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46: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蒙氏教育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蒙氏教育 蒙氏实操 教学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开创的推广了百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教育理论及教育书籍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许多国家纷纷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及各类培训机构,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许多早教机构如红黄蓝亲子园、新爱婴早教中心、华夏爱婴早教中心等都引进了蒙氏教育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从2010年8月以来,徐州幼师进行课程改革,增添了选修课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理论教学;并投入大量资金开辟蒙氏实训室,配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教具1000余件。每周安排学生进行两次实训操作,通过实训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蒙氏教具的价值及特点,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的内涵,掌握指导幼儿操作蒙氏教具的教育教学技巧等。我因在求学期间接触和系统学习过蒙氏教育相关内容,并获得了亲子教育资格证,有幸担任了蒙氏公选课教学任务,借此机会进行理论与实践探讨。
2.研究目的
(1)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蒙氏教育的相关知识,其一是将蒙氏教育中强烈的逻辑性、灵活地操作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融入到未来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其二是帮助学前教育学生和幼儿教师形成一种蕴含爱与责任,拥有独特与创新性教育思想和理想的精神,即不教的教育思想;以此适应现今亲子教育中对于蒙氏理论的应用。
(2)通过9张教学讲义的设计,平日的课堂教学实录和实训操作的课例分析等有效形式,系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弊端,运用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和反思、改进的循环方式,强化蒙氏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蒙台梭利教育法简称蒙氏教育,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办,她是世界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并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理》等著作,创设了一整套蒙台梭利教具。在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其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她的教育理念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三)研究内容与范围限定
本研究主要将蒙氏教育公选课本身和每个参加蒙氏公选课学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和观察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既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一门技能,又通过这种教学反馈形式解除理论教学的弊端。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的研究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仅以幼师课堂为例,因此有区域限制,不能推广至其他地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简述如下:
(一)文献法
我系统地阅读过蒙台梭利的经典著作,又大量阅读了相关书籍《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蒙台梭利育儿全书》、《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等;查阅中外有关文献资料37个,梳理结果为多数研究都是围绕蒙氏教育思想的分析为主,少数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向蒙氏数学教育的幼儿园实践探索,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观察法
每周在两次课堂活动中进行系统的事件取样观察,完整记录学生的蒙氏教具的实践操作情况,进行案例及课例分析,将有利于弥补课堂讲授的弊端,强化教学效果。
(三)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了解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知识的情况。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适合理论和实践研究,这点很符合蒙氏教育公选课的特征。研究环境适用于课堂,教师可以边教学边研究,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讲义的设计与分析
1.蒙氏公选课的宣传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在每个学期未能够直接、简洁地了解下学期公选课的基本内容,快速做出选择。讲义内容包括蒙氏教育的目的与意义、蒙氏教育的现状及就业前景、蒙氏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此讲义每学期都有150名左右的学生选择该课程,可见所列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点,无须做大的修改。
2.蒙氏实训室管理条例,此内容适用于平日的教学管理。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修改如下:分为登记制度、管理制度及借还制度,其中明确规定蒙氏教具操作的内容,并新增了借还要求,比原本的条例更规范和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3.教学讲义,即一个学期需要学生掌握的蒙氏教育的基本内容。讲义分为六大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概述、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结合实践教学发现,在讲义的设计中,因我的教学特长所限,前四部分讲义内容充实丰富,结合教具实操练习,学生的兴趣点非常多。相对薄弱的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因教具有限、内容冗杂,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我调整了思路,进行课程的动静搭配,并对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的内容做了修改,让其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相关,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变课堂为游戏化教学。如语言教育中与学生一起利用蒙氏语言教具——泥偶娃娃,创编故事,大家一起探索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训室实操案例分析
1.学生实操分析
除课堂的正常教学外,每周二、四还分批对学生进行蒙氏实训操作练习。因学校条件便利,设有专门的蒙氏实训室,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观察记录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的操作得心应手,对数学教具的操作较差。分析如下:(1)日常生活教具,为衣饰架、两只捏、三只捏、倒铃铛、拧螺丝、清扫豆子、穿线板等,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延伸设计。(2)感官教具,形式多样、新鲜有趣,教具变化组合性较丰富,学生兴趣点浓厚。如在操作粉红塔时,既可以学小等差概念,又可以进行造型组合,学生练习时创新不断。(3)数学教具类型多样,对于幼儿学习早期数学基本概念,具有良好的启蒙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操作技巧差。究其原因发现,多数学生的基础数学概念差,不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操作。
2.学生指导幼儿实操分析
蒙氏教育公选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蒙台梭利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熟练掌握蒙氏教具的操作,更好地实施幼儿园教学。在平日的实训操作中,我要求学生独立设计蒙氏教案,利用幼儿实训室操作时间,模拟教学,以便学生学以致用。可是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易出现以下问题:教学语言成人化、教学控制力度大、教学形式单一,这些恰恰与蒙氏教育中不教的教育、探索式的学习相违背。分析原因得知,模拟教学实践时间安排较少、教学辅导力度不够、学生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违背等。因此,加强学生自身的蒙氏教具操作练习是首要要求,而后尽量多提供模拟机会,这样才能实践出真知。
(三)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1.选择题结果与分析
(1)蒙氏教育初知
问卷的第1题,即了解学生在选择该门课题时,是否已经听过或者多少了解一些有关蒙氏教育的知识。其中95.7%的学生听说过蒙氏教育,可见选择该课程的学生是有目的性的学习。
问卷中的第2题(多选题),旨在了解学生获知蒙氏教育的途径,统计数据见表格。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教育的专业课了解蒙氏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是幼儿园实践、书籍、亲子教育机构,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理念被广为推崇、就业市场前景好;再次宣传、培训,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的传播途径是多样的。
(2)蒙氏教育学知
问卷中的第3题,旨在了解通过学习蒙氏教育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的基本情况。其中了解一点的选项35个,占52.2%,非常了解的选项32个,占47.8%。问卷中的第4题,考量学生对蒙氏教育是否是创新性的认同感,其中(是)选项67个,占95.7%,(不是)选项1个,占1.4%,(不知道)选项2个,占2.9%。由以上两个题目可知,大多数学生通过选修课还是很认同蒙氏教育这种教育理念的,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掌握了蒙氏教育的理论及实操要求。
(3)蒙氏教育教学效果分析
问卷中的第五题,(满意)选项55个,占78.6%,(一般)选项15个,占21.4%。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同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少数学生认为一般,个别访谈了解得知,课程中基本理论太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实训室实践操作的实践太少,无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数据都为以后的教学效果分析提供了真实数据,也为下学期的备课提供了改进方向。
2.问答题结果与分析
问卷中唯一的问答题是:“你认为蒙氏教育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旨在了解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分析如下:
(1)不教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灌输式教育,出示教具或材料时总反复强调,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语言提示,生怕幼儿不明白,掌握不好;教学想法多,操作材料多,不敢大胆实施,怕幼儿接受不了,低估幼儿的能力。这样,无形中使幼儿失去了更多操作、发现、探索和思考空间及机会,同时失去了通过交流、尝试、体验,自己克服困难,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提高的学习愿望,孩子们机械地、被动地完成教师指定的内容,体会不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无法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蒙氏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
(2)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兼有玩具和教学材料的特点,而且教具具有组合性、延伸性。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
(3)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有准备的环境”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节奏;能够使儿童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多寡适度;与成人环境有关联;能够保护儿童并让儿童有安全感;对儿童具有吸引力。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主学习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①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
(4)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通过教师守则对蒙氏教师进行规范,针对现代蒙氏教学,是否有“蒙氏教师初级资格证”应该是合格的蒙氏教师的先决条件;其次,应该结合新《纲要》中的要求,做幼儿学习的指导者、观察者、参与者,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用平等、谦逊的态度协助儿童的成长,使儿童在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建构、自我完善;再次,运用蒙氏教育的先进理念,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探索开拓新的教育天地。
综上所述,蒙氏教育公选课的开设具有必要性,它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论和掌握实践的机会。然而教学相长,通过这三年的教学,我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希望更符合学生兴趣、更贴近市场需求,通过不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做一名优秀的蒙氏教师。
注释:
①李淑英.《了解蒙台梭利,了解蒙氏教育精髓》[J]父母必读,2005(3).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7).
[2]吴金岭.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M].海潮出版社,2008(1).
[3]林丽,曲小溪,王玉廷,宋茂蕾.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3).
[4]曹冬.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与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陈萍.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8.
[6]鲍亚.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蒙氏数学教育 ; 小学化
当我们走进蒙氏工作室,首先最吸引大家的就是工作柜上所有形形的教具,当大家去浏览教具的时候,也不难发现数学区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板,有些人因为不了解这些教具所蕴含的意义而给它加上了“小学化”的标签。
一、蒙特梭利数学教具设计背景
我们所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这还需要我们看看蒙特梭利博士与这套数学教具的渊源。蒙特梭利因为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十三岁时进入工科学校工科组就读,而在当时极少有女孩子进入工科组。为了更好的学习数学,她在十六岁进入达文奇工科大学学习。这是日后她认为发展数学心智,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径的思想来源。在她一生的实践和讲学中,她整理和设计了很多教具,她设计的每一份教具都蕴含着深刻的涵义。这些教具涉及的领域是很广阔的。老师要根据儿童的需求,不断地制作新的教具。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她选择感官与数学这两个领域,制作了大量的教具,几乎世界通用。蒙特梭利博士把这个大多数人认为最难学、最难懂的学科变成了最有趣、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真正让人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是需要方法的,孩子的数学心智是可以激发的。”
二、对蒙特梭利数学教育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当我们看到“加、减、乘、除”运算板时,因为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操作,会用我们成人的经历和自己的固有模式去看待这份教具,因为我们学习数学的经历就是死记公式,按部就班的执行运算方式,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这门学科是很枯燥和另人苦恼的,甚至有些人还因为数学学不好而受到过不同的“惩罚”。这些我们头脑里根深谛固的思想会影响我们对蒙氏数学教具的明确认识。
在大家的周围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你发现孩子喜欢音乐、喜欢语言、喜欢绘画,惟独数学,无论那方面的书籍,除了走迷宫孩子喜欢,学认数、学加减孩子特别讨厌,其实这是孩子的通病。正如世界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说:“大自然为孩子准备了学习知识的一切环境、语言、绘画、音乐等,(令成人最感到头疼的语言其实就是孩子由生活环境中不断吸收到别人的声音而学会的),但却没有展现数学的精密、准确和秩序,幼儿数学的倾向缺乏萌芽的机会,因而感到痛苦,并成为日后进步的障碍。”
三、数学教育背后的意义
世界伟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认为数学不仅仅是用来学习知识,用来生活的工具,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严密、精确的秩序心。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小开始,从小塑造。在孩子的心智定型前进行塑造和培养会有更好的效果,而且要配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数学是培养自律性、条理性、创造性及精确秩序心的一门学问。数学教育的学习使孩子们进入了深度思考的阶段,在这里,蒙特梭利博士告诉我们:“人与生俱来就有数学心智”。她认为秩序感是人的本能,只是由于环境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的各种差异。所以后天的教育环境对启发幼儿数学心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不是简单的、机械地背诵识记数字,甚至背诵各种公式,而是在我们提供的环境中,幼儿自发的建构知识,能力的过程。让孩子自己通过操作、经验、不断地探索、发现、建构一定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将抽象的数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工作的方式和自由的操作探索形式,使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建立秩序感、专注性、建立数概念、开启幼儿原有的本能。从生活中,教具操作过程中,理解数概念,培养秩序性,进而达到内在秩序的发展。
通过有秩序的学习方式,发展孩子自发的思考,从而主动地探索教具本身的意义,喜欢去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教具的内涵,学会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数概念,进而培养幼儿的逻辑思考能力。
四、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对孩子的重要性
在从事了几年蒙氏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他们在操作中乐此不疲的自己研究和主动地学习,在蒙氏数学环境中,孩子们自己建构了思考的能力。这些学习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建构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把1-100的数字进行排序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因为有了“一百板”这份教具,老师只是给孩子提供了这份材料,然而孩子自己经过对这份教具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排序规律,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获得和理解的。
我还收到了一份来自已经上小学的家长反馈的信息,她说,她的孩子接受了三年的蒙氏教育,上小学以后,学到10进位这方面的知识,孩子说,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他是通过操作教具自己理解获得了,而其他的孩子在理解起来就比较机械,很难理解10进位。但是这个孩子因为有了前经验,理解起来就很容易。所以,大家要正确的认识蒙氏教育,蒙氏教育更多的是在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做准备,而不是现在必须要学会什么。
(一)为幼儿创造出相对宽松的心理环境,避免其在心理上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
所谓的宽松的心理环境其实是指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幼儿可以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按照自己的兴趣、愉快地进行自主选择和独立操作。因为幼儿个体在发展水平方面是存在着差异的,并且学习兴趣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个幼儿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需要。那么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一些幼儿可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以及放慢学习进程;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一些幼儿则可以适当提高学习难度以及加快学习进程。给幼儿提供一种愉快、自由的数学学习环境能够让其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欢乐,并激发其学习兴趣,避免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或者是自卑心理。运用蒙氏教育理念可以为幼儿创造出安静和谐的环境,其对幼儿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允许幼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幼儿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往往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同时安静和谐的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那么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有效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将丰富的且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放置在“蒙台梭利”的教学活动室中,以便对幼儿的发展需求形成满足,比如除法板、塞根法、彩色串珠、纺锤棒、数棒等,为幼儿提供这些操作材料主要是为了让他们熟悉数量以及在数的概念上获得真正的经验。几乎所有摆放在蒙氏数学区的教具都有助于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且和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年龄特点是相符的,因此,会对幼儿形成很大的吸引力。
二、操作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一)利用蒙氏操作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的探究兴趣进行培养
幼儿在常规教学中所能接触的操作材料一般都没有什么区别,并且操作目的也一直停留于在教师讲解后进行模仿与重复上,只要结束教学活动,那么,操作材料就完成了其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发展其探索能力,但是,蒙氏数学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幼儿的操作,在蒙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需要对每个活动进行个别操作、分组操作以及集体演示操作,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和操作方式,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法不仅符合其学习特点,同时还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幼儿在反复操作中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蒙氏数学操作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生动的想象空间。蒙氏的所有数学教具都是根据数学的十进制原理设计出来的,这种做法有助于让幼儿感受到怎样按十进制规律实现数的增减。此外,蒙氏数学教具还具有自我订正性这一特点,这种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幼儿操作材料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其操作材料的兴趣。蒙氏教学能够将高深的数学思想以及抽象的数学概念都融入于简单有趣的操作材料当中。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够在利用蒙氏数学纸面教具兴致勃勃的完成配套练习之后,对数学概念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理解,并有效形成生动形象的直观思维。当然,在对教学活动中操作进行重视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活动区中操作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操作提供条件,为幼儿的想象创造空间,进而促使幼儿的概括水平和概括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在进行游戏时,培养幼儿主动构建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是比较枯燥的一门学科,并且数学教学大都是集体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形成忽视,一般会选择灌输和重复的教学方法,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形成抑制作用。游戏能够让数学变得有趣,并且,游戏也是幼儿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活动,所以,游戏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最佳途径。幼儿教师在进行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着眼点,选择形式多样的益智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蒙氏数学是一套利用游戏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教材。比如教师在教授数量大小时,就可以利用0的数字游戏让幼儿感受数的大小,特别是可以让幼儿对零的意义进行理解。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能够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还有机会将自己的感受自由的表达出来,幼儿只有在使用了大量材料以及参与了大量活动的情况下才可以对数学概念进行掌握。
(三)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
只要是生活中的东西都和蒙氏数学材料相关,数学同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在日常进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碗勺分发出去,幼儿在这种分发碗勺的过程中已经练习了数量的一一对应;在进行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自身所处的位置,这就已经练习了幼儿对方向的辨认。因为这些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现象大多发生在自然状态下,所以它常常让幼儿在无意识下就感受到了数学,并且学习了数学。除此之外,幼儿所获得的数学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就是不完整的,家长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启蒙教师。比如,家长可以带幼儿去逛他们喜欢的超市,在逛超市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会看价格标记,还能够学习到一些钱币的简单运算方法。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幼儿美术教育受到全国的从新审视,蒙氏教育是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的,作为幼儿教育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科受到西方乃至世界的推广被益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欧洲新教育运动卓越的教育家,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提出者,通过她多年的观察、实验创立了一整套具有独特见解和实用价值的幼儿教育理论,改理论被世界各国幼儿较为广泛学习与见解,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潜力,儿童具有吸收性,及儿童具有“形成”性,儿童虽然对外界环境不具备接受能力,不同于成人的心理活动,但可以通过无意识的“吸收”逐渐“形成”意识的心理活动,直到具有记忆理解思维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是比较先进、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简单总结以下几方面:一是蒙氏教育非常注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二是充分的教具提供,通过感官教育,提倡一种“不“教”的教育理念,在教具上设计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诱发儿童主动学习。三是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混龄教育,如0~6岁儿童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科学地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教育。四是蒙氏教育还提倡“亲子教育”,孩子的教育不知限于学校还有加长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等。蒙氏教育思想有很多值得我国幼儿教育学习的地方特别是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学习与借鉴。
二、蒙氏教育思想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1. 蒙氏教育提倡儿童为“中心”反填鸭式教学。蒙氏教育思想早在20世纪初就进入我国,随着全国素质教育改革,全国掀起“蒙热”。在我国,特别是美术教育深受蒙氏教育思想的影响,学习和借鉴蒙氏教育思想观念,但是没有真正理解蒙氏教育的精髓。在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中,学科教学比较单一基本一个模式,填鸭式的教学依然存在,工具性的美术悄然盛行“成人的思维。概念化的表达、整齐划一的作品、看不到儿童本身的感受及独特的表现,有人称中国的儿童美术教育:“儿童不在的儿童画”。蒙氏原则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教材-幼儿,很少给儿童发展的空间。
2. 教具的教育,提倡“不‘教’”的教育理念。由于我国的儿童家长、老师的关爱经常“协助”儿童做功课等,在我国很多家长和教师都反映儿童动手、创造能力弱,缺乏自主性及独立性,而为幼儿提供的教具则成为摆设,蒙氏教具采用特殊的排序、比较、分类等方式使儿童在“学习中自行发现错误,引导儿童自行纠正错误、自我进行教育等,蒙氏教具在教具设计上都是从实际生活创造,教育的基础而设计如:系衣带、扣扣子等等让儿童为以后独立生活做准备,而我国的美术教育虽然也从中学习和借鉴了蒙氏教具的教法,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只是模拟没有真正做到为适应中国儿童美术教育“自由”发展、创新、创造性思维等做合理的设计,而我国较注重墙面摆设,没有从感官上正确判断教具的作用,我国幼儿教师无论从量、质上都很欠缺,她还指出教育要同人类学、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及实验相结合等这种结合应体现在教师身上,用蒙台梭利教师准则来衡量我国的幼儿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专业性的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心灵情感要有深刻的了解认识,对孩子心理发展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给予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而我国幼儿教师之注重表面的“教”而没有以学生全面人格发展只是单一的教授。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体显的“无规矩才能成“方圆”强调儿童自然表达自由创造及技巧训练二者的关系,是发自内心内在需要的自主活动,美术教育真正的目标就是体显儿童为主自然想象、创作内在的潜力量等,儿童美术教育不等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是一门开创性、审美性、开智性等艺术学科,真正体现个性发展,让儿童做主体,给儿童充分自由、创造、热情引导他们自信表达、创作、感受体验,使教学达到“不教而教”,让儿童发自内心的喜欢美术,让孩子全面真正体现出儿童美术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具有的表征价值及促进价值。
3. 儿童的“敏感期”教育。蒙氏思想提出的“敏感期”教养重点,首先尊重还在为有能力的个体,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其次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最后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如0~6岁的儿童对不同事物的偏好“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采取混龄式教学,使不同年龄得孩子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行为。在学具的设计上适合儿童操作,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在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中也尝试着发觉儿童的“敏感期”,由于幼师及家长忽略周围环境中细小的事物,会影响儿童心智运作和心理反应,甚至会产生好恶或感受,我国的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还是重模仿、轻创作;重形似,轻神似;重技巧,轻构思;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往往忽视儿童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审美性、表现性及个性发展等,背离了儿童阶段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
4. 蒙氏思想提倡亲子教育。蒙氏教育提倡亲子教育,主张“能者为师,互助尊重,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和整理。亲子教育提倡父母可以同儿童一起上课,不仅能增加亲子感情,还能使家长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我国的幼儿教育虽也再实施亲子教育,但过分的溺爱使得幼儿依赖性强,缺少独立性思考,阻碍了儿童自主个性发展等,亲子教育并不是替代孩子成长,而是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及完善,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互助等,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及发展。
争议焦点
支持方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的探索精神,让儿童在自由与爱的环境中自发地学习,不同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更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反对方
中国的“蒙氏班”大都是“蒙事班”;蒙氏教育法来源于对残障儿童的训练,对正常儿童并不合适;蒙氏教育法提倡给孩子自由,会培养出任性的孩子;上蒙氏幼儿园以后上学有困难。
专家访谈
于春林
婴幼儿早期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内知名早教品牌“爱尔贝早期教育中心”创始人,多家育儿媒体专栏撰稿人。
请简单介绍一下蒙氏教育法的主要特点。
蒙氏教育提倡自由原则,主张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以孩子自由活动和自主发展为主导。认为无论老师或家长,对孩子都不可发号施令,也不必施以奖惩,而是在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为了实现自己这一套理论,蒙台梭利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预备好的环境”、“精神预备好的老师”和“蒙氏教具”。孩子们在为他们特设的适合他们成长和活动的环境中,通过自己操作蒙氏教具进行学习,而“精神预备好的老师”,并不主动干预孩子的活动,仅作为观察者、示范者,在必要时对孩子提供帮助,以协助儿童自然地成长。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蒙氏幼儿园的争论很多,甚至有人称蒙氏幼儿园为“蒙事园”,您怎么看待这种争论?
这首先是因为家长对蒙氏教育还不太理解,其次是一部分办蒙氏教育的人,做得不够正规,再就是师资达不到要求。据我了解的国外的情况,对蒙台梭利的教师的基本要求是:经过2个月的蒙台梭利理论学习,9个月的实习,方能取得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书。而国内很多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老师接受蒙台梭利教育的培训时间很短,一般就是一周、10天,最多15天,这对一些知识面窄和理解能力有限的人来说是不够的。另外,蒙台梭利教育非常依赖于老师的爱心,而当今社会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正在让部分老师的爱心越来越少。
蒙氏教育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已操作教具学习,老师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再去协助。但一些家长质疑:一些老师好像对孩子根本不管不问,只让孩子自己玩,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现在的确有一些人,包括蒙氏幼儿园的经营者,都把蒙台梭利教育理解成了自由教育。自由在蒙台梭利里面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但自由一定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蒙台梭利教师的任务,第一条就是帮孩子建立常规,并不是任由孩子玩,教师也不是不管不问,盲目地放纵。孩子很快会知道,只有当他遵守规则后才能获得自由。
您说到蒙台梭利教师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孩子建立规则,那么,孩子在上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过程中会学到哪些规则?
根据不同的班别,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的不同,制定的规则也不太一样。一个班上建立的规则不会太多,因为,规则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容易从规则里面体验到自由。
不过,这样的一些规则是必须建立的:
“别人工作的时候,不能打扰。打扰别人必须经过别人的同意。”这条规则能让孩子形成一个概念:我不打扰别人,我就获得了我工作时别人也不能打扰的自由。
“绝不可以有粗野的行为。”
“不是自己的就一定是别人的。是别人的就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能使用。”
“你要工作,就必须在工作台上,否则你不可以工作。”
“一次只能选择一个玩具。”
这样的一些规则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同时马上能体验到自由。越是最初进来的孩子,建立的规则越简单。
蒙台梭利教育不提倡批评和惩罚,孩子怎么能形成高度的自律?
蒙台梭利有个原则,叫错误控制原则。就是你必须按这个做,不按这个做就做不下去了,教具具有自动纠错功能,这是蒙台梭利教具设计的特点。
在其他日常生活里也体现这个原则。比如分区教学,不同的教具摆放在不同的区域,要使用玩具就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大孩子和小孩子选择的教具或玩具不一样,所以大孩子和小孩子也就自然地分开了,教学环境有序,孩子互相之间就互不干扰了,无需老师组织教学。这其实是让环境来控制人。环境有序,孩子的行为自然就有序了。行为有序,导致精神有序,高度的自律也就形成了。
蒙台梭利教育跟国内传统的幼儿教育是很不相同的教育体系,有没有一个国际的机构或国内的相关机构来进行管理,比如说必须到这个机构拿证才可以办这个学校?
现在没有。蒙台梭利国际协会在荷兰,美国也有蒙台梭利协会。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在北京,主要负责人是梁志焱。这个协会也开发一些产品,也做一些培训,但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质量控制机构。
有些家长担心,年龄大的孩子和年龄小的孩子一块上课,年龄小的孩子会不会处于弱势,得不到相应的学习机会,而年龄大的孩子有可能会欺负年龄小的孩子?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第一,我们教育孩子,就是为了未来面对社会。孩子未来面对的社会本来就是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老有少的各色人群,并不都是同龄人,在学校里面对类似未来社会的各年龄层人群,将来会更容易适应。
第二,大小孩子一起学习交流,各自都会获益良多。年龄大的孩子会把最合适的方法教给年龄小的孩子,不但让年龄小的孩子学会了,而且自己也能深化认识。
有人认为蒙氏教育以感官教育为主,主要适合1~4岁的孩子,5~6岁的孩子不太适合,是不是这样呢?
不是。我认为,蒙氏教育更适合的应该是学前教育的3~6岁的孩子。蒙氏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艺术教育、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等,涉及九大领域。我们说感官教育,是指这些教育在手段上的特点,即孩子们一定是通过活动,通过与环境接触,才能成长。与环境进行接触的前提必须是感官的参与。基本上所有幼儿教育的学者都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感官的教育。
另外,蒙氏为0~6岁的孩子都提供了适合的教具。
有家长认为,蒙氏园大部分时间是让孩子独立操作、学习,会导致孩子之间互动少,使得孩子性格内向、缺乏交往能力,您认为对不对?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传统幼儿园组织教学要讲纪律,上课两个人是不能说话的。相比之下,蒙氏自由宽松的环境里随时可以与人交流,孩子交流的机会更多。蒙氏教育并没有说一定要一个人做,比如一个孩子在操作,另一个孩子也想做,那他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这就是一个交流。还有,蒙氏幼儿园会设计很多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中有很多锻炼孩子交流的机会。
蒙台梭利教育最初是针对智障儿童的,用于正常儿童是不是不合适?
不是。蒙台梭利最初的教具设计是借鉴了耶塔和赛共两位医生对弱智孩子的研究,但这些教具并非是后来用于训练正常孩子的教具。她在发现弱智孩子操作这些教具后智力有所改善后,想到世界上还是正常的孩子多,假如给正常的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材料的话,是不是会更聪明,于是重新在大学里学习了6年之后才制造出现在使用的这些教具的。
蒙台梭利教具中蕴含的逻辑关系、数学关系非常复杂,甚至包含中小学的数学概念,传递的信息是非常大的。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用一天时间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只不过我们成人站在比较高的层次上理解它,而孩子用具体的思维去理解它。说蒙氏教具是针对智障儿童的简单教具,是很可笑的。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就传到了我国,她的有关著作也被译成中文,江苏还成立了蒙台梭利研究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蒙氏教育法没有在我国得以推广。直到20世纪8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才重新受到我国幼教界关注。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蒙台梭利教育实验,但由于人们盲目效仿,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产生,于是在1995-1999年间进入低潮。第二次的来临是在2000年,蒙台梭利教育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大。
在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基本在民间自发传播,如今,蒙台梭利教育已遍及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区,并从幼儿园走进亲子园、走进家庭,受到越来越多幼教工作者、家长及社会人士的关注。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引起了一阵蒙氏课程热。
蒙台梭利站在旧儿童观的对立面,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其教育思想及先进的课程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设计都有很大的启示。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及现实国情的差异,其历史局限性也必然存在,加之,我国在实践运用上出现的一些误区,使我们不得不给轰轰烈烈的“蒙氏热”降降温,对如何使蒙氏教育走向中国化,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
一、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动机不纯,忽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在价值,过于注重其经济和社会效应。
在我国许多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幼儿园中,尤其在一些私立幼儿园,其办蒙氏班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他们打着蒙台梭利教育的旗号,以此来吸引家长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他们完全忽略了蒙氏教育了解儿童、发展儿童的内在价值和要求,全然不顾本园实际,拿着蒙氏的招牌欺骗家长,以此牟取高昂的入学费用。导致家长及社会普遍认为接受蒙氏教育就是接受高人一等的特殊教育,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入学,从而使得蒙氏教育在我国呈现“贵族化”的畸形状态,完全背离了蒙台梭利推行“平民化”教育的初衷。而普遍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许多开设蒙氏教育的幼儿园,其蒙氏课程只是做给家长看的,其蒙氏教育也只有在领导参观或教育评估时才摆出来,这不仅没有实现蒙氏教育法发展儿童的目的,甚至还会对孩子产生许多不良影响。这些行为在经济、社会效益等利益的驱使下,却牺牲了孩子们的利益,牺牲了蒙台梭利教育中最有价值的精神。
(二)浮于表面,忽视蒙台梭利教育精髓,过于注重其教育形式。
在我国,开展蒙氏教学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园所肤浅的误以为,所谓蒙氏教育,就是把蒙氏教具摆在教室中,让孩子自由选取摆弄。这种做法没有把握住蒙氏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实质上,蒙台梭利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课程组织的中心绝不是简单地操作教具,而是儿童。
(三)忽视教师作用及其培训,缺乏真正领会蒙氏教育精髓的教师。
蒙台梭利对于教师的作用是高度重视的,在她看来,教师不仅是环境的提供者,还是观察者、示范者和支持者。对于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蒙台梭利有着严格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中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园长舍不得培训教师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要么全园只派出一名教师去学习,回来再培训其他教师;要么就是只学如何操作教具,而没有全面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理论。正是这种培训的不到位,使得我国蒙氏教育实践中缺乏大量真正能领会蒙氏教育精髓的教师,从而影响了蒙氏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生搬硬套,忽视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
蒙台梭利教育法脱胎于对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加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局限。
(1)孤立的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设计的每一个感官教具都只针对一个特定的感官,要求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官上,通过对各种感官的“困难度孤立”的训练,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这种“感觉隔离”和单纯利用感官教具的做法,不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她只注重儿童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忽视对整体的认识,并且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
(2)忽视对创造力的培养
蒙台梭利虽然强调在操作教具时给儿童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选择教具和选择操作时间上的自由,儿童在操作教具的方法、规则上没有自由。它要求儿童按照固定的方法和步骤操作教具,不能随意改变,并需不断重复练习,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秩序性,但却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另外,蒙台梭利还反对幼儿游戏,特别反对想象游戏,而且其绘画教育也是一种无想象力的对外界事物的临摹,这些忽视、甚至反对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做法同样影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
蒙氏教育中儿童主要的活动是“工作”。在“工作”中她十分强调安静的环境,要求儿童专注,不被打扰,自己进行操作,所有“工作”都必须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进行,要求整齐划一。在这样高结构化的方法下,儿童缺乏与同伴协商、合作的机会,甚至缺少语言的发展,同时,压抑了儿童自由去探索,去发现不同的“工作”结果。这种方法容易使儿童形成安静、独立、机械、呆板的个性品质,这都是与我们今天的时代要求不相符合的。
(4)缺乏情感体验
蒙氏教育中均采用“三段式教学”让儿童认识事物,即感觉认知与名称的练习;辨识事物,认识名称;记住事物名称和相对应的名称。整个教学活动机械化、模式化、单一化,缺乏了儿童的操作活动,也让他们失去了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愉悦情感的机会。另外,蒙氏教育过于强调读、写、算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儿童情感的发展。事实上,这也是与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情感培养的要求相违背的。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中国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各国的推广都存在本土化的问题。作为这一方面的后起者,我们应借鉴和吸收各国采用蒙氏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将蒙台梭利教育融入我国的本土文化。我们探索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证受其教育的中国儿童也能像其他国家儿童那样受益,而且要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国幼教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广泛宣传,合理引导,端正态度,培育接受蒙氏教育的肥沃土壤。
在我国推广蒙氏教育法,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课程,更不能异化了蒙氏教育法,将其演变为面向高收入家庭的贵族化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宣传,需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正确引导,合理规范,更需要广大幼儿园及幼教工作者澄清意识。我们应该认识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移植,其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追求幼儿园经济效益的扩大,而应该是服务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我国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作为开展蒙氏教育的幼儿园,我们绝不能因为某个专家推荐或因其他幼儿园引进了,而不加分析的盲目跟随,生搬硬套。而要在端正办学态度的基础上,重视对蒙氏教育思想的学习,重视对师资的培训,甚至园长要带头学,并要坚持完整学习。同时,要依据本园实际及家长需求决定开班数量,不可急于求成。在先期投入上要到位,要承诺效果,要让家长觉得钱花的值得。只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实现蒙氏教育中国化创造一片健康、肥沃的土壤。
(二)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精髓,强调蒙氏教育的实质。
在推广蒙氏教育时,首先要正确解读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其实质而非形式。例如,蒙氏教具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构成要素和特色之一。我们不能认为将教具摆在教室中就是蒙氏教学法了。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具”在蒙氏教育中的真正作用,要弄清教师在儿童操作教具中的角色。再比如,“工作”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但这种“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活动,而是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自助的活动,是满足儿童内在活动需要的活动。只有真正认识到“工作”的实质,才能避免出现看似有活动,但实际上只是教师的活动,而非幼儿自己的活动的情况。而在处理“自由”和“纪律”两者的关系时,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蒙台梭利所说的“自由”和“纪律”的本质,在实践中常常出现颠倒处理两者关系的情况。当幼儿故意破坏教学秩序、损坏他人学习成果时,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而当幼儿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主动进行探索时,我们却时常进行干涉。
总之,只有把握住了蒙氏教育的精髓和实质,才能使蒙氏教育的开展落在实处,也才能使蒙氏教育中国化不偏离蒙氏教育精神的主旨。
(三)充分考虑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文化差异。
在移植和推广蒙氏教育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教育实施的影响。比如,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张扬,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幼儿大多独立独行,个性张扬,而蒙氏教育中强调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则有助于培养西方儿童的规则性,使其学会为人处世的规范。然而,中国文化历来推崇含蓄,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种文化熏陶出来的儿童多顺从、听话,但容易缺乏主体性和创造力,如果再将蒙氏的做法完全照搬的话,显然更加不利于我国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考虑其间差异,对蒙氏教育法中的教具或操作程序加以改造,改变他们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部分。
再比如,蒙台梭利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先于阅读的练习,先让儿童掌握字母形体,然后才学习组词。但这是由于意大利文的拼写和发音十分接近,只要能正确读出每个字母,儿童就能按字母读成字。但汉字不同于意大利文,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形式,但学会写汉字,并不意味着就能正确发音。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方面我们应根据汉语言的特点合理改造蒙氏教学法,实施符合汉语言特点和中国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语言教育。
(四)充分认识蒙氏教育的局限,合理改造其教育因素。
针对蒙氏教育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结合中国实际,我们应对蒙氏教育模式中的合理因素进行正确应用和改造。
在教学内容方面,蒙氏教育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领域。但在今天看来,其教育内容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缺少社会教育和艺术教育,这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要求的。因此,我们在引进蒙氏教育时,可将其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如针对蒙氏方案脱离生活的做法,一些课程设计者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与单元主题方案有机结合,称为“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在这一课程中,单元活动的主题往往来自幼儿实际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蒙氏教育的不足。如果要完全按照蒙氏教学法进行整班教学,则要注意根据时代、社会的需要,拓展其原有的教学内容。比如,设计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并能在当今形式下有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日常生活练习体系和相应教具,设计出既能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成就,又能反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文化科学教育体系和相应教具等。同时还要注意,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具有宗教成分,因此,在我国实施蒙氏教育时,要注意摒弃这些宗教成分的道德教育内容,而实施符合中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时代特点的德育课程。
在班级组织形式方面,蒙氏教育采用混龄班。我国目前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因此,在混龄的环境里,孩子之间的自然年龄差异,促成许多相互帮助以及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但混龄班同样面临实际的问题,比如家长会担心年龄小的孩子受欺负,害怕年龄大的孩子得不到关注。也正因如此,混龄班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不可贸然采取混龄班,而可以采用混龄和分龄并举的形式,或采用多种编班形式,即,完全混龄,部分混龄和同龄编班,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过渡。
而在教育实施方面,蒙氏教育强调个别教学,集体活动很少。尽管个别教育十分必要,且有利于因材施教,能有效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靠个别教学来促进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不必拘泥于个别教学活动,而可以采取小组活动、集体活动、个人活动三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相互交替的方法。
蒙台梭利及其创立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其中还有许多宝贵之处有待于我们继续和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而在将其引进和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兼容并蓄,而又符合中国实际,才能使蒙氏教育在中国闪耀出真正夺目的光芒,照射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前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尚红艳 “蒙氏课程”热的冷思考[J].教育导刊,2004,12:15-18。
[2] 刘延梅、吕红英 对蒙台梭利教育法当今运用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2002,4:4-5。
[3] 侯莉敏 反思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的运用[J].早期教育,2006,4:12-13。
[4] 朱燕平 梁志燊教授谈蒙台梭利教育[J].教育导刊,早期教育,2006,4:4-5。
[5] 杨莉君 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J].人民教育,2004,11:23-25。
[6] 刘文、林红霞 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6):37-42。
[7] 傅梅仙 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几点思考[J].幼儿教育.2003,9:39。
[8] 李娜 我国蒙氏教育中现存的误区和对策[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7(5):105-107。
杜威与蒙台梭利的共同之处是,都注重游戏与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且两者都“注意于自由自动、儿童自己教育”。杜威认为游戏与主动作业是幼儿
园的主要活动,幼儿的游戏通常指向一定的目的,幼儿的工作通常带着游戏的态度。“儿童从早期开始就没有全部游戏活动时期和全部工作时期的区别,即使很幼小的儿童,他们也期望一定的结果,而且尝试要达到这样的结果,他们对参与成人的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单就这一点而言,就能达到这个目的。”杜威重视游戏的主动性,幼儿通过游戏与工作从做中学,从做中获取经验。在这一点上,蒙氏与杜威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的。然而蒙台梭利的思想与杜威的理念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对蒙氏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蒙台梭利运动在美国一段时间的沉寂。“蒙氏受官能心理学的影响,按照先从感觉到观念,然后到观念的联络的方式,将活动中的经验划分得极为细致,蒙氏的每种教具,都有着其特定的目的。”然而,作为自然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则认为游戏应给幼儿带来整体性的经验,注重游戏要立足幼儿的社会与生活经验。因此,杜威更强调游戏中生活与模仿的重要性,儿童通过对周遭生活自主模仿的游戏进行学习,“他们的游戏越多,他们的用具与计划亦越精密,他们的生活亦因之丰富。因为他们所做的游戏,其全局是他们父母日常生活惟妙惟肖的一幅画面,模仿能够养成儿童的习惯、集中儿童的注意、深入儿童的思想。”此外,杜威也强调要创造适宜儿童模仿的环境,为儿童提供简单的游戏材料以及儿童游戏中想象力的作用。这对于今天的幼儿园游戏教育实践,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德可乐利与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比较
德可乐利与蒙台梭利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也采用教具为主要材料,让儿童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在其著作《比利时德可乐利的新教育法》中,制作了专门的游戏教具,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并详细阐述了其使用的方法。“与蒙台梭利游戏体系不同的是,他的游戏材料完全取自自然,取自儿童周围的日常用品,这使得他的这套游戏体系具备较强的游戏性。这套游戏教学体系共包括三方面内容:(1)发展儿童视觉的;(2)发展儿童运动觉的;(3)发展儿童听觉的。并在此基础上列入了比较的方法,如要求儿童比较近和远、过去和现在等。他认为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此外,德可乐利在其教材的设计中有着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强调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要结合幼儿的社会生活,给予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可以说德可乐利的游戏思想是蒙台梭利和杜威两者理念的结合。当然,德可乐利的游戏教学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他提倡游戏给予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其教具能给予幼儿的经验较为有限,但就其游戏及游戏材料的自然性与源于生活而言,在现今开展的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提倡。
三、维果斯基与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比较
维果斯基作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在肯定游戏的社会文化作用的同时,也强调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在他看来游戏就像一个放大镜,能使儿童潜在的新能力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之前,就在游戏中首先展现它们。因此,相对于蒙台梭利对于感知训练的强调,维果斯基更加强调象征性游戏中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认为当发展过程中超出了实际的,儿童不能实现愿望时就发生了游戏,游戏创造着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游戏中不断地遭遇困难和问题,通过创造性地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获得发展。因此,维果斯基认为幼儿通过象征性游戏进行学习,并促进其思维发展,譬如幼儿在游戏中用木棍代替马这样一个替代物的使用,是幼儿具象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过渡的重要体现。而蒙台梭利则认为象征类的游戏只会导致幼儿漫无目的的想象,不利于幼儿内在秩序的形成。相对于蒙氏对象征性游戏的否定,维果斯基强调幼儿游戏中象征性游戏的重要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相对蒙氏“我们教师只能像仆人侍奉主人那样地帮助儿童进行工作”的观点,他更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应把握游戏中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具备发展适宜性的“支架”。在他的游戏思想的指引下,支架式游戏模式成为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实践中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游戏教学方式,但在具体运用中,如何防止教育者对幼儿游戏的过分干预与指导,依然需要审慎考虑。
四、思考与启示
通过将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与其他几位教育名家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的游戏思想与蒙台梭利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创造与想象类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理解,而蒙氏到了晚年也不得不修正自己的观点,承认创造与想象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尽管如此,在蒙氏教育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对儿童游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忽视,而导致的教学方法和游戏材料机械单调的问题依然存在。譬如在蒙氏的教具中,往往只有一种特定的教育目的,以粉红塔为例,大小不同的粉红色立方体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将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垒高,如果顺序排错,粉红色的小塔就无法完成,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幼儿关于体积大小的概念。然而,在现实教学情境中,幼儿往往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他们不会只是按照教具的功能要求来游戏,除了简单的垒高,他们还会将粉红塔的立方块当作积木进行平铺、垒高和架空,这样的做法违背了蒙氏教具的目的与原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幼儿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采用不同方法来运用教具,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这种幼儿的创造性想象的多元性和蒙氏教具的单一性矛盾,依然是教师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因此,今天在实践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时,依然需要注意如何在培养幼儿内在秩序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五、小结
一 、注重实物教具,将复杂数概念简单化
蒙台梭利潜心探索出一种幼儿数学教育好方法: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实物化”,为幼儿开发出一套实物教具. 实物教具为幼儿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对幼儿学习数学进行有效地帮助. 如:金色粒珠是高级班教具,一个金珠表示“1”,十个粒珠串连起来表示“10”;十根珠串平铺为一块正方形,表示“100”,用十块正方形垒成立方体表示“1000”,形象表示出各数字间的关系. 如让幼儿表示数目“2352”,就可拿出2个立方体块珠,3个正方形片珠,5个串珠,2个粒珠. 在如玩耍中感知数位与数量的关系,对一个五六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了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 许多人认为蒙氏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幼儿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也许他们不能完全理解,但等到他们小学初中时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了.
二、 注重以10为单位,让幼儿整体认知连续数
蒙氏数学的教育特点是,无论什么知识,开始都以10 为单位呈现. 一次给幼儿呈现一组连续数. 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让幼儿先认识“1”,再认识“2”,再认识“10”,而是将数棒1~10一次性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一组连续数. 幼儿摆弄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 再如塞根板是高级班的一个理解1~99数的连续性的教具,包括两组,第一组由9张写着“1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第二组有9张分别写着10~9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 幼儿通过第一组的操作了解11~1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后,再依次操作第二组了解21~29之间数的排列规律,最后达到了解11~9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注重“一般到个别”,引入十、百、千位的加法运算
蒙台梭利始终坚持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也按照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都将具象教具作为中介. 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教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 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借助教具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 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 如在“邮票游戏”活动中,深绿色卡片上书写的“1”表示个位;蓝色卡片上书写的“10”表示十位:红色卡片上书写的“100”表示百位,浅绿色卡片书写的“1000”表示千位. 通过教具,孩子们就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数位间的关系. 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用数字邮票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如要计算出“2350 + 3520 = ”,幼儿在教具操作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也就不会令人惊叹了. 对于幼儿来说,他感觉到进行1000以内的、100以内的加法原来与进行10以的加法是一回事了.
四、注重排序、分类、对应等概念的学习,注重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基础是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强调事前准备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 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中班有很多教具是用来完成这些目标的,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都是由四组不同的圆柱体组成,每组圆柱体的大小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则变化. 第一组粗细不变高度递减;第二组高度不变,粗细递减,第三组粗细和高矮同时递减;第四组粗细递减而高度递增. 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 幼儿从对“被具体化的抽象”的了解,而认识事物本质. 在对能迅速辨别同种属性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 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注重教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在目标上强调生活环境与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的价值意义. 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教学中的情境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教学的总目标和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 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名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情境问题是指来自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几乎每个教学活动都有体现. 例如,学习了排序后让幼儿思考:教室里上课该如何分配座位?是从矮到高?还是从高到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在中国百年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的金秋,我们育红幼儿园又迎来了一批活泼、可爱的新小班小朋友。我们是小蒙三班,是一个全新的班集体。作为老师,面对全新的幼儿、全新的家长,深感责任重大。
(一)、幼儿情况分析:
1.男女比例不均衡
我班共有幼儿23名,其中女孩9名,男孩14名。男孩多,女孩少。男孩天性活泼、好动,这会给班级的常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有部分幼儿未上过幼儿园,他们初次从家庭走入幼儿园,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生活。在情绪上可能波动很大,需要老师更加耐心的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3.由于幼儿大多是祖辈带的较多,这些孩子比较娇气、霸道,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幼儿园逐步克服这些不良习惯尤为重要。
(二)、家庭情况分析:
1.家长期望高:
我园是省一类幼儿园,我们班级又是蒙氏特色教学班,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很大期望。因此,我们的工作只能精益求精,不能让家长失望。
2.通过学期初的家访工作,发现我班个别幼儿吃饭较慢,体质弱,容易出虚汗。这些都提醒我们老师要更好的安排幼儿在园的生活,更加细致的观察幼儿的表现,注意幼儿的活动量,避免引发相关疾病。
(三)、班级工作人员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两位教师和一名保育阿姨。我们对幼儿都非常有爱心和耐心。李老师担任计算、美术、社会的教学。黄老师担任语言、音乐、健康的教学。保育阿姨主要担任班级的卫生和幼儿的保育工作。我们三位将同心协力,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班级常规工作:
1.采取“以大带小”的方式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坚持正面教育。我们的教育以表扬为主,多树立榜样,多鼓励、引导。但不忽视孩子的不良倾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帮助幼儿形成是非概念。
3.善于发现和把握教育契机,将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4.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力求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紧凑、有序。
三、生活护理与卫生保健:
(一)生活护理:
1.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幼儿增添衣物。
2.午睡时,教师巡回检查,及时为幼儿盖好被子,防止幼儿感冒、受凉。
3.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活动量和活动时间。
4.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饮水量。
5.按时按量给生病的幼儿喂药。
6.鼓励幼儿自己吃饭。提醒他们细嚼慢咽,帮助他们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二)、卫生保健:
1.良好习惯的形成:
教幼儿正确的洗手,安静进餐,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不乱扔垃圾等。
2.良好生活环境的创设:
坚持教玩具、班级、午睡室、毛巾的定期消毒等。
3.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配合保健老师作好幼儿的保健工作。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精神面貌。
四、家长工作:
1.家访:开学前,本班教师对每一位新生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情况,并与家长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与沟通。
2.随机交流:利用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客观反映幼儿在园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配合解决。
3.利用“家长园地”橱窗,向家长推荐有关家教等方面优秀文章,引导家长关注新的教育观念。
4.召开家长会。利用每个学期两次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工作重点和班级工作总结。
5.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鼓励家长来园参与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的表现,更好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6.定期开展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学习一些育儿经验和有关保健方面的知识。
五、班级活动:
九月份:
1. 欢迎新生入园。
2. 提醒家长为幼儿带有关用具。
3. 学期初的家长会。
4. 摆设蒙似教具,向幼儿规范要求,初步开展生活常规工作。
十月份:
1. 迎“国庆”幼儿早操表演。
2. 班级进行环境创设。
3. 练习拍球。
4. 蒙氏月工作总结。
十一月份:
1. 班级环境创设。
2. 秋游活动。
3. 家长开放日活动。
4. 幼儿生活自理技能比赛。
5. 蒙氏月工作总结。
十二月份:
1. 班级环境创设。
2. 家长学校讲座。
3.“迎新年”游园活动。
4. 蒙氏月工作总结
元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