%左右的建筑从业人员认为工程安全管理效果低下。30%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生产责任制,理不到位。半数人员以上认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9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管理的手段不合理。9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管理前期策划最重要。8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意识淡薄,是安全执行的最主要障碍,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企业项目部应该负责安全管理,不需要第三方的参与监督。5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不合理。

2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归类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认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类属于管理方案的问题。包括国家地方有关安全事故的法律法规,以及施工标准。第二类问题,安全预警方面的问题。安全管理需要,安全预警预警体制的建立健全,对预防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第三类问题是事故处理问题,合理的处理,而且事故是对已经发生,事故的负责,更是为以后安全管理工作做经验总结教训总结,事故的处理上报程序,责任人的处罚办法,事故结果的评价都需要规范。第四类问题是事故分析。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经验,可做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的成果,应该把它贯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去。结合以上调查分析,总的来看可以推进的安全措施问题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施工方案的实施,组织施工人员与安全教育的培训,日常施工安全中的用电、消防设施管理,相关设备管理与维护,新技术新方案的安全管理实施,安全应急等各方面,这些措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能够落实到位,毕竟大大的提高安全管理的成效。依据系统管理理论,又从模块化理论的角度构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3基于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模块化理论,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涉及的人员、达到的目标分解存在的危险源地。将不同的危险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有效提升整个工程的安全性。采用模块化管理理论,首先各模块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例如,安全预警模块与安全事故处理模块,两个模块的功能完全不同,但是预警模块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出现,处理模块是安全事故出现之后,为事故处理提供相应的建议,若预警模块无法正常运行,将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各模块之间具有可分解与整合性。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内部对整个项目进行分解,对各个模块进行重新组合,使9项不同的功能模块聚集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才能降低安全管理的难度。其次,各模块之间相互联系起来,达到安全管理的整体功能,具有系统性。第二,施工安全管理模块而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应该坚持全面性,不忽视任何一个存在不安全事故发生隐患的环节,其次模块设计应讲究操作性。要求设计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块在可操作性上具有科学性。所涉及的各个安全管理模块的功能是科学的,并且是其他功能不可取代的,精准的,在功能发挥上应该具有可循环性,在设计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块的系统中分解的模块,形成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功能不断优化的持续循环系统。

4基于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构建

在这个系统中,每一功能模块都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的中心,主要的模块有:施工安全方案模块:该模块包括全面落实安全管理的行业标准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制定安全专项施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几个方面的内容。施工安全预警模块:该模块要对房屋建筑施工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鉴定,对危险源进行综合性的描述评价,进行等级划分,信息获取处理措施,作出相应的规定。并发出预警信号。安全事故处理模块:该模块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单位,伤亡情况,类型,以及快速判断处理措施,系统救援保障等措施,事故的解决办法。安全事故分析模块:该模块需要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依据安全事故的责任进行明确界定相关责任,以及事故发生后,组织专门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调查程序的组织实施。本模块还包括安全管理的总结报告,涉及的安全事故的处理,改善方案的落实以及对所提出的改善措施,项目施工安全,环保科的应急安全预警和安全事故处理模块的完善与补充等,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进行整体防护,而且把各个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并形成不断优化的循环圈。

参考文献:

[1]郑盛东.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7):8-9.

[2]熊壹红.房屋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5):32.

第7篇

[关键词]内置;施工;升降机;永临结合;技术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项目的施工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其中的施工升降机是运输工具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传统的施工升降机类型是以外挂施工为主,对于外立面的美观度产生了负面影响,风险高,应用难度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被开发和应用到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中来,在永临结合应用技术中,发挥了内置施工升降机的应用优势,提高了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1永临结合的理念研究

永临结合是建筑行业中一种工程建设的理念,针对的是实现建筑项目高质量发展这一协调发展的思路形成的建设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优势,永临结合是将工程建设投产后的永久性工程与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临时工程相结合,综合考虑多项要素进行统一建设,将两次投资活动集中为一次,是一项高效经济性的建设实践活动,特别是在针对项目规模大、投资成本高的建筑项目进行施工建设时,建设周期长,成本投入高,需要同时进行大量的配套工程、临时作业,投入较高的资金成本、资源成本。将永临结合的理念融入其中,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保证施工流程的规范性、有序性,将永久工程建设结构在临时工程中充分发挥出应用价值和优势,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建筑行业必须要重视的一大理念,实现永临结合是工程项目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的有力措施[1]。在当今建筑行业中,绿色施工与降本增效等理念越来越受重视,永临结合作为创新技术的代表,也相应越来越为人所接受,并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得以有效应用。在施工项目中遵循永临结合理念,不仅能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绿色、环保、节能等作用,也可有效缩短工期,节约施工成本,同时提升工程形象。因此在建筑行业中,永临结合理念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后续工作中得以更为广泛地应用。

2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应用优势

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是人货混载的一种垂直运输设备,广泛应用到了建筑领域。施工升降机所涵盖的范围较广,不仅包括施工电梯,也包括各类施工平台。单纯的施工升降机由轿厢、驱动机构、标准节、附墙、底盘、围栏、电气系统等各部分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驱动轿厢沿导轨架进行垂直升降,驱动系统置于轿厢顶上方,轿厢顶部还设置有吊杆,用来安装导轨架标准节,四周设置栏杆,以便于驱动系统检修保养。施工电梯一般采用双笼体形式,即每个导轨架的两侧分别设置轿厢与驱动系统,共有2套可以各自独立沿导轨架升降的轿厢,这种施工升降机也经常与塔吊、爬升模架等机械设备配合施工,在建筑施工工程中,施工升降机常被用于载人载货施工环节。在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中利用施工升降机完成了一系列的施工建设任务,由于施工升降机所处的工作环境较差,有着巨大的运行负荷,很容易发生电气故障、机械故障的问题,要得到维修人员的及时处理,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问题。传统的施工升降机是以外挂是为主,而内置施工升降机则体现出了诸多优势,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强调了施工规范性和安全性,一旦发生内置施工升降机断绳等问题时,可以在一定的速度中形成吊笼制停,通过传感器的作用将电源切断,传感器开始运作,意味着内置施工升降机需要通过人力操作来复位或开关,内置施工升降机系统大大提高了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节约了资金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整个运输过程更加快捷、方便,周转率大大提高。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升降机的应用是关键设备之一,不管是外挂设置还是内置装置,均需要强调安全性能维护和保养施工升降机[2]。内置施工升降机主要是有以下几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包括主机、控制柜、承重梁、吊笼、导轨、对重、随行电缆、层门、安全装置、控制线路等,运行时由司机在操纵箱发出操作指令,控制柜进行分析和计算,向主机发送分析计算的结果,升降机接到命令之后进行相关运行,在工程施工中,司机和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利用对讲系统进行,司机接收到呼机指令之后,明确停靠的楼层,按照显示屏上的信息,内置施工升降机会进行自动的运行和操作,司机采取手动的方式,利用开关控制吊笼门层门完成运输任务,操作升降机的过程更加便捷。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应用有助于保证施工安全性,减少了施工人员数量,在安装拆卸过程中,只需要四个人、用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安装拆卸作业,每五层提升一次,工作效率更高,施工成本投入低。传统外挂式施工升降机和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相比,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更大,很容易发生施工不便、增加危险程度的情况,甚至可能对工程建筑的外部形成危害,破坏美观外立面效果,发生开关失灵或电线短路时,外挂式施工升降机会出现坠落风险,而内置施工升降机则配备了专门的强制驱动拽引器,面临恶劣条件,也不会发生冲顶等危险,当出现坠落或超速下降的情况时,内置施工升降机的限速器会开启安全钳,平稳运作,将吊笼落在导轨上,整个过程平稳,保障了人员和物料的安全。内置施工升降机突破了环境因素的限制,不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节约了大量的施工时间,施工安全性更强,是一项绿色安全的施工技术。内置施工升降机是以电梯为依据研发出的运输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垂直运输体系,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运行中,施工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逐步构建起了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内置式施工升降机在各种电梯结构的建筑物中广泛应用,使用率高,体现出了较强的应用价值,对施工过程形成了全方位的保护效果,因为其特有的安全防护系统和完善的施工指导手册,在同类工程中体现出了更强的实用性,值得广泛推广和大范围的应用[3]。

3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永临结合的技术应用

3.1建立操作平台系统

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操作平台系统构成相对复杂,操作平台系统是防护与促进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中枢控制系统,在施工升降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此操作平台系统中,控制单元、操控系统及运行系统等各系统集于一处,共同管控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运行。操作平台系统是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核心系统,对升降机的正常运行与功能的有效发挥具备直接影响,在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平台的功能要求和运行实际掌握控制要点,实现对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有效操控,提高平台的操作效率,使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发挥自身基本功能,提升自身运行效果。

3.2建立升降动力系统

升降动力系统是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得以实现正常升降功能的重要保障,升降动力系统主要采用液压制动的方式,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以及建筑物的施工要求选择升降的高度。升降动力系统在工作中既要保证平稳升降,也要控制升降的幅度。升降动力系统在运行中需要保证动力系统的完善性,保证动力系统功能正常。除此之外,动力系统需要与锁闭系统相连接,保证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在升降到预定高度之后能够依靠锁闭系统进行定位,提高动力系统的运行效果并保证升降平台的安全性。

3.3建立附墙系统

附墙系统是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组成系统,附墙系统主要的功能在于为结构施工提供遮挡服务,避免升降机运作以及结构施工中出现配件掉落或其他的安全事故。除此之外,附墙系统还具有美观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根据施工的要求和特点以及施工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遮挡,使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能够在整体升降和施工过程中依靠附墙系统完成施工作业。附墙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按照施工的要求和升降机的运行实际选择运行方式,并在升降机的控制系统中对附墙系统的高度进行调节,保证附墙系统能够在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运行中发挥作用。

3.4建立一体化防护体系

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永临结合的技术应用中,要建立起完善的一体化施工防护体系,因为在安全防护设备方面,内置施工升降机的应用尚未确定统一标准,使用临时搭设的防护设备,仍旧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建立起一体化的防护体系,可以利用建筑物的电梯井,设计顶部位置的防护棚,防范坠物风险和雨水等恶劣天气的风险问题,设置防护棚时要将其设置成可伸缩形式,并且能够进行自主调节,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在制作防护棚和门的时候,要采取差异性的制作方案,将其中的不同之处对比和体现出来,保证最终的制作方案合理、可靠,经过垂直试验等方式,确定防护棚和门最大的承受极限,防止出现被破坏的情况,实现循环和再利用的目标,推广和应用防护棚与门。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一体化防护体系时要强调对技术的创新,建立起新型的防护体系,适应现代社会背景下建筑行业的施工要求、施工标准,构建起新型的防护棚,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促进施工效果安全性、稳定性的提升,深入开展对防护体系的建设工作,可以转变主体结构,形成硬防护主体结构新形式,研究升降机的铜扣等各个细节,生产和研发出更加安全的电动防护门[4]。

3.5设置逃生装置系统

逃生装置系统的设置在内置施工升降机应用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内置施工升降机的逃生设置仍旧采取攀爬梯的方式进行逃生,这样的方式安全性不足,在资源空间的利用方面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缺陷,保存逃生装置的难度大,在需要逃生装置时,很容易出现无法顺利逃生的情况,对施工安全保障作用不足。因此设置逃生装置系统要合理、科学地优化逃生装置的应用技术,设置应急逃生装置,要强调伸缩式的功能,在传统的攀爬梯基础之上,将能够伸缩的逃生梯设置在顶部位置,做好固定作业,形成顶部的应急逃生通道。制作逃生工具时,可以在顶部设计和安装伸缩折叠逃生梯,利用应急逃生梯应用,合理布局空间,提高逃生装置系统的设计效果。加强新型应急逃生装置的应用,提高应急逃生系统的安全性,例如新型的折叠伸缩逃生装置,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体现出了空间利用率高的特征,不需要占据更多的内部空间,丢失的风险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在应急过程中使用新型的折叠伸缩逃生装置,不容易出现损坏等情形影响逃生效果,逐步推广和应用新型的逃生装置,优化逃生系统,实现对模块化内置升降机永临结合技术的合理应用,强调施工的安全性,实现安全生产、安全作业的建设目标[5]。

3.6电梯模块化自由拼装

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永临结合技术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井道标准,采取电梯模块化自由拼装的方式,优化最终的设计效果,提高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应用效果,发挥出永临结合技术的应用优势,将不同的电梯井分解成多个模块,形成模块化的形式,再根据轿厢的不同设计效果和运行步骤,研究、设计和设置后续的拆卸环节,运用轿厢的完整功能和多样化外形的可替代性,重复利用轿厢,推广和使用内置施工升降机。制造轿厢模块化时可以利用定制产品,改善一系列的问题,采取个性化定制的方式制作产品,利用一定的模块完成重组,普及产品的应用,扩大推广范围,通过轿厢的模块化制造以及旧箱板材料的标准化设计,推动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永临结合技术的应用创新进程。

3.7融合电梯设计技术

外挂式施工升降机和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相比,工作原理上体现出了不同的差异性,内置施工升降机和正式的电梯更加相似,因此可以共同使用相同的配件,因此在永临结合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可以借助正式电梯配件的技术研究成果,提高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永临结合技术应用效率。在正式电梯中的一些配件可以结合使用到内置施工升降机中,在施工升降机的轨道设计中,利用正式电梯的图纸、支架和轨道等方案,加强对轨道修缮和保养工作的研究,重复利用资源,节约成本投入,避免二次施工,降低投入到电梯施工中的成本。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永临结合技术开发和应用,要逐步推进技术创新的进程,利用电梯配件和升降机配件的相互结合,使电梯设计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逐步使用正式电梯配件取代升降机配件,向着这一方向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因为内置施工升降梯和正式的电梯结构体系之间有着相似性,几乎是相同的,在正式电梯的图纸基础之上,保证内置施工升降梯的安全使用,可以将正式电梯的图纸应用其中,使用正式的电梯配件和升降机配件相互取代,设计出更加符合正式电梯运行需求和升降机性能要求的系统,形成配件替换使用的说明书。真正将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永临结合技术应用优势和价值发挥出来,强化施工效益,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6]。

4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升降机在建筑项目的施工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不可或缺的运输设备,得到了广泛运用,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在安全性能和使用与维护的便捷性方面均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逐渐替代了外挂装置。在模块化内置施工升降机的应用中,将永临结合的应用技术理念融入其中,发挥出了内置施工升降机的可靠性能优势,建立和完善一体化防护体系,设置逃生装置系统,利用电梯模块化自由拼装,融合电梯设计技术,提高了建筑施工的质量性能,节约了成本投入,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提高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资明玖,赵银,胡仁志,等.深基坑环撑板作为环型重车道永临结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材,2021,47(7):83-84.

[2]朱弘弢.永临结合施工照明技术在大型机场工程中的应用[J].安装,2020(6):78-80.

[3]杨文博,刘金铭,黄君琢,等.永临结合施工技术在仓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67-68.

[4]王海英,赵晓晓,皇甫磊磊,等.永临结合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2018(12):118-119.

[5]潘曦.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与结构外附施工设备的协同建造[J].建筑施工,2020,42(12):2303-2306.

第8篇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工程造价专业 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学习者特定的需求,从学习的单元库中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组合而成的。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研组在深入企业调查和师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首先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模块化,以工程造价专业来说,我们将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五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工程图纸识读模块、工程量计量模块及单位工程计价模块。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将这些模块分割为若干个小模块进行教学。下面将逐一探讨这五个模块。

1.公共基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将进行高等数学、英语等公共必修课的课程教学,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一个宽的基础平台。在这一模块中将由基础课的专业教师们对每门课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而不再进行小模块化的划分。

2.专业基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这一模块分割成三个子模块进行教学。分别为建筑制图与绘图模块、建筑构造与施工技术模块以及工程造价基础模块,而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将三个子模块划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化教学。项目一:某三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图纸的绘制。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必须学会建筑投影原理,在此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建筑图纸的绘制原理,并能绘制该房屋的建筑平面图。项目二:某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构造做法及施工技术。依托此项目学生掌握一般民用建筑物构造做法以及其建筑施工涉及到的各类施工技术,在此基础上拓展工业建筑及高层建筑的各类构造做法及相关施工技术。项目三: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必须掌握定额的相关概念、组成以及工程造价的组成方式方法。

3.工程图纸识读模块。本模块中,我们分割为以下四个子模块,分别为建筑工程图纸识读模块、装饰工程图纸识图模块、水电工程图纸识读模块、市政工程图纸识读模块。考虑到工程造价专业的特征,识图是后续工程计量的基础,没有好的识图能力就没有好的计量能力,故此模块中为专业的核心模块之一。针对每一个子模块,收集典型工程图纸进行汇编成册,对应的图纸集有:建筑工程图纸集、装饰工程图纸集、水电工程图纸集以及市政工程图纸集。依托图纸集开展教学工作,改变传统的浇灌式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开展这类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引导和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通过实践,这种方法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取到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4.工程量计量模块。本模块将全部在专业教室或实训室开展。在学生熟练识图各类工程图纸的基础上完成各个项目的任务。根据专业特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模块下设置五个子模块,分别为:建筑工程计量模块、装饰工程模块、水电工程模块、市政工程模块以及强化训练模块。以工程图纸识图模块中应用的工程图纸为基础,每个子模块从中选择一到两套图纸,利用三至四周的时间,完成该图纸工程量的计量。在此模块开展教学过程,老师给出引导性讲解,由学生自主动手完成工程量计量,在学生计量过程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学生任务检查,引导并督察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任务。在前面四个子模块完成后,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在前面四个子项目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强化训练模块。此种模式的开展,一方面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教授式教学方式,紧紧依托项目开展教学工作,将教室变为工作室,真正做大了紧贴市场需要,实现了零距离培养的职业教育宗旨,实习了真正的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5.单位工程计价模块。本模块紧跟工程量计量模块,在完成各项目工程量计量后,进行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性训练。根据工程量计量模块,本模块针对性地设计五个子模块。在每个子模块中,学生根据已有的工程量完成各个单位工程的计价。在项目实施过程,学生掌握定额的应用及计价方法以及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计价方法,并掌握专业软件的应该。实际证明,通过此模块后,学生能将前面所学知识全面连贯起来,最终完成各个单位工程的计价,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对专业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以上是我们对工程造价专业模块化教学的课程初步探索。笔者认为这种模块化教学的改革至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的目标面向职业岗位群,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基本要素。模块中项目的引入,通过下达任务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2.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生进校后,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再进行项目教学,对用到的知识进行针对性讲授、项目的完成则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逐步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3.增强了专业教研室和广大教师参与行业联系和技能提高的紧迫感和积极性。该体系的实施,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和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室主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关心市场变化;使职业方向模块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满足行业需求。项目的提出必须和企业中实际问题相一致,不能只仅仅是空泛的理论性推导。专业课教师必须主动参与行业实践;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定向,逐步从能上一门课向能上一个职业方向课的要求转变。

4.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规范教学管理。该体系正确处理好了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关系。公共文化基础模块相对稳定,职业方向模块灵活多变。这样既便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使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5.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活的扩展模式。克服教学内容陈旧、更新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内容,使课程体系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

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建设是在总结许多高职院校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改革思路,是传承中的创新。当然,在实施模块化教学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少教师可能难以适应。原有课程体系可能要发生很大的变动,无固定的教材进行每一个项目教学,备课工作量大等。当然,还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动员更多的教师热情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相信这项改革措施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传统土建类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天行.高职专业设置影响因素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04).

第9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体系改革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与国家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执业资格的要求对接,以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眼光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工程项目技术背景,重视工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及工程能力。

应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依托本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定,制定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创建“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总体思路应体现工程建设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的综合特征,特别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培养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

二、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一线工作的,能进行项目决策,有效组织、管理和实施工程实践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是指以工程服务过程为主线,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便于知识的按需组合和更新。工程服务过程包括了项目与工程项目、项目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等概念、特点、生命周期、过程模式等,以及工程项目及其管理在策划评价、规划设计、实施竣工等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应体现“模块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和行业的最新理念。此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也是将原来强调学科知识体系转变为以工程项目实践为主线,在现有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可采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平台中的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共同知识,一般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等方面,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模块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专业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组成的,是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的专业层面的课程,按照工程服务过程和周期的知识模块来设置课程,从浅到深、从先到后的逻辑顺序,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要求。由此可见,“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际上是分别按照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要求进行设计和构建的一种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一种能够较好地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

三、国内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美国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审批都是由美国建筑工程教委员会(ACCE)来完成,ACCE对各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进行专业评估,使毕业生具有对建筑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现场施工监管能力。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所以ACCE的课程设置总的要求是,使学生具备在建筑业中进行领导工作的能力以及成为对社会负责任的一员。课程反映出社会、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发展,以及行为科学、定量科学中新知识在建筑业中的应用。ACCE 规定的课程主要包括:一般教育(一学期18个周课时),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及交往沟通技巧等。数学与科学(一学期18个周课时),包括数学及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建筑科学(一学期24周课时),包括建筑材料及实验;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水力学、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学、电工学、道路、排水;工地临时设施、模板、脚手架、基础工程、工程测量;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现场规划、房建法规等。预算与管理(一学期21周课时),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会计与财务、企业管理、房地产市场学等。建筑(一学期27周课时),包括制图、规范、合同文件、计算机应用、报价与投标、项目设施、项目控制等,包含案例。其他课程(一学期12周课时)。

目前国内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这些院校以综合性质的、工科性质的和财经性质的院校为主。湖北地区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专业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四、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1、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

一是满足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体系必须达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标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随着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调整,课程体系要作相应的变化。

二是课程体系应体现学科专业领域整体的发展,既要重视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又要注重构成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和信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所以课程的确定要经过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

三是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具体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就是要按照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系统来决定课程和教学内容。

四是课程体系应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把握国内外管理学科的最前沿知识,将最新的知识及时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

2、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

按照“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工程化背景下的平台课程的设置要求具有宽广的覆盖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平台中的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共同知识,一般包括工程技术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工程经济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应占较大比例,以秉持“工管融合、以管理为方向、以工程为基础”的学科发展道路。模块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组织课程体系,可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以学年为单位设计四个模块课程。

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导向,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鱼骨图,其中平台课程主要指专业基础课,平台课程1指工程技术类课程,平台课程2指经济和管理类课程,模块课程主要指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模块课程1至4指按照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设置课程,如图2所示。

五、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1、确定主干课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是主干学科:包括土木工程、管理学。二是核心课程:基础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经济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管理学原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法规。

2、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框架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安排各学年的课程,如图3所示。

课程体系的改革就是要强化工程意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走产学合作的办学之路。可以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在校内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在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的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进行课堂教学,努力塑造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素质。

六、结语

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专业教育改革深入教学环节的最佳切入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改革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形成一整套既适应经济需要又适应行业需要的工程管理教学体系、知识层次和培养制度,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师的需求。我们的研究仅仅是一个小的分支,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体系有待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逐步完善,力图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模式。

(注:本论文来自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面向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2013C067)。)

【参考文献】

[1] 王雪青: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6).

[2] 陈金陵、梁桥: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

[3] 王煊、杨增科: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

[4] 杨太华、、潘华、蔡依平:工程管理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

[5] 蒋时节、祝亚辉、任波、周俐: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教学初探[J].学理论,2010(5).

[6] 方德斌: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7] 刘武成、王进、王冬梅: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8]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

[9]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10] 郑皎: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

[11] 王淑雨: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12] 胡小芳、成楠: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6).

[13] 邹祖绪、邓彦兵:基于大土木环境中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1(1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