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6:59: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理探究式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探究式;地理教学;创造力;学生发展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1]
二、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以学生为主体
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引导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多角度,多侧面的运用发散思维大胆猜测、体验和想象,积极主动地发动手、口、脑功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
(二)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的参与率较低。探究式教学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2]探究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层次不同的探究领域。
(三)注重学习过程
探究式教学改变过去那种只重结果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中支持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允许有不同的结果出现,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条件。
(四)师生多向互动
探究式教学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不能质疑的。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引路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尊重和信任,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讨论和交流,平等竞争与合作,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探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只要学生感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并且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地理对自己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意义。
(二)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探究式教学
在评价机制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研究式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三)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探究式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式教学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探究性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 选择有关的科学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 获得蕴含在问题中的事物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精神, 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 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3]
(一)分析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学目标分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没有方向,盲目进行,这样的教和学的效率就会很低。这里的目标包括:地理学科的目标分析,一个教学"板块"的目标分析,最后才是一堂课的目标分析。认真分析地理教材的各级目标,有利于学生把地理知识看成统一的整体,为学生的系统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而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导课,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和积极探究的心理。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探索兴趣,可以这样进行:课前带领学生做古诗接龙小游戏(野火烧不尽,----吹又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似剪刀),通过学生们对诗句的填写,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风的兴趣。再如:讲日界线时,可以进行:有对孪生姐妹,姐姐先出生,妹妹后出生,可是妹妹的岁数却比姐姐大一岁,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
(二)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积极体验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尽量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积极感受,积极体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如讲季风气候时,可以通过学生的体验来理解季风气候。问学生我们这里冬季吹什么风(偏北风),夏季吹什么风(偏南风),我们这里的房子大部分坐什么向朝什么向(坐北朝南)。
(三)重视小组讨论,强调学生整体参与
教师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不仅分享成功的喜悦,还要一起承担挫折和失败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的关系。遇到问题时,教导学生要积极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先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在相互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时,还能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能彼此间激发出解决问题的灵感。小组讨论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同学、老师不同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幼稚和错误,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提倡使用鼓励和激励学生的语句,不要使用有损学生人格的语言。
(三)变式练习,归纳整理
学习具有累积性,因此,教师要能够组织学生"变式练习,归纳整理"。变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前面所学习的新知识,并通过"新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实施变式练习的手段有: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创设实际的各种环境等,使问题呈现新面貌,而保持要领或实质不变,从而引起学生的新兴趣、新联想进而灵活解题。如: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气压带、带分布特点时,教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特点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画出南半球示意图进行纠正指导。在每节、每单元、每章知识学完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主从地位以及解题技能、技巧方面的结论。揭示这些结论在知识上的地位、作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与前面的目标分析前呼后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系统的整体效应,促进学习,便于记忆、利用、应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五、结论
地理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索,敢于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独立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慧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J].科技信息,2009,(26).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方法研究
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对于学生而言,还有很强的探究实践性。在传统地理学科教学方法中,往往以理论基础讲解较多,缺乏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课本上的规律性问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兴趣收到了极大的打击,阻碍地理学科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及应用实践的能力等。下面,笔者就谈一下对初中地理学科探究式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果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否则教师的教学手段就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是盲目的、事倍功半的,同时还会延误学生的自我学习,使学生无法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初中物理学科上运用探究式教学,就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相应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得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为同学展示教学相关内容,创设地理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好奇心和兴趣,打破教师的神圣化,让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大胆猜测,积极探究问题,透过问题的表象看本质,从中提出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贴教材,善于创设意境、设置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主探究,搜集材料,实现对答案的寻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经验和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队员之间的合作完成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发现新奇想法时,不要一味否定,要给予保护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激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
教师应提出一些符合学生学习程度的地理理论和知识,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提问和分析,并对学生有困惑的地方进行解答。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教师本身也要加强学习地理知识,学习其他教学成功案例,开拓教学思维,寻求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
探究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让学生对小组结论进行书面表达,然后总结归纳,将各个小组的结论总结起来,结合教材归纳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让每一名同学都参与进来,让学生相互交流,并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注意要点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尽职尽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引导。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活动是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互动,因此教师应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来参与教学活动。
进行探究性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应为主体地位。教师在创设意境时,要营造轻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建立师生关系时,要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的原则,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破除教师神圣化。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惧权威,与自己平等交流,鼓励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学习,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评价。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地理理论知识与学生实践应用分离的现象,使得学生很难消化课堂知识。不同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积累都有着差异,探究式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当前学情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达到“跳一跳,够得到”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地理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考察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发现问题,掌握实践能力。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框架,又为学生解答了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探究式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待于我国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挖掘创新,总结成功经验。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环境及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在当下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地理教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思想等方面。现阶段,由于探究式教学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故探究式教学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在地理教学中采取探究式教学也必定可以有效的增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笔者首先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性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对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效的提升我国地理教学的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性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是一种质疑知识,并对知识实施调查、思索以及探索的活动[1]。探究式教学是围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再依据学生的自我能力加以进一步的探索,从而达到培育学生科学的求知理念、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性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的,通过老师的指引,引导学生对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有关的知识点加以探究。在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时,最重要的一?c就是必须将学生在探究问题中的自主独立性充分的体现出来,并对其加以尊重,指引学生自主的应用所掌握到的知识来分析、探究有关问题。在开展探究式教学前,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将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具备研究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之后再引导学生组成小组或独立思考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最后,老师再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究情况加以整理,同时总结出客观的、全面的研究结果[2]。通过多次此种探究式的训练,可以有效的培育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依据生活实践,营造探究式教学情境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知识点繁多,且与现实生活没有太大的关联,另外,大多数知识点都属于记忆性的,这样一来,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都会存在畏惧心理,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缺乏一定的教学兴趣。试想一下,倘若老师在教学时缺少热情,又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老师应当将现实生活和课本内容充分的融合起来,营造一个生动的探究式教学情景,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继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以“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为例,老师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讲授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某些热点问题,营造一个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情景,例如雅安地震、汶川地震、唐山大地震等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之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有关的时事资料加以搜集,并互相进行讨论,同时再提出一些探究式的问题,如“除了地震外,还有哪些灾害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呢?那些灾害又造成了哪些影响?”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注重课堂互动,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课堂互动。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在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互动水平的高低。学习的主体正是学生,因此,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时,老师应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应当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3]。换言之,在开展地理教学时,老师应当对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予以强化,选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对探究性问题实施合作探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性精神得到充分的培育,而且还能使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得到更好的培育与提升,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互动,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学会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加强,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开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课题教学时,老师可以对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加以设计,如“人口增长会对资源造成哪些影响?”之后再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分别对人口增长地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等资源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交流探讨,以此来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落实好备课工作,根据教材来设置探究性问题导入新课
在开展地理教学之前,老师应当落实好课前准备工作,将新课的备课工作落实到位,认真阅读教材,熟练掌握教学目标,并对教学重难点和教材中的知识点加以熟练把握好,根据教材来设置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通常是通过老师直接讲授知识的教学办法来导入新课,此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达到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也无法达到培育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非常不利于培育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根据教材来设置探究性问题导入新课,除了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使教学效果得到全面的提升。以“地球的运动”这一课题为例,可以根据这一课题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明白因为中午太阳高度发生改变所造成的地球分布规律以及太阳直射点发生改变所造成的昼夜长短改变的地球分布规律”来设置相关的探究性问题,譬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对全球自然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并以此来引入新课。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1 引言
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在课堂教学中也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爱好。
2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又可称之为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师在讲台上按照课本内容授课,学生听讲、记笔记、课后背诵复习,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沦为应试教育的奴隶。因此,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显得颇为重要。
3 结合课堂教学,构建地理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情趣。
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过程简单概括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述成果――感悟成果。
3.1 针对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问题探究式是课堂内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它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善于和敢于发问,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强调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领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这里的“实际”。一指教材,二指学生,即按照所要的探究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创设一些难易度适中,有一定趣味性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3.2 参与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问题、表述成果,教师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形成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由于只要能自圆其说,个个都有解决问题的方案。老师只是一个旁听者或者说参与者。
3.3 分层指导,激励评价,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个性特长不同,老师对他们进行分层指导:如探究目标分层制定;问题情景分层创设;探究性作业分层布置。重在探究过程中激励性评价,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只要有一点探究意识就要给予鼓励。
3.4 课外实践,有针对性辅导――感悟成果,在课题探究有了结果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交流,以达到互相弥补短,共同进步.教师积极鼓励肯定学生,要有针对性或个别辅导,引入相关的学科知识并介绍一些新的学科方法帮助学生对问题形成较全面的深入的认识。
4 利用调查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中国的土地资源》基本国情时,结合我们这里伴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大部分耕地被划为开发区,农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逐渐走进集镇、住进居民小区的事实,让班里的农村学生回去分别采访自己的爷爷和爸爸,问一问在生产承包责任制初时,家里耕种的田地面积与前几年承包的农田面积有没有变化,现在住进小区了,还有没有田地可以承包了等问题,诱导学生在调查了自家田地面积越来越缩小的现状上,再去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学生在调查、分析后得出是由于大量的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侵占了耕地面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调查家庭人均收入二十年前与现在的收入变化,学生在分析探究后得出工业产值要比农业产值增长速度快的结论。因此,利用调查分析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更让学生获取了知识来源的过程,培养了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还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 提倡小组合作,开展实施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是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集合大家的智慧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一举两得。例如,在学习《气温的分布》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掌握等温线的读取方法,提高读图解题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地理课堂;评价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地理教育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地理科学素养兼有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地理知识传播只是地理教学的一个方面,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过程。《地理教育国际》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应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教学和所有活动之中。
二、探究式教学给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地理教学中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要采取“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使得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地理知识及结论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因此,不失时机地将探究式教学引入日常的中学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给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
然而,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还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情况依然存在。面对如此情况,我们不得不思索一个问题:是什么束缚探究式教学的进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既有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一些客观原因。
三、影响探究式教学进行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地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在我国,很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书本知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都是可行的;认为探究式教学的价值是让学生通过比接受式教学更好的方式去掌握知识,却没能理解探究式教学有着比获得知识更丰富的意义。由于探究式教学本身比较费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学生的成长,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探究式教学的热情。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多是一些“专家讲座”式的,教师只是从宏观的教育学角度了解了一些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意义和一般特点,而和自己从教的学科教学实践有距离,致使很多教师听得热血沸腾,而一回到教学实践中却不知道如何应用。
2.地理教师驾驭探究式教学的能力欠佳。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教学技能,如教育科研能力、问题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把握探究过程的能力等。由于教师自身的探究教学能力的限制,使得探究教学过程力不从心。如有的教师在实践中有完整的探究教学程序,却没能关注学生完整生命的成长;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却没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善待差异;让学生尝试探究,却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误。从而使现实的探究教学往往只有表面形式,无实质的精神。也有的教师探究内容选择不当、提出的问题难度把握不好、在探究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机械照搬探究过程;过于强调过程,忽视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等。
(二)客观原因
1.地理学科探究式教学文献缺乏。虽然我国目前也有大量有关探究式教学的著作和论文出现。然而它们的理论性太强,教师比较喜欢的直接结合学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以及教学视频却很少,教师很难将一些宏观抽象的探究式教学理念和实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也是束缚教师放不开手脚的一大因素。
2.评价体系的滞后。自从探究式教学引入基础教育以来,评价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很多教师也理解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及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中考、高考命题也正在一步步的向着理念靠近,但在操作方法上相对滞后。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评价体系,很多学校仍然沿用原有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评价。因此,教师迫于中考、高考成绩等评价的压力,而更加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3.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常常使用实验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在中西部地区或一些偏远山区,学校很难负担起学生探究实验甚至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药品。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外出交流、培训需要的经费,学校无法满足,教师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掌握,也就成为无源之水了。
探究式教学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保证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实施,一线教师具有任重而道远的责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影响探究式教学的客观原因,作为一线教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入探究式教学,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四、怎样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首先,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以新的教育观念武装广大中学地理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这是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学习多学科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特别是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职业能力,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其次,把探究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还要明确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课堂途径和设计要求。依据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堂探究、课外或野外探究、课题探究和项目(活动)设计四类。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属于课堂探究。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并不神秘,仍需要依托相应的地理课程载体,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大家所熟悉的途径来完成,但却对这些活动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第一,在问题的设置上,应当选取一些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易于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有争论性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第二,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信息资料的收集、问题的选择、活动方式的确定等;第三,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课堂中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时,要能随机应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总之,尽管在中学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困难重重,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探究式教学的优点以及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越性,作为地理教师应该接受挑战,把探究式教学坚持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玉芳.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刍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王比亚.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3).
【关键词】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中学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 探究式教学的涵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首次将探究的方法引入到教学之中。在他看来,科学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获得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主张利用探究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所谓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教材与学习材料,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对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2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我国传统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应试教育,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习负担重,缺乏创造力。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则有着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所不同的独特特点。
2.1 强调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探究式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强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探究的自主性。
2.2 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2.3 强调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在探究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探究式教学的实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为学生们踏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强调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性
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探究活动始终是围绕“问题”来进行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问题”被视为探究式教学的核心。
3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那么,探究式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的过程,本质上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图》时,如果教师只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会使整堂课显得枯燥无味,加大了本节课的讲授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理解。相反,如果以播放有关地球的图片或录像作为本节课的开始,效果就会有所不同,学生们马上会被画面所吸引,从而激起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他们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以这样的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2 组织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
问题提出来了,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如何来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倡导学生以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分析问题并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力争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世界的气候类型极其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地区。结合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的特点,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来回答季风气候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特征。根据具体体验,经过分析思考,学生不难答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一气候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协商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表达各自的观点,然后论证观点,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遇到较难或开放性的问题时,合作学习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到“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就各自的观点展开探讨,最终得出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观点,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宽容学生的幼稚和错误,多多激励和肯定学生,避免使用损伤学生尊严的语句。
3.3 归纳总结,评价反思
经过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之后,需要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反思。
归纳总结是指在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之后,将得出结论的精髓和骨架,及其内在的逻辑层次、因果关系以精炼的书面语言、精悍的组织形式,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及时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把握重点和难点,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知识。经过归纳总结,能够使知识变得更加整体化和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时,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地归纳为: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得出“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的结论。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清晰,目的会更加明确。此外,在进行归纳总结时,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再作讲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之后,教师要对探究的全过程和探究结果做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学生的优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及时地纠正,细心讲解,避免再次出现。评价完成之后,还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做到扬长避短,逐步完善。
3.4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活处处有地理,走进生活寻地理;生活处处用地理,运用地理为生活”。由此不难看出,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将课堂中学到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运用到其中,做到学以致用。以这样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实力。
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利用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积极性高,再之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先讲解概念,学生探索,讲练结合,让学生多动脑动手。通过讲解、分析卫星云图,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在讲解天气符号及含义时候,展示各种天气状况,使学生对不同天气状况及其对人们的影响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学生认识了天气预报图,可以通过争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如在学习“气温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让学生思考:一天中,最高、最低气温是多少?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学生通过分析和自身实践得出“午后两时最高,日出前后最低”的结论。再如“一年中,同学们放几次长假?大致在什么时间?放假时的气温怎样?这种气温在一年内的变化叫什么变化?”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不难回答且印象深刻。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一下在登山过程中对气温的感受。
通过地理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摆脱重教轻学的旧辙,由重“教”向重“学”转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那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笔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课前与学生有效沟通,改变观念
探究式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多半要看教师是否有能力激励不同水平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平等的环境,与学生多沟通、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同的重视。教师需要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学习,使学生重视地理课。
二、开发学生的提问能力
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死记硬背,这使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开发学生的提问能力。而且有些教师喜欢把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这就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无论是怎样的问题,教师都要多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猜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交流和总结
交流和总结是学生探究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交流使个人的探究方法、探究结果转变成集体共享的成果。例如,某个学生觉得别的学生的方法比自己要好,那他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很有可能使用相同的方法,这就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学生的交流不能仅限于描述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描述过程和方法。另外,教师要积极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以保证交流和总结的有效性。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
应当重新建立评价机制,将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行以“鼓励自信心”为主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学生、多鼓励学生。
实践和探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每一课中都配有实践的环节,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显得尤为必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讨论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教材的理解,自由表达观点,提出、探究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第二,在具体的探究实践中,所学的地理知识被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的认可度;第三,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得到充分的运用,遗忘率低,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课堂情境
问题的提出需要相应的情境,而探究学习以具体的问题为依托,因而,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从设计课堂情境出发,结合教材内容,选好探究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学生了解了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明到美国洛杉矶(119°W)旅游,他所乘的飞机在上海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2012年7月3日11:40,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于洛杉矶当地时间7月3日10:30抵达,飞机的飞行时间是多少小时?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此外,在一些实践性的探究活动中,不但需要天气适宜,还需要用到一些实验工具,为此,教师应该早作准备,安排好实验时间、场所和工具,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测量和计算学校所在地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提前选好场所,准备好竹竿等试验用具,并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最后针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探究过程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参与度低,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不到锻炼。探究式教学模式目的在改变这一现象,让教学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设计由易到难的探究模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此外,教师不应该将重点放在探究的结果,而应该更注重探究的过程,了解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哪些误区,还存在哪些疑点。例如,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时,可以结合相关地图,让学生谈谈中国城市的分布特点,促进城市发展的要素等,并结合上海、北京等典型的城市,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分析这些城市的区位要素,以及城市的空间结构等,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三、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探究教学
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地理学的发展轨迹,地理变得更加信息化、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网络电子地图正逐渐取代纸质地图,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向导。因此,高中生不仅需要具备判读纸质地图的能力,还需要掌握使用电子地图的能力,及时与时代接轨。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入信息技术,使用相关软件,向学生展示地理学的新发展,并在讲解纸质地图的基础上讲授电子地图的相关知识,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此外,根据当下地理学的发展情况,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的形式,展望未来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111
广西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晚的地区。对于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广西一线教师努力探索。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
(一)探究的含义
“探究”一词在词典中被解释为“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在新课改理论中,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中国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可以屡创佳绩,但很少有华人获得诺贝尔奖,有专家说这与过去中国基础教育缺乏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无关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在于“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教学成为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二、构建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模式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学方式已由“灌输式”转变为“探究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模式
所谓模式,是指“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虽然未达到“科学研究”的高度,但是可以借鉴科学研究的思路,包括总体思路、设计教学环节、把握时间分配和拟定课堂类型等几个方面。
1.总体思路: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分享成果。
2.课堂基本环节:课前预习――确定目标,提出问题,制定学案;课堂活动――全员参与,分组探究,交流总结;课后复习――反馈训练,内化提高,拓展延伸;课业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
3.时间分配:目标展示――1至3分钟;探究活动(包括阅读、实验、讨论、交流、总结、点拨等)――20至30分钟;反馈训练――5至10分钟。
4.拟定课堂类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的深度、难度灵活调整时间和调控教学,选择课堂探究方式。课内讨论型――对简单的内容可以直接学习,若时间允许,采用课内探究方式;课外探究型――教师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前探究,如搜索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或操作实验;研究性学习型――针对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属于学期计划层次的、有组织的、专人专项的探究活动。
(二) 探究式教学的课堂实例
下面以高一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为例说明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1.三维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区位选择因素2.了解区位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时空结合法分析区位因素,培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家乡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2.制定学案
巧设疑问探究方法结论
1.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阅读图文直接学习
区位含义:
区位选择的实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观看视频
分组讨论
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成因是什么?
案例分析归类总结
特点与优点:
成因:
3.分组探究展示结果
区位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区位选择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饮食习惯等
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农业地域的形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特点与优点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家庭农场经营为主,生产规模较大,应用现代科技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对市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成因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科技水平较高,适宜小麦种植和放牧
(三)探究式教学的课堂特点
1.问题研究贯穿始终
高中地理新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作了较大的改革,教材中编入大量的图片、图表、案例和活动栏目内容,章首列举若干思考性问题,章末也插入研究性学习课题,很多知识没有直接说明或简单下结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进行获取。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相比,新课堂提倡“重视对问题的探究”,巧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认识地理事物,了解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本质属性以及内在联系。
2.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师生角色。在课堂上,教师是提出研究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倾听学生见解、及时评价和提出建议的“导演”角色。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由应答者转变为质疑者。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探究,通过分工协作、经历和感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新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
(四)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程序
1.明确目标,制定学案
教学目标和任务可以由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拟定并告知学生。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明确的是“探究什么,谁来探究,怎么探究”等问题。“发现并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探究价值更高的问题对探究教学活动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内容的多少、任务的难易和探究过程的繁简程度直接制定学案或引导学生制定学案,并全程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2.实施探究,获取结论
分组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但实施起来要多花时间和心思,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固定小组或就近分组两类。根据每班学生情况,可以成立6个小组,每组6―8名成员,组员按成绩的上、中、下合理搭配,男女生按比例平衡分配。每组设立正、副组长各一名,由负责任、有能力的人担任。小组长是各小组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代言人,他们在小组中的作用是最大的。
探究活动分课内讨论、课前探究和研究性学习三类。科任老师提前把学案的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各小组根据学案制订详细的探究方案,并把任务细化落实到各个组员,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动用各种资源查找、讨论、整理答案和结论,并以书面或课件的形式做好汇报。
3.多方评价,及时激励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还包括学习动机、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评价要素不只限于作业和考试成绩,可以把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善于提出问题、借助平台收集资料、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表达和与他人合作能力等纳入评价要素,评价方式有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
三、效果与反思
(一)优势与不足
探究式教学贯彻“少告知,多研究”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但时间不足、问题多、资源有限是目前探究式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困难所在。在目前大班教学的情况下,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方式、探究能力和个性不同,在问题的设计以及探究方法、探究深度方面很难把握同步性。另外,在实施探究过程中,学校在学习资源提供方面也是有限的。
(二)改进建议
新课堂要多多挖掘教学资源,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建议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探究问题尽量贴近生活、新颖实用、留有弹性;其次,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景,增加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再次,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对于分组,固定小组自然是最好的,但班级里的座位调整会把小组也打乱了,其实采用前后左右四个学生的组合进行探究交流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