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7 17:18: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并能快速进行查询。
(二)《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三)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像、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 多媒体 地理 教学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一体化,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表现效果,也扩大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新手段,注入了活力。通过我校开发和使用多个地理课件的实践,体会到多媒体之所以能迅速在教育中得以应用是与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同时,由于新课标下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新课标下地理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实践证明,多媒体整合初中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一、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通常有许多抽象的文字、死板的图和符号组成。这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而CAI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视频。形象性语言形象生动有趣,也能够使抽象的地理事象变得具体形象,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因此,它们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讲述初中地理第二册“埃及”的“古埃及的文明发展”和“埃及的象征金字塔”时,传统的是用录音机播放录音或者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这使学生听起枯燥无味,对学习无兴趣。而使用CAI多媒体课件就不同了,使用计算机播放有关“古埃及文明发展”和“埃及的象征金塔”的视频。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观赏尼罗河的风光和雄伟状观的金安塔,也可以真真实实的了解古埃及的文明与发展。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使他们有一种向往、探讨的心情。例如在初中《海洋资源》和《我国的水资源》两课件中,还可利用卡通故事的形式进行环境教育,如“小鱼的哀求”、“就地取材”、“熟视无睹”等,让学生在津津有味地欣赏之后,启而后发,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就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三、运用多媒体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
一、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其形声具备,动静结合,交互性强等特点而具有的突出优势解决地理事物宏观远距离难以感知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关于地球的自传和公转,一直以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都是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教师教着费劲而学生学着吃力。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flash动画演示引发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假如地球不自转,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继而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动画。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假如地球不公转,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再演示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四季的更替画面。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复杂的变化过程,生动和直观地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融入思考和集体讨论氛围之中,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营造合作学习气氛
将信息技?g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地理探究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以发展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教授《滔滔黄河》关于黄河的含沙量知识.教师提出问题: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会带来什么结果?这些泥沙是否都随着河流流入海洋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展示“地上河”的图片。配以黄河历史决口洪水泛滥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灾害的图片。教师顺理成章解释“地上河”形成原因。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与他人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既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意识,也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德育教育的?B透
地理课程目标的设计还在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方面给予了关注: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环境乃至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征;理解人类的不同生活状况。促进应使学生懂得,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保护环境,是人类持续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一些环境污染等情景再现,直接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如在讲解地震、泥石流、洪水、干旱、塌方、滑坡等这些自然灾害时,我们可以利用画面展示来创设情境,再现灾害现象带来的危害,例如:回放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日本大地震和海啸,舟曲泥石流,鄱阳湖的干涸……再现当时的灾情,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关联性及带来的危害,引起学生对情境、事件的感知,从而引发他们的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以强化记忆,加深印象,从而意识到认识并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讲解有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知识时,将一些有关旅游方面的新闻片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从现实中感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建议。如旅游卫视的广告:两秒钟我们就毁掉足球场大的一片树林。如果让学生结合广告联系生活中滥采滥伐、毁林开荒现象,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评价,得出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学生既有兴趣又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
1.两者的整合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工具一般都是教科书、地图、模型等比较呆板的教具。这样的工具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直观地将地理知识传递给学生,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听课效果不好。[1]在这样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不见起色,更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视频等资源,可以形象地将世界的风景、地貌展现给学生,激发其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不再简单、机械地对知识进行记忆,而是在活跃的氛围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体制下,应该在强调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在学校教学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当前的社会相适应。
2.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地理学科的学习形象生动
地理教学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接触地理时往往因为没有身临其境的感悟而不能够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在头脑中无法建立起地理的三维知识网络,使得地理学习十分艰难。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图像、动画、声音的方式,将地理事物展现在课堂中,将涉及地理方面的时间、空间信息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地理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改革教学方式,用新颖的方法使地理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形象的教学环境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景象。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查询地理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般会口头或书面留给学生一些课后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做好地理课程的预习和复习,而学生一般比较不情愿地接受这种方式,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教授地理的方法也在逐步革新之中。例如通过制作幻灯片,将知识和问题设置在其中,图文并茂,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后再回答问题。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通过BBS平台反馈给教师,让远程教学成为一种必要的补充手段,实现家校及师生间无障碍的交流。[2]
2.通过多媒体资源营造探究氛围
营造探究氛围,培养对问题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让学生既学习了地理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使用多种新颖的手段营造探究氛围,不再受到教学设备落后等硬件设施的限制。如讲授关于各国的旅游景点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分配,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对旅游景点的相关知识进行收集和归纳。[3]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又在小组配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这些优势只有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整合的前提下才会产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不能独立完成的。
3.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
师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交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双方的距离明显拉近。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例如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的任务,并用Authorware设计交互式练习,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一些知识资源或解答学生的问题,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学生因为对新的学习工具比较新奇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能够解决一些地理事物抽象、不具体,使教学难度加大的问题,又能够寓乐于学,让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整合的做法是时代的产物,也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文英,赵荣静.小议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J].成长之路,2009(16):83.
关键词:初中地理 信息技术 整合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8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优秀成果。这一技术手段功能强大,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其功能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为新课程标准教学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对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其中蕴含了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我们要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深入了解自然事物,掌握世界各地人地关系、生产发展和人文特征,所以,我们不能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会阻碍学生由感性认知过程向理性认知过程的发展。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生动、直观逼真的效果,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并且将这些知识以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例如,海陆的变迁、降水的变化、大气运动等内容抽象性强,依靠教师口头阐述很难讲解清楚,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动画模拟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的概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理解知识体系
赫巴特曾经说过:“真正的感觉观察比单纯的描述更可取。”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挂图、地图册、课本中的插图进行教学,这样的地图即使投影在大屏幕上,也是静态的,甚至有的是模糊不清的,学生观察起来比较费劲,也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突破教材局限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气候知识的时候,教材只是简单介绍了不同气候的差异,而且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不同气候特征,展示不同气候之间的差异,通过实际来加深学生对气候差异的理解。最后,我们还可以开展小组交流互动,通过交流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自发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中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读图是一种基本技能,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读图过程中,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正确读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概括、综合、推理和判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地图”时,其中对于“地形图的判读”,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地理事物入手,通过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引入地形图的讲解,逐步引出山谷、山脊、缓坡、陡崖等地形特征,并在地形图上标出等高距,借助立体垂直切割的方法呈现两个山顶之间的相对高度,由此绘制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通过引入现代化技术,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克服使用挂图教学而导致的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等弊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如,在教学“地形图的绘制”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闪烁功能来凸显山顶、山谷、河流、山脊或陡崖,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地理空间事物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延长知识存储期限
初中教科书中的很多内容几乎很多年都不变,例如中国及世界的地形图、地图图解、表格、与教科书相配套的影像资料等,都是长时间不变的,只不过在文字表述方面会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将相同的信息储存在U盘或光盘中,只要有相应的器材设备就能长期使用。只要建成了配套的信息系统,就能在地理教学中一直保持长期使用。这样一来,地理教师的备课效率就大大提升,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和研究,从而发现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由于知识储备的期限得到延长,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大大减轻,再加上信息技术程序中除了有教学内容与地图以外,还可以存储同步习题、期末测试题、期中测试题等,以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一来,教师只需要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即可,还可以省下更多时间进行教研活动。作为地理教师,其作用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体现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想、行为、能力等方面,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合理运用共享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延长地理知识素材的存储期限,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乐安.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的研究[J].商,2014(6).
[2]曹巍.也谈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
[3]袁佳敏.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
【关键词】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67-02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很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开发地理学习资源,丰富地理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观察地理事象,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再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表现地理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初中地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方式,学会利用地图分析相关区域的地理情况、气候温度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高度,而信息技术通过声像技术、视听技术等,将图文、动画、视频等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更为直观和形象的为学生展示地理发展变化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二、目前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然而,由于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二者的整合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科学融合。很多教师都误解了课程整合的概念,认为在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就是进行了课程整合,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运用,不能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二是过度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盲目追求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三是忽略教师的课堂组织功能,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误区,盲目追求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达到设备与教学的优化组合。四是用课件演示来代替学生的实验活动,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忽略了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互动的缺失。五是地理数字化资源建设不足,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较低。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分析
3.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是对外来的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适当加工的。学习的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有时会出现一些冲突,包含着学习就是对这些冲突所导致的对认知结构进行重组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以及地理能力的运用,通过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为了消除个体所做出的非期待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个体的反应施以强化。该理论的主要思想有七个方面:一是反馈和即时的强化;二是个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做出反应;三是反应从简到繁;四是个体做出的错误反应要逐渐减少;五是回答必须与正确的反应完全相符;六是个体可以自定学习速度;七是必须详细说明终点行为。将该理论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地理信息,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行构建地理问题模型和进行地理探究。
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4.1 改革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使学习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只占50%,师生互动产生的内容占40%,学生自行创造发挥的内容占10%。因而,教师需要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地理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改为动态的传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增大学生的信息输入,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和知识性,从而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让初中地理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由被动吸收转为主动思考、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2 利用好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一方面,现在的初中地理教材融入了很多信息技术知识,比如说火山、地震、人造卫星照片等等,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解释地理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理规律,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从而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以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讲述“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时,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地理教师利用地球模型或者在黑板上描绘,有误差的描绘容易让学生形成误解,空泛的理论知识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也造成阻碍,从而教学目的无法达成。而笔者利用动画演示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使古海洋消逝,陆地挤压后隆起而成。学生在动态的图文展示中掌握准确的板块运动知识,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主动思考、合理质疑、发展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3建立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资源库,丰富地理课程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地理教育现代化的重难点是建立地理课程资源库,其重点就在于地理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入库管理与检索,地理信息资源库的资源包括两类:一类是地理教材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图片资料以及其他一些校内资源,另一类是各种媒体图书馆专家学者互联网等校外资源。地理信息资源库的资源需要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收集,需要保证资源广泛性有效性和深度性以及代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媒体为核心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能反映地理科学发展的地理教学内容。
4.4 创造适宜的地理教学环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社会生活环境,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还可以丰富和活跃现有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教学有关“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课题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关于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山区道路交通状况和地质灾害等的相关媒体报道,以及对山区地区带来的经济及环境的影响等,让学生们对山区面积广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利与弊有了初步的印象;导入新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开发和保持山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课中,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如九寨沟、拉萨、天山等关于山区旅游点和山区的蜀道、吊桥、山区常见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泥石流等真实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课后,讲一些山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4.5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多媒体教室讲授演示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讲授。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的课件演示,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二是多媒体网络教室主导研究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能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制作出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知识辅导作用,教学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三是多媒体网络讨论研究模式,教师组织引导,提出问题,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能及时被所有参与讨论的人看见,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四是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确立学习方向,通过各种资源实现课题的目标,并发表研究成果,形成互动探讨。
五、结论
总之,地理学科是一门思维综合能力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地理教学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方法和思路。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掌握教育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彩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J].教育,2011(36).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出现了。为了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引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确保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依照新《地理课程标准》,地理信息技术要同时在初中地理必修教材与选修模块中呈现。如,GIS技术在新课标中提出,初中生不但要掌握其概念、原理及相关基本发展等知识,还要明白该技术具体应用领域,能够准确说出某一具体领域中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的作用与功能;同时能够操作相关软件,熟悉GIS窗口界面并灵活运用相关窗口快捷键(比如图层显示的放大、缩小及移动等,以及图层叠加与标注显示等),掌握简单查询与分析、数据库建立等方法。GIS技术操作本身就是收集、处理、分析及应用地理信息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该技术处理与分析地理信息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与综合应用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初中地理必修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众所周知,GIS技术地图处理与操作功能非常强大,地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地图,借助GIS地图叠加、漫游、缩放及要素增减等辅助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地理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深入了解并灵活运用地理研究新技术、建立区域地理系统思想、培养学生形成空间地理意识、养成良好的分析与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地图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空间性比较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要深入了解主要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形成相应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地理课程中的地理事物及其现象覆盖面非常广,甚至还有一些是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当然人们不可能亲自考察并观察出现的各类地理事物。如果通过简单的教材文字描述开展教学,尽管可阅读篇幅比较长,但受W生现有知识与思维能力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而深刻地从不同角度与层次对其进行分析,无法总结获得完整而准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脑中呈现的事物表象就不够完整与清晰,也就难以形成深刻而牢固的印象。因此,必须借助地图牢固掌握事物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地图语言符号系统描述广阔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结构、分布、联系及时间变化等要素,并利用数学法则在有限的地图平面上规范化展现,这是人类思维的飞跃。一定程度上来讲,没有地图地理学也就无从谈起,相应地也就无法开展科学而又系统化的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因而地图被人们称之为“最便捷的地理书”,更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三、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在传统地理教学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学挂图、教材地图、地图册、投影片及扫描栅格地图等教学工具比较常见,对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审核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教学中,应用GIS地图等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投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我国主要民族分布”知识讲解中,要全面分析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要想清楚回答此问题,就要深入了解我国主要民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等,甚至还要掌握我国水资源分布规律与特点、潜在植被分布特点等相关地理知识。如果采用纸质地图讲解这些问题,则至少需要四幅相关专题地图,但却无法叠加分析。如果采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中的GIS地图,则可对不同专题地图图层进行灵活切换与叠加,制作二次的叠加专题地图更加精确、清晰,学生能够清楚辨别各地图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信息技术;合作学习
1前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动态感、信息容量大、画面清晰、声形并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技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初中地理教学绽放新的精彩。
2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主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巧妙设计教学流程,以增强应用效果。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是一门人文与自然学科。因此,要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深入了解自然地理,掌握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如果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由感性认知过程向理性认知过程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生动等优势,且通过网络可以搜索下载与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许多日常生活中见不到的有趣的地方,比如丛林密布的热带雨林、生机勃勃的热带草原、神秘的高原雪山、浩瀚的大海和天空、异域风情、各地习俗等,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将这些地理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生动的视频会将学生带入缤纷多彩的世界,感受世界的精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再如板块运动、地震形成原因、火山喷发、降水的形成、大气运动这些内容抽象性强,而通过信息技术模拟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以及板块和降水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理解所学地理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实现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理解地理知识体系地理学科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从而更加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赫巴特曾说过:“真正感觉观察比单纯的描述更可取。”[2]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地理知识体系的讲解往往是依靠学校的一些挂图,或者将课本中的插图通过投影仪进行放大。这样静态的图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投影出来的图像有的比较模糊,学生观察起来比较费劲,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知识体系的建立。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突破教材局限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差异”的时候,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不同气候的差异,而且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展示不同气候之间的差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气候差异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理论知识体系,增强学习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合作,以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3]。合作学习也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所学知识,通过学生的共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可以辅助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有关学习目标的信息和知识,然后让小组成员将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最后通过PPT或者地理小报的方式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的经验。这样既可以体现信息化教学•集体的智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互帮互助,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竞争方式。比如教学三大平原、四大盆地、四大高原这些内容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上网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比一比谁找到的答案最好,最后总结归纳,选派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好胜心,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主动求知、主动探索,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还可以采用协同方式。如讲到“青藏高原”的内容时,首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拟定学习提纲,然后小组学生搜集资料,分工合作,将其制作成PPT课件,选派代表上讲台进行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搜集了大量的音乐、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外,合作学习还能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德育功能初中生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渗透德育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努力实现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依据地理教材的具体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达到内化道德情感的效果。如在教学“中国的河流”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综合治理黄河、长江的小浪底工程与三峡工程,从而让学生的心灵感到震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保证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因此,要充分重视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地理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避免弄巧成拙、喧宾夺主,发挥整合教学优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正确认识、准确定位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而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不能让其代替教师的位置。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掌握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度,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制作课件,要从实际出发地理教师在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出发,借鉴其他课件的优点,要突出自己课件的特色,从而提高课件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运用得更加灵活自如,实现教学、学生和教材三者的完美结合。关键环节使用,增强使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导入环节、信息补充环节、情境营造和关键教育环节等几个重要环节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实现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不是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会使机器代替教师,不利于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把握使用频率,提高使用质量如果教师不能够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频率,那么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掌握好一节课信息技术使用次数和每次使用的时间,展示精练的内容,尽量不多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发挥信息技术教学“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开展合作学习,提升德育功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常规,发挥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途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实现高效地理教学的目标。
作者:王军 吴秀秀 单位:1.淄博市高青县第五中学 2.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石常刚,马长娟.浅析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3):126-127.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地理 重要意义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79-01
1.引言
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系统科学知识,高中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表地貌以及大气等领域的知识,高中地理的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高中地理教学还具备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一首老师传授的知识,当代信息技术出现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变化。
2.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与高中地理教学紧密联系的一般有课件和网络软件等。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清楚地展现每个地理过程的细节,把抽象难懂的理性问题变得相对容易理解。加上高中教学体系限制,学生们获得户外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将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动画,音频,视频等应用于日常地理教学中,这样可以丰富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操作性,在信息技术的软件系统下实现师生有效的互动,缩短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彼此关系,有效的拓展高中地理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过程性的了解和易于理解接受的方法。
3.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对策分析
3.1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资源更为有效合理的共享
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将地理课本上本枯燥的图片与文字用音频或视频等其他技术更为生动的展现出来,除此之外,课后习题也不再是死板的答案,丰富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提供了更为便于理解的知识,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操作,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们探索地理知识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笔者前文所提到的第一条,笔者要强调一下,基于眼下网络环境比较复杂,知识良莠不齐,在具体的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辨别哪些知识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的,哪些知识是我们一定要坚决摒弃的,并极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具有极大的意义。
3.2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实现初高中地理知识无缝对接
高中地理许多知识都是由初中地理知识转化而来,这样的情况困扰许多高中地理教学老师。现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原本很难回忆的初中地理知识,借助信息技术教学,用较短的时间演示相关的知识点或相应的地理信息,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以铺垫,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对很难讲清的概念,借助信息技术的演示可轻松的解决,进而使教学内容更紧凑,教学效果更好。例如,高中地理在讲授区域治理以及区域发展的知识时候,将初中课本上有联系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视频或其他方式展现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们理清学习思路。
3.3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互动式教学
信息技术给予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便利的网络交流工具,可以帮助师生之间在线讨论和离线复习。通过网络交流工具打破原有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教学空间和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们和学生们可以在一个舒适的网络互动环境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动手操作,思考,讨论,并及时与老师互动,实现知识更好的消化。适用于应用性的地理知识,如农业、工业区位选择、城市区位选择、交通运输点和线、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人口容量估计、人口数量、素质、迁移与环境的关系等,都可以运用网络工具,利用互动式教学来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结束语
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向学生们更为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首先高中地理教师更为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才能谈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关注环境变化,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2).
[2]柯旭阳,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初探[J],福建地理,2005(02).
[3]孟成伟,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