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6 10:46: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深入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理念的灌输缺乏主动性,往往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应用脱节,而语文阅读教学部分也存在这种现象。首先,阅读材料的内容相对落后,没有适应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一些相对陈旧的阅读材料往往使学生无法从阅读训练中学到新鲜的知识。其次,阅读课程教学安排相对单一。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取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受听的状态,无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不佳。再次,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应用不明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反馈机制对于提高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学校的教师不重视反馈机制的应用,许多反馈机制形同虚设,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无法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采取各种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深抓语文基础能力的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通常狠抓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方面的学习,这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阅读包含着许多基础知识,包括生词、句子的运用,段落的分析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融合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需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在阅读学习中游刃有余。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除了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还能为语文其他能力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2.优选阅读素材并对其精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优选阅读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精讲。对于阅读教材的选择,教师要注重阅读教材的时效性和阅读教材的科学性。所谓时效性,指的是尽量选取具有同时代的阅读材料。所谓阅读材料的科学性,指的是教师要选择能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阅读材料。比如,选择一些教学生学习日常生活技能的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并学会应用。教师对于优选阅读材料的使用要运用精讲的模式。从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讲解,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通过精讲举一反三,将阅读的技巧应用到日常阅读练习中,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增加对于阅读的兴趣感。

3.讲解与联系要把握有度

许多教师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安排往往是一堂讲解课、三堂练习课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阅读的学习兴趣。因为过多的练习不仅不能起到巩固学习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对于语文相关方面的学习产生厌倦感,久而久之丧失了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注重讲练的结合,优选讲解内容和习题,让学生通过少量的习题训练就能逐渐领悟和掌握阅读的技巧。而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习题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借助习题中的困惑和教师进行主动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不断地提升。

4.重视朗读在阅读中的运用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力度重视学生朗读在阅读中的应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自我领悟阅读材料中的内涵,自我解决阅读材料中的困惑。教师要在讲解中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将朗读应用到阅读中,如何优化朗读的方法,如何进行朗读情感训练,使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逐渐提高,使学生意识到朗读在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更愿意借助朗读来进行阅读训练。

5.重视反馈机制的应用

对于课堂教学反馈机制,教师要不断地重视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学生的意见还是学生家长的意见,教师要学会总结和提炼,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优化语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解决语文综合技能的重要举措。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既包括了课堂阅读能力的提升,又包括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控语文阅读的技巧和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而语文阅读教学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首先,语文阅读教学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明方向。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小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所蕴涵的优秀品德会逐渐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而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其次,丰富的教学资源,蕴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不管是课堂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小学生都能够从中感悟许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明辨是非对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导向。最后,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个人涵养,进而为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对一个人的气质涵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引导其性格的良好发展,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流畅的进行阅读,进而才能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自身的涵养。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性。

(二)灵活运用阅读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文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上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注重课本教材文章的深入挖掘与灵活运用。首先,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利用相关的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式,如提问、合作探究以及课外作业等形式,积极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某一场景或者是任务,以此为重点,引导其反复阅读,并进行总结,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穿插道德知识,进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强化学生感知和接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这时也正是学生感知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这一时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富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各种情景的设置和相关人物的扮演,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实际活动,进而帮助学生体验相关行为以及思想的正确、对错与否,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该去如何解决等,这一过程的体验将会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四)营造温馨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化学生情绪控制

在日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学生通常都会面临着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困惑,这些都会对小学生的情绪以及心理造成压力,因此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的面对压力,并采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和控制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而温馨的语文阅读课堂,能够帮助学生的放松心情,引导其正确地表达内心,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打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借助卡通故事、动漫等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内心情感,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在交往中感受同学以及教师的情感,从而养成善解人意、热心、坚强、礼貌等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养成和发展。

第3篇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老师给三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

*老师在报告中首先谈到的是课程标准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3、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扩展阅读 教学思考

一、目前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教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常会在准备教案时将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及中心思想等一系列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构建出标准答案的框架,以此节省教学时间。这样的做法完全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味地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不仅使学生丧失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养成依赖标准答案的坏习惯,更会让语文课堂陷入“死水”一般的境地,课堂气氛逐渐沉寂,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启蒙课程,本应该做到“听、说、读、写”四个环节面面俱到,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做到了“读”这一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这些教师对阅读概念理解有误区。阅读不仅要求学生把这篇文章读会、读通顺就可以,还要读懂,进而在读懂的基础上学到写作的技巧。在“读”这一环节,某些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只是请学生粗略地读一遍,对于语速、语调、情感的要求不是很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消极的作用。

3.师生互动环节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只有当二者相辅相成时,课堂气氛才会达到一个“沸点”,同时课堂教学水平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一点很难实现,师生互动环节的欠缺早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弊端。首先从教师角度而言,其不能深入了解学生思维的意识,吝于和学生交流对于某个问题的看法;其次从学生角度而言,有些学生惧于教师的权威,不敢随意发问,或者因缺乏自信而畏缩不前。这些原因是师生交流缺失的症结,只有解开这一症结,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二、关于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的优化思考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的教学内容都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主。首先,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根据个体间的差异,设定不同难度的问题,并尽量以开放性的答案为主,而不是用标准答案约束学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次,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勇于发问,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更好地维护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2.丰富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时,教学任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成为教师攻克的难题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改变以往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阅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将“听、说、写”和“读”融到一起,教师从互联网上搜集范例,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听,从范例的语速、语调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鼓励学生发言,说出文章的大意,再点名班上的某位学生诵读,获得更深层的感受,最后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另外,完善“读”这一环节,将“读”分为“略读”“范读”和“精读”,每一次的阅读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培养阅读习惯。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加强思想交流是相当重要的部分。从教师的角度说,其首先要有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意识,只有拥有这种想法,才能付诸行动;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提问环节,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神情和动作,有些学生可能会因生性腼腆,遇到困惑也不会轻易地请教教师,这时教师应该主动走到学生中,承担起释疑解惑的责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不解的地方大胆提出质疑,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把握教学方向。从学生角度说,学生应该不惧权威,不惧权威的意思不等于不尊重,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断完善和修正自我,教师应该对这种方式表示肯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有关于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的优化方式多种多样,只有采取最适合当前课堂教学的方式,才能打造出高效优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教学策略

一、引言

阅读具有十分广泛的功能,如获取信息,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发展个性,等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境况。如何减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迷茫和困惑,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新课程标准下阅读理念和策略的研究。

二、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分析

阅读的本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否则阅读效果就无从谈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课堂的教学效率对照新课改前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看到,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机会多了,向课外、向生活中学习拓展机会也多了……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受传统阅读理念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未得到高度重视。“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须经学生多读的实践逐步形成(李灵萍,2002)。”有很多教师将阅读课当作自己的“一言堂”,只是对语言知识进行详解、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很少,学生很少能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造成一大障碍。

2.阅读指导的内容只注重如何获取文本知识,片面地追求语文学科知识的完备,而缺少指导学生如何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状况以形成语文能力。阅读教学中,总是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总是强调中心、结构、写法、语言。我们早己习惯于把这些看作阅读文章的当然方法,看作读懂文章的标准,看作阅读教学的任务,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误区。

3.过于强调阅读技能的训练,教师课堂上反复分解阅读技能,而学生最终难以将所学技能用于新的阅读情景。

三、对于阅读课教学法的探索

通过对阅读教学课的误区分析,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领域,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兴趣,把阅读的时间、过程,阅读的支配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尽量依靠学生自己来感悟理解,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其次,教师要把阅读策略的教与学放到重要位置,采取灵活、科学系统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阅读策略就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识活动计划。基于此认识,我们对新理念下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一番探索:

1.培养多种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技巧。精读、略读和浏览是三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这三种阅读方法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精读是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略读是粗略的、不做深究的阅读,是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中习得的方法,通过较快的阅读来粗知课文大意;浏览则是指一目十行地看,甚至要跳读,浏览除了用于平时的消遣娱乐阅读,还有一个功能是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自己所需信息。

2.选择性注意和推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筛选能力,以提高阅读效率。学习者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学习有关的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并能根据所获信息对所读材料进行概括。信息推理,指读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以及文章提供的信息生成新的信息。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常通过推理去补足文章省略和隐含的内容,以此来深入理解文章。

3.采用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解读。自主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在阅读行为层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因而要求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和学生分享对阅读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决策权。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应避免盲目强调学生行为自主的个别化教学模式,而应谋求在班级和小组学习的框架内,给予学生个体在阅读内容和方式上最大程度的自主决策权。

4.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本学习的内容、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每学期、每单元课外阅读的具体目的。有了明确的具体的阅读目的,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选择读本以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同时,面对众多鱼龙混杂的阅读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选择内容进步、思想健康、艺术性高且能促进他们德育、智育、美育的协调发展文质兼美的文章。

5.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制定阅读目标。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施以合理的教育,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对于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的低年级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适合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能力,养成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而对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味的科幻作品。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鉴赏、分析能力,并主动从中汲取营养,能背诵较多的

名家名篇或片段。

四、结束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小学阅读作为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有利条件下,积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探索,进行自主阅读策略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永新.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N].文汇报,2004-9.

[2]李灵萍.提高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第6篇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几位特邀专家评委老师给四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2、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7篇

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教师的求学路不能改变;

教育在发展,教师需要成长;

为人师,我们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怀揣希冀启程

行走在小学语文教学道路上,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着课程的阳光雨露,逐渐成长,但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我最大的困惑,不知如何开启学生主动阅读的激情,不知如何让学生文思泉涌,有时在苦于教学无效时甚至觉得惧怕,真怕误人子弟,更怕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参加了2010年福建省义教农村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专题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了江苏省教育专家鞠斌针对农村语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把握等方面的看法,听了泉港区、翔安区、龙岩县等教研员对农村低、中、高年级农村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并开展了互动式交流。聆听了省特级教师陈日亮等对于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指导。时间不长,却收获多多,在听课、质疑中提出自己的困惑或不解,在共同探索中得到专业发展。

二、共享希冀大餐

来到研训活动现场,我便站在了希冀的沃土上,共享着习阅读教学的“丰盛大餐”。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聆听着,回味着,思索着,点滴体会油然而生:“阅读教学应围绕下面三方面进行思考:阅读教学教学目标如何确定?阅读教学教学重难点如何把握?阅读教学如何探究有效教学策略?”

江苏教育专家鞠斌女士告诉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该与“内容分析”说再见。听了专家的讲座,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教什么”?我是语文教师,我教语文,我的课堂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什么结果和实效?

首先,我认为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是注重发掘、引导,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如教学《三顾茅庐》,应好好审视文本的的价值:改编后的文本语言通俗易懂,刻画刘备动作、语言以及环境描写、比喻的运用等应注重引导学生品味古典名著的无穷魅力。

其次,阅读教学应扣紧课标,教参,课后练习展开。课标所规定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国家对这门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拥有“法”的地位。教参是材料库、信息库,是备课的基本教参,给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课后练习是发现“教学价值”的重要依据。李亮老师说过三个“不需要教”:孩子已经懂的;孩子自己能够读懂的;通过讲解孩子依然无法弄懂的。结合文本,字词教学学生能否自己解释的;写事文章如何概括主要内容;它的艺术手法等,如环境描写的作用;了解课后比喻句的作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欣赏佳话;阅读素养的提升:总结时点出《三顾茅庐》的魅力―尊重、渴求人才;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批判性的阅读思考,启发看原著,看《三国志》,培养学生批判性地阅读。

阅读教学,应分三个层次阅读:理解性阅读―反思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让学生自己能学的内容自己学。应构建“小课堂,大教材”的结构体系。而读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应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阅读,多挤点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阅读面不能太狭隘,哪个阶段应看哪些书?教师应清晰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一些小策略:如设立阅读卡―“最是书香能致远”。多一些交流形式:小组交流,班内交流,小型沙龙……评比――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充满期待。丰富多彩的策略应用,能使孩子们保持对语文阅读的喜欢。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语文的课堂可以是简单而又明确的。

三、带着希望出发

通过研修学习,我明确了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落实三大任务:第一,读书,熟读成诵。第二,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是习作的基础。第三,积累,词汇、句式、段、篇的积累,朗读,熟读成诵,复述,摘抄,课外广泛阅读。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讲究教学策略:尊重学生,基于学期,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学生是否有提问的机会,有读书实践,有展示的平台,有互动的机会。教师教要得法。首先观念要正确,讲究方法,教给方法,并在课堂上实践方法。课堂作业应课内完成,应体现四十分钟的高效率。

第8篇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27-02

微课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象征。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微课具有短小精悍性,将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短小的视频中,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微课给学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强化了学生的尝试体验,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获取信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现状

微课为高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微课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相符合,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对当前语文教师微课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微课操作方法,能将重点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向学生进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多数教师具备微课的信息应用技术素养,能使用录屏大师等软件进行微课视频制作,能将教师的课堂讲解与微课教学课件进行高度配合,这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一些城郊结合部、偏远农村,微课的应用并不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课的制作量少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较繁杂,同时大多数教师都是身兼数职,导致教师的备课、批改作业花了大量的时间。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迫切希望能够从教师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导致教师与家长沟通占据较多的时间,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微课的制作中来。微课制作与教师日常的备课相比,更具复杂性。教师要结合所教的课文内容进行APP制作,然后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录制和后期剪辑,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导致微课的制作量较少。

(二)微课的内容质量不高

当前,阅读教学的大多数微课制作主要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缺少相关的辅助资源,导致微课的完整性没有得到保障。通过对微课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微课视频的质量有待提高。首先,多数教师在微课教学时,节奏过快,导致内容的切换频繁,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讲述的知识点就已经过去。其次,重难点知识不够突出。一些教师将课文中的内容全部放在微视频上,学生不能分辨出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一般内容,无法发挥出微课的价值。

(三)微课平台缺乏管理体系

虽然当前微课发展迅速,但是微课网站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网站上的教学资源没有进行分类,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大多数阅读教学的微课平台都没有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学生在看完微课视频后,不能得到相的反馈,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不好。由于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学生的拓展练习无法实现,没有为教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创建在线互动模式,教师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阅读教学中的微课教学实践

(一)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

微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学科的内部逻辑。首先,要确保课前导入的高效性,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结构形式进行大致了解,并结合作者和创作背景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认识。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将文章的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在微课视频上进行展示。这样,精炼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快速地理解文章。例如,在学习《开天地》一课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个巨人的与众不同,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再利用微视频优势,给学生讲明学习本篇课文要掌握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主旨。

(二)利用微课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微课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进行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互动交流。微课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教学情境。例如,教学《观潮》一课,如果仅仅通过语言讲解,学生就无法想象到真实的潮起潮落的画面。如果以微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就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联想,实现他们对知识的自我重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是微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受到家长、社会的干扰。而微课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搭建了桥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对知识点的层层深化,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在微信平台上一些文章,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不同的文章进行阅读。这样,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分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利用微课丰富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微课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将阅读文章的内容和课外相关的文章进行整合,丰富课程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的学习。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教师通过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并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告诉学生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植物生长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学生对文章感兴趣之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

1.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植物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2.除了课文和老师的视频外,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这样,通过讨论,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诱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五)利用微课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来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当前,大多数小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总是浅尝辄止,教师应利用微课优势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结合阅读文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去解开疑惑,使学生逐步展开探究式学习。其次,充分利用微课中的细节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通过推荐视频和文本结合的形式,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源泉。例如,在学习《地球爷爷的手》一课时,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在这里,教师用磁铁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引力”一词,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六)利用微课提高课外学习效果

要想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要做好课内文章的阅读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文章的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微课对提高课外阅读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相关的教学资料,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究,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该篇文章的理解,教师制作出了与兵马俑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兵马俑有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与兵马俑相关的资料,和课文内容进行比较阅读、对比分析、综合概括,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

微课具有便捷性和实用的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合理地运用微课,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微课视频制作,满足学生对知R的渴求,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别新均.浅谈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2).

[2] 蔡丹迪.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

[3] 张海冰.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16).

[4] 孙源婕. 浅析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6).

[5] 张轶群.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6] 杨清涛.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6(11)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活动契机,发展个性阅读

在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上,往往会看到这种情景,老师说哪段文章写得妙不可言,学生就跟着别人一阵高声朗读;老师说哪个句子何其深刻,学生似乎茅塞顿开,刷刷刷,一字不漏地做好笔记。像这种“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性阅读,无形之中压抑了学生的阅读个性。所以我认为,倡导个性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文,善于表达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感受,并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思想的陶冶、个性的张扬、能力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最佳路径》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文本,首先请学生找出两种不同的卖葡萄的方法,品读字词,深入体会,直到读出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在对比之中,学生很快发现当地其他农民的方法是给人方便,却让人失去了自由;而老太太则充分发挥人们的自主性,给人们选择的自由,顾客也有了被尊重、很舒适的心理体验。学生所探讨出的老太太方法的优越性正是作者所要阐释的哲理。有效地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再去理解格罗培斯的做法,理解他的设计获得“最佳设计”就不是很难了。

二、指导学生诵读,激发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学生无穷的潜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而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其中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课文以及课外美文,让他们感悟优美文字的魅力,理解文章的情感,对他们的阅读学习很有好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小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三、巧妙设置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艰巨任务。目前,中高年级的语文课阅读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太少,练得更少,把阅读课上成了“分析课”“提问课”。“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忙于应付,学生根本没有反复阅读、理解感知的时间和空间,失去了阅读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还必须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巧妙设问。有一次我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我问:“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四、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在教中应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解放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排除学生的一切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各种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带着真挚的情感去自主阅读、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在思考中走近作者,感知文章情感,理解作者意图。感悟是一种心理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凭借对文章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接感知,潜移默化中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情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手段,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庄丽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快乐阅读.2012(09).

[2]杨九俊.困惑与抉择──关于语文教改热点问题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5(0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