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46: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问题研究
会计专业人才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中都具有较大的需求,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能够实现教育和企业的直接对接,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教育模式。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不断显现,课程标准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缺乏完善的一体化校本教材等成为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要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最大程度上提升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标准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符
技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同时要以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培养目标的直接性和专业设置的市场性对其教育教学进行组织和完善。但是,当前很多技工院校在实际的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开设的课程较多、相对十分杂乱、对技校学生要求较高,很多的课程内容已经过时,这使得技工院校的课程标准与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大的矛盾,使得会计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成为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很少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使得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企业难以根据其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工作,其大部分会计工作都要从头开始学起。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我国技工院校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其难以与各企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和应用模式,使得很多学生难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这同样是其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缺乏完善的一体化校本教材
技工院校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根据学校和其所在地区经济尤其是企业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遵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基础之上,根据工学合一的形式编制一体化的校本教材。但是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所采用的会计教学课本与一般性高校的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很多授课教师都是从其他院校直接引进,各校本教材的编写未能真正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难以以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多。
二、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重新设计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
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坚持培养目标的直接性、课程和专业设置的导向性、教学对象的广泛性来进行有效的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同时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采用最新的会计专业教学课程标准,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调整,提升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择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充分提升当前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
一方面,要根据最新的会计教育教学变化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使其能够充分接收到最新的理论教学,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开设相应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又能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真正的会计实习工作,进而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和丰富一体化的校本教材
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和丰富一体化的校本教材,要根据当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以目前我国对技工学校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其校本教材进行重新编制,严格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等原则。使其校本教材能够真正服务于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真正满足企业及学生的需求,增强技工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培养能力。
三、总结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使其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因此必须要重新设计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完善和丰富一体化的校本教材等切实改进和提升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工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品牌,2014(0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没有具备教学基本功,教师就不能良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经常的读书、读好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通过教学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利用协作提升自我,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参加一些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参加粉笔字书写竞赛,或是演讲、朗诵比赛等,使自己的基本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先练习钢笔字,然后练习粉笔字,最后练习毛笔字,由简单到复杂。教师需要练就标准的普通话,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小学学生对于一些事物都有着模仿的心理,而且外界的环境也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发音不标准,方言口音严重,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书写一些质量很高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应用完全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找寻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二、博览群书,夯实文化底蕴,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如果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底蕴不足,那么又怎么能够良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就是多读书。读书对于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社会也提倡终身学习,教师更是需要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职业。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养成经常读书而且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使得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也是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开展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首先教师的读书活动并不是盲目的,教师的读书活动需要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以校本为基础,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收益,最终形成一种合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博览群书,不仅仅要学习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注意其它方面的知识,要注重更深层次的挖取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一个知识的海洋。教师通过阅读,得到众多知识的充实,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教学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最终才能使得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三、锤炼教学设计,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秘诀
小学学生好动,很多事物对于他们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只有通过依据教材上的内容精心的进行课堂设计,并且选用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文化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起点,教学能力就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外化展现。教学实践表明,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教师的语文教学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亲身的体验、感悟、领会逐渐获得并且不断发展的。教师需要应用教学实践活动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进行锤炼,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三味书屋》、《拔苗助长》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学习著名教师和特级教师的相关教学设计,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不断的加深对其的研究力度,利用最为聪明也最为巧妙的办法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首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清晰教材内容的教学莫彪,并且划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考虑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然后试验教学,由其他的语文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对其进行改善和调整,最终达成共识。例如:教师在讲述《拔苗助长》这一课程时,当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请求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对话,如同情景剧表演一样,将文章的内容重述。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加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要学生不会感到那么拘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累积经典的教学案例,将这些设计案例整理成为一个良好的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反思与交流,深入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
反思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的主要手段。教师的反思是思维运动,展现的是教师的教学育人态度,更是高品质的体现,教学反思更是理解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师需要时常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进行发丝,使得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领会,收获新的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对自身行为的追问,明确自己是否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教学活动由浅层次向着深层次延伸,走出传统教育的束缚,不断的进行创新。
五、结语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获得知识凭借的是自己能力,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前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准备,充分的计划和合理的安排;第二,课后对自己所学所得进行系统的复习与严格的评价;第三,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语文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单纯的教学生知识点,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因此,优秀的语文教育者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使其形成与自身特点相符的学习体系,并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尽力完善。只有这样的教育与教学,才会使学生形成自主性,才会使语文课程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式。
二、自主学习与语文写作教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的一切学习全部由自己来掌握和安排。自主学习常见的具有以下三点内容:首先,自主学习要求提前把自己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予以合理的安排和充分的规划;其次,自主学习要求本人应当对自己学过的主要内容予以严格的审视和评价;再次,自主学习要求将学习的内容予以有序的调整和良好的规划。语文的自主学习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教他们学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实际效率,进而有效地推动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良好发展,这个过程是从应试教育发展到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
三、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中专语文教学,教师通常是学习的主宰者。大多数都是老师在前面侃侃而谈,大讲特讲。这种单调的传授成为目前中专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二)师生互动不足
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语文的教育有针对性这是新课标的的基本要求。毫无疑问,学生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角。然而,经调查发现,在我国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通常是老师在讲台前唱独角戏,这就导致学生思维定势,创造力丧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
中专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由教师按时按量的布置任务,学生被动的接受,并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结果造成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个体间的差异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之间,只有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我国中专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据此还有很大的欠缺,这制约着我国中专语文教学的发展速度。
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建议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课堂,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调节能力,能够把握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最大潜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对待每个学生的定位,要清晰,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能够长远的影响和帮助学生。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教师要懂得学生之所想,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的不足,要时刻把握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最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老师也会变得很轻松。以文言文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与之有关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历史大儒的观点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然后才是知识点的学习与梳理,教师可采取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鼓励。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调动气氛,与注重学生积极互樱打破以老师一家之言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孩子成为主体,真正的乐在其中。
(三)团队型小组的建立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意识淡薄
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学校为了使得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然而部分小学对教师专业培训意识淡薄,拟订的培训计划存在不完善之处[1]。
2.培训缺乏整体规划性
由于小学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的时间较短,所以容易造成培训缺乏整体规划性,主要体现在所培训的内容不统一,过于重视理论培训,忽视教学经验的培训,在此情况下,导致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积极性不高,而且对培训没有深度反思,从而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有效性。
3.培训方式不完善
有效的培训方式可以确保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在传统观念的制约下,一些小学教师专业培训方式不完善,因而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有效解决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问题的策略
1.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视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的背景下,某小学为了促进数学教师的良好发展,并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加强了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视,保证教师专业培训能够有序开展。该小学对教师专业培训进行了统筹规划,通过制订培训目标和培训实施细则等,并明确分工,确保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教育的整体性、规范性和系统性[2]。该地区教育局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予以高度重视,在每个年度内都会制订专业培训计划,对小学数学教师展开系统性的专业培训。
2.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使教师在培训中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培训的内容是整体培训的核心部分,所以在培训前,一定要明确培训内容,并保证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在选择培训内容时要结合数学教师的知识需求、教育观念、特点等,然后将教学必修和选修作为培训内容。同时,采取完善、科学的教师培训教育手段,选择能够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的内容,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3.健全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过程中,应该不断健全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方式,然后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将远程培训和参与式、分层教学等作为主要培训方式,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培训质量。例如,某学校在向教师培训“数学建模”过程中,采用了远程培训的方式,借助于互联网使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远程培训模式的作用下,数学教师可以对数学建模有深刻的理解,尤其是数学建模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构建模型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参与式培训模式,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
在完善专业培训方式前,一定要对教师进行分类,并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划分不同的阶段,进而促进培训的针对性。在对教师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主要分为预备、发展和持续等阶段,小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等专业培训方式,因为这些培训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向教师传授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新颖的专业培训方式的作用下,能够充分调动数学教师参与专业培训的积极性,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的良好发展,应该加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然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是项系统性工程,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培训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摘 要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大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如何发展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课堂教学,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 大专院校 体育教学 健康素质
大专院校培养的是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体育作为大专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实施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大专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并享受到运动的乐趣。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大专院校教学实践,总结了一系列经验,以期起互相帮助、监督,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大专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观念偏差存在
大专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普遍对政治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基本技能的操作较为重视,而对体育课程潜在的功能重视和开发不够,对体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课的考察、监管力度不足。甚至存在有些其他科目的教师占用体育课时间进行专业教学辅导的现象。从社会来看,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能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学生普遍认为,大专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也与中学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区别,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课堂教学缺少新鲜感,不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枯燥无味,不感兴趣,且没有积极性的根源所在。
(二)课堂教学形式具有间断性
由于大专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尽管体育教育的模式相同,虽然学制三年,但并非是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学校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师资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在各个学期的不同时间段间断性学习。如市场营销专业,一年四季的实习较多,从而致使体育课不能按计划进行,不但使体育教学的连续性、全面性、稳定性不能保证,而且体育教学的总时数减少,课时相对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大专院校体育课仍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学,对于有的项目,由于学生的地域和家庭条件、兴趣爱好不同,水平相差很大,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兴趣。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由于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不可同步,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喜欢的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体育课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把一些非活动性的内容引入教学,这也是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大专院校体育的对策
大专院校从新生入校就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和有效的专业划分,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大专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就应该紧密围绕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具体来说,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转变大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偏重技能培养,忽视体育教学以及重视不够、方法单一的现象。具体来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要是抓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感彩的志趣活动,兴趣可以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并把传授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如坚持体育开展与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相结合、与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有意识紧密联系终身体育,增强其自我锻炼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进步的信心,从而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对各专业女学生可以加强健美操和形体的训练,健美操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美化形体、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身良好形象、增加就业机会的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女生的健身意识,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二)实现教法合理优选,有机结合
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双边活动构成的系统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就无法进行,反之教学也不会成功。因此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求教师能处理好教学任务的特点,妥善处理教学、科研关系,确定科研方向。
(三)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现在的毕业生主要去向是面对企业、面对工厂的第一线,对身体各种素质的锻炼也备有侧重。所以体育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对学生所学专业内容、课程设置、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进行不同的安排,提高学生将来适应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并充分体现出选择性、针对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
三、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跟教师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密切联系。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同时也需要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的有机统一,使之不断深化,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大专院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以评估为动力,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J].高教研究动态.2010.
【关键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 人文
艺术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35-02
我国医学院校学生人文艺术素质较低是其整体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而医学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为此,应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广西科技大学结合临床岗位的素质要求与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特点,进行了构建医学高职高专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医学院校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当前,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院的管理艺术化、服务人性化、环境家庭化和医务人员的审美观与人际沟通艺术,以及手术的工艺等都渗透着各种人文艺术元素。这种变化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决定了人文艺术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而长期以来,我们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
(二)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人文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也提出:人文艺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所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整个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地位。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世界;有助于启发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医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强化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建立“普及型与提高型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普及型”即把艺术类课程列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与本专业相关联的艺术类选修课程,并以观赏、讨(评)论、讲座、体验等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型”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以课外组织学生艺术社团活动、职业礼仪培训、艺术讲座、艺术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1.课程设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广西科技大学于2007年7月将艺术鉴赏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2个学分(总课时32,其中理论12课时、实践20课时)。
2.课程内容。由于学制为三年的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二年、临床实习一年,而且医学课程繁重。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和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方面的精力投入更显不足。为了解决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与人文艺术课程开设所占用专业教学时间的矛盾,主要结合医学职业特点,开展教学内容的重整:(1)美学与医学。根据医学审美原则对医学生进行自身审美教育、审美能力培养,在传授美学和医学美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参与医学审美实践,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素质和分辨美与丑的能力,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能力。主要内容有:美学基本原理、医学美学基本知识。(2)视觉艺术与医学。视觉艺术是美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美的载体,与医学具有广泛的联系,在医学领域,视觉艺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并在教学、科研、医疗中发挥作用。主要内容有:视觉艺术基础知识与视觉艺术作品欣赏、觉艺术与医学、色彩学常识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基本技能训练。(3)音乐艺术与医学。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的作用在医疗中也得以体现。主要内容有:基础音乐知识与音乐鉴赏、合唱训练与指挥、“音乐治疗”的发展动态和基本知识。(4)文学艺术与医学。“文学”作为医学人文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医用文书写作更是伴随着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始终。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文学”提高医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审美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并以此促进、发展“文学”、书法等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内容有:文学基础、文学赏析、医患语言交流技巧、医用文书写作医用文书写作的语言特点、硬笔书法赏析。
3.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和艺术欣赏采取大课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及围绕临床检查、治疗和医疗技能操作等实践环节采取小课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艺术在为临床检查、治疗和医疗技能操作进行观察、模拟练习。同时,在教学中本着“艺术与医学”相融的原则,强调人文艺术教育与医学专业教学的融合,将艺术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即医学类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艺术类教师结合医学要求开展艺术教学。如以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舒适性为原则,在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中,把“操作者个人形象准备、服务时与对象沟通效果、操作动作流畅情况”等内容增加到临床医疗、护理操作及医技操作项目中。
(二)发挥社团和校园艺术活动的载体作用。课外艺术活动一直都是学校艺术实践的重要部分,是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以大学生艺术团、书画协会、舞蹈协会、手工协会、鼓乐协会、戏剧协会、吉他协会、摄影协会、集邮协会、棋类协会等学生艺术社团为依托,以举办包含舞蹈、服装设计、中英文演讲、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戏剧、综艺、征文、主持人、国旗法知识竞赛等大赛和影视展播、影视评论、艺术讲座等多项内容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开展课外人文艺术教育。并本着“以赛促技、以技促艺、以艺促德”的活动理念,开展医学生职业形象大赛、医学职业礼仪比赛、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口腔工艺技能操作比赛等具有医学教育特点竞赛类项目。
(三)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开展广泛的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围绕医疗岗位对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对评价体系结构、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建立符合医疗岗位素质要求的医学生人文艺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学生自评、校内课程教师评价和临床(实习、用人单位)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课内评价、课外评价、校外评价方式,强调实际工作的体现,最后形成一个人文艺术综合素质得分。在编写《医疗技能操作考核手册》中强调医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增加人文艺术方面的考核内容,体现对医疗操作时的仪态仪表、语言沟通、动作的流畅性等要求,使人文艺术教育与医学教育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
(四)加强师资队伍与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和基础建设关系着教学质量,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
1.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医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需要有坚实的学科支撑,师资队伍的水平关系着教学质量。医学院校普遍存在人文艺术教育师资的不足,也存在着人文艺术教师与临床分离及医学教师人文艺术素质缺乏的现象。广西科技大学自2000年成立了医学人文艺术教研室,由4名毕业来自艺术院校的艺术类教师和5名来自医学教育、医学临床教师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负责完成日常的课程教学任务及课外实践、训练和辅导。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医学类教师与艺术类教师素质的互融性,通过利用假期的对医学教师的培训增加人文艺术培训内容,对医学类教师进行人文艺术教育培训,派送医学类教师参加校外医学礼仪相关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书法、演讲、医学礼仪、绘画、摄影等比赛,提高医学类教师的人文艺术素养;安排艺术类教师参加医学专业听课及参与医学类实践操作考核,增加艺术教师对医学教育要求的了解。
2.完善教学基础建设。学校建有艺术练功房和馆藏的中国名陶、名瓷、玉器、奇石、铜器、字画、工艺美术品等上千件各类收藏品的人文艺术馆,近两年来,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内外艺术品展览、笔会及书画比赛等活动45次,共接待参观4000多人次;与柳州市书法院、文联、柳州市书法院、柳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等3个单位签订了人文艺术教育基地协议,为师生拓宽了人文艺术教育的实践场所。
(五)加强教学研究。多年来,广西科技大学教师在完成繁忙的教学、训练、辅导等工作外,一直坚持教学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由广西科技大学教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学校规划教材《艺术鉴赏》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院校特色规划教材《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已在医学院校中应用。教师积极开展医学人文课题研究,主持完成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二批立项项目(重点资助项目)《医学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改成果三等奖,承担人文艺术教育研究课题4项。此外,教师多次受邀担任柳州市各类礼仪文化艺术比赛评委,为人文艺术教育的开展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重视和加强人文艺术教育,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人文艺术教育已成为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各专业平均就业率由90.18%上升到98.66%,毕业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在区内外医疗单位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杜华,刘理.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
[2]沈菀真,蔡竹,杨文波,等.谈医学院开设人文素质类等选修课程的重要笥和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6)
[3]黄明智.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河南社会科学,2012(10)
[4]傅义强.医学院校的艺术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J].医学与哲学,2005(9)
[5]沙涛.医学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徐盈.医学与音乐的关系之我见[J].广东医学院报,2002(5)
[7]刘德义.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书法艺术课程的必要性[J].浙江医学教育,2005(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200911MS28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已基本实现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生源质量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下降尤为明显,涌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本文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对职业院校“问题学生”如何进行清查及教育转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问题学生;清查;教育转化
1 “问题学生”的定义及主要类型
有很多学者对“问题学生”如何界定都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张毅将“问题学生”定义为心理健康程度上介乎于健康学生和心理异常学生之间的处于亚健康状态。霍丽娟认为“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有某些障碍的学生。职业院校里的“问题学生”更多是指不爱学习导致学业不佳,旷课、挂科甚至被开除学籍等现象,或者是由于有生理、心理上的缺陷,导致其行为怪癖、不合群、与他人交往困难容易发生矛盾的学生。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行为特点来看,“问题学生”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学业问题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性,许多学生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丧失学习目标,谈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旷课等现象层出不穷。
(2)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
(3)生理缺陷问题
这类学生身体有一定的疾患,如身材矮小、残疾等等,这类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感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自尊,对他人的言论非常敏感,易仇视他人与社会,容易与周围的人群发生矛盾。
(4)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性生理基本成熟,有性冲动和性要求,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与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成熟,与异性相处经验欠缺,常会产生不知所措、恐惧甚至不正确的行为,为情所困无法自拔。
2 明确“问题学生”的清查对象和具体清查措施
2.1 对“问题学生”的清查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想品德、生活习惯、行为特点等方面来进行。
2.1.1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重点清查对象:
(1)、与周围的朋友谈论过自杀或在信件、QQ、微博、微信中流露死亡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朋友或家人述说告别的话、赠送自己经常使用的物品等行为者;
2.1.2 由于学习压力大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等生、需要清考多门功课学生;
2.1.3 因各种原因受处分、留级、休学后复学、经常旷课或突然失去联系的学生;
2.1.4 因有严重的网瘾导致学习及社会功能出现障碍学生;
2.1.5 遭遇重大打击或外界刺激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1)、家庭突发重大变故;(2)、身体突发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3)、感情受到挫折;(4)、当众受羞辱、受惊吓;(5)、与他人发生不可调解的矛盾;
2.1.6 性格过于内向、孤僻、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
2.1.7 有严重心理疾病症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有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者;
2.2 “问题学生”的清查措施
2.2.1 建立分级干预体系
(1)建立新生“问题档案”体系。新生入学时,要求辅导员对带班学生认真观察和深入调查,并对从家长和以前同学处了解的情况做好登记,同时,在新生开展心理普查测试时,清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2)建立“学生—宿舍—班级—辅导员”清查体系。每间宿舍选派一位寝室长,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宿舍同学的各种问题,在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稳住事态的发展,及时辅导员反应情况。充分发挥班委、团委的骨干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本班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一旦有异动时,立即反馈给辅导员和领导,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特别是心理问题,应加强与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之间的联系,有学生需要治疗时及时进行干预。本校心理咨询中心无法解决时,应及时联系家长和校外医院,联手学校、家庭及医院三方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2.2.2 以每周的班会和团会为平台进行专题教育。
结合学生大学期间各阶段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利用每周的班会和团会进行主题班会教育,例如:新生入学时,集中学习学生手册,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于旷课、挂科等情况的处理条例,规避因不了解学校各种制度带来的问题。
2.2.3 创建班级活动QQ群,群成员包含班级每位同学以及辅导老师,群里定期各种信息,如警惕传销等,利用飞信、微信、微博等新兴网络工具,实时掌握学生动态和需求。
3 “问题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转化策略
对这些“问题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转化,我们要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切不可操之过急,引起学生发反抗情绪,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3.1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类进行转化
(1)学业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主要是因厌学而导致的旷课、挂科、留级等情况,但他们不存在行为恶习或者道德方面的问题,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不爱学习的原因,因专业导致的可以申请调换专业,因学生自觉性差产生的旷课、挂科等问题,要强调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这类学生不能心慈手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以最合理的措施去管理他们,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实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2)人际关系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主要是由于不会与同学处理人际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不要直接干预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主观判断谁对谁错。在方法上以感化为主、批评为辅,矛盾实在解决不了时,可以给学生调换宿舍,避免寝室矛盾升级。多举办班级活动,让班上同学相互了解,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风学风。
(3)生理缺陷问题。就读在普通学校的生理缺陷学生通常只属于轻度的生理缺陷,比如长相缺陷、残疾等。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毕竟特殊困难群体,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地关注和帮助,也可以举办一些活动,让这些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赢得尊重的机会。
(4)恋爱与性的问题。由于大学生恋爱问题而导致的校园恶性事件也是不胜枚举,在新生入校时要开展恋爱与性主题的教育,普及恋爱与性的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2 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定期向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汇报学生的问题,由于家长不愿配合教育,学生无法获得毕业证或者开除学籍产生纠纷时,学校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在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定期召开任课教师会议,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共同转化“问题学生”。
3.3 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感到压力过大,可以告知学校领导,交由专业机构进行解决,在处理问题时辅导员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信息,避免学生资料的泄密。
【参考文献】
[1]陈卫东.职业学校问题学生分析及教育对策探索[J].管理艺术,2010.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小学 语文教师 教学方式转变
【课堂项目】此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Y[2013]G007)“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3-01
一、课题研究背景:
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今后工作、生活的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虽然老师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来自各方的批评、指责还是此起彼伏,原因何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教师的主宰意识很难改变,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认可度不满意等。为此,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自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如今已是2014年,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到了深化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摒弃固有的,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全新的语文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合作观,与此同时,还对语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只有转变教师固有的“旧”的教学方式,努力适应新课改对当代教师教学方式的多维要求,才能使新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才能构建符合农村学情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采用案例法、问卷调查法等,以常规课堂教学为载体,教研活动为平台,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典型案例的收集,常规教学、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利用多种形式与教育专家进行沟通,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探究出符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结果分析:
1.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新课程的创造者,教师们都能意识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对教师教学等多维度的要求。
问卷显示,96.1%的教师能够意识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认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要求的提高;80%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对教师负担有所增加;73.5%的教师能基本把握新课程改革。可见,当今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教师角色的变化,对自己在新课改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准确的定位。
2.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具体情况
(1)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
语文学习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教师应根据学情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注重问题的层次性,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教师在加以适当的组织、引导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合作交流,进而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深入课堂观察、参与常规教研活动、走访调查,了解到有近20%的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只要教师教的好,学生就能进步;认为语文学习靠学生,老师关系不大的占到10%;认为语文学习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占到70%。可见,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师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在多媒体运用及其他教具使用方面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情景,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结果显示,8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经常使用多媒体及其他教学具辅助教学,使抽象变直观,学生容易进入课堂教学情景,又增大了课堂容量;13.5%的教师偶尔使用;6.5%的教师几乎从来不用。问卷结果中显示,44.5%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知识就是现代教学技术;40%的教师选择了语文专业知识不足。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意识到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3)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
评价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能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课堂观察及常规教育活动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了质的变化。以前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几乎不评价或评价少、形式单一,现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很好把握评价时机,评价语言中肯、委婉,以学生为主,采用适时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并且采用多元评价、多角度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4)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方式在新的理念下是必须更新的。通过课堂观察、常规教研活动、调查问卷结果来看,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5%的教师能根据学情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实行充分、开放的预设,坚持适度有意义的讲授,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在最喜欢的语文教学方式中,66.9%的教师选择“讨论法”,选择“讲授法”的教师占到12.5%,90%的教师选择“教学方式不固定,课堂上比较关注让学生思考”。可见大多数学生能适应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注重学生思考。
五、问题探讨:
首先,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效课堂实施学校有限;家校联系少,家长对高效课堂认识程度参差不齐;老教师较多,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专业知识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改的实施。
其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仅限于本乡所属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普遍意义,以后的研究工作要多与兄弟乡校交流,全面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潘瑞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青春岁月.2011
[3]周健仁.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
[4]陈华红.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2013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现代教学设备齐全,但是实际使用效率不佳。随着教育四配套工程的加快,从城镇小学到农村小学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实物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成为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但是,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对这一信息手段的使用技能不高,或因年龄偏大存在畏难情绪,或因对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存在片面认识以及具有懒惰思想,没有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导致这些设备或闲置或使用频率较低。
2.教学研究正常开展,但是业务能力提升不快。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作为基础,许多农村小学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但是仅限于读一读教育刊物上的文章,学习教育法规政策等等,没有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层次开展教学研究,尤其是对当前教学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优秀语文教师的经验方面没有能够做到学习借鉴,这就影响了教师语文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3.教学工作按部就班,但是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但是还是采取灌输模式,讲授为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参与和发挥,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就会严重滞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教学管理有序进行,但是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对许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调研可以发现,从早读到活动课,每一个环节流程都在有序地进行,但是整个教学工作没有彰显出特色,也没有能够构建起有效的立体模式,特别是许多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资源没有能够得到整合运用,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延伸的空间,在课外没有能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活动拓展,无法产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与促进功能。
二、有效突破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措施
对于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应当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学校与教学主管部门也要强化这一方面的调查研究,做到掌握实际情况,改革推进措施,帮助基层农村小学有效突破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主要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直接导致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法正常高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其影音展示生动形象和富含信息量大的特点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对此,无论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自身,都要强化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提高。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借助于各种脱产、在职培训,让教师能够有效掌握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自己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学习多媒体手段的操作演示,还要学习自主设计课件,灵活地运用信息手段使语文教学工作能够得到优化与改进。
2.强化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师岗位履职水平。教学研究对教师履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部分农村小学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流于形式,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制约了教师能力的提升。对此,学校与广大教师应当共同努力强化教学研究。首先在语文教研的方式上要进行改革,不要局限于单纯的学习文章,要更多地将先进的经验与自身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多采取实践课、观摩课、研讨课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研究,还可以通过申报课题组织实施的方式,吸纳更多的语文教师参与到这些课题的研究之中,提高履职能力。另外,语文教师还要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广泛浏览先进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综合突破语文教学困境。
3.强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以灌输为主要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对语文学习的投入程度也难以迅速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课题教学的模式进行充分的优化。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参与愿望,设置更多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既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小组研究讨论,利用这样的学习载体来集中大家的思维来突破难点。教师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教学目标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对于存在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进行进一步的启发点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更多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之中,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能力,巩固了知识点的掌握效果。
4.强化教育资源整合利用,提高语文教学拓展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堂进行着力,还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将各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对语文教学课堂的补充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认真地分析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外活动中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巩固。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专题研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了这样的教育资源整合,小学语文教学将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学生在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会更感兴趣,投入程度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