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7 17:18: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

第1篇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设计

1.绿色建筑的整体注意事项

1.1绿色建筑的实用性

建筑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不能只重视绿色建筑的环保功能,同时也应该重视绿色建筑的实用性。要将绿色经济的创新理念与建筑功能进行有效融合,不断进行分析,创新绿色建筑新方法,提高建筑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优良的生活工作环境,为社会作出贡献。

1.2注重绿色环保为主的建设理念

在进行建筑施工当中,应该全面贯彻绿色建筑建设发展理念,提高施工水平以及绿色建筑建设效果。必须将以往的建设经验与绿色环保理念进行相融合,创新建设新思路,将建筑物与周围的环保注意事项充分结合,加强自身建设能力,使全面的绿色元素能够融进来,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水平。

1.3绿色建筑的社会效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同时也需要对绿色建筑进行全面推广。因为在使用过程当中,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绿色环保技术带来的方便,使人们喜欢上这种建筑类型。在建筑推广当中能够融合大家的建议,将建设思路不断扩大,不断激发出新的创新理念。

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2.1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最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导致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必须调整土地的利用结构,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切实保护好耕地,走土地资源集约化的道路,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徐闻县土地资源压力。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改善城市环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初始阶段是建立地下车库、地铁等设施,同时还可以采用新型结构来提高建筑质量或者利用废弃的土地资源以及建筑材料减少施工成本,比如将废旧的厂房改造为广场。绿色建筑设计对于土地开发的利用原则就是在原有的建筑工地上强调土地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好周边的相关配套设洌合理的规划土地,在有限的土地情况下,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开发土地的多种使用功能。

2.2充分利用太阳能源

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太阳能,徐闻县纬度较低,光照充足,因此可以广泛采用这种技术。太阳能集热器本身就具有防水与隔热的功能,与屋顶的作用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设施来代替屋顶的覆盖层,从而减少施工成本。绿色建筑设计要将太阳能设施与建筑物结合起来,既保证建筑物整体美观,又能够节约投资,能够最大限度上利用自然资源。

2.3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徐闻县近几年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粉尘污染增加的情况,室内与自然环境隔离。空调设备的出现解决了建筑设计当中的许多通风限制,但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住宅的封闭性,并且增加了建筑的能源消耗。在绿色建筑设计时,可以合理利用空间布局以及窗台的位置设计进行自然通风,在建筑中间形成一定的中庭,有利于热空气从高窗流出,新鲜空气从低窗进入,增强空气的流通性,可以降低维护运行费用。采用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相连通的办法,对于区域气候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适应,为用户创造了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在天然采光方面可以在走廊空间处采用玻璃材料保留天井设计,还有许多大型地下车库采光较差,可以在车库顶板上开设天窗,达到通风与采光的目的。

2.4建筑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徐闻县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为丰富,水资源较多,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管理。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既要保障水质水量,又要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和水资源循环系统。在保证水系统质量前提之下,可以设立中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系统,将生活废水、冷却水以及生产污染水经过相关技术处理,达到国家杂用水质量标准,将这些水用于草坪灌溉、洗车、扫除用水或者厕所冲洗当中,不仅可以减少污水排放,保护当地的水体环境,还能够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广东徐闻县降水较为丰富,因此可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并加以处理利用,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系统处理,之后全部用来当作景观用水,使得景观用水不断丰富,同时也优化了生态系统。在绿色建筑施工当中要淘汰耗水型的器具,安装节水型器具,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损耗。

2.5采用三维立体绿化

三维立体绿化,强调要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来进行建筑设计,把绿色植物作为重要元素引入到建筑当中。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植被的覆盖率不断降低,顶屋绿化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由于广东徐闻县常年温度较高,因此更有利于该技术的实施。在进行设计时可以设置空中花园,在里面种植一些常绿植物,植物可以吸收太阳的反射作用达到降温降噪的效果,减少耗能和施工成本。绿色建筑另一方面强调整体性,应该注重整个建筑的绿色性,对于公共部分也可以选择一些常绿植物进行装饰,将自然通风和采光与植物生长联系在一起,既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将建筑与自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结束语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建立绿色居住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当前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相对世界先进国家仍然较为落后,绿色建筑设计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并且达到了节约资源和降低消耗的目的,解决了环境负荷问题,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勇,林边,贾宁.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之刍议[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04):470-473.

第2篇

关键词:暖通与建筑工程;难点问题;比较研究

1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建筑行业目前已经有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建筑中暖通工程的设计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也备受人们所关注。

1.1暖通工程中存在的能耗问题

能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能源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于能源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的使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能源的使用需求上也在进一步增加,而我国能源的增长依然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建筑工程设计中暖通节能问题也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在社会能源消耗上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而发展节能建筑也是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暖通空调设计方面,设计人员也需要更多的重视节能环保方案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我国对于节能环保的规定来做好设计中的每个环节。而我国目前在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这样也难以真正的做到科学合理的节能环保,并且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1.2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暖通空调设计需要按照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而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建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节能环保考虑的不够全面。很多暖通设计只是一味的考虑到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节能要求来进行设计。现如今,人们也普遍认为暖通空调在供暖、供冷的效果上越好就说明设计越好,这样与我们对于经济适用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暖通空调在能源消耗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果室内外的温差过大,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差,这样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下降。

1.2.2暖通空调设计上缺乏科学的评价,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如果没有对暖通设计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那么暖通工程在应用后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能耗问题,这样也不利于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实现。

1.2.3对于暖通部分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暖通系统的运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由于相关设计人员对于节能以及经济性等认识的不足而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系统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缺陷:初期的投资比较大、运行的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比较大等。这些缺陷导致相关的投入远远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使得能源等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除此之外,相关的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也是影响暖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事暖通相关设计与施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专业不对口的非专业人员,有的施工人员甚至都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就直接上岗操作了,这样就直接导致施工中如果出现方案性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这样就给以后工程的正常运行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2对于建筑设计中暖通设计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的分析

在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要根据相应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解决措施的总结。

2.1对于暖通设计的投入费用以及责任意识方面的强化措施

建筑工程中暖通部分的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环境以及对能源的消耗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上述对于暖通设计的重要性的描述,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进行必要的关注。此外,在对于暖通部分进行设计的相关人员还要不断的加大对于暖通设计的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在对暖通进行设计的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样可以激励相关的员工,使其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并且对暖通设计方面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暖通设计中之所以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设计者的责任意识也是分不开的,所以,一定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使其能够认真务实的工作,不能够存在一丝的疏忽和错误,使其把设计方案的质量和自身的荣誉联系在一起,确保设计出来的方案能够保证暖通系统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设计的质量。

2.2对于建筑保温性能进行改善的措施

对于整个暖通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使其完成改善。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能够对结构的综合的传热系数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维护来决定整个暖通系统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对整个国家的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保证维护结构的保温系数。通过对保温系数的维护来提高对于整个系统的控制水平,从而达到对整个室内热湿环境的相关参数的调整,要尽可能的通过调整相关的参数,来增强对于人体产生的舒适性。因为人体对于环境的冷热产生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这些环境的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在以前的实践中,只是用对于空气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的方法来进行暖通的控制。这些控制的方面显然是不完全的,所以,就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因为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果对于环境的调整和控制不够及时的话,那么就会对人体造成不适的感觉。因此,我们就要采用新的控制的方法来对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要采用新的技术以及方法和工艺,来对人体的舒适性进行调整。

3结束语

经过上面对于暖通系统的总结,可以看出,在暖通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相关的解决措施也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基于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暖通设计的重要性,对于暖通设计做出合理的高效的设计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经过对于实际中的情况进行的分析,高质量以及安全、高效的设计方案对于整个建筑设计以及暖通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蓝桂英.关于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

[2]和金刚.浅析节能环保技术在暖通空词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2.

第3篇

【关键词】工程咨询实践;建筑设计;管理

近年来,我过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为相关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切实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的阶段设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鉴于此,基于工程咨询实践的建筑设计管理已经成为业内人士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工程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多,工程投资规模不断增大,且涉及到的各方面的因素也越发复杂,对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建筑业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及投资体制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以及投资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以及技术方面的咨询工作显得越发重要,且对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准以及知识层面等均有非常高的要求。

国家曾在《关于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对具备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的企业进行鼓励,可以采取建设组织机构以及项目管理体系的方式,达到充实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目的,并依照相应的管理规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在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事项之一,其贯穿了项目策划、选址以及可行性研究、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投标以及施工等事项的全过程,直至项目投产使用。与此同时,业主对设计的管理以及协调也贯穿了整个项目,业主的参与对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最终的投产使用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我国工程项目设计管理阶段容易出现的弊病

工程设计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最终效果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在工程设计管理过程中,往往暴露出一系列弊病,具体有如下几点:1)前期的基础调研工作有待于完善,且相关设计要求变动较频繁,存在一定程度的“朝令夕改”现象。2)部分人员对项目总体规划的系统性缺少足够的认知,往往对其进行随意改动。3)工程项目的内部管理人员不足,组织分工有待于明确,致使执行力度不够。4)管理过程较随意,不重视相关规范,且例会、联系单以及会议制度等有待于完善。5)内部信息共享程度有待于提高。6)完成设计后,因工作疏忽或者技术水平所限,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确认。7)在进度控制方面,欠缺合理性,有时会出为了赶工期而对设计周期一再压缩,从而使最终的设计质量受到影响[1]。在设计质量方面,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概算后评估对于控制投资限额较不利。2)在具体设计中,设计人员过于追求单体建筑的设计,对整体建设的设计项目规划不够,从而使方案设计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设计周期有限,一些必要的流程被省略。4)方案的成熟度不够,缺少设计院内审环节,难以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5)在设计中,过多的遵循和迁就甲方,致使设计人员的创意动力不足。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通过设计管理来避免和控制。

三、咨询管理中的弊病

在咨询管理事项中,面临的最严重的弊病就是管理权以及信息不对等。为此,在项目管理活动中,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以此取得对方的信任,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管理效率。为此,项目管理者一定要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明确相关沟通负责人,并采取项目例会制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为强化业主和项目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可以采取混合式项目管理的方式。

四、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和咨询的策略

在项目咨询过程中,一定要对以下事项引起重视:本着诚信原则遵照相关流程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同时,应确保论点依据的精准性。为更好地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全面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还应使其具备一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

在具体咨询事项中,业主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且带有一定随机性。为更好地解答业主的疑问,相关人员一定要具备广博、全面的知识体系。对于咨询服务人员,应重视知识的“广度”,在此基础之上,再强化“深度”,使自己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咨询服务人员不仅要对最新的政策导向有所了解,还应掌握行业具体动态,对于相关理念的变化以及新技术、新趋势等也应有所了解,以此使自身的咨询意见更好地被业主所采纳[2]。

从事咨询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全面系统性地了解《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知识管理》,以此明确相关规范,并使咨询工作更加顺利。所谓“设计小管理,管理大设计”,想要切实做好管理工作,一定要掌握相关方法。在建筑设计的管理事项中,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建设和完善团队组织,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团队的自我管理[3]。除此之外,还应在内部促进专业化事务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管理是一件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不能将其等同于执行,在具体管理事项中,一定要采取措施将复杂化和专业化的事项落到实处,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某种程度上,项目管理工作可以看作是一种服务,以系统性的技术咨询为服务,力求使项目咨询工作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并通过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使管理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在此过程中,知识的价值以及信息的价值得以被突显出来,且使技术优势得以被更好地利用。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使管理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在工程项目咨询和管理工作中,团队以及集体的力量非常重要,其是项目价值增长的重要保障。为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管理的效果得以增强[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工程项目数量明显增多,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新技术以及新方法层出不穷。基于这种时代背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理念也不断完善。然而,现阶段,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仍暴露出一些弊病和不足。为有效改善这一局面,一定要强化相关管理和咨询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建设和完善相应技术标准,使其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同时,还应广泛借鉴国际工程咨询实务,并结合现场实际来具体执行,以此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浅谈建筑设计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4):2336-2337.

[2] 黄江宁.水利水电建筑设计统计巨细化管理[J].才智,2013(2):202-202.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成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1.1 中标设计方案有待成熟与完善

建筑设计方案的中标不代表着方案完善。在有些情况下,从招标文件公布到提交方案时间,设计单位的有效设计周期不会超过一个半月。同时,依据招投标法规,招标期间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除“答疑”之外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沟通,因此,在有限时间与有限交流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拿出能够充分领悟建设单位意图、完全满足建设需求的方案是不现实的。此外为了加快进度,目前建设单位一般都采用“概念设计方案”招标。在功能布局及技术标准等方面,中标设计方案的深度难以直接衔接后续的相关设计活动,需要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加以深化与细化。

1.2 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有待明确与落实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设计项目,尤其是大型而且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面临功能、交通、环保、景观、法规等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设计约束,在缺乏建筑设计方案雏形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很难提出明确详细的设计要求,其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功能需求、建筑风格的描述往往是模糊的或是框架的。因此,在明确中进行逐一细化、优化和协调,并标方案后,应该基于中标方案的建筑布局,对各项技术要求、功能需求及设计约束最终落实和确认。

1.3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在建设工程设计招标过程中,多家设计单位的参与,其投标方案与设计手法、设计亮点对开拓建设单位和中标设计单位的思路是有价值的,可以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其他投标方案的优点,对中标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对于这些情况,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方案优化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和环节。建设单位要摒弃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可有可无的思想误区,在设计招标结束后不要急于展开后续设计,而要发挥各方优势,对中标方案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深化,使各项功能指标及技术措施更为合理,建筑风格定位更为准确,造价与运营成本更为经济,并为后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提供科学、系统的工作依据。

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是否能够优化所有工作,并都实现目标呢?在有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它们投入了时间、精力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2.1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方案优化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作人员不专业因素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失败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2.2 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2.3 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因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一些设计节点或专业技术措施可以留待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院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此外,在此阶段过早敲定的设计细节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工作的深入而废弃,造成工作上的浪费。

三、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应重点关注的要素

那么,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有哪些呢?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工程功能需求出发,以技术先进性、工程造价严谨性、财务审核规范性为重点,科学的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的设计,科学的应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通过工程造价严谨性控制,达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的指导目的,为施工成本控制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审核规范性对工程造价、施工资金使用等进行控制,达到工程投资的科学使用,避免职务侵占、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材料进场数量、进场时间、堆放场地与堆放方法的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科学的进场数量设计减少材料进场过多造成的场地占用、资金占用以及材料管理费用。通过科学的堆放场地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二次运输费用,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的堆放方法设计优化能够有效的避免材料堆放不当造成的材料损失。总之,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充分考虑,建立现代化、精细化施工管理,以此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

3.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对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等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设计过程中还要通过优化统筹安排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与各环节的交接,对交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设计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设计部门或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设计人员综合水平与素质的优化,通过在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专长人员进行培训。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对设计项目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与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或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提高优化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四、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是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模式。下面将结合某办公大楼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具体案例,对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方案优化模式进行介绍。该项目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

在启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之初,工作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中标方案的精髓以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设计特质与手法,并由高至低排序,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倒三角”模型。由模型可以看出,五段式的体量关系集中体现了总部大楼的稳重和大气,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认可度与接受度也最高;其次是位于建筑中部的通高中庭,成为夜景效果的视觉中心;再其次分别是德式的建筑立面肌理以及对称式的功能布局。

基于倒三角工作法,在优化过程中,沿倒三角逆向而上,首先从位于“倒三角”最底层的功能要素入手,依据功能使用的合理性,结合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在保持对称性的基础上,将其功能布局从“东西分区”调改为“南北分区”。进而,从文化要素入手,在保证其立面肌理的基础上,对立面色彩、幕墙比例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该企业的文化定位。之后,从绿色环保节能出发,对通高中庭进行了内部尺度的优化。而对于专家和领导普遍认可的五段式体量关系,则作为方案的重要特质原汁原味地给予保留。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

一、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内容

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总体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和质量问题。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好建筑标准、建筑物空间、结构形式、建筑物平面布置、建筑群的安排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资金、环境、技术等条件,最后要针对上述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论证,并相应的编制设计文件从而对该工程进行初步定型。一旦在设计阶段出现失误就很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风险分析十分重要,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规避施工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然而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并不能够完全被规避掉,只能通过一些合理的手段来尽量减少风险的发生,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事实上,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主要内容是风险成本,不仅是指设计的直接成本与预防,也包括了资金的流动控制。所以工程单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变管理手段来有效的控制风险成本的发生。

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工程建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结算超预算的现象发生,在这些情况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因为建筑工程设计出了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对对整个工程的建筑方式,设计的错误会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美观度,更会给建筑带来不该有的质量威胁。一般来讲,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关键在于施工前的两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目前工程项目经常出现的“三超”现象———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现象,也主要是因为工程设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经济理念导致的。

二、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现状

众所周知,对于当今高速发展的建筑工程企业的工程企业工作而言,由于现今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设计单位是不承担由于设计失误带来的损失赔偿,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使得我国的建筑设计工作存在以下风险:

( 一) 为了自己的经济,不顾建筑设计的质量。

这种现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现今的《合同法》规定,工程设计单位不承担任何的设计失误带来的算是赔偿,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现今建筑的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完全不按正常的程序与规章制度进行设计,完全是自己凭空想象的设计成果,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使得我国的设计图纸出现质量问题,许多设计图纸并不具备任何的开发前景。再加上,现今建筑工程企业的开始发展,建筑工程任务量一时增多,使得有些设计者为了更多的追赶下一个设计图,往往没有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就进行绘图,使得设计图纸的质量大大下降。

( 二) 设计图纸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该现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现今建筑工程设计的工作人员大量短缺,而引进的设计图纸的工作人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会使得其设计的图纸的质量不高,增加了设计风险。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和政府部门一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一定的改变与调整,从而增强设计单位的风险意识,找出设计中会遇到的风险因素,构件风险评价体系,提高其项目管理的水平。

三、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

建筑风险评价方法,就是最大程度的将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规避的一种方式手段。评价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清楚评价的范围,讲究适当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风险的计算方法要有科学的依据,风险评价要有重点,风险评价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将伴随项目开展的每个阶段。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 一) 指标体系的全面性把握。对于该原则而言,其是根据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特点制定的。由于建筑设计具有的特点,我们在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最大程度的进行全面性评价,借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存在的各种风险的发生率,以免建筑发生延误工期的事情发生。

( 二) 指标层次把握评价。对于该评价而言,其是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个的风险层次分析,使得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具有更加完善的管理方式,以免出现任何的管理上的欠缺。另外,在管理中评价人员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利于项目的管理层及时准确的获知项目内部存在的不足及各项目之间横向的比较,从而决定取舍。

( 三) 指标把握性操作原则。该原则主要是指,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立好评价指标体系后,根据每个建筑工程自身具备的特点,进行的设计、建设过程以及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规避的一种手段与原则。

(四)工程设计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工作主要是要在工程施工前确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潜在风险,并确定这些风险是否会对未来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威胁。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识别:第一,专家调查法。此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该领域及相关领域专家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来找出工程的潜在风险;第二,工程分解法。该方法主要将工程项目分解成一份份更易管理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小块的分析来识别风险;第三,事件分析法。就是将之前了解到的相关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这些事件进行逐步分解,从而分析潜在风险。

(五)风险评估

通过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的方法就叫做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是将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排序,并反映出不同风险对该工程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工程需要找出解决这些风险的方法。风险评估是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决策树法。即用树形结构图来分别标出各种风险出现的概率,并以此估算风险大小;第二,专家评估法。即将以前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风险进行罗列,并请专家们根据自身的经验对风险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和打分,从而确定这些风险的的重要程度;第三,等风险图法。即将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风险后可能产生的结果作为标杆,且设定为纵坐标轴,以概率为横坐标轴,通过对不同发生概率和后果相乘,在坐标轴上标出结果相同的点,并将这些点连成曲线,并以此表示风险分布的一种经济学方法。

(六)风险应对

进行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和评估风险,规划并选择出合理的风险方法措施,尽可能的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应对设计风险:其一,风险转移。主要包括工程保险和合同转移,即通过一些合理手段将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及个人;其二,风险分散。即将工程风险分散到利益各方,甚至是与工程无关的单位身上,从而达到共同承担风险的目的。例如,联合投标就是多个单位参与,共同承担风险。

四、结语

由上可知,随着我国建筑事业与道路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其仍具有众多因素,仍是亟需相关及人员去解决的,这些问题一旦发生故障,势必会对建筑工程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适当合理地增加整个建筑工程企业中的风险意识与管理措施,就成为了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筑工程企业如果想要有效的防范设计风险,就需要提升企业设计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并根据市场的发展找到自身定位,从本质上促进设计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康玲.浅谈建筑设计风险管理相关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2]高云莉.工程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8

第6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设计;地域性原则;综合形态;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

一、建筑工程设计中综合形态地域性原则

建筑工程由于其体量巨大,在介入原有城市环境时要特别注意形体与场地环境的调和,一个符合场所特点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特殊的场所性上升为明显的地域性。继承式协调包括形体塑造、立面组织、颜色质地和轮廓线等方面的相似或相近处理,使居住建筑与周围建筑在风格上统一、在符号上共用、在构图上相容、在形体上互补从而达到协调。继承可以是整体上的继承,也可以是局部构图或细部元素的继承当居住建筑面临城市线性街道空间时,多在居住建筑底部较自由地运用一些传统的造型元素,形成连续的立面形象,提高场所的印象性,而主体部分以简洁的现代形式为主,并适当地作些后退或体量分解的处理,以减弱体量所带来的压迫感,突出底部的人性尺度及与街道的协调关系。

二.建筑工程平面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

2、标准层平面形式的选择与地域环境的联系。平面形式是建筑形体的根本,尤其是标准层平面的设计对整栋建筑形体的影响最大。平面设计除考虑基本功能外,还要对结构的可行性、经济性、施工的方便性等方面有所考虑。居住建筑标准层平面形态的构成主要分两种:简单几何形体构成,如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棱形、椭圆形等;由简单几何形变化组合构成,常用的有切割法(以直、曲线为“刀”来切割上述简单几何形,构成多种形态)、剪切法(几何形在“剪切”作用下错位)、平移法(几何形的一边或数边向外平移)、叠加法(相同或不同几何形错位相叠)。随时间的推移,居住建筑的造型虽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但平面的基本形式却逐渐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一些稳定的风格,比如“井”型、倒“丰”型、蛙形平面经久不衰,因为采用这些类型的平面形式每户的大小房间均可以获得自然采光和对流通风。

2、场地的相关因素与建筑平面的制约。基地现状对平面构思与外形创造的制约: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用地竖向拓展空间,腾出更多的用地以创造外部空间和绿化环境。居住建筑的平面形状多受基地大小、形状、位置的影响。小块的方整地多适宜建造塔楼,窄条狭长场地适合建板式高层,地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锐角交叉路口时,建筑平面要针对地形、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苦心经营,除满足功能要求外,对其形象的推敲要能在各方面争取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基地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与交通现状及景观等环境因素均会对建筑的平面和形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立面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中,形体塑造和立面元素的构成处理对其地点风格的形象塑造具有重大影响,二者共同构成了建筑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建筑立面的整体效果是由建筑构成比例、材质、装饰细部以及色彩效果等在一个综合的构想下组合成的整体形象。

1、立面中建筑色彩运用的地域性表现.色彩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语言和因素,有序的建筑色彩搭配,不仅能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感觉,而且也使城市独具个性。居住建筑作为城市中醒目的元素,其色彩的运用对城市意象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传统建筑也有着特征鲜明的色彩运用模式,并蕴涵着深刻的文化传统、伦理精神和审美取向。

2、立面细部元素及装饰工艺的地域性表现.从立面细部元素入手,传统地域建筑和民俗建筑细部元素的借鉴对建筑的整体艺术形象的创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建筑立面的细部元素可以表现历史传统中的某些回忆、片断,表达地域的精神特征。建筑装饰工艺的地域性表达也大有可为。尽管早期现代建筑的先驱曾激烈地反对建筑中的装饰,但装饰从来就是建筑的一个重要内容,得体的地域性装饰使建筑更有亲和力、更具人性。热带地区建筑的遮阳就常常结合装饰艺术成为地方建筑的重要特征:把水平遮阳板做成漏空隔片、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垂帘式遮阳板、漏空花格或金属网格的处理、采用装饰性的活动遮阳设施等。

3、立面中材料质感的地域性表现.材料质感是居住建筑立面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建筑的重要表情。在现代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金属、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材料的优良性能均是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在居住建筑的材料中体现地域性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当地传统材料的更新利用。传统材料以土、木、砖、石为主,其中沿用至今且适合居住建筑的材料不多,在居住建筑中通常是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选配组合,并使传统材料符合现代的施工工艺和利用方式。使传统材料在新技术中发挥性能,延展使用范围。其次,现代材料对地域文脉的阐释。居住建筑通常使用的材料限于普遍的金属、玻璃及钢筋混凝土等,容易造成机械、冷酷及理性的意味。从它的形成原因、运作程序等因素来看,居住建筑与传统文脉之间有所对立,但若以地域性的认同为前提构成不可违背的构筑原则,现代技术下的材质做法就可以对地域文脉做出积极地呼应。

四、建筑工程剖面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

1、剖面形式与当地传统建筑空间形式的联系.借用地方建筑定意义的空间模式是居住建筑地域性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因为这类空间一般在地区和民族中具有特定的心理意义。在高度上将城市空间划分出多种层次,人们在入口处看到的是正立面倾斜的阶梯,这里布置的城市小广场,可供人在此休息。同时,在这个小广场中,人们可以看到建筑螺旋形体的迂回上升,随着高度的变化,空间也在不断地变化,螺旋大厦与日本人潜意识中的“打破中心感”是相符的。

2、剖面设计与地形的结合.地域性建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建筑与所在场地的结合。平面设计要顺应地形,剖面设计要结合地势,两者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丰富且富有特色的空间形式。一些居住建筑,由于地形或竖向空间上的原因,其剖面设计通常与场地的竖向设计融为一体。

3、剖面形式与地域气候的联系.居住建筑剖面设计与地域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着隐性的联系,对地域气候环境和场所交往空间的关注,直接影响了剖面的外观形式。为使剖面设计有利于通风和遮阳,住宅采用半错层的方式交错布局,且每户形成一个朝东或朝西两层高的大花园阳台,构成居民生活、起居的重要空间。这些国外建筑师对居住建筑剖面设计的重视,表明建筑是如何适应地域气候环境、组织通风和气流、考虑日照和遮阳等问题的。而且在剖面设计中对景观视野的分析也更直观。

结束语

地域性原则是建筑工程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当前公众对居住建筑设计开始期待本土文化的回归。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建筑业的高速发展,要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真正地表达地域性原则,是相关从业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工程;暖通规划;设计思路

在住宅建筑工程中,暖通设备为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供燃气、供热及空调工程等,主要包含通风、采暖与空气调节这几个方面。在科技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人们有效提升了控制建筑环境的能力;另外,人们的生活逐步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满足生活活动对环境的要求,同样需要对住宅建筑环境展开能动控制。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以建筑内外环境干扰因素为出发点,以改进住宅建筑内部的空气品质及热湿环境为重点的暖通技术也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

1 住宅建筑工程暖通设计概述

1.1 建筑工程暖通设计的概念

暖通设计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需的空调系统,该系统通常包含新风、排风,以及供暖制冷等系统的设计,因而在住宅建筑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暖通设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要的分项之一,暖通空调的设计与使用都应当遵循建筑的具体功能以及投资者的实际需求来展开。

1.2 建筑工程暖通设备的设计特点

作为住宅分户中央型空调,暖通设备最大特点便是能够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内环境。不同于只能解决环境冷暖问题的分体型家居空调,暖通空调还可有效解决空气处理这一过程。其中,空气处理过程的步骤具体如下:空气首先进来,在引进新风的同时,冷却处理空气,接着进行过滤处理,随后利用电子除尘器来对细小的颗粒灰尘进行捕捉,最后边通过加湿设备来使房间达到40%左右的舒适湿度。

2 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热量计算

在对住宅建筑暖通工程进行规划与设计时,通过自然通风或改进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手段,可减小室内温度受到室外温度波动的影响,进而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其中,空调系统在夏季消耗的费用要远高于冬季的费用,这是因为在冬季,空调室内的压力要比大气压高,因而不需要将渗透冷风产生的热负荷计算进来。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值便是在室内外空气存在温度差的情况下,热量将房间的门窗及地板等围护结构作为媒介由内向外传输的数值。当传热条件处于稳定状态下时,我们可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

q=KF(tw-tn)a

在上式中,q指的是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单位为W;F为围护结构表面积,单位为m2;K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为W/(m2・℃);tw与tn分别是指冬季室内与室外的计算温度,单位均为℃;a为常数,指的是围护结构温差的修正系数。

其中,整个空调房间消耗的热量为其各部分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总和,也即:

Q=∑q=∑=KF(tw-tn)a.

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围护结构耗热量是基于传热条件稳定的前提下。然而事实上,住宅建筑的实际情况及气象条件等因素都会对传热条件产生影响。考虑导致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我们有必要来修正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基本热量。将高度、风力、朝向等修正耗热量考虑在内,推出了以下计算公式:

Q=q(1+A%+B%)(1+C%)

在公式中,Q为围护结构的修正耗热量,A%、B%、C%分别指的是高度、风力、朝向的修正率。

针对高度修正,当房间高于4米时,每高出1米则附加2%;对于风力修正,由于本建筑的房间维持在正压,因而冷风的侵入量为0;对于朝向的修正,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围护结构朝向修正表(%)

朝向 东 西 南 北 西北 水平

修正值 -5 -5 -25 10 10 0

3 优化住宅建筑工程暖通规划与设计的措施

3.1 加大变频技术的使用力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使用变频技术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将变频技术应用在住宅建筑的暖通系统中,可使空调设备随着负荷的变化对水流量或风流量进行改变,通过调节自身的输出功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一方面,空调的变风系统利用末端装置来补偿室内的负荷,通过对风量的调整进行优化,进而确保室内温度适宜。变风量系统相比于定风量系统,可节约50%左右的能源。另外一方面,空调的变水量系统可通过对数量进行控制,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消耗的电量也远小于定水流量系统。

3.2 确保热源系统选择的合理性

住宅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暖通设备进行挑选时,首要工作便是认真研究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确保选择的热源系统符合要求。目前,热电站、热泵、吸收式热水机组等为我国使用比较广泛的几种热源。从利用能源的效率展开分析,热电站具备最高的运行效率,其次则为热泵。热泵应用的热源主要来源于自然中低品位的再生能源,可分为家用热泵空调器、商用热泵空调机组以及热泵冷热水机组等地源热泵,就土壤型展开分析,此种热泵的使用可节约超过30%的能源。另外,直燃型吸收式机组与燃气锅炉具备类似的供热效率,但相比于小型区域的锅炉,大型锅炉房具有更为明显的蓄冷系统。

3.3 有效降低热媒介消耗的能源

在环保意识不断深化的影响下,住宅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也通过应用节能设备,逐步形成了整体的节能体系。其中,作为暖通空调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热媒介质传输系统的材料及输送热能的方式均会影响到节能的效果。基于此,针对热媒介质的材料,我们就应选择直埋管等具有保温性能的材料,通过预制保温水流,从而有效降低传输热能时产生的损失。此外,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测评,并采用平衡阀及智能管网等设备,促进管网流量的优化,在提升空调系统运行效率的基础上,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住宅暖通系统的运行方式也提出了舒适、健康、节能的要求。在此种形势下,为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给人们创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设计人员就需要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及引进力度,做好暖通工程的规划与技术工作,使我国住宅建筑暖通设备朝着更为舒适、节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明岳.探讨居民住宅暖通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2 (34):165-166.

[2] 耿士泉,朱爱华.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暖通设计的思路与方法[J].城市建筑,2012,9(17):258-259.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设计;施工技术

一、后浇带的常见类型及其具体作用

(一)后浇带的常见类型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后浇带类型有以下几种: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以及收缩后浇带等等。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置后浇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释放约束应力,并通过混凝土填缝来控制残余的应力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后浇带包括基础及其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便会将这个预留缝补齐,这样不但解决了建筑主体结构与群房之间的沉降差异,而且还可以使建筑结构中不存在永久性的变形缝。

(二)后浇带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有效地解决了沉降差的问题。以高层建筑工程为例,其在设计之初通常都是将主体结构与裙房合并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这时便需要用后浇带将两者进行暂时的隔离,当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后,再将主体与裙房连接位置的后浇带用混凝土浇灌,以此来使建筑结构的高低层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人员会在设计的过程中,分别对这两个阶段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考虑,并对两者的强度进行校核,然后采用一些相关的调整措施进行施工和设计,这样便可以解决裙房与主体结构连接前后的受力问题;其二,有利于减小温度收缩的影响。混凝土在浇筑后很容易出现收缩裂缝,这样便会导致结构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一般施工完毕后的1-2个月左右,结构受温差作用是正常的。但是在结构变形受到约束时,温度应力便会随之出现,这样一来便会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最终会引起混凝土裂缝。而通过设置后浇带,可以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自由收缩,进而大幅度减小收缩应力,这样能够使结构抗温度变化的能力显著提高,有利于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

二、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后浇带设计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设计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后浇带的具体作用进行设计。如果是为了解决建筑主体结构与裙房之间沉降差的问题而设置后浇带,可按照沉降后浇带的类型进行设计;如果是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而设置后浇带,则可按照收缩后浇带的类型进行设计;若是为了防止建筑结构因温度变化出现裂缝而设置后浇带,那么可按照伸缩后浇带的类型进行设计。

2.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具体部位设计后浇带。设置后浇带的位置应当尽可能选在结构内力较小的位置处,通常情况下,该位置应设在梁板跨度1/3的部位上。

(二)设计后浇带时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后浇带时,应当对以下环节加以注意:其一,无论设计的是哪一种类型的后浇带都必须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本身存在开裂的可能,而后浇带的设置就是为了释放绝大部分的约束应力,以抗衡残余应力;其二,考虑沉降问题设计的后浇带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施工中余留;其三,因施工原因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以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后浇带的预留位置;其四,不得在未浇筑混凝土前拆除模板或是支柱,以免引起梁板变形;其五,不可将后浇带位置上的梁板受力钢筋断开,除非跨度非常大时,可按规定要求进行断开,并在补齐混凝土之间将断开的钢筋进行焊接;其六,后浇带之间的间距应当合理,通常情况下,矩形建筑结构的后浇带间距应控制在40m以内,宽度应以700-1000mm为宜。此外,对于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也有具体的要求,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必须结合设计合理地确定。

三、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要点

(一)后浇带的浇筑时间

大量统计资料和实践经验显示,不同功能类型的后浇带,其封闭时间也各

不相同。

1.后浇温度带。实践经验显示,这种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该超过60天。

2.后浇收缩带。这种功能的后浇带最佳的闭合时间是在后浇带相邻主体结构最后完成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施工完45天-60天后再进行封闭,从实践经验来看,这段时间里混凝土至少完成了60%的收缩量。

3.后浇沉降带。这种功能的后浇带在实践中大多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稳定性基本稳定后再实施封闭,从时间上来看,通常是在主体结构封顶之后,有时为了节约成本或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先进行沉降数据的监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超前止水后浇带。

(二)断面形式

大量统计资料显示,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平直缝、企口缝、阶梯缝、V形缝。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应从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合理地选择。例如,如果工程实际,墙、板厚度小于30 cm,通常做成平直缝;如果工程实际,墙板厚度大于60 cm,通常做成企口缝;如果工程实际墙、板厚度处于30、60cm之间,通常做成上下对称坡口形或阶梯形。

(三)钢筋配置与防护

后浇带的钢筋配置应严格地按照图纸和相关标准执行,一定要注重加强浇带处的通长配筋,实践中对于通过后浇带的配筋实行双层的布置。对于后浇带内的配筋如何处理,应结合后浇带的类型考虑是断开还是贯通。实践经验表明,在施工缝面上用短插筋进行适当的预埋,并布置成梅花形有利于施工缝处的衔接,施工缝接触面施作完毕后,必须在其顶部和四周及时地给予保护。

(四)混凝土选料与浇筑

1.选料。混凝土的材质很重要,在材料的选择上应选用无收缩的混凝土,借此避免新、老混凝土出现接缝收缩开裂现象。配制的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相比在强度上前者应比后者高出一个强度等级。

2.浇筑。后浇带的浇筑应通过建筑物的整个横截面,目的在于断开所有的墙、梁和楼板,促使后浇带的两边都能实现自由伸缩或沉降,处理上切忌采用藕断丝连、要断不断的形式,该形式容易集中应力破坏后浇带。浇筑过程中,拌和混凝土必须做到均匀,入模后振捣密实,加强浇筑后的养护。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日益增多,后浇带的应用也会随之不断增多,为了能够使后浇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具体需要,并结合各方面的要求,合理设计后浇带。同时施工人员在对后浇带施工时,也要掌握施工要点,并控制好施工质量,这样才能确保后浇带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东.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及处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2]吴纪宁.富鸣.张厚仁.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A].第七届全国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C].2007(10).

[3]姚勇.杨振业.柳建军.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A].2009年东北三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6).

第9篇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工程设计:医疗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业的行业走向,其包括范围广泛,与人们生活工作关系紧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数目和质量要求日益严格,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稍详细地介绍了医疗建筑,因为它的质量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其他类型的民用建筑更为重要。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必然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设计的人性化,本文亦有阐述。

1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包括范围和发展现状

工业建筑一般按生产性质分为黑色冶金建筑、纺织工业建筑、机械工业建筑、化工工业建筑、建材工业建筑、动力工业建筑、轻工业建筑和其它建筑。按厂房用途分类― ― 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动力用厂房、附属储藏建筑等。按生产车间内部生产状况分类――热车间、冷车间、恒湿恒温车间等。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居住建筑分为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公共建筑类别较多,有教育建筑,办公建筑如政府办公楼,科研建筑如实验楼,文化建筑如歌剧院,商业建筑如超级市场,服务建筑如银行,体育建筑如体育馆,医疗建筑如急救中心,交通建筑如汽车客运站,纪念建筑如纪念馆,园林建筑如海洋馆,综合建筑如多功能综合楼。

我国现行住宅楼层划分标准: 1―3层称为低层低层,4―6层称为多层,7-9层称为中高层,此时应设置电梯,1O一30层称为高层,此时需执行高规。此时明确两个概念: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首先,高层建筑是指十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2层及以上的厂房;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lO米,小于24米建筑或层数大于2层小于24米厂房。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持续发展,逐渐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包括:操作流程和施工工序控制不够严格。施工过程中的每个工序都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与技术要求,配合好施工时间的安排。然而,在现实企业工作中对施工流程和工序的安排并不是很合理,通常不能严格的按照施工流程和施工工序进行,埋下安全隐患。某些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在思想水平上存在懈怠,对材料的使用以次充好,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不严。施工工艺是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对工业与民用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安全多数是靠着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维持的而一但混凝土出现问题,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由此得知:混凝土的质量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性问题。但是我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混凝士的工艺和使用材料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混凝土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在质量管理上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而目前建筑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并没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作指导,质量管理都是凭借着经验进行,这样在实际的工作中就难免出现突发事件,而仅凭经验是无法处理好的。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安全受到困扰,不仅影响正常的施工建设,还为建筑企业带来损失。

2 工程设计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均需遵循安全科学的原则,合理制定疏散口的分布地点,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取用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性指标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3 单述医疗建筑设计

作为医疗建筑,需要为患者、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等提供诸多用水点,因此给排水管道与其他民用建筑相比,管线数量多且种类繁多, 同时对管线的维护保养提出更高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对室内战时用水系统和供暖系统的路线做出严谨科学的部署,通过计算估计水量设置管道大小,结合附近水源分布设计输水管道的线路,并有步骤地预置、预储必要的物资器材,尽可能在平时完善所需配套安装的防护设备。此时要特别注意急救医院工程,其排水工程设计是保障战时伤病员、医护人员生存的重要因素,提高工程综合防护能力的必要条件,一定要严格按照工程规模、伤病员与医护人员数量、救治要求、医疗与辅助诊疗房间设备完善程度,达到需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

另外,在医院这个特殊空间环境中,医生和患者对私密性的要求均很高:病患希望自己的隐私受到保护;医生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和会诊空间。这就对建筑空间的流线以及空间隔音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医院是个安全至关重要的场所,防护建筑和进出设施必须设计并建设到位。人员复杂特性使人们希望医院改善舒适度的要求日益明显,因此医院环境的通风和光线投射率等是设计建筑过程别细致考虑的部分,这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心理感受都有积极的作用。随着现代医院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医院体量越来越大,流线越来越长,导致患者身在其中经常有一种处于迷宫的感觉,本来就焦急的心理更加慌乱,因此医院

空间的易识别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现代医院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医院体量越来越大,流线越来越长,导致患者身在其中经常有一种处于迷宫的感觉,本来就焦急的心理更加慌乱,因此医院空间拥有易识别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推崇节能设计,对医院这个各种建筑中能耗最高的场所更有必要追求此标准。

在建筑设计和布局时应力争简洁,流程合理以降低能耗,设计不仅要考虑中央空调运行时如何为患者及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卫生洁净标准的室内温度及湿度,还要通过在平面布局中采用合适进深,气流的合理组织,利于节省能耗,更利于提高医院建筑内部复杂空间的标识性。对于儿童医院等有特定对象的医院来说,建筑外观的色彩选择更加有讲究。色彩搭配应使环境成系统,主次分明,使建筑的视效干净、整洁,给人活泼开朗的健康视觉感受,提升人们对其建筑的信任度。

4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目前,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部分对操作流程和施工工序控制不够严格以及施工过程中对原料质量控制不严格等情况,此皆因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和实行力度不够的原因。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工序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影响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包括操作者、材料、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等),设置专门的工序质量控制点,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加强对建筑施工原料的质量控制,其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对特定原料要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进行试验检测,坚决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添加剂的选择除了满足国家标准外, 还要根据实际施工工艺、气候条件并结合原材料性能和适应性等因素来确定;制定科学有效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施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繁琐、变化性较强的工作,在实施质量管理时,一定要制定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投入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工程质量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相信一定可以杜绝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武.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