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交媒体概念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6 10:46: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交媒体概念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交媒体概念股

第1篇

漫天飞舞着花花绿绿的钞票,路边站着的是“傻了吧唧”的美国投资者,中国互联网业的大小诸侯们,无暇顾及空气中弥漫的泡沫气味,他们要尽情享受这个甜得发腻的美好夏天

有没有泡沫,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坐在深圳市中心56层的办公室里,陈文平深信,因为曾经纠结于这个“有没有泡沫”的问题,他也许已经错过了一波5年来最难得的互联网行情。4月初他参加一场关于新浪微博的估值讨论,很多发言的专家都认为,以新浪为首的中国概念股将为整个互联网股票带来一波红火的牛市,甚至会一直把牛气延续到2012年的Facebook上市。不过陈文平当时犹豫了。半月后新浪的股票从当时的1DO美元出头,一路狂飙到140美元,最近才回落到120美元左右。

5月14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说:中国的网络创业企业,或者任何与中国有瓜葛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一窝蜂地忙于去美国发行股票,这些投资者追捧的被称为“中国概念股”的互联网公司,也许将令今日的繁荣景象,像2000年那个美丽的互联网泡沫一样,最终破裂。

“中国概念”的一天

泡沫?破裂?起码乐淘网副总裁陈虎的感觉是现实还远未至此。至少从5月25日这一天他的所见所闻而言,对中国的互联网业者来说,“泡沫”的破裂还仅是个遥不可及的想象。

很多时候,“追捧”的感觉确实真实地在身边存在,陈虎也很享受这种感觉。钱明显比过去好找多了。仅仅去年6月和今年1月,乐淘就拿到了两笔共计30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并借此在今年第一季度使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照此速度,乐淘全年销售将达到5~7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网上鞋城。

但另一方面,陈也在为这种超级繁荣苦恼着。看着面前寥寥无几的记者,他禁不住哀叹,“这年头想吸引媒体的注意,怎么就这么难啊。”

陈虎给数十家媒体发去了邀请函,为此他精心挑选了周三这个媒体普遍比较清闲的日子,并租了一辆可以坐50人的大巴,还一直担心不够坐。结果中午出发前,通知的媒体也只来了不到1/3,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哭笑不得:“他们说来不了――都去窝窝团的会了。”

尽管经营的项目风马牛不相及,甚至还有业务上的合作,但从事团购业务的窝窝团意外地在这一天成为陈虎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一窝窝团此前就已经放出风声,将在5月25日举行高盛投资2亿美元的签约仪式,并将宣布启动赴美上市的公开招股(IPO)进程,这一场盛大的会时间正好和乐淘的参观时间重叠。

热闹还不仅如此,这一天的大新闻还包括优酷增发6亿美元“过冬”,刚上市的奇虎360宣布进军社交网络和位置分享平台,当当和京东为儿童节展开网购书籍3折价格战,奇艺网启用“最高清的视频”通用网址,酷6网员工向劳动局投诉公司“暴力裁员”,等等。

不过,这些消息中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打乱了陈虎计划的那个窝窝团会。但这个会,怎么看都像是个假消息。首先,公司真正开始IPO,将进入静默期,一般不会公开召开会和接受采访。其实这一天,仅国内宣布启动IPO的互联网公司就有两个,一个是做网络文学的盛大文学,一个是做儿童社交网络的淘米网;国外也有两个,俄罗斯搜索引擎Yandex和美国社交游戏公司Zynga,但上述几家都没有开会。

其次,高盛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已否认了投资窝窝团的消息。拉手网的投资人之一、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甚至在微博大爆粗口说“投资窝窝团是侮辱高盛的智商”。“果然越是耸人听闻越能吸引媒体注意啊。”手机响起,一位在窝窝团会现场的记者打来电话为缺席表示歉意的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消息:窝窝团的投资果然不是来自高盛。“现场没看到什么签约仪式”,他怀疑启动IP0的说法只是个“秀”,但他也佩服窝窝团的炒作能力,“CEO现场还宣布拉手网200名员工集体‘私奔’到窝窝团去了。”

“私奔”确实是最近圈内最热门的词语,源自鼎晖创投合伙人王功权在微博宣布与另一女性投资人“为爱私奔”,直到这几天热度才慢慢减退。“高盛投资”也曾是轰动业界的炒作手法之一。《环球企业家》杂志在微博上分析说,窝窝团制造“高盛投资”传言,显然是从年初高盛投资Facebook的手法中为炒作寻找灵感。

但在这个泡沫膨胀的年代,炒作无疑是赢得出位的最有效手段――参观归来,巴士上的十几个记者,大多都等不及参加对陈虎的专访,就纷纷回家写稿去了。数年前曾在媒体就职的陈虎惟有苦笑,“现在多少炒作的花样,当年我在媒体时闻所未闻,想都想不出来。”

正聊着,美团网为员工离职谣言的辟谣邮件已经推送到记者的手机上。紧接着又传来一个大消息――凡客诚品宣布将在今年第四季度IPO。陈虎只好笑看着在座仅剩的几位记者也起身告辞。没办法,现在轮到记者们哀叹了,“今天的劲爆消息是不是太多了点?该选择哪一个大书特书呢?”

“泡泡”悲欢

不只是这一天,实际上,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业界每天有意或无意制造出的新闻,都绝不比这一天少。

举个例子,进入第二季度以来,众多中小开发者差不多每天都要应酬的一件事,就是去参加不同的开放平台大会。这些开放平台大多数来自已上市的或者待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其中有新浪、腾讯、开心、人人、奇虎、百度、微软、阿里巴巴、盛大、京东、凡客、天涯等,甚至还包括三大运营商。

但显然,到目前为止,他们中仍未有任何一个成为了中国的Facebook。平台之争的胶着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预期。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除了少数例外,大多数门户网站、网游以及新上市的人人、世纪佳缘、奇虎等的股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在记者截稿的6月7日,i美股的监测数据显示,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近一个月走势极其低迷,跌幅近27.68%,其中,仅在过去5个交易日中的跌幅就超过了10%。而在所有板块中,TMT(科技、媒体、通讯)类股票是跌幅最大的,一个月己跌幅高达35%。

“都是骗美国股民的。平台越多,离本来开放的初衷就越远。都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打小算盘。这不是泡沫的问题,这是彻底的浪费。”一位不愿具名的独立开发者疲于奔命之余,一语道破天机。

但至少对5月5日赴美上市的网秦而言,谈“泡沫”还过于乐观。这家主营手机安全服务的新兴公司,上市当天股价即跌破发行价,一度跌至5.21美元,截至6月3日财报时扭亏为盈,股价小幅反弹,报收于5.74美元,但仍未达到开盘价的50%。

网秦CEO林宇抱怨说这是“我们的股价被严重低估了”,他觉得股价变动主要受“失业率上升和本・拉丹之死带来的不确定性,令投资风险增高等影响”,他把这个解释也延伸到新近上市的人人、世纪佳缘为何同样遭遇破发。

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并不讳言泡沫的存在,“有时市场中有一点泡沫也很美,泡沫的存在也说明市场潜力巨大。”王慧文称美团网不关心中国概念股的表现如何,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但王本人也正在被这种“看上去很美”的乱象弄得焦头烂额。前段时间美团网连续被一连串打压对手、资金链断裂、大批骨干离职等谣言困扰,他一直在忙于在媒体面前逐一澄清,以免影响公司形象。美团网CEO王兴甚至在微博上以一系列激烈的词汇来形容这组攻击:幼稚、弱智、不专业、悲哀。

第2篇

今年,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并蒂开花之时,也迎来了诸多的质疑,认为中国概念股被严重高估。在国内,质疑之声则给了以千团大战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行业,团购网站的寒冬论不绝于耳,而B2C红海的论调也甚嚣尘上。不管怎样,寒冬也好、红海也罢,挺过去这段难捱的时间,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大浪淘沙,最后能留下来的大都是具有金子品格和价值的互联网企业。

除了新上市的企业,那些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成长的“老牌”企业,在2011年也有着不错的表现。新浪凭借的持续微博再次走在互联网的潮流前端;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擘纷纷宣布走向开放……

可以说,2011年是互联网的中国年,是中国的网络英雄年。国际金融危机大浪淘沙,随着美国信用评级下降,落花流水春去;中国强势崛起,一枝独秀争艳。听中国网络概念,大洋两岸红遍;看中国网络英雄,前赴后继登场。昔新浪、网易、搜狐,志在千里,微博、社交领;一代天娇,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厚积薄发谋定后动争开放;今有当当、奇虎360,领潮中国概念,一浪更比一浪高。

指标说明:

一.商业创新力(25%)

商业创新力指标主要考察网站在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上的创新度和想象力,并结合其商业模式盈利的可持续性来综合衡量,综合反映商业网站的成长性。

二.平台服务度(25%)

平台服务度指标主要考察网站的自身功能建设和运营服务力度,同时考察网站通过推出独特功能和活动来为用户提供更佳的服务效果的能力。

三.交互体验度(20%)

对交互体验度指标的考察主要以网站的访问性能数据为依据,反映网站的运维质量和用户体验效果,引用相关指标(包括网站可靠性、响应速度、断链比例等)。以及网站的交互性。

四.品牌影响力(15%)

对品牌影响力指标的考察主要以各网站的流量数据为依据,直接反映网站的独立访问者数量、浏览次数和频率等,引用的相关指标包括Alexa排名、Google PR值等。

五.资源融合度(15%)

资源融合度指标主要考量网站综合运用自身和外界各方面资源的行为,体现网站资源获取和配置的能力。

榜单说明:

第3篇

第四波浪潮

业内人士总结,这是“中国网络股海外上市的第四波浪潮”。第一波上市潮发生在1999--2000年间,以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为代表;第二波则在2003--2004年间,其中有携程、腾讯、盛大、前程无忧等;第三波则发生在2007年,以阿里巴巴、巨人为代表。

也有人按3次划分:自2000年以来中国TMT(科技、媒体、通讯)企业共有3次海外上市,分别是2000年、2004--2007年、2010年至今。紧随第一波的是互联网泡沫破裂,紧随第二次的是次贷危机。

2000年,正值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前夜。新浪、网易和搜狐幸运地抓住了上市发行的时间窗口,尽管在2001年,3家门户网站巨头的股价均出现了50%以上的跌幅,但与那些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它们已经打开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得以在随后泡沫破裂的危机中保全自己。不少互联网专家持这样的看法:如果这3家网站没有在泡沫破裂前完成上市,那么,现在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格局或将不同。

经过3年的沉寂,第二波在2004--2007年出现。这次登场的有巨人网络、完美时空和盛大网络等中国网游行业的第一批公司以及日后称霸中文搜索市场的百度。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紧随而至的是美国自1927年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尽管次贷危机来自美国房地产市场,但危机的破坏力也波及汽车、能源、IT等行业。此时,红杉资本在给被投企业创始人的邮件中说出了“现金比你妈妈更重要”的话。

与拯救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药方一样,美联储再次开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8--2010年这不到两年的时间,市场完成了从“很差钱”到“不差钱”的蜕变。泛滥的流动性让创业家和投资者重燃信心。2010年中国有30多家企业赴美上市,其中TMT行业占据1/3。优酷、当当、麦考林这些普通百姓所熟知的企业开始登陆。不管是在二级市场,还是在―级市场,电子商务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投资主题。

缘由?

对任何公司而言,上市融资是寻求发展资金重要途径,而在同等条件下本土上市当然是更好选择,但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却更倾向于海外上市,人人网、网秦等国内互联网公司相继扎堆在美国上市,而有“中国的纳斯达克”之称的创业板没能成为这些企业的第一选择。它们为何不选择“家里”的创业板而要跑去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原因何在呢?这再次引发中国企业为何集体赴美上市的思考。

海外资本爱上“中国故事”

5月4日,拥有国内最大实名制社交网络人人公司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交易,首日开盘就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市值突破70亿元,打响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月”的第一枪。而自人人网之后,排队等待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还有十余家,“中国故事”继续上演。

据人人网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这次是将人人网、团购网站糯米网及经纬网和人人游戏一起打包上市。招股说明书这样描述人人网:我们拥有中国领先的实名制社交网络平台,在页面浏览量、访问次数和用户花费时长等方面均占据优势地位。截至2011年3月31日,我们拥有大约1.17亿活跃用户。我们的目标是继续引领和定义中国的社交网络产业。

庞大的用户群、集合了美国人所熟知的Facebook以及团购网站Groupon两种运营模式,这让一向不管是否盈利,而更关心上市公司创业模式以及概念的美国人,欣然接受了这个用美国模式讲中国故事的互联网公司。

人人公司CEO陈一舟无疑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而事实证明,只要有概念,即使讲不好故事也可以受到海外资本的欢迎。

在2010年11月8日第一次提交PO,而中途由于CEO王微离婚官司以及版权诉讼等影响被迫中止上市之路的土豆网,如今,重新提交了最新修订版招股说明书F1文件,启动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进程,交易代码为“TU DO”,上市的曙光似乎就在前方。

而就在不久前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才第一次成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因为公司被曝出入股的企业以下载传播病毒,并以付费形式进行查杀来赚取利润。而就在随后的一个多月,网秦便华丽地转身为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并于5月5日正式挂牌纽交所,开盘价11.5美元徂殳。

这些都足以说明海外资本对于高新产业的热衷、对创富概念的狂热。

创业板不给力?

美国人更认可中国概念股。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受到追捧,因此可以想象其在美国上市,与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相比,能“卖”出更好的价钱,能“卖”得越贵,企业能获得越多的融资。尚公律师事务所(S&P)高级合伙人、律师陈海阳也表示,rr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也属于风险投资行业,国内资本对风险投资的兴趣远不如美国投资者大。

另外,纳斯达克上市条件相对灵活、宽松。陈海阳指出,IT行业在初期往往难以盈利,无法满足国内的上市条件(利润),而纳斯达克则要宽松得多卸门槛相对要低一些,更多的是看成长性。李大霄也认为,国内创业板在硬性财务指标上要求相对更高些,制约这些企业A股上市。

此外,李大霄表示,要在哪里上市是企业自身意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让企业做违背自身意愿之事,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选择在哪里上市是其自由。而陈海阳分析,在海外上市有利于扩大公司的影响和名声,有利于公司的并购。

资深互联网评论人谢文表示,导致大批互联网公司能够成功上市的原因是上市门槛的降低和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的认可,“很多公司是受到来自投资方的压力,毕竟上市之后,投资人就可以退出,但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清晰的商业模式才是维系今后发展的重点”。

对于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会集中赴美上市,梦天堂网络公司总经理樊小宁认为,在哪里上市是每个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的不同所作的选择。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但实际上也有很多欧洲企业在美国或其他国家上市,有些企业在美上市是出于融资的需要,也有些是出于品牌宣传的角度。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对于中国企业的吸引力确实很大,同时华尔街也希望更多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新鲜血液,毕竟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之后,美国经济也需要更多的外部动力,这是市场双向选择的结果。

泡沫!

然而,“中国故事”向来跌宕起伏,悬念迭生。

先是人人网曝出大幅下调招股说明书中2011年第一季度的新增用户数,随后在上市前夕遭遇“真假开心网”风波;网秦除了在央视“3・15”中被曝出的消息外,还传出涉嫌在招股说明书中使用的市场份额数据与其他公司数据不符。即便是5月12日上市的世纪佳缘,除了上市首日修改招股说明书外,也先后被传出遭遇付费会员的一纸“欺诈”指责,以及号称4000万用户活跃账户数量却仅为474万户的消息。这些引发新一轮中国公司赴美上市“造假门”。

5月12日开盘不久,世纪佳缘就跌破发行价,遭遇与之前上市的网秦如出一辙。而同一天,人人股价也大幅下跌,这似乎在印证之前有关泡沫的忧虑。早有媒体指出,这一波扎堆PO颇像20世纪90年代底的互联网泡沫,除了能够证明中国互联网概念仍受青睐外,也需警惕PO后资本市场对股价的长期检验。

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表示,现在中国的概念股火热的情况很像1999年泡沫时期的情况,随便一家公司在美国上市都可以获得较高的市值,区别就是那时候是资本市场对于美国公司的泡沫,这次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概念股的泡沫。

“现在的情况是过热。”在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看来,今年的互联网上市潮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中国庞大的市场将美国新兴的互联网“概念”放大,一年多以前,中国网民总数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人口总数;另一方面,则是全球性通胀的背景,也就是说,热钱很多。也有业界人士认为,上市潮爆发源于上市门槛变低,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好的上市题材并不多,国内互联网公司能够轻松上市,很大程度是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的认可。同时,目前也有不少网站是“被上市”,这说的是来自投资人方面的压力。

最近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融资时的估值市盈率已接近20倍,较投资人普遍预期的10--12倍有明显差距。高估值,可以说是“泡沫说”最有力的佐证。然而,在Facebook、Tw itter和G roupon等海外网站都未上市时,我们无法对这些题材给出正确的估值,或者说不能用web1.0的估值来评价Web2.0。拿去年上市的优酷网来说,目前其市值稳定在50亿美元上下,尽管存在股价过高的争议,但谁又能断定这是泡沫呢?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观点鲜明:国内互联网本身现在还没有泡沫,对于国外资本来说,中国市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也都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但如果企业因对于资本的渴望与冲动而扎堆上市,则可能会导致泡沫的产生。

第4篇

作为中国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国概念股上市公司CDC Corp中华网投资集团在中国国庆节期间传来坏消息――向美国法庭申请破产保护。受此影响,截至北京时间当天(10月6日)凌晨2点30分,CDC Corp股价大跌50.57%,其分拆上市的子公司CDC软件同样大跌41.97%。

12年前的1999年,中华网作为第一只打着中国概念的互联网股票登陆纳斯达克。2000年2月,赶上了互联网史上最大泡沫“尾班车”的中华网,股价一度高达220.31美元,市值更一度超过50亿美元。

然而,随着泡沫破裂,中华网股价便从急速下挫进入到漫长的一落千丈,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8月5日),其股价报收1.42美元,市值5001.省略 Inc.),首日股价就上涨了161%,而互联网内容及应用传输服务提供商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ChinaCach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上市首日大涨95%。

虽然2005年中国百度公司在美主板上市首日大涨354%更为惊人,考虑到这些是金融风暴后美国经济面临衰退时的股市环境,应该说是很漂亮的。

网络概念集结号

在美国股市特别是主板已经站稳脚跟的中国互联网概念公司令人印象深刻,数得着的有新浪、百度、搜狐、网易、中华网、盛大游戏……这些公司的发起人“一夜暴富”,成为众多青年人内心憧憬的成功典范。

仔细观察已经成功登陆美国股市的中国公司,有一个元素不可忽略――互联网概念。

在2010年的美股股市“中国概念”浪潮中,表现最精彩的当属互联网关联公司,据统计,2010年在美国公开上市(IPO)的六只中国互联网概念公司的股票首日的平均涨幅高达79.5%,而其它概念的2010年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股票首日平均涨幅仅有6%,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网络概念股票的热情,在2010年充分地迸发出来。

2010年9月18日,中国一家房地产租售信息的网站“搜房网”在纽交所公开上市(IPO),如果按中国内地股民的直接感受,类似搜房网这样的网络中介信息公司究其规模、究其业务、究其业绩等等,想在A股市场占一席之地的希望似乎相当渺茫。

搜房网在纽交所公开发售的股票为290万股,这个发行规模如果在A股市场是一个小公司的概念,挂牌发行价为42.90美元/股(约合278元人民币/股),募集资本约为1.24亿美元。这个发行价如果在A股市场几乎属于“天价”,搜房网在纽交所挂牌首日的涨幅为57%,首日收盘报73.25美元,涨了30美元/股(约合195元人民币),市值达到约2.12亿美元,回报相当丰厚。

紧接着,在中国年轻网民中颇有影响的视频网站土豆网宣布,将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通过美国存托股票(ADS)模式公开发行股票(IPO),预计募集资本达1.2亿美元,2011年8月,纽交所公布的土豆网的估值为8.8亿美元,发行600万股,发行挂牌价为29美元/股,预计募集资本1.74亿美元。

而与土豆网性质相同且为竞争对手的优酷网,2010年12月在美公开上市(IPO)的表现则更令人鼓舞,首日上涨了161%。

土豆网宣布在美上市募集资本的时候,公司并不盈利,用来吸引投资者的是其7170万“注册用户”这个数据,也即是一个“盈利预期”的概念。

快乐的事情往往引发一哄而起,中国众多的、不同程度存在资金饥渴症的互联网公司仿佛一下子看到了金矿,几乎可以用“蜂拥而至”来形容它们奔向美国股市的盛况。

走大道和绕小路

2010年进入美国股市主板的38家公司走的是通往美国股市的正规大道,走大道要经过美国证券监管部门正规和比较严格的上市前审核,能够通过这样的审核,无论是公司的包装还是运作成本都是花费不菲的。有专业人士估算,要花费相当于募集资本总额的10%左右,且有的可达15%左右,比如募集一个亿美元,可能要交给保荐人等方面1000多万美元。

一贯以资金饥渴、圈钱冲动极强而且头脑灵活著称的国内中小企业家们也有自己的办法,美国市场被称为“宽进严出”,而只要第一步跨进去就等于可以圈到钱,大道难走就寻小路,偏偏就有小路可走。

在美交所市场和主板外还有OTCBB市场[也称场外公告牌市(bulletin boards)],美国的公众公司用不着在纽交所、纳斯达克挂牌,其股票可以在这两处自由买卖,这种交易打造了中国企业登陆美国股票市场的小路。

这种监管相对宽松的股票买卖市场诞生了一种新的行当,在中国这种行当也早已存在,就是中国股民口中的“借壳上市”,在美国股市则称之为“反向收购”,通俗地说叫做“儿子收购老子”。先由中国公司购买美交所或者OTCBB市场中美国公司的股票,成立子公司,然后子公司反过来收购母公司。从被收购股票的美国公司角度看,也可以看成业内常说的“私募”,从收购股票的中国公司的角度看,就是业内常说的“借壳”。

“壳”借到手以后,就可以通过股票交易募集资金,美国业内人士将这种融资模式与IPO(首度公开发行)相对称,起了个术语APO(选择性公开发行),同时还有一个融资模式叫ADR(美国存托凭证)。

就像在中国进公园走小路可以逃票一样,APO相对于IPO的融资成本要低得多,众多的美国中小公众公司的股票估值相当低,收购成本远低于到主板公开IPO的费用,少的话仅用几十万美元(相当于几百万人民币,即中国大城市一套商品房的钱)。抄近路的费时也短,有一两个月就搞定的,相比之下,主板IPO花的时间动辄一年半载甚至几年不见成果。

相对于IPO的战绩,中国公司在APO方面的战果更为辉煌,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末,在被美国独立调查机构统计的603项美国反向合并交易中,有超过150项交易也即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迄今为止,在美国大大小小的交易所通过APO上市的中国公司将近900家,而在OTCBB市场通过APO上市的中国公司将近200多家(OTCBB市场共有3500家公司)。

相对应,中国A股市场有2200家上市公司,而通过各种途径赴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已经有900余家,成功奔入美国的公司相当于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的三分之一还多。

大多数赴美上市公司的注册地为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这些注册地的共同特点也是监管相当宽松,还是避税天堂。

在美国通过APO上市的中国公司,运作得当的甚至还可以借机进入对自身价值增长更有利的纽交所、纳斯达克等主板市场,这为后来者带来了更为强烈的示范效应。

乐极生悲的多米诺骨牌

正在奔向美国股市途中的中国互联网概念公司中,还有提供免费多线程下载工具加娱乐搜索为业的迅雷公司、盛大旗下的以提供网络文学收费在线阅读为业的盛大文学公司。更惹眼的是提供网络购物服务的京东商城公司,据京东商城透露,准备在2012年赴美上市募集50亿美元的资金。

但这一切似乎像刚通过了最高点的过山车一样,赴美上市的运动骤然下堕。迅雷因为“内忧外患”宣布无限期延迟赴美上市,盛大文学公司透露推迟赴美上市计划,雄心勃勃的京东商城也通过投行人士放话,不定期推迟在美上市的行动。

前面说过,土豆网在美主板宣布IPO之时,公司是不盈利的,财务信息不过是说“减少亏损”而已。类似之,迅雷、盛大文学包括京东商城的财务状况也并非靓丽的面孔。

如过山车般的下坠,源起一个于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多米诺骨牌阵的倒下。

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的“手”,是一家在股市做空头的加拿大研究机构浑水公司(Muddy Waters),这家机构的名称不免令人想起中国的一句成语“浑水摸鱼”。

浑水公司持有一家在加拿大多伦多上市的中国公司嘉汉林业的空头股票,嘉汉林业的总部在中国香港,赴加拿大上市走的是小道――反向收购(APO)。2011年6月份,浑水公司创始人卡森・布洛克撰写报告指控嘉汉林业夸大资产,并通过中介转移资金欺骗投资者。有业内人士形容,与其说是财务研究报告,不如说是“刑事指控书”。

后续的发展证明,浑水公司的报告可谓是“精确打击”, 嘉汉林业的诸多财务问题看起来确有其事,嘉汉林业被加拿大证券管理当局停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德源“自愿辞职”,嘉汉林业的股价自6月份以来下跌超过80%,更有迹象表明,嘉汉林业的6亿元债务极有可能到期违约,其债券渐显垃圾形态。

在嘉汉林业倒下的过程中,遭受重创的居然有被成为“对冲基金之王”的华尔街巨头保尔森及其保尔森基金,保尔森基金持有3500万股嘉汉林业股票,保尔森基金在嘉汉林业身上总共亏损高达5亿美元(约合30多亿人民币)。

然而,嘉汉林业带来的后续发展可以用一个热词“蝴蝶效应”形容。仿佛一夜之间,华尔街的机构甚至监管层才“如梦初醒”,列举出中国概念上市公司的种种“恶行”,大有罄竹难书的架势,自2010年6月至今,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从香饽饽变脸为烫手山芋。

对中国概念股最猛烈的炮战在2011年6月8日打响,美国华尔街券商Interactive Brokers Group发出强烈警告,宣布禁止客户融资买入160家中国公司的股票。这一下就如打开闸门放出来一泻千里的洪流,对中国概念股的指责、质疑纷至沓来,不绝于耳,主要的声音基本集中在一点――会计作假。

在这场舆论风暴和股市风暴中,冷眼看去,绝大多数被指责的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走的是小路。

但是,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国公司也未能独善其身,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软件公司东南融通(Longtop),其财务审计合作者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与之解除合作关系,理由是德勤发现东南融通在银行现金、贷款余额、销售收入等方面的账目涉嫌作假。与之相佐证的是东南融通的首席财务官德雷克・帕拉舒克(Derek Palaschuk)提出辞职,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着手调查德勤提出的问题。东南融通被纽交所停牌。

东南融通也并非唯一一家的在美国主板遭质疑的中国上市公司,颇具戏剧性的还有人人网。在纽交所IPO上市的中国社交网络公司人人网在挂牌的前夜,其审计委员会主席帕拉舒克辞去了人人网职务,人人网首日跌破发行价。

截止到8月份,已经有20多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遭摘牌或停牌。

阴谋论和文化异同

在一片指责声中,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这次风潮含有很大的利益操作成分。

比如此次战役的先锋加拿大空头浑水公司,其预先持有大量的嘉汉林业空头股票,也即借来股票额度按当时的股价卖出,再把已经掌控的嘉汉林业相关的财务、审计涉嫌造假材料抛出,嘉汉林业的股价暴跌80%,浑水公司在个中差价获利之丰厚可想而知。

有趣的是美国市场的做空者鼻子极灵,立马蜂拥而至,不亚于中国公司蜂拥到美国股市上市的盛况。

最热切的是各家对冲基金,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的软肋所在,他们内心跟明镜似的明白,早就储备了发力的能量,在此次做空中国概念股的风潮中赚得笑逐颜开。媒体披露,纽约投行Kerrisdale Capital Management LLC一季度实现了73%的收益,很大部分来自做空中国概念股;澳大利亚悉尼的对冲基金Bronte Capital用一半的头寸押注做空中国概念股,结果其最佳的一个账户2011年增值65%……

6月份不过是一个总的爆发点,6月份再来赶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机会已经晚了,在美国通过反向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票,最夸张的案例是40%的公司股票早已经借给空头,做空中国概念股的空头市场很拥挤,机会和筹码很稀缺。

第5篇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彻底降低了“联网”的设备、技术和时间、空间门槛。从社交沟通、资讯获取到移动购物、移动办公,移动互联网逐步覆盖生活的每个侧面在众多场合,“低头看屏”已成风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超过8亿,这一数量在2014年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并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用户渗透。

随着用户群的扩大和使用习惯的养成,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将大为拓展。此前的应用主要为社交沟通、资讯获取类,日常生活、移动办公类应用预计今年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小屏幕”,不再只是通讯、娱乐工具,也将成为生活工具、生产工具。

伴随而来的将是移动互联网创业潮的进一步火热。各移动系统平台为优化“系统生态”,都为创业者提供了便捷的开发工具。而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特性,更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为创业者的生长提供了沃土。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接管”我们的生活,对个人隐私加强保护将更加迫切。

猜想二:大数据将掀起新浪潮?

大数据的“深水区”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2014年,各地将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以智慧城市和城镇化建设为中心,出现多元化创新发展格局

大数据将成为宏观调控、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重要信息基础。大数据拓宽了政府公共数据信息的搜集渠道,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开拓了数据应用的新方式和新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将提上2014年多地政府的议事日程。政府可加大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力度,这将给相关产业创新带来新的便利和动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生态化建设将因大数据革命而加速转型和融合。

2014年,刷手机和二维码将成为新时尚。电子支付、手机钱包、二维码、一卡通等成为金融服务新领域,在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公共缴费方面得到广泛使用。科教文卫体等行业,也将可能率先实现传统信息资源和大数据的大规模结合与应用。社会民生、行政审批和信息公开等方面,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将发挥巨大的价值,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另外,大数据在社会治安、舆情管理和行业安全预警方面,将在不少中心城市发挥作用,出现集成化智慧管理平台。

猜想三:网络法治能否告别“丛林法则”?

随着互联网立法日益完善,网络逐渐告别“丛林法则”,“负责任的网络自由”日趋成为社会共识

当前,互联网领域法律虽然还存在着立法层级不高、部分领域尚缺少专门立法等问题,但互联网法律基本规则和框架已逐步浮现。司法成为推动网络法治的有效力量,并通过司法解释等形式对互联网法律形成有效的补充和注解,为未来统一网络立法提供依据。

未来一年,滥用网络自由等导致的恶性事件仍有可能发生,引发社会对互联网伦理的新思考。与此同时,打击网络谣言,仍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如何处理好网络版权人权利与网络自由之间的关系将再次引发争议;而平衡好网络自由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小额金融,也将成为金融监管部门亟须解决的难题。

尽管目前绝大多数该类案件都能在法律原则和相关法律中找到依据,司法解释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互联网专门立法的呼声将日益高涨,一些相应的网络专门立法也将颁布。未来一年,“负责任的网络自由”将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猜想四:4G能否遍地开花?

4G的全面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在中心城市和新潮人群中,2014年将会有一波“尝鲜”热潮。4G遍地开花,还有赖于三大电信运营商早日提供更普及的网络与更低廉的资费如果说3G时代,中国追赶世界;那么,4G来临后,中国正赶超世界。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发放4G牌照,中国4G网络商用时代就此正式开启。“一秒钟下载一首歌,两分钟下载一部电影”的高速体验,终于可以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上实现。

从3G时代的经验来看,4G普及首先需要运营商提供更广泛覆盖的网络,以及更多可供选择的手机终端,才能激发用户升级热情。而从“用上4G”到“用好4G”,还需运营商提供更清晰明了、适应用户需要的网络资费标准,不仅是降价,还包括调整套餐结构。在“流量如流水一般”的4G时代,不要让用户“望网兴叹”。

对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厂商和手机软件设计者们来说,4G是赶超世界的难得契机。由我国主导的4G国际移动通信标准TD—LTE,也将摆脱3G时代TD—SCDMA的尴尬局面。

猜想五: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将进一步感受市场寒意,新媒体也需寻找更脚踏实地的实现路径。融合发展,将是以新媒体思维促进传统媒体升级,而不应割裂成“新旧”媒体间的恶性竞争。2013年底,新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有两大动作:一是推出新媒体阅读产品《上海观察》;二是旗下《新闻晚报》2014年起休刊。一生一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境遇对比强烈。新的一年,传媒界的变迁仍将继续。

新媒体在传播力、渗透力、广泛性上的强烈冲击,经由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呈现,广为人知,但作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新闻生产,有其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无论从制度设计还是现实运作看,传统媒体仍将是新媒体的主要内容源泉。尤其是一些由自媒体产出、在新媒体中流行的“乌龙新闻”,也让公众反思:无论何种媒体形式,真实准确始终是第一生命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报道上网”和“网评见报”,既要坚持新闻传播的专业素养,更要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和传播优势,全面更新“武器”。变迁不断,传媒不死。这一年,我们或将看到更多不必深究其“新旧”归属的媒体形式、品牌和产品。

猜想六:政务微博、微信当大V?

各级政府正加速深度融入互联网。在政务信息方面,将在继续用好传统媒体的同时,更加充分地运用互联网上的各种渠道与网民互动交流。近年来,各级政府与互联网的融入保持着敏锐的加速度。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数据,2013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部委移动客户端拥有率达到25%。

从在政府网站晒出“三公”经费,到开通微博、微信与民互动,再到APP、微视等新平台,自媒体时代,政府部门一改以往神秘面貌,直面网民。尤其是面对日益多元的诉求,政府部门需要在讲求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上,主动消息,公示信息,也要有积极回应热点甚至质疑的勇气和智慧。

坦诚与公开,在助推政府作风转变的同时,也将为各级政府赢来众多粉丝。新的一年,会有更多政务微博、微信因此加入大V行列。与粉丝群体显著增长形成良性互动的是,网上政务、网上新闻会和听证会、网络受理等有望实现常态化。互联网将由意见集散地演变为政事咨询台,成为政府部门听民情、知民意、疏民怨、汇民智、暖民心的重要行政工具。

猜想七:下一个“走出去”的是谁?

对跟在国外企业身后走了20年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走出去”是一直的梦想,全球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到来让中国互联网企业看到了“圆梦”机会

在过去的两年中,微信的爆发式增长成为“走出去”这个全球化梦想的催化剂——2013年8月中旬,微信海外版用户已超过一亿,覆盖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微信快速海外“攻城略地”的同时,中国互联网领域会出现它的同行者吗?会是谁?会发生在哪个领域?

会是浏览器吗?2013年,UC浏览器拿下印度第一,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获得市场份额第一的互联网企业,全球覆盖超过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是手游吗?如今,在苹果、安卓等应用商店里,来自中国的游戏APP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完美世界”网游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重要市场。会在一个大家都预测不到的领域吗?毕竟,互联网创新常会在意外之处带来惊喜。全球移动互联网浪潮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互联网能否跨越“加拉帕戈斯岛综合征”,站上全球之巅?2014年,值得期待。

猜想八:BAT会有挑战者吗?

根据调查,互联网百强企业中六成以上运营时间超过8年——超稳定的结构开始形成,新的创业公司发展比较困难。这一趋势,预计将在2014年得以持续

与美国互联网巨头们后浪不断推倒前浪的发展曲线不同,在中国,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近年来一直稳坐潮头,且有越来越大之势。

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报告显示,2012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家企业营收之和逾千亿,占当年互联网百强企业营收的一半。2013年,三家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再次验证了自己的实力和“通吃天下”的野心,也让中国的创业者倍感“压力山大”。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随着中国互联网从PC向移动时代的迈进,一些变数正在产生,一些具有了挑战气象的公司正在崛起,如被业界称为“三小虎”的京东、小米和奇虎360,它们在2014年的发展同样令人期待。

值得期待的还有创业团队的作为。随着推出开放平台、招揽第三方开发者已成为巨头们共同的选择,这些平台上,近百万的开发者中能否诞生中国互联网的新未来?

猜想九:互联网企业能否担起中国概念股?

上市并不是终点,上市后的表现更为重要:在概念之外更为实质的内容,财务和运营的透明,诚信与业绩的展现

2013年9月,腾讯公司成为首家股票市值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出意外的话,阿里巴巴一再推迟的上市问题将在2014年落定,在经历了2013年“双十一”350亿元的交易狂欢之后,对其股价和市值的猜想也就更加令人关注。阿里巴巴能否借富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攀上千亿美元市值甚至更高峰,成为有待2014年回答的一个问号。

经过了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的冷冻期,以及浑水、香橼等做空机构的“猎杀”之后,进入2013年特别是下半年,58同城、去哪儿、500彩票、汽车之家等相继登陆美国股市,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于中国概念股的想象和期待。2014年,这一态势能否继续延续?UC优视、盛大文学、迅雷、大众点评、京东等早有上市规划的公司能否顺利走上上市路?触控科技等新生力量能否登上美股,中国概念股能否告别近年来的颓势,赢得投资者信心?人们拭目以待。

猜想十:网络安全何时能够不再“雾里看花”?

第6篇

“我们早晨醒来后的第一个目标不是赚钱,但是我们知道,完成我们最好使命的方式是打造最强大和最有价值的公司。”在提交IPO文件的当天,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在关于IPO的公开信中用非常官方的口吻强调,上市“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开发更好的服务”。

尽管如此,Facebook仍然被估值近千亿美元。市场似乎深信Facebook的造富能力将远远超过2004年以230亿美元估值上市、融资19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Google。而全球最大社交网站终于进入公开募股程序,也让整个IT业界兴奋不已,特别是同时受到追捧和诟病的SNS――金光闪闪的Facebook在人们眼中俨然成了社交网站从“寒冬”中复苏的标志。

千亿美元估值

颠覆互联网产业

根据Facebook当地时间2月1日上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Facebook每月的活跃用户数为8.45亿,每天的分享和评论数达27亿,每天有2.5亿张照片上传至Facebook,而整体用户之间已经形成了1000亿组关系。基于此,Facebook在近3年收入激增,2011年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亿美元。

正是出于这些数字,Facebook被市场估值750亿~1000亿美元。而这不仅带动了中国在美上市的SNS概念股新浪和人人分别上涨12.13%和27%,也掀起了国际投资界的争夺战,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甚至为争当Facebook IPO承销商,史无前例地将佣金比例降低至1%。

易观资本分析师刘冠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Facebook让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流沟通成为可能,因而获得迅速发展。而“它没有嚷着要成为下一个谷歌或打败亚马逊之类的话,却坚持自己的模式和定位,成为让谷歌畏惧的竞争对手。虽然现在谷歌推出自己的社交网络Google+,却为时已晚,它已不能撼动Facebook在社交网络的地位了。”

对此,绝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Facebook将给目前的互联网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它将成为能够与微软、Google等传统IT厂商并立的互联网新巨头。

不过,Facebook IPO也引发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忧。比如《Facebook效应》作者David Kirkpatrick就认为,Facebook不可能成为全球主要通信平台,扎克伯格应该尽力推迟IPO。

另外,Marketwatch专栏作家John C. Dvorak也指出,Facebook的IPO可能会使广告业重新评估自己的在线策略,而这将引发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影响相当的重大变化。

根据数据显示,2011年Facebook的营收为37亿美元,在线广告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对此,Dvorak表示,几乎每隔几年时间,在线广告就会发生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会迫使广告客户们采取谨慎的态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种状况在2011年前后表现得特别明显。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抱怨:‘在线广告效果非常糟糕。’”他写道,在线广告非常有用,但是在某一段时间中,它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一些以在线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可能就会被淘汰出局。

开拓中国市场

涉足移动终端

尽管扎克伯格有个华裔女友,并曾经高调访华,但在Facebook的IPO申请文件中仍然显示,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几乎为零。但Facebook同时强调,“中国仍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未来Facebook必须在市场份额较低的地区获得更大的用户基数。”

对此,Gabriel咨询集团分析师Dan Olds表示,由于中国相对严格的管理政策和国内市场为数众多的竞争者,Facebook要想进入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Facebook应该会寻求在整个亚洲的扩张,而不只是中国。”Olds说,但它目前似乎并没有明确将如何切入中国市场。

而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则看好Facebook进入中国。“中国拥有巨大的、尚未开发的资源和空间,是Facebook不可能错过的市场。”他认为,中国和印度,将决定Facebook的未来。

然而,扩大在亚洲和中国的用户基础并不只是Facebook计划的全部,根据SEC文件,Facebook还希望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目前Facebook的8.45亿活跃用户中,4.25亿是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的,尽管数量巨大,但在这个智能手机和平板快速普及的时代,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

目前,Facebook已经开始在移动领域有所动作,比如进军Foursquare领域,为用户提供签到并分享行踪的服务。2月9日,Facebook在旧金山的Inside Social Apps 2012大会上公布了今年的社交游戏和移动应用路线图,鼓励开发者开发跨平台社交应用。同时,英国移动支付和分析厂商Bango也宣布,已经与Facebook签订协议,为Facebook提供相关服务,双方将联手拓展移动支付服务。

“但这是它的巨大软肋。”咨询公司Altimeter Group的Susan Etlinger说,“通过移动设备使用社交媒体的趋势非常明显,而Facebook却没有明确的创收战略,也尚未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7篇

一、泡沫表现:TMT公司估值变化

1. 中国TMT公司与美国TMT公司估值对比

2. 最近IPO中国TMT公司估值状况

3. 中国TMT公司私募融资估值状况

二、泡沫成因:同时发生的四大革命

1. 电子商务:流量变现!

2. 社交网络:争夺互联网主要入口

3. 移动互联网:终端革命

4. 新媒体:视频行业的想像空间

三、泡沫分析:如何理解当当网在IPO后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追捧,目前市值19.01亿美元,最近一个财年营收为3.457亿美元,盈利为0.047亿美元,市销率为3.45倍,市盈率为404倍;而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目前市值822.2亿美元,最近一财年营收342.04亿美元,盈利11.52亿美元,市销率为2.4倍,市盈率为71.4倍。具体如下图:

优酷,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市值已经高达68.23亿美元,超过诸多老牌中国互联网公司,如盛大、搜狐、网易。优酷最近一个财年营收仅0.59亿美元,亏损0.31亿美元,市销率为116.2倍。优酷CEO古永锵在IPO期间曾以Netflix做类比对象,对比两者来看,Netflix市值124亿美元,最近一个财年营收21.62亿美元,盈利1.6亿美元,市销率仅5.73倍,市盈率77.5倍。

2.中国TMT公司赴美IPO再起

如上图所示,自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中国赴美IPO的TMT公司数量为18家,总计融资21.639亿美元,这18家公司IPO首日平均涨幅为35.76%;IPO后至2011年4月26日,18家公司的累计平均涨幅为59.19%,据美国专门研究在美IPO公司的网站IPOSCOOP统计,最近在美国上市的100家公司,截至2011年4月26日的累计平均涨幅为26.27%。

细致观察会发现,在赴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与互联网沾边的,基本均受到投资者热捧。在2010年全美IPO表现最好的5只个股中,中国公司占据4席,分别是优酷(涨161.25%,第一,同时为2005年以来最佳表现),蓝汛(涨95.32%,第二),当当(涨86.94%,第四),搜房(涨72.94%,第五)。2011年3月底上市的奇虎360,上市当日涨幅134.48%,为截至目前2011年全美IPO涨幅最大的股票,奇虎360市值也达到37.5亿美元,市销率65.04倍,市盈率441.70倍。此外顶着“中国移动互联第一股”光环的斯凯,虽然在IPO当日暴跌超过20%,但是此后股价一路高歌,截至2010年4月26日,斯凯报价17.35美元,2011年涨幅已经超过300%,市值近6亿美元。

除已经上市的上述公司,目前仍有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筹备赴美IPO,其中人人、世纪佳缘、土豆、凤凰新媒体、网秦等均递交SEC上市申请,而盛大文学、开心网、去哪儿网、淘米网、PPlive、迅雷、Ucweb、和讯网等已传出要赴美IPO。

3.中国互联网私募融资急速增长

中国TMT(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进一步刺激了相关公司上市前融资的估值。以中国电子商务企业为例,据监测数据,2010年电子商务领域已披露的投融资共有42起,其中风险投资35起,总额逾5.5亿美元;IPO两起,募资总额3.89亿美元;网站并购5起。其中B2B、B2C领域融资盘点如下:

团购融资方面。由于中国团购网站模仿对象均为美国Groupon,当Groupon拒绝谷歌60亿美元收购后,国内团购网站估值开始升高。拉手网在2011年4月初宣布完成1.11亿美元的C轮融资,使得其估值达到11亿美元,一年前这家公司刚上线时估值为100万美元。2010年主要团购网站融资如下:

进入2011年,风险投资进一步涌入风头正劲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仍以电子商务为例。电子商务行业在2011年前四个月的9起私募融资中,就募集18.9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京东在2011年4月的C轮融资中,获得了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一次性15亿美元的投资,使得京东商城在公开上市前估值就超过了100亿美元。

互联网其他行业,比如视频行业的PPlive也获得了巨额融资,2011年3月,PPlive宣布获得软银2.5亿美元的注资,这笔融资超过了优酷IPO时募集的资金,也是的PPlive的估值在IPO前超过了7亿美元。

综合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不管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中国TMT行业公司都受到了资金的追捧。

二、中国网购人群的增加。艾瑞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购用户约5500万人,2009年这一数据已增长到1.09亿人,预期2013年将达2.45亿人。具体如下图所示:

网购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便捷支付通道的打通,物流仓储快递发展,客观环境的改善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新动力。DCCI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62.6亿元,占网络消费比例为11.6%,2010年占比上升至37.6%,预期2013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8.1%。具体如下图所示:

1.2 中国电子商务第三波热潮

在中国电商发展历史上,总共经历三波热潮:第一波始于1999年,主要代表电商为易趣网、8848、卓越网、当当网等,随互联网泡沫破裂进入低谷;第二波始于2007年,在阿里巴巴上市示范效应下,众多风险资本进入电商领域,服装、3C、母婴等门类均出现垂直B2C,此波在2008经济危机期间进入调整期;第三波始于2010年,以京东等电商巨额融资为标志,B2C、团购两大领域新公司不断涌现。

a.B2C模式。在传统品牌商对电子商务比较陌生年代,电商需要用户自身去贡献内容,无论是淘宝还是易趣,都采用C2C模式吸引买家,积累丰富商品种类,再借此吸引更广泛消费人群。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多传统品牌商开始尝试线上零售模式,同时淘宝等C2C平台客观培养出细分市场用户群,B2C逐渐成为主流。与C2C相比,B2C卖家更正规、产品质量更好、服务更有保障。

据艾瑞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占比为6.8%,预期2013年占比至少上涨至30%。具体如下图:

B2C包括综合类B2C(或称平台类B2C)与垂直类B2C。综合类B2C包括淘宝商城、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及当当网等,其共同特征是大而全(部分正在努力向大而全转型),试图在同一个平台上纳入尽可能多的品类。据艾瑞最新公布数据,此四家综合类B2C占据2010年中国B2C交易额排行榜前4位。具体如下图:

作为B2C领域里的重量级选手,综合类B2C增长极其迅速。2008年京东商城交易额仅13.2亿元,2010年就超过100亿;凡客2010年增长300%,2011年销售目标再增长100%;淘宝商城销售额在2010年增幅则超400%。

垂直B2C共同特点为: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例如3C、服装、母婴、奢侈品等,迅速扩充商品品类,并以做成细分领域第一名为目标,争夺综合类B2C的具体门类生意。在过去的1-2年时间中,垂直B2C成为创业者首选,切入领域越来越细,比如鞋类B2C、袜子B2C、运动服饰B2C。举例来看垂直B2C的增幅:鞋类B2C乐淘2010年销售额为1亿元,2011年预期销售额翻5倍,达到5亿元;奢侈品B2C走秀网2009年销售额4000万元,2010年2亿元,2011年预期销售额翻5倍,达10亿元。

b.团购模式。2010年是中国的“团购元年”,首家团购网站满座网于2010年1月成立,此后美团网、拉手网、糯米网等纷纷上线,到下半年形成“千团大战”格局。简单说,团购网站充当着网上消费信息集散中心功能,它将线下市场(购物中心、餐馆等等)搬上网络,再组织线上用户集体砍价,取得消费优惠。团购网站收入模式主要依靠收取提成。团购模式在中国的迅速兴起,与其简单可模仿的模式有关,也与团购盈利时间短特点有关。以下为统计数据:

1.3 中概TMT板块中受益电商发展的公司

中国概念股TMT板块中受益电商发展的公司包括三大类:

1)电商类公司,主要是当当网与麦考林两只个股。麦考林作为“中国B2C第一股”,上市首日飙涨57%,但在公布首份上市财报后,股价出现直线下滑。分析普遍认为,投资者在财报公布后意识到这家B2C并不“正宗”,在线上零售业务外,还有庞大的线下店铺销售渠道,而这部分业务表现让人失望。暴跌行情持续很长时间,直到2011年一季度财报后,麦考林才重新进入投资者视野,此时它的战略核心已发生转型。转型之一为“资本运作”,引入新浪、中国动向作为合作伙伴;转型之二为“发力线上”,战略中心完全放在电子商务板块;转型之三为“放弃线下扩张”,直营店将逐渐转为加盟店。如果将“麦考林转型”放入第三波电商热潮中去思考,转型很好理解,因为B2C业务增速要远远胜于线下。

与麦考林相比,当当拥有电商渠道具有更大价值,其在图书品类上的影响力也非常可观,其掣肘处在于网站品类单一,总体毛利率过低。上市后当当网获得相当不错的估值,市盈率达到1215倍,要支撑这样高的估值,就必须解决后续增长乏力的问题。目前当当选择的道路为百货化,走综合性B2C平台道路,继续扩张品类,保持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当当股价当前徘徊在24美元附近,相比34美元的最高价已回落很多。

2)拥有巨大流量的传统互联网公司,主要是百度、新浪、搜狐、网易。这些公司往往并不直接经营电子商务,但他们拥有电子商务所需的巨大流量和用户,那么很容易从电子商务的广告热潮中有所获益。新上市的奇虎360重要收入也来自电子商务上游。360在2011年初推出360团购开放平台,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符合资质团购网站均可接入该平台,共享360的用户及流量,360则提取交易分成,并负责解决团购平台的网络安全等问题。

2.社交网络:争夺互联网入口

2.1 中国社交网络发展规模与势头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由于社交网络极大降低人们社交时间、物质成本,有效拓展社交范围与区域,同时将网络信息以人为核心进行重构,因此在全球互联网快速兴起。

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SNS用户规模将达2.16亿,环比增长22.7%。中国SNS市场规模将达13.28亿,环比增长71%。到2013年,中国SNS用户规模将达4.25亿,较2012年增长25.8%;市场规模将达52.98亿,较2012年增长61%。具体如下图所示:

(注:易观智库以上数据未包括微博产品的用户在内)

目前中国增长速度最为迅猛的社交网络产品为微博。新浪在2009年底正式推出微博,到2010年10底已达5000万,而截止2011年2月底,新浪微博用户已突破1亿人,每天微博的信息量5000万条左右。作为新浪微博的主要竞争对手,腾讯微博2010年3月推出,借助QQ客户端优势迅速追赶,并在2011年2月初也宣布注册用户超过1亿。此外网易微博用户数在2011年2月底也达到了3800万人。据DCCI预测,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2年、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2.8亿、4.6亿。具体如下图所示:

2.2 社交网络成中国互联网主要入口

在传播模式上,社交网络颠覆web1.0静态单向传播方式,更具即时性、互动性与移动性。在网络信息生产上,社交网络中的信息更多来自用户自产,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爆发式增长,中国互联网内容生产方式也出现拐点。据DCCI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页面浏览量PV中,用户生产内容的流量占比达50.7%,超过网站产生内容的流量占比(47.32%)。

DCCI的数据同时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中国主要互联网应用页面浏览量占比中,社区占比持续上升,2010年上半年社区贡献流量占比达50.1%,而搜索贡献流量占比为仅为16.5%,网络视频占比13.9%,咨询占比8.8%,电子商务占比4.6%。

从中国网络用户访问时长占比来看,网络社区市场占比同样持续上涨,从2008年上半年的18.4%,上升至2010年上半年39.2%,成为中国互联网主要用户入口。具体如下:

社交网络在颠覆信息生产机制同时,满足用户对信息个性化定制、传播及分享需求,因此对新闻资讯类网站存在严重“替代性”影响,如DCCI数据所示,新闻资讯访问时长占比从2008年48.5%快速下降至2010年上半年15.8%。可以预期,在个性化资讯服务成为主流的web2.0时代,中国门户“大而全”的资讯超市作用失去基础,而社交网络(主要是微博)这种更高效方式将成为其替代品。

2.3 社交网络蕴含的巨大商机

社交网络目前覆盖互联网主力人群,成为互联网主要入口,其作为网络平台的商业价值也日渐显现。目前来看,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社交广告、社交游戏、社交电子商务。

a.社交网络广告

社交广告特点是精准、互动、自助。社交网络掌握着用户自发提供个人基本信息(例如兴趣、年龄、爱好),以及个人实时信息(例如去哪里吃饭、是否单身、想买什么东西),因此能做到广告精确投放。社交网络广告自是指,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在社交网络购买广告位,定制目标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年龄、相关喜好等,这样广告投放就不再只是大公司的专利,小的店主及零售商同样可利用。除上述特点外,社交网络广告投放还有一项杀手级特点,就是一切广告投放效果都可实时监测,任何广告主都可以使用相关工具,随时调整广告投放方案并力求最佳。

据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网络零售商的重要流量来源。2010年10月,Facebook为亚马逊带来的推介流量同比增长328%,谷歌则下滑了2%,Facebook给eBay带来的推介流量增长81%,谷歌下滑3%。

据福布斯4月13日刊载文章《Facebook电子商务前景广阔》,Facebook不仅为零售商、品牌商带来流量,还提供各种社交网络工具,帮助电商提升销量。除此之外,C2C同样借助Facebook获益,与在Craigslist上跟陌生人交易相比,通过Facebook与好友或好友的好友交易更值得信赖。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盈利模式外,社交网络还拥有更多可供发掘商业模式:实时搜索,提供实时话题信息及数据监控;高级账户收费,向企业用户收费,为企业提供流量分析、品牌宣传服务;无线增值服务,提供更多工具性应用及增值服务;平台开放,与社交网络应用开发者分成。

2.4 中概TMT板块中社交网络公司

社交网络的估值离不开对于Facebook估值讨论,自2004年6月创立至今,Facebook估值从最初的7.5亿上涨超500亿元。具体如图:

中概TMT板块已上市公司涉及社交网络的,目前主要有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其中以新浪微博业务影响最为显著。新浪CEO曹国伟认为,微博是基于社交关系的平台,信息传播的效率更高,而在中国互联网上,基于强关系的SNS,包括人人网和开心网,与微博正殊途同归,都在朝着社会化的网络方向发展。而新浪微博是否能成长为社交化网络,直接关系到其估值高低。高盛最新报告称,如果将新浪微博完全按照社交网络属性估值,新浪的估值将会达到每股165美元,较现价仍有16%的上涨空间。如果完全按社会化媒体估值,则每股只有79美元,较目前的价格低45%。

此外中概股将新增一家以SNS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人人。人人旗下的人人网历来被冠之以“中国版Facebook”,但从招股书中披露数据看,其自营业务(游戏及团购)占据营收很大比例,这与Facebook的开放平台相比,在营收及理念等方面均差距明显。另外有媒体消息称,开心网已启动赴美程序,上市日期将紧随人人之后。与人人相比,开心网完全属于SNS网络公司,其迅速兴起与“偷菜”、“抢车位”等社交游戏息息相关,截止2010年8月注册用户也已超过8600万。开心的上市将为中国社交网络概念再添一把火。

在讨论过中国概念股中与社交网络相关的公司后,有必要再提及中国推行全社交(total SNS)战略的公司腾讯。腾讯目前提供IM、微博、SNS、博客、邮箱、BBS等一站式服务,满足用户几乎所有社交方面需求。在社交网络基础上,腾讯又进入网游、门户、搜索、浏览器等诸多领域,其盈利随之不断升高。腾讯目前被视为中国社交网络的最大赢家,其在增值服务(尤其是虚拟物品消费)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正被全球社交网络公司所借鉴,其中包括美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

3.移动互联网:终端革命

摩根士丹利在2009年底的《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中称:“财富的创造和消亡是新的计算产品发展周期的实质,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这是过去的50年来的第5个发展周期。”摩根士丹利分析师MaryMeeker认为“3G + 社交+ 视频+ 网络电话+移动装置”五大趋势融合,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创新。移动互联网将比以往4大周期(大型机、小型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创造更多市值,也将造就更多互联网领域巨头。

3.1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首先来看中国互联网接入方式的演变。据DCCI预测,2010年中国手机销量预计2.5亿部,智能手机占比为16.6%,智能手机销量2010年超越电视,2011年销量超越PC。而这意味着互联网的主要接入口已转移到移动终端上来。

再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情况。根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2.88亿人,环比增长18.52%,相比去年呈现41.48%的增长速度。

具体到手机用户数量上,据DCCI预测,手机网民数量将在2013年超越PC网民。

3.2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两大需求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大体可分成两类:核心应用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核心应用需求包括移动搜索、浏览器、输入法、地图导航、应用商店;休闲娱乐需求包括移动游戏、移动IM、移动媒体、移动SNS、LBS。

传统互联网公司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通常会进入核心应用领域,将原有业务扩大到移动领域,代表公司包括百度、腾讯。这类公司的典型做法为:大量推出移动客户端产品及构建开放平台。新兴创业公司聚焦的领域多为移动IM,SNS及 LBS,如小米科技的米聊,街旁、冒泡。

据中金《移动互联网深度报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的应用中,手机游戏最多,占到78.4%,接下来是移动IM、手机音乐、手机阅读和移动搜索。具体如下图所示:

Nielsen公司2009年底针对4000名智能手机用户为期30天的调查显示,前五名的移动应用需求是游戏、天气、地图、社交网络和及音乐。据艾瑞数据显示,在用户使用手机IM频率方面,平均每周使用6-7 天的用户比例达51.3%;约80%的用户拥2个以上的SNS 账户,并有超过40%的用户希望在手机上使用SNS。预期随着用户关系在社交网站平台上逐渐积累和扩大,越来越多的交互和信息传递都会在移动社区平台上进行。例如,新浪CEO曹国伟最新披露数据称,新浪微博50%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微博。

3.3 移动互联网受益公司及盈利模式

将有三类公司受益移动互联网兴起。第一类为基础设施公司,包括运营商,通讯设备、手机提供商,半导体公司和数据分包商类公司;第二类为平台公司,例如facebook式开放平台、苹果式应用商店,国内传统互联网巨头目前也在构建自己的开放平台;第三类为应用软件公司。

3.4 受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TMT板块公司

首先要提到的是新浪与腾讯,新浪微博目前已成为智能终端上的杀手级应用。据新浪官方披露数据,新浪目前1亿多注册用户中,有一半是通过移动终端上微博的。

而未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与新浪争夺最激烈必然为腾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包括:移动IM、WAP门户、无线搜索、移动SNS、手机浏览器、手机阅读、手机音乐及游戏、移动应用商店。腾讯不仅将PC优势平移到互联网,同时通过完成其他领域的布局,包括应用商店、手机游戏等。

第二个要提到的是百度、优酷。这两家公司通过将原有桌面业务(搜索、视频)转移至移动互联网,再次捕获移动互联网用户。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在最新演讲中称,据谷歌统计数据,移动搜索仍是智能终端的最大应用。至于移动视频,随着3G的普及,将继续成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主要娱乐方式。

第三个要提到的一个独特公司是斯凯。斯凯在美上市时主打“中国APP store”的概念,上市首日大幅走低。截至4月28日收报20.31美元,与上市首日收盘价相比,目前该股股价已上涨238%。日前斯凯正式对外公布“OPENSKY战略”:手机游戏及应用开发者可调用名为OPENSKY插件,实现与拥有5000万用户的斯凯冒泡平台互联互通,斯凯通过增值服务及广告获得收入,并分成给开发者。OPENSKY战略为斯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开辟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4.视频:想像空间

据DCCI统计数据,从2008年上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在中国主要互联网应用中,网络视频的页面浏览量PV占比,从7.9%上升至13.9%,但网络视频的访问时长占比,却从8.3%上升至20.4%,仅次于网络社区39.2%访问时长。由于用户在网上停留时间为定数,视频网站访问时长大幅增长意味着,视频行业的网络价值将获得显著提升。以下详细来看:

4.1 网络视频用户增长空间巨大

1)网络视频抢占传统电视观看人群

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群,普遍培养出在线观看视频习惯,而非收看电视。据CNNIC 2011年1月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収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规频用户规模2.84亿人,网民渗透率为62.1%。从网络视频用户增长情况来看,2009年用户规模为3亿多,到2010年底有望增长到3.94亿,预期到2012年,网络视频用户将达5.27亿人。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有效浏览时间方面看,艾瑞IUT数据显示,2011年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总有效浏览时间突破15亿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200%。

在线视频观看人群和浏览时长飞速增长,离不开带宽环境的改善。为了获得更多流量,视频网站在带宽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加上CDN、P2P等网络加速技术的应用革新,用户在线观看视频的流畅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线视频点播服务带给用户更多选择空间、更丰富的节目,让人远离电视密集广告轰炸的困扰,网络视频对于用户吸引力越来越大。

2)视频网站抢占更多硬件终端

目前网络用户主要通过浏览器与客户端在桌面观看视频,但视频网站早已开始布局其他硬件终端,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甚至谋求再次回到视频播放的最大终端:电视机。据DCCI预测,中国手机网民用户数量将在2013年超越PC网民,而视频应用2010年底在手机应用中占比已达30.2%。换句话说,手机视频仍具有庞大用户市场。

再看电视终端。视频网站入侵电视终端,这一举动可通过互联网电视来完成。互联网电视为“电视+互联网+App+PC”的合体,用户可以直接在电视上登录视频网站账户,并搜索相关节目。在美国电子消费品市场上,现在已拥有Google TV、Apple TV等多种互联网电视,用户可自由登录Yutube、Netflic等网站,自由点播节目。在中国网络市场上,随着三网合一的逐步实现,用户不久也将能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在电视机这块更大的屏上自由点播网络视频。

因此,不论是从桌面用户、移动终端用户上,还是从未来互联网电视用户上考虑,中国视频网络用户均存在更大增长空间。

4.2 视频网站营收增长潜力巨大

4.2.1 国内:视频网站营收以广告为主

随着网络视频用户数量和浏览时长的不断增长,网络视频市场价值迅速提高。据易观国际预测,到2013年中国网络规频市场规模将达到69.9亿。

国内视频行业营收仍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广告形式为贴片广告。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市场规模构成中,广告收入占比为68.5%,版权分销和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6.4%和25.1%。艾瑞预测,在未来几年中,规频行业将继续保持年增长60%以上的速度,至2013年,广告收入将突破100亿大关。

4.2.2国外:更加多元化视频网站营收模式

国内网络视频市场规模增速迅猛,但一直面对一个残酷事实:中国视频行业尚未实现盈利。由于视频网站主营收来源是广告,在版权价格和带宽成本高昂的情况下,造成盈利压力。反观国外视频网站,例如Youtube、Hulu、Netflix等,不仅营收规模大于国内视频网站,而且早摸索出各自盈利模式。

a.YouTube UGC+广告

国内最早一批进入视频领域的诸如土豆网、优酷网等,最早都是先尝试Youtube模式。YouTube是以视频分享为纽带的SNS网站,凭借着SNS关系营销模式,YouTube迅速累积人气,吸引大量粘性用户。美国金融咨询公司Trefis调查显示,2010年YouTube的用户数量为4.08亿人,而到2016年将增长到7.05亿人。

谷歌于2006年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ouTube后, YouTube强大的用户资源加上Google搜索技术和特有的广告模式,使其强大的广告投放平台价值得以迅速实现。特别是在广告收入分享模式上,YouTube采用与内容作者分享广告收入的模式,使每个注册用户都能够成为Google的ADSense广告账户拥有者,在自己上传的视频上自动匹配广告,与YouTube一起成为广告收入分成者。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去年9月称,YouTube已接近盈利阶段,扭亏为盈的步伐逐渐加速。

b.Hulu 正版资源+广告

随着中国打击盗版举措力度加大,中国特殊国情下UGC模式带来的盗版隐患愈发严重,于是视频网站将目光转向Hulu模式,后来崛起的搜狐高清、奇艺都主打正版高清长视频路线。

Hulu是NBC环球和新闻集团共同成立的正版影视在线观看网站,在推出付费服务HuluPlus之前,该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为广告,Hulu的内容提供方大约有200家,每家向Hulu收取五成至七成不等的广告收入。由于背靠大型传媒娱乐集团,公司能够拿到不少独家及首播权,再向其他网络媒体进行版权分销。

Hulu网站推出第一年就取得了9000万美元的营收, 2010年全年营收总额高达2.63亿美元。HuluCEO詹森基拉尔在其个人博客上透露,该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0%,全年有望实现营收5亿美元。Hulu已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实现盈利。

c.Netflix 正版资源+付费收看

Netflix是美国流媒体内容提供商,向订阅用户提供付费在线正版影视内容点播服务,同时其服务延伸至互联网电视及各种移动终端。Netflix于2002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5美元,2010年起股价由50美元一路飙升,截至4月27日收报235.96美元,市值124.8亿美元。

Netflix是较早实现盈利的一家视频网站,伴随着业务由影片线下租赁到线上租赁,再将服务辐射到电视及其他移动终端,Netflix盈利不断加速。2005年Netflix营收为6.8亿美元,盈利为4100万美元;2009年Netflix营收已达16.7亿美元,净利润1.15亿美元。2011年第一季度营收7.19亿美元,净利润为6000万美元,美国用户数达2360万人。

国内视频网站陆续推出付费点播频道,但目前营收规模占总营收的比重微不足道。同时,尚未成功的像Netflix那样,将订阅点播服务延伸至电视终端,要走Netflix道路难度不小。

4.3 中国视频行业想象空间

Yutube背靠google搜索大树,其模式并不能被简单模仿;Hulu模式则早已进入中国,其模仿典范为奇艺及搜狐;Netflix的模式最难模仿,却占有最诱人的电视机市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不断挤压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份额,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承载的广告价值却并没有下降。视频网站如能抢占电视终端,将能以少于传统电视台的投入获取较高的广告收益。

乐视网近期推出了乐视TV 云视频超清机,奇艺的电视机产品项目平台正在研发当中。国内视频网站未来很有可能像Netflix那样,通过电视机这块屏,为用户提供互联网电视收费点播服务,取得更大的收益。

因此,虽然视频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但基于更多模式下的探索,均留给人们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在此情况下,优酷受到追捧就很容易理解。

三、如何应对TMT泡沫

面对越吹越大的泡沫,投资者应该作何选择,或许可从历史中寻找到经验。如果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命名为网络泡沫1.0,那么此次可称为网络泡沫2.0。

1.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股票表现

最近一次比较大的泡沫发生在2000年前后。从1998年10月起,作为新经济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从1500点一路上扬、持续攀升。到2000年3月10日,纳指突破5000点大关,并创下5132点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天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3月13日(星期一),纳斯达克指数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之后不断下滑,网络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事后的分析认为,下跌受美联储调高利率及微软遭地方法院拆分这两大事件的影响,而更直接的可能诱因之一,是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思科、微软、戴尔等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3月13日早晨出现。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无法长期支持投资者的乐观预期。

2000年11月底,纳斯达克跌破2600点大关,与3月10日相比下跌了近50%。

2.泡沫破灭后死掉的公司及活着的公司

泡沫破灭,让很多股票惨淡收局。据《华尔街日报》刊发于2010年3月的报道,“收录在2000年3月道琼斯互联网指数中的40家公司里只有10家挺到了现在。ExodusCommunications、Excite@Home、 Lycos、MP3.com和 eToys等公司都成永远的过去时”。

Exodus Communications曾经是IBM的竞争对手,是一家专门通过网络替企业管理网站的公司,曾经是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网站运营商之一,世界最优秀的网站中有40%是由它来提供技术支持。2000年3月,股价曾达到89.81美元,但2001年9月被纳斯达克停牌前,仅以17美分收盘。Excite@home曾是著名的宽带服务和内容提供商,市值曾高达67亿美元,而在2001年11月被网络软件和搜索技术公司Infospace购并时却只剩下1000万美元。

活下来的公司也大都经历了暴跌。例如购并Excite@ home的这个InfoSpace公司,2000年3月股价达到1305美元,然而到2000年底已经低于100美元,2001年跌倒20美元左右,目前,该公司股价长期在10美元以下。

当时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雅虎市值从937亿美元跌至97亿美元,2000年3月股价最高97美元,一年后的2001年3月,股价低于10美元。十一年来几经波折,如今市值226亿美元。另一家大公司EBay过去十一年中一直如过山车般大涨大跌,经拆股调整,EBay在2004年年底时涨至接近60美元,创下纪录高点,目前股价34美元,略高于十一年前的30美元。而在2000年3月23日以5792亿美元取代微软成为当时市值最大的公司思科,当年市值便跌了一半,十一年过去,如今市值950亿美元。

当然,从长时段去看,也有增长非常大的公司。例如亚马逊,虽然股价从2000年3月的60多美元下跌至当年年底的15美元左右,然而,十一年过去,该公司股价已经上涨到接近200美元,市值886.8亿美元。例如苹果,从2000年3月的30美元左右下降到一年后的10美元左右(以上两个数字均为考虑拆股后,比对现在每股的价格),10美元左右的价格一直持续到2004年上半年,在那之后开始上涨,随着iphone等产品的推出,上涨更快,到了现在,已经上涨到了350美元左右。

3.泡沫后中国概念股同样出现两极分化

这些都是美国的明星股,那中国概念股的情况怎么样呢?当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有5家,中华网、亚信、新浪、网易、搜狐。

中华网在国内不是最热门的网站,但凭着域名china.com就于1999年7月1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每股定价不断上升,从14-16美元升至17-19美元,最后以20美元发行,当天涨至67美元,2000年3月最高时达到139.625美元(经过拆股合股,相当于现在每股220美元),当年12月底,股价跌至13.5美元(拆股合股之后相当于现在每股的价值)。亚信于2000年3月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接近100美元,当年年底跌至10美元以下,如今在20美元左右徘徊。

另一个在泡沫破灭前上市的TOM选择了香港,2000年3月1日,TOM在香港创业板高调上市,超额认购近625倍,股价很快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当年年底,股价跌到2港元以下,如今低于1港元,公司市值36.2亿港元。

新浪、网易和搜狐则没有赶上好日子,分别于2000年4月13日、6月30日、7月12日上市,当时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在下跌,最低时新浪的股价跌到了1.06美元,搜狐跌至60美分,网易在上市的当天就跌破了发行价,一度只有53美分,并曾连续9个月跌破1美元,2001年9月12日被停牌。然而,当时没赶上好日子的三大门户,却通过移动短信业务活了过来,并在几年后分别找到了更赚钱的方式,股价一路走高。

新浪在2003年后股价长期在20-50美元之间变动,不过最近一年来,因为微博的概念其股价暴涨,最高时接近150美元。网易于2002年1月2日复牌,如今股价接近50美元(复权后相当于200美元)。搜狐股价也已超过100美元。

4.如何认识此次中概TMT板块泡沫

从上次网联网泡沫历史可以看出,如果有泡沫,而且泡沫破灭,大多数的股票都会下跌甚至暴跌,然而有的公司仍能够在泡沫破灭后坚挺,并且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里创造比泡沫破灭前最高点时还要高的价值,股票也能上涨得更高。因此在本次泡沫到来时,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有清晰判断:第一,此次中概泡沫与11年前有何不同,后果是否会更加严重;第二,如何寻找能够能在泡沫破裂后保持增长的公司。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今日的互联网与11年前相比,已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2000年初,全球网民数量为2.5亿,手机用户数量为5亿,而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已达20.8亿,手机用户数量已达52.8亿(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数据)。中国的网络环境变化更大,2000年一季度,网民1000万,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达到4.59亿,普及率34.4%(CCNIC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3月底,手机用户达到了8.89亿。

从网络环境及网络应用发展来看,11年前网民使用拨号上网,54K的带宽,今天1M以上的宽带早已普及,并在不断升级。11年前,大多数人对于互联网的了解限于即时通信、发电子邮件、聊天室,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个人生活、人际交往、教育培训、游戏娱乐、企业管理、投资理财、商务贸易、国际交流乃至爱情婚姻、生老病死等各个层面,数字化生存已融入到人们真实的生活之中。

从网络经济增长来看,11年前中国互联网收入几乎为零,在资本市场上只有概念而没有真正的赢利模式。而如今,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的销售收入均已超过300亿,而电子商务被认为将很快超过它们,成为最大的互联网收入。

电子商务是最早被认为适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然而在11年前,这同样是一个概念。那时中国有各类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1100多家,但1999年中国网上购物的交易额为5500万元人民币,仅占社会零售总额的0.018‰。到了2010年,中国全年网购规模达到4980亿元,占到了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2%,网购人数达到1.85亿,网上购物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40.6%。

11年前泡沫破灭时,互联网特别是中国互联网,无论从用户数量、用户需求、硬件配套、还是盈利模式上看,都还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空中楼阁。因此当泡沫破灭后,整体互联网公司经历暴跌甚至倒闭的遭遇。但经过11年的发展,中国整体互联网经济已打下比较深厚的基础,互联网产品及应用已对人们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改变。换句话说,今日TMT板块虽然可能已存在泡沫,但这样的泡沫并非从天而降,而且当互联网已拥有这么多年的积累后,泡沫即使真正破灭时,也将不会像11年前那样一泻千里。

第8篇

上市两年半,股票价格累计涨幅超过400%,如果说以“丝经济”起家的朗玛信息完成了难以复制的“逆袭”神话,那么花费6.5亿元,溢价22倍收购启生信息100%股权进军大数据医疗,朗玛信息似乎逆袭的同时完成了华丽转身。然而,亮丽市值和股价的背后却是朗玛信息主业萎缩、大数据医疗前途不明以及公司的复杂转型。

股价爆炒:朗玛信息的造富故事

上市两年半时间,朗玛信息股价持续飙升,一度成为深圳创业板第一高价股。

6月27日,在停牌近三个月后,朗玛信息以宣布跨界收购启生信息100%股权进军大数据医疗的方式复牌回归,截至7月上旬,朗玛信息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股票复权价格一度达到每股92.67元的高位。按照复权价格计算,与2012年上市时最低的18元左右的股价相比,累计涨幅超过400%。曾经头顶“中国社交第一股”光环的朗玛信息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朗玛信息是贵州首家创业板上市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1998年,主营通信增值业务以及互联网产品开发和运营。凭借“电话对对碰”业务,朗玛信息快速扩张并于2012年2月16日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上市首日,市值即达到21.87亿元。

2012年7月,朗玛信息宣布推出新的即时通讯应用蜂加(Phone+),并高调宣布该应用在苹果商店上架。公司公告对Phone+项目经济效益预测显示,该项目计划在2013年实现200万人同时在线、实现收入3000万元,从2014年开始,预计每年年收入保持在8000万元。朗玛信息股价随之踏上飙升之路,2012年7月2日开盘价为每股40.13元,到当年8月28日收盘价已经达到每股81.13元,不到两个月时间涨幅超过100%。

然而,在201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朗玛信息董事长王伟表示,2013年Phone+业务的主要任务是拓展用户数,估计难以盈利。这番表态与业绩预测中的3000万元收入相去甚远,8000万元的收入目标更是遥遥无期,难免让人认为Phone+的盈利预期具有炒作嫌疑。

朗玛信息股价上涨的势头并没有因此结束。2013年4月24日,朗玛信息公告称,公司向贵阳网阳娱乐投资200万元人民币,正式进军手机游戏行业。5月14日,朗玛信息再度公告,公司与贵州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贵州朗视科技传媒有限公司”,随后新公司社交应用“啊噜哈”。

一系列投资动作之后是朗玛信息股价的继续飙升。4月24日,即公告的当天,朗玛信息开盘价为每股80.90元,一个月后的5月20日,朗玛信息收盘价达到每股109.82元,涨幅超过35%,九天之后,朗玛信息市值超过50亿元人民币, 200万元“进军手游”,就为朗玛信息带来超过10亿元的市值。

而此次收购启生信息,业内也不乏观点认为朗玛信息又在通过“造梦”来推升股价和市值。截至2014年7月16日,朗玛信息市值已超过80亿元人民币。

主业不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亮丽的股价和市值背后,朗玛信息面临着主业不振甚至大幅萎缩的困境。

公司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全年公司营业利润较2012年下降35%,2014年中报显示,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2013年同期下滑54%,电话对对碰业务被分流,营业额下降22%是主因。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电话对对碰实际上就是一个电话交友平台,通过“拨打免费,增值收费”的方式削减费用大量吸收中低收入阶层的用户,形成规模效应。然而,新媒体形式的产生以及廉价智能手机的普及正逐渐蚕食朗玛信息的主营业务。业内人士认为,朗玛信息的电话对对碰业务依然是以电话为载体,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对于依托运营商的语音增值服务,更谈不上高科技。一位研究朗玛信息的投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随着微信等新的免费社交工具以及廉价智能手机的普及,朗玛信息的电话对对碰业务的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被压缩,而公司新的业务远没达到盈利预期,出现业务对接断层,整体盈利能力下降是意料中的事。

让朗玛信息非议缠身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旗下朗视科技推出的应用“啊噜哈”,被业内人士认为在打球。公司介绍显示“啊噜哈”是一款集视频展示,真实交友,无痕聊天、榜单选秀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交软件,通过送礼物、闯关等方式可以获得观看“女神”照片和视频的权利,该应用官网显示的“女神”照片大多衣着暴露。

主业不振,朗玛信息试图谋求转型,收购启生信息进军大数据医疗即转型之举。在朗玛信息董事长王伟看来,朗玛信息收购启生信息进军大数据医疗,意在摆脱“丝经济”阵营,实现娱乐和医疗两条腿走路。

然而,大数据医疗却遭到质疑。王伟此前向媒体表示,未来朗玛信息将实现O2O诊疗手段落地,打造一个有实体的互联网医院。北京市卫生宣传中心的相关人员直言不讳地表示,大数据医疗就是一个炒作的概念,现在还很难看到其可行性。按照他给出的数据,北京市通过互联网完成挂号就医占比仅为20%,这对大数据医疗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某投资机构合伙人则表示:“朗玛信息‘水有点儿深’,不便多说。”

资本运作:转型产业并购平台?

朗玛信息上市以来,从公司的运作来看,主业似乎已经被抛在脑后,募资投资项目进展缓慢,资本运作大有反客为主的态势,A股市场上爆炒的热点都留下朗玛信息的身影。Phone+让朗玛信息赶上即时通讯热潮;文化传媒并购潮中及时联手贵州卫视;收购手游公司,朗玛信息搭上“手游概念股”的快车;我国“游戏机禁售令”解除,朗玛信息迅速收购 “电视游戏”公司动视云科技;智慧医疗火爆,朗玛信息跨界收购启生信息100%股权。

第9篇

2013年1月4日至11月29日,传媒指数整体上涨124.20%,最高涨幅163.68%,同期上证综指下跌3.99%,传媒板块大幅跑赢大盘。但经过此前的轮番上涨,目前传媒板块的市盈率已经超过45倍,大部分券商预计未来三年行业整体利润增速20%-30%,估值已经处于相对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因概念炒作的手游类个股预计受IPO重启影响程度较大,而出版、广电类个股近期回调幅度也不小。究竟贺岁档来临,新上映电影的表现能否刺激相关个股,为投资者带来意外之喜呢?

游资情绪或导致华谊兄弟暴跌

进入贺岁档,华谊兄弟股价因新片将大卖的预期,自12月6日以来的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逾30%。但最近几个交易日内,主力资金似乎正在出逃华谊兄弟。本周二晚间,华谊兄弟举办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新片《私人订制》提前看片会。会后多家投资人士抱怨影片令人失望,周三开盘华谊兄弟应声跌停,虽一度打开、但尾盘逾7万手封住跌停,成交量也创出其上市以来的天量36.1亿元。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华谊暴跌或与游资情绪有关。

从2013年全年市场表现来说,代表高成长的影视、新媒体板块市场表现较好,股价涨幅普遍超过100%,业绩增长缓慢的传统媒体市场表现相对落后。

但令人破跌眼镜的是,12月首周,A股市场传媒指数下跌近10个百分点,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1.13个百分点。年底贺岁档期,从文化传媒子板块来看,进入12月后,影视动漫周涨幅6.74%,列涨幅第一,其他传媒涨幅仅3.00%左右,营销服务涨幅1.35%。而板块内个股表现,时代出版(600551)因打造与“facebook“相类似的“社交+内容”网站“时光流影”项目,12月首周涨幅较大。

IPO重启 加大传媒行业估值风险

截止11 月,传媒板块整体一度上涨了 11.66%,相对沪深 300 上涨了 8.91% ,在 29 个行业中涨幅排名第三。就盈利能力来说,2013年前三季度传媒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基本保持平稳,半数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下滑最多的是细分行业是互联网行业,而毛利率、净利率均有明显改善的行业是移动互联网和影视行业。

明年1月开始的新股发行,从上市的时间节点上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是短期对于创业板的冲击仍然不可忽略,IPO开闸将会对传媒板块产生一定利空影响,其中以手游为代表的概念股预计受冲击较大。

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 11 月 28 日,已过会创业板企业有43 家,传媒行业有 2 家企业过会,分别是思美传媒和中航文化,均属于营销服务板块中的广告行业。证券分析人士认为,IPO 开闸对传媒行业的主要影响有三点:1、传媒板块个股由于其成长性和稀缺性,受到资金关注较多,而随着 IPO 重启,投资标的增加,场内资金会发生转移,短期行业的估值下行风险较大;2、行业并购方面,一些原已放弃上市、寻求被收购的公司又重新开始准备 IPO,而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出现了并购重组进度受阻的情况,因此行业并购热的现象可能会转冷,同样会导致估值下行的压力;3、长期来看,行业龙头越做越强的趋势更加明显,目前传媒行业的整体市值为 6 千多亿元,占全部 A 股比例为 2.25%,占比仍然偏小,上市公司的增加会加大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直接融资渠道的放开将有利于缓解行业的资金紧张的现状,促进行业的发展。

贺岁档:影视传媒股迎来吸金热潮

文化传媒股的走强,最先应该由电影大卖说起。尤以光线传媒为例,今年二季度,由光线传媒投资并发行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机构投资人普遍看好其票房,而光线传媒也由此大幅上涨,与今年年初《泰囧》票房助推华谊兄弟股价上扬颇有相似之处。

随着《扫毒》、《森林战士》等6部电影的入市正式开启贺岁档大幕,进入12 月,A股市场上,华谊兄弟将有三部影片上映,分别是《私人定制》、《前任攻略》和《喜羊羊与灰太狼 6》,其中由冯小刚导演的《私人定制》最受关注,其与该电影有关的衍生产品开发,电视营销模式以及电视真人秀也将随着影片的上映开始运作,是名符其实的“商业大片”。而光线传媒将有四部电影上映,其中《四大名捕 2》属于“贺岁档”开篇影片,有一定的市场优势。此外,奥飞动漫将有两部动画片上映,并与华谊、光线进行合作,发力贺岁档市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