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6:59: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艺术创意美术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移动互联 大数据 广告媒介 精准 市场细分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观点即是“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媒介变革对于人类生活带来的颠覆,正如火车取代马车时人们只以为有了一种新的交通方式,而没有看到其对工业生产、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但在移动互联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日益走入千家万户之中的今天,人们已经实实在在看到了技术所带来的改变,微信让人们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沟通,嘀嘀打车让人们能够便利的找到出租车,今日头条让人们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新闻,而广告媒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因为技术的成熟而将出现新的机遇。移动互联技术让广告媒介更少地受到地理位置的约束,大数据的收集则让广告媒介更有方向性。
一、广告媒介的发展现状
1、 金字塔结构的广告媒介构成
之前诸多学者对广告媒介进行定义时会按照媒介自身的形态进行分类,如广播、电视、报纸、户外等。也有学者根据媒体所能覆盖的受众人群,将广告媒介分成了大众广告媒介、小众广告媒介、碎片化广告媒介。但是这些分类对于真实的商业运作而言并不具有太大的区隔度,笔者更倾向于笼而统之地从企业(广告主)的角度来对广告媒介进行分类,在市场调节的体系里资源的稀缺性直接反映为价格的高低,那么价位高的优势广告媒介是一类,这一类媒介包含前面所讲的广播、电视、报纸等,所谓的大众广告媒介也在其中。另一类则是价位低的劣势广告媒介,如街边小广告、发单员散发的传单等,这类广告媒介在此前的诸多研究中并未进入到学者的视野当中,因为其形态多样,测评难度大,研究结果也难以被正确对待。但是这一类广告媒介是普遍存在,如果说两者的构成,那么正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20%乃至更少的优质广告资源被大的广告主所占有,80%及更多的劣势广告资源被中小广告主占有。其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实力制约着对广告媒介的需求,二是经营能力制约着对广告媒介的需求。
2、 技术给广告媒介带来着巨大的变革
据艾瑞咨询根据美国互动广告局16年的《美国网络广告收入报告》的整理结果显示,整个网络广告市场总额16年间增加470倍,而反观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也是这般遍地开花,自2003年中国互联网出现转机之后网络广告奋起直追,近年来已经明显有超越传统媒体之势。而网络广告的形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和富媒体化,旗帜广告、焦点图广告、互动广告、搜索引擎广告等等共同丰富了今天的广告媒介。而技术带来多元的同时也同时让广告媒介在往“窄”告媒介的方向过渡,地理IP定向、时间定向、年龄定向都让广告媒介变得更加精准。
3、 技术对广告媒介的影响不均匀
如果说技术带来变革是一个绝对的事实的话,那么这种变革无疑让优势广告媒介与劣质广告媒介的差距越来越大。尽管劣质的广告资源中也出现了QQ群推广、门户新闻评论推广、论坛推广等廉价推广而有一定创新的推广形式,但远不及优势广告媒介受益的多,准确来讲应该是技术变革产生得更多的是优势广告媒介,而这部分优势媒介也被大广告主所占有。
二、中小实体商家广告媒介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1、投入量与投入成本的矛盾
如果要对劣质广告媒介的所有者进行定义,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人们进行实体消费时的中小型商家。这些商家每年用于推广的投入非常有限,一块每月得花3000元的公交站灯箱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很奢侈的广告媒介,面对动辄上万、上百万的广告媒介而言,他们往往只能望而却步。
2、推广经验与推广形式创新之间的矛盾
劣质广告媒介所带来的广告效果尽管非常有限,但是也往往能让他们感受到促销的效果。对于一些新的广告形式创新,中小实体商家往往很少有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要钱或者竞争者说好的广告媒介,他们才会愿意去接受创新的广告媒。
3、对收益率的追求与不可测的广告效果之间的矛盾
中小商家的推广的核心需求往往都是促销,因而广告媒介的经济效果成为了他们密切关注的点,但是劣质广告媒介往往无法提供精确的广告效果,甚至广告效果根本就不可测。可出于竞争的迫切性,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
三、基于移动和大数据视角的广告媒介创新
其创新机遇正来源于这种对于广告市场的细分,一直使用劣质广告媒介的中小实体商家迫切地需求廉价却又能有精准效果的广告媒介。那么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时代给中小商家的推广带来了机遇。移动互联让基于位置的服务成为了现实,只要获取了用户的位置,广告媒介便可为在广告主周边的受众进行广告投放,例如一个人站在海滩上,广告媒介可以给推荐遮阳伞,一个人站在小吃街,那么广告媒介为他提供食物应该是食物的攻略。大数据让广告主用数字就能够清晰的看出每一个潜在消费者的习惯。连续一个月每天喝纯牛奶一次,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个消费者会定期去超市购置牛奶。智能机的出现让位置获取成为现实,加之数据的搜集和使用能力的成熟,让中小实体商家的推广不再与劣质广告媒介产生必然联系。
小学美术教育创意思维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如绘画用颜料、纸、布、绢等,雕塑用木、石、泥、铜等),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状、色彩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质特征体现在形式美和独创性两方面。那么,如何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如何体现其独创性和创意的价值,值得我们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思考,本文就我理解的创意理论在小学美术课堂的一些运用和实践作一些浅析。
创意是什么?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创意”就是创立新意,而新意既包括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想法等,也包括新意象、新形象和新表象等。创意是一种思维和意识活动。创意的能力来源于人的思维方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与人的主观世界知觉发生的碰撞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冲动。创意的思维方式也称为创造性思维,是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意识形态,是认知的独具一格。那么创意美术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很明显,小学艺术教育要避免仅仅重视学生绘画技能的习得,而忽视学生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积极学习体验的获得及良好情绪情感的激发。由此,我们必须明确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应突出以人为本,定位于学生的艺术素养、思维创造性的发展。当美术作为一种创新意识进入小学教育后,学生学习艺术就不再以职业艺术家为目地,而是作为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从而让创意成为驾驭学习的动力。创意,已成为当今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强调“创意”的小学美术教育,通过教师设计各种美术创意活动,让学生的审美、技巧、创意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进而完成小学美术目标和创造学生良好的艺术体验。
教师要搞好小学创意美术教育,我觉得主要有三方面的要素:一是教师自己的创意素质和开展创意美术教育的能力;二是小学创意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三是教师对创意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艺术素质的提高。第一个要素是教师自身的素养,本文就不做阐述,我主要对其他两个要素做一些浅析。
近几年来,我非常重视创意理论和小学美术教育的结合,注意自身创意素质的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决定因素,是创意美术教育开展的主导者。比如我在上绘画课时,做了一个创意性很强的课堂教学活动。活动过程如下:
1.活动标题:命题绘画;
2.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创意美术能力;
3.材料准备:每位同学素描纸1张、12色水彩笔1套;
4.活动内容:以“人、狗、树、桌子、太阳”几种绘画物体,学生用简笔画一幅画。
画完了后,我进行了活动评价。确实给出这几种简单的绘画元素,让孩子自由发挥,充分联想和幻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学生画人和狗一起在桌子上跳舞;有学生画狗坐在桌子上吃饭,人被栓在树上,身上还写了“虐待动物”四个字,有学生画“天狗”吞食太阳,人站在桌子上带着墨镜观看;有学生画圣诞树,人和狗都挂在了树上,作为礼物……看似天方夜谭般的想象,不正是我们教育所缺少的吗?所以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大力赞扬,鼓励他们发挥这方面的能力,从中体验到艺术的成就感。禁锢的传输式教育,不仅束缚了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是对个性的扼杀,我们的学生不是产品,不是流水作业的产物,他们是有个体感官的活生生的人。而我们的教育更深层次方面,是我们的社会习俗也缺乏创造性文化的熏陶。在我看来,开展创意美术教育显得非常有价值,我们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观察、联想、幻想共鸣产生创意的火花。
我在陶瓷欣赏课时,我提了一个活动课题:碗的功能和用处
1.活动目的:体验创意思维过程;
2.材料准备:素描纸1张;
3.活动内容:以“碗的功能和用处”为题,尽可能多地写出碗的用途,用图表达出来。
活动完后进行活动评价。大多数学生的想法基本类同:碗可以吃饭、装水、吃药、种花、装杂物、养小宠物、做挖掘工具、做船,等等。实质都是只说了碗作为容器的功能。
有个别学生却说出了这些用途:碗可以做打人、可以代替圆规、可以做玩具、可以做房屋装饰品、做道具等。确实对碗的功能进行扩充,但对碗的联想仍然不够充分。
那么,碗到底有多少种用途呢?在这之后我对创意活动进行了补充。
我们可以从碗的材质入手,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功能。碗的材质:木质的、陶瓷的、不锈钢的、塑料的,铁的、玻璃的……我们还可以从碗的大小、碗的形状来划分。这样碗的功能延展了,就会有无数种碗的功能被挖掘出来,不管是不是可行,我们只是需要这个创意的过程和体验,那么我们创意美术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创意能力并不是一种技巧和知识,不可以通过传授、学习来获得。但创意来自思维,探讨和活动评价能够引发创意的一些具体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创意活动的开展具有显著的意义。所以,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育中安排一些创意活动内容,是符合我们美术教育目的和新课程标准的。
有了这几年在小学创意美术教育的实践,我对创意理论和美术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两者的结合,在我看来非常有趣,而且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我会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小学创意美术教育继续开展下去。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继续学习创意理论,理解创意思维的生理活动;第二,积极参加各种小学美术教研活动,广闻博学,提高自身的美术创意素质和能力;第三,精心设计、组织各种符合小学生的创意美术教育活动,学生和老师一起在活动中体验创意的趣味和成就感;第四,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他们进行课后的美术创作,艺术形式可以多样化,体现创意,展现团队合作,把小学创意美术教育渗透到生活中。
总之,小学创意美术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做好它。新世纪,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只会学习做题的机器,而是俱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强劲动力。我希望通过创意美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意素质,为创意成为学生终生的品格打下坚实的基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专美术教育 感悟 想象 创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67-01
众所周知,中专美术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还会将绘画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具备基础的美术素养,所以机械的技能灌输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是每个中专美术教师所必需面对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来谈一谈“感悟、想象和创意”在中专美术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1 当前中专美术教育的现状
中专美术的教育理念呈现出这么一个趋势――特别注重人文气息在课堂中的作用――即突出“人”在课堂中的作用,而并非之前简单的将知识机械灌输给学生。一个气氛良好的人人可以踊跃发言并且积极思考的课堂,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但是实际情况是,教师教育方法手段的单一,机械的将知识装填给学生。显然,这样的教学老师会轻松许多,但是课堂效率极低,因为被动的接收远不如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接受。
2 感悟在中专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儿童只有在自身丰富的体验想要表达时,才会有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绘画。”――潘绍元。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指引、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以及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所以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对于各种各样素材的探索,对于各种各样技巧实验,来形成更多的感悟,变以往单纯的传授技艺成更为科学的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其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和对作品的表现力。
比如,以前有的教育工作者忽略了课堂中学生的作用,是课堂变成单纯的技法传授课,这样的课是枯燥无味的。长此以往,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也会消磨学生的个性并使其渐渐的失去创新意识,让他们的作品平庸而单薄,这样的作品是缺乏灵魂的。但是美术作品恰恰要体现作者的意志以及情感,所以,不能体现作者意志及情感的美术品不能叫做美术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自主感悟,鼓励学生对所学技法进行实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变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近几年来,有的人为了配合或者迎合所谓老师的“想法”,使部分作品可能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样子,但实则空洞无味,表达苍白。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的本质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艺术,脱离本源的艺术是苍白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引领学生回归本源,进行平凡朴实的创作,作品要基于生活并反映生活,才能称为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3 想象在中专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人不能缺少想象,想象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更为重要。正如一千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想象是不可或缺的。想象是创作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认为这个东西就应当这么画,这么画是对的,那么他的思维就已经变僵化,他的创作也就变得公式化了,这对艺术创作是极其不利的甚至是致命的,失去了想象力,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西泽克曾说:“儿童美术教育的第一目的就是发展创造力,因为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益。”虽然西泽克是针对儿童美术教育说的,但是同样适用于此。若一个人的想象力被抹杀,创造又何曾谈起。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尼古拉斯・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羊人》,在美术史上被称为高深莫测的作品,何谓“高深莫测”,“高深莫测”就是想象的动因,作为教师我们不要急于对作品下定义,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他们会让学生静静的思考这幅作品到底表达了什么,以达到锻炼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对于中专生的美术教育,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不拘泥于传统,抛弃那些先入为主的思想,解开所谓技法的束缚,引导学生去想象,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对他们日后的艺术创作将大有裨益。
4 创意在中专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创意与想象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没了想象那谈何创意。的确,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教给学生这里该怎么画,那里该怎么画,这里该如何构图哪里该如何构图,让作品变得有法可依。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没有两幅美术作品是完全相同的。作为中专生,当其走入社会上之后会用到例如Photoshop、3dmax等软件,这些软件具有的扭曲、旋转、遮挡等功能,如果学生缺乏创意将很难驾驭这些软件。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达芬奇小时候曾画过鸡蛋。虽然他画的是同一个鸡蛋,但是在光影、角度、技法的不同之下,画出的鸡蛋是不相同。而他也明白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
所以,笔者认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大胆的使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创造,这就是创意。当然,创意也要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创意而忽略了实际情况无异于是空中楼阁、痴人说梦。
但是该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创意?一支曲子、一句话、一首诗歌、一个实验就可激发学生们的创意。所以,教师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般情况,教师说的越多,加给学生的束缚就越多,加给学生的束缚越多学生的创意就会越局限。但是作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对个别有问题的作品发现与修饰,发散他们的思维,不仅能够让他们对所学技法的理解加深,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做将对他们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5 结语
作为一名中专美术教育工作者将面对个性多样的中专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授以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任务。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并且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单纯的授以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自主感悟,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散他们的思维,激励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想象,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与鉴赏中提高自己的素养,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这将是以后教学的重点及关键,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中专学生,使其走向社会时自己真正有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一、现当代艺术对于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意义
世界现当代艺术迅猛发展,现当代的艺术品、艺术观念以及材料层出不穷,这些对于社会各个行业带来深刻的变化或有益的启示,其中也包括美术教育领域。从事高中美术教育的工作者需要深思的是我们如何在现今教育中有选择地引入现当代艺术,现当代艺术在现今的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开放的21世纪,我国的美术教育理念也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创造力”成为核心概念。而对于我们高中美术教育来说,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例如美术欣赏课教学,老师一言堂,既无多媒体设备、亦无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加之高考压力,美术教学如同鸡肋。因此导致学生无法拓展自己的视野、创造能力较差等。而笔者认为将现当代艺术引入到高中美术教育中就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格局,并带来新的理念和发展。而现当代艺术对于高中美术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
二、通过当代艺术拓展高中学生的艺术视野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承载着文化历史的诸多信息,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欣赏一两幅画和单纯的绘画技能,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21世纪东西文化交融,西方现代艺术运动迭起,艺术形式、流派异彩纷呈,从宣言到行动无不标新立异,并且现代派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创作方式方法也是极为复杂和多种多样的。所有这些都冲击着现代人们的观念,激活人们的创意思维。学习现当代艺术本身就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伴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艺术的门类也会日新月异,表现形式也会更加多元。随着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目前我国的高中学校美术教育通过开设选修模块,如卡通、陶艺、版画、水墨、设计、摄影、民艺、新媒体等模块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如在民艺模块教学中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再加上利用现当代艺术的创作思想、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们的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既注重了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又使其不断创新。又比如现当代艺术中讲求艺术品与观众的互动,在互动中了解艺术家的观点。并且当下我国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创新型创意人才。美术教育可谓培养创意人才途径之一。因此高中学校美术教育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世界现当代艺术,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其看到绚丽多彩的艺术天空。
三、现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教育的策略阐述
首先,对美术课程进行合理定位。美术学科具有丰富的视觉形式和重要的教育意义。有“以美育代宗教”的学术观点,这足以说明美育的重要性。我国当下的高中美术教育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高中美术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作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大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次,转变旧的美术教育观念,实施多样的美术教育方法。高中美术教育不再是教师的口言相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才是重要的。除了利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外,教师也应该重视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高中素描教学始终脱离不了静物、石膏像的临摹与写生。那么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校外,寻找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风景区,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写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灵感。传统的素描教学都是采用铅笔和素描纸进行绘画训练的,但是为什么素描一定要局限于固定的绘画材料呢?其实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笔在不同的纸张甚至布面上进行创作,这种教学尝试的结果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突破传统美术教学对学生创作思想的束缚。
再次,端正对待“艺考热”的态度,尽可能地避免“艺考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艺考热”的强烈刺激,美术高考的方式越来越形式化,这就相应地导致美术教育方式也越来越集中化和机械化。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破坏学生原有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更遑论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学校领导在重视升学率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成长。高中美术教师应该传授学生更多的美术知识,并不一定要局限于美术高考知识的范围,此外,学生也应该端正选择专业的态度。面对“艺考热”,无论是校方、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学生,更要明确选择美术专业的目标、原因,并计划好将来的发展,而不能一味地只图眼前之利而盲目跟风。
最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重视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应在美术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工作好坏的评价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尽快构建起一个相对统一和完善的,充分考虑了美术教师工作特殊性的考核评价制度,传统的仅凭学生期末考核分数高低来评判教师工作绩效的做法必须改变。要将美术教师的课前准备、授课过程、课后辅导等多方面的工作整体纳入考核的范围,学校对于那些教学认真负责、工作表现突出的美术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彰,由此激发美术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智慧,从而提高美术教育的品质和质量。与此同时,在学生学业的评判上,教师同样要尽可能全面地评价每位学生,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应杜绝仅凭某个画面效果给分的不良现象,学生评价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同时以正面肯定和积极鼓励为主,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自己在美术方面的潜质和长处,引导他们在美术学习中体会到探索自我和发现自我的快乐和价值。
关键词:传统美术教育;电脑设计;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科学新技术出现速度的加快,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出现,它带来的技术变革对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震动了整个美术界。电脑设计以其精确的科学性、强大的适应性和颇有效率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几乎渗透到美术的各大领域中,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开创了现代美术的新方向,在这些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电脑美术课程。在新课程的开设后,
传统美术教育怎么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慢慢研究
总结。
一、各专业电脑设计课程需要什么基础绘画能力
影视动画专业电脑设计课程需要掌握比例、透视、结构、空间的分析能力、再现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提高绘画技法、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电脑美术课程需要使学生
掌握基础素描理论及素描造型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造型观察方
法、表现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创新、创意、创造的思维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到艺术设计专业中。总而言之,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从事未来职业工作的必备条件。要使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及色彩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表现方法,掌握科学的创新、创意、创造的思维能力,符合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这些能力的获得就需要学生学习绘画基础课程(素描、色彩、速写、图案),在学习中掌握各种绘画能力。
二、江苏省五年制艺术高职校存在的困扰
绘画基础课程是集中一年内完成,还是分散到三年内完成,哪一个更适合专业的需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1)基础课程集中在第一年内完成。(2)基础课程平均到每个学期去。结合这两种方式,我觉得可以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方法,把绘画基础课程合理分到各学期去,前期课量多偏重基础,后期课量少偏重设计,这样既保证了专业课程对绘画基础的需求,又可以避免会了电脑丢了手绘。
三、现阶段形势下,绘画基础课程的种类
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和设计绘画课程是现阶段形势下的两种绘画基础课程,这两种绘画课程虽然都属于绘画基础课程,但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课程。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图案基础、速写基础,训练学生掌握绘画的比例、透视、结构、空间的分析能力和再现能力。设计绘画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装饰图案、设计速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利用各种不同绘画工具进行画面表现,不同类型的排线组合训练,掌握艺术规律、造型规律、色彩规律、各种表现手法等知识技能。所以前者训练的是技能和动手能力,后者训练的是意识形态中的情感表现。侧重点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了。随着高职美术教育的不断改革,专业老师越来越意识到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设计绘画基础课程就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绘画基础课程在高职美术院校中已经悄然改革,长时间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各专业都已经有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内容安排,比如,各专业把设计的概念融入课程,在传统基础课程中融入设计,但设计绘画课程就必须以传统美术教育课程为基础,也就是说在学习设计绘画前还是要学习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可以把设计绘画课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绘画的基础知识,掌握传统美术教育基础透视、构图、明暗、造型知识,有熟练的造型能力。第二阶段:想象创意阶段,学习设计的方法,了解设计的要求,收集设计素材,并能通过设计规则,对素材进行变形、拆分重组、概括提炼等,得到创意想法。第三阶段:归纳设计阶段,通过上一阶段得到的创意想法,在这一阶段实施,根据实际需要完善设计。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中传统美术教育课程的创新,究竟怎样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利用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学到的造型、审美、表现能力,来为电脑设计课程服务。换句话说,美术离不开传统美术教育的学习,前面加上电脑技术也是一样,要教会学生去感受艺术形式的本质,学会运用本质,掌握感知艺术的能力,更好地融合在专业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王欣东.数字化艺术的魅力:论电脑美术的特点及其艺术精神[D].东南大学,2005.
[2]王宁.浅谈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2).
[3]朱亚.传统美术教育与电脑设计浅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5(03).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意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跨界人才和创意人才日益重视。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对幼儿美术技巧的培养,难以满足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需求。随着国内中小学升学压力的增大,美术逐渐沦为副课,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难以得到培养。而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的空间日益变小,社会各界为保护与开发幼儿想象的能力,强烈要求进行创意教学。
一、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幼儿学习美术主要是临摹前人的绘画与书法,注重对绘画功底的训练,因此,幼儿的美术技巧通常能够得到培养与强化。然而,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通常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分离开来,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文化素养的培养,造成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受到严重的限制。人们通常认为,幼儿临摹得越接近对象本身,就越能体现绘画功底,然而一味地临摹对象造成幼儿的美术学习枯燥无味,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研究
1.确定幼儿美术教育的方向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创意与跨界受到人们的欢迎。何谓跨界?可以是跨学科、跨领域,也可以是跨文化,逾越两种或多种边界,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幼儿的美术教育也应该向创意与跨界方向发展,突破传统单一的绘画边界,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感知性与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实现自身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日益提升。
2.营造自由的精神环境
幼儿在早期绘画的过程中,通常会依据自身的意欲与情感进行想象与发挥。教师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启发与引导幼儿,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给予幼儿太多的限制与约束。营造一个自由的精神环境,有助于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感知美的存在。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对画材、造型、色彩等进行严格规定,而是鼓励幼儿随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画,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灵感,使其拥有更多的独特的构思与创造。
3.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在进行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如组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创作、集体互助创作或户外写生等,不断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此外,美术活动不应只是停留在对前人绘画的临摹上,而是让幼儿在欣赏名画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兴趣,大胆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从而不断发现自我。
为了实现幼儿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表现美、创造美的目的,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绘画媒介,如可以利用木棒、贝壳、小汽车、废弃卡纸等有趣的物品作为印刷图案。通过各种形状、色彩不同的材料与工具,使幼儿能够利用不同的方式或组合进行绘画。
三、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实践
1.利用瓶盖、纸板进行印画
瓶盖与纸板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幼儿利用瓶盖与纸板进行作画,在印画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创新,并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利用瓶盖进行印画的过程中,首先在瓶盖表面涂一层颜料,之后将瓶盖的颜料印到纸上,幼儿可根据自身的想法,印出如乌云、花朵、青蛙等各种图案。对颜料厚薄的控制和印画过程中的轻按与重按,从而造成不同的印画效果。幼儿在印画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绘画,使画面元素更加丰富。纸板主要是利用瓦韧纸,将纸板折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种形状,在纸板一侧涂上颜料,再将涂有颜料的一侧印到纸上,印出如雪花、树木、风车等多种图案,幼儿通过将纸板折成不同的形状,从而能够印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2.利用手作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会利用手势造型的影子,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如拇指相连、双手张开是鸟儿的形状。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双手创造出各种轮廓,再加上绘画与上色,形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有时同样的轮廓,经过幼儿的想象,可以画成不同的动物,如同样是五指张开的形状,部分幼儿可以描绘成孔雀开屏,而部分幼儿则会把五指想象成大象的鼻子与四条腿。除手势之外,幼儿还可以利用手指作画,描绘出各种不同的人脸或者动物的形状,幼儿的想象力在利用手作画的过程中得到发挥。
在幼儿早期美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创意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的欢迎,通过确定幼儿的美术教育方向,营造自由的精神环境,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实现幼儿早期创意美术教育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可利用瓶盖、纸板、手等工具进行作画,从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幼儿创意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邱洪艳.创意美术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赤子(中旬),2014,4(2):253-254.
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构是:兴趣是滋养灵感的内心源泉和动力,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在兴趣之泉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下催生出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缤纷灿烂的创意果实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即创新思维之树。三者的逻辑关系是:兴趣(内心源泉和动力)产生灵感(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灵感产生创意(稳定可以感知创意之果);创意聚合为想象力(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之树)即创新思维。
因此,通过少儿科幻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他们在兴趣基础上产生的灵感之关注、维护、强化和放大。
【关键词】科幻画 灵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少儿科幻画创作,是一项深受中小学学生喜爱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亦是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以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特点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通过对科幻灵感、绘画创意和美术兴趣以及三者关系的论述,探索了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学生创造性即想象力思维的机制,同时借助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得大奖的作品实例加以论证。
一、对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再认识
(一)少儿科幻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养成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是以颜色、形体甚至物件的外观等图像视觉来传导信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美术教育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有培养创造力的要求,但在其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绘画题材和画作内容缺乏大胆想象、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缺乏新颖性与独特性、作品大同小异、创作思路相互模仿了无新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等。上述现状亟待改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时代需求。
(二)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少儿科幻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所谓“科幻画”中“科”指的是科学常识、科学知识;“幻”指的是幻想、联想和其他符合科学逻辑的想象;“画”则是指美术技法和技巧。总之,科幻画是把科学元素渗入到美术创作画教学中,它涉及到科学知识、科学幻想和美术表现能力三大要素,是三位一体的艺术结晶。
少儿科幻美术教育,是一种通过平面艺术展示创造性思维和绘画表现技术有机结合的科学和艺术的教育,也是一种倡导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科幻画来表现对未来世界的种种憧憬,以及对困扰人类种种难题出于科学角度的解决方案。因此,一方面想象空间不能局限于科学原理,另一方面又不能毫无科学性的漫无边际地把绘画变成科学神话。就教师或科技辅导员而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加幻想的创造力,而学生创造力的生成和发挥来自于对科学和美术的双重热爱以及把科学融于美术的冲动。但是光有内心的创造冲动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使其外在化的美术语言。而科幻画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图探索出符合少儿兴趣的把科学和绘画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思维规律和艺术表达形式。
基于上述的基本认识,可以归纳出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如下要素:第一,受教育对象是中小学学生;第二,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科学题材的美术绘画技法的传授;第三,教学途径是积极启发学生的科学加幻想的想象,随之用各种美术技法加以具象化地表现;第四,教学目标和重点不是绘画作品本身的优劣和奖项的层次,也不是美术技法的娴熟和艺术性,而是着眼于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对科幻美术具体化的创造力的不断挖掘、激发、发现、催成、培养和成熟,即内在的创造力的培养。至于绘画作品所使用的美术技法、技巧,是否得奖等都是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参数,绝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学目标本身。
(三)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特点
科学幻想绘画是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遐想而形成的绘画作品。以科幻画为媒介的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该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因而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教育特点:
第一,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美术心理特点。受教育对象一般为7岁至 14岁的中小学生,他们的美术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从“画内心自己”到“画外部世界”,从“无目标地为玩而画”到“有目标的题材创作画”,各个阶段的心理感受和反应是不一样的。此外,学生们富有无边无际的幻想而常常缺乏合情合理的科学,要把“幻想”和“科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变成科幻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的。
第二,要十分关注丰富多变的绘画技法对学生的美术心理的影响。正如现代中小学生对教师的年龄、着装、打扮十分敏感,这对教学效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样,美术技法的表现力对教学效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加上科幻画题材的迷幻神秘性,绘画技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这样说“简单的一只蜡笔虽然可以成画,但成不了科幻画,正如自行车的快慢无法表达飞机的速度,何况是光速”。
第三,要耐心地启发和期待并小心翼翼地关照和呵护学生流星掠空般转瞬即逝的科幻灵感。而科幻灵感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
二、对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创造性思维机制的探索
在指导少儿科幻画创作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着眼于对学生科幻灵感、科幻创意以及科幻兴趣的研究。灵感一词有点玄妙难以捉摸,在心理学意义上解释为作者在独创性活动中,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的极富创造力的意念;从上述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出发,科幻灵感则可以解释为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示具有科学幻想内容的意念。科幻灵感、绘画创意和美术兴趣是彼此关联、作用的,是创造性思维机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抓住它们就抓住了打开学生创新思维之门的钥匙。
(一)科幻灵感与科幻画创意
就科幻灵感与创意的关系而言,科幻灵感是科幻画创意的起点,一种主题创意的产生首先来自某种灵感意念,灵感如流星掠空,耀眼夺目又转瞬即逝,活跃灵动但不够稳定,要形成真正的创意则必须善于感知灵感,抓住灵感,并不断强化和放大灵感,使它最终成为可以感知的东西,成为画面所要表现的主题。
(二)科幻灵感与美术兴趣
就科幻灵感与兴趣的关系而言,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灵感的产生奠定基础,灵感的基础是兴趣,兴趣是灵感的源泉和滋生土壤。
要让学生对科幻美术创作产生灵感,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让科幻画真正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近他们的心灵,诞生于他们的笔下。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用其带有童稚的美的原则,把心中的世界再造成为眼中的艺术世界。这会让学生在科幻画的创作中丰富情感体验,领略成功带来的满足和欢乐,而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发现、唤醒、引导他们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可能来自学生自然禀赋和生活环境的熏陶,但比兴趣的产生更为重要的是兴趣的维持。兴趣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兴趣的鼓励,特别是来自教师的鼓励――即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鼓励对学生兴趣的维持具有显著的作用,这也构成了现代美术教育以及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理论的基础。
科幻灵感产生的依据来自科学的引领。科幻灵感不是胡思乱想,应该遵循科学规则。少儿科幻画不是神话或童话故事的绘画作品,它是富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技术性的少儿幻想绘画作品。中小学生是不缺乏想象力的,但是丰富的想象则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而不能漫无边际。笔者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十分注重想象力的科学化引导,即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有趣的科幻知识的基础上再进入科幻联想,同时对科幻联想也还要加以积极引导,不能随意放鸭子,否则联想的效果也可能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的关系
如果把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一并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简单的关系结构:
兴趣是滋养灵感的内心源泉和动力,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在兴趣之泉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下催生出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由此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运行机制。
上述三者的逻辑关系是:
创造性思维的运行机制:兴趣(内心源泉和动力)灵感(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创意(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
因此,在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他们在对科幻画兴趣基础上的科幻灵感的关注、维护、强化和放大。
三、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创造性思维机制的实证探索
(一)从作品“奇特的树”看对科幻灵感的敏感、捕捉和提炼
“奇特的树”这幅画获得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该画的诞生在于小作者有感于马路上的电线杆极难看又影响行人走路,于是灵感闪现,要用树来代替电线杆,后又想把电话亭、售货亭、商店等都搬进树里面,但这显然不科学,一棵树心怎么能容纳一个商店呢?怎样才能把商店压缩进一棵树呢?经过对幻想的科学整理,小作者只把售货亭搬到树里面,从而确立了 “奇特的树”的创作主题。
在创作过程中,小作者还产生过要把行道树用作公共汽车站牌的灵感,笔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她这个不科学的灵感,而是带她逛马路,让她仔细观察公共汽车站牌和行道树数量之间的关系,让作者对自己的科幻灵感经受科学和常识的选择。无数个与树有关的科幻灵感在不断得到提炼、升华,最后诞生了具有公用电话亭、售货亭、广告招牌、街头地图、交通指示牌功能的奇特的树,树叶白天收集太阳能,晚上用于树上水果灯的照明。
(二)从作品“仿生鱼”看对绘画创意的鼓励和放大
画作“仿生鱼”曾获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画面中三条环保鱼,一条鱼专吃垃圾,一条鱼专喝污水,第三条鱼给其他鱼看病。该画在构思上把被保护动物变成了具有环保能力的动物,这种动宾颠倒的奇思妙想充分再现了儿童的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和打破常规又合情理的童趣。该画的构思起先来自于国外画有鱼的装饰画,画面装饰性很强很漂亮但没有任何科技成分,笔者引导学生由鱼想到了大海和海洋污染,再想到清除海上污染的机器,再想到可以像鱼一样在海里游动的机器鱼,最后想到可以治理污染的仿生鱼,该画的创意就这样产生了。
该画在绘画技法上也非常具有创意,是在色布纸上使用了固体水彩笔、珠光立体笔、珠光笔,甚至修正液,画面效果非常特别,有些部位的颜色即便是成人也难以理解其形成的机理效果,几乎无法复制。许多看过该画的儿童画专家对其绘画技法惊叹不已。当作品最后完成后,作为教师的笔者也弄不明白这幅画究竟用了哪些材料。
学生的创造性不仅仅表现在对科幻主题内在的构思,同样也表现在对科幻主题外在的艺术表现,这种兼具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造机制恰恰是科幻美术思维机制的特点,也是科幻美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美国).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
[2]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育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
随着精神文明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美术课程标准在响应素质教育的同时,为美术改革也提供了具体的依据;美术教育作为当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同时,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创新观念具有极大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转换教学观念,增强美术教学创新意识,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寻找美、发现美、创设美、展现美,开拓学生大脑,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培养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 能有效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作品作为了解学生美术学习情况的主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作为教学案例进行点评,由于不同的审美观点、审美角度以及审美视觉,会有不同的评价,同一副作品会给人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注重幻想、浪漫,有的着重实际。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没有真正定义好评和差评的方法,没有不好看和好看的评价;通过不同的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开拓了学生思维,通过“新鲜”和“陈旧”的对比,不断增强美术作品创新观念。
2. 增强了学生创意写作的水平
在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际见闻进行创意写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事业,对学生创意思维培养也有重要影响。创意作为实际生活的抽象、具体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不断完善教学创新观念,通过具体幻化以及实际展示,不断引导学生创新意识,避免主观思想对学生穿衣作品造成的不良影响。
3. 能有效提高美术作品价值
在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中,老师通过正确判断学生作品,在学生的角度欣赏作品,不仅了解了学生心态、心理状况,同时通过直观观察也展现了学生某个阶段的心理世界,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在课堂教育中,老师不能主观臆断学生作品,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兴趣和激情。
同时,根据美术作品现实眼光,将艺术孕育在生活中,学生不仅实现了现实生活事物欣赏、成长,同时通过具体物象也展现了学生对生活、对美的进一步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开拓学生思维。
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1. 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在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老师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增强学生感知能力,为学生带去广阔的视野、精细的轮廓以及想像的世界。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在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不断发挥师生创新理念,增强艺术感知领悟成都;通过共同思考、研究、巧设布白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作品中不断领悟作品意蕴和人文特点。例如:在太阳绘画过程中,通过描绘太阳升起的方向、太阳的颜色以及构图变化,掌握学生思维状况、心理活动;通过尊重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造具有创新意味的作品。
同时,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活动作为实践水平、人格魅力的展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展现自然景象,同时通过心灵窗户也让人们了解到学生的思维选择方式。例如:在熟悉的旋律这个课题中,老师通过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不局限于某个数目、人物、房屋;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根据内心世界自由描绘乐曲般的世界,将具象转换成抽象,从而避免了格式化、程序化的单一教学模式,开拓了学生思维空间。
2. 提高老师自身素质,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老师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引导者,是美术知识、创新意识的桥梁。在实际教育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将辅导、仪表、板书、语言、演示、范画等相关活动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尊重学生思维的同时,用自身素质以及创新意识感染学生美术作品创新;在充分展示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在主动的环境中,培养创新“悟”性,从领悟能力中促进创新意识发展。
意境作为美术作品灵感的源泉,老师在培养学生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真实反映作品感悟;通过精神或者物质鼓励学生别出心裁的思维作品,让学生在创作中得到满足和愉悦;通过还原生活真实面貌,促进学生对人文历史以及传统文化修养的理解和传承,从而促进美术教育正确发展。
结束语
创新意识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尽量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在加强讲课创新方式的同时,提高各种多元性因素,从各方面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美术区角游戏;多元策略;多元创意美术教育
瑞士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说:“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学者陈鹤琴在研究幼儿游戏价值时提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思想。”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因此,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手段已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
美术区角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整理出很多有用的实践经验。但笔者经调查发现,美术区角游戏在开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操作材料单一、表现方式传统、幼儿参与兴趣不高等现象。美术区角游戏如何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幼儿想玩、会玩,最终快乐成才呢?在实践中笔者进行了研究。
一、“美术区角游戏”的界定和内涵
游戏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区角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游戏形式。幼儿园的区角游戏划分为益智区、建构区、语言区、美术区、自然角等。
美术区角游戏是幼儿在特定的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与区角布置或设置相关的游戏活动。强调幼儿的内在动机与需要,鼓励幼儿自主决定他们的活动;提供幼儿运用和掌握美术技能的机会与活动;重视自主创作的过程。美术区角游戏通过幼儿自主选择、自我探索、同伴协助,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美术区角游戏是实施多元创意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多元创意美术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多元创意美术教育是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大胆想象、创作的活动,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美术区角游戏内容既有集体美术教学游戏的延伸又有跟随幼儿需要生成的游戏,预成和生成相结合。如美术活动“京剧脸谱”,幼儿已经欣赏并进行了涂色游戏,但幼儿对创作京剧脸谱仍有较大兴趣,因此提供了纸张、剪刀和多种面具,供幼儿自主进行绘画、粘贴、剪纸、泥塑等多元美术创作。如在“我的家乡”活动中,幼儿对常州中华恐龙园印象深刻,都有游玩的经历,同时对各种各样的恐龙形象非常喜欢,能说出几种恐龙的名字,由此生成了“我喜欢的恐龙”游戏,他们大胆想象,创作出了自己眼中的恐龙,有绘画的恐龙、折纸的恐龙、泥塑的恐龙、恐龙的面具等,是多元创意美术教育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二、美术区角游戏开展的多元策略
(1)区角布局多元。科学合理的区角布局,能让幼儿在与蕴含教育价值的区角中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活动室被划分成了一个个功能各异的游戏区角,幼儿可以在其中自由选择、自主游戏。在美术区角的空间布局上,不仅注重动与静、独立与开放的结合,还可以尝试着将美术区角外延,有利于对美术区角游戏活动进行多元整合。
美术区角外延是将美术区角设置于走廊、墙角以及学校的各个角落,既为美术区角与其他区角的多元整合提供了自由组合的可能性和充分的空间,同时也是班级多元美术创意特色彰显的途径。
区角多元整合是借助区角功能相互渗透的教育功能有机地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来实施多元创意美术教育。美术区角与自然角整合在一起,幼儿在自然角感受、欣赏植物美的同时,进行初步的写生活动;美术区角与语言区、自然角三者整合,幼儿用习得的书面语言描述自己发现的各种美景,并能用完整清晰地语言大胆讲述;美术区角与建构区整合,尝试建构立体造型,并从中发现各种造型美……
美术区角的多元整合为幼儿的多元创意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多元的环境,在充满童趣、内涵丰富、层次分明、氛围宽松的环境中,更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区角游戏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2)材料选择多元。区角游戏中提供的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凡能间接或直接留下痕迹的安全无毒的材料都能用于儿童的美术创意。
美术区角为幼儿多元创意美术活动提供了多种材料选择,除了常规的美术工具――铅画纸、水粉颜料、记号笔、油画棒等之外,还巧用各种废旧材料,使幼儿的美术作品呈现出创意。例如路边捡拾到的树枝拼成纯装饰的漂亮图案;宝宝的旧鞋可以进行DIY变成一件可爱的玩具;餐巾纸进行扎染就变成一个美丽的花手绢;大小各异的玻璃球进行的滚珠画;莲藕、青椒、胡萝卜的切面进行的蔬菜印章画;吃完的蛋糕盒进行的创意画;一次性纸杯创作的七彩纸杯;各种纽扣粘贴成的人物;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地、因地制宜地巧用各种自然物――秋天各种落叶、果实、干草等进行拓印、粘贴、刷彩等多元创意美术活动,这些熟悉的创意的材料激发了幼儿创作的热情。
幼儿喜欢生动形象的物体,开发便捷、有趣、生动形象的美术工具,会让幼儿喜欢玩、想玩,乐意参与美术区角游戏中。教师可协同家长一起为幼儿制作许多有童趣的美术工具。例如结合“玩具王国”,为幼儿制作的“托马斯”式的油画棒小火车;用养乐多的空瓶制作的盖印小娃娃;用酸奶杯制作的水粉调色盒;用果冻壳制作的“颜色变变变”……教师和家长一起协助,奇思妙想,制作各种生动有趣又形象的美术工具,为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艺术创作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3)区角参与方式多元。美术区角游戏是一种“非指导性”的活动。我们所说的“非指导性”就是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它是以幼儿的“自发学习”为特征,幼儿自主选择、自我评价,教师的工作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创作性和自我依赖性。在传统的美术区角游戏中,大都是以教师的安排为主,忽视幼儿的主体意识。“儿童中心论”指导下的美术区角游戏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幼儿参与美术区角游戏的方式是多元的。
参与方式既可以是幼儿独立自主的创作形式,也可以是两两互助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多人一起合作的形式。不管是哪种参与方式,都是基于幼儿自身独立的意愿。自主自发地创作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依赖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两两互助的方式有助于幼儿在美术区角游戏中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学习经验进行艺术创作;多人合作的方式,不仅会激发幼儿集体参与美术共同创作或比赛的兴趣,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幼儿分工协助,交流思想,还可以擦出智慧的火花,创造出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再如在主题活动“中国娃”中,结合地方特色创设了“寻找恐龙”主题绘画活动,幼儿集体的创作为我们呈现出一幅色彩鲜艳、布局合理、画面内容丰富的大型画作,也让他们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成就感。
(4)技法表现多元。多元创意美术创作的结果不再是单一表现手法的作品,而是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并借助多种技法来使画面内容更加生动,更具观赏价值。美术区角游戏中,幼儿能够掌握并能进行自主创作的技法有:撕贴画、蜡笔画、点彩、油水分离、浓彩、淡彩等。如在“美丽的秋天”主题中,我们提供多种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幼儿创作出了刮蜡画《秋天的果园》、撕贴画《美丽的》、点彩画《秋天的树林》……幼儿的作品形式各异,艺术表现手法多元。
在同一幅画面中也可以灵活地使用多种技法。如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中,我们鼓励幼儿用泥塑、绘画、折纸、剪贴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他们先用白色油画棒绘画自己喜欢的某一类动物,然后用油水分离的方式进行刷色,在此基础上再用剪贴的方式添置背景……这幅作品就运用了三种以上的技法,这样的作品画面内容更加的丰富,幼儿创作的兴趣也更高。
(5)成果评价多元。“指南”中强调:“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美术区角游戏中,对幼儿艺术成果的评价必须是在肯定和鼓励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多元评价。要从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既注重幼儿的基本美术技能的获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更要注重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情感的表达。要重视多元创意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肯定和激励,评析幼儿作品时尝试用欣赏性的评价语。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美术区角投放了水粉颜料、画笔等工具,引导幼儿进行“绚丽的烟火”的创作。面对幼儿画得各色或团状或螺旋状的图案,教师的评价是这样的:“小画家特别厉害,变幻出了老师从没见过的棒棒糖式的烟花!”“画面满满的,真棒!有些威力强大的烟花一下子窜到了高高的地方,有些洒落下来的烟花,星星点点地落在低低的地方。小朋友也可以试着大胆的表现不同方位的烟花,画到纸张外面去也没关系!”在启发幼儿再创作时会这样说:“焰火的色彩可以将黑暗的夜空一下子点亮,那么什么颜色最能代表这些炫亮的色彩呢?小朋友在画烟花时不妨先在棉签上蘸一蘸白色,再在棉签上蘸上喜欢的颜色,这样两种颜色一笔画出来的烟花色彩会特别夺目哦!”幼儿多元创意美术成果的多元评价,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更加的全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
(6)作品展示多元。“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指出:“喜欢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各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美术区角游戏中幼儿的作品多元展示为幼儿感受和欣赏美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通过欣赏自己和同伴的美术作品来提高审美能力。
第一种是平面式展示:将幼儿的美术作品直接平铺式地张贴在墙上或作品袋里。这样的作品展示方式为大家所经常使用,欣赏的时候一目了然,便于观察和欣赏,幼儿可以自主地进行取放。
第二种是悬挂式展示:它打破了平面式呆板的展示方式,是借助墙面、走廊的空间,利用绳结、KT板、纸盒、树枝经过一定的造型,将幼儿的作品悬挂于一定的高度进行展示。这种展示方式不受墙面大小的限制,可以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例如把幼儿创作的七彩纸杯按照同一色彩串联悬吊起来、KT板画组合成镂空立体三棱柱做宫灯悬挂、用树枝做支撑,将幼儿创作的纸版画依次连接垂吊于墙壁上。
第三种是立体式展示:将幼儿的美术作品以立体造型的方式展示出来。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立体造型更加的形象、生动,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例如把幼儿创作的废旧美术材料盒拼搭成一个个前后镂空的立体三角形,随着三角形数量的增多,教师和幼儿一起将若干个立体三角形拼搭成一颗“圣诞树”……幼儿可以围着这颗立体的“圣诞树”前后左右从不同方位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区角游戏虽然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教师对教育本质、游戏作用等的理解存在差异,致使在美术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美术区角游戏师幼的角色如何正确地定位、艺术活动中艺术创作要不要提供范样、多元创意美术教育要不要教会幼儿基本的绘画技能技巧等。这些问题是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以厘清的。
美术区角游戏是实施多元创意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它让每个幼儿心里那颗美的种子有了绽放的空间,为幼儿表现美创造美搭建了适宜的空间和平台,让幼儿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美、创造美,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自主创造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者只要用心实践、勇于创新,美术区角游戏必将以全新的面貌绽放出绚烂的教育光彩,培养更多的幼儿快乐成才。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唐淑,王雯.学前教育思想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3]孔起英,王绪兰.幼儿园主题式美术教育活动[M].南京: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