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商业银行发展情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7 17:18: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商业银行发展情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商业银行发展情况

第1篇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银行P2P平台;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013-05

我国P2P网络借贷从2006年起步,2013年末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2014年末全国P2P平台数量增长至2358家,其中活跃的P2P平台1680家,全年累计成交额3291.94亿元。随着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迅猛发展,平台借款主体范围不断扩大,P2P衍生出P2B(Person to Business,个人对企业)、P2C(Personal to Company & Platform to Credit Assignment,个人对非金融机构)、P2G(Private to Government,个人对政府项目)等新模式,业务范围也从传统的信用借贷、担保/抵押借贷扩展到供应链金融、理财、资产交易乃至支付、征信等领域。

一、设立P2P平台对商业银行的战略意义

P2P网络借贷直指商业银行的服务盲区,满足了长尾人群的经营消费融资需求,拓展了新的投融资渠道。P2P网络借贷目前仍集中于小额信贷直接融资,业务领域与银行尚无实质上的竞争,但随着P2P产品日渐复杂化、投资服务日趋全面化、风险定价能力日益专业化,P2P平台业务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与银行产生交叉和竞争,长期来看必将对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资产负债业务甚至中间业务造成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商业银行试水P2P行业对其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战略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产品创新试验平台,抢占互联网金融高地。商业银行可以在P2P平台试验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通过基于用户导向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抢先拓展和占领市场、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竞争门槛、巩固市场地位。

(二)低成本进入金融服务长尾市场,推动商业银行业务从批发向零售转型。建立P2P平台中介,为有合适基础资产对应的社会化融资需求对接网上海量低成本资金,可以准确高效地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的信贷需求,并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承担,从而有效破解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困局,推动银行业务向零售转型。P2P平台业务可以成为现有银行业务的有益补充。

(三)有效规避银行业监管政策限制,优化资产结构配置。P2P平台可以在不消耗经济资本和占用信贷规模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有效规避贷款额度、存贷比、拨贷比等监管政策限制。通过在P2P平台发售金融资产交易创新产品,实现部分信贷资产出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资产存量和增量业务互补发展,腾挪信贷规模、调整资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四)充分发挥集团化、规模化经营优势,向客户提供多渠道资金融通。商业银行P2P平台可以与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乃至实业等关联机构之间共享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突破传统渠道、业务和产品局限,向客户提供一揽子跨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有效提升跨市场多渠道全面服务客户能力,培育和维护优质核心客户。

二、银行系P2P平台发展情况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虽然相关监管政策尚未完全明朗,多家银行(或其母机构)已经开始提前布局,银行系P2P平台进入爆发期。

(一)多数平台为银行自建,部分城商行将P2P平台或项目纳入直销银行。除开鑫贷、陆金所、民生易贷以外,其它上线平台均为银行自建,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恒丰银行将P2P投融资平台或项目纳入直销银行。银行自建P2P平台主要是做业务撮合,解决银行客户的投融资需求,成为银行业务蓄水池;在银行之外注册公司运营的P2P平台,如陆金所、开鑫贷等,业务范围更广,除银行外,也与小贷公司等其它机构进行项目合作。

(二)平台项目投资人多为个人客户,投资门槛明显低于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多数银行系P2P平台项目仅面向个人投资者。只有陆金所、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两家平台项目同时也向机构或企业客户开放。平台项目投资门槛明显低于银行理财产品,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投资门槛最高,为5万元;包商银行小马bank最低,仅100元;陆金所、开鑫贷和青岛银行财富e屋为1万元;其它均为1000元。较低的投资门槛有利于吸引更多个人投资者,有效分散了平台的投资端风险。平台项目突破银行传统理财产品的局限,可以满足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客户群体的投资理财需求,开拓了新的广阔投资服务市场空间。

(三)借款人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平台项目来源广泛。平台项目借款人多是急需短期融资的企业和个人,以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为主。平台项目来源广泛,如对公贷款、零售贷款、应收账款融资、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保单甚至是理财产品等。平台有效拓展了借贷人群的范围,在不占用银行经济资本和信贷规模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规避资本约束等银行业相关政策限制,开拓了信贷资产出表新渠道,提高了资产流动性。

(四)多家银行采用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模式参与平台风险控制,项目投资收益率远低于非银行系平台。除陆金所、民生易贷、开鑫贷由平台公司进行风险控制外,其它平台均由商业银行参与平台风险控制,方式一般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内容主要包括线下尽职调查、风险评估、授信审核等。银行系P2P平台项目均选择事先设定的定价方式,其中,陆金所和开鑫贷的项目投资收益最高,但仍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由于银行系平台信用高、风险控制好,虽然项目投资收益率远于非银行系平台,但是仍然受到热捧。

(五)大多数平台引入了第三方资金托管,不提供资金担保增信成为主流模式。为避免平台擅自挪用资金问题,大多数银行系P2P平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用户账户资金进行管理,以保证交易资金安全。第三方资金托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选择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进行资金托管,如陆金所、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宁波银行的投融资平台、青岛银行财富e屋等;另一种是选择银行进行资金托管,如开鑫贷等。另外,也有少数银行自建平台由本行自行管理资金,如包商银行小马bank。为保证投资者资金安全和转嫁风险,部分平台还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在借款方未能履行还款责任时,向投资者全部或部分偿还未偿本息,如陆金所、开鑫贷、齐商银行齐乐融融E、江苏银行融e信。多数银行系平台并不提供担保增信。提供担保增信服务仅是过渡做法,长期来看不提供担保才是主流和趋势。

三、银行系P2P平台的主要风险

依托商业银行强大的信息技术实力、丰富的传统信贷经验、成熟的企业管理机制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系P2P平台在推出伊始,就有相对完善的风控考虑。迄今为止,银行系P2P平台尚未曝出不能及时兑付的案例,但这并不代表绝对安全。

(一)政策风险。P2P行业规模日增、风险频发,将加速P2P监管落地。银监会已经提出四条监管红线,即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将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人民银行也明确了三个雷区,即不能做资金池、不能自融和虚构借款人。总体看来,政府对P2P行业持支持态度,中长期政策将保持较宽松的态势,但在更详细的监管政策出台之前,仍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关联风险。关联风险有两个层面,一是不同业务主体之间的关联。二是同一业务主体中不同业务之间的关联。银行系P2P平台关联风险主要存在于涉及第三方服务和保证的业务,包括关联借款企业的项目风险(P2B模式)、合作小贷公司的道德风险(O2O模式)、关联担保机构的担保风险(抵押/担保模式、O2O模式)等。部分寻找关联公司为投资者保证的银行系P2P平台,其业务主体内部仍然存在风险,分担和转化风险的机制尚不健全。随着平台业务规模扩大,关联保证公司可能杠杠率过高,超出自身保证能力。

第三,小额信贷技术风险。小额信贷技术风险是指平台没有能够运用合适的小额信贷技术而带来的客户源头的风险。银行系P2P平台风险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小额信贷技术,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小额信贷技术不够成熟。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挖掘数据的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水平,但技术成熟度和制度有效性仍有待于时间和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二是线下尽职调查成本高企。受限于国内不健全的信用体系,借款人和评估者双方信息并不对称,为保证信用评级数据的真实可靠完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费用在线下对借款人进行尽职调查,否则将导致客户违约和平台运营风险上升。

(四)类资产证券化风险。通过将应收账款、信贷资产等标的证券化并在P2P平台交易,商业银行可以改善资本充足率、增加流动性、优化资产结构、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分散和转移风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贷款标准恶化。商业银行或P2P平台与投资者在类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存在信息和利益的不对称,可能使银行或平台放松风险控制要求、隐藏负面信息和交易风险、忽视和降低对证券化基础资产的风控和管理。二是基础资产风险。当基础资产受到市场和政策因素影响质量下降时,风险将沿着交易链条传播给投资者和利益性相关者。三是隔离风险。部分类资产证券化并未使用“破产隔离”技术实现证券化基础资产与发行人破产的风险隔离。部分银行系P2P平台的合作小贷公司本身就是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人,一旦发生破产或者重大损失,小额贷款资产收益权凭证投资者的收益将可能无法保证。四是产品异化风险。为吸引投资者,平台项目产品设计异化,期限较短、收益较高可能导致期限和金额错位配置,流动性压力增大。

(五)中间账户监管风险。中间账户是P2P平台以交易核实和转账结算为目的,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的资金账户。目前,P2P平台的中间资金账户普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虽然部分银行系P2P平台宣布已采用第三方资金托管,但由于第三方机构一般只允许平台和个人开户,并不承诺承担操作和监管责任,平台实际上可以独立支配中间账户的资金。中间账户并未受到实质性监管,平台(尤其是非银行自建平台)挪用资金的风险始终存在。

(六)信息披露风险。目前P2P行业整体信息透明度不高,银行系P2P平台很少披露平台财务报告和投资者最关心的坏账率等信息。即使偶有披露,由于未经审计缺乏公信力、适用会计准则不明、坏账率等指标计算方法不一等原因,投资者仍难以了解平台投资决策实质和真实运营状况。

四、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建议

P2P网络借贷方兴未艾,商业银行应积极关注监管政策动向,主动参与行业竞争、抢占市场先机、把握业务机会,结合自身经营管理优势,在加强风险控制前提下审慎拓展业务范围,循序综合统筹战略布局和规划设计。

(一)主动加强与优质P2P平台的合作。一是依托商业银行的品牌美誉和强大科技力量,开发集跨行支付与资金监管功能于一体的P2P托管系统,向合作P2P平台提供资金托管和清结算服务,迅速进入市场分享行业发展红利,获取托管费和沉淀资金带来的收益。二是向合作P2P平台推荐部分优质项目和小微企业借款人,可以在投资咨询、尽职调查、贷后管理、资金结算等业务环节获得中间服务收入并积累P2P行业经验,培养小微信贷业务专业人才。

(二)自建或收购P2P平台。依托商业银行丰富的客户、产品资源和海量数据储备等进行差异化竞争,打造独立自主、特色鲜明的开放式P2P(P2B/P2G)平台品牌。在加强平台业务风险控制、做好平台业务与银行业务风险隔离的前提下,循序渐进,从低风险的票据存款质押产品、行内客户及项目出发,逐步增加创新产品种类、丰富定价方式、扩大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拓展盘活非标资产渠道、创造相关中间费用收入增量,为客户提供多类金融增值服务和创新产品,巩固客户关系、增加客户黏性。自主P2P平台也可以成为第三方交易平台,成为其它金融机构和平台的分销通道,获取收益分成,创造更多中间业务收入。

一是平台定位。将平台定位为银行业务蓄水池和开放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试验平台,依托商业银行细分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树立互联网金融特色品牌形象和行业地位。

二是客户筛选。借款人选择那些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条件、要求资金快速到账却受限于银行信贷流程或者有足额担保/抵押的客户,如拥有丰富上下游数据的中小微企业、拥有丰富交易数据的电商平台、合作担保公司担保的优质客户等。投资人则瞄准个人客户、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

三是项目来源。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对公贷款和零售贷款,包括票据资产、供应链金融优质中小企业贷款、房地产和城镇化等对公贷款项目、小微企业和个人信用贷款等。同时,平台也提供其它合作机构的产品分销。

四是产品形态。包括低风险的承兑票据、定期存单质押类产品;中等风险的应收账款、其它抵押贷款类产品;高风险的信用类融资、极速简化融资产品;作为资产出口项的存量和增量非标资产证券化产品。

五是产品定价。既有事先设定方式,主要面向中、低风险和非标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有网上竞价方式,主要面向高风险的信用类融资、极速简化融资产品。

六是收费模式。向借款人收费,可对不同融资期限按金额一定比率收取服务费;向投资人收费,可对投资获利收益按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向合作机构提供咨询、托管、分销等服务,可以收取相应的中间服务费用;客户账户管理和资金划转也可酌情收取或免收手续费。

七是运作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主要通过线上方式获取投资人、销售产品、结算资金;通过线下方式获取借款人、审核项目、进行尽职调查以及对公投资者营销。对于合作担保公司推荐项目、第三方平台分销产品以及部分信用类融资、极速简化融资产品,也通过可以线上方式获取借款人和部分项目产品。另外,可以构建平台内部二级市场,投资者可以相互(折价或溢价)交易所持产品。

八是风险控制。有效隔离和限定P2P平台风险,对平台业务和银行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加强对关联借款企业和小贷公司、担保机构等合作机构的准入、管理和监督;注重源头风险管理,及时披露基础资产信息;加强平台流动性管理,将自建P2P平台纳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用本行资金托管和清结算系统对中间账户进行监管,防范合作平台资金池风险;定期披露平台运营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构建信用评级和风险准备金机制,逐步推行去担保化。

(三)持续改进完善小额信贷技术。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持续改进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技术,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提升风险防控水平。运用数学建模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的数据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结合实时、历史和全局的相关业务数据,有效批量识别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人创业者,发现和掌握其风险特征,针对不同风险点实施相应控制措施,及时获取挖掘有效的风险预警信息,准确进行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

(四)构建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平台。引入互联网思维改造管理架构、优化业务流程,持续简化用户操作,运用“极简”思维提供优质客户体验。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需求和体验出发,运用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金融功能和消费场景,构建细节优美、流程简单、使用便利、灵活开放、个性智能、功能丰富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五)建立行业风险信息联合防控和互联网征信机制。加强与银行同业、P2P平台、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保理公司、电商平台等机构的合作,共享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信息和互联网征信信息,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处置效率,推动建立行业风险信息联合防控机制和互联网征信机制。

参考文献

[1]韩斯h,黄旭,贺本岚.国际P2P行业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未来发展[J].金融论坛,2014,(3):23-27。

[2]零壹财经,零壹数据.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3]王亮亮.互联网金融改变行业格局[J].中国金融,2014,(11):72-74。

[4]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叶湘榕.P2P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3):71-82。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Bank-class P2P Network Lending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ommercial Banks

SHEN Zirong XU Shaotong

(Postdoctoral Program of Institute of Finance & Banking, Beijing 100732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ostdoctoral Program of China CITIC Bank Beijing 100027)

第2篇

关键词:网上支付业务 发展情况 吉林银行

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有着较大的便利性,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现在各地区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这时本文就以吉林银行为例,探讨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以此推动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更好发展。

一、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现状

(一)网上支付业务比例较小

银行未重视网上支付业务,未投入大量建设资源,主要是建设传统主营业务,而网上支付业务只是作为边缘业务。而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未配置专门的营销人员,大都是由柜员和理财人员各自负责网上支付板块。设置了相应的网上银行营销团队,无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

(二)网上支付有着多样的支付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可以选择多样的支付方式,使用电子现金可节省交易费用,并增强支付效率。选择电子支票,可以让个人和公司快速完成票据支付。移动支付方式,是由银行利用庞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创设的网上支付方式。随着第三支付平台的建设,为银行开拓了更多的网上支付方式。

(三)网上支付有着较广的市场范围

银行网上支付涉及到多个行业,比如金融、娱乐、教育、通信等。同时也涉及到个人业务,比如个人账户查询、账户余额查询、账户信息、交易数据、个人转账等。同时可以跨行转账,可缴纳电话费,实现个人理财等。另外涉及到公司业务,比如信息、信贷业务、存款、转账等账户业务、房产金融业务、保险业务等。

二、影响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还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定位理念,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影响了吉林银行网上业务的发展。

(二)未形成独特的数字化品牌和服务特色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有着复杂的流程,无法进行简捷的网上支付,在进行网上交易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数字化品牌和服务特色被质疑和丢失。比如吉林银行大厅的LED广告、手册低柜等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缺乏规范性的操作流程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议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因素,如技术、操作和法律等风险。网上支付业务存在着这些风险,使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隐秘性都遭到客户的质疑,而网上银行风险中的技术风险又是主要风险。

(四)未创建良好的网上支付业务市场氛围

客户对网上支付存在着金钱风险和功能风险的质疑。并且吉林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常会受到诚信和支付问题的影响。

(五)混乱的互联网支付行业

吉林银行的网上银行在进行安全控制时,都是采用安全套阶层(SSL)协议,也有些银行采用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各家银行支撑的业务软硬件未得到全面发展,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商业利益,制定自身的业务规则和安全政策,使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与第三方支付服务也缺乏先进的技术整合。

三、促进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措施

(一)明确市场定位

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明细市场,确立市场目标和市场定位。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进行市场细分,比如客户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建立企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潜力、市场反应以及技术生产能力等因素进行市场细分。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在发展过程中,确立营销和公关人员时,可选取高学历、高收入,拥有着足够的IT技术以及思想态度积极的年轻人,通常也可以放在企业发展潜力大、市场反应速度快的企业。在确定目标市场时,银行网上支付业务需要实现快捷、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标。

(二)树立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

吉林银行在创建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时,数字化服务的便利性需要具备着简洁的工作流程和较低的技术能力,适合广大客户使用吉林银行。在创建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时,需要面向客户需求,设计平易近人的指导说明,进行简单的操作流程,保证客户即使不用掌握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也能够轻松、迅速的完成网上支付业务。银行网上支付方式要面向客户,有着简单、个性的支付方式。

(三)加强网上支付的安全,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

要想促进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技术安全保障,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吉林银行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将技术中心向技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方向发展,可以将其转交给技术力量雄厚和经验丰富的IT公司,不断学习安全技术。同时在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时,要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由于网上支付交易无法验证其本身的真实性,这时就需要保证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有着较高的诚信水平,并要保证第三方平台发展的规范性。另外,政府也要加强监管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确保网上支付业务的安全性。

四、总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今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保证银行支付业务的安全性、隐蔽性,必须要确定市场定位、树立独特的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以及加强网上支付的安全,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以此推动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雅卿.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商业银行支付业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7(07):656-658

第3篇

【关键词】农村 商业银行 效率 影响因素

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近几年,农村商业银行得到进一步发展,利用经营与所有权的分离,不仅有效的避免了行政干预问题,完善了治理结构,还优化了传统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点。

一、农村商业银行效率发展

在近几年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较高的发展地位,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效率。但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存在滞后性特点,在资料收集方式上比较困难,因此,重视农村商业银行的效率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理论创新以及业务实践运作。近几年,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期,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也存在较大制约。因此,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并不断将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发展为集约化经营。因为商业银行的效率发展是促进全球经济化发展、竞争的主要环节,在未来发展中,我国不仅要借鉴外国相关经验以及自身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研究意识,并根据市场上的实际发展,发扬创新思想,增加商业银行内部与外部发展的研究条件,还要利用有效方法优化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因素。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

根据我国银行以及外国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经验以及实际的发展特点,要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就要在规模发展、稳定发展、资源的配置、资产情况、股份结构以及创新性的发展因素进行阐述。

(一)银行规模的影响

根据我国与国外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银行的发展规模与银行的发展效率存在重要影响。在目前发展形式上,要决定银行发展的总体规模,主要根据对银行总资产、总收入、贷款额以及存款额来判断的,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展示了它的实际发展规模。

(二)稳定性的影响

稳定性发展能够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保障,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稳定性主要为能够抵御各个风险变化,它能保障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和积极发展。要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稳定性,就要利用充足资产,因为总资产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标志,与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效率具有紧密联系。

(三)资源配置的影响

资源的配置情况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出能力以及规模化实施,因此,优化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出能力,在各个方面扩展规模,能够促进较大的发展效果。资源的配置情况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效率,一般情况下,要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情况就要利用存贷比来表示。

(四)资产质量的影响

资产质量也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效率,特别对运营效率的产生形成紧密联系。因此,要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就要利用存在的不良贷款率作为主要条件进行分析,以保障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五)股权结构的影响

股权结构主要表现的是股权的集中化管理以及集中化管理程度。因为在这种集中化程度表现形式上,应利用相应的股东股份比例,分析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的集中程度,并保证农村商业银行运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六)创新能力的影响

在社会不断竞争的发展时代,市场化的激烈竞争环境,要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化的发展,就要根据传统的业务发展能力以及发展形式进行分析,不断对业务发展进行创新,以保证业务的增长形式,从而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的效率化发展以及新形式发展。现如今,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形式发展上,已经将创新发展作为社会竞争的主要方式。

三、农村商业银行提高效率的主要方法

(一)发展适度性的规模经营

农村商业银行是在信用社中成长壮大的,但随着积极的发展形式,要提升自己的地位水平,也要发展一定的、适度的经营规模。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规模是不断增长的发展阶段,如果一些资产比较少、规模比较小的农村商业银行就要扩展自身规模,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提升效率水平。但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递减形式,因此,在现象发展中,要减缓这种扩展速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促进自身实现较高的效率水平。

(二)保持充足的资本

资本是银行安全的发展的主要保障,农村商业银行在规模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农村商业银行也面临一定的资产风险问题,因为资产是在动态化条件下将资产问题暴漏的,因此,对资产需求量不断增长。农村商业银行首先要根据银行情况,制定资本管理战略,在能够满足资本量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监督行为。而且,还要促进资本结构的优化形式,不仅要降低一定的筹资成本,还要提升银行的自身效率。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在农村商业银行创立以来,根据企业结构,建立了现代化框架结构,并在内部发展中建立组织管理,如:成立董事会、监理会等组织,然后按照企业制定的规范措施进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商业银行受技术效率以及治理结构的影响,不仅要执行分散性的股份制管理,还要利用先进战略实施集中化管理,从而提升管理效率。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积极发展以及相关规定的有利实施,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发展的国情条件以及改革措施,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谢玉梅,胡基红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论丛,2013,(5).

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集团化 运营 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迅速,成为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发展力量,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性作用。商业银行以往主要是运用混业经营模式,增加了经营风险,导致金融秩序混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要想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必须要转变商业银行集团化运营和管理模式,认知到运营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采用合理化的解决对策,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模式,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商业银行集团化运营和管理现状

通过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已经有大部分商业银行完成了投资入股金融租赁、投资基金和投资入股信托公司。另外,也要求商业银行以外的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也需要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对金融子行业进行优化战略布局,打造综合性的经营平台,与当前金融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商业银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不断向综合经营银行金融方面进行不断的转化,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促使商业银行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商业银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品牌经营能力和客户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并且带动了非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与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放大了战略协同的作用,对提高抗风险能力,改善资产结构,确保盈利来源的多元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另外从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性角度进行思考可知,商业银行在非银领域的布局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商业银行的布局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效果不同,π幸档姆⒄够岵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整体的商业影响力较差。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受高度集权化管理背景影响较大,导致对子公司的考核机制存在严重的不灵活现象,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偏好,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协同效应。从总体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

三、商业银行集团化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子公司与集团一体化之间的联系

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更快的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了“分业经营”框架,是金融环境变化发展的产物。给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充分的展现出了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商业银行协同效应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集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经营惯性影响,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近年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更是占据了商业银行的较大版块,货币基金的突起,导致总体存款量大幅度增加,资本市场长期处于牛市,导致银行存款出现大量的分流现象。给商业银行的保存款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并且子公司无法与集团一体化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3]。

(二)对子公司的支持缺乏持续性

既定的考核方式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导致商业银行出现较多的不可预见行为。要想促进商业银行的利益最大化,需要强化商业银行的集团化渠道,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客户优势,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较高的市场份额。子公司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密切关系,分支行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也需要借助合理的考核机制来实现,构建适合商业银行发展的KPI考核指标,促进商业银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但是商业银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受分支行影响较大,子公司对商业银行的支持缺乏持久性。并且商业银行集团化的经营规模和考核制度也存在较多的不完善性,导致商业银行总行对子公司存在严重的短视行为,商业银行内部的核心竞争力大大下降,子公司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总行发展呈现出不相适应情况,无法促进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4]。

(三)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与子公司发展不适宜

金融机构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影响较大,无法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合理定位,导致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承担较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与资本市场呈现出对接情况,导致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对风险管理水平起到了严重的制约性作用。基金、期货和信托等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长期脱离于商业银行总行,仅是沿袭总公司的文化和风险偏好,导致子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与子公司的发展呈现出不相适应情况。

(四)子公司在商业银行中的定位不清晰

金融集团自身的经营价值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率具有直接的关系,金融集团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要选择与一些实力雄厚和规模效应大的企业进行合作,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促进资本市场资源的共享。但是由于各个子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存在一定的差异,子公司在商业银行中的定位不清晰,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各自为战,导致市场营销、产品研发、投资管理及后台运营等方面的资源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不相适应情况,无法促进集团内部资源的共享,导致资源出现分散化现象,集约化及集聚效应不明显,子公司的优势不突出,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不能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5]。

四、优化商业银行集团化运营和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子公司的控股权比例

商业银行在实施集团化运营和管理后,促进了集团化资源的共享,从全局性的角度对子公司进行合理的定位,展现出了资源共享优势。要求各个子公司需要做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集团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给各个子公司提供便捷的服务,促进集团化整体核心凝聚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需要充分的展现出自身的核心能力,挑选出适宜子公司发展的共享部分内容,充分发挥战略投资对促进中小股东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商业银行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创新经营理念,提高集团化控股比例,降低行政管理所造成的法律风险。对调动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战略投资者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职权优势

为了提高集团总部的职权优势,强化集团总部的集团化管理,需要突出管理部门的风险控制能力,做好集团的战略制定与评价工作,强化绩效考核标准,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管机制。同时,集团总部还需要以战略规划为中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对子公司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思维的转变。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强化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突出产品的竞争优势,避免客户出现大量的流失。因此,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子公司的产品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虑内容,将政策优势逐渐向子公司倾斜,提高子公司对集团的贡献度[6]。

(三)营造良好的商业银行集F化经营环境

商业银行子公司所处于的经营环境与商业银行总部的经营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加大对子公司的管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的承担商业风险,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适应自身发展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控制能力,确保商业银行运作规范的合理性,推动商业银行的集团化创新[7]。

五、结论

本文对商业银行的集团化运营和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当前商业银行集团化的发展现状,商业银行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导致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并且由于没有与子公司建立长久持续的合作关系,导致子公司在商业银行中的定位不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结合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提高子公司的控股权比例,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职权优势,营造良好的商业银行集团化经营环境,为商业银行创业良好的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康美文,罗志恒.我国商业银行集团化管理的路径[J].银行家,2015,07:53-55.

[2]王婷婷.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升级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思维在交易银行业务发展中的运用[J].南都学坛,2015,05:97-104.

[3]孟祥南,庞淑娟,陆正飞.商业银行集团化管理与利益分配方式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15,11:3-5.

[4]张炜,刘泽华.商业银行集团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金融论坛,2011,07:3-9.

[5]辛华.论商业银行集团化经营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机制[J].金融发展研究,2011,12:67-70.

[6]张会丽,陆正飞.集团化运营与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评述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5:111-117.

第5篇

【关键词】不对称信息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现代风险管理

针对中国的银行业发展情况,面对信贷风险如何防空的问题是目前阶段的重要研究课题。保障商业银行的信贷安全能够有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且重塑了商业银行平稳、安全的运营秩序,保障了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增强了我国银行宏观发展信贷风险管控能力,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平稳、安全、持续的发展环境中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商业银行的防范能力进行科学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手段,有效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能力。

一、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一)道德风险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中,企业道德性主要通过资金使用、运营、收益、偿还情况等具体信息展现出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对于信贷企业的实际数据信息了解不清晰,在商业银行执行了信贷过程后,信贷企业作为债务人并没有进行良好的数据反馈,针对商业银行所关心的资金使用合理性和信贷资金安全性方面内容信贷企业没有及时的回馈和掌握,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信贷安全存在不可控性,如果信贷企业出现破产、贷款挪用等问题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单方面经济损失,并且信贷企业将经营风险直接转嫁给商业银行,严重威胁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

(二)逆向选择风险

信贷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风险主要是指潜在的不良信贷来源于积极寻找贷款人,并且理想预期与实际情况相反的交易过程。信贷企业和商业银行在签订信贷合同时,企业经常会选择性的隐瞒自身的经营信息,造成了商业银行对于信贷企业信息的不完整性,商业银行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信贷资金交给了空间利润高、风险系数也高的接待人,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逆向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和信贷企业的数据不对称性,造成了商业银行在未知的情况下产生了逆向喧杂,形成了不良贷款。

二、信贷风险管控手段

在信息经济学内容中,有效提供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具体办法,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实际经营情况,有效制定具体的商业信贷风险管控机制,具体执行办法如下:

(一)信贷企业数据搜集完整性

在商业信贷的前期调研过程中,由于商业信贷存在逆向选择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通过科学的数据信息调研,完全性掌握信贷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信贷偿还能力。商业银行要保证调研的数据信息真实有效,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信贷企业信息调研过程中要学会对信息真实性的甄别,保证数据信息的数量齐全、可信度高、时效性强。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评估体制

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借鉴外资企业的信贷审核机制,组建了信贷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对信贷企业的信用评估有效反应了企业的信贷偿还能力,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的评级机制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数据调研指标完整性、量化分析模型设置科学性、数据整合信息的全面性等等,有效将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进行科学剥离,并且通过有效清理信贷企业的不良资产后降低新生信贷不良资产产生。所以商业银行的信号用评估体制要有效结合工商、金融、税务等众多部门结合制定,综合信贷企业的贷款偿还记录、经济实力等进行科学评级,并且建立完善的跨行信用信息公开行动,有效解决信用系统的信贷风险问题。

(三)加强合约限制性

在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依法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并且在信贷合约中添加限制商业接待企业参加金融风险活动经营等具体条款。在信贷合约中加入限制性内容能够有效监督信贷企业的经营项目,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接待企业在接收到银行贷款后,如果从事不可控性风险经营活动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在审核信贷企业偿还能力情况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信贷企业的履约习惯性调查。商业银行必须严格监管信贷企业的经营内容,加强信贷企业的强制性合约执行监管,有效保障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

(四)强化外部建设环境

在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过程中,通过完善金融法律体制,增强对数据报表的虚假编造和提供不真实信息等行为进行依法严惩,保障我国的会计审核标准体系和国际进行科学接轨,促进会计审核信息能够全面准确的将企业的资金流动能力、资产负债情况、贷款偿还能力等等展示出来,有效完善数据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建立科学的企业数据系统,让商业银行能够快速的搜索到企业具体经营信息,便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5]。增强商业银行的审计、会计和企业的信用数据评级等等社会监督机构的建设,并且依法加强社会监督机构虚假的数据信息和信用评级报告等等不合规项目的运行,保障商业银行获得的企业数据信息真实有效。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能力也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信息不对称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制约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的提高。通过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掌控能力,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投资风险,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云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的策略[J].经济, 2017(1):00041-00041.

[2]武春桃.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经济经纬, 2016, 33(1):144-149.

[3]何振盟.论述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财经界, 2016(32).

第6篇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对策

新财务制度在深化农村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了旧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使现行的机制更具有规范力和约束力,更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新财务制度与旧的财务制度相比,在理论与实务上都具有较大的突破,而且,在报表体现形式上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贯彻新财务制度,完善农商银行的财务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新财务制度与传统财务制度相比,在会计制度规定、财务核算以及财务会计报表填制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在理论与实务方面也进行了变革,这大大提升了新财务制度的实施效能。

1.从财务制度规定方面来看,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经营性营业收入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论利息实现与否,都将其列入总额。但是,这种核算方法,使农村商业银行在无法回收利息的情况下,不得不以运营利润垫付利息与税金,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负担。

2.从财务核算与管理方面来看,新财务会计制度将利润留成的开支与奖金计入成本开支,扩大了成本核算范围。准备金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此外,折旧水平进一步提高,新的固定资产核算缩短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无形中也增加了银行的成本核算。

3.从财务会计报表来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企业报表更加完整,能够真实、客观的展示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信息。会计报表包括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内容更加全面。新财务制度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杜绝了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出现。

二、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水平的提升,使其运营受到较大影响,下面结合农村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普遍存在。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金融行业出现了迅猛发展,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是,国家出台解禁政策之后,大量外来银行的涌入给国内农村商业银行带来重大挑战。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农村商业发展银行存在的弊端开始显现,在资金的管理与运营模式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

2.农村商业银行缺少有效成本核算经营理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缺少成本核算理念,资金盈利水平偏低。不少金融组织存在不惜血本吸纳存款的旧习惯,这种不计算成本的运营方式不利于金融机构的良性运营。政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存贷利率差偏小也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现。只有遵循市场机制才能实现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中按贷款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原则找到资金投放点,从而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

3.缺少风险防控意识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众多风险,自从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商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后,风险意识则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分析面临的不同市场运营风险,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根据潜在的市场风险进行经营决策,从而不断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决策水平。面临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商业银行要做好角色转变,成为有能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者,更好地迎接挑战。

三、在农村商业银行实施新财务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新财务制度在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对维护金融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1.新财务制度使农村商业银行更加适合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与旧财务制度相比,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实施新财务制度更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这是毋庸置疑的。众所周知,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新的财务制度在管理制度、内容核算等方面都做了新的发展规定,这有利于约束与规范金融机构的内部行为,从而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新财务制度强化了成本管理,使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更加科学。新财务制度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得到推广与应用,加强了在成本管理与核算方面的内容。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目标、核算对象、成本分摊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而且按照用途重新定义收支内容,这些都规范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成本运营,提高了农村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也使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了其经济业务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3.新财务制度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更贴近,实用性与应用性更强。新财务制度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对其资金利用效益低下、管理不到位等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在制度方面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与资金使用提供了保证。新财务制度比旧的制度更加符合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

4.新财务制度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财务制度在政府管控、资金收支比例、存贷利率差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内容使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更加完善、健全。同时,新财务制度也对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新财务制度更好的得以贯彻与落实,农村商业银行就必须进行财务管理整顿,不断提升银行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新财务制度下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1.树立风险意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风险意识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只有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新财务制度的出现,为农村商业银行强化风险意识提供了机会。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才能提升银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财务信息收集与整理,对银行的季度、年度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构建财务预算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能为银行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差额。实施金融机构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商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只有加大存贷利率差,才能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加强资金的有效管理才能降低经营风险;再次,要提升农村商业的风险意识,则要进行成本核算的强化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属于金融机构,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才能够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采用明晰的成本核算方式才能不断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水平。

2.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则要强化对资产负债信息的管理。新财务制度要求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资金的运营情况,从而为投资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在新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农村商业银行要实施完整的财务核算信息,要全面披露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运营信息,客观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映。同时,要强化管控手段,严格限制农村商业银行采用非法手段进行资金的吸纳与违规放贷等。此外,信息建设也是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内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就要加强信息建设,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提供保证与支撑,提升其财务管理的网络信息化水平,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

3.新财务制度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对其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农村商业银行的收支应纳入预算管理中,维护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与严肃性,对随意调整收支的违规行为进行惩处,规范银行的运营秩序。新财务制度中规定,要结合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资金管理办法,在明确银行预算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在预算的执行、编制以及决算环节中,采取新制度的规定,明确银行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

4.新财务制度增加了监督力度与执法力度。新财务制度要求银行机构构建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这首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保护了资产的完整安全;其次,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经济活动的全面、及时的监督管理,使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也更加完善;再次,新会计制度强调加大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监检力度,对违反新财务制度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进行严惩,从而规范银行的财务会计行为。

五、结语

新财务会计制度自实施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具有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在配合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给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提供了契机。农村商业银行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大对新财务制度的重视力度,转变管理观念,不断赢得发展先机。新财务制度的实施,使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更加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也会实现跨越式增长。

参考文献:

[1]刘海英,郑唏涛.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协同共进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12).

[2]刘志友,孟德锋.准金融组织监管机制建设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2).

[3]黄明,苏晓凤,胡舒予.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C].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2011.

[4]陈一洪.城市商业银行转型及发展趋势探析——基于负债及资产结构变化的视角[J].江汉学术,2013(03).

[5]吴敏,张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研究——来自2006-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C].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2011 .

[6]黄德春,林丽,刘炳胜.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动因分析[C].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2011.

第7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

一、引言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而随着金融危机对各行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断加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压力,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其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认识程度较低、授信业务的发展存在盲目性、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缺乏对授信风险管理的必要投入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一)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取得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活跃,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各商业银行都不断加强授信业务的发展,以此取得更为高效的发展。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其对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不断深入化,因此加大对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而言是其取得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授信业务直接牵扯到商业银行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其发展的根基业务,而强化相应的风险控制更是成为商业银行其他类型风险控制的重要基础。所以,加强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其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

(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要求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其风险控制情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市场能否实现健康稳健运行。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难度不断提升,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带来了较大的难题。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众所周知,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主体,其风险控制情况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强化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要求。

(三)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保持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步入正轨,商业银行的竞争不断加剧,而风险控制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为了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各商业银行都在授信业务方面加大了发展的力度,使其自身获得较大的经济利润,但是真正决定其竞争力的最终还要取决于风险控制。如果商业银行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难以做好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工作,则会导致其资本的流失,其整体的发展将受到较大的限制,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发展乏力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成为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金融危机影响的认识度较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金融市场化的发展,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而当前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认识度较低。一方面,很多银行管理人员由于业务方面的要求,而忽视了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工作,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在授信业务上只是根据相关的流程办事,没有进行慎重的考虑。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银行受到政策的影响较大,其在实施授信业务的过程中还没有综合考虑到金融市场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而这些风险因素一旦达到某一标准之后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机,对整个商业银行乃至金融市场都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发展存在盲目性

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能够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息收入,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对授信业务的发展工作,而忽视了对授信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一方面,授信业务管理人员本身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其对企业所提出的各项申请只是进行表面上的检查,而没有综合当前行业、市场等情况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预估,因此使得授信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现象,在利润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很难通盘考虑全球金融市场变动可能带来的金融危机,盲目性的发展会降低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三)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

近些年来,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不断完善,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动越来越难以估计,其风险隐患和影响越来越大,使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显得措手不及。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办理授信业务的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审批问题,而现有的政策还没有得到更新,只能借助于已有的机制对其进行审批,这就难以对授信业务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另一方面,在发现风险因素之后,现有的应对机制显得捉襟见肘,而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存在时间差,在高速发展的金融风险下,其控制力显得十分有限。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能力。(四)缺乏对授信风险管理的必要投入授信业务风险控制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当前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投入相对不足。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上,大部分银行的授信机构基本成熟,但是其职能的发挥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的审批环节依旧较多,而其时滞性阻碍了授信业务的发展,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职能的发挥监督不足,使其存在舞弊现象,也增加了授信业务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在资金和人员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授信业务相对繁琐,而目前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其对各项业务的办理存在表面性,难以对其实现全过程的风险控制。资源投入不足也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不力的重要原因。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商业银行对金融危机的认识

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想强化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必须要首先提升对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认识程度。一方面,要对银行各部门的管理者定期进行金融市场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和影响,预先做好应对金融危机的思想准备,以此指导其授信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及银行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利用,指导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更为有效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

(二)严格监管授信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不断拓展授信业务,而这种盲目性也加大了风险因素,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必须要全面严格监管银行授信业务的发展。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各项审批环节,根据对借款企业及个人资料的审核,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发展情况,对其实施授信业务,在授信额度方面进行控制,将风险隐患降低到最小化。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近些年来金融危机的产生和传播情况,对其影响力进行研究,在经济周期内适度发展授信业务,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过快发展带来风险隐患,在各项业务的发展上实现渐进性和高控制性。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

一方面,要根据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动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现有的授信业务等预警机制进行更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实用和有效的风险控制预警机制,为商业银行实施的授信业务做好制度层面的保障,以此强化其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各项授信审批制度的实施情况,通过严格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将各项风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排查,避免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带来风险隐患和影响,实现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适度加大对授信风险管理的投入

加大相关的投入是商业银行增强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一方面,要完善部门的设置,并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采用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对授信业务进行实时的监督,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授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在实施授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专业技能,加强对风险的预警能力,提升授信人员风险分析和控制的能力,实现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的严格控制。

五、总结

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授信业务基础之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难度不断加大。从研究来看,商业银行应该从强化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严格监管授信业务的发展、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适度加大对授信风险管理的投入等方面来强化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自身的健康长期发展。

作者:阮丹 单位:武汉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锡良.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

[2]吴沭林.后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测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1)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发展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总体呈现数量少、发展慢且类型单一的总体趋势。这是由中小型银行自身的一些发展局限性造成的,但是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发展票据业务也是其拓宽经营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要在对中小型商业银行基础进行了解的情况下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为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则是本文所要描述的重中之重。

一、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1.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信用问题。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发展离不开信用二字,而信用问题之一就是商业银行保证金未缴或保证金不足,第一,如果未按比例收取保证金或保证金的收取金额存在不足,那么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就会因为大量银行垫款而出现信用风险。第二,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会出现把贷款转为定期存款作为申请承兑的质物,这样就把成对风险转化为信贷风险,可是真正的额偿还来源并没有被落实,相反还因此而虚增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这种通过非正常方式而建立的看似扩大了的票据业务却存在信贷泡沫的风险。

2.中小商业银行票据市场交易主体小、流动性不足。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参与其中的票据市场的金融机构一般都为一些中小型企业,而在票据一级市场中,几乎没有大型的交易主体,这使得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发展规模始终维持在小范围内。其次,由于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审查制度存在漏洞,在审查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假票,而有些中小商业银行为了避免受到假票而采取有选择性的接收票据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对票据的流通产生了影响,且对整体票据的流动相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降低最终的票据贴现率。

3.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和作为中介多要求的信用存在偏差。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能力和业务量限制,票据业务数量较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总量较小,且银行票据所占比率较高而一些商业性票据所占比例较小,甚至几乎没有。而且由于跟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的企业经营效益也有限,所以一些银行承兑汇票成了企业圈钱的重要手段,一些企业用少量的存款就能获取银行承兑汇票,而由于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或发展形式不利,到了承兑期企业无法承兑而最终导致银行对其追加信贷规模,或用一些虚假合同或增值税发票等变造票据,造成银行资金流动性的风险,这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不仅在信誉上有损形象,在票据业务的涉及上也加以防范,对中小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发展思路

1.创新完善票据业务制度确保票据交易真实性。中小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采取一切有利因素对票据业务设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措施,首先,要对票据加强真实性管理,对承兑资产状况、经营前景等作出评判,要始终保证票据的真实性。其次,要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人员素质进行提升,适当开展各种培训活动等,加强票据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增强责任心,从经办过程中降低票据的风险。最后,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票据真实性的审核提供帮助,降低票据作假给市场带来的风险,保证中小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可靠真实性。

2.建立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要想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首先就必须要把中小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纳入信贷管理的范围内,要加强对票据承兑的条件审核,同时要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制度进行规范执行。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一系列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相关票据业务的企业进行经营业务的资金跟踪,通过资金和再贴现来加强对中小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风险的管理控制。让企业与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能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业务平台。

3.建立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中心。相比一些大型的商业银行,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则显得数量众多,但是由于相对没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优秀客户资源和管理控制,中小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方面显得动力不足。针对此情况,可建立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中心,整个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管理经验,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加速信息流通,并对票据市场的存在风险进行整体的观测预报,让区域内所有的中小商业银行能在票据业务管理上做到资源整合、秩序有条,促进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成熟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区域的发展因为受到主客观各种原因的限制而呈现出一种动力性不足的局面,而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发展票据业务也是其拓宽经营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要在对中小型商业银行基础进行了解的情况下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为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寻找新的发展思路。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给出了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在票据管理、风险控制、资源整合、放宽政策等四个方面的创新发展思路,以期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能在票据业务的管理运营上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孟根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研究[D].2012..

[2]赵烨.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3(26).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引言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援“三农”,服务“三农”做出了重要贡献。商业银行的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保持社会稳定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一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城市金融体系接轨,同时还要承担助推农村经济建设的重任,成为金融体系中一支特殊的经济力量。然而,在金融市场环境风云突变的情况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履行了自己的使命,又达成了最初设定的目标,在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应该思考的。本文就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做简要的探析。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农村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本质是金融资产的商业化运作,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以负债的形式筹集资金为途径,是集信息中介、支付中介、代收代付、财务咨询为一体的特殊企业。中国银监会将商业银行分为五类,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为其中之一。银监会统一管理全国所有的农村商业银行,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中的一种,其所有性质为股份制,其主要责任就是服务于所在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创业以及农村经济提高。

2.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1)改革初见成效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自2001年开始的,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改革初步完成,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009年,一些农村商业银行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始在其他区域设立自己的分支机构,其中,天津市就有2家农村商业银行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江苏省16家,安徽省3家。截止2011年,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突破28100亿元,税后利润高达301.8亿元。

(2)贷款运行质量低

在2011年末,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7%,比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0.77。截止到2001年,全国成立的97家农村商业银行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中涉及不良贷款率为3.02%。由此可见,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运行质量较低。

(3)基本满足融资需求

农村商业银行在成产伊始,通过多种渠道基本上可以满足融资需求,可以募集到促进“三农”发展的所需资金。2010年12月16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香港H股上市,正式拉来了农村商业银行上市融资的大幕。2011年,多个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都开始积极筹备上市融资。

(4)发展战略不明晰

农村商业银行存活于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之中,其中虽不乏各种机遇,但存在更多的是挑战,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要立足于根本,认清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通过对自身已有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科学性的发展战略。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优势

(1)效率较高

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由于其规模小,组织结构层次少,业务处理流程简化,工作节奏快,工作效率高。其效率除了体现在业务的办理上,同时还体现在银行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的速度。农村商业银行的运作灵活动性,对市场特殊情况的发展反应也十分灵敏。高效率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优势。

(2)网点覆盖范围广

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改制后的基础上形成的。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拥有遍布整个农村地区的、数量较大的网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他商业银行不断的减少农村网点数量,减少下放的信贷权限。然而,近些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对贷款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商业银行覆盖广大农村的特点也就占据了可以拥有更多客户的优势。

(3)薪酬结构合理

农村商业银行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了富有挑战性的绩效薪酬结构,将工作人员的薪酬与工作绩效挂钩。一些农村商业银行还建立了薪酬增长机制,如果银行的经济效益发生变化,或者是物价水平,其他银行的薪酬发生调整,银行都会对银行进行动态调整,始终让薪酬的总体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保持平衡。每季度和每年,还会根据效益情况,实施激励利计划。

2.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劣势

(1)不重视员工培训

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就必须定期开展员工培训,以严格的考核方式审查培训效果。然而,很多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地处偏远农村,并且只重视业务发展,忽视员工培训,并非制定健全的员工培训机制,不效的制约了员工潜能的发挥,也员工工作能力的持续提高。

(2)管理机制不科学

农村商业银行对岗位与员工的管理一直遵循因事设岗、以岗定员的原则。并且明确划分每个岗位的职责。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被招聘来的员工并没有被安置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岗位的职权划分也很模糊。员工岗位的调动也并不能从全局出发,既限制了员工专业技能的发挥,也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3)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缺失

信贷业务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银行应该根据信贷业务的办理流程,设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应有贷前调查、授信审查、贷后管理等,同时还要建立科学、适宜的风险管理系统。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受计算机网络的限制,并不能使所有的银行都采用统一的信贷业务管理系统,这就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信贷业务的办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流程,容易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纰漏,增大信贷风险。

三、探析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1.优化业务发展结构

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发挥其地域优势外,更为关键的就是打造适合农村地区的、低风险率的特色产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建立有针对性的专业团队,例如专业理财业务发展团队,专业营销团队等。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创新多种营销渠道,提高农村居民对农商行的认可度。结合农村地区经济与人文特点,合理的拓展业务,精化业务,优化业务发展结构。

2.建立客户营销模式

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必段秉持客户为银行发展的重心这一原则,为用户提供适宜的特色优质服务,形成全方面的金融服务体系。客户营销模式的构建,首先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农商行客户可以分为大型客户、中型客户以及小客户。对于大型客户,银行应审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深入调查大客户的资产运作情况,稳步推进与大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中型客户应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创新金融业务服务。小型客户的维护则在于其服务的实际可行性以及对于小型客户的适应性。

3.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一个阶段内银行是否可以获得利润,经营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银行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财务,计划财务作为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各个业务部门展开经营活动的目标参考。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重视计划财务的作用,就要让计划财务精准的分析出当前银行所面临的财务状况,面对动荡的金融环境,对银行未来业务的发展做一个预测,制定紧急情况财务应急预案,合理的规避金融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风险。财务管理要围绕“目标利润”这一核心,将银行开展的所有业务都纳入到预算体系中来,让所有员工都加入到财务控制活动中来。预算管理要贯穿于银行业务开展的整个进程中来,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体系作为实现预算目标的可靠保障。

4.重视风险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经营业绩受市场变化因素影响较大。如果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与经济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差,银行就可能会蒙受风险。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几种类型。风险管理是任何一个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应包括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及因素,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以及风险的处理等。重视风险管理,就要积极主动的探析有可能诱发风险的各种诱因,筹备风险应对措施,制度资本补充计划,将银行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结语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处于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历史大环境下,其发展过程中,既要面对机遇与要面对挑战。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对金融市场的关注度也日益升温,以及国家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讲都是重大机遇。然而,越来越严格的外部监管与货币政策,风险管理难度以及同行业激烈的竞争都是巨大的挑战。农村商业银行想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就要立足于自身优势,借鉴其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维护与拓展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健全业务管理系统,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徐晓亮.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对策探讨[J].江苏企业管理,2013(8).

[2]王玲,谢玉梅,胡基红.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论丛,2013(5).

[3]刘万里,刘小靖.蛟河农村商业银行召开2013年半年工作会议[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