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6:59: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治理的基础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会协同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内涵是要求无论政府还是其他社会组织不仅要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责任,更应该注重建立相互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良性协调与互动合作关系。涉及治安管理领域,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们应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与阐释。对治安管理社会协同理论的提出与总结梳理有益于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社会协同的理念。
一、社会协同理念的提出
对社会协同内涵的认识,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当代治理理论认为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组织是治理的主体。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强政府、弱社会”模式。在大一统的时代对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并没有清晰正确的认识,造成了强政府弱社会的不合理局面,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完全是政府的附属品,统治的意味更为浓厚,造成的后果是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微弱,政府权力过大、管得过多过死,但在社会治理某些领域中政府并不能发挥完全的作用,而社会组织在更适合其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中却完全无所作为,这样不仅造成政府资源的浪费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理效果。二是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模式。强调政府与社会要形成互动、加强合作,该模式的优点是将社会至于与国家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现实局面下,合作模式的构建恐怕还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三是“社会协同”模式。“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目标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时首次提出的。十报告在论述社会管理体制时又再次强调了其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予以法制保障保证其落实。现在看来社会协同模式是更适合我国现实的一种模式,为什么如此说呢?在这一社会管理体制中,公众参与是基础,社会协同是依托,法治保障是根本。在我国的现实是政府治理能力较高,公民社会发育不足。我们还处在培育公民社会的阶段,自然不能与西方国家一样在短期内实现两者的合作关系,更适合我国当前现实的是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帮扶社会组织的成长,使其逐渐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法律与制度保障是协同治理机制形成。
二、国外关于社会协同的相关理论
目前,世界各国在社会治理中形成的许多理论如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多中心理论、国家―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与我国的社会协同的治理模式存在着共通的地方,应充分借鉴先进理论、尊重我国现实,形成适合我国治安管理工作的社会协同治理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Theory of Public Choice)于20世纪60年代形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观点是针对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失灵”现象,主张引入市场机制,以市场灵活的特点来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不足[1]。根据这个理论,警察公共服务同样需要引入市场机制,目前在西方国家非常发达的私人警务如保安、私人保镖等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中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是研究公共事务的一种现代经济理论。其基本内容是:不同种类的物品和服务可以通过两个特征――排他性和消费性来进行整理和分类,分类的结果确定了政府和社会(非政府组织)在物品和服务提供中所扮演的角色[2]。一般而言,纯公共物品(服务)由政府提供,纯私人物品(服务)则由社会和市场提供,而准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和公共池塘资源物品)既不能完全由政府提供,也不能完全依靠社会和市场提供,而应该通过政府和市场、社会的竞争、合作来提供。
(三)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也称善治(Good Governance)理论、治道,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于西方国家的关于公共事务解决之道的理论。是指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治理,它“掌舵”但不“划桨”,不直接介入公共事务,只介于负责统治的政治和负责具体的事务管理之间[3]。关于治理的特征,虽然学者概括并不完全相同,但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尤其是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正如治理理论创始人之一的罗西瑙所说:“治理则是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的,这个目标未必出自合法的以及正式规定的职责,而且它也不一定需要依靠强制力量克服挑战而使别人服从。”“它既包括政府机制,同时也包含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4]
(四)多中心理论
当代美国学者E.奥斯特罗姆根据多中心社会秩序、公共选择、公共物品等理论,在长期实证研究公共事务(尤其是警察服务)的基础上,主张公共事物自主治理,提出“权力分散、管理交叠和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为特征的“多中心理论”,以改变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中心供给”思路[5]。
(五)国家――社会互动理论
国家―社会互动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西方国家的“市民社会”,但其流行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社会互动理论主张:关于国家、国家制度及社会、社会制度等的研究,不能单从国家一元的单向的角度来认识,而应该从国家―社会二元的、多向的角度,从国家、社会的互动来认识。即:要批判那种“自上而下的”一元性“国家”分析范式,建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轨型“国家与社会”互动范式。简言之,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建立,是国家和社会互动的结果。按照这个理论,警察制度、治安制度也应是国家与社会组织互动的结果。
(六)社会资本理论
该研究视角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力量在治安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作用的缺失及对策作以探析。社会资本是指普通公民的民间参与网络,以及体现在这种约定中的互惠和信任的规范。在社会治安管理过程中,社会资本的有效使用往往能够倍增治理的绩效,这也是治安管理自增强机制的动力所在。
上述理论,因为主张政府之外的市场、社会也要提供公共服务,与以往由政府完全提供公共服务的旧理论有很大差异,所以也被合称为“新公共管理理论”。这些理论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中的警务研究,其结论自然就是重视市场、社会在警务中的作用。譬如,自20世纪70年代始,西方国家提出了“private policing”(或privatizing policing、private police)的概念,对社会组织参与治安工作及如何增进社会组织与警察机构的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英国艾莉斯?韦克菲尔德的《Selling Security:The private policing of public space》,提出了“安全被”(security quilt)理论,认为:不同的城市空间场所需要由不同的管理力量参与的各种安全管理模式;不同的管理力量和安全管理模式组织起来,就组合成为覆盖城市任何角落的“安全被”;在构成“安全被”的力量中,既有代表国家与政府的警察,也有单位与社区的专有安全保卫人员,既有市场化的保安公司,也有各种志愿者和警察辅助力量。
三、我国治安管理“社会协同”的相关理论
(一)治安综合治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我国逐步提出了治安综合治理的思想,强调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民众的力量,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的稳定。
治安综合治理理论强调治安问题的根源在社会,治理治安问题的力量在社会,维护治安秩序的主体也在包括政府、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多种主体。
(二)治安主客体关系理论
治安主客体关系理论,是指维护治安秩序的主体与客体(对象)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多重关系,一般而言,公安机关是维护治安秩序的主体或主要力量,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公众也会成为维护治安秩序的主体。
(三)治安、警务(国家警事)社会化理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当时的治安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提出了“治安工作社会化”的观点,也有的称公安工作社会化、治安管理社会化。即公安机关不应承担维护治安秩序的全部责任,而应当将一部分工作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近年来,国内学者将西方的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等引入,又提出了“警务社会化”或“国家警事社会化”。强调公安机关要按照市场运行的客观要求,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同时,实现“社会的事社会办”;强调警察与社会组织的互动、警察与社区居民的合作,以增进公共安全、提升警务效益。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总理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测绘地理信息是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保障。总理还指出,离开了测绘地理信息,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和具体成果,离开测绘地理信息就无法建成智慧城市。换而言之,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不仅为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奠定了工作基础,而且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将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智慧城市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海量的、精确的、动态的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我国已经完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全覆盖,形成了国家、省、市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数据源,建立了庞大的动态地理信息数据库。目前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正在积极构筑海陆空天地一体化的高精度、实时化地理信息获取能力,使大地测量从静态到动态、从地基到天基、从区域到全球发展,推动航空航天遥感朝“三多”(多传感器、多平台、多角度)和“四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相分辨率、高辐射分辨率)方向发展,通过卫星发射组网进行全天时、全天候观测,使获取的地理信息资源在时空上覆盖面更广、数据量更大、准确度更高、现实性更强。不难预见,全方位、多时空的地理信息将让城市更加“耳聪目明”。
李维森说,为了推动城市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早在2006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就与省级测绘部门和市级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共享,开展了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其中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平台,所建成的空间框架和公共平台是市政府权威的、唯一的、全市域的共享平台。截至目前,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中有317个开展了这项工作,170余个已经建成。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地理空间框架经过扩展、提升将方便地升级为智慧城市的时空信息云平台。
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通过开展时空数据建设、云服务系统开发和典型应用示范等试点工作,探索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务模式,凝练工艺流程和标准规范,为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升级转型以及后续大规模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提供指导,为智慧城市、智慧区域和智慧中国建设奠定了基础。
智慧城市促进城市问题解决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6.75亿,占到了总人口的51%。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加到10亿,城市人口的剧增,不可避免地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导致交通拥堵、医疗资源紧张、教育资源不均、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城市安全监管等问题的出现。
“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解决这些问题,以时空信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重新审视城市本质、定位发展目标、培育城市功能、调整城市结构,通过智能传感和智能决策调整城市运行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对逐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将有重大意义,因此建设智慧城市能够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李维森告诉《经济》记者。
产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失去产业支撑的城市就会陷入“鬼城”的噩梦。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过分依赖土地财政、资源开发等,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能力,随着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枯竭、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李维森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构建大量智能化基础设施,需要海量的时空信息数据,需要通过广泛地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采集处理、数据挖掘服务、知识管理等技术,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加高效、敏捷、低碳与和谐。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为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将进一步推动智能交通、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对时空数据的获取、处理和深度挖掘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有力地促进航空航天地理信息获取、大数据存储处理、云计算以及新型地理信息服务业的成长,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已带动影像获取、应用系统开发等领域的大发展,拉动地理信息产业服务产值高达300多亿元。
城市管理模式的变革
什么是智慧城市?在李维森看来,一个智慧的城市应当包括像人类感官一样的实时信息感知设备,像人类神经系统一样的信息与指令双向传输网络系统,像人类大脑一样的云计算中心,像人类行为器官一样的应对与处置专题系统。智慧城市在时空信息支撑下,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人类知识物化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和发展等各项活动中,建立起不依赖人或少依赖人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将给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关键词:官民生态;协同共治;社会管理;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8-0016-03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更为中央高层所重视和强调。
在关于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的问题上,中央的相关会议或决策部署都在不同程度上明确了如下意思: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我国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要大力加以完善。从结构上分析,上述社会管理格局反映了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下的“官民”二元图谱,反映了对官民协同共治型社会管理模式的追求。因此,在基于官民良性互动而形成“协同共治型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则在于不断调适、改善官民关系,发挥社会管理中的官民两个积极性,形成互动、和谐的官民生态。可以说,良性的官民生态是形成协同共治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良性的官民生态?社会管理中为什么要倡导良性的官民生态?如何形成良性官民生态,进而形成协同共治型社会管理模式?这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三个重要问题。
一、典型的官民生态类型考察
要明确什么是良性官民生态,首先必须了解历史上或现实中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官民生态。综合过往以及当下的政府管理实践与理论,我们可以归纳出四种典型的官民生态类别:“主人-奴仆关系”、“委托-关系”、“掌柜-顾客关系”、“合作伙伴关系”。
1.主人-奴仆关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传统阶级社会中,官民之间的关系普遍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指挥”与“服从”关系,统治者以“主人”自居,并垄断公共权威,普通民众只是绝对权力控制之下的“奴仆”,只能听由统治者发号施令,履行“下人”的服从义务。在这种关系中,由于处处强调等级差别,“官本位”思想盛行,一切以统治者的意愿为导向、为目的,社会公众缺乏分享公共权力的机会和空间,其真实愿望和利益诉求根本得不到重视和维护,久而久之,公众逐渐丧失了主动地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和想法,参与公共生活的资源和能力也随之消损殆尽。因此,这种官民生态建构下的社会管理模式,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管理,只是一个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机关、意识形态灌输等手段,来实现对社会“单向控制”的过程。
2. 委托-关系。随着资产阶级思想家掀起的思想启蒙运动波及整个西方世界乃至全球,“君权神授”思想日益受到谴责和唾弃,而“人民”、“社会契约”等思想的传播却越加广泛,传统“主人-奴仆”的官民关系首先受到了理念上的打击。随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火种纷纷点燃,并在众多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上述官民关系受到制度上的再次打击后,逐步被以“委托-”为基调的官民生态所取代。这种官民生态所蕴含的基本假设是,“国家是一种人民的契约,许多个人以他自己的自利相互订立一种契约以产生政府。或者说每个人都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利以产生公共权力。这是政府产生的唯一合法方式,也是公共权力赖以存在的唯一基础。”[1]因此,公民是公共权力的最终所有者,是“委托人”,而公共权力的运用者只不过是公民选择出来的,究竟由谁来则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利益来决定,同时,“人”必须依法满足“委托人”的要求,维护“委托人”的利益。
无疑,较之主人-奴仆关系而言,委托-关系更能体现官民之间的平等、开放和公正的关系。但是,这种官民生态并不总能充分体现和保证社会管理的公共属性。首先,正如巴伯(B. Barber)所指出的,代议制转嫁了责任,也疏远了人们的政治意愿,它是以牺牲自我管理和自治为代价的,会造成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冷漠与疏远。[2]其次,这种官民生态其实暗含了这样意思,即作为公共权力运用者的“人”比一般民众更为明智,更有经验,更能做出合理的判断。这种精英政治倾向可能使社会管理无法及时、合理地回应公众的需求。再次,公共权力运用者因其“理性经济人”的本性,存在枉用公民的信任、逃避责任,甚至谋求私利和腐败等可能,从而引发所谓的“逆向选择”和其他道德风险,侵蚀公共利益。因此,尽管委托-的官民生态模式通过承认社会公众的公民身份而具有先进性,但其在实践过程中却容易成为“主仆关系”的新变种,难以保证公共权力运用过程中的回应性,更无法实现对社会管理的官民协同共治。
关键词:权利 权力 法治 法律价值
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中国的改革和面向国际社会的开放加快了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真正启动了中国迈向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济上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在21世纪的奋斗目标。
然而,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淡薄,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已成为制约中国法治进程的巨大障碍。
1权利意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 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权利意识是指每一个公民不论存在多大差别,都具有同等的尊严和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并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利,依照正当的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同时也是权利经济,这意味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参与者(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市场主体既包括各种经济组织,如法人、企业,也包括作为自然人的公民。市场主体是各种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体,其权利和义务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设定,而不允许有任何人加以侵犯或者非法设定和强加。由于市场经济是追逐利益的经济,所以特别强调权利,如果法律不为市场主体设定并保护权利,市场主体就丧失了权利能力,失去生机和活力,也就没有了在市场中存在的任何价值。市场主体依法享有各种权利,如财产保值增值权、追求经济利益权、自我管理和自主经营权等,享有这些权利,既是市场经济要求的权责需明确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大区别所在。
传统的计划经济以权力为本位,通过行政命令方式来组织、管理经济,本应作为社会经济主体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企业,只是国家的一个生产车间,自身没有独立的权利;另一个应是主要社会经济主体的公民则附属于单位和企业。由于社会参与者不具备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其相应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因而企业缺乏活力和生机,在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从国家最初改革国有企业时采取的措施“放权让利”上看,即可真切地看出旧体制下的企业“无权无利”或“少权少利”。而市场经济是以权利为本位的经济,市场主体及其一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交易活动都主要围绕权利或经济利益而运转,企业和个人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不再受政府意志支配、围绕政府的行政权力和行政意志来运转,企业有自己的意志利益,其一切活动都体现着“权利本位”的原则而不再体现“权力本位”。
所以说,提倡并鼓励市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并对市场主体及其各种民事权利加以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会产生许多新的观念、新的权利需要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权利内容。市场经济为完善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民主政治的基本含义是使政治权力按法律设定的既定途径运行,防止政治权力的失控和异化,即政治权力的运行不听从或不利于它的主人—人民。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障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是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而政治权力的失控和异化,是当前社会对公民权利侵犯的最大威胁。因此,完善民主政治实质上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2公民权利意识薄弱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发电厂;气力除灰;西门子PLC300
【Abstract】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great amount of fly ash generated in the power generation process at a coal-fired power plant, this paper studies a design approach for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pneumatic ash removal based on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industrial Ethernet and PROFIBUS-DP control network, this approach applies the philosophy of structured programming to the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PLC program. In ligh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WinCC man-machine interface software was used to implement intuitive configuration images, the PID algorithm was employed to achieve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dust ratio, and variable frequency speed control technology was utilized; all this not only improved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but also minimized the system power loss. Simulation of PID control algorithm and fuzzy PID control algorithm was perform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algorithms was observed.
【Key words】Power Plant; Fly ash pneumatic removing; Siemens PLC300
0 引言
纵观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燃煤电厂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的发电量达到我国总发电量的80%以上,虽然它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但同时却使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为了及时将燃煤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粉煤灰清除运走,同时将其回收利用,需要设计一种集散控制系统(DCS),来分担气力除灰系统风险,保证除灰过程的安全,稳定,连续[1]。本设计选择集散控制系统[2],设计三层网络结构:计算机监控层,执行控制层,现场控制层。监控层与执行层通过以太网通信,执行层与现场层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进行通讯。选定监控层的软件组态王,进行实时监控。使用西门子S7-300作为执行层的核心控制器[3]。现大多数电厂采用此系统,但灰尘比无法控制,本课题着重分析PID与模糊PID的控制效果。
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采用集散控制控制系统(DCS),设计三层网络结构:计算机监控层,执行控制层,现场控制层。监控层与执行层通过以太网通信,执行层与现场层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进行通讯。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分担气力除灰系统的风险,保证除灰过程的稳定,安全,连续。某厂有两套锅炉设备,每套锅炉使用三套电除灰装置,对应三套灰斗。将两锅炉分为两组,每组三层的控制结构,计算机监控层,执行控制层,现场控制层。执行控制层使用西门子S7-300作为控制核心,完成数据的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层,并执行监控层下传的控制指令,监控层采用组态王显示数据,录入指令,对数据处理并具有报警的功能。任意一组监控层均可控制两组的执行控制层,但两组监控层有优先级,两组监控层均正常工作时,每组的监控层只可控制自己组的执行控制层,只有某一组出现故障时,另一组监控层才可以控制两组执行控制层,以此保证系统在故障时的连续运作。通过对PID与模糊PID的算法分析,通过变频器调节电机速度,使除灰系统除灰量保持稳定。
控制系统的功能要自动完成整个除灰流程,并将实时数据上传给工控机[4];在设备调试和检修时,应该能够进行就地控制[4];如发生故障,应该能够紧急停止系统运行,因此,现场控制系统设计为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4]
2 PLC程序设计
2.1 PID算法程序设计
在本控制系统中,控制的对象是风机的转速,风机转速的控制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风机转速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控制质量的好坏。在PID控制算法的选择中,考虑到压力的调节通道时间常数T0小且变化快,如果加入微分作用将会使系统变的振荡,反而不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所以在本系统中对压力的控制采用了风机转速PI闭环控制,在模拟调试的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5]。
在STEP7 中,使用OB35组织块能够实现对模拟量信号的采集和转换、数据的PI运算处理以及将结果转换为模拟量输出等,在OB35组织块中调用FB41 连续控制PID功能模块实现对风机转速的PI闭环控制。
2.2 组态设计
因本控制系统采用DCS集散控制方式,所以组态设计的主要部分分为服务器和客户端,而服务器的实现又是由组态本控制系统的变量、实现主控制器PLC与WinCC的通讯、控制系统主画面的设计、管网压力值的实时趋势曲线画面设计和风机转速值的实时趋势曲线画面设计以及管网压力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等故障信号的报警记录画面设计。
2.2.1 服务器的组态设计
(1)组态变量和通讯
首先创建一个多用户项目,并在变量管理中添加“SIMATIC S7 Protocol Suit”驱动程序,由于本控制系统PC机与PLC之间用Industrial Ethernet相连,所以在Industrial Ethernet通道下新建一个控制器1PLC的连接,并设置好参数。在新建的PLC连接下,根据STEP7中的符号表和数据块来建立新的外部变量,并设置好变量的地址。在Industrial Ethernet下建立与PLC连通的变量,建立变量名字,类型,及在PLC中所对应的地址。类似于速度变量的建立,分别建立各个与PLC对应的变量,并且为其分配在PLC中的地址。
(2)主画面的设计
在WinCC中打开画面编辑器,创建除灰系统的控制过程主画面。在主画面中调用元件库中所需的元件组建主画面,并在主画面中加入上位机、PLC、变频器以及之间连接的网络总线,使用户能够清楚地看出整个控制系统的网络构造[6]。在对主画面的设计的过程中,还充分的考虑了组态画面的直观性,使用户在画面上就能直观的看出变频器、电机的运行状态等数据信息,各个阀门的开闭情况也能在画面中直观地显示出来,如果风机或者阀门发生故障,在画面中能实时的显示其报警信息。
(3)数据及控制画面的设计
在数据及控制画面中,显示风机转速与管网压力的实时曲线,以及风机转速与管网压力的瞬时值,并进行控制,控制部分由点动控制部分的各个阀门的控制,自动控制部分的启停与紧急停止控制,还由系统故障,或需要调试程序时启动的备用自动控制部分构成。
(4)报警记录画面设计
本控制系统中,控制的对象是风机的转速和管网的压力,如果压力值超出系统要求上限(16MPa),则应该对管网压力值进行报警;如果风机转速过高也应该进行报警,并且应有相应的报警记录,WinCC为用户提供了“WinCC AlarmControl”控件,能够实现实时的报警记录显示。
在设计报警记录画面之前应该先在计算机属性的启动标签内选择“报警记录运行系统”,这样WinCC运行时便能够启动报警记录。打开WinCC项目管理器中“报警记录”选项,做如下的设置:
①转速值的模拟量报警
在报警记录编辑器上的菜单“工具”中打开“附加项”,选择“模拟量报警”,此时在“模拟量报警”选项卡中新建一个“转速值的模拟量”,并设置好上限(2200)以及对应的消息号1。模拟量设置完成后,对转速的上限值进行设定。
②管网压力的模拟量报警
压力的模拟量报警与转速的模拟量报警值设置方式相同,建立压力的模拟量报警。
全部变量链接完成后,在报警记录窗口的下方出现1~2共2个类别为错误、类型为报警的消息,并为每个消息设置相应的消息文本。在设置好消息号后,打开WinCC报警记录画面,添加“WinCC AlarmControl”控件,设置标题为“风机转速与管网压力报警”。
(5)程序设计
通过工艺流程设计系统程序,本系统程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点动程序的设计;第二部分:自动控制程序的设计;第三部分:备用自动程序的设计。
①第一部分:点动程序的设计
点动程序的设计包括各个阀门的点动程序的设计,如三个进料阀的电动控制,进气阀的点动控制,出料阀的点动控制,灰库进料阀的点动控制,以及风机的点动控制。打开全局脚本,在项目函数中编写所需的点动控制函数,在动作中编写点动控制的总程序。完成程序的设计后,在动作中设计触发器的设计,通过按钮的来触发点动程序的运行。
②第二部分:自动程序的设计
根据工艺流程设计自动运行程序,自动运行程序共分为卸料阶段,流化阶段,输送阶段,吹扫阶段,共四个阶段[7]。在动作中设计触发器的设计,通过按钮的来触发点动程序的运行。
③第三部分:备用自动程序的设计
因备用自动程序是WinCC调试程序时,程序从PLC中读取,所以备用自动程序在PLC中设计,在WinCC组态界面中只需对按钮进行定义,启动就可。
3 控制系统的通讯设计
3.1 基于 TCP/IP 协议的通信
S7-300CPU315-2Dp 支持工业以太网通信,其通过以太网通信处理器(CP343-1)实现网络连接[8]。CP343-1 支持 TCP/IP 协议,带有 RJ45 网络接口,可将 S7-300 系统连接到工业以太网(IE)中[8]。这里主要研究上位监控机与除灰站(1#PLC)间的远程通信[8]。
(1)设置上位机通信参数
在上位机的网络连接 internet TCP/IP 协议属性中设置 CP1613 工业以太网卡的IP 地址 192.168.0.1 和子网掩码 255.255.255.0。设置好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后,则开始对 PLC 的工业以太网通信处理器进行初始化[8]。
关键词:初中化学;智慧教育;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1-0057-04
初中化学学科智慧教育内涵及要求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类探究学科,强调基于问题的认识活动,学生寻求信息和理解事物的一般过程具有过程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可如今,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化学知识概念、公式的传授和记忆,很少精心设计认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与课程强调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只知道运用原理概念做题,缺乏情境问题分析能力,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变成了机械的知识“接收器”。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让初中化学教育“智慧”起来,我们需要对初中化学课堂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拥有智慧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价值取向,不能一味地注重分数,要更多关注学生智慧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创建智慧的学习资源,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而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要以学科知识学习为基础,但又要与学科知识点有本质区别,即需要长时间、过程性、实践性的训练,教师要花费时间去设计认识活动和方法,准备探究实验,培养化学思维。最后,在智慧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学习。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环境
初中化学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的学习环境,而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则需要信息技术产品的有效支撑。交互式电子白板、信息化教学平台、电子书包等都是新兴的资源工具,笔者提供的教学案例主要是在电子书包和微视频环境下促成的智慧教育教学。
电子书包即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拥有丰富而又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电子书包能够提供答疑检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进程,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它所提供的协作交流功能能够真正满足学生讨论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交流协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效率。
微课以视频化的形式传递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本案例中,教师在课前将二氧化碳制取的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独立观看视频,激发其自主探究思考,并完成课前新知预习。
案例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对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培养都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学生能够归纳延伸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他气体的制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新版教材内容标准中规定必须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的基本化学实验之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今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供了有力保证。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一定的“气体的制备与收集”的实践经验。初步掌握了“根据药品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相关性质选择收集装置”的实验技能与方法,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因此本节课应注重知识的梳理与整合,为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指明方向。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确定依据;能设计并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逐步分析出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及实验装置,培养创新的意识;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的复习,初步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过程的体验、反思,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确定及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探究。
5.教学方法及整合点
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的仿真功能模拟不同物质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现象及反应原理;再现学习过的实验过程;模拟演示实验过程中错误操作带来的不良后果,直观再现实验情境,帮助学生温习氧气制取时的注意事项;构建虚拟实验环境,提供多种实验器材,学生可根据实验方案灵活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整合点:不易理解、微观现象无法展现;实验现象观察困难,实验步骤不易规范;课时影响,无法或没有必要重新再做氧气实验室制取实验;部分学校受实验条件影响,难以保证每位学生人手一套齐全的实验器材。
6.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7.教学环境
在多媒体教室借助网络,利用平台和电子书包将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贯穿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8.教学过程
课前:
①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生石灰刷墙的相关视频放到电子书包平台上,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生石灰刷完墙会变白变硬”。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入新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灭火器入手,使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
②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判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思路和方法的视频放到电子书包平台上,温故思新,讲授新知。
整合点:课时影响,无法或没有必要重新做氧气实验室制取实验;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整合。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电子书包中氧气制取的虚拟实验动画,回顾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确定、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择、检验方法等步骤,使学生初步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进而进行本实验的探究活动。
课上:
①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解释生石灰刷完墙会变白变硬的原因,并设疑。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能生成二氧化碳?你能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反应吗?
生:C+O2点燃CO2
Na2CO3+2HCl=2NaCl+H2O+ CO2
CaCO3+2HCl=CaCl2+H2O+ CO2
CaCO3高温CaO+CO2
CuO+C高温2Cu+CO2
教师点拨: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即反应物为固液常温混合。
设疑:在实验室中应如何安全方便地制取二氧化碳呢?能否用碳酸钠粉末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呢?能否用稀硫酸或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呢?
②模拟实验。利用化学平台演示虚拟实验,四组对比(如图1)。
学生观察对比四个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试管Ⅰ产生气泡速率很快;试管Ⅱ产生气泡速率适中;试管Ⅲ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微弱并渐止;试管Ⅳ有白雾现象。
整合点:教材中直接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但当学生接触到其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该实验对反应药品的探究在常规实验下存在做不好、做不了、现象不明显等问题。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平台演示虚拟实验的功能,将不能做的实验模拟出来,使学生直观了解到浓硫酸不能作为反应物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在选择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时应注意的事项,从而树立其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③学生讨论。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制得的气体是否较纯?反应条件是否容易满足?反应速率是否适中?并论述原由。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电子书包讨论区发散思维、实时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④实验装置的确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选择实验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氧气的检验方法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讲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列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图2),并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如右上表)。
最后教师总结,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以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设计意图: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使学生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
⑤牛刀小试。学生可在实验器材中选择设计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放入“器材购物车”中(如图3),组装好后汇报交流。
整合点:利用电子书包中信息化构建工具软件,对装置进行反复比较,构建出实验装置的几种可能,如有操作不当可保护学生安全,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在营造讨论的气氛的同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节的重点,教师对学生设计中的突破性想法要及时鼓励,同时还要把握好探究的度,既不能对学生的创造思维置之不理,又不能操之过甚偏离了主题。引进日用品做化学仪器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
⑥反馈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4装置回答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有关问题:
题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试管;b长颈漏斗;c集气瓶。
题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用A、D装置可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B、E装置可制取并收集氢气。
题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D,选用该收集装置的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题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选择上述药品的理由是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 CaCl2+H2O+CO2。
题5: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接近),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C。
整合点:电子书包对学生答题进行统计,显示答题情况,学生互动分析。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基础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 时展必然要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最近的一段时间,有关职业道德的话题已然成为我们谈论最为频繁的内容。由于经济高速前行,相关机构以及组织达成一种统一的认识,即在当今的背景下,要要想确保市场经济发展顺畅,就要将诚信思想当成是工作的理念。如果没有诚信的话,经济发展的费用会非常高,严重的时候几乎不能运作。
所以,才可活动时每个企业经管活动的初始步骤,财会工作者握有经济权利,他们本身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遇到负面思想的话,他们的思想意识就会在无形中受到负面作用,发生各种不利现象,目前财会行业体现最为关键的是信息不真实,大量假账存在。
2 何为职业道德
它是在会计行业的出现的基础上得来的。是工作者通过持续的活动而不断分析得出的,它的意义是用来有效地调节从业者个和社会,从业者相互之间,以及个体和单位间的内在关联,它是主观思想和客观活动的综合。虽然的区域因为它们的经济状态存在差异,社会模式等不尽相同,导致他们的职业道德存在一些区别,不过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具体的活动措施以及管理方法有差异罢了。
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根据国情和现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容为: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
3 何为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它的关键体现是结合财会活动的具体特征,结婚随社会主义思想对工作者产生作用,确保良好的道德思想能够被工作者牢记于心,提升工作者在活动中的道德意识。
其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它是职业道德构建的时期里非常关键的一项活动,是不同级别的管理机构等要切实开展的一项内容。
职业基本教育:指对会计人员从事会计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的教育。
服务宗旨教育:指对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服务宗旨进行的教育。包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熟知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职业精神教育:财会活动不但关乎到企业的运作活动能否有效地实施,同时还关乎到总体的经济秩序的运作是否良好,工作者担负着非常艰巨的任务,他们的活动会产生非常大的意义,所以认真地开展职业精神活动意义关键。
遵法守法教育:工作者和资金联系的时候,必然也和法规存在联系。所以,遵守法规是工作者最基础的职业道德内容。
4 通过开展法规培训活动,切实提升道德建设的力度
第一,会计人员要自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一切工作行为,认真履行会计职责,严格坚持财会制度和财经纪律,坚持按原则办事,做到事事处处清正廉洁,秉公办事,要有勇气同各项经济活动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斗争。}
第二, 努力学习各项政策法规,认真钻研财会专业知识,做到业务技术熟练、各项账目处理准确。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不断增强和提高自己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第三,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开源节流,讲求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做好决策者的帮手,为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从业者要结合条例规定,人呢真的审核凭证信息,合理的设置账户,认真地对相关的账簿进行登记处理,定期的对财产进行盘点,以此来确保单位的所有资金都能够算入会计科目中,进行综合的核算,严禁设置账外账,降低所有的不合法现象的发生。
第五,从业者要认真地参与到各个培训活动中去,要切实的更新自身的专业内容,以此来提升综合素养。
5 通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作为财会活动的基础内容,是经管活动的关键要素。为了强化管理力度。形成合理的工作模式,切实提升活动能力,就要认真的开展基础活动。
第一,明确领导责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具体体现,是依法理财和依法办事的要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企业的高层人员,不仅仅要关注此项轰动,同时还应嘎使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按照相关的规定,切实的落实好财会活动。
第二,切实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养,做好基础活动。从业者是财会活动的关键人,基础工作又是从业者开展活动最基础的内容。要想做好基础活动,第一,要切实提升从业者的政治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从业者的业务能力。由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竞争的机制的形成,单位以及国家部门和广大群众迫切的要求信息公平有效。 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工作能够及时提供更多的会计服务。为此,会计人员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切实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要具备必要的监督思想以及服务理念。
第三, 通过整章建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工作通过提供会计信息为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一方面要合理的设置职位,科学的配置员工,要论述清楚具体的职位的权责,在单位自身形成一种彼此制约的模式,确保核算制度合理有效,做好内控活动。另一方面,确保职位在一定的期限内调换。不仅能够使得从业者综合的了解会计知识,提升活动能力,还可以使得会计活动中的不利现象在调换的时候显现出,进而对于落实内控工作有非常大的意义。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内审的功效,从会计凭证到账表的合法性、资产的完整性、成本费用的可控性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以健全会计基础工作,以此来确保内容精准合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GPRS移动通信网;企业网络;中间层差分编程技术;智能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7-31209-02
Design for the Oil Drilling Producing Data processing Superintending System Development
YAN Heng-quan1, LI qing-huai1, MA You-zhi2
(1. No.1 Drilling Company, CNPC Daqing Petroleum, Daqing 163413,China 2.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mpany, Daqing 163357,China)
Abstract:The exploitation overlays the vast GPRS network and intranet systems.Designs to develop the Oil Drilling Producing Metadata analysis processing System to have the complete network open country drilling. Manage with the exaltation drilling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he technique level and work efficiency.
Key words:The GPRS network ;Intranet; The programme technique of the middle layer software difference; The intelligence processing technique
石油钻井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技术密集、信息量大。多年来,钻井生产信息管理采用人工操作方法,工作效率低,错误率高,难以满足当前快速钻井技术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庆钻井一公司信息中心积极攻关,研制开发了具有完全网络化的钻井生产多元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以提高钻井工程信息管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由于钻井生产的野外性,探索利用了覆盖广阔的GPRS通信网络及局企业网络,合理组织钻井信息数据结构研发了一套集数据采集、信息传输、报表处理、信息、综合查询及系统维护功能的多层的B/S架构的钻井生产多元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轻点鼠标,公司所有野外施工井的资料每日钻井生产动态、工作动态、钻井日报的无线数据上报及各种生产报表立刻清晰地显示在眼前。同时管理局、总公司、各钻井公司相关部门和各钻井队能够以B/S方式随时随地查询井队生产状态、钻机动态、钻井生产日报、生产质量信息报表、生产运行信息报表,从而可以完成对钻井的指标和时效的分析。
1 采用GPRS通信网络及局企业网络,每日多次信息采集与传输
由于GPRS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承载业务,GPRS采用与GSM同样的无线调制标准、同样的频带、同样的突发结构、同样的跳频规则以及同样的TDMA 帧结构,这种新的分组数据信道与当前的电路交换的话音业务信道极其相似。因此,现有的基站子系统(BSS)从一开始就可提供全面的GPRS 覆盖。GPRS允许用户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每个用户可同时占用多个无线信道,同一无线信道又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资源被有效的利用,给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IP或X.25服务,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60Kbps。使用GPRS技术实现数据分组发送和接收,用户永远在线且按流量计费,迅速降低了服务成本。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在此信道上提供TCP/IP 连接,可以用于Internet 连接、数据传输等应用。钻井公司采用每小队配一部GPRS IP MODEM与微机相连,数据通过它上传到移动基站,再传回移动公司;再通过GGSN网关接入Internet网,再通过网关接入企业网(如图1),生产小队将采集的数据每天可间隔上传三到五次,也可实时采集实时上传数据。
图1GPRS网络拓扑结构图
2 采用中间层差分编程技术,在瞬间即可完成小队钻井生产数据及其各种报表的动态Web查询
由于小队采用GPRS网进行数据采集与传输,所以数据库读写采用中间层编程非实时差分在线技术,前端小队录入数据提交后,由应用服务系统进行各种计算后并上传至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这样由于前端在不需要数据传送时是离线的,而应用服务与数据库服务器在同一企业网内,数据就会又快又好地进行采集、传输、计算、存储等操作,读写数据管理与检索数据报表就会由应用服务器动态形成而后再呈现给各部门的客户请求。(数据采集如图2,上传数据程序如下)
//数据由采集页面填写完成后上传按钮程序
Dimpdata As New selectdata// selectdata是中间层程序(myzdata.dll已在引用中)中含有数据处理的类模块
Dim sqlstr As String
Sqlstr= //定义SQL语句
图2 小队数据采集页
If pdata.executesql(sqlstr) = True Then //网络自动连接进入在线状态并上传数据,当返回值为True时,表示数据上传成功,并同时断开数据连接进入离线状态,当返回值为False时,表示数据上传不成功,并同时断开数据连接进入离线状态
errtext.Text = "信息提示:数据上传成功"
Else
errtext.Text = "错误提示:"+dberr+",数据上传不成功"
End If。
小队数据上传后应用服务器会迅速进行各类计算,并重新呈现小队各种状态(图3)如:黑色表示该小队今天因故停产,红色表示该小队今天数据未上传或数据人问题,蓝色表示该小队生产正常。这样指挥生产的领导与专家就会根据小队生产的首页面快速做出分析,并可直接点按小队图标,显示该小队生产状况详细情况。
图3小队生产系统首页面
同时由于小队客户端因数据传输量小,即使用GPRS网也感觉系统运行速度是相当快的,并可随时动态查询小队钻井生产数据(如图4)和报表,经测试查询页面均能在1秒以内完成。
图4小队动态数据页
3 采用智能处理技术,动态处理生产数据并生成各类生产报表,供相关部门查询、生产信息时效分析与生产指挥
将小队采集的数据按指定算法进行计算,并与经验与学习库进行数据智能分析与比对,将分析的智能结果产生种类查询报表。图5就是按要求计算的关联交易、非关联交易及各生产区块的生产质量情况报表,包括钻井进度分析、多开分析、粘度分析、钻进液分析、取芯分析、区块动态监测与钻井生产分析。部分程序代码如下:
//部分计算程序代码
pdataset1 = pdata.SelectSqlRows(sqlstr, "glgn") //网络连接读取要计算数据到本地机缓存表,断开数据连接,进入离线计算状态。
If pdataset1.Tables("glgn").Rows.Count > 0 Then
x_lbjs = pdataset1.Tables("glgn").Rows.Count
i = 0
Do While i < x_lbjs
//各种算法程序计算
Loop
End If
//部分报表页面呈现程序代码
if x_js1=0 then
else
for j=1 to x_js1-1
response.write("")
response.write(xx1(j))
response.write("")
next
end if %>
图5 汇总报表一例子
[关键词]域名 商标权 纠纷处理 处理机制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对域名纠纷的处理机制
为了解决域名纠纷问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曾经与 IANA、ISOC、IAB、ITU、INTA联合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达成了一个《因特网顶级域名谅解备忘录》,希望通过增加顶级域名来解决问题。但由于相关制度没有建立,而且增加顶级域名可能引起新的域名抢注和域名争议,这个设想并没有真正运作起来。1998年10月,美国组建了“因特网名址分配公司”(ICANN)。应美国政府的要求,WIPO开始从正面解决域名抢注问题。1999年4月30日,WIPO发表了《因特网域名和地址的管理:知识产权问题》(以下称《最终报告》),作为推荐给ICANN的建议,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WIPO在建议中限定了解决问题的目标,将争议解决目标限定为侵犯商标权的恶意域名注册。
《最终报告》列举了域名被恶意抢注和使用的几种情况,它们分别是:(1)以相当可观的对价,向商标所有人或他们的竞争对手发出出售、出租、转让域名的要约;(2)为赢利目的,通过与请求人的商标发生混淆的方式,引诱因特网用户访问域名持有人的网址或其他在线地址;(3)为阻止商标所有人将其商标标识反映在域名中,而抢先注册一个域名;(4)为破坏竞争对手的经营活动而注册一个域名。
二、ICANN关于域名与商标权纠纷的处理机制
1998年10月成立的“因特网名址分配公司”(ICANN)是一家非赢利性组织,负责 IP地址空间的分配、协议参数的指定、域名系统的管理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目前,在 ICANN的不断努力下,其关于处理域名争议的主要规则有:《关于委任域名注册注册机构规则的声明》,主要用于对域名注册时可能产生的纠纷进行预处理;《统一域名纠纷处理规则》、《统一域名纠纷处理规则实施细则》是域名争议处理的实体法律依据;《统一域名纠纷处理规则补充规则》是WIPO制订的关于处理纠纷程序上的具体规定。
在对“恶意”的认定上,《域名争议解决统一方案》列举了以下四种情况:(1)有迹象表明域名所有人取得域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域名注册以明显高于其注册成本的价格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给提起域名争议的商标所有人或商标所有人的竞争对手;(2)域名所有人注册域名的目的是为了妨碍商标所有人将自己的商标注册为域名,如果该域名所有人曾经有过类似前科;(3)域名所有人注册域名的主要目的是干扰竞争对手的经营;(4)域名所有人为了获取商业利益,故意就其网站或网站上的商品或服务的来源、赞助、附属及支持关系制造与争议人商标的混淆,以吸引因特网用户访问其网站。
为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ICANN首次引入了域名反向侵夺概念。首先,在《规则》第一条中,ICANN对反向域名侵夺下了明确的定义:“恶意使用统一域名解决办法的有关规定,以企图剥夺经注册的域名持有人的域名的行为”,其次,在办法和规定中规定了必要措施,以把反向域名侵夺减少到最低程度。第一,规则 15(e)规定,如果专家组认定投诉具有恶意,属于反向域名侵夺或其投诉本意在于讹诈域名持有人,专家组应在其裁决中明确指明。第二条,规则第二条(a)规定,投诉人投诉必须事先通知域名持有人。第三,办法第 4款a规定,在域名争议解决程序中,举证责任由投诉人承担。第四,同款(k)规定,给予域名持有人在专家组决定做出后十天内上诉权利,也有利于减少反向域名侵夺的机会。
另外,ICANN认为必须在投诉人和域名持有人之间在上诉权方面,保持总体上的平等。为贯彻维持上诉权平等的原则,起草委员会建议,首先,规则第三款(b)(xiii)规定,要求投诉人在其投诉状中提交一个声明,声明投诉人如对行政程序取消或转让域名的裁决有任何异议,将把有关争议提交至少一个确定的法院予以管辖,该法院可以是域名注册机构所在地的法院,也可以是域名持有人所在地的法院。与此相适应,办法第 4款(k)作了修改,即只有当域名持有人去上述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上诉,才可自动中止执行专家组决定从而达到保留域名的目的。以上规定,确保了双方上诉权的平等。
三、美国关于域名与商标权纠纷的处理机制
美国是因特网的起源国,也是世界上因特网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因特网下一步如何发展无疑是美国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以前,美国司法机关在审判网络域名纠纷时,主要以反商标淡化法作为法律依据。总的来看,美国法院对网络域名纠纷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对故意抢先登记他人公司名称或商标等情形,通常判决抢注人败诉;其二,援引商标淡化法案,以不正当竞争的原则判断域名的归属;其三,对不属于驰名商标的其他商标,根据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标滥用原则,平衡商标专用权与网络域名所有人的利益。
美国的反商标淡化法虽规定在商标法中,却具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性质。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处理域名争议的方法并不严谨,他们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救济方式、诉讼性质和管辖等都提出异议。
针对这种情况,继ICANN于1999年8月通过了《域名争议解决统一方案》之后,美国也于 1999年11月通过了《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它为司法机关认定域名抢注是否具有恶意列举了九条标准,其核心仍是域名注册人是否有主观故意。
四、日本关于域名与商标权纠纷的处理机制
日本以统一域名纠纷处理机制为基础,建立了自己本国的纠纷处理机制。1997年12月1日,日本公布了《有关域名注册等事项之规则》,该规则几经修改,最新的规则于1999年 4月1日起实施。
根据《有关域名注册等事项之规则》的规定,日本实行域名申请在先原则和单一域名制,即相同的三级域名在同一通用二级域名下申请注册时,按提交申请的先后处理。另外,一个机构只能注册一个域名,尽可能避免域名纠纷。
在责任认定方面,该规则规定,注册机构、机构内部官员、雇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对于域名注册的记载事项,以及与域名服务器运作有关的情况,均不向任何人承担责任;前述机构、人员由于过错给注册人、申请人或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的,注册机构仅负责赔偿实际的直接损失,赔偿额不超过注册费。
参考文献:
[1]WIPO最终报告.北大法律信息网,2001,10.
[2]高卢麟.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摘自北大法律信息网,2002,4.
[3]黄晖著.制止网上占地、网上混淆和网上联想.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