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08-07 17:18: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 生物 教学方法

新课改中提到,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新教材更是强调了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方向。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摈弃传统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独占局面,让学生充分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强调“学生要学”,变“要学生学”

教师要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课堂,实施合作教学。创造互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趣,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提出书本上的疑点,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努力的互动过程,既然是“互动”,那就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生物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生物上面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可以找到学生物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学习生物的方法。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生物非常重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好像航船找到了方向,可以轻而易举在知识的海洋中进行翱翔。客服思维定势,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以提高自身提高素质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和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 、讲解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帮学生树立信心

由于受传统环境影响,我国的教师和家长在表扬和鼓励学生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为此我国的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缺乏鼓励和关注而丧志信心,尤其是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更得不到教师应有的关注,为此,在新课改下,我们一定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

教师在课堂上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的信心,只有帮学生树立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程,教师还可以穿插讲解一些生物科学家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钻研精神,改变初中生物课的枯燥乏味,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要学生清楚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比如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那作为生物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所学的生物学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 等问题,从这些现实生活的关联中,让学生知道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更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保护生态环境,积极主动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规律中来。培养积极、健康的优秀品质,为国家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要把实验课作为生物教学的重点来安排我们的教学时间,因为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只有重视实验教学,学生才能在生物课中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新课改也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更是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为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学中的实验课。

上好实验课,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来检验,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爱好,更有利于改变过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和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以便于更好的记忆知识,应对以后的考试。

例如,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课,学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可以直观的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所有的组成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叶泡、细胞质,观察完显微镜,上完实验课,我们还可以把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书本上的图一样画出来,通过这一真实的实验感受,学生不但对书本上的洋葱表皮细胞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对书本的理论知识加深印象,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应该掌握的考试知识点,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

四、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并培养学生在生物课上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认真观察、思考、总结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同学合作动手实验的能力,最后形成统计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生物实验中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此部分安排了四个实验,其中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为验证性实验,光合产生氧气、光合的原料二氧化碳、光合需要叶绿素为观察(或演示)实验.。我们不要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光合作用是全书重要的适宜于探究性实验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上述实验改为有关光合作用诸条件的探究性实验,这样既完成了原有实验的教学目标,又巩固和运用了教材中介绍的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探究法,更实现了在实验教学中贯穿科学方法论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生物教育与素质教育》刘恕等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9年

第2篇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作者简介:魏雅冬(1978-),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GJXHB211023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42-02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支新生力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由于这些高校大都处于中心城市以外的地级城市,所以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类型、服务面向都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绥化市是农业大市,学校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调,而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极其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形式之一,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论知识,同时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因此,许多高校都在致力于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笔者在几年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的配套课程,与理论课密不可分,是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必修实验课。它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1.传统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使学生缺乏实验兴趣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以讲述式教学为主,实验内容基本是验证性的,实验内容之间几乎都是独立的。教师依照教材对基本理论进行验证,加之部分学生课前不做预习,课上缺乏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这样导致学生缺乏实验兴趣。

2.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虽然现在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课程体系改革又增设了许多新课程,但实验教学未能跟得上,学生只能在实验课上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几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不过关,实验习惯差,设计思维和分析能力不强,或者不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结果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的现象。

由于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忙于理论教学,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生产实践等都可能导致教师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样也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所以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是非常迫切的。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基本过程

1.改革实验预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要做好一个实验,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预习能力的培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若事先没有充分的预习准备,实验效果也不会很好,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主要以预习报告为主,再根据报告的质量给学生一个实验预习情况的评价。笔者在课上发现学生虽然写了预习报告,但是对于本次实验,从目的、原理到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理解得不透彻。基于这个问题,改革从最基本的板书做起,实验课之前只把本次课的目的、原理、材料、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标题写上,然后以提问或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以便检查学生对本次实验的预习情况,根据回答问题情况给出一个预习评价,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改革实验准备

微生物学实验的准备工作量大,有时为了准备一次实验,往往要花费几倍于实验课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以往的实验准备工作都是由实验老师来完成的。看起来是节约了学生的时间,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针对每一次实验课所需实验用品都分别让学生来准备,包括玻璃器皿的洗涤、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及高压蒸汽灭菌等。这样不但能减轻实验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加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更让他们能够珍惜每一次实验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效果。

3.转变学生的实验态度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都认为实验课最后都能通过。在本次教学改革的上学期有一个学生就没得到学分,因为实验态度不端正,认为只要来到课堂就有实验成绩。基于这个问题,课上笔者重点强调课上的实验态度问题,来到课堂就一定要动手操作。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是学生以前没有或很少接触到的,特别是无菌操作技术,因为这个基本操作贯穿于整门实验课的始终。所以在实验课上反复强调实验课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学生的成绩,这样教学改革的学期期末所有学生都顺利通过了,而且成绩可嘉。

4.改革实验报告评价重点,侧重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情况的汇总和记录。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和思考题。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现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中发现,总是有少数几个同学的报告有雷同的现象,主要是思考题雷同现象严重。尤其是“微生物数目的测定”这次实验,对于这种现象实验报告一律不给分数。为了提高学生的报告质量,报告的重点放在结果分析和思考题上,对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去分析失败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对于理想的结果要加以分析。思考题的回答要各抒己见,不得雷同。而且最终报告的成绩平均分要在20分以上才能取得学分,这样做能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真正从实验中得到了收获和提高。

5.改革考核成绩评定

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笔者改革了期末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在以往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成绩评定都在于每次的实验课,总分为100分,内容包括出勤、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卫生,然后取平均值,这样总会有个别学生滥竽充数。基于这个问题,实验课成绩评定增加了期末考核这一环节,分值占15%~20%,考核的内容包括笔试和操作。笔试是统一的题目,操作是涉及很多操作内容,以题签的形式让学生随便抽取,内容基本涵盖了整门课程的基本操作。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基本操作是否过关,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6.改革课程内容

以往的微生物实验多数都是以验证性实验类型为主,这样的内容不适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笔者在这学期的实验课内容上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比如让学生从土壤中分离大肠杆菌、根瘤菌及酵母菌等,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等,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改革评价

1.课后评价

每一次实验课结束后都会找学生代表询问本次实验课的收获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实验兴趣浓厚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升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2.学期评价

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前后,针对学生对实验课的满意率进行了调查。教改前学生对实验课的满意率平均为80%,教改后满意率提高到94%,学生满意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多数学生反映实验课上老师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了,所以他们对实验课也更加重视了,主动性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也增强了。

以上是笔者在几年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作出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既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有重要意义,也适应了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能适应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今后还将继续探索、调整、改进以进一步推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塑造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童,陈德春,曲占庆.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66-68.

第3篇

关键词: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24

通过《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可知,关于概念的学习在高中生物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中的基本概念有许多,许多生物学概念比较微观、抽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假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下面通过一些笔者在生物教学中用到的具体例子与读者共同探讨对这些概念的教学方法。

一、举例说明法

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的第一章的第一节讲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会学到“种群”和“群落”这两个词,它们在必修二和必修三还会再次学到,可以说是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在开始学习生物时,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透彻,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态度和信心都非常重要。因此,笔者在讲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先自己简单举例,然后耐心地找学生举例说明,再让其他学生找其中的毛病,这样能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教师举例: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鲫鱼就是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就是群落。然后反问学生:“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层次?”

学生开始的时候因为刚学完种群和群落这两个词就容易掉下陷阱,有的说属于种群,有的说属于群落。于是教师再提示: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可不可以有鲤鱼、草鱼、鲢鱼等多种鱼,从而使学生明确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并不是一个种群;接下来再问学生:“一个池塘中除了鱼有没有水草、藻类、小虾、细菌等其他生物?”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并没有包括这个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它也不属于群落。通过先让学生掉下陷阱,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加深印象。

二、形象类比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大多数是采用形象、直觉、灵感等去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找出中心语,同时列举出生动形象的模型做比喻,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终身难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能提高。

比如,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关系,笔者就让学生把染色质想成铁丝,而铁丝螺旋化后缩短变粗的弹簧就相当于是染色体,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记住染色质和染色体。再如,在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把DNA的双螺旋结构比喻成摩天大楼的螺旋状楼梯,把交替连接在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比喻成楼梯扶手,内侧的碱基对比喻成台阶。当然,比喻只能借助某事物认识概念,再贴切的比喻,也不能代替概念本身。我们最终必须把对概念的认识归结到概念的本质上来。

三、图形演示法

在讲解某些概念尤其是一些不容易区分的概念时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通过一系列的图来讲解一个或几个容易混淆的词有助于学生理解透彻。比如在讲与细胞周期有关的一些概念时笔者就用了这种方法。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是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方法一:细胞周期:BB;间期:BA;分裂期:AB。

方法二:细胞周期:a+b或c+d;间期:a或c;分裂期:b或d。

四、比较记忆法

所谓比较,就是引导学生对生物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特点加以比较。许多复杂的生物概念只有借助于比较,才能区别一般和特殊的属性并突出其特征,明确其相似性和差异性。

任何概念虽然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其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教学上,如果将同一类别的概念并列起来,学生对近似的概念就不容易混淆了,例如复制、转录与翻译的概念。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进行的,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如果把互相对立的概念放在一起,形成反差,从而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例如显性性状(基因)和隐性性状(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如果把相关的概念放在一起,加以类比,则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将类似概念加以区分和记忆。

第4篇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分析思考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要求,需要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弊端。高中生物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大,无论是在课程难度上还是作业任务量上,都是初中阶段无法比拟的。因此,找到一种适合高中学生生物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一、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备课方案的优化分析

(一)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细致的摸排工作,能够对学生知识体系中的易错点与疏漏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进行教学的备案工作。教学目标要包含教学内容的难易点、学习方法的使用以及情感的合理表达。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设置,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的保障。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中关于《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这一章的讲解中,在进行备课时,应该树立一个大方向,对每节内容中的难易点进行简单罗列,即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就可以对后面的难点进行简单的提及,以使学生产生初步的印象,尽量消除学生在新知识上的陌生感。

(二)情景的模拟与演练

进行情景化的模拟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模拟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情景化的模拟还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后面的教学中提供借鉴。情景的模拟重点在于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推进教学的进行。例如,在进行《免疫调节》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对“艾滋病”的讲解,实现教学活动的完成。在这其中,可以结合新闻报道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免疫调节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提升对理论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结构的优化

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必须具备严谨的教学结构,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环节,对教学活动进行精确化控制。让学生在严谨的教学结构中,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选修三关于“基因工程”的讲解活动中,要充分结合“遗传病”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节点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便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建设。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解决。

二、采用多种措施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一)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听课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增强教学的感染力。由于生物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注重教学的严谨性。因此,活跃课堂氛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课程本身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对于逻辑性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未能通过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那么极不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进行讲解。

(二)拓展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关联性

生物学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学科之一,本身所包含的范围尤为广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生物教材之外的内容教学,会强化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完善知识结构,从而为学生在综合理解力上得以提高。在生物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加强这种连接的可见性,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实现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在整个必修课程中,由细胞、基因到环境,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进行单一必修课程的独立教学。

(三)科学控制教学过程,提升教学的连贯性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对教学课堂的控制尤为重要。教学课堂科学控制不应该造成教学氛围的僵硬与死板,而是在活跃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与教师的讲课范围始终在教学要求之下。教学过程尽量避免被其他客观因素所打乱,需要运用教师属于自身特色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模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需要进行课堂实验时,应该避免课堂氛围过于活跃,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学生在进行学习中,常常会表现出极大的个体差异,从而影响到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因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创造条件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结语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是全体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形成独特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

启发式教学中结合多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帮助,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着重要作用。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因此,需要教师积极研究这一教学方法,有效运用,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一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

1.自主学习原则

传统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到充分发挥。

2.独立思考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将所用知识讲透,一味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举一反三原则

生物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1]。高中生物教学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理论上的生物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因此,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应坚持举一反三的原则,指引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创新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1.教学语言生动有趣

高中生物理科性较强。若是教师运用相对沉闷的语言进行讲解,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和爱好等,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准备一些寓言故事或是生活中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以此作为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生活中生物知识。

再例如在讲解“生物有氧呼吸”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将有氧呼吸比喻成人类的呼吸,使学生对生物有氧呼吸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并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神经元单位”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对神经元沟通连接传导兴奋的方式很难理解。其实,课本中明确写有突触间隙之间的神经递质是传导兴奋的介质。但是学生仅依靠书本上的内容,依然无法对其运作过程进行充分理解。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以神经元传导过程为内容的动画视频,使抽象的知识更为具体,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3.运用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意识

在启发式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实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事进行启发。例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结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显微镜、植物玻片等所需设备,并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样本观察,并判断自己观察的样本名称,对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深入了解。实验能够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知识的探究,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所学知识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提升学习效率。

再例如教师在讲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两盆天竺葵放在教室,分别浇灌清水和浓盐水,让学生观察其生长过程中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践观察中更好的了解植物对水分吸收利用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建立平等自由师生关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同时,应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回答,无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都应给予正面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在课后,教师也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课堂中还未理解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解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接触,使学生感受到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减少约束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得以真正实现。

三、结论

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应深入研究,采用合理的应用方法,利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教学实验、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并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使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提升学生生物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1):68-69

第6篇

【关键词】生物课程 学科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以来,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农大附中位于南昌主要风景区梅岭的脚下,位于美丽的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这里物种丰富多样,学生的实践学习资源丰富,同时,江西农业大学有林学院和农学院,其师生都是专家,方便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这样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提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合作,乐学、会学,使生物学课堂真正充满生命活力,并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二、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它反映了学生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是一个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

三、生物学科素养对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型、创新型时代。只有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人,才能实现终身学习。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创新,才能不被知识经济时代淘汰。具备生物学科素养的人才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可见,从小对孩子进行生物学科素养培养意义深远。

1.生物学科素养关系到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对原来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超越。创新能力的高低,与人的知识积累密不可分。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创新也是海市蜃楼。一个人的生物学科素养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举足轻重。中学生如果以一定的生物知识为根基,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他们就有可能产生超越自我的冲动。因此,在生物学科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生物学科素养在创新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2.生物学科素养关系到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学校教育是受条件制约的,人的一生,自主、合作、探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大量事实证明: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的学科素养,能为今后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赢得主动,为实现终身教育保驾护航。

3.生物学科素养关系到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世界中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知道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对科技引起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当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时,就能够采取适当的个人行为。

四、提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培育生物学科素养,可使学生具备对生命现象及生命本质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一旦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将受益终身。因此,生物学科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以生物课堂为主阵地扎实、稳步推进。

1、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作为教学的第一生产力,他们在具体到实施教学活动,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法方法,都是教学效果提高的保证。具有较高科学素养,是一名教师必备的素质。作为生物教师,如果不看百家之言,吸收更多养分,给自己不断充电,就不能将最新的生物科研成果带到课堂;如果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及学科素养。这样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学生呢?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教师要主动参加学习,利用好图书馆、互联网、校园网等信息渠道,提高自身学科素养。

2、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生物教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中学生物教学是为学生未来的生物研究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也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有了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才可以有探究的实践活动。探究意识离不开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科和地域优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历生物生活的机会,让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与美丽的大自然相联。学校可以考虑在校园内建立适宜的生物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丰富的生物信息,还可以在郊外深入乡村的地方选择实验田,为学生实践探究搭建平台。

3、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自然科学。在实际实验中,教师可直接演示实验,让学生重复;也可讲解实验过程、要领,让学生亲自去做。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最能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是让学生根据某一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增强生物学实验研究技能,生物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提升。

【结束语】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点点滴滴做起,有目的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熟悉生物学知识,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以积极的姿态、切实的行动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才能真正,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莉.浅谈生物学科素养的形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第7篇

关键词: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质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92-01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培育初中的品质课堂,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各种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上好生物实验课,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就实验教学的具体环节谈谈本人的看法。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强,这样便会激发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所以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法人教育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亲身实践。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但是,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却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感觉好象是木偶一样被牵着走。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巡视和具体指导。在发现有共性问题时,可暂停全班实验,进行集体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操作有错误或要领没有掌握时,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不能包办代替。这样便会加深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了教学的量和质。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实验情感,从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教师要充分做好实验课准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掌舵者,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为实验课的开端奠定良好的基础,方能是学生在课程中兴趣倍增、注意力集中、效率提高。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呢?首先,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其次,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初中的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不易采集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之间分工合作,避免因个人的时间仓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实验材料准备不足;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发动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3.重视学生的课外实验

第8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中生物;多元化

在教育改革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紧跟时展的潮流,因此,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式,为此,教师要主动去适应这种新的改革变化,摒弃传统中单一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挖掘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可能性,同时注重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多媒体与课堂衔接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教育模式,树立多种视角的学习评价模式,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学习评估模式,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备多元化视角和独立思考的全能型人才。

一、兴趣教学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却忽视了自身知识素养的养成,其书本知识的内容也不适应现代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造成学生对生物课堂教学提不起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随着兴趣教学的提出,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兴趣教学,就是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呼吸”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书本上的彩色插图出发,以学生周围的事物为例,老师可以问:“为什么刚吃了一口的苹果放一会就会变色,而且苹果还会缩水?”“为什么萝卜放上几天就会变成空心的了?”这些问题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去引领学生走向兴趣教学,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科学的发问可以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打破课堂间沉闷的教学气氛,利于活跃课堂间的气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为什么班上学生既有单眼皮又有双眼皮之分?是不是父母都是双眼皮生下来的就是双眼皮?”通过围绕这些富于生机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激起学生的乐趣。

二、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可以充分挖掘出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中注重实验性探究活动,在实验性探究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本质,从实验中养成一种严谨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学生小组之间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讨论、共享来进行话题的研究,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最为基础的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带领学生观看生物类的实验,在观摩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锻炼自己动手的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触及生物学知识的本质,更好地理解生物实验目的,比如,在淀粉酶对于蔗糖的水解实验中,只有通过实验的探索和验证达到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试剂对于蔗糖的反应,实验现象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验结果的变化可以很好地验证学生是否理解实验的含义,对于生物知识的领悟是否到位。实验性的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三、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的理解

现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发挥着独有的优势,正是由于多媒体的声音、图像等方面拥有与板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教学方法仅仅只是停留在板书教学,那么对于学生接受知识也不是很理想的,同样的,对于教师而言,板书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呆板的,而且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是无法用板书写出来的,

仅仅靠教师口中的讲述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多媒体教学才能让书本中一些难以讲述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画面、声音、影像传达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述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明了直观地介绍动植物一年四季的生理变化和生活上特有的习性,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老师讲解时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培养学生洞察生活的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要注重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零距离走进生物学的世界,为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宏,徐斌艳.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2]段雪莲.以评价促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对生物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8(03).

第9篇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实验在生物学科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同时实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只有在中学阶段打好生物基础,才能在以后的生物实验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然而在目前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为了更好的提升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欣喜地看到近年来生物课堂教学取得的成绩,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更加高效,而且生物实验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学生的生物学科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首先对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在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器材教学中存在不足

生物虽然是一门研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然而要想使学生的生物学科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就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而言,教师首先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实验器材的使用教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才能使实验顺利的开展。而存在于目前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器材使用方法没有引起重视,这势必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没有引起重视

学生想要顺利的开展实验活动,需要学生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其中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实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学习。而学生良好实验素质的养成,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而就目前生物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中学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讲解,而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也影响到学生生物实验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难以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验有效结合起来

翻开中学生物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上的很多理论知识点,都需要教师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而目前中学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在有效通过实验展示相关知识点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并没有配之以实验,结果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的实验步骤进行压就,进而势必会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

(四)学生进行实际实验操作的机会较少

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想要使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际操作机会。而就目前中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实验操作的情况来看,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本应该由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项目,可能由于实验室器材紧张或者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导致学生失去了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学生难以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很多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易被发现,因此这就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存在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结合实际的生物教学经验,本人在上文就目前存在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展开了论述。新时期,想要使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扫除存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器材的教学

针对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基本实验器材的教学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引起重视,并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扎实、准确地使用基本的实验器材。生物实验虽然较为复杂,但是是由基本的操作构成的,如果学生难以有效的使用基本的实验器材,整个实验活动势必难以顺利开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对学生有效使用基本的实验器材的情况提出了严格要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对基本的实验器材进行正确的操作,为学生有效进行实验奠定基础。

(二)多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针对目前中学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本人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教师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进行有效指导,尤其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教师更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进而使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逐渐得以养成。

(三)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没有与实验有效结合起来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实现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验的有效结合,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一方面,借助于实验使学生有效的进行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另一方面,在理论知识点的引导下,也能够使学生对实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