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基本财会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6 10:46: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基本财会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基本财会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医院;新会计制度;成本核算;财会管理

眼下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医院会计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旧制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我国于2010年开始试点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经近几年来各地的时间可以看出,新《医院会计制度》相较于旧制度来说成本费用科目更加合理,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成本费用的支出,对医院财会成本核算的改革和实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对此作了深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成本核算的积极影响

(一)对成本核算进行了有效规范

新会计制度中对医院会计权责给出了明确规定,并将其作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会计要素,其中包括有资产、负债、收入净资产以及费用支出。彻底取消了收实现制,对费用和收入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配比,有效改善了传统核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高了医院成本核算的规范化、谨慎性、配比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避免虚假信息造成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定会计科目也发生了变化,促使科目可以和成本相互对应,例如:将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扣科目关联到一起,这样可以直接且明显的反映出固定资产地损耗和使用情况。取消部分会计科目,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精度,例如: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改变了“药品支出”和“药品收入”的核算方式,调整了传统的药品售价核算,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控制了医院的虚假开支,大大提高了药品的根本职能。

(二)实现了科学化的成本核算

新制度的实施也进一步强调了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每一项费用的支出都要严格执行相应的预算说明。新制度对于和国家的对接比较注重,这种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成本核算的实施。除此之外也完善了财务报表内容,加强了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审计报告等相关资料一一俱全,有效提高了医院财政报表的合法性以及所发表文书的公允性。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成本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成本核算的基础较差,成本核算意识严重不足。甚至有些职工一致认为成本核算工作是财会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业务扯不上丝毫关系,使成本核算工作遭到了严重忽视。导致在医院管理过程中频频出现注重收入忽略支出现象。不利于医院财务工作的管理和发展。

(二)医院成本管理尚未明确职能,成本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在绝大多数的医院对于成本核算都不是很重视,并未全过程的实施,只是事后在进行核算,这样一来成本核算所反映的信息也只局限于事后成本,对于事前和事中成本来说并未有清楚的揭示和分析,同时缺乏严格的成本考核。对于药品、材料、物资等的耗费没有控制,一味购入,不计产出,导致出现了严重的资源占用、资源浪费等现象。

(三)医院成本核算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极具多样性和专业性,分工较为精细,使得成本核算包含超大的数据信息量,同时众所周知医疗服务是按照项目收费,成本要素一时难以界定,导致传统的手工核算无法适应目前的需要,只能使用计算机程序来完成相关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在成本管理体系上尚未完整,缺乏科学性,有待改进。

三、对于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缓解成本信息的局限性

新制度规定成本价格必须要在医疗服务价格之上,道理上来讲成本不能完全决定医疗服务的价格,定价太高群众肯定无法接受。但是如果为了降低价格而降低服务质量也是违背伦理道德与医疗改革要求的,再一点如果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价格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因此医院可以据此实施“差别定价法”,以成本为基础,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实施“统一定价法”,根据差别进行买单,根据基本原则提供医疗服务,对于难以解决的费用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则由政府来解决。除此之外新制度的实施也重新规定了药品的核算方法,实施个体计价方法,这种方法的实施影响着药品的生产效率,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对药品采购进行计量。

(二)重点培养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由于医院职工对于成本核算工作缺乏较高的认识,因此领导层必须要将财务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培养作为重点,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现在有很多的医院职工

都认为成本核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毫无关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工作,相互之间缺乏沟通,成本核算工作就会难以完成根本目标,严重者会影响到整个医院的未来发展,对此,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必须要从多方面实施,大力提倡相关人员学习新会计制度的重点知识内容以及最新要求,从多方面增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会计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定期组织相关教育培训,加强计算机等信息软件的技能教育,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质,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实施。

(三)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医院新会计制度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建立在旧制度之上的,尚未完善,基础较为薄弱,导致整个医疗系统缺乏严格的控制,严重影响到了最终的核算质量。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应该在很多方面结合国家相关制度的要求,以医院的实际事务为基础,不断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尽可能的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从根本上满足新制度的最新要求。

四、结束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制度的实施虽然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仍旧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医院内部必须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有效改善,使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筱芬,医院新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4):170-172.

[2]胡静,李诗,李长庭.简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2(5):48-49.

[3]刘敬华.新《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4):88-90

[4]蓝艳娜.试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2(5):91-92

第2篇

一、会计本科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以具备未来成为一个高级专门人才应有的素质为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定位于“高素质财务会计专门人才和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而高级会计人才主要是指在单位担任总会计师、财务总监、首席财务执行官、会计部门负责人以及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会计人员。陈晓芳等(2008)认为“本科培养并不是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将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计师应具有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而是应教会其为获得并保持职业会计师资格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因此本科会计培养的目标应重点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为未来成为高级财会人才做准备。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教育服务于社会,我国会计本科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一方面要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需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计算机网络能力和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及理财专业人才;同时,由于中小民营企业是我国的生力军,小企业会计也是本科会计专业必备知识与能力。因此,在构建本科会计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时首先必须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级会计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本科教育应为此做哪些准备才能满足其需要。

(三)以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协调发展为原则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良好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能力结构。本科会计教育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首先明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下本科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才能以此为指导来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因此,会计本科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建应以其相辅相成的内在规律为原则。此外,会计专业课程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将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探寻其培养规律,构建系统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

二、社会需求导向下会计本科人才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构建

(一)会计本科人才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框架 一是会计本科人才能力结构。根据许萍和曲晓辉的调查研究结论,目前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能力结构由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构成,其中技能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领导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刘玉廷也提出高级会计人才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职业判断能力、组织和实施内控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财务信息为决策提供建议能力。尽管本科教育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主力军,但其不可能直接培养出具有这些能力的高级财会人才,只能为未来成为高级会计人才做准备,而在培养中也应以高级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为参考和目标,但又有别于这些能力。因此本文认为本科会计人才应具备表l所示能力:

二是会计本科人才知识结构。社会需求下会计本科人才能力结构是以其知识结构为基础的,而其知识结构又应与其能力结构相应,作为本科会计人才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其他相关的管理、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心理法律等知识也是其成为未来高级财会人才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会计本科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构建 要积极借鉴国外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现行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师资队伍等进行必要的完善和改革,以适应这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教学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产品。

一是更新过高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大都是“宽口径,厚基础”或“应用型”的高级财会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这种目标过宽过高,本科教育无法达到,以致无法真正起到指导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作用。因此,本科会计专业应从实际出发,将培养目标重点转向能力和素质上来,并定位于未来成为高级会计人才所应有的基本素质、观念和学习能力,这才能真正成为本科会计教学的方向标和指南针。

二是设置符合社会需求下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由于会计人才也是管理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也不可少;另外,心理学对会计人员也尤其重要,对会计人员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意识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会计需求的增长,增加双语教学也是一种必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3~5门双语教学课程对提高学生外语和业务能力都大有帮助。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减少毕业学分要求,增加选修课程和学生自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动性和自学能力。

三是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会计实践应按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在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实施,构建合理的会计实验课程结构体系,将会计专业所需的基础训练、专业实验和综合训练有序地贯穿于会计本科教学中,形成一个课前、课中和课后相结合、校外和校内相结合、手工和计算机相结合,各种形式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系统、有序的训练和培养。

四是采用灵活的教与学方式。本科会计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改变“满堂灌”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采取案例研究,小组设计与讨论、模拟操作、参与企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应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通过布置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和资料,让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再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学与获取知识的能力;其次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增加学生讨论、学生上讲台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知识面。

第3篇

关键词 信息化 新型财会职位 教育 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使得传统财会人员的工作发生了诸多的改变。传统财会人员不再重复机械化的做着同一个工作,摆脱了计算器与账单的传统财会计算手段。可是在改变的同时,也让财会职位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一次都来源于新型信息电子商务的出现。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管理的新需求,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新型财会职位信息化的目标得以实现。而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恰恰又一次让传统财会职位受到严重冲击。

在与新型财会职位的比拼中,传统财会职位无疑大败而归,传统财会所做的一切工作,除了一些只能由人工进行的工作以外,都已经可以转变为电脑代替完成。财会职业的这一巨大转变,致使传统财会职位大量减少,相关传统财会人员面临着失业的挑战。

一、 财会职业信息化的影响

(一) 传统财会职位大量消失

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趋势,是企业对产业全局的一个重组,取消大量不必要的岗位来增加企业工作效率以及降低企业成本,而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对产业进行信息化的革新。

在财会方面,目前信息化财会主要以电子商务为方向,实现了多个不同步骤紧密联系的新型财会管理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可以让中间流程少很多不必要的步骤,加快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约了时间,但也不可避免的致使大量传统财会职位被取消。

信息化财会有信息化财会所带来的好处,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工作准确度,节约时间,减少成本等等,但不可否认,在某些工作中,信息化财会管理系统是无法做出最为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财会从事人员根据自己职业知识以及经验来作出判断。正因为此,或许传统财会职位会减少很多,但财会职位永远不会消失,而留下来的都是自身素质非常高的人。

(二) 新型财会人员的要求

信息化的财会管理系统致使大量传统财会方面工作职位减少,但新型财会职位也随之诞生,例如数据库管理员等等。这些新型财会职位都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对于数据很敏感,特别是在数据处理及分析方面还有财会业务工作要很熟悉。

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之下,财会工作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改变自己,加强自身素质,实现新型财会工作理念的转变,只有彻底转变理念,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财会方面的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信息化财会工作环境中生存下去,才能够为企业财会管理提高帮助,为企业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 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

信息化的财会工作,已经让财会工作人员从原始重复单一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也意味着这些解脱出来的人员将会面临着失业的威胁。为了重新就业,也为了自身能够适应当前信息化的财会工作,从事财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适应新的需求,这就需要财会人员去培养自己素质,由传统的财会理念向信息化财会管理理念转变。同时也要多学习关于信息化数据的管理,只有到达当前信息化企业的需求,才能够重新回到财会职位中来。

二、 信息化财会人才的培养

(一) 课程的改变

与传统的财会教学不同,新型财会课程必须要做出改变,增加计算机信息理念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尽快使用新型财会职位的需求,才能够为企业所用。

学习计算机信息很重要,但作为财会人员,将财会方面的基础理论进行学习并加以分析,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对目前情况做出一定的判断,这些也都是财会课程所需要做出的改变。

而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财会理念学校更应该多给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其中,通过实践来明白一些不懂的地方。(二) 重视基础理念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是否能够适应当前信息化的财会工作,财会方面理论知识基础没有打牢靠,一样不能够适应当前传统财会大量消失的特殊环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的告诉学生应该注重基础,同时在教学课程中,也做出相应改变。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把基础财会知识学懂,才能够在信息化财会行业中,快速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三) 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网络信息化的现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每天都在以一种爆炸式的速度快速增长着,财会方面学习的新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变化再变化,理论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多,这就给学生还有学校带来很多麻烦。特别是对学校,毕竟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制限,不可能是什么都能够教给学生。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来改变教学方式,通过更加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学习财会理论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用以点概面的方式,通过某个知识点,来引申到另外一个层次上,这样学生就能够尽可能多的去接触财会方面理论知识。

第4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39-02

自从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紧缩,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少企业的发展陷入僵局。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实力,打破国际、国内发展僵局是亟待企业解决的难题。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是能有效解决难题的手段之一。成本控制本身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重要的作用。

一、何谓企业成本控制

要想探究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就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企业成本控制,以及其与财务合理化有什么关系。

(一)基本概念

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事先通过成本会计等不同的方法,预算出企业可供利用的生产成本金额,之后再与实际的企业生产成本进行对比,根据对比之后所得的结果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所收获的成果进行客观、可靠的分析和评价。

正确理解企业成本控制需要弄清楚成本、控制,及其之间的关系。成本指的是生产成本,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某个生产目标而投入的费用。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是一个企业进行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总体费用投入,狭义的成本是企业在进行某一特定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控制是针对成本而言的,指的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的控制对象进行各种类型的转换,使其向企业既定的生产目标发展。

成本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企业产生的总的成本费用的控制,以达到利用最低的生产成本,创造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的结果。狭义的成本控制指对企业某一生产经营环节进行费用管控,以保证企业的实际成本不会超出预期花费。

(二)三大导向

强化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这一指引下,会计成本控制的强化应该树立以三个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1.树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众所周知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是“利润=收入―成本”,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应该以最小的成本消耗实现收入的最大化。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局势判断,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不理想,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呈下降趋势,于是就对企业降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成本控制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一方面要求企业解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从业人员加强忧患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的整体工作效率。

2.树立以个人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企业能从多方面创造效益,而任何一个企业效益的创造与员工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赋予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更多地是要重视人力资源,树立以个人效益为导向的企业意识,将个人效益与企业的整体效益结合起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树立以新形势下的生态为导向的企业意识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因此,不管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以生态为导向,自觉树立以新形势下的生态为导向的企业意识。生态观表面上看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关系不大,然而一些事实表明并非如此,比如:地面塌陷、雾霾严重、水污染等等。企业只有将生态成本考虑进去,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三)与财务的关系

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属于财务合理化的构建范畴,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而存在。建立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依据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只有在会计成本控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才是合理的。

二、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探究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花费和资金流动一般要经历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能够及时地了解资金去向和耗费金额,从而也就能在客观上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为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提供可能。具体而合理的财务模式构建能够有效地实现成本管控,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一)意义所在

制定并落实财务合理化模式对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的现代化来说至关重要。就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构建财务合理化模式不仅能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还能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长远而健康的发展打下经济根基。

(二)构建概述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内容涉及多方面,然而在大体上,可以围绕以下几点来进行:

1.财务合理化定位

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定位需要依据成本控制来进行。上述内容分析到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需要树立三个导向的企业意识,因此,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也需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的个人效益,以及新形势下的生态效益。针对企业经济效益,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主要是解决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企业的市场了解能力。在个人效益方面,财务合理化模式的定位主要是在工资预算和激励机制上。以效率第一兼顾公平为原则,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缩小内部收入的差距,通过集约化资金来实现企业成本控制。实现合理化定位考虑到生态效益,就需要企业提高技术、改善管理,财务管理的资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同时兼顾成本控制。

2.合理机制的确立

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多个部门联合机制来共同推进。我国企业在工业产值、实现利税方面在全国占据着较大比重,发展至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新的困难。财务管理在监督并控制企业经济活动大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企业而言,财务合理化模式相关机制的确立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参与其中,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多方努力,共同推进,是财务合理化模式的一大保障,也是一大特色。

3.作用边界的构建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有很多,覆盖范围十分广泛。除了必要的企业日常资金管控,还涉及到企业资金的筹集。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之下的财务合理化模式,需要确立财务管理的作用边界,以防影响整体的财务管理大局。由此,考虑到成本控制的内容和需要,财务合理化模式的边界作用主要体现为对企业资金的预算管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资金的安排和监督。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考虑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较为可靠和实际。

4.重点和难点分析

结合当今全球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来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产能结构和生产工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应该本着创新的思想,重点对购进新设备、新工艺的成本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资金预算、核算和项目审核。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

由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出现问题,容易出现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引起企业的成本估算失误,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因此,在会计成本控制下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的难点就在于解决成本控制中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资金使用监管的误差。

(三)办法探究

从在会计成本控制下构建财务合理化模式提出至今,已经被应用到各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果实。由财务合理化模式实现企业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究其办法,以下三点很重要:

1.对于资金使用绩效,严格评定

资金的使用绩效可以根据企业投入和产出的比值得到,但这种计算方法太笼统,不利于掌握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情况。因此,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制定规定时间内可供企业量化的具体指标。严格评定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掌握企业的经济动脉,对发展企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2.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陈出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的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但是现如今,传统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因此,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陈出新,实现财务合理化模式刻不容缓。变“集权式”为“分权式”,实现网络化、虚拟化,增强电子货币的使用等等,都能有利于企业财务合理化模式的构建。通过推陈出新,能够帮助企业紧紧抓住市场和经济的脉络,及时发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3.实行资金使用的分段管控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前后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先后实现了货币职能――购买,生产职能――商品生产,以及商品职能――物物对换。因此,针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分段管控的职能,能够细化成本控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企业各个部门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对于资金的利用,完成成本控制工作,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5篇

一、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之间的联系

企业实行成本控制是通过节流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绩效。在对企业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成本控制的体系和实现功能的性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企业内成本控制的投入量远远大于增加绩效多需要的投入量要少,两个方面的差异会增加一部分的企业利润,以最小化的成本投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这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

二、会计成本控制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因为大多企业对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了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的现象日益突出。在企业内没有将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普及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缺乏对成本控制制度的监督。

2.缺乏对成本控制于财务管理的认识

成本控制的范围是涉及到了企业的采购、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等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但由于对于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了管理资源未能总和,且各项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也随之降低。

3.缺乏对成本控制的考核

企业在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时候都会忽视对成本控制考核。在改进工作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来作为推动力,但是在企业中并没有没有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和固定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改进工作展开的动力大大的减少。

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下财务管理模式建立的重要性

1.通过会计成本控制来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是给财务管理模式的工作内容树立了准确的目标,同时也能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给指定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策略带来了有力的条件。

2.通过会计成本控制作为模式建立的积极导向。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给予信息数据方面的支持而指导做出决策,这一方面可以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可以作为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效益的直接措施。

3.利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来进行财务管理可以避免企业各阶段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对于企业的财务资源的整合和调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并可以有效地的节约企业成本,并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起到较大的推动力。

四、成本控制下企业财务管理功能的定位

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定位于财务管理活动中,对内在资金预算的加强和在预算资金的范围内完成生产活动。对企业的生产所需资金做了预算后,给采购人员、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比较加强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激励制度来实行企业的绩效管理,从成本控制的方面来改变财务管理的内在驱动。通过成本控制来操作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并确定成本控制的指标,通过企业绩效和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继续销售患者,通过绩效管理的方式来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

五、会计成本控制下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对策

1.明确影响会计成本控制下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的因素

对会计成本控制时需要实际,并且控制的方法要科学化且符合现代的经济环境的要求。成本控制的手段是由成本控制的属性来决定的,如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流动成本或者固定成本等,都是会计成本工作需要考虑到的。并且在根据不同的企业还应建立不同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成本工作。成本会计控制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前文中有提到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想要会计的成本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则需要对财务管理的模式进行改善和优化。

2.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做出改变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前应该以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作为构建的导向,通过对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来作为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基础。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中需要以企业的领导者为主,带头来构建,让各部门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全新以及全面的认识来做出合理的安排,让各部门配合完成,并且实行财务目标责任管理的方式,将财务管理分配到每一个部门,并且让每个部门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以成本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及时接受各部门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见与评价来提高企业总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3.将成本分析作为工作完善的重点

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工作是展开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效果,也是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而会计成本分析工作是将企业内部的资料进行核算分析,根据企业的世纪情况来列出主要的成本支出内容。在企业的会计成本分析中大多使用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相关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来做分析。在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准确的分析,兼顾重点、覆盖全城,以此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效果。

4.加强会计成本控制中预算的作用

在会计成本控制中加强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可以先通过会计成本分析的结果来明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通过对企业中不同成本支出的分析,来编制合理的预算计划。预算管理需要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在加强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计划能够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中能够得到全面的落实。

5.提高财务团队的专业水平,增强信息化建设

财务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的提高是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难度岗位意识和创新财务管理的方法。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等方面作技术指导的时必须要发挥高素质的会计水平。对企业内的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的配需,提高财务的理论知识的了解和业绩技能的掌握对建设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有直接的帮助的。并且建立监管部门来强化财务审计,建立科学的调研机制对企业的资金使用和固定资产情况进行考察。

第6篇

一、考试目的

(一)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业务和综合素质。

(二)检验员工是否掌握了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三)为通过双向选择、竞聘上岗,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全员岗位聘任制度奠定基础。

二、考试原则

(一)考试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考试内容要切合实际,难易适度。

(三)考试结果与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薪酬收入等挂钩。

(四)考试采取统一组织、分类实施的方式。

三、考试对象

上岗资格考试面向所有员工;鼓励员工通过考试取得多个专业的上岗资格证书。

参加信贷、财会专业考试的人员包括:

(一)总行和省级分行:从事信贷、财会、审计岗位工作的处(含)以下员工。

(二)地级行:从事信贷、财会、审计岗位工作的中层领导(含)以下员工。

(三)县级行:从事信贷、财会岗位工作的中层领导(含)以下员工。

(四)各级行打算从事信贷、财会、审计岗位工作的人员。

从事审计岗位工作的人员,可根据业务工作的侧重,分别参加信贷或财会专业的考试;鼓励他们同时参加信贷、财会两个专业的考试。

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员工,根据业务和政策变化,应适时参加由我行组织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与测试。

上岗资格考试要形成制度,根据我行人员和业务发展变化的情况,适时组织开展。

四、考试方式

上岗资格考试由总行统一编写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

五、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个部分。

(一)公共基础知识: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货币银行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行单科考试,单独计算成绩,并要求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二)专业知识:信贷、财会等专业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及技能和本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技能。

六、工作进度

(一)信贷岗位。20****年1季度下发公共基础知识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信贷专业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20****年4季度组织信贷专业的上岗资格考试。

(二)财会岗位。20****年3季度下发财会专业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2008年2季度组织财会专业的上岗资格考试。

(三)其它岗位上岗资格考试工作根据情况另行安排。

七、考试教材

(一)上岗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应尽可能利用行内外已有的教材(应指定学习内容)。

(二)各专业上岗资格考试的大纲、教材、考试复习题及试题由相应的部室负责组织编写,人力资源部统一协调。

(三)考试大纲及教材要突出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八、结果应用

持证上岗资格考试合格者,表明其掌握了在相应岗位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发给上岗资格证书;上岗资格考试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员工竞(续)聘相应岗位的工作、职务晋升、岗位交流、进入人才库以及确定其薪酬收入的重要依据。

第7篇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17-02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在当前的高校课程体系中,财务管理不但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非财会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综合性强,加之非财会专业学生相关先修课程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正确的目标可以引导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财会专业而言,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理财实践进行基本分析和操作,从而培养具有现财理念、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目前,对非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还不够准确,没有将财务管理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大部分都是参照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对财务管理与非财会专业的联系认识不清。教师在授课时常常照搬财会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很少考虑非财会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要.

(二)课程衔接不合理。对于财会专业而言,在内容上注意了先修课程和后继课程之间的衔接,财务管

理课程一般安排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税法等课程之后,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而对非财会专业来说,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时,通常只开设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有的甚至只开设会计学原理,由于没有前期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作铺垫,财会知识储备不足。课程衔接不合理,导致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困难,很多原理不能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三)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由于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将非财会专业和财会专业区分开来,所以在教材的选用及教学内容上通常也不作区分。财务管理课程不分专业,通常都使用同一种教材,教学内容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导致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管理时普遍感觉很吃力,甚至有少数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非财会专业与财会专业相比,两者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基础也存在差异,再加上课时的有限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他们就很难系统的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太专业、太系统,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四)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这种做法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费时费力,学生由于先前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形成教学的互动,对教师的讲解缺乏兴趣。,而且教学中实际案例较少,使学生感到财务管理高深莫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深入学习不顺利,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有些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需要补充一些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方面的内容,但由于课时有限,只能采用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类非财会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非财会专业主要是管理类学生,这类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他们需要的基本能力是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的问题,财务管理活动只是辅助其实施管理能力的一个手段。因此教学目标是培养懂财会、会用财会知识的经济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可以拓展其知识面,丰富其知识结构,但是不需要全面掌握,只需从财务管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出发,了解财务管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就可以了。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应主要以基础性教程为主,而且书中的理论要成熟、案例要生动、习题要简练。此外,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针对非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通过学习,学生需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在读懂财务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决策,为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服务。

(二)完善培养方案,处理好各课程间的衔接问题

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类非财会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内容和专业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很多只学过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学的非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就会存在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在安排课程时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往往只学过会计学原理,教师在讲授财务管理课程时,就需要在授课内容上作一些调整,增加相关会计类的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学或管理会计学)增加课时,以解决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

(三)改革教学方法,适量引入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未学习财务管理之前,他们所具有的往往是一种朴素而不稳定的兴趣,一旦在深入学习不顺利,就有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要求,以案例教材,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的研讨,使学生充分理解的重要教学形式,是一种易操作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剖析典型的企业财务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财务理论的理解,扩展知识面,训练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并且由于案例源于实践,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可以锻炼学生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学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先制定好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涉及主要知识点和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由于课时的有限,所以尽可能将案例教学所占的课时放在课外。教师必须精选案例,降低案例专业性,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课堂上学生采用分组讨论,为每一个组员分配任务;讨论过程中,教师着重引导和帮助,为讨论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促进学生对知识吸收理解;讨论结束后,教师适当总结,并要求各组同学写出案例报告。

(四)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而期末考试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等基础性内容的考核,学生考前突击复习,最终也能轻松及格,这种考试实质是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期末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之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对学生培养的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果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与之匹配就无法真正落实其教育理念。针对非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丰富考核方式,配合多样化学习。期末考试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并减少考试得分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甚至可以将期末考试改为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环节多投入精力。

总之,通过财务管理教学的改革,激发非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创新型综合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曦.财会与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

第8篇

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大学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繁重,各个专业所涉及到的科目也较多,同时大学课外实践任务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对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计划。财会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财会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而且财会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这就需要财会专业的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制定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切实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财会专业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财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整体的就业率并不高,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专业技能不高,工作经验少等。财会专业主要学习的学科专业理论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求逻辑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较高,这就给财会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十分重要的,这将直接关系到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水平,甚至会影响今后学生的就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当届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以及整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当将往届的教学计划作为参考资料,为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以及高效的财会专业的大学教学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社会各个企业对财会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相对不高,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毕业生工作经验少以及专业理论水平较低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现象,财会专业的大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及教学水平,切实保障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专业优势。调查发现,教师在制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造成了教学质量较低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力求教学计划的实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

二、财会专业大学生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会专业教学计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将普通高校的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为参考资料,与自身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联系较少,这就造成了制定完成的教学计划可能会不符合本学校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将对目前大学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培养目标模糊

对于财会专业来说,教学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大学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财会专业的人才,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等。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应当熟识财会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等,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市场活动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另外大学生还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等。通过上述可以看到,一名优秀的财会专业大学生需要做到各方面全面发展,但是财会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经常忽略培养目标,造成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要求。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更加注重对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财会理论能力的教学,而对于专科的财会学生,应当更加注重对其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忽视本校的实际教学能力,结果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学生学习能力不相适应,教学水平得不到体现。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财会课程安排能够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大部分财会专业在制定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忽视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符合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例如一些专科学校在制定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各个学科之间联系以及财会学科的理论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财会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低等,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可能会不符合当地的实际经济建设等。财会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财会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公共知识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导致专业课的安排比较紧密,公共知识课的安排较少,这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专业素质高但是整体文化素质低。

(三)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名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水平对今后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包括财会专业技能、资产核算能力等,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财会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占有优势。会计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加入实践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的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业的长期实习的合作,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财会实践能力。财会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晦涩难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短时间内很难准确把握财会专业理论知识的要点。但是教师在进行财会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与专业实践相互配合,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套整体教学体系,这将会大大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财会专业教学计划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学计划的制定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断地完善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是每一个财会专业教师的研究热点。对于如何解决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9篇

本文通过对财会人员行业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分析,指出了财会人员诚信对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其内在的基本的要求,剖析其原因,提出了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1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

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即是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更是全体财会人员均要恪守的职业道德。

2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面临的困境

2.1 客观环境困境

2.1.1 社会风气、经济环境的影响

财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社会大环境,行为必然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的影响,每天面对单位的资金流转,很多财会工作者在物欲、贪欲面前失去了分寸,丧失了理智。

2.1.2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形成了监管漏洞

由于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很多经济活动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而有些法律法规与经济发展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由此为打法律“球”行为留下了空间,也为法律监管提出了难题。由于现有的法律监督机制在日常工作中,也时常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从而使很多通过“找关系”、“托门路”的企业、单位法律意识更加淡薄,削弱了企业和单位的自我约束能力。作为企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在其中不可避免的在单位的财务行为与财会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而选择了违纪违规。而且,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又各有自定的监督标准,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从而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2.2 主观环境困境

2.2.1 财会人员风险意识淡漠

从小集团利益出发,违规避税。有很多单位从维护单位及部门利益的角度出发,把少缴甚至是不缴税作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做为对财会人员的工作考核标准。而财务人员作为直接责任者,无法规避地走入“避税”的误区。为了实现少缴税款的目的,漏帐、错帐、帐外账,隐匿收入,多计支出等违规处理方式而走上违法的道路。

2.2.2财务人员法律观念淡薄

主要表现在有些财会人员,尤其是基层财会人员对会计法律责任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也因为财会人员法律知识欠缺,片面的认为,“这事是领导让干的,与我没关系。出了事领导兜着”。正是这这种对法律责任没有足够认识和重视的态度,导致了很多不应发生的造假账、偷税漏税行为。

2.2.3 财会人员业务能力仍有待提高

很多基层的财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缺乏专业知识素养。有的财会人员安于现状,对工作敷衍了事,有的财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财会人员队伍良莠不齐。

3 如何打破僵局,实现财会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3.1 知法、懂法、用法

财会人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择业前知法,财会人员在选择要从事财务工作之前,就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了解职业风险,熟悉财会法律法规,明确财会工作的,然后再走入这个行业,才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使自己立于安全之境。二是从业中懂法。随着国家对经济工作的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渐建立健全,打开中国财政部的网页,每天都有新的规章、制度、文件出台、颁布,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挑战,必须学法、懂法,及时了解并热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才能在工作中避免走入雷区。三是业余中学法。财会工作如逆水行舟,财会人员就要不断增强自我修养,坚持充分利用业务时间来学习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3.2 充分了解工作环境

财会是一个单位经济工作、业务发展的综合体现,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财会人员要很清晰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仅仅依托财务部门是适应不了事业发展管理需要的,所以财会人员必须对自己所在单位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查阅与单位所在行业相关的资料,充分了解对单位有重大影响的法规(这直接关系到财会风险),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心里有数,在权限范围内多查阅以前的档案资料,例如会议记录、以前年度的年度报告等文件,通过这些,财会人员对本单位内部环境有了充分了解,更有利于与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好,使财会工作顺利开展。

3.3 提升业务水平

曾经一部戏中有一名话说得很有道理“二十一世界最制缺少的,是人才”。不论哪个行业,人才都是最吃香的。财会是一个入门简单,但提升较难的行业。有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掌握了基本的财会知识,就可以做简单的会计工作,但想从事更高深的财务管理,需要财会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提升业务知识能量。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队伍,是一个金字塔形,基层财会人员很多,高精尖财会人员紧缺。财会人员要想在单位立足,在本业上干出成绩了,业务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现今财会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要求等日新月益,如果财会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很快就会被淘汰。财会考试中最难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每年知识更新率达到70%、80%,可以想象,要成为一名高端财会人员,需要财会人员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心血了。干一行,精一行,要想掌握工作主动权,业务能力必须过关。

3.4 道德选择

守住本心,坚定立场,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虽然在工作中有很多财务人员没有经受住诱惑或压力,但对大多数财务人员来说,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仍然是最基本的选择。难得的,在职场工作,财务人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压力、要求、诱惑,如何做出决择,才是财务人员最艰难的。其实,任何选择都是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如果单位领导施压,面对权势的压力,做为财务人员要分析,按领导交代办理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单位如何、个人如何,尤其是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对财会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财会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轻的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5年之内不得重考,终身禁止从事财会工作,更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财务人员心里要有明镜,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总之,财会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恒久而漫长的过程,需要财会人员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追求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才能达到更高的财会职业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财会职业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陈东.从职业道德建设论会计诚信[J].山西科技. 2008(01)

[2]王程.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科技信息.2006(0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